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基于一定的文化资源不断进行新的创意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根据一定的文化资源不断地提出新的产业创意,并使自己的文化资源蓬勃地发展为一种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或称创意经济。文化既支撑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又使自己独立地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之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迅速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个人认为,文化是体现在一个人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上的品位道德,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渗透进生活的实践中。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这实际上是一种在当今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基于一定的文化系统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及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并且形成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特征
任何文化创意产业都必须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任何创意既是对一定文化的创新,同时创意本身也必须是有文化的。任何文化创意活动,都是以知识和智慧创造为特征的文化符号的积累、生产、交换和消费的产业活动。
(二)创意特征
所谓创意,其本意一是创新,创立新意或标新立异;二是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方案、意境等。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的产业。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生命,我们大致可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分析创意:
创意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大,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既要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又要千方百计地创意出新的需求。
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一定要能充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注意力,要能击中他们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既在市场上获得经济效益,又在社会中获得社会效益。因此,需求不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风险投资被认为是当代经济增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动机。“成功与风险并存”,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魅力。
创意的原创性和不可复制性。只有原创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意。真正的创意不可复制。
(三)人才特征
如果说创意是文化产品的生命,那么,具有创意的高素质人才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一方面,创意型人才决定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死存亡和发展;另一方面,创意型人才也是十分难得的,他们的培养和形成是有别于传统产业人才的。
(四)大众化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的必然是大众消费文化,具有娱乐性、消遣性、益智性、赢利性等特点,它的本质是以市场为中介,把一定的文化转化为适应大众文化胃口的消费文化。因此,这就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众化、世俗化特征。从供求关系看,大众化也是由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的。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纷纷将文化推向了大众化的市场,好像大众化、世俗化已成为了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难免出现严肃文化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或世俗文化的矛盾。
(五)高附加值特征
文化产品、尤其是原创性的文化产品都是高附加值产品,所以,文化产业也必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因为从事文化产业的劳动是复杂劳动,而复杂劳动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倍加,特别是从事制作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劳动,其价值与简单劳动相差更大,这完全符合经济学的相关规律,正因为投资文化产业的回报远高于其它产业,所以,众多的投资者才会趋之若鹜。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地位主体化
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在消费中其体验式的文化消费比重肯定会逐步加大。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来看,这种无形的文化服务性生产也越来越在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了世界的普遍共识。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迅速提升,而且必然会逐渐成为各国的主导产业。
(二)产业空间国际化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的国际化主要是由经济、文化的全球化造成的。经济全球化将会把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日益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整个世界成为真正的全球经济,并营造一个“无疆界”的市场。
(三)产业形态数字化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领域,而各种先进的高科技的应用,又必然将文化资源整合为高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因此,数字化、网络化实际上已成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多民族的文化形态。大力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反映多民族的文化特征、使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三、吸引创意人才所需的对策研究
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设立各类文化人才档案和跟踪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基地。近年来,国内高校建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社会上也开展了许多相关培训,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规范他们的教育资质,并赋予其更多的教学职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和平台的作用。
尽管宁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晚,但是在各方合力作用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4年宁德市文化产业体量实现平稳增长,全市“三上”文化产业单位93家,同比增长10.7%;从业人员9189人,同比增长0.7%;主营收入64.64亿元,同比增长11.2%。①一批项目如闽东民俗文化工艺博览城、宁德(霞浦)国际滩涂摄影基地、中国(宁德)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
(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宁德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在业界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的竞争优势。据宁德工艺美术协会统计,宁德市现有工艺美术企业超过300家,涵盖陶瓷,剪纸,油画,根雕,畲族银饰,仿古家具等10大类逾30个品种,宁德市工艺美术行业列入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3项、市级非遗6项;获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6人;获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3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l5家;获得省级著名商标2个,老字号2个;市级知名商标1个。2011年全行业实现产值40多亿元。
(二)多样性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②而目前宁德的文化创业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向动漫游戏,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方面基础薄弱,要形成规模效应难度很大。
(三)具备一定的文化创业产业发展优势
首先是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宁德形成了颇具个性的畲族文化,廊桥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其次是政策优势,近几年来,宁德市相继出台了《宁德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宁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其次是日益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目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已逐渐进入到不同的生活群体。“文化惠民演出”“文化一条街”“电机电器博览会”等大型文化交流展览活动涵盖人群和阶层日益多元。
二、传播学视角下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传播内容
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较之以前都有质的飞跃。从这些大类来看,宁德文化创业创意产业涵盖面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闽东诗群,摄影基地,民俗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从传播内容来看,宁德的文化创意可开发因素较多。
(二)传播渠道
当年宁德的文化创意产业借助载体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如下方面: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价值。目前宁德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出版物,有闽东日报和宁德晚报两种报纸、侨刊乡讯等有6种,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有7种。各类书报刊音像制品发行网点217个,各类印刷复制企业274家。③在新媒体的传播方面,目前,宁德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数字报纸、电子期刊、各类网站,如宁德网、大宁网,蕉城在线等网站,公众微博微信平台也一跃而起。在体现文化创意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宁德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工艺美术品为主,如柘荣剪纸、畲族银饰、古田油画,福鼎木雕、霍童线狮等,其文化创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随着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而延伸。
(三)传播生态环境
传播环境主要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所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具有开放性,无限性,差异性等特点。在宁德的传播生态环境语境下,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决策层对文化创业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等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物质和资金支持。文化环境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在文化的土壤里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如宁德福安依托畲族银饰文化,将企业做大做强。
三、传播学视角下宁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一)传受者文化差异不平衡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其富含个性化的创意因子是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最大特征之一,这就要求传播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其市场占有才有可能,文化创意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要能够精准迎合市场,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要在文化二字上下功夫。从整体上来说,那么就要求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群体表现出强烈的创造特征,能够提供让人印象深刻的想法或者作品。从学历上分析,当前宁德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过少,在一些文化企业,如银饰根雕等,技艺传授主要靠师徒间的心口相传,尽管可以在工艺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但要能够充分领悟文化内涵,加快产品的再创造,那么就会遭遇知识的瓶颈。“传播关系”主要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受众主要是指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他们之间的交集在于对某一文化产品或者文化因子拥有共同的理解。传播者希望接受者快速理解自己的产品,进而产生后续行为(消费),那么创意才有可能产生价值,量的累积后为实现产业化打下基础。这也势必要求接受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欣赏理解并接受蕴含在产品之中的创意因素。在当前的宁德文化创意消费市场,良好稳健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渐构建,这也说明接受者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素养正在提高。
(二)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体现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过程中,考量产品在消费市场的接受程度,除了在数量上有所体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蕴含有创意的文化特征有没有被目标受众所理解。理想的循环状态应该是传播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有个性的文化产品,销售过程中不仅是消费行为的达成,更是文化的一并传递。其创意想法被消费者接受并消化,进而逐渐培养一个更加充满人文内涵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在此循环过程中,会促使传播者不断更新思维,在市场的需求下更新更多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也因而才显得欣欣向荣。当前,宁德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民俗文化产品诸如根雕,畲族银饰等,在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中,销量逐年增加,宁德(霞浦)国际滩涂摄影基地经过数年的打造,在摄影界声名鹊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解码与再创造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当中。
(三)传播媒介的公关特征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要让文化创意产品在更广范围为更多受众所熟悉,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公关特征就会体现得比较明显。公关策略就是企业通过对周边生产经营环境进行沟通和协调,营造利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的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来源百度百科)文化创意产业是个新兴产业,也就表示其被广泛接受有一个过程。对于传播媒体来说,公关策略一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基础性宣传公关,通过媒介的传播,告诉受众在当地有这些文化现象并已经逐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行业。这方面,宁德的媒体诸如电视台,报纸,网站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宁德电视台开办的《闽东文化大观园》,电台的《东侨新视听》,报纸的专题报道等,逐渐在受众心目中形象了文化内涵丰富,产品多样,前景可观等印象。第二步采取的就是精准路线,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和目标市场,进行公关宣传。在当前的公关宣传中,宁德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通过参加大型展会,博览会,行业比赛,主题活动等形式在大范围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具体细化到营销方面,其个性化智慧特征就体现不明显,基本上采用的是软硬广告结合的方式,重要的是广告质量不高,以促销类型为主。
(四)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广义指传播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狭义是指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②在多方合力作用下,宁德的文化创业产业发展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表现在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推进建设方面,如宁德工艺博览城项目再次入选2014年度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7个在建或基本建成园区(含宁德工艺博览城)被列入省文化产业园区名单;宁德飞鸾军旅文化旅游区项目目前已进入立项审查阶段。市十佳文化企业2014年主营收入合计近25亿元,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福建省珍华堂工艺品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收入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24%。
四、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传受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更足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主导者及其参与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更多好的创意,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从宏观方面来说,作为起到扶持鼓励引导的政府,其主动性体现在根据宁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科学制定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更多的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保驾护航。微观层面来说,传播者指的就是创意提供者,这就要求他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传播文化产品的某些创意的时候,不仅仅只是简单告诉消费者蕴含有这种因素,更应该通过特定方式,内化成为消费者主动消化接受的动力。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提升创意质量,提升传播者的知识水平是必经之路,在这方面,宁德应该采取多项措施,引进各类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处于不同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当前要做的工作是基于他们对文化创意产品或者服务有需求的基础上,科学洞悉受者的实际需求。
(二)公关策略的与时俱进,个性化
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当中的网络媒介为公关策划的实施提供了通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户外广告等媒介,使得文化创意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公关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将自己产品创意与传播方式的个性化结合起来。例如,广告制作将文化因素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很好结合,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促销广告。在公关活动策划上,结合特定的节庆,时节或者大事件,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科学策划典型活动。
(三)培育创意产业宁德品牌,加速拓展市场
集聚区建设应设定新目标。首先应当重新确立“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从建设世界城市的定位出发,北京的目标应是建设一批国家级的示范园区,同时打造中国文化出口基地。集聚区的建设还应凸显特色,并达到如下一些具体要求:第一,体现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第二,发挥孵化造血功能;第三,带动本地其它产业如建筑设计和文化产业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第四,利用北京市的优势资源,打造中国文化内容产业的集聚和出口基地,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增值;第五,以合理的发展模式作为指导性标准,促进已有基地的改造与提升。
集聚区打造应讲求新方法。其一,优先打造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加强产业集聚,并促进相关产业资源整合。其二,延长产业链。例如,对于生产传统民族精品工艺的龙头企业,除了产品生产之外,还需要引进拍卖公司、艺术家经纪公司、培训公司和提供网络交易公司,从而持续延长产业链。其三,促进龙头企业参与孵化新企业、新项目。应当鼓励基地的运营企业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主导或者合作引导孵化相关产业链领域的新企业,推动创业精神的提升,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集聚区培育应注入新动力。提升与发展产业集聚区的新动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入前沿性的产业并做强做大,例如注重与3D技术结合,发展数字艺术体验产业。第二,结合本地具有支柱性地位的各个门类资源,尤其是金融业和会展、培训等服务业的资源,如打造艺术品金融服务等。第三,为支柱产业打造配套产业,如为传媒产业打造配套综合服务。第四,通过反向拓展提升品牌和附加价值,如为珠宝提供设计服务,为玩具提供品牌定制,为城市打造影视节目等。第五,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及其双驱动效应,持续做大信息娱乐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源动力,对各种文化领域进行生活化、艺术化的再设计,形成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把工艺美术纳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将促使工艺美术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在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下,工艺美术将逐渐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与创意设计优势,发展成多元化的工艺美术,使得工艺美术真正做到“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地方特色工艺美术是工艺美术个体化的代表,更体现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即人文性、独创性、专利性、可挖掘性。把地方特色工艺美术纳入到创意产业中,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相关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福州漆器产业与漆器工艺品开发现状
福建漆艺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类型,是我国近现代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福建省政府已将脱胎漆器列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制造业”和“文化产业”之一。作为福建省会城市福州,力图将漆艺打造成城市名片,从而发展以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艺术创意产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福州漆器产业经历了盛衰时期,目前正在逐渐复兴。产业市场存在“两极化”现象:一方面,在艺术品范畴的高端市场,漆画成为艺术收藏、拍卖市场与博物馆的热门追逐对象,这些都反映了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艺术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这类作品艺术性强、制作精细、工序繁杂、周期长、价格高,其消费群体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收藏家或艺术爱好者,群体范围小,市场需求有限,而普通民众又难以企及,因此,很难形成规模需求,这势必影响到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作为漆器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工艺品,则是截然不同的情况:(1)产品的生产方式较为传统,观念保守。特别是在商品质量上良莠不齐,许多漆器工艺品多为小作坊制作。(2)对于产品的设计开发投入不足,款式类型较为老旧,缺乏现代文化内涵的导入意识,没有融入现代的创意设计理念与审美需求。由于创作者多为民间艺人,虽然技艺精湛,但创作思维较为传统,在产品的创新、研发和设计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产品开发设计上缺乏实用性,多作为摆件、装饰品,同时又缺乏现代装饰元素,款式过时老旧致使商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现代购物需求。(3)缺乏创新理念。在我国传统工艺行业,很多人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忽视了商品在信息时代与创意产业文化背景下的包装与品牌宣传。商品包装设计简陋、粗糙,缺少美感,直接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样的商品更无法作为礼品馈赠他人,给品牌塑造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大众为基础的消费市场也因此无法很好的建立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漆器工艺品的销售、传统工艺与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创意产业模式下漆器工艺品的设计
创意产业注重文化性、创意性,这正是传统漆工艺品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弥补漆器工艺品开发现状的不足,重新审视当下漆器工艺品的设计理念,以及以市场需求与创意设计为基点,将更加现代的文化、创意、设计理念引入传统漆工艺品的开发等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1.整合市场,突出产业特色目前,旅游商品品种繁多,但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商品则较少,许多旅游商品大同小异,在设计上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与传统工艺特色。因此,应该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进行整合,集合有实力的企业,针对特色旅游商品进行开发、设计、包装、营销,进行品牌化推广,扩大知名度。漆器作为“福州三宝”之一的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应该注重漆器工艺品的开发。一方面,可以对漆器工艺品生产企业进行整合,并购小规模厂商,推行一定的行业制作标准;另一方面,应该通过调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消费理念的消费者市场进行细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模式下追求精细化、个性化的市场分级需求,充分利用企业人才资源,进行多种漆器工艺品的开发设计,以满足市场需求,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企业也将成为当地旅游商品开发的主力,推动传统漆工艺向创意产业化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2.产品开发强调地域文化属性特色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旅游商品具有地域文化性与商品属性,它必须反映出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才能从众多旅游商品中脱颖而出,这也是提高商品附加值的有效方法,以此革除工艺品价格低廉的弊端。只有提高旅游工艺品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促进产品的开发投入,从而使产品营销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强化传统工艺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通过拓展文化载体来实现。以福州漆器工艺品开发为例,应该突出福州漆器文化,漆器不仅作为独立产品进行开发销售,而且作为寿山石、牛角梳等其它特色商品的包装进行设计开发,这对“福州三宝”的品牌塑造将起到整合优化的作用。同时,将地方特色文化引入商品开发,如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作为商品开发理念。福州是闽文化的中心,闽菜饮食文化、茶文化、船政文化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也可将这些文化特征引入漆器工艺品的开发中。同时,将这些产品在特定文化环境中销售,通过特色文化环境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对进一步推动旅游商品的销售与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3.开发对象多层次、多元化由于大众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提升与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传统工艺品的开发与销售,不再是以往批量式的,必须将产品进行细化与分级。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与消费需求,对传统工艺品设计进行多层次精细化的开发,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对于福州漆器工艺品的开发,不仅以摆件形式设计,更要根据不同消费水平人群的购买需求进行设计,对普通消费者设计漆器生活用品、首饰品等,开发应围绕功能性兼顾艺术性。在对高端消费者设计漆器纪念品的同时,也可将漆器运用于高端礼品的包装,使漆器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只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市场,才能为产品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4.产品设计生活化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应更加突出文化本身所带来的商业影响力。当今消费者不以购买“标志性”商品来表明自身的旅游路径,他们对于旅游商品的购买更加理性化,具有实用性、地域性、文化性的旅游商品成为人们购买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传统工艺品的开发设计要求,不再是单纯制作纪念品的方式,而应更加生活化,开发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工艺品。漆器之所以在汉朝就盛行,主要原因就是漆器的使用已普遍存在于百姓的生活中,因此,漆器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制作。改革开放后,福州漆器工艺品是以传统漆画、花瓶、漆盒为主,在款式与图案上缺乏新意,已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购买要求。现代消费者更乐于接受造型新颖、功能独特、富有个性的产品来强调自身的与众不同,因此,对于漆器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应该融入较为贴近生活的元素,例如手镯、首饰收纳盒、名片盒等,这些与大众生活相关的生活品都可作为设计对象。将漆工艺融入到这些与生活相关的产品设计中,使之成为现代设计中较为新颖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5.跨界设计的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注重创新设计,将跨界设计理念引入传统工艺品的设计中,是传统工艺品设计的一个新领域。跨界释义为交叉、跨越[2],也指多领域的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新型技术和材料的诞生,不同领域之间设计分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成功的设计项目是多学科、多领域的设计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跨界设计逐渐成为未来设计的趋势。对于传统工艺品的设计走向,也需要引入更为多元化形式的创作理念,将工艺设计、室内设计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旅游商品的开发。传统漆器工艺品的开发也应与产品造型设计、首饰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现代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雕塑等领域融合创新。以工业设计为例,工业设计是对生活用品的使用与造型的研究,产品在造型设计上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对功能的使用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工业产品造型的设计理念导入漆艺商品的开发,将使商品更加贴近生活,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如漆茶具、漆家具、漆陈设、漆首饰等,这些就是跨界设计的产物,而漆工艺则成为这些领域设计的一种创新表现方式,商品也将通过市场得到进一步推广。同时新理念的导入又将进一步提高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这既符合市场需求,又有利于传统工艺向文化创意产业方向发展。6.新型材料的运用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型材料日益更新。融入现代科技的概念性产品往往成为市场热捧追逐、炒作的对象,同时产业化模式的发展更加注重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因此,传统工艺品也应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科技元素。福州漆器工艺品的材料是以木胎、脱胎材料为胎体,多为手工制作,因此制作周期长,产量无法有效提升。创意产品从设计到市场销售需要较长的周期,如果采用现代新型材料如聚氨酯、陶瓷、金属、玻璃等,通过现代化机器加工,那么一则可以提高生产质量、标准、产量,二则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不同材料进行搭配,产生新的视觉效果,使漆器工艺品不再是款式守旧的工艺品,或者是一成不变的老古董,而是活跃在艺术前沿的时尚商品,使之进一步丰富商品的文化内涵。7.注重整体形象包装在现代营销理念中,包装是产品销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创意的导入是提升产品包装内涵的重要手段。包装不仅是包装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传递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视觉效果提高产品的文化档次,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何建立传统工艺品品牌,是在创意产业背景下产业化发展所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商品的服务、质量、营销等行为,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达到建立固定消费者群体的目的。首先,要设立较为统一的视觉品牌形象,设计具有较强识别性的标识,以及一系列工艺品的包装视觉形象。目前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较为简单和粗糙,多以色彩单一、缺乏个体识别的纸盒包装为主。我们可根据不同工艺品的造型功能尺寸设计统一风格的视觉形象,同时配以设计精美的介绍手册或宣传材料,进一步在平面视觉效果上推广传统工艺品的品牌形象与文化内涵。其次,营销理念与产品文化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严把产品质量关,避免以次充好、滥竽充数,避免个别不良商家与产品破坏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对工艺品的材料成分必须明确标出,如使用原材料是否存在有害物质等,这些对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对这些进行细分,才能让消费更加透明,才能为产品营造一个良好的口碑。同时,注重营销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传统实体店向网络电子商务、手机支付销售等多种营销方式转变,但前提是产品本身必须通过质量认证,以确保始终如一的品质,通过多种行销手段提升工艺品的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正如我们在解读地方文化传统的复兴过程中常将“文化自觉”挂在嘴边一样,这是基于对文化多元性以及“全球化与地方社会之间有一互相对应的逻辑关系”的认识,特别在全球化时代中,“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与“文化自觉”的意识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不仅在于地方文化的传统与发展历程,更加在于文化的未来。②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当前文化发展中的一股新兴潮流,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实践一种“和”的可能性,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根基的地方性文化传统则强调“差异性”的价值。同样,文化创意产业在加强不同区域和群体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将现代市场的价值观念带入这些社区,这也将极大消弭地方文化的差异性。在这个意义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生存环境的转变,更可能成为其内省的契机,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Bokova)也提出:“我们也意识到,当下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文化创意产业与电影、戏剧、节日节庆、工艺品和设计等紧密相关,不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回报,还有一些回报是无法量化的,那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可增加社会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并鼓励公众或者不同社区的人们广泛参与其中”。③无可否认的是,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时间、距离和技术等因素的现代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而由地方性文化差异引发的“好奇心”则是其兴盛的根本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艺术品贸易、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佐证。克里斯托夫•B•斯特纳(Christo-pherB.Steiner)从艺术品中间商的角度出发,将非洲的传统部落与西方世界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他详细说明了中间交易商通过展示物品、描述物品和改变物品的方式来控制非洲艺术产品。①我们仍不禁要问———在这个产业体系的两端,作为文化生产者的手工艺人和作为文化消费者的西方买家,是如何实现他们的角色扮演的?进而引申出对于内容更加广泛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疑问———其创意何来?又是谁来消费呢?而像弗雷德•R•迈尔斯在对澳大利亚土著丙烯画的艺术生产中所关注到的,“对于中部澳大利亚的土著来说,在帆布上作画(和在树皮上作画)是新鲜事物,是拿来出售而不是充作仪式或日常之用。但是他们还是用自己所知的词汇定义这些绘画。树皮画和丙烯画都是为卖给外人而制作的,但是两个艺术传统都在很大程度上从土著宗教活动中借用图案和故事”②。对于中部澳大利亚土著来说,丙烯画是日常生活的象征,也是地方民俗仪式的附属品而非艺术形式,如今却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进行创作与生产,其间充满了“有意识的创造”。这一过程中,丙烯画的图案和故事代表了土著社会的传统,同时也是艺术界眼中的他性;而作为新创意形式的帆布等材料的运用,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土著眼中则可能是西方审美的体现。其实,不管是由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感”,还是在文化传统中衍生的新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审视文化创意产业,大多是在固有文化逻辑下进行的,其意义生产的根基在于文化持有者的“日常生活”。如同萨林斯在美国的饮食文化中的食物选择与禁忌角度出发,认为美国人在以牛肉作为肉食的选择中“产生了食物的性别法则中的雄性一极,这可以追溯到印欧传统中对牛的认同或认为牛肉可增加生殖力的观念”③,进而形成了美国人一系列对动物的消费观念与方式。所有这些都隐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中,或者根本不为人们所关注,其实像诸多文化传统所面临的变革一样,如果将文化创意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领域,其影响也并非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作为创意主体的传承人往往失去鲜活形象,成为被产品、中间商和消费者所表述的对象。方李莉考察梭嘎生态博物馆建立之后长角苗人生活的变化,发现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地方性的文化变成了一种表演———日常生活与民俗活动都成为展示与表演的内容。如长角苗人正月里跳花坡的习俗,已经由未婚青年男女的爱情活动演变成为外来游客参加的“跳花节”,甚至有数千游客前来参观表演。④这种转变不能不说是地方性文化发展的一种悲哀,我们在强调通过生态博物馆保护这些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无情的将这些传统的社会推向了世界。其实,这种传统社会生活的景观化背后,就隐藏着现代市场的观念与体系,从封闭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终归是伴随着各种社会心理的、文化的阵痛。对于地方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先生曾经以“保人和保文化”的命题来解读其中艰难的抉择⑤,而萨林斯也强调“当不能够找到足够的金钱来支撑他们的传统生活时,大问题才会出现”⑥。当然,不管是政府,还是研究者,终究不能代替当地人做出关于生存、关于文化、关于生活的决定。正如梭嘎乡高兴村村长所说的,“这个问题我不是没有想过,你不许他们修(新式房屋),他们就只好住这种土墙房。你说是文化保护,大雨一来,土墙房(里的人)多半都找不到躲处,到处漏雨,不好搞呢。”①同样,像地方传统生活的“景观化”与转型过程中所面对的困境一样,社会环境的转变也带来了许多传统手工作坊的新适应方式。刘晓春教授关注到广东顺德地区广绣的传承“正经历从传统家庭式作坊生产向现代规模化集中生产的转型”②;无独有偶,黄旭涛也在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单位类型分化中发现了现代转型的趋向③。其实,广东凉茶等项目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已经见证了这种现代性转型的成效———市场化的运作与发展模式在传统酿酒技艺、食品制作技艺等传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凉茶在国内的销量早已超越可口可乐,而茅台、五粮液、洋河等也都已成为酒类产业的代表。当然,唯经济利益至上的观点并不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主导,以生产的视角来看待传统的延续更加贴合国家的初衷,但这却不能阻挡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承载着地方传统的“物”与“人”、“生活”等实现了分离。如丙烯画创作被从澳大利亚土著人社会生活情境中抽离的过程一样,作为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丙烯画生产在西方被赋予“艺术创作”的名义———这限于丙烯画产品本身,而其背后的土著人及其生活,则被作为艺术作品虚幻的背景。“见物而不见人”的产业模式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某种惯习,但是这背后冷冰冰的价值、交换冲淡了文化的温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域中,可能生产的结果是带有传承人情感与体温的文化产品,“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觉到温暖”④。
二、脱离传统的文化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时空错位,这是当下全球化大市场体系带来的弊端之一,也将是文化创意产业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然面临的问题。与澳大利亚土著丙烯画产业相类似的个案并不少见,而在努力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同时,地方性的生产也在不断被强化。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其间游刃有余的转化,他们会根据情境的差异作出自我身份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化生产的具体情境区分“作为产业的文化生产”和“作为传统的日常生活”,⑤由此而来对文化消费观念的扩展。麻国庆教授曾以“无意识的传承”与“有意识的创造”来区别不同主体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目前看来,“无意识的传承基本上不存在了”。①而由文化创意、生产与消费所带来的“有意识的创造”,则将我们带入对异文化的想象。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全国各地旅游区中经常可以见到把地方婚俗作为一种舞台表演,每天重复不断的表演,甚至许多观众也被纳入到表演当中———男性观众在舞台上可以“娶”到漂亮的少数民族姑娘。这种情境下,文化的庄重、仪式的内涵以及人们的情感都被抽离出来,仅仅婚礼的外壳被保留了下来。在演出者看来,这并非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是一种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复制与生产。当然,作为文化消费者的观众也未必认为当地人就是这样。不单是对于传统的仪式生活,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技艺也被赋予了更加开放的内容。在韩国,汉山苎麻手工业的现代化让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创造过程和结果,不单传统的苎麻织造技艺被传承下来,当地还开发出苎麻添加食品的制造等,甚至苎麻糕成为韩国第一的销售食品。②其实,如同西敏司将食物烹饪的“去社会化”和“无时间规律化”作为当前社会转变的表征一样③,我们所观察到的可能仅仅是文化创意产业“有意识的创造”背后冰山一角,文化创意中的“日常生活缺席”、“去社会化”和“反传统倾向”等越来越明显,这是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选择。除此之外,在社会生活空间内部,相当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活动并不是以市场交换为准则的,或者说是为了满足群体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存在的,其背后隐含着地方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其实不难发现,除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完成从技艺向产品的转化,其他大多不适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产业转化,如果一味借此追求经济利益,将会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然而,虽然不能将文化创意产业应用到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当中,但我们不能因此限制在文化传统中衍生的“创意”———这些根植于地方文化逻辑、基于日常生活需求,并由传承人和文化持有者共同进行的“文化创意”活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或许萨林斯的叙述能够给我们某些启迪,“在西伯利亚和北美,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的人们,还是通过利用工业技术,来实现旧石器时代的目的”④。其实,不管是刀耕火种,还是机械化种植、收割,人们还是处在农业文明的社会当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来看,我们强调其本质属性———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变”的属性,是“旧石器时代的目的”,而附属于其上的技术、形象等,都是“可变”的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基于文化传统的“创意形式”,大多附属于地方社会基本的文化逻辑。可以认为,“不变”的文化逻辑与“可变”的文化形式之间,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创意实践,构成了社会内部文化创意生产的自我消费结构。文化创意产业适用于文化生产者与外部社会的互动,或许其间除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外,还有所谓的“中间商”———在某种程度上,中间商扮演了叙述者与需求者的双重角色。贝尼塔•如勒-罗塞(BennettaJules-Rosette)曾写到:“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不同的文化世界,只能通过艺术换的媒介建立融洽的关系”①。文化生产者通过中间商将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所蕴涵的地方性知识表述给外部世界;与此同时,外界消费者也可能通过中间商表达自身的文化需求,甚至中间商代表了对地方文化生产普适性的需求,是诸多文化产品最初的“消费者”。文化生产者、消费者和中间商等多方群体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性生产与开发进行协商和共谋,是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博弈的过程。
三、界限的消解
若非在某种理想的范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不可能单纯生产一堆产品去迎合市场的需求,否则就丧失其文化的真实性;同样也没有一个专为他们延续技艺而创造的市场体系,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差异性,并没有在两者之间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造成了一种相互混搭、相互依赖的局面。从宏观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内容原本就有诸多模糊之处,而对于要明确区分两者之间边界的想法,或许就掺杂了太多理想主义的色彩。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全球化对传统地域范畴的解构、传承人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混乱,以及人们对经济文化发展的抉择困境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无法分割,在两者之间划定明确界限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在我国的国家话语体系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限定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传统医药炮制类项目,这或许是与文化创意产业最相似的形式,甚至其运作模式都有许多可彼此借鉴之处。但是这种限制体现出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中的踯躅,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关联性认知的缺位———毕竟这并非是两者之间的唯一交集,或许在DavidThrosby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就可见端倪。当然,宏观层面上对文化创意产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更加理想化的表述,2013年《杭州宣言:将文化置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核心地位》中称:“我们应当通过鼓励各类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及当代创意表达来推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特别是公共空间的复兴,以期维护社会结构,获得更多经济回报,同时提升竞争力。我们还应当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基于遗产的城市复兴项目和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强有力的经济领域将创造绿色就业岗位,刺激地区发展,同时鼓励创意”②。微观层面上,从特定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角度考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边界更加难以确定,人们往往习惯在两者之间左右摇摆,以获得更加直观的利益。研究者们看惯了“国家化”等社会背景下民间文化的顺从与反抗,对民间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也都与社会形势相衔接,但是却经常忽略一些细微的因素变化对人们所选择道路的影响。其实,对于社区、群体和个人来说,不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都只是自身生活的附属,“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观念在人们生活实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生活在藏彝走廊中的白马藏人,随着民族地区旅游的兴起,其日常生活显示出更多的开放性,从旅游饮食与传统饮食的差异中就可以发现当地人的这种心态。对于饮食上的这种差异性,当地人有自己的解释,“外面搞旅游的都是这样,菜的名字要好听,家庭旅馆也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像白羽毛、夺博风情园、香格里拉这样,游客才喜欢”②。这些叙述背后反映出一种认知的差异,当然也有当地人对社会变迁的某种回应。或许对他们来说更加喜欢金锅银、火烧馍、炒洋芋等日常食品,烹饪羊肉也多习惯用煮的方式,但是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他们不得不选择腊排、回锅肉和烤全羊———白马藏人在“传统生活”与“现代经济”之间的抉择在餐桌上被展示出来。长远来看,如此日复一日的生活实践,传统生活与现代经济之间的界限还能存留多久,又有谁还能分得清楚呢?
四、结语
全市文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继续巩固。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聚势头良好,重点行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名人、名企、名牌引进步伐不断加快,重点企业和人才培育力度加大,两岸四地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重大文化会展活动再创佳绩,统筹发展的工作合力已基本形成,全市文创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XX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其中将杭州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列为我市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由杭州的地方性战略升格为国家级战略,历史机遇倏然而至。但是由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待改善。
近年来,由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等因素,区域性文化差距及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从资产上看,20XX年末,萧山、余杭及五县市(以下简称县域)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资产450.15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23.5%;从收入上看,县域全年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实现主营收入410.34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28.2%;从从业人员上看,县域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从业人员为9.6万人,占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34.2%;而20XX年萧山、余杭及五县市实现gdp总量达3057.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51.4%,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不相适应。
而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充分发挥县域丰富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鉴于此,农工党XX市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特邀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参加,以五县(市)为重点,围绕创意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古村落等三个方面对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分析我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我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杭州文创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和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1、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以文化创意来升级产业,即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双重力量来创新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科技是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将不断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所释放的文化生产力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动力。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对发展文化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在当代,经济奠基文化,文化拉动经济,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要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2、融合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
相对于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文化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科学技术、产品载体、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杭州在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尝试以各种形式挖掘开发各种生态文化资源,开发出了竹木文化产品、丝绸文化产品、茶文化产品、湿地文化产品等等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创意良渚基地、千岛湖姜家风情文化创意基地的建设等等开启了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的实践。但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多层次,我市的这些实践仅仅停留在单一层次中,真正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3、弘扬生态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过程中,一些地区常常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商承包经营大规模的土地。工业化、规模化的布局和思维,一方面造成了生态资源的破坏和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原生态的人文环境,使得鲜活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俗风情逐渐丧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强化以自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多元目标取代单一的经济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的发展,提升人居生活品质。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保护和开发生态文化资源,结合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的建设,弘扬和发展生态文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4、实现城乡互融互动,推进城乡统筹。
当前,东快西慢、东强西弱格局成为摆在杭州面前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实际,出台了《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农村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在农村,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使得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政府要着力思考的问题。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以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为内容,强调城乡互动,通过缔结城乡共生体,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使其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拉长农业产业链、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大有可为。尤其对拉动农村消费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把农民的科技培训、农村的职业教育以及农民的素质培训提升到新的层面,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型农民的培育,以新型农民的培育推动现代农业尤其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农村发展和统筹城乡夯实基础。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一)概念及特征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文化理念、创意智慧和技能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和新媒体手段等多重力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前提,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和创造提升,依托产业运营模式实现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文化创意元素和创意经济效果三位一体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具有以下4个显著特征:
1、以生态资源为主要创意对象。
不同于其它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以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为主要创意对象,通过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整合提升与创新创造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
2、具有新生态化特征。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基于文化创意融合了生态文明思想,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前提,具有新生态化特征。新生态化 (nascent state)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特征。新生态化是指生态文化创意从创意理念到创意产品再到创意服务的运行系统输入了生态的基因,产生出高附加值生态型产品或生态文化服务,实现生态文化传播,实现和谐可持续产业链。
3、富含创意,附加值高。
富含文化理念、创意智慧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特征。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消耗人的智慧,体现的是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根据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应具有文化附加值、科技附加值、服务附加值和生态附加值。
4、产业融合度高。
创意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并非单指某一种产业,它是一二三多种产业的融合,具有多个产业的特征,所生产的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是多知识、多学科、多文化和多种技术交叉、渗透辐射和融合的产物,产业间的界限更模糊。因此,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渗透性。
(二)国内外发展情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率先起步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21世纪初已在全球蓬勃发展。当今世界,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只是一个理念,而是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成为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在荷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成效显著。
日本:日本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多功能致富型的典型特征成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脱贫致富的楷模。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行者。2004年,大分县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美元,不仅在日本名列前茅,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日本着重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等多种功能,使其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德国:德国的社会生活功能型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在满足都市居民的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英国的旅游环保型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源自英国最悠久的工业史。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带来高度发达的城市化,进而催生了乡村休闲旅游,英国是世界上发展休闲旅游的先驱国家。英国的乡村休闲旅游,至今引领世界农村地域环境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结合荷、日、德、英等国实践,可发现发达国家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成功经验:
1、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并给予多方扶持。荷、日、德、英等国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成效显著,是与各国政府的直接推动分不开的。在日本,一村一品运动是一种在政府直接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德国,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诸多方案都是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民们直接商定的,并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付诸实践。如慕尼黑郊区实施的绿腰带项目,其中的若干方案,如干草方案、森林方案、菜园方案、骑术治疗项目等都是当地的农民们在慕尼黑政府的直接帮助下开辟的创意项目。在英国,中央政府农村发展委员会自1991年以来明确提出向包括景点在内的私人开发项目提供资金。农业、渔业和粮食部按计划向通过发展旅游使农业经营多样化的农场主提供资助;乡村委员会向改善乡村地区旅游设施的项目提供资助。这些政策对于推进农业旅游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注重多功能开发。将自然生态资源以及人文生态资源通过创意转化为推动农业与农村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资本,这是各发达国家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出发点。
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荷、日、德、英等国在本国特有的农业品种及农耕活动的基础上,借助创意构思,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农耕文化休闲生活区及相关文化节庆活动,使农业生产功能之外的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教育等众多功能较好地发挥出来。比如德国、英国的休闲旅游业等都是源自本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创造了多个唯一性的创意产品及活动。
对人文生态资源的利用。各类地方文化资源是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荷、日、德、英等国均以创意产业的思维整合各类社会文化资源,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如风车、木屐、奶酪、郁金香被誉为荷兰四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北方的风车村,人们不仅可以领略美丽祥和的田园风光,而且能够切身体验 17世纪以来的风车文化、木鞋文化、乳酪文化以及郁金香文化。当地的农户们开设了木鞋作坊和乳酪作坊,现场演示木鞋加工及乳酪加工,依托乡村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全方位展示地方文化。
创造多元复合的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出功能。荷、日、德、英等国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始终以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基础,以自然农业生态为依托,以提高农居生活品质为目标。在日本,由政府倡导并推动的通过开展绿色休闲活动、设立都市菜园、建设美丽乡村和优良田园住宅、鼓励都市居民到农山渔村定居或半定居、从事农业劳动体验等城乡交流的活动,使日本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经济生态文明以及自然生态文明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还原当地的社会生态,大力拓展其社会功能。由此所吸引的人流和资金流又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3、产业高度融合,价值乘数效应显著。发达国家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一组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业和衍生产业的相互关联的产业链。位于产业链价值高端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品牌等)是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核心。它具有强大的辐射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价值。
在荷兰,就花卉业而言,其核心产业是以花卉农场为载体的花卉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荷兰目前有花卉农场1500余家;花卉的支持产业是指直接支持创意花卉的研发、生长以及推介和促销这些产品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农业生产设备公司、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会展、节庆等)的策划企业以及金融、广告等企业。在荷兰,几乎每种花卉都有专门的育种公司,每年进行成千上万个组合的品种杂交,从而造就了高质量的园艺产品。
花卉的配套产业则是指为花卉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培训等。荷兰每年的郁金香花展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花卉的衍生产业是指以花卉文化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如玩具、文具、服装、服饰、箱包、食品、纪念品等生产企业。在整个花卉产业体系中,第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开辟了新的市场,拓展了新的价值空间,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十分显著。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虽然国内对正在起步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都采取积极支持态度,但尚未有正式的法律法规支持,所以政策驱动不足导致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乏力。目前。土地流转不畅成为制约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瓶颈,亟需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解决。
5、培育创意人才队伍。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在于持续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如果没有建设丰之国学校培养的大批领军人才,一村一品运动可能根本不能够得到普及,更不能够持续几十年。创意领军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和有力保障。目前,创意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把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大任务。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出现了一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典型案例。
四川成都:注重生态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成都XX区依托花卉资源优势,延伸花卉产业链条,推动了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而成都XX区将文化创意要素融入传统农业,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圃及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模式,其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千万元。
厦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为契机,开发出更新的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在南普陀、观音山、鼓浪屿菽庄花园、中山路商业街、园博苑等景点,开辟南音、歌仔戏、高甲戏、闽南皮影戏、闽南语歌曲等表演场所,同时开展保生大帝信仰、送王船习俗、风狮爷信仰、池王爷习俗、中秋博饼等活动,进一步深挖内涵、提升品位、塑造品牌,将经济要素融入民间习俗活动,使这些活动更加深入民众、乐于参与,其中厦门的中秋博饼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其热闹程度、参与程度都超过了春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
乌镇古镇景区: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将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古镇保持了原生态的古朴风格。管线地埋、河道清淤、修旧如旧、控制过度商业化等开发创新,为全国首创,被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誉为乌镇模式。
三、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在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其基本路径为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来发展创意农业,保护利用古村落乡土文化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县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尽管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但在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在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五县(市)已经开始了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探索实践。
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千岛湖一流的生态,赋予千岛湖鱼文化的概念,成功跨过品牌渔业发展阶段,把目光聚焦到了文化创意产业上,提出了 渔产业文化化,鱼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以文化改造现有渔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淳鱼艺术品业、淳鱼文化休闲旅游业。在成功地把有形的鱼变为创意的鱼,把吃的鱼转成文化的鱼之后,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从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过渡到文化营销,从传统渔业、品牌渔业到文化渔业的升级转型,逐步建立起了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集养殖、管护、捕捞、销售、加工、烹饪、旅游、科研为一体的完整渔业产业链,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鱼文化创意产业完整了渔业产业链,使千岛湖渔业年经济产值接近5亿元,同时,还带动了当地以鱼为主题的特色餐饮、加工、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发展,社会综合效益高达10亿元。
桐庐民间剪纸:虽然在经过抢救、保护和开发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如何让这一门古老的民间草根艺术走入市场,体现应有的经济价值一直都是一个难题。近年来,XX县在探索剪纸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中,通过创新产品、联姻旅游、培养人才三把金剪子做活剪纸文化产业,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金名片注入了更加鲜活的内涵。 一是创新产品。先后举办了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共涌现出6200余件剪纸作品和创意作品。剪纸元素被广泛融入到服装、玩具、饰品、瓷器等领域,并与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实用性、时尚性和科技性,创意与创新成为剪纸创作的主基调。桐庐非遗保护中心(桐庐民间剪纸艺术馆)致力于开发剪纸文化创意系列产品,先后成功开发了剪纸创意茶具、剪纸箱包、多用剪纸贴垫等创新产品。二是联姻旅游。桐庐剪纸借力旅游,开发出风情旅游系列剪纸产品,内容有富春风光、桐庐名人、民间故事、民俗文化等。如民间剪纸艺人华金娟创作的《富春山水》、《江南民俗》,章维勇与王德林联合创作的《潇洒桐庐》、《桐庐风光》剪纸团扇等,既生动地宣传了潇洒桐庐富春山水旅游品牌,又使剪纸形成产业,获得了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在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红灯笼外婆家等特色景区,剪纸产品销售与现场剪纸表演、剪纸艺术体验、剪纸时装秀等民俗活动相结合,使民间艺术走进群众,走近生活,提升了景区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品位。三是培养人才。依托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在劳技、美术课中开展剪纸特色教学,并以此为阵地,传承剪纸艺术、培养剪纸人才。通过书籍、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全方位、多渠道地展示,对广大市民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剪纸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为平台,联合县文化馆、剪纸艺术馆、非遗中心,聘请剪纸名家、非遗 传人、专家教授等开展培训讲座,促进剪纸艺术的普及和技艺的提高,构建剪纸艺术培训基地。
XX市古民居综合保护工程:2007年起,XX市启动了古民居综合保护工程,将新叶古村保护视为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立了市、镇、村三级保障机制,按照基础工程先行、先易后难、从外围入手等要求,基本完成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村庄环境改造,基本完成古建维修和民居改造,初步完成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古村风貌。该景区于20XX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由市国资公司下属的新叶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一)创意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调研,目前杭州的创意农业尚属起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链短,规模经济尚未出现,创意元素融入不多,呈现以下特点:
1、有创意,但缺乏创新。过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模式变成了今天的人有我有的跟风模式。杭州各县(市)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朝着推出特色农产品+开发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的同一方向迈进。大同小异的创意模式,使得由创意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渐缩小。
2、有创意,但缺乏美感。在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区中,人工打造的痕迹明显,天然雕琢的风景不多;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外观改造为主,功能开发缺乏;举办各类农业节日,文化含义不深,商业味道浓厚。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正在日益加重。
3、有创意,但缺乏文化底蕴。临安有吴越文化,建德有农民画,余杭有径山禅茶,原本极富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的各种创意思路,没有得到真正的系统开发。如当人们提到法国普罗旺斯,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片薰衣草的海洋,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浪漫一词,而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创意开发,在杭州目前的创意农业中还少之甚少。
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创意农业认识模糊,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无法确切把握创意农业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定位;未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特别是土地、投融资等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创意人才,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使之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保护的现状
截止20XX年底,杭州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项,有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三批123个项目,XX市级名录249个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有131人被省政府评为省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XX市、XX县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绘画之乡和民间剪纸之乡XX区等8个地区被命名为省级民间艺术之乡。西冷印社中国篆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杭州世界级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当前,杭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存在以下问题:
1、保护不够。由于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的变化以及宣传、认识不足和保护手段不够等原因,杭州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面临消失的危险,一些口头文化和传统表演艺术濒临失传,不少民间技能后继乏人。
2、开发不足。对梁祝文化、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等经济价值高、产业优势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大;五常龙舟胜会、余杭滚灯、径山茶宴等演艺类、民俗节庆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演艺业等产业结合得还不够深入;利用剪纸、剪刀锻制、竹纸制作、纸伞制作等手工技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产业,利用楼外楼、知味观等传统餐饮老字号弘扬杭帮菜饮食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3、开发不当。还有一些传统非遗项目在不成熟的情况下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破坏性的保护,过分的商业化使非遗项目变成时尚消费品和文化标签,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失去了文化传承意义。如XX市龙门古镇的竹马因旅游服务的需要,由原先的逢年过节才跳竹马,变成了一个经常性演出的常规节目,失去了跳竹马原有的意义,发生了异化。
(三)古村落保护开发现状
据统计,五县(市)及余杭、萧山两区共有乡土建筑遗产7784处,其中属于宅地民居的有4118处,还有1331处属于坛庙祠堂之类。这些古老的乡土建筑经历了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等多重挑战和冲击破坏,各县、区的许多历史文化镇村惨遭损坏,总体上名存实亡。曾是江南雄镇之首的塘栖古镇,在乡镇城市化过程中不断遭受建设性破坏保存相对完整的龙门古镇、深澳古村、新叶古村等仅存极少;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名人故居,也处在许多参差不齐的新建筑包围之中,文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区、县(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强,使残存的文化遗产碎片被较大限度、较有制度保障地保护下来。但是,还存在着文保单位、文物建筑不适当利用,违反文物最小干预、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定位功利性旅游的商业开发过度变味等问题。
四、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思路:立足本地,加强结合,锐意创新,差异发展
1、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由于各县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发展等差异,各地发展条件、行业分布、发展优势各具特色,要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相统一,对比分析两区五县市与主城区节点的优势与劣势,确定杭州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实现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的全面对接。同时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税收给予倾斜,逐渐形成各县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2、要加强结合。以发展生态文化创意来推进产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风情小镇创建、生态建设、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推动共同发展。
3、要注重产业链延伸。目前我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在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方面有着诸多的不足,因此在发展思路上,应该跳出区域和行业的限制,主动构建主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县域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转移和承接的桥梁,推动产业分工和协作,推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鉴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各区、县(市)比较优势,注重挖掘区域特色资源,通过创意创新,寻求差异发展。各区、县(市)要充分挖掘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古村落等人文生态资源,并对此进行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和创造提升,突出一村一品:村是一个区域概念,强调的是根据资源禀赋和特点,一个区域至少要开发一种打上本地烙印的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在抢救和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该区域的特有文化点,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品可以是一种产品,也可以是几种产品,既可以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可以是一个民间节庆,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要成为一村一品,应该满足几个条件:最能体现当地优势;最能占领消费市场;质量优异;经济效益优;能使产品获得相当程度的声誉。
(二)保障措施
1、编制专项规划。针对目前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缺乏顶层设计、各区、县(市)出现无序发展的情况,为挖掘特色资源、整合有限资源迅速形成竞争合力,杭州应出台《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规划》。规划要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目标和理念,把杭州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置身于全国乃至国际竞争的背景之中,审时度势,对各区、县(市)生态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配置、主攻方向、重点项目从中长期的尺度进行科学谋划。
2、加大政府投入。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初期不确定因素很多,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杭州应加大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能否拿出相当于过去支持农业园区发展的财政资金,帮助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市文创产业专项资金中能够加大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则将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一产业领域。
3、构建服务体系。以创意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古村落为重点,建议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杭州的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专题研究;成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建立信息、技术、人才、交易、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创设生态文化创意活动周、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加强区域交流和扩大对外宣传;加强与日本、韩国、台湾、欧美等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国际化水平。
4、大力培养人才。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没有创意,就谈不上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人才,创意就无从谈起。市、县两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加大培养、引进及聘用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秀人才;鼓励有关高校开设创意开发设计、营销策划、品牌建设管理及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年轻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者;努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关于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训及指导。
5、保护知识产权。首先要加强地方行政立法工作,尤其要重视立法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等特定行业知识产权利用链条形成中的促进作用;要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切实促进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工作;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针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特色信息服务。同时注意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
6、促进产业融合。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度高,是一组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只有建立城乡互动互融的推进机制,加快不同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机制,才能发挥生态文化创意的多种功能。
(三)政策建议
总结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当其冲。在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政府也应更多扮演引导和助燃推的角色,从政策上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积极支持。
1、土地政策: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积极促进土地流转,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空间;探索以农民携地入股的形式,加入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化经营的行列。此外,农民也可以将承包土地委托给专业合作社经营,由专业合作社代表农民与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紧密合作。在用地性质的认定方面,建议给予必要的支持。比如,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部的道路、水利工程和温室占地,可视为农用地范畴;积极组织深度调研和科学分析,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部道路、水体、各类工程的可占地面积比例,给予明确的规定。
2、财税政策:对生态文化创意园区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与过去财政支持农业园区修建道路、温室等基础设施不一样,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持资金,可以有较大的比例用于园区的知识产权投入和研发费用的补贴。此外,还支持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参加会展,举办会展。
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链中非农环节的生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建议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农业环节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有关人员知识产权的转让收入,视同于农业技术转让予以税费优惠。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申报与保护,对有关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专利申请与保护发生的费用建议给予必要的补贴。
同时,进一步拓宽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投资领域,不断创新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投入机制。
3、人才与教育政策:依托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356培训工程等现有政策与载体,细分行业分类,加强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组建专家团队,研究制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评判标准和评定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甄别筛选。进一步鼓励杭州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4、金融政策:用足用好《关于鼓励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出台扶持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以质押等方式盘活存量与本地生态文化创意企业的无形资产。建议在定期发行的文创债权基金中,把生态文创企业纳入到政策资助范围之内,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有条件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努力拓宽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投入渠道,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上市融资,增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展望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5日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国外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其发展。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兴盛,开拓了创意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例如它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叫文化产业。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相似之处。
创意产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912年,当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使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上述两位学者虽明确了创意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对其做出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并将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学者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哈佛大学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他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提供与文化的、艺术的、娱乐的附加价值相联系的商品与服务的产业。按照凯夫斯的分类,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此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如王缉慈从创意产业的主要来源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金元浦认为,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集群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有机整体。
迈克尔·波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集聚点的产业集聚现象。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环境引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的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二是催生城市内在布局优化的牵引力,从而“重绘城市”。另一个由产业集聚延伸出的概念是由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创意阶层”。他认为,当具有新鲜想法的创意阶层以组织或区域的形式聚集时,价值和财富随即产生,这些资源就形成了区域的“决定性竞争优势”。Florida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有独创性的内容。
(二)价值链理论。1985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及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其实,产业价值链不仅存在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企业的相互协作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内部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不同企业围绕价值创造活动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上下游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价值链。
刑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产业功能不断延伸,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过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
四、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研究
(一)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状况。作为全球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在政府引导下,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十多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居全球之冠,并与金融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据官方统计,过去10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了93%。英国自1997年以来,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传统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统计资料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二)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措施
1、完善法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命脉。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1993年颁布《彩票法》,1996年颁布新的《广播电视法》,以及《著作权法》、《电影法》和《英国艺术组织的戏剧政策》等等,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
2、科学规划,多头并举,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政府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相契合。政府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发展。
3、资金保障,重视人才。创意产业从业者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资金是中小型创意企业创办与发展的关键。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中往往会遇到缺少资金、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了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
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要靠对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视、开发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五、结论及启示
(一)几点结论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虽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间毕竟有限,许多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整体比较零散。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
2、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各个国家的统计口径就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在决定是否支持某一产业部门时,由于缺乏具体数据和统计资料而难以进行抉择,因此给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从本质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积累为根基,对知识作为最具活力、最具价值创造力、最具可持续的生产要素的广泛认同,其核心是基于“创意”。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创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创意产业的推动。没有创意产业,制造业将永远是艰难的OEM(又叫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英国的经验表明,创意产业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其次,创意产业在增加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意是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部分。另外,发展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把商业、技术、创造和文化等要素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原有产业创意化,产业联动效应强,污染低,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事关一个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政府必须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出面进行宏观规划和协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政策,方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9.
[2]侯晓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述[J].新闻传播,2009.9.
[3]约·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Howkins J..The CreativeEconomy:How PeopleMake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2002.13.
[6]Cave R.Creative Industries:Cont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4.
[7]吴庆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经济师,2010.8.
[8]王缉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J].前线,2006.4.
[9]徐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07.4.
[10]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1]Landry,C.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8.
[12]Florida,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Leisure,Community,and Everyday Life[M].New York:Basic Books,2003.
[1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4]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
[15]梁燕君.英国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09.10.
[16]林菊香.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17]李淑芳.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传媒产业,2010.6.
[18]李雪玲.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9.
近几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资金短缺始终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具体论述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模式途径,能够有效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背景;文化创意;直接融资
所谓直接融资模式主要是指由项目投资者直接安排项目的融资,并且需要直接承担起融资安排中的责任和义务。直接融资模式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的项目融资模式,具有下列几个优点:一是融资方式非常灵活。发起人不需要在多种融资模式中选择融资方案;二是债务比较安排灵活。发起人可以根据自身创设项目的经济情况,合理安排债务比例;三是综合利用商业社会中的信誉。
一、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难的原因
高风险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特征,也是导致其难以启动直接融资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文化创意产品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保护文化创业产业的知识产权方面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造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难的现象。政策环境和金融体制也是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难的因素。一方面当前我国政策侧重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是金融制度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导致民间资本难以合法进入到信贷市场;各大商业银行为了最大限度预防风险,促使信贷审批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逐渐完善担保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难度。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也导致了直接融资困难。由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内部管理部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及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忽视了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资信水平受到怀疑,从而导致投资方难以轻易的做出投资决策,造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难的现象。
二、解决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难的途径
(一)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渠道
所谓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主要是指将根据商标权、著作权和专利权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资产大多数无形的,如创意、文化、技术等。其物化的形式集中体现在品牌与知识产权两个方面。但就文化创意企业本身而言,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未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尚未将知识产权转变为资产化,从而导致文化创意企业无法合理的将知识产权转变为有形的有价资产,也正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才亟欲得到保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品牌、商标等无形资产合理综合量化为有价资产,从而最大限度增强文化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能力。
(二)打通股权融资途径
所谓股权融资,即文化创意企业的股权持有者将自己所有权中的一部分转让出来,以预期的收益吸引股东与资本的融资方式。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与产业投资的回报率之间有着最直接的关联,这也间接决定了产业投资风险的大小。因此,文化创意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控制企业财务,从企业的股权设置、资产状况、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预期收益等各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达到量化预期收益的目标,围绕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合理引进股权投资者,进而有效解决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难的问题。
(三)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而金融机构也根据形势发展创新了金融产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进而逐渐形成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政府扶持资金为一体的多元化融资体系,从而保障文化创意产业能够顺利进行直接融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水平。(四)保障企业融资模式的灵活性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直接融资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管理,逐步扩大融资规模,才能够保障直接融资模式的灵活性。因此,首先文化创意企业应该强化信用管理,保障文化创意企业财务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企业能有效避免因经营不当而产生的不良记录,维护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其次,应组织建设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团队,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中的直接融资决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直接融资的过程中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融资规模小、融资成本高和融资风险大等方面。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只有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融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瑾.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281-282
[2]王运生.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新思路[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6):109-111
平泉县绿世界活性炭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展厅
平泉活性炭创意产品:健康环保的时尚新工艺
“神州炭都”是平泉县的四张名片之一,平泉有活性炭生产企业30多家,平均每年生产杏核皮、椰壳等果壳活性炭14000吨以上,占全国果壳活性炭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北方最大的果壳活性炭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平泉县引导企业把活性炭的实用功能与现代家居、绿色环保、文化创意有机融合,自主设计研发生产了各种活性炭文化创意产品,主要包括工艺画、家居用品、车内饰品、香烟过滤嘴等4大系列,200余个品种,从经营“工业活性炭”到经营“活性炭工艺品”,活性炭纯利润提升了100多倍。
平泉县围绕延长活性炭产业链条,拓宽活性炭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聘请业内专家对活性炭产品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0亿元的活性炭文化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技创新、绿色环保、文化消费、特色产业、循环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5亿元以上。
金枋传统艺术开发:复制经典的现代“营造法式”
当年,北宋李诫重修《营造法式》,造就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建筑著作,而今承德市金枋传统艺术开发有限公司长期深入研究中国古建筑结构,制作仿真模型,同时担当文物修复等重任,并制作木雕、石雕、铸铜、佛像等,不断复制传统经典。该公司产品具有历史研究、建筑教学、艺术观赏、礼品收藏等多方面的价值。
走进金枋公司的展厅,各种小巧精致的仿古物件陈列其中。董事长李忠奎介绍说,这里所有的古建筑模型均采用与原建筑完全相同的材料精制而成,每件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十几道手工工序。走近细细端详,只见细部的雕梁画柱、片瓦斗拱无不细腻精准、流畅自然。
金枋公司制作的古建模型结构严格按照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设计制作,传统艺术品材质主要为石、木、陶、琉璃、铜、纸等,产品系列主要包含四合院文化、砖雕、黑檀、风景、古建筑、琉璃等。2001到2002年,曾与敦煌研究院及日本奈良文化研究所合作,修复国家特级文物——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第16窟北魏泥塑涅槃佛等国家级文物百余件,已完成制作佛像二百多件,均获得文物界专家高度评价。
新颐志堂商务服务:能带走的皇家风情
承德新颐志堂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位于承德市碧峰家园三区社区一层。公司致力于弘扬避暑山庄文化,以皇家文化为土壤,培育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实用价值完美结合的商务礼品和旅游文化产品。
茶事活动在清代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茶礼成为关涉安邦治国礼仪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事项,与之密切相关的茶具则是进入宫廷茶礼活动的关键媒介,是体现宫廷文化生活的一个载体。新颐志堂经营的青花瓷茶具滋润恬静,色泽或雅致或艳丽,颇具皇家风格;新颐志堂集合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设计研发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真丝图页》《避暑山庄七十二景手卷》等,不仅再现了避暑山庄原作的笔底丹青,更把昔日皇家御苑的恢弘雅致演绎得酣畅淋漓;新颐志堂采用非洲酸枝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仿制清代文房,具有很强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其中具有古典风格的鼠标、鼠标垫将时尚与传统完美结合,为消费者带来别致的购物体验;另有御茶枕、皇家风情丝巾、康熙手书楹联等产品,不仅实用美观,且传递浓郁的文化气息。
平泉县开发的各种活性炭文化创意产品
从“工业活性炭”到“活性炭工艺品”,虽是几字之差,但活性炭纯利润却提升了100多倍。
金枋传统艺术开发有限公司古建筑模型均采用与原建筑完全相同的材料精制而成,而且严格按照古建筑做法手工制作,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精细,每件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展现出各种传统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