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范文

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

第1篇: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范文

根据医院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结合护理部20xx年部署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计划,特制定20xx年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病区护理管理,在我院护理部的领导下以创二甲医院护理要求为目标,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积极配合护理部加快专科人才的培养,并做好我科护士的量化和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增收节支,创造护理经济价值。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3、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4、加强重危病人的管理,把重危病人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5、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6、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护理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8、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每月组织病人召开工休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9、加强管床护士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护理部工作计划10、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11、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每月对质控小组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12、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完成中医自学笔记一万字。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13、抓好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进入的每一批实习同学,都要给予科室的岗前培训,并制定实习生带教计划,予以专科知识讲课,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体温单的绘制及护理记录的书写,合格后方可离科。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带教,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

14、加强护理员,清洁工的管理,抓好病区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病房干净,厕所无臭。

总之,我们要在医院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以创二甲为目标,使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二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在20xx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总结上一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严格落实《护士条例》,严格执行护士执业准入制度,单独上岗护士有执业证并注册。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 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 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3、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

理,体现能级对应。明确岗位职责,小组内不同层级护士能力互补,满足患者的需求,护士之间相互合作,低年资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工作。每个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提供全程全面整体护理服务,履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职责,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责任护士不在班时交由本组其他护士分管,保证同一组病人护理的延续性。常态情况下,护士在病房或病人身边,把工作站前移到病房,配置流动治疗车,车上有病人需要的护理用具,减少来回走动时间,定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

4、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分级护理、消毒隔离、中医护理等进行检查,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会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5、夯实基础护理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满足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基本生活照顾需要,增加晨晚间护理时段的护理人员,主动帮助患者进食、饮水、服药、翻身、拍背等,实行关爱式的基本生活照顾,切实让患者体会到优质服务。

6、落实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患者入院、出院的全过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适合的康复训练,让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7、开展满意度调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大力开展满意度调查,每月召开护患沟通会,并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以了解优质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患者对服务的感受,对患者提出的有待改进的方面科室及时进行分析整改,使薄弱环节得以及时纠正,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三

手术室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操作性强,要求手术室护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熟悉的操作技能。手术室的医护合作是处于手术时紧张,焦虑的应激状态下跨科室的医护合作,手术室护士要做到准确而默契的与医生配合,不但要求护士应有对此种特殊合作关系的经验,而且要熟悉医生的工作习惯,且手术室护理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要加强常规手术器械准备和配合,我在术前准备常规器械时,要善于观察,配合手术时注意总结和记录医生在手术中对使用器械的特殊要求,力求掌握一些特殊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我制定了适合本手术室特点的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早会、报纸、网络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拥护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严格以一名优秀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态度方面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我要做到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流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消毒无菌观念,做到不怕苦累、全天侯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树立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事,以工作为中心。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积极协作,打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完成。

三、专业技能方面

在工作中能积极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熟练掌握护理急救技术,抢救程序及抢救药械的使用。日常做到严格查对,严谨细致,杜绝细小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保质保量完成手术过程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新业务的开展。

第2篇: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范文

关键词 针灸推拿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中医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医教育的模式也在逐步改变,尤其是对学生在临床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讲授各个知识点,照本宣科,教学手段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而且重于理论讲授,轻于实践技能。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课、做笔记,使培养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状况。而学生由于对于践技能掌握的欠缺,直到临床实习或是参加工作后才会逐渐显露出来,直接影响到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针灸推拿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特别是突出手法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该学科的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摸索并创建了培养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确立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根据国内外中医院校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培养目标,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手法技能精湛,适应面宽泛的针灸推拿人才。

2 完善教学环节

在培养模式中,注重“教”与“学”两方面的共同提高。“教”即与教师授课工作有关的各项内容;“学”即与学生学习知识有关的各项内容,这是教学工作的两大主体。

2,1 理顺课程设置理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顺教学体系,调整课程设置。

1、在大一学习完中医基础理论后,将《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经络腧穴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提前至大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使学生能够尽早掌握实践技能,增强学习兴趣。大三大四接触专业临床课,大五到医院实习。

2、根据临床工作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增加实训课的学时数,删减理论课的学时数,给学生更多的练习实践技能的时间和机会。

3、通过进修、听课、集体备课、继续攻读硕博学位等制度的建立,全面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4、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应用多媒体授课技术、实行网络授课、采用提问式、模仿式、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PBL式等多种教学法,提高课堂授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购买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教学设备、教辅书籍等,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

2,2 提升学习兴趣,以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

1、在学习《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的课间,提前安排学生接触临床,对临床常见病症和治疗手法有了直接和深刻的认识后,很大程度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2、定期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如举办“针推技能大赛”、“推拿手法演练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提高实践技能。

3、严格针灸推拿技能实训要求,所有实训课程变大班上课为小组训练,每组配备一名实训教师,力争做到手把手的传授和训练技能。

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在培养模式中,理论教学基地、实验实训基地和临床实习基地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尤其是实验实训基地和临床实习基地,更是培养实用技能型针灸推拿人才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学生针灸推拿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安排在医院的后期实习来完成。随着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技能操作的机会日趋减少;医学作为高风险的行业,涉及到诸多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保护病人权益和健康,学生也不可能在病人身上反复练习。因此,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训强度,增加实训课课时,为学生学习和训练针灸推拿实践技能提供有力的保障,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教学基地建设,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

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主要是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发制作《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的教学课件,方便开展电化教学;创建“针灸推拿学术书屋”,购置针灸推拿专业书籍,丰富教学资料;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授课资料,观看授课录像,并开设师生交流互动的学术平台“针灸推拿论坛”,可以随时回答学生在课后复习时遇到的学术问题。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接触临床夯实基础。

针对针灸推拿手法练习的实际特点,专门开辟“针灸推拿手法练习室”、“针灸推拿技能实训中心”、“针灸推拿手法训练室”、“模拟医院见习室”、“医院实习”等,创建课堂-训练室-实训中心-模拟医院-医院五环节实训过程,购置手法练习的基本器械,配备针灸推拿手法练习的备用品等。同时,还制定“实训室开放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值班和指导,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针灸推拿手法的训练。避免以往学生理论学习后,直接进入临床所出现的理论实践脱节现象。

4 规范设置考核环节

针对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推拿专业考核方法,提出“1+3的考核模式”,考核由两部分组成“1”是理论考核,“3”是“病史采集”、“基础手法”、“治疗手法”三种途径技能考核,两部分各占50%的分值,任一部分未能达到60分者视为考核不及格。理论考核采取笔试的方式,由试题库随机抽取,手法操作考核分为三个部分。

4,1 病史采集(占考核成绩的30%) 考核时可安排1名模拟病人,针灸推拿专业教师担任考官,考试采取随机安排学生进入考场,并在考试现场提问采集资料,考察学生分析问题、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

4,2 基础手法(占手法操作考核成绩的30%) 根据手法动作形态可分别采用机测法、体感法、目测法三种形式。通过手法测力仪、专业教师的观测评判,综合评定学生的手法操作技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功。

4,3 治疗手法(占手法考核成绩的40%) 在针灸推拿临床实践中,治疗疾病是重要的一环,此部分的考核所占的比重较大。随机抽取病例,让学生准确叙述诊断、治疗原则、选穴和手法;作出操作。

第3篇: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成长规律;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84-02

中医药高等教育具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以现代高等教育的形式,实现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属性的中医药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种表面上看似矛盾的形式与内涵,造成了中医药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争论和变革。随着50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它的规模发展,正在转向核心实力增强的重要发展阶段。

北京中医药大学以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中医人才培养实验班为切入点,以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为核心,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思想逐渐解放、视野不断拓宽、思路日趋清晰的过程,从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出发,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

一、改革的思路与必要条件

1. 改革的思路

几千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师承教育为主。历代名医大家的非凡成就说明了传统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不可否认,中医院校教育的诞生,使得在建国之初奄奄一息的中医药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壮大。50多年来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但是,院校教育存在着它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培养的中医人才个性不够突出,对中医药的精髓“继承不够”故而使得“发扬不足”。如何解决这一使中医药高等教育裹足不前的难题呢?笔者的思路是构建一个“院校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寻求一种更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又符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新途径。

2. 改革的必要条件

中医临床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早临床、多临床来实现,但是中医文化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或造就的,它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氛围的熏陶。在现有情况下要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寻求一个最佳的契合点。那就是通过自主招生招收那些具有中医药背景,并对中医药事业具有一定热情的青年,通过院校教育以及师承、家传的培养,打造更具中医特色的人才。家传为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搭建了一个极佳的平台。由此,笔者提出了以“中医文化素质”和“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院校――师承――家传”相结合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中医固有的特性,融合中医传统师承教育和家传教育的优点来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之路。

要实现以上的想法,需要政策和资源上的条件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唯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医药院校;2007年组建了中医教改实验班,并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项目;此外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教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的支持。这些社会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为我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二、改革的实践

1. 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有机融合

具体方案是,以现行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为基础,以加强中医人文素质和注重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宗旨,采取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家庭中医教育资源,进行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尝试。“院校――师承――家传”培养模式的特色体现为“3个结合”。

(1)传统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即在学生基本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提出新要求。在强调现代中医药人才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医职业人,更是一个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通过强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赋予学生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习继承中医精髓的能力。

(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即对学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采用两条主线贯穿培养过程:一方面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的优势,把代表中医集体智慧的共性的知识,通过现代教育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家庭中医背景优势和学校中医专家的优势,吸取师承教育的精髓,把现有民间及院校的名老中医的个人智慧,通过传统的跟师临诊、言传身教的方法传承。做到既有共性要求又最大限度地鼓励个性发展。

(3)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即对学生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和严格。加大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比例,通过学校统一安排的“校内导师”(主要指在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和“校外导师”分别指导两个途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不但要精通理论更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我校在中医教改实验班的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专门制订了《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中医教改实验班管理手册》,对学生院校教育部分、师承教育部分的学习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建立了淘汰和奖励机制,比如受到学校各种处分等就转出教改实验班,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文章学校予以报销版面费等;组建了由资深中医教育专家组成的教改班“顾问导师组”,分别负责学生国学和中医经典方面的培养和具体指导;专门印制《学习笔记》和《病案记录》,记录学生学习中医经典或国学内容以及临床跟师学习典型性病案和个人体会等等。这些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笔者针对实验班与普通五年制进行了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在中医思维和临床能力方面实验班明显强于普通班。临床带教老师们也反应,实验班学生在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可以达到普通五年制高一年级学生的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实验班同学在我校举办的基本功大赛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2. 变知识灌注为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笔者对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医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结构更强调构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根基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是不牢固的。而西医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以数理化为学科基础,二级分科明显、体系清楚,它的课程体系因而十分完备和清晰,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对于经过10余年现代基础教育的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和顺畅。中医相比于西医,是一门更加综合的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双重内涵,其根源是中国的古代哲学、天文学、儒学、道学等。而现有的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基础课程缺失,这与我国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建立的知识体系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由此,笔者提出了对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以课程整合为核心,从中医人才所需知识结构出发,借助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建构更加科学严谨、更符合中医人才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平台。新的课程体系以中医辨证思维培养为主线,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外医学史四门基础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中医思维的训练。把传统的中医基础、中诊、中药、方剂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或总论部分融合形成中医基础学;以中医病、证为纲,融合中诊、中药、方剂的各论部分形成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加强中医经典学习,增加医学流派和中医理论发展过程的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明确专业课即是中医临床各课程,以中医内科学为主线,系统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与方法,同时从临床实际出发,学习其他临床课程,重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设置中医基本技能训练与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Ⅱ)课程。中医基本技能训练共200学时,将中医基础学、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中药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课程的课间见习等有效整合,分学期、分重点开展实训。培养学生的中医学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了解和熟悉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方法和辨证论治的程序,了解和熟悉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一般规律,积累一定的临床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奠定基础。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通过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名老中医经验的讲授及临床特色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水平。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Ⅱ则是以问题为引导进行临床课程整合,通过病证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整合能力,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能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提高学生整体诊治疾病的能力。由此建立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紧密衔接、连贯有序的新的课程体系。

3. 培养的前移和拔尖人才的打造

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笔者愈发感觉到,如果能将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前移至高中阶段,不仅能提高我国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潜质、将来能进一步学习中医的苗子。北京宏志中学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单位,利用政策的优势我校与之联合开办了中医“杏林班”。在高中课程中利用2年时间开设4门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分别是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和中医药学知识概论。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学习中医专业课程的传统文化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况、增加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中医的悟性。

与此同时,高水平拔尖人才的培养也逐渐进入笔者研究的视野。院校培养中医人才,究竟多长时间最合适,其中临床实习又应该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医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中医长学制教育只有七年制1种形式,且只限于中医学1个专业,却既承担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任务,这样的目标给硕士学位定位的七年制中医教育带来了过重的负担,反而达不到长学制教育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此,笔者提出在缩减七年制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开办九年制岐黄国医实验班。该班采取本科5年与直接攻博4年相结合的模式:前5年按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在第4学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采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按临床专业博士学位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进行培养,达到培养要求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为达到培养目标,学校为本班学生每人配备1名知名教授作为导师,全程实行名师+名医培养法,选择最优秀的教师授课,跟最有名的医师随诊学习。

三、改革的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尤其是中医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厚积而薄发的特点。中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路走来,我们的改革创新贯穿了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从一期改革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融合,到二期改革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教材建设,再到三期改革把培养过程向纵深延伸,我们始终都坚持着一个根本原则毫不动摇――那就是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在这一正确思想指导下,我们的改革创新进行得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尽管道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坎坷和挫折,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全国中医高等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必将硕果纷呈,中医药高等教育必将续写辉煌。

参考文献:

[1]杨东方,王育林,马燕冬,等.浅谈中医教改实验班国学素质培养设计[J].中医教育,2009(28).

第4篇: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范文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学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经历了大学、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后,如今站在大学的讲堂,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在经历了几年的授课并给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想就耳鼻咽喉科学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希望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理论课教学:大学理论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耳鼻咽喉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长期以来由于其“孔小洞深,沟壑纵横,需借助特殊反光镜”才能窥见等特点,难学更难讲。近十余年来逐渐开展的多媒体教学(亦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与传统教学相比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认可。多媒体课件字体清晰、整齐、规范、有条理,学生不会因教师写字太小或不规范而看不清。教师无需板书,节约的时间可用于将重点难点讲清讲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开展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授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如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在多媒体制作中,我们采用其解剖图,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帮助学生建立三维概念,同时辅以鼻内窥镜检查录像,指示各鼻道和窦口,同时给出鼻窦CT片,强化“窦口鼻道复合体(OMC)”概念;最后,放一段鼻窥镜手术录像。循序渐进,系统全面,学生听得明白,教师讲得轻松,彻底改善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存在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1]。

当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应同时注意以下问题:①由于不便记笔记,老师要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集中精力看和听,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力求当堂理解消化。此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②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采用启发式讲解,适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切忌独自表演或“满堂灌”。比如我们每讲授完一个单元时,应对该单元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设计与讲课内容相配的病例讨论题,启发同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感到,在耳鼻咽喉科学中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及改善临床思维方式,为毕业后适应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应不断跟踪耳鼻咽喉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并且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例如,应增加鼻内窥镜手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治新进展等内容,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积累大量的图片或录像资料,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可将所需要的图片或录像插入课件,不断更新和完善多媒体教案。④应用CAI授课时,不可忽视形体教学作用,最好随身配带麦克风、电子教鞭,并适当走动或做手势。教师要注意培养讲授的语言技巧与个人魅力,同时注意加强业务学习和积累临床经验,只有具备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才能使多媒体教案发挥最佳效果[2]。

二、见习课教学:见习课采用观看教学录相,实际操作,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以及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后,把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培养临床能力的关键阶段。在临床见习课中要求学生作到“六多”:多问、多看、多听讲、多操作、多巡视病房、多分析思考。在集中进行大班理论课教学之后,根据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要安排9-12学时的临床见习。第1-2次见习课(6-8学时):主要安排练习耳鼻咽喉的常规检查法。首先观看《耳鼻咽喉科正常检查法》的电视教材,可直观地展示基本检查的方法、要领和正常组织的解剖形态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然后安排正常检查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正确使用检查器械,掌握正常组织的解剖形态特点。其练习内容包括前鼻镜检查,耳镜检查,咽部检查,间接喉镜检查,间接鼻咽镜检查和音叉检查等。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可采用学生间的互查方式。同时,教师应随时对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提示,矫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第3次见习课(3-4学时):安排临床见习。针对耳鼻咽喉科诸器官多为深在和细小的腔洞,解剖结构复杂、各种病变位置很难直接观察的特点,结合我科现有条件,充分利用鼻内窥镜、中耳内窥镜、纤维喉镜等先进设备,有步骤地引导、训练学生认识耳、鼻、咽喉各个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体征等。可分批安排他们到耳鼻咽喉科治疗室、听功能检查室、前庭功能检查室、喉功能检查室和鼻咽喉内镜检查室等功能检查治疗室学习。在门诊和病房见习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典型病例,让学生分组问诊、查体、查阅辅助检查项目,做出初步诊断。结合具体病例,让学生体会耳鼻咽喉科常规诊疗技术的正确应用及其重要性,并进行小组间讨论,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由发表个人意见,互相启发争论,加深记忆。临床见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强化,极大地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3,4]。

三、加强学风及医德医风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风及医德医风教育。“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老师除传授知识外,还要教学生严谨治学、诚信做人的品格风范,培养 “勤学,好问,慎思,明辨,笃行,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要求学生求真务实地做学问,在学术上不能急功近利。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亦很重要,道德品质是立业之根本, 医务工作者更需要具有责任心、同情心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在医患关系微妙、病人处于主导地位的今天, 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权、知情权和隐私权,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很重要。“学深为师、身正为范”,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索利敏,赵长青,安云芳等.耳鼻咽喉科学多媒体教学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3):256-257

[2]成丽兰,章诗富,谭继全等.计算机教学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运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5):618-619

[3]吴旋,陈锡辉,张伟红等.耳鼻咽喉科临床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山大学学报,2007,27(9):112-114

第5篇: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现代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同时还培养他们分析和判断能力,成为终生学习者。要求学习者调整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桥梁学科,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将为临床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病理学教学中构建一种以培养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学习模式尤为重要。PBL(Problem-Based Learing)教学法,又称问题导向学习,提倡以临床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理论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一种主动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1]。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实践,现将实施过程及体会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滨州医学院20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76名学生随机分成8个小组,每组9~10名学生。

1.2 教学内容

以李玉林主编的《病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为教材,选取《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传染病》两个章节采用PBL教学法。

1.3 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1.3.1 课前准备

在PBL模式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督促者和反馈提供者,而不是一个信息提供者。负责准备典型病例,病例撰写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文化、已有知识和期望。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需有利于鼓励学生以整合的方式讨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并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上的不足。课前两周向学生发放PBL教学资料,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前指导。

1.3.2 小组学习

各小组分别选出组长一名和记录员两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学习讨论,一名记录员负责在黑板上记录并整理讨论内容,另一名记录员负责总结黑板上所有信息并整理为笔记。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医学词典、解剖图、药理学参考书、教材和网上资料等一系列广泛的学习资源,对病例的背景知识和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搜索,确定学习主题,通过查找信息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一起学习研究,学生们共同找到病例中提供的关键信息,提出假设,并研究合理的解决问题方式。如在小组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或没有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则提交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1.3.3 课堂讨论

各组选派代表阐述小组内讨论观点,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期间其他组同学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该小组的同学进行答辩。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并及时掌控辩论主题和方向,使讨论问题结合主题,深入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又要引导不同观点的争论,巩固深化对正确内容的理解。

1.3.4 教师总结

课堂讨论结束后指导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难点、重点和有争议问题进行精讲,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1.3.5 PBL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形式来评估教学效果,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对PBL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主观题收集学生对PBL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课后向学生发放76份调查问卷,收回76份,收回率100%。调查问卷客观题统计结果见表1。主观题和学生座谈结果为,许多学生对PBL教学给予肯定,并建议增加PBL教学;而部分学生认为病例覆盖的知识点不够全面,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学习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好。

3 讨论

自主学习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策略。近年来,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2-3]。PBL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国的医学教育,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关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为学习者提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发展一系列广泛的能力[4]。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桥梁学科,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实践。实践证明,PBL的病例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知识不足之处的机会,这些欠缺往往能被学生发现,而不是教师。通过小组学习及课堂讨论,PBL教学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技巧,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有临床专家特质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综合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医疗服务的多专业形式需要更多的团队合作,PBL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对团队合作、有效交流和协作学习有了更好的理解。通过运用病例场景PBL教学实现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整合以及病理学多个系统间知识的融合,利用问题学习使基础知识便于记忆,通过讨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中,PBL加强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推理和权衡证据的能力,也会加深学生对问题中出现的概念的跨学科理解。在整个PBL教学实施过程中,带教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教学的组织者,要求有很高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技巧。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基础和临床多学科知识,并且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法也提高了教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尽管PBL教学法有其独特优势,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讨论;一些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的收集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因而学生对PBL教学法的适应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由于病例的局限性,不一定能涵盖某类疾病的全部病理知识点,还应注意对未涉及重要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出和引导此类知识的学习。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大规模开展PBL教学有一定难度。

总之,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认知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适应了现代教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而如何更好地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解决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将在病理学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姜春明,王竹颖.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348-1350.

[2]雷久士,唐群,陈丽,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药大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100-102.

第6篇: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范文

关键词:药剂学 网络课程教学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17-02

当前,高校推进“互联网+”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已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学作为中医药院校重点课程其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传统“黑板+粉笔”的教育方式很难理解《药剂学》课程的全部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授课内容进行设计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进步的空间。[1]

一、“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教学手段,对学生实行网络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自主W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说“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2],是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技术等,使一些复杂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并解决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上和地点上的局限。[3]药剂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既重视药剂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应注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态度的培养。[4]

我校药剂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设置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管理16个板块。当理论学习完成后,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遇的问题,可以到答疑讨论板块,同学们先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课题作业及答案,并对学生晶型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对课程的熟悉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可以将课程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件等上传至网络教学系统,以供学生学习及相互讨论所用。同时讨论专区为师生、学生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在此专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并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或者实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来达到解惑的目的。

抽取我校药学院13级制药工程及药剂学学科四个班级的本科生157名作为研究对象,女生118名,男生39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制药工程专业1、2班,74名)和对照组(药剂学专业2个班,83名),分别对其进行网络模式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素质、主修课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实验。

选择《药剂学》课程的上半部分章节作为试验的教授内容。对照组接受传统模式的教学,即教师通过讲授方式,借助于书本、教案等教学工具在教室内进行教学;试验组同时接受传统模式教学与网络模式教学,试验组学生可随时自主上网进行学习、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拓展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保持一致。试卷由不参与授课的教师按教学大纲进行出题,试卷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占比90%)和拓展知识(占比10%)两部分。采用SPSS 190对两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表1中试验组平均成绩为9307,而对照组平均成绩为8542。试验组拓展知识平均成绩为910,而对照组拓展知识平均成绩为790,表明接受《药剂学》网络辅助教学的试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没有接受《药剂学》网络辅助教学的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表2结果表明:对照组P=0143>005,表明对照组学生总分数服从正态分布。试验组P=0054>005表明试验组学生总分数服从正态分布;表3结果表明:F=0606,P=0437>005表明方差齐,且t =-1245,P=0000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的评价。随机发放试验组(2个班,74名)调查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4名,女生60名。

调查表明“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有很大帮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表4问题1、问题2、问题3)。多数同学认为《药剂学》网络课程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表4问题4、问题5、问题6)。975%的学生认为网络在课程学习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数学生认为其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及生生间的互动频率,大多数学生还是倾向于网络辅助教学的模式。这一结果正是网络教育优势在教学效果中的良好体现。

网络课程教学使我们很轻松的转化了课堂内容,由单一的文字讲授转变成了网络上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凡是使学生有可能出现不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借助网络以某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平时的尝试中,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另一方面,网络课程容量比较大,出现问题得到解决的所需时间明显减少,节约了老师在黑板上板书问题的时间,这样就使学生们和老师之间拥有更多的研讨时间。网络课上只要问题一展现,各小组便积极地投入研讨中,最后通过老师给大家讲析。经过高效率的讨论、讲解,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正是在这样的忙碌中,不仅提升了学生们自己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教学面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就要在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营造有趣的学习方式。因此,教书育人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树立现代的教学观,要推陈出新,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传统教学当中,形成新的教育体系来迎接新的教育时代。

其次,“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教学面临教学环境的挑战。一般而言,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往往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来完成,而“互联网+”时代下课程教学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可在线上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递的功能。但此学习过程存在学生登录校园网受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条件受限等问题,所以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最后,“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教学需要被正确地认识及运用。尽管“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教学已经对传统模式教学和传统学校教育带来了较严重的影响与挑战,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互联网辅助教学与传统学校教育不同,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学校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传统学校教育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学传统与教学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是互联网教学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作为崭新的并具有先进性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教学可以在传统教学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丰富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但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只有应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教学模式来辅助传统教学模式,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更好地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结语

将药剂学课程与网络教学平台紧密联系,不仅能够拓宽药剂学教学空间、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然后发现问题、与同学们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寻求老师答疑,然后再次进行讨论,最后找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增加了学生与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主张网络教学的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教学形式,只有正确地使“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二者并用,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屈少敏,徐芸.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之探索[J].河南工业大学学螅2010(6):150-152.

[2]杨春梅.网络课程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