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诚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诚实守信存在于各行各业,同时也是人与人交流的一大基本原则。诚信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服务质量、商业信誉等等。
2.会计中的诚信。会计诚信在以上几个诚信方面是与其它行业相同的,但是它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会计审计多表现在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否对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多种信息进行合理审查,按照现阶段工作要求的标准制定相关制度和行业标准规则等等,这些信息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条件。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出恰当的管理意见,也是衡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准。会计诚信价值诚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个人行为,二是企业行为。当然,在两个内容中,孰轻孰重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各种行为,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到实质,都是为企业来服务的,企业决定了工作人员个人的行为标准和准则,所以企业行为必须占据着较个人行为更为重要的地位。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以企业要求为基础,使得员工的诚信能够满足工作基准。
3.会计审计工作中的诚信问题。一个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多数企业会严格按照规章来办事,但是个别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诚信问题:第一,个别企业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粉饰财务报表和体系,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真实的财务报表隐瞒,用一份虚假的报表来迷惑大众以达到自己追求利益的目的,这就出现了财务报表与实际不符的现象。第二,会计审计中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在财务工作中造成财务信息失真。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最终为企业管理决策中存在重大过失埋下隐患。
4.诚信的重要性。我国坚持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追求自由,自由环境下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诚信是保障经济能够自由健康发展下去的重要原则。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种经济得到运行和应用都离不开会计,若是诚信问题出现在会计工作中,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必然是不可估量的。会计行业是对诚信要求最为严格的行业,若是会计行业中失去了诚信,那么独立的审计工作就无从谈起了。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会计师事务所与评估方、审计单位一味迎合,抛掉自己的专业素养,只顾自身的利益,不能如实评估实际资产价值,制作出虚假的审计报告,这不但损害了会计行业的诚实信誉,还会损害到国家利益。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行业的确出现了所谓的诚信危机,并且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会计师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仅对自身有利,对被审计单位也是有利的,所以说这种诚信问题是被审计单位默认的,他们喜欢这样的审计报告。在这个恶性循环当中,受益的是当事人双方,受损害的外部企业和社会。因此,这是恶性循环得以长存的道理所在。
二、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博弈
理论经济学领域有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有着深远影响的方法论,即博弈论。博弈论主要集中在博弈双方或多方就彼此之间存在的对抗、冲突等进行讨论。市场经济运行原理也可以通过博弈论来进行解释,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看作是博弈论中的一个主体,不同的主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但是这些主体所掌握的信息量是不尽相同的。就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市场经济机制相对成熟,信息流量大,流转速度也快,不同的主体之间掌握的信息量也可以更加对称。此时,博弈的结果是呈现均衡趋势的。但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甚至落后的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完善的,信息量很小,信息流转速度慢且相对闭塞。此时,博弈的结果就要取决于各个主体掌握的信息量的大小,谁的信息量大且有效,谁就是这场博弈的胜出者,非对称信息也是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状况分析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推出的信息系统项目有39个,涵盖计划、财务、营销、工程、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公司核心业务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流程化管理。目前与电网工程管理相关的系统主要包括:ERP系统;电网前期管理系统、项目规划库、项目储备库、项目计划库;财务管控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基建管控系统、工程结算管理平台;生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系统;经济法律系统等等。考虑到工程项目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部分都会在信息系统中留有痕迹,而这些痕迹就是审计线索的特征。为此可以从工程业务出发,在深入了解工程业务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列举出审计线索的特征。由于电子数据反映了电网工程的经济活动,因此特征列举后,可以用计算机语言描述这些特征,然后在海量的数据中高效、准确地找出符合这些特征的数据。通过对工程问题的特征枚举、特征捕捉和特征分析,最终找出审计线索。首先,进行工程问题的特征枚举,即尽量列举出工程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可能产生问题的特征表现。其次,通过运用计算机查询语言或多维分析方法等相应技术来寻找、发现相关特征,或验证数据的发展趋势是否与通常的规律相一致的过程。数据特征隐藏在海量的数据中,特征捕捉是显性化数据特征的过程。最后,通过前两步找出了符合特征表现的数据,通过审计人员的分析和职业判断,再结合线下审计进行取证。
二、信息化环境下电网工程造价审计的具体路径
工程造价审计的重点在于:初设概算是否超过可研估算;工程决算总额是否超概算,单项工程结算是否超概算;工程结算是否真实、合规;工程量是否真实;是否严格执行招标价;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支付是否合规;竣工验收当月是否估价转增资产;是否有预留的尾工;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结算、决算。对于上述内容,L供电公司在信息系统中的具体的审计路径如下。
1.通过ERP系统挂接的可研估算、初设概算等文档,或通过OA系统查询可研批复文件、初设批复文件,核实概算金额是否超过可研估算;查询ERP系统项目模块、财务模块,获取在建工程支出金额,同时查询工程决算报告,核实最终决算金额是否超过概算。
2.核实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合规性。(1)核实工程量,主要通过工程现场实地核查,并与施工图、竣工图核对确定。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数据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快捷获取相关信息,判断审计重点,提高效率。通过基建管控系统,可以查询施工图、施工及监理记录,现场签证单等资料,与工程量核量单进行核对,基本确认工程量,为工程现场核实提供资料基础。(2)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查询中标单位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核对,工程量清单是否一致;投标人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是否响应招标文件;同时,获取综合单价信息,并与工程结算书核对,是否存在随意调整综合单价的情况。(3)工程结算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单价是否调整,调整依据是否适当;措施费、其他项目费是否依据合同约定的项目和金额计算,发生调整的,是否以发、承包双方确认、调整的金额结算等。(4)通过基建管控系统查询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是否存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核实变更、签证手续是否齐全,承包单位是否在设计变更确定后14天提出变更价款报告,是否经监理和工程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增加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确定方法是否适当。(5)查询基建管控系统施工、监理记录以及工程量文件,因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实际完成工程量与合同约定工程量的增减,在合同约定幅度以内,是否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综合单价及措施费是否调整,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措施费租价方法计算。(6)查询施工期内合同约定的主要建设材料当地信息价相对投标价上涨或下降幅度,在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是否执行原有综合单价;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是否按合同约定调整,调整价差是否只计取规费和税金。(7)如果工程结算中有甲方原因支付的窝工费、赶工费等,可通过基建管控系统查询相关施工和监理记录,确认窝工费、赶工费的真实性、合理性。
3.通过基建管控系统查询工程分包业务,并与招标文件、合同核对,是否存在违反约定分包的情况;通过OA系统文件查询施工企业合格分包商名册,核对承揽分包业务的企业是否属于公司系统入围的合格分包商;查询分包合同,专业分包与劳务分包界限是否清楚,是否存在将核心业务违规分包的情况,是否存在违法转包的情况。
4.查询ERP系统中其他费用订单,核实其他费用列支的真实性、合规性。(1)征地拆迁补偿费:通过经法系统查询征地协议、拆迁赔偿协议,与ERP系统服务订单、会计凭证核对,金额是否一致;征地面积是否与工程实际占地面积一致;查询施工设计文件中的拆迁明细,与拆迁赔偿协议核对,是否存在较大差异。(2)招标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查询招标文件,已向中标人收取招标服务费的,是否在招标费中重复计列。(3)生产准备费:查询ERP系统车辆购置费金额,与固定资产卡片及实物核对,是否存在车辆购置费拼盘使用、超标准购置车辆的问题。(4)大件运输费:查询初步设计文件,在初设阶段是否明确大件运输方案;同时查询经法系统,是否签订大件运输合同,合同金额与结算金额是否一致。
5.查询财务管控系统,核实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是否按合同约定支付,是否超过工程财务制度规定的上限;工程最终结算支付金额是否与审定结算一致。
6.是否存在尾工工程,查询工程设计文件、工程决算报告,核实预留的尾工项目是否包括在批准概算内,有无新增工程内容的问题;预留尾工总额是否控制住概算金额的5%以内;未完工程是否在竣工决算报告完成后6个月内建设实施完毕;6个月内尚未开工,是否取消项目。
关键词:审计计划,调查,内容,重点,方法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审计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想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以合理保证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做好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工作。
一、计划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
1、确定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按照相关审计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必须提前3日下达审计通知书。因此,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应确定在下达审计通知后进驻被审计单位后进行。
2、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基本情况,索取会计报表、合同、会议记录等经济资料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考虑审计固有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二、前期调查的重点和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其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1、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前要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类型、产品或服务类别及经营特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类型、主要产业政策和具体会计制度以及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关联方和内部控制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2、了解基本情况的基本方法
(1)查阅行业业务经营材料。对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情况可通过以往的审计案例和行业报刊资料来获取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相关的成本、平均利润率等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可通过查阅公司章程、会议记录、对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程序、查阅正在履行的合同、分析近几年度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请表来进行了解。
(2)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判断期初余额对本期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要重点了解上期期末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贯性。例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贴现等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
(3)阅读会计报表的同时,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依据报表中存货与主营业业务成本及预收账款项目的对应关系。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产成品、在制品的数量与资产负债表列示存货余额的适当性,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的交谈,可以初步了解人员结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及单位成本和目标利润的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例如,从内部审计机构获取企业部门机构设置,得知某些特点部门或下属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弱,了解有关企业管理层和机构的重大变化及决策程序,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对于已经确认的关联方,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让每位审计人员都了解并注意收集有关关联方交易的证据。
(二)利用分析性复合程序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为制定审计计划做好准备。
1、计划审计前期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主要目地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取更多的了解及其确认会计报表数据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波动,以便查找出存在潜在的错报风险领域。
2、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方法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与比较。①绝对数比较。比如将本期金额(如应收帐款,主营业务收入等账户余额)和预期(上年数或本年计划数)金额进行简单比较,如相差较大,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预以重点考虑。②会计报表的纵向垂直分析,比如计算本期毛利率与预期数比较,以发现异常变化。毕业论文,内容。③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审计人员和财务分析人员常用的分析方法。比如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活周转率、产值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
(2)估计期望值。①根据本期间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负债平均数额的增加会导致利息费用的增加,应收帐款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坏账费用的增加。②根据会计信息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非会计信息指标的工人数、产品数量、生产经营场所的规模与可以预计会计信息指标工资费用、制造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的账户余额。
(3)执行计算比较。对于发现的重大差异或波动,判断其重要性,同时确定差异或波动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三)编制审计计划前要重视对重要性水平评估。
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时,要考虑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毕业论文,内容。
2、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前期调查时要关注会计报表、账户余额和交易额两个层次的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评估,一般采用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例如,国外知名的会计事务所,习惯上用的固定比率法是以净利润的5%―10%、总资产的0.5‰―1‰,营业收入的0.5‰―1‰作为重要性判断基础。采用变动比率法时,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②对账户余额和交易额进行重要性评估时,把审计时间重点分配到错报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
(四)审计计划前期对审计固有风险的调查是制定审计计划、关注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
1、调查的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承受外界的压力及其业务性质、容易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和账户交易额。
2、调查的方法。①通过询问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对诉讼案的调查了解,确定管理人员的诚信度,如果管理人员的经营诚信度高,那么固有风险就低。②通过对报表的阅读和查阅借款合同来了解管理人员是否遭受着异常压力,如果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被银行逼迫还贷、企业已连续几年亚种亏损,那么管理人员受到的异常压力大,固有风险较高。③关注被审计单位容易错报的的会计项目,例如,被审计单位常常以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存货和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因此很容易产生错报或者漏报。④运用专业判断,确定账户余额的可靠程度。例如,或有损失,坏账准备,存活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等账户金额,出错的概率比较大,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其固有风险的水平。毕业论文,内容。⑤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和复杂交易。例如会计年度即将结束确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关联方交易以及下一会计年度初的销售退货交易,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有“粉饰”会计报表之嫌,相应的固有风险较大,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期要特别关注。毕业论文,内容。
审计计划前期外勤调查工作结束后,审计组负责人应召集会议,紧紧围绕审计总体目标对计划前期调查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实务操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程序,形成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材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计划,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现代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是包含许多方面的,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对会计审计工作认真对待、考虑细致、加强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大大提高,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目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会计审计制度的制订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制度很不完整,老的制度一用就是好多年,比较陈旧落后、不科学,在实际的工作存在很多的弊病、不切实际,无法很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基本形同虚设。制度的不完善对审计工作的影响非常巨大。
(二)会计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
会计审计工作在企业中得不到重视这一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领导的不闻不问,对会计工作队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十分匮乏,对健全会计审计相关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的会计审计工作基本没有,会计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罢了。大多数企业还把会计审计部门与企业的其他一些职能部门合在一起,使会计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工作中无法有效的开展职能工作,其应有的作用就更加无从发挥。
(三)会计审计人员缺乏诚信、综合素质低
我们许多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职业会计技能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企业财务的审计工作,对工作认知度不够,工作太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意识就是一己方便,一切方便的原则工作,心态不收法律约束,想当然的工作状态。这样的心态就无法提高身的职业技能,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现象。
(四)会计审计方法及手段不合理
目前我们的企业从整体来看,会计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查错防补”阶段,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还未达到预订的效果目的,对企业领导的责任审计也未有作用。会计审计并未实现合理性、有效性。由于又受到审计水平局限,审计方法缺乏集管理、技术评价为一体等新方法,仍沿用以往的查账方法。
二、会计审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
会计审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
1)制约作用:会计审计人员按照国家实施颁布的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有关制度。就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所使用的财务资金情况进行核查与检测,能进一步制约相关的违法违章行为,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发展秩序,从而保证了企业各项资金的使用途径合法化。
2)促进&用:S过加强企业的会计审计,对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经济效益以及财务收支等的审计,能及时察觉企业相关制度的缺陷以及会计方面的漏洞,有利于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解决有关责任归属的问题,促进企业对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善。
三、加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加快完善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各项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本,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会计审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重要体现,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目前会计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规范会计核算,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我们要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制定适合会计审计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目的,细化会计信息化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审核、校队等工作,提髙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进而提高财务的监控质量。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坚决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会计的每一项工作的展开均依赖人的力量,因而,组建一支业务技能好、责任心强以及职业道德良好的复合型会计审计人才队伍,以适应会计审计工作创新的需求。
1)通过聘请高水平的财务会计讲师,结合事例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企业的会计人员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同时迅速的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实际经验,使他们成为适合会计审计工作优秀人才。
2)设立独立的企业会计审计部门。企业会计审计部门是目前企业的管理机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会计审计人员行使权利的手段,会计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应独立于其他的管理机构,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会计审计委员会。
审计部门要根据财务部门的分析报告,认真准确的做出一个评价。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深人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人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从而做出最终的报价,让整个企业的战略有一个最完美的体现。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审计体制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我调控体系,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会计审计工作是我们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者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自我调整,在工作中积极努力、认真贯彻执行会计审计的各项制度,确保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何红.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期刊论文)[J].投资与合作,2011(01).
[2]舒安奇.浅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问题(期刊论文)[J].现代商贸工业,2007(07).
[3]姜志芳.浅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蔡庆梅。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06:65.
[21]杜永康。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解析[J].企业导报,2016,07:133-134.
[22]娄观宇,田海霞。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0:197-198.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传菲。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中外企业家,2016,12:39-40.
[2]国波。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J].新经济,2016,15:119.
[3]盖国强。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市场,2016,14:101+133.
[4]王伟。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诚信的再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178-179.
[5]李超。律师事务所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6,16:162-164.
[6]马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与职能探析[J].中国市场,2016,18:150-151.
[7]谭可心。浅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J].经营管理者,2016,14:22.
[8]王琳。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4:241-242.
[9]潘雪莲。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廉洁自律[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258.
[10]项钰珂。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8:107-108.
[11]余畅,高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7:40.
[12]郑翠芳。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242+244.
[13]温林杰。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J].市场研究,2016,06:72-73.
[14]苏明芳。对企业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16.
[15]宋宣辰。会计职业道德的新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40.
[16]马紫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8-29.
[17]徐春美。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3:172.
[18]宋玉禄,李赛。浅议当今社会的会计伦理现状[J].商,2016,19:130.
[19]白晓童。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时代金融,2016,17:167-168.
[20]苗西坦。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环境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6:240-241.
[21]何双利。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的体现[J].经济研究导刊,2016,18:78+92.
[22]乔乐林。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困境与纾解[J].人才资源开发,2015,01:38-39.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宣晓霜。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5,04:117-119.
[2]程质洁。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195.
[3]李梦。试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经营管理者,2015,01:85.
[4]穆爽,唐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定者研究[J].电子制作,2015,03:290.
[5]陈玲。当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5:168-169.
[6]袁晓旭。会计自觉与会计职业道德[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262-263.
[7]崔璐瑶,崔璐佳,吕少雷。会计德治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4:206-207.
[8]张莉。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287.
[9]龚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5,02:110-111.
[10]王颖驰,喻博。浅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J].商场现代化,2015,10:248-249.
[11]杨晓平。浅议契约理论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J].现代商业,2015,09:198-199.
[12]罗细根。论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作用及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5,12:232.
[13]方祺。会计造假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分析[J].市场研究,2015,05:67.
[14]陈舒宇。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5:99-100.
[15]朱兴华。新形式下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04:115-117.
[16]丁广进。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230+234.
[17]刘丹雪,王玉婷。会计职业道德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4:65-66.
[18]王琦文,董美霞。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1:65-66.
[19]刘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4:417.
[20]张远清。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J].时代金融,2015,26:180.
[21]葛然。浅析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5:32.
一、中美舞弊的定义及诱因
(一)舞弊的定义
美国审计准则第99号公报(SAS No.99)对舞弊的定义是:“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审计人员不对舞弊是否发生做出法律判断。相反,审计师应关注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行为。区分舞弊和错误最重要的因素是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舞弊是导致审计主体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故意行为。”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对舞弊定义为:“财务报表的错报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舞弊和错误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但准则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是否已经发生做出法律意义上的判定,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
经比较发现,虽然中美审计准则的表述略有不同,但是本质基本一致。其阐述的基本思想为:舞弊是一种故意行为,而非错误,是有预谋的,带有欺骗的性质,一般会涉及到牟取正常情况下无法获得的利益。审计人员不对舞弊是否发生做出法律判断,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
(二)舞弊诱因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对舞弊诱因表述为:动机或压力、机会、态度或合理化;我国舞弊审计准则对舞弊诱因表述为:动机或压力、机会、借口。
动机和压力是一种外在的客观因素,反映了舞弊行为的一种客观行为动机;机会是舞弊行为能够发生,且可以被掩盖而避免被发现的有利情形;态度或合理化是被审计单位(指管理层和员工)持有一种被歪曲了的道德观,使得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有正当的理由而免于承担责任;借口是指行为者违背诚信原则、道德等为自己的行为找不承担责任的理由。
通过分析可知,中美舞弊审计准则关于舞弊的诱因分析均采用了“舞弊三角理论”,前两个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差别,都反映了舞弊产生的客观环境。第三个因素只是表述不同,但均反映了舞弊者主观上认为舞弊行为是合理的、可原谅的,使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自我合理化。
二、中美舞弊审计准则的产生背景、环境因素及制定部门
(一)产生背景
我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的需要加快完善审计准则的步伐,进而满足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需要,与国际惯例趋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导致了巨大的审计风险,迫切需要完善审计准则。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舞弊审计准则的部分条款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需要加以修改。三是国际舞弊审计准则做了改进,我国需要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优点,与之趋同,便于国际交流,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四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进程加快,审计准则也要相应跟进。审计准则只有与会计准则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审计的效率。因此,2007年我国了《独立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二)环境因素
美国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等相对健全,而我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等相对落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中美舞弊审计准则产生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下。
第一,经济因素在审计准则的制定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而且可以间接对其施加影响。在美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各项制度也较为完善,私有化比重很大,因此审计准则的目标更加强调满足多元化的私人投资者的需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化的程度较高,因此审计准则更加强调维护国家、公众利益。美国要比我国更加重视对个人投资者的保护,相反,我国则更加重视国家财产流失、税收损失及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二,公众的法律意识强弱。美国的法制比较健全,公众的法律意识比较强;我国法律制度尚需完善,公众法律意识薄弱,因此我国舞弊审计准则执行的阻力更大。
第三,中美文化差异。在美国,人们崇尚的是自由主义,因此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定也体现了其灵活性与指导性,相应的强制性条款也较少一些。而我国在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定中加入了更多的强制性规定条款。
(三)制定部门
美国审计行业一直都是采用的行业自律模式,审计准则,包括舞弊审计准则一直都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制定并颁布。但是,由于在安然和世通等案件中,审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特别是《萨班斯法案》实施后,美国审计准则的制定不再是完全的行业自律模式,而是以政府监督下的独立监管为主的模式。这表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逐步失去了审计准则的制定权。
我国的审计准则(包括舞弊审计准则)是由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并由财政部颁布的。因此我国的审计准则更具权威性和约束力。但是由于需财政部审批,在内容上增加修改程序较多,耗时较长,在操作性和动态更新方面较差。
三、中美舞弊审计原则
(一)职业怀疑原则
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用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中的职业怀疑态度是指要求审计人员克服自身对于客户的信任和对于以往和该客户合作经验的依赖,以怀疑的态度完成整个审计过程。
我国舞弊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由于舞弊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而不应依赖以往审计中对管理层、治理层诚信形成的判断。我国的职业怀疑虽然强调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但是也强调了注册会计师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即强调了审计的固有局限,只有存在相反理由的情况下才认为文件记录不是真品。
(二)风险导向审计原则
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最初的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MR)×检查风险(DR)。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既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的领域。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对风险的重视程度更大一些,关于审计风险的介绍更详细,而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对风险的重视程度更少一些,介绍的不如美国审计准则完全。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对舞弊的风险没有清醒的认识,而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制定准则必须依据国情而定。
四、中美审计师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认定一般分为违约、过失和欺诈,可能被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美国的审计准则没有刻意的强调审计的固有限制,这是因为美国的会计与审计准则相对成熟,会计与审计人员职业素质高一些,而且美国的审计界面临着比我国更大的社会公众压力。我国在独立准则第1141号中虽然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关于舞弊审计的责任,但是它又强调了审计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审计风险降低至零。即使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地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也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事实上,这种情况是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一致的,我国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尚需完善,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而且我国处于改革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舞弊不可避免,审计风险较高。
五、结论
论文摘要: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本文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角度提出了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各行各业特别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但纵观近年来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和国内的银广夏、三九药业等上市会计造假事件,说明会计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利益驱动,失信成本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都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而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和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让我改变会计自身的缺陷,去健全监督机制和监督体系,我觉得有点好高骛远。但有一点,我能切切实实地做到、做好,那就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主体抓起,从源头抓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改善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公布和展出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资料、图片和案例,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比如,可以举办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演讲及辩论会,观看相关的电视、电影,以及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所谓“好土出好苗”,我相信,经过良好校园文化和氛围的长期熏陶,学生耳濡目染,就能养成坚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品质。
二、合理组织教学,全面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教育,并不一定只在会计职业道德课上进行,可以在所有相关的会计类课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例如会计基础课,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时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教师可以重点强调这一点,因为客观性是会计质量最重要的要求,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刻意设计一些有助于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会计报表的分析中,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注意可能存在的会计造假等技巧,还可以举一些会计造假的反面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润物细无声”,经过长期的、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学生自然就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对学生严格要求,让“诚信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作业、考试、实习中都以诚信为本。如果存在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不管平时表现如何,都取消成绩,并予以严厉批评,给予相关处分。这种“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的以诚信为本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一位学生都特别重视自己的诚信度,生怕自己成为老师及同学眼中缺乏诚信的“小人”。由此及彼,在今后的会计工作生涯中,他们也必然会保持良好的操守,做会计行业中的诚信从业者。
四、聘请相关人员开讲座,突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平常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之外,还应多聘请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讲座。比如可以聘请有关会计人员来讲学,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聘请法院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用翔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学生对实际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正确地把握自己。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延续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性地阅读财经类报刊、书籍,浏览财经类网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也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2).
一、中小企业诚信指标模型
(一)构建理论依据——信贷配给理论 广义的信贷配给指的是由于报出贷款利率低于瓦尔拉市场出清利率,存在一种对贷款的超额需求。当报出贷款利率低于瓦尔拉市场出清利率是由于政府管制因素造成的,这种信贷配给被称作非均衡信贷配给。而现实中存在着很多类型的信贷配给。1981 年斯蒂格利茨和韦兹合著的经典论文被认为是奠定了信贷配给理论的微观基础。斯蒂格利茨和韦兹提出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不对称信息会产生有两种效应: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危机效应。这就使得银行业无法完成对自身信贷资产的全部有效控制,从而产生信贷风险。利率的道德风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促使了信贷配给的出现。在信息不完全发生时期,事前的信息在于信贷交易发生前银行无法充分了解顾客的风险状况,这时,如果银行在基础利率上增添“风险补偿费”使利率上浮,风险较大的借款人愿意接受贷款而不可能拖欠,比较安全的借款人往往放弃借款申请,这就是“逆向效应”;事后的信息在于监督成本的增加使得银行难以获得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接受了高利率的贷款者在获得贷款后,必然投资于高风险项目,这就是“刺激效应”(即道德风险效应)。由于利率双重效应的存在,贷款利率的上升将促使信贷资产风险的增加和配置效率恶化。因此银行会采用非价格手段来配给资金,即当信贷市场上出现信贷需求大于信贷供给时,银行会把利率定在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之下,鼓励那些资信度高、只愿意以低利率借款的顾客借款,限制那些资信度低、愿意以高利率借款的借款者,以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改善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而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利率和信贷规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国家宏观政策确定的,即在存在着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主导下的“双重信贷配给”。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2月的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按照指标设计,满分10分,8分以上为健康,5分以下为不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也处在中下游水平。事实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产权结构混乱、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诚信文化缺失等问题,使得银行出于谨慎经营原则,不愿承担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
(二)模型构建 (1)构建思路。中小企业诚信指标构建的目的在于通过该指标将低信誉水平的企业与高信誉水平的企业分离开来,以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群在融资中普遍遇到的“门槛过高,信任打折”的现象,为优秀的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并逐步改变由于逆向选择带来的融资成本提高和道德风险造成的信任指数下降的现象。(2)基本假设。一是对象分组。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不存在混合均衡,因此不同的投资者对投资方案会有不同的选择。令投资方案为R{I,S},I为投资概率,S为诚信指标。二是选择规则。投资者会根据诚信指标决定投资的可能性有多大,做出是否投资的选择和投资多少的决策。三是要素的选择。选择财务指标。依据财务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进行分析,是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初步评价。这里借鉴了美国爱德华·奥特曼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Z分预警模型,其建立的核心思想是,选取一组最能反映融资方财务状况的指标,根据不同的行业赋予不同的系数,并以最后计算出的Z值来衡量投资的风险程度。表达式如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X1=(营运资本÷资产总额)×100,X2=(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 X4=(股票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在构建的模型中,X1, X2,X3,X4,X5 五个变量的取值不变,但由于需根据不同融资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分别赋予新权数a0,a1,a2,a3,a4,即上式变为:Z= a0X1+ a1X2+ a2,X3+ a3X4+ a4X5;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评价结果。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构成。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能维持董事会与管理层、管理层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制衡关系,更能通过评价和监督确保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内部审计部门所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能够对上式所获得的风险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外部监管评价结果。风险程度是以财务指标作为评价基础的,因而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独立性较高的外部审计部门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对于降低财务评价风险有着很大的贡献;银行征信体可监督。建立银行征信体系,实现不同银行之间征信信息联网运行,为投资方更好的了解融资方的经营和信誉状况提供便利;信用评级指数。信用评级通过独立、客观、公正的信用分析,依据科学的信用衡量标准,对评级对象的信用状况做出适当的评价。四是模型构建。S=(biB+ciC)Z+d1Mi+d2Mj+eN,将修正的Z值代入上式中,得到最终模型:S=(biB+ciC)(a0X1+ a1X2+ a2X3+ a3X4+ a4X5)+d1Mi+eN。
假设:a.依据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度和内部审计出具的意见对B选取不同的取值,B∈[0,1](当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和内部审计出具无保留意见时,B=1;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或内部审计出具否定意见,B=0.);b.依据外部审计意见对C选取不同的取值,C∈[0,1](当外部审计出具无保留意见时,C=1;外部审计出具否定意见时,C=0.);c.MAX(bi+ci,1)=1, bi、ci为权重;d.依据银行征信体系的评分确定Mi 的取值;d1表示在诚信指标中所占的权重;e.依据信用评级机构给企业评定的等级决定N的取值,N∈[0,1](N(AAA)=1,N(D)=0);e表示信用评级在诚信指标中的权重。
三、举例说明
(一)案例分析 假设有两个企业Y1,Y2同时向某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融资者Y1其诚信指标确定过程为:以Y1 披露的信息为基础,依据Z值模型计算出Z1 值大于临界值,这表明依据融资方披露的信息,其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良好;Y1 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健全且内部审计部门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即B=1。同时外部审计师对该企业也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则C=1,证实了融资者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银行征信体系和信用评级机构都表示Y1 企业的信誉水平很高,即N(AAA)=1。从上述结果可知Y1的诚信指标是该模型确定的可取范围的最大值。
而融资者Y2,其诚信指标确定过程为:以Y2披露的信息为基础,依据Z值模型计算出Z2 值小于临界值,这表明依据融资方披露的信息,其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欠佳;Y2 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且内部审计部门出具了保留意见,即B=0。这表明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失真和监督不力的问题。同时外部审计师对该企业也出具了保留意见,即C=0;银行征信体系和信用评级机构都表示Y2企业的信誉水平很低,即N(D)=0。从上述结果可知Y2的诚信指标是该模型确定的可取范围的最小值。银行由此判断Y1,Y2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就能对其贷款申请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结论 建立该模型的目的在于通过该指标将低信誉水平的企业与高信誉水平的企业相分离。一是对于具有高诚信指标的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融资时间,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避免企业因为融资而错失良好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企业现状的客观反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中小企业的一贯看法。二是对于具有低诚信指标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让其能充分认识自身状况的方式,若要获得融资,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信誉水平,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对于银行来说,不仅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还在选择贷款人方面更加透明化,大大降低了其风险。总的来说,该诚信指标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从而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这必将提升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整体信誉水平,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论文摘要:文章从扩大诚信教育对象、完善诚信教育阵地、优化诚信教育资源、强化诚信约束机制、净化诚信教育环境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计诚信教育便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会计诚信教育绝不仅仅是会计从业人员的事,要真正使会计诚信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全面地、完整地、多层面地构建立体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一、扩大诚信教育对象
谈及会计诚信教育,人们往往简单地理解为对会计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殊不知,在会计人员的背后,还有单位负责人、会计监督机构人员、政府相关人员在领导、监督、指导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所以,仅将会计人员列为诚信教育对象显然是不够的。
单位负责人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客观地评价,绝大多数会计失信行为的主谋都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往往是为求生存,不得不按领导意志行事。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人员,如财务主管、审计、纪检等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他们和会计人员一样,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为了迎合领导意图,他们也很可能会对一些会计违规行为视而不见,从而使整个单位内部形成“默契”。
政府的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担负着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责,若他们对会计诚信认识不够、要求不严,不仅会纵容会计失信行为,更重要的是会有损政府形象。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会计法》明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若注册会计师不诚信或诚信意识不强,就会使得报告不实,裁决不公,严重影响经济秩序[1]。
二、完善诚信教育阵地
1、高校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基础阵地
高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意识形态的定型时期,故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至关重要。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课程建设和师德建设是当务之急。高校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身的品德感染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会计诚信理念。
2、财政部门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关键阵地
政府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也是会计诚信教育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者。财政部门开展会计诚信教育,首先是要做到自我诚信,公正廉明,依法办事;其次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消除制度上的漏洞;再次是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注册登记和年检关,将不诚信的会计从业人员拒之行业之外;最后是要切实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明确会计诚信教育为继续教育必选的重要内容,严格审核培训机构资质,严格检查继续教育教学情况。
3、学会和协会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内部阵地
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会计人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自律性组织,其会员都是业界的领军人物,在业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各级会计学会和协会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使命,在召开行业会议时,要大力宣传模范遵守会计准则、讲诚信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出版会刊时,要开设会计诚信的专栏,吸引会计从业人员参与研究与讨论。
4、社会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前沿阵地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对会计诚信教育的影响极大。脱离社会谈会计诚信的教育是狭隘的,如果社会上弄虚作假行为盛行,那么无论何种形式的会计诚信教育都是枉然。传媒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大力褒扬诚信行为,严厉批评失信行为,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会计诚信教育氛围[2]。
三、优化诚信教育资源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首要环节,实践是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
高校应侧重于对会计学在校学生进行理论灌输。一是要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程、会计职业道德专业课程、会计诚信专题讲座三级会计诚信教育体系;二是要将会计诚信教育贯穿于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整个会计学教学过程。
政府财政部门等社会机构应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以现实案例为主,选取现实工作中的会计行为,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教育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学在校大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的理念。
从教学形式来讲,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会计从业人员应尽量多地采取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
此外,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会计诚信教育,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诚信观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强化诚信约束机制
1、加强会计诚信法制建设
会计讲诚信,立法须先行。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针对会计诚信制定专门的法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会计中介、单位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以减弱失信动机。
2、加大会计诚信执法力度
我国会计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重检查、轻处罚;重单位处罚、轻个人处罚;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的现象。根据现行相关法律,对出现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的单位和责任人,其最高经济处罚分别仅为10万元和5万元,涉及刑事犯罪的,最高刑罚不超过三年。针对会计失信行为,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大幅提升造假者的成本。此外,政府部门还可鼓励“揭丑”,利用舆论的力量打击造假者,引领诚信风尚[3]。
五、净化诚信教育环境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首先应当加强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全体公民的道德建设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使会计从业人员置身于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化。其次应加强对《会计法》及会计准则、规范的宣传,从正面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再次是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毫不留情地曝光会计失信行为,从反面警示会计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最后要建立会计人员信用评价监测制度,将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会计人员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永成.防止会计诚信教育对象的偏离[J].中华会计学习,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