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越来越多的公立幼儿园变成私立幼儿园的同时,还冒出一批新的私立幼儿园,各个幼儿园之间竞争激烈,每个幼儿园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她们急需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但是,因为经费紧张,不能外出学习、观摩,不能参加省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脱钩,这必将导致管理混乱,教学欠佳,耽误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现状
(一)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1、无人管理
据调查,现各单位的中心幼儿园有些是工会管,有些是教育科管,有些是私人承包。但碰到一些具体工作时,谁都说不管,造成互相推诿现象。而被承包出去的幼儿园有如泼出去的水,管不着了,而私人创办的幼儿园更是无法管了。因此,大部分幼儿园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之中。如果长期这样,幼儿园的办园方向谁人督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谁人管理?
2、无照经营
出现了公办园、私办园以及介于两种性质之间的幼儿园等多种办园形式必然引起竞争,带来生机。特别是由于体制改革,精简人员,有些下岗职工为了谋生,办起幼儿园,幼儿园的数量增加很快,如桂林洋农场由过去的一所公立中心幼儿园变成6所私立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是不经过任何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想办就办,认为有一间房子只要有小孩就可办一间幼儿园。在垦区,这种无照经营幼儿园的闹剧将会愈演愈烈。一旦发生事故,她们会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可是,责任该由谁负呢?
3、违规招生
幼儿园承包后,成了独立单位。园长们有了自主权,可以各自为政,自行其是了。为了扩大生源,随意招生,把1岁半的婴儿接收入园,同幼儿一起编班,增加管理难度,不符合大纲要求。
4、幼儿园教材、教法小学化
园长为了经济效益,无原则地满足家长的要求,孩子们入园后,开始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布置家庭作业、打分,并且把写字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这势必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给家长造成一种误区,很多家长一接送小孩回家就问今天学了多少个字了等等,这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
5、待遇低、流动性大
由于幼儿园推向社会后,农场不但不投入,而且还要上缴。因此,自筹经费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相对低于农场拨款的幼儿园教师,教师的待遇不能满足个人需要时,就会换工作。南田农场中心幼儿园,因教师待遇低,每学期都换老师,家长意见很大。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幼师的个人身份得不到明确,一些原先是正规幼师毕业的回到农场后,由于承包,他们享受不到中小学教师同样的待遇,因此,工资待遇低,经常改行或从事其他行业。就连大部分评了职称后,没有得到各种兑现,影响了积极性,流动性较大。
6、管理者不是内行,幼儿园的管理混乱。
在调查的80多所幼儿园中,幼师专业毕业的园长只有40多人,有上岗证的30多人,其他园长则来自小学老师、工会干事、其他等。由于不是内行管理幼儿园,园内的教学、后勤管理差,急需提高管理水平。
7、幼儿园收费低,经费紧张。
承包前幼儿园的经费由农场拨。近几年,由于农场经济效益差,对幼儿园的拨款,逐年减少。
幼儿园体改后,大多数农场不拨幼教经费,幼儿园靠自筹资金维持教育工作的运转。有的农场不但不拨教育经费给幼儿园,而且,还要向幼儿园收取承包管理费等。由于农场职工收入低,大部分幼儿园的收费也低。据调查,除了海口地区外,大部分农场幼儿园每学期每人收日托生的各项费用只有750元,其中学杂费210元;伙食费450元;接送费90元。
由于收费低,上级部门不拨经费,造成教育经费紧张,致使幼儿园的教师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收费低,造成开支紧张,无法购置教育教学用品。
其三,幼儿园教师的外出学习、参观受到经费紧缺的限制,不能参加正常的教研活动,园长们反映,每年都有各种很好的外出参观与学习活动,但他们没有经费,无法参加各种活动,使他们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感到没有奔头。
8、学校的学前班与幼儿园抢生源
除各类幼儿园之间互相竞争外,学校与幼儿园之间也展开竞争。学校为了搞创收,有很多学校是招收学前班的。把3-6岁的孩子纳入学前班学习,小小的年纪,每天写字、拼音、做加减法题,这种不正当的做法,不但违背幼教规律,而且,造成孩子重复学习的不良现象,使孩子从小失去童年的快乐时光,过早的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破坏了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计划的实施,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有很多学校所招收的学前班,由于年龄小,所以,有许多小孩在学校一年级留了几年,造成学生留级率大,报表数字也难平衡。这是与国家、省及总局关于在有中心园的地区,学校不准招收学前班的通知是违背的。有的园长要求上级部门要解决不合理的现象,否则,幼儿园实在难办下去。还有的教育工作者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
二、对幼儿园管理的几点意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行政上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1、统一注册,颁布发办园证件。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限制五花八门的幼儿园搞乱幼教圣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把幼儿园统管起来。首先,要明确幼儿园由教育部门来管理;其次,对每一所幼儿园重新进行清理,凡是不够条件的进行压缩,对条件具备的进行注册登记。
2、逐步建立幼儿园的年审考查制度。
学习垦区中小学校年度考核的做法,制定垦区幼儿园管理标准,检查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是否达标,达标幼儿园由教育主管部门发办园许可证,卫生部门发卫生合格证。对不达标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达到标准。否则,取消办园资格。同时,通过评估,评出垦区幼儿园的等级并挂牌。
3、规定收费标准,规范办园行为。
要根据垦区的实际,参照幼儿的培养标准,对垦区的公办或私立的幼儿园出台一些收费项目标准。规范办园行为、办园条件,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检查、监督。
4、加强对幼儿园的扶持。
由于体制改革后,幼儿园推向社会,农场没有投入,大部分的私人承包幼儿园的经费是不保证的,尤其是重大的基建投入与设备购置,幼儿园根本没有能力来投入,这样,造成教育教学设施跟不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因此,建议总局能否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要求农场在一定条件下也要给幼儿园一些扶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5、加强对学校学前班的管理。
国家教育司对学校办学前班早有明文规定,凡有幼儿园的地方,严禁学校办学前班。学校办的学前班,一定要明确规定孩子入学前班的年龄和所开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和方法。因此,建议总局教育局再重新出台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校招收学前班。
(二)业务上统一管理,强化科研
1、统一幼儿园使用的教材。
据了解,现垦区各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有的使用江苏版,有的使用海南版,有的使用上海版等,这些年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些教材不适合于我们海南、不适合于农垦的实际。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帮助、指导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研教学,经常与她们在业务上进行沟通,同时也给垦区各幼儿园之间开展交流,我们要在原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出我们具有农垦特色的幼儿教材,供垦区各幼儿园统一使用。这样,每学期可以进行统测,了解分析各幼儿园的办学情况,及时地给予指导及帮助,提高垦区幼儿园的办学质量。从这次的园长们研讨会上,大家都对材都表示赞同。
2、规定教学目标,安排好幼儿园教学课程。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各幼儿园要开全开齐课程,对不同的班级要开设不同的课程,总局教研部门要对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要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进行评价。
3、抓好师资队伍的培训。
办园长培训班。幼儿园的园长是带路人,园长要转变教育观念,贯彻学习《幼儿园新纲要》;制定教育目标;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禁小学化的倾向;鼓励园长们在办特色园上下工夫,以此提高收费标准,改善教师待遇,增加幼儿园教学设备。要开展对幼师的岗位培训,经常组织幼儿园开展一些教研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与能力。
4、建立信息网络,搞好网络交流与教学。
有条件的幼儿园,都要求购买电脑,并且要上网,搞好网络教研。同时,加强网络信息交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关键词:影响因素;人际障碍;心理健康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大,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改进和建议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帮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陈丹凤(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关键词\]澳大利亚;幼儿教师;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4-0033-02\
一、澳大利亚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澳大利亚早期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和非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两大类。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指全日托中心(Long Day Care,LDC)、幼儿园(Preschool)、临时日托中心(Occasional Care)、家庭日常看护(Family Day Care)和家庭护理(Home Care)等。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这些正规幼儿教育机构必须有合格的幼儿教师,并要求这些幼儿教师有学士学位或3~4年的专门幼儿教育实践经验。众所周知,优质的幼儿教师,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一个国家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增值”效用。而那些非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很少拥有合格教师,这意味着其所提供的幼儿教育服务缺乏相应的保障,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类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
近年来,澳大利亚幼儿教师数量持续下降,出现幼儿教师短缺的现象。据澳大利亚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约只有7%的大学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选择在全日托中心上班,其余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职业。\[1\]Sumsion(2007)也指出澳大利亚全日托中心幼儿教师的空缺率已经达到21%。\[2\]是什么原因引起幼儿教师数量的持续下降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众多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放弃从事幼儿教育职业转而从事其他职业呢?澳大利亚政府对幼儿教育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这些问题的回答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澳大利亚幼儿教师短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教师薪酬较低,工作满意度不高
从劳资关系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幼儿教师的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工作满意度不高,而且社会地位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此外,在澳大利亚,幼儿教师要满足多达86个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的要求。\[1\]
据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往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工作负担沉重,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而且繁重的行政任务和较低的社会地位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大量教师流失,造成幼儿教师短缺的局面。虽然澳大利亚政府计划提升幼儿教育服务质量,增加幼儿教师数量,但是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也难以实现这项计划。因此,除非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提供资金解决幼儿教师的薪资问题,否则幼儿教师将仍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幼儿教师短缺的问题仍会继续存在。
(二)政府对幼儿教师重视不够,政策指令缺乏导向性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许多州的政策指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教师的地位偏低。例如:一些州立教师注册机构如新南威尔士州教师学院,不给幼儿教师进行登记注册,因为在新南威尔士州,聘用这些已注册而又合格的幼儿教师并不是法定义务教育的一部分。这种排斥幼儿教师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幼儿教师心理的“空缺”,降低了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因此,政府需要承认幼儿教师承担的职业角色,为幼儿教师登记注册提供方便。通过这种方式,会促使幼儿教师成为一个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职业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幼儿教师被边缘化的问题。
(三)教师教育培训不完善,对幼儿教师关注较少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培训不完善,对幼儿教师关注不够。最近澳大利亚一项全国教师教育质量调查报告指出,教师教育培训未覆盖幼儿教育领域,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被排斥在全国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之外。\[1\]另外维多利亚州的一个调查也表明,幼儿教育被排除在澳大利亚教师培训考试外。虽然有调查指出,“若干利益相关者建议委员会也应该考虑幼儿教育”,但维多利亚州立教师教育和培训委员会认为这样的考虑会没有结果。教师教育培训没有覆盖幼儿教育领域,加剧了幼儿教师在这个国家的边缘化,造成了幼儿教师短缺的局面。同样,这种边缘化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年轻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可度低,辞职率增加
从新入职的幼儿教师人数来看,在澳大利亚,年轻幼儿教师在入职后选择离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毕业后选择幼儿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少。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40%~50%的年轻教师选择在其入职5年内离职。\[3\]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澳大利亚,也发生在其他国家。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年轻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较低,导致了教师人数的日益短缺。另外,这些教师也普遍认为学校内部的相关政策指令对他们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学校也并不能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与支持。\[3\]例如:学校管理者通常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愿意承担的课堂教学工作交给新入职的教师来完成,实际上这些工作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长此以往就会大大降低新入职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大幅度增加新教师的辞职率。\[3\]
三、结语
幼儿教育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高水平的优质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澳大利亚幼儿教师的数量日益短缺,使得幼儿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种被边缘化的职业。这个论点可能会被认为是荒谬的,但近年来澳大利亚的情况确实如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幼儿教师工资方面的原因,如相对于其他职业幼儿教师薪酬偏低,又有政府方面的因素,如澳大利亚政府本身对幼儿教育不重视,区别对待幼儿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年轻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可度低,社会成员对幼儿教育职业关注少。总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澳大利亚幼儿教师被边缘化的原因,以期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经验,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幼儿教育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Marianne Fenech.More than a shortage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looking beyond the recruitment of university qualified teachers to promote qual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9(37):199-213.
【关键词】家庭教育数学幼儿
一、什么是数学教育
既然是关于数学观念的调查,就得先明白数学的含义是什么。现代数学家普遍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形式抽象,并且是具有真实背景的、遵循科学规律的一种抽象。
在幼儿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但是家长是否也有这样的观念呢?
在华南师范大学的胡丽园的硕士学位论文《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她综合众多教育学家对父母教育观的界定,提出了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具体是指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期望以及对儿童数学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1)她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数学教育观念对于幼儿的发展很重要,因此对于父母怎么样看待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的调查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看法,并能一窥家长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看法。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将来小学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家长若能更重视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习得更多的数学经验,配合教师在幼儿园中有意识的数学活动,幼儿的数学能力就会发展的更全面。
(2)所谓“入学准备状态”,吉尔伯特.格瑞尔德曾将之定义为儿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作为监督机构,负责的“入学准备资源小组”提出了入学准备研究的生态学观点,认为入学准备包括三个方面:儿童发展方面的准备、学校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的条件、家庭和社区为儿童提供的支持。
(3)5-6岁正是入学准备的阶段,家长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所以,收集家长们的多种看法,对于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全方面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家长数学观念的讨论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方面的了解较少。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是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阶段数学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把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两个阶段都应体现“五化”数学课程衔接理念:课程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很多家长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学学怎么加减乘除,会数数,就可以了,反正以后在生活也用不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其实不然,学数学,并不只是为了几个数字,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首先,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所谓的“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都可以化归为一个数学的问题。
其次,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数学以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代替具体的关系。幼儿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上的准备。反过来,数学又可以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实际上,幼儿园对于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一般都是从小班下半学期开始的,这也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来决定的。4-5岁的幼儿,好奇心增加,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在5-6岁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也更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涉及到了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那到底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是怎么样呢?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应侧重在哪里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林嘉绥在《幼儿数学入学准备调查报告》一文中给出了几点建议:1、重新审议我国现行幼儿数学教育纲要,删除或降低与小学重复以及不适应幼儿思维特点的内容和要求。2、幼儿数学教育入学准备,应强调在学习初步的简单数学知识同时,重在发展幼儿思维。3、提高农村及边远地区幼儿数学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文化背景儿童的教育工作。4、改善幼儿数学的入学准备状况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目标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在高整体教育水平和入学社会性适应的同时,促进幼儿数学教育水平及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更应该清楚该如何给孩子选择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提出相关建议
(一)给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建议
1、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数学内容。
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快速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幼儿能接受的,有兴趣的数学内容。
2、尽量让数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阶段应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比较枯燥,所以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让数学变得有趣,让幼儿能主动去探索数学世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经验。
3、提供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方面的帮助,使家长有一个正确的数学教育观。
在家园联系方面可以多一点数学方面的意见,并利用接送时间和家长更多的交流幼儿在园数学方面学习的情况,主动提供建议。
(二)给家庭数学教育的建议
1、家长不能忽视幼儿园期间的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尽量配合。
2、家长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幼儿共同成长。
3、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幼儿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
4、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好数学,充分利用身边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胡丽园.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
[2]暴占光.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5):14-16页
[3]廖丽英.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育[J].幼儿教育,1999,(12):24-25页
商业调查报告范本一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芗城区旧城改造、城市扩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社区服务 功能大幅提升,社区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经营 业态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调查看,目前,芗城区共有社区69个。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1000个,经营方式有餐饮、超市、各类中介、便利店、物流、食杂店、洗衣店、维修店、回收站、书店、冲印店、药店、家庭 服务站、大众浴池等。社区商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迅速,双进工程服务对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社区商业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广大居民,更侧重于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等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以及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提供再就业 服务。
2、社区商业网点呈多业态发展趋势。社区商业过去以商业零售业网点为主,仅限于食品、日用百货、美容美发等行业,近年来,一批新兴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点应运而生,现已发展到几十个服务项目,如保姆、清洁维修、物业绿化、家教、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婚庆礼仪、餐饮、保健、社区医疗、 、中介服务等多个门类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3、新社区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随着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新社区的建设,新社区的建设又带动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以及周边商业中心的发展,其商业设施、网点分布、商品结构与服务功能均较为齐全,明显优于老社区。
4、传统商业和服务业在社区商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发展。近年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商业应市场需求得到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点渗透到社区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区内及其周边形成一定规模。同时,社区沿街各类小型商品市场得到发展,有蔬菜市场、干果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为社区居民消费购物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商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和有效指导。目前,社区商业在发展中较多的商业网点与社区住宅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并造成安全 隐患和环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楼内的餐馆、酒店以及各类服务机构影响较大,形成的民企纠纷较多。社区商业与区域性商业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和有效监督。
2、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老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慢、基础差。在这次调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区商业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临时搭建,甚至是违章建筑开办的。这些小店小铺以经营副食为主,商品单一、质量低劣,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社区居民购物不便,许多日常消费需要跑较远的路,且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健全,与建设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提出的社区商业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3、社区商业基础设施较差,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普遍提高,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消费特点,社区商业低水平、低层次的服务状况与之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在调查中,有的反应社区没有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反应社区没有蔬菜市场,居民买菜不方便。有的反应家政服务业没有形成,居民寻求家政服务很不方便。有的反应社区商业网点不能仅依靠小店小辅、小商小贩提供商品和服务,要提高档次,保证质量等等。从反应的情况看,社区商业的服务功能普遍滞后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社区商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社区双进工程的重点工作。
三、推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设想
1、应合理规划,完善社区商业业态。应由政府牵头,会同商务、规划、建设、房管、财政、城区、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网点改造规划。如: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标准、分类等做出明确规定。业态业种10种左右,建议包括配送餐饮连锁店、小型超市、菜市场、食杂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洗染店、照相馆、旧货废弃物回收站、家庭服务、书籍音像店、药店等。
2、应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确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一是选择、培育有实力的配送餐饮企业(由中心厨房统一配送至社区连锁店)进入社区商业示范区,实施包括早餐工程在内的大众化餐饮,保证居民在社区内就能够方便地吃到有保障、质量较好的早餐、快餐。二是鼓励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在社区新建和改造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无公害蔬菜瓜果连锁店,建设生活保障型的商品配送中心,解决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放心、不安全的问题。三是支持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造便民家庭服务网点,搭载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四是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进入社区,形成以社区、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3、应鼓励和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补充现有网点的不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储存客户信息,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大力提倡社区骨干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的三上门服务,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提倡和鼓励社区商业企业组建专职的便民综合服务小分队入户服务,同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畅通的联系渠道,开展以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宗旨的便民有偿服务。
商业调查报告范本二
北京街道和社区里的商业服务,从街边夫妻店的1.0版本到大型商业综合体的2.0版本,再到现在深入社区组合形态的3.0版本。未来随着电子商务 的深度运用,社区商业的4.0版本已渐现雏形。那么2013年北京的社区商业是什么样的,存在着哪些问题?
品牌化服务稀缺
社区商业,这一原本以自发式生长存在的商业模式,在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下,正在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最优选项之一。
为探寻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社区商业呈现的热点和尚存空白,日前,北商商业研究院从北京东 、西、南、北和中部选取了和平里社区、芍药居社区、望京社区、通州社区、房山长阳社区、大红门社区等12个有代表性的大型社区做调查。这12个样本中,既有老牌社区,又有通州、房山等新城社区。
根据问卷调查,随着购物习惯的改变,92%的受访对象表示,在家门口购物消费的频次增加,同时会定期到繁华商圈购物消费。在电子商务的迅速渗透下,北京的社区商业,已从功能单一的日杂百货为主,逐步发展为传统的餐饮、超市便利店 、生活服务业与新兴的网络购物融合的服务体系。一些小区的夫妻店、传达室或者警卫室都主动或被动地兼职帮小区住户代收快件。
北商商业研究院通过对12个社区居民的调查采访发现,9个社区对连锁餐饮的需求最大,7个社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较高,其次是菜店这代表了社区商业整体面临的品牌化程度低的现状,美容美发、洗染、家政、便利店等都存在杂牌军的问题。
其实,北京市一直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向社区发展,鼓励品牌连锁经营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通过采取收购、兼并、直营连锁或特许加盟 等方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早在20**年,物美 、京客隆 等百余家企业入选市商务委推荐进社区的连锁企业。
调查中发现,在高成本压力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在拥抱电商和下沉社区中找到了两种发展路径。调查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7-11 、吉野家 、肯德基 等知名传统商业企业的身影开始出现在社区。不过,社区商业的市场培育期会比繁华商圈长,销售规模短期也难与区域中心媲美。但是,社区周边消费频次高,更注重便捷和性价比。
餐饮居社区商业之首
在选取的采访样本中,餐饮在社区商业各业态中占比最高,平均占比达到32%;其次是生活服务类(包含家政、洗染等行业),占比为27.5%;位居第三的是美容美发行业,占比为13.33%。
但是,从调查的各类商业业态看,社区商业发展的自发性特点明显。餐饮业虽然成为社区商业主力军,但是,这些餐饮主要是不知名的小店,不仅更换频率高,服务质量也不稳定。
在对长阳、天通苑等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新社区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正在快速扎根社区,最高占比达到9%,成为社区商业业态的新成员。此前很多幼儿教育品牌会选择区域商业中心地带,但是,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新兴社区的很多年轻住户已经升级为三口之家。巨大的儿童消费市场成为商家掘金的新发力点。可以预测,单独二胎政策落地实施后,幼儿教育将迎来更大市场。另外,随着老龄人口增加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社区送货上门、家政、代收代缴等服务需求增大。
此外,社区商业的物业主要来源于小区底商,受限于当初开发商的规划设置。这也造成了社区商业缺少规划的问题。
菜店覆盖面有待提升
针对社区商业调查发现的问题,北京商报官方微博面向近50万粉丝进行了帮社区商业出新招的调查活动。在参加调查的微博网友中,42%的网友对自己居住社区的农产品市场不够满意,其中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社区菜市场距离太远,不能满足日常的需求。还有近30%的网友对社区菜市场提供的水果蔬菜品质和价格不满意。
30%的网友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社区便利店。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集中在通州、天通苑以及长阳等远郊区县的网友。部分网友反映,社区周围的小便利店和夫妻店商品数量有限,更新不及时。
一、家园合作,回归自然,广泛收集
首先是深入挖掘祖父辈的传统资源。我们把孩子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进来,召开了专题讲座研讨会,谈目前幼儿在玩玩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家长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时代是怎么玩的,感觉怎样?再认真讨论一下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从而肯定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放调查报告和问卷,让家长填写三到四种玩过的民间游戏以及传统玩具,写清楚玩法、材料及教育的价值。然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并加以文字和图谱记载,进而筛选出符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和归类。
其次利用现代化途径寻求资源。在现今信息社会,教师还可以从书籍、网络上寻找适合幼儿的传统民间游戏,将现代化和传统有效结合。我们买了好多有关民间游戏的书籍进行搜集、筛选。
最后对收集来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整理。组织教师对所有的游戏进行“过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进行筛选、分类和改编,整理成《民间体育游戏汇总》。
二、挖掘资源,搜集制作,和合融洽
首先教师是资源库的引领者。我园成立民间游戏资源库中心组,结合我园地处农村的区域特性,其中的成员根据每学期每个班每个主题活动下开展的不同类型的民间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列出相应的清单,然后分配到每个年级、每个班,带班老师在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本班家长的特点上,指导幼儿、家长收集相关资源,从而形成一些经典的领域、主题、区域资源包。
其次家长、幼儿是资源库的参与者。我园本着尊重、合作、平等的原则,积极调动家长参与资源搜集的建设。我们在开展每个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之前,通过家校联系平台、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详细介绍将要开展的活动内容、所要的材料,让家长和幼儿有对活动的意愿和期待,有对活动资源收集、使用的兴趣和能力,然后规划、收集、使用,呈现资源的一系列过程,和幼儿一起收集活动特性所需要的资源,并将不同资源进行分类,收集到班级。老师引导家长大胆构思,“变废为宝”制作出新颖、独特、有趣、有益的玩教具。
年级组各班所收集和制作的民间游戏玩具都被整合了起来,每班都投放大中小型不同种类的游戏器材,实行轮流玩的制度,做到了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有玩耍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改编创新,筛选分配,传承沿袭
(一)一物多用,创设多种游戏玩法
一物多用既可以弥补经费的投入不足的问题,又能减少教师的制作工作量,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种器械进行多种玩法的创设。我园的跳竹竿,老师们通过实践摸索,在基本舞步的基础上,创编出了可以集体表演的并列竿跳、十字竿跳、三角竿跳等形式,不仅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能够享受美、创造美。
(二)按照年龄特点合理分配、运用
民间游戏难度不一,选择不恰当会让孩子畏难而失去兴趣,按照年龄特点合理分配、运用尤为重要。如我们的舞龙,龙头是用塑料篮子和比较厚实的海绵组合成的,小中班孩子肌肉举力还不足,不能长时间举较重的物体来活动,大班孩子的手臂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把舞龙这一游戏设置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符合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在活动中提升了孩子肌肉的发育以及协调能力。
(三)融入社区力量,拓展游戏内容
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园民间游戏,我园邀请了社区舞蹈队的六位阿姨来教小朋友和家长打连厢。打连厢是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小朋友们、家长都很新奇、老师都也投入到了学习的队伍中。
(四)改变传统形式,实现多层次、多通道互动
1.同龄混班,以强带弱。
(1)创设开放、自由、稳定的活动环境。
(2)帮助幼儿熟悉各区的位置和玩法。
(3)根据活动区的不同投放材料。
(4)建立有序的活动常规,及时反馈。
2.混龄活动,以大带小。
(1)从活动效果看,户外混龄体育游戏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极具挑战性的器械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了抗挫折的能力;打破班级、年龄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2)从教师层面看,指导混龄活动需要教师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是要全方位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
在幼儿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不仅能使孩子的游戏活动更加精彩,使孩子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更加形象、具体;使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动作协调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大提高。同时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使自己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动态的评价,还能在创造和研究中体验进一步探索民间游戏的艺术精髓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庞丽娟主编.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然而思想政治课的枯燥、干涩、乏味又成为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的的障碍。如何解决中学生实事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一难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除了有扎实的政治理论水平,概念明确、逻辑严密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能力之外,还必须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课堂结构进行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笔者在我县教育局近两年推出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成功做法,使思想政治课活力四射,达到了既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广泛开展讨论法教学
所谓讨论法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自己为中心和主体,利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导地位,是一种多方位的互动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收集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这不但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作为中学生应有的心理素质。
在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教师的作用有三点,即听、辩、防。所谓“听”,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意见是否正确,是否合乎社会主义的法治和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做好记录,以便于对学生的思想观点的点评之需。所谓“辩”,就是要组织同学利用他们所学知识,对错误的、模糊的观点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判断、去伪存真。所谓“防”,就是要防止个别是非分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中发表的、不当的、恐怖的言辞,如有发生应及时阻止,查明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已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被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已经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且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检测的学习方式,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也使课堂结构、课堂环节发生了变化。
三、多用联系法教学
基于社会生活,重视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归纳、创新等社会实践能力、实现思想政治课应有的社会效能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但作为尚未完全涉世的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对五彩缤纷的生活充满了热切的希望与期待,但又不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观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认识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总结与引导便十分的重要。例如在八年级思想政治(粤教版。下册)第七单元授完后,教师可以利用一堂时间,利用《法律伴随我一生》为一个终结性专题,对前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补充。从一个人呱呱坠地直至到死亡这一过程中认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人的一生的社会活动,不管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的规范作用:未出生时继承法对胎儿财产继承份额的保护――禁止非法对胎儿性别进行医学鉴定――出生后的防疫――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选举与被选举权的取得和丧失――婚姻家庭――劳动就业――退休养老――亡故等各阶段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进行电子板书,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知识,检验理论,充分认识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与广泛性,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形成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的公民意识。
四、适时参与社会调查
所谓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调差研究,充分了解社会事件及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提出调查报告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对中学生来说这是把书面知识和生活相联系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再让学生从调查报告所记载的数据资料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不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教师作为一个社会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应当以饱满的热情、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去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思想要求,完成党国家制定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培养出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合格人才。总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应当是无尽的。
关键词:幼儿教师;高等学校;专科教育
一、转变观念,培养高素质的人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后,性质上从原来的中等教育转变为高等教育,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但是它有别于原有的高等教育学校,原有的高等教育学校都有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而幼师以往历程是中等教育。这就要求学校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在我国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越过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的刻板印象,转变办学观念,以培养高素质的人为战略重点。
在高等教育中,我们通常容易忽视人与人才的区别和联系。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机构,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教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服务于国家、民族、人类的长远的利益,把教育与浅近的政治或经济目的直接挂钩,已经使我国高等教育付出了不少代价,浪费了不少本来就不丰厚的教育资源。为德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哲学家费希特指出,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作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1]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先生认为,“建立在社会需求和人力分析基础上的本科生和专业教育的概念,根本不是优秀大学的教学方法”。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施密德特也曾指出:“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名牌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2]
从中外高等教育的办学观念我们可以看到,外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人”,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最好能胜任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人”与“人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办学观念的根本不同。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积极健康的人格、个性,要有自信与勇敢面对未来困难、挫折的人生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高等教育所应该追求的。如果人这些方面素质的缺乏,会直接导致人才的变质。如北京清华大学刘海洋同学到动物园用火碱与硫酸伤害黑熊;天津大学学生马晓明因被退学而觉得生活无意义,遂杀死了亲生父亲与祖母,并打算再杀死母亲和自己;北京大学生马忠义也是因多门功课不及格,持刀夜闯女生宿舍,想杀人以解脱;台湾一个马姓老妇到法庭状告她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化工所的博士儿子不认亲娘。[3]
同样,强调“人才”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并不具备优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迫使高校把学生就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就业与学生本身的素质是紧密相连的。由香港政策研究所完成的《内地生在港就业难调查报告》的结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调查显示,香港雇主对内地毕业生在自信、上进心、逻辑推理及判断力、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指标上都给与优胜评价,而在负责任、讲诚信、沟通能力、职业道德、专业伦理、创新想象力和国际视野等方面明显不如香港本土学生。[4]这样的调查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教育观念的深刻思考。另外,过于强调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模式在迎合市场的同时却限制了其就业的通道。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受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封闭的就业体制的深刻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受用终生,因为基本不存在职业流动,一种职业一干就是一辈子。而今,告别了“铁饭碗”的中国人正享受着空前自由的职业流动,在不断变换的工作中寻觅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上海“青年发展报告”调查显示,在职青年职业流动率达23.8%,从职业流动的预期来看更高达56.3%。在近年的毕业生就业中我们也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选择的并不是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忽视高素质的人的教育,学生在社会的竞争中并不能处于有利地位。高等教育只有在培养高素质人的基础上才能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准确定位,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学之路
幼师的升格,使其加入了高等教育的行列。高等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继承、传播和累积民族优秀文化,是交流和借鉴世界进步文化,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实施科教兴国的动态过程。高等教育是一个有结构有层次的系统。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就是根据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在特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功能要求,确定一所或一类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合适位置。但是,高等教育系统并不简单,因而在高等学校定位中进行“测量”时要考虑的维度复杂得多。有关学者、专家提出了“战略定位”“办学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层次定位”“区域定位”“形象定位”“规模定位”“能级定位”等各种定位之说,观点颇为丰富。这些实际上就是高等学校定位时要考虑的种种维度。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宗旨就是找到不同维度下其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的准确位置。
就层次定位来讲,我们主要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即相应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能量级别,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划分成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应用型四种类型。
显然,幼师升格后,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第四个层次,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更应该体现在“面向未来”,即为未来社会培养良好生活的公民方面。
作为转型时期的高校,我们要研究历史,掌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要考察借鉴、充分挖掘别人的成功经验;要把握现实,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立足当地,必须清楚为哪些地域服务,能辐射到哪里,兼顾哪些方面,并明确这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基本趋向、结构。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学之路。
三、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突出办学特色
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其必须具备以下特质[5]:
1.办学特色必须是一所学校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与其他学校没有区别,就不能构成特色,但区别本身并不等于特色。只有这种区别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优势,且这种优势达到其他学校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程度时,才构成一所学校的特色。
2.办学特色必须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换言之,所谓办学特色,决非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的标签,也决不是一时广告宣传和媒体炒作的产物。
3.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的建设,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并具有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4.办学特色必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办学特色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其对科学发展、最终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的大小。离开这一衡量指标谈办学特色,是没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