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尚的故事范文

高尚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尚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尚的故事

第1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古代诗歌是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值得人们深入学习和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更是重要内容。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点,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当深入研究古代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找到怎么读懂古代诗歌的好方法,从命题本身出发,推测出题者的意图,从而找到答题思路,提高得分率。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诗歌鉴赏得分的重要方法。

一、了解诗歌术语,确定考查目的

以往的诗歌鉴赏题通常会涉及有关诗歌术语,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认识术语,对诗歌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掌握术语,知道考查的范围是什么,然后再准确答题。例如:在以往的一道高考题中,题目要求阅读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然后回答问题。问题是让学生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本来是很容易得分的,然而由于学生不懂“颔联”“颈联”这些诗歌术语的意思,不懂诗歌常识性知识,因而没有办法答出此题,结果失分严重。在古代诗歌中律诗分为四联,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结果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导致失分。实际上这道题的答案很简单。又例如2012年湖南有道高考题,阅读李益的《度破讷沙》,回答从题材角度来看这首诗属于什么诗,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对于第一问还是对古代诗歌常识性知识的考查,古代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很多种类,但是题目中已经明确说出从“题材”角度来看。从题材角度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送别怀念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倘若学生了解这一诗歌常识,那么就很容易得到这两分,但有大部分学生没能拿到分数。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二、标注关键性词语,确定答案方向

每一道考题,命题人都会给学生一些答题暗示,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因此,聪明的学生会在审题过程中标注出题目中的

关键词 语,从而了解出题人的考查方向,学生就能知道到底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创造出得分机会。例如,2010年有道高考题是这样的: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的《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学生在解答此问题过程中,应当先审题,标注出问题中的“送别季节”“词语”“柳永《雨霖铃》”等

关键词 语,然后在诗中找到有关内容。这可以是表现季节的事物,往往会是有关的农作物,而这首诗中正好有“橘柚”。但学生应当注意的是橘柚是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的,诗中写到橘柚香表示果实已经成熟了,而果实通常都是在秋季成熟的,因此答案应当是“橘柚香”,而不是“橘柚”。学生再根据送别的季节——秋季,和问题中的

关键词 语:“直抒离别之情”,可以知道柳永的《雨霖铃》中的两句应当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因此在题目中标注出

关键词 语,对学生准确答题是很有帮助的。

三、理解题目意思,理清解题思路

高考中有些题目是较为“苛刻”的,但是又要让一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分,因此命题人在出题过程中会给出一些暗示,需要考生明白其中隐含的意思,从而理清答题思路,最终得出准确答案。在2012年的某道高考题目中出现了“意境营造”和“赏析”这种有更深层次的词语。意境的意思是情和景相融合的境界,因此首先要找到题目中的景物,然后分析通过植物所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意思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建造,也就是将情和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分析时应当注重诗的构思和写作手法。赏析的意思就是欣赏并且分析,应当对意境有一定的描绘,然后再展开分析。答题思路应当包含描写意境、分析表现手法以及揭示诗歌情感。又例如,在2010年的某道考题中命题人给出“醉别”“江风阴雨”这两个词语,他们已经暗示学生答题的思路。“醉别”意思是因为离别而醉,好友离别,内心苦闷,举杯相送,浇愁而醉。“江风阴雨”,从字面看来是写天气,而实际上是写心情。因此,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理解题目意思,理清解题思路是十分重要的。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教学生关注题目的问法和得分技巧,这也能体现出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规范答题习惯。通过题目的问法,如何问就如何回答。比如题目有2分往往答案有两点,题目有三分往往答案有三点,以此类推。只有这样答题,才有得高分的可能。例如,在2008年某道题目中问道:“何种修辞手法”“何种表现手法”,学生答题时应当知道就是一种,不能写多。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复习中的难点,也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当深入研究高考题目,为学生找出更好更多的解题技巧。命题人出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分,但又不能直接送分给学生。因此,命题人在出题时会给学生一些提示,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加强审题引导,就算是再难的诗歌,也能够通过审题得到基本分数。只有准确审题才能更好地答题,才能提高古代诗歌鉴赏的得分率,促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第2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有效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41

高三学生大多偏向理科,如何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让学生积累有关常识,并通过学会有关常识、合理的想象去读懂诗歌,从而为分析与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打下知识基础,取得较大的心理优势。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视积累,掌握方法

进行有关常识积累,包括常用意象的寓意、各种题材诗歌的基本特征、常用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的积累。但是这种积累并不是为了积累而积累,它是为了运用而积累,为了更好地读懂和分析诗歌做铺垫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诗词,让学生在简单的问题解决中明白积累的好处与积累的重要性,利用好课内时间因势利导。以柳永的《雨霖铃》的课堂教学为例:

首先,了解意象。让学生了解“寒蝉”“长亭”两个意象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通过意象不仅可以获得作者的情感,还可以了解故事发生的具体情境以及诗歌的题材类别等其他更多的内容。

第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文中搜集与“寒蝉”“长亭”两个意象有相似或相关意义的意象。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结论中都提到了“秋、秋风、西风、黄花、梧桐、黄昏、杜鹃……”以及“柳、舟……”等常用意象。

第三,强化训练。比如:1. 就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一句,让学生说出意象的含义。学生是这样解释的:“细草”和“微风”都有卑微、渺小之意,“危樯”和“独夜舟”有漂泊、孤独、伤感之意。2. 就《独不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一句,让学生说明“寒砧”“木叶”分别表达了哪种情感。学生是这样解答的:“寒砧”就是捣衣砧,它表达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木叶”表达凄凉之情,曾经读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就是指木叶。

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利用复习资料将意象归类,比如归成动物类、花草景物类、器具类等。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和不同题材诗歌基本特征的积累,做法也类似于此。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这些都整理到笔记本上,以便于复习巩固。

二、合理想象和联想训练

一个学生能不能想象是他能不能读懂一首诗的关键。因此,在复习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必让学生逐步展开想象,并且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将想象进行到底。

首先是选择课文里的名篇名句进行想象扩展,注意点是紧紧抓住文题,调动生活常识。刚开始的时候,情况可能并不好,得仔细引导、纠正。例如,对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进行想象。黄某同学是这样想象的:风很急,天很高,猿在悲哀的鸣叫,小岛很干净,沙子洁白,鸟儿在飞来飞去。黄某同学的想象比较的直白,于是,提醒大家联系题目,调动自己的生活常识再想象,记住诗词皆有画。黄某同学之后是这样联想的:作者迎着紧急的风登上高处,展现在他眼前的是高高的天空下鸟儿在白色的沙渚上盘旋翻飞,耳边不时能听见猿的哀鸣。他的这一次想象不仅立刻让我们的眼前出现一幅立体的画,而且使这句诗所表达的意境也顿时显现。

三、巩固和强化,融会贯通

尽可能让学生做到准确审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恰当地组织语言去回答问题。学生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中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真题演练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甚至融会贯通并获得答题能力的提升。以《定林》赏析为例:

定林(宋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1. 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2. 仍:又。

22.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第一步:抓住题目与注释,合理想象。因为水平本就不高,我们的学生中能够把整首诗想象通畅的应该很少,所以即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也对他们不抱很大的希望。于是,笔者让学生一句一句想象,遇到难懂的句子就按古汉语一样字字落实,仔细充分地考虑后,效果出乎笔者的意料。最后,从同学的想象中总结出一下四句:

①王安石在游定林的过程中,用甘甜的泉水漱口使老病的牙齿都感到清凉,坐在空旷的山间使烦躁的胸襟都得以安宁。

②作者在水边脱了鞋子洗脚,把被子铺在岩石上睡觉。

③只留云相对住,又值得和月亮相互寻找。

④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没有的,悲惨的虫子也喜欢音乐(有个别同学认为应是好的声音或音乐)。

虽说这样的想象并不完全正确,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敢于表达已是进步了,更何况还能比较通顺地表达出来。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学会准确审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弄清答题方向,而后让学生调动有关知识积累、组织恰当的语言回答问题。

第22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大多数同学说这题回答第三联的表现手法。这个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我肯定了他们的正确选择,同时向他们提出质疑:回答问题时只写上表现手法就够了吗?题目中是否还有一个关键信息没读出来?有眼尖的同学马上回答说:简析。另有同学说:要回答表现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接下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调动积累、组织恰当的语言进行答题。林某同学回答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和“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山间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

第3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高考 古诗词 鉴赏 方法

诗词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高考中考查“诗词鉴赏”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诗词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诗词鉴赏试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过去的客观题相比,这种诗词鉴赏题也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而多读诗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读诗使人明理”。

一、揣摩题旨,关注题目

高考试题中的鉴赏诗是一项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题型,面对这样的语文试题,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反复地读题,由浅入深地读诗,由表及里地体会题旨。审题是答题的关键、答题的方向。通过审题,知道出题人要求回答什么,什么不用回答。有的时候题目也可以提供理解诗词的某些线索。另外,鉴赏诗词类的题目也是用心体味诗词深邃美妙的意境的一种手段,要分析诗词的内在含义首先就要从诗词的文体入手,只有在关注题目,揣摩题旨的前提下,才能体会诗词意象所蕴含的丰富涵义,便于开展认真地阅读鉴赏过程,探索文字之外的情感思维,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把握作者,挖掘内涵

要想深刻地了解古诗词,首先就要对作者有所知晓,古诗词的作者往往有着独特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上的共性特征会帮助我们体会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对挖掘诗词内部的情感信息大有作用。例如:寄情于山水,以景抒感的诗人有王维、陶渊明等;以景带情,心声细腻的诗人有李清照、柳永等;言辞豪放、不拘小节、以歌咏志的有李白、苏轼、曹操等。除此之外,还有边塞诗人、爱国诗人、送别诗人等很多不同的类别。学生要抓住这类作者的特点,通过对作者的了解来把握诗词的大体风格。有些诗词鉴赏题,出题人会在诗文后面加上对诗词作者、背景或是诗词中的某些词语的解释,考生要对这些注释认真阅读。

三、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的主要题目规则还是以领会诗词意境为主,其实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一些“意象”指标来展示的。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诗词意向,大体上都有着相同的意境含义。例如:斜阳含有凄惨之感,多会出现在离愁别绪的情感表达中;残月表示孤独忧愁的心绪,多会出现于思念、思乡的情感寄托中,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是绵绵不断的愁思与相思,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等。例如2009年的山东高考卷,有一首杜牧的诗词鉴赏《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这首诗的鉴赏就要抓住“漫悠悠”和“红袖”这两个意象来体会诗人将动静结合到一起的映照情景。同时,还有找到“孤”和“变秋”的意象提示来体会诗人有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哀愁则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客心”。

四、突出诗眼,把握情感

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最简短的言语表达最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赏析古诗词时,考生一定要注意抓住诗眼,所谓诗眼,其实就是最能够表现诗词内涵的句子或词语。抓住了诗眼就可以很快地把握住诗人写诗时的情感状态和情感表现。例如:杜甫的《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考生要抓住“高当泪脸悬”这一句,以“泪”字为诗眼,深入赏析“泪”,明确反映出诗人的主观情绪。同时结合“南飞乌鹊”的客观意象,就可以快速地分析出诗人企盼早日归家与亲人团圆的心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雕塑了一条雄奇瑰丽的诗词艺术长廊。中华儿女徜徉于这条长廊中,开阔了胸怀、陶冶了情操、滋补了精神。因此高考中出现了古诗词鉴赏,而且古诗词的鉴赏也正在慢慢地进入青年的生活范围之中。在这条鉴赏之路上,考生要知道古诗词的题目是作品的眼睛,情感的把握是阅读作者思想的窗户,诗词的意象凝结着作者对整篇作品的综合思考,这些都是考生拥有高度的鉴赏意识、经历诗词鉴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宁.古诗词鉴赏训练[J].中学生时代.2006.(04).

[2]黄颖.诗词鉴赏与多元智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0).

第4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新课标中也指出:"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但是目前中学诗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新课标理念没有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人文性"缺失。本文就如何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以下探讨。

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载体, "诵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阶段,通过诵读增强阅读主体的直觉感受

新课标要求,"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学生的"道德"、"品性"、"气质"等素养,不是老师"教"成的,而是靠日常"耳濡目染"的"陶冶",在"潜移默化" 中培养出来的。曾有学者说:诗歌的境界是由"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明理的知"的内容。选入教材中的诗歌都是经典美文,让学生们熟读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

例如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文时,就必须让学生不断地去诵读,让诗歌语言吸引他们的全部意识,把他们带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境当中去。通过诵读慢慢地去品味,最终在这首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思维是体悟诗歌意境的艺术手段,对诗歌的思考感悟是体悟诗境的必要手段,要善于激发学生驰骋想象、感悟诗境,达到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并形成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读古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的内在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诗言志",贵在形象含蓄。它往往通过众多的意象来表现一种艺术境界--亦即通常所说的意境。何谓意象?就是指蕴含着诗人细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诗人意中之景。何谓意境?就是指众多意象组合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或者说是作品情境融合所呈现的某种情调和境界。感悟诗境务必借助想象将具体的意象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图景,并须有一种"猜测"的穿透力,从意象的表面呈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悟出其中比喻或象征的内涵。

然而简单的、牵强的联想、想象、思考都不是正确的读诗、品诗、学诗的方法。诗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景"与"情"的融合。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情依附于景,诗人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就是选取与"情"相吻合的"意象"。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韵律,体验诗人的情思。对于诗歌关键之"象"来说机械,简单的诵读只会适得其反地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情"与"景"交融。吟诵时,以情带声,自然成韵。

三、投放诗歌画境,营造诗歌学习的情境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画合一"的观念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一首好的古诗,就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时,教师应尽量减少理性的分析,要充分地通过再现与作品相应的立体画面,使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中,与诗词的意象融为一体,与诗人,同悲同乐,从而更好地领悟到作者寄寓于诗词中的情感,以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例如:李白笔下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尺,惟尽长江天际流"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丽……在诗人的笔下,这些"画面"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如果将这些优美的诗句转换成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诗句之中,去细心体会古诗词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这样,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第5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诗歌 小学语文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86-01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当中的瑰宝,在我校进行课本教授时,选取的都是我国历代古典诗词的佳作,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同时拥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使得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诵读。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古诗词,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指导。

指导朗读,流露感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一种加强识记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时下,有些小学生盲目喜欢唐诗,囫囵吞枣,生搬硬读,缺乏感情,没有享受到其带来的审美和陶冶的作用。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只从表面上模糊诵读,没有认真思考诗人融入的感情。诗人借助了“明月―霜”来抒发“思―故乡”的离愁,滋生别离故乡别离妻子的情愫,形成“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师要抓住诗人的感情主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身心投入,走进高雅的境界,享受古诗韵律的美妙,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可利用课前课后大量诵读家喻户晓的唐诗经典名句。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享受意境美。小学生学习唐诗不能仅仅为读诗而读诗,光靠记忆,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享受意境美,陶冶情操,学习蕴涵哲理的诗名使人思维灵活、身心旷怡、坦然处世。例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描写构柳树的婀娜多姿,千万条枝叶像绿丝打扮着的少女。这样的美丽和楚楚动人,是出自哪个妙手点美呢,啊,原来是二月里的习习春风。诗句的点睛之处在于意境美,一幅春景图豁然出现在眼前。在背诵古诗时,最好理解渗透,进行想象,和作者思想贴近,想象作者当时的意境。背诵古诗还应该把自己当成作者,发生了什么,要干什么,一切要清楚。这样就能提高背诵古诗的能力。

领悟诗人的写作风格,学习诗人的爱国情怀。唐代诗人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诗人,其中不乏饮誉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野的草生长茂盛,每年它都由枯萎到繁茂。任凭野火燃遍,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拂又生机勃勃。这生命的顽强,赋予一种精神,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这些诗人的写作风格,无不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更要学习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一定要把字词梳理好,理解了后自然就化成想象,还原了诗中景象,也就理解了。一切的记忆根源于理解。可以通过范读、领读、齐读、单个读,一起背诵,听录音等形式。目的就是使孩子们形成语感。古诗本身是抑扬顿挫、富于音律感的,这种出声的诵读过程中,孩子们就会像唱歌一样的记住了古诗。而且,很难忘记了,一生都会受益的。这也是古人学诗的方式―― 诵读、濡染。

了解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表现手法。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时代背景、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表现手法、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音韵之美。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写作要求。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古诗的鉴赏主要不是靠背,是靠理解。但是小学么,肯定体会不到诗人的意境。建议小学生这样理解古诗,譬如说望庐山瀑布,心理面想着瀑布的情景,根据翻译理解诗句中描写的风景,譬如这样去想,日照香炉升紫烟,太阳出来,照到了香炉上面的烟,烟的颜色是紫色,遥看瀑布挂前川,远处看瀑布挂在山前,瀑布的样子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高,好像是一条银河从九天之上飞泻而下。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是一首纯写景怡情的故事。其余的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想象出来,有助于自己的理解。

总之,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参考文献

第6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身伤害;处理;防范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与此同时,学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也呈上升趋势,大量纠纷的出现使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本文对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类型及处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立有效的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一)概念

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校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导致伤、残、死亡或其他无形损害的事故。

(二)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征

1.受害主体具有特殊性。在高职学生伤害事故中,受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休学学生、已退学学生,因其已不具有高校学生学籍,因此不能成为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

2.伤害地点是特定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校园内外和由学校提供并管理的校舍、场地和设施内。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中,在教室、宿舍、操场等发生的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3.伤害时间是特定的。伤害行为或者伤害结果必须发生或者同时发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即在学校有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责的期间内。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

4.伤害客体是特定的。伤害事故既包括人身损害事故,也包括财产损害事故和精神损害事故。但是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所调整的内容仅包括人身损害,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客体仅指人身伤害事故。

二、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处理

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伤害事故其处理情况也不同。

(一)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高职院校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教学生活设施,因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陈旧、老化,设备、设施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等,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虽给学生造成人身伤害,但设施符合安全要求且学校在管理上并无不当的,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在校生因食物中毒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在学校的食堂、餐厅等就餐发生食物中毒的,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在校内设置的不属于学校所有的餐饮摊点,学校负有监督、管理义务,因此造成学生食物中毒的,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学生在校内斗殴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之间谩骂、斗殴而造成人身伤害,应由有过错的学生承担责任。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受伤害学生及时救治,如果故意伤害可能构成轻伤以上或者过失伤害可能构成重伤以上的,学校除应在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的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处理。

(四)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内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自发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只要学校的集体活动具备设施安全条件,责任应由活动组织者或有关责任人承担。学校对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现象或存在不安全因素时,应予以制止。

(五)在校外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在校外发生的人身伤害,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但学生有组织的校外活动,如社会调查活动、集体出游等,活动的组织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要认真进行安全审查,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批准,否则校方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组织者未提出申请擅自组织活动,出现责任事故,应由组织者和相关人员承担责任,学校因不知情而免责。学生个人参与校外社会活动或少数人相约出游等类似情况的,应视为“校外”,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

(六)学生因突发重病、猝死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是学生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是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注意;二是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学校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七)学生自杀事件

按自杀的诱因,大学生自杀可分为学生个人原因和与学校有关联的原因,对不同情况应不同处理:一是学生个人原因和其家庭原因引发的自杀,后果应由学生自负;二是与学校有关联的原因,主要是指学校存在过错致学生自杀,如教师、工作人员侮辱、体罚学生,处罚明显不当等,学校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论学生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自杀,学校知情后均负有救治义务。

(八)校外人员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对于突发性的违法犯罪案件,学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并积极指导帮助受害学生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如果学校的安全保卫措施并无不当,对于那些由校外人员的故意或过失侵害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应当由加害人承担法律责任。例如,高校的安全措施存在明显疏漏或学校对事故的发生或者损失的扩大存在过错,则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防范

面对日益高发的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立法

寻求法律救济是权利受到损害后最根本的保障。教育部于2002年9月1日颁发的《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当前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但是《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存在较多问题,如存在对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规范较少,法律层次较低,责任性质和归责原则不明等问题。由此看来针对我国国情制定高校安全立法,已成为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学校领导及学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学生管理实现民主法制化。同时要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保障教育教学等各项设施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完善事故处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专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组织,可以由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后勤部门等的相关人员组成,确保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者尽量降低损害程度。

(四)参加社会保险,使损害赔偿社会化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赔偿问题往往是双方争执不下的焦点问题,要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可以借鉴国外借助保险制度分散学校风险的做法,建立学校事故保险制度,建立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在相关制度未予完善之前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平安保险,便于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赔偿,使伤害降至最低。

建立健全高职学生伤害事故救济途径,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真正做到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郝红梅.浅析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刘慧,昊猛.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类型分析及其防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第7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在高级定制的世界,珠宝高级定制因其具有极为珍贵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还能最大程度地融汇个人的情感因素,因此非常流行。许多国际时尚品牌都是从为上流社会提供个性化设计的珠宝首饰起步的。

目前,国内一些品牌也看到高端珠宝定制的巨大市场潜力,为顾客提供个性化设计的珠宝饰品。北京隆盛嘉麒高端珠宝定制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隆盛嘉麒珠宝公司成立之初,作为总经理的李尧,首先要确定公司的定位。李尧告诉记者,曾经有很多人问过他,隆盛嘉麒想走一条怎样的珠宝风格路线,中国传统风格的?意大利式的?或者欧美化的?曾经从事过十年广告业的李尧表示,我们需要的是向顾客提供一种“服务”概念,因此,并不想界定某一种风格定义,而将自己禁锢其中。

“我们希望做出的作品拥有各种元素,因此隆盛嘉麒更多的是推广定制的高端服务性概念。我们的服务是要完成客户的梦想,同时完成我们的艺术理念。当然,更希望增加珠宝的人文气息,更好地体现出艺术感。”

李尧认为,这其中的“个性化”,既是要针对顾客的心态、气质、趣味及其他要求而量身定制,也是要依据产品原料各不相同的独特性状、色泽、品相、韵致,找到最能令其释放全部美感和深层文化意蕴的设计方案,再以能与之匹配的上好技艺精工细作。

“我们希望做出的是作品而不仅仅是商品。释放每件宝石的独特的气息与潜质,成为其拥有者专属的、独一无二的私家传世珍藏。”

李尧认为,目前有很多珠宝批发市场提供一些定做服务,但是因为主要业务是以各类宝石销售为主,而且加工工艺比较简单,还有是批量生产,所以,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正如很多业内人士所反映的那样,虽然打出“个性化珠宝定制”的旗号,但大多只是在产品上增加姓氏、文字的雕刻等简单的做法,主要面对中低端顾客及买家,并无真正的“个性化”可言。而“创意”、“理念”更是无从谈起。

“在我们的定制首饰里,我们希望融入客户的情感、身边发生的故事、亲情的延伸,为客户打造专属于他自己的私人定制首饰。”李尧详细介绍了公司的“Iong sky business”的理念,即以引进全球时尚高端品牌、为会员提供全球首推的“NMS”服务,这一英文缩写的意义是――Nobility in My Style专属于我专享、尊崇服务为经营方向。

李尧也强调,高级个性化定制的首饰设计加工服务,并不意味着同比价格更高。“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内全新的首饰定制服务模式,引导人们的珠宝消费观念。”

每一次定制都是从一段故事开始

“我希望有一款这样的婚戒,它一定要独一无二,是我们的爱情见证,要拥有我喜欢的香水百合,要有我们爱情的特殊印记,我们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这是在隆盛嘉麒常常听到的定制开场白。

李尧告诉记者,现在喜欢定制珠宝的客户越来越多,仅以婚庆为例,不仅是传统中,男方为新娘定制珠宝,有不少是女友瞒着男友,来制作“爱的见证”。

李尧笑称自己的定制公司是“情感故事会”,在公司成立的两年多里,每一件定制珠宝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无论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情侣,还是白发苍苍的金婚伉俪,而这些故事中,不光是令人期待的欢笑和甜蜜,也会有泪水和忧伤。

曾经有一位客户的定制经历,令李尧和整个公司的设计团队印象深刻。“公司甚至整整一个星期都沉浸在一种无法言表的悲伤情绪中”。

去年9月,在京工作多年的马女士,替父亲来隆盛嘉麒为因车祸而瘫痪在床的母亲定制一枚“红宝石婚”礼物,希望能在即将到来的40周年结婚纪念日送出。马女士告诉设计师,在这40年中,两位老人共同经历了16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历经磨难,相濡以沫。老人希望这些都能在礼物中体现出来。

设计师与马女士,还有远在西安的老父亲,经过反复沟通,决定送给母亲一枚铂金镶红宝石戒指,款式和样式都是由老先生通过互联网“远程”挑选,设计师在两端的戒壁上镶上16颗钻石,以代表他们曾经经历的16件大事,并在戒壁内深情地刻上“老马永远爱老郭”的诙谐字样。马老先生看到样板后,非常满意。设计团队在沟通中也与马女士一家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然而,就在整个团队期待着听取最完美的回馈时,马女士却突然打来电话,告知就在金婚纪念日的前一天,郭女士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老父亲拿着那枚戒指老泪纵横,并将它放进供台前,以慰思念。马女士告诉设计师,老先生非常感激他们,所收获的决不是一枚普通的戒指那么简单。李尧说,这个故事给了他和他的团队极大的心灵震撼。

李尧告诉记者,在隆盛嘉麒,很多订单都是一份“信物”。也是在去年,博士胡能兵和女友相恋5年,他希望为女友送一份礼物。“我在安徽读博,她在南京上班,平时聚少离多”。胡能兵在与李尧的谈话中提到,他从未送花给女友,“花只是用来短暂装饰,很快就会凋谢”,但女友对他的付出和情感让他感动。2009年8月9日,设计团队在胡能兵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据他提供的女友的性格、喜好和外貌特征,由隆圣嘉麒公司设计制作“永不凋谢的玫瑰”18k金项链,给这对恋人一个惊喜。

高端定制是一种概念的表达

除了单独的客户,隆盛嘉麒珠宝定制公司还与许多公司企业进行沟通合作,在与捷豹(中国)及北方几家4s店联手合作中,隆盛嘉麒推出专属于捷豹XJ系列车型的专属纪念品。

李尧告诉记者,捷豹XJ反映了企业抛离先前观念,转变豪华轿车理念的愿景。捷豹系列袖扣,就是设计师以捷豹的新LOGO为主要设计元素,银为材质,纯手工雕刻,加以黑色珐琅衬底,从而烘托出捷豹新LOGO的高贵大气,整体造型极富艺术性,与XJ整体设计风格相得益彰。这款袖扣将作为捷豹的附属产品进行开发,赠送给XJ的车主,真正做到让捷豹品牌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而此款袖扣的精致做工,也体现出佩戴者的高端地位。李尧表示,这款产品推出之后,受到了车主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许多车主甚至慕名前来隆盛嘉麒,要求定制其他的产品。

而与国家大剧院的合作,则将隆盛嘉麒的珠宝定制理念进一步推广。作为为国家大剧院设计的附属产品,设计师将大剧院的辉煌与高雅,在作品中进行了良好体现。

第8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一、密切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能够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如:《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等,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一般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注解有的简单,有的较为详细。较为详细的除了介绍诗人的经历外,一般还附带出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准确解读诗歌的题材

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四、密切关注诗歌中意象的文化积淀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像浮萍、飞蓬、孤雁等。这种万物因古诗文的附丽而成为某种精神象征的现象,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解读诗歌语句时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文化习惯,这样才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的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雄浑飘逸、沉郁顿挫、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常常与作者的创作风格有关。如李白诗雄浑飘逸,王维诗清新自然,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苏轼、辛弃疾的词雄浑豪放,李清照、柳永的词婉约凄清等。

六、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第9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1.教师的因素分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体育教师事先应该充分考虑到,在体育运动中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的话,应该怎样处理,怎样减少学生受到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因素。

2.学生的因素分析

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导致伤害事故,比如,学生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却忽视这些问题;上课不集中注意力,不听从教师指挥,和同学嬉戏打闹,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没有使用教师教的正确方法等等,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高中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

3.家长的因素分析

大多数家长充分信任学校和教师,相信教师可以将孩子培养成才。家长的信任让学生更加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更加热爱学校。有关调查表明68.4%的家长完全相信教师能够考虑好学生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只有18.9%的家长认为教师仅仅只有普通的提醒和监督。

二、减少高中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对策

1.提高教师素养

新课改之后,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包括课堂上如果发生伤害事故,应采取什么对策,体育教师应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认真钻研体育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上课时需要的器材和场地,反复检查器材和场地确保安全。比如,在进行排球练习前,教师要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排球运动技巧。在进行排球练习之前是否做了热身运动,运动场地是否安全等问题。

2.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