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磨床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磨床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磨床实训总结

第1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032)

【摘 要】磨削加工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一道精加工工序,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平面磨削中砂轮修磨工作是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常规工作,且砂轮修磨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平面磨削的效率和精度,所以说,这项技能是磨工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那么如何高效优质地完成这项工作呢,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平面磨削过程中的砂轮修磨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 平面磨削;刃磨;砂轮;安全;修磨

1 平面磨削概述

平面磨床是磨削工件平面或成型表面的一类磨床。磨床的主要类型有卧轴矩台、卧轴圆台、立轴矩台、立轴圆台和各种专用平面磨床。而在技工院校实训过程中,比较适应学生实习的以卧轴矩台最为常见,本文将着重介绍此类平面磨床。

2 平面磨削过程中砂轮修整的重要性

2.1 及时正确地修磨砂轮是安全磨削的保证

砂轮在磨削过一段时间后,工作表面会形成坚固不规则的硬化层,且表面非常坚硬,如果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仍然继续进行磨削,则砂轮就会在工件的被磨削表面上进行挤压,划擦,并且会带来不规律的震动,对砂轮所在的主轴形成不规则的径向冲击力,这种冲击持续到一定程度后,砂轮的震动会加剧,由于砂轮是易碎物,那么在这种磨削过程中会进一步加大砂轮破碎的可能性,由于砂轮的线速度达到每秒钟35米,如果造成砂轮破碎的话,将会产生非常恶劣事故的发生。所以及时正确地修磨砂轮是安全磨削的保证

2.2 及时正确的修磨砂轮是磨削质量的保证

平面磨削的本质实则是由许多微小磨粒不停地对工件的被加工表面进行快速循环切削的综合效果,由于砂轮的外圆表面直接影响被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精度,砂轮的外形误差将直接复制到待加工工件的表面上,由于砂轮在长时间的磨削后,形成了表面硬化层,造成表面形状误差的增大,如果继续磨削下去,将严重影响工件磨削的表面质量。所以,及时正确修磨砂轮是磨削质量的保证。

3 平面磨削砂轮修整的基本步骤

3.1 选择修磨工具

修磨砂轮最主要的工具是砂轮修磨器,金刚石笔,油石,磨削专用抹布,内六角扳手等如图2所示。

3.2 修磨砂轮准备工作

修磨砂轮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做的充分将为砂轮修磨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如下:

(1)将砂轮修整器的各表面擦拭干净,尤其是将与磨床工作台面接触的底面擦拭干净。

(2)将金刚石笔按照要求装进砂轮修整器之中,并且用内六角扳手牢固的锁紧,确保金刚石在修磨过程中牢固可靠。

(3)将平面磨床的工作台面擦拭干净,修整器安装点周围应该光滑且无凸出物,(如有需要用油石打磨光滑)确保砂轮修整器能够牢固的吸住工作台面。接着将砂轮修整器摆放到合适的位置,调整金刚石笔倾斜的角度,固定好砂轮修整器的各向位置。

3.3 进行砂轮修磨

(1)检查磨床各手柄和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将砂轮用手动的方式抬高到合适的位置,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准备。

(2)将装有金刚石笔的砂轮修整器安放在磨床工作台的合适位置,开启工作台吸磁电源,将砂轮修整器牢固吸住,试着用手掰动,确保牢固可靠。

(3)再次调整砂轮和金刚石笔之间的高度,随后将砂轮主轴开启,用手动的方式将砂轮和金刚石笔靠近,并且在靠近之前打开砂轮冷却液。

(4)采用手动修磨的方式将砂轮修磨一个来回。随后可以选择砂轮轴向的自动按钮进给修复。也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进行砂轮轴向往复进给(建议初学者用手动的方式)。

(5)通过观察、听声音来判断砂轮修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金刚石笔在接触到砂轮时发出均匀亲和的磨削声时,可判断此时修整完成。

3.4 结束修磨工作

在砂轮修整的过程结束后,相比其他工种而言,结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结束工作。

(1)将各部件停在合适的位置后进行关机。待确定砂轮修整完毕后,首先将自动进给开关切换成手动进给模式,将砂轮磨头远离金刚石笔,靠近立柱停止。将工作台停在中间,压下液压控制手柄(确保工作台停止在中间位置,为下次工作打好基础)。关闭液压按钮和吸磁开关,安全取下砂轮修整器。

(2)清理各类用具 将平面磨床的工作台面用刮子刮掉冷却液,再用抹布将工作台擦拭干净,将修整器各表面擦拭干净,并且取下金刚石笔清理干净后置于规定的容器中。

4 平面磨削砂轮修整的注意事项

在砂轮修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修整过程中,砂轮只能沿着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工作台不能进行来回往复运动,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讲,尤其重要,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操作者有惯性操作习惯,将工作台控制手柄随手进行抬起,从而造成误操作,造成严重事故的发生,所以在砂轮修磨时一定要做到“宁慢勿错”,确保安全。

(2)冷却液浇注要充分 在砂轮修整过程中,冷却液需要不间断的浇注,以确保金刚石和修整区域能够得到均匀不间断的冷却,不至于产生过大的热量而损坏金刚石笔。

5 总结

第2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用能力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上世纪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很大,它可以用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在机械专业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我校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及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三项能力。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和任务,无法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就多个方面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项目教学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1.1 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

例如,在认识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时,以磨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为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磨床工作台如何运动?对此运动有何要求?如何来实现?引导学生提出方案,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对元件进行分类。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由四大类元件组成,将所学内容具体化、目标化,则理解透、认识深刻,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1.2 制定项目实训计划

每组同学根据实训项目安排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任务、目的、终期结果、评定标准、所需元器件,制定安全操作流程项等。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计划进行点评,让学生不断调整项目实施计划。

1.3 按计划实施

该阶段教师应准备足够的实验实训器材。另外,教师还要把时间分配情况告诉每组成员。学生根据规划进行液(气)路连接及检测、电路的连接及检测。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项目检测并详细记录过程,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与目标进行比较,如果与目标要求不一致,学生要进行修改,达到目标要求后请指导教师验收。教师在该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组试验结果及工艺情况,以便对学生的考核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参考。在学生实施实训项目期间教师除了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外,还要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同时注意安全规范的督促。

1.4 评价、回顾及总结

评价阶段最后要求小组成员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演示。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结合,对照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 指导教师对全班的项目实训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2 项目教学实施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主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不再相互独立,而是以一个团队或一个整体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项目教学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它不仅让学生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能力,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情境是建立在让学生熟悉周围的环境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到惊讶继而能对此提出问题。

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要严格遵守计划、任务的安排;教师要备好课,要有更多的预设;教学中可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一些有关课题相关信息的展示,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例如,在学习液压元件时,在实物认识的基础上,拆装元件,认识内部结构。而对其工作原理则采用多媒体演示,象液压泵的吸油与排油,方向控制阀的液体流动方向与阀口通断的关系,压力控制阀如何改变阀口的通断,通过动画演示让复杂的分析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把元件的工作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学生易理解且感兴趣,就能更好的应用。

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创造,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职业道德,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让项目教学法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成熟发展,发挥它在实训教学上的积极作用。总之,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3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具;教学改革;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2)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的、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3)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2)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3、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二、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三、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有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参考文献:

第4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46-02

《电气及PLC控制》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PLC控制部分的知识既有理论,又有编程。学生虽然对该课程感兴趣,但是学习起来未能完全掌握理论知识,操作实训上也仅停留在机械性的模仿阶段,不能触类旁通。在《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改革中,加强学和做的有机结合能力,拉近企业工作岗位与学生能力水平的距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设计

《电气及PLC控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需求,考虑学院机电实训中心的硬件设施条件,设计以普通机床的PLC改造为载体,将该课程分为电机的基本控制、机床电气控制的分析与维修、PLC控制三大教学情境,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动与连续运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控制、CA6140车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X62W铣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M7120平面磨床的电气分析及维、T68镗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天塔之光的PLC控制、十字路通灯的PLC控制、气缸的PLC控制、CA6140车床的PLC改造、X62W铣床的PLC改造等14个真实工作任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把相关的必需知识逐步引导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实践为主导、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特点。学生通过任务训练,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动脑动手的能力得到及时训练,消除了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的陌生感。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在这个任务过程中的工具设备、仪器仪表、工艺标准、操作安全规程。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按照“布置任务――了解要求――制定计划――决定方案――实施任务――任务验收――评价总结”这七个步骤进行。以《电气及PLC控制》课程中的一个学习情境中的“X62W铣床的PLC改造”为例,阐述教学实施步骤:

1.复习、引入新课,布置任务、了解要求、计划、决策

回顾上一个工作任务,引入新课内容。下发工作任务单,见表1。分析工作任务要求,组织学生根据任务制定任务实施计划及决定采用何种方案完成任务。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而思考在此任务中想学到什么,能学到什么。

2.任务实施

这个任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组复习X62W铣床继电控制的工作原理,通过10分钟排除X62W铣床的三个故障点,回顾X62W铣床继电控制的工作原理,掌握X62W铣床的主要运动控制,便于确定对X62W铣床采用PLC控制的输入输出点。回顾前一任务:CA6140车床的PLC改造,巩固对机床进行PLC改造的步骤及方法。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本组对X62W铣床进行PLC改造所采用的指令,绘制I/O分配表及PLC外部接线图,按图将PLC与X62W铣床模拟电路板连接起来,并根据自我制定的方案编写程序,下载调试实现X62W铣床的PLC改造。

3.任务验收、评价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从理论答辩、外部接线、程序调试、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运行所编写程序,实现X62W铣床的PLC控制,同时抽组员回答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操考核并重,全面检验学生在通过任务完成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完成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填写评价表,作为该学习任务的成绩。最后,通过各小组验收情况,教师选取优秀组及落后组上台交流学习经验,教师总结该任务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实操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好的操作方案。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效果

1.课程特色

其一,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在实训室进行教学,符合现场操作的环境,同时并未将重点完全放在实操上,而把一体化课程理解成实训课,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灌输融入与实操中,学生对理论知识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而难以理解,满足职业能力发展。其二是课程的考核方式,每一个任务在验收的同时都进行考核,并且是理论及实操一并考核,每个学习情境结束后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操、答辩等,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平时学习主动性,避免了学生滥竽充数。

2.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学结,95%的学生赞成这种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还认为课程结束太快,还想学习更多相关知识及技能。首先,学生自主学习动手的时间增多,教师传教式的讲述时间减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任课期间为开放式,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不局限于形式,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更便于师生的沟通。教师除了在学习上给学生给予指点外,在生活和思想上也给学生做出引导;再次,以真实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学生既了解真实工作岗位工作情况,又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职业素养。

总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能学有所用。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些不足,因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问题而使分组成员有依赖性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第5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主动性 液压实训 应用实例 液压系统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按照自己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设计方案、共同实施等直到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合理选择项目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项目的完成来组成教学过程。因此选择恰当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项目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所选项目应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后,可以了解所学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些工作应具备的技能;该工作过程适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有直接的关系;能让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能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在学习结束时,师生能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三、按步骤实施项目教学法

传统的液压技能训练,首先是教师准备好实习材料,给出实习课题,讲解装配工艺和装配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根据课题进行液压系统装配或修理,最后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整个课题。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较大的提高。而项目教学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项目教学程序一般包括以下6个阶段。

1.项目开发动员

项目开发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本项目开发的意义、项目开发所需的技术、学习方法以及项目开发的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案例效果或讲解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手段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立项目开发小组

项目开发小组的成立一般是根据班级人数、项目开发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的。

3.编写项目开发计划书

教师提供一份项目开发计划书的样板,解释清楚项目实施的步骤,讲清楚计划书的编写原则及注意事项。

4.实施项目计划书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及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在计划内完成项目的开发,达到教学目标。

5.项目评估

项目完成后要进行总评,通常是采用分组讲解、展示项目开发成果的方法,由学生和教师分别对项目进行评价。

6.项目总结

项目完成过程是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索钻研的过程,项目总结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要重视各个环节中遇到难题的解决方法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髓。

液压系统实训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钳工专业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钳工专业实训的薄弱环节,各个学校液压实训一直采用液压系统实训工作台,没有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教学效果不太明显。根据多年的摸索,结合学校实习工厂生产M1050A的实际情况,M1050A液压系统图样及装配工艺都比较齐全,并且液压零部件齐全,因此学校钳工液压系统的实训可以采用M1050A液压系统进行装配。

四、项目教学法在液压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项目:M1050A无心磨床液压系统的组装。

1.制订计划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成立项目小组,进行人员分工,制订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各小组展开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小组的成立要让学生学习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全班同学共同学习与提高。

2.实施计划

首先,各组根据装配图制定装配工艺。有的小组装配工艺设计得比较合理,而有的小组设计有漏洞。这时就需要对各小组在装配工艺的合理性方面进行分析。各小组分别介绍各自设计的装配工艺。当学生想知道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时,都想让教师给予评价,这时教师再把装配工艺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介绍一下,然后让学生们互相指导,互相讨论,修改自己的装配工艺。学生们在设计工艺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后,挑选零件。教师在提供零件时,有意识地把一些不合格零件和合格零件掺杂在一起,让学生挑选,最后进行装配。有的组按照本组的装配工艺根据装配图很快就能装好,而有的组就发现了问题,装配出来的M1050A的液压系统不能动作,有的油缸漏油,有的油缸爬行,但学生们毫不气馁,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有的原因能够找到,而有的原因找不到。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查找,提醒学生根据理论课学到的有关液压元件及液压故障的排除方法去查找原因,并告诉学生应注意的事项,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挑选零件,挑选的零件是否合格。这样教师可以将平时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M1050A液压系统的组装,这样当学生展示自己的产品时,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

3.检查评估

在组装完毕时,学生们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价,并联系相关的实际。有的学生组装的液压系统有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检查,一起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成绩,然后概括出装配工艺设计思路、正确的装配方法,同时指出装配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指出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清洗不彻底、油缸装配密封环破损、管道连接不规范等问题;最后对学生的装配做出评价。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解决了学校原来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联系不紧密的矛盾;改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知识运用能力差的毛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实际操作和实际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实训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电机拆装实训的时间从20**年6月15日到20**年6月19日,共一周时间,地点在10号楼电机拖动实训室,完成了电动机的拆装实训。安排一周时间进行电动机的拆装实训,包括电机拆卸、电动机的装配、电机测试、相关电工仪表使用、通电检查共五个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

整个实训内容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工艺要领与操作技能,及增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结构的感性认识,将知识点与能力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从事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训,加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五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达到如下目的:

1.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方面

掌握三相异步电机拆卸及装配过程、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电机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学会使用电机修理所用的专用工具。熟练掌握常用工具和仪表(如万用表、摇表等)的的用途、使用及在工艺中的作用,能够检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组之间对地的绝缘电阻,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电动机故障并排除故障。能够采用简易方法判断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尾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接法及正反转控制。能够能读识各种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基本掌握定子绕组展开图、接线图的绘制。

2.直流电机的拆装方面

基本掌握了直流电机的拆装步骤,直流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万用表、摇表等的使用,绝缘电阻测试、空载运行电流测试等方法。学会测试电枢绕组电阻、绝缘电阻、空载电流等参数。基本掌握直流电机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并能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部分学习用功的同学能够绘制直流电机绕组展开图。

3.吊扇单相电机的拆装方面

掌握单相异步电机的拆装步骤,单相异步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单相异步电机绕组展开图的绘制,掌握万用表、摇表等的使用。能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如绕组电阻、绝缘电阻的测试,以及空载运行电流测试等方法。并能完成单相异电机的正反转的拆装实训。

4. 电机测试、相关电工仪表使用、通电检查

了解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测试和直流电阻测试。掌握电动机的耐压试验、短路试验、

空载试验、反转试验。掌握摇表使用方法并正确的测量绝缘,掌握钳形表,拉力尺,榔头等工具的使用并注意事项,掌握电机参数测定,掌握判断、检测电机故障及维修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工具和仪表(如万用表、摇表等)的的用途、使用及在工艺中的作用,能够检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组之间对地的绝缘电阻,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电动机故障并排除故障。

二、实训要求

实训管理实训学生。他们虽在校内实训的学生,鉴于此,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训。要求学生不因实训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训实训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前下达任务,学生通过“任务要求”(指定、自定)方式设计计划,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训机会深入实训,了解实训,认识拆装工艺,关注最新行业动态,实训结束时要完成实训报告并作为实训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安全第一,服从管理。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服从实训老师的统一管理。

三、效果与与改进措施

通过一周的电机拖动拆装实习,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通过这次的实习,他们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电机的拆装和工艺过程,实际体会一个机电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训,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3、实训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一周的实训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动机有了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4 、教学实训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训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拆装实训,发现同学们对机电设备的拆装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为三相电机的三相绕组的头尾判别、单相电机的正反转接线、三相电机绕组展开图的识别与绘制等,忘我情况较好,难点为直流电机绕组展开图的绘制,需要加强实训前的预习工作。同时可适当增加直流电机启动方面的实训知识,以供同学的后续学习(如伺服电机的电流环)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知识。

电机实训个人工作总结二

一、前言

电机实习是我们能够将课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电机生产过程的参观,电机实体结构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次实习主要分为去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公司厂内工程师对电机生产过程的介绍参观和学习一位电机老师傅拆装电机,要求我们通过这次实习能够更清楚的认识电机的内部结构与生产流程。

二、实习内容

20**年6月30号上午,我们全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2级同学乘坐校车前往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参观,第一次从教室踏入工厂的车间只能用激动和震撼两个词来形容,接待我们负责讲解的是赛力盟电机公司一位年轻的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当他说出自己也是从大学毕业后进入这里工作的时候一下子给我们拉近了距离。

在进入车间参观之前,工程师很热情严肃的给我们介绍参观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要注意头上的天车吊卸重物,胸前的参观牌在生产机器前要用手拿住以防被卷入机器中去。工程师带我们进入的第一个车间是主要负责转轴加工的,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转轴加工的主要流程:下料(做成一节一节圆乎乎的)—粗车—调制(热处理)—半精车(一圈圈红色的)—磨床—铣键槽(铣床),这个流程过后如果可以通过焊浮金使其对称,跟随着工程师的讲解,我们见到了一个个电线杆粗的转轴,真的很吃惊,没想到转轴竟然还有这么大和粗的。工程师告诉我们这是大型电机的转轴,大型电机工作性能最好的可以一个小时之内将广州一个区的雨水排干净,紧接着我们看到了电机的外壳排内关盖箱体,工程师给我们了讲解了很多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这些在课本内是找不到的,大型的电机主要采用方扁型的,圆形的很少用,比如说大型水轮机和发电机,压圈用做定子铁芯两端用的,飞轮可以增加转子的惯性,机座的外面要添加防锈漆,轴承可以分为稳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焊接浮金可以加大直径等知识。当我们走到一个滑动轴承边上时,一同学突然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为什么转轴铁芯有一边会有一圈圈减小的螺纹?工程师耐心的给我们解释这是因为那边是风扇位,另外一边是输出端,风扇位那端不需要太圆的轴承。紧接着我们看到了发电机的转轴,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轴承内部为什么会有孔,电是怎么传送出来的。我们今天见到了立式和卧式两种电机的实体,在厂内看到了活动导员的生产加工过程,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电机的使用范围。

紧接着我们进入了小型电机的加工车间,见到了我们课本中经常学习的绕线式和鼠笼式电机实物,当看到小电机的关盖的时候,我很疑惑为什么关盖上有四条高出平面的条条?经向工程师咨询,原来这叫加长筋,关盖本身比较薄,通过加长筋可以使关盖不易破碎。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机座的加工过程:车削(铁芯位)—洗脚底板(安装平面)—转孔(连接),电机是有双循环的,包括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主要是内通风道通过气流将电机内部的热量散出。我们见到了大型的定子铁芯,发现铁芯的内部凹槽之间还有一个个短的透气的小口口,工程师讲这叫冷却通风槽用来散热的,这在我们课本中是没有提到的,我们看见了被呢绒包裹的一条条铜线,根据绝缘要求的不一样,可以分为外包玻璃丝的绝缘层、含云母的绝缘层和呢绒带,其中绝缘层越薄越好,也分为低压线和高压线,高压线圈上拥有比较特殊的黑色低阻带,半导体的一种材质,可以用在高海拔上面,工程师开玩笑说这是他们公司的机密,也就没有给我们细讲,不过可以感受到,能够解决高海拔上电机放电的问题一定是高科技的。 我们来到了绕线机和高压测试的地方,见到了大量的各种各样各色的铜线圈,工程师给我们讲解高压一般是长方形的铜带,小电机一般是圆形细的,铜的颜色分为金色、银白色和酱色,这取决于外面的绝缘等级和性能,高压电机用少胶云母片最好,而且云母的含量越高越好,

到了一个包绝缘层用的无尘车间,由于是月末,这个车间没有开门,工程师特别强调这个车间是耐压试验的,里面的高电压可以打到1万伏特到2万伏特,他们这里每一根线圈都会进行耐压试验。马上就有同学提问,为什么每根导线都要进行耐压试验?为了给我们解答疑惑,工程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厂的vpi工艺,这个工艺主要是进行高压真空浸漆的,在国内有这道工艺的工厂很少,将电机组装好后放进去,通过抽干空气和水分,让漆把定子铁芯淹没,高压在把漆打压到里面,然后进行烘干,最后使绝缘一体化,绝缘层一体化可以提高电机的绝缘性能,但是必须建立在线圈耐压的前提下,线圈耐压是核心,如果有一根线圈不耐压,这道工艺就会报废,浪费很多人力物力,这不禁让我们感受到了工业生产要求的严谨性。不知不觉中,一上午短暂的时间就这么度过了,我们还沉浸在工程师讲解的知识海洋里,下午在学校通过互联网我好好查了查赛力盟电机公司的资料以及电机的实物图片进行了下保存,对一些水轮机、电动机、发电机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状况有了了解。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乘校车来到了赛力盟电机公司开始新的学习,这次工程师首先带我们进入的是冲剪车间,这个车间主要是生产硅钢片的,先下料,然后通过剪板机自动的被剪成一片片的,之后进行刷漆,形成各种各样的硅钢片,我们见到了正在生产的单槽冲机器,转子片根据开槽不同,可以分为定子内圈和转子外圈,我当时正疑惑这一片片的硅钢片怎么样才能弄成那么厚的定子铁芯?不可能用胶沾吧?正准备问工程师,工程师已经开始讲这个问题,我们见到了一个叫叠加芯胎的圆铁柱,原来硅钢片就是套在它的上面一叠叠的装在一起,通过500吨或者300吨的压床,一下子就可以将转子片分开,做出来冲模,很多同学还是不理解这个过程,工程师带我们见到了很多做好的冲模,这下子大家基本上明白了。有个同学突然提出:为什么电机上会有通风槽?当时我听了这个问题感觉很好笑,通风槽不就是用来散热的吗?后来工程师给我们讲解并不是每一种电机都有通风槽的,这跟电量有关,像液冷的空调就不需要通风槽,我听了突然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少了,还需要虚心的学习请教。

我们到了最后一个要参观的车间总装车间,这个车间主要负责小电机的装配、中大型电机装配、水轮机的装配以及对电机外壳的刷漆。我们见到了很多的发电机和同步电机的机座,有扁式的和立式的,电机上的风机分为自带风机和外加风机,自带风机会损耗电机本身的能量,一般情况下大型的电机高于1000kv的都拥有自带风机,工程师到一个电机前给我们说这个电机是要用到重庆轻轨六号线的,我们听了都很吃惊很赞叹,可能这也是看到自己所学专业为社会发展带来价值的一种自我肯定吧,总装车间旁边有一个刷漆的有毒高危车间,里面有小电机生产的流水线,虽然说是有毒高危的,但是偶尔去一次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我们还是走进了这个车间看一个个被漆好的小型电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很多课本上学到的鼠笼式电机、直流机,直流机和交流机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换向器。下午,通过上网查资料,得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关于直流机和交流机以及水轮机的资料,这些宝贵的知识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和发现。

第三天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天,这天是在学校逸夫科技大楼的实验室看电机老师傅拆装电机,但是老师傅有些话语却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国家工业发展的一种超越欲望。电机老师傅为我们拆装了直流电动机和单相电容异步起动电动机,在拆装的过程中,除了讲解这些电机内部的结构、拆装的前后顺序,而且还动情的给我们讲解目前国内电机与国外电机的差距,国内工业和国外工业的差距,虽然他没有那么直白的鼓励我们每一位同学一定要出国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一定要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努力学习,但是他却为每一位有责任心的大学生埋下了一个深深的理念,当学习与民族发展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会产生无穷大的动力。我们本以为从工厂出来的老师傅会强调我们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想到老师傅却特别的强调我们要学习好课本上的理论专业课知识,他给我们讲解电机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上去解决的,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操作上解决问题的时候拥有理论依据,才能以理服人。老师傅的讲解让我们为自己的学习定位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第7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在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模具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模具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快速地更新模具设计、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也在强化模具设计制造生产组织流程,逐步健全各岗位群。

一、我国模具企业生产组织流程及岗位群

企业调研显示,我国模具生产企业生产组织流程主要有两种,即FE+FP和FE+RP[1]。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应用FE+FP路线较多,特别在北方的模具企业及南方的一些中小模具生产企业。在我国南方模具发达地区,一些模具生产企业也开始使用FE+RP路线,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和企业运行成本,得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FE+RP路线在今后几年将得到迅速普及。一套模具的生产需要各个岗位群的工作人员密切协作,现在企业更多的采用项目组的方式进行组织生产,由项目经理组织协调各岗位群人员,组成团队,完成从模具的设计到模具生产制造和试模成功的整个过程,降低了过程失误几率,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制造效率。

二、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模具钳工模块》课程作用

当今的模具已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模具设计理论与制造工艺外,还需CAD/CAM/CAE一体化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各类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支撑。作为高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各种加工机床操作技能,也就是说其所需学习的理论课程多,需掌握的技能也多[2]。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使之适应模具企业设备、技术及生产组织流程变革的需求。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课程体系按照先理论后实践进行教学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模具CAD/CAM实训室、机加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等实训条件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各种实践技能。各模块课程以模具企业工作过程(模具设计———模具各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各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试模)为导向组织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模具设计生产的过程及模具设计、制造的各种实践技能。

《模具钳工模块》课程是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后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整个教学内容的综合应用。《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将先前学习的专业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深化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对模具设计、生产加工过程、各种加工工艺及方法、加工设备操作技能综合应用及掌握。《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狭义的模具钳工基础操作知识及技能,而是在“广义的包含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试模等整个模具生产过程”中学习模具钳工基础操作知识和技能。《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合理有效地开设及组织教学,是保证学生系统了解模具企业组织生产流程、掌握模具生产各个岗位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达到适应模具企业技术及生产组织流程变革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课程。

三、《模具钳工模块》课程教学项目任务的确定

教学项目任务的确定是本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学校现有加工条件及学生数量,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力争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参与模具的设计及加工过程;在学校有限的加工条件下,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模具企业的加工组织流程,并系统地掌握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即教学项目的确定要保证“模具要有足够的零件数量;各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过程要有一定的难度,并要用到各种加工设备;在模具的加工及装配过程中,要包括模具钳工的各项技能操作内容;模具各零件的配合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互相讨论、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模具”。

四、教学组织

《模具钳工模块》课程确定的三个教学内容中各个教学项目的教学过程依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模具企业生产模具的过程进行设置的,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模具企业模具生产组织流程,系统地掌握模具生产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组织生产的组织能力、各个生产岗位的相互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将学生分组,要求其按计划进行工作,每组都设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整个生产过程的调度,每组都设生产工具保管员,负责刀具、量具、风动工具等出入库管理等。学生依次进行各教学项目的工作过程中,都是首先制定方案,然后集体对方案做报告演讲,讨论决定最佳方案,统一思想,详细书写工作计划及过程注意事项、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小组讨论丰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具体操作实施,完成各项目。例如在项目(二)的加工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召集各小组进行加工工艺编制、加工情况说明及讨论会,各零件的加工方案只有通过讨论决定才可以进行实际的加工操作,同时强化学生自我进行生产组织协调,要求各种机床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负责人的安排调度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通过制作方案、计划和进行具体加工操作等逐步掌握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模具生产的组织流程及各个岗位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要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检查评估和交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发生工件加工报废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失误分析,查找失误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凹模型面在数控铣削过程中过切后,进行补焊,再铣削型面。总之,每项项目的检查评估和交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由于学院存在现有加工设备数量有限及教学班级众多的情况,在合理安排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穿插项目(五)、项目(六)的教学,达到加工设备不停,教学过程不停,学生时刻在学习的状态,达到加工设备的最大利用率,教学的最大效率。项目(七)是本课程最后进行的教学项目,也可穿插于各教学项目之间。例如,可以在项目(四)未完成前,应用企业报废模具进行模具试模,分析模具损坏情况等。同样在模具各零件实际加工的过程中,按照生产设备的调度情况,钳工实践教师组织无加工任务的同学学习模具钳工的各理论知识及操作实践技能、钳工工具使用方法、模具装配等,例如划线、钻孔、抛光、电动工具的使用等操作。按照加工设备的调度情况合理地安排项目(三)、项目(四)的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五、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条件

上课地点在数控实训基地,教学环境为一体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间可容纳45人。课程可选用设备有:数控铣床一台、数控车床一台、电火花机床一台、线切割机床一台、普铣一台、磨床一台、摇臂钻一台、台钻两台、风动工具三台、角磨机一台、电动抛光机一台、钳工工作台三台、企业报废模具6套。实训耗材主要有标准模架一套、400×300×50的45#板料3块、400×300×20的45#板料3块、准80的45#圆钢1500长、准60铜棒200长、钼丝2卷、150#—180#油石、砂纸、180#—800#砂带、准20×30砂轮、准8—准10砂轮、准20—准10×30锥度砂轮、准6—准25×30抛光轮、准6—准25×30砂布圈、数控铣刀等若干。本课程配备指导教师两名,一名学校专任教师、一名外聘企业高级钳工,两名机床操作指导教师。课程配备各种教学资源,《模具钳工模块》指导书、网络视频资源、模具结构图册、模具钳工基础教程及其他参考书籍。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同时兼用其它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意识。

1.案例分析法:本课程项目教学中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法。选用球模典型的成型零件结构作为教学案例,制作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将模具钳工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对各类工具仪器的使用进行演示及讲解。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小组讨论法:在实施每项教学项目过程中,以组为单位组织项目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做完每项教学项目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方法总结报告,并按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总结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3.动态教学现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讲解,对于普遍性的问题,会采用现场临时集中讨论等方法。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做到有的放矢,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4.头脑风暴法: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项任务或某项具体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记录员,要求每个组员进行意见性发言,教师应避免立刻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评价,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鼓励求异、创新,全部发言完毕,教师最后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同学们互相学习借鉴,形成团队意识。

六、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本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效果:

(一)较真实的工作岗位体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所有学生体验了模具生产过程的各个岗位的职能要求,了解了模具企业生产的组织流程。

(二)学以致用。在实施每个项目时,通过制作方案、计划,讨论方案和计划以及实际实施过程,综合应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且都围绕着一个具体项目,这为零距离的上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方案、计划的制定,对方案和计划的讨论及实际实施过程,会发现自身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不足,通过不断向别人学习、翻阅资料来提高自身能力,最终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学生成就感的体验。从模具的设计方案确定开始,到模具设计完成,再到模具零件加工完成、模具装配完毕、最后到模具试模成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也都在努力追求完美,他们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修改零件图纸、修改零件的加工工艺,重复的打磨抛光模具零件型面,一直到模具装配完成乃至模具试模成功,学生们看着自己制作的每一步成果,都非常高兴,有成就感。

第8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模具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83-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

邓福镑(1966-),男,大学本科,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机电中专工程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模具专业建设与教学。(广东 江门/529000)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他区别于传统学徒制那种师徒之间进行“一对一”的、以培养徒弟实践经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又区别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推行“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和“上课即上岗、上岗即上课”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实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根据企业及毕业生调研问卷分析得知,中职模具专业学生的能力应具备冲压模、塑料模及其产品的初步设计能力;能运用普车、普铣、刨削、磨削、钻削、插削、数控车、数控铣等加工方法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模具装配、维修、上机调试等技能。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徒制都难以培养出现代模具制造岗位所需的人才,因而需要教学改革,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

一、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模式要求学校有校办企业或有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教学过程是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统一的过程。

1.岗前培训

在学生上岗工作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职业态度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培训主要在第一学期进行,包括机械制图、公差、零件测绘、数学、液压、金属材料、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系统认识,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培训则在项目实施开始时完成,职业态度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则要贯穿在三年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岗前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提高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

2.理实一体化项目实施

以模具制作完成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模块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现代学徒制在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学校组建模具一体化教学工厂或与企业合作,将模具制作完成过程分化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既是生产工序又是教学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又习得知识。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项目。冲压模具生产教学任务项目划分如下:

项目1:模具设计。学生根据产品的形状与尺寸要求设计和绘制模具装配图、零件图。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设计第一套模具时,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在经过多轮项目实施后,学生的知识慢慢丰富起来,本项目的实施基本由项目小组完成。学生在这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对金属材料、公差、金属工艺学、CAD等课程的知识也逐步掌握。

项目2:刨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刨床的工作原理和刨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刨刀修磨方法和刨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刨削好。

项目3:普车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和车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车刀修磨方法和车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车削好。

项目4:普铣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普通铣床的工作原理和铣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铣刀修磨方法和铣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铣削好。

项目5:磨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磨床的工作原理和磨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和磨削工艺参数,掌握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磨削好。

项目6:钻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钻床的工作原理和钻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和钻头修磨方法,掌握划线技巧和打中心孔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孔钻好。

项目7:数控铣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数控铣的编程方法,掌握数控铣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数控铣加工。

项目8:数控车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数控车的编程方法,掌握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数控车加工。

项目9:线切割加工。引导学生掌握线切割的编程方法,线切割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线切割加工。

项目10:模具装配和上机调试。学生将加工好的零件按装配图要求进行模具整体组装,完成后上机试产。学生通过模具装配,对零件中的倒角、公差、粗糙度等方面知识有更加深刻理解;通过模具装机试产,深入理解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熟识压力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能熟练地操作压力机。

在教学生产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1采用全班集中上课,小组协作完成;2~10的项目采用分组实施,学生在指导教师监督下完成。项目结束后,进行小组总结讨论、全班集中讨论。对下一套模具的生产,指导教师要将2~10的项目组进行轮换。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好每个细节的质量关,如学生所画的总装图、零件图经指导教师审核确认正确后才能开展零件图绘制和进行零件加工。

3.评价反馈

检查评分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教学任务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每个小任务完成后,都要通过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和指导教师评分来指出问题的所在,以使项目实施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正确处理。通过评价反馈,使学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扩展知识的宽度、提高理论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生产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能否实施,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指导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指导教师既要熟识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操技能;要有多年实践经历,还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2.责任心要求

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学生产项目能否完成的关键。由于项目实施所制作的模具,是给工厂使用的,且模具的加工和试模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指导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严格把关,每一张图纸都要经过严格校核才能充许学生进行机加工。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问题,及时指导和督促学生,使项目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完美完成。另外,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做好如材料供应、联系工厂等后勤服务工作。

三、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生的理论文化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够好,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喜欢现场直观学习。中职模具专业教学采用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符合中职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将教学过程化为多个教学生产任务实施过程,学生直接参与模具接单、设计、工艺编制、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成品检验等模具制造全过程的学习与生产,让学生既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学到相应的实践技能,实现“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并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符合现代产业的岗位需要。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融会到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之中,并把在生产中的体验与理论进行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生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新精神。

4.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完成模具设计与制作,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了帮助,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同时减少了因实训所产生的大量耗材。

5.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岗位对劳动者要求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岗位要求劳动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生产操作技能。模具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保证了现代学徒(学生)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工作竞争力,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隋广智.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杨占尧.冲压工艺编制与模具设计制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宋洁,闫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5]安春雨.工学结合阶段中职数学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学习[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第9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典型零件 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模式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系根据教高16号文提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以服务为宗旨的“市场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提出构建“以典型零件为主线”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予以尝试。

一、以典型零件(任务)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典型零件(任务)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全面启动学习者的形象思维,旨在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立体化培养。以典型零件(任务)为引领,通过一体化教学,可实现“教”与“学”质的转变:从教师的“知识传递”向学生的“知识急需”转变,教师从“单一口授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习者由“被动模仿型”向“手脑并用的主动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授课”向“一体化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粉笔+口授”向“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与真实情景体验”转变。基于能力养成规律而设计的典型零件(任务)具有知识需求、知识传递、知识运用的典型性,教、学、做相得益彰的柔和,体现职业技术教育所追求的“对知识的现场验证”和“对能力的现场体验”。以典型零件(任务)为主线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十分有益于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养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对改革传统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二、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构建教育主导的生产性教育(教学)平台

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构建具有教育主导的、生产性教育(教学)平台。这个具有教育自主功能的教育平台,集教学、科研、生产、师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造就和素质养成于一体,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此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真实产品为抓手,以典型零件生产工艺为主线,依据能力目标,参照职业标准,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养成有机融合在一起,对专业课程全面实施项目化改造。以真实的校企合作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教学内容,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过程,将素质培养目标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

三、以数控技术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关联讲授

笔者以教学中的一个项目详细阐述如何将数控技术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关联讲授。项目取自于校企合作产品——弹簧机,项目真实可见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项目:送料主轴的加工。

把如下零件图和该零件装配图发给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图中首先以此作为其中的一个项目,讲解一部分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并进行实物测绘;公差与配合课程用此项目讲解相关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工程力学课程用此项目进行相关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机械设计课程用此项目进行主轴与齿轮相关的分析与设计;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用此项目讲解一部分零件材料及热处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几门专业基础课程对此项目的讲解,学生们已经对此项目中各零部件的名称、材料、性能要求、配合关系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就到了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加工的相关课程了。

四、将项目的机械加工环节划分为四个任务进行教学

任务一:轴类零件加工方案的制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加工方案。确定送料主轴材料的选择、毛坯的选择、加工工艺的安排,什么时候要进行热处理,应安排何种热处理(让学生复习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如何保证精度,基准应该如何选择,哪些地方需要磨削,应留多少磨量等等。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讨论确定本小组的方案,并填写工艺卡片、工序卡片、刀具卡片等,划分小组成员的角色:工艺员、程序员、调度员、操作员、检验员等,每完成一个项目小组成员间要进行角色调换。

任务二:送料主轴的数控车削加工及热处理。程序的编制、单件及批量生产工艺的划分、粗精加工、各种工夹量具及刀具的准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操作完成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在热处理环节,由教研室提前和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校办工厂联系,教师带领学生去现场参观学习。

任务三:送料主轴键槽的铣削加工。键槽的类型、加工方法、刀具的选择、基准及定位、铣削键槽应注意的问题、教师示范演示、学生操作完成。

任务四:送料主轴的磨削加工。磨床的选择、外圆磨削的精度等级、磨削的注意问题、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完成零件的磨削加工。

任务五:送料主轴的精度检验及装配调试。完成本项目的总结,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授课地点:一体化教室、仿真室、资料室(在车间配备了一个资料室,便于学生及时查找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室、实训车间、检验室等。

通过这样一个一个典型的项目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串联起来,实现了课程间的关联对接,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地融合,摆脱了困扰我们许久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

五、教学改革体现的创新亮点

本次教学改革的创新亮点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载体完全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创新点:所遴选的典型项目完全来自合作企业的典型产品及零件,经精心打造的典型项目有机融合了学生素质养成所需的知识要素与能力要素。

第二,典型项目(典型零件)的生产过程基于企业合理的生产过程和科学的制造工艺。

创新点:基于典型零件的生产过程而设计的教学情境,以任务方式下达,通过过程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地亲身体验与模仿,从中验证知识,进而养成能力。

第三,注重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抓手,通过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灵活运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培养效率。

创新点:做中学、做中教、教中做,知识与能力目标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