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参观烈士陵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参观烈士陵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参观烈士陵园

第1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情怀

活动时间:12月初,14周至15周间天气晴好的某天

活动形式:参观濮塘烈士陵园

活动背景:74年前的“一二·九”运动是我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是学生运动史上的光辉一页。正值我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这个特殊的充分体现大学生爱国热情的日子显得极为重要。在此,我们邓研会特组织策划此次烈士陵园的参观活动,借缅怀先烈、重温历史来增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与人员:校邓研会中心组成员以及十三个院中各个院的邓研会中心组成员

活动方案:

1. 全体参与人员在当日早上9点于学校正门集合,一起乘车去濮塘烈士陵园。

2. 在烈士陵园门口下车,各院自行整队,依次进入参观。

3. 在烈士陵前,各院邓研会会长带领本院学生重温入团宣言。

4. 由校邓研会会长带领集体向烈士献花、默哀并三鞠躬。

5. 两个小时自由参观活动时间。

6. 自由活动结束后,重新集合,进行知识问答互动环节。

7. 集体合影留念。

8. 乘车返校,活动结束。

活动准备:活动前联系好车辆及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准备好活动所需物品:团旗、校旗、照相机、鲜花、小礼品等,通知到位、确保参与人员当日准时到达集合地点。各院会长带好自己学院的旗帜,组织好自己院的同学。

活动要求:

1. 参与人员要有很高的集体主义,不能随意、散漫,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尽量不要单独出走。

2. 烈士陵园是个严肃的地方,我们要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保持好秩序。

3. 由于是外出活动,参与人员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活动预算:

车费:350*4=1400元

鲜花:200元

第2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烈士陵园学生观后感范文500字

  清明节的一天,我们全班师生来到高桥烈士陵园参观。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高桥烈士陵园,陵园里有绿油油的松树和鲜艳夺目的一串红,整个陵园给人的感觉是景色庄严而美丽。

  高桥烈士陵园,它建于己于1954年,安葬着为解放上海而牺牲在浦东的1525名烈士。高桥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高桥镇人民心中的一方红色热土。

  走进纪念馆,讲解员阿姨给我们讲了许多英雄的事迹,其中有闵绍骞,王荣祥,白怀等烈士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王体然的故事,他是江苏省沛县人,1949年5月,驻守在高桥的蒋军,用海,陆,空联合向高桥镇外围的解放军阵地猛烈地反扑,妄图夺回高桥镇外围已被解放军占邻的阵地。王体然和战士们奋勇打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烈士墓地,这里36个墓穴内,安葬着1525名烈士的忠骨,立碑68块。一块块墓碑整齐地排列在草坪中,龙柏森森,芳草萋萋,更增添了肃穆的气氛。

  参观完后,走出烈士陵园,我想:无数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少先队员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烈士陵园学生观后感范文500字

  4月4日,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

  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们要到伟大的烈士们的墓前,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崇高敬意,他们为了祖国事业的发展,为了祖国的兴盛,为了让祖国不再受屈辱而英勇牺牲。

  到了烈士陵园,我们看到了,也听到了武警战士和警察叔叔在纪念碑前的庄严宣誓,感受到他们也会把那些烈士们为了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富有而努力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的信念。

  轮到我们学校发言了,我们以最好的站姿,严肃的神情,响亮的声音,表达了对那些已故的烈士们的怀念。

  此时此刻,我想:如果让我对那些已故的烈士们说几句话,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那些为祖国而牺牲的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为了让我们在这种美好、幸福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你们不惜牺牲自己,你们是多么地伟大呀!我们会永远地记住你们,你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我们学校发言以后,我们围着墓碑转了一圈,我看到墓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战场上顽强拼搏的样子,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我的心不禁感动了,我好想在他们的墓前都敬上一个队礼。

  我们又参观那些烈士们的遗物,听了那些千古流芳的故事,同学们都看得很专注,很认真,我也不例外。

  参观完以后,我们在回去的途中回想着刚才参观的那些遗物和故事,我的脑海里出了一个个烈士们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动人画面……

  烈士陵园学生观后感范文5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四月是一个特殊的时节,既是一个百花争放的季节,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沉痛哀悼的季节。

  在校长组织下,我们徒步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们手捧一朵朵鲜艳的百花,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站在了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下。看着手拿花圈的两位学生随着音乐慢慢的把花圈搁放在纪念碑下,我们也沉痛的低下头深深哀悼这些为了抗战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老师也拿出稿子讲话,我们才知道。几十年前发生在安阳的那场大战,多少的人民英雄们挺起了自己坚强的身躯,面对一颗颗子弹毫不退缩,面对一尊尊大炮从不低头。他们的鲜血洒遍了整个安阳每一个角落。他们那种誓死都不低头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用血肉筑成了长城,他们用行动坚强了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接着,我们走进了大楼参观那些英雄们的事迹。这里有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还有用细腻精彩的语言描绘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其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一个逼真的战斗场景。当我站在了战争的前线,我看到了破破烂烂的城墙,拿着机关枪正在开炮的英雄们,还有躺在脚下已经被打死的日本鬼子。这个景象让我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在观察战斗中激烈的场面,让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第3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关键词:烈士陵园;整治规划;环境景观

1、现状情况

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位于沈阳市东北部,二环路与鸭绿江街交叉口西北处。东侧毗邻苏军烈士陵园,西面相距北陵公园1.5公里,南侧相距有一八纪念馆2.5公里。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周边区域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二环路两侧基本形成了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的居住区,规划用地以生产防护绿地、居住、商住混合及商业金融用地为主。烈士陵园作为地区级的生态资源,与周边规划的多条绿化廊道,形成沈阳市北部防护林带。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部地势居高临下,拾级而上,陵园中心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3 位志愿军烈士。其中,有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杨连弟。在墓区的西南侧有烈士纪念馆,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

内部整体地块共分为四部分:烈士陵园用地、省警卫局用地、金山北苑用地及规划城市绿地。陵园现状有绿地、厂房、学校、饭店等,部分厂房已拆迁。绿地以密林为主,树种为杨树、油松、京桃、紫树、火炬等。

2、存在问题

陵园内部空间较完整,绿化较好,设施较完善,但存在以下问题:园内小品设施样式不统一,且部分陈旧;园内小型设施建筑影响陵园整体景观效果;围墙较破旧,影响陵园整体效果;铺装局部有破损情况;内部植物配置较单一。

陵园外部缺少展示陵园及地区文化性和标识性的空间场所及小品雕塑;缺少市民活动、休闲场地;植物种植较密且小。

3、整治目标

结合21万中华英烈回归祖国的契机,在烈士陵园现状景观资源基础上提升改造,形成简洁、肃穆的纪念氛围,为21万烈士营造安静祥和的长眠之所,打造具有影响力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营造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知性、情感、精神的空间场所,使生者心理产生崇敬感、永恒感、归属感及民族荣誉感。烈士陵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植物造景、建筑、雕塑和文字等展示形式进一步加强特点,加强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变得生动,获得心灵的深刻沉思。陵园环境景观运用形式简练的设计手法,使人感受到荣耀、勇气、崇高、静默的姿态。

铺装应体现陵园整体、朴素、耐用、及突出肃穆的环境氛围。对现状铺装质量较好且符合陵园文化环境氛围的材质给予保留,其余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更换。材质以花岗岩为主,突出整洁、质朴的环境特征。色彩以灰色、黑色为主,辅助金属材料,增强陵园肃穆感。

入口主轴象征着陵园景观的前奏与心理暗示,规划以灰色花岗岩交错铺设,并配以黑色花岗岩条带,与陵园内主题纪念区广场铺装保持风格的统一。入口广场区铺装将现状马蹄石更换为灰色花岗岩,并在陵园轴线处规划地面铸铜雕塑,强化轴线感的同时,更增加陵园的文化氛围与历史的年代感。替换下来的马蹄石将为环境改造所用。

主题纪念广场中轴线为黑色花岗岩,与陵园整体风格相统一,规划给予保留。对于台阶两侧花池处的花岗岩,局部存在施工问题的情况,应给予修补。烈士墓园区处游路为灰色花岗岩,情况较好,应予保留。对于远期陵园改造而增加的新游路,材质、形式应与其保持一致。另外,苏军烈士园区整体铺装情况较好,轴线清晰,局部铺装本次改造应重新调整,统一考虑。

陵园游线主要围绕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特级战斗英雄墓、纪念墙、序列纪念雕塑、苏军烈士陵园、纪念馆6处主要节点进行参观。

设施小品的设计应统一,并符合陵园的环境氛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文化性。设施小品的布局应人性化、系统化,充分考虑游人的使用与心理因素。陵园内的指示系统应醒目、协调,方便参观游人了解陵园内布局情况。材质选用结实耐用的石材、钢材为主,体现烈士坚毅、刚强的性格。

景观灯的设计运用拟人化的设计手法,以忠诚卫士的设计形象,突出陵园的主题。景观灯和座椅主体采用黑色花岗岩配,及金属板配灯带的形式,体现陵园区域的庄严与肃穆。音箱采用黑钢制成,垃圾桶采用黑色和灰色花岗岩制成,耐用的同时,现代又简洁。指示牌采用黑钢与金属板制成,设计现代简洁。小品的设计追求硬朗、简洁的造型,体现战争历尽的艰辛。

现状植物以常绿树为主,入口主轴两侧为3-4排油松。陵园内乔木包括云杉、油松、落叶松、桧柏、国槐等。入口广场、纪念广场及墓区处种植形式、植物长势相对较好。园区北侧保留绿地内,植物林下层次较乱,植物景观单一。

植物种植充分利用现有植物景观,体现陵园古朴幽静的氛围。植物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常绿乔木与色叶乔木种植比例为7∶3。入口区及墓区以长青树木为主体,突出烈士永垂不朽的高尚精神,沉思区及放松区在在现有树木的基础上增加色叶树木及适当的地被花卉,突出安静、平和的景观空间;对陵园内长势不好的灌木,应予更换,并梳理植被景观。将现状两侧的油松移植陵园内北部及环路两侧绿化区域内。并在两侧补种3-4排桧柏,体现陵园庄重的氛围。陵园内乔木种植情况较好,整治规划仅对小型的灌木及形象较差的亚乔木进行移植,并增加色彩淡雅的草花等地被景观植物。对入口主轴移植的油松进行植栽。整体以常绿树为主,增加色叶季相变化的彩叶树种,及彩色地被草花组合。

围墙改造应与陵园整体的环境氛围相协调,应具有陵园文化特征。陵园与社会墓园之间的围墙应能阻隔陵园至墓园的视线,避免墓园对陵园景观造成不利影响。陵园其他处围墙可采用通透式围墙,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如保留现状围墙,应利用乔木或爬藤类植物进行遮挡。对现状无必要的铁艺围栏应予拆除,使环境融为一体。

4、外部环境景观整治规划

抗美援朝革命烈士陵园附属绿地属于革命烈士纪念性公园,它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与环境保护的功能。在弘扬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同时,赋予一定的纪念功能空间,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拓展地,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为市民提供了解历史、文化传承、日常休闲及健身的场所。促进城市环境从“绿化―美化―艺术性―文化性”的发展。

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外部规划整体应体现弘扬正气的、宁静的、崇高的环境氛围,规划通过“规则式、线条化”的布局形式,烘托陵园的庄重与肃穆,体现对英烈的崇敬及对生命的礼赞和珍视。同时,规划应充分体现亲切与自然,为市民提供与英烈、与历史交流对话的机会,并由此衍生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生活的珍惜与热爱。地块以绿化为主,满足生态防护要求的同时,突出历史的沉淀与印迹。设计通过整齐划一的秩序感、错落有致的节奏感、疏密有度的韵律感及常绿植物的永恒感,来营造现代、简洁、肃穆的纪念性公园的氛围。

结语:

整治规划注重体验与感受,强调了参观者对场所的体验式阅读,通过体验来把参观者的纪念思路打开,进而实现纪念性景观营造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强调特色营造,规划将纪念文化和艺术创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人们的艺术世界和审美图景,激发起人们历史感和社会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设计语言上,力求形式语言的简约化,现代纪念性景观设计越来越表现出简约化特征,从而引导参观者的想象与思考。同时新技术与新材料的运用,赋予纪念性景观时代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里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第4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周五的下午,太阳有点火辣辣的,晒得人直冒汗,虽然时不时刮来一阵微风,但丝毫未起到降温的作用。由于烈士陵园距我们学校有30多里路,中午一吃完饭,我们就在学校北大门集中。

“嘟,嘟,嘟”,体育老师的一声哨响,我们出发了。刚开始,大家有说有笑,显得很轻松。走了大约一小时后,我的脚已经有点酸了,看了看其他同学,有的人汗衫湿了,有的人满头大汗,还有的人弯着腰大口喘气。我想“这次活动是对我们毅力的锻炼,停下来岂不令人耻笑!”,我便挺起腰继续前进。进入市区,我们在沃尔玛旁边的广场上休息了大约10分钟,继续向烈士陵园进发。距烈士陵园大约还有3公里的路程,我的腿已经酸得麻木,感觉非常沉重,像灌了铅似的,年级里已经有二十多人上了“伤员大巴”,我想这次步行是对我们意志力的锻炼,绝不能半途而费,我还是咬咬牙,拖着沉重的双腿继续前进。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下我们进行了宣誓仪式,并向烈士们默哀三分钟。随后我们参观了烈士纪念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

第5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烈士陵园;设计要点;规划布局;植物配置

引言 纪念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或纪念本能的主要途径,并通过观赏者、事件景观以及物质景观的反复组合表达或传承最初的纪念意义。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1 背景资料

1.1 纪念性景观的概念

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人们将其视为一种媒介场所,它包含着人类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人们通过它来对相对应历史、文化或者历史人物进行回忆与缅怀。纪念性景观包括

1.2 烈士陵园的概况

1.2.1 地理位置

烈士陵园,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梅花山。此处地处缙云山麓,距北碚城区约2公里,紧邻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处。沿天生路北行约300米便是西南大学六号门。

1.2.2 基本情况

陵园平面为长方形,地势整体上南高北低,占地面积约8亩,主入口两侧立有一对雄狮。一踏入陵园,便可以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1940年5月16日,将军牺牲之后,忠骸运至北碚下葬。解放后,政府将烈士扩建为烈士陵园,此后又多次进行扩建。

2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点

2.1 合理的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的实质是空间的营造,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带来丰富的空间序列变化。一般情况下,空间的基本形态和空间序列变化是纪念性景观成败的关键。

2.1.1 轴线式布局

一般情况下,轴线多为作为平面构图的核心,贯穿于场地的始终,所有的景观元素都按一定的序列关系布置在轴线两侧。纪念性景观都希望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对于想要营造严肃氛围的景观或者建筑,轴线式的布局,通常会在到达主体景观或主体建筑之前,依次布置若干引导性的景观或建筑,在引导视线的同时,力求引导游客的心理状态也随之变化,最终达到情绪上的。如南京中山陵经由牌坊、陵门、碑亭才达至终点—祭堂和墓室,极尽敬仰之情。

2.1.2 自由式布局

对于参观者来说,在纪念性景观之中获得心灵的感知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在参观过程中体味到休闲情趣,而自由式的布局相比之下更能满足这种要求。自由式的布局更能给人以丰富、变化之感,不至于迅速地产生审美疲劳。此时,纪念性景观的“纪念性”氛围无法依靠轴线营造,它更多地需要从每个景观元素的细部入手。

2.2 景观要素的细致刻画

2.2.1 地形要素

对于相对平坦的地形,垂直线性元素的突出,可以极为有效的吸引视线、凸显主体,同时以天空作为背景,形成虚实对比之感,视觉冲击力十足。比如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便是最好的例子。而对于坡地而言,逐步提升的地形,逐步抬高的场地更有利于我们营造敬仰的氛围。

2.2.2 植物种植

在中国文化中,植物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的。在陵园一类植物中,松柏的运用,极易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人们的怀念、敬仰之情。此外,利用植物营造空间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植物大小、形态、色彩等固有特征,对其合理考虑,充分利用。

3 烈士陵园的设计分析

3.1 规划布局与空间营造

3.1.1 轴线式布局

从主入口到纪念广场,再到纪念碑、陵墓,一条主干道贯穿始终。尽管地形有所高低起伏,笔直的主轴线干道在一进入陵园便清晰可见,雕塑、纪念碑、烈士墓在主轴线上依次布置,牢牢占据着主轴线的制高点以及人们视线的焦点。而对于附属性的景观设施,雕塑小品以及两幢附属建筑:烈士事迹陈列馆、将军纪念馆均采用均衡对称的手法布置在轴线两侧。受主轴线支配控制的空间布局,强化了空间序列分布,引导人们在拾级而上的同时,渐渐地被纪念性的氛围所感染。

3.1.1 空间序列的设计

1)具有导向性的空间设计:指引人们行动方向的建筑或景观处理手法叫做空间导向性设计。一步入烈士陵园,不需要看游览地图,人们便会自觉地沿梯步拾级而上。明确的主轴线道路是空间导向性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主轴线道路两侧的松柏,作为重复出现的统一的视觉要素,同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空间导向性设计好比小说的引子,视觉中心与纪念主体。沿山路向上望去,纪念碑立于轴线的制高点,它于背后的天空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使其成为视觉范围内唯一的目的物。

2)空间的变化与对比:空间的变化与对比是空间序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最经典的案例便是留园入口处的设计。就烈士陵园来说,入口处开敞的入口空间及两侧大面积的矩形水池,与之后狭长的林间通道形成了鲜明对比。穿过松柏夹道的山路,到达纪念广场,视线的豁然开朗与之前的封闭压抑又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而真正的烈士陵墓又需穿过纪念广场到达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这一系列的抑扬交错的空间变化与对比,极大地带动了游客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

3.2 景观要素的处理

3.2.1 植物配置

整个陵园中,植物配置丰富、合理,规整式与自由式相结合。地被植物以麦冬、肾蕨为主。沿主轴线干道两侧,整齐着排列着修剪规整的塔柏以及毛叶丁香、大叶黄杨等灌木,营造处庄严肃穆的氛围。在主要建筑及陵墓周围还自由散布着香樟、桂花、腊梅、含笑、杜鹃等植物,而在矩形水体四周,则是随风飘扬的柳树。从植物的寓意来说,陵园内常绿植物较多,喻示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栽植的桂花香气四溢,喻示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烈士的业绩流芳百世;栽植含笑表达人们祝愿烈士得以安息;而杜鹃则象征烈士的大无畏牺牲精神[1]。

3.2.1 人工水体

在陵园的主入口处,两块很大的水体分布于主轴线道路的两侧。水体平面呈长方形,规则的形状给人以简洁庄重之感。与狭窄的道路比起来,这两块水体的体量无疑是巨大的,巨大可以在空间上占领人类的心灵,因此让人产生崇拜与向往。此外,平静的水面可以引发游客关于纪念主题的深思,当进一步向前走,走入狭长的梯道时,视线的阻隔与之前望向水面时视线的开敞形成鲜明对比,更易带动游客的情绪变化。

4 总结

纪念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具有与其行为共通的的三要素:目标、途径和手段。而纪念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或纪念本能的主要途径,并通过观赏者、事件景观以及物质景观的反复组合表达或传承最初的纪念意义[2]。烈士陵园通过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了一个供人们缅怀、回忆的场所,为精神的传达提供了媒介与载体。

参考文献:

第6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烈士墓前,悼念敬爱的革命先烈。

接着我们来到;饿“药王山”。我们首先参观了“药王大殿”。殿高22米,长57米,宽24米。殿中央坐着一个身穿昏黄袍服,头戴道巾,两道跨坐,双手搭膝,姿态和蔼可亲的孙思邈彩色塑像。孙思邈耀县孙家塬人,因一生行医,为我们医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后人便在他的家乡所在地药王山修建庙宇表示纪念。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西药池”。“西药池”位于药王庙南处,池口约2米,深约1.5米。相传是孙思邈当年西药用的池子。

我们还参观了“摸摸佛”、“千手观音”和二百八十多种名贵药材。

第7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晚会、建国60周年成果展等活动,都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歌唱人民伟大,描绘祖国富强,如诗的语言,如歌的声音,既把人们带进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又让人们抚今追昔,想起那些为我中华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为国捐躯的先烈们。人们在怀念、在追思,而已连续两届荣获“河南省双拥模范县”的通许县更是把这种追思化在了行动上。

青松垂首寄哀思。为了告慰英灵,让为了通许的解放和发展而英勇献身的540名先烈有个更好环境栖身,新一届县委一锤定音:再穷也要把通许县唯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葺好!让先烈的精神时时激动和鼓舞着全县的人们!

县委决策,群众的心愿;修葺陵园,孰能等闲!

蓝天洒泪慰忠魂。今年七月一日,在党的生日这天,新任县委书记王子全、县长高宏勋来到通许烈士陵园整修开工现场,掷地有声说了三句话: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通许县民政局局长张继文从这一天起,胸中装着这三句话几乎一个月没有离开烈士陵园整修现场。

在今年的八月一日建军节这天,通许县烈士陵园竣工开园了。旧貌换新颜,整体庄严肃穆。工程时间之短,任务之重,质量之高,就是民政局内部系统的人也难以置信。正是这种难以置信在人们的追思中变成了现实。在这现实中影射出的是在陵园建设中有多少可圈可点、可歌可赞的镜头。

县委书记王子全在短短的一个月工期中,先后10次亲临陵园指导,大到整体规划,小到一木一草的选择。他指导工作的时间也改变了规则,有时夕阳西下他还在和施工人员攀谈……

当以“小气”著称的“抠县长”高宏勋看到民政局局长张继文拿出工程清单106万元投资额时,一句沉甸甸的话让张继文久久难忘:“珍惜今天,勿忘昨天,创新明天,花多少也值!”

雕刻工李师傅虽已年近六旬,仍然像小伙子一样,冒着炎炎烈日,任汗水流满胸膛。经他雕刻成的英雄人物个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先烈们在这位雕刻老人心中的位置。

园区管理员马莎莎义务为施工队员们烧水、做饭,不分白天黑夜……

园内的纪念设施、建筑全部更新为高档石材。河南大学艺术系的教授对园内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设计。处处体现了设计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在纪念设施的建设上,由原来简单的土堆、石碑、砖头、水泥全部转变成了绿地、花园、壁画、教育口号、纪念雕塑。尤其是纪念碑2200多平方米的基座由原来的水磨石全部更换为高档花岗岩。园内还重点修缮了著名烈士墓,重新搬迁了散葬的栗岗七烈士、张天录一家四烈士和毛凤瑞等著名烈士墓。烈士墓周围以洒金柏环绕,尽显庄重肃穆。

在宣传壁画区,“缅怀先烈承遗志,敢教通许换新天”几个苍劲大字展现了通许人民自古就有一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勇于开拓、负重拼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

园中新增的纪念广场、英烈谱墙体、著名烈士区、无名烈士区、宣传版画、标语口号和具有一定造型的纪念墙匾,给前来瞻仰群众的视野中增添了宝贵的内容。尤其园中新栽植的500棵松柏。让园中多了几分缅怀情绪,多了几分庄重,几分肃穆。园中新绿化的4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又给园内增加几多清新,几多洁净。

第8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记一次扫墓活动

四月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全校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到上海最大的陵园“龙华烈士陵园”扫墓,它位于徐汇区。

一小车程后,我们终于到了庄严的陵园,我本以为只有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和我们小学生,没想到还有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也来缅怀革命先烈。陵园大道两旁的松柏一年四季都像一个个士兵一样守卫着革命烈士们,让他们好好安息。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我抬头一看,看到了金光闪闪的七个题词的大字“丹心碧血为人民”。扫墓开始了,大家一个个都肃静,立正。接着广播里奏起了雄伟嘹亮的《国歌》。放好国歌后,少先队代表为革命烈士献上的花圈。之后,我们崇崇敬敬地向革命烈士三鞠躬。接着,广播里又奏起了悲哀的《国际歌》,此时,我想起了许多革命烈士,如十八岁的烈士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等。

仪式结束后,我们又参观了陵园内的牢房。我们看到了一些牢房里面阴暗潮湿,使我想起“小萝卜头”,我想他们一定像“小萝卜头”一样面黄肌瘦。在牢房旁是唯一给烈士们喝水的——囚井。最后,我们看了地下通道,没想到地下也都是些牢房。还有烈士们的寄托和遗书……

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9篇:参观烈士陵园范文

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二、活动地点:烈士陵园

三、活动时间:4月3日

四、活动对象:四五六年级学生

五、活动准备:

校旗、大队旗、中队旗、话筒、花圈

六、活动程序:

主持人宣布:

(一)小学清明祭扫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项:出旗、敬礼

第二项: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第三项:向烈士献花圈

第四项: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第五项:少先队员代表献词

第六项:全体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

第七项: 退旗

(二)近前瞻仰纪念碑、祭扫陵园,参观陵园。敬献小白花。

(三)清明扫墓活动结束,集合队伍。

七、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四五六年级参加扫墓活动。

2、4月3日早七点二十在学校操场集合。

3、列队集合注意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也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跟好队伍。保证学生安全。

4、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活动纪律等教育,唱熟队歌,背熟誓词,练好宣誓。(宣誓时要右手握拳举至耳旁)

5、各中队在扫墓活动中要保持纪律性和严肃性,统一校服。每人带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献花。

6、扫墓期间,全体师生严肃认真,不讲话,不嬉戏,不追逐,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