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中国产业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产业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产业调研

第1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关键词:中职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

为更好地引领与带动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笔者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农林专业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组织工作室成员(来自全省中职农林类专业的骨干教师),就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进行了市场调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

根据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统一部署,将工作室成员分成苏南、苏中、苏北三个调研小组。调研分为两个阶段,2014年8月到10月为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果蔬花卉生产企业、江苏省该专业职业学校及毕业生;2014年11月到12月为第二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果蔬花卉生产的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涉农单位等。

两次调研走访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多家果蔬花卉生产企业,查阅并汇总了大量行政主管部门统计报表及相关权威农业网站等所载信息;向相关果蔬花卉生产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等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88份,并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座谈;通过电话、网络、座谈等方式与有着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就业历程的毕业生进行交流。

1.江苏省园艺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社会对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类型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目前,江苏省园艺产业以生产花卉苗木为主,其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三,因此,对花卉、蔬菜生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园艺产品流通产业市场繁荣,仅大规模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就有89个,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园艺产品营销推广人才;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主要是指各类专业合作社,全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7566家,主要以花木业合作社为主,果蔬业合作社次之,对能够深入农业生产、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果蔬花卉技术人才需要量大。此外,江苏省园林绿化公司规模庞大,仅具有一级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就有122家。江苏省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包括农家乐)发展也较快,达5100个左右。因此,以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服务功能的人才,如植物造景师、园林养护管理人才等。

2.江苏省果蔬花卉生产企业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涉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果蔬花卉种苗生产、果蔬花卉产品生产、园林绿化等企业共计45家,其中民营企业占50%、集体企业占20%、国有企业占15%、三资企业占15%;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占30%、50~300万元占25%、300~1000万元占25%、1000万元以上占20%。

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产品营销业务员,其需求比例分别为45%和40%;调研企业中,对果蔬花卉繁育生产技术员有需求的为76%,其次是产品营销员为65%,养护管理员为55%。由此说明:人们对果蔬花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果蔬花卉产业发展很快,从而需要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

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企业都要求中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如图1,有45.45%的企业最看重实践操作;有13.37%的企业非常看重理论知识,认为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将来就业后会限制个人的发展空间及发展速度;有13.65%的用人单位分别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放在首位,如产品营销、文秘等工作岗位;有6.63%的企业最重视员工的创新精神,认为具备创新精神的员工能为企业带来一股新的力量。另外,有7.25%的单位对毕业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环境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图1

调查显示,有75%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花卉园艺工和营销员,其次为绿化工、蔬菜园艺工和插花员,而对果树园艺工、菌类园艺工等需要较少(图2)。

图2

由此说明:企业对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日渐提高。

3.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就业稳定性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以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为对象,共发放毕业生现状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6份,被调查人员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该专业毕业生。

(1)毕业学生就业岗位分析。调研显示(图3),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呈多元化趋势。有31%的学生在园林绿化部门工作,有18%的学生在果蔬花卉产品营销部门工作,有21%的学生在苗木繁育生产部门工作,有4%的学生在果蔬花卉行业管理部门工作,有26%的学生在其他岗位工作。毕业生大多选择在果蔬花卉行业企业工作,一方面是由于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明确,定位较准确,吸引了众多果蔬花卉行业企业单位到学校招聘;另一方面,随着江苏省对果蔬花卉产业的越来越重视,果蔬花卉企业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所以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大幅提升。

图3

(2)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分析。通过对连云港振兴花卉公司、农友种苗公司、镇江瑞繁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及学生毕业单位调查,基本确立了该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果蔬花卉生产管理、新技术推广、产品贮藏与检测、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其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表1)。

表1 不同工作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就业范围 工作岗位 人才能力

园艺场、果蔬花卉生产基地、种苗公司、苗圃、高新企业 企业管理、生产养护、设施园艺、无土栽培、组织培养、苗木生产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技能、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果蔬花卉产品营销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商店、直销店等) 企业岗位管理、产品贮运、市场策划、营销主管、直销员等 具有果蔬花卉产品市场开发、经营管理技能

农业、园林、环保等企事业单位和物业管理 管理岗位、农技推广员、技术员、园林绿化岗位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养护及农技推广技能,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个体或集体果蔬花卉产品生产与营销企业(花店、农庄等) 技术员、业务主管、销售主管、促销员、服务员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及经营管理技能,具有开拓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

(3)就业稳定性与满意度分析。调查显示,有68%的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园艺行业工作,其中有4%的学生毕业后一直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有30%学生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内转岗工作,有34%学生毕业后在果蔬花卉生产行业转岗工作,有32%学生毕业后转到其他行业工作(图4)。毕业学生对目前工作很满意的为21%,满意的为38%,基本满意的为29%,不满意的为12%。

图4

二、专业建设思路探索

基于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可以说明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等职业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强专业建设步伐,以适应社会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准确定位,走出一条适合地方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1)专业目标的定位。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目标的定位,关系到该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就业方向。特别是随着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尤其是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的日渐发展、成熟和普及,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专业培养目标还需注入新的内涵。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地果蔬花卉生产行业及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规范的、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适应现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变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应用和推广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2)专业方向的定位。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建设方向,既要充分考虑挖掘和发挥当地的名特优园艺资源优势,同时,又要考虑其保障生活、发展经济、平衡生态、旅游休闲、出口创汇、教育示范、致富农民等功能,特别是当前观光及休闲园艺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针对当地特色农业生产实际,结合本专业的办学现状,对传统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进行全方位改造,不断开发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设施园艺、观光农业经营等专业方向,以全面提升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的综合实力,形成专业群优势。

(3)服务面向的定位。一是创新培训模式。学校应有效利用当地果蔬花卉生产教学资源,致力于职业教育新型农民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农民培训新模式,以加快农业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程参与地方特色农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以此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做好服务与推广工作。学校应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积极引进先进实用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科技成果,通过自身的试验、示范,不断推广果蔬花卉新品种、新技术。

2.多元融合,走出一条提升专业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

(1)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能力培养。要根据当地果蔬花卉产业发展状况,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提高应用性、技能性课程所占的比例;在教学内容方面,积极推行项目课程课例教学,强调“学中做”,并注重国际性农业背景知识的介绍。

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实训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2)夯实基础设施,提升科研水平。一方面,依据该专业课程改革及实施需要,对接果蔬花卉产业要求,配足、配齐、配优专业实训设备,以满足该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需要。

另一方面,以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营为重点,积极开展省市级产学研推广项目研究,提升果蔬花卉产品研发的科技含量,使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实训基地成为政府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中心;使产、学、研成果成为彰显专业特色,凸显示范、导向功能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济效益的助推剂。

(3)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学科梯队。要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师队伍。第一,发挥好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第二,对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放在关键的岗位上,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第三,继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派继续深造,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此外,还可在当地科研院所、农委等聘请具有丰富科研和生产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士作为长期的外聘教师,对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4)锤炼专业技能,培养就业能力。在中职教育中,“一专多能”人才的“专”和“能”都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就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而言,“专”对应的是该专业的果树、蔬菜及花卉生产等核心技能;“多能”是指与专业相关或临近领域的复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与职业基本素质。到底层一线工作,仅懂一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还要会动嘴。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

此外,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提出,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增加其与企业的接触,以缩短就业磨合期,让学生一走向工作岗位就能迅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5)创新培养层次,提升培养规格。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之外,应当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3+3”及“3+4”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等。要坚持以多种形式发展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中等职业教育,走多样化发展之路,这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3.资源共享,走出一条服务“三农”发展的有效之路

(1)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农民培训的所需项目,结合该专业的办学实际,建设集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示范展示、种苗供应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真正把实习基地办成培训的大课堂、实践的大车间、展示的示范园、种苗的供应基地。

(2)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通过有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全面提升该专业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开展以果蔬花卉类高级工、技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培训,在面对成年人的择业培训、转移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灵活、高效,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服务为目标的新格局。

(3)创新新技术推广形式。以“公司加农户”“产业技术联盟”等形式,大力推广果蔬花卉生产新技术,服务地方农业发展;以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校际合作模式,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为果蔬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服务等方式,培育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以此推动果蔬花卉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小结

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是服务于地方农业特色产业的专业,是培养行业及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专业的定位和建设目标;根据果蔬花卉生产行业及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合理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业东等.高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1(5).

[2]付丹,鲁娜.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4(32).

[3]程林.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14(3).

第2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融资难问题突出

调研报告指出,“在俄中资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被列为中资企业在俄经营遇到的主要问题的首位。报告称,当前,俄罗斯宏观经济仍未完全回到正轨,俄各方对资金的需求增大,但融资渠道少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并未改变,造成在俄中资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融资难反映出的中俄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缺乏长期的金融避险产品问题,周晋竹称,俄罗斯财政部前不久对外宣称将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什么时候能够正式发行还不清楚,在俄营的企业可以关注。”

据了解,俄财政部声称将于2017年初发行60亿元人民币不同期限债券,此举将为俄方开辟新融资选项,也标志中俄关系进一步加深。按照计划,这些具有不同期限的债券将在莫斯科交易所上市。对于被西方制裁挡在外币债券市场门外的很大一部分俄罗斯经济,这将为一种新的融资选项建立基准,并让中国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有专家称,此举的目的是“加强(两国)银行间合作以及两国金融机构在贸易和项目融资、保险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鼓励双边贸易和投资参与者更多地使用本币进行结算”。早在2015年,俄罗斯就称正考虑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2016年11月初,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和总理会晤后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强调了对2017年初将要发行60亿元人民币不同期限债券的支持。

针对融资难反映出的中俄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汇率风险较大的问题,周晋竹表示,中国银行与俄罗斯第二大银行VTB签署了合作协议,“可以用人民币结算,政府鼓励贸易结算使用人民币,这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企业应该也乐于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近年来,多国虽然都在逐步达成共识,逐步降低美元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支付结算及储备中的比例,以消除美元化及货币错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美元发行泛滥的危害。然而,“去美元化”风险和阻力尚存。尽管贸易中不用美元计价结算,会减少受美元波动的影响,尤其是受美国滥发货币的影响,但是过去几年,很多对俄贸易公司并没有很积极地响应。因为本币结算可以减少汇兑损失,但仍不足以改变长期形成的美元结算的习惯。

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货币汇率波动大等现象的确令企业“头大”,例如中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由于2015年哈萨克斯坦坚戈对美元持续大幅贬值,该公司当年度遭受18.81亿港元巨额汇兑损失。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应用规模扩大,企业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将相应降低。为此,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建立人民币与当地货币的互惠、互换机制,并提高人民币的使用便利程度。

商协会可提供法律服务的支撑

调研报告以三角轮胎俄罗斯公司为例,说明俄罗斯在保护本国产业上的某些做法令中企在俄投资遭受损失。报告说,尽管俄车用轮胎市场需求较大,但由于面临欧亚经济委员会裁定对中国载重轮胎征收反倾销税等难题, 企业对在当地设厂开展本地化生产持十分谨慎态度。俄罗斯对于本国产业的保护政策影响了中资企业的经营。俄罗斯法律规定:公共采购和政府预算项目要优先采购本国产品。此外,俄罗斯对进口车辆及工程机械征收报废税加大了中资企业的成本压力。该国政府虽出台了汽车信贷支持政策,但却把中国汽车排除在外。俄罗斯等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现在还对中国的石油钻杆征收反倾销税。

第3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一、纺织经济运行稳定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从调研企业情况看,纺织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特别是棉纺、毛纺、化纤、服装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应密切注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原材料上涨压力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将使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经济效益面临较大的影响。

(一)棉纺织类企业

今年棉纺类企业主要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由于受到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实施,部分地区政府对印染企业排水量加以限制,造成印染企业减产,致使上游棉纺织市场需求受到影响;二是针织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也使棉织类企业效益略有回调,尤其是色织类企业受到影响较大。以上海某企业为例,2007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流行品种的变动,牛仔布行情波动较大,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该企业今年1—5月同比减产12—15%,预计全年企业净利润率同比去年的5%有所下降,河南某棉纺企业也同样存在这一情况。预计今年利润率比去年的1.3%进一步降低。

虽然,今年棉纺织类企业整体效益略有回调,但对行业龙头企业,如华茂集团、鲁泰集团等企业仍是例外。这些企业由于坚持科技进步、塑造品牌、产品质量第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保持较好的经营业绩。安徽华茂集团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12.68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利润率达到9.4%,是全行业平均水平的2.6倍。预计今年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比去年还有进一步提高。

(二)化纤类企业

今年,由于化纤市场需求状况好转,以及原油价格的稳定,化纤类企业总体生产状况普遍有所改善。以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集团的主营产品包括聚酯、短纤、瓶片三类。由于化纤行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以来短纤处于下滑阶段。于是新项目开工在近两年减少,但市场需求却一直维持在8%的增速,直到今年供需矛盾才有所缓解,短纤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应好转。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瓶级切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仍是三房巷集团企业的盈利品种。受此影响,三房巷集团经营状况有很大改善,今年该集团1—5月份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自营出口3.1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自营出口超过7亿美元。

(三)服装类企业

虽然服装类出口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议价能力的存在,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上能够维持在原有水平。其中,以加工贸易为主营业务的杭州爱梦妮亚服饰有限公司仍能够维持5—10%的净利润率。以内销为主的服装类企业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服装类市场销售价格普遍有所上涨,企业整体盈利状况较好。另外,从服装交易市场来看,丝绸、服装等交易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国际品牌服装的价格明显高于国内服装品牌价格。

(四)纺机类企业

近年来,我国纺机行业经过快速发展,企业已有相当的进步,但产品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国内企业间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的价格战。虽然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但纺机产品价格却有所下降;第二,国内企业为争夺客户资源,允许下游企业赊账;第三,国内纺织企业对国产纺机产品具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纺机行业2007年上半年企业毛利率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上海某机电集团的毛利率也比去年的10%有所下降。

二、企业重视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有所增加

企业普遍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进工艺和研发新产品。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也确实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利润。

以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生产的精梳纱约占纱线总产量70%,其中紧密纺占20%。纱线无结头率和无梭布比重均达到100%。企业每年可开发500个品种的新产品,新产品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40%,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45%。依靠先进技术、创新能力,该企业产品以品种新、质量好、档次高享誉国内外市场。

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创新。杭州吉成化纤有限公司规模并不大,但企业坚持认为,重复投资一般化产品进入低价竞争,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求发展根本上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发出差别化纤维,以赢得市场。在项目验证上,投入一定资金调研市场。

尽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仍是现阶段纺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客观上,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和一些在行业内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已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利润偏低,缺乏研发投入所必需的资金还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企业重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但国产设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对于技术装备问题都比较重视,每年都投入一定量资金购买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产品品种和质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提高运行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利润。

在装备国产化方面,安徽华茂现有设备中80%为国产设备。华茂认为,国产设备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些技术差距不大的设备,如纺纱设备,企业倾向于使用国产。但很多国产设备在技术方面尚有欠缺,比如织布设备尚不能用国产替代进口。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所属的上海一纺机和中纺机也认为,纺机企业的竞争以技术为核心。随着纺织产品结构调整,对中高端纺机的需求将增加,“高速、节能、减负、环保”将成为纺机行业的发展方向。但主要的问题在于部分国内纺机企业利润较低,研发投入不具备应有的资金,新产品开发比较缓慢。

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通过了解企业的市场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而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国内企业之间,也来自不同行业之间,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杭州星盛纺织提出,由于针织品在市场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梭织市场正在相对萎缩,纺织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上海申南纺织表示,今年牛仔布的出口行情不好,影响了企业利润。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对于牛仔布出口减少所做的解释是,过去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无法生产档次高、质量好的牛仔布,因此大量订单停留在中国。而随着这些国家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生产的面料品种、质量与中国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之这些国家的产品价格更低,很多订单开始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流失。

另外,我们调研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反应,行业内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这种不公平竞争主要来自经营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不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制度,不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经营成本很低,导致大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些小企业为了达到以低价占领市场的目的,主要生产低档产品,产品质量也不高。这不仅挤占了市场份额,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形象。

五、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培育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缺失是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贴牌加工的利润低廉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问题。调研组在走访中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但调研组此次对于贴牌加工的另一点认识是,抛开加工费低廉的因素,贴牌加工实际上也能够在扶助我国自主品牌成长、壮大方面发挥作用。调研组走访的华西村服装公司和阳光集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点。这两家企业都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加工生产,产品全部出口,加工利润很低。华西村服装公司在从事贴牌的同时,已经创建“华西村”和“ren bao”等自主品牌。该品牌由最初的团购销售市场向零售市场过渡,并选择城市开设专卖店。该公司认为,从事贴牌加工能够让企业在服装版型设计和时尚潮流方面借鉴到很多东西,有助于为发展自主品牌提供经验。同时,贴牌加工风险较小。在创建自主品牌的初期,保留贴牌加工可以为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供稳定的经济条件。江苏阳光集团现有庞贝、威尼帝等自主服装品牌,同时也为国际知名品牌hugo boss贴牌加工。该集团认为,国际品牌在品质方面的苛刻要求能够督促企业发现自身不足,不断进步。贴牌加工其实也是促进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

另外,虽然品牌的作用主要是在终端消费市场中锁定消费者的情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上游产品也开始重视品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安徽华茂的纱线品牌“乘风”,阳光集团的呢绒品牌“阳光”在市场上都享有盛誉。其品牌产品价格均高于同类产品,销量依然很好,为企业带来声誉和利润。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利润,增加风险;出口退税率下调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贸易摩擦肯定影响企业的出口;中欧协议即将到期,一些主要出口欧盟的企业已经有意向在2008年年初扩大对欧出口规模。如果过多企业有这方面的计划,必将再次由出口井喷引发剧烈贸易摩擦,破坏来之不易的中欧纺织品自由贸易;国家近期频繁调整外贸政策,且政策逐步趋紧,使得出口环境缺少稳定性,给企业增加很多压力。

六、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日趋稀缺

通过对杭州萧山区、江苏省江阴市、上海市三地区调研,可以发现制约这些地区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土地成本上涨以及土地审批困难。

目前,这三个地区土地成本均呈直线上涨趋势。在上海,由于土地成本上涨以及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多数纺织企业均搬迁至邻边省市,市区内纺织生产企业非常少见。

同时,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整个纺织行业。其中,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纺织企业所受负面影响巨大,而化纤、纺机由于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劳动力短缺的负面影响相对较轻。从走访的数十家纺织服装企业看,无论是江阴的阳光、安徽的华茂、萧山的民营企业,为了吸引员工,目前工人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工资方面,近年来一直以每年7—8%的水平上涨。根据部分服装加工企业反映,因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能力下降,企业接单较为慎重。

七、纺织集群优势显著,将延缓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

此次,我们重点调研杭州萧山和江苏省江阴市两个纺织产业集群地。萧山是我国著名的纺织产业集群地,纺织工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40%以上。预计2007年该地区能够实现gdp3000亿元,化纤、纺织、服装产值约1600亿元,占总产值的43%。纺织企业在该地区具有非常显著的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该地区政府官员高效的服务意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家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周边专业市场(如中国轻纺城等)提供的及时信息。

第4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接近商务部的知情人士透露,这次调研是国务院高层领导要求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我国大豆产业的情况及其损害程度。

受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影响,八成油脂企业已经无法生存,1000万豆农生计问题突出。 那么商务部此时调研,接下来是否会为保护国产大豆,对进口转基因大豆进行反倾销调查?

上述人士称,调研并没有冠以“反倾销”名号,商务部只是说想了解些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此行目的和结果会关乎国家利益。

豆农困境

6月,商务部调研团到达黑河市。黑河市金秋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何树文参加了座谈会。

在回答商务部官员询问“大豆进口多不多”时,何树文表示,大量进口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的收入。“黑河一带只能种大豆,黑河的农民怎么生存?”

何树文向商务部官员反映,农民种豆的成本都在涨,人工、化肥、汽油都在涨,成本1.35元/斤,结果一年下来只能卖到1.50元/斤;而进口转基因大豆市场价仅0.9元/斤。

记者了解到,美国农业法在不断提高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补贴。例如大豆的目标价格从2002年的每蒲式耳4.47美元,目前增加到11.80美元,增长164%,进一步提高了大豆享受政府补贴的空间。

像何树文一样的很多豆农都意识到了中国和美国的农民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现在只能希望国家少进口些大豆。何树文表示,“每年少进口五六百吨大豆,豆农就能好过一些”。

据黑龙江大豆协会调查发现,当进口大豆超过2000万吨以上时,每多进口100万吨,就可能有130万的农民离开大豆种植业,甚至离开土地。因为,100万吨大豆,按我们现在的单产水平需要856万亩耕地,而黑龙江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是6.6亩,所以多进口100万吨,就要直接影响百万农民的生计。

一位与会的油脂企业老总透露,各企业代表都反映了转基因大豆低价倾销对产业损害巨大,二三四月份加工企业曾经全面停产,当时转基因大豆每吨能赚600到1000元,而按国储收购价生产反而每吨要亏200到400元。

“由于收储和转基因大豆低价进口的干扰,跨国企业对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垄断收购,80%的油脂企业没法生存,食用油和豆粕安全受到威胁。”一油脂企业老板悲观预测。

黑龙江省内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压榨企业因无利可图纷纷停产限产,这为转基因豆油豆粕占领该地区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黑龙江大豆协会调查发现,目前转基因大豆产品在黑龙江省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其中豆油占黑龙江市场份额的80%,国产豆油只有20%,豆粕市场90%左右是转基因豆粕。

商务部欲反倾销?

尽管此次调研由负责反倾销调查的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主持,但商务部官员只是说想了解情况,并未主动提起“反倾销”字眼。

据与会代表透露,油脂企业在会上也提到能否进行反倾销调查,但调查组成员表示商务部不会牵头做这件事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但本报记者采访中获知,国内各方面都没有提出有关申请。

黑龙江大豆协会相关负责人称,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在观望中。据该人士说,去年和今年协会跟几家油脂企业老板提过申请反倾销调查,“但没人搭茬”。

第5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发展方式的拐点已至。

站在人均GDP从3000美元迈向10000美元的这个节点上,中国的道路抉择紧迫而关键。中国已无法单纯依靠加大投入的方式来延续发展。

当诸多短期困难和长期矛盾交织,站在发展方式十字路口的中国,需要抓住经济危机孕育的科技革命,通过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这并非“作秀”式的空白宣言。新一轮旨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全球竞赛,已悄然展开。

无论是内调产业结构,还是外应国际竞争,均汇集至“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关键词上。

拐点寻道,注定不是一帆风顺。但无论如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将成为贯穿2010年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

产业变轨

重工业化主旋基本接近尾声,金融危机后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决定了2010年将是中国持续增加科技投入的元年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云辉 宋清华

北京气温骤降,雨中夹雪。3月14日,接到记者电话时,北京市发改委一位官员仍然在办公室加班准备材料。

“下周我就要到吉林长春调研。”这位官员的语气略显匆忙。

与这位官员同行的,还有数位中央部委的司局处室负责人、其他部分省市的同级别官员以及多位学者。

对外界而言,这次调研并不引人注目,但在事实上,这却是事关中国产业调整与经济转型的宏大计划的其中一环。

从2010年2月开始,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已组成联合调研小组,在全国不同区域,对重点行业和政策问题展开专题系列调研。按计划,调研将持续到4月,期间将召开多场行业研讨会和政策研讨会,最终将为中国产业转型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

所有的焦点,都汇集于一个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7产业

2009年9月22日至23日,总理连续召开3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约见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就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7个产业的发展进行交流。

“要把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到政策制定中去。”座谈会上,总理表示,“条件已经成熟的,要立即着手推进;有些要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或列入长远规划。”

在随后公布的消息中,这7个行业被统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并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官方提法中首次出现。此前,在7月7日和9日,国务院曾两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意见和建议,提出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3G、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11月23日,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再次对上述7个行业作出更为具体的解释。

3天后,一支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地方政府资金设立的,总金额高达9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浮出水面,其投向正是上述7大行业。

“计划的试点选择了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省市,共设立20支地域性、专业化的创投基金。目前,第一批基金的设立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3月11日,该基金的托管单位盈富泰克总经理刘廷儒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2009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隔一个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2010年1月18日在航天产业基金创立庆典上透露,发改委已经完成《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并获国务院通过。

“毫无疑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工作将贯穿全年。”一位参与相关部委调研的专家表示,“这将是中国2010年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调研进行时

2月初,一个名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宣告成立,成员包括超过20个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等部级官员均列名其中。

“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调研。”3月2日,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作为小组成员的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说,调研的重心是“哪些行业可以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该以怎样的政策来推动。”

从2月22日开始,中西部地区的调研已经展开。调研小组由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负责人和专家组成,总人数逾50人,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牵头,分赴湖南、湖北和四川、重庆进行实地调研。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计划,调研小组还将召开东北、内蒙古、京津冀有关省市座谈会,并赴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进行调研,同时组织研究单位对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制造、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进行专题研究。最终在调研和讨论基础上,起草完成《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参与调研的人士透露,调研的范围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了解各地的培育举措、目前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体制改革建议等。

另一位参与调研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前期的调研中,地方最普遍的问题,在于对新战略的内涵认识还不清楚,拿不准哪些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的地方的产业基础没有利用起来,有些地方的计划却显得“过滥”。

“不过,这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这位专家说,每个地方的经济和产业情况都不一样,“政策的起草既要把握产业方向,也要考虑各地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并做好引导,避免各地一哄而上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浪费。”

“各地的资金来源、人才资源、体制情况都是调研的内容。除此之外,如何技术创新,金融杠杆和财税扶持如何扶持,乃至深化体制改革,因为每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不一样,也都要细化,和一一梳理。”这位专家说。

参与调研的人士表示,上述两份政策文件的制定,将与其他中央经济政策相衔接。比如,在新兴产业的选择上,会与此前出台的振兴规划和16个重大科技专项有战略上的延续。“新能源由于被优先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筹备较久的《新能源振兴规划》也将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同期出台。”

“预计《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代拟初稿将在9月份完成。”3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参加全国两会时对外表示。

关键节点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为何选择在当前时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8年到现在,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我们扭转了经济发展的下滑势头,出现了良好态势,但是这种态势目前还不太稳固。”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表示,中国政府实行了“一揽子”计划以及相关政策措施,虽然令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势头得以扼制,但也令部分产业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增长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中国人均GDP正处于从3000美元进入10000美元阶段,国民经济进入活跃、加速发展时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不堪重负,中国经济转型已成必然。”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表示,“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采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尽管这对于应对外需下降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仍旧造成了产能的过剩,国内的严峻形势迫使中国经济由过度投资转向鼓励消费,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国金证券分析师陈运红认为,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40%,重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70%。

根据钱纳里的工业阶段理论和霍夫曼系数的理论经验,这些比率都表明中国已进入到了工业化的中期,重工业化进程已基本接近尾声,工业部门单纯地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空间已经较为有限。

“从海外经验看,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工业化率达到40%的顶峰之后,整体工业化率即开始逐步走低;美国工业化率在上世纪50年代接近35%以后,也一路走低。与日美两国经验对照,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率的拐点。而一旦工业化率拐点出现之后,从日美的经验看,制造业结构中,纺织、钢铁等传统工业的比重会逐步下滑,而信息设备等新兴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构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陈运红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根据美国经验,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投入期、深化期、收获期,每个阶段大约5年。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大科技投入期的政策酝酿阶段,今年将是国家长达十年持续增加科技投入的元年。”陈运红推断。

与此同时,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视为危机之下最重要的战略投资。

此前,欧盟已宣布到2013年以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美国则提出将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

“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去年9月的座谈会上,总理指出。

第6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高端人才匮乏 后续发展乏力

目前我国从事动漫生产的从业人员达20余万,全国已有数百家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数千家高校开设了设计动漫专业;专门的动漫职业学校也是遍地开花,在校学生总数超过50万人,远超目美等动漫发达国家。然而,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还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忽略了对创意、策划、配音、管理、营销等环节的培养。师资奇缺、教材老套的现状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再加上很多优秀的动漫专业学生选择了广告设计、游戏设计等行业,导致动漫产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端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国产动漫的发展之痛。

《哪吒传奇》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制作的一部国产优秀动画片,2003年在央视上映时反响上佳,但该动画的总导演陈家奇却仍然有所遗憾。《哪吒传奇》的三个编剧竟然都从未接触过动漫!在陈家奇看来,这着实是无奈之举,“在我国,专业的动画编剧目前是一个弱项,怎么让对动画有热情的人,从普通的文学编剧变成真正的动画故事编剧,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2003年至今已经过去了10年,让陈家奇烦恼的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多家动漫制作机构负责人表示,尽管他们已经开出了足够丰厚的报价,但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结构不合理 水平不够高

我国现有动漫生产机构1.6万家,但总体处于小、弱、散的初级发展阶段;盈利水平不足,龙头企业少,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急功近利,盲目跟风,题材重复、类型单一、创意雷同,缺乏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精品力作,缺少在国际国内立得住、叫得响的动漫品牌形象,动漫产品的质量、动画专业人员的原创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反,看看邻国日本,其动漫产业可谓是国家“支柱产业”。以著名动画导演,人称“动漫界的黑泽明”宫崎骏创造的吉卜力工作室为例,自1985年创立至今,其制作的动画片不过30余部,但是却拥有如《龙猫》、《天空之城》、《红猪》、《千与干寻》、《幽灵公主》、《风之谷》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也让整个日本的动漫产业为全世界瞩目。退回到国内来说,以动漫精品佳作闻名海内外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其建厂数十年以来的动画总产量换算为动画时间,不过几万分钟,但仅仅2012年全国动画产业,总产量换算为时间就已超过了22万分钟,比排位第二的日本的9万分钟高了一倍还多。

对比日本的高端动漫产业团队,和曾经的动漫产业先辈,现在的我国动漫产业高产量背后难掩的是低质量的本质。大量国产动画片根本无法达到播放的要求,甚至被直接送进库房,而播出的只是少数,能够回收成本的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情况,动漫产业自身立足都有问题,更不要谈出精品了。

产业链不完善 盈利能力不强

动漫产业一般由动画前期市场调研和策划、动画生产制作、动画片营销(发行)、动画片的播放、动画片的衍生产品开发经营五个部分组成,涉及策划、动画制作、出版业、游戏业、玩具业、服装业等20多个行业。

2012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已达到了759.94亿元,较2011年增长22.23%,但这个产值与日本动漫产业的年产值相差不仅很大,甚至与美国迪斯尼一家公司400亿美元的年产值相比也相形见绌。

以日本动漫产业链为例,从漫画销售到动画放映,从剧场版电影到玩具手办,从游戏到日产消费品,动漫拉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遍布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经济效益。相比之下国内动漫产业对产业链衍生环节的开发远远不够完整,还存在模式单一、总量偏小、知识产权不明晰等问题。

第7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中国于2006年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之后可再生能源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首先是水能。中国的水电很有优势,是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三峡的全面建成,使中国有了世界最大、功能最齐全、综合性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我也看过很多国外的大型水电工程,但是远远无法和三峡工程相比。在三峡工程中,凝聚了中国很多技术、装备和创造。此外小水电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大体现在在1.9亿千瓦的水电装机容量当中,小水电占了接近1/3。水电开发在中国有一定的潜力,特别是西南地区。到2020年我们的水电需要提高到3.5亿千瓦,到那时候我们基本上能够开发除了像雅鲁藏布江之外的主要江河,大的水电站基本上都已经得到开发。

其次是风能。最近,国家气象局对全国的风能资源再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评估、评测,我国50米、70米高度的风电资源是30多亿千瓦。不光陆上风电,我们海上的风电资源,包括潮汐电站、近海和深海地区的风力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我国风电装备的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全国整机厂有80多家,前三大家集中度很高——华锐、金风和东方占了60%,竞争很激烈,很多后续的公司也将要上来。中国的风机从2006年开始连续四年翻番,到现在已拥有世界最大的2580万千瓦装机容量,今年超过3000万千瓦,我们将提前实现2020年的目标。

因为发展空间很大,所以在有了政策、法律,有了创新和制造业作为基础之后,这个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设备的国产化程度比较高,前几年的国产化率只有30%,大部分技术都靠国外支持,这几年在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从设备无故障率、效能等方面来看,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里有风力资源的问题,也有我们设备的性能、质量的问题。包括核心的控制系统、核心软件仍然在国外公司手中,我想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核心、神经系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别的系统都可以转让给你,但是核心的控制系统不会轻易转让给你。

我们现在高铁用的核心系统、控制软件等仍然还是国外的东西。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在海上建立实验风电厂,由于海上情况比较复杂,对风机的可靠性、无故障率要求更高了,不像陆上可以拿到其他地方去检修,海上各种情况都很难控制。另外,中国也在开发新的技术,比如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陆上三峡”如何更好的送到电网去,遇到很大的挑战,这包括一些技术问题还有政策上的问题。

在太阳能方面,在最简单的太阳能装备比如热水器方面,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国,现在经过这些年发展,正在打算跟建筑做一体化的结合。如何使太阳能设备成为整个建筑的能源组成部分,而不是先盖房子再装热水器,现在朝着这个整体化的方向发展。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我们从2006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去年中国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超过4000千瓦,占到全球产量40%。目前的问题是国内市场没有起来,所以我们的电池90%都是销往欧洲和北美,因为他们有很重的二氧化碳减排义务,必须完成这个指标。同时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价格比较低,质量可以达到它们的基本要求。应该说,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在产品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这经过了国际考验。但现存的一个问题是,核心装备都是进口的,可以在所有的光伏电站和光伏设备生产厂家看到,前端的清洗设备、中间的核心设备包括电机的生产,基本全都是来自欧美、日本甚至是韩国的设备。我们自己的设备有一些,但现在还没有过关,我想这就给高端制造业的新兴产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为未来太阳能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装备。

新能源还应用于很多新的制造业领域,比如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看谁能占据核心地位。电池方面,中国经过多年开发,找到了一些较好的材料和运作方式,但目前还没有一家能够可靠、稳定的大批量提供汽车工业用电池。

汽车工业的特点是大批量,所以质量可靠性就很重要,这就取决于工艺和装备。现在我们很多电池生产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很难保证电动汽车业的大规模使用。实际上,核心问题还是装备问题,我们的装备开发能力还比较弱。

所以,我想用以上这些例子来说明,作为我们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和未来替代能源的一个方向,需要形成一个大的新产业,来逐步取代目前占据主流的化石能源。但这种取代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累积,在这段时间里就要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业。这给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了实现这些任务,有很多措施需要完善。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导向,包括对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在初期的必要扶持,比如价格的补贴。欧洲新产业之所以发展快,主要是在政策上确定了一个上网电价政策,有一个全网分摊带动了它的发展。我们的光伏发电到目前为止,国家依然没有确定上网定价标准,这样就不利于社会资本进入这个产业,很难形成一个大的力量来支持产业发展。

第8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首先是水能。中国的水电很有优势,是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三峡的全面建成,使中国有了世界最大、功能最齐全、综合性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我也看过很多国外的大型水电工程,但是远远无法和三峡工程相比。在三峡工程中,凝聚了中国很多技术、装备和创造。此外小水电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大体现在在1.9亿千瓦的水电装机容量当中,小水电占了接近1/3.水电开发在中国有一定的潜力,特别是西南地区。到2020年我们的水电需要提高到3.5亿千瓦,到那时候我们基本上能够开发除了像雅鲁藏布江之外的主要江河,大的水电站基本上都已经得到开发。

其次是风能。最近,国家气象局对全国的风能资源再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评估、评测,我国50米、70米高度的风电资源是30多亿千瓦。不光陆上风电,我们海上的风电资源,包括潮汐电站、近海和深海地区的风力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我国风电装备的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全国整机厂有80多家,前三大家集中度很高--华锐、金风和东方占了60%,竞争很激烈,很多后续的公司也将要上来。中国的风机从2006年开始连续四年翻番,到现在已拥有世界最大的2580万千瓦装机容量,今年超过3000万千瓦,我们将提前实现2020年的目标。

因为发展空间很大,所以在有了政策、法律,有了创新和制造业作为基础之后,这个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设备的国产化程度比较高,前几年的国产化率只有30%,大部分技术都靠国外支持,这几年在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从设备无故障率、效能等方面来看,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里有风力资源的问题,也有我们设备的性能、质量的问题。包括核心的控制系统、核心软件仍然在国外公司手中,我想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核心、神经系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别的系统都可以转让给你,但是核心的控制系统不会轻易转让给你。

我们现在高铁用的核心系统、控制软件等仍然还是国外的东西。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在海上建立实验风电厂,由于海上情况比较复杂,对风机的可靠性、无故障率要求更高了,不像陆上可以拿到其他地方去检修,海上各种情况都很难控制。另外,中国也在开发新的技术,比如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陆上三峡”如何更好的送到电网去,遇到很大的挑战,这包括一些技术问题还有政策上的问题。

在太阳能方面,在最简单的太阳能装备比如热水器方面,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国,现在经过这些年发展,正在打算跟建筑做一体化的结合。如何使太阳能设备成为整个建筑的能源组成部分,而不是先盖房子再装热水器,现在朝着这个整体化的方向发展。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我们从2006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去年中国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超过4000千瓦,占到全球产量40%.目前的问题是国内市场没有起来,所以我们的电池90%都是销往欧洲和北美,因为他们有很重的二氧化碳减排义务,必须完成这个指标。同时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价格比较低,质量可以达到它们的基本要求。应该说,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在产品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这经过了国际考验。但现存的一个问题是,核心装备都是进口的,可以在所有的光伏电站和光伏设备生产厂家看到,前端的清洗设备、中间的核心设备包括电机的生产,基本全都是来自欧美、日本甚至是韩国的设备。我们自己的设备有一些,但现在还没有过关,我想这就给高端制造业的新兴产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为未来太阳能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装备。

新能源还应用于很多新的制造业领域,比如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看谁能占据核心地位。电池方面,中国经过多年开发,找到了一些较好的材料和运作方式,但目前还没有一家能够可靠、稳定的大批量提供汽车工业用电池。

汽车工业的特点是大批量,所以质量可靠性就很重要,这就取决于工艺和装备。现在我们很多电池生产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很难保证电动汽车业的大规模使用。实际上,核心问题还是装备问题,我们的装备开发能力还比较弱。

所以,我想用以上这些例子来说明,作为我们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和未来替代能源的一个方向,需要形成一个大的新产业,来逐步取代目前占据主流的化石能源。但这种取代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累积,在这段时间里就要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业。这给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了实现这些任务,有很多措施需要完善。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导向,包括对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在初期的必要扶持,比如价格的补贴。欧洲新产业之所以发展快,主要是在政策上确定了一个上网电价政策,有一个全网分摊带动了它的发展。我们的光伏发电到目前为止,国家依然没有确定上网定价标准,这样就不利于社会资本进入这个产业,很难形成一个大的力量来支持产业发展。

第9篇:中国产业调研范文

动画产业链的基本构成

20世纪初叶,美国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沃尔特・迪斯尼,缩在一个地下室的汽车间,在寒冷的黑夜里偶然发现了一只顽皮的小老鼠,激起了他脑海中巨大的创意联想,酝酿出了“米老鼠”的形象。而后,迪斯尼在一群同道者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公司,用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方式,把大批量制作出来的动画片销往世界各国,同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申请了专利,并通过玩具、服装、食品、礼品、文具、唱片、旅游等卡通图案的附加值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迪斯尼公司的成长历程,实际上是动画产业链的建立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伴随并促成了迪斯尼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归纳一下,一个完整的动画产业链应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前期动画作品的市场调研和策划制作,包含题材选择、市场调查、专家评估、剧情安排、角色道具设定、动画制作、特效处理、后期合成等;二是中期动画作品的发行和放映,包括市场宣传、节目发行、电影或电视放映等;三是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包括品牌建设、产品开发、品牌授权、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呈现出周密细致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商业计划目标、方向和战略。

我国动画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1.我国动画产业链呈现出一种“不完整”的状态

目前,我国动画业的发展普遍缺乏产业化运作的系统理念,缺乏系统化开发经营的成熟环境,在动画产业链的各环节间存在明显的“缺环”现象,特别是市场调研、产品营销等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这些环节未能充分发展起来,限制了完整的动画产业链的形成。

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动画企业“重制作轻市场”的管理思维和经营行为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投资人往往既当创作者又是经营者,制作与市场“眉毛胡子一把抓”。动画制作企业往往是有制作部,没有市场部;有动画片制作方案,没有商业计划书;有制作资金计划,没有市场运作资金安排。由于缺乏完整的动画产业链,动画片光靠播出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回报,结果常常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2.我国动画产业链各环节间表现为一种“不协调”的关系

动画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本应是一种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受计划经济时代残留的条块分割思想的影响,我国动画产业链涉及的各个行业之间缺乏合作基础,没有将彼此视作一个整体,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存在明显的“断链”现象。实践中,动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往往只顾自己眼前那点利益各打各的算盘,无法形成内部交流和合作的愿望,造成动画产业整个产业链脱节严重。

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缺乏市场意识以及支配动画产业链各环节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缺乏经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分析后制定的系统的制片计划、发行计划、产品开发计划、资金人才规划等。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动画片的数量和质量低下,成为阻碍国产动画业发展的绊脚石。

构建我国动画产业链的设想

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我国的动画产业链。

1.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是确定对动画项目投资制作的前提,也是形成优质动画市场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动画市场评估机制应该由市场调研、专家意见和业内人士评估组成,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动画市场评估体系。通过对动画市场的调研和评估,可以有效反映动画市场发展现状和一部动画片的潜在市场前景,从而为动画生产制作机构、研究部门、播出平台、广告商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数据,确定如何进行市场操作,尽量规避投资风险。

2.建立高效的动画制作机制

动画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有受广大受众欢迎的动画作品,进而通过产业链逐层开发。例如,现在美国采取的主要是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动画大片”模式,迪斯尼的《狮子王》、《泰山》、《玩具总动员》等,华纳兄弟的《超人》、《蝙蝠侠》、《猫和老鼠》等,梦工厂的《怪物史克莱》、《小鸡快跑》、《鲨鱼黑帮》等就是完全凭借真功夫来取胜的。

从内容上来看,目前我国好多动画作品在故事的创意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说教色彩,有的动画片甚至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并且定位低龄化,完全低估了儿童的鉴赏力,缺乏亲切感和童趣,情节冲突、故事性贫乏,和实际生活有距离,难以引起共鸣。我们应当以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贴近现实生活,把握观众心理需求,创造性地发挥这一内容优势,努力在动画市场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上来看,一部制作精美的动画片,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动画制作中将现代科技融入进来。

3.构建有效的频道运作机制

目前,电视媒体在动画产业链中还扮演着非常消极的角色,只是作为一种被动的播出平台而存在。实际上,电视媒体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实现与动画产业的互通,把收益的重点从传统的广告转移到通过建设产业链,从动画版权、产业开发等产业链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由单纯的播出媒体转变为引领庞大动画产业群的排头兵。

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迪斯尼公司,1983年该公司在美国开通了第一迪斯尼频道,开始了由媒体带动制作的转型,截至2003年迪斯尼在63个国家拥有110个频道,使得迪斯尼动画片流布全世界,进而将大量的迪斯尼产品推向国外,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4.营建科学可行的衍生产品赢利机制

经验表明,动画产业的赢利不能单纯依靠动画片的销售和播出,以动画片养动画片只能是一条死胡同,衍生产品的开发是动画产业赢利的必然之路。动画产品可以立体交叉、循环反复地销售,得到多次、多地域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综合性永久回报。当一个动画品牌通过媒体传播有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后,就可以通过开发衍生产品来获利,比如音像、玩具、文具、服装等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变形金刚》动画片,该片是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白送给中央电视台的,该公司却从相关产品中赚走了50多亿元。反观国内,只有很少的片子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很少能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获得可观的收益。

所以,我们要发展动画产业,也应当努力探索可行的衍生产品赢利机制,从动画片到电视、电影,再到图书、音像制品、玩具,以及进一步延伸到出版公司、玩具厂商等知识产权的转让和特许经营等等,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动画产业运作模式。特别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动画产业日益与互联网、网络游戏、个人数字处理系统、移动通信等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不断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这些系列环节的协调配套与开发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在搞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开发相关动画衍生产品,有效化解投资风险,加速资金回报,实现动画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