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授权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班子等机构,明确其职责权限划分,对于建设法治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公司法》及企业管理实践,本人总结股东大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 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三)审议批准董事会报告;
(四)审议批准监事会报告;
(五)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六)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七)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八)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九)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十)修改公司章程;
(十一)对公司聘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决议;
(十二)审议批准重大的担保事项;
(十三)审议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的事项;
(十四)审议批准变更募集资金用途事项;
(十五)审议股权激励计划;
(十六)审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规定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
董事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证券及上市方案;
(七)拟订公司重大收购、收购本公司股票或者合并、解散及变更公司形式方案;
(八)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公司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关联交易等事项;
(九)决定金额在上年末净资产额30%以内的资产处置和坏帐处理;
(十)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十一)制订公司的激励制度、办法;
(十二)根据董事长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以及审计部门负责人;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决定向控股、参股企业委派或推荐的董事人选、监事人选和决定任免下属控股企业的法人代表,并决定上述人员的报酬事项和奖惩事项;
(十三)制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十四)制订公司章程的修改方案;
(十五)管理公司信息披露事项;
(十六)向股东大会提请聘请或更换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十七)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汇报并检查总经理的工作;
(十八)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公司章程规定授予的其他职权。
可以看出,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行使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权力,董事会为股东大会的决策和事项作出前期工作并决定相关事项。通常国有公司的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主要决定公司的重要事项,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一并召开,就形成最重要权力机构形同虚设的局面,而董事长作为自然人的机构,可以日日履行职权,而且即使没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授权,也名义上具有代表公司一切权力的能力。那么如何适当授权,使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各层级有权履职又不越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经过在国有公司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本人认为,设立书面梯级授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需要探讨权力的来源问题,毋庸置疑,公司的权力来源于投资人,但是国有公司由于所有者缺位,由管理者代为履行投资人的角色,由于管理者与投资人本质上的区别,管理者即使是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权力也并非有切肤之痛,因此股东大会往往流于形式,董事会也如此。这也是董事长常常履行股东大会、董事会职责而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根本原因。
由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职责明确,因此无需授权,而董事长究竟有何权力,则需要书面授权说明。本人认为,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公司形式上的代表,实质的权力仍由董事会履行,董事会应当将董事长具体行使的形式权力以书面授权书予以明确。
总经理是公司经营层的代表,那么总经理的管理权来自何处,本人认为,从董事会的职责权限和代表意义,总经理的管理权来自董事会,而非董事长,因此,应当由董事会为总经理出具书面授权书,明确总经理的权利。
国有公司的经营班子通常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若干、总会计师、总工程师(副总级)等人,除了总经理的权利来自董事会,那么副总级别的管理权是否需书面授权书明确?一般公司管理中并没有此类书面授权书,这里权利往往通过领导职责分工的文件来明确,那么此类文件是否能够代表具有法律意义的授权书?对一般类型的公司往往采取默认的态度,但是对于保险、银行类企业,行业主管部门都要求有书面授权书。本人认为,设立书面授权书机制对于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层授权;班级管理;自我管理
在管理学领域,”分层授权”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管理方式。通过”分层授权”, 上一级的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相机独立处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和社会联系密切,班主任要从学生未来求职、就业的需要出发,将企业管理中的”分层授权”引入班级管理中,除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各项重大问题外,将班级次要的、常规的、不涉及全面性的工作放手给班级干部和同学去处理,在使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做好中职班级的”分层授权”管理,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健全班级组织,认真选拔班级干部
班委会是班级运作的骨干和轴心,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管理的好与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与弱,发挥作用的大与小有很大关系。因此,要运用”分层授权”管理班级,班主任必须学会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和选拔班级干部。
首先,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洞察班委会人选。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很好地识人、善用。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自己上课及和其他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听课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见习实习情况,尤其是个人特长等素质情况;通过课外活动和实习实践活动了解研究学生,重点是考察哪些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好,自治、自控能力强等;通过观察出操、集会、企业见习等了解研究学生,观察学生在活动中遵守纪律情况、集体主义观念等。只有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地全面审视学生,才能发现”苗子”,及时培养、任用。
其次,要把班级组织结构形式确定为”智能型”结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分层授权”管理。班级组织结构形式确定为智能型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原来的集中管理化解为分散管理,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而且也实现了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细密化。班长在班主任直接领导下除了负责”上传下达”外,还可以行使”小班主任”之权,全权处理班级日常工作,班主任通过班长可以了解全班情况。班长抓好班委员工作,班委会成员要抓好小组长的工作,但每条线均与小组长建立交叉联系。只有班委会成员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坦诚、出于公心,反映情况真实、具体,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井然有序。
二.培养使用班干部,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
运用”分层授权”管理,培养、使用班干部是关键。因此,选准班干之后,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调动和发挥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要敢于授权。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做好班级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要想卓有成效地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就要大胆授权。凡属班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班主任要力戒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但班主任要监督权力行使方向,检查权力行使的结果,保留收回权力的权力。
第二要善于协调。班级工作离不开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但是由于班委成员之间在认识能力、办事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分歧或矛盾。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这些矛盾,善于协调班委成员之间的关系,尽快消除不利影响。在协调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公平原则,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奖罚分明,切忌厚此薄彼,加速矛盾激化。
第三要加强指导。班委会的主要职责是有效地执行学校和班主任的决策,但由于学生所处地位的局限性,有时可能对学校和班主任决策意图的领会存在偏差,带领全班同学开展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班主任要加强指导,向全班同学讲清学校和自己的目的意图,明确工作中班委成员的目标、责任,帮助班干部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
三.灵活运用”分层授权”管理,让班级中尽可能多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打破班级干部”终身制”,实行民主管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得到锻炼,这是”分层授权”管理的重要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机智地运用”竞争”的手段,激起学生的好奇,诱发学生的兴趣。要让班级中的学生都有勇气站出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竞争的手段走上班干部岗位,让他们的实际才能得到锻炼和发挥。为此,班主任要坚持公平原则,要相信学生。一是对班委会成员的工作实绩进行经常性的考核,并在班级中予以公开,这样会促使班干部看到自己的差距,形成压力;二是班主任要依据工作实绩决定班干部的任免;三是积极鼓励和动员班级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通过竞争补充到班干部岗位;
运用”分层授权”管理班级,不仅使那些原来就在班级表现突出的学生更加进步,而且也使一些稍有落后的学生在角色上得到了补偿,由原先被动的认识和行为转化成主动的理解和行动。经过竞争、鼓励,班级中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班级的整体面貌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出乎意外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华.”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科学大众》2009年6期
【论文关键词】家长式授权;独立式授权;管理效率
授权是管理的一门艺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一定要掌握如何给下属安排任务、授予权力。如果领导者不懂授权,事无巨细的包办下属的工作,那么即使劳心劳力,最后的效果却可能不尽如人意。简单来说,授权是领导者把自己的职权授予下属,使下属拥有一定的行动权和自主权,是下属在无需领导者同意和控制的前提下,自发通过行使赋予的权力和责任完成确定的使命和任务的过程。授权不只是授予权力,更是授予责任,对下属来讲这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对领导者来讲这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领导能力的过程。
自从20世纪90年代授权管理理论诞生以来,这一学科的理论发展日渐兴盛,有关授权的分类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一般来讲,授权可分为:随机授权与计划授权、逐级授权与越级授权、充分授权与不充分授权、口头授权与书面授权、长期授权与短期授权、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以及制约授权、弹性授权等等。作者认为从管理效率的角度来看,授权可以分为家长式授权与独立式授权,并且独立式授权明显优于家长式授权。
一、家长式授权
家长式授权是指领导者授权下属完成工作时对工作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详细指导,下属根据领导者的指令执行任务的一种授权方式。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许多组织中的上下级之间几乎不存在“平等”的心理关系,而是类似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上级必然是高级的、智慧的、有权威的,下级必须是低等的、平庸的、顺从的,上级习惯了发号施令,下级习惯了惟命是从。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领导者即使授权下属去完成某项工作也会担忧下属没有能力把工作做好,通常最后的结果会演变成领导者把任务的具体内容指示的非常明确,下属只需按令行事即可。这种授权算不上是一种完整的授权,在领导者眼中下属只是比机器人的理解能力稍高一点的工作机器,在这种授权关系中下属也不会有任何能动性。
家长式授权会让领导者增加许多工作量,而且越是等级高的领导者工作就会越多,下属仅仅听指令行事也会渐渐变得没有积极性和责任心,弊端显而易见。但为什么采取家长式授权方法的领导者在各种组织中却不占少数?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通常情况下原因有以下三种:
1.领导者是因为在基层工作中表现优异而被调上来的,这类领导者的成就是依靠自己长期的勤奋工作取得的,他们被提升到领导层之后虽然也学着把工作分派给下属,但当他们发现下属并不得力或者工作做的没他们好的时候,可能就会把工作重新包揽回自己身上,或者把工作任务划分成很细的步骤交给下属去做,并随时监督进程,以防下属偷懒或遇到其他问题。
2.领导者担心下属做错事连累自己。为了防止下属做错事,这类领导者只好把任何有风险的工作都由自己解决,只把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交给下属。用这种方式分配工作下属确实不容易犯错,但久而久之领导者会非常疲劳,觉得好像带着一班幼儿园的小孩,事事都要自己操心。这并不能责怪下属们不成熟不长进,因为领导者没给下属进步的机会,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家长包办了所有家务,怎么还能责怪孩子什么家务都不会做。
3.领导者担心失去控制或者下属功高震主。实际上任何一个有充分领导力的上级永远不会失去对下级的控制,而一个有足够能力的领导者也永远不会觉得下属功高震主,因为一方面领导者有自己更高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下属的能干也证明了领导者的知人善用。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组织不应该提拔能力不足的员工担任领导者,因为这不只会导致一个岗位人岗不匹配,连带着整个部门都可能出现问题。
作为领导者应该尽量避免家长式授权,因为这种授权模式必然会导致士气的低迷和工作效率的低下。
二、独立式授权
独立式授权是指上级授予下级权力的时候充分给予下级选择具体工作方法的自由,并由下级自己对最后的结果负责的一种授权模式。如果说家长式授权关注的是具体的作法,那么独立式授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采用独立式授权方式的领导者相信自己下属的能力,把下属当作平等的独立人格对待,认为所有下属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帮助都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当然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有识人之明,了解他的下属在这一阶段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能够独立完成什么样的工作,然后再进行授权,这样下属既会得到能力的锻炼,并且感觉受到领导者的重视。有效地授权也是领导者的分身术,如果把大部分工作放心交给下属去做,领导者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有益部门长远发展的工作,推而广之,整个组织通过独立式授权都能得到很多益处。
独立式授权有着诸多好处,但领导者想要切实执行却并不容易,除了领导者需要具备心胸广阔、知人善用等优秀品质之外,还有几条原则是独立式授权必须遵循的。因为未经充分思考和准备就向下属授权,这或许是一名领导者做的最糟的事情,完全可能造成部门的运作混乱,最后还要领导者来收拾烂摊子。
独立式授权必须遵循的四项原则是:
1.授权之前要充分沟通
领导者应该把工作任务完整明晰的告诉下属,确定该项工作完成的日期,让下属明白自己希望该项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沟通不明晰下属会走很多弯路,因此领导者应该尽量详细、耐心的描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要嫌花费太多时间,领导者的旨意越清晰,最终的结果可能就越倾向于他想要的。
2.授权之前要培养训练
当领导者授权给下属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该下属工作能力成熟,领导者比较有把握该下属能胜任这一工作。对这类下属领导者不必交代太多,只需根据经验点明那些容易犯错的地方然后放手让下属去做即可。第二、该下属工作能力不成熟,领导者对该下属是否胜任这一工作并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下属进行必要的培训,避免其因为没有经验而进行许多无谓的摸索。在工作的执行期间领导者应该提供充分的资源,经常考核工作任务的进度,如果出现了难题与障碍要及时告诉下属解决方式,但并不要代替下属做决定,整项工作的进度、方法还是应该由下属自己负责。在经过一次次这样的工作授权之后,下属也会尽快成熟起来,成为领导者的得力助手。
3.授权后要充分信任
古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实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领导者并不多。有时候下属会辜负领导者的信任,如果领导者只是简单的责骂一通然后收回权力,以后只让下属做一些简单的指令性工作的话,员工自然会感到愧疚但同时也不会再对这项任务产生责任感,因为既然他能力不足,也就没必要负担责任。信任是领导者有效激励下属进步的可贵品质,既然领导者选择了授权给下属,那就应该让下属充分自由的选择做事的方式,不要随便干预;在下属工作进行的不够好的时候,领导者应该做的是提醒和帮助,这才是信任。人虽然很容易被环境影响沾染到一些坏风气,但人的本性是求真求善,下属在充分感受到领导者的信任之后,一定会激发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尽量把事情做到更好。这样的工作效果远比领导者一个指令下属一个动作的工作模式要有效得多。
4.授权要做到明确奖惩
关键词:内部控制授权
一、企业内部控制授权常见缺陷
良好的授权体系是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保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授权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
首先,纵向授权不清。表现为一是层级授权不清。股东(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一级机构、二级机构以及更基层机构之间的授权混淆,上级越俎代庖、下级越级行事成为企业的一种普遍现象。二是个人权力与集体权力不清。应当由集体决策的事情,经常变成了最高长官的个人行为;而应当有个人行使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事情,却往往被提交给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去讨论。
其次,横向授权不清。表现为一是不同业务板块、不同类型单位的授权不清。由于行业特点不同或部门的业务性质不同,在授权上应区别对待。但是,企业往往盲目强调整齐划一或图省事,在授权时却忽略了这些差异。二是执行部门、责任部门、会签部门和复核岗位授权不清。执行部门指具体办理单位,责任部门指归口管理部门,会签部门和复核岗位指不相容的部门或岗位。企业在实际授权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其间的差别。
第三,综合性授权不清。表现为一是权力行为特征不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决定权、审批权、处置权,建议权、拟定权等具有不同行为特征的权力经常会出现缺失、混淆、合并、放弃或架空等情况。二是定性授权与定量授权不清。由于企业业务或事项的具体情况非常复杂,有些授权指标可以定量,有些却不可以定量,即使在定量指标授权中,有时也需要从定性上去考量。如:对公务消费的审批,虽然报销的金额没有超出某层领导的审批权限,但是,从定性角度考量却可能不符合“必要、够用”的原则。三是常规授权与特殊授权不清。常规授权是指一般正常情况下的授权,而特殊授权则是指出现紧急事项或某种非正常情况下的授权。企业却经常出现将特殊授权常规化和领导对于一般授权事项仍要逐笔审批的现象。
二、企业内部控制授权的改进措施
首先,明确授权原则,坚持层级授权。一是明确授权责任。执行部门负直接责任,会签、会审部门和复核岗位负监督或检查责任,归口管理部门负管理责任,主管领导负领导责任,企业第一责任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只有责任明确,才能引起大家对权力的敬畏。二是层级授权。企业授权必须是“金字塔”模式,从最高层开始,逐级向下授权,而且只能是向下一级授权,不能越级授权。在用权上也必须遵从这一原则,上级不能越级“发号施令”或越级审批事项;下级可以越级申诉或举报直接上级,而不能越级请示、汇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下级部门和领导者的权威,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内部的和谐和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其次,界定权利界限,明确权利行为。一是明确划分个人权力与集体权力的界限。坚持“三重一大”原则,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同时,对于重大事项还要制定“联签联审”和“会签会审”制度。对于应由个人决定的事项要善于用权,不推不拖,勇于承担责任。二是明确纵向授权与横向授权的界限。纵向授权必须遵循层级授权原则,上级领导或部门只能向下一级部门的领导授权,再由部门领导在部门内部分配具体工作,而不得由上级领导或部门直接向下属部门的办事人员授权。部门之间的横向授权,只能在部门领导之间进行,而不得越过其他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向其他部门的办事人员授权。三是根据权力行为特征,建立制衡与约束机制。明确划分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分清决定权、审批权、处置权,建议权与拟定权。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权力行为严格限定在给定的范围之内,各忠其事,各行其道。对于超出部门主管或下位领导审批权限的业务或事项,部门主管和下位领导也必须行使审核权和建议权,实行逐级报批制度,不得以上位领导的决定权取代部门主管和下位领导的审核权和建议权。
第三,坚持分类授权。一是根据不同业务板块、不同类型单位的特点,实行有区别的授权。由于行业特点不同或部门的业务性质不同,在授权上应区别对待。如:对于业务相对独立、职能机构比较完善、人员素质较高的事业部,在授权上应比其他单位或部门要宽泛和宽松。二是对于常规授权与特殊授权应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明确了常规授权的业务或事项,在权限范围内由相应主管部门或领导负责决策和审批,上位部门或领导不再重复签批。对于特殊授权(如:被常规授权的人员暂时不能行使相关权力、代上位领导或部门行使权力,以及某单个特殊业务或事项等),必须出据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等关键要素的书面授权委托书,不得泛泛授权或口头授权。三是坚持“适度授权”和“一贯性”原则。适度授权必须考虑企业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业务成熟程度、办事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避免出现因人设岗、副经理满天飞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授权不到位,无人做主、有人不做主,事事请示、事事汇报的现象发生;“一贯性”就是要保持授权的相对稳定性,避免朝令夕改、授权无定律,在“一贯性”原则基础上,充分运用“权变理论”,做到“收放合理,收放有度”。
三、应用实例
将上述理念运用于企业实际,对费用报销的审批权限进行了改革:
某公司费用报销的审批权限为:“2000元以下由部门经理审批,2000―5000元由主管副总审批,5000元以上由总经理审批”。这一笼统的规定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只有定量授权,缺乏定性描述。二是容易导致只要报销金额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就可以通过,而不考虑是否合理或其他因素。三是各层级的控制依据都是只有“金额”一项,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四是存在将一笔较大金额拆分成几笔小额以规避上位审批的漏洞。五是没有明确审批顺序,实际工作中存在上位领导签批在前,下位领导签字在后的错位现象。
改革后的权限与流程顺序如图所示。
这一改革,明确了各岗位的控制要点,避免了审批依据的重叠,理顺了审批流程,使费用报销审批工作更加科学和流畅。
参考文献:
①李朝曙. 公司权力.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9)
②陈峰青. 企业内部控制权限指引设计要点探讨. 财会通讯,2010(11)
传统的护士长管理模式是护士长起榜样作用,实践证明激励机制与授权他人在护士长管理中优于榜样作用。授权可以减轻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护士更有主人翁意识,一定的表扬、奖励可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让科室充满活力。
1 一般情况
1.1 呼吸内科:病床50张。人员:护理人员14人。行政职务:设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1名。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6名。学历:大专6人、中专8人。年龄19-50岁,平均(38±1.5)岁。
1.2 授权方法
1.2.1 制定授权岗位:列出需要授权的岗位,病区一组、二组的责任组长,感染管理组长,专职带教老师,出科病历的检查,抢救室的管理,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的管理。
1.2.2 挑选授权人员:征得护理部的同意后制订出授权方法,根据人员素质、身体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副护士长协助护士长作好相关的工作外,独立承担出科病历的检查,抢救室的管理,让工作认真负责、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担任感染管理组长和精密仪器管理,选择奉献精神、业务能力强有大专学历的作带教老师。选择外出进修后的2名专科护士分别担任病区两个组的责任组长。
1.2.3 明确岗位职责:与各授权护士共同制定各岗位职责,各授权护士必须领会护士长的意图,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目标,护士长在工作检查中发现授权护士理解标准不准确,执行标准力度不够,工作上有困难的授权护士,要个别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不断改进工作,以达到预期目的,授权护士需严格把握好环节质量关,做好协调工作,上对护士长负责,下对护士负责,成为护士长的好帮手。
1.2.4 效益分配:根据各授权护士承担的责任大小及工作的难度制定具体的效益分配方案,这个方案既要让授权护士感到满意,又要让其它护士认可,没有较大意见,原则是奖金分配不能与其它护士拉开太大的距离。授权的目的是把握质量关,促进工作,不能因为奖金分配影响其它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2 激励方法
2.1 树立团队意识:首先对护士团队进行激励,每一年年初为团队树立一个目标,大家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如:2006年年初我科订出计划,争取在全县护理质量竞赛中获一个奖项,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夺到了全县护理技术操作第一名,达到了预期目的。
2.2 口头表扬:通过晨会,护理小组活动时口头表扬护士,在日常工作检查中用赞美的语言对护士工作给予肯定,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一样重要。
2.3 学习激励:凡护士在医院内或县上护理理论知识竞赛和护理技术操作得奖的科内再次给予奖励,同时进入科室档案,优先外派进修学习。
2.4 成就激励:每一年年终评一名优秀明星护士,上榜表扬一年,让每一个病人及其家属在光荣榜上认识到明星护士,让明星护士有成就感,其他护士力争来年做明星护士,评选中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 结果
运用激励机制和授权他人管理方法后,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护理质量有很大提高,病人满意度达96%。各项工作有执行者、有检查者,岗位职责得到很好落实。激励营造了一个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授权又严格把握了环节质量关,因此,我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得到了护理部的认可和表扬。
4 体会
一、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
秀水街市场是北京最有影响的国际旅游购物市场,商标权保护问题突出。分局采取打击防范和引导提升相结合,不断强化市场主办单位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促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力推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使秀水街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以加强。
1,实施商标授权,打造“品牌秀水”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提升秀水形象,分局和秀水街市场管理公司决定共同打造“品牌秀水”。
打造“品牌秀水”,就必须全力推进商标授权经营,弘扬民族品牌,引进中华老字号和中国当代驰名商标,引入国际知名品牌,将秀水市场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市场。
为此,分局通过清理清退涉假商户,调整整合业态形式,形成了以中华老字号(包括谦祥益、内联升、盛锡福)为主要特色的中华丝绸一条街和精品走廊,为进一步推行商标授权经营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2,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
商标授权经营的推行,必然涉及商户经营模式的调整和转型,亟须资金支持和扶助。为此,秀水街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对按商标授权经营要求调整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的商户给予租金减免,并为知名品牌进入秀水提供信誉担保,全力推进商标授权经营工作。
3,与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
2006年6月7日,在中国商务部和欧盟高级官员的见证下,秀水街与欧盟20余家国际品牌代表签署了《关于加强市场管理及时有效制止售假行为的谅解备忘录》,其内容主要是双方确定了“二步处理”原则,即市场对第一次被发现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经营者,予以停业整顿:对第二次被发现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经营者,终止租赁合同;同时,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并协助联合维权企业追究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4,汇编《市场管理规范》
在实施商标授权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制定了进货备案登记制、日常巡检制、导购违规记分卡制、黄牌警告制和奖励政策。分局将这些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汇编成《市场管理规范》,可供国内同类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借鉴。
二、建立商标数据库。完善商标授权经营制度
为了更好推行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落实项目管理目标,分局总结团结湖辖区的经验,进一步建立以“一个核心,四项制度”为内容的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
一个核心:
指导市场主办单位进行商标数据收集,建立所、市场两级商标数据库,形成以商标数据库为核心的商标授权经营制度。
为实时掌握商标授权经营动态。我们为每个市场建立一个商标数据库,把市场内商标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对市场商标工作实施量化管理,截止到2006年10月底共收集商标数据7110条。数据库由市场情况统计表、注册商标统计表、未注册商标统计表、商标统计表、重点监控商户统计表五部分组成。
商标授权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经营者对其经销的带有商标的商品来源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市场主办单位要在市场内实行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完善市场自律体系,积极引导商户走“品牌”经营之路。要从调整商品结构人手,疏通渠道,积极引进在国际和国内有竞争力的品牌,将假冒品牌、“傍”名牌、信誉差的商品清退出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项制度:
1,市场商标数据实时分析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商标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为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依托商标层级流转监管机制,利用商标数据库强大的统计功能,对不同市场做出针对性分析,从而快速准确地发现商标侵权行为,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更多地投在被侵犯风险系数高的商标上,从而震慑潜在违法者。商标层级的标准是商标的风险系数,该系数可以通过对商标数据库进行数量分析来导出。
2,数据交换与信息通报制度
该制度帮助T商部门对市场商标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时能及时与商标权利人及商标人取得联系,实时地做出行政指导:促进经营者、市场主办单位、商标权利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三方搭建工商服务平台:定期对商标授权工作开展培训,请辖区内示范店介绍经验。积极帮助质量好、信誉高的未注册商标注册,让质量好、信誉高的商标受到更全面地保护,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良性竞争。
由于商户变更或季节性换货等原因,商标数据库内的数据容易滞后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要求市场主办单位必须将商标变更情况统计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每周向工商所报送市场商标变更情况统计表,工商所每月汇总。工商所市场外勤在日常巡查中也要将商标变更情况列入工作内容。将巡查中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录入数据库。
3,以商标权流转层级为依托的商标分类监管制度
根据商标权流转的不同途径,分局制定了相应的监管要求。对于注册商标采取以商标权流转方式为依据的自有品牌、品牌、多级品牌、进口品牌实施层级监管,经营者对每一类品牌商品来源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对于未注册商标以国内品牌和进口品牌为划分标准实施单独监管。这种模式能够使市场主办单位在日常管理中更有效地将侵权商品清理出市场,能够帮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及时、准确地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4,以户管标、以标管货的日常监管制度
为了能够对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精确定位和准确定性,确保商标侵权行为得到有效地遏制,工商所从五个方面落实此项制度:1,指导市场建立健全每个商户经营商品的商标管理档案和商标授权管理档案。2,制定服装小商品市场日常巡查的“六查六看”制度。3,开展阶段性商标自查自纠工作。4,设计具有商标检查内容的新式巡查记录单。5,商标禁售预警制度,监控除48种通报商标的其他注册商标。
2第三0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的模糊授权对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每个周六、日护士长授权当日上班的责任制护士为护士长,并以模糊授权的授权方式授权其做好护士长的临床管理工作,并对这一管理模式的实行前后进行病房突发事件处理率和患者满意率的比较。结果:突发事件处理率显著提高 ,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
【关键词】护理管理 ; 模糊授权
The head nurse fuzzy authority to improve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quality role
Chen xiaoyan Qin mei Chen baoyu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tron to improve the fuzzy authorized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role. Method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0, each Saturday, and started on the head nurse authorized to work for the head nurse, and responsibility to nurse fuzzy authorized may authorize its accredit way the head nurse's clinical management work well, for which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model for ward emergenc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parison of household wast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incid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dolescent patient satisfaction also obviously improved (P < 0.01). Conclusion: the head nurse's fuzzy improved sickroom nursing personnel authorized work enthusiasm and clinical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ward nurse got patients generally prais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atients, promote the complaints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department, bring the hospital and department good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fuzzy authorized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5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种种都对医院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护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其科学管理的效应已越来越重要。护士长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护士长在第一线实施面对面的管理,敢于和善于管理,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1]。“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开展以来,患者满意率提高是体现优质服务及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指标,笔者运用模糊授权的授权方式进行病房护理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背景
护理管理是充分发挥护士作用,激发其潜在能力,保证护理工作落实的前提[2]。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致使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而医疗护理纠纷主要源于医疗和护理管理,护士长作为临床第一线的直接管理者,更应做好护理管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防范护理纠纷,促进科室有效发展。
2 方法
授权(delegation)是指在不影响个人原来的工作责任的情形下,将自己的某些责任分派给另一个人,并给予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职务上的权利。模糊授权是常用的授权方式,是指管理者明确规定下属应达到的目标,但不规定达到目标的手段,被授权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和创造余地[3]。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每个周六、日护士长授权当日上班的责任制护士为护士长,并以模糊授权的授权方式规定其做好护士长的临床管理工作,并对这一管理模式的实行前后进行病房突发事件处理率和患者满意率的比较。
3 结果
3.1护士长模糊授权前后半年患者反映的事件处理率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模糊授权前后半年患者反映的事件处理率变化情况比较
x217.42 P
3.2 护士长模糊授权前后半年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模糊授权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x29.036 P
4 讨论
4.1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科室的凝聚力:病室管理的关键是调动每位护士的积极性。能调动护士积极性,把护理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护士的认可才是一个合格的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护士长要全面关心护士的工作,做好激励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实现护士的价值。对护士各方面的才智潜能充分挖掘并利用,这样才能增加科室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在进行模糊授权以后,护士们工作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管理的创造性、能动性,达到了病区管理的有效性。
4.2 病房病人反应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率显著提高: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长的职责,除检查、督导、协调、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自身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的确立,引导及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增强护士的质量意识;让单纯工作质量被监控、被管理转变为自我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护理技能潜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质量环境与氛围。模糊授权后患者反应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率由76.47%提高至96.22%,处理率显著提高(P
4.3 病房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长首先要重视和正确对待患者投诉,力争将矛盾的负面 影响 降到最低程度,以此为契机,完善管理,强化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并与护士们达成共识,全员参与。让她们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明确目标和标准,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行为准则和质量标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开展中提高患者满意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质量标准,自护士长模糊授权以来周六、周日依然有管理者和负责人,使病区管理增值了,也提高了护士长管理的附加值,处理事件及时主动且有效,患者满意率达到了95.83%,满意率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1] 蒋智慧,田丽,杨香婷.护士长在管理中应重视的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61-362
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正在着手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办法》。本文作者从法律角度进行思考,澄清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基本认识,包括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由来、相关规定、主要内容、主要作用、存在的不足之处等等。从而进一步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如何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作出明确的定义,如何明确界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客体和对象,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特别强调了在立法和实践中需要注意区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客体是企业的产权(股权),而不是经营权或企业法人财产权。本文对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完善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 授权经营 法律思考
在《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地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这一重要课题,并将其作为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03年8月14日《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办法》起草工作小组召开了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立法专家座谈会,从会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在讨论中专家意见分歧比较大,[1]在国内,现阶段尚缺乏足够的经济、法律理论支撑,因此,有必要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作者企图通过本文,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思考。
一、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基本认识
(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由来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是在组建企业集团的试点工作中,为了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集团紧密层企业的国有资产划拨并授权给核心企业,由集团核心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并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其目的是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2]1992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经贸办联合下发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实施办法》对授权经营定义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指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企业集团中紧密层企业的国有资产统一授权给核心企业(集团公司,下同)经营和管理,建立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之间的产权纽带,增强集团凝聚力,使紧密层企业成为核心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发挥整体优势”。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践,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
(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相关规定
早在1993年制定《公司法》时,在公司立法中,就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有过明确规定。《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的国有独资公司,可以由国务院授权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随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党的十六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国务院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制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确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该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规定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上述规定,是确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提供了基本依据。
(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目的是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企业关系,使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并履行好出资人的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和机制。
2、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体,授权方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被授权方是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
3、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核心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授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营国有资产”,被授权企业在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依法经营、监管,对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
4、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要由授权方与被授权方签订授权经营协议,明确授权内容,使被授权企业做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被授权企业在享有经营国有资产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四)、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要作用
1、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被授权企业之间,明确被授权企业的经营权利和责任,有利于维护被授权企业的法人主体地位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被授权企业的出资人地位。一方面,被授权企业享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经营自,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授权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2、在被授权企业和其子企业之间,明确被授权企业对其子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有利于母子企业层面上的出资人到位,使被授权企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做到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子企业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营。实行授权经营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再直接对被授权企业的子企业行使股东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五)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不足之处
1、从1992年国务院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实施办法》以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司制度的确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确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中又出现了新的些问题,从总体来说,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目前,由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理论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有必要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定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体,包括授权人、被授权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客体,包括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法人财产权、经营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对象、范围等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之形成一种比较完善理论,并转化为一种健全制度,使之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发展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法律分析
(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定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说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有了新的认识。作者认为,可以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定义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指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自己以各种形式直接投资到企业的国有资产的产权授权给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统一持有,以确立母子企业产权关系。母企业依据产权关系成为授权范围内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统一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
在上述定义中,产权指的是国有股权中的国家股权,不包括国有法人股权。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体包括授权人和被授权人两个方面,授权人是指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被授权人是指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国有资产的持股权,而不是经营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对象是授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持股的成员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依据产权关系成为授权范围内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
(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体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体,指的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和被授权人。
1、关于授权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有所变化。在《公司法》的规定中,授权人主要指的是国务院,该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的国有独资公司,可以由国务院授权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根据公司法的该条规定,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公司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是政府,而且只能是中央一级的人民政府即国务院。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在理论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确立了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虽然仍然坚持只能是政府,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的原则指导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范围有所扩大,即国务院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也可以授权。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国家经贸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进一步规定,“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经营。国有资产规模较大、公司制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经政府授权,对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中央管理的企业由国务院授权,地方管理的企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授权……。”
党的十六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确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在坚持国有资产由国家统一所有的前提下,规定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二是明确要求在国务院、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同级人民政府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和义务。三是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实行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责,政府其他部门、机构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主要指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现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目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主要是经营性国有资产。首先,金融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不在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之内;其次,即便是经营性国有资产(非金融类),比如烟草、铁道、邮政等特殊垄断行业的资产,事实上并不归国资委监管。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大量发生的,与金融类资产、资源类资产和部份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关联的产权流转与重组,可以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鞭长莫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不可能成为上述国有资产的授权人。
2、关于被授权人。主要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独资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国有独资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有独资企业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按照《公司法》规定,由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实施前已设立的国有企业,符合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条件的,单一投资主体的,可以依照公司法改组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作为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享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权利;可以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享有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
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如果要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体,即被授权人,必然会引起企业其他股东的股权比例发生变化,因此,授权人在采取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时,必然会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将处于不确定状态。
此外,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监管范围之内的以外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如,烟草、铁道、邮政等特殊垄断行业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政府其他部门、机构,如其他工业、交通、水利等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4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后,也存在大量经营性国有资产。作者认为,上述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作为被授权的主体资格是不容忽视的。
(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客体及对象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客体应该说,是企业的产权(股权),而不是经营权或企业法人财产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实质是授予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持股权。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通过授权明确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与非产权关系的企业间的产权关系,即确认母子企业产权关系。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对象是授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持股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而这些国有资产不仅仅指存在于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内的国有资产,还包括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中的国有资产。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在未授权之前,与授权人的全资、控股、参股公司之间没有产权关系,这些企业的国有资产也不属于未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授权后,与集团公司之间确立为母子公司,从没有产权关系转变为有产权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机构在组建发展企业集团中的行政行为,是一种非市场方式的产权重组方式。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机构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从法律的角度,对产权的划拨予以确认,从而形成母子公司之间的产权连接纽带关系。目前,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所管理的企业之间进行的重组主要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通过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明确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从而实现子公司层面上的出资人到位,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有权在授权范围内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个人时间安排分组接受连续6周的糖尿病授权教育课程,于课程结束后6个月,检查患者代谢指标水平,对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60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明显降低(P
[关键词]糖尿病;授权理论;代谢指标;自我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3)08―0013―0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明确诊断,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疗和自我管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中国已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1.48亿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一项重大因素。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控制血糖、体重、血脂等各项指标,以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在糖尿病教育中尤为重要。随着糖尿病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越来越重视以病人为中心或以合作性的方法进行教育这种方法的理念就是授权。授权教育是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AADE)着重推荐的糖尿病教育理论。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对6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时间安排分组接受连续6周的糖尿病授权教育课程,于课程结束后6个月,抽血检查患者代谢指标水平,对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了解和掌握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与代谢指标水平与自护能力间的变化,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
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T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
1.2纳入标准
①年龄55~70岁;②病程≥1年,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③无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史和认知障碍;④能正确回答问题,有基本的读写能力;⑤无严重心、脑、肾等疾病;⑥患者依从性好,坚持治疗,愿意配合者。
1.3排除标准
①精神异常;②语言交流障碍者;③生活不能自理;④恶性肿瘤患者;⑤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⑥在回收的问卷中有缺项者。
2方法
2.1授权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个人时间安排将其分为6个小组,每组10例。每个小组均接受连续6周的糖尿病授权教育课程,每周1次,每次50min。教育结束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每次5~10min,共6个月。随访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用药、并发症观察、情绪调节、血糖监测及足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协助患者分析相关原因,并制订下一步管理策略与目标。
2.1.1实施步骤
包括明确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及评价结果。明确问题和表达感情目的是鼓励和帮助患者宣泄、确认和讨论糖尿病行为改变的问题,检验是否存在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否认、倒退和回避等问题,鼓励患者逐渐承担起自我管理的责任;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是患者根据存在的问题,设立短期和长期控制的目标,主动提出行为改变的计划和步骤;评价结果是帮助患者评价结果,回顾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经验等。
2.1.2教育形式
采用口头及幻灯健康教育法,集体教育及个别指导相结合。
2.1.3教育内容
依据糖尿病“五驾马车”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药物和运动的调整、自我监测与管理方面教育,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树立长期药物治疗的正确观念,认识控制血糖达标的意义。
2.2评价指标
体重指数(BMI)、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测定。吸烟与否:①从不吸;②曾吸烟已戒1年以上;③正在吸;饮酒与否:①不饮;②戒1年以上;③现常饮;限盐:每天摄入盐
2.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Y2检验,以P
3结果
3.1 糖尿病患者授权教育前后代谢指标的比较
糖尿病患者授权教育前后血压比较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