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走进初中范文

走进初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走进初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走进初中

第1篇:走进初中范文

离开了生活了六年、学习了六年、拼搏了六年、奋斗了六年的小学。现在,为小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自己、为学校、为老师、为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现如今,我已走进了梦寐以求的中学。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前面是一片宽阔的草坪,初次到这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青草格外茂盛,在骄阳下显得更绿,为炎热的校园带来一片清凉,路两旁,屹立着许多高大的柳树,像个“校园的卫士”一样,日夜守护着校园。

我想,在这初中的殿堂里,每位老师都想蜡烛、蚕、园丁、蜜蜂一样默默无闻地教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因为可怜天下老师心,老师的用心良苦都是一样的,做学生的都能体会到。

张老师,您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我知道,每一位老师都会爱护自己的学生,一心想着学生,一切为着学生。

老师,我现在成为您的学生,我深感荣幸,在您的教育下茁壮成长。我知道,初中比小学的光景更短暂,只有三年,三年的光阴不多,所以,我会珍惜这三年的美好时光,会更珍惜我们之间珍贵的友谊。

对初中生活我充满了好奇,想了解点情况。

第2篇:走进初中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学;音乐教学;兴趣;艺术感受

21世纪是人才倍出的时代,新的时代对于初中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时展,要求我们必须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化学生素质的培养,让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此,我们要从教学模式上改革,强化综合能力训练 ,在现代音乐教学的指引中,研究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的共同点的同时,让舞蹈走入初中课堂。

一、初中生舞蹈课程在音乐课堂上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课有效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审美能力。它是一门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长发育期的学生的形体和姿态进行完美训练的学科。从中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和体态,这是让舞蹈课走进初中课堂的最终目标。

在初中阶段,艺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和舞蹈教育的整合,又是当前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课堂上,如果舞蹈教学只依靠课堂教学的理论、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舞蹈基本功的练习、演出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自身能力、特点和学校的学习环境,将舞蹈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延伸走入课堂。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它各类艺术学科,如音乐课、美术课、欣赏课、表演等有效地综合在一起,所以一个学校如果重视学生的艺术修养,就必须将舞蹈这门崭新的课程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聆听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体验生活的能力。在舞蹈教育中,个体能力也是控制肢体完成律动动作的能力,即身体运动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舞蹈所产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舞蹈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有非常好的的促进作用。因此,舞蹈教育本身就具有推动中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不但是中学生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手段。例如,我在每节课都会抽出5―10分钟的时间来做一些舞蹈基本功的形体练习,或是根据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歌曲来表演舞蹈。同时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舞蹈的同学来跳舞,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舞蹈进课堂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我们学习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同时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要学生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喜欢上音乐课。通常教育往往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而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则是以具体的形象感染为特长,对学生身心健康无疑是一剂良方。因此,在初中阶段开设舞蹈课,完善舞蹈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改革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初中音乐课堂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的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的组织好课堂上的每一个趣味教学环节,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灵感,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同时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使音乐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无限趣味。所以,舞蹈课教学常常收到比正常音乐课教学更高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可以长久的深入学生心灵。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从小学到中学都以形体训练为主,舞蹈律动为辅,单独的舞蹈课,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进行研究,提升舞蹈教学研究理论。

教师在课堂上所起到的只是主导作用,课堂上学生们的交流和展示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利用音乐的感召力及对舞蹈知识的逐步掌握,使学生对自我能力得到充分肯定及对形象艺术充分表达,从而激感上的表现欲望。教师要创造各种各样为学生喜闻乐见、 丰富有趣的接触教学内容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我在给初一学生上音乐课时,由于很多男同学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我根据男同学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如男生特别喜欢的摔跤、骑马、跨越等动作,我决定从蒙古舞开始教起。首先让学生了解蒙古大草原的景色和动听的音乐,再和他们聊蒙古勇士的故事,然后导入蒙古草原的舞蹈动作。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男子舞蹈和女子舞蹈是不同的。男生的舞蹈要表现阳刚帅气的一面,而女生的舞蹈则具有两面性,可以更好地衬托出舞蹈的内在美。这样,男同学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课,爱上了舞蹈,又可以在活动时积极踊跃的参加。

三、合理有效的把舞蹈课融入到音乐课中

舞蹈课与音乐课,这两门最古老的艺术课程,从产生之初就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相促进,超越了简单的合作关系,音乐已经成为舞蹈的基本组成部分。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把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手段和h节。因此,在初中舞蹈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无论是从艺术选材、艺术构思、艺术表演方式、乐曲的选择、到舞蹈动作编排、还是在舞蹈的学、练、表演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教育的目的和学习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舞蹈教学走向正确的方向。同时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舞蹈教育才能一步一步走上正轨。

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每个人的内心情感,提升人的心灵。音乐不是舞蹈的全部,但舞蹈却离不开音乐。在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下,我们学校越来越注重艺术教育,对初中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适当的融入舞蹈教学便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之门,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舞蹈、感受音乐、快乐的享受每一节舞蹈课,教师为学生搭建起了梦想的舞台,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美。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感知性,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我们必须意识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能够真正和谐地将身体、情感、灵魂以及听觉艺术融合在一起。综上所述,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师更应该关注促进学生身心运动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积极、更愉快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第3篇:走进初中范文

读了初中表示我已经长大了,已经成熟了,不会像以前,买了书包后,围着操场跑几圈。

什么样的初中生活,是我所向往,追求的呢?让我来跟你说说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里的风景吧!

草坪、喷泉、树木是学校的主要风景。

草坪,绿油油的草坪,同学们的天地。那边有几个同学在翻跟头,这边有几个同学在才艺表演……

喷泉,那漂亮的喷泉,喷出来的水多美呀!

同学们围在喷泉旁,用手去接喷泉的水,有的把刚买来的鸭子按在水里,来试试它会不会游泳,哦!他真笨,鸭子都快淹死了……

不光要学校风景好,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差。

老师教课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松,如果到放假,作业可以适量的增多。(不过一定得有“轻松”的时间)

有时候可以组织去春游,或是搞些活动,比如说:假期小组,通迅小组,兴趣小组等。

唉!瞧我这记性,我还忘记跟你们介绍课堂上的纪律呢。

“叮呤呤……”上课了,同学们便会认认真真的坐好,老师面带微笑,夹着书本走进教室:“同学们好。”同学们便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弯下腰去:“老师好。”

老师讲课时,会不时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过,一下子便会很严肃。

只要老师一提问,哗!2/3的同学都举了手,如果有同学答错便会伸伸舌头,逗得大家又是一阵笑声。

“叮呤呤”一阵铃声,下课了。

老师无耐的看着我们,过了一会,老师走了,大家不要以为老师去办公室了,不是的,她是去拿礼物。礼物,大家不要误会,老师说要和我们玩猜迷语,猜对了的就有礼物,就这样我们渡过了快乐的一天。

第4篇:走进初中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1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作为21世纪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地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当中去,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崇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采摘身边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为让学生感受生活提供素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就教学的"生活化"曾经作过很多论述,比如:"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等,他始终认为:教育的根基起源于生活,教学的方式、手段、目的与目标更是不能脱离鲜活的现实生活,生活中本来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随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新教材相对于传统教材更具有以人为本的特征,课程内容更加朴质、更加具体、更加贴近生活,与教学的主体和客体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力、发展力与自主力更加有利。对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善于观察、发现并采拾自身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扎实运用好这些活教材,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将教材、课堂、大自然与社会大舞台紧密结合为一体,向丰富多彩的美丽生活要素材,向现实社会生活要教育效果。

笔者以"孝敬父母长辈"这一知识点为例,根据课程的主题与内容开始挖掘现实生活中有关"孝亲敬长"的素材,不由联想到让亿万人民感动、妇孺皆知的春节晚会节目《常回家看看》,于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其搬进思想品德教育课堂,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亲情,在视频画面中感受孝道,随后通过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与现实生活,让他们自己来说说: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如何具体实践孝亲敬长的职责。整个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效果非常好。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构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

现实的生活本来就是一本教材,特别是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仔细研读,梳理出课程中蕴含的生活素材与情景素材,通过一些艺术化的手段,拆解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条条框框,摆脱其禁锢束缚,超越课堂、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壁垒,通过课堂情景的构建,为学生打通一条与实现生活亲身体验的通道,让学生在其中感触到现实社会的真实性,进而让他们在虚拟的现实社会中锻炼自己独立的观察力、判断力、思考力与辨别力,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变迁与真谛;让他们从中历练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实现生活的经验和亲身体验的情感,让他们趋于理性与成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让教材中的品德素质沁入学生的心田与灵魂。

笔者以"追求公平"这一知识点为例,构建了以下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现实情景:有一次学校组织阶段性教学检测,检测的科目就是思想品德,而在检测评阅卷发下来之后,某位同学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对其中一道题的解答和别的同学完全一样,他的该道题没有得分,而另一个同学却得分了。就此请学生以被扣分的同学处境,谈谈自己的感觉与感受,以及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当笔者将教学情景刚刚构建出来后,笔者发现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与生活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踊跃举手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笔者充分尊重学生所表达的思想,并对具有积极想法和理的学生给予肯定,而对于具有消极情绪与武断做法的学生,则通过说理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其不良处理的方式将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公,正确处理各种不公平待遇与现象。教学效果让笔者感觉惊喜。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组织贴近现实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外研究探索生活。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曾经深刻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这从社会伦理道德角度来倡导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源自生活并归于生活。我国教育部也通过新课程教育的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用于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总课时的20%。因此,作为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克服唱"独角戏"的现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不让思想品德教育"填鸭",不让学生成为寂寞的听者,而是要让积极营造互动场景,让他们真正走进生活,参与劳动实践,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鼓励他们研究探索生活的冲劲,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良好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力和实践力。

笔者以"了解我们老师"这一知识点为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活动空间向广阔无边的社会大舞台延伸,向具体生活拓展,向现实生活要营养,培育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生活观与价值观。笔者的具体做法是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通过自由组队(2、3个人为一小组)的方式成立采访小组,到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去采访自己现在或曾经的老师,要求他们对采访内容做好详细记录,并整理好交流体会发言稿。实践证明,这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而且为他们探索生活提供了良好机会,从中得到的教育效果确实非同一般。

参考文献:

第5篇:走进初中范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

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同时,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这也必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苏教版《口技》一文时,我在导入过程中,通过播放相声《洛桑学艺》的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口技艺术的传承历史,和在民间艺术中的崇高地位和价值。让学生感觉到口技艺术的生动有趣,同时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口技表演的视频中不段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乐园。

二、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的优势,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如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首先设计了课题的背景――一片桃花,清屏后简介作者。然后以此出示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配合每段的深读,都可重复播放多次。这样就能将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维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让学生跟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文章,因为它不像散文、诗歌、记叙文那样,语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理解,而是比较抽象,说明文的顺序也比较难掌握。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作者尽管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但有的学生仍然不够明白。因为学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读后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这篇课文,能够使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图像中了解了花儿红的各种原理,并且进行了比较说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使那些枯燥无味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阅读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想象能力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信息技术能够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效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并能根据媒体展示的内容再补充独有的想象世界,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第6篇:走进初中范文

关键词:数学实验;有效教学;探究性;操作性

一、数学实验的特点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让数学实验既能贴近学生的知识,又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又能让学生充满好奇,乐于其中。高中数学实验的创设一是要具有针对性,数学实验不是老师随意制定出来的,应该是针对教材和学习内容,不能为了实验而开展数学问题,要紧扣数学知识,不可以偏题。二是,要具有适度性,实验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考虑到全体学生,在难度上要适宜,不易太难也不易太简单,突出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异和个体差别,要让每位学生从教师的实验情境设计教学中得到发展。三是,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实验的设计不能泛泛而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深刻性,能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能够解决问题或者有所反思和收获,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四就是要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要能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之中,能不断的提出、分析和研究新的数学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一直参与课堂,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或者等待老师对实验结果的报告。

二、数学实验的路径分析

(一)多媒体辅助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开始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般的问题都需要探究才能给与解答,其实解题的方法有时候也不只是一种,但是在解答的时候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教育环境的制约导致学生解题思路受到限制,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和探究性受到抑制,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在教学大环境的改善下,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数学立体思维,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能力。在数学实验中,多媒体是最好的教学媒介,可以直观形象的把教学的过程、实验的步骤和结论完完全全的呈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了解整个数学实验过程。如给学生提出这样的探究性问题,把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连接起来,试想会构成什么样的图形,如果纯碎的让学生去想象,那是比较困难的,加入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在PPT上面利用动态的图像展示这个过程,那学生就会很清晰的了解问题的答案,并且记忆犹新。答案是开放的,实验的过程也是动态的,依据四边形的形状变化其结果自然不会相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多维度的数学思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会激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实验的活动。

(二)学会数学关系的转化,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学会数据和关系的转化,比较抽象的理念要通过知识的转化,转变成直观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转化数学关系。在数学问题的处理上,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参与到解题的过程之中,让学生领悟到问题的本质。新形势下,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其目的不再是对数学定理或者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思想和和解题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解题的方法和思想颇多,其数形结合思想极为重要。针对数学问题的转换方法没有什么标准模式可以遵循,为此,在解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问题,因题而异,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

(三)激发学生好奇心,学会实验的转化

数学实验开展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很多疑难的问题直接开展数学实验是不可能的,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头绪,要想轻轻松松的开展数学实验,需要教师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认真的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钻研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规律,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有的数量关系和教学情境,创设针对性的数学实验案。如: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看到之后第一感觉应该是没有兴趣,索然无味,对于这样的问题结论也不易掌握和理解。如果想开展数学实验,那么也是无从下手,如果老师能恰如其分的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一定的实验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中学习和实验,那效果一定会非常的明显。创设的实验问题情境如下:a克糖放到水中得到b克糖水,浓度是多少?在糖水中又增加了m克糖,此时浓度又是多少?糖水变甜还是变淡了?这样的实验情境,学生不用计算都能明了问题的结果,也比较容易掌握这样的问题结论。

总之,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全面的激发,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趣为导向,活化教学过程,有效的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完整学习任务,去参与数学实验,进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意义的。有效的教学已经不是简单机械的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能让学生主动的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对于实验教学,往往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他们会乐在其中,也会和同学、老师一块去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去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发展问题,让他们去探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走进初中范文

1.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成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使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造型手法多种多样。表现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

2.培养学生视觉艺术的作用。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阅历少,但对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美术课中加入视觉艺术的内容,不仅让学生欣赏到新型的艺术作品,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分析作品,加强对艺术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能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师应多接触视觉艺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也是一种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不能够安于现状。教师要将规觉艺术引进教学课堂的关键,是自身要增加对视觉艺术的了解,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接触视觉艺术。例如,多参加艺术画展、雕塑展、以及相关美术团体的学术研究活动等等。通过上述方法,增加对视觉艺术的了解,进而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另一方面,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道德生活,组织新颖的教学课堂。例如,在动物画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感受对动物的关爱以及理解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引导学生喜爱动物,关注动物,进而更好地进行动物画的学习,将对动物的喜爱转化为学习的乐趣。

三、在美术教学中展现视觉艺术的魅力

初中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不如高中生,但是不同阶段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审美。由于学生接触到的外界社会对自身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因此,美术老师应该帮助中学生了解艺术的各个知识体系和范畴,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特别是对视觉艺术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美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学科。“沙画艺术”是一种利用沙子在白色背景板上作画,同时结合音乐通过投影展现在屏幕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沙画艺术”能够将观众带入梦幻般的视觉感受当中去,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简易的“沙画”制作工具,然后引导学生观赏名家“沙画”作品,随后鼓励学生进行“沙画”的创作。在整个的观赏和学习“沙画”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被充分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视觉艺术有了更为直观的和生动的感受。

四、将视觉艺术与多媒体艺术进行综合运用

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入了现代化教学的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色彩、构图、绘画手法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和音频。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之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视觉艺术,让视觉艺术更能够深入初中美术课堂。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例如,初中美术课《居室的色彩搭配》一课中,在课前教师就可以放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一个是欢快、热情的《邀舞》,另一个是朦胧、抒情的《晨曲》。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代表了冷暖色调的绘画作品。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生也在分辨出作品色调种类。学生的注意力被优美的音乐调动起来,学生将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学习。

五、利用实践活动加强视觉艺术的教育

第8篇:走进初中范文

【关键词】:数学 传统教学 新课堂

一、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转换角色,改变传统中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做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化境。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在“七巧板”一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操作和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法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理解到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和小学所学一样时,对议一议能较快算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因数减小1时,积怎样变化?从而让他们自主探索,再通过与小组的交流总结得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教学许多新知识时教师都要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样得到知识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合作探究,因而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不过在平时的课堂大部分的合作都流于形式,如问题不适宜、规则不当和分组不科学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在很长一段教学经历中从没有体会到合作学习对学生能有多大的帮助。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了一个细小的环节:“请同学们讨论‘一直角边及另一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吗?”先让学生自己画图。学生画出了两种图形。“讨论谁是谁非?”找出正确图形。然后问“那你能判断问题的真假吗?”学生继续讨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象的非常积极,反应非常强烈,这让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们,他们那自信的表情让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当我最后收集意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时,认为是假命题的同学突然发现自己的坚持是因为忽视了已知条件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立刻进行了自我反思,已经不用老师再进行讲解了,学生已经解了。这样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是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也很难创造性的理解、开发教材、新课标下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在课上,同学们就会踊跃地展开自己的调查结果,引出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更会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更会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科学的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守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量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中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真正的目的。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尽快成站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到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枯燥,从而拉近数学与实践生活的距离,这充分体现课改精神,体现在“教中学”的新理念。

四、易于操作的评价也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却上的,

第9篇:走进初中范文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长久以来,教师习惯性地将“传道、授业、解惑”当成自己的唯一职责,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教知识。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导致了长期以来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等教学形式,将学生变成了灌输的机器,教师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被动接受的意识习惯。事实上,这种教学形式既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潜质的开发。

20世纪90年代后,构建主义理论的出现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把学生的课堂角色由灌输对象转变成教学主体,使学生成为音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音乐课堂的“主要演员”,而教师则由“演员”变成“导演”。通过这种形式真正使音乐课堂回归本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想打赢这场转变观念的“音乐革命”,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思想,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由于以教师为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阻碍了我们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和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新舞台供其自主学习。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地实现在自主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创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使学生真正“以学为乐”,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展示了一幅春江夜幕图,并将《春江花月夜》这一标题加上去。此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浮现自己想象中的美丽景象。紧接着,我请学生对该景色的恬静和美好进行语言和色彩上的描述,再让他们对该景的音乐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当学生初步体验了这种图景后,再让他们分段落聆听音乐,适时地对作品中的节奏、拍子、力度等进行感受和分析。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方法地进行赏析,让学生在接触和了解音乐背景的前提下,大胆抒发自己的感情,阐明自己的想法,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最后对作品做音乐专业上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自主欣赏,促使其对音乐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2.坚持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的音乐教材内容大部分是经典老歌,不符合学生目前的生活,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的曲目内容,更谈不上体会其中的情境。教师应该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灵活应用教材,挑选学生较感兴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在《手拉手》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让他们欣赏和体会往年奥运会的优秀曲目,这样可以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此外,基于当下学生热衷于听流行音乐这一现状,教师要进行巧妙应对,在对流行音乐分析和筛选过后,选择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曲目,让学生在教师的理性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对流行音乐进行欣赏。例如,当下很受学生欢迎的流行歌手周杰伦,教师可以对他的作品风格、曲风特点、演唱技巧等进行科学分析和引导,避免学生盲目追捧,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素养。

3.促进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音乐是一种多元性文化,音乐作品本身就融合了各种学科的很多知识。所以,必须从大音乐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音乐,要尽量丰富知识面,为学生多方面地了解音乐提供条件和机会。举个例子,音乐作品《苏武牧羊》综合了文学、历史、政治、诗歌、民族、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是我国西汉时的一种政治行为,假如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明白当时统治者的治国之道和当时的军事政治状况,不清楚“匈奴、议和、毡、汉社程”等词的意思,就无法理解苏武的行为和这个音乐作品的深意,也无法理解曲目的气氛为何如此沉重缓慢。该曲目抒发的苏武对祖国的忠诚和为祖国做出的重大牺牲,以及祖国人民对他的尊敬和爱戴,需要多方面知识支撑才能真正体会。

各门学科之间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丰富想象,激发灵感。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互相结合和渗透可以推动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看待问题,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教学的旧思想和旧模式逐渐被否定和淘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和推崇。音乐教师应该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平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其自主研究、学习音乐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