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生个人学年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是为人师者经常探讨的问题之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质量工程宏大目标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更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结合课程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些经验,对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做初步回顾和总结。
一、目光交流法
这恐怕不是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相信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随时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随时用目光与学生交流。以前上课必须是目光扫射全场――每个人尽收眼底,谁有一举一动,都不能逃脱,也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思想开小差――但这样似乎有点苛刻:你如果讲得不好,又不允许人家开小差,那不是浪费时间么?也似乎是不给学生自由。但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要有效果,希望自己的教学不要白白浪费。这是一对矛盾。那么,我们是如何权衡和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运用目光交流法,意在搜寻学生对讲授的反应:满意的也罢;疑惑的也罢;甚至有不同意的看法更好。这时,师生之间无声的交流就变成了有声的交流、有目的的交流、启发式的发问――把问题解决在发生的瞬间,解决在思想闪现的那一刻,而尽量不让它遗留到课后。
当然,不同学校对学生上课纪律的要求可能不一样――退一步说,即便允许学生上课选择自由听讲,那作为老师也不能无的放矢,“无为而治”,不看授课对象的反应而自顾自讲。
二、启发式提问法
教师们在讲课时往往都爱提问,但每次提问是否一定有价值?值得反思!有时是学生不注意听你突然提问一下,扭转过来他的注意力;有时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你提问一下,在他回答后再强化一下认识,也是对所有同学的提醒。但更为重要的提问,应该是让他从中受到启发,举一反三,深入思考、进行研究的。
张五常教授讲他的老师赫舒拉发在教书时,每说一段话,就有意无意地停下来,希望学生提出新的观点,也希望学生证明他是错了。当他认为学生所说愚不可及,就忙顾左右而言它;听到可取的,就大加赞扬;对学生的发问,常常是立刻回应。而他自己提出问题,不管有没有答案,他总是把问题的重点所在说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来,学生就被他带着去想,再愚蠢的学生也觉得有话可说。有时,赫氏还会说:“我有一个问题,想了很久也没有答案,希望同学们帮一下忙”。这样的不耻下问,学生怎敢不注意听呢?这样的教书事例,这样的国际级大师,确实值得效仿。
三、问题导入法
如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思考,改变填鸭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问题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例题,让学生先处理并思考,然后再讲解。例如,在讲解财务杠杆这一部分内容时,会给出A、B两家企业,假定其年息税前利润相同,均为100万元,两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40%,但其中企业A的资金全部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共发行1 000万股(1元/股);企业B则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来筹集,其中发行债券200万元,资本成本为10%;发行股票800万股
(1元/股),要求学生来计算A和B两公司的每股收益,以及息税前利润增加(或减少)10%情况下A和B的每股收益。通过计算,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听老师的讲解,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案例讨论法
清道光进士魏源曰“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说的就是只有接触实践才能了解事物,只有经过实践才会懂得艰难,哪有不经过实践就能得到知识的道理?
对于所教所讲的理论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接受它,真正消化、理解和利用它。但是在校园里如何才能给学生这一实践过程呢?当然,可以安排学年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等,这是整体培养计划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具体到一门课程,如果也要贯彻这一精神,最好的选择就是拿实际的案例、活生生的现实事件让学生分析。文科的实验基地就是社会。现在我们有那么多鲜活的经济与管理事件可以直接拿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实、研究社会现象的能力――这其实是最好的社会实践!当然,次优的选择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在案例讨论中,还可以结合现实,组织学生对业界流行观点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并不评判观念的“对”与“错”,而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重过程而非结果”是这种课堂讨论的特点,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或创新能力。
在营运资金一章,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了“云南铜业的流动性之惑”一文的分析,其中对云南铜业的流动性、增发新股、售后租赁、管理之急几个问题展开讨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非财务和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居然能够分析到该案例背后涉及到的会计问题和税收问题,说明只要我们在案例分析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他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展示出高度的联想和贯通能力。
五、快速反应法
有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一定时间,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快速阅读,并快速提问问题,以训练其反应能力――其实也是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的方法之一。提问时或是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由学生提问(质疑)老师解答。这样做比单由老师讲解效果要好。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并不“买账”,他可能爱听不听,出现“听觉疲劳”或“视觉疲劳”。而在这种情况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然后由老师“画龙点睛”是比较好的方法。
笔者本学期带了一个非专业版(国际投资专业),要用周2课时把CPA教材财务管理的部分讲完。讲总论一章,只能安排2课时,所以对企业目标的部分,让学生自己阅读5-10分钟,然后提问。一个学生用了不到5分钟,就提出“股票价格最大化不等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并讲了他的理由。在对其进行了鼓励后,再把每股收益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股票价格最大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讲了一下,最后提出了老师自己的观点――企业价值最大化,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认为这样收获很大:不是硬灌,而是启发其自己动脑筋,所以上课学习时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强一些。
六、事后评优法
案例讨论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的优势在于把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把老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书本学习和广泛地阅读与涉猎更多领域连接起来,把学生个人学习和小组或自愿结合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成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集体观念的一个很好渠道(当然,其中,不乏搭便车者),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检验这种集体互助式学习的效果,我们时不时地组织学生自己评优并对优胜者(组)加分;在每一组中提倡轮流发言,交换岗位。对不轻易露面不爱发言的,专门给予机会或鼓励其发言。
七、网络互动法
开展网上谈论、网络提问,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课程团队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开设有专门的师生互动栏目。同一门课几个老师上课的,分别开设不同的文件包,以方便各自的师生交流。学生课后有问题,可把问题贴在网页的栏目中,老师也尽量做到经常看网,当然制定一个老师专门负责就更好一些了。
八、个别交流法
对于上述方法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也会到老师办公室来,在门上贴上来校办公时间,以便及时解答学生的个别问题,如选课指导,就业指导,甚至出国指导等。
九、综合考核法
改革考试形式,综合考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该课程改变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而是根据考试、作业、讨论、网上问答等情况综合评定成绩,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改变了学生只靠期末考试一搏的做法。
十、招投标教学法
这一方法笔者曾经在研究生教学中试用过,效果很好。当讲到企业并购时,觉得此类问题资料非常丰富,学生也多少了解一些,没有必要自己讲授。但又不能放任自流。所以,笔者拟定一个粗略的大纲:该专题共分几部分,每部分的题目定好后,由学生自报选择其中某一部分讲授。怎样挑选讲授者呢?让他们报名后先提交一个细纲,如果报名的人多,按细纲好差决定人选;如果细纲写得不全面,再帮他们修改或给予建议,让他们补充完善。做好这些准备后再让学生讲。结果效果很不错。
以上是笔者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相信对其他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草草作一介绍,以求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古人谈从政育人教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