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园林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林发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园林发展论文

第1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

1.1园林绿化现状

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

(1)规划标准高。庐江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2)地方特色鲜明。园林绿化充分体现了庐城镇河网纵横、面湖(黄陂湖)背山(冶父山)的特点,即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山体河道、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

(3)园林景观全面。园林景观建设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区,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池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周瑜墓园等;有城市生活特点风景风貌区,如环碧公园、绣溪公园等;有沿城市干道两侧绿化的景观轴;有沿县河、东大河、黄陂湖沿岸、移湖水库四周的滨河景观带;有各种街心小游园、小广场、园林小品,以及城市入口景观等不同等级的绿色生态景观节点。

2庐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自2006年以来,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庐江县共完成种植乔木树种5695株、花灌木64286株、地被植物1010m2、建小游园1590m2,投入绿化资金53.3万元。但绿化树种较少,树木规格偏小,绿化项目少,绿化部位小,而绿化的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2.2强化建管力度,丰富园林景观

2007年庐江县虽然投资1300万元对庐城的绣溪公园和环碧公园进行了新建和改造,但由于管养力度不到位,导致人为破坏严重,需要及时补充绿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加强城区周边绿化、城市入口景观美化等;改造军二西路和文昌路的绿化带,因为原来的绿化树种多数已濒临死亡,而且病虫害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而且还为病虫害扩散蔓延提供了种源。2.3开拓绿化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而城市空间却被机关、企事业单位占取相当大的面积。下一步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有条件时,还要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庐城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2.4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则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1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2.5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较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因其栽植立地条件差,受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重,受行人碰撞损坏大,受建筑物庇荫、水泥路面辐射强,应选择“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的树种。从景观效果角度讲,应该择“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

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3建议

(1)创建园林绿化城市,必须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正确选择和应用树种资源、培育健康的园林树木。

(2)行道树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以方便路人行走和车辆行驶为第一准则,结合景观效果要求,确定适宜的树种、品种。

(3)在植物配置上,既要有乡土树种,也要有引进树种和归化树种。积极开展地带性植物资源调查,以抗风、浓荫、耐旱为城市骨干树种的选择标准,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选择出一批优良乡土树种和已归化的外来树种,适地适树,扩大种群规模,应用于主要道路、公园等绿地。

参考文献

[1]赵荣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黑河科技,2003(4):53-54.

[2]王东义,刘迪.植物配植与城市绿化[J].黑河科技,2003(2):12.

第2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按照“严管林”的要求,结合全场林农交错、幼林面积大、管护难度大的实际特点,全场上下紧紧围绕国家林业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治林,在管辖区内广泛开展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国家的林业政策、法律法规及防火知识,利用召开村民会议、张贴标语、设置各类永久性宣传牌等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立联合林政稽查中队,做到依法管护,林场和当地乡政府成立了联防联护领导小组,管护站同辖区村、组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书》,组建义务扑火队,对痴、呆、傻和精神病人签订了《监管责任书》,做到了场与乡联合,管护站与村组联合,护林员与村民联合,将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也对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2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洮坪林场林区林农交错,林区居民众多,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经营、公益林建设、森林旅游、多资源开发利用、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通讯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的参与是该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林区群众的小康和社区的和谐,也就没有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因此,森林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经济的可持续、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

一是加强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进一步沟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林场与礼县政府、礼县林业局积极协调,在礼县红河、宽川、马河等地造林3万余亩(与礼县政府联系签订协议造林30万亩)。在完成公益林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礼县的生态环境,并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二是搞好村民关系。联防共管,在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禁种铲毒等方面形成伙伴关系,认真倾听林区群众对发展林业的希望、看法和要求。基层人员多走动、多拜访、多沟通,深入农村,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运用在决策中,使村民真心诚意加入到护林防火工作中来,共同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的稳定,创建出一个文明、和谐的新林区。

三是搞好群众关系。加强林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宣传到位,让群众真正理解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真正认识到过度性放牧、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不良后果。四是增加就业机会。依据洮坪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规划,林场公益林建设、商品林经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森林抚育等,在经营期各项目的实施可为当地居民提供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约2万个工日,这有利于改善当地群众的贫困现状。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逐步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林副产品与绿化大苗综合利用水平,拓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空间,使产业结构指数、产业效率指数稳步提高,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3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林施工 施工管理 后期管护

前言

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元素,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没有园林植物的参与,自然也谈不了绿化这一话题。近年来,近自然园林景观的建设成了很多城市的新兴项目,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也正接近于自然化,生态化,营造质量进一步提升。可是,在施工过程中,也不免体现出一些稚嫩与缺陷,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对此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现就园林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浅谈一些看法。

一、我国园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园林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建成,这一系列过程都要靠专业人员来完成,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园林的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园林施工过程是受人员素质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人员素质不够,专业技术不合格,将严重制约这一环节的顺利完成,因为这将直接导致员工对园林设计图纸的领会能力不够,施工过程中对所要表现的园林主题理解不够深刻,会导致所建园林作品质量不高。同时,园林业作为新兴行业,也会出现人才断档的问题。现场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及施工经验不足,不能够完全领会设计图纸的意图,会导致施工现场秩序混乱,管理效率低下。

2、施工现场不协调

园林工程项目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是多种分项工程的集合,因此一定要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园林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这些分项工程之间如何有效结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需要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进行整理和综合规划。一项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要保证其唯一性和针对性,还要通过实践检验,及时校正。否则,会导致施工现场组织安排不科学不合理,工程成本增加,其他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施工管理不到位,后期养护不够

对园林施工环节的管理不到位是影响园林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园林施工环节进行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过于老旧,而且其中的一些理念是从国外引进而来,并未结合我国园林的一些具体特征,生搬硬套地应用到我国园林施工环节中,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环节一些问题的发生。同时,园林施工完成之后没有及时的进行验收,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滞后,这也是园林项目建设经常遇到的问题。园林的施工建设完成之后必须定期的进行维护,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园林管理过程中承担苗木养护工作的通常是一些农民工,他们在园林管理上缺乏系统性经验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养护责任意识,往往出现绿地内杂草丛生,苗木生长不良等现象,最终导致景观效果较差,和设计方案相去甚远。

二、园林施工中应当重视的技术问题

1、土壤处理

土壤的处理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土壤的结构、性能直接关系到植物种植以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透水透气性、孔隙度、酸碱度等多方面分析,再实施更换种植土、施基肥、消毒等技术措施。很多园林栽植土壤都呈现出偏碱性,说明土壤中所含的建筑垃圾成分较多,如果将植物栽种在此类土壤中,时间一长植物就会出现黄化病,或者生长不良。

我国很多城市园林土壤的PH值普遍在8左右,属于碱性土壤,要保证植物的生长,土壤的pH值最好保持在5.5-7.0的范围内。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化学的方式,在土壤中加入硫酸铵和柠檬酸等酸性物质,来使土壤中的碱性得到中和,还可以通过施用生物肥料的方式,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根据不同植物对酸碱喜好的差异及时调整土壤酸碱度,并根据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质的需求不同,调节土壤成分,保证土壤质量。

2、绿地整理

绿化用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地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工序非常重要,包括堆坡造型,流线处理,土壤中杂质清除,整体范围绿地粗整和小苗地被绿地精整等,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自由伸展,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同时为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奠定基础。很多栽植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砖块、玻璃、石灰、水泥等建筑垃圾甚至生活垃圾,我们可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清理的方式来处理,利用机器在土壤表面翻耕,找出土壤中所含的大块杂质,来清理建筑余土,使土壤成分尽量保持在干净、整洁的状态。结合实施重新换土的方式,利用工程措施来改善土壤问题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植物保护

交叉施工是园林工程施工中较常见的问题,而在交叉施工中,绿化施工和土建、安装施工交叉也最常见。有些项目需要赶工期,导致绿化种植工程和土建、安装工程不同单位交叉施工,尤其在植物护框、砌筑路缘石、管线开挖等工序交叉。一般我们是预制混凝土制品或石材作为路缘石,使草坪或色块地被等植物在正常生长后达到郁闭状态。对于可以坐的护框,一般按照先安护框后种树,避免植物因栽植深浅影响成活和景观效果。管线开挖前,大苗可以先种,开挖时尽量避开,但一定注意在种植草坪或色块地被等植物之前完成开挖,避免无谓破坏,造成草坪”补丁”和小苗损毁难以恢复。

三、园林施工中问题的处理措施

1、加强人员管理

园林施工是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针对当前园林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够的问题,我们要严把质量关,选择工序严格,操作规范,经验丰富的团队。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园林工程应同建筑,美学,生态经济学等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园林景观。所以在进行园林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对施工人员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将岗位和责任落实到个人,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满足创建优质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施工有条不紊,高效运作。

2、形成统一的施工管理系统,规范施工要求

园林工程在施工环节中十分复杂,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如此多的人员、设备、施工材料等应用到施工环节中,会大大增加施工的难度。园林施工建设工程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来解决。园林施工流程是从营造各类园林景观的施工工作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一个操作流程,加强对这一流程的规范管理,可以保证园林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和资料收集,然后进行功能分工,组织专业施工队伍,例如花草树木类、房屋垣舍类、山石湖水类、道路桥梁类等的分工。正式施工环节,做好定点放线,标高校核工作,确定园建、安装设施内容的施工地点和施工图样。在此基础上,开展园林工程各方面的建设工作。

3、加强后期管护

“三分建,七分管”,园林绿化维修养护工作十分重要,有着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等特点。绿化建设完成后,必须安排专业的养护管理,巩固绿化建设成果,避免“重建轻养”现象的发生。养护管理工作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落实专项资金,落实专业人员、材料、机械、工具等。优选养护管理人员,培训掌握一些基本的园林养护知识,将管养任务责任到人,明确标准,督促落实各项季节性技术工作。此外,还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爱绿护绿,共建美好和谐的环境。

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园林工程起步较晚,在短短的数年内,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城市园林工程的兴起,也说明了我国对于城市环境保护的决心,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管护技术,才能真正解决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祁新华,陈烈,洪伟.近自然园林的研究[J].建筑学报,2012(8):42-43.

[2]张文杰.“近自然”城市园林理论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1(3):94-96.

[3]贾宝全,杨洁泉.景现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J].干旱区研究,2012,16(3):14-15.

[4]王东,赵九州,浅谈我国园林植物栽种中的土壤不利因素.中国园艺,2012.11

第4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世界各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9.6%,而我国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6%,并且我国人均占有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也只有世界水平的20%。总体上讲,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一直是限制我国林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也给林业发展造成困难。《森林法》规定我国林种大体分为五类: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其中用材林(含竹林)约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66%。我国是多人工林的国家,亩均蓄积量为2立方米/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有相当一部分郁闭度低于0.4,导致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不高。我国森林分布其它区域少,东北、西南多。其中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森林覆盖率达不到5%,尤其青海省森林覆盖率只有0.4%。尽快恢复森林资源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有22处,其中有3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21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林业系统长久以来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

2我国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等问题严重

我国沙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8%,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平方公里,除大型沙漠和沙地外,各沿河、沿海也分布着数量较多的零星沙地。我国每年有不到5亿人的生产生活受到沙化土地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从数字上不难看出,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受土地沙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面积接近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尤其我国北部及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每年约有不到17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带走土壤中相当大比例的土壤养分。洪涝危害严重,近50年来共发生大洪水20余次,洪水成灾面积一亿余亩,粮食损失不计其数。同时,常年无节制的破坏森林湿地,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低下,对土壤径流和大气气侯调节能力等下降,致使旱情连年不断,洪涝灾害也同时无法得到根本治理。

2.2林业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的利用和健全的制度保障

林业资源在先期的开发过程中没有预先制定好科学的开发方案,在利用过程中粗狂、随意,由于国情的限制,大部分企业或个人还无法在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仅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发利用的同时,也浪费着宝贵的林业资源。我国是传统的木制品消费国,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人们对木材及木制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巨大,这些都需要大量林业资源的支撑,木材作为最初的原材料生长周期较长,回收利用率低,这些均导致了林业资源供需市场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地广人稀、现代化程度不高、交通也不是十分便利,再加上没有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保障,使我国林业资源数量锐减,更给可持续生态平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2.3林业资源的管理存在缺失

资源利用率低林业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以粗放经营为主、科学管理为辅,片面注重砍伐工作,不讲求砍伐后后续资源的利用,也不对林业资源进行抚育、管理,这些都阻碍了林业资源多样化的发展,并且造成开发地区产品数量、质量下降,也容易导致开发区域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粗放的砍伐经营或初级的简单加工上,没有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更提不上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这对我国本就存在的林业资源匮乏雪上加霜。

3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优化资源结构

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调整林业资源经济结构以及推进林业资源产业的持续发展作为物质保证。增强新科技、新方法的研究力度,由低层次的原料粗加工向高层次的原料产品深加工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支持速生丰产林、竹林及新型经济林的开发研究,促进短周期原料林的发展。深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科学改造落后林业经济方式,培育和推动新兴林业经济结构的发展,在根本上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发展地区优势林木资源,拓展林木产品新用途,增加林业产品附加值。

3.2坚决遏制毁林占林行为

紧抓退耕还林工作国务院及地方政府严正强调保护森林资源遏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封山育树,退耕还林”也是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方针政策。一些地方法律不严、治理不善,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行为屡禁不止。这需要各地政府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林木资源保护的关系,杜绝以牺牲林木资源及生态环境安全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退耕还林工作对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3全面调整林业资源发展方向

第5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

1.产学研互动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特征在于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即是导师的科研项目,有具体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促进,教学质量有保证,又能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生产第一线,创造实际效益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为:该模式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具有前沿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型,有利于保证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果的先进性。在教学经费上相对充足,有利于安排学生到工程实际现场进行调研实习,以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实际科研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充分。实施该模式的导师大多有立项的科研项目,一般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层次较高,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布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和内容时,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全貌的同时,将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独立的研究小组,使每个学生承担各自毕业设计的任务和内容,分工协作。对于理论基础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2.面向市场的短、平、快课题教学模式

此种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题目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强,一般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选择一些小的、较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设计项目,寻求与中小型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将其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通过此类训练,学生全过程参与项目的完成,并取得有效成果。

该模式可以从企业处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需要指导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好学生与公司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沟通。由于要求产生实用性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设计更要严格把关,甚至亲自参与研究设计,做到心中有数。而学生实习调研充分,项目全过程参与和具体研究成果的取得,会促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该模式通常工作量饱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较高。

3.“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完成一个课题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参与,采取“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只有一名教师单独指导的情况,可以弥补单个指导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足,尤其是老教师与年轻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优势互补,对学生的指导更为有利,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这种模式不局限于同一学科、同一专业有助于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局面,客观上每位学生更容易随时随地得到不同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为有利。此外,该模式还有利于学校指导教师水平的提高,也确保了每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4.学生自选课题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专业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这些年来学生自选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想法比以往更加强烈,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已成为主流趋势。该模式的特点是:

学生自选课题,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兴趣高,投入精力大,容易出成果。但是学生自选的课题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筛选。教师与学生间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学生自选课题模式更应注重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但也正是由于学生自选课题,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准备,因此,指导教师除指导学生拓宽工作思路和提供方法引导外,也应该亲自参与课题的研究,充分掌握学生研究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节约型 种植设计 生态园林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由此,城市园林绿化也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种植设计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不盲而喻,因此,节约型种植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概念

本文所说的节约型种植设计是指以植物为主要载体的建筑外环境绿化,以期其中的种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人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3 国外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约18世纪中叶前,人们追求宏大气势而长期繁荣的极端规则式园林,之后,一种全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式风景园诞生,解放了长期以来占据西方主流地位的规则式设计思想。这一时期可以称得上节约型园林开始发展的时期。

1841年出版道宁的《适宜于北美景观园林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景观应具有自然的简单和壮美。美国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钟情于简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和空间。强调依靠自然,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Ⅲ。这时期园林种植形式上,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已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延斯・延森等一些美国景观设计师从19世纪末就开始尝试在花园设计中直接从乡间移来普通野花和灌木进行植物造景,创造了“草原式景观设计”(The Prairie Style.inLandscape Architecture)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设计不是想当然地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他条件”,其造价低廉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型园林的某些方面开始得到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l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从1929年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人们的生活开支急剧下降,园林投入也相对紧缩。针对这种状况,丘奇开始了新园林设计模式的探索,趋向于简单化的勰决办法。丘奇1995年出版的《Gardens are for people:How to plan foroutdoor living》一书“一次花园之旅,捎带进行了一些评论”,讨论了花园设计应考虑的方面:精美的空间比例搭配,将绿地相对减少,增加了木板、砖块等铺装的面积;保留基地原有植物,以减少种植的投人;选用当地耐干旱的植物,以减少植物的养护费用;多采用遮荫乔木,使炎热地区的户外生活变得更加适宜。之后的埃克博所做的笔记――“景观设计史”,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阔背景下审视花园,并提到了当代对于低成本维护和功能性空间的需求…。这一时期,对于节约型种植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出于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渐渐产生的。

1969年美国的麦克哈格(Lan.L 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标志着生态设计理论上的奠基和成熟。此一时期的生态设计主要的英文表述是“ecology design”,包含节约。这一时期关于节约型园林的主要里程碑是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植物社会学家蒂克逊(Tixen)提出用地带性的、潜在的植物种,按环境“顶级群落”原理建成生态绿地的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的概念,他的学生、国际生态学会会长、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宫胁昭教授用20余年时间在全世界600多个点实践该理论取得成功。用这种方法建成的生态绿地具有“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的优点,国际上称它为“宫胁昭方法”(Reconstruction 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estbyMiyawaki):将所选择的乡土树种幼苗按自然群落结构密植近似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利用种群问的自然竞争,保留优势种。二三年内可郁闭,10年后便可成林,这种种植方式管理粗放,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976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R10bcrt Ricklefs发表论著《自然经济》(The Economyof nature),考虑自然的经济性。在自然进化系统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的生态系统必然是经济、合算、高效、节约的。1979年,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和雅克・古龙(Jacques Coulon)设计的巴黎北郊苏塞公园,设计师设计了第一个人工营建的沼泽景观。其演进几乎是完全自发进行。1985年阿兰・普罗沃和吉尔・克莱芒设计的巴黎雪铁龙公园,一隅营建了一片“荒地”,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它们的优势得以发挥,营造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此后,荒原、荒地景观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大量涌现。节水型景观大量推广,美国更在1980年代就建立了“国家早生园地种植委员会”。用来指导全国的旱生园地种植计划。美国园林设计师J・罗伯特・安德森(J.RboertAnderosnl便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安德森的设计强调使用本土植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些园林种植几乎不需要任何灌溉。他还和美国国家野生花卉研究中心一起设计了一个土生植物园。在石板铺成的中心广场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在通往综合大楼的人口步道筑起了石头蓄水池,为滴灌植物储藏雨水;23个示范花园用来研究本土植物的习性等。屋顶绿化的盛行,日本1992年6月出版了《城市建筑绿化指南》,对城市建筑物的绿化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如新建筑占地面积超过1000m2时,屋顶的1/5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这一时期。节约型园林中的各个方面开始得到发展。

4 国内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中国向来就是个讲究节约的国家,明朝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造园专著《园冶》曰:“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高阜可培,低方宜挖”。这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就避免了盲目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计成的这种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设计理念是我国最初的节约型设计理念。“小中见大、须弥介子、壶中天地”等可算的上是节地理念。到20世纪50-60年代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封锁的特殊背景。为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国家强调绿化结合生

产,相关研究有韦金笙1965年发表《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好材料――芍药》等。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管理和养护费用高等缺点。生态和园林两大领域的工作者结合国内外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标提出来一系列生态园林的理念。生态园林相关研究得到发展,节约型园林亦包含在生态园林中。马军山的《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系统的对近百年来园林种植设计上发生变革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

2006年8月17日,建设部在新疆组织召开了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仇保兴副部长在会上作了“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正式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是节约型园林发展的里程碑。2007年8月30日,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议》。有关部门、有关地方对此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会议或转发建设部文件,予以贯彻和落实。2007与2008年中国科协年会,都涉及到关于节约型园林,相关节约型种植设计的论文包括:节约型城市绿地建设实现途径研究,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选择等。北京园林学会举办“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研讨会,相关会议论文中涉及到节约型种植设计,包括如何在居住区中建设节约型园林,节约型园林及其园林植物应用思考等文。“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学术研讨会中对建设节能型园林的思考等。硕士论文《武夷山市节约型城市园林设计研究》《城市开放式管理的公共绿地的节约性设计研究》口”等主要针对城市公共绿地的节约型设计研究。较多论文从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集中在节水型园林的探讨上,如刘宏禄,吴文勇,郝仲勇等著的《城市绿地节水技术》,硕士论文《城市住宅小区节水景观研究――以杭州市为例》等。关于乡土植物的研究也较多:“乡土树种应成为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应该大量应用耐旱植物。耐旱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降低绿化成本,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大胆倡导利用野生植被。可以大大降低养护成本,节约水资源。”关于复层绿化,立体绿化的研究:申彩霞,王晋新的开拓绿色空间的新途径一屋顶绿化、垂直绿色、复层结构的立体绿化性等。其他还有低成本设计,限额设计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第7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林规划 园林植物 作用规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生态规划无疑应该遵守区域原则、生态原则、发展原则、建设原则、优化原则、持续原则、经济原则等7项基本原则。现在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深化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设计而发展生态区位论和区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有效地规划、组织和管理区域生态建设。合理选择施工管理手段,实时调整支配资源应用,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对于管理手段和施工方法的改进,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充分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为景观生态化创造永续价值。

二.规划作用。

园林植物是城镇园林绿化地基本材料,因此对其的选择与规划是城镇绿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早在1965年《建工部城建工作会议纪要》上明确指出:“通过调查,摸清绿化任务,了解群众要求,根据以近期为主,远近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作出绿化规划、育苗规划和树种规划,避免盲目性。”园林植物规划确定下来以后,就能有计划、按比例地培育苗木,使苗圃内的种苗生产有方向、有目标、有数量,避免盲目育苗,造成苗木过多或不符合城镇绿化需要的毛病。

三.规划原则。

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我国大、中、小城市在不断发展,不断增加,按1983年10月统计有245个。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很多县级市,数量难以统计。每个城市根据其历史、工业生产、风景名胜等来确定城市的性质。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把24个城市定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承德、南京、杭州、西安、延安等),又确定杭州为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性质定下来后,根据园林树木的三大功能(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及结合生产功能)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及规划。一个城市中又根据不同绿化类型及满足不同的园林功能来选择树种。如行道树选择则要求:树大荫浓、树冠整齐、主干通直;生长较快、长寿、耐修剪、耐移植、耐瘠薄、抗污染;树身洁净,没有恶臭或有刺的花、果(如银杏或构树就要选择雄株)等。

昆明地处滇中高原,自然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为主,常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昆明素有春城之称,故大量栽植常绿树种,加上色彩丰富的落叶树,才能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之春城景色。武汉市的园林绿化要体现江城风格,夏日长而热,故要达到“绿阴护夏、红叶至秋、花开四季、冬夏常青”。要求植物规划中既要有高大荫浓的树种、讲求实效;又要万紫千红、美化、彩化。

2. 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城市的立地条件较差,上有天罗、下有地网,土层瘠薄且有砖瓦、水泥、石灰等杂物,大气污染严重,飘尘大。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又要把树种好,长好,非适地适树不可。

天津市地下水位高,盐碱土多,土质不良,故要着重选择抗涝、耐盐树种。主要有绒毛白蜡、柽柳、紫穗槐、杜梨、雪柳、西府海棠、枸杞、柳树、沙枣、沙棘、玫瑰等。在树种规划中选9种乔木:槐树、绒毛白蜡、苦栎白蜡、毛白杨、刺槐、垂柳、臭椿、合欢、泡桐。10种灌木:海棠、榆叶梅、玫瑰、丁香、香茶藨子、月季、锦带、绣线菊、木槿、金银木等。

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得且易成活。如华北的杨、柳、榆、槐、椿、油松、白皮松、五角枫、栾树、黄连木、白蜡、海棠等最能适合华北的气候条件。

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非常重要,不少外来树种已证明基本能适应本地生长。如原产印度、伊朗的夹竹桃,15世纪后引入我国,其性强健,抗烟尘及有毒气体,不择土壤,病虫害少,花期长,目前已成为长江流域以南各城市的主要树种之一。悬铃木原产英国,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用其做行道树。刺槐原产德国,目前在我国不但用于城市园林绿化,还广泛用于造林。银桦、桉树原产澳大利亚;雪松原产印度、巴基斯坦;广玉兰、落羽松、池杉原产北美;大王椰子原产古巴;散尾葵原产马达加斯加;三角花原产巴西。所有这些树种已为我大江南北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安家落户了。

3. 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为设计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

乔木是城镇园林绿化的骨架,具有良好的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作用,但仅仅用乔木绿化,则面貌显得单调,也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效益。如由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模拟自然植物群,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但丰富了园林中的绿化景色,增添了自然美感,而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增加单位面积的绿量,有效地提高了生态效益,更为有益地改善了环境。

4. 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一座新建城市,为了早日发挥城市的绿化面貌,或由于珍贵、慢长树种的苗木缺乏,先利用一些速生树种进行普遍绿化是正确的。快长树能迅速形成绿化面貌,但他们往往寿命短,一旦长大绿树成荫,由于衰老要砍伐更新再种小树,群众往往不能理解和谅解,同时也影响了园林景色。慢长树种往往长寿,能使城市绿化景观有一相对长的稳定时期,但在小树阶段往往难达到园林绿化功能的需求。为此让快长树与慢长树间隔配置,快长树迅速成荫,待其要影响慢长树生长,而且慢长树也已长大到一定程度,就要坚决地去掉快长树,留下慢长树,这样就不会剧烈地影响绿化面貌,群众也能理解。

南京市在解放初期面对着大量荒山空地,要迅速进行绿化,要求短期内有良好的绿化面貌,因此采取先以速生树种,稍后慢长树跟上;先用一般树种,后用名贵树种。速生树种选择用了加杨,枫杨、悬铃木、刺槐、泡桐、黑松、马尾松、垂柳等,同时繁殖乡土树种及名贵树种如银杏、枫香、雪松、龙柏、薄壳山核桃、香樟、水杉、落羽松、池杉、广玉兰、五角枫、柿树、梓树、青桐、桂花、女贞、黄杨、月季等。

根据该地的树种规划,园林规划部门可按本地的绿化系统规划,估算出总的树种用量,而苗圃则可根据这个估算作出分批分期的育苗、出囿以及引种等计划,当然苗圃的计划也应有一定的弹性范围。总之,有了该地的树种规划后就可使园林建设工作少走弯路,避免浪费,避免盲目性,可以有效地保证园林建设工作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园林植物是城镇园林绿化地基本材料,因此对其的选择与规划是城镇绿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因此我们在保证园林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因素,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我国的的园林规划走向国际化道路,带动我国园林技术更加成熟并且走向经济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孙华 浅谈园林植物的作用及规划原则 [期刊论文] 《湖北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2] 白晶 王萍 李冰 浅谈景观园林植物规划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3] 郑琦 城市绿化中园林植物的作用及优选原则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2期

[4] 马栓 软质景观--园林植物的作用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02年11期

[5] 刘凤元 汪海岩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研究 [期刊论文] 《绿色科技》 -2013年3期

第8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艺术设计大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第9篇:园林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