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个人读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

第1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42-02

作者简介:仲崇荣(1979―),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赣榆县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一、现状――名著阅读落不到实处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部分还附有阅读推荐书目。[1] (P.16)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初中语文课本每一册中都有“名著阅读与推荐”板块,推荐一本名著让学生阅读。为了进一步落实名著阅读,中考都有考查名著阅读的题目。

现实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基础并不扎实。有的有书,但阅读不得法;有的无书,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据笔者在两所学校对近三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80%左右的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兴趣,但真正能完整认真地读完五本名著的学生不足5%,多数学生对重要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认识,阅读效果较差。

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方面显得手足无措:只在学生面前强调要阅读名著,在行动上却缺乏指导,放任学生,没有对名著阅读方法的细致指点,没有对名著阅读过程的全程导控,没有对学生的名著阅读习惯坚持不懈进行培养。有的语文老师自己也不重视,以至于对名著阅读视而不见。这样,《课标》中的名著阅读目标就形同虚设,根本落不到实处。

二、反思――为何落不到实处

(一)来自社会层面的原因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电视、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形形的文化快餐,世人浮躁、急功近利,更注重物质层面的满足。

(二)来自教育层面的原因

教育,即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应该如平行的两根铁轨,共同承载起我们民族美好未来的希望列车。然而,现代教育犹如“独脚的跛子”一样,只有教书,教书,再教书!只重视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育已经异化!

(三)来自教师层面的原因

据笔者了解,多数教师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为数众多的一线教师中,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不多。教师不仅是先生,还应该是书生,尤其是语文教师。而教师一旦不读书了,就没有了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就难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缺乏上进心,就失去了谦虚好学的姿态,言传身教的魅力将大打折扣。教师自己不潜心读书了,就很难教出爱读书、好学习的学生来。再者,那些被人类世世代代“淘”出来的“真金”――经典名著,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如果不用心阅读的话,是很难领悟其精髓的。教师自己不读书,是不可能真正引领学生去阅读的。

三、实践――怎样落到实处

(一)社会:营造读书氛围

江苏省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专题系列读书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践行‘三创三先’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参加对象是全省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活动内容以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精神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区群众中开展“三创三先”主题读书征文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大型主题读书活动。

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被笼罩在了浓浓的读书氛围之中。我们得感谢社会为我们营造了这么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得珍惜这样的读书机会,我们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让社会因读书而更美好,让学校因读书而成为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诗意家园,让心灵因阅读名著而回归宁静!

(二)教育:回归育人本能

教育的价值旨归应当是 “人”,是“人的优化”。教育的视野中首先要有“人”,要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其最高追求,要以让人生变得更美好、更幸福为其终极目的。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应该强化教育的育人本能。既育人,就该以人为本。教育者眼中应该有“全人”,放眼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既育人,就不该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育人,就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育人,就应该重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也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彰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牢基础。而我们积极倡导的名著阅读,正是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三)语文教师:增强责任感

1.有职业追求,淡化功利性

教师应不仅仅把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和途径,还应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来干。在工作中寻求人生的幸福,这也是新时代教师的良好心态。语文教师更应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一旦有了对职业的执著追求,就拥有了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

2.做一个书生,发挥示范性

教师是先生,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书生。

读书应是教师的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应终身学习。读书和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可以开阔视野,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最起码,要求学生读的书,教师应该先读完。只有自己真正读进去了,才能切身体会到名著的魅力,知道到底“名”在何处;只有自己真正读进去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只有教师真正读进去了,才能有提高指导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担当起育人的重任。

读前,选书、订计划

读前,首先要达成共识――名著阅读非读不可,而且得真读,得扎扎实实地读。达成共识之后,得选择合适的读本。

选好了书,就得做到人手一本。最好全班都是同一版本,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做到人手一本之后,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读中,指导、促进度

制定好阅读计划之后,就要认真执行。

执行计划的过程是很辛苦的,也是最能培养恒心和毅力的。学生要按计划读书:不仅要完成计划的读书数量,还要保证阅读的质量。教师不仅自己要真正阅读名著,还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读书: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一旦发现有偷懒的,要及时提醒、督促。查书,查读书笔记,查数量和质量。对于长篇巨著,如《水浒传》,可以定期在班级举行读中交流会。

读后,总结、搞活动

走进名著之后,还要走出来。

按计划读完全书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可以围绕所读名著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手抄报等竞赛,当然,一场大型的名著阅读交流会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这些充实而又有趣的活动中,对名著进行消化、吸收。

总之,只要找准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有力措施,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就一定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我将目标锁定在语文四大要素中的“听”和“读”上。 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来解放老师和学生,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大家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爱读才有动力

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爱读书,我在自己的语文课上实施课前5分钟读美文。这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中生来说,有了一个固定的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广阔的时间!班里有个叫陈相志的男生,内向、腼腆,与人交谈时声音细若蚊虫,眼睛从不敢正视别人,开展“美文赏读”活动以来,他很用心地每天都找一些好文章来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不知不觉中他开始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了,终于轮到他展示美文时,他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全体师生眼睛为之一亮。家长寄语中,他妈妈写下了这样的话:“感谢王老师给了陈相志这样的机会,以前他从不与人交流,只是看着你,现在他愿意和我说话了。真的从内心里感激您!”只有广泛的阅读,才会爱读,也才有学好语文学会做人的动力

二、会读才有收获

科学高效的阅读,是使学生和家长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读“闲书”上的有效办法。教师要读好专业图书,还要认真阅读学生喜欢的书,与学生产生共鸣,帮学生找到适合的读书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好书;帮助班级和学生制定具体的读书目标和计划,安排固定的读书时间;适时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的文章、同一文章不同学生的解读,使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把握文章内涵;定期组织阅读书籍的讨论、赏评活动并且借助视频加深印象、吸引学生,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使学生读书的效益明显提升,读好书的愿望不断增强。

作为人成长途中所接触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让你懂得什么,更在于悄悄改变你的人生。人生旅途中,教师具有怎样的一种力量啊!

三、美读创新生活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是我给美读的目标定位。

第一次引导学生制作个人文集,是2009年五一大假前的一节语文课上。在学生品读诗集《繁星-春水》时,我就其中的诗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问学生:“我们也把自己的作文编成文集,可以吗?”一阵沉默,既而窃窃私语。忽然语文课代表孙佳静站起来说:“我想试试!”老师举起手中的书:“同学们,只要你们去试,什么事情都能干成。现在你们编写个人文集,当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出这样的著作了,你们会成为伟大人物的……”

张玉珊同学在个人文集《时光停驻的花园》中的前言中说:“打开这本书,仿佛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这是一片年轻心灵的森林,每棵树的年轮都铭刻着少年时光的爱与欢乐,忧郁与憧憬……”;张洋同学在个人文集《青春随想》中说:“青春是骄傲的花朵,青春年华在失败和成功中喝彩!”孙佳静同学也写到:“三年的时间,长吗?不长;短吗?也不短。可是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找到人生的目标,或是成为人生的转折点。”……看着一本本图文并茂、个性鲜明的个人文集,幸福满满的。

第3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会阅读;评价阅读;优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40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至少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由此可见,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附属品”,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由于受年龄、阅历、阅读水平的制约,初中生普遍审美能力较差,抵制诱惑的能力也较差,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地选择,而是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有些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既然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三是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图书资源匮乏,难以得到优秀读物。这也是制约初中生健康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此现状,自2013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的县陆续开展校园大阅读一系列活动。幸运的是,贵校系实验基地,笔者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全力以赴引领全校语文教师以校园大阅读活动和阅读考级工作为契机,以市级课题研究为抓手,大胆进行尝试和摸索,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一、营造氛围,引领阅读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成效。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R造成遮蔽,也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

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如学校大门口就醒目地悬挂着一条大横幅“阅读浸润人生,读书改变命运”,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班班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每天傍晚6:15-7:00为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和阅读质量。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让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书虫”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笔者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

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既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让学生的思想更自由。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二、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开启阅读之门的技法。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方法。

1.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联系自己的经历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2. 读书方法点拨。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如三大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 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是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我们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

三、多彩活动,评价阅读

初中生活泼好动,我们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1. 开设“快乐读书屋”专题节目。倡导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为学生开启了一扇交流的大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世界里渐入佳境。这个活动以校园广播为媒介,每月一次,为孩子们推荐了必读书目,请教师和学生介绍好书。

2. 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加强对孩子们读书的指导,让孩子们品味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经验、分享读书的快乐,并进行“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的评比,让学生和教师、还有家长,都参与到活动中,激发读书的兴趣,让人人都以读书为荣。

3. 创立“城东讲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讲坛,像“百家讲坛”节目一样展示自己某一方面的研究特长。这对学生是一个新的挑战,要讲好自己那一讲,必须学习很多相关的知识,做大量的积累和准备工作,孩子们为这一个讲座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是他得到的却更多――在他幼小的心里已经播下了“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的种子。

4. 开展浪漫的“漂书”活动。这项活动更是掀起了校园读书的热潮。孩子们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现一本漂来的书,也可以把自己喜爱的书漂给同学,在发漂和接漂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的幸福和激动是一种有趣的经历。他们在分享读书的快乐,分享读书的体会,同时也分享着诚信和友爱。

5. 开展阅读考级工作。2014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响应轰轰烈烈的全县校园大阅读活动,扎实开展了规模宏大的课外阅读考级工作。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高效学习的大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充分阅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和书成为一生相伴的好朋友。实践证明,阅读考级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而且让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了情操,获取了真知,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四、去芜存菁,优化阅读

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书。在书目内涵的把握上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 结合主题阅读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如七年级“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主题阅读活动,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大自然的文字》《中国人走出天空第一步》《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海市蜃楼》等文章。这样的主题阅读推荐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而且这些文章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熏陶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 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印发了《宁化城东中W课外阅读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计划,有方向。

3. 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如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有关“二战”的文学作品,如中国的《亮剑》《中国远征军》;俄罗斯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英国的《诺曼底登陆日》;澳大利亚的《辛德勒方舟》;德国的《安妮日记》;美国的《第22条军规》等作品。

第4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现状;阅读兴趣

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容乐观,许多还是处于内容贫乏、兴趣被动、意识盲目、环境不善的状态,尤其广大农村中学更是如此。笔者结合语文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习惯。

一、目前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现状

在许多的农村中学,学校没有订阅《自读课本》,更没有学生的阅读计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就会有学校行政方面的阻力,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毕竟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一挥而就、立竿见影的事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存在的。应试教育使许多人都变得急功近利,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教育所造成的危害是长久的,它以牺牲学生的素养为代价。同时通过调查得知,许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的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科简单地理解成教材,无法分清教材与教本、课程关系的教师还大有人在。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没有看过大纲推荐的30本课外读物);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年级也很少或没有举办与语文有关的各类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同学,也只好胡乱地找一些书来看,没有选择、没有指导的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外,学生自己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也是造成课外阅读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受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宁愿课后多做一些理科习题,也不愿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课外阅读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手段,更进一步,是学生达到自我教学、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从而觉得学习生活太贫乏、太单调。作为中学教师要大胆扬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为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数量上从“多多益善”到个性化选择阅读;在阅读质量上从“不求甚解”到“知其所以然”;在阅读方法上从“一目十行”到精细阅读。结合课堂教学,可以活用以下的方法: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才之道,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利用自习课等课堂时间进行课外书籍欣赏、阅读心得交流,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要根据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个人爱好,辅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教育部颁布最新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结合教材内容以及个人时间、精力、爱好等因素,制定阅读目标及大致阅读范围,科学地、完整地、有计划地读一批有质量的书,肯定会使他们受益匪浅的。二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观。推荐一些有益于开拓视野、开发智力、开动想像的故事性、文学性、趣味性等方面的书。三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常撰写读书笔记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材料的贮存,更能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促进思维推陈出新。应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圈点批注、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甚至书评,同时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进行经常翻阅,以便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第5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每当进行统一测试时,农村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总是输给城镇学生,并且分值相差较大。特别是从近几年的初中学业考试中发现,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题目中得分普遍较低。问题的结症在哪里?

一、寻找问题的结症

从我对目前所任初三两个班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他们只是停留于消遣的层面上,只有少数学生“想通过阅读学一点知识”,对课外阅读比较感兴趣。毫无疑问,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

1.条件限制

农村地区受到地方经济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家庭购买课外书的能力有限,学生的课外书一般很少甚至没有。同时农村中学的图书室大多面积小,藏书数量不多,种类不全,根本谈不上向学生开架借书。同时我所在的地方也没有一所农村初中配置了学生电子阅读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学生课外借阅情况不容乐观,而有条件进行网络阅读的就更少之又少。

2.学习压力

目前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特别是到了初三升学阶段,学生每天完成各门功课的作业已占去了大部分时间。从我所教的两个班级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的几乎没有,成绩较好的学生怕完不成作业不敢读书,成绩差的学生宁可上网,打台球也不愿读书。

3.指导不力

正因为有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学校教师、家长也不允许学生看太多课外书。毕竟中考只凭一张试卷定结论的考试体制还没有改革,让学生从题海中抽身而退进入到广阔无边的文学世界,没有一位教师、家长敢放心!特别是农村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大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相当部分家长认为这样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

4.盲目选择

有相当多的学生课外阅读目的并不明确,存在着盲目读书的倾向,人虽在读书,但并不知为何在读书。大多的学生还存在“跟风”趋势,“别人读什么我就读什么”,根本不管是否是健康的书籍。

三、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对策

正因为种种现实问题,目前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去解决呢?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1)给学生营造良好读书环境,让学生多读书。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记得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对读书有过一段精妙独到的见解: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汲取更多知识,懂得明白做人的道理。

首先,教师要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兴趣在于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甚至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其次,要让家长配合。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中学生要选择内容积极健康,类型多样,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图书。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第三,学校也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建立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增加藏书量,并且帮助和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所需信息,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遨游在知识海洋中。

(2)教师传授方法,培养能力,让学生会读书。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截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传授这些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

另外,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也应该通过有效的训练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时必须讲究“度”的把握。

第6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关键词】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全局意识 分阶段阅读 有效指导 定期交流 开展各项读书活动。

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开拓精神空间。学生时代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农村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更是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不多,书箱过于陈旧,或未能向学生正常开放,学生借阅不方便,镇上没有大型书店方便学生阅读。如今,很多农民富起来了,随处可以见到漂亮的楼房,豪华的装修,家里都有电视机、摩托车,甚至还有电脑、小车,但是却没有书籍或者只有很少几本书,小镇到处充斥着麻将声,农村精神生活贫乏,中学生缺少环境的熏陶,书香的浸润,他们课余生活主要是看电视,最爱看的节目是娱乐、偶像剧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沉迷于电视节目或是网吧上网(包括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等,读书习惯难以形成。面对困境,作为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探求解决困境。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或没有时间阅读,或者是为了应付中考而读,只有极少的学生能够自觉阅读名著,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首先农村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够丰富,更新速度不够快,学生普遍反映借不到喜欢看的书。其次,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很多老师苦于应试教育的压力,阅读也变得功利性,往往只要求学生阅读考纲中规定的篇目。最后,家庭和社会没有创设一个好的课外阅读的环境。在农村真正懂得阅读的意义,支持孩子多借书、多看书,主动帮助学生选书并且加以引导的家长不多。本人以为,目前的现状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政府要尽快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为中学生减负,让孩子有时间阅读。再者农村学校,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例如及时更新图书,校园内张贴宣传阅读的名言标语,定期举办阅读专题讲座,展示师生阅读成果,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名著的氛围。

二、有全局意识,分阶段阅读名著。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一份远景计划,明确各年级学生必读名著和推荐阅读的书籍,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激发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为重点,第二阶段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重点,第三阶段以优化阅读方法、学会评价鉴赏为重点。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在计划实施初期,我们可先选择一些篇幅较短、文字浅显的名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然后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一开始降低他们阅读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阅读的乐趣中慢慢喜爱上名著。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名著时,除了引导他们阅读经典名著,还可以引导他们阅读那些紧跟时代脉搏的前沿作品,反映社会热点的作品,让学生的阅读真正的走进生活,反映生活。

三、有效指导,掌握阅读的方法

重视有效阅读法的指导,读书方法要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批注,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二者相结合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写好读书笔记是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中可以写阅读的书名、阅读时间,摘录喜爱的语句,写阅读体会、收获等。还要指导学生定期进行小结整理,小结整理有利于把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再梳理一遍,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四、定期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注重评价与展示学生的成就。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组织学生定期互相交流,介绍读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开展“读书小明星”活动,树立榜样;办手抄报,写评论,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举办“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开展“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促进阅读。

成立合作探究小组。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也可以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好,逐渐养成阅读习惯。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著的影片或专家评论,组织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和不可磨灭的感情。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描写的“三戏郑屠”和“三拳打死郑屠”后,再播放视频比较电视剧中的相关情节,从而使他们领悟到文学的魅力,描写的生动传神,从而喜欢书,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阅读。

总之,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要走出目前的困境,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名著的氛围,也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热爱阅读,重视学生的阅读,给予有效指导,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第7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我们在考试时,采取的就是默读的方式,来完成试卷的内容阅读的。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默读还会在每个人大脑里呈现发声的现象,只是很多人不在意罢了,因为我们学习文字的时候,也学习了读音,大脑的联想能力很强,看到字我们自己就会想到它的读音,并在脑袋里默念出来。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词字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度。

二、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阅读计划的提出,一是指中学生所读书目的类别分类,二应该是指阅读的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就阅读书目分类来说,”既要阅读课内所学范围的内容,比如浅易的文言文,优美的古诗文,又可以阅读课外内容,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中外名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都是我们阅读的范围。我们阅读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一位好朋友,那种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观点的认同以及情感的融合,都有利于我们美德的养成。从阅读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上来说,要作到既不影响日常的学习生活安排,又能能保证学生阅读的有效率有质量。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在自习课安排阅读内容,课后也应布置一部分阅读内容让学生在假期独立完成。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多读书是扩大学生阅读面、阅读量的主要手段。古人读书,有“三上”、“三余”的说法。“三上”是指“马上”、“枕上”、“厕上”,这是唐宋家之一的欧阳修提出的。而“三余”读书法,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有效利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来读书,这就是董遇提出的“三余读书法”。不论是“三上”还是“三余”,都体现了古人抓紧时间读书,有效利用时间的可贵精神,这在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间安排方面,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各领域知识的积累量越来越大

第8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1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1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1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着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着、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1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着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着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1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2、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1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1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1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1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1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1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1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3、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1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1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1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1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2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

,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1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1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1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1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1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1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3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1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1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1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1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1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第9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学生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72-01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还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语文老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

1 创设典型环境,营造轻松和谐氛围,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像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创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

2.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

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标。如在布置课文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认识并学习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通过初读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结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给各小节加小标题。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鉴赏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2.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2.3教给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师应该适时地分类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题的突破口,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所在。阅读既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和速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如泛读法:即广泛阅读;精读法:熟读而精思;通读法: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跳读法:跳跃式的读书方法;速读法:快速阅读;略读法: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还有再读、写读、序列读、选读法等。其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

3 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