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审计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计文化论文

第1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计算机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很快向更大范围扩展,审计工作中实施电算化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我国电算化审计的现状入手,剖析原因,提出加快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现状分析实施思路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经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审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其应用的范围正越来越广泛。电算化审计是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对应的概念,是审计人员用手工的或电算化的审计方法、技术和程序对电算化或手工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其范畴可有以下三种:

方式1:用手工的方法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方式2:用审计软件对手工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方式3:利用电算化审计方法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它可在审计项目安排、方案设计、审计取证、汇总分析和跟踪反馈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把审计人员从费时费力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逐步解决审计系统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并可大量地节省成本。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电算化的研究,积极探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如何实施审计的问题。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1、传统审计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不高。

传统审计方法中一百多张工作底稿主要靠手工完成,底稿中的数据勾稽关系是通过标注交叉索引连接的,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如有反复(审计实务中这是常有的事)就会一动百动逐张修改,稍有疏忽,就会顾此失彼,出现数据不衔接的情况。大量的重复劳动浪费人力物力。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日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传统审计方法由于操作技术上的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各项要求。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审计工作必须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手段,实现电算化审计来完成日益增长的任务和要求。

2、会计电算化发展迅猛,客观上要求审计工作加快实现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从1979年进行试点,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摆脱了手工记帐,建成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一方面会由于系统设计上存在漏洞、会计软件的合规性合法性不够完善或运行不可靠等原因,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结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非人为错误;另一方面,会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篡改数据不留痕迹等原因使利用计算机犯罪而产生的人为错误屡有发生。同时,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手工记帐方式下的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分类帐及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均以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数据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造成审计线索缺乏,审计风险增大。传统审计中抽查会计记录、帐帐核对等方法已难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审计环境更为复杂,风险更大,必须大力降低审计风险,利用专门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加强对系统设计、软件规范及运行过程的审计与监督,防止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3、同国际审计准则接轨必须加快实现电算化审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加,不断加强在经济、文化、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会计工作中早已提出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同样审计工作也需要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当前国际上计算机运用于会计、审计工作中已相当普遍,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大部分是按计算机应用后的需求来考虑的。我们必须加快实施审计工作的电算化,否则很难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与国际审计工作不协调一致,就不能很好的为对外开放服务。

二、我国电算化审计的现状及成因浅析

1、电算化审计方法名不副实,审计处于被动局面。

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的审计会经历三个阶段:

(1)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AroundtheComputer)

(2)透过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ThroughtheComputer)

(3)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WiththeComputer)

而在我国审计实务中,对大多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的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这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对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所采用的一种手工审计方法,不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由于不对计算机程序处理过程进行审计而只对有限的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因此可能不彻底,具有片面性。审计对象受到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限制,后者完全可以只提供他们愿意被审查的信息,其他敏感性信息则极有可能被人为掩藏。这样审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难以保证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质量,只是一种过渡性的被动审计方法。这种方法必将被计算机审计所替代。

我国审计实务中主要采用这种绕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有其存在的信赖基础:我国企业在启用会计软件时须经主管财政部门评审,验收合格后才能甩掉手工帐。这种评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内控评价与风险评估,使得审计人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赖这一评审结果,相对减少了审计风险。但是,国际上并没有这种评审做法,随着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这种绕过计算机的方法终会失去信赖基础。

2、计算机辅助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

目前计算机在审计中的运用主要采用通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即运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进行审计文档管理;运用Word字处理软件编制审计计划、审计总结及审计报告等综合类底稿;运用Excel制表软件进行试算平衡、编制审定会计报表等。这些软件定义方便、自由度较大、不易统一,难以形成所内统一的操作模式,规范程度较低,缺乏系统性,难以做到各底稿间的有机连接,尤其是难以做到与被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连接以直接获取审计所需数据。

计算机辅助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主要原因是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审计软件开发周期长,使用周期短,市场容量狭窄,需求又有不确定性和不断增长性,造成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这就使众多的软件开发公司热衷于利润高、难度小、维护少的财务软件,而轻易不敢涉及审计软件。同时,由于我国各部门之间的财务软件基本上是自行开发,独立一套体系,通常不会留出数据通道,也给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造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没有软件可用,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计算机审计时不得不停留在看重检查输入前的原始凭证和越过电算系统直接去检查处理打印出来的结果的一种手工审计方法。整个软件市场缺乏高质量的通用审计软件来配合通用会计软件的使用。

3、审计人员队伍整体计算机知识缺乏。

第2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化肥;深施;增产;优点;技术

近年来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技术措施。笔者阐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1化肥深施技术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机或在铧式犁和水田耕整机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装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到土层中。

1.2播种同时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装置的机引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将化肥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肥与种子之间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离层,避免化肥烧伤种子。

1.3深施追肥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使用机械、半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2化肥深施技术的优点

2.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kg/hm2,棉花(皮棉)可增产75~120kg/hm2,大豆可增产225~375kg/hm2,平均增产幅度在5%~15%。

3化肥深施技术的实施要点

3.1底肥深施

3.1.1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3.1.2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3.2种肥深施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称肥、种分层)两种形式。其技术要求如下:

3.2.1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cm,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3.2.2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cm以上,并要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要注意,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决定种与肥的距离;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3.3追肥深施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应为6~1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cm之间(视作物品种定),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参考文献

[1]何立德,马汉平,郑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J].农技服务,2007,24(7):48.

[3]陕建伟.化肥深施节肥增益[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8):32-33.

第3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问题建议对策

近年来随着电算化系统和网络工具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要求我们加强和突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因此,开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电算化审计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算化审计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晚,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人才紧缺,技术落后,是当前我国电算化审计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电算化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1.电算化审计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

我国加入WTO后,电子商务技术在经济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要求电子商务的监管和审计技术做出相应的调整,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审计的主要技术手段。审计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嵌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后,才能有效监管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减少和控制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电算化审计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

2.审计环境的变革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对审计监督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1)会计信息的存储由纸质介质改为磁性介质,会计记录的修改痕迹在磁性介质上不再保存,审计线索不再存在。由此直接导致审计技术的改变,审计人员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审核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逻辑平衡性;审计人员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审计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

(2)会计核算形式和处理方式表现为集中性和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由计算机自动按照设定的程序完成,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程序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程序设计错误,必然导致会计数据处理错误。因此,审计工作不仅要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可靠性,还得审查会计核算形式和处理程序是否符合国家《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3)内部会计控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企业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发展到有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管理工作中,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生产制造系统的结合,所有这些都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与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重点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控制的内容从原来的对环境的控制、对人员的管理、对文档的管理扩大到控制系统的收集、输入、处理、输出的全过程控制,不仅要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数据的合理合法性,还需要控制系统符合软件设计的规律和系统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符合会计法规、原则等。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必然要求审计工作修正其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内容和评价标准。

总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改变其工作方式方法、改变审计工作准则和审计标准,修正审计工作内容,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和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督。因此,电算化会计的广泛应用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二、我国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电算化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或建设滞后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飞快。计算机审计工作同样要依法进行,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不单只是职业判断,而且还必须以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但是,目前的法规基本上是适应审计传统书面记录形式的,许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新的审计问题尚无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世界各国电子商务法律的制定相对落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在2000年6月16日才由美国国会通过《电子签名法》。联邦德国则在2001年5月16日公布了《德国电子签名框架条件法》。这些法律的颁布,为该国的审计机构取得合法的审计证据提供法律依据。

在我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制定中,但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法制建设相对滞后。2004年8月28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确认提供了法律保证。另外,与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制度法规,如财政部和审计署组织制定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等,但是,这些法规制度都只是在一些计算机的应用基础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规定,并没有提出一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制度法规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推广,还不能满足现在电子商务交易审计监管的要求,甚至有些业务缺乏法律的监管,使得审计监督失去了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

2.对发展电算化审计认识不足

推进电算化审计是审计事业与时俱进、开创信息社会条件下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使审计对象、审计环境,而且也使审计工作方式、程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若不抓住机遇适时推进电算化审计,掌握主动权,势必殃及审计工作的前途命运。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但还不够全面、深刻,特别是不少同志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电算化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电算化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只要由电算化审计处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电算化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电算化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4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类比;造型;叙事;神话精神

神话是人类古老文化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从远古的氏族社会到现今的后现代社会,神话精神仿佛无所不在的影子依附于文化产品。作为一直关注“命运”主题的导演陈凯歌,他的影片《无极》便是深得神话精神浸染的艺术创作,命运在此披上了神话的外衣,显得既唯美又玄奇。此片观后,我深深地为它的浓浓的神话气息所打动,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同样有着各种神话,“汽车神话”、“城市神话”、“登月神话”等。从古至今,一路观来,神话精神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特质或者科技发明的潜动力,拥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影片《无极》自从公映以来便备受非议,很多观众,包括不少影评人士均认为,该片是导演陈凯歌的失败之作。原因是影片故事严重脱离现实,情节性不强,特技制造的华丽场面掩盖不了故事的贫瘠等,众说纷纭。笔者在此,无意对此评点成败,仅就这一现象所反映的特定文本内涵——神话精神进行初步探讨,以飨读者。

一、神话精神之一:现实生活的神话性类比

影片中颇具浪漫色彩的是人在天上象风筝一样飞。能够在天上飞,一直是人类肢体运动空间的神话性想象,这是应用已知的不可能来推想未知的可能的神话类比思维的体现。在此,影片使之如同梦一般得以实现,令观众沉醉于那神话环境的想象中,得到了玄奇而又快乐的审美体验。类似的例子,如速度飞快的雪国人昆仑,更是以神话般的能力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神话特有的模比整体观的思维来理解,这样的导演处理,除了视觉风格的浪漫玄奇外,更是从整体上模糊的映现了人物心灵深处一些东西,即人物内心深处潜意识的神话性渴望的外现。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在那样的一个阶级社会里,拥有神话般的力量对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地位最卑微的奴隶,如昆仑,如果不具备神话般的速度,怎么可能在蛮牛阵中顺利逃生!以至后来,“跟着你,有肉吃!”,他得到大将军光明的赏识,也是因为其具有超常的奔跑速度。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当人们无法对现实做出合理恰当的解释或无力改变现实的时候,往往寄予其一种神话般的想象。而这种想象也并非是毫无依据的,而是在类比现实中已知的事物基础上得出来的,比如鸟儿类比风筝在天上飞,速度奇快的动物(超过了蛮牛)类比出雪国人的超常能力等。而影片中奴隶昆仑的形象的塑造,就是这种神话思维的类比产物,是全片神话性风格的必然要求,是全片主题表述的神话性动力元素。

众所周知,混沌的、直观的和整体性领悟的思维方式,是早期社会人们思维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了一种连续无限整体观或万物相通,大化流行的有机整体意识。这种意识以一种思维的流动体的形式成为神话的外显动因,成为整个影片神话精神脉络的时隐时显的推动力。“神话是以类化意象为基础的思维形式,以直觉感悟为过程的思维程序,以形象化语言为媒介的思维符号,这一切,又都蕴含着某些审美的价值潜能。”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不及动物之处极多,他们不仅渴望得到动物的惊人力量(熊、虎),灵巧四肢(鹿、猫),强韧的筋骨,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还渴望具有奇异的再生功能(蛇、蜥蜴),神秘的预知能力(如对地震、天灾的“预知”)以及那出入于地下和水中、翱翔于天上和想象中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接触的能力。可是,如果科技的力量决定了人类得不到这些,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会用幻想的方式模仿和崇拜,进而通过某种方式反映在其创作的文化产品(如影视产品)上。

比如,远古时代的神话、巫术(巫师、跳神)、预知术(占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向我们展示了原始心理(思维)所创造的一个奇特的“世界”,这是一个同时包含着原始功利、原始宗教、原始审美等原始人类创造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虽然浑沌,但却包含着未来科学、艺术、道德丰富基因的文化母体。这个文化母体以文化遗传的方式影响着后世的人类思维,在影片《无极》的文本内涵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化母体的神话魅力,观后,令人久久回味于心灵深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由于心理内部不同自我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一生中在愿望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生与死之间不断感受到的冲突而处于可悲的境地。”作为补偿,社会文化在压制人的本能冲动的同时,也提供了三个发泄口:宗教、科学、艺术。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宗教中“神”的形象所散布的精神信息是满含着神话的内涵的,而科学的起源和艺术传播的特质也离不开神话精神的功劳,这些均反映在其本体的神性之上。由此,神话精神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也依然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启发功用和指导意义,影片《无极》所带来的神话之风多少能够说明当前社会文化对其渴求的程度,一个健康的文化母体不应因神话精神的缺失而营养不良。回归现实来看,当前社会文化中的心理现实主义追求,也应该伴随着神话精神的发展而得到良性发展,神话精神的生命力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人由此也只能用神话去想象神话,但绝不可低估神话。

二、神话精神之二:空间造型语言的神话性塑造

在影片造型语言的应用上,影片充分体现了神话的魅力,这也是符合全片神话性唯美玄奇的风格化追求的。其实,“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设计包括了具象空间造型设计、中介空间造型设计和抽象空间造型设计三类”,在影片中,明显具有神话性特征的是具象空间中的场景和环境。

例如,海棠精舍的华美造型,成为影片神话叙事强有力的造型支撑,这对于光明与倾城的感情表述和人物性格展现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空间造型语言在此的功能,已经推动了影片叙事的进程,强化了影片“命运”主题的表达效果。

时常出现的海棠树镜头,成为全片爱情变化的浪漫象征,纷飞飘落的海棠花给人一种无限美丽而又隐含一种莫名忧伤的“命运”征兆感觉。在此,摄影风格是柔和的,唯美的,色彩斑斓的画面形成片中人物的淡然美丽的神话性想象的氛围。

奴隶昆仑和黑衣鬼狼在空心铁球里的追跑打斗,屏风环中无欢和鬼狼的打斗,都是在封闭型、圆环形的空间中进行神话性叙事,这种“圆”或“环”的造型内涵,暗含了神话的循环精神。其实,在古代神话中,生死不是绝对的,生命也并非不可逆转的,人与神、动物和植物多是在一种循环的轨迹中进行互融变化。影片在此间的造型设计,除了叙事上的推动和渲染作用外,更是神话性本文的合理建构。实际上,在影片中,开头满神关于命运的预言,“一旦选择了就无法改变,除非时光逆转”与结局昆仑对倾城的爱情表述,“时光逆转,生命可以从头再来”形成了神话内涵的“圆环”型叙事特征。不言而喻,此间的“圆环”型叙事空间造型恰恰是为其“命运”主题服务的,起到了对人物情感变化和命运循环之间的冲突与交融的重要表征作用。

时间的扭曲和空间的回环是神话世界中的重要构成方式,正是因为这样想象性的塑造,也就使得影片的文本脱离了世俗的惯例纠缠,化身于精神的自由世界中。在此,存在就是被想象的,神话恰恰就是想象的母体,一切叙事语言的言语,所有造型风格的隐喻,均把神话这一独特的精神本质留在了影片现象文本的核心。

三、神话精神之三:后现代文化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神话性浸染

现今,人类社会发展到后现代阶段,文化艺术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传统阶段和现代阶段相比,“在观念、感受、形式、内容和风格等价值取向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代电影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这在影片《无极》的爱情叙事模式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充分表现在年青一代的个性追求和爱情价值观上,而针对主要受众(年青人)而制作的商业电影《无极》自然也将此考虑在内了。现实中,后现代爱情价值观呈现出物欲外显、率性而为的特征,这在影片的爱情叙事模式中得到了体现。其实,影片的爱情叙事路线仍然是在坚持传统的三角恋爱模式,即倾城、光明与昆仑之间发生的曲折爱情故事的基础上,吸纳了后现代爱情价值观的神话性浸染效应的叙事模式。

其间,此种明显的文本特征体现在倾城的情感态度的数次转变上。作为女人,在那样的社会里,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的适应性特征,她屈从于权力而又率性而为,其命运的变化也是体现了因女色而“倾城”的神话性想象的。这在神话性上,权力、美貌与忠诚、嫉妒之间的相互噬咬,构成了传统爱情价值观受到世俗生活的神话性浸染的后现代爱情叙事模式。

此外,片中“满神”的符号性意义,在此体现为一个情感和命运的预言家,是叙事角度的全知者。她的视角,她的无所不知的神奇能力,使影片抹上了一种奇幻神圣的浓厚神话色彩。“满神”在此的功能,就是一种权威力量的代表者,而倾城的选择恰恰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感觉,她的这种做法恰恰是对权威力量的反抗,或者说是对命运的不屈服。在影片的开始,作为小女孩的倾城在和“满神”的对话中,她对命运的选择,恰恰是与最终结局的“时光逆转,生命可以从头再来,对爱情的另一次选择”的命运相呼应,这既可以说是倾城的“率性而为”的后现代爱情性格对命运的一次胜利,也在叙事模式上实现了对权威力量(满神)的叛逆性胜利。

后现代爱情观是当前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年创作群体的创作风格和制约着其它创作者的文本叙事特征(以青年为主要接受群体),影片《无极》就是这种制约创作或者说迎合创作的作品,只是在这样的现实主义下,导演仍将其深切的神话情怀表达于爱情叙事模式中,将其浸染成绚丽斑斓的爱情魔方。

四、结语

神话精神,作为视觉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的独特人文特质,有着不可估量的创作意义。它通过类比、造型和叙事等方面的文化性渗透,使得影片《无极》的魅力得以提升,观众的接受效应得以加强。尽管影片存在着故事情节上的明显缺陷,但此间,在神话精神内涵的阐释和神话性风格的塑造方面,笔者认为,影片确实做的是很成功的。因此,片面地将影片《无极》看作一部失败的作品是有失妥当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现实社会对神话精神的需求和神话精神的独特文本功能,理应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2]郝朴宁,李丽芳.影像叙事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一)

历史地看:内部审计理论是由财务审计发展到管理审计,更进一步地是从服务于管理当局的管理审计发展到对管理进行审查的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领域倡导由外部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管理审计,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是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素质,另一个是组织方面的条件。

先看注册会计师从事管理审计的胜任能力。

管理审计是管理的智囊系统,它要对整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和计划的制定、执行、控制及程序等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因此,管理审计师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多面专家。注册会计师作为熟练的鉴证专家,都受过正规的训练,并经过考试,所以在专业能力上多强于内部审计师,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涉足管理审计领域的重要因素;同时,注册会计师多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样,即便在某项管理审计业务上缺乏某种管理技能,也可利用以往接受培训所学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企业业务知识,使其具有执业管理审计的能力;再者,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管理审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现在虽有一些执业指南,但注册会计师仍可利用财务审计的一些概念和原则,并兼及利用与管理审计相关的某些领域的概念和原则,来完成管理审计业务;最后,注册会计师在管理咨询服务方面的实践,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从事管理审计的能力。

由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管理审计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1A)对美国、加拿大一些公司经理选聘外部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审计的动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节省审计成本”是主因(美60%,加32%),除此之外的其他几个动因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美17%,加33%):“替代不合格的内部审计师”(美10%,加10%):“更加相信注册会计师的能力”(美13%,加5%)。正像审计上很难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划分清楚一样,在一个组织里也很难将财务事项和非财务事项划分清楚;不论是审查管理的哪个方面,都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正在从事财务报表审计,让其充任管理审计师,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利用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固有渠道,合理地配置资源,从而避免了内外部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节省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再者,注册会计师对一个组织同时进行外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管理审计,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加大审计深度,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果。

(二)

注册会计师有能力从事管理审计,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当组织方面的条件也具备之后,内部管理审计外部化才能成为现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倡导管理审计的约瑟夫·多德韦尔对此作过科学的分析:

为了对付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增大,企业的经营也日趋多角化和复杂化,此时就必须在管理当局和各业务部门及控制部门之间锻造一个新的链条;在快速的企业增长、竞争及边际利润的影响下,最高管理当局不得不将权力下放给更广的经营领域,首先是下放给中层管理部门,然后再下放给下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于是就产生了另一级次的授权机构;这样,每一次新的授权就建立起一个经营链条,其完整性决定着整个公司的效率和获利能力;授予的权力和责任,没有实体,只有控制的外表,而管理当局恰不能提供合理的报告制度来评价业务管理控制的存在性和适应性,但不评价这些业务控制又行不通,因为它们对管理当局的业务计划、项目及方针都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进行连续的、客观的评价就会在管理当局和责任人之间形成一个信息真空,从而导致控制失效。于是管理当局和客户就求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来帮助评价和解决业务领域存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拓展其服务范围的机会到来了。

由于注册会计师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是财务报表的鉴证师和管理咨询服务的咨询师,所以,组织在决定是否聘任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管理审计之前,有关独立性的问题就早已存在了。

(三)

让注册会计师从事服务于管理当局这一受托人的管理审计,正是回到了注册会计师的本行上。历史地看,注册会计师的本行就是充当公司顾问或咨询师,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进行财务调查(6nancialmvestagation),其专业能力受到了公司内外的高度评价,赢得了会计职业专家的地位。按照先驱会计史学家和会计思想家利特尔顿教授的观点:19世纪90年代的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调查,它是“服务于管理之审计”活动的主要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企业扩张兼并和会计职业崛起的时代,是服务于银行投资决策的注册会计师财务调查报告发挥重大作用的时代。阿瑟·安达森公司在追述其公司发展史的专集中明确地写到:“公司提供的财务调查报告,除了反映财务与会计事项之外,还要揭示劳工关系、原材料利用、产品、市场、组织效率和企业前景等情况。编写财务调查报告的方法涉及研究企业的方针及其效果,研究管理当局执行方针政策的情况。”这种工作虽具有风险性,但由于深得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的欢迎,故有助于建立会计公司的信誉。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迅速削减了财务调查业务,但财务调查的某些技术已被公司的定期审计程序所吸纳。

另一个国际性的会计公司厄恩斯特兄弟合伙公司在这个时期所创造的“建设性会计”同阿瑟·安达森公司的思路是一样的,他们不仅要审查财务会计事项,而且要分析整个经营过程,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分派、实体资产布置、部门间的关系等方面,为银行家的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信息,为客户的管理当局提供改进管理的建议。

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确立,使注册会计师在业务上为管理当局服务的职能同为外界利害关系人服务的职能逐渐相分离、相独立,前者分化为内部审计,后者分化为外部审计。正像IIA的“内部审计师责任说明书”所讨论的那样,这样分化出来的内部审计,要适应公司管理当局对扩展业务的各项要求,使其职能和目标也不断地扩展。受内部审计发展的强烈刺激,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外部审计虽然被置于传统审计的位置,但现在也开始关心起管理审计了,这就迫使管理当局不仅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实质上再检验、再认识重新成为公司内部顾问的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四)

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管理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同,它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为宗旨来评判管理的业绩及其形成的原因,以使受托人更好地履行受托管理责任。因此,这种审计与其说是一种防护性审计,不如说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实质性审计。倡导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管理审计,并不意味着忽视传统财务审计,实质上传统财务审计依然是基础,管理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有效延伸。正如罗伯特·塞勒所说:我们要永远保持依靠财务审计这条生命线。

第6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通过对我国当前众多企业中审计工作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的就是,虽然在当前,我国众多企业的内部有很多审计软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与发展,但是从各个细节与细小的方面来说,以我国当前的审计能力以及审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来说,仍然不具备一定的完善程度与水平,当前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尚不能实现对审计工作更高程度上的支持与配合。因此,这样一来,就需要审计工作中的相关工作者们在今后相关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务必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对当前众多各个企业中审计工作的一些具体步骤的分析与研究,做到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审计工作快速发展,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审计工作得到较之前来说,更加快速、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有效促进我国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1.有效的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化的辅助功能。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其信息化建设,就应当在更高的程度上,在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进行分析与整合的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合理使用与利用。只有成功的借助于计算机这种辅助功能进行审计工作,才能更有效的实现企业中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审计工作中计算机的使用与利用作用。有效的借助于计算机系统,便可以有效的减少相关工作人员们在审计工作中的计算工作,从而可以有效的将他们从之前十分枯燥无味的计算过程中解放出来。一旦实现了对计算机系统的借助工作,便可以将审计人员们之前所进行的计算工作有效的进行减少,从而使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在企业审计工作方面中的另一些方面。

2.加强对审计信息系统的完善。作为企业审计工作中所借助的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基础性内容,审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正在不断的集成化发展。与此同时,它也是由许多种审计模块所构成的,同样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而在众多独特的特点之中,其自身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更好的实现对审计工作的完善和补充,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在更高的程度上有效的发展自身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起到的积极作用与促进意义。在企业审计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一种ERP的审计系统,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企业ERP这个系统不断发展并完善成当前的企业审计系统。与此同时,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对当前企业中所存在的、需要进行详细分析与审核的数据和内容,进行更加详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3.实现对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当前审计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有待完善的工作,在当前众多企业中进行工作的相关工作者们,应当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加强自身对审计信息系统的了解与掌握,更好的在日后的审计工作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加强对相关数据的熟悉程度。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们应当在借助计算机信息化审计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更多的分析与研究,旨在更高的程度上认识到计算机系统无法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从而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审计系统漏洞的修复工作。另外,还需要相关的技术工作不断的对企业内部的审计信息和数据进行较之前来说,更加严密、严格的保密工作。

三、结语

第7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元,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

2、审计内容变化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电算化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为非法篡改,则电算化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不堪设想。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

3、审计技术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传统的记账方法是每登记一笔账,便可以从账上看到相应一笔记录,而电子电算化却不能每登记一笔记录就打印一笔记录,供工作人员阅读,一般是经过一个阶段,于一个月或一日打印一次。平时,记录输入到电算化以后,在尚未打印以前,若想看这些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倘若想同时在几笔记录中对照查看,则很难做到。又如,传统的手工记账一般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电算化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这可以使在电算化的记录中建立、更新、消除一切资料而不留半点痕迹。

4、审计标准和准则变化的影响。审计界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审计标准和准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电算化会计的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5、审计线索变化的需要。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电算化,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电算化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

6、审计作业手段变化的需要。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如果仍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是很难达到其审计目标的。

二、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审计

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并不太熟悉,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这种现状妨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

1、增加审计审核窗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审计的重点是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应增加审计审核窗口,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2、提倡事前系统审计。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电算化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改变审查取证方法。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对证据进行检验和审核的方法也必须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是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二是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应由手工操作向电子电算化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电算化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电算化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第8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一)审计工作重点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手工审计方式下,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者会依据从财务方面得到的会计信息资料,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对,另外,依据相关的核对结果或者是在进行核对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首查,但是在电算化的状况下,要使用计算机的软件进行审查,这样就会使得传统的手工方式都是由计算机进行完成,这样的状况下,其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对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加以了解和证实,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者要依据已经知道的条件来构建相关的交易。

(二)审计工作方法发生了改变

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要是使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审计就只能通过纸质的资料,继而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及进行审阅,这样不通过计算机就能够完成的间接性的审计工作往往会对中间的数据没有做到足够的审查,继而就会很难或者几乎不会对电算化系统中的差错进行分析以及进行评价,在审计方面有比较大的风险,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话,往往只会用到相关的财务部门所具有的数据进行先关的拷贝就能够对数据进行审阅,具有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准确以及便捷的特征。

(三)对审计工作者的要求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的审计环境中,审计工作者要具有相应的财务知识才能够胜任,依据传统的方式进行审计,依据学校所提出的要求,大部分都能够完成相关的审计工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者所应当具有的素质和要求应当比以往要高,不仅要具有相应的财务知识,同时还应当对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所掌握,对审计软件的使用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这一层面上说,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会计电算化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对策略

(一)积极开发适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软件

尽管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使用的会计核算的软件不一样,但是所使用的核算方式以及依据的原则是一样的,所以说,我国的高校应当进行对软件进行联手开发,开发出真正适合我国高校内部设计工作的软件,使得这样的软件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更加具有可行性。另外这样的软件还应当具有比较强的兼容性,对被审计部门的相关数据能够进行访问,同时还能够从中对需要的原始数据进行提取,在采集上应当对不同载体上的相关数据做到访问,另外在当前的审计软件的条件下,积极研发真正适合我国高校责任审计以及财务预算的相关软件工具,另外还应当在财务软件系统开发的时候要防止相关的环节中出现纰漏等,相关的工作人员最好参与到其中,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庄丽霞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62011对开发的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从而保障软件系统能够真正满足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程序

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对相关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审计的时候,应当对相关的审计程序进行建立并作出逐步的完善,首先应当我国高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数据经过的部门以及数据终点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对内部控制中所出现的多种状况有所掌握,其次,不管是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上,还是在当前电算化的环境下,应当要求保持审计原始凭证自身所具有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同时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审查。在此过程中,应当重视对高校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即审计人员通过对会计软件的学习以及实地观察﹑查阅系统的文档资料等办法,初步了解系统内控,对被审高校会计系统调查,全面了解会计信息软件名称﹑功能以及应用审批;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流程﹑计算机内控机制的置,以此来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情况﹑系统内各个应用子系统的控制类型和主要经济业务。

(三)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者

当前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需要工作者在具有财务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具有相应的计算机水平,在对相关的审计软件进行开发的时候,还应当依据自身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更多对其进行完善的措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对软件进行熟练地操作,要是没有计算机等辅助软件的状况下,可以使用一些数字表格或者是数据库中的相关程序帮助审计工作者对审计数据进行核算,提升工作的效率。尽管我国高校的审计责任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可是其财务分析以及单位的实际运作状况是要做到有章可循的,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应当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相关的审计程序进行设计,继而使得审计工作能够尽可能的简化。

3结语

第9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办学经费日益增加,高校经济活动的增多,更加突出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领域,这也为高校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环境、技术与方法。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

相对于政府、社会审计工作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仍处于滞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审计方式模式根深蒂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是高校具备拥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总结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部门及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主要有几种形式:隶属纪委或财务部门管理,由校长直接负责的独立机构,由主管院长负责的独立机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中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管理级别越高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审计效果越好。同时管理者信息化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信息化发展水平,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普及,目前高校领导者信息化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高校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领导重视与支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中注意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信息化人才,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开设信息化课程,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培训等措施极大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整体素质,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二)硬件系统建设方面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向现代化审计方式转变,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逐步引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高校各级领导不仅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而且注重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交换机等硬件设备,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软件及网络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具备自己的校园网,实现了各部门间的网络互连,方便了内外部的联络沟通,高校审计部门网站也是高校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高校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网站,对审计知识进行宣传,对审计工作进行公示,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大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配备了专门的财务审计软件(如神机妙算)及工程审计软件(如广联达),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不强,思想落后

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不仅仅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有些高校审计部门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上面思想落后,观念不强,投入不足,忽视改革与创新,导致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困难。

(二)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

虽然各高校在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业务培训,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仍停滞不前。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转调来,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落后,整体综合业务能力偏低,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部分审计工作人员认为配备了电脑、搭建了校园网络,安装了审计软件就意味着实现了审计信息化,忽视了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及审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很多高校都出现空有一套设备和软件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复合型审计人员的缺乏直接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研发滞后,专有软件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审计部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新维护落后。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实现了全校联网,很多高校甚至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络,审计部门只是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却没有实现与财务、基建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同时目前针对高校单位的审计软件仍然不够成熟。即使有些高校已经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审计工作,但是由于使用单机版本的审计软件,致使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浪费人力物力。开发具有高效特色的审计软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我们目前当务之急。

(四)高成本投入

一方面,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也紧随其后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经济活动的增加必然导致审计任务的加重;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具有庞杂的职能部门,且形式各异,有纯事业性质的、有校企合办的产业部门等,因此造成审计对象差异大,范围广,审计对象、标准、方法多元化的特点,很难有一套完全适合高校通用的软件。高校自主开发的软件往往由于资金、技术、稳定性及后期的升级服务上跟不上难以推广;软件开发商虽然可以提供很好的技术和服务上的支持,但缺少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深入了解。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成本高,制约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三、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高校审计部门领导应从管理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部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做好内部审计的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上的支持。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接口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各高校间的审计部门也应增强交流,转变观念,互取长处,努力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信息化审计模式转变,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要依靠软硬件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组建综合业务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缺乏相应的培训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通过引进拥有全面知识结构的人员或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吸取社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及专业财务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根据不同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重点性强的培训计划,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扩大硬件投入,加速软件开发

推进信息化建设,配置审计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基础条件。一方面,配置审计机构必备的电脑及其他办公辅助设备,搭建配套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配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专业软件,或积极配合软件公司开发、定制适合本高校的信息化平台。目前,高校审计中常用的软件一种是高校自主开发的,针对性强但投入大,后期维护难;另一种是软件开发商设计的审计软件,通用性强但常存在数据接口不一致,业务系统难对接的问题。相对于硬件的配置,建立专有的软件系统及更新维护显得更为的复杂和重要。虽然现在市场已开发出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和本高校经济活动不相一致的地方,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因素之一。只有使审计软件与高校日常经济活动、审计业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高办事的效率。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审计标准准则

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应加速制定针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准则,尤其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工作,确保审计机制安全、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下,传统的审计方法、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审计要求,审计部门应结合信息化审计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办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科学性,避免审计重可能出现的风险。综上所述,受单位特点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审计、财务、各审计对象、相关软件开发公司等多方的配合。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校应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推动内部审计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邓敬萍 单位:郑州大学 新乡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毓瑾.浅谈内部审计信息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255-257.

[2]董洁,姜文华.论高校管理审计[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