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考试题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根据中考和高考大纲要求,掌握复习重点和方向
中考和高考都有相应的考试要求和大纲,也是中考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和重要参考,考纲又是根据生物教材大纲所制定的,它反映了生物学习的重点和方向,而且,考试大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考试形式的变化不断调整的。总的来说,教材大纲和考试大纲还是考试的重要依据,因此,老师要好好研究考试大纲,根据大纲来把握生物的复习方向。
2、改变复习模式,制定阶段性目标
生物复习参考传统的考试复习模式,主要是采取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要充分熟悉生物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建构主要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用点、线、面的方式一点一点串联起来,并进行梳理,根据每一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理解并全面记忆。第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模拟试题和大量联系的方式来巩固记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单方面追求题目的数量,还要尽可能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此外,还可以采用专题训练的方式,每次生物课针对一个小专题进行测试和训练。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在完成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学习重点,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3、重视试题纠错和错误总结
一方面,生物老师要在精心研究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考试的经典题型进行规律总结,然后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选用大量中考真题进行演练,中考真题和普通的试题不一样,真题具有科学性强、题目设计得更合理、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真题更能反映出生物教学的趋势。另一方面,生物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错误和经验总结,在练习中,不能只关注做题的量,还要定期对所做的题目进行分类和经验总结,每过一段时间就将之前做过的题目整理出来,重点看一下做错的部分,然后找出造成错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因为同样的原因犯同样的错误。
4、深入研究考试题目抓住试题方向
复习生物,还要关注近几年的考试试题以及考试方向,生物老师要仔细分析近几年的生物试卷,捕捉考试信息,发现题目的规律。笔者通过对生物试题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1、生物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每年中考高考试题中都有部分题目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2、发现重点难点,生物复习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等模块中。3、重视生物教材中的图片的理解和分析。4、复习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5、关注社会热点。生物复习也要结合社会实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总的来说,只有对试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5、结合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很关键,尤其是对要参加考试需要及时复习的学生来说,一个好的复习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生物老师在带领孩子进行每一轮的复习时,都要注意调整复习方法。比如说在进行每一个专题的练习时,分别指导学生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不要急于告诉学生题目的答案,教会他们自己建立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然后引导学生的思路往正确的方向靠拢。在审题时,教会学生如何迅速找到题目关键字并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6、有侧重点对试卷进行讲评
生物老师定期对学生完成的试卷进行点评和分析,但是并不是说要对试题中的所有题目进行讲解,这样既浪费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抓不到考试重点。所以,针对试卷讲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讲解典型题目,举一反三。选择典型题目讲解,根据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回顾生物教材内容。二、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找出试题规律。生物老师要研究学生容易出错的试题,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三、对试卷中的题目进行分类分析,研究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四、重视知识点的扩展讲解。老师要看到题目所涉及到的其他知识点,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扩展。
7、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数学;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三年时间里对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完善、深化的总结概括,也是知识提升,成绩提高的一个关键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巩固与消化,形成基本的技能提高,解题技巧,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提高与完善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合理的设计初中总复习计划,并有步骤地安排,让学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能让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规范总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校沿用三轮复习:① 基础复习;② 针对专项;③ 综合演练。
第一轮,回顾熟悉初中数学基本脉络,展开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本人针对河北中考数学进行长期研究分析得到一些总结:河北省中考近几年共26题,前22题基础分数在74左右,2011年中考基础分值增加到80分,选择题由几年来的24分增加到30分,可见试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变得更广,试题多是由课本知识演变而来,是对知识的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课标,夯实基础,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强化训练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应变能力。可见强调学生系统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掌握,而且要灵活运用,为下面阶段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结合中考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练习。熟悉中考命题方向及特点,精心选题,整理归类选择代表性的体型进行专项训练,已达到消化每一模块。
数形结合动点问题,同种题型善于归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不可脱离教材,紧扣新课标,明确章节之间的联系,作用,善于归纳、善于转化等思想方法。分块练习,分类推进,为第三轮综合复习做充分准备工作。
第三轮,综合演练,根据中考试题的综合性,知识点的结合,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把知识整合起来解决综合问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策略,具体做法是抽调中考试题,汇编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及时批改点评,查漏补缺。
在进行模拟综合训练时,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都会有所提高,但面对试题变化也会有紧张,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而且教师在这项环节中还要注重对试题的筛选、整理,在查阅批改时要做到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试题的掌握程度,制定补救措施。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有些题信息量非常大,很多学生见到这样的题型就发毛心生抵触,在这种心里影响下,没有耐心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做题,从而失误。在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支出学生要有耐心,遇到这样的题型,不要慌,先平下心来把题多读几遍,把题型中的重要数据,重要信息联系起来,只有把题审清,从而达到解题目的。沉着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技巧已达到准确解决问题。
数学方法初中所接触到的有: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这些是解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不能一味的通过做题提高成绩,而要经常总结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初三复习时,有意识、恰当地总结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做到灵活运用处理问题。
三、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大纲》归纳中考试题
中考《考试大纲》及《中考考试说明》对考点叙述详细,结合内容深入研究中考试题,使学生加深对中考考点的掌握,才能缩小差距,克服盲目性,增强处理题型的准确性。通过对河北中考说明的阅读,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层次,这四个层次逐渐深入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宗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才能把握考试动态,从而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所以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中考试题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新课改 新考纲 生物高考 复习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81-01
从2004年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等四省启动,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市全面展开,我们重庆市也正式进入新课改行列,2013年的高考就是重庆推行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下生物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做了一些思考:
一、研究新考纲,顺利接轨新高考
考纲是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关于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考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新考纲既是新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在制定复习策略时,要注重研究新课改考纲,吃准、吃透新考纲,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尽早地适应新高考。
二、研究新高考地区的高考试题,改进教与学
通过对新高考地区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新课改后高考试题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尊重考试大纲的要求层次
命题时,尊重考试大纲的要求层次,而不是课标要求的层次。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全部反映在教材中,也反映在课标中,更体现在考试大纲中。
(二)立足基础,突出核心,强化知识整合与迁移
试题明显地体现出“加强基础考查,适当强调综合,密切联系实际”的鲜明特点。如新课标全国卷所考查的内容给考生和教师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回归学生课本、回归常规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提倡朴实无华”,比较多地考查了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试卷难度有所下降,体现新课改“轻负高质”的精神。
(三)突出能力考查,彰显以能力测试为命题的主导思想
各地新高考试题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一个突出特点,符合新课标和新考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中。
(四)关注社会热点,体现试题的学科价值和时代性
以社会事件为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尤其重视社会热点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在生物试题中的考查。
三、复习备考中注重策略,讲求实效
(一)复习备考要注重“双基”训练
记忆是智力的一个重要部分,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在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读教材,全面熟悉教材,系统梳理新考纲所列的3本必修教材的67个考点和19个实验,还有选修3的15个考点和1个实验,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把主要考点的知识记在脑子里,归纳并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辨析教材上的图解、表格、曲线、示意图、模式图等,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不同的信息呈现形式,并能根据一定的内容绘制相应的图表,进行不同形式的信息转换。在系统梳理考点的过程中,还要将考点不断进行内化和细化,弄清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应清楚该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属于哪本书里的哪章哪节,即将题型知识化。在考生阅读教材看到知识点时要能联想这些知识点与解决哪些问题有关,即将知识题型化。 (二)复习备考要重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各地新高考试题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中。一些题目看似不难,但认真分析发现,学生欲获得理想成绩,仅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是不行的,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审题时,应该要注重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图文信息转换与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经典试题的变式训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三)复习备考要琢磨近几年新课改的考试信息,编制质量较高的训练题
我们选题时必须以新高考考纲为指导方向,充分研究近几年新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高考试题进行综合研究,找特征、共性、热点;二是关注实施新课程省份的高考试题,看变化、找趋势;三是对比相同考点试题,找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四是分析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给学生提供的题在设计上要体现新颖性、信息性、思考性,并要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教师还要做到有练必改、必评。对学生的练习或试卷的讲解一定要及时,讲解时重在解题指导,指出并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包括错别字的订正,规范语言表达,让学生形成答题思维,构建答题模式。
(四)复习备考要突出实验,重在探究
关键词: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21
一、认真钻研《考试大纲》,准确把握高考命脉
1.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最好的复习教材不是课本,而是《考试大纲》。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教材仅仅是教学和复习时使用的范本,不是命题的依据,因为任何时候都是考试超前,教材滞后。高考是为了推动教学和教改的,大纲与教材和高考的关系:“大纲有的、教材有的,高考一定考;大纲有的教材没有的,暂时不考;大纲没有的、教材有的,高考肯定不考。”,因此,在高考复习时,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失。
2. 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高考地理历年命题的基本原则:(1)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方法);(2)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能力,其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3)用学科术语阐述、论证本学科问题的能力;(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
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命题主要围绕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地图等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其中时间计算、天气和气候、陆地和海洋环境(河流、植被、地质作用、洋流、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人类的生产活动、城市化和城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地图等是文综地理部分的主要考点,也是复习备考的重点。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应用,要学会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应用,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象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要学会运用系统地理原理综合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3. 突出能力考查
(1)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它体现着考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重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卷,试题的命制采用了大量的新素材,为考生提供新信息,为问题创设新情景,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特色日趋明显。
(2)加强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查考生能否将所获取的信息与相关的知识建立联系,能否准确地运用有关知识和信息去认识和说明问题。该项能力在考试中尤为重要,也是考查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表现就是能定性的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地理问题,高一层次的是能把多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说明问题,更高层次是将原有的主干知识和获得的地理信息相结合加以分析运用。
(3)突出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考查。描述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述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水平,这一能力明显表现就是能否使用简洁、准确的学科术语进行描述和阐释。
(4)注重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此项目标实际上是考查考生怎样去论证和探讨问题,基本上是方法的问题,要求考生能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去论证地理问题。当然地理的主干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这一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主观题的解答过程中。
4. 凸显时代感,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全面素质,以多元信息为载体,更加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的热点既包括长效性的热点如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包括能源问题、全球化问题等,还有的是隐性地展示热点问题,高考热点问题近年来考的隐蔽性增强,但每年的热点问题的命题切入点,都有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影子,这就叫“与时俱进”。
二、仔细分析、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明确试题特点,准确掌握主干知识和高考的热点知识
“最好的复习资料是高考卷,研究高考比研究教材更重要”,我非常赞成这一说法。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研究,发现并总结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1.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不难看出试题具有下列特点。
(1)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稳中求改,稳中求新,改中求稳,总体上比较平稳,试题以平和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
(2)突出主干知识中有分量的知识,注重思维品质、重视知识的重组和整合。注重能力立意,强调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评价,强调考生的专业化素质,注重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3)突出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4)充分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尤其在体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显得特别突出。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试题将彰显人文性和时代性,凸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
(5)强调学科特色,突出地理能力。
2. 主干知识的考查
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因此,高考试题将紧密围绕: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日照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时间计算、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体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资源和能源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区位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布局;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民工流动);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的分析和描述;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中国的国土整治及派生的知识点。这些也就成为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的重要知识点。
三、复习备考策略
关键词:数学中考复习能力
教书育人,复习考试,时常进行。它不仅仅是用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反映了教育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事业心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应有苦干的敬业精神,即在“如何组织好总复习,去迎接每次考试”的问题上下功夫。其中,根据数学学科“知识点多,计算量大,方法灵活,难于归纳总结”的特点及多年来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总结以下几点复习方法:
一、熟悉教材,摸清知识结构
总复习是把全部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纲目化和综合化,并且进一步归纳总结的一种复习方法。于是,在组织总复习之前必须摸清全部知识结构,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够保证做到“多而不散,快而不漏,繁而不难。”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组织复习。根据《大纲》的要求,中考数学考查的知识结构大致如下:
数与式
代数部分方程与方程组
函数及其图像
统计初步
数学相交直线与平行线
直线形三角形
四边形
几何部分相似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圆
二、结合教研通迅,抓住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纳入到了基础知识范畴,因此,近年来的中考知识特别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诸如方程、数形结合、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转化、运动变化、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渗透在上述几个方面,事实上,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自觉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抓住考试要求,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
考试要求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一致起来。考试要求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掌握:一般而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灵活应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程度,从而形成能力。
四、进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
中考数学考试,有史以来都是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但全卷分值和结构不断有所改变,自2001年以来,全卷满分改为120分,试卷结构由二卷合为一卷,考试时间恒为120分钟。全卷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它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30%,填空题30%,解答题40%。试题按其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其中,难度为0.7以上的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为0.4以下的题为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约为5:3:2,全卷难度为0.60左右。所以,复习时应该是狠抓基础,不偏重繁难题目,不钻牛角尖。
五、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数学试题内容体现了对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图能力、综合运用代数与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力的要求。根据考生实际,还设计一些联系实际问题和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试题,不出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
5.1、培养运算能力。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绝大多数的代数试题、几何试题中的计算题代数几何综合题,都要涉及运算。所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时,不仅要求学生要熟记并掌握运算法则、公式及一定的程序、步骤、技巧,而且要求学生要理解运算的推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题目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最终能够掌握运算题的基本类型及解答各种类型题的一般规律。诸如多年来的考题中的“解答题”部分——化简和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就是考查学生的就应算能力,难度在0.4—0.7之间,因此,复习时应作重点训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拿到相应的高分。
5.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中考数学试题中,无论是几何中的证明题,还是几何中的计算题及代数中的解答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逻辑推理,特别是几何中的证明题更为突出,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推理,思维不容紊乱。几何证明题是数学中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题型,其难度也是在0.4—0.7之间,所以,复习时必须加以强化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掌握其解题思路及方法。
5.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的意识。”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考察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题目逐年明显增加。(在6.2中给予逐一加以说明。)
5.4、培养学生作图或画图的能力。作图的试题,虽然在中考试题中不一定专题出现,但它却是中考试题解答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一种能力。此类题型主要体现在“添辅助线”、“设计”等方面。
5.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中等难度试题和较难的试题上。一般而言,考查这种能力的试题,往往题目较长,条件也比较多。解答时,首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迅速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其次是提醒学生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沟通结论与条件的内在联系,寻求可行的解题思路,将思路组织、归纳后,清晰、明确、规范地表达出来。此类题型分值较高,难度属于中上,并且在每年中考的“解答题”中都要有1-2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让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都加以强化训练。
5.6、培养学生解答探究型等灵活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及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试题中探究型等灵活试题不断涌现。这种题型具有开放性,条件复杂隐蔽,结论多样,解题思路无现成模式可套,因此,解题时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标准,注重开放探究,引导发现创新,并要求学生做到:在动中求静,变中求恒,学会对基本图形的剖析,提高识图能力,要立足课本,灵活变通。此类题目属于压逐题,难度较大,是为中上水平的学生而设计的。在复习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加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从而形成解答探究型等灵活试题的能力。
以上各方面能力,都是中考试题内容中所考查的范围,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组织学生多训练,并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或训练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最终,才能在实战中正常灵合发挥。
六、安排好阶段性复习。
中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安排,即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综合创新复习阶段,题组训练复习阶段和模拟训练复习阶段。
6.1、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从中考试题结构来看,基础知识的分值占50%以上,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复习阶段,一定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顺序可与教材知识体系相一致,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熟悉常见题型,掌握一般解法。选用的题目要以教材上典型例子和习题为主,适当配备一些课外题目。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对于不掌握的题目一定要反复练习,最终人人都应该拿到基础分。
6.2、专题复习阶段。此阶段是把所学知识按内容进行分类,分成若干个知识块,使知识条理化、纲目化,便于理解和记忆。至于所划分的知识块,可因人而异:可结合教材分块,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划定知识类别分块,或是结合《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数学(下面简称《中考考试说明》)一书中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提要”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非常关键,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点非常多,要抓住各知识点间的链接关系很困难,所以这个阶段选用的题目一定要突出每个知识间的小综合,认真归纳总结常见题型及解法。
下面主要谈谈应用型问题这个知识块。常见的应用型问题主要有四类:利用数与式解决应用型;利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应用型;利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应用型;几何中的应用型。
(1)利用数与式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用来解决储蓄、贷款、税收等实际问题。解决时可以参阅某些关于储蓄、贷款、税收等专业书籍,当某些问题看似玄妙时,不妨列代数式试一试,另一方面掌握相关的公式或会找出各量间的相等关系。
例题(2003,玉溪)张大妈参加了2003年4月18日经中国保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人保理财——金牛投资保障型(3年期)家庭财产保险。她一次投资金2000,投保3年,每年须交保险费12元,期满后,保险公司从收益金中扣除每年须交的保险费,连同保险投资金张大妈一共能领到2096元,试问:(1)张大妈投保3年期的年收益率是多少(收益金=投资金×年收益率×保险年数)?
(2)若张大妈把这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又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请你为张大妈算一算,上述两种投资,哪种更合算(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3年期年利率是2.52%,利息税是20%)?
此题中已经给出了公式,只要加以分析就能解决了。但是考试时不一定给出公试,所以,平时一定要牢记公试(解法从略)。
(2)利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方程思想,大部分应用题基本都是靠列方程(组)来解决,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熟悉有关计算公式,同时,掌握写出等量关系的常用方法——译式法和列表法;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用技巧——逆推求解、整体思考、设参数、利用比例关系等。
例题(1999,昆明)甲乙二人相距8千米,二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2.5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二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此题的解法,只要熟悉公式s=vt,再通过画图和列表分析,就能轻松解决了(解法从略)。
(3)利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正确识别图表和图像,因此,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作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画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图像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题(2001,云南)某商店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100元/件的运动服,规定试销时的销售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180元/件。经市场调查,发现销售量为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之间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y=kx+b(k≠0),共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
(2)当销售单位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销售
量y不低于80件。
此题着重是要结合实际找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据相关的函数关系式进行解答即可(解法从略)。
(4)几何中的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中此类题型较多,通过练习,归纳总结一些基本型,如“架管饮水”,“航海”问题等。
例题(2001,昆明)建设中的昆明高速公路,在某施工地段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加快施工速度,要在山坡的另一边同时施工,如图所示,从AC上的一点B取∠ABC=150度,BD=380米,∠D=60度,那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使A、C、E成一直线?ABCE
此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特殊值及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只要添加辅助线
把图补全,问题就解决了(解法从略)。D
6.3、综合创新复习阶段。此类题目,在最近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常常出现,并且题量多,分值大。常见的题型有:条件探究型;设计方案型;观察归纳型;阅读理解型;跨学科型。其特点是:题目较长,条件多(包括隐藏条件),问题多,难于归纳总结。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各分支的内在联系,解决时需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所以此阶段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数学能力和中考应试能力的重要阶段。训练的着眼点应放在解题思路上,训练的方法应以独立思考、互相研究为主,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具体介绍各自的解题思路。
(1)条件探究型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分类、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探究问题方法。学生要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拓展综合运用能力。例如,2003年的省中考题第21、24、26三个小题都是条件探究型问题。此类题型属于“新题型选编”内容,这正是新课改命题的趋向。
(2)设计方案型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要发掘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主要通过动脑分析,动手实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例如,2004年的省中考题第18小题的第(1)题“花圃设计”。随着新课改的走向,我相信,此类题型将会在考题中明显增多。所以,要要加以防范。
(3)观察归纳型问题。此类问题的思维特点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处理、概括的方法,拓展思维能力。例如,2003年的省中考题第17小题,就是典型的观察归纳型问题。
(4)阅读理解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阅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的解题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挖掘所给材料提供的信息,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题。例如,2004年的省中考题第19小题,其特点是:题目较长,所涉及的量较多,难以理解。平时要多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5)跨学科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之前,要求学生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题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与电阻R成正比例。当电阻R=3Ω时,电流I=1A。(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0.2A时,求电阻R的值。
此题涉及到物理学科的内容,如果不理解“殴姆定理”的内容,不知道殴姆公式R=U/I,就无法完成这两个小题。
6.4、题组训练复习阶段。此阶段的复习特别关键,主要是按学科常见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解答各种题型的能力。中考数学题组中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大类。其中,解答题还可以分为计算题、证明题、问答题、作图题等。至于这些题组的来源,主要是靠教师通过《中考考试说明》,《大纲》要求及教研通迅的一些可靠信息,从而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研究编制而成。数学题组的一般顺序为:
代数题组
节题组章题组综合题组。
几何题组
事实上,在《中考考试说明》一书中安排的“题型示例”和“练习题”及《招生考试标准》一书中安排的“典型例题”和“模拟练习”都是节题组。这些例题和练都习都是通过教研专家们的认真研究而编排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无论题目的难度,还是解答的要求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复习时一定加以特别训练。同时,不要忽视教科书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及重要定理,因为,这些例题和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定的,不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是中考题的主要出处,例如,在1998年的省中考试题22小题就是初三几何教P27中的例4,另一方面还是编拟中考题的重要材料;对于一些重要定理一定要掌握其推理过程,例如,在2001年的省中考试题第23小题和2002年的省中考试题第25小题就是分别对“三角形中位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的直接考查。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在每个题组的各大题型中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教师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作重点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每个知识块中各个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对于基础知识,应熟练到见到题目就立即想到有关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应用。知识块形成了,按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知识串也就形成了,就构成了知识系统,从而形成了应有的数学能力,这就是中考取得理想成绩的基础。
6.5、模拟训练复习阶段。一般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复习阶段,主要是选择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作为模拟试题,这些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们的认真磨合,题目的难度、编排顺序、解答要求、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试题尽管不同,但各份试卷都是以《大纲》和《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都体现了中考改革的精神。
做模拟训练时,要像正式参加中考一样,要努力防止差错,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模拟考试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重犯的错误,特别要加以注意,认真反思。
模拟训练也是一次心理训练,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进入最佳状态。如果从模拟训练中逐步把握这些要求,相信学生会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在各个复习阶段,教师都要正确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引导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目前,中考复习资料发行的套数很多,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实情,选择某套含金量较高的资料作为参考组织复习。总之,教书育人,教无定法,复习也无定法,但是,只要每位教育者都忠诚于国家的教育事业,怀有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和愿望,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并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我相信,最终一定会是棋开得胜,如我所愿。
参考文献:[1]、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
[2]、邓宗福和吴晓燕著:《中考数学专项练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3页至第6页和第165页。
关键词:一轮复习 课本 教材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注意高考试题与“课本”之间的联系,知道回归课本该做什么。
课本即教材,实老师授课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育部分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遵循物理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的,是教学大纲的细化和具体体现,是通过众多的课程理论专家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而编订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任何教辅资料都不能替代的。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根”求“源”。教材和考试大纲可以说是应对高考的“宪法”。课本才是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课本的趋势。在各年高考试题中不少让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都是在课本原题的基础上变形而来的。
二、“课本”该怎么使用
1、阅读课本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上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科学足迹”、“STS”及“推荐网站”、“课题研究”、“课外读物”等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新课改的实施,首先变化的是教材的编写体系。物理知识的呈现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充分体现出新课程“螺旋上升”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各独立板块内容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尤其到了复习最后阶段,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化对于命题所青睐的主干知识和知识交叉点的把握显得更为重要。
2、回归教材的原则
回归教材时,不拘泥于课本,应站在物理整体的高度与教材对话。高中物理中很多内容如矢量、比值定义等是几个不同的阶段呈现的,回归教材时可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构建知识网络。
3、如何理清知识
最好的方法是学生自主梳理、总结、加工,教师适当指导,构建适合自身特色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靠背教师给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和图表。回归教材,通过横向联系纵向深入,通过组合类比,沟通知识,构建网络,实现教材知识由“厚”到“薄”、由“散乱”到“有序”的转化。理清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螺旋式上升”,明确考查的知识内容,重点关注 “知识交叉点”,提高复习效率。
4、关注细节规范,用好“旁批”
高三复习教学和考试训练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产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这主要是与平时的思维习惯、解题规范甚至与心理品质有关。其实教材中有许多细节,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心理品质很有帮助,这就要求回归教材时重点关注这些细节,充分发挥这些细节的教学功能,努力达到有效增分的复习目的。
回归教材,就是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准确表述,学习推理计算过程的严密科学,追求答题书面表达的清楚规范,从而达成“关注细节多得分、注意规范少丢分”的目标。旁批,实际上是对知识点阐述的一些补充说明或条件限制,是教材的有机组成,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如第一册教材中利用旁批的形式告诉学生“等效替代”、“理想实验法”都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教材中利用旁批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加以简单明了的解,以帮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相关的概念、现象。
三、用好“课本”的几点做法
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着重复习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倾向于展开,侧重于点。此时,用好课本很重要。几点做法:
1、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理念;研读近几年物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考核目标、内容及要求;研究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把高考试题与课本联系起来,看考察的知识点在分布在课本上的哪些地方,在教材上哪里能找到答案。
2、上课时要适时联系课本进行课堂教学。
复习课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整合、提炼和拓展,切忌简单重复,但又不能脱离课本,偏离主线。要找准与考情学情的结合点,不能脱离学情片面追求难度、容量,也不能脱离考情剑走偏锋或无原则的降低难度与要求。一轮复习课要突出一个“查”字,就是要对照课本,查漏洞、查盲点;突出一个“理”字,就是要把课本知识进行梳理、方法提炼和归纳;要突出一个“练”字,就是要对课本上的习题进行演练、变式训练。以上复习课最好坚持课本知识集中呈现,课本习题变式分类练习的原则。
3、用好课本该怎么考试。
(1)明确考什么?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熟悉考点,对照课本有针对性地命题,对于易错的、经典的习题要反复考,变花样考。
(2)怎么考?
进入每一章一轮复习之前,先依据课本知识点、课本习题编写一套简单、全面的试题 ,对学生进行检测,目的是看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在哪些地方掌握得不牢固或理解的不透彻。月考,对所复习内容进行定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及时补差补缺。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进行自主命题。
(3)怎么改?
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识到高考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学生更认同多种复习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超过62%的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感兴趣,其中超过23%的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26.59%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下降,甚至没有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尝试,试图探索如何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从高考命题寻找出路
1.研究《考试大纲》,让课堂内容充实严谨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复习的重要依据,还是社会评价试卷的依据。准确把握《考试大纲》,能为第一轮复习指明方向。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地毯式搜索清查考点,尤其要注意把握《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这样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每节课都感到充实,学有所获。
2.研究命题特点,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综观近几年的文综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试题材料大量引用我国的古文、古诗词,选用了古今中外的名画、壁画以及园林建筑等,构成问题情境;一些试题还直接探讨了艺术创作的风格、规律等。这些特点启示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兼顾科学性与人文性,让思想政治复习课也充满人文的魅力。这样的复习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丰富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二、从学科特点寻求突破
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教师只有把握其特点才能科学备课,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也有它的特点和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即通常所讲的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复习课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复习课更具吸引力,就必须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从而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和活力。
第一,把握模块特点,理清知识主线。在具体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四个必修模块各自的特点,以便交给学生开启知识的钥匙。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分别归纳了四个模块的特点:《生活与哲学》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依托,再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关系;《政治生活》应把握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分清主体(公民、政府、政党等);《文化生活》要注意梳理基本逻辑顺序: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经济生活》则重点把握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所涉及到的关键词:价格(物价、通胀),消费(扩大内需),企业(小企业经营困境),就业(就业难与用工荒),投资(股市波动),分配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市场与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等。这样,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高屋建瓴地理清知识主线,复习自然得心应手,兴趣盎然。
第二,紧扣时事,增强学科敏感度。综观多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大多都有时政背景,大到国际社会,小到家庭生活,既有长效热点,又有最新的社会关注点。此次问卷调查也显示,约有54.9%学生认为每天应了解时事。故此,笔者利用课前5分钟“时事开讲”,为课堂增趣找准着力点。
近年高考试题所关注的都是关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考生缺失相关时政知识储备,必然会对这些内容的思考不足,答题时必然会缺乏应有的深度。从生本教育思想看,要求学生具有收集整理时政资料的能力,并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这一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课前5分钟的“时事开讲”,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从复习方式寻找依托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超过77.4%的学生喜欢综合式的复习方式,这就启示我们,在整个一轮复习过程中,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复习方式的同时,应结合考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复习方式。
如在复习《文化生活》时,由于这一模块的知识相对简单,可尝试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复习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梳理和分析考点(约用8—10分钟),再例举典型高考或者模拟试题,让同学当堂演练(约用10—15分钟)后,再进行生生交流、查漏补缺(约用5—7分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约用5—8分钟)。这样的复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积极思考,有效提高了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效率;方法
现在的高考试题重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学生要提高能力就必须很好地掌握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如果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牢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对基础知识能否牢固掌握,关键在于第一轮的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确定复习方向,不要盲目复习
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重要性
在《考试大纲》中明确高考目标、高考内容、范围、题型示例以及能力要求,这些都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考试大纲》共性要求必要的补充。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本省的个性化要求。在制订高三地理复习计划的时候,高三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解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其中的内容,为学生复习做好准备。
2.研究之前的高考试题,总结规律,猜测命题方向
地理教师要认真搜集本省或者别省的高考文综试题,总结出题的规律,探究题型的变化。发现新的动态趋势,为进行高效地理复习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比如,近些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具有以下特点:都是按照课程的标准的要求出题;试题倾向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试题类型比较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试题素材的来源主要有真实的文字案例、数据图像等情景材料;注重考查学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利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建立知识树
江苏试卷主要注重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考查,知识点大都是江苏地理科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在看了近几年的江苏地理试卷中的题型后,了解到考查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气候的变化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2)常见的天气系统;(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地质构造和地貌;(5)人口数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
对于以上知识,我们一定要下很大的工夫掌握,对课本上的知识一定要全面地复习,对考过的知识也要认真地钻研和挖掘。弄清楚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分析该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做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记忆知识点,我们对重点知识一定要进行强化记忆,把这些知识点进行体统的整理,用知识树的形式将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完整地表现出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循序渐进多训练
1.培养学生分析图表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图表主要有各种统计图、表示地理事项以及特点的数据、文字、表格等,这些主要考查学生在图表、数据或者表格如何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对其进行加工的能力。
2.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幅区域地图,认真地讲解阅读步骤、阅读的重点在哪里以及需要关注哪些重要事项,去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回答问题,使其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既培养了区域地图的阅读能力,又学习了和区域地图有关的地理知识。统计图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通过看教材的原图,教给学生柱状图、扇形图的绘制等阅读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统计图学到相关的理论。另外,在课本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中出现的新型的统计图,我们也要搜集起来给学生进行讲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全面、认真地复习知识点,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伍真婷.浅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2(6):92-93.
关键词:课程改革;化学;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127-02
一、新课程以来化学试卷的试题特点
1.注重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的创新。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命题单位积极创新,全国出现了不同试卷结构以及考试方式。总体看来,主要有理科综合形式和单科考试形式。而从题型方面来看,化学试题题型主要有两种: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而非选择题。多数是填空式简答题。从对考生综合能力测试的角度来看,不定项选择题更能突出对考生化学能力的考查。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小考生的猜测误差,从而达到较好的区分度,另一方面也对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2.重考察主干和新增知识,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突出能力的考查。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包括两个必修的课程模块,这也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对基础性的重视。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通常会根据课程标准设置有必考内容,这些内容覆盖有基本化学概念、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等学科主干知识,内容丰富,但也不回避重要的知识点(离子共存、化学用语、热化学方程式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对于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落实,并对顺利进行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试卷内出现学科内综合题目是新课程下化学高考试题的另一个创新点。例如,在山东的化学高考试题中曾将化学平衡、离子方程式、溶度积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等化学基础知识点综合成一道大题,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3.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新课程改革下高考化学试题与以往相比,并没有降低对高中化学中核心知识的考查(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平衡、物质的量、电化学、离子反应、原子结构的主要性质等)。同时,化学高考试卷中的多数试题不只是对于单独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甚至于多知识点、多层面地考查,这样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于化学核心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同时也能考查考生所学化学知识的宽度、广度和考生个人的思维敏捷性。例如,福建省某一年的化学考题就以食用油抗氧化剂为试题背景综合考查考生对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反应类型、同分异构现象、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联系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又如,海南省的化学高考试卷中出现过有关引导考生关注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尾气的治理等环境问题的试题。这些试题的出现很好地体现了化学科学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也突出了化学试题的教育功能,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科技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以及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在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高考试题出现了一些要求考生进行合理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的新型化学试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旨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总结实验现象、反思与评价以及表达与交流等能力。除了必考部分的实验探究试题之外,在江苏省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还设置有“实验化学”选考模块,加大了对考生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二、对教学工作和考试指导的启示和建议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努力用好化学教材。化学课程标准是进行化学教材编写、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工作的基础,而化学教材又是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的最重要体现。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中的化学教师,就应该对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从而准确把握高中化学教材中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要求的迥异,从而充分发挥化学教材中各部分内容在具体教学中的作用,以达到科学规划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
2.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化学学习能力。从新课程改革下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中可以看到,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试题的出现有增大的趋势。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利用生产、生活和最新科技中的具体例子,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有能力目标意识,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能力和知识同时提升的过程。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并发散思维,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广泛提出具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
3.注重强化实验与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化学试题中明显加大了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于化学课程中的实验与实践活动给予特别的重视。具体而言,可以给学生多提供进行自主探究化学问题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勤于动手,教师还需及时思考分析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中,全国不同命题省市结合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考试说明,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了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也要求化学教师要紧紧跟踪化学命题的趋势,分析规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考生积极备战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化学考试。
参考文献:
[1]郑若玲.论高考的教育功能[J].教育导刊,2005,(1).
[2]陆震.中外学校教育考试制度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