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农业专业合作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专业合作社

第1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一、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力争至2013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00个,基本覆盖全省每一个乡镇;专业合作社带动200万户以上农户,占农户总数的20%.重点培育100个以上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具有产地认证和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培育30个以上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发展10个以上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的国家和省级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利益分配和民主监督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创建名牌产品及著名商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开展典型示范

实施示范社建设“1122”工程,争取每个乡镇培育1个以上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每个县培育10个以上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每个地级以上市培育20个以上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省培育200个以上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

三、适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适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各项支农资金包括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产业化、测土配方施肥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专项资金,要适当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建设资金,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和承担国家各项重点农业工程和项目实施工作。

四、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要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工作,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对于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种贴息贷款项目和小额贷款上给予倾斜。农村信用社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安排资金,对规范经营、符合贷款条件、生产经营正常、经营收入稳定、有还款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给予贷款支持。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试点工作,探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法和路子。

五、实行税收、用地和农产品运输优惠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国家规定享受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养殖基地以及发展花卉苗木所需用地,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情况下,依法给予积极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法整车装载自产鲜活农产品的货运车辆(不含拖拉机),享受广东省建设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的有关政策待遇。

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能力

对于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和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鼓励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出口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当地市外经贸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各级供销合作社要鼓励和引导城市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对接工作,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第2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一、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必然产物,是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瓶颈的“金钥匙”。其必要性是: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要求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农业装备的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以此提高农业效益。集约农业在生产环节,主要表现为土地的集中使用和其他生产要素向土地的集中投入。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土地规模经营基础之上,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向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生产科技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上转变,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能有效破解大机械作业、作物结构调整、灌溉、植保、科技推广和农业节本增效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标准化粮田建设,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三是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使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畜牧业、发展加工业、壮大劳务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进了主辅换位和农村经济的战略调整,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我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四个屏障”:一是有成功的典型带动。兴农镇进展村依托农机合作社,2008年在6屯建立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入股,采取统种、统管、统收、统销、统分的“五统一”运作方式,共吸收44户1 709亩耕地。全年总收入22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3 700元,为全村人均收入的2.76倍。今年,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五个自然屯,入社总户数达到214户,土地面积4 131.5亩。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一面旗帜。二是有优惠的政策扶持牵动。出台了《拜泉县土地规模经营工作意见》,制定了13项优惠政策,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1.农业专业合作社优先承包机动地。2.农委在科技入户工程、标准化良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上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并深入调研,帮助合作社整章建制,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风险。3.农机局优先提供农机具购置补贴,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内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落实深松整地补贴。4.林业局对发展专业合作社缺少资金的村屯,优先提供林木采伐指标。5.水务局积极为农业专业合作社争取水利建设项目,打抗旱用井,做好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抗旱设备的配套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6.劳转办对入社的农户提供技能培训,开辟就业渠道,确保富余劳动力就地或向外埠转移,实现分工分业。7.扶贫办为合作社所办的加工企业争取产业化扶贫项目,对农业专业合作社优先提供扶贫互助资金。8.财政局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购置大型机具上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2009年,县财政拿出900万元,配合上级农机购置政策补贴289万元,共计1 189万元,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机械购置,有效解决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9.畜牧局和国土资源局积极做好畜牧用地的审批。畜牧局对土地流转户发展养殖业优先落实可繁母猪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申报项目,对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奶牛养殖场予以扶持。10.金融部门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给予信贷支持,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周期。11.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为申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搞好服务、全力扶持,同时给予税收减免政策。12.农委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对接,签订原料种植和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13.保险公司认真落实农业政策保险补助资金,积极为农业合作社提供种植业保险,降低自然风险。三是有高效的服务促动。为切实加强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全程管理和服务,县在农委设立办公室,负责在信息提供、典型推广、科技应用、产业化发展、政策制定与执行、督导检查、综合协调、项目资金管理、考核评比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农业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在市农委的指导下,在三道镇竞业村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搭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等服务平台,为合作社向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迈进进行有益的尝试。四是有完善的机制调动。我县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领导分工和职责,划定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把抓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效作为评选先进乡镇的必备条件,对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好的乡镇采取以奖的方式进行鼓励,调动各乡镇的积极性。

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取得的主要实效

我县在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带动下,农民自愿、自觉入社,入社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达88个,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社土地面积达到57万亩。

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上,开展了“四比四看”活动,即比农业标准化生产,看增产幅度;比生产费用价格,看节本增效;比人员安置,看劳转效果;比分工分业,看其他各业发展。其主要成效是:一是种植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各合作社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加工、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改变了过去大豆生产一统天下的格局。据统计,2009年组建的31个合作社种植大豆28 934亩,玉米4 320亩,马铃薯1 193亩,甜菜260亩,向日葵527亩,芸豆959亩,谷子210亩,高粱233.2亩,南瓜100亩。较为合理的种植结构不仅体现了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而且为今后科学轮作和建立科学的土壤耕作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订单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兴农镇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六个合作社,与拜泉县丰农公司,签订了总面积12 806.6亩的大豆回收合同,统一由企业免费测土,以低于市场价每吨200元的优惠价不计利息赊供化肥,以进种价不计利息赊供种子和农药,以每公斤高于商品粮大豆0.2元的价格加价收购并现金结算。富强镇爱群村永鑫农业合作社种植高粱928亩,与齐齐哈尔长河酒业、广来酒业签订了回收合同,最低保护价每公斤1.20元,亩效益在450元以上。时中乡新安村金成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白瓜100亩,与哈尔滨客商签订合同,以每斤0.28元回收,按亩产白瓜4 000斤计算,亩效益1 000元。丰产乡有利村种植小麦541亩,由百姓面粉厂进行回收,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1元。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为今后合作社发展探寻了新路。三是科技推广步伐明显加快。过去我们在推广新技术时,由于农民素质的差异、经济基础的差异往往导致农业科技应用不到位和技术应用跑粗的现象,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农业技术部门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技术应用的问题。今年我县各专业合作社能够根据本地的实际,选择优良品种,合丰47、合丰50、黑农48、垦农18、垦农47等大豆新品种,吉单414、宝玉12、龙单38、九玉1等新玉米品种,加拿大白麦新品种,龙食葵2号、板嗑等向日葵新品种,龙杂5号等高粱新品种,红谷品种等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9%以上;合作社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大豆、玉米、小麦、甜菜、马铃署、葵花生产都增加了科技含量。特别是长春镇民生合作社、拜泉镇一心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大豆45cm小垄密植,玉米通透栽培技术,增强了粮食丰产能力。各专业合作社积极使用测土配方肥,农业中心积极开展服务,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定向、定位配方配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大豆、玉米、小麦生产都坚持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四是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各专业合作社大都能够与农资公司龙头企业订购种子和化肥,体现了明显的团购优势,购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零售价格。今年各合作社共节省资金达到64万元。五是分工分业成效显著。合作社的组建,大型机械的应用,使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当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各专业合作社依据生产需要,落实了生产人员,其余劳动力积极向外转移和就地转移。据统计,31个专业合作社共有劳动力7 745人,其中劳动力转移达到了6 142人,转移率达79.3%以上,预计劳动力转移收入达4 300万元以上。目前没有转出的或就地就业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兴农镇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在做好外转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了一处粉坊、 新发展一个全年出栏150头能繁母猪的猪场,新办一处苗圃,解决“4050”人员就业难问题。三道镇竞业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年前起步,积极向外转移劳动力,通过自行组织转移劳动力249人,积极与劳转办沟通,通过县劳转办转移43人,共转移劳动力292人,转移率达到100%。

三、今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对策

从我们拜泉实践来分析,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好四个原则。即坚持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改变集体性质、不能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群众利益”的原则;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确保组建一个,成功一个,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是要有一个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群众威信高的能人作为领办人。这是必要的前提。我县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收益,刘占河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兢兢业业,勤俭节约,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把合作社办好、管好。

三是要有较强的农业机械力量为依托。农业合作社的实质是土地规模经营,如果没有大型机械做保障,农民就不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就达不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在组建合作社时,一定要选择机械力量较强的村屯,一般要建立在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从发展情况看,我县已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县合作社发展到200个,占现有行政村的 70 %,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55万亩。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加大对农机的投入。目前我县拥有大型农机具474台套,按每万亩耕地3台套计算,全县需100马力以上大型机械765台套。远远满足不了土地规模经营的需要,今后上级要在农机补贴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

第3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又可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性质为:在农村一些地区相继成立建设的一批以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农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锦州市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为此我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目前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1、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锦州市农村合作社把农民联合起来,从个体进入市场转化为集体进入市场,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黑山协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们就是在种植之前统一考察选种,统一提供种植前技术服务,并且批量找好产后市场,进行统一销售。这样不仅在种植中提高了种植产量,更大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路径,降低成本,增大利润。

2、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如北镇市绿野果蔬专业合作社占地2600亩,员工65人,合作社根据本地资源已开发了6个小区:山野菜种植区,绿色养殖区、生产加工区,苗木培育区、观光旅游区,科技示范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3、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现阶段的农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的是农产品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综合了品牌、科技和质量与服务的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不再是单单从事生产,而是将产销相结合。再实在农产品卖出去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利益最大化。

4.提高农民收入

经过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降低生产与交易成本,还能确保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提高农民基本收入。合作社前期统一买入供应农资和种子、幼苗,后期统一销售农产品,期间为农民供应免费的技术顾问,极大程度上抑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最终提高了农产品收益。合作社主要工作:开设生产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生产、发展品牌战略、集中扩大市场、组织订单生产,尽可能减少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风险,提高社员收入。

二、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锦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具体表现是:

1、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目前,大部分合作社的产业文化低,运营结构不紧凑,没有明确自身产业链的构成,缺乏销售目的性等,各项不达标的结构混在一起造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总是无法提高。

2、缺少人才、技术、信息带头人,合作社管理层素质不高

合作社管理人员对目前合作社的管理机制了解不够全面,对合作社的本质更是似懂非懂,这就导致整个合作社管理阶层管理素质低下。合作社的产品基本都是初级农产品,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设备,致使不能对农产品进行在加工,不能将初级产品转化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层次产品,这也就是合作社为什么没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3、明显的资金短缺问题

根据我市近几年的合作社发展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即将突破千余家,但是整体来看,所有合作社的注册资本加起来都达不到亿元,所以,导致了资金严重短缺,运转不周,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行。

4、政府对此并没有很大支持

因为上述的资金问题,使很多老的合作社运行不为人们满意,而又有新的合作社处于起步的阶段,久而久之,得不到政府的肯定,所以合作社的发展成了很大难题。

三、对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使合作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结合我市农民的需要,在各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例如: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真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1.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

政府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一、开展远程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来提高农民的素质。二、合作社人员需主动学习,向专家咨询,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三、为提高合作社的管理能力,须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和财会人员。四、合作社需要发展壮大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而一个好的带头人必须有着较高的道德素质,所以在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也要注意思想道德的教育。五、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合作社需要规范的建设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制度的培训,加深农民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2、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明确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和农民的思想,适当增加财政资金和扶持项目数量,来增加扶持力度;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施行信贷优惠政策来解决;除此之外还可鼓励工商资本注入合作社,而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能快速解决合作社的资金问题,还能帮助打开市场,推动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3、真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良好统一的政策在合作社的顺利发展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就要在政策上着手,将各项指标都落实到实处。但是政策的落实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求领导对政策的重视及关心,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科学的扶持政策,但是每项政策之间必须互相配套。二是要求政策制定后,做好宣传工作,让每个人都了解政策的重要性,并对此责任到人。三是要求各部门员工认识到工作靠大家一起来完成的,达到全体员工的协调统一。

以上几点浅显的看法,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因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而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有序健康的持续发展壮大,才能促进现代农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特征与模式[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2期.

[2]简伟秀,郭兰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意义及其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3]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演进及其启示[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第4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曾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推进现在农业建设的有效组织形式"。[1]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的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法律地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辅助支持政策,使得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2010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5多万家。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人民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了解不深,导致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1、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历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相比其他产业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之初,地方政府不管在政策还是资金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这就导致一些地方有条件发展合作社,却因资金缺乏或者政府政策不支持而滞后。

2、经营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存在为数不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注重建立却轻视管理,内部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不规范。很多合作社有规章制度,有办公场所,但是只是一种形式,形同虚设;还存在一部分只是为了实现政府的组建指标而仓促建立的。很多地方政府不同部门针对同一个方面的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制度混乱,使得农民不知该听从哪个。

3、专业人员的缺乏。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存在着人才的"三少",即合作社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政府相关指导部门中懂法律、懂政策、会监管的指导人员少;理论深厚、善于把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特殊国情融会贯通、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人员少。

4、合作内容层面低。与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向着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纵向一体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向比较,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还很低,仍停留在初级产品的生产流通领域。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主要起中介和联结作用,其本身并没有设计农产品的加工、延长农业产业的链条和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增加。[2]

5、金融机构服务滞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合作社资金主要来自合作社成员的资金。目前农村的金融现状如下:一是支持农村经济方面的金融力度不够。农业银行主要负责粮棉的收购贷款,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方面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徽;二是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大部分农民贷款金额较小,这就导致银行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的还贷能力存在一定的质疑。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时期的发展思路

虽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专业社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发展合作社是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因此,为了新时期合作社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并结合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宣传。加强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农民充分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合作社实施的意义以及将会带来的好处,以此来增强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入社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出台,但这部法律的有关规定是原则性的,与现有的法律也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法律法规,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因地制宜地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出了国家层面的立法,还要建立健全与合作社有关的组织章程、管理制度、风险调节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农民合作社的建立、发展和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3]

3、加大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给予合作社资金支持就是直接扶持农民、农业、农村。国家非常重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从2003年开始,中央就拨出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2003-2007年累计投入5.15亿元,2008年达到了3.3亿元。大多数的省(区、市)都在预算中安排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8年,各省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达到了13亿元。接下来,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持续化、制度化,并对资金的数额加以明确规定,制定完善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应该用的地方。

4、加强人才培养和吸纳专业人才。各地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法规,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合作社有关的理论和相关政策,以便减少他们在经营管理决策方面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农民更好的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鼓励大中院校学生和农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社中任职,提高合作社的文化素质水平。

5、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合作社各主管部门的职责,使他们各司其职,确保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准确及时的提供政策指导和咨询、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等;积极举办和参与农产品展销会、会等活动,特别是参加农博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6、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各地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开办讲座、办学习班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素质,使农民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三有"--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新农民。

注释:

[1]资芯,龙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载《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34期

第5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从合作社发展的历程看,我市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多措并举,为合作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007和2008年我市先后开展了多次大的培训活动,其中邀请青农大合作社学院院长在党校讲课两次,市农业局人员采取镇镇到的办法巡回讲课一遍,直接到合作社讲课数次,对市、镇两级的主要领导和部门领导及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还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参加青岛市以上培训150多人次,法律精神和合作理念广为人知;为推动全市面上工作齐头并进,市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对乡镇(街道)的年终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知名度,农业局先后组织了260家(次)合作社参加省内外的农产品展示交易会;针对合作社缺资金、基础设施差、产品无商标、无认证的问题,我们又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858万元,扶持了54个合作社,使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有了新的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生产经营中单家独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专业生产,合力开拓市场,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如青岛杨家顶子村以前是一个以种植粮油为主的村,2007年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来,积极探索以蔬菜种植为特色的增收路子,从种到收实行“六统一”服务,并与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2011年,160多户社员的1200亩地全部按合同种植了大葱、菠菜,户均纯收入3.7万多元。青岛良源南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开始种植南瓜只有80亩,2011年该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亩收入4200多元。

二是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青岛大黄埠樱桃西红柿专业合作社和西瓜专业合作社在2000多亩的樱桃西红柿和西瓜的设施栽培中,大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防虫网和黄板杀虫技术、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四位一体大棚”生态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又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社员在生产过程中摸索的“设施西瓜超高产优质绿色栽培集成技术”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樱桃西红柿标准化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研究”项目也已顺利通过青岛科技局专家组论证;西瓜定蔓定向整枝宽行密植技术被专家称为设施西瓜栽培的一次技术革命,使西瓜增产30%左右,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000元以上。中央电视台《致富经》、《焦点访谈》、《新闻联播》以及《农民日报》等媒体分别对两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的做法进行过专题报道。预计今年社员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0000元以上。

第6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天津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8.013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5]。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施行,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地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方向,预示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6-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贴近农民的经营性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迅速扩大服务的覆盖面积,缩短服务与农民的距离,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基层生产问题。因此,提升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

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8-9]: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萌发阶段,组织形式多以农民自发联合形成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主要从事技术交流和生产环节的服务活动,第二阶段是2001—2003年的正式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各类合作组织由技术合作型向技术经济合作型升级,除了从事技术合作之外,还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产品销售、农产品贮藏及运输等项服务。第三阶段是2004—2007年6月底的积极发展阶段,登记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章程、制度逐步规范,组织规模和服务带动能力日渐提高。第四阶段是2007年7月1日以后,天津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注册登记成立合作社的热情高涨。至此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高速发展轨道。可以看出,天津市农民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初期的自发松散逐渐向规范有序发展。

2 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市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继续予以了积极的推进。 2005 年,天津市政府批转了市农委等八部门《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经营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问题的通知》,这些意见与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据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0月底,天津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 949户,出资总额86.7亿元,入社成员总数达9万余人。

2.1 服务覆盖领域日趋扩大

截至2010年底,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1 800家,比2007年增长1 455个,年均新发展500个。从行业分布看,合作社覆盖了农业领域的各个行业:种植业合作社864家,占48%;畜牧业合作社522家,占29%;水产业合作社140家,占7.8%;林果业合作社94家,占5.2%;农机合作社135家,占7.5%;土地流转、植保、沼气服务、手工制作等其他合作社45家,占2.5%。从合作区域看,合作社的生产基地、服务范围乃至成员已由本村、镇逐步向外部扩展,很大一部分合作社已经扩展到外省市。

2.2 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一方面,合作社从向成员提供附加值较低、单一环节的生产服务逐步向高效益、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方向转变。2010年底,全市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861家,占48%;仓储、运销、加工等较高层次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45家,19.4%;生产服务为主的合作社594家,只占33%;各类合作社为农户销售产品26.4亿元,为农户购入投入品9.8亿元。另一方面,合作社的成员数量、服务农户数、以及产品与投入品占比3个方面的均明显增强。2010年底社均成员数量34人,较2007年增长70%;社均带动非成员农户数量116人,较2007年增长40%;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投入品占农户需求量的比例逐年增长,2010年全市平均占比60%,比2007年增长20个百分点。

2.3 服务内容不断创新

一是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合作社围绕本地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带动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2010年底,全市合作社共带动农户21万户,平均每个合作社带动农户144户,户数最多的达到1 100户。二是探索提升市场竞争力新模式。通过发挥合作社的组织载体优势,对内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提高了应对市场和技术壁垒的能力。2010年底,有65个合作社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制度,76个合作社实行了依标生产,农产品“三品”认证232个,拥有注册商标191个。三是构建新型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成员间组织开展资金互助服务,投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会,以互助会为平台调剂社员间的资金余缺,探索入股有收益、用款有费用、闲散资金得利益、急需资金得方便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四是创建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合作社通过盈余分配、股金分红,以及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2010年,全市合作社获取盈余4.9亿元,按交易量向成员返还盈余3.1亿元,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比不入社的农户户均直接从合作社获得分配收入1 200元。

2.4 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社的结构和功能与京沪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天津市全国示范合作社仅有5家,远低于京沪水平(两市均为12家),市级合作社仅占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缺乏科学管理制度、技术人才、合作机制,致使农资统购、技术指导、金融保险、产后加工等服务开展不畅。

合作社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与农民需求间存在一定偏差。随着现代农业的加速推进,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要由单纯的生产服务向技术、资金、信息、营销、金融、保险等综合拓展[10]。但目前合作社的功能仍偏重于生产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服务相对薄弱。

3 提升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规范合作组织建设

出台《天津市农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条例》,制定合作组织以及合作组织联盟的管理办法、示范章程,鼓励并规范营销、储运、金融等服务型合作组织的发展,推进内部规章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生产记录制度的建立,以及探索利益机制(资本股份合作、产品购销合作、生产技术合作、效益考核合作)和淘汰机制的确立。

3.2 加大政策扶持

解决办公休憩、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储运等非农建设用地;设立合作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在合作组织的建立、运行、提供社会化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财政扶持,对合作组织提供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给予税费优惠。

3.3 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围绕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专项主要任务的开展,在健全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指导、项目支持、减免税收等途径,引导合作社积极参与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二是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扶持合作社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开展合作社信息能力培训工作,将合作社吸纳入现代农业信息采集和体系。三是增强营销能力。财政支持合作社开展储运加工、产品销售、物流配送服务,鼓励大型企业、学校、饭店、党政机关、超市等直接与合作社之间建立订单农业。

参考文献:

[1] 魏平.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J].当代农机,2012,258(1):70-72.

[2] 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J].中国合作经济,2011,295(10):10-11.

[3] 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11,339(1):3-5.

[4] 曾福生,李小卉.农村合作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5):390-392.

[5] 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S):483-487.

[6] 杨良山,邵作仁.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3,330(3):233-238.

[7] 赵美玲,马明冲.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与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212(2):111-115.

[8] 乐永海,陈华,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选择及其满意度研究——基于新疆地区红枣产业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63-69.

第7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江苏省“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江苏优秀生态种植基地

江苏省 质量诚信 优质服务 示范单位 江苏卫视上榜优秀品牌

营业执照注册号:320830NA000430X 组织机构代码:68832751-0

最新桃树栽培技术国家发明专利号:ZL200910025395.X

本社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2015―2016年重点推出以下优质苗木产品:

15-4油桃:苏北地区6月10日左右成熟,果个大,单果重200克,最大380克,黄肉,果肉脆硬,口感特甜,果皮亮度高,外形美观,抗裂果,货架期长,特耐贮运,极丰产。

15-5油桃:苏北地区6月5日左右成熟,单果重185克,最大400克。口感极甜,可溶性固形物16%以上,需冷量400小时,成熟时果面全红,特美观,抗裂果,大棚栽培16个月卖桃,亩产达2 500千克以上。

中油4号油桃:成熟期与15-4相同,黄肉,果个大,肉脆硬,抗裂果,口感特甜,单果重180克,最大360克,外形美观,特丰产,耐贮运。

中油5号油桃:成熟期同15-5油桃,单果重175克,最大375克,抗裂果,口感极甜,成熟时果面全红,亮丽美观,特丰产。

早4号油桃:成熟期比中油4号早7天左右,单果重165克,最大350克,外形美观,硬溶质,抗裂果,特丰产,耐贮运。

突围桃:6月上旬成熟,果皮全面浓红色,可溶性固形物16%,单果重220克,最大500克,肉质白色硬脆,自花结实,抗裂果,货架期长,耐贮运,极丰产。

春美桃:苏北地区6月15日左右成熟,抗裂果,单果重200克左右,最大320克,果形圆正,外形美,品质优。果肉白色,硬溶质,极丰产,耐贮运。

映霜红桃:10月中下旬成熟,晚熟,个大。耐贮运,美观,口感好,丰产。从当年秋天10月份至次年4月份均可栽植,单果重240克,最大425克,可溶性固形物18.2%,自花结实,抗裂果,果面玫瑰色,光彩高丽,极其漂亮,果肉脆甜可口,清香宜人。

红叶冬桃:10月下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果形端正,果皮紫红色,果重160克,最大果重300克,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果核小,脆甜可口,含糖量20%,具有观叶、观花、观果、食用多用途特点,既可大田种植,也可盆栽观赏,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花木类:红叶石楠球、高杆红叶石楠、红叶碧桃、紫薇、垂柳、各种规格桃树等。

郑重承诺:五证齐全,错一赔十,合同公证,负责装车,量大优惠。保湿邮寄物流,保证成活率,开具正规发票,提供最新、新先进栽培技术资料。

联系人:高先生15298650218 林女士15298650208

基地全国免费电话:4000-678-696 传真:0517-88401269

网址: QQ:149225203

第8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方城县奔小康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8月11日,位于方城县博望镇张庄村前张庄52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注册资金280万元,现有大型拖拉机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台,玉米收获机3台,深松机2台,打捆机1台。办公用房40平方米,机库(棚)及修理区面积350平方米。2017年被评为“博望镇平安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2019连续被评为“博望镇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二、搞好帮扶献爱心

1、帮生产,在扶贫帮扶工作中,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三夏、三秋期间,都出动收割机,拖拉机为贫困户免费收,耕种。平均每年免费为贫困户收割小麦、玉米200多亩。

2、教技术,方城县奔小康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进行农机驾驶培训,凡是贫困户中家庭成员来参加培训的,一律免费。

3、助脱贫,安排贫困户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到合作社打工,增加经济收入。

三、服务三农促增收

1、深松土地,提高地力。为了改善土壤水肥环境,提高耕地生产潜力,2017、2019、2020年秋季,方城县奔小康农机合作社利用国家农机项目资金,免费为农户深松土地10万多亩。

2、实行土地流转,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合作社增益。目前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300亩,流转的土地种植小麦、花生、玉米等粮食作物。年生产销售粮食150余吨,有力的带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服务社会,实现多赢

第9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淮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淮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截至2012年1月底,全市经工商登记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资格的有603家,社员总数60095人,带动15.51万农户进入到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合作社总资产为5800万元,共建立基地180万亩。全市已有3家部级、4家省级和50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与此同时,合作社类型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从较为单一的种植业开始逐步向农业、农村服务业扩展,向农村第二、三产业延伸。农机、植保、用水、沼气、资金互助等专业服务型合作社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大大加快。其中涉及种植业的376个、养殖业的179个、林果业的13个、农机服务的18个、农资服务的10个、农产品加工营销的7个。(表1)

淮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及个案介绍

1. 农民自发型

由于分散的小农户与社会化的大市场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围绕某一产业或者某种农产品自发地组成合作社来应对剧烈的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这种合作社主要由能人牵头或者大户联办,如淮北市烈山镇塔仙石榴专业合作联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地方政府建立烈山镇石榴基地,推广石榴种植,但由于知识老化,技术落后,再加上农民收益低,盲目追求产量,忽视果品质量,导致优质果品所占比例逐年减少,整体效益逐年下滑,大小年现象反复发生,综合效益下降,许多农民甚至出现砍树毁苗的情况,行政命令式的“逼民致富”遭遇尴尬。当地政府和村民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在农村调整结构、转变发展的方式中,不能依靠行政命令,只能因地制宜、自觉自愿、自我发展。榴园村的石榴专业户张裕勤开始进行软籽石榴的开发、引进,并无偿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2008年他联合石榴大户宋继承等人成立了塔仙石榴专业合作联社,选举设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合作社积极构建服务平台,设置了重点服务示范村和示范户,多次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培训指导。从石榴育苗栽植到采摘销售整个过程实行统一管理与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石榴的积极性和管理技术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有生产技术部、冷藏加工部、包装运输部、事业发展部、销售经营部、文秘办公部、财务管理部等七个部门。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全镇石榴面积已发展到40000亩,年产量600万公斤,年产值已达1800万元。其中,榴园村万亩石榴园已成为国家软籽石榴基地和国家软籽石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入社会员收入提高了20%以上。(表2)

2.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涉农部门作为合作社发起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与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由供销合作社、农技等涉农部门牵头兴办,对于合作社日常管理介入较深,其性质是“官民结合”,特点是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如濉溪县支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濉溪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发展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淮北市濉溪县农机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强烈地感受到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在县农业局、县农机局的精心引导和扶持下,濉溪支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该社实行签约作业服务,由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机械实行统一调度、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凡签约的农户每亩享受2-5元的优惠,发挥连片作业的优势,既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又保护了社员的经济利益。针对“三秋”、“三夏”,该社组织了多个机耕作业队和机收服务队。在立足本地作业的同时,积极开展跨区作业一条龙服务,年落实5个跨区作业地点,确保了农机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2010年提供作业服务面积3.73万亩,服务收入162.2万元,纯收入98.6万元。成员平均作业面积增加了400亩,作业收入增加了1.6万元。成员户收入比非成员农户增收32.5%。2010年合作社荣获“安徽省农机局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3、龙头企业带动型

该种形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由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户或个体业主组建而成。它利用合同契约有效调节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利用公司的市场经验和信息渠道获取市场供求信息, 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结构,使农户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值的剩余利润,大大减少了农户经营的市场风险。如淮北市众鑫养猪专业合作社。它联合了淮北市多家养猪基地、养猪专业户建立了互助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

淮北市众鑫养猪专业合作社由省级龙头企业濉溪县养猪协会发起建立,采取 “合作社+企业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不断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动机制。以合作社为纽带,依托市场,发挥规模优势,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广大社员进行品种繁育、饲养管理、产品加工、市场开发一条龙的整体运作体系。合作社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上联政府和市场,下联社员和农户,企业除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外,还按交易量向合作社返还部分利润。合作社在淮北地区建立技术服务部5家,建立人工授精站11家,开展饲料、兽药、的统一供应和技术服务。合作社还与濉溪县畜牧中心共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化验室,为畜禽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每年,合作社都聘请国内的养猪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员免费提供养猪技术讲座和培训。自2009年以来,已举办技术讲座50余场,技术培训20期,学习人员5000人次,共发放养猪技术资料30000余份,养猪技术光盘800余套,有力推动了淮北地区养猪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合作社带动养猪农户1520余家,年生产商品猪15万头,年产值2亿元以上,户均利润8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合作社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实力迅速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日益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2009年跻身全省100家示范合作社行列。

合作社建设成效显著 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淮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带动农户积极从事专业化生产,形成了近万亩的专业生产带与十余万亩的畜禽规模养殖区。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养殖业农户人均现金收入每年以9.8%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市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0%以上,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养殖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主要特色的淮北畜牧经济。

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经营变为有多家入股的紧密性的经济实体,改善了农户的松散性和无序性。农户参加合作社既形成了规模优势,又按照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大大提升了农户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淮北市利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改变了农户过去提篮小卖、各自为战的局面。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直接与市场对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直接前来大棚收菜,合作社社员与从事同种农产品生产的散户相比户均增收35%以上。

三是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创新。以合作社为载体引入优良品种与高新技术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如淮北市渠沟镇郭王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挥其整合科技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把脉传经。合作社因地制宜,开发了双孢菇套种技术及野生茶树菇驯化技术,攻克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杂菌感染及预防的技术难题。合作社通过举办培训班、广播、上门服务等多方位开展技术推广与指导工作,实现了科技供给与农户需求的有效对接。食用菌产品不仅远销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内蒙古等地,部分还出口销往海外,社员每亩茶树菇净利润可达6万元以上。

四是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如淮北市口子谷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是淮北地区首创的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共流转农户土地10118.5亩,按照常年亩均收益折合股金708.3万元。社员在每年年底获得保底分红700元的基础上再按折算股数参与合作社年终利润分配,实现了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

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淮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数量上看增长较快,但从合作社单体来看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普遍较小,实力相对较弱,带动能力不强。据市农业委员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为19296万元, 其中1000万元以上2家,100万元以上6家, 10万元以下的366家,经济实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从而影响了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活力。“小、散、弱”成为许多专业合作社的致命弱点。这些弱点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本积累慢,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很难形成规模化经营和提高产品质量等。

第二,机制不够健全,运作不够规范。尽管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都建立了内部章程,但大多数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松散,部分合作组织缺少理事会、监事会和财务管理等必要机构。有的地方即使存在这些机构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在管理、运作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相应的利益分配制度等也不够完善。由于合作社带有公共物品的特性, 农户在以获取利益为内在动力的推动下加入合作社, 难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由此带来交易费用增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第三,融资环境不佳,资金严重缺乏。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助推剂,延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构建产品营销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资金匮乏已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从内部资金来看,其来源主要靠农民自筹,求稳定怕风险的特性以及小农意识形态决定了他们对合作社的资金贡献极其有限。从外部资金来看,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合作社又处在初级阶段,能提供的可抵押物少,缺乏可持续的担保能力,商业银行按成本效益原则不愿放贷。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资金已难以满足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的融资需求。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享受到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上得到的的支持力度也较小。

第四,高端人才匮乏,社员素质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成长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合作社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缺乏专门的经验与技术,在市场营销、农产品储运、产业链延伸、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不能给社员以有效领导;另一方面是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经济的必备知识,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盈利了大家都叫好,亏损了就开始撤资退股,许多农民只想利益共享,不能风险共担,不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此外,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又缺乏人才激励机制,这也是造成合作社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对策及建议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引导。政府要加大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性质、特征及作用的普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以便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促进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让农民积极向合作社靠拢。同时,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基本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大户、农合联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法制意识及市场意识。实行理论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计划地输送一些有经营基础、文化程度较高的合作社带头人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各类龙头企业学习锻炼。积极引导有志于合作经济发展、愿意投入到三农最前线的高校毕业生及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职,成为拥有坚实的专业支撑的新一代合作经济带头人。

其次,健全运行机制,强化管理监督。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的力度,完善运行机制,开展制度化建设。规范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建立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权利及监督机构,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调动社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完善税后利润的分配关系,实现社员的最大利益,提高合作社向心力与凝聚力,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在健全内部制度的同时,通过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制定与合作社运行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形成以农业、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为主的监管体系,以强化外部环境对合作社的监督与约束,保证合作社及其社员依法从事生产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