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英语口语节奏英诗音步特点英语学习影响
节奏是自然界的一个原则,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节奏。四季交替,月盈月亏,潮涨潮落,都有各自的节奏。人的心跳、呼吸、行走、学习、工作等都有节奏,而影响人们心灵的音乐更离不开节奏。节奏给人力量,给人愉快的刺激。在一定意义上,英语口语节奏也表现了自然和生命所固有的节奏。我们用“di”表示非重读音节,“dang”表示重读音节,来表示英语中的主要节奏。
1)dang dang
Come here/look out
2)dang di dang
Write it down/having lunch
3)di dang di
For ever/I’d like to
4)di dang di di
I ?think it is*/we ?spoke to them
5)dang di di dang
?Writing it ?now
6)di dang di di di
I’ve ?eaten them all
7)di dang di dang
I ?think he ?might
8)di dang di di dang
I ?wanted to ?know
以上是英语口语节奏的例子。连贯话语中的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总是交替出现,其排列模式构成了节奏。重读音节间的距离相等,即重读音节间音节越多,读得越快。如:
句①含四个音节,句②含六个音节,句③含八个音节,但它们都有两个节奏即两拍,所以在朗读这三句话时,所用的时间大体相同。
节奏是诗歌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爱伦・坡说,诗是“节奏创造的美”,它不仅供人阅读与欣赏,而且是供人吟诵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以平仄声交替对立及其错综复杂的变化,构成起伏变化,丰富多彩的节奏感和美感的。而英诗讲求节奏与和声,节奏与和声来自诗的格律、音步和韵脚。在每一个音步中,我们常用“/”代表重读音节,称作“扬”;用 “⌒”表示非重读音节,称作“抑”。重读音节及非重读音节的安排形式有下列四种情况:抑扬格(iambic foot)、扬抑格(trochaic foot)、抑抑扬格(anapestic foot)及扬抑抑格(dactyl)。
学习英诗技巧时,首先应该了解和熟悉抑扬格音步,然后再了解抑扬格五音步,因为它使用最普遍。抑扬格五音步就是每行由五个抑扬格音步组成的诗句。如: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
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
――拜伦:《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这节诗每行四个音步,每个音步均按一个非重读音节再加上一个重读音节的规律来排列,只有第六行第二个音步是两个非重读音节再加上一个重读音节,但整体来说,不影响整节诗的格律,这种排列就是遵从了抑扬格。
英国的人民,为什么犁地
报答老爷们踩你们成泥?
――雪莱:《英国人民之歌》
这节诗属于扬抑格,尽管每行最后一个音步只有一个重音。英语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是由扬抑格来构筑其铿锵响亮的节奏的,如布雷克的《老虎》(The Tiger),朗弗罗多《生命赞歌》(A Psalm of Life)等。
英语诗歌的格律不总是固定和绝对工整的,无论是音步的数目还是格律的形式都经常会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丰富了英语诗歌的表现形式。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查尔斯・弗雷博士在南开大学任教期间曾对笔者说:“A good poet works against the established meter.”(优秀的诗人总是想办法突破固定的韵律。)此言可谓精辟深刻。在同一首诗中,可采用两种或更多的格律。例如:
在上面两行诗中,我们可看到“抑抑扬”和“抑扬”两种格律。选择什么样的格律诗与诗的主题和意境有关。一首好诗,其格律必须与诗的主题和意境吻合,使得格律为烘托语义服务。如:
当你老了,两鬓斑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起,追忆那当年的眼神,
神色柔和,倒影深深。
――叶芝:《当你老了》
这节诗是抑扬格五音步,虽然第三行最后两个音步与主流不一致,但也不至于影响总体音律节奏。这种格律变化常常是被动的,是诗人不得已而为之的。
诗体学节奏与口语表达节奏之间存在着相互趋向的辩证关系。前者趋向于说话时的自由节奏,而后者则趋向于说话时潜意识中的隐性格律节奏。两种趋向的最大值即为两种节奏各自趋向的最佳点,越过此点就失去了两节奏间的区别。如何使口语表达节奏既带有诗体学节奏的影子而又不受其模式限制,这成为借助英语诗歌为大众口语服务的有利因素。此外,英文诗体学节奏,尤其是它的主重音音节节奏范式,与现代英文口语中若干特殊语气的表达有着深层次的密切关系。正确表达语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表达组成该语气的关键词语的节奏及其特定的隐性节奏定式。不同的语气形成不同的节奏定式,掌握这些定式在理论上对加强语言节奏、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不无益处。
参考文献:
[1]罗良功.英诗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中式英语;思维方式;心理词汇
【中图分类号】 H3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76-1
中式英语是深受汉语影响,具有很强的中文特点,从而也不能被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所接受,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或是不地道的语言现象。由于受到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心理词汇上的贫乏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二语与本族语使用者所使用的语言是有着很大差异的。
一、中式英语的成因对口语学习的影响
(一)中式英语成因――文化背景和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学习者中只有少数的人运用英语口语交流,能像母语一样得心应手。无论我们学了多久的英语,脱口而出的英语中总是带有“中国特色”。由于学习者在习得语言过程中对于两国之间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把握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因素,使得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将本国的文化背景知识运用到英语学习和口语交流中,用汉语语言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并构建出自己理解意义上的语言文化和信息。这些语言的重组再现就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即中式英语Chinglish。
(二)心理词汇因素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在以母语学习为前提的条件下,促进第二语言的使用越来越高,不断学习由于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心理词汇缺乏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并运用标准英语进行交流。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是指储存于人脑中的,语言运用时快速能够提取出的词和知识的心理表征。心理词汇主要研究词是怎样储存在记忆里,又是怎样被提取出来的。心理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结构,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要远远超过普通词典。它不仅包含了词的意义、拼写、发音,搭配关系等语言知识,还包含了百科知识、个人经验等非语言体系的信息。
1.网络方式的心理词汇中,意义表征占中心位置。词汇和短语在人脑中并不是按照某人的意愿随意堆放的,而是按语义这样一个网络的方式,把词汇、短语组织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图书馆,馆里的书目会按照不同书目的类别、用途进行有顺序的摆放。在这个网络系统中,每个词汇的节点之间都是通过语义之间的关系相互连接,在人类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规律的网络并能相互激活。它把词汇进行分类储存,以便提取时能够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内容,恰当运用于合适的交流语境和会话场景中。
2.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与母语心理词汇的表征对口语学习的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学习方式倾向于采用在母语基础上进行继续扩展的方式,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经过母语基础来获得语义表征知识。在二语输出过程中,母语的心理词汇和二语的心理词汇交织作用于大脑,用母语意识引导二语输出,然后用母语意识去带动二语的心理词汇参与运作,即在二语输出时,二语心理词汇十分贫乏,母语心理词汇不得不对二语心理词汇进行帮助和再次确认,从而使二语输出时,潜意识地受到母语心理词汇的作用机制的影响,当二语输出时,不可避免地就呈现出缺乏地道性和适当性等中式英语显著特征。
二、从中式英语对口语学习的影响中得到启示,摆脱中式英语,构建英语心理词汇
(一)培养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方式。要培养学习者新的语言模式,语感和英语思维方式非常的重要,克服母语干扰,要想快速提高语感,就得多注意培养我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了避免学习者把汉语的语法、句型等生搬硬套到英语学习中去,就要多注意训练模仿能力,而阅读和背诵恰好有助于模仿。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多背,要模拟搭建起语言学习环境,让学习的人能够“身临其境”,将原有的语言思维模式,逐渐用英语思维方式去取而代之。
(二)学习趣味英语,引起学习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欲望才能学好英语,并运用于口语交流。通过英文谚语、英文简称等典型的词语了解英语趣味文化。积累心理词汇,拓宽自身的知识面。避免说英语时,有不会用的词就根据母语词汇的负迁移影响去“生搬硬套”,很显然这样的英语一定不会地道。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客服母语负迁移心理,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新型社会模式造就新型教育培养理念。为了弘扬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随着英语的广泛普及和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者应该以正确对待学习英语的态度,努力建立外语词汇的语义网络,减少对汉语中的语义依赖,才能更有效地习得英语语言,避免和摆脱在英语交流中运用中式英语。这就需要英语学习者通过加强英语基本功练习,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尽可能多的涉猎英语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来减少和降低中式英语的使用频率,从而达到全民成功习得英语的目的,说出标准的英语,真正让外国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为我国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夯实基础,搭建文明发展的桥梁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D・W卡罗尔,缪小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7.
摘要英语诗篇对于英语的语言感知、语言审美乃至人格培育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英文诗习鉴方面的认识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在借助注解和研究成果对英文诗作解读的基础上,努力与诗人在审美意义上进行对话,尽可能挖掘蕴含其中的包括人文主义育人理念在内的真善美的价值,可以切实提升英文诗鉴赏力的水平。
关键词:英文诗 欣赏 障碍 培育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本文所说的英文诗概指母语为英语的作者的作品,主要为英美两国的自乔叟(1340-1400)和惠特曼(1819-1892)以降各时期的诗作中,篇幅短小、易为中国初学者所接受者。这些英文诗篇幅短、诗味浓郁、情趣盎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对于提高欣赏英文诗的能力和加强英语诗作的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英文诗可以按照“诗”的普通含义理解,朱光潜将其定义为“指具有音律的纯文学,专指在形式和实质双方都是诗的文学作品。”童庆炳认为,“诗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统属于文学”。在中国,所谓“诗以言志”,“陈诗以观民风”为人所熟知。诗的一般文化内涵通常被关注。随着文学活动的逐步发展演化,诗的特别意义也受到重视。英文诗,当属文学的范围。关于文学,人们普遍认同其价值。
二 英文诗作欣赏的一般性障碍
与“欣赏”一词大致对等的英语单词是“appreciate”。据牛津高阶英语词典(ALD)的释义:understand and enjoy(sth.),相当于“理解并从中获得乐趣”。大家知道,获得乐趣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就是说,对于英文诗的欣赏则以读懂它为首要任务。朱光潜先生谈到诗的欣赏时说:每个人所见的世界都是自己创造的。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物者亦深,浅人所见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于此。这一道理同样可适用于诗的欣赏。就情景契合境界来说,欣赏与创造并无分别。
1 与现代英语的语言形式不同
由于英文诗所使用的语言体现了一种渐变的进程,最早的英文诗是用古英语写的,到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时代,已使用中古英语了。历经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乃至维多利亚时代,英文诗所用的语言终于越来越靠近现代英语了。但当我们在读不同时代的英文诗中,必然会遇到古英语或中古英语的词汇或语法上的不同。例如:在晚至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作文本中,读者依然会发现诸如:ye(=you),thou(=pl.ye),thine(thou的所有格)等古英语用词;也有只用在英文诗中却不宜在日常英语中所用的单词,如:behold=look; yon=over there;strain=song chaunt=sing;hunt=place等;再者,英文诗里往往因为韵律关系而增减音节或倒装句法。例如,在华兹华斯的《The Solitary Reaper》中出现的:the vale profound=the profound vale;did ever chaunt=ever chaunted;ne’er was heard=was vever heard;whate’er the theme=whatever the theme;The music in my heart I bore=I bore the music in my heart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对接触英文诗有限的读者而言,都会造成解读英文诗的障碍。
2 中英文诗人的感兴不同
有学者认为,读英文诗“最大的困难是中西诗人的感兴不同”(吕叔湘)。对于习惯于欣赏汉诗的读者而言,一定会带着类似的审美眼光看待英文诗。吕淑湘指出,可以引起中国诗人的诗兴的事物未必都能触发西方诗人的灵感,西方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和思想也往往是读惯中国诗的人所不易领悟的。这就是英文诗欣赏的心理障碍所在。另外,文字的构造和习惯往往能影响思想。例如雪莱的:
Music,when soft voices die,
Vibrates in the memory;
Odours when sweet violets sicken,
Live within the sense they quicken.
和丁尼生的:
The long light shakes across the lakes,
And the wild cataract leaps in glory.
只不过不像中文诗的对仗在意象(image)和音节(syllable)上完全相对应。siken 和quicken 的对应尚好,但丁尼生的light和cataract的词义虽能相对却在音节上多寡不一。因此,接触英文诗不多的读者可能感到并不太容易唤起他们的美感经验。
3 与中文诗的格律、韵脚不同
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载(童庆炳)。其实,一切艺术的学习都必须经过征服媒介困难的阶段,不独于音律为然。“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朱光潜)。诗的形式是语言的纪律化之一种,其地位等于文法。语言有纪律化的必要,其实由于情感思想有纪律化的必要。文法与音律可以说都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利导与征服,在混乱中所造成的条理(朱光潜)。实质上,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在诗作创作过程中,诗作不必处处迁就格律,这与《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作诗所说的话,道理是一样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由于“牵就已成规律是一种困难,但是战胜技术苦难是艺术创造的乐事,读诗的常起于难能可贵的纯熟与技巧。许多词律分析起来多么复杂,但在大词人手里运用起来又那么自然,把极勉强的东西化成极自然。这是最能使我们惊赞的,因此,对于英文诗格律的识别和掌握的努力完全是值得的,只是多数初学者需要循序渐进。用美学术语来说,音律是一种制造“距离”的工具(朱光潜),而“距离产生美感”。看来,对于格律的熟悉和掌握,无论英文诗还是汉语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又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4 英文诗习鉴的心理缺失
其实,英文诗也不见得字字珠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英文诗解读和鉴赏水平是完全可能的。要认识到,即使一流诗人的一流作品也能招致不同评价,此其一;其二,在诗作欣赏和评价方面,因所处视角有异,文化传统、学识水平不同,就会有不同声音出现。兹举一例: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华兹华斯曾被封为桂冠诗人,他的《黄水仙花》(The Daffodils)在中国多种英文诗读本中都能入选,可见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之大。即使如此,也曾被訾议:
这诗也不高明,只要一、二段就够了。后两段(特别是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板起一个面孔说教总是讨厌的。(郭沫若)
即使这是对本诗篇非常中肯的评价,对诗人华兹华斯而言,也可认为是瑕不掩瑜。一位诗人既可以拥有“得意之笔”,也会出现“败笔”。学习者应该破除迷信,不断提升自尊程度,使之能够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三 英文诗作习鉴的培育
1 借助注解和研究成果对英文诗作解读
拥有读诗体验者多数都会体验到:诗作文本的解读绝非易事,中文诗或英文诗概莫能外。例如,人们认为美国的著名诗人Robert Frost的创作风格平易自然,且不失优雅,其诗作语言口语化,节奏不紧不慢。他把传统的诗体――十四行诗(sonnet)、双韵体(rhyming couplets)、无韵体(blank verse)与美国地方语言节奏、新英格兰农民的词汇融合起来了。他的诗既是格律诗,又是自由诗,有时是两者的自由结合,可称为半自由体或半传统诗体。他的诗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对于诗作文本的多维度解读,不仅是必须的还是必然的。
对一般读者而言,即使用汉语写就的诗作文本,不依靠注释,也很可能理解得不够好。导致理解困难可以有不同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作者“不说心事,而以隐语出之”(朱光潜)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诗人“大半有不肯说或不能说的苦处”,结果“读许多中国诗都好像猜谜语”。其实,解读英文诗的情况多有与此类似者。在这种情况下,仅凭初涉英文诗作较为复杂文本者的理解不易准确、透彻。鉴于中国不少读者对西方宗教不甚熟悉,借助注释和解说文字进行英文诗文本的解读,将会是明智的选择。
2 英文诗鉴赏力的培育
诗作文本无不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对于英文诗鉴赏力的获取意味着有能力与诗人进行“对话”,有能力对诗人进行情感上的积极回应。因为诗作“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首次把诗与绘画、雕塑统合在一起。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诗如画,画如诗”观念的发展,诗与艺术才普遍地被统一在“美的艺术”名义下,与称之为“理智的艺术”(哲学、历史、讲演术等)一起共享“自由艺术”这一名称。在中国,诗作文本在语言表达层面的审美属性很早就被觉察到了。唐代诗画兼长者王维的诗作被誉为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实践典范。
3 英文诗作的人文主义育人作用
16世纪英国诗人兼评论家P.Sidney认为:诗篇的育人功能优于哲学和历史,因为哲学家关注的要么是抽象的,要么是太过于一般的事物,而历史学涉及的是事实上是怎么样的,而并非是应当是如何如何的,而诗人却能良好地发挥这两种功能(刘炳善)。在这一认识方面,古今中西方论诗者多有不谋而合、见解相近者。例如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史家只载一时事迹,诗家直显出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钱钟书先生对此讲得更为明确:
“……也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产生了又强烈又深永的效果。”
对此,钱先生进一步解释:
“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脚,但是它反映这些情况和表示这个背景的方式可以又各色各样。”
四 结语
在对英文诗的解读和欣赏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做到心无滞碍,方易进入诗作的意趣和境界。这要求读者应尽量从实用态度变为美感态度,才能更好地进入对于英文诗的审美进程。
像对待其他事物一样,在英文诗习鉴方面的认识也应是多视角、多维度的。单一视角的事物解读将导致片面判断,而片面判断会带来行为上的偏执。勃兰兑斯说: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就是说,出于实际目的的人,自然关心森林如何带来财富,出于理论探讨的人,为森林的科学研究价值所吸引,而出于文学观察的人(如诗人)则以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深深地沉浸于森林外观的美景之中。显然,商人由此激发财富欲望,而科学家的探索欲被唤起,这两种都是功用/利的,文学家则获得审美体验,这是无功利的。据此而论,对英文诗的鉴赏应该有更为明智的、目光更为长远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Chen Jia(陈嘉),1986,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ume III[M],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 Liu Bingshan (刘炳善),1980,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M] Kaife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Henan Teachers University.
[3] Widdowson,H.G.,1999,Practical Stylistic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 朱光潜:《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5]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 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7] 徐有志:《英语文体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 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9] 朱湘军:《诗歌语言的通性:Robert Frost’s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与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语言特色之比较》,《外国语》,1994年第1期。
[10] 郭沫若:《英文诗译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关键词:负迁移 写作 语法错误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00-02
迁移指人们原有的知识或技能对于学习新知识或技能所产生的影响。[1]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2]语言迁移对于目标语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面。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生,负迁移的影响通常大于正迁移。该文首先分析研究汉语对英语写作语法方面的负迁移表现和动因,然后据此对降低汉语负迁移影响、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质量提出建议。
1 汉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语法方面的表现及动因
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错误、促进、回避和过度使用四种[3],其中错误、回避以及过度使用都属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下面将通过分析学生以Happiness为题的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来研究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和原因。
(1)主谓和数的不一致。例如,“Each person have different attitude to happiness.”中的“have”应该根据主谓一致原则使用“has”,“understanding”应为“attitudes”。主要是因为汉语中动词和名词不存在“数”的概念,因此中国学生在使用时,没考虑到英语中谓语动词应与主语第三人称单数名词主谓一致,以及英语名词的“可数”和“不可数”情况。
(2)词语的搭配错误。这种错误范围较广,包括动宾搭配、动介搭配、动副搭配,名介搭配,形介搭配等,还包括固定短语的搭配。例如,“While on the other side, happiness is not a destination but a journey.”中“side”应为“hand”。“on the other hand(另一方面)”是固定搭配,上述错误显而易见是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因为“side”的汉语意义为“方面”。
(3)时态错误和语态错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时态标志,使得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态时错误频出,例如,“In our daily life, everyone wanted to be happy.”等。此外,由于被动语态在汉语中的频率远低于其在英语中的频率,本应用被动语态的句子中国学生会错用成主动语态,如“Happiness can’t see or touch.”。
(4)句子结构错误,主要有句子成分的缺漏或滥用。例如,“To make your life happier, must set goals in life.”中主语you的缺漏和“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re is enough money is happiness.”中谓语动词的滥用。学生出现这几种错误,通常是因为运用汉语思维,直接照搬汉语的句式,再用英语进行翻译的后果。
(5)限定语的误用。限定语指冠词、代词、定语、状语等。限定语的误用主要有限定语的省略、过度使用、使用不当和位置错误等。例如,冠词的误用就是一个典型,汉语中无冠词这一词类是造成冠词误用的因素之一。此外,英语偏向将修饰语放于被修饰部分之后,汉语则相反。因此,“Some people very believe that happiness means getting what they want. ”就是这种错误的体现。
(6)连词/关系词的误用,主要包括连词/关系词的缺乏和使用不当。汉语注重意合,即便没有连词,也不影响句子间逻辑关系的体现。然而,英语则注重形合,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连词来体现。几个独立的句子之间如果缺乏连词,不仅会造成语法错误,甚至会导致逻辑混乱,如“I made great progress in my studies, I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through my work, I was happy.”。因为汉语和英语结构差异太大,这会导致中国学生刻意回避使用不熟悉的英语语言结构。即使学生知道要使用连词或者关系词,还会因为使用不当造成错误,如“Most people often do not know clearly that how to define happiness.”中that的冗余。
2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汉语为起点。人们在学习一门外语以前,母语的学习规律和使用习惯已经形成,并会不自觉的以其为起点来理解和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和结构。[4]在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没有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会下意识地将汉语思维、知识等运用到英语写作中。
要想降低汉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就各种语法错误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训练,并且让学生对自己写作中的错误进行反思及修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语法层面上的影响,才能够把学生对英汉语言差异的意识转化为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语法错误,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语音、词汇、语法属于显性知识,停留在学生的意识层面;而语感则属于隐性知识。学生英语学习的熟练程度与他们的英语语感成正比。大量阅读经典的英语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英语思维方式,巩固和强化他们的语言知识,实现将语言知识从显形转变为隐性。
3 结语
写作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和练习两方面的密切配合。[5]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语言结构差异很大,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很大,因此汉语负迁移发生的几率和规模也很大。中国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汉语交际能力,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会相对容易些。所以,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汉语语言习惯和使用规则的学习和把握,帮助他们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并系统介绍英语写作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则与知识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这样才能降低汉语对学生写作语法层面的负迁移影响并且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2] 黄冬妮.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5):86-87.
[3] 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文化 背景知识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其强势语言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和未来较长时间内还无法被替代[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种国际商务、文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在对外交往活动中,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及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各类人才。为此,许多大专院校也相当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些方面加大了课时等的投入,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很多院校和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的培养:许多大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及历史、军事、政治、宗教等知之甚少,对学习、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笔者认为,考虑到高职生将来就业的领域和特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1.文化的概念与范畴
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对“文化”下过定义,据统计:自1871―1951年的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
在近代,给“文化”一词下明确定义的,首推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其“文化”一词也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也有人认为:“文化”指一群人通过个人或群体世代努力所获得的一切的沉积物,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动、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教、时间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制造物等[2]。
近现代的解释包括了如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等方面,宗教、政治、哲学、科学、艺术、建筑、经济甚至还包含了如饮食文化、生活起居习惯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3]。
对于文化的解释及定义很多,实际上所有的有关文化的解释其基本内涵都是相同的。即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以及人类对文明的贡献: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建筑、音乐、历史、伦理、军事、法律等[3]。
2.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必要性
在古代,由于缺乏有关的文化知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往往往是混乱的,并且经常引起敌意。今天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较过去次数大为增加,而且由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变得更为重要。人们现在认识到文化对交际的影响微妙而深远,我们的文化知觉与经验既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又决定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怎样进行交际。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活动将越来越频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种文化信息通过语言得以体现并交流。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语言是历史的档案。[2]”由此看来,语言对于人类活动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用语言建立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同时,语言帮我们记住过去,面向现实,计划未来。因此,了解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使用语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语法和相当数量的词汇及阅读技巧之后,英语阅读仍然存在许多困难;特别是在阅读材料中基本没有不认识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时,对文中的意思仍然不得其解[4]。于是就有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语言能力,担心自己的努力是否会有更大的收获;也有一些学生苦于无法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对于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类似于典故、习惯说法、俚语等不能理解,有些听力材料看似简单,没有特别难的词汇,但是许多学生就是理解不正确,影响了自己水平的发挥。例如:get your hands dirty这条短语的意思绝不是如字面意思所表示的是“弄脏你的手”的意思,而是一种含有特定文化底蕴的比喻用法,意思是“身体力行地做件事”。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了解外国文化。如果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及语言发展的情况,当然会影响其对文章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5]。而学生适当学习一定数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其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念、真实的想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都有极大的作用。从此角度来说,了解一些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学习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行动持之以恒的源头。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许多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机械地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上。据调查,有34.5%的人平均每天花2至4个小时来学英语,但是觉得效果一点儿都不好,最终对英语失去兴趣,从而放弃英语[6];或是勉强过了应用能力考试或四级考试,就把英语束之高阁,等到工作中需要时,再从头学起。实际上,多了解一点英语文化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教学和补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状态,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说,许多学生对英语国家著名的文学作品、电影、节日、城市风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补充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作用。
3.如何增加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适当补充一些常见的文化知识;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入可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一些简单知识。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5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教师可以利用此学时讲述一些英语国家人们见面时的习惯。在英国,人们见面时打招呼往往是以天气开始的,例如:
1st person:Lovely day,isn’t it?(A:天气很好,是吧?)
2nd person:Yes,isn’t it?(B:是的,谁说不是?)
这是因为英国是海洋性气候的国家,天气多变。早上还阳光明媚,中午就可能会降下倾盆大雨,因此,英国人习惯了出门带上雨伞,此其一;其二,在英国,人们都不愿意谈及自己的隐私(包括自己的年龄、收入、孩子等),甚至很多人不愿意谈及政治,因为很有可能每个人所支持的政党不同,从而引发争论。
又如,《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7 “Celebrating Holidays and Making Friends”,教师可以利用本节课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下英美国家的节日情况。比如,情人节(Valentine’s Day)、愚人节(April Fool’s Day)、复活节(Easter)、美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万圣节(Halloween)、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等。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强,很多西方节日来到中国,让国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人们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更多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去做,而且印象深刻。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普及。实际上,课堂时间必定是有限的,教师上课时还要兼顾到听力内容、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介绍更多的背景文化知识;所以,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开设专门的选修课。
有一些院校已经觉察到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主动加开了英语文化知识选修课。据笔者所知,有的学校开了英国文学鉴赏、美国文学简史、美国民歌欣赏、西方国家文化礼仪等选修课;许多学生受到熏陶,会在课下主动阅读相关书籍。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修满学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自然广受欢迎。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知识活动是增加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好途径。许多院校都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第二课堂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内容广泛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易于参与等特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文化知识普及的一个重要途径。常见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下:
(1)举办英语读书节活动,鼓励大家多阅读英语名著;
(2)排演英文戏剧、小品,学唱英文歌曲;
(3)举办英语演讲比赛;
(4)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
(5)观看英语国家影视作品,包括一些介绍风土人情的文化纪录片;
(6)利用英语国家的节日,举办英语晚会等;
(7)举办英语知识大赛;
(8)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扩展知识,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4.结语
著名学者Arensbery和Niehoff认为“nothing more clearly distinguishes one culture from another than its language”(没有什么能像语言那样清晰地区分文化的差异)[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必然承载着文化的印记。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经济交往、旅游、人口迁移等各种原因迫使我们会越来越多地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了解和学习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是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是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J].外语界,2009,(1).
[2]Larry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M].Third editio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3]Allen,E.D.and Valette,R.M.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2nd Edition[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
[4]陈金兰,傅晓玲.大学英语背景知识阅读文选[M].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文认为也可以从语言本身角度出发,可指导学生发现语言自身的美。首先,我们可以从单词的语音和词形发现语言的直观美,增强学生背单词的积极性。其次,指导学生发现各种英语句式的对称美,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句式。另外,利用英语游戏“anagram”的变化美和英语广告中的简洁,和谐美来增强学习的挑战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获取成就感。
关键词:指导 语言美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养成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美育主要就是“情感教育”,这是由审美活动的性质和美感的性质决定的。在审美欣赏中,人们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的束缚,对审美对象采取一种审美的态度,精神完全贯注于对美的观照之中,由于审美对象的作用,而使主体着重产生了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综合的心理活动,于是便产生了审美感受,即美感。美感是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共同活动的结果。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这种美感,老师做了许多尝试,例如,有的教师从教态,板书,语言的幽默方面去努力,有的教师从教学环节的组织,多媒体的动感,游戏的趣味等方面让学生感受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只是认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千百年来,历代的精英们不断的研究,探索,继承,发展和创新,使之成为一门具有顽强生命力,充满美感的语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课堂中老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发现语言本身的美感。
一、
单词的语音美
据德国媒体报道,由德国对外关系研究所《文化交流》杂志发起的“世界最美单词”评选日前产生了最终结果。土耳其语单词Yakamoz 从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征者提供的2500多个单词中脱颖而出,被评委会选为本年度“世界最美单词”。其中文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一个单词就能够描述在其他语言里必须用多个单词才能描述的事物,特别精练传神。同样道理,英语中最美单词前十名分别是 mother 母亲 , passion 激情 , smile 微笑 , love 爱, eternity 永恒 , fantastic 奇异的 , destiny 命运 , freedom 自由 , liberty 自主 , tranquility 安宁 。
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这些单词很美呢?相关研究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某些单词的含义本身具有美感。mother (母亲) ,smile (微笑),murmur(低声细语)baby(婴儿)如果我们把这几个词多读几遍,一副美妙的图画就印在脑海里。并且,有些单词不仅发音优美,而且含义本身也具有美感。 如,tranquility (安宁).其次,某些单词中辅音与元音的搭配比较和谐。比如baby[beibi](婴儿),一个辅音搭配一个元音,这样的单词就比较好听,能产生美感,这也许是中文单词“呼噜” (hulu)居第二位的原因之一。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因为“呼噜”一词在中文里不太雅观。但中山大学中文系李炜教授认为,“呼噜一次当选有两种可能。一方面,”“呼噜”是叠韵词,形象且易读,外国朋友可以轻松读出;另外,“呼噜”是指人睡到酣畅时不自觉发出的声音,可以让人产生美梦的联想,会感觉温馨,美好。另外,这些单词中音节的搭配比较和谐。英语中有一些单词,听起来很舒服,比如nirvana(涅槃),lenovo(联想电脑)它的三个音节的搭配就比较和谐,能够产生美感。与此相反,英语中也有一些单词,听起来很别扭,比如draft (草图,草稿)、crepuscular(黄昏的)、crisp (脆的,薯片)等,它们的缺点就是音节的搭配不够和谐,不能产生美感。
二、
单词的形式美
有些单词的拼写,和他要表达的意思有一定的联系,显得特点鲜明。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大爱学英语,其一,他们认为英语没趣,其二,我猜想,他们觉得英语不美,认为课堂中教的那点英语一点都没趣,枯燥乏味。人的天性乐于追求美好的事物,所以老师应该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发现语言本身的美。例如:
level ( 平的,水平的。le 与 el 对称)
opposite. (对面的,op 与 po对称)
live—evil(生活颠倒过来即为罪恶)
parallel (平行的, ara与lel都是对称)
bed, (床)
noon (中午 no与on对称)
eye (眼睛)
就像一个眼镜公司的广告一样,oic ( oh, I see )看起来像一副眼镜。 和眼睛有关的一系列的单词,如see看见,meet遇见,seem看起来象,peep偷看,peer盯着,seek寻觅,sleep睡,asleep睡着了,peek窥视,leer瞟,weep哭泣,greedy觊觎,sightseeing观光,oversee监督。
也许你会说,怎么这么巧,这些词怎么都含有“看”的意思。其实,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皆有联系。如果老师由意识的指导学生发现单词的读音美和形式美,也学会提高学生背单词的兴趣和效率。
三、
词组的对称美
as soon as …
as far as …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
Separate pear, separate pair(分梨,分离,和中文多么相似)
A book in hand, a world in mind(一册在手,众览全球)
四、
各种句式的对称美。
(一)动名词的用法
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seeing与believing对称)
Reading French is much easier than speaking it.(读法语比说法语容易)
(二)动词不定时的用法
To err is human , to forgive is pine。(犯错是人,宽恕是神)(to err 和 to forgive)
To say something is one thing, to do it is another.(说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
To say something is to do something.(说话就是做事)。
(三)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特殊用法
The more riches a fool hath, the greater fool he is. (傻子越有钱,傻得越可怜)
The more a man has, the more he wants.(人总是越有越贪心)(the more 与 the more)
(四)时态的对应
He was doing the paperwork while she was doing the housework.(她做家务时,他写作)(was doing与was doing对称)
My parents were worried about my English, but I was not .(我父母担心我的英语,而我不担心。 (Were worried 和 was not 都是过却时)
(五)从句的对称
Where there is reek , there is heat. (事出必有因)(there is 与there is 对称)
Do as I say, not as I do (照我说得做,别照我做的做)
I kissed thee ere I killed thee( Shakespeare:Othello,
Act V, Scene II) (杀你之前,我先吻你)
I Never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 麻烦没来找你,就别去自找麻烦。
I think , therefore I am。(我思故我在)
(六)反意疑问句的对称
It is a fine day, isn’t it.(今天天不错,是不是? it is和is it 对称)
There won’t be any trouble , will there?(不会有麻烦了,是不是?)
(七)回文
Was it a bar or a bat I saw? 我看到的是酒吧还是蝙蝠?
Madam I’m Adam (夫人,我是亚当)
Was it a cat I saw?
顺着读和倒着读是一样的
(八)同音意不同。
我们必须团结在一起,否则我们将被一个个绞死。
We must hang together, or we’ll be hanged separately.
我看见一个锯子在锯厂里锯一个跷跷板。
I saw a saw saw a seesaw in a saw mill
这些句式的对称和谐美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语法,学会欣赏英语的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有些老师觉得英语中的一些修辞手法是大学里讲的内容,中学不必搀和,但我觉得有些修辞手法特别美。例如,比喻,拟人,头韵等等,还有一些优秀的英文诗,都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一点,权当学生正餐后的甜点。也许会起到想不到的效果。
五、
英语的变化之美
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索菲小时候喜爱和她的外公索尼埃玩一种拼词游戏,极富于挑战性,并且充满了美感。英语把这种游戏称之为“anagram”,翻译为中文是变位词或词组。即改变某个词或短语的字母顺序之后构成新的单词,或短语。妙的是新词语和旧词语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例如: “silent” 和 “listen”,同样的字母, 不同的词,但两者之间有联系。安静是为了听得更清楚。变化即美,并且,这些变化富于智慧和挑战。聪明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做数学题,因为,每做完一道很难的题,心中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a sense of great achievement),那么, “anagram”是英语中的难题,可让学生充分享受变化之美。有人曾开玩笑说,这是高IQ的学生玩的游戏。如:
a telescope
to see place
William Shakespeare
I am a weakfish speller
George Bush
He bugs Gore
Traffic rules
careful first
Our destiny
it’s your end
A gentleman
elegant man
Osama Bin Laden
old man in a base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Neil Armstrong
Thin man ran; makes a large stride, left planet, pins flag on moon! Onto to Mars.
这种活动酷似“智慧的体操”如能做出,学生一定有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另外,在一些大城市,(English is almost everywhere )处处皆英文。有些广告英语特别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收集一些漂亮的英文句子,共同分享。教室应该是一个场,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分享美好事物带来的愉悦。如闻名国际的中华老字号狗不理包子英文名取为Go Believe!这个名字取得很有创意,天津新东方听说口语主讲教师Curtis觉得,首先,这个名字的英文发音与“狗不理”的中文发音比较相似,既不复杂,又容易让人记住,再有,这个名字经过加工后,中文的意思是“去诚信的地方”,也显示出“狗不理”在餐饮界的地位。
Home away from home , office away from office (汉庭家园)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In pursuit of out-performance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I read , therefore I am。(我读故我在)(一书店广告)
feeling of nature
(绿色时代)
No Jesus, no happiness. Know Jesus, know happiness (一教堂的广告)
稍懂一点英文的人只要一读这样的英文,立刻觉得妙不可言,美不胜收。老师应多做这方面的引导。
总之,教师可立足于语言本身,多指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了自信心,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了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卫一生的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英语教育周刊 2007.11.5
英语基本语法 外文出版社2001。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将英语基础教育转向实用教育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否能将所掌握的英语水平应用于生活与工作中一直是人们对于英语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大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被看做大学生英语学习是否达标的标准,已被社会承认多年。高校在重视英语的实用性教学的同时更强调大学英语四级的过级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几年一直在试图改革,力图达到既测试出英语基础水平又能体现大学英语的实用性,是四级考试改革的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在大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不但有基础的英语课程,还有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等等。随着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大学教育也把英语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在有英语课的学期,英语所占的课时往往是最多的。大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我国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最权威的认证考试,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校本身,都十分重视。有的用人单位把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看做学生是否在大学阶段好好学习的标准,有的学校甚至将是否过四级当做本科生是否能顺利拿到学位的标准。
对大学英语四级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使英语教育容易偏离大学英语应用教育的初衷,有的高校甚至在考试前的一个学期放弃了大学英语教材的课程,主要辅导学生应试。有的学校居然还告诉学生:考过四级就不用来上英语课了。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效果,还使四六级这本应属于一个科学的标准话考试显得毫无价值,既不能反应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还带来了作弊作假等不良风气。
1、大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概述
面对英语等级考试越来越应试化的缺点,我国大学英语考试改革从未停止过。2004年的四六级考试改革变化最大,全国开始停发四六级证书,改发成绩单,成绩单上不简单写及格或是不及格,而是清楚的记录了该考生的成绩,各部分的成绩。改革100分制为720分制,425分为一般意义上的合格线,不同学校或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符合自己要求的合格线。在题型上,04年最先开始的改革将听力的比重加大到了30%到08年加大到了35%,传统的阅读理解改为了快速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并且听力中的听写与翻译题型变成了必考题型。
08年开始全国四六级考试改革又有新办法,并开始了试点研究工作。国家要全面推行网络考试,增加考试次数,计划在未来将半年一考的四六级考试变为一年四次或每月一次,网考四六级的题型只包括听力、阅读与写作,其中听力比重提高到65%,不但延续了04年改革以来的听力题型,还增加了情景视频的考试内容,听写的比重继续加大。新的考试方法对受试者主观和客观能力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高校为了配合大学英语考试改革,也纷纷提出毕业不以过四级为标准。减轻了学生在英语应试方面的压力。
2、大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英语实用性教育的影响
在语言测试中,国内外学者会提到“反拨效应”这个词,反拨效应指测验对教学产生的效果。以往人们都说测验是教学成果的检验。而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就明显感觉到了反拨效应,很多老师潜意识中注入了应试的思想,这样的教学只能把英语的实用性教育转换成应试教育。而这种反拨效应,不容易扭转,四六级的这几年频繁的改革,目的就在于把英语考试带来的反拨效应,有效的利用,将应试的方向往实用教育的方向转移。其改革对英语实用性教学的影响有:
首先,英语成绩单代替了证书,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就不只是“过”与“不过”两种选择,学生会努力的考高分,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二,成绩单中显示各部分的成绩,学生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全方位的提高,不再是以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做好阅读就过关”的应试思维。
第三,增加听力书写的比重,并且增加翻译等题型,使学生在准备考试时要多注重听与写,不再是一味的复习阅读,做选择题。这点很重要,可以说是四六级改革的最精华的一笔。
第四,改革考试只是手段,改革教学与改变学生的学英语的态度才是关键。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不会一味的应对考试而轻视实用性的听说读写的教育,即便是准备考试,老师也会多让学生准备一下听力与写作的内容。
“反拨效应”已经被教育界认可,我们在改革应试教育十几年的路途上,总是要废弃一些考试元素,但如果没有考试我国的选拔人才工作将是一个庞大,甚至无效的工程。我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大学中的托福(TOEFL),雅思(IELTS),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TEM),包括高考,我们只能拿这些考试的成绩或证书评判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准。但这个水准很大意义上也是造成我国的学生大部分只能看懂英语但是不能应用英语的原因。因此,学者看到取消考试是不可能的,不如利用考试,这就是反拨效应理论的应用。四六级改革将测试英语教学多个方面,甚至以后还要测试口语等等实用技能。
3、结语
大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尚处于初期,反拨效应的效果还不明显,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考试条件,在部分大学英语课堂,听力大部分还来源于老师的发音,阅读经常就是翻译原文,应考也是做卷子与模拟考试。这样考试改革就失去了他的积极意义,教师应该理解到四六级考试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要以四六级的考试作为自己提高实用英语教学的动力,而不是简单提高过级率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
大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最终目的不在测试本身,而在通过改革,引导师生共同关注英语教育学习中实用能力的培养,并以听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学习。而考试与教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大学英语在教学中必须关注考试的反拨作用,充分利用好网考听力改革的正面影响,组织好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提高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实际的听的能力。同时,对于考试改革的一些问题,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应试的消极的影响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谈当前的外语教学[M].中国外语,2005
2.浅议如何培养农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技能李少珍
3.浅谈怎样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舒元榜
4.如何灵活、创造性地处理高中英语教材张德山
5.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吴逊
6.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及方法李玉芳
7.巧设语境,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蔡永通
8.优化英语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英语教学欧美姣
9.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全国
10.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之全攻略李姝娟
11.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探析索玉婷
12.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吴亚萍
13.浅谈"七选五阅读填空题"解题策略王丽辉
14.高三英语临界生——想要"补"你不容易徐晔华,孙冠东
15.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新探梅梅
16.分析现状细化指导全面提高——高三英语教学反思马五中
17.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张丽艳
18.如何提高我县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刘平湖
19.英汉语言差异与学生书面表达错误探析李小莉
20.阅读,一定要做好"略读"和"跳读"陈红侠
21.简析"结构"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作用及运用焦全
22.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罗自强
23.高一教学过程中初高中英语的衔接王正兰
1."练评讲"教学法之教与学的珠联璧合唐慧莲
2.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新教材杨天喜
3.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之我见冉诗勇
4.浅谈课文篇章的整体教学刘大德
5.浅谈高中英语有效试卷评讲课堂的构建徐国新
6.探讨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张旭
7.依据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化学困生潘国平
8.高中英语课堂创新的思考与尝试张兵
9.新课标理念下的外语教学和文化导入经闽
10.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甘桂玉
11.新课改下英语作业的再反思孔雁虹
12.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在实施《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点滴体会宣国言
13.体现《课标》理念、浓于时代气息——2010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解析徐才头
14.浅谈如何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朱美红
15.新课标下高三英语阅读理解中议论文备考之我见孙红艳
16.透析高考题型明确备考方略——谈高三英语总复习高加明
17.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提高方法初探谭伍君
18.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吴振良
19.浅谈英语作文的批改刘再串
20.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林雄义
21.从皮格马利翁效应谈英语作业布置批改俞丽钦
22.浅谈英语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王梅
23.如何提高英语快速阅读的能力田海梅
24.加强课内外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韦绿好
1.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交互式阅读模式及其教学实践高秦
2.充分利用英语教材,打造高效课堂陈琼,王佳斌
3.探究如何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尝试王涌泉
4.几点感悟——关于教师素质与教学策略的一些认识杨茂松
5.有关英语单元习题配备的探讨韩侠
6.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刘茂琼
7.论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形成石兴波
8.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刘艳玲
9.浅谈课改下的教师课堂行动韩先祥
10.研读高中英语新课标,实践英语教学新模式李文全
11.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刘俊
12.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转化英语学困生钟海龙
13.正确理解英语新课标,有效指导新教材运用丁雪丽
14.运用正确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之尝试吴菲
15.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态度王琳娜
16.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付伶俐
17.如何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王雪微hHTTp://
18.高中学生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晓莉
19.浅谈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邱义忠
20.学生如何做好高考英语短文改错袁英
21.熟记短语,写"亮"作文罗巧云
22.依托高三英语教材,拓展阅读理解训练王朝军
23.解读完形填空迂回曲折选择答案王惠茹
24.在高中阶段矫治"聋哑英语"徐险峰
25.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于丽鸿
26.高中英语教学与德育完全结合之浅见史生萍
1.高中英语"支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关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现状的调查报告何流,陈书元
3.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初探胡蓉
4.高中新课程英语教材的写作教学探究杨波
5.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探因白君
6.论如何改善后进生,提高课堂效率高赛银
7.英语词汇的教学策略浅谈王应平
8.高一英语教学探索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余潇
9.培养记忆策略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汤利平
10.浅论如何在高一进行英文写作训练朱海波
11.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王富民
12.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呼凌
13.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杨荣华
14."减负增效"从作业抓起——新教改下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探究张世建
15.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张定华
16.立足课堂,推进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华占英
17.加强学法指导,进行"三化"复习——高考复习教学体会李志彪
18.湖北省高考英语"多项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李俊三
19.浅谈书面表达与短文改错的一体化训练冉诗勇
20.了解学情优化策略提高成效林前钗
21.在英语信息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赵敏
22.如何指导高中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张卫国
1.门头沟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吕增宝,陈金兰
2.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石学红
3.浅析英语词汇教与学黄雪苹
4.探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王东梅
5.试论英语语法情景教学邓继国
6.任务型阅读的解题策略及教学建议甘佳禾
7.发挥游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黄东玲
8.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益徐亚萍
9.谈高中英语试卷讲评课代辉
10.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农村英语课堂教学吴素琴
11.提高课堂教学策略之一——课堂活动设计李琴
12.浅谈民族地区普通中学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策略张宗慧
1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冯宁迁
14.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农村职校英语教学反思唐有兴
15.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任守红
16.关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点思考田宗传
17.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初探赵钰梅
18."两主双效"教法在英语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LivingwithDisease的教案分析罗永华
一、了解文化差异,避免交际误区
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 Lure)”。这种失误不是因为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不妥,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下面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
1.打招呼
中国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
2.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比如:小孩子对爷爷奶奶直呼其名,是得体、亲切的,而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e。比如:Mr Smith、MrsSmith、Miss Alice等。
3.道别
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国人道别时,会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再来啊”等等。这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他们只要微笑并做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再见)、so long、Take care(再见,保重)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二、在教学中适当应用英语格言警句
英语中的格言警句精辟深邃,能阐发真理,应用在英语教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引发学习兴趣,可收到良好效果。下面谈谈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1.用在词汇教学中
例如学time这个单词时,通过组词造句,进行惜时勤学教育,可引用下面警句:Time is money.Time is life.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万物皆有时,时不可失。)Time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还可收集有关时间的谚语,配合英文诗“I try”和“Do my best”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结合书面表达训练,运用格言警句详述写作内容,译释成语故事,写日记,编写好人好事的生活短文。由认识到提高,由理论去指导行动,既可提高思想觉悟,又可提高写的能力。
3.结合课文教学和阅读指导,也可使用一些格言警句,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教“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时,用诗词中的警句“Nothing is hard in this worldif you dare to scale the heights.”(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使用格言警句去指导活动,让学生在耕耘中收获(EarlySOW,early now.),在游泳中学会游泳(He learns swimmingby swimming.)
三、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如"name,old,dog,pork,
beef,look out。breakfast,takeaway food,sports,Christma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四、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