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典文章欣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114―01
经典音乐是经过岁月的积淀才生生不息地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它也应该是学生成长中最好的精神食粮。那么,如何让学生处理好流行音乐和经典音乐的关系,并进一步爱上经典音乐便成为中学音乐课堂永恒的话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引领学生感受经典音乐
我们现行的音乐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无数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精心编撰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趣味性,能够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作为教师,就要融汇贯通地去挖掘教材内涵,拓展教材的外延,对内容进行创造性设计。在教学时不仅要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带领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比如,在教授《大河之舞》时,因为学生对这一舞蹈形式较为陌生,不了解爱尔兰踢踏舞的节奏特点,因此,学习时很难找到突破口。其实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先引领学生从简单的拍手节奏开始,由慢及快,然后不断让学生创编类似的节奏,结果就会有好多学生创编出“大河之舞”的节奏,最后手脚并用,整个课堂都会成“大河之舞”的海洋,规模不小、气势不弱。因此,只要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学生就能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感悟和体验音乐的能力也能逐渐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恰当运用,引导学生关注经典音乐
现代风靡网络、校园的许多通俗歌曲其实都加进了许多民族或古典的元素,有的是民歌,有的是民族乐器,还有的是古典音乐改编的。在《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中,教师可借助一些影视经典音乐来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欣赏民歌作品可以利用《天下无贼》片尾曲来分析“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如在欣赏《永远的莫扎特》一课中,可首先播放学生特别熟悉的《我不想长大》,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然后因势利导呈现莫扎特的音乐形象,到课堂结尾处还播放《我不想长大》让大家一起讨论,从而让学生领悟莫扎特音乐的人文主题。所以流行音乐和经典音乐并不是势不两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课堂中恰当运用流行音乐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关注经典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借机诱导,引导学生了解经典音乐
随着大众媒体的日益发达,流行音乐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娱乐观念,还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甚至生活方式,以一种快餐文化的姿态不断深入人心。诚然,在特定的环境中,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着实让校园浮躁了,但学生只知道某首歌曲在流行,但并不知道这首歌曲到底有哪些流行元素,不知道流行音乐的分类、起源以及发展,更不知道流行音乐在不同国家的表现,而这些也恰恰是我们挖掘和利用的资源。那么,就要求教师有更专业更广泛的音乐视野,还要会演唱一些经典的曲目,会剖析一些经典的作品,还要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时,就可以边听边准确提示各种动物的出现,这样学生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欣赏《高山流水》时穿插如俞伯牙和钟子期真挚友谊的千古佳话,也可介绍什么是爵士音乐,什么是嘻哈音乐,什么是摇滚音乐……把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必然逐渐转移学生只爱流行音乐的视线。有了对经典音乐的真正了解,学生才能体会其音乐价值,也才会亲近经典音乐。
一、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小学生不断地背诵、阅读中华经典,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了他们的思想情操和文化艺术涵养,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发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开展经典诵读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扩建图书室、文化墙等,全面推广、宣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校园内拉横幅,办板报,加强师生的文化意识建设,明确诵读经典的重要性和具体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合理、有效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体验庄严的氛围,提升思想认知;校园广播中的“美文赏析”,播放优美文章和古诗词,陶冶学生情操;开展“诗朗诵”校园文艺活动,对优秀班集体进行奖励;家庭互动,教师或学校组织家访,为家长讲解诵读经典的重要性,让家长参与其中,亲子阅读等。
(三)班级文化建设
1.文化角建设。发动学生自愿建设班级文化角,集体购买阅读书籍,实行图书借阅模式,并设立文化墙,让学生张贴美文、美句,供学生学习、欣赏。
2.开展“我为同学推荐一本书”等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每周或每月定期举行一次,让学生自主推荐有关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层面。
3.班级诗朗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词朗诵活动,并奖励朗诵优秀的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优美的古诗词供学生欣赏,同时进行相应的解析,并指导学生做好书面笔记。
4.“阅读心得”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是日记、随笔等形式,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
三、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开展诵读经典的培养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发展。因此,开展诵读经典,对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水平。
3.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智力。
品味经典,就是在品味人生,品味文化。诵读经典的培养教育犹如一条长长的纽带,无形中拉近了祖国与我们的距离,也拉近了学校与教师、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品味书香,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语文水平和素养,就是诵读经典最好的体现。诵读经典不仅仅只是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不竭之力。
【关键词】经典诵读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如何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在思考的问题。英语经典诵读与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是笔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个尝试。
一、初中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1.使用中式英语。使用“中式英语”是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多与我们自身的语言思维模式有关,由于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之外接触的语言大多为汉语,这就使得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汉语的影响,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会出现语序的错误或者自创中式英语。
2.卷面潦草,不重视小细节。初中英语写作中,由于学生单词书写的不规范,卷面比较潦草,导致改卷老师对试卷的印象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3.有限的词汇量。词汇量是影响英语写作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有自己的思路,但写起来困难重重,经常使用重复的英语单词,使文章内容枯燥乏味,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的词汇量有限。
二、经典诵读在写作中的优势
英语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欣赏英美人原汁原味精彩语篇,学习地道的英语词汇、句型和语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语句进行写作而避免“中式英语”;同时,通过学生对经典文章的诵读,能够扩大在英语写作中的词汇量,使学生在写作中不再局限于教材所教词汇。
三、经典诵读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大量诵读,积累词汇。提升英语写作能力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好英语的基础知识,奠定坚实的词汇基础。诵读大量的英语经典文章,有助于加强对英语词汇的记忆。
2.大量诵读,积累素材。英语的写作素材是英语写作的重要一环,要提升初中英语的写作能力,在英语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多指导学生注意对优秀语句的仿写,以便于学生能够将其中的优秀短语或者句子融入到日后的写作中。如:在学习诗歌 “Life is a journey” 时,笔者要求学生对 “From the hell to the heaven, there’s no straight way to walk. Sometimes up, sometimes down” 进行仿写,于是,有学生写 “In our study, there is no straight way to go. Sometimes easy, sometimes hard. ” ,也有学生写 “In our daily life, there is no straight way, sometimes happy, sometimes sad.”。这种仿写的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能自然地应用到自己文章当中。
3.大量诵读,掌握语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中,要帮助解决学生不懂的句型、语法。如笔者在教 “A forever friend”时,文中“Someone who changes your life just being part of it;… someone who makes you believe that there really is good in the world…” 是定语从句,“When you’re down, and the world seems dark and empty…”运用了时间状语从句, “If you turn and walk away, your forever friend follows. If your lose your way, your forever friend guides you and cheers you on”运用了条件状语从句,教师要根据诵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与讲解与点拨,并加以适当的补充练习,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经典诵读的同时,了解并掌握正确的英语语法。
四、结语
将英语写作教学与经典诵读相结合,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断积累英语词汇、句型,从而更好地应用到英语写作中,不断提高英语写作的水平,同时,通过对英语经典文章的诵读,也能够降低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提高写作的质量,最终促进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丹.浅谈经典诵读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有效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11):25-27.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 审美化
一、大学语文课程所面临的时代难题
文学阅读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边缘化,当代大学生(非中文专业)更多的翻看流行小说,纸质经典的文学阅读量不断减少,曾经让人沉醉其中的唐诗宋词,曾经激励、感动过一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则被尘封在图书馆的下层。文学阅读不再大众化,而是变成一种奢侈的行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现代技术的冲击,二是不可避免的时代隔膜。
(一)现今社会,科技发展,电影电视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大量挤压了文学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传媒时代的到来把人们带向色彩鲜艳、光怪陆离的读图时代,现代技术制造的声音、画面极富吸引力,带给观众冲击力超强的感官刺激,加之传媒艺术信息量大,表意清晰明确,不要求观众去思索、想象以及意义再造,观众能够轻松容易地获得感官享受,原本的自然惰性被养育和激发。尤其对于喜好新奇事物、追求时尚化的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传媒文化的重要受众,沦为传媒艺术的拥趸。但是传媒艺术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因为画面的直接性,想象与创造失去应有的价值,观众由此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沦为视听盛宴的感知者和纯粹的意义接受者,观众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判断也在不断下降。
文学是语言艺术,相对于视听刺激的直接性,欣赏起来更为复杂,需要读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要想欣赏文学,首先需要对文学语言进行解码,其后需要运用想象,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填空、补白,最后要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头脑中形成带有个体经验的新的审美意象,这样才能得到审美愉悦。一方面是传媒艺术抢占地盘,一方面是大学生的畏惧心理,文学阅读慢慢远离了大学生。
(二)新的生活环境,无限拉大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高速发达的科技把人类带入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环境与古人曾有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经典文学和现实生活的表层连接越来越少。
昔日诗人笔下的山川美景和宁静田园,对于现代人陌生而遥远。交通的发达和通讯工具的普及,拉近了人与人的物理距离,天涯成为咫尺。在现代社会,山川的阻隔,不再影响人的喜怒哀乐,不再能发酵离别的苦酒。国家安定,社会和平,人们也很难体会古代诗文中“穷而后工”之作的深沉情感。所有这一切都让经典文学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隔阂。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他们曾经是精英文化的倡导者。现在却沦为时尚文化与功利娱乐的臣服者。正如约翰·多可所说:“大众文化在其视觉方面正在取代文化的少数精英最为熟悉最为内行的方面,即阅读、冷静与理性的文化,这种文化曾经确保他们拥有文化与学术权威,并处于文化与学术的中心地位。”[1]
在无可回避的时代大潮中,大学语文课程该走向何方?没有高考分数要求的大学语文课程,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变得有趣,甚至某种程度上有实现当代社会中文学突围的性质。
二、大学语文课程审美化教学的再认识
语文作为一门学校课程,有与其他课程相似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共性在于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知识功能、工具功能和美育功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通识课程。而其特性表现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单纯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欣赏过程,是一项审美活动。语文课程由众多经典文学作品组成,语文众多功能的实现,不是老师直接把知识、思想、能力传授给学生,而是以鲜活的作品为中介,在对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的能力。一切都是在文学审美中完成的。或者换句话说,审美化的文学欣赏过程,是实现语文课程众多功能的手段。
审美化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而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因为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往往跳过审美环节,直接把文章支解为字词、思想,把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直接塞给学生,违背语文学习的本性。因此大学语文课堂需要重新回归语文本性,再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愉悦的审美场,让学生重新体会文学的魅力,让久违的墨香焕发出新的光彩。课堂的成功,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文学殿堂的门,实现现实生活中文学的突围。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革新。
(一)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和正确认识文学的审美特质
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唯一载体是语言。文学语言不同于交际语言,除了表意作用之外,内涵更为丰富。有形的文学语言中蕴含着无尽的画面、无限的情愫。文学的魅力在于文字的固定性和语言的多义性,让读者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对语言的阅读中,会激起读者无限的想象,造就每个人心里的哈姆雷特,在思考中与作者发生共鸣,进而达到心灵的妙悟,体会到深邃的人生境界。
这种审美是发自内心和长久的。正如瑞恰兹所说:“对于一个适当的读者,这些文字在他的心灵中会再行引起兴趣同样的活动,同时把他放在同样的情景中而又引出同样的反应。”[2]而且这种审美,还能引发更深邃的想法,引导读者进入到更广更深的境界,甚至进行再创作。如王国维先生在阅读欣赏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词时,就超越原词,从中体味出人生中事业、生活、爱情等诸多事情成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作者为这种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所感动,在内心烙下印记。当读者的人生境界遇到坎坷不平时,他内心郁积的情感需要爆发,曾经刻在他内心深处的画面成了最好的表达,此时的审美愉悦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文学审美必须充分认识语言的魅力,挖掘语言的功能。通过语言的品味,更好地品味文学之美。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代语文课堂上有过于夸大多媒体功能的倾向。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把主要时间放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上,无形中又把学生引入到老师制造的图像世界,把文学作品的欣赏等同于图片、视频的观看。学生虽然感受到美,但这种美被局限和固定,不自觉中削弱了文学的魅力。利用图片、影音,要对其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引用它们不是审美的目的,而是审美的起点。在通过图片和视频有了直观的美的认识的基础上,继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想象。文学中的美,绝不是一时一处,而是超越时空,是图像和声音所不具备的。
除了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展开想象之外,语文教师还应结合文章,适时地介绍一些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如古代诗学批评中的“虚实”“意境”“妙悟”,介绍古典美学思想,如“中和之美”,“含蓄”意蕴,古典戏剧“大团圆”的结局等。这种方法的介绍,既是知识,也是让学生了解文化,为深层次的文学欣赏、民族性的解读文学提升档次。
(二)挖掘经典作品的时代意义,寻找进入审美活动的突破口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无不热谈。究其原因,是其使用现代活泼话语解读三国故事,是在人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的纠偏、订正、学课堂。大学语文课程也不是专业课程,尤其对一些理工科学生,究其根本是通识教育。易中天的成功给了我们启示,经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关键要看教师会不会搭建天梯,帮助学生登上欣赏的宝殿。
帮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需要教师挖掘作品的时代意义,进行现代化的连接。连接有多种方式,比如运用现代话语对古代经典进行解读,打破其因为历史的距离而产生的阅读恐惧,用活泼轻松的方式,缓和经典的古朴和呆板。例如解读《西游记》中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个阶段的孙悟空,完全可以用“自在不成人”和“成人不自在”这样活泼的语言概括。鼓励学生对于经典的个性化解读,阅读的心态不紧张不拘谨,才能拉近和经典的距离。
另一种更普遍的连接方式是通过情感打通审美客体(文学作品)和审美主体(读者)的壁垒。文学是人学,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但喜怒哀乐的情感是人类所共通。正如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指出:“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个人的情感,而是他领会到的人类情感。”[4]比如古诗中的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莫名伤感;“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静夜思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失。忧愁的表现形式虽然很多,但内心忧虑的本质相同,现代科技的发达并不能消解人类的忧愁,当代社会中的人同样要面对各样的愁绪。因此可以通过语言的品味,借助情景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愁的情感。其实只要静下心来,赋予阅读和体验充分的时间与恰当的情景,学生还是能够感受到作家所言的“己之想言而不能言”的情感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欣赏的审美场,对古人的情感做出现代化的表达和引申,以情感为突破口,进而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审美领域,而且从情感出发也符合语文学习作为审美活动的特点。
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文学阅读的审美场就会变得非常圆融。通过文学审美活动,学生和古人之间在进行着隔空对话,而通过对话他们能深切地触摸到一个民族在历史中蹒跚的共同心声。只有对传统文化真正认识,才能奢谈继承和创新。
(本文为2011年军械学院教学改革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研究》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XLX2011038。本文为2012年军械学院基础部科研课题《新时期军校美育的内涵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成果。)
注释:
[1]约翰·多克:《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徐葆耕,瑞恰兹:《科学与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从当前文艺创作的实际情形来看,市场经济总在发掘着文艺作品的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网络文学和“肥皂剧”的快速发展与膨胀已发誓要将快餐文学进行到底,一些写实性作品只着重写实,既缺乏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又欠缺性格和风格上的多样性、深刻性与审美性。传统经典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文学“”那里常常是被解构,而非被建构的;常常是被戏谑调侃的,而非充满敬意的。所以,传统经典在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一些读者欣赏趣味的下滑和不少创作者耐心的极端弱化。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经典重探将给当前创作带来挑战,民族复兴既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一场发生于中国大地上的新的文艺复兴必将来临。这又将是一个经典涌现的时代,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体现。
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经典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其核心或根本的基质在于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取向。经典虽是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创造,但它日后成为经典,则是历代广大读者选择的结果。所以,经典的价值观取向应该是与广大读者的价值取向相呼应和共鸣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民族经典对于民族价值观取向的确立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言,经典的存在就是其文明的标志,没有经典就没有文明,重探经典就是对文明的核心――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经典重探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经典是人的创造,也显示着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度与成熟程度。同时,经典也影响人、创造人。一部经典往往会影响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成长。因此,重探经典还应当关注经典育人、经典立人的方面。时代前进需要怎样的人,社会进步呼唤怎样的人,我们应该从经典中获取更多的启示。人应该怎样生存,是走向崇高,还是走向粗鄙;是追求精神的独立,还是陷入物欲的深渊?传统经典都曾给予过深刻的回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经典的高峰之上,我们会看得更远,更清晰。
当前文艺创作上的消费主义倾向,使文化和思想流失严重,使入的精神面貌脆弱而苍白。我们的时代显然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更多的钙质,滋养人的心灵,强壮人的精神。而实现这一文艺使命,以蓬勃的时代精神重探经典、重释传统,将使当前文艺创作面临新的挑战。当然,这个挑战之后,将由新的经典来书写文艺存续的新的合法性。我们有理由期待着。
(选自“中国作家网”2014年8月25日。有删改)
含英咀华
本文强调了传统经典对创造经典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指出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着重于人的建设。思想深刻,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47―01
在一次家长会上,当笔者谈到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很低,要加强阅读训练时,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不爱阅读;当笔者说要引导孩子多读经典书籍时,家长又普遍反映孩子不爱阅读整篇的文章,他们只对画报、动植物杂志等有插图的书籍感兴趣。的确,这是小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呢?
一、依据年龄特点,选择阅读书籍
1. 选择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书。例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小熊维尼》等,这些经过读者多年筛选得以留存下来的好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也喜欢读,这样的书就应该选取。
2.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所选书籍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些拟人化、比喻性、趣味性比较强的书籍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买书时,家长还要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点,从而买到孩子喜欢的书。
二、结合学生喜好,引导学生阅读
在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时,我们可以把趣味性浓厚、接触次数较多的《西游记》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考虑到纯文字的版本可能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选择带有插图的版本,让学生边欣赏插图边阅读文章。这样,当他们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完后,我们就可以推荐另一本书,并特别指出这本书的观赏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自然而然养成阅读习惯。
三、创建良好氛围,组织亲子活动
父母和子女一起诵读经典,能增加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父母与孩子一起在书中感受世间的人情冷暖和万千气象,亲子间便有了共同的经历、认知和话题。书开启了亲子间的对话,而对话又带来了彼此间更深层次的了解。父母与子女共读的过程愉快且具有开放性,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且能享受到爱的过程,如此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加深孩子对经典的理解。
四、坚持听的熏陶,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看文章看到的都是刻板的、静态的文字,时间长了,不但会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会减弱阅读兴趣。听文章,尤其是听配有背景音乐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配有优美音乐的文章,会把学生带到故事的情节中,即使是比较难懂的哲理,通过优美的诵读声,也会起到深入浅出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配备一些诵读经典文章的磁带,或者下载一些配乐朗诵,让孩子不定时地去听,这能大大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结交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团体
学生诵读经典,不仅可以达到开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和学习语言的目的,使学生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礼、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还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的增强。结合教学的经验,笔者发现,学生最爱的朗读方法是集体朗读,集体朗读的好处有: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认识的字可以跟别人读会;相互比较,爱放开声音朗读;可以延长朗读时间;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因此,给学生找一群爱阅读的小伙伴,组成一个诵读经典的小团体,对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很有帮助。
六、借助榜样力量,浓厚阅读兴趣
小孩子都爱得到别人的赞美,喜欢和别人竞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给他们选择一个喜欢阅读经典的榜样。这一榜样最好是获过奖的,或者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而且这一榜样最好是我们身边的人。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榜样的阅读事迹和阅读成果,再给学生适量的阅读任务,让他完成阅读任务,用对照的方法表扬他们,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向榜样看齐,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七、参加公益活动,爱上阅读经典
关键词:英美经典文学文化差异赏析人物刻画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许多语言学习和应用上的障碍。因此,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英美经典文学,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中外文化差异。鉴于此,笔者在介绍西方英美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灵魂,并进一步对如何进行英美经典文学赏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学习研究中重视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者或者文学研究者,只有阅读原著,才能捕捉西方文学阅读的经验,为日后的文学研究和文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英美经典文学的阅读赏析,不仅可以了解英美经典文学的基本架构,而且可以熟知欣赏、评价西方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文字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是源于文本自身的,这就要求必须从文本出发,来品味,来体会。此外,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加以琢磨,在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对西方文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英美经典文学的特点
西方英美经典文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一,善于利用社会生活实际来展现广阔的文化背景,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二,擅长将现实主义的刻画与浪漫主义的氛围巧妙融合;其三,作者常常将情感寓于故事情节和人物描述之中,自然表达。英美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许多经典对白,就体现了上述特点。经典对白展现出众多唯美的文化蕴涵,细细品味,也许其中的一个词语的巧妙运用都使得整个句子意味深远,进而展现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个性所在。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名著《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也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和音频作品,成为文学评论界的宠儿。当前,《简·爱》的影视、音频作品还被应用于教学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既可以让学习者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还能够体会到英美文学的经典浪漫。作品中,男主角罗切斯特要去爱尔兰,女主角简与他告别时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主动向罗切斯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虽然语言平淡无奇,但是作者却生动地展现了女主角内心火一样的热情,更加不乏赤诚。简的爱情观、追求自由平等的内心情感以及坚强的个性,统统展现在读者眼前。此外,作品中铿锵有力的语言,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女性强有力的内心。事实证明,《简·爱》是一部永不褪色的经典作品,它以自己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眼。夏洛蒂在《简·爱》的写作风格上简洁传神,质朴生动;第一人称的称谓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主角的所思所想。同时,作品也不乏欧洲浪漫主义的特征,显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英美经典文学的灵魂所在
英美经典文学的灵魂是指写作手法的精炼,通过语言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情感态度,辛辣讽刺抑或俏皮幽默等。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总以性格的丰富、复杂而取胜,而这些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的丰富多彩、清新隽秀,既含哲思,又体诗意。加之修辞手法的运用,作品显得更具韵味,有力地推动作者和读者达成共鸣。例如,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其独特之处,很多处都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比喻在语义层次上往往偏离常规,却都达到形象化、易于理解的目的,比较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美感。这是因为“规范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现实世界,但往往滤去了感觉的变异味道,容不得原初经验的古怪,也因此摒弃了鲜活。”
四、提升英美经典文学赏析水平的对策建议
1强化主动进行文学赏析的意识
通常,提到英美经典文学赏析,许多人都以为去图书馆查找一部经典著作回来慢慢品味。其实,只要具备文学赏析的意识,我们随时可以进行文学赏析。例如,对通常所接触到的文学性、思想性比较强的文章,就可以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体会,还可达到丰富自我语言修养和鉴赏能力的目标。诚然,文学赏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强化文学赏析的意识,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透过语言材料去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从而产生智慧的启迪和性情的陶冶,则我们的文学赏析水平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积极拓展自己的文学知识面
对经典文学赏析不是凭空的读或者想,它是以一定的文学知识为基础和前提的。虽然平时我们接触到的许多文章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是它们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涉及到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所以,以此为线索,可借机去多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例如,文章“PublicAttitudesTowardsScience”中涉及到了英国作家玛丽·雪莱所著的《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物肯斯坦。那么,我们就可以去了解与此相关的更多文学知识: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主要描述了科技、道德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人性的矛盾以及善恶转化,贯穿其中的“科学发展失控会毁灭人类自身的担忧”对以后的科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此种担忧已经成为科幻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也是西方经典科幻电影的主题。
3注重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分析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作家只有通过语言的运筹才能创作出经典的作品,才能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才能勾勒出婉转的故事情节,所以,无语言何谈文学。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分析可以有多种角度:
第一,从修辞的角度。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段有明喻、暗喻、引喻、讽喻、拟人、反语、夸张、对比等,相当丰富。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认知这些修辞手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幽默以及新颖多彩之处,进而加深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例如,文章“TheTrueHEight”中就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如其标题就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达迈克尔所梦想的飞翔与他在比赛时的飞翔的明喻。时常分析这些语言修辞手法,能够做到虚实的结合,进一步赏析文章美的意境。
第二,分析人物语言的角度。众所周知,人物语言是作家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都因人而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文章“TheWateryPlace”中,作者采用了两种迥异的人物语言风格,即卡默伦与外星人所分别代表的两类群体,前者的语言大量地以口语来表达,句式简短,语言表达方式随意,有很多的缩略句,从而也就描绘出此人随意、不修边幅的人物特征;后者的人物语言则与前者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外星人所采用的语言较为正式,多以长而且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还用较多的被动语态和If句式来展示他们对此次访问的重视。通过分析卡默伦与外星人的人物语言风格去揣摩这两类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的身份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注重总结类似主题文学作品的赏析技巧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按不同的主题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比如说爱情的、亲情的、友谊的、科幻的等等。其实,每一主题的作品都有其普遍之处,所以在平时进行赏析时要有意地解构文学作品,注重总结一类主题的文学作品的特征,同时,发现不同作品的个性。
以爱情类文学作品为例。爱情是文学的不灭的主题,英美许多优秀的爱情文学作品以歌颂真诚、美好,抨击虚伪、丑恶为主线,深刻地反映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导致此类现象的社会根源,成为我们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赏析这类作品时,首先,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文中的爱情描写,在思想上接受爱情美的熏陶;其次,要把握好赏析爱情文学发展的线索:
(1)爱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可以说,爱情也是照亮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灯塔之一。若以起初的爱情文学来诠释,主要有以下几部标志性作品,14-15世纪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世纪霍桑的《红字》、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爱情是透视社会文化、本质的窗口。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著的经典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表面上讲的是小说主人翁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为了抨击资本主义虚伪的婚姻、法制、宗教以及道德。小说中,因为亚雷有资本做后台,所以他才敢放肆地侮辱苔丝,而为资本家服务的资本主义法律当然不会保护贫穷的苔丝,当苔丝杀了亚雷这个两次破坏自己爱情、婚姻的仇人时,法律的行动又是那么地“高效”;另一个决定苔丝命运的男人克莱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的双重道德标准,他视苔丝为己物,不容她失去纯洁,但自己却可以风流成性,不受任何道德底线的约束。所以,克莱是害死苔丝的一个间接的隐形杀手。这部小说正是19世纪资本主义生活基本特点的真实写照。
(3)爱情是阶级关系的特殊印证。爱情作为人类活动,肯定带有时代的印记。例如,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描述的就是特别诡异的爱情故事。由于无法脱离维多利亚时代阶级关系的束缚,女主角凯瑟琳以为林顿年轻、富有,嫁给他将成为当地最高贵的妇女,而与希斯克利夫一个弃儿结婚则会降低身份,尽管她的心却属于希斯克利夫。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被建立在财富上的阶级偏见所玷污了,她的背叛导致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及对后代的爱情折磨。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压迫与被压迫者之间人性关系的忠实记录。
(4)主义公性格与精神在爱情上的反映,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进步性与价值观。《简·爱》表达了英国妇女对平等的强烈要求。没有美貌、没有金钱的孤儿——简·爱在一乡绅家做家庭教师,以其人格魅力征服了男主人罗切斯特。当得知他还有妻子时,她不想沦为情人,为了尊严,放弃了富裕生活,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纵然简在一直爱着他。当简凭着心灵感应再去找罗切斯特时,他已失去了财富,并双目失明,但却得到了简的爱情。离开罗切斯特,简是为了保护自己,寻求平等;回到他身边后,简获得了平等的真爱。真正的爱情就是两个灵魂平等、真诚地结合,而不附带任何的物质条件。在英国文学中,这是一部倡导男女平等的小说。
关键词:大学生 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使大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教育部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面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一、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文学鉴赏能力是国家对于大学生教育目标的要求之一,文学鉴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一种,是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大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关于现实生活的再现,文学作品通过真实、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社会生活的百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感悟体会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态度,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本质与真实面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逐渐提高,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和心灵上的愉悦。另外,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节和多彩的人物形象会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体验,使大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美的感受和熏陶。
(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学生可以逐渐地认识社会,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知识,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另外大学生通过文学阅读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对于文化的认识,提高自己对于文化的欣赏能力。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欣赏可以增加大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文化素养。
(三)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长时间的阅读欣赏,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以感受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文学作品的曲折结构。这些文学作品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学写作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大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布局,提高文学创作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读者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文学写作提供参考,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也可以为自己所用,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写作水平。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欣赏文学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认识社会,对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文学作品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要求,也是大学教育目标之一。
(一)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首先需要大学生主动地阅读文学作品,只有通过文学阅读才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学阅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渐忽略了文学阅读,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上网来打发时间,阅读的学生逐渐减少,因此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学阅读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量。可以通过评选文学作品阅读量最多的人,通过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地借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大学生文学作品交流会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通过学生之间的文学交流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提高阅读的兴趣,增加文学作品阅读量。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开展文学鉴赏课程
在大学中开设文学作品鉴赏课程可以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供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在高校中开展文学鉴赏课程作为文学课程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一方面文学鉴赏课程需要为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方法。文学鉴赏课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文学鉴赏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情节和结构进行分析,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和巧妙的布局。另一方面,文学鉴赏课程为学生的文学鉴赏提供途径。文学鉴赏课程为学生的文学鉴赏提供了条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学赏析,对于那些课下没有主动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三)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分析,写读书笔记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之后,还需要进行思考。一部比较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语言有着自己的特色,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读者反复阅读才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需要读者通过反复的思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另一方面,通过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读者会对文中的语言和人物进行仔细地揣摩,使读者产生思考,更加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
(四)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对于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文学作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经典的文学作品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得到大众和文学界认可的,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文学作品也是丰富多样,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文学价值不高的文学作品混入其中,对于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需要选择经典的、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书籍进行阅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另外,经典的文学作品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作者长时间的酝酿写作而成,文章的语言结构和人物形象都是经过锤炼的,同时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仍然经久不衰,因此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大学生只有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够了解文学的价值,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逐渐增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的要求。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能力。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提高人文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文学鉴赏能力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大学教育中注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发展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钟祖国 浅谈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9
关键词:环境 时间 教材 活动 运用
中华民族既有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源,即使在今天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继承与发扬传统都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而开展“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的经典诵读活动,则是继承与发扬传统的有效方式之一。
转眼间,我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已经13个多月了,回顾这13个多月来,我校在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十一五诵读经典诗文的研究课题活动,并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诵读活动,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大有收获,教师也大有提高。现在我就如何开展诵读活动谈谈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
一、以环境来烘托,构建书香校园。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读经氛围。我们制作了一幅很大的横额,写上“诵读经典诗文,构建书香校园”12个大字,悬挂在学校醒目之处,其目的是让我们全校师生、学生家长时刻不忘“古诗词诵读”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院墙办成了诗墙:古诗配画,形象生动,20多幅诗画组成了一幅诗的长卷。不仅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去欣赏、诵读,潜移默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
2.在学校操场边开辟“每周一诗(词)”吟诵点。为了给全校师生营造诵读的氛围,我们学校还在学校的操场边制作了一块较大的永久性黑板报,板眼是“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民族文化”。其中开辟了“每周一诗(词)”吟诵点,由课题组执行小组长负责,用黑板报写上一首诗(词),配上简单的画,在每周星期一早晨更新内容。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都会忍不住抬头读一读。这样一来,使全校的每一位师生抬头俯见满眼诗文。
3.借红领巾广播台的阵地,开展每天读一段,每天读一诗的活动,并播放有关的配乐古诗朗诵和诗文歌曲。让学生做到视听一致,读听结合,让学生伴随古诗词优美的意境快乐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加上一道丰盛的“午餐”。
4.在学校的楼梯文化框里贴有经典美文的诗句,各班教室的黑板一角写上每日一句的古诗文句子。每班的学习园地里有诵经展示台。在教室的走廊边有各班诵经宣传栏,如:一年级的宣传语是“做少年君子 读千古美文” 二年级的则是“经典与我同行 ,陶冶道德情操”……等,各有特色。
二、时间保证,确保“诵读经典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诵读经典文章活动”的顺利开展。时间安排上有了一定的保障:每天“四”个3分钟,即晨读3时间、课前3分钟、齐队3分钟、每天回家抽3分钟等这些都是诵读经典文章的指定时间。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文章,并给予一定的范读,根据本班实际,选取一些经典句子来讲解,如“凡出言 信为先”,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句子摘抄在“黑板一角”上,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导航。
我校在诵读经典文章活动中,为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购买书籍,捐赠图书,完善了班级图书角。首先,鼓励班里每一位同学都购买有2本以上的经典书籍。其次,号召同学们踊跃为班级图书角捐书,让更多的同学们能分享这些书籍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知识。再次,好书共欣赏,完善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成立了图书管理小组后,就开展借阅管理活动,举行了好书借阅活动,同学们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全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2.征文比赛。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写读书体会。积极开展读书心得体会评比活动。全校共收到优秀征文42篇,并把这些优秀的作品粘贴在“展示台” 上。
3.在“迎 春节,庆‘元旦’”全校性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比赛活动规定:班级先进行初赛,每班推选2人参加校级的决赛,最后决出诵读之星”,全校性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同时在比赛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我们还穿插安排了一些唱诗、相声、诗伴舞、配乐诵诗、看画猜诗、全校师生齐声诵诗等活动,比如,相声《古诗串串串》、诗伴舞《爱莲说》、全校师生齐诵的《少年中国说》、、、、、、等节目获得了本次活动的一等奖。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优秀诗词的热爱,陶冶情操,感悟做人道理。
四、选编好教材。
我们学校从最初的推荐篇目性古诗诵读,到形成比较完善的校本教材供学生选用。为了方便学生诵读,便于教师、家长辅导,每首诗除注有汉语拼音外,我们还做了简要清晰的注释和说明。除此之外,我校还鼓励学生平时积累摘抄经典诗文。如:我校的五年级79(1)班,有8位同学摘抄达50页之多。
五、诵读经典诗文,给学校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从我们在全校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以来,我们已明显的感受到了全校师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当我迈进校门时,我常会听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等名句。我欣喜地听着,我感受着经典诗文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当今的孩子聪明,知识广博,但是关乎一个人未来成功与幸福的性格与品德方面的教育却尤为缺乏。不讲礼貌,骄横,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合群,冷漠孤僻,不自信,不孝顺,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急躁等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诗文中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通过学习经典诗文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书香,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也是经典诵读给我们的学校增加了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
六、运用自如,会诵会吟,传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