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

第1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六月,骄阳似火,知了满天叫,许多人都贪恋清晨那刻清凉的时光,我亦不例外。于是乎,我迟到了。只得匆匆在路上买了几个馒头,停好车,箭步上楼。人未见,琅琅书声先传入耳。不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开始早读了。我一脚跨进教室的门,顿时,所有读书声都停止了,安静的课堂像一滴冷水溅到了油锅里??悄无声息。尔后,一阵惊天动地的笑声响起??我嘴里还咬着半个馒头呢!

我气急败坏地走到座位上,把令我成了笑料的罪魁祸首一扔??眼看馒头大哥就要和大地亲密接触,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阻止了它。我一瞅,切!原来是总和我作对的王彤。只见她双目冒火,青筋毕露,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她怒气冲冲地走过来,手中紧握着那半个馒头,把馒头放在我的桌子上。装什么好人,真虚伪!我不屑地一扬手,把馒头挥到地上。我得意扬扬的看着她气的直指着我,说不出话来。

她双掌重重地拍在我的桌子上,震落了我所有的文具,“王佳??”她的声音透出咬牙切齿的味道。“粮食是农民伯伯一年的心血,你就这样对待别人的心血吗?全球有多少个人?13亿!如果谁都像你这样,每人扔一个,那就有13亿个馒头,13亿!那要耗上一个农民一生的时光!!!”我当然不会让她赢,不耐烦地说:“哪有那么夸张!几个馒头而已!花的是我的钱,关你什么事!我看呀,你根本就是章鱼的手??管的宽!”“你???”她气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儿,倔强的就是不肯落下来。

大家见状,都议论起来,顿时,班里唾沫星子满天飞。“我支持王彤,不应该浪费粮食。”“我支持王佳,人家的钱随便人家花!”“浪费粮食本就不应该。”“对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家做啥你管不着!”“就是!你管别人干嘛!”“‘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你却在浪费粮食!”“浪费是国家三大坏习惯之首,王佳,你太不应该了!”“你有没有想过,或许馒头不好吃?”“愚昧!墨子不是说过吗?‘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争执了许久,大家都统一了意见:支持王彤,节俭生活。而我,早已在同学们的谈话中明白了应节俭生活,不能浪费任何资源。

我迈步走到讲台上,向讶异的同学们深鞠了一躬,沉声说:“谢谢大家让我懂得了勤俭节约生活,谢谢!”我转身愧疚地对王彤说:“对不起,还疼吗?”“不疼!”她破涕为笑,走上前来握住我的手,说:“我们做好朋友吧!”“嗯!”我们一起捡起散落一地的文具,分别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开始早读。无意间,我抬头看向窗外,平曰的酷暑,今天竟也有些温柔。

在陷入沉睡之前,我不禁想到一副对联:

第2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

六师附小五(一)班王丰仪

课堂,严?的,安静的,快乐的,有趣的……在这么多的形容词中还有一个,课堂是“安宁”的。现在,我就来讲述一个不太“安宁的课堂。

早晨,草地上花朵绽放灿烂的笑脸。温暖的阳光照进教室,洒在同学们的课窗上,一片金黄。大家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忽然,“嗡嗡”的声音在窗口响起。“呀,一只大黄蜂!”一个同学叫道。听到他的叫喊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朝窗口望去。“真的是一只黄峰!”“不会蛰人吧?”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讲台前,老师见到这只大黄蜂扰乱了课堂纪律,便试图转移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同学们,这只大黄蜂是听见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才飞进来的。这说明我们的课上的很好呀!继续上课。”大家稍稍静了点儿,可大黄蜂却开始撒野了。

只听“嗡??”的一声,它就从窗口飞到了中间同学的上空。突然,它径直俯冲下来,差点和我来个亲蜜接触,把我吓得魂飞魄散。转眼间又从我身边飞到了老师那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大家的尖叫声也随之此起彼伏。老师见状,立即叫同学“撤离”教室,孤身一人与大黄蜂在教室里“单打独斗”。老师在教室里时攻,时退,时进,大黄蜂躲躲闪闪,窜上窜下,掘着性子不飞出去。我在心里暗暗地为老师捏了把汗,心想,被大黄蜂蛰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终于,黄蜂被老师赶出了教室,飞到了一棵树上。就在同学们准备进教室继续上课时,下课铃响了。大家便在走廊里开心地玩起了游戏。老师呢,一边抹着额头上冒出的汗珠,一边走出了教室。

第3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作为这个班的数学老师和班主任,读完这则日记,我的心是沉沉的,进而思绪万千……

如果一个教师在没有找到教育自己学生的合适的方法之前,就对他实施了让他不能接受的教育(如惩戒教育)。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抗拒的行为。作为老师,你平时也许对每个学生都很不错,但是你惩罚了他之后,他的胸中填满了愤怒,你平时对他的好这时已经荡然无存了。这不是我们老师的悲哀吗?

对此情景,我联想到去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我校的班级篮球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因为2012级3班球员初次接触篮球,所以无论是运球、传球、接球、投球,还是抢球,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稚嫩、笨拙。他们在球场上的表现太令人瞠目结舌了,甚至令人怒火中烧。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年级倒数第一。当时,作为观众的我,目睹了整个赛程。看到犹如一群乌合之众的学生在球场上东奔西窜时,我顿时像吃了火药一样,在球员身上狂轰滥炸,把球员炸得体无完肤,满脸泪渍。最后,我愤愤然离开了学校。

回到家里,我的心绪渐渐稳定下来了。我为自己刚才在学生面前的粗暴表现汗颜。想想自己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上球场。亲自上球场,与自己的对手短兵相接,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我们见哈雷彗星,是人生的第一次。既然是第一次,那么失败应该是很正常的呀!可我为什么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的失败呢?反而对他们横加指责,把他们骂得狗血喷头。这样的老师,值得学生尊敬吗?这样的行为,不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吗?想到这儿,我的心痛了,流血了……这种不可遏制的情绪,驱使我给自己的球员写下了一封忏悔信。第二天早自习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深含歉意的口吻,把自己写给球员学生的忏悔信娓娓道来。那时,教室里悄无声息,师生的表情是那样的凝重,空气似乎停止了流动。当我读信的声音戛然而止时,教室里爆发出了春雷般的掌声,那声音在教室里经久不息。那声音,至今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啪,啪啪,啪啪啪……

第4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爱处处都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爱:同学、朋友之间的是友爱;小动物之间的爱是善良的;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伟大的……现在我要分享几件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事。

第一件事是我最难忘的一件,它带给我最深的感动。那时我还在农村上学,那次,放学回家时,我不小心把脚扭伤了,第二天还是爷爷背我去上学的,那一整天我都没有走动,上厕所时都是同学扶着我。这天下午放学时爷爷来迟了,我在教室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爷爷的影子,有许多同学怕我一个人孤单都愿意留下来陪着我。终于有个同学提出:“要不我们几个把管梦郎送回去吧!”“好啊,我们几个合力把她抬回去吧,反正她家又不远。”接着是他们热心而又激烈的讨论。说干就干,他们背着书包,把我抬起来,还有两个人帮我拿着书包,但因为能力有限,我几乎是四脚朝天地出去的。这时爷爷赶过来了,虽然他们并没有把我送到家,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充满友爱的心意我都能感觉到。

那是我以前学校经历的事,在我们这个新集体中我也能感受到同学们的友爱和关心。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一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带上自己的跳绳,不然别的同学跳10分钟的绳,没带跳绳的人要绕操场跑10分钟。那天我忘记带跳绳了,知道自己即将被罚跑,只能站在原地等待接受惩罚。就在这时,我旁边的一位同学把他的跳绳递了过来说:“把我的跳绳借给你吧,我喜欢跑步,正合我意呢!”说着他就将跳绳放到我脚边,代替我去罚跑了。我接受了他的好意,轻声说了声谢谢,心中满是感激和感动。在这个新的班集体中,也会有善良友爱的同学帮助关心着我。

爱处处都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你就会发现在你身边的爱,你就会被这些爱所温暖。

第5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老师,我想对您说一件事

六师附小 五(1)班

王丰仪

到了五年级,再过一年就即将要告别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要离开给我谆谆教诲的母校,将要与您,孜孜不倦地教导了我四年的谢老师再见了。对您的感情固然深的我,在今天对您说一件发生在四年级的事儿,希望您能倾听我的诉说。

那是在离期末只有一个星期左右的一天。这节是体育课。“整队!”体育委员响亮的声音在教室门口响起。“终于上体育课喽!耶。”“太棒了!”种种欢呼的声音从教室里发出。同学们如潮水一一般“涌”向门口。这时,一个人挡住了大家出去的路。“全部进教室!一天到晚只想着玩!快到上五年级了。”您的声音在门边响起。同学们又如退潮的潮水般,快速地回到了座位。“这节课改上英语复习课!”许多同学一边唉声叹气,一边从书包里拿出英语书。还有一些同学似乎还在等一丝上体育课的机会,仍就没什么反应。

这时,您又突然说:“同意上英语课的举手。”我数了数,结果让我呆若木鸡。全班40名同学,只有11人举手!您似乎很惊讶,含几丝气愤地说:“好吧,期末看成绩能排第几名?“您”扔“下这句话,走出了教室。

我觉得那时您一定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感觉。是呀,都期末了,怎么能只想着玩?但是,您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感觉呢?一到期末,三门主课的老师都全力以赴,希望同学在大考时考出好成绩,大家的压力自然加重了许多。全班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一节副课减轻压力,您却把这节课要下来了,我们会怎么想?当然,老师都会要几节课,但是那可是第一节课呀,您的做法对我们虽好,却破坏了大家一天的好心情。

第6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一、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面对发生在眼前的偶发事件,还是面对发生之后的偶发事件,作为一位班主任教师,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约束住自己“即时反应”的言行。学生中的偶发事件,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事件人情绪波动较大、头脑“发胀”的情况下发生的,并往往不计后果。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也都极易出现情绪异常,这是十分正常的,但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抑制不住自己激动情绪,不约束自己的言行,立即采取批评、训斥、甚至体罚,不但利于解决问题,还将会造成师生对立,给偶发事件的解决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 :上午第一堂课上课铃声响过二十分钟之后,一位从不迟到的学生才气喘吁吁地推门走进教室。这位学生从不迟到。问题出在昨天这个班有两名学生迟到,校长在课间操时间批评了这个班,这位班主任感到很没面子,于是抓住今天这位迟到学生便问:“你今天怎么迟到了?”这位学生低头回答:“我……吃饭晚了。”班主任说:“你吃饭碗(晚)了,没把菜碟子也吃了吗?”这位学生听后,白眼珠一翻反问老师:“老师吃饭吃碟子吗?”班主任火了:“你竟敢顶老师?我这个班不要你,你给我走!”这位学生白眼珠子又一翻:“走就走!”说着,扭头跑出教室。这位班主任见这位学生真的走了,又加了一句:“你走了,就永远别回来!”这位学生听了,连头也没回,拔腿跑出校门。……后来,这位学生一周没到校。……

一位从不迟到的学生偶然迟到,对这位学生来说,是一件偶发事件。但这位班主任没能处理好,关键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情绪与对人、对事的认识有关。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认识好则情绪好,认识不好则情绪差。老师批评学生迟到无疑是正确的,但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导致出现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另外,情绪又与心境有关。一个人的心境不好,原本认为好的人或事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可见,作为一位好班主任,加强自己的修养是何等重要,特别是面对偶发事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又是何等重要。

二、要善于尊重和信任学生

偶发事件常常发生在差生身上,当事件发生后,面对事件后果任何一位差生都会产生几分内心的自责,他们渴望老师的理解、谅解,并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这是人的自尊心的作用,自尊心具有双重性,当其受到尊重保护时,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力量使自己进步;当其受到损伤时,则会在一种逆反心理的支配下使行为向教育者所要求的相反方向发展。就是一位好学生,由于处于不成熟的青少年时期,其自尊心的表现特征也是如此。为此,面对偶发事件,作为一位好班主任,在调查了解之后,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运用自尊心的特点,采取妥善的教育方法,去促进偶发事件的妥善、顺利解决。

有这样一个实例:在王老师的数学课上,当老师在黑板上领着学生演题时,学生李晓峰悄悄地把装在信封里的几只蜜蜂倒在前排两位女同学的书桌上。两位女同学见了,吓得“嗷嗷”叫着跑开书桌。教室里一片大哗。王老师回过头来,当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时,厉声训斥李晓峰,并命令他到班主任老师办公室去听候处理。下课了,王老师把李晓峰交给了他们班主任刘老师。刘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刘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把他让到座位上问他:“你喜欢蜜蜂吗?”李晓峰低头回答:“喜欢。”刘老师又问:“你不怕蜜蜂螫吗?”李晓峰回答:“不怕。”刘老师又问:“为什么?”李晓峰回答:“我们家养蜂,我常跟爸爸摆弄蜜蜂。”刘老师高兴起来:“原来是这样!你能说说课余时间跟爸爸养蜂有什么好处吗?比如学习养蜂技术对促进学习……”李晓峰听了抬起了头,眼睛一下了明亮起来,一条一条地说得头头是道。刘老师听了,表扬他在课余时间跟爸爸学养蜂,表扬他谈话的见解。最后,刘老师问他:“你愿意帮助同学们学习养蜂吗?”李晓峰高兴地说:“愿意,我一定会帮助同学学会养蜂!”刘老师诙谐地说:“很多同学别说养蜂,见了蜜蜂都害怕,特别是女同学。你要先从教他们不怕蜜蜂、爱蜜蜂做起……”李晓峰听了低下了头,接着又连连点了两下头,羞愧地说:“老师,我在课上用蜜蜂吓唬女同学,我错了!……”刘老师说:“知道错了就行了,你该多想想怎么教会同学们养蜂。”

刘老师对这起偶发事件处理得十分妥善、顺利,其主要原因是刘老师把握住了尊重学生自尊心、保护学生自尊心这条原则。

三、要善于因人而异,正确引导

偶发事件发生后,一定要研究学生特点,引导事件向好的方面转化,偶发事件多是坏事,但引导好了又可以使坏成好事。

比如上面说到的例子,刘老师利用李晓峰的特长,后来又在班里已有的八个兴趣活动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养蜂活动小组”,由李晓峰当组长,在刘老师的提议下,特别让他前座的两位女同学参加。这个养蜂小组就在李晓峰家开展活动,李晓峰的父亲专门拿出五箱蜂给活动小组饲养和管理……

第7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一) 缘起

    某日早晨,见一女生匆匆忙忙往教室跑,原来是害怕迟到了。仔细一问,原来班规明文规定:迟到者罚做十道数学题。如果迟到的时间过长,那么做题的数目再增加。谈到学生对此如何看,回答是一个字:怕。班主任的初衷,可能是想一举两得:既罚了学生,又加强了学习。但由于这一个“怕”字,我们可见此举带来的真实结果:学生满心只有恐惧,做数学题强化的是失败感及厌恶感,已经全无学习的兴趣。这样的班级管理,结果与初衷相距甚远,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再让我们放眼中学校园,看看其它现象:办公室里有学生忙着拖地,那是因为迟到太多;班会课上,不少人埋头做作业,班主任却一如既往,讲得唇干舌燥;教室墙壁上清洁安排表清晰明了,教室里乱扔的纸屑却并不少见。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班级管理体现了“管”,但“理”的份量却远远不够。做人的道理、事物的情理远远没有深入人心,化为自觉行为。如果给这样的班级管理看看病,拿拿脉,我们会得到一个深刻的启示:班级管理不可缺少人文底蕴。

    (二) 班主任·班级管理·人文底蕴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班级管理”和“人文底蕴”的内涵。

    班级管理即通过班级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特别具有青春活力的美好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情绪、心理、意志需要有效引导的特殊时期。高中的班级管理就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解决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特殊问题。

    “人文”的内涵即尊重人的真实情感,关心人的真实需求,思考人的积极发展。“人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领域,会有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文底蕴是促进一个人的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持的综合体。因为是“底蕴”,所以它不张扬,往往隐含在各种事物之中;因为是“人文”的,所以它对一个人的精神走向有极大的影响。一个具有人文底蕴的人,他的心智必将是豁达的,他的情感必将是纯净的,他的意志必将是经得起磨砺的。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他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必将对班级管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班主任具有人文底蕴,他就会懂得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就会努力挖掘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价值,就会真心实意为学生的发展、需求着想,这是每一个高中生的人生发展中多么需要的理解和帮助啊!事实往往最具有说服力。让我们来看看两位班主任不同的班级管理。

    A、B两班上体育课后,同时发生了财物被盗事件。有的同学损失的物品很贵重,有的同学家庭贫困,丢失钱意味着不能过早,有的同学是心爱的饰物被盗。教室里充满了抱怨、责问、叹息、猜疑,以至于上课铃响,教室里依然闹哄哄的。A、B两班的班主任都马上联系校保安处进行检查,并安排同学写被盗物品的名称、价值。不同的事发生在后面。A班的班主任和学生一样恼怒不安,并对校方管理不力的谴责溢于言表。B班的班主任对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样的事发生了,每个人心里都不舒服,但它已经发生了,我们必须面对它。我们该做的已经做了,如写被盗物品,通知校保安处等,那么,我们再抱怨、争吵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请大家相信学校,安静下来,准备上课。下一节课,A班没有上,大家不满的情绪延至晚自习。B班却很快平静下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

    后来,这个被盗案仍未查出作案者,同学们心里始终有一个结。B班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组织了一次班会。在班会上,引导学生从负面情绪中走向理性的思考。作为学生,应怎样加强安全意识?贵重物品,适合带进学校吗?同学发生了不幸,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大家畅所欲言,心情愈来愈舒畅,收获也愈来愈多。后来,班委还组织了一次募捐,为贫困生献出一片爱心。大家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原来的猜疑、不满,不知不觉中已烟消云散了。

    班级发生被盗事件,的确不是件好事。两位班主任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形成的教育影响也有天壤之别。应该说,B班班主任是个有心人。他没有简单的处理这件事,而是独具慧眼地挖掘这件事中蕴含的人文价值、教育价值,如安全意识、同学互助、理性思考等。这样,因势利导,将问题的处理与学生发展中需要的素质、能力结合起来,将一件坏成了真正对同学成长有益的事。应该说,班主任的这种教育机智如果没有人文底蕴是很难做到的。

    (三) 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人文底蕴

    高中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阶段,对简单的说教、单一的安排早已心生厌烦。再加上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也使高中生内心往往有压抑、郁闷之感。他们渴望参加真正愉悦身心,富有启迪意味的班级活动。作为班级管理的重头戏,班级活动要为高中生作为人的成长需要服务,它当然不可缺少人文底蕴。如何设计、安排班级活动,让它能具有人文底蕴,让它产生更为积极、深远的教育影响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抓住契机型”班级活动

    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学生往往非常看重自己的学习及成绩,而对真正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比较忽视。同时,他们又非常渴望友谊,非常害怕孤独。这一对矛盾,常常困扰着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心理常常处于波动状态,严重的会影响长长的学习生活。如果用传统的简单说教,学生会觉得是一套套大道理,离自己很遥远,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如果能够抓住契机,捕捉高中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读报时间,发生了这样的事。读报的同学非常认真的朗读,而听者寥寥。或埋头做作业、或趴着睡觉、或小声讨论。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人注意读报同学的感受。后来,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班会——“看漫画,取名字”。画面上,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读报的情景。同学起先感到新鲜、有趣,随着取名的深入,大家的表情中渐渐多了沉思的份量。名字由“鹤立鸡群”的不妥,到“读报写真”的一般,再到“都是读报惹得祸”的调侃。渐渐的,“谁听谁的”的沉重,“下面的同学看过来”的呼唤,得到了更多的呼应。事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发现,用心的去感受。”

    2、“展示自我型”班级活动

    当代高中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很强。希望展示自己,希望得到社会、同学、家人的肯定的愿望也很强烈。如果能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自我中锻炼能力,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密切交往,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班级活动也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2002年10月1日,我们班举办了庆祝祖国生日的主题班会。地点不在教室,而在学生操场;师生没有坐着,而是或蹲或趴或站;手里不再拿着钢笔、圆珠笔,而是五彩的画笔;面前不是课桌,而是印着“祖国生日快乐”的雪白条幅,围绕“祖国生日”这个主题,每个小组各显神通。有的画长城美景,有的画熊猫,有的画金狮狂舞,有的画火箭发射。擅长绘画的主画,擅长配色的配色。有的当下手,有的当对外联系员,收集信息。大家彼此团结一心,又各显其能。画完后,正值学校班会课下课。许多同学走到操场,围着“美丽的画幅”,兴奋地评评点点。这时,有同学灵机一动,在画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一时间,同学们纷纷涌上来,都积极地留下自己的签名,这一场面将活动推向了。这个展示自我的绘画比赛,被拍成了照片,选入了我校70周年校庆的图册中。这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肯定,同学们的爱国心、自信心空前高涨。无疑,这样的班级活动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交流、合作型”班级活动

    21世纪的高中生应学会什么?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合作。交流、合作。也是当今高中生致命的一项弱点。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不会正确交往,有的人自我意识过强。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合作、交流。长此以往。对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发展都有危害。为此。开展“交流、合作型”班级活动,正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美化教室的评比活动。经班委讨论,我们形成这样一个思路:发动同学,加强交流与合作。首先请同学设计美化教室的方案,广泛征集意见。经过民主协商、统一方案后,将各项具体布置任务进行招标,择优选取参加者。各个活动小组确定了布置教室的时间、选用的材料、不同的分工,然后分头开始行动。布置完后,参加学校的评选。根据评选的等级,用班费给与相关的同学一定的奖励。整个活动,参加同学之多,同学间的配合、交流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有了班级活动这个纽带,大家很自然、很融洽地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4、“与生活接轨型”班级活动

第8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一、“听课”与“走课”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常规工作,也是校长在学校管理教学中必须做的一件事,它既关注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但侧重的还是在考查教师教学工作。听课时,校长必须在教室里呆40分钟,听完课后,问学生,上课时他们为什么要做那些学习活动,很多学生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教师要他们这么做,或干脆就说不知道。这些课带有很多“表演性”,校长并不能真正了解课堂教学,且每天所观察到的课堂有限。“走课”,是校长教学管理的一个新举措,与听课有所不同,是指校长不进课堂,仅在教室外走廊上,以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边走边看,时间可长可短,短到两分钟,长则十多分钟,对课堂教学情况做出观察和诊断。这个过程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非常真实,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校长调整管理教学的相关决策的依据。

二、“走课”的价值

首先,“走课”使校长经常走进课堂,拉近管理者与课堂的距离,为讨论学习主体(学生及其行为)、学习客体(课程等)及学习成绩等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其次,“走课”使课堂观察更有目的性,它将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关计划与发生在课堂中和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变化联系起来,是校长进行教学管理、领导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一,并使校长等管理者不断具备教学领导能力。再次,“走课”有利于改善与教师、学生的关系,解决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

三、“走课”的几种形式

1.常规式“走课”

常规式“走课”在每间教室外停留时间比较短,一两分钟而已。主要观察课堂教学常规、学生精神状态和教师教学风貌。同时,可以看看教室卫生,教室环境。如果发现有个别班级学生上课纪律不好,课后可找老师沟通交流,请他加强课堂常规训练,强化纪律,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发现某班级教室布置很有特点和新意,在了解情况后,在全体教师会上作适时的表扬。

2.专项式“走课”

专项式“走课”是指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专注于观察、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而巡视。例如,某一时段学校抓学生的文明礼仪,那这一阶段的“走课”重点便是关注学生课堂上坐、站和回答问题时的情况。

3.研究式“走课”

研究式“走课”是校长带着某一方课题和困惑走向课堂。观察教师的课堂,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综合式“走课”

综合式“走课”即全面巡视,全面观察,有优点讲优点,有问题讲问题。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他必须面向全体,抓好全局,在巡视中发现的一切问题均要记进脑中,并予以解决。

四、“走课”的程序和步骤

1.事先预设“走课”的焦点

要使“走课”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操作性,就必须为每一次“走课”事前设定焦点问题。以下是“走课”时设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1)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地传达给了学生?

(2)教师使用什么教学策略,是否每次都用相同策略?这堂课的策略合适吗?

(3)教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鼓励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思维运动?

(4)怎样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整合到教学中?

(5)怎样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气氛?

(6)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被充分调动,学生是投入学习了吗?学生的学习成果被展示出来了吗?

2.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

“走课”时使用的记录:

姓名: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_____

形式:全班()小组()伙伴()个人()

学习目标:

教师正在做什么?

学生正在做什么?

评论:

3.交流、反思与实践分享是校长“走课”的主要目的

通常在“走课”结束后以两种报告的方式进行反馈:一种是一般性的,主要是陈述和报告小组的观察、询问结果,可以是全校性的,在全校校教师会议上陈述;另一种是个别化的,主要是关于不同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就个别化报告而言,校长“走课”结束后,一般会当场留给教师他所发现的问题,以引发教师对课堂、课程与教学策略的深入思考。比如,你在课堂上让学生做题,学生做正确的有多少?您觉得今天学生发言积极的原因是什么呢?通常教师会立即回答,也可不回答,以后再回馈。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真的需要回答,只是给教师们提供一个反思自己教学的机会。

五、“走课”容易引发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起初教师会对“走课”感到不自在,对其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学校对自己不信任,担心校长“走课”的背后有什么别的动机。此外,“走课”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和“查堂”引发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1.要消除教师的顾虑,建立起校长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

帮助教师认识到“走课”是非评价性的,它没有威胁性,它将学校所持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关计划,与发生在课堂中和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变化联系起来,是校长进行教学管理、领导教学改革的基础。主要是通过与教师交谈,共同决定“走课”观察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并通过培训让教师认识到“走课”的重要性,认识到这是一个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而不是惩罚他们的手段。

2.可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的机会做有关“走课”的准备

发给教师在“走课”过程中将使用的相关表格资料,并向其说明表格上的每一项内容是考查什么的,这对教师取得教学成功有何辅作用。

第9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范文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从未停止过利用小组合作来提升管理实效的探索。从十多年前的“追梦组合”,到之后的“伙伴互助联盟”,直至如今的“成家立业行动”,一路摸索实践,走了诸多弯路,也得到了更多成长的收获。

当我尝试把班级管理的主力由班干部下移到小组之后,班级工作展现出来的条理性和有效性是超出我期待的。从学习到生活,从寝室到教室,无论是座位调整、卫生打扫,还是活动策划、成绩评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各小组组内分工明确,班级内干部单干变成了小组共干。

但是,接下来出现的场景,并非是我所期望的。值周管理小组的成员俨然成了我的替身,扮演着警察、城管的角色,动不动以各种从我那里学来的如扣分、扫地、跑步等惩罚方式发号施令,扼制问题。由此带来的当然是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出现了管理小组之间的相互报复行为,尤其是周一的班队活动课。他们原封不动地沿袭了我的“光荣传统”,把班会开成总结会、批判会、说教会,组内成员轮流上台,喋喋不休地讲着那些同学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道理,面面俱到,从卫生讲到纪律再到学习,批评完个人批评全体,批评完学习批评纪律。其他小组成了听话筒、出气筒,不仅觉得没意思,更是非常反感。在这样的氛围中,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大家一个个神经绷得很紧。

当我不断旁观这些行为的时候,自己已是羞愧不已,也充分认识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现在看来,当班级“管”得过多而“理”得不足之后,弥漫在教室里的只能是负面的情绪而非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状态。

我只好问计于学生,问需于学生,而最为常用的就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了解学生们对小组合作管理的态度。虽然听到的有诸多抱怨,但来自学生们的建议大多是建设性的。将学生们的一系列建议梳理成稿之后,我们召开了主题班会。学生们的共识是普遍支持小组合作管理班级,但要寻求以大家可以接受的管理方式,因为,大家反对的不是管理本身,而是管理的方式。进而全班分组讨论完善相关举措。主导思想就是——变控制为服务,把班级管理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由此,我们开始尝试改变,从自身需求出发,从能做的事情开始,不仅组内进行合理分工,组间也进行合理的分工,营造自己服务他人、本组服务他组的氛围。

首先,我们尽可能地将管理的岗位开发成服务的课程。

每个轮到值周管理班级的小组,总会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充满温情的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室里也就有了这样一些场景:在本周的管理小组里,你会看到有人负责分发牛奶;有人负责去传达室拿信件;有人帮忙烧开水;有人每天用相机记录班内令人感动的细节;全组为全班本周生日的同学策划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有人策划“夸夸我身边的好同学”活动等。

有一次, “丝享者”小组(即丝丝毫毫都要和同伴分享的意思)发现近期经常有同学感冒,就为班里配备了一个装有创可贴、感冒冲剂等常用药的简易小药箱。之后,教室里陆陆续续有了煮蛋器、海绵拖把、微心情语录本等。后来我发现这涉及一定费用,为避免攀比,我们统一意见,此类都用班费支出,同时颁给相应小组或成员班级服务金点子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周一的常规班团队活动,各小组更是各显神通,为全班同学奉献诸如养心美文、好歌赏唱、好书推荐、电影介绍、大学专业介绍等精神大餐。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种变管控为服务的做法,关注细节、关注人心的工作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的是被服务的温暖而不是被控制的压抑,教室内的人际关系状态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其次,我们致力于为惩戒注入柔性的情怀。

曾有人担心,当班级的管理从控制转向服务为主后,应有的管控是否会弱化?惩罚教育是否被淡出教室?在这方面,我很认同马卡连柯的观点——“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只不过,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在惩罚的方式上增加一点点人情味,当然,我们绝不能放弃原则。所以,轮值管理的小组,不再像之前那样刻板较真,只要同学一违反班规,就迫不及待挥舞着惩戒大棒,而是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借鉴“首错不罚,改过免责”的执法理念,我们采取了首错免责的方式,以提醒、倡导替代了冰冷的惩罚。再者,视违纪原因不同而区别对待,无意犯错和故意为之所得到的惩罚是不一样的;分析违纪带来的不同后果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他人带来伤害的错误显然要比只影响自己的错误后果更严重,需要负担的责任当然也就更大。

在处罚的手段上,也是尽可能给被处罚学生以选择的余地。以晚就寝吵闹为例,违纪者可以选择熄灯后陪同宿管老师巡视全年级寝室、到图书馆协助管理员整理图书、一周内回家晚宿(本校是全体学生住读制)这三种方式之中的任何一种,通过奉献或体验的方式来促使违纪同学内心的触动。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对于部分被处罚者,管理小组的同学采取了陪伴的方式,以消除因为处罚而带来的后遗症。就曾有违纪学生选择为教学楼管理阿姨清理垃圾桶一周,但是,在那一周里,人们天天看到的却是两位同学一起在教学楼四个楼层八个桶边清理垃圾的身影,至于谁是管理者谁是被惩罚者,外人难以辨别,其中的那份温暖也只有他俩自知。毕竟,我们不是为了让同学蒙羞而提出惩罚的要求,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

淡化分数的精确考评。评价是管理活动的导向性环节,我们借鉴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划分的做法,坚持给各小组工作明确一个基本的标准,大家能够做到那些基本的规范即可,无须分分计较并排出第一到最后的名次。成为全班同学心目中的最佳小组,可能并非仅仅一个,也不取决于该小组的学习成绩,往往由这个团队对班级建设的影响力大小决定。这些指标由管理与服务态度、活动开展的效果、班级创优成效、小组率先垂范情况、本周工作亮点五个方面构成,而这些指标,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每一项都用分数来衡量,只有当服务成为班级管理的常态,那些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训的口吻、简单化的惩罚等管理文化,才无法在这样的班级里藏身,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对话、沟通、合作、共同成长。

尽可能尊重合理诉求,申请晚自修去图书馆自学、申请早自修到校园里朗读、申请不同的作息时间、申请某门学科作业迟交、申请手机带到学校使用等一系列个性需求的满足,与原来的一刀切的管理模式相比较,显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但是这样的方向,也让小组间的竞争多了一份柔性的色彩,让班级更具温馨和谐的氛围。

我们提倡尽可能减少发号施令,增加倾听、对话和协商。

往往,我们在中学时代非常反感老师的一些专制做法,而如今,身为教师的我们又变身为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更为不幸的是,我们竟然把这种方式也亲手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实际上,唯有平等沟通,教育才有实效,而学生之间,何尝也不是如此?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某一周班级跑操得了倒数第一,让本周的管理小组甚为自责,也让下一周的管理小组倍感压力,虽然,责任并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背后是全班同学的态度使然。让我深为感动的是,这两个小组联合起来商讨对策,全班同学开展对话、协商。经过两周的努力,班级的跑操整整八周列在了年级第一。后来徐盛同学这样感慨: “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班级穿上了校服而参加跑操,心里十分开心。当别人没有穿的时候,我们穿上了,当别人穿的时候,我们又脱了。脱去校服,意味着我们需要证明给曾经或现在嘲笑过我们的人,没有了校服,我们依然可以跑得很好。13班倒数第一,那种愤慨不满的心情,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班也曾得过倒数第一。但是作为1班人,我是自豪的。因为当我们面对倒数第一的事实时,我们在黑板上写下的不是不满,而是‘东山再起’。我们并没有一味地去责怪他人,也没有相互的抱怨,更多的是去反省自己,做问卷,开班会,想办法。在这个团队中,我感受到的是人情味、凝聚力和进取心。”由此看来,多一点平等的沟通,少一点彼此的抱怨,教室的管理生态会变得更为和谐。

基于学生自主选择伙伴的方式,更多志趣相投的学生走到了一起,他们因此而倍加珍惜和呵护这份亲自寻找到的同伴之情;同样,这种基于服务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服务他人的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