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中国的中学地理教学正面临着几方面的严峻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整个中学地理教育处于危机之 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1、教材内容问题
主要的问题是:现行地理教材内容过于浓缩,流于从概念到概念,没有大量的事实作基础;自然地理和人 文地理的结合不够,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不够;现行教材结论过多,启疑太少;封闭式问题多,开放式问题少; 代替学生思维的现象严重;缺乏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很不充分。
2、教学手段问题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教学手段的主要问题在于表现地理内容时无力。
地理教学内容有直观性强,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信息源种类繁多,研究尺度范围变化大等特点,这就要 求教学手段的表达力强,运用灵活。而现有的电化教学手段有的有声无影,有的有影无声,有的画面静止,无 法进行动态演示。即使如录像、电影这样有声有影能动的教学手段,由于只能显示某一特定的过程,画面不能 实现分段、选择、修改、缩放、分割,而且一般不能做多次的重复,速度也是固定的,所以在表现地理教学内 容时表达力和灵活性还是较差,显得乏力。这些局限性大大降低了现有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 用。
3、学生的接受问题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目前的问题是:
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目前的课堂教学造成的心理氛围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传统的教学过程不利于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提高学习兴趣;现有教学学生参与程度低,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针对上述问题,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一般 来说,计算机应用于地理教学可有以下的功能:
1、计算机有很强的信息储存功能,可以储存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并快速检索和提取,方便地实现信息 的比较、叠加。这些事实材料可以大大充实教材的概念和有关结论,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计算机有很强的显示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及其分布;可以对不同区域的信息进 行比较、组合,将抽象信息形象化,将平面信息立体化。对局部进行放大或缩小,通过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大 量信息中的主要信息。
3、计算机有很强的模拟仿真功能,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理过程。无论空间演变还是时间演变,计算机 都能形象生动地模拟,把长时间,大尺度的地理过程从大自然“搬到”室内,使这些本来很抽象的过程能够被 学生直观地了解。而且许多危险或昂贵的地理实验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无限重复。可以由学生亲手操作, 获得与实际动手类似的训练效果。
4、计算机有很强的逻辑分析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分析问题,形成条理分明有序的思维方法。地理 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各因子间联系复杂。计算机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清晰的逻辑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它还可 以提供大量的开放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计算机可以在无教师的情况下教学,能较好地实现个别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6、计算机可以通过友好的交互方式,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在基本没有思想 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并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学习的成功可能性大大提高。
7、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具有可变性和可管理性,可以方便地更新和修改,为学生提供搜集整理地理资料的 训练。
8、计算机弥补了大部分电化手段的不足,还能把各种电化手段以计算机为核心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的 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9、计算机可以提供有趣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地理 为主动学习地理。
总的来说,计算机对地理教学而言,表达力最强,学习者参与性最强,并能接受反馈的交互式教学媒体。 它对教材内容的传播和学生的接受起着有益的作用。但是,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计算机功能的发挥,必须有 一个优秀的中学地理辅助教学软件来支持。也正是有一个优秀的中学地理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才能真正在中 学地理教学中发挥上述的优越性。
二、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历史回顾及评述
计算机辅助教学始于美国,最早是IBM公司于1958年设计的一个向小学生教授二进制的计算机教学 系统。此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陆续开发了许多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我国是从1978年科学大会后开始 提出计算机辅助教育项目的。80年代以来,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仍相当大。
中学地理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与整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的发展是一致的。在这一领域,西方国家 仍然占据着领先地位。在那里,已经产生了智能型的地理教学系统(如美国的SCHOLAR、WHY等), 并且建立了实用的计算机教学网络(如美国的PLATO)。他们的软件已经摆脱了单一模式,形成了各种模 式综合的综合模式。智能型的学习环境(Microworld)、智能型的专家教学系统等人工智能教学软件是他们开 发的热点。在中国,中学地理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由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和重点中学来研究进行的,开发水平还 很低。虽然数量很可观,但总的来说,目前出现的软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1、软件模式简单,功能单一。主要是练习和操练模式、模拟仿真模式,高级的智能模式或综合模式的软 件基本上没有。
2、软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有功能。仅仅用计算机显示简单的地理分布知识,用以替代挂图、幻灯 、投影仪的作用。
3、软件设计技术水平不高。声音、文字、图形配合不协调,多静止画面,画面可观性较差,甚至存在科 学性错误;缺乏使用的操作提示,软件结构不利维护。
我国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软件并不能充分满足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的作用有限,没有充 分体现出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优越性。因此,设计一个高质量的地理教学软件势在必行。中学地理教学软件 应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信息要有鲜明的地理性,且要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出发;信息量要充分,精度、难 度要适宜;信息表现形式要丰富、形象、生动;内容编排既有以区域为中心的内容,也有以专题为中心的内容 ;使用方便,符合软件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有助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越性, 体现计算机的特点。
三、关于中学地理教学软件的构想
1、软件设计目的
这一软件应当是为中国的中学地理教学而设计,适用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师用于辅助课堂教学,也适用 于初高学生个别学习地理。是一个功能全面的综合性实用软件。
2、软件设计原则
为达到设计目的,系统设计应有如下原则:
以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为标准选取基本内容,但有提高的余地;具有模块化的结构,且有一定的开放性;用 户界面汉化,操作简便;易于维护和更新。
3、软件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核心应当是一个内部数据库,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属性数据库,包括各类数值型数据的集合 ;另一部分是图形数据库,包括各类地图、图件、景观图、画面的集合。这两部分数据库构成了系统的基本数 据库。
总的来说,系统功能可分解为输入/输出功能、模拟与仿真功能、练习与测验功能、计算与分析功能、数 据管理功能、教学游戏功能,这些功能都是独立的。由此,系统功能可划分为如下一些模块来执行,有系统管 理模块,输入处理模块,输出处理模块,教学模块,系统维护模块,模拟与仿真模块,练习与测验模块,计算 与分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教学游戏模块。各模块可能还有一些小模块或下属子模块。可用下面的模块层次 结构图来表示。
模块层次结构图清楚地表示了各模块的层次、范围和联系。其中,系统管理模块是系统的最上层模块,所 有的模块共享内容数据库(包括属性数据库和图型数据库)。
四、中学地理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模式
以上对教学软件设计的初步讨论只给出了教学软件的大致轮廓,但它在教学中的作用还不甚明了。不同用 户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中,对软件应用的要求不尽相同,则软件的作用也不同。辅助教学软件主要用于辅助教师 的课堂教学,但亦有不同的应用模式。
系统模块结构层次图
(附图 {图})
1、面向学生的多机教学模式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个别学习为主,教师的个别辅导为辅。这样要求每个学生或每两个学 生使用一台单独的微机,或者可选择另外两种配置:即多终端单主机的多用户系统或多机联网的网络系统。
课前学生可运用软件进行预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课前资料准备,并把自己想让学生了解的东西输 入计算机。
上课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去解答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最后可指定学生 完成软件提供的练习,由计算机判答。教师在课堂上起一个指导、管理、辅助的作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个别 处理。
2、面向教师的单机教学
面向教师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主要仍是传统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计 算机辅助,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只需一台供教师使用的微机即可,但显示屏幕必须足够大,以使 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屏幕上的文字。这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大屏幕投影与计算机的联结来解决,即将计算机 屏幕的输出转换到投影屏幕上。
课前教师可利用“编制教学程序”的功能把软件中提供的材料和自己需要补充的材料按自己的授课意图组 织起来,形成一个教学程序,供课上使用。
上课时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计算机按预定的程序根据教师的需要随时显示图形、数据或文字材料,或者 模拟过程。最后可由计算机提供练习,由学生课上完成,或将练习打印出来,由学生课后完成。
纵观教学软件应用于课堂的两种模式,多机教学更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并贯彻因材施教、个 别教学的原则,符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教育改革的潮流,将会是未来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主 流。但单机教学模式经济简便,就中国目前的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来看更易于推广应用。在当前中国教育地区 差异大的情况下,恐怕应当由低到高,由点到面地逐步提高应用水平,使教学软件能充分发挥它在地理教学中 的应有作用。
五、软件应用的阻力及其前景
EPC工程总承包是目前国际上科学规范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由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负责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实施全过程的动态、连续与合理交叉相结合的管理和控制。设计被纳入总承包管理模式中,不再是独立单一的工作,它不仅贯穿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而且与采购、施工单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相互交叉,相互支撑,高效率、高质量地建成项目。
(一)设计与采购的关系。设计与采购同属EPC模式中,在相关环节协调配合、不可分割。设计向采购提供设备材料请购单及询价技术文件,由采购加上商务文件后组成完整的询价文件。采购负责组织询价,设计负责对制造厂商的报价进行技术评审;供采购确定供货厂商,设计负责对供货厂商提供的技术文件及图纸进行审查与确认。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设计协助采购处理有关设计技术问题,必要时设计参加由采购组织的关键设备材料的检验工作。
(二)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工程设计完成后,设计向施工方提供工程项目设计图纸、文件。在参建各方审图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向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施工方和监理方说明设计意图,解释设计文件,明确设计要求。根据施工需要及时提供设计服务,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有关设计问题,并对设计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施工方应参与设计可施工性的分析论证,参加重大设计方案讨论。
(三)设计与试运行的关系。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试车调试阶段,设计提出必要的试运行操作原则和技术要求,配合项目业主对工程的试车调试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与服务,针对工程试运行过程中的问题,由设计提出处理方案并及时解决。
二、基于EPC的设计管理思考
EPC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当前设计管理中的问题,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1)设计、采购、施工均由总包单位负责,统筹协调非常方便,可以很快地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效率;(2)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的整体方案优化。合同承包商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已介入项目,能把自己在施工工艺、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体现在设计文件中,减少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3)有利于实现项目目标,能有效地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进度、费用和质量的综合控制;各合同承包商在控制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总承包商可以集这些优势于一身,使固定价格合约的实现成为可能;(4)业主只与一个单位打交道,便于合同双方协调,避免了多头协调产生的障碍。总承包方不仅提供设计、采购和施工统筹服务,也提供建设项目的融资、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培训和维修等全过程服务。鉴于目前EPC模式还是一个新兴的工程管理模式,市场上采用还不广泛,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意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意识,树立工程项目建设全局统筹协调思想,建立适应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特点的新型设计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由过去传统的设计管理体制向总承包设计管理方向的转化,使工程设计逐步纳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成为其中一部分,充分发挥设计的核心作用和优势,使工程设计更好地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服务。
(二)设计文件的质量和深度。在EPC模式下,工程项目对设计质量要求更高、设计深度要求更细。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决定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高度重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切实提高可研报告和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深度,确保其可行性、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工程项目投资的依据,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文件。企业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可行性研究中,对工程项目市场、技术、生产、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得出的可研报告内容要全面、详细、准确、适用,技术方案先进可行、经济合理,避免因投资估算不准而产生偏差。初步设计是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其内容与深度应按照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要求进行。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明晰合理、初设概算完整准确,确保初步设计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确保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度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避免因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不够、初步设计概算不准而产生设计偏差。施工图设计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必须做到内容全面,表达清晰,预算准确。避免出现无谓的错误和不必要的变更,保证项目实施流畅,节约成本。
(三)组织、管理措施1、单位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总承包单位根据项目需要和市场状况,进行优质资源整合,尽可能将各家优势结合为本项目服务。具体做法是对各设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专业强弱进行分类,如A设计院的方案和建筑专业是强项,B设计院的结构或安装专业是强项,C设计院的室内或景观专业是强项。在此基础上,总承包单位就可同时选择多家设计单位,分别为项目的各专业进行设计,各取所长,并由总包单位进行总体协调,使各专业密切配合,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肯定是精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设计单位在总包单位统筹下与采购部门、施工单位进行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2、精良设计组织、文件、变更管理(1)组织。根据设计院科室业务划分的特点,EPC项目启动实施后,可以从专业科室里面抽调合适的人员,成立相应的项目组。项目(设计)经理、总工程师、专业负责人、专业工程师、项目文秘、合同经营及外事联络等是项目组应该有的各种单元。项目组一旦成立,各个组成单元必须按时、按要求执行并完成相应工作任务。(2)文件传递。EPC模式文件传递量大、反复性多、周期长。在文件传递管理上要有一套专门的办法。一般可以归结为进度周报月报、设计问题咨询及答疑、设备采购技术规格书及数据表、采购评标、会议纪要、施工图设计图纸、竣工图设计图纸、设计联络单及变更单、试车操作手册以及员工培训讲义等。(3)设计变更。在EPC模式合同条件下,除了不可抗力、法律变化和业主要求的改变,合同总价和工期都不可以改变,也就是可索赔的设计变更必须要在以上3个条件之一发生时才能成立。任何一个设计变更,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工作量改变,甚至会导致施工工期延误。在EPC模式下,设计人员必须重视设计变更,总承包方也需要详细分析设计变更给工程造价和工期所带来的影响。如果变更内容较多,涉及许多新的工作量,总承包方新增投资,势必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收益。(4)设计收尾总结。设计收尾总结也要视为EPC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设计收尾总结过程也应纳入项目管理程序。设计收尾总结工作应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完成,设计收尾总结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对项目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该工作可以由项目秘书负责;第二,对项目启动、策划、实施和控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把成功经验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都形成文字材料归档,这项工作可由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第三,设计报奖资料准备。
1.1地基基础对于建筑整体的重要性分析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底层结构,其对建筑物整体起到了支撑作用,是确保建筑物基本安全的可靠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力学性质以及负载分布都和地基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到了地基基础的多方影响。地基基础对建筑整体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1)地基基础存在的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2)地基基础存在难以预见的复杂特性;3)地基基础的造价昂贵,通常占据了建筑工程整体造价的很大比例;4)地基基础引发的问题难以防范且后果严重,可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5)建筑物的诸多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地基基础的问题造成的。总的来说,地基基础对于建筑物整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建筑施工的先决条件。
1.2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基本概念
勘察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其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还会对城市建设和行业发展形成影响。勘察设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定测和补测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各自的目的意义。可行性研究就是对建筑工程整体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地基岩土层条件、具体施工技术以及投资方资金量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地对工程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其可行性。初步勘察就是对地基环境进行初步勘察,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1)初步勘察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2)查明岩溶洞隙的形态、数量及分布;3)查明地下水类型、分布以及对地基岩层的影响;4)评价地基场地的稳定性和宜建度;5)对地基各土层进行样本测试。定测就是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目的对地基工程进行专项勘测。补测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进行某些项目的补充测定。
1.3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基本内涵
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对于地基勘察设计而言,是规范其行为、严格其标准、提升其质量以及促进其工作的有效方式。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进行管理。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地基基本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地基地下水环境、地基岩溶洞隙以及地基基场稳定性等。因此,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对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进行适当选择。2)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地基勘察设计的技术标准是实行地基勘察的基本保证,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选择不同的勘察技术,应用对应的技术标准,是做好地基勘察的基本前提。3)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环节进行管理,结合相关要求设计勘察环节,明确详细步骤和职责分工。4)对建筑地基勘察的结果审核进行管理,强化各项审核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相应结果能够作为施工依据。
2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勘察设计对象选择缺少统一标准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取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在三个方面形成了直观的后果:1)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择不全面,经常会出现漏选或多选等情况,造成勘察设计数据支持不完整。2)地基勘察对象数量选择不恰当,相关人员往往是按照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数量选择,其可能与实际需求数量存在一定误差,致使结果不严谨。3)地基勘察对象选择范围不恰当,存在勘察对象对地基整体的影响较小或局部特性明显难以对整体进行分析。
2.2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缺少统一标准
对于勘察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管理,是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技术标准决定了勘察设计思路及方案,也决定了实际施工过程环节和质量。目前对于勘察设计相关技术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统一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基勘察环节技术选择缺少技术选择统一标准,对于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对于地基勘察的技术选择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监管单位的管理难题。2)地基勘察设计技术缺少明确的使用标准,对于地基勘察实际环节来讲,缺少明确的使用标准就可能造成施工与设计存在不符。3)地基勘察设计技术缺少明确的评估标准,在地基勘察设计过程中,一项技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发挥多大作用,都需要通过评估进行确认,而在这方面尚缺乏有力的评估标准。
2.3地基勘察设计环节及结果缺乏管理
地基勘察设计环节主要是进行勘察环节设计、步骤确定、职责划分以及人员配置等内容。对于该环节来讲,管理工作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地基勘察环节设计不合理、步骤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人员配置不科学等方面。除此之外,对于勘察设计结果的管理也较为缺乏,缺乏明确的结果审核标准与制度,审核流程不完善等。
3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改进措施分析
3.1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的管理
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管理标准,是加强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管理的有效方式,其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1)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择标准,明确勘察设计对象的选择类别、范围以及数量等。2)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勘察标准,即针对不同的勘察对象,明确其所需勘察的基本内容,诸如地形地貌、物理特性以及稳定特性等。3)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其所需勘察的内容均存在不同,因此需要制定出对应的评价标准指导相关管理工作。
3.2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的管理
加强地基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进行:1)制定统一标准。制定统一标准主要是指制定统一的技术选择标准、技术使用标准以及评估标准。只有具备了各种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才能确保相关技术能够在地基勘察设计中发挥其自身作用。2)规范相关技术人员操作。实际操作决定了相关技术的体现水平,因此制定相应的操作准则,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程序,就显得很有必要了。3)加强对技术更新的管理。技术更新可以确保地基勘察设计走在行业的前端,使相关单位或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3.3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环节和结果评估的管理
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环节的管理,可以大大提升相应勘察方案的适配性。1)加强对勘察环节设计的管理,全面评估各个环节对整体建筑的影响程度和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调整。2)加强对职责划分和人员配置的管理,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以及人员自身素质进行科学的安排,并做好相应的管理。3)加强对勘察设计结果评估的管理,明确相应的评估方案、流程和标准,严格勘察数据审查,确保其真实可靠,能够为地基勘察提供有力的依据。
4结语
一、变更的原因
(一)规划设计脱离项目区实际
设计过程中为了追求图面的美观性、可视性和绘图的便利性,忽略了项目区实际的地形、地貌、权属关系、地面建筑物等重要限制因素,以致经常出现一些违背自然规律、脱离实际的情况。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不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进行变更。
(二)规划设计时前瞻性和全局性意识不强
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否则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规划设计要有完整科学的项目工程的布局,要求合理地安排好各项用地。实际工作中对项目区考虑得较多,对项目区周边配套衔接考虑得较少。没有全局性的意识必然会导致各项用地布局不合理而需更改。
(三)项目区实测地形图质量差和精度不高
受土地开发整理测量规范不健全、测量范围广、地形条件复杂、测量要素多以及技术设备不齐全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实测地形图质量与精度不高,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实测地形图内容不详实、测量精度不够是造成目前设计变更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施工条件的变化
施工条件的变化,一是地质勘探深度不足,开挖后暴露的地质条件与规划设计提供的情况不符,被迫更改设计;二是遭遇特大洪水、地震、灾害性的地质滑动等人们无法预测和抗拒的自然力作用。
(五)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
在规划设计时,必须熟悉土地、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否则设计没有可行性。
二、变更的形式
(一)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变更
土地平整工程的变更主要因土地勘测和规划设计的时间太仓促,漏掉了部分需整理的田块,造成项目建设规模增加、工程量漏算等情况而提出变更;对土地用途的变更,而引起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的变更。
(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变更
水源与灌溉取水工程的变更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无法满足灌溉或排涝要求而提出的换址建设,小型抽水站数量增减和水泵型号改变等变更。灌排渠系遍布整个项目区,数量较大,因此,渠系工程的变更最为普遍,主要包括渠道位置、数量、长度、断面尺寸、材质等的变更。在渠系建筑物工程的变更中,涵管的数量变更较多、闸的数量和位置的变更较常见,有因增加机耕桥或人行桥数量导致的变更和跌水的变更等。
(三)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变更
道路设计变更十分普遍,包括道路位置的平移,道路长度、宽度的变更以及道路铺设材料的变更。
三、变更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资料不扎实,规划设计质量不高
前期勘察时,收集到的图件等基础资料的时效性较差、精度不高,规划设计的水平不高,使得规划设计方案与实际有偏差。
(二)变更申请材料质量较差,不具可审性
近年来,各项目区所在地的国土部门上报的变更申请材料多数为几页纸的“申请变更理由”,既无项目的变更设计内容,也无相应的设计图纸,审查人员对这种变更无法进行审查,也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答复。
(三)变更内容多,处理难度大
要求变更的内容非常多,既涉及到技术问题,也牵扯到项目区的权属调整问题。处理这种变更,需要的现场资料多,协调、磋商的工作量大,变更设计的技术含量高,要达成各方均满意的变更设计方案,难度很大。
四、控制和减少变更对策及建议
(一)制定变更管理办法,规范指导实际工作
一是要界定概念。弄清什么是项目规划设计的变更,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变更是对原规划设计方案的改变、变动。因此,项目区工程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工程规格型号的调整、单体工程的重新设计等,都属于变更;二是变更时间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批准前谈不上变更,项目实施完毕后,再办理变更手续,是先斩后奏;三是理由要充分,内容要具体。申请单位一定要讲清变更的理由,变更后方案更为优化,变比不变好。同时变更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一目了然;四是投资规模不宜“一刀切”。有的地方项目管理规定,项目变更如投资规模发生变化,就要报原审批的机关批准,往往手续繁琐过程较长。有的项目原先标准低,在不增加数量不影响净增耕地的情况下,基层政府愿意且有能力增加部分投资提高工程标准,何乐而不为呢?五是变更工程的单价应按原预算标准执行。
(二)充分开展前期工作,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能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从而减少变更。要对项目区详细勘察,搜集项目区地质、水文、水利、气象、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基础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对原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面调查,能直接利用的则直接利用,需维修的列入改建计划;对拟填埋的坑塘、断头河不仅要量算面积,还要测量深度;对需拆除的房屋建筑物要实际量算建筑面积。要注重基层论证。基层国土、水利、农业、农机、农电、交通、林业等部门对当地情况熟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提出规划设计完善修改的具体意见,使规划方案贴近实际。
(三)加强宣传协调沟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地权属调整、沟渠路重新布局、青苗补偿、房屋拆除、迁坟、田块被占用等,都需要群众的理解、支持,做好群众工作宜早不宜迟。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就是宣传的过程,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征求意见,能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既要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吸取合理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宣传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规章,寻求最佳结合点,使项目实施贴近群众,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真正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四)增强规范管理意识,大力推进项目实施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要有严格要求的管理意识,要配备事业心强、业务娴熟的业务管理人员。在项目选址及规划阶段,要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多作宣传,让基层早树立规范意识。在项目实施阶段要以规划设计方案为依据检查指导项目实施工作,细心指导,热心服务,严格管理。
参考文献:
[1]孟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1).
关键词:地下车库通风防排烟
一、地下停车场有害物的种类及危害
地下停车场内汽车排放的有害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它们来源于曲轴箱及排气系统。燃油箱、化油器的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HC),即由燃油气形成的。若控制不好,其污染物将达到总污染物的15%~20%;由曲轴箱泄漏的污染物同汽车尾气的成分相似,主要有害物为CO、HC、(NOX)等。有的汽油内加有四乙基铅作抗爆剂,致使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铅成分,其毒性比有机铅大100倍,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很危害很大,其表现有
(1)一氧化碳是最易中毒且中毒情况最多的一种气体,它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当人吸入一氧化碳,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能力比氧气大21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阻碍了血色素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人严重缺氧,发生中毒现象。
(2)大量的氮氧化合物(NOX)排到空气中也引起人们的中毒,对粘膜、吸收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引起损害。
(3)汽油热气内毒性最大的是芳香的碳氢化合物,各种牌号的汽油内芳香的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一般为2%~16%。当人们吸入汽油蒸气后,会引起人的特殊的刺激(以如麻醉)。当中毒严重时,将会导致人们丧失知觉,并引起痉挛。
(4)有易燃易爆危险。汽油发爆极限为下限2.5%,上限为4.8%。当空气内一氧化碳的含量为15%~75%时,一氧化碳也会发生爆炸。
怠速状态下,CO、HC、NOX三种有害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7:1.5:0.2。由此可见,CO是主要的。根据TT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只要提供充足的新鲜的空气,将空气中的CO浓度稀释到《标准》规定的范围以下,HC、NOX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二、车库面积的计算
负一层:左半
车库面积(81800-8100)x(43200+4000)+3900x8100x2=3541.82m2
总建筑面积81800x(43200+4000)+(8100+8100+6900)x4200-8100x5100
=3916.67m2
右半
车库面积(6600x2+8100+4800)x(79700-8100)+(6000x2+8100)x6000-8100x4800=1950.48m2
总建筑面积(43200+8100)x(8100x5+6800)+(8100x4)x(4800+6600x2+51000+8100+6000)+(1500+5100)x(6600x2+8100+4800)
=3804.03m2
负一层总建筑面积3916.67+3804.03=7720.7m2
负二层:左半
总建筑面积81800x43200-(5100+4200+3900)x5100-(6900+8100)x5100
=3389.94m2
车库面积(43200-8100-3000)x(81800-5100-4200-3900)+8100x3900
=2233.65m2
右半
总建筑面积同负一层
车库面积(6600+8100+6600+4800)x79700+5100x(8100+6800)+(6000x2+8100)x(8100x3)-(4000x43200+4000x5100)
=2451.39m2
负二层总建筑面积与负一层同。
三、送风量和排风量的确定
地下车库按全面通风设计考虑,所需通风量可根据公式计算。全面通风所需通风量为:
L0=LM(m3/h)L=Q/C-CO(m3/h)
式中:L0-车库排风量(m3/h);L-车库单位地面面积排风量(m3/h);M-车库存面积(m2);Q-单位地面面积汽车CO排放量(mg/h·m2);C-在下停车场内CO允许浓度,C=100mg/m3;CO-室外大气中CO含量,CO=3.0mg/m3;
单位在地面面积汽车CO排放量(mg/h·m2):Q=ABCD/E
式中:A-车库单位在面面积停车数;B-汽车出入频度(每小时出入台数与设计容量之比),可取50~100%;C-每辆汽车在车库内发动机运行时间取3min;D-汽车单位时间CO排放量,g/s。国产的桑塔汽车CO排放量为0.577g/s,进口福特汽车CO排放量0.319g/s;E----CO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百分比,取0.89。
1、地下停车场内汽车尾气排放量
表1列出了常见车辆在怠速状态下,每台车单位时间排放量和浓度C[3][7][8]。
表1各类汽车尾气排气量车类
车牌
车型
产地
排气量
(1/min)
平均排气量
(1/min)
CO平均浓度(mg/m3)
NOX平均浓度(mg/m3)
国产小轿车
北京
BJ-212
中国
550
上海
SH760A
中国
502
526
64028
2.56
进口小轿车
皇冠
RT2800
日本
621
马自达
1800SG-8
日本
403
福特
EXPTnr60
美国
360
419
45625
9.01
拉达
1300
原苏联
291
国产面包车
北京
BJ632A
中国
550
沈阳
SY622B
中国
550
550
55000
5.67
进口面包车
五十铃
日本
419
丰田
日本
492
456
50000
9.92
地下停车场停放的汽车尾部总排放量不仅与车型、停车车位数、车位利用系数、单位时间排量和汽车发动机在车库内工作时间有关,而且与排气温度有关。表1中数据是在排气温度为550℃(国产车)、500℃(进口车)条件下的数据,而检测汽车排放有害气体浓度时尾部气温为常温20℃左右。为此应进行温度修正。其计算公式为
Qi=T2WSBiDit10-3/T1,m3/hQ=ΣQi,m3/hi=1
式中Q---地下停车场内汽车排气总量,m3/h
Qi---停车场内i类汽车的排气总量,通常按表1中的4类选取(国产小轿车和面包车,进口小轿车和面包车),m3/h;
S---车库的停车车位利用系数,即单位时间内停车辆数与停车车位数的比值,其值由建设单位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一般取0.5~1.5;
W---地一停车场的停车总车位数,台;
Bi---i类汽车单位时间的排气量,每台1/min,可由表1查取;
Di---i类占停车量总数的百分比;
t---每辆车在地下停车场内发动工作时间,一般取平均值t=6min;
T1---汽车的排气温度,K,
国产车T1=825K
进口车T1=773K;
T2---地下停车场内空气温度,一般取T2=293K。
2、地下停车场内的CO排放量可用下式计算
G=ΣQiCi,m3/hi=1
式中G---地下停车场CO的产生量,mg/h;
Gi---i类汽车排放CO平均浓度,mg/m3,由表1查取。
3、地下停车场地面上大气中CO浓度
计算地下停车场的排风量时,地下停车场在面上大气中的CO浓度,实测值为2.71~3.23mg/m3,设计中可取2.5~3.5mg/m3。
4、送风量的计算
为了防止地下停车场有害气体的溢出,要求停车场内保持一定的负压。由此,地下停车场的送风量要小于排风量。根据经验,一般送风量取排风量的85%~95%。另外的5%~15%补风由门窗缝隙和车道等处渗入补充。
根据排气量计算公式,按地下停车场停车位,计算出每个车位的排气量,列入表2中。由此只要知道地下停车场的停车车位数、车种类,再确定一个S,就可根据表2方便而简单地计算出地下停车场的排风量。注:计算条件C-CO=100-3=97(mg/m3)
表2每个停车车位排风量(m3/h·台)车位利用系数S国产小轿车国产面包车进口小轿车进口面包车
0.50370.81333.06224.08267.25
0.75556.22499.59336.12400.88
1.00741.62666.12448.16534.51
1.25927.03832.65560.20668.14
1.501112.43999.18672.24801.77
负一层排风量和送风量计算:
假设国产小轿车为总车位的40%,国产面包车为20%,进口小轿车为20%,进口面包车为20%取S=1.00
国产小轿车排风量L1=741.62x191x40%=56660m3/h
国产面包车排风量L2=666.12x191x20%=25445.78m3/h
进口小轿排风量L3=448.16x191x20%=17119.7m3/h
进口面包车排风量L4=534.51x191x20%=20418.3m3/h
则总的排风量L=L1+L2+L3+L4=119643.78m3/h
送风量取排风量的85%~95%所以送风量L‘=119643.78x90%=107679.4m3/h
负二层排风量和送风量计算:
国产小轿车排风量L1=741.62x176x40%=52210.05m3/h
国产面包车排风量L2=666.12x176x20%=23447.42m3/h
进口小轿排风量L3=448.16x176x20%=15775.22m3/h
进口面包车排风量L4=534.51x176x20%=18814.77m3/h
则总的排风量L=L1+L2+L3+L4=110247.68m3/h
送风量L‘=110247.68x90%=99222.9m3/h
四、地下车库的气流分布
在考虑地下汽车库的气流分布时,防止场内局部产生滞流是最重要的问题。因CO较空气轻,再加上发动机发热,该气流易滞流在汽车库上部,因此在顶棚处排风有利,而汽
车的排气位置是在汽车库下部,如能在其尚未扩散时就直接从下部排走则更好。另外,汽油蒸汽比空气重,亦希望从下部排风,所以排风宜上下同排。一般技术手册要求上部排1/3,下部排2/3。排风口的布置应均匀,并尽量靠近车体。新风如能从汽车库下部送,对降低CO浓度是十分有利的,但结构上很难做到,因此,送风口可集中布置在上部,采用中间送,两侧回,或者两侧送两侧回。
五、通风系统设计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设计不仅要考虑通风,还要考虑其防火排烟的问题。如果将车库的通风和防火防烟分开布置,由于其各自功能单一,系统设计很简单。如果结合布置,则系统设计变的复杂,但这种复杂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因而采用普遍。
通风排烟系统形式有两种:
(1)多支管系统汽车库上部设系统总管,由总管均匀地接出向下的立管,总管上与立管的下部均设有排风口,总管上的排风口兼做排烟口,设置普通排风口,支管上的排风口仅作为排风口之用,设置防烟防火阀,布置如图。平时,上下排风口同时排风;火灾时,下部排风口的防烟防火阀自动关闭,上部排风口作为排烟口排除烟气。总管接出多个立管,则每个立管尺寸小,因而占有空间小。但每个立管上均设置防烟防火阀,不仅初投资大,且由于阀门多,易出现失控和误控情况,影响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1.单速排风/排烟风机2.排烟防火阀3.防烟防火阀4.排风/排烟口5.排风口
(2)单支管系统
汽车库上部设系统总管,由总管接出一根支管,该支管在下部形成水平管,总管与立管都均匀设有普通排风口,在支管靠近总管处设置防火防烟阀。布置如下图。平时,上下排风口同时排风;火灾时,支管上的防烟防火阀自动关闭,上部排风口作为排烟口。总管只接出一个立管,则只设一个防烟防火阀就可满足火灾时的排烟需要,控制上较上一个方案简单,且初投资省,但占用空间大。
1.单速排风/排烟风机2.排烟防火阀3.防烟防火阀4.排风/排烟口5.排风口
通过比较,选择第二种方案更合理。因为车库面积大,选该方案经济,方便。
六、排风风管水力计算
(1)负一层左半管段布置及管道编号、长度标注如图所示,确定最不利环路为:
因为AB两部分基本对称,可以采用相同的布置,所以计算时,仅计算A风机及其管路。
A部分:最不利环路为1-2-3-4-5-6-7-8-9-10-11。
(2)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及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如下:
取管内流速V1-2=4.0m/s,设计总排风量P=119643.78m3/h所以风口面积S=P/V=119643.78/(4X3600)=8.31m2设计风口数量为n=49个,每个风口风量P1=119643.78/49=2441.7m3/h=0.678m3/sS1=S/n=8.31/49=0.17m2
矩形风口尺寸取400X400mm2
管段1-2:末端风管选用400X400mm2.实际面积S1=0.16m2
故实际流速V=4.24m/s
当量直径D=2x400x400/(400+400)=400mm实际流速为4.24m/s
查《民用建筑空调设计》P208图7-1得Rm1-2=0.5Pa/m
ΔPm1-2=0.5x8.1=4.05Pa
局部阻力计算:(查用《实用通风空调风道计算法》P279)
①活动百叶风口取平均风速为3.0m/s,则风口面积f=2441.7/(3600x3)=0.226m2而实际风道尺寸500X450mm2,所以实际流速为3.014m/s,查《通风工程》附录5得局部阻力系数ξ=2.0时V=3.0m/s,对应管内流速V=3.014/0.8=3.768m/s(假定有效面积80%)
②渐扩管F1/F0=500X450/400X400=1.41取渐扩角30°插值查《通风工程》附录5
得ξ=0.108对应流速V=3.014m/s
③多叶对开风量调节阀按0°时查得ξ=0.52
④矩形风道圆弯头:b/h=1R/b=1得ξ=0.29
⑤矩形风管合流四通(θ=90°)合流后管段流量2441.7X3=7325.1m3/h
初选流速V=6m/sS=0.34m2管道尺寸取630x500mm2实际流速为6.46m/s
由A3/A1=400x400/630x500=0.51查表得ξ=0.2对应流速V=6.46m/s
(3)其他管段计算方法同上
(4)计算结果如下
管段风量L管长m初选风速风管尺寸当量直径实际流速比摩阻摩擦阻力动压局部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管段阻力
1-22441.78.14400x
4004004.24
3.0
3.014
3.014
3.014
6.460.54.055.4
5.45
5.45
5.45
25.042.0
0.108
0.52
0.29
0.210.8
0.59
2.83
1.58
524.85
2-37325.18.16630x
500557.56.46
6.730.756.07527.20.410.8716.95
3-412208.58.17800x
630704.96.73
7.420.786.3233.030.413.2119.54
4-517091.98.18800x
8008007.42
7.630.54.0534.930.413.9718.02
5-621975.38.181000x
800888.97.63
7.460.524.21233.40.413.3617.572
6-726858.78.181000x
100010007.46
7.460.463.72633.40.413.3617.085
7-831742.18.181000x
100010008.82
10.20.524.21262.420.424.9729.18
8-936625.58.191000
x
1000100010.2
10.850.655.26570.630.428.2533.52
9-1039067.24.05101000x
1000100010.85
11.530.652.6379.760.431.934.54
10-
1141508.93.9111000
x
1000100011.530.823.20003.2
支管2441.74.054400x4004004.240.52.02510.790.525.67.634
备注:1-2送风百叶渐扩管调节阀弯头合流四通阀
2-33-4到8-9合流四通
9-10合流三通支管风量调节阀
实际运行时,可以利用调节阀改善其不平衡性,使风口出流量更加均匀。
(5)系统总阻力计算及风机选型
系统总阻力为最不利环路1-2-3-4-5-6-7-8-9-10-11阻力之和即24.85+16.95+19.54+18.02+17.572+17.085+29.18+33.52+34.54+3.2=214.46Pa
风机风量:Lf=1.15L=1.15x2441.7x17=47735.235m3/h
风机风压:Pf=1.15xP=1.15x214.46=246.63Pa
可选XPZ-I型消防排烟风机型号11叶轮直径11100MM推荐工况风量48500m3/h
推荐工况全压690Pa转速960r/min装机容量15KW
A声级<=92dB重量380KG
每层左侧部分布置两台,对称布置,共需四台。
(6)负一层右半管段布置及管道编号、长度标注如图所示,确定最不利环路为:
C部分:最不利环路为1-2-3-4-5-6-7-8-9-10。
(7)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及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如下:
取管内流速V1-2=4.0m/s
管段1-2:末端风管选用400X400mm2.实际面积S1=0.16m2
故实际流速V=4.24m/s
当量直径D=2x400x400/(400+400)=400mm实际流速为4.24m/s
查《民用建筑空调设计》P208图7-1得Rm1-2=0.47Pa/m
ΔPm1-2=0.47x12.15=5.71Pa
局部阻力计算:(查用《实用通风空调风道计算法》P279)
①活动百叶风口取平均风速为3.0m/s,则风口面积f=2441.7/(3600x3)=0.226m2而实际风道尺寸500X400mm2,所以实际流速为3.39m/s,查《通风工程》附录5得局部阻力系数ξ=2.0时V=3.39m/s,对应管内流速V=3.39/0.8=4.24m/s(假定有效面积80%)
②渐扩管F1/F0=500X400/400X400=1.25取渐扩角30°插值查《通风工程》附录5
得ξ=0.07对应流速V=4.24m/s
③多叶对开风量调节阀按0°时查得ξ=0.52
④矩形风道圆弯头:b/h=1R/b=1得ξ=0.21
⑤矩形风管合流四通(θ=90°)合流后管段流量2441.7X3=7325.1m3/h
初选流速V=6m/sS=0.34m2管道尺寸取630x500mm2实际流速为6.46m/s
由A3/A1=400x400/630x500=0.51查表得ξ=0.05对应流速V=6.46m/s
(8)他管段计算方法同上
(9)计算结果如下
管段风量L管长m初选风速风管尺寸当量直径实际流速比摩阻摩擦阻力动压局部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管段阻力
1-22441.712.154400x
4004004.24
3.0
4.24
4.24
4.24
6.460.475.715.4
10.79
10.79
10.79
25.042.0
0.07
0.52
0.21
0.210.8
0.76
5.61
2.27
5.0160.16
2-37325.18.16630x
500557.526.46
6.730.685.5127.180.410.8716.38
3-412208.58.17800x
630704.96.73
7.420.786.3233.030.413.2219.54
4-517091.98.17800x
8008007.42
7.630.645.1834.930.413.9719.15
5-621975.37.4581000x
800888.97.63
7.460.523.8733.390.413.3617.23
6-726858.77.4581000
x
100010007.46
8.820.453.3546.680.418.6722.02
7-831742.18.191000
x
100010008.82
9.50.584.754.150.421.6626.36
8-934183.811.491000
x
100010009.5
10.170.657.4162.060.425.0432.45
9-1036625.513.1101000
x
1000100010.17
10.850.739.5870.630.428.2537.83
(10)系统总阻力计算及风机选型
系统总阻力为最不利环路1-2-3-4-5-6-7-8-9-10阻力之和,即221.12Pa风机风量:Lf=1.15L=1.15x2441.7x16=44927.28m3/h
风机风压:Pf=1.15xP=1.15x221.12=254.3Pa
可选XPZ-I型消防排烟风机型号10叶轮直径10000MM推荐工况风量45679m3/h
推荐工况全压630Pa转速1450r/min装机容量11KW
A声级<=90dB重量300KG
每层左侧部分布置一台,共需两台。
七、车库送风及车库外其他房间送排风
1、车库诱导风机选型
射流诱导通风系统就是利用射流的诱导特性,在送风口处导入新鲜空气,采用超薄型射流器以高速喷出的空气主流,诱导及搅拌周围大量空气,一方面稀释车库空间有害气体,另一方面带动空气沿着预设的流程至设定方向,从而得以在进风口处引入新风,在排风口处顺利排出废气的目的,保证了车库空间良好的换气效果。车库部分选用该形式,选型结果如下:
型号:TOPVENT(JET/JDY)风量(m3/h):600~750
喷嘴形式:ⅠⅡⅢ射程(m):151210
边界层宽度(m):6812诱导比:1:20
功率(W):60电压(V):220
噪声dB(A):≤45重量(kg):30
射流诱导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系统比较,系统简单无风管,系统造价低,运行成本低。废气被大量新鲜空气稀释,废气平均浓度降低。能有效控制气流方向,空气流畅,无停滞死角,环境空气品质好。即使主送排风机停止运转,射流器运行,亦能使空气流动。利用楼板与梁之间的空间,易与其它管路配合,节省空间,施工简单,美观大方。可降低楼层高度及土建成本。射流器风量小,主送排风机静压低,噪音大降低。每层15台,均匀布置。
2、车库外的其他房间诱导风机选型:
YDF系列诱导风机
这种系列的风机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少量高速喷流气体来扰动的特性,有效地诱导周围静止的空气,从而带动空气流动;达到高效节能、提高换气质量、节省空间、安装维护方便。
该系列风机分YDF-A型管道式和YDF-B型多叶式两种。用途:应用于电力、化工、电子、汽车、造纸、飞机场、宾馆、饭店、医院、办公楼、商场、影剧院、礼堂、超市、仓库、工业车间、体育馆、展览馆、会议室、办公楼、高级民用建筑等场合。
型号:YDF-A型
机号:2.5#、2.8#
风量:3600、6000m3/h
全压:1736、1760Pa
噪声:87dB(A)
电源:380V/50Hz
型号:YDF-B型
机号:2.5#、3#
风量:680/850~985/1350m3/h
射程:12~18Pa
噪声:58~60dB(A)
电源:220V/50Hz
变配电室送风是15次/H排风是17.5次/H,风量较大,所以配置YDF-A型,负一层一台。
水泵房送、排风5次/H;空调机房及风机房间送排风量3~5次/H;制冷机房送风5次/H,排风6次/H;无空调房间4~6次/H。以上均选用YDF-B型。负一层共需4台。负2层8台。
八、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
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以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因为该车库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所以应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1、防火分区
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为了防止火势蔓延扩大,需要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扑灭,尽量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各种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分成若干分区,即防火分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类建筑,2类建筑和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分别为1500m2,1000m2和500m2;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面积可增加一倍。
2、防烟分区
为了将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防烟隔断将一个防火分区划分成划分成多个小区,称为防烟分区。防烟分区是对防火分区的细分,防烟分区作用是有效的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它无法防止火灾蔓延。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及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要求划分防烟分区。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可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来划分。挡烟垂壁是
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挡烟设施。活动挡烟垂壁在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他控制设备的作用,能自动下垂。
一般每个防烟分区采用独立的排烟系统或垂直排烟道进行排烟。如果防烟分区的面积过小,会使排烟系统或垂直烟道数量增多,提高系统和建筑造价;如果防烟分区面积过大,使高温的烟气波及面积加大,受灾面积增加,不利于安全疏散和扑救。因此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不应该跨越防火分区。根据该建筑面积划分,每层可分为7720.7/500=15个防烟分区。其划分草图如下:
防火分区按平面图上防火墙划分。
防烟通风设计
设置楼梯间防烟加压系统的目的在于保持疏散通路安全无烟,特别是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在设计中给楼梯间加压送风,使得楼梯间的压力大于或等于前室的压力,前室的压力又大于走道的压力,并且在着火层的人员打开通往前室及楼梯间的防火门时,在门洞断面
上保持足够大的气流速度,以便能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前室或楼梯间,保证人员通往安全通路进行输送。
3、排烟通风设计
机械排烟就是使用风机进行强制排烟。它由挡烟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风机或烟排出口组成。为了确保系统在火灾时能有效地工作,设计时应对系统的划分、分区的确定,排烟口的位置、风道设计等进行认真的考虑。下面将排烟系统的要点分述如下:
(1)排烟方式机械排烟可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局部排烟方式是在每个房间内设置风机直接进行排烟;集中排烟方式是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风道排出各房间的烟气。
(2)机械排烟的排烟量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建筑防烟分区面积进行计算,而建筑这庭的机械排烟量则按中庭体积进行计算。
对于系统负担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M时,不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机械排烟量应按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且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当系统负担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仍然按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
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车库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
(3)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机械排烟设计应考虑补风的途径。当补风通路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空气阻力大于50Pa时,应该设置火灾时可以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4)械排烟系统的布置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每个防烟分区必须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物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M。
在水平方向上,排烟口宜设置于防烟分区的居中位置。排烟口与疏散出口的水平距离应在2M以上,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当机械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共用时,可采用变速风机或并联风机;当排风量与排烟量相差较大时,应分别设置风机,火灾时能自动切换。
(5)机械排烟系统的风速机械排烟系统的风速与加压送风系统的要求相同。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
九、防排烟系统设备选型及防火阀的设置
1、送风口(排烟口)
送风口种类很多,但其功能基本相同。采用最多的是活动百叶风口。活动百叶风口外形示意图及电源图如下:
2、排烟防火阀与防烟防火阀
(1)排烟防火阀由阀体和操作机构组成,用于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和排烟风机的吸入口,平时处于常闭状态,发生火灾时,自动或手动开启,进行排烟,当排烟温度达280℃时,温度熔断器动作,再将阀门关闭,隔断气流。防火调节阀FFH-2(FVD)FFH-7(FVD)
适用:防火调节阀通常安装在空调系统的风管上,平时常开,发生火灾时,熔断器动作使阀门关闭,阀门叶片可在0°~90°内五档调节。
性能:温度70℃时,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手动关闭,手动复位。手动改变叶片开启角度。关闭后发出电讯号。
(2)防烟防火阀防烟防火阀一般有两类:一种为矩形,一种为圆形,其内部由阀体和操作装置组成。用于有防烟防火要求的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上,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当火灾时,通过探测器向消防中心发出信号,接通阀门上DC24V电源或温度熔断阀们关闭,或人工将阀们关闭,切断火焰和烟气沿管道蔓延的通道。防烟防火调节阀FFH-3(SFVD)FFH-8(SFVD)
适用:安装在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发生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时关闭,起隔烟阻火作用,阀门叶片可在0°~90°内五档调节。
性能:手动复位方式。手动改变叶片开启角度,电讯号DC24V(通过烟感、温感反馈到控制中心)使阀门关闭。关闭后发出电讯号。温度熔断器更换方便。阀门各部件均进行了防腐处理。
(3)防烟垂壁由铅丝玻璃、铝合金、薄不锈钢板等配以电控装置组合而成,其外形如下图。挡烟垂壁下垂不小于50CM。用于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走道(包括地下建筑)和净高不超过6M的公共活动用房,起隔烟作用。
(4)防火门由防火门锁、手动及自动控制装置组成。
(5)活动安全门平时关闭,发生火灾后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控制将门打开。
(6)排烟窗由电磁线圈、弹簧锁等组成,平时关闭,并用排烟窗锁锁住。当火灾发生时可自动或手动将窗打开。
(7)帘门设置在建筑物中防火分区通道口处,可形成门帘或防火分隔。当发生火灾时,可根据消防控制室、探测器的指令或就地手动操作使卷帘门下降至一定位置,以达到人员紧急疏散、灾区隔烟、隔火的目的。
十、设备消声、隔振措施及环境保护
为了减少风道系统及送风口、回风口的气流噪声,最重要的是合理选择风速。电机噪声主要有电磁噪声、机械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三种噪声中以空气动力性噪声最大。而空调设备噪声包括风机噪声、压缩机运转噪声、电机轴承噪声和电磁噪声。其中以风机噪声和压缩机噪声为主。
消声器是由吸声材料按不同的消声原理设计而成的构件,选用消声器时,除了考虑消声量外,还要从其他诸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价,如系统允许的阻力损失;安装位置和空间大小;造价高低;消声器的防火、防尘、防霉、防蛀等性能。
消声器应设于风管系统中气流平稳的管段上。当管内气流速度小于8M/S时,消声器应设于接近通风机处的主管上;当风速大于8M/S时,宜分别设在各分支管上。
空气通过消声器的流速不宜超过以下数值:阻性消声器5~10M/S;共振型消声器5M/S;消声弯头6~8M/S
消声器主要用于降低空气动力噪声,对于通风机产生的振动而引起的噪声,则应采用
防振措施来解决。
十一、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方修睦等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通风工程》王汉青机械工业出版社
《实用通风空调风道计算法》冯永芳中国建工出版社
《空调通风与工程识图与施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地源热泵竖直埋管综合传热系数
1概述
地源热泵是一项高效节能型、环保型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它既不会污染地下水,又不会影响地面沉降。因此,目前在国内空调行业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希望尽快应用这项新技术。现在尚未见到有关地源热泵技术设计手册供设计人员使用,但又不能等待设计手册出版后才使用地源热泵技术。笔者从实践角度对中小型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设计程序进行深讨,供同行讨论。
地源热泵技术的关键是地下换热器的设计。本文将着重探讨有关地下换热器的问题。
2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形式
众所周知,热泵机组的热源有空气源、水源、土壤源等。
土壤源热泵空调也叫地源热泵空调,就是在地下埋设管道作为换热器,管道与热泵机组连接形成闭式环路,管道中有液体流动通过循环将热泵机组的凝结热通过管道散入地下(供冷工况),或从大地吸取热量供给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供热工况)。
土壤源热泵换热器有多种形式,如水平埋管、竖直埋管等。这两种埋管型式各有自身的特点和应用环境。在中国采用竖直埋管更显示出其优越性:节约用地面积,换热性能好,可安装在建筑物基础、道路、绿地、广场、操场等下面而不影响上部的使用功能,甚至可在建筑物桩基中设置埋管,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土地面积。
3竖直埋管换热器型式
最常用的竖直埋管换热器就是由垂直埋入地下的U型管连接组成。
3.1竖直埋管深度
竖直埋管可深可浅,须根据当地地质条件而定,如20m、30m……直到200m以下。确定深度应综合考虑占地面积、钻孔设备、钻孔成本和工程规模。例如天津地区地表土壤层很厚,钻孔费用相对便宜,宜采用较深的竖直埋管,因深埋管的成本低、换热性能好、并可节约用地。
3.2竖直埋管材料
埋管材料最好采用塑料管,因与金属管相比,塑料管具有耐腐蚀、易加工、传热性能可满足换热要求、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供选用的管材有高密度聚乙烯管(PE管),铝塑管等。竖直埋管的管径也可有不同选择,如DN20、DN25、DN32等。
3.3竖直埋管换热器钻孔孔径及回填材料
竖直埋管换热器的形成是从地面向下钻孔达到预计深度,将制作好的U型管下入孔中,然后在孔中回填不同材料。在接近地表层处用水平集水管、分水管将所有U型管并联构成地下换热器。
根据地质结构不同,钻孔孔径可以是Ф100、Ф150、Ф200或Ф300,天津地区地表土壤层很厚,为了钻孔、下管方便多采用Ф300孔径。
回填材料可以选用浇铸混凝土、回填沙石散料或回填土壤等。材料选择要兼顾工程造价、传热性能、施工方便等因素。从实际测试比较浇铸混凝土换热性能最好,但造价高、施工难度大,但可结合建筑物桩基一起施工。回填沙石或碎石换热效果比较好,而且施工容易、造价低,可广泛采用。
4竖直埋管换热器中循环水温度的设定
竖直埋管换热器中流动的循环水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夏季供冷工况进行时,由于蓄热地温提高,机组运行时水温不断上升,停机时水温又有所下降,当建筑物得热达到最大时水温升至最高点。冬季供热工况运行时则相反,由于取热地温下降,当建筑物失热最多时,换热器中水温达到最低点。
设计时,首先应设定换热器埋管中循环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因为这个设定和整个空调系统有关。如夏季温度设定较低,对热泵压缩机制冷工况有利,机组耗能少,但埋管换热器换热面积要加大,即钻孔数要增加,埋管长度要加长。反之温度设定较高,钻孔数和埋管长度均可减少,可节省投资,但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cop值下降,能耗增加。设定值应通过经济比较选择最佳状态点。笔者认为埋管水温应如下设定:
4.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4.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
我们知道风机盘管供热能力大于供冷能力,而一般建筑物的夏季冷负荷大于冬季热负荷,所以风机盘管的选型是以夏季冷负荷选型、冬季热负荷校核。采用地源热泵空调冬季供热时,可根据冬季热负荷实际情况,让风机盘管冬季也满负荷运行而反算出供热水温度,此温度要小于常规空调60℃的供水温度(大约供水为40℃左右)。将此温度定为热泵机组冬季供水温度。供回水温差取7~10℃。
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大地间温差传热,然而大地的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只有将循环水温降至0℃以下,为此循环水必须使用防冻液,如乙二醇溶液或食盐水。但这样会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对设备的腐蚀。在严寒地区不得不这样做,而在华北地区的工程中用水就可满足要求,不一定要加防冻液。
5换热面积与综合传热系数
5.1换热面积
一般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公式为:
……………………⑴
式中:
Q—换热器换热量w;
K—传热系数w/m·℃;
ΔT—对数温差℃。
5.2综合传热系数
地埋管换热器用以上公式计算很不方便,因为很难确定其换热面积。
竖直埋管换热器可以假设为“线热源”模型。引入综合传热系数进行计算,则较为简单、方便。
这里,将以某一流经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流体介质与大地初始温度每相差1℃,通过单位长度换热管,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定义为综合传热系数K。
……………………⑵
式中:
K—综合传热系数w/m℃;
Q—换热器单位时间换热量,Q=Cm(t进-t出)W;
L—换热管有效长度m;
TP—流体介质平均温度,℃;
T进—U型管换热器进水温度℃;
T出—U型管换热器出水温度℃;
C—水比热4.180KJ/Kg·k;
m—水的质量流量kg/s;
Td—地温℃。
地温是恒定值,可通过测井实测。有关资料介绍某地地下约100米的地温是当地年平均气温加4℃左右。天津市年平均气温是12.2℃,实测天津市地下约100米的地温约为16℃,基本符合以上规律。
影响竖直埋管综合传热系数的因素有: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埋管深度、埋管材料及管径、钻孔直径及回填材料、管中水的流速、热泵运行方式(连续运转还是间断运转)。
综合传热系数k可通过测井测得。由公式⑵可以看出,做一个地面钻孔与预计工程应用完全相同的U型竖直埋管,人为制作冷、热源,通入冷、热水,测出各个参数带入公式⑵即可计算出综合传热系数。
测井也可测出U型竖埋管出水温度T出。
综合传热系数K在系统运行初期波动值较大,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其值趋于一稳定值。我们通过实测K值波动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在目前数据资料较少情况下可取波动平均值作为计算数据误差不会太大。
6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的设计
6.1确定设计参数与热泵机组
6.1.1计算建筑物空调夏季冷负荷及冬季热负荷。
6.1.2确定夏季冷水的供回水温度及地埋管进出水温度,进而确定机组中工质的夏季蒸发温度及冷凝温
度。
6.1.3计算冬季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取回水温度比供水温度低7~12℃。设定地埋管进水温度,根据测井测出的进出水温差推算出地埋管出水温度,进而确定热泵机组中工质冬季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
6.1.4由建筑物空调夏季冷负荷、机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以及冬季热负荷和冬季机组蒸发温度和冷凝
温度,就可以进行热泵机组的选型设计,或将参数提供给生产厂家,由厂家制造热泵机组。
6.1.5确定热泵机组型式(活塞机、螺杆机、蜗旋压缩机等),查出或计算出
该机组在夏季埋管水温最高时和冬季埋管水温最低时工况下的COP值。
6.2计算夏季总放热量和冬季总吸热量
6.2.1夏季竖直埋管换热器总放热量等于建筑总冷负荷加上埋管最高水温时机组消耗功率(机组消耗功率等于夏季冷负荷除以埋管最高水温时的COP值)。
6.2.2冬季竖直埋管换热器总吸热量等于建筑物总热负荷减去埋管最低水温
时机组所消耗的功率(机组消耗功率等于冬季热负荷除以埋管最低水温时COP值)。
6.3计算竖直埋管总长度
6.3.1夏季竖直埋管总长度计算
①夏季换热温差DTx8C
DTx=Tx-Td……………………⑶
式中:
Txü夏季竖直埋管内最高设计平均水温8C;
Tdü地温8C。
②夏季每米竖直埋管散热量qxW/m
qx=Kx·DTx……………………⑷
式中:
Kxü夏季综合传热系数W/m8C。
③夏季竖直埋管换热器埋管总长度Lxm
……………………⑸
式中:
Q夏—建筑物夏季总冷负荷W;
A—安全系数,取1.1-1.2。
6.3.2冬季竖直埋管总长度计算
①冬季换热温差DTD8C
DTD=Td-TD……………………⑹
式中:
TDü冬季竖直埋管内最低设计平均水温8C。
②冬季每米竖直埋管散热量qDW/m
qD=KD·DTD……………………⑺
式中:
KDü冬季综合传热系数W/m8C。
③冬季竖直埋管换热器埋管总长度LDm
……………………⑻
式中:
Q冬—建筑物冬季总热负荷W;
A—安全系数取1.1-1.2。
6.3.3确定竖直埋管换热器埋管总长度
以上计算取LX、LD二者中较大数值为本工程埋管总长度Lm。
6.4计算竖直埋管数量并确定布置形式
6.4.1竖直埋管数量计算
……………………⑼
式中:
n—U型竖直埋管个数;
H—竖直埋管设计有效深度m;
L—埋管总长度m。
6.4.2竖直埋管布置形式
结合工程场地可一字型布置、L型布置或矩阵型布置均可,根据测试结果分析,U型竖直埋管间距以5—6m为宜。
6.5确定竖直埋管水流速度与水泵选型
6.5.1确定水流速
试验显示,竖直埋管中如提高水流速度则换热量可适当增加,但增加量不与流速提高量成比例。竖直埋管中水流应为紊流状态,流速太快会增加循环水泵能量消耗,流速取1m/s左右为宜。
6.5.2确定水泵型号
流速确定后计算循环水流量及压力损失即可选择循环水泵的型号。
7结论
7.1地源热泵空调是节能、环保、对地下水无污染,并不影响地面沉降的好形式。特别是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更具有诸多优点,应予推广。
7.2采用土壤钻孔的综合传热系数法,可简化地源热泵的传热计算。
7.3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的设计步骤,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设计方法,有利于提高设计速度,并减少设计失误。
参考文献
1、曾淼等,地源热泵地下U型管换热器实验研究,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371;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房地产业向何处去,备受世人的关注。文章从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非理,新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些许的借鉴意义。
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它呈现出很多特征。首先,新经济的社会网络化,使得整个社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都变得极为容易和便捷。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如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人们逛商场购物的习惯将会逐渐改变。再次,新经济时代的资本运作、资金流动趋向数字化、虚拟化、迅速化。
传统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传统的房地产业,在项目开发前往往需预测一年后甚至若干年后的市场,并且一旦资金投入,就必须顶着各种风险,继续投入下去,其中,成本的风险,往往难以约束。因为无法确定现在的产品是否符合一年后市场的要求,所以面对一年后的市场风险,更是形同于赌博。在其漫长的开发过程中一旦社会公众形象出现问题,项目就可能陷于危机。
新经济时代的核心是产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当人类的生活、办公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网络来进行时,势必对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向何处去,怎样才能步入一个健康、正规的轨道?有必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大中城市房价百姓不能承受论;二是政府不作为或调控不力论;三是开发商暴利、黑心论。在对无论哪种观点和议论的研究和分析中,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主要体现在:
(一)房地产业发展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提供物质资料。与之配合发展
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测算,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每投入100元的住房资金,可创造相关产业70—220元的需求;每销售100元的住宅,便可带动130—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住宅建设若增加10个百分点,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房地产业提供的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
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三)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它带动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
房地产的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种综合性消费,波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社交、享受、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发展房地产业,提高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从住房综合消费方面讲,为人们生活其他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它的增长和发展自然会带动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非理性的行为
我国地产市场中存在着的非理,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非理具体表现为:
(一)以供给决定需求,城市化规划脱离市场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应该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居民户来投宿,美其名日“筑巢引凤”。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成功者居多。这说明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筑巢引风”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从市场经济的观念看来,城市化的进程是市场化的结果,城市规划中的选址、规模和时机是由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家庭)的需求所决定,它们选择的原则是比较成本利益、规模利益和竞争风险利益,政府的行政抉择不能代替它们的利益选择,也不能靠优惠政策恩赐。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做法是只能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进行规划协调,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运行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向前发展。如果还是不问时间、地址、条件到处盲目地“筑巢引凤”,其结果必然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土地的超前开发,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大大下降。
(二)片面追求高层次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脱离市场化导向
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平均利润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导向既有盲目的一面,又有合理的一面。政府的理性思考是尊重其合理性,调整其盲目性。在地产市场中政府利用批租权实现其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集聚经济的功能。现在的问题是,或者不顾投资者的经营方向,下命令定指标,谁出高价就批租给谁;或者不尊重投资者的市场取向,强行改变投资方向,片面追求高技术、高消费的高层次产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产业结构的特点是:第一产业仍是基础,第二产业还将占主要比例,然后慢慢地由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过渡,由中低技术产业、中低消费结构向高新产业、高消费结构过渡,需要经过多次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何况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另外,各种城市集聚经济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工业带动型城市、经贸汇聚型城市、港通枢纽型城市、消费服务型城市、文化风光旅游型城市,还有各种因素的相互交叉渗透,这就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交通实施、建筑风格、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三)地产市场不成熟。导致盲目的高地价和低地价
土地本身不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它的价格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而是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由对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决定,并且受供求关系影响。现在可供计算地价的方法有“收益还原法”、“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等,但可靠地运用这些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地产市场已经成熟,有已经积累的市场统计数据作参数。可是,我国地产市场的“买方市场”还并未真正形成,确定土地的批租价格很大程度上靠“拍脑袋”。有两个问题显得很突出:一是盲目的高价行为。表面看来,地价高的国家总是收益大,其实不然。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地价过高会使房地产业投资或成本上涨,商品房价格上涨又会限制生产和消费,这反过来会导致经济萎缩和地产市场的不景气。正因为这样,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初期和上升期,都是以低地价为条件的,只有经济发展到城镇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和垄断,供需矛盾对认,在平均利润率作用下,地价水平才高居不下。因此,盲目性的高地价对经济增长并不利,是一种非理。二是行政和政策上的需要,竞相压低土地价格,这带来了土地投资的盲目性,实物地租的无谓流失,这种行为暴露的是现行政治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预,带来了愈演愈烈的“寻租”热
在地产经济中,由于政治体制、权力结构、经营管理方式等原因,创造出了不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样就有可能给每个环节的直接经营者带来额外收益。土地批租是“垄断性活动”,其收益实质上是“垄断权收益”,也就是“权力和货币相交换”,出卖“土地使用权”如同给予“许可证”、“配额”、“户口”之类一样,都会产生为了取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种种“寻租”现象。现在地产经济中的“寻租”相当活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寻租”者有i:第一,“地方保护主义者”的寻租,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地分享本来属于国家财政的份额,为“地方造福”,或利用国家在吸引外资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分享税、利,几乎无条件地向境外投资者批租土地。第二,“经济集团”的寻租。通过优先占有土地使用权获得额外收益,以“增强企业活力”,其实它们的活力相当程度上来自本该属于全民所有的地产收益,其中以形形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最。另外一些“三资”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以及机关事业性单位也在积极“寻租”。第三,“个人”寻租。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中极少数人利用职务之便,庇护亲属、裙带关系、分配偏爱,给予特定户优惠合同和价格,优先照顾追随者,把本来属于社会的财富装入私人腰包。尽管这种“寻租者”的目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但最终都是有资源流失,地产市场机制被扭曲,分配不公,将成为腐败重要滋生地。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应然走向
城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克服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非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应然走向,下面主要谈四点。
(一)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搞好“城市经营”
很多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炒地皮”,地方政府单纯通过土地出让增加财政收入,以房地产开发拉升GDP。这种简单的“城市经营”理念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有的是短期通过出售直接获利,比如商品住宅、小商铺等;有的是长期出租或经营获利,比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有的是通过其他经济行为的加入而长期获利,比如工业厂房、娱乐用房等;有的则作为公共设施本身没有获利能力,但却提升了城市形象、品味,吸引资金或客流前来投资置业或旅游观光,使城市经济收入增加,比如公园、旅游景点、综合性大学、大型集市、金融市场等。在城市什么位置?建什么样的房子?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能否成为城市的记忆?能否复制和再生?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看待城市建设。
(二)强化政府经济职能,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综合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及房市表现,从房市周期论的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目前还处于繁荣期,整个房市还处在有利的上升阶段,但从市场表现看,房市则处于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调整期。在未来的几年里,市场理性将逐渐回归。毕竟房地产开发是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参与者(有的是城市运营商),而房地产消费属于长期使用的大宗物品,盲目不得。“不管好房、坏房,只要抢到就好”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从当前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和市民购买力分析,只要经济形势保持平稳增长和楼市不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楼市就不会倒掉。近期,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整,这种调整并不是指楼市崩溃,而是引导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成熟理性的稳定发展期,将涌现越来越多的性价比优越的产品,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地价将趋于合理水平
如前所述,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对GDP增长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同时又依赖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市场需求,取决于经济增长所决定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加强宏观调控,借助规划、计划、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宏观调控手段,适当调整地产价格,使之趋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引导和保持房地产市场繁荣稳定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这是因为,房地产业是一个土地与金融两种要素紧密结合的特殊产业,土地是一种极度缺乏供给弹性的要素,而金融资源则是理论上可以无限供给且极具流动性的要素。一旦房地产业深入投机要素,将会在短期内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地产市场资金链突然中断,泡沫经济将会立刻崩溃。自然将会给关联产业及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致命破坏。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均有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在恢复地理高考势在必行之际,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地理学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地理学走出低谷、在未来的学校教育和国家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努力探索。
一、教师队伍需要稳定
学科的建设发展必须有一批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讲求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依靠。在会考形势下,某些教师产生了困惑,教学工作举步维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专业思想发生了动摇,进而部分青年教师改行、“下海”,这是可以理解的,却是要不得的,这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为今后地理教育的发展留下了隐患。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全体地理教师要坚定信念,充分认识地理在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其次,要大声呼吁,争取外部环境的改善和领导的理解支持。第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编写一部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化教材,是振兴中学地理教育所必需,现行高中教材已使用了十多年,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教材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从1993年秋季起,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使用,使高、初中教材出现了衔接问题。
新教材的编写要贯穿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差异性观点、发展生产要因地制宜的观点、国家综合国力与发展潜力的观点,使学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形成全球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天下大事,各国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观念,提高迎接21世纪挑战的素质,升华地理学科的地位,彻底扭转来自社会对中学地理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中学地理学科真正成为面向21世纪的、具有极其重要性的基础教育学科。
三、抓住改革的大好时机
困难与机遇并存,在一定意义上讲,摆脱了高考的束缚和压力,为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如何抓住机遇,进行新教法的探索,走出一条更加高效、切实可行的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回首十多年来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是围绕如何应考而进行不彻底的教改,由传统讲授法改为综合程序教学法、布卢姆目标分类法、讲读议练四字教学法等。均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侧重地理理论而忽视地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的求知。针对这种现状,必须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彻底的教改,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
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领域广阔,能活跃学生思维,可在导入新课题时设计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开场白”。在讲授过程中,设疑追索,通过故事情境、教具演示等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如三球仪的使用、战争故事、洋流故事、地理诗歌等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图表、声像教学手段的使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特点,是语言文字描述所不能代替的。声像教学是现代教学必备的教学手段,较之地图又进了一步,把二者结合起来,能使学习收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采用图像程序教学法,即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图像和声像相辅,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提高使用图表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简化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乐学到会学。
(三)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学艺术。
“教师既要有理论家的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的想象、概括、表现之才;既要有科学家的观察、实验、推理之才,又要有语言学家的凝炼、形象、表达之才。” 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正是我们大练基本功、充实自身业务能力的大好时机,这需要事业上的奉献精神,工作上的吃苦精神,生活上的顽强精神。在地理教学中,丰富优美的语言,简洁工整的板书,形神兼备的图表,都需要我们勤练内功,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
(四)走出课堂,认识自然和社会。
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现代地理教学所必需的。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地形、地质和地貌,观察星空、太阳黑子、日月食、彗星、测量地理经纬度、组织进行气象观测预报、人口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环境污染调查等活动,把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呼吁考试改革方案尽快出台
在当前高考指挥棒起决定作用的情况下,学科的兴衰与高考制度密切相关。实践证明,会考有它的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地理科学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问题,国家必须重视地理学科,建立地理科学体系,发展地理科学。”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愈来愈多的人所重视,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21世纪将是地理科学的时代。”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低碳技术;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和改革的深水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低碳经济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人类发展应遵循的必然道理,有利于我国改革的顺利推进及资源的节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铁路被人们称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它是全国人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纽带。由于铁路建设具有高投资、能源消耗大等特点,因此其会对环境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应加强铁路建设中项目管理,把生态理念融入其中,使我国铁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英国政府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使得一个经济体系的碳排放很少或接近与零,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低附加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恶化、能源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生产全过程经济活动的低碳化,达到碳排放的最小化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多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低碳经济倡导能源经济改革,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真正实现生态经济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铁路建设中项目管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根据欧洲的研究,运输业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度是30%以上。根据英国研究机构对本国的研究,铁路运输二氧化碳的每人每公里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1/2,是国内短途航空的1/4。在过去的15年间,铁路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22%,公路运输下降了8%,而短途航空运输则上升了5%。由此可知,铁路运输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每人每公里碳排量是最少的,并且铁路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速度也较快。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铁路运输方式能耗较低、污染排放少,这种节能减排的运输方式必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铁路运输的发展离不开铁路建设。近年来,我国对铁路建设投资的力度加大,铁路建设中的高污染、高碳排放等问题更加不容忽视,这不符合我国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把低碳经济的理念融入进去,减少碳排放量,将有利于铁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铁路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瓶颈
(一)缺乏正确的低碳经济管理理念
一些铁路建设的领导干部及职工对低碳经济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视不够,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安全。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许多资产和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很多具有资产专用性,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很难再用于其他行业使用,以及铁路行业的资产也很难适用于其他行业,因此,推行低碳改革的成本较大。为了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需要更换新的大型设备,铁路建设人员认为这样不值得。
(二)低碳技术障碍
低碳技术是涉及各行各业关于有效控制温室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是我国铁路建设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素,不论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是清洁能源的开发,都离不开技术的强大支撑,低碳技术的发展水平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低碳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低碳技术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铁路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许多铁路建设企业受到自身的科技实力、人员素质和经营状况等影响,缺乏对低碳技术研究的动力。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化水平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没有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部分都是独立的,这样就会造成共享信息资源困难,信息沟通成本加大,对项目的高效管理非常不利;二是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对原始数据信息不能如实的提供,虚假信息较多,影响铁路建设项目的运行;三是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滞后于信息化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会对原有的组织管理流程产生冲击,迫使其调整或新增岗位设置,现实中组织结构变革的速度慢于信息化管理,致使信息化管理水平受损。以上这些问题都将会构成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低碳培训不足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在运用低碳方面的知识方面欠缺,然而,把铁路建设项目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的培训不足,导致铁路建设管理人员仍用原来的工作思维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自觉地想到低碳化发展,而仅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培训能够大幅度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加以重视。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提高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管理理念
首先要深刻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注重能源结构的调整,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牢固树立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观。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碳排放,用实际行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周期长,施工面广,对其低碳管理比较有难度,需要业主、设计、监理等与管理方加强沟通协作,履行各自职能,以保证低碳目标实现。
(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遇到最多的瓶颈环节,而且它也是几乎涵盖所有的GDP支柱产业,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应不断进行低碳技术创新,与其它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强与国外研发部门的合作,达到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能源的可持续目标。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提高铁路建设利用能源的水平,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的高效利用有利于项目管理的低碳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由于铁路建设具有技术要求高,建设速度快及建设规模大等特点,传统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大量传输的要求,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实现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集成、传递、共享, 并对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实施有效控制, 是当前铁路建设管理的必然选择。加强信息化管理,要建立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高效传递;铁路建设管理人员要如实传递事项,不弄虚作假;要根据信息化的要求,对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