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地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铁工程施工风险主要包括客观风险和技术风险两部分,客观风险指由于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不可抗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在20005年11月7日,广州地铁5号线在工地打桩施工中碰到溶洞导致工程发生局部塌方灾害就是客观风险的事例;技术风险指由于人为因素(工程图纸施工设计技术方案、管理等)造成的施工风险,比如北京地铁10号线在2006年6月26日由于工地起重机设备的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绷断,造成吊斗坠落伤人事故,但是这种技术风险属于可以通过措施避免的人为风险。
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的发生和存在与以下地铁工程的复杂性及地铁施工的风险因素及施工特点有关,首先就是地铁工程施工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可变性,同时地铁施工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地铁工程施工方与工程设计人员无法形成良好地动态结合关系以及缺乏完善规范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都是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地铁工程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非常重要,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建设重要环节的地铁工程,其施工的风险管理不仅仅关乎着城市交通轨道建设安全,同时对于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和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故加强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发展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基础。
2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工程施工的风险控制大多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部建质[2009]87号文件及《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等文件的标准来执行,在国内尚未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而且各个城市分别有自我管理的一套体系,缺乏风险管理参与方的相互责任和义务,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铁工程施工出现某些不可避免的风险性与不安全性。
2.2缺乏相应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在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危险因素等等,都会对地铁施工产生一些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比如:开挖出的弃土未进行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坍塌事故;地铁施工机械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以及剧烈震动,也可能会对通讯信号等造成一定干扰;施工人员吸烟、私自点火等还可能引发火灾的发生等。这些都是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问题亟需解决。
2.3地铁工程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风险较大众所周知,地铁工程通常贯彻于整座城市的主要干道,侧穿高楼大厦,同时穿过自来水、煤气、电缆等重要的市政管线来进行修建,工程环境条件十分复杂,施工风险较大,难度较高,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另外,地铁工程的工期要求较短,规模较大,地下线路的加固、改造与交通疏导等等协调工作量均较大,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铁工程建设的难度,那么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2.4地铁设计与施工缺乏良好的动态结合当前,地铁的招标工期比较紧,设计任务比较繁重,又面临着较多突况的现场作业,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当初设计的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然而施工现场则可能仍按照原计划进行;地铁设计往往对施工周边环境的风险因素估计不到位,现场安全保障措施往往不够完善;或者更新后的地铁设计方案往往不能适应施工周边环境的变化等现象,地铁设计与施工不能进行很好地动态结合,也是地铁工程施工存在风险管理的问题所在。
2.5建筑市场存在恶性竞争、低价中标的技术风险众所周知,当前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市场恶意竞争较为严重,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能够挤进市场,故意压低价格以确保低价中标。然而在地铁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以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导致地铁工程的质量大打折扣。另外,恶性竞争低价中标也会造成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其潜在的施工风险也会大大增加,极容易出现地铁施工安全事故。
3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对策
3.1加强前期阶段工程环境调查,完善资料数据库,降低风险做好地铁施工前期阶段的工程调查是进行地铁施工过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措施,环境调查作为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前期重要阶段,是正式工程施工的基础,不仅要对施工的地质和水文等情况作详细地调查研究,同时要对地铁施工沿线的居民住户、古迹建筑以及水暖通讯等管线的铺设状况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地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法,从而增强地铁施工风险的可控性。地铁工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基建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土层地质资料、管道布线资料、以及桥梁施工资料等不同方面的大量数据信息,为了确保地铁施工安全并加强施工的风险管理,建立地铁工程施工的基础性资料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以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与管理,这是进一步促进施工风险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过渡以及对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必然途径。通过对地铁施工前期阶段工程环境调查和分析,不断完善基础性资料数据库以及其他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尽量降低地铁施工客观风险危害。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风险责任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很多城市都正在或即将开始地铁工程建设。为了保障地铁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有序开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进一步明确施工各方的相关风险责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以降低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于提高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性,确保地铁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对以往发生的地铁工程安全事故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或思想麻痹大意造成的,还有就是地铁施工风险管理人员发现并解决风险问题的能力较低,无法及时有效地排查并预防地铁施工风险。进一步强化地铁风险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预防方面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将有助于降低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的发生概率。
我国堤防工程的管理采用的是流域统一管理及行政区域分级管理相互结合的管理体制。根据堤防工程的位置和重要性,可以分为国家级重点管理堤段、省级重点管理堤段以及地方管理堤段。通常来说,省级以上管理堤段多位于大江、大河流域内,其防护范围广,防洪标准高、安全责任重、管理要求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有着强烈的计划经济时代烙印的堤防管理工作,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映衬下,凸显出许多必须加以改革完善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体制落后
具体表现在机构臃肿,水行政职能不健全,人员冗杂,管理结构失衡,管理制度虚化,管理渠道不畅,绩效与薪酬脱节,管理效能低下等,严重制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2堤防工程管护现代化程度低
日常管理方式粗放,基层管理、维护工作体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员工工作成就感低,不适应时展对水利事业的要求。
1.3基层管理配套设施简陋
基层管理单位大多地处偏远的郊区、野外,除了远离职工家庭、交通不便之外,办公、生活环境简陋甚至破败,不利于一线堤防工程管理干部职工安生安心地工作、影响管理队伍的整体稳定,造成管理范围水事违章事件不能及时发现和管控,不利于工程在使用、运行过程中的保质增值,影响工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1.4病险堤段整治任重道远
虽然近二十年来国家对于堤防工程加固除险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巨大,加强了对于大江大河等重要堤防的整治,成效显著,但是我国仍有很多江河干流重要堤防尚没有得到全面根本整治,原有工程防洪标准低、隐患多,因此,既不能从根本上减轻防洪保安有关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影响到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长治久安。
1.5预算经费不足
堤防工程管理属于公益性事业,其运行维护经费来源一般都是采取预算上报审批制度,由各级政府财政负责。但是各级政府受财政能力所限,很多地区的堤段都不能按照维修养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拨付。造成很多堤防管理单位只能“量入为出”、“千方百计保工资”“、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影响堤防工程管理应有的效果。
二、堤防工程管理的改革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堤防工程管理现状,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确保堤防管理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就需要各级政府及堤防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以堤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统领和重点突破口,切实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顺应时展要求的防洪减灾管理长效机制。
2.1明确改革总体目标
通过堤防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堤防管理部门职能健全、责权明确、规范高效、运转协调的要求,充分发挥水利堤防工程的防洪减灾、生态环保综合效益。
2.2把握改革基本原则
①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的因素在制度的运行中起能动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广大干部职工是堤防管理工作的主体的观念,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既需要他们的支持和参与,而且新的体制机制更要能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②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要切实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准确地探求制约堤防管理工作良好开展的根本原因。③积极推进的原则。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引领主导作用,要在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应工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2.3改革建议及措施
2.3.1健全职能,完善制度,强化堤管部门能力
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立法或者政府授权明确划分界定各类堤防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重点强化堤防专管机构与管理范围、等级对应的水行政管理执法主体资格,同步完善建立相应工作职能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不作为、滥作为行为的法律、政纪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增强堤管部门开展堤防工程管理的责任和能力。既能破解长期困扰堤防工程管理部门在涉河涉水违法、违章事件发生后,因法律权限制约而调查难、处理更难的难题,又有利于提高堤防管理部门管理效能。
2.3.2多措并举,稳定落实堤防工程建设管理经费来源渠道
①加快病险堤段的除险整治进程,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重要堤防的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优先领域。将堤防工程管理有关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置纳入到项目前期总体规划,通过病险堤防工程的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不仅从根本上提高堤防工程的防护标准,而且带动基层堤防管理单位办公生活环境的改善及实现管理从体力型、粗放型向科技化、精细化跨越。②通过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以及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等方式增加堤防管理经费的来源,并将堤防工程所需的管理和维护经费作为刚性指标,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按期足额拨付,确保堤防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3.3增强科技含量,提高堤防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管理方法和手段科技创新,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堤防建设。实现提防工程管理从传统的体力型、粗放型向现代的科技型、集约型跨越。必须要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具的研究、引进和运用。要在水利堤防工程管理中引入远程监测技术,通过传感设备和终端设备,实现对于工程各项参数的自动检测、自动分析以及风险预测,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对于重点堤段以及险工、险段,要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科技条件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信息系统,通过采取自动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自身管辖范围内的堤段进行全面监测,随时掌握水、雨、工情等相关信息,有效掌控堤防工程的安全状态。
2.3.4完善管理模式,实行管养分离
现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程管理体制,使工程管理人员与维修养护人员职责不分,外部缺乏竞争压力,内部难以形成监督、激励机制,是人浮于事,资金浪费、管理效能低下的根本原因,越来越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堤防工程管养分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堤防管理部门深化改革的关键。实行管养分离,就是要把维修养护职能从堤防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实现工程管理机构与维修养护机构和人员分离。通过定岗、定编、定职,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形成精简高效、运转灵活的堤防工程管理机制。通过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手段,将维修养护工作采取前期经费预算,过程监督检查,全程合同管理,最终验收结算的方式进行有序管理,最大限度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实现工程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管养分离制度的实行,既能优化管理队伍,节约管理成本,又能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维修养护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维护工程的完整,真正实现职能清晰、结构合理、运行有序、管理增效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堤防工程管理体系。
三、结语
地铁供电系统设备也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地铁供电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维护的费用一般都比较大,这就势必会增加地铁运行的成本费用。若是为了降低维修费用而减少设备维修的频率就很容易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地铁供电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以及编制明确的维修费用预算方案,确保地铁供电系统各项设备得到合理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从而确保了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地铁运营的成本。
2加强地铁供电系统施工管理的主要对策
2.1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开始施工之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设计单位在设计施工图纸的时候,必须是建立在对施工工程的详细情况、建筑物的构造、生产工艺、总平面布置、供电方式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施工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审阅,明确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电缆敷设的方式、线路的走向以及设备的安装等都必须要明确且清楚;第二,还应该清楚电气设备之间的关系、规格型号以及具体的设置方式等;第三,还必须明确消防用电及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方式;第四,除了明确供电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等,还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基本情况,明确配套设施的具体设置方案,以防止重复布置,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2.2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地铁供电系统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地铁供电系统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并且明确具体操作规范,严格依照操作工艺流程进行施工;第二,对于供配电设备的规格和型号必须要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且设备必须是从正规厂家购入,产品有明确的合格证书,严禁劣质电气设备进入施工现场;第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配套设施的施工不仅要符合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还应该做到美观、可靠和合理;第四,在进行地铁供电系统施工工作之前,还应该做好地铁排水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热力管线的布置和规划,以便于各项设施均能正常工作且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第五,在进行配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尽量杜绝线路之间的接头问题,以防止线路在正常运行中出现漏电的情况,若必须设置接头,则应对接头做好漏电保护装置;第六,在地铁供电系统的施工中,若是导线设置必须进行交叉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导线之间出现碰线的情况。若是导线需要穿过墙体,则最好将导线的两端出线口都设置为超过墙体表面10mm处的位置,用于避免导线和墙壁之间的碰触。
2.3做好关键部位以及竣工时的质量检查工作
关键词: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济南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因此,做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关系到城市的安全运行,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现状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生命线,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国内各城市结合道路改建扩建,不断加大地下管线设施建设力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大提升。以济南市为例,目前济南市共建有供电、供水、供暖、供气、通讯、排污、消防、照明、宽带等20多种地下管线,管网遍布整个城区,总长度约1万公里,其中城区供排水、供暖、供气管线的长度就达5,000多公里。这些管线涉及城建、电力、信息、广电、铁路、公安、军事等多个部门,基本上由各权属单位和各行业部门进行铺设和管理。
济南市和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都没有建设像欧美城市那样先进的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各种管线都是平铺直埋,密密匝匝像“蜘蛛网”一样遍布整个城市,由于在地下管线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因而导致道路随意刨掘和“拉链工程”屡见不鲜,特别是野蛮施工造成地下管线受损事故频繁。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济南市仅供水和燃气管线受损事故就近600起,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间接损失高达数千万元。如清河北路工程施工中,曾造成一直径1,200mm的供水主管线“下折漏水”,致使周围10km2范围内停水或降压,近1.2万用户停水。地下管线受损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威望,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很大。更为严重的是,地下管线受损还将给城市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由于地下各种管线相互邻近,其中一种管线受损,极有可能影响到另一种管线的安全,特别是电力、燃气等高危性管线一旦发生事故,势必出现连锁反应,不仅财产损失巨大,而且还会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009年3月27日济南市历下区浆水泉路一根直径300mm的中压天然气管道被施工单位挖断,直接影响了城市东部城区5,200多户居民用气,离事故泄漏点约30m处就有一个加油站,如果燃气着火,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条管线在一个月内被同一家施工单位先后两次挖断。
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地下管线受损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无一例外地都发生过此类事故。但地下管线受损事故频繁发生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实际情况看,造成城市地下管线受损的主要原因,除了部分施工企业野蛮施工外,更深层的原因是城市管理问题,凸显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还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
1、地下管线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按照相关规定,在道路或管线施工前,其他管线产权单位都派专门监护人员到场,同时提供管线具体图纸,但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有的施工单位擅自移动挖掘位置、扩大挖掘面积;有的施工单位不严格按照规划定点和图纸设计进行挖掘铺设,变更后不按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有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管线覆土深度远远低于规划要求和施工标准,为其他管线的施工埋下安全隐患;还有部分施工单位为抢工期,采取“歇人不歇马”的做法,轮班操作挖掘机的施工人员对管线铺设情况不相互告知,导致地下管线受损事故频繁发生。
2、对野蛮施工事故的赔偿处罚机制不健全。从目前情况看,野蛮施工造成的地下管线受损,虽然影响范围大、造成的损失重,但在处理中却缺乏相关适用的具体法规和措施。现有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也仅仅只是规定了施工企业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却没有具体的赔偿标准和相应的处罚机制。目前,因施工造成的管线受损事故,通常都是由管线产权单位与施工企业双方协商处理解决,但赔偿数额远远低于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如,2008年济南市燃气管线受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但赔偿数额不足10%,至于间接损失和相应处罚往往是不了了之。正是由于这种对事故处理手段不强的做法,导致野蛮施工屡禁不止。
3、对地下管线建设缺乏统一管理。由于地下管线投资主体不同,产权单位隶属关系复杂,而城市又缺乏一个专门的部门对地下管线建设实施统一管理和协调,因而往往是各管线产权单位各行其是,管线建设随意性较大,“随建随报”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同一条道路在较短时间内被多次挖掘,给城市管网的安全运行埋下巨大隐患;还有不少建设单位以所谓重点工程为由,自行简化报建手续,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不查询、不勘测、不办理规划定点和建设工程许可,甚至“建而不报”,因而出现了“今天你挖断我的电缆、明天他刨漏你的水管”的问题。
4、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滞后。目前,由于缺乏对管线产权单位向城建档案部门报送竣工资料的强制措施,加之这些单位隶属关系复杂难以协调,致使城市地下管线资料归档率低,许多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资料残缺不全,地下管线信息资源无法做到共享利用,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发展。部分管线产权单位管理粗放,许多“竣工图”实际只是一种“示意图”,仅能反映管线大致走向和方位,缺少垂直定位,甚至有的管线产权单位连自己的管线具置都不知道,给后续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三、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机制
1、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立法。为确保城市建设和城市安全,必须依法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进行管理。进一步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法规的立法进程,明确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体系和执法主体,进一步规范地下管线的规划审批程序、建设要求和管理内容,特别是要对管线竣工测量和报送城建部门备案等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强化法律责任和保障措施,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同时,研究制定地下管线共同沟的具体实施规范、技术标准、使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试点建设,为共同沟技术推广积累经验。
2、逐步形成城市地下管线统一管理机制。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实际上是对地下空间资源的一种管理,是一项政府行为。针对各种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问题,各城市应成立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统一行使协调职能,负责制定全市地下管线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对地下管线的开挖施工进行协调管理,承办管线工程的申请、查勘、初审、发证及挖掘回填作业的监督检查和验收,负责地下管线事故的监察处理和仲裁。今后,凡是没有管线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管线项目,一律不再给予审批,坚决杜绝“随建随报”行为。
3、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环节管理。将各类地下管线发展规划统一到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在规划中要明确各类管线的建设时序,使各类管线的建设时序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相一致。同时,要对各类管线规划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不按既定规划要求进行管线建设与管理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纠正。加强城市道路管理综合规划工作,指导各管线权属单位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避免各类管线之间及与相关建(构)筑物之间的矛盾,为各类管线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条件和依据。
4、强化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环节管理。严格要求管线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履行报批手续,进一步加强对管线建设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不履行报批手续、不按照批准的方案施工、随意改变管线方位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把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单位信用档案,并视情节、性质及危害程度,分别予以通报、经济处罚、评标扣分、限制市场准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企业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及有关责任人的执业资格证书等处罚;对因野蛮施工情节特别严重、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的,司法机关要严格依法追究施工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5、严格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和归档管理。地下管线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如不进行竣工测量、编制管线工程竣工图,将严重影响今后新建改建管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也会给城市安全留下事故隐患。今后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进行竣工测量,编制符合国家标准的管线工程竣工图,报城建部门归档管理,有关部门必须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对于不按规定查询地下管线的,规划部门不得对其管线工程进行规划定点审批;对于不办理规划定点和建设工程许可的,要坚决予以查处。
6、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地下管线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信息资料。地下管线普查的直接目的是查清地下管线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市统一的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奠定基础。鉴于国内各城市地下管线基础资料欠账太大,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各城市应成立专门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开展全市地下管线普查补测工作,并依据普查数据资料,建立起综合地下管线动态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唐世平,徐飞.浅议城市地下管线管理[J].市政技术,2009.6.
关键词:地基处理水泥稳定层预压沉降
1工程概况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起始于北岸合安高速公路安庆连接线处,穿越安庆市区,在安庆市东门汽车轮渡处跨越长江天堑及南北岸部分区域,终点与318国道新改建路线相交,全长5.9km。其中,引桥长4.86km。
2水文地质概况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引桥地质条件较差,具体自上而下依次为:0.8m~1.0m的杂土层、1.0m~1.2m呈可塑状的粉质重亚粘土、1.0m~1.3m呈可塑状的粉质轻亚粘土、2.0m~2.2m呈软~塑状的粉质重亚粘土及1.5m~1.7m淤泥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相对较差。桥址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降雨的影响,该地段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几乎长期受雨水浸泡,给地基处理增加了难度。
3地基处理
上部结构为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斜腹板等截面连续箱梁,梁高1.5m,箱梁顶板宽12.75m,底板宽6.216m,箱梁顶、底板厚均为0.2m,腹板厚均为0.45m,两侧悬臂长均为2.85m,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满堂支架逐孔现浇。
为保证箱梁浇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质量,必须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具体步骤为:①在翼缘水平投影的外侧挖一排水沟,降低该地段地下水位;②由于土壤含水率较大,进行翻晒,翻晒深度大约0.6m~0.8m,接着进行分层回填、碾压,对出现弹簧土地段还要进行换填处理;③布设一层毛石或其他等代品,然后铺填一层嵌缝材料(石屑),接着进行碾压,该层厚度30cm左右;④铺筑一层15cm厚的水泥稳定层(做横向流水坡,坡度1%~2%),水泥用量为石屑重量的3%~5%,施工完毕要洒水养护7d以上。
4试验目的及方法
由于工期比较紧张,如按照原设计的要求进行逐孔预压,总工期很难保证,而且对相同或相似的地质条件,进行地基处理时采用的方法基本相同,所以进行逐孔预压意义不大,可通过设置预拱度的方法加以解决。为了掌握箱梁施工过程中地基沉降量的大小,为支架搭设时预拱度的准确设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选择了荷载较大的一段进行地基承载力的试验,试压面积38.88m2,具体为横桥向选择了底板及斜腹板的水平投影范围7.2m,立杆分9排布置,每排间距90cm;纵桥向从墩身壁开始5.4m范围,立杆分6排布置,每排间距90cm,横杆步距皆为120cm。
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Φ48×3.5mm),荷载分布完全按照箱梁的实际结构特点,并取压重系数为1.1。通过计算总压重106.56t,采用砂袋进行压重,砂袋重量取10个砂袋重量的平均值,通过,平均每个砂袋的重量为180kg,总共需砂袋592个。
5沉降观测
预压从5月23日开始,由于市场麻袋数量有限,当天只预压了234袋约42t,在5月29日将剩余的荷载全部压完(至晚8:00荷载布完),满布荷载后接着观测了8d,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发现从6月5日~6月7日沉降很小,累计只有2mm左右,认为至6月4日上午7:00,沉降基本趋于平稳。
6理论沉降计算
根据《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桩柱状图》中提供的相关资料,有必要从理论上计算箱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沉降量,可按结构重力、施工荷载及土重采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
通过计算,理论沉降量为25mm左右,与预压结果基本吻合。
7数据分析
从沉降观测的结果来看,其中最大沉降30mm,最小沉降10mm,平均沉降19.4mm,去掉回弹量,实际平均沉降只有13mm,按照现在的地基处理方法,是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的。
8预拱度设置
根据地基沉降和支架变形之和确定预拱度的最高值,此最高值应设在梁的跨中,其他各点的预拱度,应以中间点为最高值,以梁的两端为零,按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取跨端为坐标原点,跨长为L,主梁跨中矢高为f拱,具体预拱度曲线方程为:y=4f拱×(L-x)/L2M。
9经济分析
目前只是局部预压,通过预压,积累该地段通过地面硬化处理后的相关可行性资料,并为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由于开始拟定的施工技术方案中,地面硬化处理中包括有一层10cm厚的混凝土面层,现在通过预压的结果来分析,完全可以取消该面层,而适当加厚水泥稳定层,为防止后期混凝土养护期间养护水的侵蚀,在支架搭设前在水泥稳定层上铺设一层防水薄膜。
通过现在的地基处理方案与原方案的比较,每平方米的费用要节省12.35元。
关键词:辐射供冷暖—置换通风作用温度可行性
1引言
低温辐射供暖,是一种利用建筑物内部的地面、墙面、顶面或其他表面进行供暖的系统,以地板辐射供暖最为常用。由于其辐射表面积基本上与室内使用面积相同,因此可以均匀地向各处供热,使室内温度均匀。在我国北方地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以其卫生条件高、舒适性好、温度场均匀、便于利用自然能源和节能性冷热源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同一套系统如能同时用于夏季供冷,将减少设备初投资,提高其使用效率,而地板供冷暖—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在节能性、舒适性,排出室内有害气体从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具有其他采暖空调系统不能比拟的优势。地板供冷与置换通风相结合可以根本解决结露问题,但在不同地域、不同气象条件下使用时,设备系统可能有较大差别,必须在当地进行实验研究。为此,我们在北京建工学院校内建造了辐射供冷暖—置换通风新型空调系统实验台,拟对该系统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实测分析,使地板同时供冷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成熟,进行推广使用。
2实验方案
2.1实验条件
实验房间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内一幢二层小楼的地面一层,室内使用面积32㎡,建筑面积约35㎡。实验房间东西两面外墙,为37砖墙;南北两面隔墙为24砖墙,隔壁为不采暖房间。窗户为单层玻璃钢窗。经过负荷计算,得到实验房间的总冷负荷为114W/㎡,湿负荷为0.956Kg/h,潜热负荷为610W。冷地板所担负的负荷全部为显冷负荷,计划为42W/㎡,风机盘管所需担负的冷负荷为2.3kW,其中潜热负荷为610W。
2.2地板管布置形式
管底首先铺设高效保温材料(采用40㎜厚聚苯乙烯加铝箔,密度≥20㎏/m3),起到单向保温和隔热的作用。管材采用交联聚乙烯管(PEX)管,管径DN16,管间距100㎜,采用双回路布置以尽量均匀地面温度,各回路管长基本一致,长度为90m左右,以便阻力平衡,水量均匀。分4个回路铺设(见图1),A回路:处于房间一侧,间距200mm;B回路:套在A回路中间形成间距100㎜。C回路:同A回路,位于房间另一侧;D回路:同B回路,套在C中间形成间距100㎜;A、C回路之间,外侧回路与房间墙壁之间也保持100mm间距,每个回路可通过供回水集水器上的阀门进行开关。地板管填充层为30㎜碎石混凝土,每隔5m见方设伸缩缝,找平层约20㎜,面层装修材料选用导热性能较强的地砖,构造层厚度约70~80㎜。
图1地板管布置示意图
2.3冬夏季空调处理方案
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本系统的冷热源,因其便于利用自然能源,制热效率大于1,具有节能优势,合理使用,可减少能耗和运行费。本系统的流程图见图2,夏季制冷、除湿运行时,截止阀A关闭,截止阀B打开,来自机组的冷水首先经过风机盘管,温度升高后再与冷地板的回水相混合,作为冷地板的供水。由于湿负荷全部要由风机盘管承担,所以风机盘管的进水温度要求较低,大约在7℃左右,如考虑温升为5℃,则风机盘管的出水温度在12℃左右,这个温度若直接供地板管,温度仍然太低,大大低于北京地区的夏季露点温度,将会造成冷地板表面结露。有关文献推荐地板供冷的水温为18~20℃,所以风机盘管的出水要与冷地板的回水混合后再供给冷地板,通过设定地板管供水温度来控制三通阀混水量。冬季直接送水至地板管,此时截止阀B关闭,截止阀A打开。冬季运行不需要混水时,二级水泵关闭。
由于经费限制,该项目未能按当前需要购置新设备,采用原有设备,裕量较大。实验用热泵机组采用苏州台佳空调器厂生产的风冷热泵机组,额定制热量19.5kW,额定制冷量16.3kW,自带水泵的额定流量6.3m3/h,扬程20m,功率0.6kW;热泵机组总输入功率7.5kW。风机盘管机组采用的是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生产的卧式安装风机盘管机组,型号:FP—6.3,风量671m3/h,制冷量3500W,制热量5763W,输入功率32W。
3地板辐射供冷暖—置换通风新型空调系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众所周知,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因其舒适、节能、卫生条件好等优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对此不再赘述;而同一套系统如能同时用于夏季供冷,将减少设备初投资,提高其使用效率,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然而,由于人们担心地板结露问题,热舒适性问题以及冷地板的供冷能力问题,使得地板供冷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没有象地板辐射采暖那样得到迅速普及。
的确,当冷地板的供水温度较低或室内湿度较大时,冷地板的表面可能结露,限制了冷地板的供冷能力,不能满足舒适性要求。然而,如能与置换通风系统相结合则可解决上述问题。由置换通风系统送入经过冷却除湿的空气,由于其密度较大而沉淀在冷地板的表面,形成一层空气湖,从而阻止热湿空气与冷地板直接接触,降低了冷地板表面的露点温度,能够保证足够低的供水温度,提高了冷地板的供冷能力。同时,置换通风系统本身也可以承担一部分冷负荷,与地板辐射供冷系统相结合,则可达到较高的舒适性要求。再者,对于人们所关心的热舒适性问题,有研究表明,把地板温度控制在18~20℃的范围内,在夏季不会产生脚冷的感觉,与置换通风系统相结合,则可以承担室内的全部冷负荷。
4冬季运行情况
4.1热泵机组运行参数
由于搭建实验台等原因,测试时间主要集中在2004年2月下旬和3月上旬。虽然天气已经转暖,但仍能感到春寒料峭,室内、外温湿度通过清华同方生产的温湿度自记仪采集,每隔半小时自动记录一次。系统中安装了冷热量表、流量计,热泵机组单独加装了电表,用来进行实测、统计和运行控制。热泵机组的耗电量和制热量分别由电表和热表计量,要说明的是,由于机组裕量过大,采用一个有效容积为300升的蓄热水箱进行调节,为避免压缩机频繁开机,设定出水温度上限为45℃,温差调节幅度调至15℃,实际运行中开机与停机的时间比约0.2:1。为此,在实际计算机组的COP时,要扣除水泵的耗电量。测试期间,室外气温大部分时间在6~10℃之间,室外最低温度-2℃,一般最低温度在4~7℃之间。经过多次测量,在连续运行50小时,达到稳定状态后,测得机组平均耗电量约1.04kW/h,扣除水泵耗电量0.6kW/h后,耗电量为0.44kW/h;平均制热量约1.53kW/h,经计算COP值约3.5。
4.2室内温度实验结果
为了研究地板辐射供冷暖—置换通风的使用效果,对该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室温进行了实测。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用热成像仪测得,取多点测量的平均值;室内温度用清华同方生产的温湿度自记仪测得,多次测试的平均值见表1。
地板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表2测点
温度
地面
温度(℃)
顶板
温度(℃)
东墙
温度(℃)
西墙
温度(℃)
南墙
温度(℃)
北墙
温度(℃)
外窗
温度
(℃)
室内
温度
(℃)
初始温度
稳定值
15.3
27.2
16.2
22.5
15.0
21.6
15.1
21.7
16.9
22.3
16.4
22.5
10.1
18.6
15.8
24.1
可以看出,在测试的地板辐射系统中,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室内表面的温度也较高,其面积权重平均温度接近室内温度。另外,由于人体的舒适感是辐射和对流两种传热的综合效果,可用作用温度来表示。根据文献介绍,在室内风速很小时,作用温度可认为等于围护结构表面平均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的平均值,也就是说,在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中,辐射和对流这两种传热方式对人体的舒适感具有同等效果。
5初步结论
(1)辐射供冷暖—置换通风新型空调系统用于北京地区的冬季供暖,完全能够达到室温要求。
(2)由于热泵本身的节能性,比之使用电锅炉等设备节省能耗和运行费方面的优势明显。
(3)地板供冷与置换通风系统相结合,由置换通风系统承担室内全部潜冷负荷和一部分显冷负荷,冷地板承担显冷负荷,完全可以满足夏季供冷的要求。
(4)本项目由于机组裕量太大,所配水泵的额定流量和扬程过大,造成了水泵能耗过大,浪费了一定的能量。实际使用中,选用机组不必留较大裕量。
参考文献:
[1]B.W.Olesen.PossibilitiesandLimitationsofRadiantFloorCooling.ASHRAETransaction103(1):42~48(1997,Part.1)
[2]王子介,空气源热泵用于住宅地板辐射供暖的实测研究.暖通空调,2003(1):56~58
[3]王子介等.地板辐射供冷及地热空气源热泵可行性研究分析.全国热泵和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1,258~265
[4]李先中,王子介.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电气与智能建筑,2002.11:62~65
[关键词]地方文献 图书馆 资源共享 参与 搜集 整理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27-01
近年来,随着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特色藏书形式,已然成为当今图书馆的一大亮丽风景。它不仅为图书馆丰富了特色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当下许多公共馆都根据自己馆的地方特色,收集整理了地方文献。下面本文就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及作用、地方文献共享的要求、收集整理、发展方向等做以论述。地方文献的研究和探索,也必将为地方文献的发展探讨出一条可行之路。
一、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地方文献作为一种新兴的为当地经济发展而存在的一种形式而发展和壮大,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其系统化、规范化、集中化,使得读者用起来得心应手,便于查找,极大方便了读者的充分利用。地方文献的联网和共享,也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就拿通化市图书馆来说,有关抗联资料恐怕也是全国抗联资料收集最全的了。再比如地方作家,通化馆把当地的名作家的作品全面收集起来,集中管理,这样便于查找,也便于更好地宣传通化市的文化事业。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共享,较之以前利用率大大提高,所以地方文献的收集管理和共享,也为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二、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要科学管理
地方文献的管理要统一规范。从收集整理到注录,及数据格式、数据库的建立,都要统一规则,采用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立,浪费资源。因为是资源共享,那么就应把地方文献资源这一大蛋糕与互联网用户共享,使之充分发挥互利共享的作用,如果做不到这几点,就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另外,科学管理便于用户利用。对于地方文献的体系而言,让用户了解所需资料在什么地方更为重要,了解资料在什么地方拥有这些资料是同样重要的。科学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更快捷、更方便、更廉价,不然就没有意义。这是科学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说地方文献的科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三、共享地方文献的具体办法
地方文献的管理,具体方法主要是参考图书馆现实行的资源共享管理模式,这是大的方向,然后再参照这些方式方法研究和探索一套适合地方文献管理的更为科学的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大的纰漏。
首先,确定地方文献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上下工夫,确定目标、模式,弄成协调的整体,只有这样资源共享才能做得更顺利。
其次,应统一编目规则,实行联合编目。统一著录标准,标准统一了,方便了读者和馆际之间的了解。了解了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情况,以便实现书目资源共享。
最后,地方文献是对国家文献的补充,地方文献库的建立和收集,把一些有价值的又濒临丢失的珍贵资料及时地收集整理,填补了国家地方文献资料的空白。这些资料的收集编目及数据库的建立,和实现资源共享,也为图书馆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十分重要
(一)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
地方文献涵盖的范围很广,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内部发行,基本上是在本地区或本行业散发,不向社会公开,无法通过正常发行渠道搜集,而且印刷量较少,且多是一次刊印不再版。这就要求有关工作人员积极扩展渠道,上门访求,广寻博收,搜集有关信息,多和本地区各部门、地方人士以及本地区籍贯的知名人士接触,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发挥图书馆自身的优势,搜集有关地方文献后,为有关部门和知名人士设立专藏,举办专题展览,为他们提供宣传展示本部门及本人良好业绩和形象的机会。
(二)地方文献的保管
在收藏范围上所谓地方文献专藏,并不意味着一切地方文献的集中,大部分的地方期刊、报纸将仍然在统一的期刊库中,集中的是专著和主要的地方资料。集中也只能是相对的集中,欲将所有反映地方内容的书刊资料集中在一起,事实上是办不到的,还是采取中图法分学科管理为好。
综合上面所述,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使我们的图书馆馆藏更加丰富、充实,它的出现和存在也必将成为图书馆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图书馆展望[M].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2]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坝址区两岸山体雄厚,河谷深切呈“V”字形,河流坡降大,多急流险滩,枯水期河面宽20~30m,河谷两岸地形基本对称。枢纽包括: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左岸输水系统、地下厂房与开关站及控制楼。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1.0m,坝顶高程179.0m,坝顶全长308.5m,最大坝底宽度84.5m,坝顶宽度7.0m。电站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600MW。水库正常蓄水位173m,水库总库容20.35亿m3。
1工程地质概述
坝址区与水库区位于东南沿海新华夏系巨型构造体系的第二隆起带南端,在区域构造上属于基本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坝址区地层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少量第四次侵入的花岗斑岩脉、闪斜煌斑岩脉。构造形迹以断层、挤压带、节理及节理密集带的形式出现,以北东向组与北北西向组为主,并有顺坡向的卸荷结构面。
地下水裂隙性含水层受构造控制。相对抗水层(透水率q≤1Lu)埋藏深度20~40m,以微~弱透水岩体为主导。地下水及河水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或重碳酸-钠钙型,对各种水泥无一般酸性、碳酸性、硫酸性、镁化蚀。
为研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现场剪切试验,变形特性试验,弹性波、声波测试,提出了各类试验的建议值。
(1)混凝土/岩石、岩石/岩石抗剪断强度建议值见表1。
(2)基岩夹泥层剪切强度。断层泥f′=0.25,糜棱岩类f′=0.45,碎裂岩类f′=0.60;上述各构造岩c′值=0~0.2MPa。当构造岩混杂时,根据其含量的比值选取加权平均值使用。
(3)岩体变形特性。泥夹碎石糜棱岩(或全风化)变形模量E0=(0.05~0.10)×104MPa;压碎角砾碎裂岩E0=(0.1~0.3)×104MPa;弱风化花岗岩E0=(0.5~1.0)×104MPa,弹性模量E=(1.0~1.5)×104MPa;微风化、新鲜花岗岩E0=(1.0~1.5)×104MPa,E=(2.0~2.5)×104MPa。
(4)地震纵波速度Vp。新鲜岩体Vp>5000m/s,微风化岩体Vp=4000~5000m/s,弱风化岩体Vp=3000~4000m/s,强风化岩体Vp=2000~3000m/s,全风化Vp<2000m/s。
2大坝工程地质条件与基础处理
2.1坝基
2.1.1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1)①坝段(坝右0+010.00m~0+060.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局部弱风化。断层有F8、F10、fd1~fd8。断层、微风化、弱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2.7%、80%、17.3%,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混凝土标号为200号,下同),f'=1.12,c'=1.15MPa。
(2)②坝段(坝右0+060.00m~0+110.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部分新鲜,局部弱风化。断层有F9-1、F12、F35、f2、f3及L5、L6顺坡裂隙。断层和新鲜、微风化、弱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0.3%、30%、60%、9.7%,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16,c'=1.22MPa。
(3)③坝段(坝右0+110.00m~0+143.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部分新鲜和弱风化。断层有F12、F24、F25、F35、f8、fd9,断层和新鲜、微风化、弱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0.6%、20%、60%、19.4%,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15,c'=1.19MPa。
(4)④坝段(坝右0+143.00m~0+176.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部分弱风化,局部新鲜。断层有F24、F25。断层和新鲜、微风化、弱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0、10%、60%、30%,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14,c'=1.18MPa。
(5)⑤坝段(坝右0+176.00m~0+240.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部分弱风化,局部强风化。断层有F12、F18、F18-1。F18、F18-1。断层和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2.5%、70%、25%、2.5%,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11,c'=1.14MPa。
(6)⑥坝段(坝右0+240.00m~0+304.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弱风化,部分微风化和强风化。断层有F19、F20、、f5、f10、fd10~fd14。断层和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岩体占坝基面积比例分别为6.5%、10%、80%、3.5%,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05,c'=1.02MPa。
(7)⑦坝段(坝右0+304.00m~0+318.50m)。建基面岩石多强风化,部分弱风化。断层有F27、f6、fd14、fd15。断层和弱风化、强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14.5%、35.5%、50%,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0.85,c'=0.7MPa。
2.1.2基础处理
(1)断层处理。采用挖槽回填混凝土塞、加强固结灌浆的方法。规模较大、性状较差的断层,增加锚筋,槽的深度为断层宽度的1~1.5倍。节理密集带挖除松动岩石后,增加固结灌浆。
(2)固结灌浆。基本固结灌浆孔布置在坝段上、下游各1/3范围,孔深3.5~5m,孔距、排距均为3m,呈梅花形交错布置。灌后均打检查孔进行压水试验,透水率标准为q<3Lu。
(3)帷幕灌浆。帷幕灌浆有主帷幕和副帷幕各1排,孔距2m,排距0.75m,交错布置,帷幕深度各坝段不一,透水率标准为q<1Lu。
2.2大坝坝肩
2.2.1坝肩工程地质条件
(1)左岸坝肩。180m高程以上边坡开挖最大坡高85m,即达265m高程,形成200、220、240、260m高程四级马道,宽2m。边坡开挖坡比:在高程180~200m为1∶0.33~1∶0.5,部分为1∶0.75;高程200~220m为1∶0.5~1∶0.75;高程220m以上为1∶1。高程180~200m多为弱风化岩石,部分微风化;高程200~220m多为弱风化岩石,局部强风化;高程220~250m多为强风化岩石,局部弱风化和全风化;高程250m以上多为全风化夹残留孤石。高程250m以下有F7、F12、F15、F16、F28、F29、F34、f47、f48断层及数条节理密集带。左岸坝肩主要结构面倾向山内或与边坡走向近正交,仅F16、L5、L6顺坡倾向,但基本挖除,唯局部尚保留。未发现较大的不利边坡稳定的结构面及其组合体。
(2)右岸坝肩。高程180m以上开挖边坡最大坡高65m,即达245m高程,形成199、219m高程两条马道,马道宽度2m。边坡开挖坡比:高程180~199m为1∶0.5;高程199~219m为1∶0.75~1∶0.5;219m高程以上为1∶1。高程180~199m多为强~弱风化岩石,局部微风化和全风化;高程199~219m多为全风化,部分强风化,局部弱风化;219m高程以上多为全风化夹残留孤石,局部强风化。219m以下主要断层有F1、F44,最大破碎宽度分别为6.5m和4.5m。右岸坝肩F21和fy-3及F12和fy-2组合的楔体,经赤平投影稳定分析处于稳定状态。
2.2.2坝肩边坡处理
(1)完整性较好的微风化、弱风化岩石,无不利边坡稳定结构面。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
(2)完整性较差的微风化、弱风化岩石及强风化岩石。采用砂浆锚杆φ20@150×150cm,L=308cm,入岩深度为300cm,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
(3)全风化岩石。采用插筋φ16@200×200cm,L=108cm,入土100cm,并布设φ4@@25×25cm的铁丝网,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
(4)断层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除打锚杆外,并布设φ4@25×25cm的铁丝网,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
(5)边坡上布置排水孔。间、排距均为300cm,深度400cm,孔径为50mm。
3坝基岩体质量与评价
3.1坝基岩体质量建基面以利用微风化、弱风化岩石下部为原则,地震波纵波速度>4000m/s控制。
3.1.1地震弹性波测试(固结灌浆前)
①坝段纵波速度Vp=4000~4800m/s;②坝段Vp>4000m/s占90%,Vp<4000m/s占10%;③坝段Vp>4000m/s占73.6%,Vp<4000m/s占26.4%;④坝段Vp>4000m/s占74.8%,Vp<4000m/s占26.2%;⑤坝段Vp=4100~4700m/s;⑥坝段Vp一般为4600~4800m/s,局部Vp=2200~3400m/s。各坝段纵波速度小于4000m/s的部位,加深开挖深度,并加强固结灌浆。
3.1.2跨孔声波CT测试
③、④坝段布置跨孔声波CT测试5组,固结灌浆前声速为4700~6250m/s,唯ZK0210~ZK0310组在混凝土与基岩接触带,声速为3800m/s,固结灌浆后声速为4500m/s。
3.1.3声波单孔测试
①坝段测试孔41个,灌浆前、后平均声速分别为5066m/s和5311m/s,其中20个孔在建基面附近个别测点固结灌浆前声速<4000m/s,固结灌浆后声速均>4500m/s。
②坝段测试孔22个,固结灌浆前、后平均声波速度分别为5327m/s和5618m/s。其中6个孔在建基面附近个别测点固结灌浆前声波速度<4000m/s,固结灌浆后声波速度均>4500m/s。
③坝段测试孔28个,固结灌浆前声波速度为3261~6250m/s,其中11个孔局部测点低于4000m/s,固结灌浆后接近5000m/s,或高于5000m/s。
④、⑤、⑥坝段测试孔分别为42、1和4个,固结灌浆前声速均高于5000m/s。
3.2坝基岩体质量评价
(1)坝基岩石为块状中、细粒花岗岩,新鲜、微风化、弱风化岩石下部力学强度高,可满足建筑物的要求,部分较差或差的岩石经工程处理后,符合设计要求。
1.1监督机构不明以南京为例,已建成的南京地铁1、2号线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是在江苏省建设厅统一领导下,由省质监总站牵头负责,南京市建筑工程质监站、南京市市政质监站、江苏省铁路质监站、江苏省通信质监站、江苏省电力质监站等5家专业质监站按专业分工成立的监督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安全监督工作由南京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站和南京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通过近年对上海、广州、西安、太原、无锡、苏州、武汉、宁波等城市的调研和学习交流发现,对于地铁质量的安全监督,每个城市都不尽相同,有的放在房屋建筑工程监督站,有的放在市政工程监督站,还有的把土建和铺轨专业放在市级监督站、装饰装修等放在区县监督站,等等。
1.2监督模式混乱由于地铁工程划属的监督站不同,其监督的侧重点和尺度把握也不同,监督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于一个城市不同的监督站之间:有的城市地铁工程全部交由房屋建筑监督站监管,有的则由市政工程监督站监管,还有的城市把一条线的站房工程交由房屋建筑监督站监管,将区间工程交由市政工程监督站监管。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市政工程,其在施工工艺、安全风险、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等方面都与地铁工程有着显著的不同,故地铁工程不能简单地套用房建工程模式或者是市政工程模式。此外,各个地市的专业监督站有的质量安全合为一体,有的分开设立,且不同的监督站在工程报监、行政事项办事流程、监督检查模式、验收程序、创优评优机制等引用的制度办法和规章有很大不同,造成一个工程标段甚至要接受多个监督站的管理,令项目参建各方疲于应付各类检查又苦不堪言。
1.3质量安全分割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地铁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是分散在不同的专业监督站的,即便在一个监督站,也分设了专门的质量监督科室和安全监督科室,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少支撑和互动。当前,质量监督管理多侧重于现场的永久结构和实体,对临时辅助结构和设备安全对质量的影响有所忽视;安全监督管理则侧重于现场人的行为和安全防护,对结构质量对安全的影响有所忽视。
1.4监督人员匮乏地铁工程涉及专业多、技术含量高、施工风险大,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不断涌现,且几乎涵盖了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轨道工程、电气化安装工程等大多数专业,但多数城市存在地铁监督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专业素质相对薄弱、监督经验相对不足等实际情况,有的监督站将某一个监督科室确定为负责地铁监督的责任科室,定编仅4~5人,有的监督站直接将地铁工程划分到负责监管重点工程的科室,落到具体监督的人,数量更少。相对于地铁工程繁多的专业,监督机构不仅配备的人员有限,且配备的专业人才远不及工程实际需要(按照一个专业配备一个专业人才,至少需要几十个,但实际很难达到),这直接影响了工程监督的实效。
1.5报监手续滞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一般把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作为安全报监的必要条件,把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审查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批准书作为质量报监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监督机构设置的报监条件不尽相同,一般安全报监手续比较容易,报监要件大多能够及时提交,但由于对勘察、施工图审查文件没有要求,监督过程中对白图施工有所忽视;而质量报监相对繁琐,对勘察、施工图审查文件要求严格。由于地铁工程受限于征地拆线和管线迁移,勘察、设计单位会根据实地情况分阶段出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工程现场存在分段、分点开工建设的客观情况,故施工前提供完整的勘察文件和施工图审查文件在不少城市很难做到,有的工程甚至到竣工验收时才办理了正式的报监手续。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工程办理了齐全的安全监督手续,安全监督机构已介入了正常的监督,而质量监督手续因勘察、施工图审查意见书不完整而未办理,质量监督机构未介入监督或以下发停工通知代替监督的现象。这既不符合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服务指导重点工程建设的客观需要,又影响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公信力。
2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模式分析
2.1整合监督资源对参与地铁工程监督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优化整合,合理配置专业,抽调有相关经验的人员组建地铁专业监督站。南京市于2012年12月1日成立了国内首家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监督站,全面负责南京市地铁建设的安全和质量监督工作。成立专业监督站的目的,不仅要着手解决目前地铁建设标准滞后、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形成系统的轨道交通工程监督管理制度,也将通过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监督模式,对重要部位与环节、工程竣工验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重大风险源,以及管理不规范的责任主体实施监督。随后合肥、温州等城市也相继成立了地铁专业监督站。国内尚有其他多个城市在着手筹备地铁专业监督站。
2.2统一监督模式充分借鉴当前比较成熟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监督模式,并结合地铁工程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探索出一套适合地铁工程的监督模式;规范从工程报监、告知交底、首次行为检查、监督抽巡查、专项检查、起重设备告知和登记备案、监督抽测、监督抽检、节点验收、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的监督业务流程,着力解决地铁工程长期分散监管的问题,做到以下6个结合:(1)检查形式———随机抽查与专题巡查相结合;(2)监督内容———实体监督与行为监督相结合;(3)监督节点———一般节点与关键节点相结合;(4)监督手段———监督抽查与监督抽检相结合;(5)监督反馈———问题通报与现场点评相结合;(6)问题处置———告诫谈话与监督执法相结合。
2.3质量安全一岗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联络员会议”上明确要求各地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探索质量安全监督一体化模式。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实现均离不开对工艺工序和实施过程的管控,质量与安全是密不可分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保障了质量的实现。地铁建设过程中,基坑开挖、钢支撑架设等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很难将其简单归为质量或是安全范畴,且施工方面的很多技术规范是不分质量或安全的,因此质量与安全从本质上讲难以割裂。例如:涉及到基坑结构安全的很多技术条款分散在质量方面的规范中,如果不懂,也不看质量规范,安全就很难抓到点子上;区间隧道施工会遇到盾构机始发、掘进、接收、旁通道开挖等几个重要风险环节,安全风险节点控制不好,就很难实现盾构机的平稳推进,更难以确保管片拼装质量和防水质量,一些城市曾有因掘进过程中的涌水涌沙处理不及时而造成整条已成洞区间废弃的案例。因此应对监督员实施一岗双责制,要求其既学习质量规范又学习安全规范,做到融会贯通;到现场检查时,既要看质量又要看安全,每抽查完一个单位工程后要同时签发质量和安全监督文书。
2.4建立监督检查专家库一个监督机构很难配齐地铁工程所有专业的人才,引入专家参加工程监督是有效解决监督人员数量和经验不足、专业不齐的办法。建立地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专家库,根据每位专家的专业特长进行分类登记管理,通过专家参与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和检查表格,不仅在现场检查时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同时将经验迅速传输给年轻的监督人员,培养壮大监督力量。
2.5优化工程报监程序
(1)质量与安全实施同步报监。将安全和质量报监的要件进行有机整合,以单位工程为监督单元,在工程施工前同步办理,从而大大简化了报监流程,为监督服务对象节约了时间和工作量。此外,质量安全报监应把勘察和施工图审查文件作为前置条件,因为未取得勘察和设计图纸就进行施工在任何时候都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实施分段报监。根据勘察、施工图及审查文件分阶段出的客观现状和特点,以单位工程为报监单元,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划分为若干不同的报监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报监时转成该单位工程的完整报监。例如,站房主体分为围护结构、主体结构、附属结构三个阶段,盾构区间工程分为主体隧道、联络通道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能再进行分解划分,这样,既方便建设单位办理监督手续,又便于监督机构按出图情况介入监督。
(3)实施提前介入。对于勘察、施工图审查文件齐全,但由于其他手续上的问题尚不能办理正式报监的,由建设单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打申请报告,监督机构依据批示意见提前介入对重点工程的监督,通过先期的政策指引和业务指导,促使参建各方事先了解当地的行政规章和相关要求,避免因滞后报监、滞后监督带来的先天性质量安全隐患。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