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科学德育渗透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德育渗透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德育渗透总结

第1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是课改的新要求。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学过程举例说明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时事政治进行德育渗透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与教学规律,行之有效,效果明显。

关键词:政治教学 德育渗透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 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 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 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 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如果教育者只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而忽视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可能培养出“危险品”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 主渠道作用。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几方面入手。

一、以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渗透德育

言传不如身教。美好的心灵对受教育者有着特殊的感召力。如在讲授《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时,为了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首先要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笔者联系自身从教生涯的苦与乐说明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这一职业,说明了良好的师德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课堂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也是教师展示自身神彩的舞台。教师在课堂在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课堂形象,衣着干净整洁,举止端庄大方,乃教师应有的风度。课堂上教师的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表情达意的手势,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对受教育者有着潜在性影响,加里宁曾如是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们心理上多种微未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体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那些隐性的不为人们关注的课堂上的细枝末节,往往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威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形成。

渊博的学识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也是政治教师的必备素质。作为政治教师,除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以外,应是个“杂家”。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若能做到唐诗宋词随手拈来,成语典故运用恰当自如,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驰骋,学生一定会被你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并由衷地对你产生敬佩之情。知识既能启迪人的智慧,也能征服人的心灵。作为拥有知识的主体教师,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就有着无形的感召力。

情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是感化人的心灵的特殊力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真正意义的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断起伏变化,或怒、或喜、或恨、或悲,从而牵动着学生的思绪,于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高尚情感的熏陶。

二、以教材中的优秀素材渗透德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的主要学科,渗透德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任取一节知识都是德育渗透的优秀素材,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哲学常识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三观”为已任,无论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在讲授这些知识渗透德育是教师的天然职责,教师可以做到润物无声。在讲授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逆境也能成才的深刻道理,笔者请学生讲述“青蛙效应”:“心理家们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将一只活青蛙突然投向锅中,就在将要落入锅里的一瞬间,青蛙奋力一跳,竟然死里逃生。尔后,心理学家又将锅里换成温水,将青蛙缓慢地放入锅中,青蛙在锅里悠闲地漫游着,然而,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这只青蛙再也没有能够跳出水面。”然后让学生分析:“这只青蛙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否也上演过青蛙式的悲剧?”有的学生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正道出了这个心理学试验的哲学寓意。”笔者在表示赞许的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思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蕴含的深层哲理。

政治常识则是宣传国家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国际关系观的有力阵地,教师可通过大量知识载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我们人民、我们党的热爱之情。

三、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渗透德育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探索和不断总结,摸索出了几套常用的教学模式:阅读-讲授-巧练模式;设疑-点拨-总结模式;诱新巧问-阅读点拨-总结精练模式;温故引新-精讲-多练模式;发问-阅读-讨论模式等。

至于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依据具体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心理、课堂情境等,加以合理地选择,在讲授《事物发展状态》时,笔者选择了诱新巧问-阅读点拨-总结精练模式。在新课开始之际。我先讲授一则故事,有一位饥汉来到一家饭馆,一连吃了五个烧饼,当他拿起第六个饶饼时,后悔地说:“早知道吃这个会饱,单买这一个就好了,白白地浪费了前面五个”。学生听后发出愉快的笑声。“这位饥汉的可笑之处在哪里?”我要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本框题的前半部分。通过阅读课本,在教师的启发下多数学生悟出:饥汉的可笑之处在于不懂得事物量变的重要性。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必要的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接着笔者顺势问道:“那么,当饥汉吃完了第六个烧饼以后,他能接着无止境地吃下去吗?”有的学生笑着说:“那会活活撑死。”同学们并没有就此停住,而是有滋有味地开始了思考性阅读。经过教师的点拨,同学们懂得了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的深刻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加以概括总结。最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思索学习此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哲学依据。并在此渗透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让学生明确“度”的重要性。

第2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非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征、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保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预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新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功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新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和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和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功能。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专业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第3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关键词】德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新概念中渗透;课堂例题

初中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它是学好物理化学的基础,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辩物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数学不论它的形成、发展和应用都贯穿着辩物唯物主义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在传播系统的、科学的知识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着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在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在比较分析中进行德育渗透

有分析才有发现,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数学中“等”与“不等”,“正”与“负”,“有限”与“无限”,“加”与“减”都是矛盾的对立的,但是我们讲解时若对他们进行细致的比较、对照,就会使学生看到在这些矛盾的统一体中有着相似之处。例如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与一元一次方程对比讲解,学生发现“等”与“不等”虽然对立,但是二者在定义、解法、性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对立统一的哲学的渗透。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在引进新知识新概念中渗透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和现实世界脱离……以后被用于世界。”这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初中代数引进许多新知识、新概念,例如:无理数、负数、函数等,在引进这些概念时,教师如果简单地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引进,引进它们有何意义,它们又是怎样产生的,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下决心学好这些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这一真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注重实践,注重参与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在课堂例题、总结时进行渗透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自己的理解,一定的练习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归纳性的作出课堂总结,此时正是教师进行渗透的在好时机,如作“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等章节的总结时,可以根据上述课程的特点,加入这样一段话:上述的公式、法则、性质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我们对许多具体的实例分析归纳总结而形成的一般性法则,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灵活运用。短短的几句话就道出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同时也向学生道出了数学思想。

对于例题、习题的分析讲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但是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为讲题讲解,为作题而作题,有些题目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例如:初中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关于存款、植树的例题和习题,教师如果在讲解时简单的说明:为什么存款为?为什么植树?存款、植树有什么重大意义?这样就能使学生懂得存款是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尽快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植树造林是为了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培养学生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良好思想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参考文献:

第4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关键字:德育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德育渗透的内容

1.1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1.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有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简单机械”的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介绍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实际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吸水的桔槔,还有能够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等。在?进行“电磁感应”教学时,介绍我国古代人民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现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我国古代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也有辉煌成就:我国古代著作《墨经》《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更是不胜枚举。

1.1.2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在现代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都处于国际前列;“神七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行走太空的梦想,使中国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跨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领先地位;我国超导体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力事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修建的许多大型水电站之一的三峡水电站,居世界第一。

1.1.3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许多的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国古代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像实验,明确提出了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这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汉代古籍《尚书纬?圪灵曜》中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如坐闭窗舟中,舟行而人不觉也”,说明我国古代科学家先于伽利略的论述1400年之久,就对“运动和静止”有了深刻论述。?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由于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微有些偏离”这一现象,早了四百多年。现代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1.2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2.1渗透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通过教材,向学生介绍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当量变超过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在讲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在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否则就会质变而损坏。物体温度的量变会引起物态的质变,而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容等量的变化。

1.2.2渗透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规律。

学习牛顿定律时,概述亚里士多德的“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否则就会停止” 的说法,得到人们近二千年的公认,被后人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所否定,以后科学家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思想,最后由牛顿概括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通过这些向学生渗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其内容都将进到高一级的程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3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观点。

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摩擦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在电热的作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电热既有积极的一面,可供我们利用,又有消极的一面,会造成危害,进行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的教育。

1.2.4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结合电动机、发电机教学,使学生认识:磁能产生电,电也能产生磁,磁和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他理论如“世界是物质的,又统一于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等等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不能墨守陈规,不能生搬硬套。

1.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3.1以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坚强意志、敢于革新的心理品质。

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是科学家们在多年的汗水、失败和挫折中所得出的结论,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荣有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欧姆,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经过了五年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这些科学家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为科学试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献身科学的思想及忘我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1.3.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倡导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节、观察、记录。这些工作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不协调配合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学生在实验中要诚恳地向他人表现出合作的愿望,给别人协助自己的机会,并能主动配合别人完成实验;在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时,既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看法,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教育学生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2、德育渗透的原则

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德育契机的随时捕捉非常重要,德育的渗透要有目标控制,用一句话、一个实验,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才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德育渗透要把握尺度。

物理知识涉及的德育内容非常多,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尺度,许多哲学思想只需要在涉及相关物理知识点和内容时用一两句话点到即可,不能过多引用哲学术语和哲学专用名词,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讲哲学问题,不能把物理课上成政治思想课。

2.2德育渗透要循序渐进。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不能随意地、盲目地进行,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教育规律。

2..3德育渗透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

除课堂教学、课内外实验外还可以采用物理竞赛、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可以利用幻灯、录像和课件增强德育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2.4德育渗透要追求角度的不同。

学习磁场时,让学生知道我国最早发明的指南针成了英帝国主义从遥远的大海上侵略中国的帮凶;发明的火药填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炮膛,轰开了我国南大门;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等不平等条约。使学生认识我国在发明上的超前和应用上的滞后,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感受自己肩上的重任,从感情的角度渗透爱国主义,有利于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是凭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渗透为主要形式,多摸索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驱动学生的行为,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静飞.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参透德育教育,[z]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97,111

第5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

德育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但是目前德育的发展状况不太理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德育提供了方便,在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将德育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展开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在于实践,在于锻炼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德育的重点也在于实践,实践是进行德育的最佳途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校展开德育渗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要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机会给学生渗透德育意识。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悟德育知识,从实践之中获取生活的经验。例如,带学生去春游,感受大自然复苏的气息,在郊游的过程中看到禁止践踏花草的牌子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大自然。还可以激励学生仔细了解自己的家族史,了解自己身边的“英雄人物”,增强学生爱国家、爱社会、爱家庭的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样性为德育教学的渗透提供了多种方式,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展开德育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直接体验为教学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为目标的基础性教学课程。当前德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教材传授德育知识。教材中的内容包含着很高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德育知识进行正确的传授,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在手工制作的课堂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对树叶、蝴蝶等物件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树叶都是一样的么?学生会仔细进行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再对结论进行总结:人类生存的家园与树叶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为了延长地球的生命,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

2.以生活体验为途径,经历德育渗透的过程

某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走向社会到污水处理厂参观。小学生首先参观处理厂的厂貌,然后看污水处理的池子,听工作人员介绍污水处理的过程,了解污水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通过此次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生对于污水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趁机强化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导学生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展开德育渗透的时候,教师要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体验之中获得德育知识,深化思想意识,逐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3.在学习讨论中渗透德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的问题引入课堂的学习之中,引发学生的讨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大家来说是好还是坏,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讨论。最后,教师给出陈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科学理性地运用网络。通过对于网络的讨论,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明确网络利用的理念,利用网络促进成长。

4.以社会生活为指南,塑造高尚的人格

社会是学生每天接触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教学资源。生活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对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社会中个体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先影响自己的小圈子,再逐步扩大影响范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认清自己人格上的不足,努力改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展开多种德育渗透,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德育。在开展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地将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邱胜荣.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渗透之探讨[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3,(7).

第6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一、强化初中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强化初中的教师队伍,构建一支高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涵养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此,初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在课余时间也要遵守思想道德的约束,通过环境的熏陶,使学生的遵守公德。例如,为提高教师的道德涵养,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道德培训,并设立考试机制,通过成绩评定评选出最优秀的教师员工。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教师的道德水平可以与教师的薪资成正比,以此来约束教师的不道德行为。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

为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应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如对班级设定的值日生创建监督机制,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表扬,对逃避责任的学生进行惩罚。通过这种奖惩制度的设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打造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班集体。例如,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清扫烈士陵园,让学生瞻仰烈士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英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三、创建评价机制

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创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德育的实效性。反映学生的真实性教学评价,不仅要让学生进行评价,还应完善家长的评价机制。要按照评价进行教育的改正,改正德育的方式,通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第7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人文;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渐推广与普及,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被一线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与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以下,笔者就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展开初步分析与研究。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是支撑一个民族战胜困难与挫折,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的最主要的情感动力,历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素材,语文教师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肯定、重视与合理的利用。例如,在教学《我爱祖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依次播放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身姿以及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以此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热情。再如,在教学《王二小》时,教师则可以向学生讲解战争时期我国各民族人民英勇抗敌、守卫家园的革命壮举,以此让学生懂得: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都是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佳契机。

二、渗透集体主义与合作精神的教育

第8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在《我们周围的土壤》课中,只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及研究方案。但是,在这课中,土壤不只是单纯的土壤,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有的被称作“黑金”,也有说是“万物之母”等等。虽然这些在表面看来都是片面的,甚至缺乏理性,但终归人类是无法离开土壤的。因此,在进行本课之前,要从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方面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这样对后面的讲课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培养学生很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尖锐,尤其是工业污染、雾霾等自然灾害地频频出现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所以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土壤这一研究对象。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老师通过展示给同学关于土壤被侵蚀的图片来引出问题的关键,而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后更直接的带给他们心灵震撼,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态度。另外,也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科技的两面性,慢慢培养他们正确了理解的科学态度。在科学课上有机地渗透德育,要求老师能够对教学的内容准确地进行判断,不动声色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使他们的品德得以升华。

二、制造德育情景,展开德育渗透

农村的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时,作为授课老师,一定要善于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认知活动有更加积极的体验和感悟。也正是因为这些德育情景的创造,使得小学生在科学课上能够进行德育的学习和培养。例如,在《研究土壤》的实验课上,教师对学生展示了关于土壤的研究之后,展示给他们土壤被破坏的图片并且配以生动的讲说,使得课堂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将大家的思维从对土地的了解转变到对土地的关注。这种情景下,对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是非常有利的。不仅从高层面引起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渗透了很浓郁的德育环境。在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们能够获得具体的感受以及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都在无形中给他们进行德育上的渗透。这种积极的情感渗透,对人格的形成是很有意义的。

三、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语言是很重要的。农村的小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爱争着抢着大声说话,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所以老师就要在这方面精心的组织教学内容,要多思考如何解决他们浮躁的性格和安静的态度。例如,在进行《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对于植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提问时,学生们都争抢着说自己看到的结果。老师是这样说的,先让我们班上表现最出色的同学进行回答。然后大家就安静地坐好,等着老师点到自己回答问题。老师让其中的一名同学起来回答,在答完后进行点名并进行鼓励。这种不经意的言语鼓励,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极大的鼓舞。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

四、在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逐渐渗透德育

科学教育是由很多探究活动构成,这些活动不仅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还是学生的情感的载体。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些探究活动相对时间比较长,有些学生坚持到一半就打退堂鼓,这牵涉到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坚持的问题,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采取有效的后端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参加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

五、巧妙使用评价机制,逐渐渗透德育

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对他们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养成是非常有利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使得学生的潜意识也得到了开发。例如,在一次科学课上,进行分组实验,有一个组的成员出现了矛盾,如果老师当场批评学生来进行压制,无疑会起到反作用,而如果说服教育就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最后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发现这个小组的实验操做得很有新意,一会儿大家完成之后让这个小组的人上来给大家示范下。最后他们上来展示之后,老师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提出了让他们对实验取得成功进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合作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这就无须进行批评,他们自己就已经得到了素质上的提高。这就是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合理巧妙的设计,会事半功倍。

六、结语

第9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存在不足 发展方向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于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学开展存在的不足及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教学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也是对学生基本道德素质进行不断提高的主要教学科目。通过语文德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道德观念存在的不足,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行为意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达到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目的。这一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以上观点论述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新时期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在。

二、传统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内容与教学实际相脱离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德育渗透过程很多教师具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得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过程显得尤为被动。这样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德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效果,同时广大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从内心对德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排斥感。这就充分说明德育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实际相脱离对学生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方面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积极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关键学科。教学中应立足于小学学生阶段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对其德育教育发展新方向展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光辉. 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7(9).

[2]陈梅.拨动语文教学的生命之弦――浅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焦苇,计琳.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上海德育“十一五”改革发展纪实[J].上海教育,2010(18).

[4]李兴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