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传媒行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媒行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媒行业调查报告

第1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根据《中国高科技领域垄断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包括互联网、中国电信、网通、移动通讯、软件、IT等在内的中国高科技领域正在缓缓调整。尤其是在以后的战略发展上更是处于对反垄断法的威慑而显的小心翼翼。

垄断程度与危害并非成正比

“我们花费两年时间,对包括互联网、计算机及外设、通信、传媒、数码电子、半导体、软件、IT等主要涵盖高科技领域中十六个细分市场和156家著名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国垄断企业的垄断形势不容乐观”。互联网实验室执行总裁刘兴亮说道。

经过互联网实验室,从市场份额、市场控制力、企业实力、行业稳定性四个方面对中国及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划分的五个级别(这五个级别依次为绝对垄断、高度垄断、中度垄断、轻度垄断和初步垄断,对应的星级依次为五星、四星、三星、两星、和一星)来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央视、高通以及外资的微软、英特尔、索尼等在中国都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当然也是处于垄断的危险区。而腾讯、淘宝、分众、甲骨文以及Adobe也获得了市场的高度垄断,属于高危害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刚刚露出垄断端倪的网易、盛大、巨人、以及外资的爱普生、佳能、三星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危害也开始显现,并处于垄断危害的警惕区。

当然,对这些垄断企业对于产业、消费者、国家和竞争对手的损害程度也从初步垄断到绝对垄断依次递增。这其中根据不同评价阶段呈现出的经营者垄断程度的增减趋势,可以判定该经营者的垄断发展趋势。刘兴亮分析说。

互联网实验室认为,由于垄断程度高,并不一定造成较强的垄断危害。同理,垄断程度低,垄断危害程度不一定低。这在百度、阿里巴巴、支付宝、携程、思科方面表现明显。刘兴亮说他们的垄断程度都是处于中度垄断,而对市场的垄断危害程度又各不相同。

不管怎么说,像央视、中国电信等这样的高科技行业垄断的形成是行政性的垄断,而对于市场形成的垄断则有着巨大的调节空间。

垄断企业“回调”

“中国反垄断法8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网络实验室执行总裁刘兴亮说道。

“反垄断法出台,使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涉嫌垄断的高新企业必须做到有法可依。而反观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垄断的行为很多。但垄断到什么级别没有一个量的分析,这次《中国高科技领域垄断状况调查报告》就是为了在学术上给市场一个参考。

刘兴亮说:“长期以来,中国老百姓生活在种种戴着高技术光环的垄断之下,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由于年深日久缺少垄断监管,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些垄断行为,对产业和社会利益形成了极大的侵害。”

以最近吵的沸沸扬扬的“质检总局强制推广成被告”为例。本来只是属于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个网站,在质检总局介入并拥有股权后就发生了变化。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在电子监管网成立后,质检总局就要求生产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要赋码交费加入电子监管网,由该网站向消费者提供查询服务并收费。2007年12月,质检总局又发出通知,要求家用电器、人造板、农资、食品、化妆品等9类69种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入电子监管网,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统一标识的电子监管码后,方可出厂销售。

对此,恒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郭胜说,这个“强行措施”损害了中国防伪企业的利益。在郭胜看来,企业业务出现大幅下滑,是从2005年4月开始,当时,国家质检总局不断推广“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强制要求企业对产品赋码交费加入电子监管网。

因此,提讼的4家防伪企业认为,该公司同国家质检总局存在利益关系,涉嫌垄断行为。根据该案件的律师周泽称,质检总局是在利用行政力量强制客户购买一家公司的业务,不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规定。目前,上海、深圳也各有两家企业委托他以同样理由状告国家质检总局。

对此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很快做出回应:在今年4月份宣布将退出其在中信国检的股权。

第2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录用海归的企业认为海归的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务实精神,而这严重制约着海归人才的职业发展。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海归因为在国外留学生活的时间越来越短,导致海外工作经验的短缺,这也是造成了海归人才就业不容易的原因之一。这是慧博研究院的2007中国海归人才生存调查报告的部分观点。

海归经验

没有经验的海归占到了一半

没有工作经历和做过兼职或短工等非正式工作经历的海归所占比例在一半左右,年龄越小,该年龄阶段中这类比例越大,反映出出国留学人员越来越明显在海外学习而回国就业的倾向,但由于缺乏工作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也制约了海归顺利找到工作。

海外工作经验少,是因为留学时间短。调查中海外留学1~2年的海归最多,占31.91%,其次是在3~4年的占26.97%,5年及以上占23.03%左右,随着留学时间的加长,海归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下降,显示出海归更倾向于在学历教育中的某个阶段在国外学习,而不是整个学历教育阶段。另外,在海外以工作为主的海归占13.16%,多数集中在对日软件开发、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建筑工程、中国公司在北美地区的驻外人员上。

一半的海归在管理路线上发展;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海归比例为13.49%,显示出海归的职业发展方向与其专业分布较为吻合。另外,26~30岁年龄的海归接近七成已经成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和专家级技术人员或拥有自己的企业,而30岁以上年龄阶段中该比例更是高达八成以上,显示出海归在职业发展上的速度非常惊人。最值得关注的是,同时拥有2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和1年以上正式工作经历的海归中,已经在企业中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超过了九成。

海归年薪

海归多半期望薪酬10万元

通过对在房地产建筑行业、IT行业、金融行业、多元化行业、文化教育传媒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从业海归的调查显示,对自己的年薪期待在10万到20万元的海归占到了各个行业总调查人数的50%,其中,房地产建筑行业为55.0%、IT行业为45.9%、金融行业为50%、多元化行业为50%、文化教育传媒行业为76.9%。从行业来看,房地产建筑业、IT业的薪酬最为可观,而在企业性质中,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薪酬差异明显,薪酬幅度波动大,而外商独资的薪酬行情最好,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与中外合资企业薪酬水平居中,中外合资企业略高。而企业规模越大,海归的薪酬就越为可观,主要体现在高薪区间增多上。

薪酬和工作地域直接相关,超过八成的海归倾向在北京工作,仅选择北京而没有选择其他城市的海归也在五成以上;选择上海的比例也在两成以上,排在第二位;接下来依次是深圳、广州、成都和西安。另外,被海归看好的城市还有大连、青岛、天津、苏州、杭州、沈阳、昆明,部分海归还选择去香港或国外工作。

海归年龄

海归趋于年轻化

约七成半海归年龄都集中在 26~30岁的事业上升期,形成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的重心。其次,16.45%的海归正处于职业初期的摸索阶段,学习和积累贯穿其中,超过40岁进入成熟期的海归不足一成。慧博研究院报告分析,海归的年轻化倾向明显,成长空间大,冲劲十足,但可能在经验和稳定性上还有所欠缺,还需要时间来进行打磨。

海归学历层次中硕士学历所占的比例最高,约为六成,其次是本科学历接近三成,博士学历的海归占6.58%,还有3.62%的海归是大专学历及以下学历。57.2%的海归专业为经济管理类,而工科类专业中计算机电子通信类专业最多,占到了一半。专业为社会科学类的海归比例略微超过一成,其中语言文化艺术类专业占七成以上。而理科类专业所占比例最小,还不足5%。反映出海归向商业领域发展的明显态势,过于集中在应用范围广而且能够直接应用的专业,不符合中国经济从以内需拉动向参与国际竞争方向转变的发展趋势。

在西欧留学或驻外的海归最多占到36.51%,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和德国,其中英国比例最高占到六成,法国占两成,德国为一成。北美地区所占比例为16.78%,其中美国占六成。而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超过了新西兰的3倍。而东亚地区留学日本的占到了八成,东南亚则是新加坡占了多数。

海归就业

贸易和行政类职位竞争最激烈

调查显示,企业认为海归在跨文化适应力、熟悉国内外市场环境这两个方面既有优势又存在不足,优势的地方在于海归对国际市场和海外文化的适应力较强,而劣势的地方在于对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的文化了解并不充分。在对海归就业形势的判断上,企业类别不同,海归求职者和需要招聘海归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行业来看,咨询法律财会专业服务业、商品流通贸易业、文化教育传媒业以及其他行业对海归的就业形势看高一些,而房地产建筑业、IT业则相对保守。例如,由于房地产建筑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明显,更为看重人才对国家政策、政府行为以及各种行业规范的熟悉,因此接近两成的房地产建筑业的企业并不看好海归。

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海归与自身的用人需求不匹配无法提供他们工作的机会,显示出企业在用人上还是需求导向,注重实际情况。

而三成的企业认为,在与普通求职者的竞争中,海归并没有突出的优势。海归在求职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是行政类和国际贸易类,而竞争程度最不激烈的职位是技术/产品研发类和销售类。

海归评价

上市公司对海归员工最不满意

录用海归的企业比例超过了七成。从行业来看,金融业、多元化行业对海归使用最为广泛,中外合资企业的使用海归比例为84.21%,而外商独资企业使用海归的比例就上升到了接近九成半。另外,七成民营使用海归的企业比例在逐年加大,尤其是那些民营的上市公司。

录用海归的企业认为,海归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化市场环境和外语能力,认同的企业比例超过一半;其次创新意识、跨文化的适应力、职业素养、管理知识也是海归的重要优势,形成了明显的层次差异。海归对自我认知较为统一,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和国内的就业竞争者比较,他们非常自信自己在外语方面的能力。

第3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业界组织协会调研显示因特网跃居电视之上成为美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媒介

在人类传播的发展史上,新的传媒手段、媒介的诞生,总是会对原有的传播手段、媒介造成冲击。诚如加拿大著名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作为我们感官的延伸不但导致我们个人的感官中产生新的比例,而且也导致媒介之间产生新的比例。”[2]由于新媒介的问世总是昭示着社会传播格局的变动,在因特网于20世纪90年代起以咄咄逼人的崛起势头介入大众传播后,90年代中期,国内外学术界和业界都曾就网络时代大众传媒的未来展开热烈讨论,发表种种推测、看法。由于当时尚处于因特网介入大众传播、传媒建立网站的初期,因而在当时,不论是认为大众传媒将在因特网的冲击下归于消失的观点,还是认为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应对因特网的挑战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网络媒介共存互补的观点,可说都是主要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预言。如今,因特网介入大众传播的实践已有了10来个年头的历史,学术界跟踪网络传播实践发展进行的有关研究也有了相当的积累,可以为进一步探讨网络时代因特网渗透进大众传播领域后其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关系、传媒消费市场上的受众选择现状,提供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

最近(2004年9月21日),美国的在线发行人协会发表了其在FrankN.MagicAssociates公司的协作下展开的“世代传媒研究”的调查报告。在展开“世代传媒研究”过程中,该协会调查了美国18-24岁、25-34岁和35-54岁三个年龄群中的1235名人士(按人口分布决定比例)。《世代传媒业研究》以今年(2004年)3月到6月期间美国在线人协会对18—34岁的美国人的传媒使用行为展开的连续3次研究的成果为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其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因特网和电视是调查对象最为青睐的传媒,而因特网更是已跃居电视之上:有关“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你只能使用两种传媒,你会使用哪两种”的问题,调查对象的回答中,因特网占据榜首,回答以因特网为首选媒介的调查对象达45.6%,回答以因特网为第二选择的调查对象达32.1%;电视尾随其后屈居第二,回答以电视为首选媒介的调查对象达34.6%,回答以电视为第二选择的调查对象达27.8%。18-24岁年龄群的调查对象视因特网为最为青睐的传媒的百分比更高:回答以因特网为首选传媒和二选传媒的调查对象在这一年龄群中分别占50.5%和30.7%。

以下三张图表分别显示调查对象的传媒选择,以及不同年龄群的调查对象中分别以因特网和电视为首选、二选媒介者所占比例:[3]

在线发行人协会开展的《世代传媒业研究》还发现,因特网的优势在于其既提供信息又提供玩乐的效能;在调查对象中,年轻人明显地偏爱将因特网用作新闻的首要来源。此外,在《世代传媒业研究》的上述提到的3次前期研究中,曾发现18-34岁的调查对象常常将媒介串联使用,例如,他(她)们可能边看电视体育报道边在提供体育信息的网站上冲浪以获取更多的体育信息。由于目前18-34岁的美国人基本上是伴随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为成年人的,而且作为年轻人其传媒消费行为将在传媒消费市场上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她)们的媒介选择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研究界有关调查的热点课题。

当然,在线发行人协会是美国互联网络行业界的一个组织,其研究数据固然可以为人们了解因特网在美国人媒介消费中的地位提供参考,但是毕竟由于互联网络行业界的自身利益卷入其中而可能容易使人感到对其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更易令人信服的,是独立于互联网络行业界和传统传媒业界之外的研究机构的调研结果,后者对于人们深入了解当前社会传播格局中因特网与传统传媒各自的地位变化趋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调研显示因特网在媒介使用时间上对电视造成冲击

就独立于业界之外的、学界的研究机构的有关调研而言,2004年9月,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AnnenbergSchoolforCommunication)新近成立的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了“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分项目“数字化未来”的第四年度报告《环视数字化未来》(SurveyingtheDigitalFuture),这一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就公众的媒介使用时间而言,以往曾以技术新颖、视听兼备、传播迅速而笑傲传媒领域的电视正收到来自因特网冲击波的影响。而公众的媒介使用时间的分布,可以说正是衡量各种传媒在社会传播格局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信息市场上的竞争状况的指标之一。根据“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研究的结果,美国网络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周比非网络用户少4.6小时。而且,该报告中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年限细分的数据表明,老资格的网络用户(上网经历达7年或7年以上)比新用户(上网经历不到1年)更易产生少看电视的倾向:老资格的网络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是11.3小时,比非网络用户的平均每周16.2少4.9小时;而网络新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是13.5小时,比非网络用户少2.7小时。[4]对于“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分项目“数字化未来”来说,这种发现并非首次,而是四个年度中都有类似的发现。“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起始于2000年,本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发起主持的全球性研究项目,200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成立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成员带着其研究项目参与其中,从而使“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在此后变为归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主持。这是一项耗时四年的大型研究课题,曾得到一系列机构的鼎力相助,其中包括美国全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在线、微软公司、太平洋贝尔、安得森咨询公司、美国全国有线电视协会,等等。该项目归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主持以来,研究工作除了得到安南伯格基金会的支持外,也得到了惠普公司、Accenture公司、时代华纳旗下的TimeWarnerCompanies、微软公司、索尼公司等8家机构的鼎立相助。

[page_break]

“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下一开始就设立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因特网研究项目”分项目,在美国各地调查了2000多户人家(2000年调查了2096户人家;2001年调查了2006户人家;2002年调查了2000多户人家),对网络用户和非网络用户进行比较研究。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此次的“数字化未来”研究即是前三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延续。在第四年度报告之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曾于2000年11月、2001年11年和2003年2月三度发表同样题为“环视数字化未来”(SurveyingtheDigitalFuture)的研究报告。2000年的报告显示,网络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28%(每周4.6小时)。2001年11月和2003年2月该研究中心的其项目第二、三年度研究报告也有相似的发现:2001年美国网络用户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4.5小时;2002年美国网络用户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4.8小时。而且,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年限细分的数据表明,老资格的网络用户比新用户更易产生看电视时间减少的倾向:2001年,老资格用户(上网经历达5年或5年以上)中观看电视时间少于非网络用户的比例达34.7%;而在网络新用户(上网经历不到1年)中这个比例则是29.9%;2002年,老资格的网络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用户少5.8小时,网络新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2.8小时,而且观看电视的时间少于非网络用户的比例在老资格的用户中也远大于在新用户中,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5]

根据“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报告,就调查对象的媒介使用时间而言,在“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考察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关于每周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的数据都显示出类似的此消彼长的迹象。[6]

“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报告还根据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归纳了最近10年来美国因特网发展的10个趋势/动态,它们是:

1.在美国,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数字化鸿沟正在缩小,但并未结束,因为出现了新的鸿沟/差异,如出现了宽带上网用户和电话拨号上网用户之间的鸿沟/差异。

2.美国人的传媒(使用)习惯已产生变化,并正在继续演变。以往50年间,美国人在家的时间由观看电视主导,但在最近10年中,因特网用户越来越趋向于从过去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中“赢得”时间上网。

(关于这个倾向,“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考察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研究所得的数据都有类似发现。)

3.尽管因特网在美国在用户中的可信度总体而言颇高,但是从研究项目的第三个年度起有所下降,第四年度继续下跌。

4.研究者开始发现网上购物中的(心理)变化。尽管在美国人们对于网上购物时的信用卡安全的担忧度仍然甚高,但这种担忧的强度正在下降:三年前这一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发现,2/3的因特网用户对网上购物时的个人信息保密性非常担忧,但在第四年度的研究中,该比例下降到了46%。

5.视因特网用户为“怪人—网迷”的看法已被抛弃。因特网已进入2/3的美国家庭;3/4的美国人已成为因特网用户。

6.隐私和安全:担忧仍在,但其程度正在发生变化。

7.在美国,因特网正在成为网络用户的首要信息源。

8.在美国,因特网对于儿童的利和弊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聚焦点。

9.电子邮件往来在美国依然在上网用途中排名第一,但垃圾电子邮件、电子邮箱超载和对电子邮件作复耗时过多又使电子邮件令用户恼怒。第四年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已开始出现迹象表明,老资格的因特网用户对电子邮件作复的频繁度将会低于其以往;有关对电子邮件作复的速度,因特网新用户认为对电子邮件应尽快作复或在1天内作复的比例明显高于老资格的因特网用户。

10.宽带上网将带来因特网的大变革。[7]

上述讨论说明,美国业界和学术界有关公众媒介使用、媒介消费行为的两项最新调查都显示因特网作为新兴复合型媒介已在美国传媒消费市场上站住脚,在其同传统传媒的此消彼长的竞争中,因特网在美国已经并不呈显弱态而是势头强劲。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想夸大因特网在社会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事实上,在传媒发展史上,新媒介对原有的传播手段、媒介的冲击的结果,一般并不是造成后者的消失,而是导致社会传播格局中传媒地位分布的变化,“传媒之间的比例”的变化。传统的传媒面对因特网迅速扩张的现状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地担心自己一定会被淘汰出局。而且仅凭几次调研所得的数据,是无法就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对社会传播格局中传媒地位分布的变化问题、对其带给电视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的冲击问题,给出普遍性结论的。况且,世界各国总体实力不同,因特网目前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普及率和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因特网的发源地、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在因特网发展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传媒消费市场上因特网的地位之高目前还不能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现状。

结合我国的因特网发展情况来说,目前,我国大陆因特网用户数为8700万(2004年6月底的数据),其中宽带用户311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达3630万。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从我国网民在13亿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因特网在我国的普及率依然颇低。在这种情况下,因特网在我国当然尚未在整个社会公众中构成对电视地位的挑战。尽管如此,对来自美国的这些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还是值得重视,这是基于下面三种原因:一、美国作为因特网强国,其因特网发展的趋势常常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虽然往往会在一定的时间差之后);二、不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或地区,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视不再拥有传媒中最新成员的特殊地位,它不应也无法对来自手段更先进的因特网的挑战视而不见,在传媒消费市场的竞争中,从市场竞争的“差别化”规律的角度来说,由于电视同因特网相似之处较多,所以从长远来看,电视在市场竞争中在“差别化”这一点上同因特网竞争的任务也许较其他传统的大众传媒更为更艰巨;三、就年龄分布而言,在中国同样出现了因特网的影响力在年轻人中较高的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大陆的网络用户中30以下者所占的比例共计达70.5%,因此在未来的传媒消费市场中因特网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潜势。更为细分的我国大陆网络用户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8]

中国大陆网络用户的年龄分布:18岁以下18-24岁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

17.3%36.8%16.4%11.5%7.3%6.7%3.3%0.7%

鉴于以上三点原因,上述国外最新研究报告对我们显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等传统传媒的未来取决于其对传媒消费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和正确应策。

注释:

[1]这里指的是1994年出现了第一批由传媒机构自身建立的网站。但是,在此之前,美国个别报刊在已开始尝试依托别的网络服务主站上网电子版,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依托美国在线电子版即是著名的一例。尽管如此,笔者从美国的编辑与发行者网站、欧洲的Nua公司(以开展网络调查著称)等若干信息源获得的信息表明,最早出现传媒建立的网站,发生在1994年。

第4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还没有对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国学者谢金文将其定义为人们对大众传媒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加拿大媒介素养学者Jane Tallim认为媒介素养是筛选、分析那些每天由各种媒体传递的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受众批判性思维反作用于媒介的能力。对媒介素养的认识虽然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但多数学者大体上将媒介素养分为三部分――批判性认识媒介的能力,利用媒介获取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能力,参与媒介的主动性。

大学生是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鲜事物接受迅速的群体。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公民素养。近年来,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纷纷组织了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作为中等城市代表的合肥,这一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状况与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我们在合肥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媒介素养问卷调查”。鉴于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城市,高校众多,我们把这次的调查范围放在本科生内,按照一本、二本、三本等级原则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合肥炮兵学院和新华学院等8所院校,每校60份问卷。问卷调查对象选择了最能代表该校特色的专业,比如在中国科技大学选择了物理专业(基础学科),安徽大学则选择了哲学系(文科类),合肥工业大学选择电子科技专业(工科类)。按各专业分四个年级,每个年级15份(新华学院三个年级)。如果该校有涉及新闻传播类的专业,则在此专业再发放问卷10份。由于合肥地区高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安徽省,故本调查对于安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实际回收为505份,有效问卷4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调查样本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76.9%,女性23.1%,文科30.9%,理生69.1%,大学本科一年级为22.0%,二年级为28.0%,三年级为36.0%,四年级占样本总体的14.0%。

问卷调查外我们还选择了数十位同学进行深度访谈,其结果同样印证了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并让我们对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动机和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限于篇幅,仅呈现和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中的媒介接触与媒介使用情况。

1、媒介接触时间:网络最多,电视最少

合肥地区大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媒介的具体时间是多少呢?问卷要求被访者回忆自己平均一周使用媒介的时间,经过综合计算得出:合肥大学生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为59分钟,广播31分钟,杂志24分钟,报纸22分钟,电视15分钟,我们与2004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南京大学进行的同类调查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制作了“表一”和“图一”。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具有一定的共性,即网络接触时间最长。相比之下,合肥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或网络接触时间均远远落后于上海和南京两座城市,由此也看出发达城市和中部城市大学生利用媒介的意识还有差距。合肥作为中等省会城市,经济建设处在快速发展期,大学里的校园建设的条件有限,很少有寝室里装有电视,校园局域网的铺设也只是几个学校完成,种种硬件的限制使合肥大学生的媒介接触状况有着特殊性,但在中等城市中又有代表性。比如,从广播的收听时间上来看,与前两座城市的差距最小,这也和广播媒介对硬件要求不高有关。

2、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与报纸平分秋色,人际传播不容忽视

合肥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怎样?他们最希望获得信息的媒介是什么?他们更多通过什么媒介了解在合肥本地发生的事件呢?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各媒介均有涉及,在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中,27.3%、24.8%的人分别选择了网络和报纸,占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比例;在最希望获得信息的媒介中,40.9%的人选择了电视,占压倒性比例,报纸和网络分占18.6%和17.6%,这与其它城市的调查中区别极大;在获得本地新闻的途径中,报纸、听别人说、广播各占28.8%、24.8%和21.6%,电视以13.1%的选择率也占有一定份额。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报纸的接触度和信任度基本平均,属于主流媒体。电视是最希望获得信息的媒介,可以看出青年学生对电视特殊的情感。在上大学后接触电视变得不方便,反而激发起大学生看电视的渴望。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也是和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相一致的,学生在上网娱乐、学习的同时可以很方便地浏览新闻。在获得本地新闻方面,调查结果显得相对多元化。因为本地信息往往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甚至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所以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反而成为不容小觑的传播渠道。

3、媒介接触动机和内容:娱乐战胜了资讯

现在大学生接触媒介都在干什么,对于媒介的使用是否恰当和健康,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于媒介的态度。

有关大学生报刊接触的主要目的,四个选项的人数和百分比如下:

有关大学生网络接触的主要内容,四个选项的选择情况如下表:

有关大学生收听广播的主要内容,选项如下:

通过以上三个图表的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合肥大学生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无论接触的是报刊、网络或广播,其结果都惊人的一致。他们更多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娱乐休闲方面,媒介最主要的功能――提供信息,反而在大学生群体那里位居其次。不过,针对不同媒介,接触目的略有些不同。

在接触报刊的主要目的中,除了休闲娱乐和了解信息两大首要需求外,41.9%的同学选择了学习知识。报纸作为传统媒介,它的严肃性、公信力和知识承载能力在大多数同学那里得到肯定。在网络接触中,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和信息寻求,大多停留在看客的层面,而实际参与互动的只有28.8%。大学生经常登陆的网站是新浪(55.1%)、腾讯(48.3%)、搜狐(41.5%)、雅虎(32.6%)、网易(28.8%)。由此可以看出,90年代末成长起来的门户网站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而且这些商业门户网站的资讯内容丰富,还带有电子邮箱等私人网络空间服务,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仅次于新浪的腾讯,在我们后期的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并不是有意去打开网页,而是在登陆QQ时,网页自动弹跳出来,顺便打开而已,也印证了合肥大学生上网的娱乐性质。

4、报刊接触:“刊”胜于“报”

合肥大学生报刊的接触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如下图所示: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无孔不入的现代传媒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媒介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怎样和媒介打交道,怎样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为它所控制,这是每一个现代公民,特别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合肥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中,我们发现,代表合肥地区准知识阶层的大学生,对于媒介性质的理解力和利用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里,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各大专院校应该尽全力完善媒介接触的硬件设施,比如铺设校内网,在宿舍楼里安装电视等,硬件和技术对大学生的媒介观念影响很大,不能让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知识文盲”。其次,根据自身情况开设媒介素养公共课,或者以讲座的方式,教授大学生利用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媒体使用习惯。第三,利用本校或者外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师资力量,普及传媒知识,引导学生接触媒体行业,打破大学生对传媒的神秘感。最后,我们认为素养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大学生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清醒、独立和自由。

(感谢刘凤仪、李树娟等同学对问卷调查的帮助,感谢欧阳艳琴、杨露、李燕华、张欣、高东九等同学的统计支持。本文是姜红主持的“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07sk043。)

参考文献

[1]孔祥武,南京地区媒介素养接触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2]蔡帼芬等,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马移萍,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导刊,2005\2

[4]淘喜红,王艳等 武汉市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报告[J] 教书育人,2006\6

[5]刘佳 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206\3

[6]水延凯等,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应当说,这种制度的设置主要基于传媒行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是上市的经营性资产必须依托被采编环节所主导的平台,才能在未来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实现经营资产的价值增值,这就为传媒上市公司的未来带来不可控制的风险。首先,传媒上市公司只是传媒集团的一部分资产,因此,传媒上市公司在高管人员的安排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上均受到来自传媒集团的直接控制,这种治理架构显然增加了传媒上市公司的运作风险。其次,采编环节与经营环节的剥离,使得两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成本高昂,一旦采编与经营之间运转不畅,对传媒上市公司所造成的潜在风险也是不可估量的。(据胡旭于《新闻战线》)

“重庆模式”的特征和方略

中国电视业目前已进入开放整合、竞争发展的新时期,如何保持广电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对此进行了有益而又艰辛的探索。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重庆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重庆广播电视集团2007年先后在武隆、涪陵、潼南等区县开展了深度整合广电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基本做法是:按自愿的原则,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签订协议的方式,将区县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的全部债权、债务、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移交给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承担区县广电投资、发展、指导、管理的责任。区县广播电视台作为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的直属单位、当地全部广电资产及其权益的所有者,依法独立运营。这种模式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即区县党委、政府对广播电视台的领导权、使用权和税务征收权不变;区县党委、政府对广播电视台的投资、日常管理、财政补贴等责任转移给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资源深度整合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增加了对区县电视台的基础投入(财政补贴)、软投入(内容、人才、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硬投入(货币资本),努力提高区县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传输、经营和管理水平。通过资源深度整合,区县广播电视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责任主体,利用资本、技术、劳动力、产权等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生产要素重组,可利用“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这个统一品牌进入全市、国内、国际市场,寻找市场机遇,培养市场竞争的新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据张卫星于《中国记者》)

未来新闻报道方式的基本走向

在发展多透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基础上,应增强受众的主体意识,以平等的视角和平民化、人情化的报道方式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具体有如下方式:

问题性报道。问题性报道分为:批评性报道和调研性报道。批评性报道主要以舆论监督报道为主。调研性报道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一报道方式将呼唤精确新闻学在我国广泛应用。参与性报道。在认知心理的驱动下,逐渐成熟的受众对于新闻的认识由表象注意转向深层,并且产生了参与意识。公益性报道。高扬人文关怀旗帜,关注弱势群体,大力开辟农村新闻资源,缩小“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信沟”。公益性报道不仅能催发社会爱心,还能引发社会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社会预防和警示作用。公开性报道。新闻传媒应加强重大问题的公开报道,对一些突发事件,媒体应采取“危机公关”的相应对策,及时报道、改进工作,从而树立高效、透明和负责的政府形象。趋向性报道。趋向性新闻报道方式打破了过去新闻都是报道已发生事件的陈规,把触角伸向了将要发生的事件,不仅增加了报道的深度,而且能提高世人的心理预防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据周灿华等于《现代视听》)

“优秀记者”自测15问

是否时刻代表着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的形象,而不是强调个人意志、行为并参与和干扰新闻事件;是否感到自己每天都在改变,昨天的采写,今天看来已多少有点幼稚;是否采写任何一个题材的新闻后会很有底气地说“后无来人”;是否能从事物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有价值的事实,且能从十分一般的材料中写出有价值的“获奖新闻”;是否每天都有无数个可采写的题目,从没有无题可写的烦恼,并能依序有效地采写;是否能不看采访本一气呵成将稿子写下来并让采访到的有效素材所剩无几;是否每天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的思考时间,且是“早”作打算,“晚”来盘算;是否做到需要当天完成的采写题目不轻易拖到明天,也不会因为今天的有限而马虎对待要写的作品;是否习惯于五年规划和一年一月一周规划,拥有采写上的系统思维,有对一个时期作品汇编成册的设想;是否有几个具有较高采写才能和综合素养的良师益友不断地指导、激励、鞭策;是否能对各种各样的文体驾轻就熟,能将人家嚼过的馍做成香喷喷的馒头;是否能用受众的标杆来衡量工作价值;是否视每一次的岗位转换是单位和别人的需要而非自己对单位和别人的强求;是否能将个人的有价值的想法用来创造社会价值;是否愿意前置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看待所从事的工作以及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据范军于《青年记者》)

文化体制改革要严管国有资产

财政部网站近日公布了《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党委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宣传文化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文化体制改革的组织协调和宣传业务的指导工作,重大国有文化资产变动事项的审查把关。要严格规范和履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审批程序。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要遵守国家现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财政部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党委宣传部门等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做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

《通知》还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制订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国有文化单位有望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且考评结果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安排、资产配置、国有文化资产经营者的收入分配真正挂钩。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年中国广告增长

首次低于GDP增长速度

日前,CTR市场研究公布了2007年广告市场调查报告,中国广告增长率为9%,首次低于GDP的增长率。新媒体和互联网持续引领高速增长的势头。

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因受奥运蓄势、主要行业广告投放疲态以及新媒体广告分流等诸多影响,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刊例花费增长幅度进一步收缩,广告花费总量为3120亿人民币,整体投放同比增幅仅9%,低于中国GDP11.4%的同比增长,为近年来最低的增幅。而新媒体继续保持爆发之势,互联网广告花费实现了48%的增长,总量达116亿元人民币,排第4位,仅次于户外媒体,商务楼宇LCD则以76亿人民币的广告花费总量位居第5位。互联网和商务楼宇LCD则分别从媒体市场中占据了4%和2%的份额。而传统五大媒体,电视以12%的增幅依旧保持领先地位;杂志、电台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报纸的下滑局面依旧没有出现任何转机,呈现1%的降幅;户外媒体受到城市整治和户外新媒体等诸多影响,结束了连续的高速增长势头,出现了6%的负增长。(摘自《中华新闻报》)

广电总局扶持优秀电影新举措:

每部最少补贴20万

对于电影来说,剧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月2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在公布2007年“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评选结果的同时,还了本年度“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启事,实行重金征集的方式。该启事明确地说明,本年度将评选产生5部优秀电影剧本,每部由政府补贴不少于20万元的剧本认购资金(含编剧稿酬)。此外,还将评选出“政府扶持电影剧本”30部。该奖励力度比去年翻了一倍,而“扶持电影剧本”也多了10部。

(摘自《北京青年报》)

中央网媒共签自律公约

规范视听抵制不良内容

2008年2月22日,央视国际、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青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等8家中央网络媒体,在京举行《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约仪式。《公约》倡议,各缔约单位应共同遵守国家关于互联网文化建设以及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的服务,积极传播健康有益、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现时展和社会进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互联网视听节目;尊重和保护著作权人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创造和维护公平有序的网络视听节目版权环境。缔约单位同意将在适当的时机设置《公约》的执行机构并服从该机构的监督管理。

《公约》欢迎所有在中国境内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单位,在自愿接受《公约》的条件下申请加入。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以及国务院新闻办等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四十余家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的代表参加了仪式。

(摘自《中华传媒网》)

云南:新闻媒体监督

将成为行政首长问责依据之一

从3月1日起,云南省开始施行《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问责办法》明确提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对行政首长进行问责的依据之一。《问责办法》由总则、问责事项、问责方式、问责程序和附则共5章21条组成,规范了问责的主体、方式和程序等内容,是以云南省政府名义制定的首个行政问责办法。与此呼应的另一则新闻是:新一届云南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修订的《政府工作规则》,新增一条规定:“省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

第6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商业银行与PE投资曲线“联姻”

商业银行一直在积极拓展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合作的新形式。据悉,工商银行将与某基金合作,以财务顾问的角色深入私募股权领域。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尚不能给股权基金直接提供贷款资金,故只能以曲线“联姻”的方式与PE合作。

通过此次合作,工商银行主要将根据手头的客户资源起到良好的中介作用。即基金将分享到银行大客户的资源,并通过大客户的出资解决融资渠道。而工商银行将成为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对于基金投资的企业,银行也可以参与考察其资质,提出投资决策的意见,以此来确保大客户的投资收益。同时,工商银行将GP管理费中的两成资金作为自己的收益。

创投行业规范日渐明朗

高标准的落实政策是关键

“中国的创投机构成分复杂,有公司制,有合伙制,有通过信托的,有个人独资的,理念也比较混乱,这可能导致市场的无序。” 深圳创会常务副会长王守仁多次道出这样的担忧。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同样在今年的“全球PE北京论坛”上指出,目前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存在小、散、乱现象,行业监管的规范尚未明确,特别是一些外资PE进入的规则不够明确。他透露,发改委目前正牵头拟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并将尽快推出。

金融30条的出台明确规定要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温州民营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这样很多中小企业将从政府对其的间接支持发展到直接扶持,明年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的规模将扩大。系统的制度是保证一项政策良好执行的基础,高标准的将“金融30条”落地是最重要的。

板上钉钉IPO计划取消

中国赴美高科技企业“全军覆灭”

随着经济危机危害的加重,目前的股价已经远远无法体现股票本身价值,大量科技企业为此不得不取消了原本板上钉钉的IPO计划。

最近,汉王科技、分时传媒、神州数码(ERP业务)、迅雷、光线传媒、以及服装直销品牌PPG等企业纷纷曝出IPO计划被搁置的传闻,这些传闻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证实。更早些时候,华旗资讯、中华网软件、ITAT,以及同在杭州的畅翔网、共合网、聚光科技等企业,也纷纷取消了IPO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IPO推迟的案例中,赴美IPO已成为“全军覆灭”的重灾区。究其因,这与美国投行自身难保有关:老牌投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这个时期再让投行承担新股发行,这无疑是把他们推上火山口。

UCWEB董事长雷军表示,在经济危机时期,更能考验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竞争力。一旦三年经济危机过去,将会有一大批经过锻炼过的企业成功上市。

美国风投协会报告

明年96%风投将遭遇融资危机

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以下简称“NVCA”)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96%的风险投资公司明年将遭遇融资危机,而IPO市场在2010前都不会开放。

NVCN对400多名风险投资家和企业主进行了调查,他们普遍认为,与今年相比,明年的投资额将有所下滑。61%的受访人士表示,整体风险投资额将下滑10%以上。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风险投资家表示,他们明年准备资助的企业数量将不会有变化,甚至会更多。在投资额下滑的前提下,这意味着每家企业能够拿到的资金数量将受到影响。

对于一家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NVCA总裁马克・希森(Mark Heesen)称,这就是“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的适者生存。

另外,此次风险投资下滑并不局限于美国市场,而是将影响全球市场。其中,初期创业公司、媒体公司和半导体公司受影响最深。

更关注内地业务

3i拟转移其香港和上海员工至北京

第7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坐在门前公路边发呆的羌族姑娘尔玛依娜被一个喜欢旅游和摄影的男人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并在网站汽车论坛发表后,被称为“天仙妹妹”,于是,无可挽回地走上了明星的道路。仅一年多的时间,“天仙妹妹”实现的合同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

去年,一个12字的帖子“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莫名蹿红,短短两天的时间内,该帖的回复数达到了300621,点击数更是高达7607617。随后,北京一传媒公司自曝是他们制造了“贾君鹏”,这个创意足足让他们赚进了“6位数”。这便是当下日益盛行的网络推手和网络公关。据了解,除“贾君鹏事件”外,包括芙蓉姐姐、“雷人”征婚女罗玉凤等都是出自网络公关炒作之手。

随着国内网络的发展,网络推手愈加盛行,出现的炒作事件也越来越多。近日,知名拍客、网络推手石金泉因转载了一个帖子而被拘留了3天,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推手”的好奇和争议。

早前,央视在报道中曾披露,近一半网络热帖是由网络公关公司聘请大量“”人为制造的。这一说法得到了业内知名的网络经济专家、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的认可。他表示,网络上有近一半的热帖是经过人为设计的,而幕后的主要推手是网络公关公司。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网络推手在全国各地的数量正在飞速攀升。据统计,目前北京的网络公关公司有700多家,规模不一,较出名的有陈墨网络公关机构、口碑互动等公司,拥有员工近百人,而小的网络公关公司则可能仅有几个人。目前,某些城市和地区目前尚未出现有名的网络公关公司,许多网络推手公司也多以“网络传播有限公司”、“网络营销服务公司”来命名。由于行业特殊性,这些从事炒作的推手们,甚至不清楚自己身边究竟有多少人是同行,更不晓得自己所从事的“顶帖”已然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根据《中国公共关系业2008年度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公关业务产值占整个公关行业市场比重高达6.3%,营业额约8亿元左右。因推出“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二月丫头”而号称“中国第一网络推手”的陈墨网络公关机构掌门人陈墨对外表示,2007年,他的网络策划公司已签约和待签约客户就有13家,意向签约金额超过1000万元。陈墨甚至曾撰文写道,网络公关公司将是“传统公关的掘墓人”。网络公关行业研究人员高胜宁也预计,未来3年内,网络公关业务逐渐会超越其他公关服务手段,成为最大的盈利点,比重超过50%。

第8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这部从2008年就在晋江文学网走红的小说,在9年后被搬上了荧幕。剧集开播后,15天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亿。但在这样的播放数据背后,也存在躲不掉的尴尬特效、有硬伤的剧情逻辑、一成不变的玛丽苏人设、以及被诟病最多的抄u。即便如此,相较于豆瓣评分仅4分左右的其他IP剧,该剧目前评分6.1已算是“一股清流”。

卖座与口碑之间的反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并非个例。事实上,整个2016年都没有出现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大剧:直面当下社会现实的如《欢乐颂》 《中国式关系》 《小别离》等,虽然口碑较好,但总体收视排名不如《亲爱的翻译官》 《锦绣未央》 《寂寞空庭春欲晚》等IP剧集。而后者的口碑往往呈两极分化状。

在资本和市场的催化下,这种收视率和口碑的反差被演绎得更甚。“这一两年,首先就是国内电视剧越来越多地依赖改编,对大IP和大演员的倚重也越来越明显。”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著名编剧张巍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原创剧集可能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造成这种现象的逻辑并不复杂。从资方的角度来看,IP是此前已被验证过的,这个故事有其特定的市场,即使无法大热,也不会出大错。另一方面,明星自带粉丝流量,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剧集收视率或点击量。

但从行业的角度看,大IP扎堆拍片很可能使影视剧整体内容质量有所下滑。因为目前火热的IP多来自网络言情或玄幻小说,由于其连载时间跨度多达数年之久,多数情况下故事连贯性堪忧,改变成影视剧后这种缺陷更是被成倍放大。此外,从文艺的角度,编剧汪海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玄幻在文学史上、在创作上,是武侠的大倒退。”

同时,由于这类剧集大都选用自带粉丝流量的明星,其对明星的倚重使得明星片酬扶摇直上。以《孤芳不自赏》为例,此片就被吐槽抠图严重、替身使用频繁,主演拿天价片酬却只有很短的进组拍摄时间。对于这类情况,编剧宋方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现在电视剧拍摄有一整套所谓完整娴熟的“替身拍法”,包括抠像、头套、背身、背景虚化等,“原来拍戏是拍戏,现在是游戏……根本不用演员就能拍。”

行业严重依赖IP,也有人才匮乏的原因。视骊制作掌门人白一骢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表示,影视剧行业正面临人才不足的局面。根据《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2016年1月~9月共备案电视剧892部、34946集,数量再创新高。白一骢认为,市场的热度压缩了正常创作者的成长周期,更多的资本意味着更多开拍的剧集,但同时也意味着在有限的人才中,一部分人要提前做到超出自己原本能力范围的岗位。“比如,我们副美术被人挖去做美术,美术找不到合适的副美术,只好把原来的助理提成副美术,他再把刚刚入行的小孩提成助理。这样,整个底下的团队都会变得比以前要差。” 白一骢说。

第9篇:传媒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直播;自媒体;手机视频;网络主播

随着网络视频直播的不断发展,网络视频直播不再简单运用在会议、会的直播上,网络视频直播逐渐渗透到娱乐领域,用于娱乐目的的网络直播越来越多,随用于娱乐目的的直播平台也随之出现。

另外,智能手机的应用,也为网络视频直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技术支持。智能手机的应用,让随时谁地拍摄视频并上传互联网成为可能,便捷的技术手段,娱乐目的的需求,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为直播平台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5年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只有200余家,截止到2016年5月31日,在广电总局提供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名单中,一共有588家视频直播机构。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行业数据监测点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文化市场整体营收达1017.2亿元。目前,国内网络文化相关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其中网络直播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市场营收82.6亿元,同比增长209.3%。

井喷式的发展创造了一批商业成功案例,造就新一批网络红人,PAPI酱、回忆专用小马甲、叫兽易小星等,创造巨大商业利润;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电商网站也看到网络视频直播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上马直播平台。网络视频直播大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对网络传播行业,也悄然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是利润当前,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直播市场,开创“直播+”模式。2015年,大洋彼岸的社交网站Facebook推出Facebook Live功能服务,正式进军直播市场。国内,两大社交网站腾讯QQ空间和新浪微博也同时进军直播市场,开创“直播+社交”新领域,社交与直播的结合,使得直播正在成为下一代社交方式。随着视频直播在受众中的广泛应用,直播平台成为一个聚集人气的重要工具,各大电商,如蘑菇街、聚美优品,甚至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也纷纷开通直播,抢占更多用户时间和流量。“直播+电商”模式,成为各大电商聚拢人气,开创新销售模式的发端。

二是收入诱惑,刺激大量年轻人加入直播主播大军,迎接“全民直播”时代到来。与传统行业相比,行业准入门槛低,投入少,足不出户就可以赚钱的工作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投身网络主播。没有学历限制,只要有个手机,在哪儿都能直播赚钱,吸引个各个阶层的青少年,无论是90后、95后,还是00后,“网红”“直播”这些热词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网络直播,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玩又赚钱的事情。2016年9月7日,网红直播垂直媒体《2016中国网络主播调查报告》,据统计的映客、花椒、一直播三大直播平台各自排名前1000的主播收入累计数据,其平均累计人民币收入是199665元。巨大的收入诱惑,轻松的工作状态,使得年轻人,进入网络主播行业。报告中显示90后主播占比48%,是直播大军的绝对主力,95后以34%,屈居亚军。

三是传播方式的改变,频密的互动改变人际交往习惯,边际效应提高。在新媒体时代,彻底颠覆了传统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的发展,让“自媒体”成为可能,个人即媒体的思维模式已经被人们接受。网络视频直播,这种传播方式出现以后,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际交往模式。网络主播现场直播,现场人与人交流,跟面对面交流没有多大差异,完全抛弃传统的人机交流模式。随着网络直播内容及形式不断丰富所带来的边际效益提高,人们越来越习惯运用直播跟人聊天、学化妆、与明星互动以及了解产品信息等,直播依靠直观的视频影像联结了不同于微信、微博等依靠文字图片为主的传播交际系统,人们可以通过直播更直观地接触真实的对方,直播成为网络人际交流的新平台、新空间。

网络直播行业作为互联网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部分直播平台内容良莠不齐、打球,平台与平台间的恶意竞争,伪造数据等问题也在不断凸显。2016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快速发展的直播行业,已经如当年的视频网站一样,成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得不更加努力管控的领域。同月,20多家主要从事网络直播表演的企业负责人《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从2016年6月起,对所有主播进行实名认证,对于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从国家相关部门到央媒都在重点关注直播行业,这对直播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视频直播行业的市场会在监管和自律中回归理性发展,将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