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叙事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和谐;学校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基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的存在能使学校的所有人员受到规范与影响。学校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学校全体人员的一致认同感,也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它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牢牢地抓住了全体师生的心;它像一条河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奔流不息,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更像是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四周,成为学校的灵魂。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发展的人。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校确立了“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努力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全面发展。
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即规范,学校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建设。我校结合校情,已经制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结合此课题,我们不断修改、完善现有的各种方案条例,使学校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将在制度的“刚性”和“人文关怀”方面进行探索,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便能更好地保护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制度也应该是“人文的”,经过锤炼的,科学的。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制定这些制度的时候把它当作文化建设来抓。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新的实验楼、公寓相继竣工,硬件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我校进一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学校在硬件环境方面体现出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优良的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办好宣传橱窗和黑板报,作为向学生宣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阵地。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一)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着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校;立足于社会的原则,体现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在亲切自然中感染人的特色。班级的文化氛围本着统一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布置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每班有班训、班歌等适合本班特色的内容,与整个校园文化相得益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倡导高尚师德,树立良好师风。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思想;保证全体教职工都能担当起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重任。
“我身边教师的感人故事”的演讲是我校“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开展 “教师讲坛”和“感悟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的迅速成长;师德标兵、教学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的评选内化为师生求实上进的精神力量。这些活动为学校发展发挥着持久深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坚持德育为首,重视德育实效性
为了使德育工作富有实效,学校在落实《中学德育大纲》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坚持周一升旗仪式、班会、校会、学生艺术节、科技体育节等教育形式之外,还坚持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依托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教师节鲜花献老师活动、成人节体验活动及植成人树活动、五四青春励志歌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一)法制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学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组建了一支由教师组成的学校巡防队,每天上下学期间在学校周边巡视从而确保学校周边学生的安全。积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等各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讲座等活动。学校不断完善心理三级维护站的建设,我校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学生个体和团体的咨询辅导活动。
(二)加强学校活动阵地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每年组织学生到我校的国防教育基地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进行军校一日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省会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 “城市少年课外乐园”正式启动后,为了使同学们的假期过得更有意义,我校积极响应号召,向学生开放了学校的乒乓球室、微机房、阅览室等活动场所,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培养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
学校积极使用绿色软件,邀请专家进行“网络是把双刃剑”的讲座,制订了文明上网公约,定期召开班会,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如春节网上感言、网上清明祭英烈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绿色上网。
五、开办家长学校,是建立家校和谐的坚实基础
一、教师引领不够
一青年教师执教《跨过海峡的生命桥》,组织学生学完生字,便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感受。学生读时,老师静立旁观;学生说时,老师一味地微笑点头,几乎没有什么评价和引导。课后,我们提出质疑时,这位老师却不以为然地说:“新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吗?”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做到九个“尽可能”、四个“不先”,明白四个“不等于”。九个“尽可能”是: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四个“不先”是指:学生能讲的教师不先讲;学生能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读的教师不先读;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先做。教师要明白的四个“不等于”,即放手不等于甩手;自主不等于自流;群言堂不等于乱言堂;因势利导不等于千依百顺。
二、规范学生不力
在这十几节课中,我们多次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同学们,你喜欢哪段就读哪段”、“你想写哪几个字就写哪几个字”,于是,就有不少学生拣最简单的一读、一背、一写了事。诚然,教师的初衷是要体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师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却没有给予相应的责任。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当这样理解:(1)新课标中提出的“致力于”要花更多的是时间和力量,不同于以往的“培养”;(2)新课标中所提的“语文”,是作为一种文化而提出的,不同于以往所提的“语言文字”,不只强调其工具性;(3)新课标所指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不同于“语言能力”,不是单项要求,而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4)“形成与发展”表达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意识。
新课标中“语文素养”的内容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文知识(字、词、句、段、篇);(4)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5)语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语感不是小学界解决的主要问题);(6)思维水平(要求学生不仅有所知,而且要有所思);(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加强学生必要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增进学生现代的人文素养。
鉴于上述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得规范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选择与自主进取的关系,让他们对学习产生责任感和进取心。而且,这也不排斥在适当的时候作出硬性的规定。比如有些优美的语段,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背下来。教师规范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矛盾的。
三、偏离教学目标
一教师在上《蝙蝠的飞行》(人教版老教材)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让学生读课文后,按课文所说的,分小组在组内某一个同学身上做实验,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上“探究”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是:一、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这个奥秘,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比较明白的,做了这个实验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了。二、就算学生做完实验终于明白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难道学生在课中得到的实验技能是语文课的应负责任吗?回答是否定的。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培训需求 调查 建议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培训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更关系着当前教育改革的成败。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着培训能否应对正确的目标,影响到能否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的培训方案,最终对培训的有效性高低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采用自编的教师培训调查问卷,对永城市1010名在职公办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访谈了其中的62名参训教师,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通过了解该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求及其差异,为制定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调查于2012年4月~7月进行,主要调查对象为永城市29个乡镇及市属学校的中小学教师。我们在查阅大量教师培训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一些校长、骨干教师的访谈,编写了《永城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围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设计,调查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历、所教学段、职称、教龄、年龄、任教学科、所带年级等;二是培训需求情况,主要包括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期待、形式,培训时间安排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培训效果评价、培训内容需求、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等;三是以开放题的形式了解调查对象对教师培训的建议。
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市29个乡镇和市属学校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问卷发放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师群体。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7份(其中男教师500人,占49.5%,女教师 510人,占50.5%;中学教师427人,占42.3%,小学教师 584人,占57.7%),有效回收率为99.70%,问卷数据经过筛选、整理,输入计算机,主要运用EXCEL2007、SPSS13.0等相关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因
调查显示(见表1),有39.94%的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24.43%的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建立关系,学习先进经验;21.03%的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为了走出去开阔视野;服从上级安排的教师占8.18%;评先晋职需要仅占到6.00%,关注度较低。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渴望学习,提升素质。他们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态度端正,认识正确、目标明确。可见,内部动机是大部分被调查者参加教师培训的主导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一少部分被调查者参加培训是属于外部驱动,缺乏持久的积极性,不利于自身的专业进步。
2.培训内容需求
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认为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依次是: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23.11%)、现代教育技术(19.7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16.90%)、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15.71%)、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11.53%)、职业道德与素养(9.23%)、教育政策与法规(3.45%)、其他(0.37%)。由此可见,老师们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第三是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和知识也有一定的需求。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内容需求方面体现出强烈的实用取向,培训内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四个方面。因此,培训机构应根据教师的需求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
3.培训方式需求
对于培训方式,当问及“您认为下列哪种培训方式对您是有效”时,结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培训方式分别是:经验交流(23.29%)、观摩考察(18.60%)和名师带教 (16.49%),而对于自主研修、网上学习和课题研究形式选择的比例较低(见图1)。比较发现,对于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学习内容,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访谈发现,老师们更重视参与、互动、体验、生成的新型培训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打破传统的习惯性思维,有利于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4.培训模式需求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集中培训”排在首位,占25.59%;“远程与校本相结合”和“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分别占17.11%、14.68%;“校本培训”占13.90%;“远程培训”占13.37%;“集中与校本相结合”占11.35%。结果表明: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相结合是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培训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5.培训时间需求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47.95%的教师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43.84%的教师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分别占3.10%和5.11%(见图2)。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希望培训时间安排在工作期间,不希望培训占用休息时间。与部分教师访谈发现,一方面,老师们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6.培训师资需求
对于培训师资,问卷中列举了专家教授、教育行政官员、教学名师、教研人员、进修学校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等几种主要的培训者。调查结果显示:位列前三的培训师资是“专家教授”、“名师”和“骨干教师”,分别占28.40%、25.43%、16.38%,“优秀教研员”、“教材编写者”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占16.38%、7.03%和6.83%。结果表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专家教授、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专家教授掌握着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是教师的专业引领者,名师和骨干教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又比较了解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其授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比较高,自然欢迎程度就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7.培训期待与收获
从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期待看,相比于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能够通过培训获得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术(31.00%)是教师第一位的需求;其次是获得适用的新知识(26.18%);第三是获得新的理念(23.59%),参见表2。这反映出教师对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渴望。教师对培训的期望是相当现实的,华而不实的培训是教师所不愿接受的,也是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师培训一定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8.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教师们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依次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31.73%);培训目标缺乏对课程改革进行有效指导(29.05%);培训方法陈旧(20.34%);培训管理不严(12.06%);培训者水平不高(6.46%);其他(0.37%)。因此,对于负责教师培训的机构而言,要反思现存的这些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9.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
表3统计结果表明,影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首要原因是教学与管理工作繁重,时间精力有限(32.41%);其次培训形式化、无实效(15.46%);第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14.07%)。此外,培训内容和个人需求不符(14.02%)、个人承担的培训费用高(11.52%)和参加培训学习没有激励机制(6.26%)等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此看来,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经费,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思考和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对培训认可度较高且具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他们对参加教师培训,态度端正,认识正确、目标明确。但调查同时也显示,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模式、培训时间和师资,培训过程等方面的需求没有让教师完全满意,相关问题的存在导致培训偏离了教师的需求,从而使得培训效果缺乏实效。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加强督导评估力度
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可以建立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通过评估,促进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使培训学校、中小学和教师个人均获得相应的收获。第三,要加强培训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培训后跟踪指导。制定相应的培训要求和管理标准,从培训方案设计、学籍管理、过程监控、结果评价、关注培训后教师对培训工作改进的建议等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分层推进,分类实施,实现培训管理的科学化。
2.要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如何有效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培训必须围绕“如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为核心内容进行设计,要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唯有如此,培训才有实效。此外,教师培训要顺应当前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班主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电子白板的建设与应用等专题。
3.要满足中小学教师多样化的需求,可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建立分层分类分岗的培训体系
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培训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培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交流研讨、阶段性总结和问题指导等;远程培训主要解决问题指导、交流展示、专业引领等;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做什么”和 “如何做”的问题。同时,可考虑建立分层分类分岗的培训课程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从入职,到调整,再到成熟,每个阶段的教师都有不同的专业需求。同时,学科的特殊性使得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也各有差异,不同的岗位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岗位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建立分层分类分岗的培训课程体系是实现培训针对性的必然要求。注意把专家讲座、经验交流、问题研究、参观学习、理论学习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通过培训,达到既能更新教育观念,又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当前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目的。
4.要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提升培训师素质,整合培训师资力量,使之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加强一线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教研员作为培训者的遴选,聘请理论功底扎实且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校专家教授,形成开放多元的培训者专家库。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者。同时,要不断强化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岗位研修、外出学习、基层实践等方式,创造条件组织培训教师深造、学习,增强与各地教师培训机构的横向沟通与合作,提升培训者的教学科研能力,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以适应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5.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切实解决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工学矛盾
一方面,对培训机构而言,要根据教师培训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学分积累培训制度培训方式、“自助餐”培训模式等,使教师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的需要,自由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缺什么补什么,只要获取规定的学分即可。另一方面,从教师自身来说,要提高对培训意义的认识等。为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师培训动力机制, 利用行政推动和利益驱动相结合的办法促进中小学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6.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做到专款专用
各参训教师所在单位要落实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及时报销参训教师学习费用,确保教师培训不受经费的干扰,切实解决教师参加培训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大对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以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之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珠润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策略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讯:去年下半年,文学类图书市场热点不明显,名家新作问世得少,市场显得散乱。作家出版社社长助理刘方表示,虽然今年读者对文学类图书的阅读需求会继续增加,但他对市场并不抱太大期望,今年的文学类图书市场依旧会延续去年下半年的状态。“从市场来看,现在一方面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认可度越来越弱化,另一方面图书出版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多媒体时代提供给他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因此,传统文学类图书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是一直徘徊不前的状态。”
虽然文学类图书风光不再,但其中仍不乏亮点。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主编安波舜说,他一直关注着畅销书排行榜,从中捕捉文学图书市场规律。“通过这几年的榜单可以看出,经典文学作品仍然受欢迎,比如《追风筝的人》、《狼图腾》一直在榜上。《一句顶一万句》去年卖了十四五万册,对文学图书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刘方表示,去年大多数名作家都没有新作问世,热点文学书都来自圈外,因此今年会有一批名家新作出版。但究竟这样的图书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他认为答案并不明晰。“传统作家现在面对一个越来越大的难题:如何创作出既重视内心又获得读者认可的作品。很多作家有这样的愿望,但缺乏这样的能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和品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文学书在市场上没有养生书、财经书受关注,但出版人都在想方设法为文学书的发展动脑筋。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脚印说,图书的价值必须通过发行量体现,但现在,传统文学作品大概只有一两万或者两三万的发行册数,出版社的营销工作因此变得很被动,不可能有太大的投入,因此市场越来越萎缩。在这样的状况下,从去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调整了对文学这一概念的认识,“我们不光从小说内容上考虑,也从市场角度考虑,比如《》、《》这两本书,我们换一种角度提炼市场传播的要素,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销售业绩”。
译林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袁楠也表示,很多畅销的国外文学作品也是运营出来的,“比如《追风筝的人》,出版社的宣传运作方式就很不错,对这本书的成功是关键因素”。她认为,在今年的图书市场中,在热点还不明晰的情况下,出版人应积极开动思路,对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进行包装运作,争取更多的读者和市场。(来源:大河报)
一、全面发动抓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我镇分层次、分阶段召开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要求全镇上下提高认识,统一行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攻克难点,长效管理,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把八里镇打造成水清、岸绿、街美、村洁的新城镇。我们通过宣传橱窗、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让环境整治与长效管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镇上下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二是切实加强领导。为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我镇成立了由陈宝川书记为组长,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分管负责人为执行组长,村建、城管、环卫、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八里镇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实施。三套班子成员、分工到村(居)干部为督查组成员,行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督查职能。各部门、单位、村(居)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三是层层分解任务。结合八里实际,制定了《八里镇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三套班子成员为相关任务的负责人,有关村(居)、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各村(居)和村建、城管、环卫、水利等部门将工作任务细化到路段、河流、重点部位,落实到班组、中队、人头。四是明确百分考核。我们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措施落实、整治成果、长效管护和经费筹措等方面对各村居定期考核;并将考评结果列入八里镇对各部门(单位)、村(居)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评出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先进村(居)和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居)。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村(居)、企事业单位进行通报,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以适当方式予以问责。
二、积极主动抓配套。为改善村民住宅条件,抓住沿江开发的机遇,近几年来拆除了137个零散村庄。按照镇区总体规划,我们积极主动配合扬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安置小区。金山花园小区一二三四期工程共建30万平方米住宅楼,已全部安置到户,五期工程20万平方米安置房基本竣工,第二安置小区玉带家园20万平方米安置房顺利封顶。镇区道路、水、电、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基本配套,实施了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XX年创建江苏省卫生镇时,我镇建成了垃圾中转站,配套了15个垃圾房、20个垃圾池、250多只垃圾箱。今年以来,垃圾中转站运转正常,6辆拖拉机每天清运垃圾,32人的保洁队伍早晚各清扫一次,保持镇区主干道和小区的清洁,每月清理垃圾240吨。金山花园一村、宜民小区、曹桥、八里、薛巷等村出动200多人次参加环境整治,实行长效管理。
三、突击行动抓到位。一是加大道路庄台整治力度。八里地处沿江开发区,境内有扬子江路、春江路、施沙路等纵横交错的区间道路和通达工程金山路、花新路,境内村庄与厂区比邻而居,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以来,我镇城管大队、水利站、环卫所、8个村共出动劳动力1800多人次,投入各类运输机械30多台,清运垃圾XX多吨,与之配套各村累计新建垃圾池50座,通过项目拆迁拆除了一大批猪圈、鸡窝、简易房,并结合实际重点整治了69个集中居住的庄台。我镇由城管大队、市场办公室牵头重点整治了镇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挂、出摊经营、店牌店招不整齐的现象。我镇由村建科、建管站牵头及时修复了镇区破损的道路、绿化、路灯、路牙、围墙等配套设施,清运了建筑垃圾。二是加强对镇内河流的治理。今年以来,我们由水利站牵头、各村配合,全面完成了15条河道、96个河塘整治任务,共清理水生植物15万平方米,完成土方24万方,铲坡6公里,锯杂树8公里。三是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对马港河、玉带河、水泥厂等镇内河道和农桥桥面、过桥路洞明确了专人维护、保洁,确保干净整洁,无堆积物。对公共聚集场所、驻镇单位、沿街事业单位、企业、沿街店面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严格执行门前四包责任制。
1.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影响教师的情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的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感情交流功能和休闲与娱乐功能。良好的家庭关系容易引发教师的积极情绪,教师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工作。反之,不良的家庭关系将引发教师的消极情绪。教师在无形之中极易将这种消极不良情绪带入工作及课堂中,影响人际关系及师生互动。
2.工作表现是否得到肯定影响教师的情绪。人是社会的人,人们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和承认,从而证实自己被需要,证明自身的价值。领导、同事的肯定和赞许,职称的晋升,荣誉和奖励都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情绪,使得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反之,则会引发教师的不良情绪,如沮丧、抱怨,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日常工作。
3.人际互动是否积极影响教师的情绪。人们在这个地球上如果要生存,那么离不开空气、水和食物;如果要想健康长寿,那么必须进行锻炼和保养;而在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中如果要生存,那就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积极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够创造出宽松的工作氛围,有利于诱发教师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教师的灵感、工作热情及较强的归属感。反之,人际互动不良,人际关系冷漠,则会诱发不良的情绪体验,从而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由此可见,情绪无处不在。然而,我们知道情绪无好坏之分,只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所以教师的情绪管理不是消灭情绪,而是用正确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情绪并理解它,然后调整放松自己的情绪。
二、职业学校教师情绪管理的方法
1.及时察觉情绪。教师每天都在面对纷繁芜杂的问题,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例如,学生在课堂中出乎意料的表现很可能让我们很生气;学生作业三番五次迟交、不交让我们很有挫败感;学生的不良行为也让我们觉得愤怒。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然而,教师因为职业特点的限制,我们通常认为我们不该有这些负面情绪,不肯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事实刚好相反,人一定会有不良情绪,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只有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才能够进行情绪管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觉察他人情绪,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够采取有效形式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有助于人际互动。
2.适当地表达情绪。当我们能够察觉到自己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当学生不交作业的时候,我们在处理这件事时通常有两种方式表达我们的情绪。第一种表达方式:你怎么回事?作业总是不交,为什么其他同学都能按时交,而你不能?难道你比别人差吗?第二种表达方式:能告诉老师你不交作业的原因吗?经常不交作业这让老师很失望,但是老师仍然很关心你,很想听听你的想法。以上两种方式,都能够表达出教师的情绪。第一种方式是纯粹地发泄教师本身的情绪。而第二种方式,既能够表达出教师本身的情绪,同时也站在学生的立场,顾及了他的情绪。后者合理地调控、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3.适宜地排解情绪。校方应该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仅表现在工作中,而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首先需要建立起透明、合理、公平、公正、健全的管理制度。此外,教师还需要一个宽松的交流环境。如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咨询方式,使得教师的不良情绪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诉说渠道;拓宽教师的活动空间,教师不仅在教室和办公室,还可以去田径场、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进行活动;定期举行文体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我校工会定期举行拓展训练及乒乓球、羽毛球竞赛,增强不同部门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师的团体凝聚力。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认知调节法进行不良情绪排解。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我们知道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宣泄调节法进行不良情绪的缓解。例如,倾诉法,找到自己信任的朋友尽诉自己心中的烦恼。培根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积极与他人互动来排解不良情绪。
三、职业学校教师情绪管理的意义
探究式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
(一)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讨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原因,学生可以利用环境中一切因素如学习资料、音频、视频等工具协作学习,只要学生使用得当,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环境中一些现象,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协作学习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环境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交互作用,这对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他们可以共同建立一个协作小组,相互交流讨论,解决分歧,最后达成共识。
(三)意义建构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完成对所学科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将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促进知识迁移。建构主义教学环境设计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教学情境,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意义建构也就意味着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因此一切过程也是围绕着“意义建构”而展开,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探究式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
探究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分别为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设计的知识领域,包括各种场景中知识链接和学习资源的设计,认知工具的设计。探究式虚拟学习环境设计主要采用的策略分为两大部分: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中包括支架策略和自我反馈教学策略,协作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和伙伴学习。
(一)学习环境的设计内容根据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乔纳森在1997年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CLE为基础来分析和阐述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设计模型主要是在理论指导下,对科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设计,再结合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等进行了循环设计,并进行评价,使环境和学习成为统一整体。
(二)学习环境的设计模型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并在习海旭等人所提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的系统结构的帮助下,设计出关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的设计,分别为“导航层”“探究层”“反思层”。
1.导航层面的设计。导航层面的作用主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以适当正确的引导,避免他们偏离主题。主要包括界面的菜单项设置、页面布局等设置。
2.探究层面的设计。
(1)“探究层—物质世界”模块设计。首先分析关于“物质世界”的设计,进入物质世界后,选择“热传递”现象,进入场景,演示实验,首先是一个空杯子,摸上去是凉的,倒入热水后杯子外壁温度升高,变热,提出问题,找出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学生进入实验环节,开始虚拟实验。同样在物体热胀冷缩中,先演示一个现象后,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虚拟实验完成探究。
(2)“探究层—生命世界”模块设计。学生通过登录进入系统点击“生命世界”进入“植物生长”场景,进入之后学生会发现场景中有一片土壤。在场景左边可以选择工具如铁锹、锄头、洒水壶,还有各种原材料植物种子、肥料、农药等;在场景的右边是提示板,上面包括各种植物适宜生长环境、空气湿度等提示信息;场景上方还有温度计调节环境温度。进入“动物世界”场景之后,首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森林环境中各种动物,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他们的生活,这样不仅避免了现实中人们的某些对动物的恐惧感,而且他们能获得对动物的真实了解。这里以“养蚕”为例子,首先拿到蚕卵,在一定的室温环境下,等待孵出蚁蚕,适时适量地喂食、打扫卫生等工作,同时一边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在饲养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3)“探究层—地球与宇宙”模块设计。地球与宇宙模块是学生进入系统后,便进去虚拟宇宙,跟着鼠标在太空中漫游,观察各大星球大小、形状、位置等,也可以改变视角俯视平时等观察星球运动和球体表面。在“星球运动”场景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大行星、卫星的运行轨道、快慢、相对位置、大小等。用户使用鼠标在太空的旅行,以放大和缩小,改变观察角度来浏览整个宇宙世界。在“日食和月食”中通过虚拟地球,月球公转和自转速度转动,观察在此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以及出现现象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及位置等。
(4)“探究层—运动和力”模块设计。在运动和力模块,主要包括三个场景分别为“游乐缆车”“杠杆滑轮”“自制赛车”场景。在第一场景中,学生点击进之后便犹如在旅游景点乘坐缆车,沿途观赏各种美景,立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疑问是“缆车到底靠什么运动呢”,引起学生的猜想,接着进入虚拟实验室,来验证各种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在杠杆滑轮场景中,进入环境先演示起重机等机器工作过程,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试验,环境中拥有所有需要的虚拟工具。在自制赛车中,则是将运动和力结合起来考察,通过选择工具来进行探究。
(5)“探究层—水和空气”模块。在这一模块中主要包括两个场景“水的世界”“周围空气”。其中“水的世界”场景主要是通过呈现地球仪来引入学生探究。而“周围空气”首先给了一个文字情境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查询空气成分等资料,接着进入实验环节,利用水杯、水、吸管、火柴棒等工具来验证空气的存在、重量等。
(6)“探究层—我们自己”模块设计。此模块包括“观察身体”和“运用器官”两个场景,此模块主要是向学生普及生理知识,在第一个场景中主要由虚拟人的人体解剖构成,让学生既可以了解身体的基本构成也能认识到身体内部结构。在“运用器官”环节主要是综合运用各个器官去观察事物,倾听声音等。
3.反思层面的设计。反思层主要是学习者完成探究后,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学习者在探究学习完成之后进入的一个环节,学习者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其中的成功与失败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可以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也可以相互讨论进行解决问题。
三、结语
关键词:探究教学 小学语文 境 质 度 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172-01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就是要顺应时代需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具有当代特色的“主动式”学习;在实施教学中,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在考核中,改“唯分数”考核为“重能力”考核。要实现这种课改新思路,就需要从“境”、“质”、“度”、“法”四个维度共建小学语文的探究性教学。
1 境,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的起点
创设一个适合小学生注意与思维特点的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对于具体形象的学习材料,小学生能很好地感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声像结合的学习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某一种特定事物的探究心理。
情境氛围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它能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要激发其自主动地收集各类素材去探究未知世界。从表层来看,境是探究教学的外部条件,创设时应遵循自然、切合和和谐三大原则。
好的开始可谓成功了一半,一堂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从“境”的内涵来看,主要是指师生间融洽关系和教学内容恰当的导入。如在《陶校长的演讲》一课中,新课导入就要设计一个让学生在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讲,设计的演讲内容如下:
“大家一定还记得开学典礼上校长那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位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也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长,给他的学生们作的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在听之前不妨做一个小小的设想,两位校长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
这样设计新课导入,既联系的旧知,又可以达到拓展新知的目的,还能很自然地提出学生需要比较思考的问题。此外还有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2 质,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独特见解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从多个视角去看待问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学生不同见解不要采用“对不错”的方式妄加批判,只要是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的,就要及时的表扬。
小学生的探究水平相对较低,要保证他们探究学习的质量,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考虑问题。这也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第二维度。
检讨以往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文本探究的深度不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见解,那怕是荒谬的,也要尊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在低年级,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太深,可以是“你喜欢……”、“我佩服……”、等,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导入问题显然太肤浅了,达不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
我们强调,要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就需要实现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飞跃,从文字思维到思想再到人生的质的飞跃。如《船长》一课,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可包括以下内容:船长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在船长身上能找到哪些我们要学习的品质?船长和千千万万的船长背后有怎样的人生信念在闪光?这些问题设计的路径就是从文本到超文本。这样才有效地保证探究学习的品质。
3 度,探究性学习开展的空间
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引路人,而非学生探究学生的指挥官,教师要把握好“度”,要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提出的探究问题。
3.1围绕课文中心确定“度”的基点
课文的主题是探究学习的航标,离开了课文的主题的探究,最多只能算做对课文的辅助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还要放在教材本身上,虽然我们的教学不能与社会脱节,但也不能过度的泛化,失去语文原有的味道。因为语文课毕竟不是社会课。比如《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的教学,我们的重心就应放在日军的暴行与聂将军的善举上,而将的重大战役和八路军的战果作为探究的重点,就有些不恰当了。课文主旨并在于的重大战役和八路军的战果,而在于国际人道主义。
3.2突出课文重心点亮“度”的眼睛
文学作品的题有题眼,文也有文眼。小学语文探究教学就是要抓住课文题目的题眼和课文的文眼作为探究教学的切入点,实施有效的探究启发,切入点不在多,而在精,在巧,一文只需要抓住一两个点即可。就如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中的“一点突破法”中提到的课文要点(主线或是中心句)一样。在探究教学中就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教学法。
3.3把握学生回答锁定“度”的难点
探究教学像其他教学模式一样,也需要反馈信息来修正教学的内容、节奏和教学方法。这样的反馈信息的获取主要来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要时刻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来权衡“度”锁定的难点。一般来说,学生真正投入,才会有符合课文主旨的定向思考,才能真正达到探究学生的目的。
4 法,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形式
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气氛才会活跃,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提升。总体来说,探究式学习可分为知识探究、情境探究和案例探究。知识探究指的是在一节课中,覆盖的知识点较多,师生就需要根据课文的重点从不同层面进行探究,其目的就是掌握知识;情境探究,则是以课文内容为背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围绕课文主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进行相关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探究是以一节课为单元,突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搜索与核心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探究。
值得一提的是,探究式学习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单独依造探究式教学是达不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综合课文主旨,学生学力水平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黎懿辉.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J].江西教育,2013(33).
[2]侯海峰.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3(79).
[3] 陈秋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07(31).
[4]赵静.小学语文探究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2(11).
作者曾受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的委托,对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抽样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广西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下面是此次调查所获得的部分数据,从这些数据之一斑中,我们可以窥见目前广西乃至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现状之全貌,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后对培训效果及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建议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中小学教师作了广泛的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3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处理,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后对培训效果及培训工作的评价总结如下:
1、通过培训对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的理解提高程度认为:很大的占47.5%;一般的占45%;较小的占5.8%;没有的占8%。
2、培训后学科知识方面收获:很大的占43.‘1%,一般的占45.8%:较小的占8.1%;没有的占1.3%。
3、培训后在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方面提高:很大的占39.7%;一般的9.5%;较小的占8.2%;没有的占1.2%。
4、通过培训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方面收获:很大的占31.9%;一般的占46.8%;较小的占14.3%;没有的占5.7%。
以上数据说明通过培训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以及学科知识方面收获较大,在科研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实际操作方面收获较小。
5、关于参加培训的原因有:10.5%的教师认为是职称评审的需要、81.7%的教师认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19.8%的教师认为是上级的规定。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小教师对继续教育持积极的态度,具有内在的培训需求和动机。
6、对培训者的下列表现表示感到满意的:敬业精神31.4%;学术水平39.1%;实践经验31.4%;授课能力21.4%;培训效果13.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对培训者各方面感到满意的比例都较低,特别是对培训效果方面。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培训者对中小学的实际了解不多,从而造成教与学之间的脱节,浪费了培训资源。
7、认为会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培训I方法58%;受训人员参与培训过程19.1%;体验与感受培训环境与气氛15.2%,提高受训人员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36.7%。从这些数据看出培训方法的适切性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提高受训人员接受
培训的主动意识。
8、受训者认为培训者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受训教师在中小学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能起示范作用有较高的相关性12.2%,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 54.8%;较低程度的相关性24.9%;没有相关性 3.1%。这些数据说明培训者在培训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受训教师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因此培训者应注意自己教学的示范作用。
9、中小学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的结果统计比例分别是
――培训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亏3.9%。
――经费不到位,培训的旅差费、培训费得不到十艮销46.8%。
――培训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23.3%。
――培训者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了解不够,对中小学教学实际了解不够35.4%。
――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认识不一 14.3%。
――由于学校工作压力,参加培训难以成行或不予放行17.6%。 .
以上统计数据说明,中小学教师认为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是培训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这将是今后首要解决的问题;经费的短缺是第二位的困难与问题,这点是各方面的共识;培训者本身的素质是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的重要因素,目前培训者素质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满足培训的实际需求,培训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师的工学矛盾、部分教师对培训目的的认识也都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
10、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的建议综合起来如下
――增加经费投入,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
――培训者应先接受培训,应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要注意了解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制定培训规划、目标时应分层次提出要求,不能搞一刀切。
――采取多种培训形式与手段,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改革教材,使教材适应新形势要求。应加强科研意识、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注意培训的实效性。
三、培训机构与培训者对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建议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对广西区所有培训机构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了有效问卷159份。通过统计分析,将培训机构与培训者对培训工作的评价情况总结如下:
1、关于培训者,你认为目前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有(数据为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
A学术水平44.7%;B敬业精神18.9%:C授课能力39%,D培训效果39.6%,E实践经验 31.4%;F教育科研能力55.3%。
此组数据说明培训者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亟待提高,其次在授课能力、培训效果、实践经验方面也有待提进一步改善,绝大部分培训者的敬业精神都较好。
2、培训者对所在培训机构的评价
――硬件建设方面:9.4%的人认为能满足各种培训需要;46.5%的人认为基本能满足需求,37.1%的人认为大部分情况不能满足培训需求。
――经费预算与投入:认为合理的占0.6%;认为较合理的占20.1%;认为不能满足需要的占 69.2%。
――师资结构及素质;10.7%的人认为能满足各种培训需求,60 74%的人认为基本能满足;21.4%的人认为不能满足各种培训的需求。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培训者有1/3以上的人认为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不能满足各种培训需求,这说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是当务之急,经费预算及投入有2/3以上的人认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投入不到位,有1/5左右的人感到培训机构的师资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加强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当务之急。
3、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培训者的意见如下
――认为经费不到位的占74,8%。
――认为培训院校、教科研机构、电教部门彼此之间协调不够的占28.9%。
――认为培训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占 32.7%。
――认为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不高的占 57.9%。
――认为培训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的占37.7%。
――认为培训机构硬件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各种培训需求的占44%。
――认为培训教师对中小学实际了解不够的占 40.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经费问题是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的“瓶颈”;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主要是:有些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要脱节、不能做到按需施训、培训的模式较为单一、经费的限制、工学矛盾等;培训机构硬件建设、培训者对中小学的实际缺乏必要的了解、培训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都是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
4、如何提高培训质量,使培训更能满足第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培训机构与培训者的建议主要有
――应进一步开展培训者培训,此类培训内容要新,方式要灵活,要讲究质量。
――应对各级培训机构的培训权属做出相应的规定,使培训机构之间的协调有个依据。
――加强培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应按照规定收取教师的培训费,以免影响教师的参培极性。
――组织培训者深入第一线进行调查,根据第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建议
此次调查我们对广西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试卷110份。根据统计结果,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工作的评价总结如下
1、关于培训机构
――师资结构及素质:不能满足的占30。9%。
――经费预算与投入:认为合理的占2.7%,较合理的占10%;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占81.8%。
――硬件建设:认为能满足各种培训需求的占 7.3%;基本能满足需求的占47.3%;不能满足培训需求的占40%。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的建设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均不满意,特别是经费的投入。这表明加快对培训机构的经费投入,尽快使硬、软件达标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
2、认为参与教师培训的机构应该有(选项后数字为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各级教师培训机构 84.5%;师范院校70.9%;教科研部门70%;学术团体15.5%;电教部门58.2%。
以上数字说明,应广泛发动各种资源参加教师的培训工作,各部门应广泛联合,协同搞好培训工作,但应注意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3、关于培训机构的师资,对下列各项感到满意的比例分别为:培训效果21,8%;实践经验15,5%;敬业精神63.6%,学术水平23.6%;授课能力 20.9%
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师资的敬业精神满意度较高,达到63.6%;对其它方面满意度较低。因此,大力加强培训者的培训显得十分迫切。
4、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的看法是
研机构、电教部门彼此之间协调不够。
――有90%的人认为经费不到位。
――有66.4%的人认为培训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
――有58.2%的人认为培训的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缺乏实效性。
5、对于如何顺利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可归纳如下
――鉴于有相当部分教师经济困难,建议上级能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减轻受培教师经费负担。
――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的培训时间应安排在假期进行;制订切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继续教育方案,不能搞一刀切。
――继续教育制度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健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要通力合作、定期协商,力求上下一致,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与人事部门协调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