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课教师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网络;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41-02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带来的特色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有着比传统课程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接受度,自主地安排综合实践课内容。从学生的成长来看,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学生的兴趣培养、爱心培养、观察能力培养等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一些确定性的部分。在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小学综合实践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充分借助现代网络的优势,科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方案,使小学生真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让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与社会环境相融,并通过对社会考察与实践的参与,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与动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
1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准备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开展得成功,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必须要有恰当的内容,不仅要接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还要是学校的条件、教师的水平所能够完成的。作为一门新课程,平度市城关常州路小学并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而网络的发达正好可以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的选题提供更多选择。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那些小学生可能正关注,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课题。现代网络的发达使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社会方方面面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与小学生的成长、健康有关的新闻事件,这些内容都为综合实践课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完善、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保障小学综合实践课的顺利开展。提前制定活动预案,可以使综合实践课有章可循。通过对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工作、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实施过程以及活动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提前判断,可以使综合实践课上得更有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作为学生所了解的活动预案,使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课有所了解,有助于他们开动脑筋,在活动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整个活动,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活动方案像课件那样制作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而且可以发给其他教师和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综合实践方案更加完善。
2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保障综合实践课的实践过程
有一个好的方案还需要有好的过程,才能真正把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记录。综合实践课是希望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活动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的玩性重,容易出现玩起来有兴趣,过程很热闹,事后却只能说出玩的项目,得不到什么心得体会,使综合实践课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的综合实践课,大多采取分组进行方法。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的好处是明显的。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可以使他们在实践课的进程中更加集中精力,也更加注意条理性。甚至可以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进行综合实践课。如此一来,综合实践课给学生带来的印象无疑将非常深刻,进而提高学生从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体验活动乐趣的程度。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个小组的成员,小学生为了自己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将自己的记录拿出来,使小组的记录更加充实。而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将他们的记录集合在一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成为一个类似于小课件的东西,可以让他们自己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也可以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出更好的安排。有了这样的一个小结,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始终围绕预定活动方案进行,无论是探究、讨论还是操作、制作等各个环节,都不至于出现偏差。通过借助网络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注重过程的习惯,更可以使学生从综合实践课中学会总结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方法的探究、对问题的发现、对问题的解决思考,才有了更加翔实的基础。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会更加具有小小科学实践的样子,也有利于小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3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
小学生好动、忘性大,如果没有及时的总结,很容易出现只是做一场游戏玩个热闹的情形,因此,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十分重要。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是双方面的,既有学生对活动的感悟、对活动进行过程中各种所思所想的探讨,也有教师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还有对不同组别间的竞争的总结。要在综合实践课的总结中善于借助网络多媒体。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整个活动的情况和各个组之间的活动过程进等对比,制作成课件,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使学生对别人的表现、自己的表现以及整个活动的理想状况有更清楚的了解,进而想想下次的综合实践课自己应该怎么样表现。综合实践课的总结课件应该包括各个组开展综合实践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值得表扬的地方,使学生对自己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地方一目了然。更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制作同一个选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对本组的综合实践过程与成果进行演讲,从而锻炼学生总结和演讲能力,特别是锻炼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组的综合实践课件,对自己组的特点与优点进行提炼,并且每次总结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这样一来,不仅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组里的重要角色,也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同。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的课的兴趣也会更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内部网,将综合实践课的有关课件与视频发送给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让家长支持并参与到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中来,让其他教师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可以更多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从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实施过程、做好总结提高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真正使综合实践课能够成为小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团结协作的场所,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近年来,随着各地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广大中小学都建起计算机网络教室,信息技术课程也随之开设。各地方和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开始逐渐重视,使各级信息技术公开课交流活动也开展起来。信息技术公开课主要形式有展示课、评优课、观摩课等。信息技术公开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其开设和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科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1]。在此,笔者提出以下“五要”,希望对打造成功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开课有所帮助。
1 课前要充分准备,细节影响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上任何一门课,课前都需要经过充分的准备。上公开课、教研课更是如此,因为充分的准备是上课成功的前提。特级教师魏书生就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上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看似多余、平常,其实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课前准备能使每节课都从容淡定,对每节课都谨慎专注,牢牢确立课堂教学的效益观。长期坚持,水滴石穿,就会帮助教师成长,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2]。
信息技术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比起其他公开课的准备可以说是更胜一筹。因为除了“准确的学情分析、精心的教学设计”外,还有机房软硬件系统的调试准备、各种练习素材的准备、网络媒体资源的准备等。有一次为了上“幻灯片的链接”这一课,课前除了要设计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流程外,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文本框及图片的方法;要做好上课演示用的课件;要准备好学生学习用的素材;要准备好教师的邮箱地址;要准备好某个要用到的网址;要准备好网络电子教室系统;要调试好学生的电脑;等等。学生、教案、课件、素材、资源、系统一个不能少,任何一个环节准备得不够充分,都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 上课要充满自信,信心决定教学成败
爱因斯坦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先导。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首先是个自信的人。教师的自信来源于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对于所从事的教师这份职业的尊敬和喜爱,来源于课前的充分准备,来源于自己高超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无怨无悔的教育追求[3]。
信息技术公开课教师更是要有自信,因为不但面对着几十位学生、许多听课的教师,还需要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对教好这门课程有充足的自信,要相信自己既然能站到这个讲台上,就一定能把课上好;要相信自己既然做了充分的准备,就一定能解决各种突发性问题;要相信自己既然有这个能力水平,就一定能充分展示出来。有了这样的自信,一定不会为了某个学生的操作失败而烦心,不会为了某台电脑出现故障而焦躁,不会为了某个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而懊恼。
3 感情要真实投入,情感丰富教学体验
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以充沛的感情、动人的语言、恰当的姿势,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情趣,学生容易受到感染和启示,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就能使信息技术课达到理想的境界[4]。
课堂犹如绚丽的舞台,师生犹如舞台上的演员。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真情实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一个个学习的困惑成为通向多彩知识殿堂的阶梯;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真情实感,才能让自己享受到教学的乐趣,让一个个教学的难点成为展示自己独特风格的载体……比如教学“剪贴图形”这一课时,为了呈现学习目标和练习素材,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教师让学生先欣赏MT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然后让学生描绘一下自己看到的美景,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当教师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呈现与主题相关的学习目标和练习素材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4 问题要智慧解决,机智体现教学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理论,如果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可见,睿智地驾驭课堂,机智地应对课堂意外,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是多么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自己及时解决的未曾预想到的新问题。教师处理这种问题的能力称为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表现为教学过程中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果断的行动和适当的处理。
在信息技术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会经常遇到这一类突况。对于课堂的突发性问题,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便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比如:上课时突然想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这时如何把它应用到课堂,又不影响整堂课的结构?准备让学生做一个拓展练习时,突然发现时间已经不够了,这时如何及时合理地总结全课,把练习留到课后或下节课?个别学生电脑出了故障,如何在不影响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帮他及时处理?
5 经验要及时总结,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上好信息技术公开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便是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途径,公开课的研讨反思更是如此。通过听课、评课、研讨、反思,找出公开课的优点,发现其中的不足,研讨并认清优点和不足的成因,能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学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有反思才有改进,有反思才有收获,有反思才有提高。教学反思可以是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也可以是自己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教学反思不仅要用头脑反思,更要动笔记录总结,唯有这样才有反思的效果。只有课后及时反思、总结得失,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才能为下一次更精彩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才能促进专业成长。
6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这门学科的教研活动中,让信息技术公开课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一、什么是“235”课堂教学模式
“2”指两个五分钟,一个五分钟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连续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第二个五分钟是指每节课要留给学生至少五分钟的自主学习思考时间。“3”是指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型,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流程和要求。“5”是指在上述三种课型各自操作流程中的“五步教学法”。
二、新授课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出示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准确、恰当,学习任务要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自学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内容。第二步:学习小组互助达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学情况,通过在小组内的讨论式互助学习矫正和进一步完善学习内容。第三步:师生互动达标。首先教师要通过一些形式掌握学生自学达标的反馈情况,及时了解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存在的错误认识;然后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示和引导,让学生再做深层次的探究讨论;最后教师要对本节重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迁移。第四步:总结升华提升能力,教师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和方法。第五步:巩固练习。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设置相应的习题或检测题,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
三、复习课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出示复习目标。复习课的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复习目标准确、具体,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步:组织基础知识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首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回归课本自主复习,尝试构建知识网;其次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掌握;最后师生互动完善知识网。该部分内容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和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第三步:典型题引路。教师要精选例题,融知识与方法于一体。首先让学生探究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第四步:总结升华,提升能力。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认知,归纳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第五步:巩固练习,当堂检测,抓好落实。根据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设置相应的习题或检测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
四、讲评课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总结训练中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测试中学生的平均得分情况,对做得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核对答案,选出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第二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以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错题原因,探究正确的解题途径,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部分问题。第三步:师生互动阶段。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或教师提问,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找出学生解题时的思维障碍,然后教师进行矫正总结。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阶段。通过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完善学生的知识网;通过对典型错题的分析,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规范做题步骤。第五步:巩固练习阶段。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对学生课上讨论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准备好相应的平行性练习题,课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巩固性练习。
五、其他配套要求和措施
在以上环节中对教师的要求是:要求教师做到“五为五突”。“五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态度情感能力为目标,这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而提出的要求。“五突”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精讲精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课后作业的典型性。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235”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尽量遵循以下五项有效教学策略:一是先学后讲。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含合作交流、反馈练习等)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二是三讲三不讲。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三是及时矫正反馈。四是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五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晚,发展很快。但由于这一课程属于新兴课程,各校在开设这一课程时除了硬件方面的问题外,在该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逐步重视起该学科,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强化研究。其中,开展的计算机说课活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说课,是指说课教师在自己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面对着评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本节课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要精辟地揭示为什么这样教。说课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及说课小结等。整个说课过程要能展现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要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大纲、教材、教法、学法、学生等方面的把握。
一、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及教者打算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分析本节课内容与学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所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教师要说出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能力要在本节课上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怎样培养。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很多教师对于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教学方法与措施都会说得头头是道,然而往往忽略对文明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网络安全、网络伦理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内容。
三、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运用。要说出该课的教学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教法,采用这些教法的依据是什么。这就要求说课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说清楚怎样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说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教师说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这项内容常被许多说课教师忽略,而这恰恰又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重视的。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说课教师要说出教学中如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目前,很多学校还将机房的机器联了局域网,安装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得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在软件方面,很多教师备课时还精心准备了课件,或将一些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学习软件等充实到课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接触的面更广。这些在说课时都要交待清楚,必要时要演示这些软件。
五、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头戏。平时我们的教学过程一般遵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原则,师生互动的脉络也比较清晰。因此,说课时应该将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教些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作简明扼要的交待。
(一)复习提问。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因此说课时教师要说清楚用什么样的办法进行复习提问,提问什么问题,所提问的问题与引入新课的关系怎样,提问的问题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如何面向全体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三)探索新知识。我们教师在说课时就应该说清楚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动手,给学生多长的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学生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如何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进行突破,采用的这种突破方法是否是最好等等。
(四)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说出设计了什么样的练习让学生操练,设计这些练习的依据是什么,它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怎样,它将对学生巩固知识、迁移知识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五)课堂总结。说课教师要交待清楚采用什么办法进行课堂总结,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说时间安排
要把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给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诸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新课的教学、课堂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教学环节。
七、说课小结
说课小结并不是对所说的一节课的内容的总结,而是要说出本节课说者在设计上的思路、设计中的金点子。
在了解了说课的内容以后,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处理好说课和讲课的关系;要注意你说课的对象;要注意详略得当;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说课时最好能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说案,灵活、恰当地运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
论文摘要:在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课堂结尾,出现结尾设计简单、教学随意性大的现象。笔者结合许多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并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为例,总结了几种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结尾的方式,希望能对信息技术教师提高结课的能力有所帮助。
结课,是课堂教学进程发展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经过近40分钟的高强度学习,普遍出现疲惫状态。因此,结课作为一个教学阶段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是学生最容易出现课堂问题的阶段,也是教师最难调控课堂教学时间的阶段。
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课堂结尾,出现结尾设计简单、教学随意性大的现象。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许多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并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为例,总结了几种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结尾的方式,希望能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提高结课的能力。
一、呼应式结尾
呼应式结尾是指一堂课前后呼应式的结局,这样的收尾往往能回应课堂导入部分或课中埋下的伏笔,使整堂课完整和谐,既解决了疑问,又巧妙地突破了难点和关键点,使学生能对知识形成一种系统的概念。用这种处理方式评价一堂课时,要关注到课堂的连贯性、首尾连接怎样,有无前后呼应,是否有因有果,是否产生了浑为一体的效果。
例如,在上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的实际教学中,在导入的时候,教师提问:①同学们,你们见过计算机吗?②每台计算机都有许多配件组成,这些配件你们都认识吗?都能说出它的名称及作用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在结尾的时候,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主要配件,知道一台计算机至少要有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这四个配件组成,其他的配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巧妙地回应前面提出的问题和任务,使课堂更完整、目的性更强。
二、归纳式结尾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往往更注重实际操作步骤的练习,而忽略了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这不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巩固,很容易产生学后思绪凌乱的现象。所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梳理,使其井然有序、系统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口述的方式进行总结,还可以利用提纲和直观形象的结构图进行整理,当然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会有豁然开朗、学有所获之感。
在实践中,一般运用在理论课的结尾,留几分钟时间对本节课进行简明扼要有条理的小结,回忆操作过程,归纳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例如,通过提纲、口述和图示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电子邮件的知识以及多媒体基础知识的讲解等。当然这样的结尾如果设计得生动、有趣,也能在操作性较强的课堂上取得极佳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口述总结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不是对课堂内容的机械重复和原样照搬,而是画龙点睛和提炼精华,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字字千金、干净利索地结束全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回忆效果,让其产生既清晰完整又主题鲜明的印象。
三、承上启下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是通过合理设置悬念问题,巧妙地将本节课和下节课的知识点衔接起来,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能激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来对下节课的任务作进一步的钻研和继续探究。通过这样的质疑收尾处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想马上实践探究的迫切需要,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信息技术》下册第17课《初识博客》的教学结课中,教师提问:①同学们,你们看了许多同学的博客,有什么感想呢?②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博客”。
这样的结尾,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跃跃欲试,对真知积极探寻。
四、评价式结尾
信息技术课大多数为动手操作课,多为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经常需要学生当场完成任务作品。在结束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总体较好的作品给以赞许,指出闪光点和可借鉴点在何处,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被认同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不够好的作品也要有针对性地点评,对不足之处或共同存在的现象进行评价,但是也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可取之处,进一步鼓励学生。
例如, 在下册第7课《美化文章》这节课结尾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有意选取了2~3份作品作赏析,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评价出其中有的作品是美观的,但有的作品却比较单调、枯燥,之后大家出谋划策,以便下节课进一步完善,如改进排版样式、色彩搭配等。当然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如素材选取得当、有自己的设计风格等,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共同进步。
这样的收尾处理,会将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现,在教师和同学们和谐的评价声中成长。
五、疑问式结尾
没有“扎口”的课未必不是好课。平时我们注重课的结尾,认为有了完整的结尾课堂才算完整,但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延伸拓展到课外,将知识活学活用。即注重鼓励学生质疑和释疑的态度,注重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结尾时留下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探究解决。
例如:在第18课《网络文明小公民》教学结尾中,教师留给学生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总结自己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这样的收尾处理,能加大课内课外的联系,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的学以致用,更好地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生活和学习,并感受其魅力所在。
当然,结课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绝妙精彩的结课是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完美的结合。结课的方式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归结全篇,深化题旨,而且可以巧布悬念,使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收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并进行结课的组织方式的学习与研究,不断地总结、创造与运用课堂结课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2020年 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全面、切实贯彻宁乡市教育局及白马桥街道、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和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安排,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和助力,以“减负高质”为基本原则,切实加强日常语文学科教学管理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辅导。力促全体语文教师语文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整体稳步上升;力促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达成。全面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加大力度继续努力营造特色书香校园、做大做强阅读特色工作、引领学生沐浴书香,快乐主动学习、健康茁壮成长。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地开展有效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好每一次教研课堂的听、评、反思活动。切实重视新教材理念下学生语用能力的引导、训练、提升效果,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读写、领悟、表达基本功,努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石。
2、认真、细致进行每月的常规工作检查、督促,力促全体语文老师常规工作的落实与有效。
3、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务实开展好“师徒结对、老带新”互帮互助活动,积极为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期末对“师徒结对”开展效果良好的老师进行评优奖励。
4、继续坚持开展学校教研课题——亲子共读的深入探究研讨活动,切实为我校学生与家长的阅读开展做出实质性引领,力求成功揭题。
5、以“阅读梦飞翔”工作为依托,致力于开展有效、有趣的阅读教学工作。
6、落实集体备课,凝聚年级语文组的教学经验与智慧,力促每次集体备课有所感、有所获。
三、措施方法:
(一)、加强语文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督促、引领、指导。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学业检测与评价的规范要求,正确研读并落实新教材设计意图,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2、督促教师重视并落实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重点要抓好学生的听课习惯和自主预习、学习习惯。
3、强调教师课堂上,用好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4、强调语文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性,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切实重视班级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
5、利用每月的常规检查,细致阅览、评价、敦促语文教师高质量的完成语文教学常规工作,确保语文教学的落实有效进行。
6、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听课同时检查组员教师的备课情况,学生习惯、作业情况等。做到检查、督促随时随地进行。
7、做大做强阅读工作,做实做细集体备课。
(二)、拓宽教师专业培养的渠道,打造水平不断提升的、相对过硬的师资队伍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我校教务开展的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和市级、各级教学教研培训活动、观摩活动。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业务水平。
2、继续开展师徒结对工作。要求教师主动听课学习、主动交流经验,分析教学过程的成败,并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反思;虚心向师傅学习,与师傅经常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和心得;善于吸收同行优秀的经验,充分珍惜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认真组织教研组示范课和展示研讨课堂的听、评活动。互相听课、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开拓思路。不断提升组内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科学利用活动与平台引领提升
1、组织老师指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系列活动、习作、征文系列活动等语文相关特色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开展中锻炼、进步、提升。
2、督促教师充分利用:贝壳网、人人通等官方教学网络平台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的改进、提升,力做与时代同行的发展性型教师。
3、利用教师信息技术发展测评活动,继续切实提升组内语文教师的网络教学技巧,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4、组织、引领老师积极参与各类各级学习取经活动,开放学习途径,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素质水平。
5、积极开展教师读书征文宣传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读书心得与经验文章,鼓励教师做阅读的先行者、实践者、引领者。
四、具体安排:附表
时 间
内 容 安 排
四、五月份
1、制定语文组学期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读书征文撰写、上交参评。
2、开学语文网课学习测评摸底分析。
3、推门听课、随堂听课启动。
4、教研组开始开展教研活动、示范课听评活动。
5、贝壳网等教师教学资源下载使用。
6、中高年级“全民来阅读、书香促同创”优秀作品交市参评。
六月份
1、“阅读.梦飞翔”交流学习活动开展。
2、爱党征文、作品创作。
3、教研课听评活动。
4、开展集体备课。
5、教师素养大赛观摩学习活动。
6、教师读书征文作品创作上交。
7、书香校园验收。
七月份
1、学校研究课题——亲子共读活动的学期总结。
2、教研组集体备课总结。
3、梦飞翔阅读活动总结: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4、教研组活动总结、评比,学期常规评优。
5、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总结评优。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基础医学概论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123-03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非医学专业开设的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医学技术服务工作奠定医学基礎。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通过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可以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1]。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是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是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碰撞的火花。
1基础医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该校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授课顺序是: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有市场营销、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模式。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医学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各类医疗机构所需的有医学背景的技术人才。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有其自身优势[2]:(1)融合多门医学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2)让学生以较短的时间代价,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3)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为其今后开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3]:(1)来自教学对象,基础医学概论开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非医学专业新生,对学习充满好奇,但医学基础薄弱,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势在必行。(2)来自教学内容,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如何精选教学知识点,避免出现重复内容,并让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是一项重要任务。(3)来自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重在教,学生重在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的转变,最根本的是从“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
要从根本上提升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解决该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该学系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及课程内容设置,在比较了多种教学方法后[4-5],尝试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解剖组胚学学科中应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
1999年,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概念正式被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都描述了以下3个方面的共同特征[6]:课堂教学方式和媒体传播教学的组合;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手段的组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组合。近年来,一些教育实证研究表明[7]:与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单纯的在线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微课(Microlecture)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或学科知识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制作精良的、具备情景化和趣味化的微视频。微课作为在线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突出,传播形式多样化等。
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可将师生面对面授课的优点和学生课前自主网络学习的优点相结合,将“教师教为主”和“学生自主学”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在教学过程设计、交互支持以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8],因此基于微课开展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值得尝试。
3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开展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要取得根本性的提升,必须与教学方法改革联系起来,为解决该课程授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该学系课程组尝试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该课程中解剖组胚学学科,试点班级为营销17班,该班级基础医学概论总课时为90学时,其中解剖组胚学36学时,生理学24学时,生物化学15学时,微生物与免疫学15学时,教学课时教学具体探索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确定课程教学规则
课程教学规则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的指向灯,包括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要求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任务准则,线上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给予学生学前问题,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传课程资源;课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答问题;课后布置学习自测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课前思考学前问题,观看并学习微课视频;课中查阅相关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课后在线完成随堂自测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线下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对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并录制微课视频,针对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答疑、解答重点、解译难点;课后及时对每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生课前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善于质疑;课中按时出勤,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课后温故而知新,针对重点和难点,及时巩固,总结提高。
考核标准包括线上及线下两部分,线上随堂测试占50%,线下阶段测试占50%,总分100分。
3.2具体教学流程
对传统的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过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3.2.1构建微课,课前学习
课前教学采取线上自学方式。首先将解剖组胚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多个教学单元,涵盖相关的知识点,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播放时间为8~15min,内含学前问题和参考资料,学前问题的设置需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如“激光治疗近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人老珠黄,它和黄疸病人眼球变黄机理一样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创建班级QQ学习群,在授课一周前,將微课视频资源上传至群内,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学前问题等方式进行线上自学,并通过完成自测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通过课前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认同感。
3.2.2分组讨论,课堂引导
线下教学指在教室完成的课程学习。每次课3学时,每学时40min。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学时,由学前问题导入教学,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设立小组长,小组成员围绕学前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讨论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阅线上教学资源,最后小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二学时前20min,师生展开互动,进行讨论,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结果,梳理学习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二学时后20min和第三学时由教师讲授课堂内容,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
3.2.3总结归纳,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学生通过重温微课视频,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学习拓展教学资源,及时补充课堂遗漏,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生生讨论、师生讨论,通过课后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3.3实施效果,评价总结
实践证明,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3.3.1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微课视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多个涵盖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单元,做到精选教学知识点,注意教学单元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针对性地解决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的问题。
通过学前问题和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会增加平时学习时间,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末考试集中复习的压力,学生为更好地解决学前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会认真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查阅文献,有助于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传统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能做到深入思考,而混合式教学的分组讨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平台,在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需要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查阅大量课程相关材料,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3.3.2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虽然有众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9],比如说:如何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的时间分配,如何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主动性,如何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4结语
论文摘 要: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参加工作以后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具有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在“就业导向”下实施教学的工作、学习和参加培训的现状,以促进文化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学校乃至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但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对文化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往往被忽略掉了。如《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江苏省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标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相关文件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相关具体要求,对文化课教师基本没有提及,对文化课教师的权威的、个性化的考核体系尚未建立。文化课教师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多的专业课教师参加了市级、省级、国家级培训,甚至出国培训,而文化课教师除了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得可怜。队伍的专业成长、队伍的稳定牵涉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只有提升文化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
二、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有的老师日常教学工作繁忙,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学习的时间很少。许多教师虽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了一辈子书,到头来却仍然是个教书匠,教学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年纪越大,工作能力越低。当今社会正朝着学习型社会的方向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这就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终身学习的基本途径是“读书—实践—反思—总结”,通过不断地学习,最终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
(一)多读书,读好书,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可让我们获取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而且要读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书籍。读书的目的是应用,我们要把在书本上学来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我们没有对实践的反思,所学的一切知识就只能是死的书本知识,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样,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也不可能有新理论、新方法的创生。因此,重视反思和总结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身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们也可以借助于网络把最新的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把网络作为我们成长的新舞台。我们除了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和同行商讨,和学生交流。我们要尊重和利用学生的长处,向学生学习,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虚心好学的态度和行动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师生的各种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基础知识比较差,对学习的求知欲不是很强,但如果我们都用平等的眼光、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师生都可以在共同学习中相互提高。
(二)注重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
由于教学情景的不确定性,我们不仅要研究教育过程、研究教学策略,而且要研究学生。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研究已成为现代学校和现代教师的重要特征,成为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学校很多学生基础比较差,比如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一直都不是太好,到了职业学校学习相关的高中数学甚至是大学的高等数学,难度是显而易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中,会有很多我们所研究的素材。我们要写好学习笔记,写好案例分析,进行个案比较的研究。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我们必须重视自身的教学实际,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还要研究自己。我们在研究中去改革教学方式,在改革中去实施研究,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过程就是自我锤炼、自我超越、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做好反思,及时总结,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教师去上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我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对自己的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知识系统、背景因素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使自己朝着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听课,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在学校主要负责高等数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对职业学校而言,对于本科的学生而言也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中,我将枯燥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及他们的专业课相联系,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给他们介绍数学家高斯;在学习极大值和极小值部分把它们比作山峰和山谷,从而进一步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这里我们上课时如果能用多媒体结合山水画效果会更好;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结合他们要学习的微分电路来进行说明。实践证明,在介绍相关内容时,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明显提高,他们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劲头也更加足了。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应该告诉他们这些内容的起源,以及它们对于后面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作用,同时适当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内容进一步生动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困惑
1.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是只对学生,对广大教师也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职业学校的特点,很多学校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多的是重视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方面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因此教师的合作交流更多地局限于文化课教师内部,很少做到能够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交流。其实很多专业课教师也反映有很多专业的内容需要文化课尤其是数学知识的铺垫,但要更好地衔接,这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做好的,也不是几个教师就能做好的,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够做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对口工作,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成长都是大有好处的。
2.文化课教师的参与培训的机会很少,参与对口的培训的机会更少。其实文化课教师除了学校安排的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之外,还可以参与省市组织的一些教学竞赛、公开课的组织学习。文化课教师在参与教学竞赛方面与专业课教师差不多,但在其他专业技能培训方面还有所欠缺。比如我校有一位老师参与了普通高中的教学听课,听下来的第一反应是我们如果用那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效果肯定不行,那种教法只适合于高中的学生。这也需要我们的主管部门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尽量地考虑职业学校本身的特点,尽量地安排职业学校的相关教师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交流不会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愿意交流,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你的声音。通过网络我们可增强教与学的交互性和时效性,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和社会化,学习会更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文化课教师必须做到善于学习、积极研究、勤于反思、乐于交流、及时总结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实现文化课教师专业成长的质的飞跃,从而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型课 英语教学 优质课
如何上好一节英语微型课?通过这次微型课听课活动,笔者学到了许多微型课的有关知识,为以后更好地上好微型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为什么要上微型课
上好微型课不但是新教师的入门课程,也是在职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更是每位教师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方式方法之一。微型课是近年来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考科目之一,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测试,也是教师自我学习和业务水平提升的过程。
二、本节微型课的构思是怎样的
在备课时笔者以一节完整的英语课来备课。比如,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Reading部分。导入部分:笔者列举课文中的生词,如台风、暴雨、暴雪、地震、洪水等,从网上搜集与这些自然灾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联系当天我国东北地区下暴雪形成雪灾的新闻,自然地导入Reading内容“台湾地震”。讲授部分:由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听课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学会自救;插入游戏;模拟地震救援;总结提高;谈体会各个环节组成。课上不仅有板书,有练习,还有课上、课后作业。
三、如何依据微型课的基本要求进行上课
1.上课入题要简洁迅速
由于微型课的教学时间短,所以教师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因此,笔者开门见山迅速从导入就进入课题,假设学生对单词有所了解,听录音也快速完成,接下来是Questions部分,学生依次回答。
2.讲课条理要清晰
在微型课的讲授中,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本课就在“Earthquake”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讲解与剖析Tommy何时遇到地震,地震中他是如何表现的,最后又是怎样的结果。小结部分让学生自己总结:“What shall we do if we are in trouble during the earthquake?”教师简要讲授,巧妙启发,积极引导,最后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英语教师语言要求高
在英语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英语口语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英语教师的语言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当然,教师的英语要尽可能地纯正、流畅,而这些对英语教师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课文中的生词要准确拼读,不可以读错。
4.课堂板书要简约
笔者把黑板分成三块,左边是导入生词,中间是重点词组,右边是讲解分析。黑板中间上方是本课标题:“Natural Disaster”。总之, 微型课也要讲究板书,板书内容要精心设计,文字量要恰到好处。
5.课后小结要简明
Summary: How to save ourselves when the earthquake comes? ①We should learn how to save ourselves.②We should calm down.③We should know how to sent the message out when we are in trouble…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完整,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所体会。因为没有学生,课后小结的时间完全可以由教师自己控制。
6.课后作业要体现
Home work:
T: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have learnt Reading of Unit 8.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earthquakes?(S: Yes.) T:Can you retell the passage in English?(S:Yes.) Now please remember the homework for today. 1. Recite all the new words we've learnt today. …
7.课堂组织不可少
从“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到“Goodbye, class”,在课堂上“Good job”“Well done”“Sit down, please”等鼓励用语均应适时体现。
四、对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微型课进行总结
1.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微型课的备课对上课时间和内容的要求更高。微型课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把平时一节课的内容都讲完,还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所以对所讲内容的删减和浓缩就不能含糊。微型课也要有课前延伸、课内精讲,当堂测试的内容可省略,但过程必须有。
2.以学生为主
上微型课时“此时无生胜有生”,虽无学生,但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而且要有激情、有提问、有赞扬。这点似乎像是对演员的要求,其实,教师在某些时候就是演员,但不能太注重表演,课堂毕竟是学生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3.板书
既然要有板书,就必须要有策划。上微型课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板书的内容要言简意赅,切不可拖沓冗长,毕竟时间很紧。对于书写就要在平时多加练习,有些教师的书写多少年教学下来,还是如初入教坛一般,没有任何长进,这就需要平时用心练习。还是那句老话,书写是第一印象,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不容忽视。
4.掌握时间
时间的把握很重要,本节课笔者在时间上控制得还好。在笔者看来,时间应该完全由教师掌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风格来制订时间计划,语速较快的教师讲述内容可多一些,语速较慢的教师讲述内容可浓缩一些。
总之,要让一节微型课上得完美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更快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只要不断努力,微型课这种新型教学训练方式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