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最新师德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犯罪 文化冲突
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积极主文化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还很贫瘠,处于精神孤岛中,导致主文化的缺位,犯罪亚文化逐渐形成并大行其道,要建设积极的主文化来占领农民工文化的空间。如把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纳入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平等享受公共文化设施,影视场所、图书馆、社会区文化活动室和民俗广场等;在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区域,设立文化工作站、打工者俱乐部,设“工友活动中心”,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设立“农民工活动日”,举办展播电影,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活跃精神文化。为农民工文化生活搭建了多样平台,让他们逐渐融入城市的主流文化中。
二、消除社会排斥,建立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
城市市民将新生代农民工划为“二等公民”,对新生代农民工怀有偏见和歧视,而新生代农民工在被排斥之下,其交际圈比较封闭,这使得城市市民和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很深隔阂,造成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完整接受城市文化,形成市民应有的规范和法制观念,产生不同程度身份、文化认同危机,成为潜在的犯罪动因。
(一)促进城乡文化互动,实现城乡文化观念融合
农村文化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传承性,相对而言传统的文化保留较多,与现代文明存在断层,所以,作为现代文化的代表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存在“隔膜”,当从农村走进城市中,遭受如暴风雨般的文化冲突冲击。除此之外,文化上的不理解导致城乡成员之间存在误解。在新时期促进城乡文化互动,通过开展城乡文化结对交流活动,让农村文化接受城市文化的辐射,接受与植入新因素,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加强其接受城市文化的能力,减少城乡文化之间的冲突,并以文化交流为平台,拉近城乡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相互理解,助改变彼此的偏见,特别是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
(二)以社区为平台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
依托社区的凝聚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封闭型的交际圈,与城市居民通过活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减少双方的误解,同时使新生代农民工避免因交往的狭窄而不自觉地受到不良影响,特别是犯罪亚文化的传播和侵蚀。
(三)发挥大众传媒强大宣传功能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大众传媒进行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能深入广泛影响社会大众的观念。如深圳农民工街舞团跳上春晚、旭日阳刚农民工组合唱到春晚,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台全国性农民工春节联欢晚会——中国农民工春节联欢晚会等举办,借助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展现农民工纯朴善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正面宣传力度,低对新生代民工的“歧视性偏好”,同时也唤起全社会对农民工的重视和关爱,以公众信息和社会共同认知的话语形式为该群体赢得社会公众的积极关注和认可,融洽城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关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归属感、心理安全感和情感慰藉感,推动其成为具有现代特质城市公民。
三、逐步改革以户籍制度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
当前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导致文化冲突,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增加的罪魁祸首,所以要逐步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城乡一元化。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2月《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户籍迁移实行分类政策,即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落户条件不同,落户难易程度不同。该通知是对当前现有户籍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将原来对户籍限制缩小了一点,首次放开地级市户籍,工作满3年可落户,这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光明大道。
除此之外,政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提供途径,切实改进服务形式,逐步破除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教育、社保等政策壁垒,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上升通道,使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奋斗,能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在此方面,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做了有效的尝试。如东莞市为了消除对外来员工的歧视心理,将新生代农民工称为“新东莞人”,真正视为城市主人翁,增强城市亲和力。2012年1月4日民政部出台并公布《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该《意见》明确规定在本社区有合法固定住所、居住满一年以上、符合选民资格条件的农民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参加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在广东中山市对外来人口实行积分制管理制度,它根据地方政府的人才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综合考虑流动人口在城镇当地的连续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技能水平、投资规模、纳税额度、获奖等级、计划生育、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积分登记,累积达到一定积分额度即可申请享受相应水平的公共服务。东莞成立了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每个镇都有下设机构,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表达提供渠道。潮州开始建立外来人员利益诉求表达及优秀外来人员激励机制,通过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及正常增长机制,开展优秀外来人员的表彰工作,评选各类优秀外来人员劳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外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庆市尽量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居住方面困难,通过适当补贴,鼓励街道、社会单位和集体将存量房、闲置房改建为适合农民工租住的“阳光公寓”、“民心佳园”;允许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家庭购买一套经济适用房等。
四、健全法治,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发挥法律调和作用
法律是文化的一种,在法律的冷峻之中植入人性的温存,就如同用激光代替钢制手术刀修复行为者偏离秩序的意志观念。减少社会的痛苦。一切法律的应有之义,就是对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所有社会弱者提供更多的保护和人文关怀,“将他们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给他们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和城市居民待遇。尤其在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分配上”。
在立法上,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从法律上清除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合理的规定,避免法律保护制度的“规范软化”,这就要求修改法律条文里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合理的部分。2011年7月1日起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在“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方面特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特别的规定,被认为是有效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办法,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权益得到具体化。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如从法律层面制定工资支付保障条例,如《刑法》修正案八时增加对欠薪逃匿等恶意拖欠工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修订《建筑法》时加大对拖欠工程款的惩戒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拖欠工资问题,规范工程转发包行为。制定出台《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子女上学、文化权益三大核心问题纳入法规,在法律层面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
在执法上,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执法的效果;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缺乏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权益的违法行为,在工地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健全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如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先行垫支、通过资产变现进行补充的欠薪应急周转制度;推行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专用账户、银行制度;欠薪信息纳入银行诚信系统等等。
【关键词】师范生实习过程师德培育综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中坚力量,其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未来的建设者和加班人,关乎祖国的前途命运。实习阶段是师范生师德培育的重要时点,对师范生师德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已有研究概况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师德、师德教育问题进行大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关于师德培育的著作主要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傅维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檀传宝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师德培育与生成》(王毓珣,王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教师概论》(肖正德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高师院校师德的培育与创新》(游德存等主编,现代出版社,2014)等。截止2016年2月,在中国知网上以“师德培育”、“师德培养”或“师德建设”为主题共找到8293条记录,但以“师德培育”、“师德培养”或“师德建设”为主题,包含“师范生”词频进行精确搜索,仅找到77条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关注度。
2已有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2.1师德的概念
从已有研究来看,师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师德是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而狭义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引用较多的主要有:“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1]“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2]
2.2师范生师德培育的意义
对于师范生师德培育的意义,学者们普遍认为,师德是师范生素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有学者认为:师德培育不仅影响着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广大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着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有学者提出: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务,它关系着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关系着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4]
2.3现状和主要问题
对于师德培育现状和主要问题,学者大多认为,目前我国师范生师德培育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观念理念上问题,有学者认为:“学校注重学生常规教育,忽视师德教育,未站在应有的高度来强化学生的‘师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5]在培训目标和内容上,有学者认为:“师德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忽视了新的时代背景对师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师德教育内容陈旧,不能反应当前教师的现实生活。[6]在保障上,有学者认为“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师德教育的投入不够,专项资金很少。”[7]
2.4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对策措施
有学者提出师德培育的两大主要方式是疏导式与开放式,其具体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课程、活动、情境等。[8]有学者提出恢复教师职业道德课或开设教育伦理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师范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间接教育;将教师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责任公民”教育之中;强调道德践行。[9]有学者基于文化认同提出师德建设重要途径有:以凝练学校精神为基础建构文化认同,弘扬师德风尚;以建立学校制度为保障树立文化认同,规范师德行为;以专业成长为方向发展文化认同,丰富师德内涵;以先进典型为示范辐射文化认同,升华师德品格。[10]
3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已有关于师范生师德培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3.1研究对象方面
已有研究主要针对职后教师,较少涉及职前师范生。实习过程作为师范生师德培育一个重要阶段,是师范生体验、践行师德的重要节点,目前这一阶段的研究相对不足。
3.2实证研究方面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绝部分研究重在理论探讨,较少有一线的深入观察、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相对不足。
3.3对策实效性方面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很多学者对师范生师德培育提出了颇为建设性的对策和思路,但由于更多是理论的总结提炼,缺乏一线现场观察和实地调研,其提出的路径方法、对策措施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足。
参考文献:
[1]赵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正平.教育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陈绍斌.高师学生师德培育的关键点[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1:127
[4]李秀梅.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02:41
[5]邓如清.新世纪中等师范学校师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裴文霞.论幼儿师范学生的师德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房敏.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与对策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李萌.最新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核与职务聘任及竞争上岗工作标准实施手册[M].北京:中华图书出版社,2005.
[9]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1,02:35~36.
关键词:破“五唯”;高校青年教师;评价机制
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出台,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将破“五唯”从隐性价值转化为显性标准,将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的呼吁转变为政府的行动,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文中提出,学校实践教书育人,优先改革教师评价,既可以提高教师发展、促进学生评价科学化,也能够形成促进党委、政府、学校、社会转变教育评价观的“自觉”力量,从不同层次、全方位优化教育评价生态[1]。此前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逐步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五唯”)清理。但是破“五唯”,教师评价机制会不会再回到人情关系和学术权威的旧模式?破“五唯”之后,应该用什么标准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评价?“小青椒”们是教师团体的新生和骨干力量,对于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如何探索更科学合理并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科学评价机制?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与摸索。
1“五唯”的弊端
“五唯”之间各有所指,又成为一体,发表高级别期刊论文、获得高水平学历,在职称评审中则更有机会。有论文、学历、职称加持,那么人才称号、科研项目和奖项的命中率显然会提升,但是“五唯”的评价标准也会引出许多的弊端,阻碍教学和科研评价。
1.1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2]“五唯”中占位的教师更容易获得更多利益和资源。部分高校为了让人才队伍的结构更有彰显度,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更愿意用科研经费、实验平台等有竞争力的筹码抢夺有“帽子”的人才。普通青年教师,在科研资源方面则捉襟见肘,甚至渴望尽快获得“帽子”,踏入“五唯”评价体系,获取更多科研资源。青年教师的评价和资源分配逐渐异化为单一僵化的“五唯”。
1.2形成教师阶层的固层化
教师“五唯”评价某种程度忽略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国计民生所起到的实际贡献,论文的研究成果是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有待考核,是一种单一评价、终结性评价。“五唯”评价局限于某一个小圈子,无论是项目申请还是奖项申报,某种程度上局限于已经在“五唯”里小有成就的人员。刚刚起步的高校青年教师很难在既有利益获得者中有所突破,容易造成身份层次的相对固化,扼杀了年轻教师的发展活力,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1.3导致教学科研的功利化
“五唯”的根本是把教师成果的数量和形式作为评价教师业绩、能力的数字化标准,追求数字化表征,科学研究上追求“短平快”,要求在聘期内完成量化的科研任务。对于一些需要深潜的基础研究,青年教师迫于考核压力,不愿深究,“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工作由于见效慢、衡量难也无法走入核心工作区域,“五唯”显然是一种违背了学术、育人客观发展规律的评价管理行为。
2破“五唯”的误区
但是,破“五唯”的关键点在于破,而非“五唯”,我们要平和理性地对待“五唯”,破除“五唯”不是不要论文,不要学历、不要项目等,而是不能将“五唯”的作用无限放大。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目前的教育评价方式、教育评价内容、教育评价导向,与当前国家对创新性人才需求不相协调。我们要破除“五唯”,还要注意避免以下认识的误区。
2.1不能将“不唯”变成“无唯”“五唯”的最大症结就是一个“唯”字,破“五唯”其实就是破除唯一性,允许多元化。在破“五唯”时,还必须明白“破”和“立”的边界在哪里,“可为”之处与“难为”之处在哪里,在“破”与“立”之间寻找平衡点,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3]。论文、“帽子”、奖项等在激励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上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破“五唯”并非完全放弃定量评价,而是更加合理地评价数量背后青年教师的实际成果。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学力”“文章一多质量就差”等等,从而否定用文凭、论文作为评价的坐标之一。应该说,这些观点在生活中确实可以找到具体事例予以佐证。但也只能说是个案,不能因此推导出普遍性结论。从统计数据来看,文凭与水平,学历与学力,论文数量与质量之间,总体上是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不是无关,更不会是负相关。如果把“高分低能”“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学力”等说法当成普遍现象,那无疑取消了学习和教育的价值,陷入了反智主义泥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4]。
2.2不能将“不唯”变成“高唯”目前评价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意在消除以往评价标准中对人才发展造成的约束和阻碍。但在实际操作中,新的不当指挥棒应运而生,“不唯”变成了“高唯”,高水平科研成果成为“破唯”和胜出的必要条件。在高校制定的新评价标准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代表性成果制度,以期刺激教师能够产出高影响高被引的SCI论文、国家级重点项目等更有标志性的科研业绩,反而使得评价的功利倾向愈演愈烈,影响青年教师的正常发展[5]。
3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特点及所面临的挑战
高校青年教师的评价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促进其职业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都是一个不断优化方法、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上,如何在最初站上讲台的几年内,学会最大限度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针对当下的新情况,不断丰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实现教书育人的不变初心;在科研上,面对学科知识的日益更新、学科交叉的不断加深,如何与时俱进、深耕其中、坚守一方,实现0到1的突破,是对教师的科研品质、思维层次的考验。新教师在科研考核上,还面临着“非升即走”的生存压力,在有限的聘期内完成合约上既定的科研任务。同时,伴随着高校引进人才门槛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是国外归来的留学人才,他们既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还要逐渐完成个人住房等基本生活条件的准备,而这些,在目前国内市场条件下,也绝非易事,需要高校予以专门的关注和研究。
4建立合理的青年教师评价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紧迫性、以及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青年教师评价机制,不仅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更要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要关注成果量上的考核,更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岗位业绩考核,更要注重盘活资源配置;不仅要注重结果评价,还要注重过程评价;要充分考虑长期发展功能,克服功利主义的价值偏差,放眼整体职业生涯。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运行的结果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长期健康发展。
4.1破“五唯”的前提是尚师德科学的青年教师评价机制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师德师风和学术端正。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冰山模型”理论,显性的学术成果、教学表达能力等方面相对容易考察;隐性的学术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则不容易考察[6]。为此,要积极探索合理、可行的师德评价体系,切实根据教师的实际教育行为进行科学评价,改变以往师德评价走形式的流弊,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特点,加强“学高为师”的“学术端正”和身正为范的“道德品行”评价。“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青年教师要有对教育和科研有无比的热爱与忠诚,对学术道德与育人规则有足够的敬畏和尊崇,将科学家精神贯穿于青年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中,自觉维护学术价值与学术尊严,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评价机制要引导青年教师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鼓励他们乐于在公共服务方面付出,以国家和社会需要为科研导向,切实承担起对学术共同体、学校和国家的责任[7]。
4.2破“五唯”的关键是立“多维”此“维”非彼“唯”。“维”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是系物的大绳,引申为法令纲纪之义,旧时从比喻的修辞手法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已然有评价的色彩。放到今天,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如长、宽、高)叫维,多维就是立体、综合之意。与“唯”所体现的“独一无二”、“唯一”大相径庭,“多维”所彰显的多元性更加符合青年教师从事的教书育人活动的创造性、复杂性特点。4.2.1完善分类体系依据学科属性、工作特点,分类制定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类人员考核指标,比如对于高校公共基础课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课题很难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可以结合授课质量和学生评价反馈,引导他们“以教学为主”踏实做好基础教学。对于一些从事基础研究的老师,则可以减少教学要求,对于较长周期的基础研究,可以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刚柔并济,给老师更多的成长空间。4.2.2丰富评价主体职能部门考核有效结合学生评教和青年教师自我评价。一方面,有效引导学生真实、科学反馈青年教师施教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高校制定形式多样、易于操作的评价模式与指标。拓展评教时间,教学周期内定期开放通道让学生能够随时对教师的任何一门课进行评价,而不仅限于学期末[8]。特别是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解决评教中的青年教师普遍性问题与个别教师出现的个性问题,既可提高学生评教的积极性,也将更好实现评教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落实教师自我评价,尊重教师主体感受,将教师自己量化的教学、科研成果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相结合,若几项指标评分结果大致相同,则侧面印证学校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学校、教师、学生之间达成一定的共识。如有较大悬殊,排除主观干扰因素之后,需要进一步论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2.3平衡评价方法实行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同行专家评议是一种主流的质化评价。量化评价中的明确的指标体现科学性、客观性,有一定的积极性,但缺少对工作质量、教学投入与育人成效的有效评价[9],如唯量化,易入“激励短期行为”“助长本位主义”“扼杀学者个性”等误区。大部分同行专家尊重和维护学术系统的自觉与忠诚,他们了解学科最新发展,能够有效补充数字衡量带来的不足,但是同行专家评议也要避免学术圈子、学术壁垒以及专家自身局限等影响公正的因素。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为原则,评价改革实现量化评价与同行评议之间的动态平衡。
4.3破“五唯”的核心是赋活力“五唯”评价忽略了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实际贡献,只看历史和出身,不看未来,与资源分配机制紧密相连,是一种唯结果、终结性评价。很多高校将奖励、资源与“帽子”、奖项直接挂钩,使得众多教师一门心思谋“帽子”,谋取资源、身份的对号入座,某种程度导致师资队伍的僵化。合理的评价机制需要两个结合。一方面,评价应与培育相结合,灵活地配置资源,不唯“帽子”马首是瞻。青年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初期,特别是一些没有团队归属的海归“小青椒”,无论是在科研经费的申请还是研究生助手的配置上,高校应给予相应的扶持,允许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进步、在科研中遭遇困难,进而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不断取得科研突破,避免青年教师身份的固层化。另一方面,评价应与合理分流相结合,灵活挖掘人才潜质。对于在“非升即走”中未能胜出的青年教师,高校予以灵活合理地分流,并为他们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是当前完善高校完善青年教师评价机制的必要补充。“非升即走”也是一种选择,经过一个聘期的尝试,部分青年教师发现自己可能并不适合继续从事科研相关工作,从人才成长的角度出发,本着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原则,灵活安排岗位,妥善处理好转岗衔接期间的薪酬待遇等等,为高校青年教师的灵活流动提供有尊严的后续发展保障。
4.4破“五唯”的主旨是求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终身化的动态过程[10]。“五唯”重在强调成果的形式和数量特征,是一种结果性评价,在管理动机和政策导向上,体现出较强的现实性,评价机制所形成的氛围,使青年教师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急于求成,在学术科研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于发展,而不是一时一地之利,应该选择用发展的角度看待青年教师评价。评价的重心在于关注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的成长历程,及时发现教师成长中出现的困难并提供及时帮助,强调过程的意义,突出持续性反思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谋求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旨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创建青年教师成长数据库,收集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评价指标参数,推动传帮带,请专家给年轻教师以专业性指导,帮助其凝练未来发展方向,促进青年教师科学认识、充分理解评价结果。学校、青年教师之间目标一致、彼此信任、同向共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是一种阶段性的鞭策或奖励,更是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期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长海.构建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J].人民教育,2020(22):22-25.
[2]唐静.从教育资源配置的维度探析高校的教学与科研[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41-145.
[3]储常连.立:“五维”破“五唯”推进教育评价现代化[EB/OL].[2020-10-30].
[4]刘振天.“五唯”:痼疾如何生成,怎样破解[EB/OL].[2019-02-26].
[5]丛春秋,张新亚.焦虑中的变革: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创新的困惑与反思[J].中国高校科技,2020(9):25-29.
[6]于剑,韩雁,梁志星.高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2):59-68.
[7]陈娟.“双一流”建设视阈下青年拔尖人才成长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20(10):77-81.
[8]望红玉,王自洁.教师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1(8):31-34.
[9]钱国英,崔彦群.评价与培训相结合建立教师队伍良性发展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2(2):66-68.
【关键词】 高校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13-01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依据。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体现了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水平能力在相当程度上能展示出一所大学的一个专业,一个学科的学术水平,能显示出某一个领域最新的研究水平。毕业论文(设计)极有可能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的结合,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因此,毕业论文(设计)应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
1 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
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制度,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1.1 成立组织机构,职责明确
教务处作为校级主管部门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负责组织检查、监督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相关问题。
1.2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开题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鼓励学生选做有创新特色的课题。可结合科技、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习问题进行研究,或进行实验课程研究、设计和改进。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创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1.3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及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应包括确定课题、调查实习、调查研究、查阅和整理资料、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撰写等各个环节。学校应制定相关规定和撰写规范,并认真检查和监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撰写过程,作好记录。
1.4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审与答辨
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完成后,应将其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工作小组安排评阅专家评定,经指导教师和评阅专家通过后,方能参加答辨。
1.5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通过答辨后,综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专家评定成绩、答辨小组评定成绩。各部分成绩根据各校实际规定分值比例。答辨工作结束后,答辨委员会在全面综合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记。
1.6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及资料归档
各学院要认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做好记录,答辨结束后,要及时认真总结,开展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自评,不断提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质量。
学生论文辨结束后,学院不但要将论文纸质稿按顺序装订成册,统一归档保管,还要保存好学生论文的电子版本,以方便数据的统计,查询,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
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认识。要让教师、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成果、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体现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2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指导工作
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选题的准确与好坏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选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水平,避免选题过大或过小。选题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从开题到答辨必须有工作记录。
2.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础
近几年,高校大量扩招,而校内资源设备没有及时扩建,在此学生进入实验的机会受限,从整体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因此,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学生在毕业论文前对能对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毕文论文(设计)时再将内容带进实验、工厂,做起论文来就轻松得多,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2.4 调整学生就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之间的冲突
有的学校学生的就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都集中在第八学期,这给学生带来不少的压力,也影响到了其成效。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以把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稍提前一学期,在实习的同时也可以完成论文写作的初稿。
2.5 改革创新答辨时间
改变集中答辨的形式。学生可申请提前或延期答辨,以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6 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答辨程序
答辨小组组长根据学院有关要求,认真组织本组学生的论文答辨工作,确保答辨效果。
2.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本科论文致谢词
致谢论文
在本篇论文完成的同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并且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在本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X老师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细心地和我讲解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信心上的鼓励。我能顺利完成本篇论文和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辛苦的批改是分不开的,在此我由衷论文写作的向X老师表示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学校和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论文。感谢同学和家人在这期间的大力支持。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大一下学期,我转专业来到了一个新集体,开始了新的专业。虽然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专业是新的,但我仍然感受到了那种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融洽!这对我融入新环境,对新专业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公管院的老师更是让我难忘,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篇论文构思和写作过程,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国华教授,对我论文的完成更是功不可没,王老师每次给我的疑问给予细心的解答并给出写作建议,对我的论文进行细心的修改,使得我的论文结构一步一步的完善,内容日趋丰满。没有王老师的细心指导,这篇论文是不可能完成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水平还非常的欠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本科论文致谢词范文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X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XX学院的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给我提供参考文献的学者们,谢谢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使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了参考的依据。
本学期,我们以“实践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按新时代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全方位的素质要求,在培训中注重提高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提升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宏大的教育观,忠诚教育事业,有“自我更新”的意识和行为,真爱所教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培育良好的师德修养,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树立于平平实实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意念。
结合骨干班培训工作和学员们的学习情况,对本学期骨干班培训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积极完善培训实施过程
(一)集中分散,齐头并进,强化理论学习。
在一学期里,组织学员们学习了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对新课标的解读、现代语文教学理念、新教材适应性研究,结合本市、本班教学现状,组办了《新课程培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小语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的检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走在行知路上》、《语文课中的人文教育》等专题讲座。
从理论学习中,学员们了解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最新动态,接触了课程标准的各种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员们更明白了当今教育创新学习实践迫在眉睫,正如学员张小芳在总结中所说的:“初入骨干班时,我正好接手新的年级,使用的是新教材,遵循的是新课标,缺少的确实新理论。而骨干班的学习正好为我补上了这一课。”确实,来自一线的老师们渴望得到理论的提高,他们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缺少理论的指导,还感到非常迷茫,因此,我在广泛听取学员们的意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了理论学习。
在学习了当今教育最先进理论以及发展态势之后,我们在认真学习理论和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学员们进行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听了这些大量理论知识与生动活泼的实践课例相结合的讲座后,学员们获益匪浅。学员们在总结中写到:“蒋老师大量理论知识与实践课例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讲座,让学员们感叹前辈及上课教师钻研的精神与刻苦的同时,更知道了在实践中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学习到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的许多知识和经验,明白了关于创新学习的各种理念以及实施方法;讲座为学员们头疼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实践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让学员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范例似的讲座为学员们提供了大量科研信息和撰写教学案例教研论文的写作方法。而且,在这之后的每场学员的“教育案例”展示交流中,她都会就学员们的交流精心进行点评。为学员们成长为新世纪需要的科研型骨干教师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严格要求,力求实效,提高学员教育教学能力。
本学期,我们坚持每次活动有专题,有落实。结合专题研讨,提供了大量的观摩课例,共计活动25次,观摩研讨课、实践课共计16节次。其中赴南京观摩名、特教师的示范课10节。每次活动我们坚持主题鲜明,安排紧凑,追求实效。先观摩两节课,然后围绕活动主题结合研讨课进行评议,下午,又进行专题讲座。这些活动和课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专题研究,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学员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理可依,有例可仿。学员们认真听课,作笔记,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评课,既有理论水平的提高,又有源于教学实际的深切体会。每次听课之后,学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自己所赞赏的、所质疑的教学行为提出来共同斟酌,在你来我往的交流和讨论中,学员们的教学认识、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学员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人均有发言记载。在无形中强化学员们掌握先进教育理论知识,指导了学员们课堂实践。学员们在研讨中逐步提高了理论水平、评课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另外,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小语教师,还应有乐于献身教育事业,敢于展示自我,善于展示自我的自信和风采,我们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也应该具备这一点的。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往这个方向发展。并开展了“以高尚的师德培育人”为主题的师德专题演讲活动,人人上台展示,研讨与评比结合。先由各位学员分组演讲,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演讲,每位学员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演讲,声情并茂,急富感染力,在全班演讲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两位选手参加所有培训班的演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班选手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正如学员罗锁花在总结中所说:“骨干班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它不断给你压力,鞭策你前行,促使你不断超越自我。虽然我们有时感到蒋老师工作太认真了,有些怨言,但回过头一想,就觉得正是由于蒋老师工作认真,我们才克服了惰性,才学有所得。拿研讨中的发言来说吧,蒋老师制定的高压政策要求人人发言。几次活动开展下来,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信心,找到了与大家交流沟通的乐趣。”
(三)分析案例,重在随堂,提升学员课堂教学水平
自九月中旬起,我们对各位学员进行了随堂听课,实行面对面的培训,针对学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着力提升学员课堂教学水平。在听课中,各位学员认真对待,充分发挥创造精神,涌现出许多好课。从这些课中,我们发现每个学员都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学以致用,把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学行为,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落实“双基”,并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条件允许,都使用了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课件制作精美,使用恰当,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开发区中心校的夏玲红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因陋就简,充分运用简笔画、图画、头饰、贴画……同样以助教学,产生较好的效果。如陵口中心校的束东华执教的《小镇的早晨》。这充分说明本届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有较强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模拟考试,学以致用,夯实学员学业管理
针对当前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专门按试卷的容量、效度、结构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考试,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安排相互之间的交流,彼此借鉴,资源共享,互相启发,共同加深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提高和把握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能力。同时要求每人每学期完成了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结合自己的学期总结;完成了“个人档案”、“课题实验方案、论文”、“教育案例”、“教学六认真修改意见”、听了专家报告、学员的课之后的思考练习……作业。学员的这些作业不仅按时完成,而且质量高。这一切,体现了本届骨干班的学员们有现代自我发展的意识,良好的职业修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我,追求发展。
二、努力提高学员学习收获
从平时的座谈、交流、交谈中,了解到学员经过这一学期的培训,主要有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收获。
(一)观念得到了更新。
不少学员谈到,这学期的培训最大的收获是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教材观、价值观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对课改的重要性,对课标的内涵,对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学员表示,以后,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课改,使教学面貌发生一个大的变化。
(二)理论水平有了提高。
培训期间,学员们学习接触了有关语文专业、课程改革等新理念,接受了语文教学的最新思想和观点,了解到语文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对语文教育多了一些理性认识,逐渐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从而减少了平常教学中的盲目性和困惑感。
(三)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通过听取讲座,通过研讨交流,学员们对如何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如何搞好教学设计,如何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设计。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成为这次培训过程中的热门话题,通过学习、研讨,大家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对下一步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视野得到了开阔了。
大家特别感到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视野都有了明显的拓展,对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课标中许多新知识、新理念令人大开眼界,思维比以前活跃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重新认识了自我。
通过学习,学员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从而对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认识,进而拟定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计划。有的发誓要尽快成长为科研型的教师,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学科带头人。有的急于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实践自己的所学、所想。有的不仅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还对本学校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表示回去以后要为推动本校的课改贡献力量。有的学员说:“参加培训的最大收获是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有的学员说:“我学习我终于找到了今后的航道。”
三、深刻反思学期培训工作
总的说来,这学期培训的效果是好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主要的体会是: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承担培训任务责任的重大。只要这样,才会全力以赴,才会真正把培训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才可能真正把培训任务完成好。
(二)把前期准备工作做深、做实、做好。
准备工作包括硬件、软件的诸多方面,而作为学科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设计好,使培训方案和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员来自各学校,基础不一样,对他们的情况和需求事前不可能了解得很细,语文新课程改革本身也在不断改革、发展、变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方案和内容有时也有必要做一些微调,使之更加切合实际,从而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三)把各项具体工作做好、做细。
集中培训期间,各项具体工作千头万绪,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环节之间怎么衔接,都颇让人操心。我们的做法是,头脑中必需装着整个方案,目标要明确,视野要开阔,但对众多一件又一件小事,也要解决好,处理好,不然也会影响全局,影响效果。现在回顾起来,培训任务之所以完成得比较圆满,与我们做好了一件又一件具体事情有很大关系,我们比较好地处理了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
业务水平方面
1、经常阅读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学习最新的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幼教科研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加强个人的再学习,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及课改方向,用最新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
2、深入学习贯彻《托管班教育纲要》精神,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在教学中有创新,活动中注重幼儿创新意识和动手兴趣的培养。认真学习《托管班工作规范》,规范自己的日常用语和行为举止,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3、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教案设计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
4、积极参加公开课活动以及寒假托管班培训活动,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汲取新思想、新做法。
5、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工作和发展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6、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幼儿,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并努力做到幼儿在园开心,家长放心。
思想素质方面
1、思想素质: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2、政治素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依法办事,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工作漂浮现象,增强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职业道德:
(1)对待教育事业:要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进一步巩固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德。
(3)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4)对待自己:要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严谨治学。
一、加强队伍建设,适应形势发展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形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龙头
① 化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建设,提高成员的思想素质。通过开好班子例会,组织成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使每个成员熟悉法规,自觉依法依规行政,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普法培训和考试,增强法纪观念。每个成员至少有一份业务杂志,谙熟专业要求。开好民主生活会,捐异个人成见,只图学校发展,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思想上互相沟通,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② 加强班子的职责管理,做好每一块工作,根据职能分工,各职能要大胆工作,各层次要明确自己的职权与职责,勇于负责,善于改进,不继总结,提高工作能力,做到职责上要分,思想上要合,工作上要分,目标上要合,机构要分,效益要合。
③ 加强班子成员个性品质的揉和,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出色的本份工作与诚信的豁达风度取信悦服于教职工。
④ 防腐拒变,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经得起利害的考验。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敬业奉献精神,定期开好教师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提高师德素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教师自觉把自己的良好的言行举止作为衡量自己是否合格的依据,成为教师彼此尊重,学生较仿的示范,使学生一个个地进步、文明。从而带动学风的健康形成。
② 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及能力的提高
a.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水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b.帮助教师不断总结、分析、积累经验、方法,分期分批逐步提高能层次;c.以教研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组织,以班级为依托,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研讨、推荐最新教学改革尝试办法,提高科研含量,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力求大面积提高质量;d.开展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让教师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e.大胆启用和培养青年教师,把提高青年教师水平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同时也给青年教师施加一定压力,赋予一定的使命目标,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f.加强学校远程信息教育网的管理与使用,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让名师、名人、名课教育的精彩世界与我校融为一体,使我校教师拓宽视野,共分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成果,把握无限良机,以此作为提升我校教师素质能力品位依托与桥梁。
二、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好学校
1、调整和完善我校原有制度中不完善之处,使其更具可行性和易操作性,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每一年,教育工作者总倍感任重道远,因为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公民的素质品位提升,加入世贸后教育的应对工作充满机遇和挑战,教育改革与发展诸于对教育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已箭在弦上,普九普实的号角响彻耳畔。面对如火如荼的撩人形势,我们怎么办?根据全县开学准备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作的工作思路定格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5.31”讲话的内涵,并以此统揽学校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围绕“五个一流”全面开展工作,着重在队伍建设,教研教改,提高质量方面狠下功夫,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在学校领域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改善管理,资源优化配置,使学生得到优质教育,让学校向着优秀发展。
一、加强队伍建设,适应形势发展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形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龙头
①化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建设,提高成员的思想素质。通过开好班子例会,组织成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使每个成员熟悉法规,自觉依法依规行政,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普法培训和考试,增强法纪观念。每个成员至少有一份业务杂志,谙熟专业要求。开好民主生活会,捐异个人成见,只图学校发展,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思想上互相沟通,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②加强班子的职责管理,做好每一块工作,根据职能分工,各职能要大胆工作,各层次要明确自己的职权与职责,勇于负责,善于改进,不继总结,提高工作能力,做到职责上要分,思想上要合,工作上要分,目标上要合,机构要分,效益要合。
③加强班子成员个性品质的揉和,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出色的本份工作与诚信的豁达风度取信悦服于教职工。
④防腐拒变,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经得起利害的考验。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敬业奉献精神,定期开好教师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提高师德素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教师自觉把自己的良好的言行举止作为衡量自己是否合格的依据,成为教师彼此尊重,学生较仿的示范,使学生一个个地进步、文明。从而带动学风的健康形成。
②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及能力的提高
a.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水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b.帮助教师不断总结、分析、积累经验、方法,分期分批逐步提高能层次;c.以教研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组织,以班级为依托,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研讨、推荐最新教学改革尝试办法,提高科研含量,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力求大面积提高质量;d.开展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让教师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e.大胆启用和培养青年教师,把提高青年教师水平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同时也给青年教师施加一定压力,赋予一定的使命目标,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f.加强学校远程信息教育网的管理与使用,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让名师、名人、名课教育的精彩世界与我校融为一体,使我校教师拓宽视野,共分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成果,把握无限良机,以此作为提升我校教师素质能力品位依托与桥梁。
二、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好学校
1、调整和完善我校原有制度中不完善之处,使其更具可行性和易操作性,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