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优秀课堂设计与建设逐渐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逐一体现,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实施新教学目标改革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科目的教学设计研究内容很多,但实际上对于初中数学针对性的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基本处于初始阶段,就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一、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的概述

我国的新教学目标改革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新时代背景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的本质和价值还处于开发应用阶段,需要在职的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在初中笛Ы萄е校教学设计的应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有所体现,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就是优秀的课程教学设计,这也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的教学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重点就是面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数学思维和学习数学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下,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就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身份则从传统的教学概念中有所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合作,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开始习惯自主学习探索、团队自发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初中数学的课程安排中,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推演论证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能,扎实学习基础。我国的教学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数学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安排应该更加注重数形结合的理念,教师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初中数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了数学课程的教学结果,还有数学教学结果的探讨过程,优秀的课程教学设计对于这些要求,非常有价值。随着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对优秀课堂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会逐渐普及到全国的初中数学课程中。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研究内容越发的集中和确定,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专家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基础理论指导和数学知识的基本理念灌输。第二,专业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总结。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分析

初中数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从其本质上来说,还是以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和学生基础学习理论为基本概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开始利用区别于传统教学理论的系统分析方法来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的疑难问题,由此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案,并不断实践反思,最终达到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背景和教学要求下,应该从传统的教学目标中脱离出来,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认知情况来制订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的环节上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将教学环节互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课程安排,理解教学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都是依照课程改革要求的要素进行设计:首先是初中数学教学课程设计所针对的对象必须符合课改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新课改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初中数学教学总体设计的总结性评价。

三、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结论

分析

我国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实践检验,就目前的实践发展情况来看,初中数学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解融入能力,这也是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统一。在同样的数学课程中,不同的课程教学设计所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师要注重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与教学设计的统一,更应该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细节与学生的统一,只有将学生与教学进行完整的结合,才能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更高的价值。

我国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践检验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但应该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摆在核心环节。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也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放在第一位,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兴趣,让学生在有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数学的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不断进步,为初中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优补差”;优化学习

在我们所熟悉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无法正确处理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从而加剧了学生在数学成绩和学习表现上的差距,尤其是使数学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立足于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许多教师意识到应当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培优补差”,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且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培优补差”,主要是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帮助数学较弱的学生巩固基础,同时使数学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拔高,从整体上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一、初中数学教学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和社会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理念,从而达到其最高境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教学实践中,以接收礼物的热情来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培优补差”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则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优化,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初中阶段学生往往缺乏成熟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且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尽相同,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和畏难情绪,而进一步地影响自身的学习信心。对于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和优等生差等生群体的出现,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缩小学生群体之间的差距。“培优补差”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科学地看待学生之间由于数学掌握能力和程度差异造成的差距,并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从整体上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优补差”工作的具体措施

1.诊断分层

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表现和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诊断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测验,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动态的分层,同时结合阶段性的调整,使学生能够被合理地分成几个层次,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进行集中教学。对于学习表现较好的学生群体,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接触更多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和知识,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表现偏中游的学生,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和吸收为主,针对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重点突破,结合课下答疑,实现全方位的教学覆盖;对于学习表现相对不足的学生,教师应当采取课上教学和课下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同时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有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才能从长期来看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分层辅导

在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使各个层次学生能够形成一致的学习目标,共同努力和共同进步。在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同时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辅导。对于学习表现较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成立兴趣小组,鼓励小组内成员共同探讨一些比较难的竞赛题目,通过协作和组内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数学表现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加强对这类学生的日常辅导和监督,通过引导他们收集错题的方式发现自身的典型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同时强化数学题目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升。

3.分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要充分重视对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及评价。在每个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制定简单的小目标,并在阶段结束时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树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进步空间,而不应随意进行负面评价。

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优补差”工作的实施在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都能够发挥突出的作用。然而在其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和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春龙.提优补差,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32):121.

[2]谭华.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提优补差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58):85.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探索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课堂教学表现为“复习引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了创造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越来越紧迫。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观察、设疑、探索、验证、推理和交流,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能力,创造一个全新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反观自己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改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数学老师的教学活动所始终追寻的应该是学生。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视为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目标,从而把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2.数学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这种活动不是对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理解,或是一些典型例题的解法机械记忆的模式,而应该是使学生对数学原理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会灵活处理相关类似的各种问题,侧重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模型,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问题,并提出学生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模式。

3.数学教学活动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数学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分析对各种典型问题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4.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不能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系列工程,涉及数学教学的很多领域,比如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处理、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等很多方面。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摸索、实践。在探索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教师应特别强调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成为学习数学的真正主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一、数学教学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学习研究的前提是需要发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无从谈起。过去的数学教学一般都是模式化的,对于学生而言没有真正的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者是一些一眼就明了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些叫人心烦的问题(如被动接受、不求甚解等)。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二、数学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不应该是使思想模式化的过程。正确的认识数学学科,需要广阔、全面、客观、变化、发展的视野,数学检验的是人的思维水平。学生学习数学,是训练和强化学生的思维,是思考的过程,经验积累的过程。

三、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习,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过程。它主张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解决数学上的问题。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是真正展开数学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学生只有投身其中,从思中学,从学中思,才会激发兴趣,引起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四、数学教学应以教师引导为助力

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师是主角。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非指老师作用不重要了。相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要随时诊断、调整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改变成为教学上的伙伴。所以,教师在新课改中要调整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规律探索型问题 类型 解题方法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中考中的必考知识点,我们把规律探索型问题也称为归纳猜想型问题,其特点是这样的: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是给出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规律探索型问题包括三类问题: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点的坐标类规律探索问题.

一、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

1.解题思路

解答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应在读懂题意、领会问题实质的前提下进行,或分类归纳,或整体归纳,得出的规律要具有一般性,而不是一些只适合于部分数据的“规律”.

2.例题展示

3.例题分析

二、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

1.解题思路

解答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要注意分析图形特征和图形变换规律,一要合理猜想,二要加以实际验证.

2.例题展示

3.例题分析

针对几何图形的规律探索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分析图形,从中发现图形的变化特点,再将图形的变化以数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得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如果图形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就要先确定循环周期及一个循环周期内图形的变化特点,然后用所求总数除以循环周期,得到余数,进而使所求问题得以解决.

本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规律性问题,由AB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B为BC的中点,求出B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进而求出S,同理求出S,依此类推,得到S.

参考文献:

[1]赵传美.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规律的类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7).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2.运用多媒体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多媒体可以表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多媒体更好的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每一位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7.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初中数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8.运用多媒体可以建立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制作多媒体

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初中一年级有理数运算的训练课中,学生算对时给出一个笑脸动画,算错时给出一个哭脸动画,并要求学生重新计算。初二时,我们的课件设计就应该着重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设计课件中加入演示几何分析证明过程。初三时,利用课件制作图表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如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小结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

2.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包括具备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正确的空间观念、运用数学方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本身的特点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在运算能力的培养方面,利用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运算,使学生的运算在计算机的引导下得到提高;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动画演示,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各种几何体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抽象而来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观念;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离不开计算机的,如果我们在课件设计时,脱离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因计算机知识的障碍而不能完成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制作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步骤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要素,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安排。要注意课件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诊断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设计过程可遵循下述策略。

1.课件目标分析

课件目标分析要完成的任务是需求分析,即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课件的任务不外乎是完成一种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确定所设计课件的目标时,应对教学目的、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目的分析。

2.教学设计

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课件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课件设计的基本策略与课件的结构,选择课件的教学模式和课件使用的媒体。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是;①教学单元的划分;②确定课件的设计策略(常用的设计策略有:面向问题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程序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理论的课件设计策略、面向学习者特性的课件设计策略);③课件结构设计(常用的课件结构有帧型结构、生成型结构、数据库型结构和智能型结构);④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模式往往也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个课件中。

3.课件系统分析

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灵活多样的加以表达,通过课件系统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表现形式有机的统一,从而发挥计算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优势。这些就是课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包括总体风格设计、封面设计。屏幕界面设计、交互方式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超文本结构设计等。

4.教学单元的设计

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将总体内容划分成大的“教学块”之后,再对每一块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的划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等,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脚本的编写。它包括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模式的选择、知识点表示的媒体选择及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和表现顺序的安排。

5.脚本设计

脚本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规范的脚本对于保证课件质量水平,提高课件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脚本应该体现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使得计算机课件在技巧的实现和功能的具备上符合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脚本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两种类型。脚本设计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

6.课件制作的实现

课件制作的实现分为素材准备制作和整体课件的制作两个阶段。根据脚本的要求,必须对课件所需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和制作,可以在现有的素材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制作。根据脚本的要求,使用相应的课件开放工具,完成整体课件的制作。开发课件使用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编程语言、课件著作工具和积件系统。编程语言可以开发出具有一定智能、运行速度快的课件,具有开发灵活、功能强大等优质,但由于编程语言没有广泛集成多媒体的特征,而且对开发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课件著作工具是指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具有制作方便、设计简便和可靠性强的特点,但在结构上受统一限制的影响,导致课件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受到局限。积件系统是创作人员利用现有的积件库,不需要编程,只要按照脚本的要求从积件库中选取所需的积件,或制作新的积件,其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但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充实的积件库,目前已有积件系统面市了。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课件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

2.运用课件体现数学的严密性。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很好地体现,我们可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课件可以表现问题本质。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课件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三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每一位学生在“三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课件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7.运用课件演示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初中数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8.运用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制作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步骤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要素,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安排。要注意课件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诊断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步骤有:

1.课件目标分析。课件目标分析要完成的任务是需求分析,即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课件的任务不外乎是完成一种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确定所设计课件的目标时,应对教学目的、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目的分析。

2.教学设计。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课件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课件设计的基本策略与课件的结构,选择课件的教学模式和课件使用的媒体。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是:①教学单元的划分;②确定课件的设计策略(常用的设计策略有:面向问题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程序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理论的课件设计策略、面向学习者特性的课件设计策略);③课件结构设计(常用的课件结构有帧型结构、生成型结构、数据库型结构和智能型结构);④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模式往往也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个课件中。

3.课件系统分析。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灵活多样的加以表达,通过课件系统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表现形式有机的统一,从而发挥计算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优势。此外还包括总体风格设计、封面设计、屏幕界面设计、交互方式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超文本结构设计等。

4.教学单元的设计。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将总体内容划分成大的“教学块”之后,再对每一块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的划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等,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脚本的编写。它包括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模式的选择、知识点表示的媒体选择及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和表现顺序的安排。

5.脚本设计。脚本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规范的脚本对于保证课件质量水平,提高课件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脚本应该体现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使得计算机课件在技巧的实现和功能的具备上符合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脚本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两种类型。脚本设计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

6.课件制作的实现。课件制作的实现分为素材准备制作和整体课件的制作两个阶段。根据脚本的要求,必须对课件所需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和制作,可以在现有的素材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制作。根据脚本的要求,使用相应的课件开放工具,完成整体课件的制作。开发课件使用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编程语言、课件著作工具和积件系统。编程语言可以开发出具有一定智能、运行速度快的课件,具有开发灵活、功能强大等优质,但由于编程语言没有广泛集成多媒体的特征,而且对开发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课件著作工具是指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具有制作方便、设计简便和可靠性强的特点,但在结构上受统一限制的影响,导致课件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受到局限。积件系统是创作人员利用现有的积件库,不需要编程,只要按照脚本的要求从积件库中选取所需的积件,或制作新的积件,其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但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充实的积件库,目前已有积件系统面市了。

7.调试评价。在课件的制作工作完成后,使用课件前一定要对课件进行调试,以保证课件的正确运行。评价是对课件的课程计划和课件的教学设计、教学单元设计、目标以及教育价值进行审核,判断是否都已达到要求,这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否成功的标尺。因此,评价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在制作初中数学课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一年级有理数运算的训练课中,学生算对时给出一个笑脸动画,算错时给出一个哭脸动画,并要求学生重新计算。初二时,我们的课件设计就应该着重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设计课件中加入演示几何分析证明过程。初三时,利用课件制作图表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如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小结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成因及对策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笔者曾经参加几次高中数学教师培训,有几位给我们授课的文科专家学者,就谈到自己在上高中时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就是数学成绩提不高,最怕见高中数学老师。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第二,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第三,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第四,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问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第一,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如:设x2+y2=25,求u=的取值范围。若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μ的取值范围不大容易求,但适当对u进行变形:转而构造几何图形容易求得u∈[6,6],这里对u的适当变形实际上是数学的转换意识在起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兴趣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它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所有教师都应仔细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1.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创设一些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课本中的数学转化成生活中的数学,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

2. 组织学生自己搜集信息

要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 组织学生讨论与合作

组织学生讨论与合作,让学生共同去解决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数学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学的过程,其主阵地是课堂。一直以来,学生在课堂中知识得以获取、方法与技能得以学习、情感得以体验、能力得以培养被公认为是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大显著标志。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的整个过程。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先操作、实践,后感悟、体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与作业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第二,有效的课堂练习要运用最新发展的理论,实施分层练习。第三,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第四,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够促使学生自我调控。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精心设计是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好途径。

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打破陈规、创新思考,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发展,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高效地完成作业。

四、变式演练,提高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断地经历感知、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过程,所以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解题的灵活性。

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通过变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组织,把低层次的知识变为高层次的常识,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使用,这时数学活动才是更有效的。所以,变式演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与反省、完成又一次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设计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肯定的评价,同时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

(1)教师在课上和课余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交往时应充满爱心和耐心,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

(2)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不要只采用考试成绩。

(3)实施反馈的时间间隔要利用学生的练习按日反馈进行调节,而学习结果的强化方式应尽量使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总结自己的收获或教训。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课堂中变式的训练与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备课问题诊断与对策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吴洪成.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M].天津: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的提出了相当多比较好的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其根本宗旨则是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及就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等这四个目标领域,也就是说是进行全脑开发的数学教学。

2、加强高中数学教学以及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必要性

2.1、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这也是社会现实的需求。数学它是来源我们生活之中,并且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被应用着。高中的数学不仅仅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使他们可以学以致用,并且突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以及实用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之时,教师则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之的数学,并且引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同时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这样的话就可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2、当前素质教学则就需要我们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则就已经在全国范围之内展开,同时也开始深入人心,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则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学校的教学因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3.1、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把握住几个关键的问题,开门引路,来启发思维

概念它是数学内容之中的“脉络”,因此应该要重视概念的教学工作。据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新的学习内容同之前的观念的分化程度则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条件,一旦分化程度偏低,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偏差。人类社会思维的基本形式则是概念、判断以及推理,在这之中判断以及推理是以概念作为主要因素的。所以,概念对于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而同一概念则在不同阶段,内涵上有变化。高中数学它是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上,并且而有所发展,一旦教师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则会因为初中数学内容而形成的思维定势,进而会影响到高中数学的学习效果以及概念的扩展。所以,教师则就应该准确讲解概念的结构要点以及发展过程,并且交代概念的定义方法,以及引导学生把同一个概念的新旧交替提醒、分析、比较,明确区别出它们的局限性。所以,应该从教材之中挖掘出高中同初中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的区别,并且引导学生可以领悟到初中数学内容的局限性,如此的话就对克服旧的狭隘思维定势以及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性以及培养良好思维习惯会有相当大作用。

3.2、应该诱导学生暴露出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并且清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我们不仅仅应该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并且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学生暴露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如此的话才可以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诱导学生暴露出其之前的思维框架,即就包括了结论、例证、推论这些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都会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暴露学生观点的方法通常会有很多。比方说,教师可以使用同学生谈心的方法,使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并且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那些错误的想法,同时也应该运用延迟评价的这个原则,就是等到所有学生的观点在充分暴露之后,然后再提出矛盾,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避免暴露的不完全以及解决不彻底这样的问题产生。甚至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这样来展开讨论,疑难的问题则会引人深思,一般都会选择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以及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者比较容易发生混淆的问题来让学生讨论,从这样可以从错误之中来引出正确的结论,如此可是使学生的印象加深,并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的过程,这样的话就清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它在解题之中的影响。当然,为了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活动中按部就班的倾向,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活动,并且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以及独立思考的方法,对于不满足于使用常规方法来得到的正确答案,而是应该多尝试以及探索,并且使用最简单以及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这同时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比较高效的途径。

3.3、解决问题,扩展思维,注重思维潜力的挖掘

知识的形成阶段则是思维扩展,应该是属于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其实本质则是有一连串的转化过程而构成的,在不断形成思维定势同时可以不断打破思维定势的过程。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时还应该借助于旧的知识,而旧知识的思维形式则往往又会成为新知识思维形式的障碍比方说思维定势,所以,教师则应该要抓好教学过程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知识的质变一般都是重点,过程之中,应该帮助学生可以实现思维活动的变化,同时可以排除思维活动的障碍这样一般都是难点,这样的话就可以渡过思维操作的关卡,来实现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而教师则应该注意到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识的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及不同侧面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来不断设计组编一些具有探索型、开放型、判断改错型、归纳与综合型这些题目,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出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的素材,并且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这样的过程之中可以深化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强弱,这就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品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则是促使学生思维不断的发展,在教学之中,教师则应该想方设法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全面揭示出数学思维的过程,启迪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且把知识发生以及发展过程同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

3.4、重视生活实际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拓展思维

据著名的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 弗莱登塔尔的观点看来:“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的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来行优化组合。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来组织学生参与到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之中,如此的话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并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可以体验数学的实践性。在《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明确的指出“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数学练习则应该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课外活动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熟练应用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任何的知识只有在亲身应用的基础上,才可以理解的深刻,达到运用自如的状态,因此应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且对于课外活动还应该加强。

4、结语

一般而言,作为一名高中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其学生的数学思维而这种思想则将贯穿到整个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而应该进行不断的探索,才可以找到最合适学生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如此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并且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此的话才可以增强学生分析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