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蹈教学范文

舞蹈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舞蹈教学

第1篇: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 舞蹈编导;舞蹈创作;编舞技法;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56-04

舞蹈编导教学作为舞蹈教育的一个领域,是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舞蹈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舞蹈编导教育活动过程。培养的学生要面向现代社会和未来,他们应该具有想象力和独创性、不因循守旧等特点。这些都依赖于舞蹈编导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目的是否准确,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等因素。多年来,舞蹈编导教学尤为突出的是“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直觉创造能力。学生学习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求知和创造的需求,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与艺术想象力,开发个人情趣与审美倾向,引导学生真正走上与自身艺术素养和语言积累相接的创作道路。

1 编导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舞蹈创 作,并非教师本人的创作

1.1 学生的编舞作业雷同

常常看编导课考试,发现全班所表现的编导教学结果是一种动作风格、一种呼吸节奏、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思路、一样的结构特点、一样的选材。笔者认为,舞蹈编导教学应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个性的彰显,是创造性的闪光,更是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相对规则的教学目的和编舞技术技法的原则下,进行创新、创造、创意的结果。

1.2 到底是“谁”在创作

应该明确的是,编导教师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舞蹈创作,并非教师本人的创作。创作要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然是表现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不能是表现教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的反映如果不由学生表现出来,教师无法感知,自然更无法表现。如果由学生表现出来,自然也不存在通过教师来表现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实际通过动作语言、造型符号、流动线条、动作色彩或舞蹈音乐等媒体表现了某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学生本人,才进行了创作。许多的编导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并非教授给学生创作的方法和规律,而是自己置身于创作当中,忽视了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创作,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些仅仅停留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阶段或者仅仅将这种认识抽象地提供给学生去进行具体表现的编导教师,并没有进行实际创作。例如,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创作一部舞蹈作品的,教师不是这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向学生提供主题、讲解素材的使用、创作步骤和要领的也不是创作者。如果不仅是告诉学生如何创作,而且教师本人也动手来编舞,就可以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创作。

1.3 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编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舞蹈编导的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编创活动。简单说来,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对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编导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关于“舞蹈创作”的技术和方法,这一点毫无疑问。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法上应“授之以法”,让学生用所学习的技术和方法去编自己的生活、理想、体验、感受等。如何增强学生的编舞能力,提高其水平,关键还需教师在编导课上的有效指导。

2 编导教师不能因为教“创作”就“迷头 认影”

2.1 考试课到底是考“老师”还是考“学生”

编导教师的辅导是一定不能少的,但教师的辅导永远不能把一个班变成一个模样的人,这样就很可怕,学生没有了个性,都成为一个个教师的“翻版”,就连走路、说话、爱好、行为举止、意识、追求等都惊人的类似,这不得不说是舞蹈编导教学的失败。教学的结果展示,成为老师的个人成果的大展台,教学班级成为了舞团,教师也霎时间被蒙上导演、总编导的光环。笔者不禁要问,考试课也好,毕业实习演出也好,剧目创作也好,到底是考“老师”还是考“学生”,到底是表现教师创作水平的高低,还是表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

2.2 教师背着学生走路,能走多远

如果把学生喻为教师的孩子,孩子不会走路,家长不能代替他们走路,你可以背着孩子行走一程,你总不能背着他行走一生。看到编导教师在手把手的教学生“动作”,手把手的为学生“抠动作”,手把手的以身“试型”,模仿再模仿,修炼再修炼,动作整理一组又一组,结构调了一个又一个。教师很累、学生也很累,教师很辛苦,学生也痛苦,或许现在感觉不到痛苦,但总有一天他会成长,痛苦的或许更久。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舞蹈编导是学习舞蹈创作为本体的教学,如果学生只是教师创作的“工具”,那不如成立创作工作室,可以随意的创作,变着花样的创作,大不必需要教务处安排既定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目的、教学课程等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因此,舞蹈编导教学和舞蹈创作本身没有矛盾,也压根就是两码事,教师不能忘记本真的授业解惑的宗旨,更不能因为教“创作”就“迷头认影”。

2.3 要学生正视现代舞

人们一提到现代舞,总是会想到灰暗,想到那些所谓一般舞蹈作品不能表达的“阴暗面”。其实不然,身体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和载体,什么样的思想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历史上的现代舞作品也有许多积极向上的作品,如林怀民的《薪传》、伊莎多拉邓肯的《马赛曲》、吴晓邦的《游击队之歌》、玛莎格莱姆的《神话寓言》等都是表现人类积极向上、追求未来的崇高精神的。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念与教学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说,现代舞的风格和创作不是一种,而是多种,不是随心所欲的“发泄”,更不是个体对社会家庭的不满表达,也不是另类的人生,或与众不同的哗众取宠。现代舞和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没有两样,都是人们喜怒哀乐的各类情绪的表达。

2.4 “使劲的编”能编出什么花样

教师为学生的课堂舞蹈创作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有思想、有追求、有深度的舞蹈佳作进行分析和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提高编舞水平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借鉴就是模仿,学好编舞就是在教室使劲的“编”,跳好舞蹈就是不断的“重复练习”,从音乐找灵感就是使劲的听的教育观念,笔者认为多少会有点“残悲”。

编导的学习是一个个性的、创造性的、创新性的、革命性的学习,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头脑”的智慧,没有宽泛的艺术感知,“硬编”或者“使劲编”也编不出什么花样。编舞家的灵感获取从历史上能看到的、听到的已经很多,灵感的来源可以是一部文学作品、一幅画、一件小事、一次没有预谋的旅行等。学习编导要善于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和灵感的捕捉,“想象就是你在脑海中构思的一种想法,在内心里勾画的一幅图画,在情感上感受某种事物的能力”[1]。那么,为什么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每天都在编,都在很苦的用工,都在夜以继日的苦编,而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等见到读书的编导学生却为数不多呢?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舞蹈编导不仅要好好编,更重要的是好好想想,怎么编?为什么编?编什么?为谁编?谁编?编谁?多设想几个问题。心中把问题琢磨透了,想清楚了,行动自然就有目的了,闷头苦编,费力不讨好,动作表达雷同,选材结构雷同,呼吸雷同,造型雷同,就连走、跑、跳也雷同,没有个性,没有创意,没有了生活,这就是刻意的编的“成果”。

3 编导教师要把握好四个编舞教学的环节

舞蹈编导课上,看似平常的“小主题”编成舞蹈,也能让观者悟出生活的哲理。舞蹈不能叙述事情的经过,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才可使作品内容血肉丰满。而编舞要用动作写出编舞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组合动作才能使观众明白自己的意图,这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上好编导课,笔者认为应抓好如下四个环节的编舞教学。

3.1 一定要学生把话说出来

这是舞蹈编导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要想使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话可说,教师就要认真设计好导语,较自然地引出话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思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舞蹈编导课程话题的讨论中来。引导学生确立“编舞与技法使用”的观点,突破常规,触动学生新的思维,激起他们的编舞兴趣,使他们打开话匣,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3.2 一定要说出编舞的理由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个环节就得要求他们阐述“为什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阐明编舞或创作的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学生还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启发引导他们发言:你认为应怎样编?如果学生回答编排的方法和自己的设想,教师可再问:为什么这样编,缘由是什么?如何解释你的编创方法?这些问题的设置,就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掌握阐释道理的基本方法。

3.3 一定要找到编舞的技术支撑

学生阐明道理后,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引导他们为自己提出的观点找到相应的编舞技术支撑。这个环节教师要打破过去那种教师说学生听、记的传统做法,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找寻支撑点,教师再给予补充说明。当然,学生所用的技术与形象之间不一定全都典型精当,教师一定要鼓励为主,尽可能调动他们编舞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地投入到编舞技术与内容语言、形象中来。

3.4 一定要学生参与评课

学生们编创了一段技术练习、舞句、舞段、造型、小品、一个完整的作品等,也阐述了许多编创理由和一些编舞技术手段,使用了一些丰富的舞蹈素材。存在的问题肯定是有的,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分析筛选,做出恰当的取舍点评。这个环节,笔者认为除了教师作出回课的评论分析外,还要组织学生给学生作评析。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自评,相互评课,都是舞蹈编导课授课过程别重要的部分。教师最好不要拿着个人观点说好坏,授课就是讲技术的使用恰当与否、是否准确、是否能够使技术运用的娴熟等。在创作上,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允许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个性的存在,要鼓励别样的创意、别样的创新,纠正雷同的做法。

4 编导教师要及时处理作业回课时容易出 现的三个问题

4.1 忌把编舞技法绝对化

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一定是独特之作,总是以新颖的视角、新奇的表达和新鲜的内容,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如果失去了新、奇、巧,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新奇不是玩小聪明,不是一味地玩编舞技法,不能把编舞技法绝对化。编舞技法是实现作者舞蹈编导意图的重要条件,是构成舞蹈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是通过不断的编导实践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过程中。学习编舞,要习得规矩,又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识得技法,并能将技法运用“活”,是掌握舞蹈创作的重要标志。舞蹈作品的创作固然要运用各种编舞技术技法,但决定这些方法和技术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是编导的基本功。

4.2 忌脱离现实生活的“技法化”

舞蹈作品是现实的触动,是生活的折射,是编导思想的天空中瞬息即逝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夺目。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虽会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但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永远是最重要的创作源泉。日前,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作许多脱离现实,多为沾沾自喜的孤芳自赏。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么是学生对社会生活反应迟钝,要么是缺乏直面生活的胆识和勇气,要么就是在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一种所谓“多产”观支配下“工匠式、技法化”的制造,后者可能很严重。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前边提到的一味地玩编舞技法耍小聪明密切相关。学习编舞要表达编导对于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表达编导对于社会真、善、美、假、丑、恶的感情,要能够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4.3 忌表达及风格的“雷同化”

学生作业惊人的类似,总感觉好像在哪儿看过。这说明,一方面,创作中的雷同现象比较突出,带有明显的模仿或者变相模仿痕迹;另一方面,更为深刻的原因是许多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了“模式记忆”之中。许多学生的认识存在问题,认为现代舞、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都有一定的程式或模式。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动作风格本身,甚至包括形象性语言,他们都在有意无意的模仿着所谓的“大师”级作品。这种惊人的模仿或相似不能不说是编导教学的误区。

5 编导教师要有效的做好五个教学引导

5.1 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综合运用到编舞中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舞蹈编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在编舞技法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编导教师个人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去编舞,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编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规律揭示出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励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想象目标的桥梁。

5.2 引导学生对舞蹈创作进行大胆假设和想象

艺术家的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以大胆的、有个性的想象为出发点的。大胆地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舞蹈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他来源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及由客观现实激发起来的充沛激情,因此舞蹈家对客观事物入微的、敏锐的观察,是想象得以产生的先决条件。”[2]

在舞蹈编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编舞蹈大胆进行假设,寻找各种将想象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编舞的创新技能。教师要摒弃狭隘的“单科”思想,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掌握的知识,产生新念头,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新思想,激发其创意思想的诞生。

5.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编舞技法

编导教学应遵循创意、借鉴、创新的规律。编导是一种技术技能教育,从其形成的过程来说,必定是由生活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的过程。首先,正确的编舞技术技法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开始。如从单一造型、动作的字、词、句的学习到的一组、一段动作的延伸,尔后到结构、语言、形象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一部作品。编舞技术技法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必由之路,学生学习编舞应以编排技巧、技能为重点,不是简单的模仿有关技术。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编舞技术练习,由技术练习过渡到艺术创新。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单一造型、短句、舞句、舞段、小品的编排,逐渐形成自己的编舞技能,自然就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作为一种编创技能,学习舞蹈编导必须铭记创新为目的的规律,切忌“统一粮票式的”、“模仿性的”、“跟风性的”、“膜拜性的”没个性的编舞。

5.4 引导学生要去感受、去观察、去体验生活

舞蹈编导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如何将生活感觉、体验等转化为舞蹈作品。培养学生在艺术上具有创造性能力的训练过程,也可以说是舞蹈编导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平时的训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使之能够将生活中有意义的原型整理转化成舞蹈形式,引导学生勤于舞蹈构思能力的训练,动作的呼吸流畅、流动线条的饱满完整、造型的准确生动、动态动律素材的巧用到位、空间与力量的把握等,都需要一点点的磨练。编舞的学习要有细腻的感悟力,要感受生活,去观察,真正体验生活,还要检验自己能否在最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这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关键。

5.5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积极阅读

编导教学要避免片面强调技巧,缺乏思想性。编导就是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指导编舞。高校在校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必须由正确的理论为导向,典型的事例为楷模。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充分利用网络阅读,积累编创素材库,并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创作。舞蹈创作的基础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生活中充满着美、丑、真、假、乐、苦、喜、悲等,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

总之,舞蹈编导教师要善于创造性的传授知识,善于把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教师不但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编舞技法教材及教学法的完善建设迫在眉睫,编导教师个体创作经验化的教学论有待改善,教师应积极的探索有效的舞蹈编导教学规律,完善编舞技法的基础理论以及不断改善“编舞教学和舞蹈创作”混淆的教学状况,扮演好自身“教师”的职业角色。

参考文献

第2篇:舞蹈教学范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就要让幼儿知道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宫殿。要在形体美上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这就要求幼儿带有一种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觉自己的眼前多么宽阔,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符,这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以情带舞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的进行训练和舞蹈。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幼儿喜欢和接受,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将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训练,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进一步加强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第3篇: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幼师 舞蹈教育 民间舞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如今,幼师舞蹈教育中已经涉及到了民间舞蹈教学。民间舞蹈极具观赏的美感,也能够表现出中国各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增强幼师的信心,培养幼师良好的情操和思维能力。如何让幼师喜爱民间舞蹈,学会民间舞蹈,这需要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引导。

1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优势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民族民间舞多是以载歌载舞为主的集体舞,由于民族文化的融合,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舞蹈动作。民族民间舞蹈的舞蹈特色,因为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例如蒙古族舞蹈的豪放、傣族舞蹈的婉转。民族民间舞蹈内也含有现代生活中的舞蹈活动,渗透了各地区的民俗和礼仪活动因素。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式有着多样的形式、悠久的历史、广泛的题材,而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数量。民族民间舞蹈可分为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既可以了解先辈们的古老娱乐形式,领略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练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协调,充满艺术效果和美感。

2民间舞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2.1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

舞蹈需要音乐加以伴奏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民间舞蹈的音乐有着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曲调活泼等特点。民间舞蹈的情绪色彩、节奏旋律都会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感染学生们的心境和情绪。在下课之后,学生们会随意的晃动着身体,打着拍子。在学生们课间休息时段,播放一些民族舞曲的音乐,顺便加以教导音乐内容和其中富有的感情,学生们会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其中。

民间音乐《红绸舞》,学生们听着曲子,就会联想到东北的秧歌,并且能够从心底感受到乐曲的内在含义。学生们兴趣高涨的时候,教师上台持着红绸,配着秧歌十字步上台,表现几个秧歌舞的动作,并对学生们解释道:“这是东北秧歌,这也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个代表性舞蹈。人们劳动之余,以及遇到节日、粮食丰收时期,常跳这样喜庆的舞蹈。

除了我国的民间舞蹈之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外国的舞蹈音乐,例如西班牙的《斗牛舞》、俄罗斯的《头巾舞》、日本的《插秧舞》、爱尔兰的《踢踏舞》等。

2.2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

学生们有了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常识课上加强学生们对各名族、各地区文化风俗的认识。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们学习民间舞蹈就变得简单多了。学生的民间舞蹈教育的选材,要注意把握,要选择有着浓郁风格,并且有着青少年特色的舞蹈。学习民间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和协调性。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先学会《奔驰》、《挤奶》的动作律动,注意手腕和“跑跳步”的动作练习;学习藏族舞蹈,要先学习“手臂动作”、“脚的抬踏”动作律动等等。懂得了这些舞蹈的基本舞姿,才能为以后学习幼儿舞奠定基础。

学习蒙古族的舞蹈,源于蒙古族人们在大草原上过着放牧、挤奶的生活,因此在舞蹈中有着蒙古人放牧的豪放动作。蒙古族民间舞常表现出矫健的大雁、多样的马步。而且,蒙古族民间舞的音乐节奏欢快、热情奔放,富有草原的生活气息。表现雁为主题的舞曲多为民歌,所以常用散板自由节奏来表现辽阔草原。蒙古族的舞蹈有很多复杂的舞姿,比如立姿、坐姿、跳姿、转姿。学生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需要练习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而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整体协调性。会更容易学习后期幼儿舞。蒙古族舞蹈节奏的变化,学生也要随之身体发生变化。学生还要准备的了解蒙古族舞蹈中步伐。而步伐的练习,对学生以后学习任何形式的舞蹈都有帮助。像其他的民族民间舞蹈,例如傣族、藏族、维吾尔族,它们舞蹈的基本形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

2.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了培养兴趣、感受律动以及应用舞蹈,学生的民间舞蹈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而民间舞蹈水平的再次提高和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欣赏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们感觉民间舞蹈的民族性和动作素材究竟表现方面。优秀的幼师舞蹈作品既立足于幼师生活中,也有韵律的表现出幼师的动作语言和意趣,更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独特的舞蹈文化和风格,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视频,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

例如《花满小城》舞蹈视频,该舞蹈具有热烈的情绪、爽朗的节奏。当舞台上出现怒放的手绢花时,学生们很快就注意到了这是东北秧歌内独有的手绢花动作。舞蹈中出现的中胯部扭动,也让学生感觉到了中西方舞蹈文化融合形成的美感。而《友谊、和平》等舞蹈,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激发了学生们的民间舞蹈意识。大型的民族舞蹈《丝路花雨》,能够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所带来的震撼力。

2.4奠定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

民间舞蹈婉转优美,多注重细节上的把握。由于掌握的技巧比较多,而且舞蹈的强度不大,因此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舞蹈。例如云南哈尼族的帽子舞,舞蹈以女性为主,她们拿着别致的帽子,在头上盘旋,灵活的跳动着。而男子在一边击乐伴奏,配合女子变换队形。帽子舞轻巧活泼,讲究的是自由舞动。学生掌握好哈尼族的舞蹈细节,便可以学习好帽子舞。而通过学习和掌握多民族、各地区的舞蹈,学生便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以后学习幼儿舞蹈将会更进一层。幼儿舞蹈要注重审美和情感的表达,这样更能让儿童理解和接受。

3结束语

幼师的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全面的发展幼师素质,并能够将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发扬光大,培养一批爱好舞蹈的学生。对幼师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意义重大,但实属不易。由于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知识素养还不够完善。作为教师,需要用一些科学合理方法去激发学生们学习舞蹈,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舞蹈。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们民间舞蹈的动作,也要告诉他们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领悟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更能学会民间舞蹈的精华。而学生在学习了民间舞蹈之后,更有利于学习后期的幼儿舞蹈。

参考文献

[1]张琳.“元素教学法”在民间舞蹈教学与创作中的得与失[J].大舞台,2009,(4).

[2]李云萍.将幼师引进民间舞蹈的百花园[J].大众文艺,2010,(15).

第4篇: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拉丁舞;少儿舞蹈教学;技术教学;理论教学

艺术教育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以往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家长和学校追求高分,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孩子文理科成绩的提高,而是开始关注艺术类的学科。我国舞蹈事业近几年的发展迅猛,也为更多有志于在舞蹈上有长远发展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专业的舞蹈教学帮助了不少学生圆了他们的考级与大学梦。少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身心也得到极大的发展。舞蹈训练提高了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但是,我们在体会舞蹈教学上成功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之中的不足,以便改进目前少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少儿舞蹈是舞蹈最基础的阶段。少儿由于处在身体与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记忆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都非常好,开展舞蹈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少儿的综合素质,为我国舞蹈界培养新秀。总的来说,少儿舞蹈教学的主要特点有:结合少儿身体发育状况进行体能与舞蹈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简单的理论教育,在学生心中建立舞蹈的概念和基本知识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自信心为教学目标。接下来具体探讨目前少儿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能与技术教学

舞蹈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在我国少儿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和技术教学是开展舞蹈训练的重要措施。少儿处在身体发育的早期,骨骼以及韧带都没有成形,开展适量的体能训练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体育舞蹈对身体的柔韧性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体能训练中开展柔韧度的训练必不可少。有的舞蹈教师专业素养不够高,在对学生进行柔韧度的训练过程中没有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学生因此受伤。轻者会出现韧带拉伤,重者可能会引起瘫痪。另外,我国少儿舞蹈教学中,舞蹈技术教学明显不够。很多舞蹈教育机构过于追求最后的成舞表演,忽视了对少儿的技术教学。也有很多舞蹈教师认为少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是理解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向于直观的动作传授,让学生模仿,而减少了技术的详细讲解,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对舞蹈技术的认识不深。

(二)理论教育不够

舞蹈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身体训练,它需要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舞蹈概念和知识系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技术训练中根据理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但是纵观我国少儿舞蹈教学,我们发现很多舞蹈教师没有提高对舞蹈理论教育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舞蹈教育机构认为少儿无法理解这些基础理论,并且他们不是舞蹈专业院校,也不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另外也存在很多舞蹈教师的理论素养本身就不高的情况,这样就更阻碍少儿舞蹈教学的完善发展了。

(三)学生兴趣的培养

舞蹈是一门结合音乐进行身体训练的艺术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少儿的艺术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针对少儿舞蹈教学的研究不够,学生兴趣的培养明显不足,这也就降低了少儿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少儿拉丁舞教学为例,我们会发现少儿在刚接触拉丁舞时兴趣非常大,学习态度积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的兴趣明显降低。好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兴趣提升的重要性,不进行创新和调整,这是少儿拉丁舞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舞蹈的最终呈现形式是少儿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完整地跳下一支舞蹈,少儿进行成品舞汇演可以增加舞台经验,在掌声中体会舞蹈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少儿拉丁舞教学

拉丁舞是一种重要的体育舞蹈形式。它对速度和力量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5~12岁是拉丁舞学习的黄金时期。拉丁舞能够有效矫正孩子的身体形态。经过长时间拉丁舞培训的孩子能够改正弯腰驼背的身体形态,并及时改正抓耳挠腮和咬指甲等不良习惯。拉丁舞所用音乐大都欢快有力,节奏感非常强,少儿学习之后能够改变精神面貌,展现出活泼自信的性格。虽然拉丁舞对少儿来说有非常多的好处,但是我国拉丁舞教学时间毕竟不长,教师的舞蹈教学经验不足,少儿拉丁舞教学发展成果不够显著。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做好学习前的准备

孩子一旦下定决心学习拉丁舞,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首先要为孩子准备好拉丁服、练功鞋以及拉丁舞鞋,这些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做好服装上的准备才能让孩子安心训练。教师也要在拉丁舞训练前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括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的了解,选取专业合适的教学音乐,编制良好的教学套路和教学学案。

学习前的准备还包括课前对学生的形体训练。目前我国拉丁舞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由于拉丁舞不像民族舞和芭蕾舞那样需要基本功的展示,所以在拉丁舞训练中形体的训练量被不合理地减少。拉丁舞对学生的速度和力量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开展形体训练非常重要。一般笔者会在课堂的前25分钟进行形体训练,选取节奏欢快的音乐做背景音乐,从头部开始训练,包括头部快速摆动,肩部的绕转,手臂的打开,双手、腰部和腿部柔韧性的训练,采用双头翘、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加强学生的力量练习。

(二)加强基本步训练

拉丁舞总共包括五项舞种,分别是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这五种舞蹈各有特点,舞步花样非常多,但是都强调基本步的训练。但是我国好多拉丁舞训练机构急于求成,单纯强调花样,少儿基本步掌握得不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基本步的教学比较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如何创新基本步教学成为很多教育机构的教学重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制定了详细的基本步教学计划。我们都知道伦巴是一种节奏相对比较缓慢的舞种,4拍走3步,这可以降低学生基本步学习的难度。

举例来说,在进行伦巴原地踏教学中,先向少儿学生讲解这一舞步的节奏:one two three four,然后根据双脚的运动线路,把这个过程简单地概括为“踩、抬、转、放”,学生根据这个口号进行练习。笔者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姿势纠正,学生掌握了这一基本步之后再把英语口号贯彻到基本步当中,然后放音乐让学生进行训练。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然后进行成果展示。

(三)创新教学模式

相比其他舞蹈,拉丁舞的专业术语比较多,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拉丁舞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创新。举例来说,伦巴舞种的八个基本步分别是:八字胯、原地踏、库克拉恰、前后步、方步、定点转以及纽约步和手牵手。另外,这种舞步强调胯部的转动和上身的平衡。俗话说:“在跳伦巴舞时,舞者的上身是英国绅士,下半身是巴西勇士。”这些对于少儿来说理解难度比较大,如何让少儿理解这些专业术语是拉丁舞创新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笔者会在训练前进行认真备课,如果在课堂中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术语,笔者一般会根据少儿的认知水平进行改进创新。比如说在讲解库克拉恰时,笔者是这样向学生讲的:“在你的左方有一只害虫,需要你把害虫踩死,出左脚,踩住害虫,碾压害虫,收脚;害虫没有死掉跑到了你的右方,出右脚,踩住害虫,碾压害虫,收脚。”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库克拉恰的主要步骤,随后笔者再对学生的动作进行仔细讲解。

舞蹈是少儿综合素质良好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有人曾说过:“说不出来就要唱,唱不出来就要跳。”这充分展示了舞蹈的重要性,所以改进少儿舞蹈教学模式对于促进我国体育舞蹈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体态律动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7).

[2]张怡.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舞蹈教育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刘晓.浅谈少儿拉丁舞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第5篇:舞蹈教学范文

世间万物,都具有各自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都以其别种事物不能替代的作用和功能而存在和发展,舞蹈亦然。舞蹈艺术的功能,以其富有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使人赏心悦目。而学龄前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唱歌跳舞,歌舞是少儿启蒙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因此赋予了少儿舞蹈教育特殊的性质和功能。首先,培养美好情感,高尚情操。比如:学了少儿歌舞《给小树穿棉袄》,有的小朋友就会用草绳将自家附近的小树包起来;又如,学了少儿歌舞《捡到一分钱》,小朋友再不会把捡到的东西归为已有,甚至还会监督家长的行为。拾金不昧的美德从这里开始。其次,增强少儿的自信心。少儿舞蹈,是孩子们在多次实践中反复体验,从感性到理性,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活动。比如:民族舞蹈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手段,《闹金秋》可通过欢快嬉戏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拔萝卜》(用力拔出各种“萝卜”)可体味到自身的能力……类似这样的实践,即可从发挥少儿潜在的意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自尊自信。第三,培养少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少儿的心理像水晶一样纯净、透明,同时感情也很脆弱。少儿舞蹈艺术则可通达他们心理、生理、精神世界等广阔领域。在少儿舞蹈的基本训练中,有意识设置适度障碍(困难、疼痛、疲劳)让孩子们去体味,从而提高他们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因此,少儿舞蹈基训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及承受能力的训练。

少儿天性好动,善于模仿,喜欢看舞蹈节目,更喜欢模仿所看到的东西。初学舞蹈时,少儿大多一味模仿,过不了几天,就会感到枯燥无趣。少儿舞蹈教学工作者,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为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把抽象的音乐变成鲜活的思维,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从进入舞蹈教室,就让他们懂得,这里是舞蹈的殿堂,自己是舞蹈中的王子或公主。

俗话说:“开头万事难”。作为少儿舞蹈教师,还要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以童心、童趣、童乐为中心,将其贯穿教学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要把握好少儿训练尺度。少儿年小体弱,训练强度不宜过大。比如:《少儿舞蹈教学大纲》规定:小班15―20分钟,中班25―30分钟,大班30―35分钟,这样安排有益于少儿的身心健康。二是要采用“游戏训练法”。如训练双手、双脚,就可以用“小白兔的耳朵在哪里?它是怎样跳的”来启发,这时孩子们就举起双臂,伸出双指,两脚并拢,跟着教师跳起来;训练手臂伸直,如果用“小朋友,你们见过飞机吗?我们来学飞机飞”来引导,孩子们自然会伸直双臂“飞”起来。把童谣编成小的舞蹈组合,孩子们学得快,做得好,玩得痛快。

第6篇:舞蹈教学范文

一、少儿舞蹈的音乐选择

人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音乐节奏应简单、明朗、流畅,节奏感强。通过节奏、节拍限定舞蹈动作的时值和速度,能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舞蹈音乐应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一个舞蹈音乐选择的成,往往会感染着孩子们。如舞蹈《算一算》、《我是》,《算一算》中上学的孩子们拿着小算盘“一一得一”、“二二得四”天真可爱的表情让人过目不忘,长短适度的音乐让孩子们在舞台上一直活力十足。曲调天真活泼,充满幼稚雅。歌调完整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音乐形象唤起了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少儿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少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少儿教学动作设计

第7篇:舞蹈教学范文

掌握高难度的表演技能不是高校的舞蹈教育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舞蹈表演或欣赏表达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人们通过舞蹈表演或者舞蹈欣赏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目前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对通俗舞蹈教学与艺术舞蹈教学结合起来,以一定比例安排课程和实践,注重实用性舞蹈的培养。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开设舞蹈选修课,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将舞蹈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把舞蹈的成绩纳入全面评价学生素质的体系。舞蹈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明确高校开设舞蹈课的原因。然后使学生明确舞蹈选修课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舞蹈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会鉴赏舞蹈,体会舞蹈之美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完成高校的舞蹈教学。

1、社交舞蹈,当今社会交往频繁,为了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联络朋友之间的感情,交际舞蹈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拉丁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狐步),时而激情昂扬,时而缠绵性感,时而动作柔美、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气势轩昂,时而威武雄壮。

2、体育舞蹈,社会生活工作压力极大,释放巨大的压力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体态美是越来越多人们的美好追求,将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例如:肚皮舞、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的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

3、教育舞蹈,为了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们团结友爱、加强礼仪,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

弥补高校舞蹈教育不足,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由于高校的各种形式的舞蹈教育还没有大规模普及,高校的学生对这种不属于自己的专业的课外艺术形式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对其态度上不存在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当前高校舞蹈课程主要有四点不足:

1、老师主要是以以前的老教材为主进行教学,没有什么新意,固步自封,新老师、年轻老师主要是以个人的观点以及个人经验进行教学,继而常常出现专业性很强的舞蹈动作和组合,使学生很难理解。

2、高校的舞蹈教材很少,新教材较少、创新和统一性都不足,更没有一致的教学衡量。

3、高校的舞蹈老师没有什么教学实践,要么太专业,要么照本照抄。

4、现有的舞蹈设施很少,目前还有许多的高校没有自己专门的舞蹈教室。

针对目前高校对舞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也有许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结合这些观点,笔者认为:

1、在教师的培训中,学校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定期的组织学校的舞蹈老师外出考察,把其他高校包括社会团体搞的出色的东西和地方学习过来,同时把新老教师结合起来一起培训,让老教师向新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新老师,从而达到互惠惠利的效果。

2、大量的引进新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引进一些与时俱进的教材。同时学校在组织专门的舞蹈人才把这些教材从新组合,从中整理出统一的教学衡量再组织老师们统一学习,形成统一的教学度量衡,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解决老师们缺乏实际教学实践的问题,可以把老师们组织起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进行一些演出进而真正了解观众们的需求,例如CBA(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球队中的泉州队的篮球宝贝就是泉州某高校的舞蹈队,她们在比赛中的热辣舞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其实她们也就是一群十几岁的小姑娘,她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临时的差不多三到四年一换,但是她们一直没有解散,每年都有许多新鲜的血液注射进来,她们之所以能保持这种能量的源泉就是因为符合了观众们的需求,在紧张激烈的比赛间歇给观众们一种放松的享受。其实泉州篮球宝贝们的这种做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4、针对教学器材的解决上应该也是以投入为主,加大针对性的投入,购置一些对自己有所帮助的教学器材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舞蹈教学。5、现在社会上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并不是只限于老套传统的舞蹈,新式的各种舞蹈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增加一些新式舞蹈的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丰富高校的舞蹈活动组织形式,激发舞蹈学习热情

舞蹈本来是一种活泼灵动的表现艺术,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创造力。高校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与舞蹈有关的活动中和实践中,可以放松心情,解放心灵,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舞蹈的创造潜能。高校的舞蹈教育中丰富舞蹈活动的组织形式,激发舞蹈学习的热情也是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舞蹈课作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提升学生舞蹈技术储备的主要平台。在高校教育构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高校对于舞蹈教育的普及不够完善,尚处于探索时期,为此高校舞蹈教育应该在原有的教学状况、教学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校园的舞蹈活动。

1、开展校园集体舞比赛。通过集体舞比赛活动能够吸引众多大学生参加和观看,使大学生在参加和创作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与个性化思维;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还能展现青春风采活力四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2、举办大学生舞蹈节。大学生舞蹈节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加强全校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更好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体现舞蹈节的艺术宗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娱乐平台。

第8篇:舞蹈教学范文

运动学中认为,吸气和呼气是人体呼吸运动的两个阶段,并且有节奏性的特征。呼吸给予人的是生命,给予舞蹈的是生命力。舞蹈除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作品,更重要的一点则是用呼吸控制身体来帮助四肢,做出各种舞姿,更能较好地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舞蹈中的呼吸既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呼吸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我们可以在共通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吸收。如书法、声乐等方面的呼吸是自由的,流畅的,不间断的,呼吸的频率是平均的,不需要任何控制的自由交换的;而舞蹈中的呼吸则需要根据所做的动作来对呼吸进行控制,它的频率不是平均的自由的,而是需要跟随动作的幅度、大小和节奏的变化来加以变化和调节。在多年来的舞蹈教学及舞台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舞蹈表演是需要经过“收紧――放松”这样一个过程的。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学生自身素质与表现力能否得到质的转变与提高的重要过程。无论是在课堂训练时,还是在舞台艺术展现时,呼吸不顺畅,就可能出现上身僵化,严重者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其它部位,以致舞蹈视觉形象不协调。而顺畅地、有节律地呼吸,就是将呼吸从生理的需求上升为心理的支配与运用,能够有效地柔软躯体,令舞者的动态美点、线兼顾,有如行云流水,衔接自然,并可根据作品情节发展的需要,控制或推动情绪变化,达到内与外、心与形、气与身的高度统一(即形神兼备),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呼吸的训练,从气息入手,来增强舞蹈表演能力,增添舞蹈的魅力。

谈到气息训练,应首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古典舞身韵的地面训练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全面地综合了身体躯干的训练方式。这些动律元素由心意带动呼吸,而又由呼吸去支配身体。尤其是“提、沉”的训练,“提”意为“吸气”;“沉”意为“呼气”其特点可概括为,呼吸的上下运行,以脊椎的伸曲为表现,以气息为动力,强调掌握体态变化的过程。其它元素是在“提、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和变化。

此外,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体系中,还有着许许多多别具特色的形态气息训练方法。1、快吸、快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动作小而快,并带有跳跃性的动作。如:蒙族舞的耸肩、笑肩等。它所表现的情绪多为欢快的、喜悦的。2、慢吸、慢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节奏较慢,上下起伏节奏平均的动作中。如:朝鲜族“古格里”的单一动律蹲;它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缓慢、悠长、恬静、连绵不断。 3.慢吸、快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慢起快落的动作中。如:藏族舞弦子部分的基本动律“屈伸”。用这种呼吸可使动作显得流畅、有重量,脚下有根。 4.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快起慢落的动作中。如:藏舞弦子部分的“三部一撩”;花鼓灯中的“风柳步”、“簸箕步”等。用这种呼吸可使动作看上去很轻盈、柔美、秀丽。它们的要求和特点各有不同,各有独到、精彩之处,具有极大的训练价值和借鉴作用。长久地加以练习,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到呼吸的运行过程,丰富躯体的变化,从而进行科学和规律的自我调节,起到增强身体动作的表现力、提高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节约体能的作用。同时,将身体的僵化问题予以解决。

第9篇: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客家民间舞蹈;舞蹈教学;重要意义

在我国古代时期,岭南隶属于中国五岭之南。如今,更多的是泛指广东地区。岭南多年以来孕育了众多民间舞蹈,在此之中广东河源地区的客家民间舞蹈最独特,其良好的传承了岭南的文化特色,又同时反映了客家的民俗风情。通过将其融入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可以使舞蹈教学资源更具特色,更加丰富多彩,并为民间舞蹈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现实比较。

1诠释客家民间舞蹈的背景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当前,在客家文艺表演形式、内容新意不断,呈现出可喜一面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客家文化传承的担忧。客家文化就社会整体而言虽深入人心,但实际上让年轻一代客家人真正领略客家文化的魅力,才是客家文化传承的根本。与大多数民间文化的发展轨迹类似,客家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就是客家文艺表演,其在保留“原味”的同时不断创新,为客家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客家民间舞蹈中以广东河源地区的舞蹈最为盛名,充满着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表演。其不仅突出了传统艺术,也弘扬了地方特色。代表作有《舞春牛》《桃花水母》《天落水》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完美地展示了客家文化和客家元素,并通过结合演员本身的特质,诠释了客家人淳朴、勤劳、善良的品质,成为了河源客家民间舞蹈的一大亮点。

2客家文化融入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广东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根据办学特色,将广东客家地区的民间舞蹈资源融入到了舞蹈创作中,并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华南师范大学的《酒娘》、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涯家有女初长成》等优秀的舞蹈作品正是将客家文化的“黄酒”和“客家童谣”进行整理和研究,融入到了舞蹈教学资源中。但是,当前各大高等院校对客家民间舞蹈研究缺乏系统性,相对于其客家民间舞蹈的资源,还显得不够。所以,笔者认为,客家民间舞蹈可以作为今后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其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将客家民间舞蹈领进课堂,才能更好地传承客家民间舞蹈文化,而且对舞蹈专业的教学提升也有现实的意义。

2.1有效地传承客家民间舞蹈文化

客家民间舞蹈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延续,更是客家人民多年舞蹈文化的创作精华,凝聚了客家民众的艺术创作智慧。客家山歌、欢快的舞步,演绎了客家乡村的春耕生活,是充满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表演。将客家民间舞蹈文化融入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中,是对客家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传承,既突出了传统艺术,也弘扬了地方特色。同时,通过将民间原生态的客家舞蹈文化与如今的舞蹈元素有效的结合,也达到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民间舞蹈文化的功效。

2.2加强对客家舞蹈的创新提升

客家民间舞蹈内容新颖,独具特色,艺术形式上丰富多彩,直接体现了客家人的性格特点。研究客家民间舞蹈,能更好地深度发掘客家精神。将客家民间舞蹈元素融入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是对客家舞蹈文化的继承。通过对客家舞蹈的提炼和加工,既保留了客家民间舞蹈的特色和形态,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舞蹈元素,也就是在原有风格基础上再变异创新,做到推陈出新。这样的客家民间舞蹈既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又继承发扬了客家人的朴实、流畅、大方、自然的基本舞蹈动律。

2.3提高学生对客家民间舞蹈教学的学习兴趣

客家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体现了客家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客家民间舞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所以,将客家民间舞蹈元素融入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使舞蹈教学更具民间文化特色,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客家民间舞蹈文化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民间舞蹈发掘的重视程度,提高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水平。

2.4促进客家地区的文化繁荣

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将客家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舞蹈教学中是对客家民间文化的弘扬。通过舞蹈教学加入现代元素的新客家舞蹈,既有利于客家人对自身文化的追忆及族群认同感,还弘扬了客家精神,促进了民族团结。游客可以通过客家民间歌舞的形式来了解客家民间文化,这样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之旅,还给地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双丰收。

3结语

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集中心。河源客家文化传承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特色,其客家民间舞蹈充分地反映了客家民俗风情、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及老百姓的生活趣事。客家文化能融入舞蹈教学中既是对客家民间舞蹈特色的传承,更是对客家精神的一种深度发掘。客家文化加强了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从舞蹈中读出了客家人的品格情操、乡土风情,也品味出了客家人历尽艰辛的迁徙历史,还能更好地促进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林颖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眭美琳.试论广东客家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J].艺海,2012(05).

[2]黄钰婷.弘扬当地音乐文化创新民族特色音乐教学[J].艺术教育,2014(08).

[3]尹红,张友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探索[J].中国音乐,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