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乘车礼仪范文

乘车礼仪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乘车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乘车礼仪

第1篇:乘车礼仪范文

我是***街道文明乘车监督员,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迎奥运,讲礼仪,文明乘车树新风。”

丰台北站,位于西四环丰体中心东门外,丰体中心是奥运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站台上有九条公交线路通过,其中有四条为始发站,每天的客流量很大,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站台候车的乘客能达二、三十人排队候车,由此可见,丰台北站在西四环上的公交运输环节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为了做好站台的文明乘车工作,为祖国、为奥运争光使大家都能感到首都北京是一个美丽而清洁的城市,每天都会提前10分钟到岗清理站台,如烟头、废纸、痰渍、小广告等各种垃圾,保持了站台的清洁卫生,给广大乘客创造一个温馨的乘车环境。在工作中我们默默地倾注着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由于人员流动较大,每天我们都会遇到无数次乘客问路的事儿,我们把乘客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我们及时熟悉了周边环境及倒乘线路,礼貌服务,耐心解答询问“请问,我想去长阳,最便捷怎么换乘车”,“请您乘坐310路,在杜家坎下车倒917路”,“多谢了”,“麻烦您,我想去十里河有没有公交月票可以使用的倒车方式”,“我也不太清楚,我帮您查查地图吧”,“谢谢您了”,这一声声谢谢,拉近了我们和乘客的距离,我们为了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站台上还设有便民袋,里面装有针线、老花镜、北京交通图、报纸、杂志等物,主动照顾老、幼、病、残、孕乘客,帮助他们上下车,我们的热情服务赢得了乘客们的好评。通过与乘客一次次接触,渐渐许多乘客由陌生变成了朋友。一次一位女乘客对我们监督员说:“来到你们站台感觉特别温馨,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有你们这样的服务一定会为北京奥运更添彩”。

我们还主动与公交车队建立了联系,经常与车队领导和司售人员沟通和交流,由此奠定了彼此合作的基础。由于我们站台比较小,前车停车上人,后车就得等待进站有些乘客又着急了,怕车不进站,自己上不了车,我们就对他们说:“您别着急,我们会指挥他们进站的,请您不要追车。”车来后,监督员们挥着小旗,示意车停在排队站口,司机们非常配合我们,使我们也得到了乘客的信任。为了减少等候的车辆排队,每当来车时我们便报出即将进站的车是哪一路:“804路来了,有乘坐的没有,没有就走了。”如果没有我们就指挥示意他们没人乘坐,他们就可以不进站直接走了。这样就减少了站上等候进站的车辆,司机们因为少停一次车,少起一次步,也十分满意,为了加快乘车的上车速度,在车即将进站时便会宣传351路就要进站了,请您提前准备好IC卡或零钱,顺序上车,这样也加快了乘客上车的速度。刚开始有很多人不愿排队,主要以年青人为多数,我们便耐心做他们的工作,请他们协助我们工作。每当我们见到他们走到站台便主动先打招呼:“您坐310路吧,请您在这儿排队侯车,谢谢您的合作。”当他们排队后再说声谢谢,久而久之他们便习惯了排队。

司机每次上下完乘客后都会向我们摆手或点头微笑。广大乘客和司售人员投来赞许的目光,善意的点头和微笑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收获时的那种喜悦和幸福。在享受喜悦和幸福的同时,我们也曾有过困惑,有过尴尬,也曾遭遇冷言冷语,我们也感到委屈和彷徨。但当我们想到文明乘车监督员的责任,想到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奥运服务,为首都服务,我们言行举止都在为创建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示范作用。我们每个监督员都应该做一块铺路砖,为首都创建文明城市的道路多添一些平坦。我们还有什么苦不能吃,什么委屈不能忍受呢?正如一位老先生所说:“你们做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意义却很大,做好这件事不仅仅是改变乘车秩序,更重要的是对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有着示范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

第2篇:乘车礼仪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成人教育;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成人教育管理思想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成人教育管理理念的特征

“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型管理理念,它具有如下特征:

1.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因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标”。这就要求成人教育管理要从“制度化”向“人本化”转化,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注意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除可能限制人的自主性和不恰当的管理约束,使每一个人的心智和创造才能都得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

2.注重人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有机结合。成人实际上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以此为立足点,深化了对人的认识,使教育管理活动既调动了人的理性因素,也发掘了人的非理性因素,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由于成人教育对象的社会阅历更复杂,感情生活更丰富,教育管理就更应该注重理性与非理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教育管理才更能够符合人性规律和科学规律。

3.注重民主化的管理。在管理方式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注重员工上下级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注重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的价值的提升,强调人个性的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共同的价值观。它注重处理学员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个人与学校的关系、知识层次不同学员之间的差别。同时“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一种整体的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的现实因素

社会发展是成人教育管理人本化价值取向产生的一个重要现实因素。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社会这一教育思潮正是“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再教育理想中的理论表达和实践设计。为此,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是教育活动的第一因素等,现已成为整个国际教育管理界的共识。成人学生与青少年学生的区别在于成人教育有着自己成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阅历,他们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有着不同的主体需求,也更加渴望实现个性化的人生价值。因此,成人教育管理不仅要满足成人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助于释放人的“自由能量”和挖掘人的潜在智能的个人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成人学员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欲望,是成人教育管理走向“以人为本”的又一个现实因素。成人教育“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第三个现实因素是终身教育理念被普遍认同与逐渐被广泛实践。成人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主要基地。由于终身教育追求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注重来自于人性意义的自我完善,体现着对人的终极关怀,所以它必然蕴涵着以人为本管理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旨趣。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成人教育管理与“职业”的适应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也必须是以人为本,把弘扬“人本”精神当作是第一要务,从而为人的终身进步奠定基础。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办学体制和模式等方面的改革。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从传统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传统教育思想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请技能、重知识灌输轻社会需求,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是相悖的。

2.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的设置宜以专业性为主,基础性、文化性为辅,减少文化类课程。基础类课程以必需为限,多开专业性课程,以扩大专业知识面。在教育环节组织方面,以理解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与培养技能、能力的实践教学二者之间比例恰当。

3.在教学方法方面,一是教师的讲课力求少而精、突出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不应主次不分,旁征博引。二是教师教学中力求富有引导性,知识理论与实践、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员运用知识理论思考、分析实际,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三是教师教学中贯彻学习方法性,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不仅说明它们的内涵,而且在方法上给学员以启示,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4.在办学体制方面,成人高等教育要改变政府独立办学的局面,实行包括政府办学在内的多元办学主体并存的办学体制。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同时,建立其他私办,民办或合作制、股份制等合作办学体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院系结构和专业结构。在专业设置上应突破传统教育的静态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动态系统。另外,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灵活的学制。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就必须确立“人”在教育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

(二)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教师与成人学员、管理者与成人学员之间的关系,营造成教学员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

成人高等教育学员成分复杂,学习动机也各有不同,生活中矛盾较多。除此之外,在成人学员当中相当大一部分存有自卑感。一方面原因,由于成教学员自我评价不当,认为自己是以“优惠”待遇入学的,学习基础不及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有“技不如人”之感;另一方面,受“成教文凭水分大”等不良社会舆论影响,许多成教学生自我感觉“低人一等”。这种消极的心理使得成教生的自卑心理较重,学习的自信心不高。有77.7%的人认为,如果授课老师不划考试范围或重点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基于这些情况,教师一方面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德塑人、以才育人、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其次还要优化成人学员的学习环境,倡导合理有序的竞争,组建高素质的成人教育教师群体,把一流的教师推向成教第一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提供一个成教心理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消除成教生的不良学习心向。

【参考文献】

[1]韩庆祥,雷鸣.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J].伦理学研究,2004(05):5-10

[2]陈丽萍.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2004(02):19-21

第3篇:乘车礼仪范文

1、不是的。是要年满65周岁至69周岁的才行。

2、厦门市户籍年满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朋友,可以办理e通敬老卡,享受免费乘车优惠。

3、此前,厦门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朋友,可凭老人证免费乘坐公交车、农客、BRT。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乘车礼仪范文

2、动车组没有挂行李车厢,所以行李由其它列车运输。为了避免出现人到后行李尚未到的情况,旅客应该提前1天办理托运,这样铁路运输部门就可以提早将你的行李运走。

3、行李托运流程:

到验货处验货,确认货物符合运输规定后,由验货人员将盖有人名章的托运单发给托运人。

正确填写托运单,将品名、件数、到站、发货人、收货人等资料详细填写清楚。按照货物包装标准到打包处打好包装。

持已填好的托运单到司磅员处检斤过磅,由司磅员将货物的件数和准确重量用红蓝铅笔填写在托运单上,并盖人名章。

第5篇:乘车礼仪范文

【关键词】《汽车服务礼仪》 实训 教学模式

据统计,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94亿辆,我国已经成为轿车消费大国。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家庭,融入人们的生活。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高达4000万,随着国家取消汽车营销师职业资格,汽车服务行业准入门槛降低,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这一行业。尽管我国汽车行业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企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低下的现象,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汽车服务礼仪》课程,以适应企业对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汽车服务礼仪》针对汽车行业的特点,深入阐述汽车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旨在深化学生对汽车服务意识及礼仪规范的理解,为从事汽车服务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学生的素质目标要求为:①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以服务为宗旨,吃苦耐劳,文明服务;②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爱岗敬业及市场开拓精神,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意识;③注重自身形象塑造,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心理素质;④能把握角色心理,分析客我关系,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实训课程在理论课的教学基础上,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为中心重点,本文分别从如何创新课程要素、加强实际操作、优化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创新《汽车服务礼仪》课程要素

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服务礼仪》均以汽车销售工作为主线,按照挖掘潜在客户-电话邀约-展厅接待-汽车展示与介绍-试乘试驾-报价成交-交车服务-售后服务的工作阶段进行课程教学。此种教学要素的好处是学生能理解汽车销售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礼仪事项,但同时也存在对汽车服务人员礼仪素质教授项目不全的不足,如汽车服务人员的形象要求、语言沟通技巧没有涉及。因此,创新课程的教学要素是丰富实训教授的途径之一。新的实训课程要素分为:项目一――汽车销售人员个人礼仪塑造(包括汽车销售顾问仪容、着装设计及仪态礼仪训练);项目二――汽车销售人员社交礼仪培养(包括称呼、介绍、名片及握手礼仪);项目三――汽车销售人员工作过程礼仪运用(包括原课程汽车销售所有礼仪);项目四――汽车销售人员求职礼仪培训(包括求职及面试礼仪)。各项目由易到难,逐渐递进。由此可见,在原课程基础上,新实训课程更注重销售人员个人内在素质的培养,使其的职业素养成为常态化。另外,随着学徒制、校外导师制等一系列高职教学理念新思潮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和高职院校合作的新模式,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也能够为创新课程要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实际操作

部分教师无深入的实践经历,缺乏相关经验,以往的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课程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对学生的实操会从教改角度考虑适当设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分配时间很少,教师的指导深度也不够,造成学生一知半解,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在《汽车服务礼仪》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思想,以目标任务作为课程驱动,以做为主,以教辅助,增加、细分课程训练任务。如针对各大项目内容,都细分出了具体的训练内容,共计四大项目,14个训练任务,如表一所示。通过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同时也作为教师进行课程学习考核的依据,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表1 《汽车服务礼仪》实训课程项目任务划分

三、优化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研究生,其学习主动性不强、易产生疲劳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心备课,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充分运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驱动式、协作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景模拟法、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彻底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 “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分小组完成训练任务并进行评比;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甚至可以亲身做出示范教学;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项目一――汽车销售人员个人礼仪塑造课程教学中,课程小目标是教会大家系领带或丝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交际的场合,运用不同的方法系领带或丝巾,体验形象设计过程中的乐趣;在硬件条件相对缺乏的课程教学任务中,可以运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进入课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W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按照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进行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都是优化教学手段的具体体现。

四、总结

《汽车服务礼仪》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汽车营销专业课程,需要教师团队长期不断的探索;另外,还需要因时而动,因势而新,因人而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通过实战演练,注重理论知识的联系,专业知识的交叉,实行情境式、项目任务式“学、练、研”一体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企业形象导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6篇:乘车礼仪范文

1理论分析

1.1频响函数测量频响函数测量主要是测量结构—声学传递函数(由结构振动传递引起的噪音)及声—声学传递函数(由空气声引起的噪音)。以下介绍力锤法测量结构—声学传递函数及体积声源法测量声—声学传递函数,本文主要是运用力锤法测量动力总成安装点到车内的结构—声学传递函数。

1.1.1力锤法测量时,力锤在靠近悬置的位置激励,麦克风在乘员耳旁进行信号采集。进行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到车内FRF测量时需将动力总成拆除,否则测量得到的是由多条路径合成的FRF,而不是单一的由某个悬置安装点到车内的FRF。

1.1.2体积声源法根据Maxwell互异性原理,即在q点输入所引起的p点响应,等于在p点的相同输入所引起的q点的响应。一般的系统是使不变的,振动传递不随激励点和观测点的位置变换而变化,这样一个系统就是互异的。测量声—声学传递函数时,根据互异性原理,将高频或者低频体积声源放置在驾驶室内,麦克风放置在发动机仓等位置测量。

1.2激励力测量方法

1.2.1悬置刚度法(Mountstiffnessmethod)依据虎克定律,可得激励力为:式中,Xact、Xpas分别为结构主动端与被动端之位移量;K(ω)为动刚度特性(DynamicStiffness)。动刚度特性由测量得到,但测量时要考虑如下几点:1)正确的预载荷;2)境参数如温度等的影响;3)按实际运行时的边界条件进行X,Y,Z三方向激励。若动刚度特性高,测量得到的主、被动侧位移量相同,则此方法不适合使用。

1.2.2逆矩阵法(MatrixInversionmethod)逆矩阵法假设被测结构均为线性材料。图1所示为激振力求解模型。如图1所示,只要测量得到激励点之FRF及工况下激励点的加速度,即可求得各激励点的激振力。

1.2.3直接测量法(Directmeasuredmethod)使用力传感器(见图2)直接测量在车辆或其他零部件运行时被动侧在耦合点位置的作用力。大部分情况下,为了确保不破坏原有的边界条件,耦合点处的工作力估计往往要采用非直接的办法。

2案例简介

某车型开发,系在已有的车身上手工修改力总成悬置,装备已有的动力总成进行试验,装备的动力总成是废气涡轮增压直列4缸机、6速变速器,采用3点悬置。本次试验有两部分的工作:1)动力总成载荷提取供CAE输入使用;2)分析动力总成对车内噪音及车内振动的贡献量研究。以下主要介绍动力总成对车内噪音的贡献量。本次试验运用LMSTestLab12A软件、LMS32通道数据采集前端、PCB三轴加速度计及麦克风进行量测。路径传递模型如图3所示,只考虑动力总成激励对车内噪音的影响。此模型假想车内噪音只由动力总成工作时产生,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动力总成振动及噪音通过4个悬置传递到车内,产生噪音。

2.1工况测试由于只考虑动力总成激励对车内噪音的影响,不考虑路面噪音及风噪,所以本次试验取用的试验工况有:2、3挡全油门及半油门加速,怠速5种工况。在此只列举怠速工况的数据分析。传感器布置如图4所示(每个动力总成悬置被动端都布置2只加速度传感器,驾驶席外耳布置1只麦克风),测试在平直的沥青路面上进行。

2.2传递函数测量如图3路径传递模型,在测量传递函数时,拆除了动力总成及相关的零部件,保留了副车架;将内饰车身使用橡胶绳悬挂,使其处于自由状态;悬置参考点之加速度传感器应尽量与工况测试时的位置相同。详见图5。

2.3数据分析运用LMSTestLabTPA模块,使用逆矩阵法求解激励力。从数据结果看,驾驶席拟合噪音与实测噪音较吻合(见图6)、座椅导轨+Z方向振动实测值与拟合值吻合(见图7)。从数据上可知道,实际测量与拟合出来的值相当吻合,可见这是一种相对准确可行的路径识别方式。由于是直列4缸发动机,怠速为750r/min,怠速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发动机2阶的不平衡力引起,25Hz及其谐波为主要关注的对象。通过拟合的柱状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条路径对车内噪音的贡献量(见图8)。如图8中箭头所示,每个路径贡献量由上到下依次递减,左悬置Y方向对车内噪音的贡献量相对较大。

针对左悬置Y方向贡献,再从激励源及路径对此点进行分析(见图9):激励力有明显峰值,传递路径对车内噪音的贡献几乎没有,可以确定力总成左悬置激励力较大为车内驾驶员外耳噪音的主要贡献。

3小结

第7篇:乘车礼仪范文

0 引言

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目前就业的主要去向是汽车4S店,汽车4S店对工作人员的礼仪素养要求很高,因此,各个高职院校便将《汽车商务礼仪》课程纳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及综合素质,因此,课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课程设计尽量做到:课程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课程安排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一致性。我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根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归纳出高职课程改革评价的新标准:课程教学设计要突出课程能力目标,能力训练要以项目为载体,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及外?Z、道德素质培养等。《汽车商务礼仪》课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怎样才能讲好这门课? 本文将以戴士弘教授的新理念为指导思想,对本门课程进行认真设计,从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组织安排、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课程设计思路

①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汽车工程与服务训练中心――东风标致城市展厅(以下简称训练中心)作为课程的载体,贯穿教学始终。本校的汽车工程与服务训练中心――东风标致展厅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业务活动,都与真正的汽车4S店一样,是根据汽车4S店1:1建设的,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训提供了真实的情境。②根据汽车4S店的业务精心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在训练中心实训时真实具体地将汽车商务礼仪知识渗透到这些任务之中,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③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为了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 课程目标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教与学才会有的放矢。本校《汽车商务礼仪》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在讲解、示范、模拟、小组展示等方式,是学生掌握商务礼仪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具备的礼仪规范。通过在本院汽车训练中心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如下技能,从而提高汽车商务礼仪水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1 知识技能目标

①个人仪容仪表的修饰,具备化职业妆、设计商务发型的能力;②注重服饰礼仪,学会几种常用的领带的打法、丝巾的系法;③仪态礼仪,掌握标准的站、坐、行、蹲等姿势以及正确运用表情及手势,举止动作规范优雅;④规范日常交往中的礼仪,熟练掌握称呼、问候、介绍、握手等见面方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⑤熟悉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办公流程事务工作综合处理能力(接待、拜访、接打电话等);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社交沟通与协调管理能力;培养健康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素养;⑥熟悉汽车营销专业学生求职面试的基本流程,通过简历制作、自我介绍、模拟面试等,提高应聘面试的能力。

2.2 素质目标

①帮助汽车营销专业学生体验汽车商务礼仪这门课程学习和活动中的成长与快乐,使学生明确礼仪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商务活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②提高学生在汽车商务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表达、控制、应变能力,能正确组织和从事不同的汽车商务活动。

3 课程内容与组织安排设计

汽车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按传统的章节来设计,而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整合,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进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还应该用大量详细、实用的案例,穿插讲述相关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和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可以将汽车商务礼仪课程整合为七大项目,每个项目下面根据需要再设计若干任务(见表1)。

4 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教学任务为基础,精心设计商务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影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学结合法、角色扮演法等。

特别是任务驱动法,在每个任务的教学中均可运用,具体可以按照布置任务―分析任务―知识资讯―小组操作―归纳总结―实际训练的步骤进行,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进行操作演练,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5 考核方案设计

因为汽车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当中,因此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实践考核、卷面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性质将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分为60%,卷面考核占40%。

5.1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商务发型的设计、化职业妆、仪态礼仪、表情礼仪、学打领带和丝巾、称呼、问候、介绍、握手礼、名片礼仪等日常交际礼仪、日常办公室事务、接待和拜访礼仪、电话礼仪、做简历、自我介绍和模拟面试等。

5.2 考核办法

第8篇:乘车礼仪范文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31-03

《汽车电气设备》作为汽车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各电气系统的作用、构造、原理、使用与维修,教学内容在汽车维修岗位需求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我校以往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即针对某一部分内容先进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实验课;课程所有教学项目都结束后再集中进行教学实训,进行故障检修的学习。此教序模式理论与实践分开来教学,实践课程在理论教学全部结束后才进行,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不够,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汽车教研室以《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牵头对汽车基础类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资源,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教学改革。经过改革,该课程不仅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一学期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高于改革前。

一、改革前课程状况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模块,教学计划安排52课时,教学50课时,系统复习2课时,传统教学课时对每模块的教学安排如下:

教学安排上采用理论教学两个班级合班上课,实验课单班上课,合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出于课时的安排,并不是每个教学模块都能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学生进行实操的联系课时不足;对于电气设备与电气系统故障检修没能安排课时进行,需后续其他课程中集中训练。

二、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

一体化教学改革克服了理论加实践教学方式的缺点,对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方式均进行了教学改革:

1.课程设计。取消每个模块的实验课,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统一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实物、实验、设备搬到课堂上;在每个模块中增加对本系统的故障检修单元,深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能够对相应系统的故障进行检修,提升学习目标;不再单独设立汽车电气设备线路模块,将此模块的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中。每模块的系统故障检修单元均对此模块的电气线路进行分析诊断,汽车电气原理图、线路图在教学中逐步深入掌握。具体教学模块安排如下:

2.教学实施。由于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都比较紧凑,对于每个模块都制定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在教学之前完成,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实行单班分组教学,每组5位同学,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使每位同学有机会动手锻炼,又足以相互配合;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板书列出提纲,让学生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多媒体播放动画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教学方式的优点。以10课时起动系统模块教学为例: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此模块的学习能够完成以下项目检修:(1)对起动机进行检修;(2)对起动系统常见故障能够进行诊断、维修。

教学实施:针对以上两部分技能要求,将本模块的知识分成三部分:起动机与起动系基础知识、起动机检修与试验、起动系统故障诊断,此项目的学时分配及教室安排如下:

该教学班级有40位同学,教学中5位同学为一组,每张课桌分配起动机一台、拆装检测工具一套;万能电器实验台进行起动机的空载和负荷试验;发动机台架可以设置起动系统故障,方便学生进行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在起动系统项目授课之前,制定如下预习项目,让学生对起动机及起动系统有理论上的了解:起动机安装位置与作用、起动机结构及各部件作用、起动系统控制控制电路控制过程分析。(1)起动机、起动系基础知识。学生观察起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的安装位置,配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慢镜头回放发动机起动过程,学生总结起动机作用、对起动机的要求、工作特性。各组学生合作拆卸起动机,观察起动机三大组成部分,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行分析起动机内部工作过程,用文字描述出该过程,教师检查各组的完成情况,在黑板绘图集中讲解起动机各部分零件及起动过程,多媒体动画播放起动机起动工作过程,各小组完善自己的文字描述。教师指导学生安装起动机。(2)起动机的检修与试验。此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起动机进行检修,教师演示起动机检修项目及分析为何要检测该项目、该检测结果是否合格。各小组跟教师一起操作,记录各组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判断。每位同学轮流进行检测,如有疑问同学间互间帮助解决,具有代表性及统一性的问题教师补充说明。各组检测、安装完成后,教师运用万能电器实验台进行起动机空载和满载性能试验的分组指导。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此试验不再使用各组学生的起动机,使用一台在课前已固定在台架上的起动机进行。(3)起动系统故障诊断。此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与诊断能力,每4组同学使用一个发动机台架。学生课前预习此帕萨特起动系统控制电路,教师通过控制图引导学生分析起动机不起动、起动无力、起动机空转三种故障现象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确定查找故障点的思路。学生熟悉台架上起动控制电路即可进行故障诊断分组练习,教师设置故障,各组起动发动机描述故障现象,给出此故障检测流程图,按其流程图完成顺序与质量在台架上进行排故,排故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操作进行规范。此种板书、多媒体动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部分通过动画来辅助完成,提高了动手实践的时间比例,同时各小组间存在比较,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通过10课时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3.课程考核。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方式采用实操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课程成绩由期末理论考试与实操按照各占50%的比例确定。实操部分针对本课程所学,设计蓄电池检测、发电机检修、充电系统故障诊断、起动机检修、起动系统故障诊断、灯光系统故障诊断、空调控制系统故障检修七个考核项目,学生抽签选择其中两个考核题目,如此可以保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全面复习,避免了只针对考试题目进行复习的弊端。

三、改革效果与存在问题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的增加使学生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强化了实操技能,同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显示出比以往教学方式明显的教学效果优势,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奠定了基础。由于受到总体教学计划安排的限制,本课程的课时有限,无法进行反复的强化练习,学生无法积累检修经验,还需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强化;由于教学场所和实验设备的限制,有的项目只能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无法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完整动手操作。针对以上问题教研室在拟将教学计划中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增加一体化的教学时数,同时逐步增加实验设备台套数改善实验条件。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条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吴涛,颜文华,周志国.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4):53-56.

[2]肖锡海.《汽车电气设备》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9):148-149.

[3]牟春燕.汽车电气设备的实践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2011,(09):102-103.

[4]刘子荣.基于任务驱动的《汽车电气设备》一体化教学探索[J].广西轻工业,2009,(10):142-143.

[5]徐立平.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5):28-29.

第9篇:乘车礼仪范文

首先,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讲话,大家欢迎! 

下面请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总会主席、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讲话,大家欢迎!

下面请“中国石油杯”2006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副总指挥**讲话,大家欢迎! 

下面请中国石油员工为参赛车手献花环、敬茶!

 “中国石油杯”2006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满载着中国石油广大员工的祝福,顺利完成了我们的友谊之旅、和谐之旅、希望之旅,此次赛事的圆满成功,进一步宣传了中国石油的企业文化,传播了中国石油企业理念,提升了中国石油企业形象,增进了东盟各国对中国石油的了解,在此,我代表中国石油,对参赛选手、工作人员的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后,再次祝贺 “中国石油杯”2006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