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伊利亚随笔范文

伊利亚随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伊利亚随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伊利亚随笔

第1篇:伊利亚随笔范文

――题记

作为死前的海子,知道他的人确实不多,一个人只活到25岁,写诗也只有几年,知道他的人不多,这也很正常。但诗坛有一种观念,说海子是因为自杀而成名的。我觉得这话听着像有道理,其实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就好像有人认为海子是为诗歌自杀的一样。如果你去读他的短诗,尤其是他1989年写的短诗,你就会知道他死于失恋。死于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叠加和渴望。

他诗歌中出现的飞机场、太平洋这些字眼,一些研究者在为他写的传记中说他确实有一位恋人且是他的学生,因女方家庭反对,他们分手,而后,他的那位使他诗情勃发的恋人出国而去。作为一个25岁的青年,正是对爱情疯狂的年龄,更何况是一个写诗的诗人。丢开传闻,读读海子的短诗,你就会隐隐约约感到他是为爱而死去的、为失去的爱而自杀的,甚至为爱丢弃了自己未完成的要与天空宇宙比美的长诗而提前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德令哈一夜》

读着这样的诗,谁能不感慨流泪!

虽然他的生命已逝,但诗歌的光芒仍烛照着我们。他的诗更是我们爱读的。哪怕你否定他多次,说他幼稚,说他偏执。但我们又在年复一年地谈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诗集,从出版之日起到如今仍是不下架的畅销书。每年一到海子自杀的那个3月26日,人们就会自发组织起纪念他的活动。纪念他的诗文到现在可以说难以计数。他虽然死了,但他仍然活着。甚至那墓地,也被爱他诗的人们自发捐资修葺一新,并源源不断地去拜祭。如今那墓地已成为一处诗歌爱好者心灵圣地和一片旅游的热土。这一切使海子的故乡也始料未及,没有谁去提倡,不得不顺应民心,也开始有点作为。

有时深夜,读罢海子的诗句,遥望安徽,我常想是一种什么的能量使海子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他死的日子怎么又好像一个节日?转来转去,还是海子的诗歌的魅力。不说别的,就是海子自杀后又自杀的诗人不知有多少。他们虽然有诗人的称谓,但只不过有诗人的称谓而已。说实在的没见过他们有几句能让我们记住的写得像样的诗句,所以自杀就自杀了。如果海子没有留下震撼的诗歌,让我们念来念去满口生香,谁还会泪流满面,死去活来。

这更是我突然明白,作为一个创造文化的人,并不是自己的身份要有多高,官有多大,要多么地富有,多么地想方设法去炒作,而是你笔下写出的东西要经得起时间、历史、读者的检验。有些书商、出版人总是把读者看得多么傻,其实读者一点也不傻,傻的反而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所谓文化人。读者知道他要选择什么,也知道跟你怎么打哈哈。糟粕的东西总会被历史的长河、时间的长河淘洗一空。真正的金子总会留在时空的隧道中闪光。尽管你怎么想用沙土掩埋它,用脏水污染它,但总有一批又一批淘金者把它们淘出来、挖出来,用清水洗出来,一路奔走相告,告诉路旁的人这是金子。

如今,海子也成为了我们的常识。当海子的诗进入学生的课本时,有人说,海子的成名是因为进入了学生的课本。我想问一下,像海子一样进入课本写新诗的诗人恐怕不只海子一个吧,你看到他们后面跟着像海子后面那样长长的队伍吗?如今许多人老叹息诗歌没读者,说是读者抛弃了诗歌。其实他们不反省一下,其实谁也没有抛弃你,是你自己没有写出像样的诗歌,是自己在作践自己。为了发表那些根本就不是诗的诗歌,去求爹告奶的拉关系、自费出诗集、入圈子、搞民刊官刊互发这些折腾诗歌之外的东西,甚至还听说有些写诗的女子为发表诗还奉体献身。但愿这只是传闻,要不听起来叫人喷血恶心。

我这样去理解海子的冲动来自于一天我想起我的母亲,写下了:妈妈,您每次要我放弃梦想,我不知道怎么对您说;我感谢您带着我在那么艰难的岁月,吃尽了野外能充饥的一切食物。妈妈,我不能放弃,您看,我死亡了,我还不能结束我的梦想。妈妈,您不要牵挂,我每天能吃上热饭,在八平方米的房子里,能睡能梦能看书。妈妈,所有的人劝我不要把梦想当事业,而我一直当事业在做。妈妈,我从出生一开始就梦想远方,梦想天涯,梦想天下。妈妈,儿子在梦想这条路上走得有点远有点长,有点久有点寂寞。妈妈,梦想不会害了我,有梦想的我,才会快乐……这样的句子,使我突然想起海子,想起爱海子的那个坚强的母亲。写作的过程是在觉得该放弃还是该写下去的矛盾心态中完成的。从2008年一直断断续续折腾到现在,坚持了写作,也坚持了写下这篇文字。

海子没有什么故事,他的故事就是写诗。所以我个人认为,既然一个没有多少故事的人,笔下的那些意象就是他人生的一个灵魂的轨迹故事。我写这篇文字,里面的文字基本上取自于海子的全部诗文。我写这篇文字的目的,一是为突现海子的诗歌才华,二是为自己也为爱海子诗文的人按自己的思维集中排列了一下海子短短25年生命中最优秀的诗文段落与句子。海子除了留给我们对诗歌追求的精神外,还留给了我们这些我用如此行文方式集中的、我们难以超越的诗句与用诗歌拓展的远方意象。可以说海子的伟大,就是给我们树立了诗歌语言的榜样,告诉了我们诗歌的句子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句子,同时他也用诗歌的句子开拓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前人没有达到的意象领域。

我将死在这里,这里是惟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一个陌不相识的人。我寂寞地等,我阴沉地等。荒凉大地承受着荒凉天空的雷霆,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无比明亮,有时像一个阴沉沉的今天。我空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的圣书,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

天空在海水上。太阳!在我的诗中。

我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我也愿将牢底坐穿。只有粮食是我珍爱,我将她紧紧抱住,抱住她在故乡生儿育女。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静的家园。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我选择永恒的事业。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渴望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谱系。

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我必将失败。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你的夜晚全归你,你的黑暗全归你,黎明就给我吧。让原始黑夜的头盖骨掀开,让神从我头盖骨中站立。黑夜比我更早睡去,黑夜是神的伤口,你是我的伤口。今夜九十九座雪山高出天堂,使我彻夜难眠。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

太阳,我是你场院上发疯的钢铁。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不发一言。

今天的太平洋不同以往,今天的太平洋为我闪闪发亮。我的太阳高悬上空照耀这广阔太平洋。

我的双手触到草原。我为我自己铺下干草。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我只热爱我自己。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没有任何国王使我变成王座。当众人齐集河畔高声歌唱生活,我定会孤独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那时我在远方,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在黑暗的尽头,太阳,扶着我站起来。我的身体像一个亲爱的祖国。我是一个完全幸福的人。我再也不会否认。我是一个完全的人我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我全身的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我再也不会否认天堂和家园的壮丽景象。

我要歌颂月亮。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月亮知道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让我这样说,月亮并不忧伤。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还给胜利。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我生下来时哭几声,我死去时别人哭。我以痛苦为生。为什么我用斧头饮水,饮血如水。想起你我今夜跑尽这空无一人的街道。明天,明天起来后我要重新做人,挥霍我自己的青春。我很难梦见什么。我凝视,凝视每个人的眼睛。我知道我是河流。我不是没有遗失,我遗失的是空旷。

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岗,怀念我空空的产房。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地死亡。我从荒野里回来,我比时间还长久。就让我就这样寂寞地升上天空,水草和幽蓝鱼骨的天空,雪水的天空……我仿佛就这样痛苦地升上了天空。

到此为止,故乡在我身上开始了生长。

就是那块土地,那块包孕万物的灾难如歌的土地,使我的头顶出现光芒,使我的掌心埋藏火花。面前只有大海。我是在我自己的故乡,在我自己的远方。天空向我滚来,高原悬在天空。荒野无尽的孕育使我惊慌。我的灯和酒坛上落满灰尘。我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大雪今日为我而下,映照我的肮脏。我就是一把空空的铁锹,铁锹空得连灰尘也没有。大雪一直纷纷扬扬。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秋风阵阵吹在我暮色苍茫的嘴唇上。我的头颅就埋在这里,搂抱着夜色中的山冈。我的外套肮脏,扔在河岸上,我的心情开始平静而开朗。这不是别人的街头,也不是我梦中的景色。我看见一个铁匠的火屑飞溅,我看到一条肮脏的河流奔向大海。你的黑发披散着盖住了我的胸脯,我将我那随身携带的弓箭挂到墙上。我的河流这时平静而广阔。我自己被塞进像框,挂在故乡。我站在月亮中把头颅轻轻摇晃。我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世界和我,在这本书里,是一个人。我的肠子像水磨坊主的水磨一样不停地扭转不息。我的肚子像一个空荡荡又破又烂的山间乡村教室发出小学生背书或僧侣念经一样不绝于耳的“咕咕”。我断送了自己的一生。我永远是这样绝望,永远是这样。我没有一扇门通向石头的外面。我就是石头,我就是我自己的孤独。

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黄昏我梦见我的死亡,好像羊羔滚向西方,那是太阳落下的地方。那是秋风吹凉的地方,那是片我曾经吻过的地方。那些是在过去死去的马匹,在明天死去的马匹,因为我的存在,它们在今天不死。这是我的马匹,它们只在今天的湖泊里饮水食盐。

当我睁开双眼,你头发散乱,像黎明的月亮。我所在的地方空无一人,那里水土全失,寸草不生。天空像倒塌的殿堂,支撑天空的是我弯曲的脊梁。我看到过那么多死人,手持天堂的门票。从门洞里流进来,又从门洞里流出去。我是谁?俨然以预言家的身份滔滔独白。我是浪子,我戴着水浪的帽子,我戴着漂泊的屋顶。灯火吹灭我,家乡赶走我。我要还家,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孤独一人。

上帝你双手捧着我像捧着灰烬。无边的黑夜骑着黑夜般的乌鸦飞进我的眼睛。在黄金和允诺的地上,陪伴花朵和诗歌,静静地开放,安详地死亡。

我扶着自己,像清风扶着空空的杯子。我的名字躺在我的身边,像我重逢的朋友。在黑暗的尽头,灯啊是我内心的春天向外生活。火种蔓延的灯啊!是我内心的春天一人放火。我有夜难眠,有花难戴,满腹话儿无处诉说,只有碰破头颅。

想想我是多么疲倦,想想我是多么衰老,习惯于孕育的火焰今日要习惯熄灭。我从原始存在中涌起,涌现。我从原始的王中涌起涌现。我像一个诗歌皇帝披挂着饥饿,披挂着上帝的羊毛。我无限的道路充满暮色和水。我的舌头完全像寂静之子。永恒于我,那是我睡在大地上的感觉。我梦见自己的青春,躺在河岸。月光下,我颈项上,开满了花朵。如果我死亡,我将明亮,我将鲜花怒放。想想我是多么疲倦,想想我是多么衰老。

太阳就是我,一个宇宙的劳作者,注定失败的战士。在一个实利的时代,我要为英雄作证。我接受我自己……我虚心接受我自己。在窄小的路上,我遇见历史和你。我是太阳,你就是白天。我是星星,你就是夜晚。我还要写下去,写下正午的太阳。我的心,情感的心,已被历史行动的血泊浸润。我的史诗形体正在血腥的荒野上向我走来。

风像无穷的泪水滚动的故乡。火从我身上一点一点流走。我就是死亡和永生的果园少女。我永远摆脱了世俗,我将大踏步前进。我将永远珍惜生命――保护她,强化她,使她放出美丽光华。我被多次撕裂。目前我坚强地行进,像一个年轻而美丽的神在行进。我现在可以对着自己的痛苦放声大笑!我只是我。我竖立在我之上,我竖立在我头顶。风向我吹来。这是天堂的风,这是天空上的风,这是天堂的合唱声。我参加在合唱队中,歌唱一个新的自我。

我实在是全身心沉浸在我的创造。我一往直前地拥抱生活,充分地生活。我挚烈地活着,亲吻,毁灭和重造,犹如一团大火,我就在大火中心。“燃烧”像我的名字,我自己向着我自己疯狂的微笑。我和群龙一起在旷荒的大野闪动着亮如白昼的明亮眼睛,在飞翔,在黑暗中舞蹈、扭动和厮杀,进入更高的生命形式。我和黑夜,同母。黑暗总是永恒,它比日子本身更加美丽。我困在烈焰的牢中,我放声大笑。我挥霍死亡也挥霍生命。

我将离去:我已领受神恩,也已历尽耻辱。

我处于狂乱与风暴中心,我旋转犹如疯狂的日。每一天都等着我去爱上一个新的异常美丽的面孔。每一个日子我早早起床,我迷恋于清晨,投身于一个又一个日子。由于丧失了土地,我成了漂泊无依的灵魂。太阳双手捧给太阳和我。我怕过,爱过,恨过,苦过,活过,死过。我从原始的王中涌现,涌现。我写的是狂喜的诗歌天空。我抓住自己的头颅步行在江河之上。我用我的全身寻找一条河。寻找那一个干净的灵魂。

悲痛,世界本来辉煌的面目,命定般地站立于我面前。总有一天,由我心中的诗神或女神陪伴升上诗歌的天堂。这是我的梦想和愿望。

大海突然停顿在上空,突然停顿在我的头顶。

太阳!暂时停住你的脚步。让我用回忆和歌声撒上你金光闪闪的车轮,让我用生命铺在你的脚下,为一切阳光开路。让我再回到昨天,诗神降临的夜晚。我来到这里,来到这个世界的夜晚和中心。我原是一个喝醉了酒的农奴,被接上了天空,我原是混沌的父亲。自我逃避,自我沉醉,自我辩护。我不应该抱着,整夜抱着枪和竖琴,成为诗人和首领。我接受我自己,我虚心接受我自己。这是新的世界和我。

我站在天梯上,我看见这天空即将合上。

我从天空中站起来呼喊,又有谁在?大地在耕种,一语不发。是谁住在家乡,像水滴、丰收或失败。是谁住在我心上。是谁活在我的命上,是谁活在我的星辰上,谁在我的故乡?是谁活在我的周围、附近和我的身上?我不知道自己还要向前走得多远。我就居住在,冬天和春天之间,那几层黑土里。虽然不开花,我比时间还长久。

到家了,我缓缓摘下帽子,靠着爱我的人,合上眼睛。埋下我吧,不要惊醒众多的人,请埋下我吧。现在我要睡了,睡了。那些喂养我的粘土,在我的脸上开满了花朵。

除了死亡,还能收获什么。我像奇迹一样,每天每天,住在她身上。山坡上伏着安静的儿子,就像山腰安静的水,看着像流向天空。

你轻轻的创造就像你轻轻的痛苦。我的言语也已干涸,只可以感受自己的内心。在火光中,我跟不上自己快如闪电的思想。在火光中,我跟不上自己的景象。我像火焰一样升腾进入太阳。我为什么,为什么要飞呢?我为什么突然厌弃这全部北方全部文明的生存?!我多么期望我的内部有人呼应。我不声不响地带来自己这个包袱。谁在美丽的早晨,谁在这一首诗中。谁在美丽的火中飞行,并对我有无限的赠予。我是一些诗歌草稿,让我永远在这幸福的门中。我为什么喝下自己的影子,揪着头发作为翅膀离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我的婚礼染红太平洋,连亚洲也是我悲伤而平静的新娘,一段不眠的钢轨,像两条巨大的时光之索,穿过我的身体。黄昏的幕布慢慢垂下,一个背影,被风包裹着独自向远。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我亲吻每一座坟头,让它们吐出桑叶。

所罗门的诗歌,一卷卷滚下山腰如同泉水打在我脊背上。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你是我的棺材,我是你的棺材。青天都是用心写的。我的肉体只像树一样在土上叉着,在抖动无边的宇宙颅骨里。

我竟然那么宁静过,我为着那些平庸的人们歌唱。

我的家园。果实累累。我在天空下说话。我的足迹延伸。

我来自南方贫穷的屋子。在我的瞳孔上出现了整个天空。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前进、后退、迂回,总能到达要去的地方。

在一个起雾的清晨,我在去远方的路上遇见一位在路边哭的老人,我问老人:你在哭什么?老人说他好多年没见他儿子了,他在寻他儿子。接着他就一边擦着泪,一边跟我说了起来。我没有心思听他的故事,我是一个诗人。而诗人不会留下精彩的故事,只会留下精彩的文字。我行走在路上,一路上似乎跟着生前的海子一边走向天堂,一边像海子一样向大地的众生吟唱。

每一次打开文学史,想起那些自杀而死的文学家与诗人,他们有的还未完成自己的理想就过早地自杀了;有的圆满了,也自杀了。对于圆满的典型者,一个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一个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个西方比较高的荣誉,都写下了能流传于世而不会被时间淘洗丢掉的《老人与海》与《雪国》。他们为什么会自杀呢?是因为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不但要求自己的文学理想要足够完美,而且要求自己的人生也应该完美,死的时候不愿意躺在病床上给别人带来麻烦;明知死亡离自己不远了,自己的价值也充分贡献给了人类,再无作为,何不在自己快临近死期又健朗的时候快乐地结束生命呢?如果从这个视线去看,我们更加值得敬畏这两位在已进入老年自杀的老人。他们是死于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理想完美地死亡,他们是文学的英雄。

至于过早自杀的,这个名单也许排的太长,我不想说远的,就说说离我们很近的海子吧!对于海子的文学成就,仍是一个正在讨论定位的话题。以我个人的见识,海子无疑是中国新诗开始成熟的标志,又是后来者应该以他为起点的象征。遗憾的是他留下了几十首成熟的短诗与一些刚开始陈之于草稿还未完成的长诗片段就匆匆走了。如果他活下来,活得久一点,至于是一个什么样子,他会给我们奉献出什么伟大的作品,我们是无可预料的。至少他会比留给我们现时的诗歌更加辉煌的诗歌。纪念他的人,为他聚会的人,说实在的,都是民间自发行为,而很少有官方的。从这些就足见他诗歌的魅力。这一切都是他的诗歌奉献给他的。海子在诗歌上是及其清醒的,他曾经在他一些随笔里说过,短诗谁都能写,伟大的史诗式的长诗只有天才的诗人才能问及。他短短的一生几乎都在写长诗,那些短诗几乎是在他写长诗之余写下的。我们从海子留下的那些一堆未完成的长诗及长诗提纲中就可看出他内心的焦虑与野心。但我想他应该明白,一部伟大的长诗几乎是需要一个民族的长期积累,再通过一个天才诗人的综合整理与修饰才能完成的。比如伟大的荷马史诗。而《浮士德》却是歌德在前人的基础上花了60年才算勉强完成的。对于《浮士德》,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戏剧之作,只有呈现舞台,才能更充分体现它的魅力。就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即使其中的语句很诗意很雄浑,但也不过是一个史诗剧本,魅力也该在舞台上。而《神曲》说实在的,那种僵硬的结构,不管从哪个方面都超不出伟大的荷马史诗。可见写一部伟大的史诗之作是何其艰难的。

海子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诗魂。

想想海子的思考方向,他明白未来的诗歌方向就是面对迎面而来的科技文明,我们必须要以长诗的形式去表达。但用长诗既要能去表述丰富的生活社会内容与复杂的人性,还要突现出一个时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宗教及民族精神,这对作为一个诗人的文化内涵与素质及一个民族文化的积累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挑战。每翻看海子那些残缺的长诗,让我隐隐约约感到了一个具有创造力宏大史诗的诗人已经成形。可他怎么已经开始又忽然丢下了自杀而去?很多人说他死于什么精神分裂症,死于诗歌理想,我觉得这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只要去读读他死前写长诗之余的短诗就知道了。从那些短诗中你会读到一个因为恋人而要离去已经离去,痛苦万分痛不欲生的灵魂。也可以猜测式的得知,因为一个女人因诗而爱上他,所以他想用实现诗歌的理想留住自己的爱人,而恰恰在他正向诗歌理想挺进的时候,他的恋人离他而去,他觉得绝望了,既然是为一个自己心中的美丽恋人而去打诗歌江山,美人已去,那打下的江山又有何用,做个诗歌英雄的意义又何在?佳人已去,作为诗歌英雄的他只有丢弃这个他明白难以用一生完成的诗歌工程,如此痛苦地活着,不如明白地卧轨而去。“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决绝而明白。

海子的死使诗坛的后来者对史诗式的长诗望而却步,大部分转向了写短的诗。我记得有一次我与一个诗坛的朋友聊到我有些想写史诗的理想。他迎头就给我一句,海子写长诗都写死了,难道你去找死?我当时听他这话,我没有被他的话吓住,我在不断地阅读与写中也在不断地思考。其实我感到对于文学我们又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面对各种展示种种的媒体面前,文学该如何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前行下去?文学各种体裁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的趋势。至于何处何从,我想纯粹的诗、小说、散文这些体裁将越来越模糊,只是有些偏重某种体裁的因素而已,不管一首审美信息量大的诗还是小说散文,都包容了各种文学体裁的因素,趋向于大诗、大小说、大散文。大散文我们已经看到了。而大诗,我也做过探索,有几篇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我还在摸索。因为长诗式的东西既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又要通过各种形式在一种诗意氛围中表达出高集中的审美信息量,这无疑是对一个写作者的功底与素质的考验。因为我们走到了一个快速前进的时代,人在争分夺秒,所以对于文学,读者需求的也是高集中高品位的审美要求,要让读者们感觉到没有一处多余,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读者的要求。打一个比方说,读者要求你的文学就如同一个小小的储存盘,精而信息储存量大。有些人说有些唐诗是达到了这些要求的。既然有些唐诗达到了这些要求我们再也不要去复制,我们应该在诗歌方面的作为就应向荷马史诗、尤其是向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看齐。

我每一读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就使我想到当今的西方国家,他们每要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或对一个国家发生战争,往往以一国为首以多国联合的形式。这样的战争形态仍是《伊利亚特》的模式。这也许是《伊利亚特》这部史诗伟大的原因之一。《伊利亚特》更伟大的是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成为了它的注释。存在主义哲学从起始到辉煌,无疑走过了它漫长的过程。但得到当今公认的伟大存在主义哲学家,一个是德国人海德格尔,一个是法国人萨特。一个写出了《存在与时间》,一个写出了《存在与虚无》。一个提出了存在的本质,一个指出了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指出:一个人到世界上来,不但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同时带着畏惧与烦恼,言说着操心着向死而在;而萨特的存在主义指的是一个人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一种选择的责任与承担。人一旦出生,他就选择了为自己活到死亡的责任,就担当了自己职责所在的一切。而《伊利亚特》中两位主要人物,一位是希腊联军中的英雄阿基琉斯,一位是特洛伊盟军中的英雄赫克托耳。好像这两位英雄都是为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诞生而来到世界的。在这两位英雄中,阿基琉斯一边是因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不公而愤怒,一边是为自己回到故乡默默无闻老而到死、还是战死沙场留名千古的抉择在徘徊。而赫克托耳却要为承担敬奉自己的神明、热爱自己的女人、保卫自己的祖国的责任在畏与无畏中操心。他明白自己是为这次战争而生的,也是为这次战争而死的。这是他不能逃脱的命运。他想得更多的是城堡被攻破那天的惨烈状态。他好像天生就有一种责任,自己必须为保卫这座城邦而滴尽最后一滴血。而作为一位王者的阿基琉斯,他跟随希腊联军不远万里来到特洛伊打仗,不是一种什么责任,而是为了多得些财富与能成为他奴隶的美女孩童,甚至是冒着以死去的危险来成就自己千古留名的理想。他开始以联军统帅霸占自己的战利品:一个女人而愤怒罢战,致使联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失败。不管谁去劝他,他都无动于衷,只想坐上船回到大海那边的故乡。就在他准备回乡的前一天,没想到命运让极为像他的表弟,偷偷披上他的披挂冲向不断朝海边挺进的特洛伊士兵,与赫克托耳遭遇,而被赫克托耳斩杀。赫克托耳看到自己杀死的是阿基琉斯最爱的亲人时,他明白自己的死期已经不远。阿基琉斯得知自己的表弟死后,悲痛欲绝,于是重上战场寻找赫克托耳决战。他不为联军,只为自己死去的亲人复仇。就这样身负敬奉自己的神明、热爱自己的女人、保卫自己的祖国责任的赫克托耳却死在了阿基琉斯的复仇之剑下。

《伊利亚特》史诗的吟唱就这样结束在赫克托耳被特洛伊人安土下葬的悲痛之中。这伟大的史诗就该如此结束吟唱,它吟唱的就是两个英雄的故事,吟唱了人在战争中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与取舍。也使我们从两个英雄中明白了人是为什么而存在。这种存在的形态直抵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而海德格尔与萨特把存在主义推向辉煌的时期都是在20世纪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我想在20世纪的世界大战中也曾应诞生过无数如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这样的英雄。但是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一直被我们所铭记,是因为他们的人性直抵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血液。像《伊利亚特》这样形态的战争在后来的西方甚至东方的土地上不断重演,像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这样的人性悲剧也不断在后来的生活与战争中产生。也许因为这些,就足够使《伊利亚特》这部史诗著作永远成为西方甚至世界文学的高峰。

把《伊利亚特》誉为西方甚至世界文学的高峰,是当之无愧的。更无愧的是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而我们,作为面对圆明园废墟遗址的我们,当时西方的八国联军从天津的海滩上一路打到北京,在这段战争中,我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过阿基琉斯式与赫克托耳式的英雄。但是当时我们人心军心的钢铁长城已经在大清皇朝中倒塌,在这种情形下,聚集天下精华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抢掉了,烧掉了。我想当时圆明园的悲惨程度是不会亚于被木马屠城的特洛伊。如今我们祖国又一次开始富足于世界,而《伊利亚特》中“希腊式联军”的队伍似乎也已开到了离我们陆地不远的海洋之上。有着“圆明园浩劫”之痛,有着“”之耻的我们再也不能将自己的国家成为圆明园或特洛伊,也不能让那些怀着抢劫野心的国家得逞。我们在持续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举国家之力不断发展太空、海上的国防实力,在不断进击破坏国际和平敌手的同时来保卫我们十几亿人民创造的伟大财富与持续发展的活力。对于今天的我们重读《伊利亚特》这样的经典著作已十分必要。

一个只沉迷浪费大量资金与精力制造垃圾,把青少年引向垃圾文化阅读以图挣钱的民族是危险的;把教育打造成一个不顾育人只顾挣钱的民族是一个无知的民族,也是一个滑向衰竭和走向死亡的民族。

第2篇:伊利亚随笔范文

一、贵妇人来了,平静的生活乱了

在罗尔波尔海滨浴场不远处的山脚下,住着蒂瓦什夫妇和瓦兰夫妇,他们每家都有四个孩子,孩子们从早到晚在一起玩耍。两家人生活都非常艰难,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星期日在汤里熬上块牛肉,对他们来说就跟吃酒席一样丰盛。

一天早上,贵妇人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来到乡下人的茅屋,来到蒂瓦什夫妇家和瓦兰夫妇家,从此,两家人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他们首先来到蒂瓦什夫妇家。

“我的好心的人们,我来找你们,是因为我想……我想把你们的……你们的顶小的男孩……带走。”

面对贵妇人买孩子的请求,蒂瓦什夫妇的第一反应就是“一惊”,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当确认之后,他们就毫不犹豫的“大怒”、“痛斥”,“气愤”不已,“给我出去,以后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可以想象,蒂瓦什夫妇是多么地怒不可遏,蒂瓦什大婶更是气愤不平,这不是人做的事呀!可以说,此时此刻,蒂瓦什夫妇的心里既愤又骄,为德·于比埃尔太太要买自己的孩子而愤,为自己坚决不卖自己的孩子而骄。

在蒂瓦什夫妇家碰了一鼻子灰后,亨利·德·于比埃尔夫妇又来到了瓦兰夫妇家。

瓦兰夫妇面对贵妇人抱养孩子的要求时,先是“摇头”,但当听说“每个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后,立即使眼色互相询问,决心已经有七八分动摇了。但怎么下这个台阶呢?长时间的沉默后,夫妻俩一唱一和的表演开始了,女的首先打破沉静问道:“孩子他爹,你看怎么样?”“我看这并不丢脸”,好一个“不丢脸”,为同意买孩子找到了突破口,找到了理由,于是,开始公开露骨地讨价还价,“我们要一百二十法郎”,亨利·德·于比埃尔爽快的答应了这个价钱,并“又额外送了一百法郎”。于是立字据、请证人,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欢天喜地,像从铺子里买到一样喜爱的小玩意儿似的,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

看到此,也许读者会指责瓦兰夫妇而赞赏蒂瓦什夫妇,因为不管多么贫穷,在金钱和亲情的较量面前,还是应该选择亲情,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川端康成《父母的心》中有这样一句话: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宁愿一家人受冻挨饿,也无法忍受骨肉分离。蒂瓦什夫妇的抉择让读者看见人性的本真,也窥见现实困境中人性的光辉。但人又毕竟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一个以金钱关系组织起来的世界里,每一对父母都不能不首先承担起个人的和家庭的经济重担,都不能不重视金钱的作用,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更何况瓦兰夫妇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小瓦兰美好的前途作想。

莫泊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从现实社会生活本身思考人的道德发展状况的知识分子。这些,也都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小说中蒂瓦什夫妇和瓦兰夫妇的言行,直接关系到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二、小瓦兰走了,蒂瓦什大婶却变了

小瓦兰被抱走了,他的父母每月可以到公证人那里领一百二十法郎,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他们的物质生活肯定比邻居们好过得多、优越得多,但他们和邻居闹翻了,准确地说,是邻居和他们闹翻了,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原来的好邻居蒂瓦什大婶。

蒂瓦什大婶表示自己不满的方式一是骂,二是炫。她骂瓦兰夫妇无耻,光对着瓦兰夫妇骂还不足以“解恨”,还要挨家挨户对人说:“除非是丧失人性才会出卖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简直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一件卑鄙龉龊的事,一件伤风败俗的事。”?骂得可谓痛快淋漓,畅快过瘾,但作者至始至终没有提到此时此刻瓦兰夫妇的反应,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许,瓦兰夫妇自知卖孩子理亏,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来;也许,瓦兰夫妇不以为耻,我卖的是我自己的孩子,与你何干?

蒂瓦什大婶骂完以后就是炫,故意地炫。有时候她抱着自己的儿子夏洛大声地说:“我没有卖掉你,我没有卖掉你,我的孩子。我不卖我的孩子。我没有钱,但是我不卖我的孩子”,作者连用四个“卖”,两个“卖”和两个“不卖”形成强烈对比,一气呵成,蒂瓦什大婶那种洋洋自得的神情跃然纸上,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瓦兰夫妇死死地踩在脚下。这样的道德宣誓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而是一连多少年天天如此。久而久之,蒂瓦什大婶到最后竟然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等,因为她没有卖掉夏洛。夏洛也认为自己比他的那些同学都高一等,因为他没有给卖掉。?

至此,不得不深思:蒂瓦什大婶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以至于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她真的是出于对瓦兰夫妇卖掉自己的孩子行为的鄙视?出于对普世道德准则的维护和坚守?抑或是其他原因?文中有以下三句话,或许能给理解这一问题提供答案:

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望着那孩子给抱走,他们一声不响,也许心里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

瓦兰夫妇靠了赡养费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下去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

他们的长子服兵役去了,第二个儿子死了,剩下夏洛一个人和上了年纪的父亲辛勤劳动,养活她的母亲和两个妹妹。

道德只是一副安慰剂而已,却无法满足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物质诉求。老子说:“民不患穷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本来是生活贫困的两家人,现在却形成如此大的反差,蒂瓦什夫妇一家是儿子服兵役的服兵役、死去的死去,只剩下夏洛一个人和上了年纪的父亲辛勤劳动,养活她的母亲和两个妹妹。瓦兰夫妇一家是靠卖孩子得到的赡养费生活得很舒适。再说了,这样舒适的生活原本是可以属于蒂瓦什夫妇自己的呀!活生生的现实就在眼前,蒂瓦什夫妇心里的天平一下子倾斜了,后悔、嫉妒、宣泄、仇视随之而来,一句话,蒂瓦什夫妇的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失去了平衡。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蒂瓦什夫妇还会拒绝卖掉自己的孩子吗?当然,时间不会倒流,19年后,小瓦兰回来了。

三、小瓦兰回来了,夏洛却出走了

夏洛二十一岁的那年,有一天早上来了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两间茅屋门口,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对他说:?

“那边,我的孩子,第二所房子。”

他走进瓦兰家的茅屋,就像是他自己家一样。

这位年轻先生就是小瓦兰,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就是贵妇人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夏洛看到小瓦兰的富有、修养、彬彬有礼,很明显,小瓦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看看自己十几年来的贫困、劳累、负重,他备受刺激,暴跳如雷,优越感荡然无存,他把这些怨恨一股脑儿地发泄在父母身上,他说自己的父母一定是个傻瓜,才会让人家把瓦兰家的孩子带走,并粗暴、冷酷地责备道:“你们简直是糊涂虫。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我要是离开你们,这也是你们自作自受。”“与其像现在这样,还不如不生下来。我刚才看见那一个,肺都要气炸了。我对自己说:瞧,我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不行,想到这件事太痛苦了。我宁可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于是夏洛跺了一下脚,朝他的父母转过身来,嚷道:“土包子!”粗鲁、缺少教养、背弃亲情、忘恩负义的夏洛就这样愤然出走,消失在黑夜里。

假如小瓦兰成了乞丐或者是浪荡子,夏洛还会出走么?其实,夏洛只看到了豪华的马车、金灿灿的表链等光鲜的外表,而忽略了这些都是偶然而不可知的结果。再说,这些年来,小瓦兰真的快乐吗?瓦兰夫妇真的能舒适地生活吗?

“我们没有孩子,我和我丈夫很孤独”“年轻女人欢天喜地,像从铺子里买到一样喜爱的小玩意儿似的,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文章中的“孤独”“小玩意”值得玩味。

“啊!亨利,你看这堆孩子!他们像这样在尘土里打滚,有多么可爱!”

那男的什么也没有回答,他已经听惯了这种赞赏。对他来说这种赞赏是痛苦,甚至可以说是责备。?

贵妇人赞赏别人的小孩,对他丈夫来说是“痛苦”和“责备”。?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在《伊利亚随笔》中写道,兰姆终身未娶,没有孩子。所以有孩子的人常常在他面前炫耀。兰姆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好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随处可见。这多少有些吃不着葡萄便说葡萄酸的意味。但没有孩子,肯定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是没有面子的事情,中国更是多子多福,没孩子会被人家骂着断子绝孙,等等。所以,德?于比埃尔买小瓦兰真是出于爱吗?要打一个问号。

再看看小瓦兰回家时的言行:“他走进瓦兰家的茅屋,就像是他自己的家一样”,“你好,爸爸!你好,妈妈!”本来就是自己的家,此时已变为“好像”,“你好”中的客气与平静,透露出的却是几分陌生,几分凄凉,像在完成一项任务,更像在演戏。

这当儿,老头儿全身哆嗦着,用他那从来没有失去过的平静声调说:“你回来啦?”好像一个月以前还见过他似的。?

这样的相见本应是极不平静的,而小瓦兰的父亲却平静的好像刚刚见过一样,这是一种故作掩饰,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好像一个月以前还见过他似的”,可见小瓦兰的父亲一直在想着自己的儿子,儿子一刻也没离开过自己。?19年一见,本应抱头痛哭,但他们不能哭,不能流露真情,因为这个孩子已经不是他的了。19年来,瓦兰夫妇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煎熬、良心的谴责、邻居无休止的谩骂。但儿子回来后,他们不是在家享受亲情,而是迫不及待地“一定要,立刻”去见有身份的人,到处张扬、炫耀,他们要让所有人知道:我没卖错,我儿子很优秀很富有。但不管怎么样,这份亲情已经被完全阻隔,这个孩子已经不属于瓦兰夫妇了。

如此看来,卖和没卖的两个家庭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蒂瓦什夫妇没卖孩子,也落得自己后悔,孩子埋怨并愤然出走的下场,两家都是痛苦的。莫泊桑到底想要揭示什么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