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泥鳅养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在日本、韩国有一定的市场。常见的养殖品种有圆鳅和黄板鳅。
1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泥鳅是底栖性鱼类,栖息于湖泊、池塘、河流、水沟稻田的浅水区域。喜静水环境,能适应恶劣浑浊的水环境,能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肠呼吸,耐低氧。善逃逸,能下潜淤泥,上浮水面。泥鳅具杂食性,喜夜食,人工养殖可人工驯化为白天摄食。体长5cm以下时为动物食性;体长5~8cm为杂食性;体长9cm以上时,为主食植物性饲料。生长适温15~30℃,最适水温25~27℃。夏季超过34℃、冬天低于6℃时,钻入淤泥中,处休眠状态。当年体长可达10cm,第2年可达13cm,体重可达50g/尾。泥鳅最大个体体长为20cm,体重100g以上。大鳞副泥鳅更大,体长250cm,体重150g左右。
2泥鳅的繁殖
首先选择2~3龄的成熟亲鳅,要求雌鳅腹部大而柔软,无病无伤,呈桔黄色,体长15cm以上;雄鳅稍呈圆锥形,腹部不肥大,背鳍基有明显的肉质突起。
常用的亲鳅催产剂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尾雌鳅注射500IU,雄鳅减半。注射于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随后放入事先挂好鱼巢的产卵池或网箱中,雌雄比为1∶1~2为宜。催产适温22~28℃,最适水温25℃左右。傍晚18时注射,次日晨6时即可产卵。水温25~28℃,10h排卵。
鱼卵产出后,即移出鱼巢孵化,防止亲鳅吞食鱼卵。可采用人工授精。一般水温22~25℃,40~44h;水温25~28℃,24~28h,可孵出鱼苗。出膜3d左右,颜色由黑色转为淡黄色时,移出孵化池进入鱼种培育阶段。
3苗种培育
鳅苗培育可在池塘中进行,可采用肥水培育法。先进行清塘、肥水、培育轮虫,并适时下塘,辅以豆浆培育鳅苗。水深30~40cm,静水池塘,面积不宜过大。鳅苗放养密度750尾/m2,不超过1 000尾/m2。投放后15d内,不能进行肠呼吸,要防止缺氧。鳅苗体长达3cm时,可转入鳅种培育。如放苗密度300尾/m2,可低密度放养,直接养成鳅种。
鳅种培育阶段,每平方米放200~300尾,注重动、植物饲料的配合,可偏重动物性饲料。饵料搅拌成软块状投放到食台。食台要距池底5cm左右。每天投喂3~4次。日投饵料为鱼体重的5%~8%,经1a饲养,体长可达5~6cm,体重1.5~2g,可转入食用鳅养殖。
4食用鳅养殖
主要养成体长8cm、体重10g以上的商品鳅。
4.1池塘准备
池塘面积0.13~0.33hm2。池埂要求石埂或铺水泥、聚乙烯板,防止泥鳅打洞、坍塌。
池壁高100cm,有效水深50cm,池底土层厚30~40cm。水源水质状况良好。配有增氧机,适时适量排、注水,能改善水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并促进生长。
4.2鳅种放养
体长5~6cm,放养100尾/m2,产量可达1.5kg/m2。如体重6g/尾,放养40~50尾/m2,产量达2.5kg/m2。高密度养殖毛产量可达30~45t/hm2,需具有最佳的养殖环境、优良的营养条件和适应市场的经营管理能力。
4.3饲养管理
选用优质全价的膨化颗粒饲料用于高产高效养殖。一般小型的饲料加工厂不具备条件。商品饲料价格高,有一定的经营风险,一般用于外销出口的泥鳅养殖。单产较低养殖时,可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副产品,但要注意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的搭配。有养殖户用灯光诱捕虫子让泥鳅吃。要用固定的食台,每天投喂2~3次。日投全价颗粒料占鱼体重的4%~5%,随水温高低、天气变化作出调整。质量差的饲料,投饵比重可加大,但要注意残饵的清理。不宜突然改变饲料,要有1周的调整期,逐渐掺入要替换的饲料。成熟的泥鳅在繁殖阶段鱼的食欲减退,食饵减少属正常现象,可减少投饵量。年龄大、规格小的鳅种不可购买养殖。商品料一定要在保质期内用完,在短期内用完更好。
4.4水质管理
要求池水肥活嫩爽;适当注排水;选用有益的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水温高时,调整有效水深到0.7~1m;利用好增氧机。
藕田养泥鳅属于高效生态养殖,一般泥鳅产量达2 250~3 000 kg/hm2。近年来,邳州市出现了一定规模的高效设施藕田泥鳅养殖产业,养殖效益十分可观,凡水位较低、淤泥层较薄的藕田,均可用来养鳅。现以邳州市某养殖基地藕田泥鳅养殖为例,就当地的藕田泥鳅养殖进行探讨,以促进邳州市藕田泥鳅养殖的发展。
1 藕田泥鳅养殖基地概况
该养殖基地位于邳州市运河镇城区南段河滩滩面,基地总占地面积43.33 hm2,主栽品种为水藕,主养殖品种为泥鳅。该基地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初在原稻田地上开挖新建,养殖池采用水泥池塘口,塘口面积为666.67~3 333.35 m2/个,3月下旬栽植藕种,藕种用量为1 800 kg/hm2, 4—7月放入泥鳅种,规格为4~10 cm/尾,放泥鳅苗种8 550 kg/hm2,苗种来源为当地市场收购或外地购进[1]。年产水藕22.5 t/hm2、商品泥鳅11.55 t/hm2,平均效益可达12万元/hm2,其中泥鳅养殖平均效益可达9.3万元/hm2以上。
2 藕田泥鳅养殖技术
2.1 藕田改造
在田块四周挖一条宽2.5~3.0 m、深1.0~1.2 m的环状鱼沟,两角或四角各设鱼溜1个。放鳅前要夯实田埂,并加宽加固。用挖出的泥土筑斜坡田埂,高1 m左右,并用30目以上的聚乙烯网或白色尼龙网覆盖四周环状鱼沟、坡上,两端及连接处均埋入土中,或在四周插上木板及钙塑板(入泥30 cm),注、排水口外侧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拦截,以防泥鳅逃逸。在放养泥鳅前,用生石灰进行清沟、清溜本文由收集整理消毒,为增加饵料,施用适量腐熟的畜禽粪肥。
2.2 放养鳅种
在莲藕栽植前后可放养鳅种。放养前应将田水排干,曝晒3~4 d,再撒米糠1 950 kg/hm2。次日再施畜肥3 750 kg/hm2,晒4~5 d [2],然后蓄水栽藕。栽藕1周后,选择无病伤、体质健壮、规格为10~15 g的鳅种在藕田中放养,放养量1 200~1 500 kg/hm2。放养前用漂白粉20 g/m3对藕田消毒,鳅种用3%食盐水浸泡3~5 min后放养,以利于提高泥鳅成活率。
2.3 投喂饲料
由于藕田中的天然饵料较少,不能满足泥鳅的生长需要,为促进泥鳅生长,增加养殖效益。因此,在藕田养殖泥鳅时要进行人工投喂。泥鳅为杂食性鱼类,豆饼、米糠、麸皮、蔬菜、豆腐渣、瓜果等植物性饲料和小杂鱼、螺蚌肉、蚯蚓、昆虫及其蚕蛹、幼体、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均为较好的饲料,可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团状投喂。投喂时,先在较大范围内投喂,逐渐缩小投放范围[3-4]。为便于泥鳅摄食和养殖者管理,最后将饲料固定在沟、溜的食台上投放。最初投喂饲料在傍晚进行,通过不断驯化,使泥鳅白天也摄食,然后将泥鳅投喂饲料的时间固定在早、晚各投喂1次。根据天气条件、季节水温、水质情况以及泥鳅的摄食情况确定日投喂量,一般为其体重的2%~6%。天气晴朗,投喂量正常;天气突变,如出现闷热、气压下降或即将下雨,应减少甚至停止投喂。夏秋泥鳅生长旺盛,适当增加投喂量,晚秋、早春泥鳅生长相对较慢,可减少投喂量。水质清爽、肥度适宜可正常投喂;水质过肥,即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蓝、绿、褐色的云彩状或丝状条纹,应停止投喂,并换水调节水质。泥鳅活动正常,摄食较好时可正常投喂,若泥鳅活动异常、体色发黑、摄食后残饲剩余较多,则应减少甚至停止投喂。总之,既要让泥鳅吃饱、吃好,又不使饲料过剩而浪费。
2.4 日常管理
藕种栽植前施用1次肥料,施用复合肥3 t/hm2、农家土杂肥4.5 t/hm2,在泥鳅生长高温季节(6—10月),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颗粒饲料采用大江牌泥鳅专业饲料,定时投喂,每天投喂2次,6:00—7:00喂70%,13:00喂30%。水温15 ℃时,日投量为鳅体重的3%~5%。在泥鳅生长旺季,每10~15 d本塘泼洒1次生石灰全池消毒。为方便集中捕捞,后期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
2.5 正确合理施药
在鳅病防治上,除鳅种放养时做好鳅体消毒外,饲养期间每隔20~25 d用生石灰化浆全田泼洒1次,尤其要重点泼洒鱼溜、鱼沟[5]。还可以用其他药物进行预防,要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把握用量、浓度,施药时要加深田水,最好分片施药。施药时也可采取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的方法,以使落有药液的田水及时排出。
2.6 防暑
藕田养泥鳅,由于荷叶遮盖,所以田内水温一般不会太高。但盛夏酷暑,藕田水确实较高而不利于泥鳅生长时,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
2.7 防逃、防敌害
藕田养泥鳅一定要做好防逃工作,否则会造成泥鳅大量逃逸,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为此,应坚持每日巡田,发现田埂坍塌应立即修补加固好。下大雨时要增加巡田次数,防止水位急剧上升造成漫田逃鳅。
泥鳅的敌害除水老鼠外,还有水蛇、水鸟以及家禽(如鸭子)等。平时要严防它们进入藕田,若已进入田内,则应设法捕捉或驱赶。
1.1稻田的选择条件
泥鳅由于适应力和抗病力较强,且成活率较高,无论是养殖方法还是养殖条件上都比较简单,在池塘稻田间都可以养殖,但二者在泥鳅养殖条件上略有不同,养殖泥鳅的稻田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1.1水源必须充足
无论是降雨还是人工灌溉的地表水都要保持充足,不溢出不渗透,充分满足泥鳅的生长需要。
1.1.2水质要好
在酸碱性的选择上尽量保持在中性和弱酸性上,少泥沙,水中多微生物,切忌混浊,保证水质干净无污染,满足绿色环保生态养殖的条件。
1.1.3选择连体成片的大面积稻田,便于养殖管理
田间垄沟平坦,灌溉和排水方便,土壤要选择松软肥沃尤其是腐殖质丰富的粘性土质,营养丰富保水性强,满足泥鳅的生长营养发育需求。
1.1.4水稻要选择抗病力和抗病虫害强且高产的品种
植株矮小短粗,抗倒伏,便于应对大风等恶劣天气。
1.2稻田的清理建设
1.2.1水位要长期保持在安全水平上
由于广西地区的年降水量较多,要对田埂进行加固加高,防止大雨破坏田埂,田埂的宽度保持在1米左右,高度维持0.6米左右即可,再通过人工进行夯实,必要时可通过薄木板、石块等支撑于田埂内侧。
1.2.2开挖鱼沟、鱼溜
鱼沟、鱼溜的作用就是给泥鳅提供一个相对自由且与稻田隔离的场所,方便在给稻田种植、施肥、上药的过程中泥鳅有地方可去,而鱼溜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方便逮捕泥鳅。鱼沟可根据田地大小设计不同的形状,面积不能超过稻田的10%,主沟一般位于稻田中心,宽度和深度在0.6厘米左右即可,而鱼溜的面积以10平方米为宜,为了方便泥鳅进出,要设置2~4个不等的缺口,无论是鱼沟还是鱼溜都不宜太靠近田埂,但可以在靠近鱼沟和鱼溜的稻田梗上搭建庇荫乘凉的小棚,既可以防暑降温,又可以增强泥鳅的安全感,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发育。
1.2.3要对田地进行施肥
以每亩400公斤的有机肥量对田地进行重新翻耕,给足稻苗充足的营养,同时也要给开挖的鱼沟、鱼溜添加基肥,以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保证泥鳅每天的营养需求。
1.2.4要重点进行防逃脱建设
由于泥鳅个头小、体滑,稍微有点空隙就会逃脱。因此要严格的进行防逃脱设置的建设,在田埂的两端设置两道防逃网,可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等抗氧化耐腐蚀的材料进行设置,深度至少下挖0.2米,而高度则要高于水位,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最终的目的使鱼不能出逃。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范一些外在的危害如水鸟、青蛙等生物,都有可能造成泥鳅的减产,因此要加强进水口的防范,对鸟一类的可以通过树立几个高大的人字形木桩,摆上鲜艳的布条,以此来起到威慑和恐吓的作用。
2泥鳅的放养管理
2.1泥鳅放养
插栽秧苗10天左右,即可准备放养泥鳅苗。放养之前,利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泥鳅苗进行消毒杀菌,以此提高成活率。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每亩放养4厘米大小的泥鳅苗10000尾。
2.2饲养管理
2.2.1喂养方式
泥鳅的喂养,主要有精养、粗养和精粗结合三种方式。精养主要是以人工饲料为主,缺点是在泥鳅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优点则是产量较高。粗养基本依靠水田里的天然饵料,优点是基本没有投入,缺点是产量低。精粗结合则是在天然饵料不足情况下适当投入人工饵料,保证泥鳅营养的有效供给,优点是不用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就可取得较高的泥鳅产量。
2.2.2饵料投放
泥鳅属于杂食动物,食谱广,如昆虫、虾仁、小鱼、豆渣、玉米面、动物下脚料、食物残渣等都是它的可口食物。泥鳅在刚放养的一周内可不需投放饵料,之后每周可以投放3~4次动物性的饵料。随着泥鳅的生长,饵料要由动物性饵料转变为植物性饵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放量根据实际吃食情况进行投放,避免投饵过量或者不足。在投放饵料的同时,每隔一个月追加有机肥,培育浮游动植,补充生物饵料。
2.3病害防治
2.3.1稻田防病
养殖泥鳅的稻田和普通的稻田相比,病虫害的几率很小,这是由于养殖的泥鳅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一部分害虫,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在预防稻田病虫害时,应选择毒性低、效率高、蒸发快且残留少的农药,像市场上卖的比较好的多菌灵、稻丰散等都是低毒高效的环保农药,禁止使用敌敌畏等含有剧毒对人体伤害较大的农药。用药时,严格遵守各种农药的浓度和用量,尽量避免药液撒到鱼沟、鱼溜里,造成二次污染。
2.3.2泥鳅防病
放养前,要把泥鳅幼苗放在浓度4%左右的盐水中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杀菌。养成期,每月可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鱼沟、鱼溜进行消毒,改善水质,避免泥鳅染病。一旦发现泥鳅患病,就要及时合理的用药,精心照料,避免交叉感染,降低因病造成的泥鳅死伤所带来的损失。
3泥鳅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3.1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稻田养殖泥鳅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每年的夏季也就是5~8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得病的泥鳅因为体表附着车轮虫而显得局促不安、身体较虚弱,进食较少,防治方法: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按0.7ppm浓度化水泼洒,或者每立方米水用0.5~0.7克晶体敌百虫化水泼洒。
3.2胀气病
泥鳅由于饵料、水质等原因容易患上胀气病,胀气病使得泥鳅的肚子滚圆,进食较少,长期胀气则会爆发肠炎病,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时,由于胀气造成的肠炎病使得泥鳅的死亡率高的惊人,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防治方法:3%浓度的盐水全田泼洒,或者内服药饵,1公斤饲料添加消食利胃散5克、甘泰乐5克、大蒜素2克、食盐3克,连喂5天~7天。
3.3气泡病
养殖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溶氧在3.0mg/L,PH在6.0-8.0,透明度在20cm左右。
2苗种的放养
在放养前1个月,池塘底夯实后池塘注水20cm,用生石灰150kg/667m2化浆全池泼洒。在苗种投放5天前,加注过滤的新水至60cm,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250kg/667m2,培肥水质,为苗种培育适口的饵料。同时,池塘应种植慈姑、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占池塘面积的1/4,用以遮阳、降温、增氧、提供饵料与栖息。在相同的条件下,养殖人工泥鳅苗收成高,易驯化,增重快,病害少,生命力强。野生苗种易死亡,成活率低,增重倍数低,产量低,效益差。因此,养殖商品鳅最好选择人工繁殖的苗种。如需放养野生苗种,应选择黄斑鳅养殖,以人工网具捕捉的野生苗种最好。苗种应选择活动力强、体色正常、体表光滑、鳍条完整、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的苗种。放养前苗种用3%-5%食盐水浸浴5-10min,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放养时应选择4月份天气晴朗水温稳定在10℃以上,7cm左右的苗种放养密度为6万尾/667m2。养殖条件好的,密度可达7万尾/667m2。经过4-6个月的饲养可达到80-100尾/kg上市规格。混养鲢鱼、鳙鱼夏花鱼种,滤食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3科学投饵
泥鳅食性杂,可投喂泥鳅商品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新鲜的动植物饲料。按照泥鳅的饲养标准及饲料的营养成分来配制饲料。同时新鲜的动植物饵料应消毒(3mg/L的二氧化氯浸洗)后投喂。水温在10℃时,投饵量为存塘泥鳅总重量的2%,随水温投饵量逐渐增加。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停止投喂。应保证泥鳅吃好、吃饱、吃匀,不留残饵。看季节、看天气、看泥鳅的吃食与活动情况、看水色来确定投饵量与投饵次数。,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饵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点投喂。
4防病技术
池塘养殖泥鳅是高密度养殖,水质易变坏。应泼洒EM菌液。EM菌液能有效分解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酚类、胺类等有毒有害化合物,改善水质,充分保证水体的无毒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泥鳅生长。同时饵料中加入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进行挂袋杀灭寄生虫,增强泥鳅的抗病力。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相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搞好疫病防治。搞好工具消毒、食场消毒、饵料消毒、鱼体消毒,定期用生石灰10kg/667m2化浆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在渔药的使用上,严格遵循用药制度,做到对症下药,不滥用药物,禁用国家禁止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确保食用泥鳅安全、营养,生产优质泥鳅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主要做好泥鳅的赤鳍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由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的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
5日常管理
5.1水质管理
泥鳅养殖的水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在20-30cm。当池水透明度大于25cm时,追施发酵的有机肥,调整水色。透明度低于25cm时,就及时排出老水加注新水。在生产中定期施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每隔2周用二氧化氯消毒水体,确保泥鳅有一个适宜生长的水环境。
5.2水温调节
水温对泥鳅的生长很重要。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就进入泥中避暑,生长基本就停止。要做好降温措施。采取更换池水、增加水深来降低水温。种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降温。
5.3坚持
用作养殖泥鳅的藕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良好、进排水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要黏、腐殖质丰富,以利于莲藕的生长和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田埂无渗漏,保水性要好。藕田选定后,要加高加固田埂,使埂的高度高于水面40cm左右。埂的内侧要用水泥板埋入地下30cm,或在田埂内侧衬1层尼龙薄膜埋入土中30cm左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整齐坚实,防逃设备高出埂面50cm,田块的四周及中间可以开挖“田”、“井”字形沟,沟宽1.5m,深30~50cm,在进排水口挖鱼坑3~5m2,深度80cm,并且沟坑相通,同时安装进排水管道,并在进排水口设置防逃护栅。田间的沟坑面积要占藕田总面积的10%~25%。开挖沟坑是为了盛夏时泥鳅可入沟避暑栖息,增加活动空间,秋冬季节便于捕捞。
2藕种栽植与泥鳅种放养
藕种选择生长快、抗病害、产量高、无损伤、无断芽、新鲜的优质藕种进行栽植。栽2250~3000kg/hm2藕种,栽后用20mg/kg生石灰泼洒消毒,1周后注入新水30~40cm。同时施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3t/hm2培肥水质,为泥鳅苗种下田提供生物饵料。放养的鳅苗要求体形匀称、肥满、大小一致、体色新鲜、精神好、规格要在4~6cm以上,这样可在当年养成商品泥鳅。投放时间以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宜。放养45~60万尾/hm2,放养前一定要用3%~5%食盐水浸泡10~15min消毒,为尽快让其适应人工饲养,应加以驯化,下田前在暂养池里让其饿上3~4d,使其腹中残留食物消化掉再投放。
3日常管理
(1)投饵。投饲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做到不喂变质饲料,饲料要适口新鲜,饲料组成相对恒定。在鳅苗投放后的前15d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可调成糊状投喂,随着泥鳅的生长发育,逐渐掺入成鳅饲料,即将豆饼、米糠等植物性饲料加上鲜活小鱼虾或者其他动物的内脏下脚料剁碎,再拌上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比例大约在6∶4,养殖中后期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或者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利于成鳅增肥。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占泥鳅苗种总重量的4%~7%。定时: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以1~2h吃完为宜,投喂量不可过多,否则鳅苗贪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在田间沟坑中设置食台,距底部5cm,圆形直径30~40cm,用编织袋做成即可。定位:将泥鳅驯化到食台吃食,以观察吃食情况。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2℃时少喂或不喂。
(2)三看。看水质、看天气、看长势。饲养期间,除了坚持每天巡田,清除敌害,特别要注意水质变化。要经常加注新水,每次10cm左右,如果田水呈现褐色应立即换水,每次换1/4~1/3为宜。藕田养泥鳅,由于荷叶遮盖,因此田内水温一般不会太高。但盛夏酷暑,藕田水确实较高而不利于泥鳅生长时,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水质要求达到“肥、活、嫩、爽”,透明度在15~20cm之间,定期施有机肥,培肥水质,施追肥应做到既要满足莲藕生长的需要和使用水有一定肥度,又不能伤害泥鳅。可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化肥,施追肥一次施量不要过大。以尿素、钾肥等作追肥时,可先放干藕田水,使泥鳅集中于沟、溜内,然后全田普施,使之迅速与田土结合,以更好地为莲藕根部吸收。
(3)平时要勤巡田,勤观察。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及时处理,特别是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逸,检查是否有河蟹、龙虾等钻洞导致田埂漏水。对藕田里的老鼠、蛇等敌害生物及时清除驱捕,每天检查吃食情况、水质状况,记好养殖日志。
(4)做好防病治疗。给莲藕施药,要做到对症用药,并尽可能地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要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并精确称量,不可随意提高其浓度。施药时要加深田水,最好分片施药。一般泥鳅病害少,主要是赤皮病、打印病、烂鳍病等,定期用生石灰水225~300kg/hm2或2mg/kg漂白粉化水或0.5mg/kg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预防。
4适时捕捞
可在泥鳅休眠前11月份水温15℃左右,用地笼捞捕,然后用小网箱暂养,待市场行情高时出售,也可等到翌年开春,挖泥捕捞,但费人工。
5结语
泥鳅全身光滑无鳞,黏液丰富,体长形,特殊的形态,可使其在藕田里自由活动不受损伤,藕田中除正常产藕外,尚有丰富的水体、光照、溶氧等天然资源可利用。泥鳅可以吞食田间害虫,可以松土透气。泥鳅的粪便残饵可以变废为宝,为藕田增肥,促进藕的生长。因此,藕田养殖泥鳅能获得双增收,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
致富事例
2003年高中毕业的朱术军带着当老板的梦想只身前往省城合肥开办了一家餐馆,倍受客户青睐的泥鳅风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他又辗转无锡从事机械加工经营。由于他肯吃苦,懂技术,善管理,很快便有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成为一个腰包鼓鼓的年轻老板。
2008年初他回乡探亲访友,无意之中发现家乡的土壤、水质和气候不仅非常适合发展泥鳅、黄蟮和甲鱼等养殖生产,而且这是一项投资小,产量高,销路广,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于是决定返乡创业,并在其住家村连塘村民组创办了霍邱县庆丰泥鳅养殖有限公司,发展以元旦和春节前后上市为主的反季节性优质泥鳅生产。
为了确保创业成功,他一边外出拜师学艺,一边对照书本自学养殖技术,然后利用自家的4亩地农田开始试养泥鳅、黄蟮和甲鱼。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与效益对比,他选择了规模精养泥鳅。亩产750公斤左右的泥鳅,每公斤至少30多元的价格,亩均15000元左右的经济效益让朱术军尝到了在农田里发展水产养殖的甜头,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美好前景。随之其养殖面积也很快从4亩地上升到如今的300多亩地。资金投入也从10多万元逐步增加到200多万元,每年的经济效益也由最初的6万元上升到现在的400万元左右。其泥鳅销售渠道也由最初的省城合肥,逐步扩大到江苏、浙江、四川和韩国与日本等国内外市场。
为了尽可能降低养殖风险,他除了自学泥鳅养殖技术外,还经常向县乡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的敬业与大胆创业的精神感动下,安徽省农业大学水产养殖技术权威祖国掌教授等也多次慕名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泥鳅养殖生产技术有保障,销路有保障,效益有保障。为了在有限的面积里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朱术军新近又建立了各占地20亩的蚯蚓养殖场和泥鳅种苗繁育良种场。这两个场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其泥鳅养殖生产中所需的优质配比饲料和种苗,而且所产出的泥鳅生态环保,成本低廉,售价提升,效益更高。
致富不忘乡邻。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同走水产养殖富裕道路。朱术军一边以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赊销优质泥鳅种苗的方式帮助本乡和周边乡镇,以及周边县区农户发展泥鳅生产,一边申请成立了霍邱县庆丰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订单”和“统一种苗,分户饲养,集中销售”的泥鳅生产与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他还计划用3-5年时间把合作社自身泥鳅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亩左右,并建立相应的温室大棚,增加泥鳅有效生长时间,以大幅度提高泥鳅亩均年产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把公司打造成市、省和国家级龙头企业。
南四村村民苏明富,家有17亩农田,在朱术军的帮助下,从2009年春开始利用稻田套养泥鳅。当年,除泥鳅产出的粪便使他亩均增收稻谷50多公斤外,还亩产泥鳅16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30多元,除去成本,仅泥鳅其每亩地增收3000多元钱,17亩地一年多增加收入5万多元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朱术军和其培养的苏明富、花开丽、苏保海等典型示范户的影响与带动下,有的农户以每年每亩地650元的价格把自己的农田转包给朱术军养泥鳅,然后给朱术军打工或外出打工去挣农田以外的收入,有的直接在农田里发展泥鳅生产,有的在稻田里套养泥鳅,纷纷加入朱术军的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共享泥鳅美味,共发泥鳅财。在朱术军的带动下,目前,养泥鳅面积在10亩到50亩之间的大户有12户,10亩以下的养殖户有120多户。除宋店乡外,其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已发展到城关、姚里、三流等8个乡镇,以及舒城、叶集等部分乡镇,养殖泥鳅面积也已超过1600亩。
事例分析
很多人对于泥鳅能够发财致富产生不屑,其实一种事物价值往往被人所忽略,真正智慧者是善于处于这被忽略的价值而成就自己的成功,朱术军就是把“腐朽化为神奇”,把泥鳅创造出了大的财富,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资源是广阔的,只是它等待的是能够识别它的人。
关键词:藕田;泥鳅;养殖技术
利用藕田养殖泥鳅,不占用其他土地资源,节约养殖泥鳅成本,降低藕田害虫的危害,减少用肥量,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根据五河县小圩镇大王村养殖户张某介绍,1hm2藕田可以产出莲藕30t、泥鳅975kg,2008年其0.27hm2田地收入2万余元。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藕田条件
用作养殖泥鳅的藕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良好、进排水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要黏、腐殖质丰富,以利于莲藕的生长和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田埂无渗漏,保水性要好。藕田选定后,要加高加固田埂,使埂的高度高于水面40cm左右。埂的内侧要用水泥板埋入地下30cm,或在田埂内侧衬1层尼龙薄膜埋入土中30cm左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整齐坚实,防逃设备高出埂面50cm,田块的四周及中间可以开挖“田”、“井”字形沟,沟宽1.5m,深30~50cm,在进排水口挖鱼坑3~5m2,深度80cm,并且沟坑相通,同时安装进排水管道,并在进排水口设置防逃护栅。田间的沟坑面积要占藕田总面积的10%~25%。开挖沟坑是为了盛夏时泥鳅可入沟避暑栖息,增加活动空间,秋冬季节便于捕捞。
二、藕种栽植与泥鳅种放养
藕种选择生长快、抗病害、产量高、无损伤、无断芽、新鲜的优质藕种进行栽植。栽2250~3000kg/hm2藕种,栽后用20mg/kg生石灰泼洒消毒,1周后注入新水30~40cm。同时施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3t/hm2培肥水质,为泥鳅苗种下田提供生物饵料。放养的鳅苗要求体形匀称、肥满、大小一致、体色新鲜、精神好、规格要在4~6cm以上,这样可在当年养成商品泥鳅。投放时间以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宜。放养45~60万尾/hm2,放养前一定要用3%~5%食盐水浸泡10~15min消毒,为尽快让其适应人工饲养,应加以驯化,下田前在暂养池里让其饿上3~4d,使其腹中残留食物消化掉再投放。
三、日常管理
(1)投饵。投饲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做到不喂变质饲料,饲料要适口新鲜,饲料组成相对恒定。在鳅苗投放后的前15d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可调成糊状投喂,随着泥鳅的生长发育,逐渐掺入成鳅饲料,即将豆饼、米糠等植物性饲料加上鲜活小鱼虾或者其他动物的内脏下脚料剁碎,再拌上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比例大约在6∶4,养殖中后期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或者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利于成鳅增肥。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占泥鳅苗种总重量的4%~7%。定时: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以1~2h吃完为宜,投喂量不可过多,否则鳅苗贪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在田间沟坑中设置食台,距底部5cm,圆形直径30~40cm,用编织袋做成即可。定位:将泥鳅驯化到食台吃食,以观察吃食情况。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2℃时少喂或不喂。
(2)三看。看水质、看天气、看长势。饲养期间,除了坚持每天巡田,清除敌害,特别要注意水质变化。要经常加注新水,每次10cm左右,如果田水呈现褐色应立即换水,每次换1/4~1/3为宜。藕田养泥鳅,由于荷叶遮盖,因此田内水温一般不会太高。但盛夏酷暑,藕田水确实较高而不利于泥鳅生长时,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水质要求达到“肥、活、嫩、爽”,透明度在15~20cm之间,定期施有机肥,培肥水质,施追肥应做到既要满足莲藕生长的需要和使用水有一定肥度,又不能伤害泥鳅。可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化肥,施追肥一次施量不要过大。以尿素、钾肥等作追肥时,可先放干藕田水,使泥鳅集中于沟、溜内,然后全田普施,使之迅速与田土结合,以更好地为莲藕根部吸收。
(3)平时要勤巡田,勤观察。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及时处理,特别是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逸,检查是否有河蟹、龙虾等钻洞导致田埂漏水。对藕田里的老鼠、蛇等敌害生物及时清除驱捕,每天检查吃食情况、水质状况,记好养殖日志。
(4)做好防病治疗。给莲藕施药,要做到对症用药,并尽可能地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要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并精确称量,不可随意提高其浓度。施药时要加深田水,最好分片施药。一般泥鳅病害少,主要是赤皮病、打印病、烂鳍病等,定期用生石灰水225~300kg/hm2或2mg/kg漂白粉化水或0.5mg/kg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预防。
四、适时捕捞
可在泥鳅休眠前11月份水温15℃左右,用地笼捞捕,然后用小网箱暂养,待市场行情高时出售,也可等到翌年开春,挖泥捕捞,但费人工。
泥鳅养殖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众多的养殖户投身其中。但不少养鳅人却并没有从中获得期望的回报。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发展泥鳅养殖不熟悉,没有突破这个新兴产业的六大瓶颈:
1.规模化的亲本培育技术亲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商品泥鳅的品质和产量,亲本的培育是发展泥鳅养殖最重要也是最前端的一个环节。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炒种公司”,他们在一些媒体上公告,宣称研发出了泥鳅“新品种”,将从集贸市场上收购上来的野生泥鳅当作“种泥鳅”高价卖给养殖户,这种质量低劣的种苗肯定会造成引种户未养先亏。实际上,我国目前尚无一个农业部审定、命名的泥鳅品种。
2.工厂化的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苗种繁育是目前泥鳅养殖的最大瓶颈,是关乎养殖成败的最关键环节,是降低生产成本最直接的因素。不掌握苗种繁育技术,就谈不上“人工养殖”。泥鳅苗种的繁育技术不是特别复杂,现在有些科研机构还实现了催产孵化一体化,将催产、孵化同步完成。
3.规范化养殖技术我们在提倡规模化养殖的同时,更提倡规范化养殖。规范化养殖是科学养殖的体现,是实现项目持续发展的前提。规范化养殖要体现在泥鳅养殖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每个细节。
4.成熟的养殖模式目前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主要包括泥鳅池精养模式、网箱养殖模式、稻田套养模式、混养模式、水泥池养殖模式等。不同的养殖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养殖效益。但现在被宣传得最多的是一种“暂养模式”(屯养模式),也就是在野生泥鳅大量上市价格较低的时候购进,集中暂养在池塘中,在春节前后价高时售出,从而赚取季节差价。这种模式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存在诸多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因素,不属严格意义上的人工养殖,不应提倡。
5.配合饲料制作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饲料投入是最大的生产成本。要实现当年上市或5个月内上市,就必须采用泥鳅专用饲料投喂。因此,良好的饲料系数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一般而言,饲料系数越低,成本越低,效益越高。泥鳅饲料的饲料系数应低于1.5,也就是说,出产1吨泥鳅,所需饲料应少于1.5吨。
6.科学投喂在生产中,养殖户在投喂量上不好掌握,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不加控制地、不限量投喂,这种方式在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也易导致水体污染,泥鳅不见得就长得快,反而更易患病,得不偿失。另一个与之相反的是被不科学的宣传所误导,曲解了野生状态下泥鳅“食性杂”的特征,迷信甚至完全依赖天然饵料,不进行饲料投喂或仅少量投喂。泥鳅吃不饱,必然生长缓慢,甚至一两年都达不到上市规格,当然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要获取高效益,缩短养殖周期必不可少,就必须在兼顾商品泥鳅品质的同时,添加人工饲料。任何摒弃人工饲料的说法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修建,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或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20~100平方米,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池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的形状依地形而定,能方则方,能圆则圆,池深0.7~1米,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拦鱼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条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
3.投喂配合饲料 首先安装好饲料台,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做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面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19∶00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黄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蚯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粘合剂3%。采用深黄大斑鳝种苗,用配合饲料投喂,投喂量按黄鳝体重的3%~5%,每天投喂1~2次,采用定时、定量的原则,饲养20克的黄鳝苗1年可长到200~300克,养殖效益高。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黄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加喂1次麦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