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唐宋诗词范文

唐宋诗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唐宋诗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唐宋诗词

第1篇:唐宋诗词范文

唐宋诗词人文精神的魅力

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唐宋文人们向我们呈现了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显出唐宋诗词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使我们的灵魂感受着难言的欣悦和洗礼。

一、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为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以满腔热情投入生活。唐宋诗词里表达这种进取乐观态度的诗句俯拾即是。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豪情雄壮,光艳壮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表现的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攀登绝顶俯视天下的壮志,表达一种豪放的乐观精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的是不懈追求,进取不息的感情境界。

唐宋诗词还表现了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从挫折中奋起,努力抗争的精神,以自我的顽强拼搏,为生命意义的实现开拓出一条道路。比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就会让人在怀才不遇后对前途重新有希望。如果曾经遭受大挫折,“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让人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在失意痛苦时,李白告诉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酒当歌,尽情享受生活才是选择。在山穷水尽的绝望中,裴休告诉你“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下去。苏轼怀抱宏伟抱负,却屡经挫败,“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苏轼《薄薄酒・之二》),人世间的是非忧乐总会归于平淡,又何必太在乎?唐宋诗词表现出的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受益颇多,教会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也更加热爱生活。

二、救治天下的责任意识

作为社会人,应有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弱者,关照当下的人类困境,这就是人文关怀。唐宋诗词作者大多怀抱“济苍生,扶社稷”的伟大志向。他们爱国忧时,关心民生疾苦,即使在失职无位的处境下,他们仍然痴心不改。救治天下的责任感以一种深广的忧患意识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的李白,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苏轼,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的王昌龄,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的岳飞……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抒发的是忧国忧民的慨叹,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陆游更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直到八十岁还念念不忘“当年万里觅封,匹马戍梁州”,甚至自信“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辛弃疾在山河破碎、壮志成空,岁月无情地流去时,仍然有以英雄自诩、不甘沉沦的心灵,吟诵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文天祥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宁死不肯屈降,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慷慨地表达出为国捐躯的决心。

唐宋文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救治天下的责任意识,渗透着强烈的牺牲精神,喜怒哀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关。他们急国家之急,赴国家之需。

三、诚挚友善的情感体验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义之邦,人文之邦。小农经济社会里游子思乡、征人远戍、思妇盼归构成永远的情感主线,人与人之间淳朴美好的情感是慰藉孤寂人生的灵丹妙药。长亭古道边,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纯美,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别董大》)宽慰,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豁达,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的相思,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的牵挂;面对明月,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痴情,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执着,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的祝福……唐宋诗词中,多少离别的苦痛,缠绵的相思,在久远的时空中酿成了情感的美酒,吟着诵着,谁能不感动。

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反应方式,抒感也是人的内在需要。读唐宋诗词,感受洋溢和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友情、恋情、亲情,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充实,让我们的情感得到滋养,对于人文精神中最基本的“爱”心之养成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追问生命内核的终极关怀

人们常常用“珍爱生命”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词。而古代多情的诗人们,在物我关照中不自觉地审视自然、审视人生,把思考的理性融入到事物中,融入到情感中,以形象、哲理来解读这一主题,熔铸而成的诗句,震撼灵魂。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情哲理融成一体,时间永恒,空间无限,以春江明月作证,体验着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人类生命的永恒。而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引发人们对千古风流人物在急浪淘沙中的历史命运的思索。

结语

第2篇:唐宋诗词范文

在中国人的文化情愫中,唐诗宋词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王维、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他们才情横逸,风格万般;他们的作品,琳琅错陈,令人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纵然时光流转,依旧动人心魄,深深拨动着每一个现代人的心弦。

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心推出的唐诗宋词写意精品图册――“四美堂”丛书,即分别收录唐宋两代最著名诗家词人的传世佳作,并以此为载体,特邀当代书画名家分别用书法、绘画的形式写意诗词意境,以诗(词)、书、画、评四美合璧的形态,给读者带来一场融诗(词)味、书情、画趣、品意于一体的唐诗宋词饕餮盛宴。首次问市共有六种图书:《诗佛王维写意》、《诗仙李白写意》、《诗圣杜甫写意》、《苏轼东坡词写意》、《辛弃疾稼轩词写意》、《李清照漱玉词写意》。

作为一套精致的唐宋诗词名家选本,“四美堂”丛书的每一种图书之选目,均由熟稔诗词学的古典文学专家精心遴选。每种图书在确定每位名家的入选作品时,皆充分注重精选其一生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风格的、最有成就的代表性作品。可以说,“四美堂”丛书是以最精髓之遴选,尽展诗家词人创作风格之面貌。加上古典文学专家对每首作品进行精道隽永的品赏,融疏解、赏析、点评于一炉,贯通古今,阐发意兴,于思微处揭示作品旨意,传递诗家词人一生之心路历程。无论是初习唐诗宋词,还是对唐诗宋词已颇有感悟,“四美堂”丛书向读者提供了走进唐宋诗词殿堂最精华的文本通道。

第3篇:唐宋诗词范文

唐诗宋词中的泪是需要我们细心去体会的,无论是豪气的泪,离别的泪,失志的泪,还是多情的泪,只要用心就能体会到!

黄河之水直奔大海了,没有人能体会到你的豪气,不知到了什么时候,煮羊宰牛,五花马,千斤裘,尽管换美酒,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难道畅饮之时,你不流几滴热泪以示欢喜吗?

你柳永当日闷闷不乐,独自走下楼廊,你在上面望到了什么?可曾望见远方的伊人?你望到的只是烟波浩淼,山河萧条,清秋万里凄凉,我知道你不忍再望尽管闭上眼睛,回想当初之时,,有多少幽会欢娱的美好时光,到今日却酿成了无限的惆怅!你当然能记得分手时那双凝视的泪眼,虽发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爱情誓言,但在离别之际,也只能抹清泪了!

是你写出了"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的诗句,我知道你的志向几乎被消磨殆尽了,无奈的召,无奈的唤,你只有小楼听春雨,晴窗戏分茶了!东坡亦如此,面对满堂的小人,怎能宏志树业?也恰恰矢志,也恰恰为矢志伤悲流泪,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才会有宋词新的篇章.如此说来,志失的好,泪流的棒!要深知,中国可无一官吏,不可少一人-东坡!其实在众人中我最喜欢李清照和李商隐了。易安居士的词,每每让人感到凄清,萧索.在重阳之夜,西风正起,你一人独饮泪酒,黯然消魂者,还有那句"人比黄花瘦".

第4篇:唐宋诗词范文

钟一声,鸣一声,渐次催人急更行,两三驰道封。

楼一层,人一层,病眼迷蒙远望空,几人欢乐容。

采桑子 遐思

香蒲小扇虚空转,望月凭栏。望月凭栏,不见微星却笼烟。

更深人静花池处,一片蛙欢。一片蛙欢,漏断风轻卷月残。

采桑子 雨过天晴

微光斜入杯中影,雨过天晴。雨过天晴,漫卷帘升思量停。

风光无限虽常好,易冷人情。易冷人情,不若时时气正平。

采桑子 闲心

凭窗遐想云端碧,薄暮天阴。薄暮天阴,高楼望尽总浮沉。

移收视线从前对,数落闲心。数落闲心,春闱临近应更勤。

忆王孙 佳人

云烟聚散总飘萦。起自窗台卷绿旌。万里长空日正晴。鸟轻鸣。催忆佳人欢笑声。

忆王孙 远思

渐行渐远渐无书。终日凭窗望远途。对镜新妆凤鸟服。起鹧鸪,记得当时梅子熟。

忆王孙 离别

天南地北各纷飞。落水浮萍鱼紧随。渡口船只号角催。鸟徘徊。代我送君迎客回。

南柯一梦

水澈鱼欢戏,林青鸟畅鸣。

碎步竹里处,闲作玉箫声。

岁岁花相伴,安心度此生。

南柯空好梦,醒卧醉翁亭。

小巷

风吹小巷碎花香,

残叶微光影映墙。

摇曳身姿天气爽,

迎风正步路凭长。

秋日

秋冬更替渐天寒,

乍暖昏昏梦日边。

醒坐窗前欹望远,

遐思一路向云端。

随想记

伤心旧事莫重提,

会有一朝尽忘时。

惟恐暮春逢杜宇,

催人肠断惹相思。

春尽终辞杜宇去,

农家细雨晚来及。

桥边红药枝枝盛,

池小芙蓉朵朵开。

无题

花落终究梦一场,

觉来不过是寻常。

沉思何必时时泪,

伤痛从来百日长。

夜来思 念郎

因思昨日敛峨眉,

夜来起身抚琴坠。

赚得红烛空垂泪,

愁未解,几时睡?

夜来思 别君

轻舟已过极目送,

孤身伫立江楼中。

隔岸犹听《梅花弄》,

心中愁,几时空?

渔歌子

又是一日夕阳残,

无语对天尽呢喃。

仍记得,君未还,

一别不知几经年。

未眠

长夜蛙鸣吵,

烟云掩月昏。

心怀人事去,

倚柱候清晨。

轻梦

合翠树,

白鹭自徘徊。

策马惊飞去,

尘埃与后来。

远望

狭路相逢去,

千帆入海流。

匆匆一过客,

知己往难求。

天地谣

天地恒长远,

遥相对立边。

无需牵一线,

海角自关联。

思远人

恍若寒冬逝,

深梅落几枝。

残花如有意,

最是恨别离。

且徐行

何须难自犯?

世事本多艰。

径取千樽酒,

无妨纵醉欢。

十月

雁去初十月,

江南正暖阳。

思君方寸乱,

非晓桂花香。

偶书

遥望青石路,

风吹几许黄。

回肠思入定,

轻捻桂花香。

重逢

林青沾雨露,

天色渐清明。

路尽欢歌止,

相思了却情。

安世

莫若孤单去,

无非度暮迟。

世间生百态,

冷暖自须知。

清晨

风轻云亦淡,

倚树鸟还眠。

触手新阳暖,

得来一早安。

月夜

开轩窗对月,

执笔画双眉。

一夜红装待,

郎君自远来

寒冬临又尽,

春逝夏秋来。

一日同携手,

明朝共发白。

绝情

十载功名就,

携来一女还。

三千黑发断,

从此尽尘缘

华胥

不恋功名利,

田园共赴归。

开轩同赏桂,

与尔画双眉。

路灯

凄清风雨夜,

寂寞似长灯。

几处红光影,

空街一夜明。

雨后

东边虹又现,

雨后放初晴。

花鸟重欢乐,

松竹洗更青。

中元

夜深人不寐,

独自望萧墙。

清漏滴滴响,

横笛更断肠。

杜康辛且辣,

微风暖还凉。

多少圆钩日,

偏觉此夜长

拾忆

暮春花尽殆,

秋来雁皆南。

尔与相似暖,

非觉腊月寒。

红豆

多少蓬莱事,

重提自泪流。

世传医扁鹊,

能否治相思。

李后主

千古金陵破,

从今违命侯。

天生才子手,

诗词书画周。

遍洒他乡泪,

因思故土流。

七夕吟怨曲,

太祖赐千秋。

忆难忘

亭台上,

独倚小轩窗。

思过往,

回忆摧断肠。

欲把思念折成船,

遥寄远方,

清风挡,

难前向。

立斜阳,

望天穹苍茫。

尽惆怅,

心情难舒畅。

稍候天黑待天狼,

指引方向,

未料想,

雨水滂。

无归人

一腔红豆,

身与心皆瘦。

以为万事休,

问能否,

久作停留?

相思已久,

百花皆看透,

至化为乌有,

空等候,

又添一段新愁。

枝头景

花满枝桠,

蝶恋花。

未料想,

忽有倾盆雨下,

伤两家。

花成残,

雨打蝶散天涯。

遥忆初夏,

蝶倚花斜,

今又有此画,

第5篇:唐宋诗词范文

“溪”一般认为是山间的小河沟,泛指较小的河流。“月”指月亮。这句词描绘的客居夜思,望月生情之意。虽然比较感怀,但从这两个字的寓意来看,形容的是一种清澈纯净的品质,纯洁夺目的姿态,以及活泼好动的样子。整个名字富有诗意,用自然的事物命名显得十分灵动。

2、清浅——宋词《山园小梅二首》“疏影横斜水清浅。”

这句诗的意思是: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指洁净、透明,也有清楚明白之意。形容女孩的纯粹品性以及明白事理的态度。“浅”表示距离小。“清浅”二字写出了竹影的灵动,又烘托出梅花的清香。用字虽然简单,含义却很深刻,给人一种灵动又雅致的感觉。

3、燕语——唐诗《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

第6篇:唐宋诗词范文

每一位诗人与词人,所作的诗与词都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豪迈,有的抒情,有的委婉。诗与词,任何一首所蕴含的情或意,都是不相同的。

我记得学的第一首诗应该是那首《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骆宾王以水为衬托描写了鹅的“毛”与“掌”,体现了鹅的形态。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春的夜雨、花落。花落无声,而风雨的呼唤又与落花的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何尝不是一种禅意。

“醉里挑灯看剑”,“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不仅给人一种身在茫茫草原、蓝天旷野的豪情,更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动在心间。谁能说辛弃疾非为侠骨,却也在无意之中涌出柔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也可以闲云野鹤看世间百态,品味现世安稳。“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或是诗百姓疾苦,喜、怒、哀、乐,无论哪种,都是这位词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与尔同消万古愁”,从记事之初,李白的诗永远让人感到没有忧愁,他的失意也被万丈豪情抹去,给人一种站在巅峰向下俯瞰,芸芸众生的感觉。李白的诗,就是这种。他的一生或许充满不得志,可他却能把诗挥洒的淋漓尽致。

第7篇:唐宋诗词范文

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这种热情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日益变得功利和浮躁的人们,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而古典诗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尚处于蒙昧时期的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编纂了《诗经》这样完备的诗歌总集,拥有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200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足可引以为自豪的诗歌遗产,而唐诗宋词——尤其是那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什,更是诗歌遗产中的“极品”,说它们“字字珠玑”,绝对不是夸张。作为现代人的中国青少年,如果不会欣赏唐诗宋词的美,实在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当然,现在的青少年升学压力重,课外作业多,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籍。但我想,诗词篇幅短小,课余读一些,所花时间不多;再则,在紧张学习的间隙,伸一伸懒腰,慢声吟诵一两首优美的小诗,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调剂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十分惬意的。我看,关键还在于培养读诗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的。

要培养对诗的兴趣,首先是用心灵去接近它、解读它。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佳作,它们所蕴含的古代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纵然有时代隔阂,也不致成为我们欣赏的障碍。再说,那些真正的好诗,大多明白如话,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语言,对今天的读者却依然充满了魅力。比如下面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没有一个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朴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诗和流行歌曲的歌词更晓畅易懂。它真挚的感情全从肺腑中流出,即使从未有过远离亲人、作客他乡的生活经历的人,也不能不为之动情,不能不为之从内心升起对母爱的深深眷恋;更不用说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了。记得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离开乡下到上海求学,虽然路不算远,但少小离家,总有一种游子思乡的心情。不幸又在初中毕业之前忽遭丧母之痛,悲痛中反复地读这首诗,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不太会写诗的我居然也写出这样的诗句:“密缝针线今犹在,不忍开箱检旧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这首《游子吟》给予我的巨大的冲击力。

诗词都是有韵律、有节奏的,在古代,诗词都能合着乐唱。当时的唱法现在虽然已经失传,但读诗词如果不懂它的韵律和节奏,就很难品出它特有的韵味。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读书时那种悠长摇曳的声调和如醉如痴的神态,人们也许觉得很可笑,其实,读诗词时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诗词韵味的体验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们把读诗叫做“吟诗”,吟,就是一种拉长了声调有节奏的诵读。我无意于提倡吟,但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想把读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那就至少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朗诵。我听过孙道临朗诵诗词,虽然不是吟,但同样读出了诗词的韵味。学习这种朗诵,除了体会诗意外,关键在于处理好诗句的节奏,具体说,就是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和某些字音的拖长。一般说,一句中逢双的字如果是平声(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读的时候都要把这个字的音调拖长些(押韵的字如果是平声,也要拖长),从而形成一种长短相同、抑扬顿挫的节律。

第8篇:唐宋诗词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唐诗;宋词

信息技术以其声、形、色、动静结合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应用到教学中去。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信息技术可更好地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的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使其辅助作用达到最佳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使用信息技术,可有效激发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兴趣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诗词所在的历史背景,展现诗词所描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先通过展示赤壁美景,让学生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再通过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和赤壁之战的视频,展现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丰功伟绩,最后,向学生介绍苏轼当时的境遇,引申到对作者情感的认知。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他们体会到了赤壁的美景,感受到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使用信息技术,可扩大教学容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唐诗宋词是语文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内容,包含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教学唐诗宋词时,教学的方法不能拘泥一格,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时,教师通过在网上搜索资源,积累关于此文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展示,将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思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在体会中感知。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目的,还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使用信息技术,提供海量资源,促进学生自学

互联网所带来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但也是良莠不齐的。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去搜索知识,如何去鉴别筛选知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效地促进学生去自主学习,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学的目的。

总之,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奇而已,信息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且,我们应当坚持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有选择地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高效

第9篇:唐宋诗词范文

关键词: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 有和无 虚与实

一、朗读和默读相依,于无声处入佳境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朗读实际上已经被放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上。的确,语文学习是需要朗读的,语文课更是少不得那琅琅的书声,在唐诗宋词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无疑更具有积极意义。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大声地喊出来,又何尝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那一份坦然,那一份久经磨砺后的豁达;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不壮怀激烈地唱出来,又怎能感受得到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悲痛。但是,诗歌的类型不同,读的方式也不同,豪放的诗词不大声吟诵,不足以快其意,婉约的则不浅吟低唱,不足以品其情,更有一些含蓄蕴藉、千回百转的诗词应该是在一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中,寻求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

有人说“朗读和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这也正说明了有声朗读固然重要,默读同样不可或缺。

倘若能在唐诗宋词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默读的机会,多教给学生一些默读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宁静的空间,那么学生所获得的感悟,所受到的熏陶、所激发的灵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诗词鉴赏教学也一定会有无声胜有声的精彩,才会变得更加美丽,老师和学生才能一起在唐诗宋词世界里渐入佳境。

二、常规和悖理相存,于无理处得深意

唐诗宋词的创作其实就是遵循常理而又打破常规的矛盾统一的过程。常理,顾名思义,便是人们在通常情况下认可、依从的道理。比如,落花飞絮,让人倍感身世飘零;柳丝雁影,令人顿感别离之苦;孤帆,浮云,落木,无不令人产生相似的情怀。这种在情感浸润之下观照万物的审美经验,便积淀为常理。但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很多诗人大胆探索,解构、背离常理而为诗,却别有真趣。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外物本无情,何必怨杨柳?又如:“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思乡、还乡是人之常情,此处至情之语却作“无理”表达。再如,诗人常化虚为实,但秦观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岂不别有一番洞天?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既然我们面对的唐诗宋词如此变幻莫测,不拘常理,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又怎能囿于常理,按部就班?

无理,就是可以打乱诗、词的时序。诗词虽然有创作上的时间差异,但是时代不同,感触却相同;处境不同,但心境却相同;诗文不同,手法却相同。,应该会给唐诗宋词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与李白《送友人》同为送别诗,韩愈、柳宗元、苏轼皆为迁谪客,杜甫、范仲淹都是忧国忧民人。可见,超越时空,打破常理还是有可行性的。

无理,就是可以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如果在学生基本掌握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将部分诗词鉴赏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课堂展示自己的理解、鉴赏成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质疑,最后形成基本一致的结论,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激发,教学的效果也一定会令人满意。

无理,就是可以见仁见智,另类解读。诗词不是一个封闭、一成不变的僵硬的文字累加,而是灵动的、具有多元解读性的优美篇章,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见仁见智,甚至可以另类解读。比如:对《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主题,有的学生把它理解为闺中女子的孤独、寂寞、思春,也有的学生将这个“弄装梳洗迟”的少女看作郁郁不得志的作者的化身,这正说明了学生理解的深刻;对辛弃疾《青玉案》中的“那人”,可以理解为“情人”,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的知音”,也可以理解为“孤傲、不趋流士的志士”,又何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的追求目标”?

三、虚实与有无相容,于无尽处品余情

中国艺术里是很讲究虚实相生的,唐诗宋词更是虚与实最完美的结合体,在诗词教学时,我们更要注意虚与实、有和无的处理。

1.内容与方法。就课堂学习而言,文本是实,解读文本的角度、方法、技巧是虚。正如景是实,情是虚,情一定要附着在景上一样,我们的方法和技巧一定要附着在固定的文本上,而不能独立存在,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文本这一实,就可以化虚为实,虚实相生了。

2.感悟与背诵。感悟、品味可以天马行空、虚无缥缈,但是背诵、默写必须落到实处。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时候,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生吞活剥,忽略意境;一是只重感悟,华而不实。前者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后者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只有让学生在课后不断地去吟咏、背诵,才能巩固课上所得,化知识为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水平。

3.课内与课外。虽然课堂为实,课外为虚,但是在课堂上无论老师准备如何充分,讲解如何到位,学生感悟如何深刻,都不能说对某一首诗词已经完全掌握,没有再感悟,再解读的必要。不要说大部分唐诗宋词都是常读常新的,更何况有一些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呢?比如冯延巳的《鹊踏枝》中的“闲愁”,失意者读来感到是壮志难酬,失恋者读来是相思难禁,少年读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聊,老年人读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无奈。

这正是课堂教学有时尽,课后回味无穷期。正因为诗词的鉴赏是一个不断延伸,永无尽头的过程,所以我们才会在虚和无中有所得,有所悟。

四、个别和一般相辅,于无为处提升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唐诗宋词选读》中的诗词更是我们鉴赏诗词的例子,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发挥好“例子”的作用,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1.同类归纳。诗词是有流派的,我们可以把课本中同流派的几首诗词放到一起归纳它们的共同点,进而推广到鉴赏其他风格相近的诗词。比如,通过对《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等词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花间词”以“表现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浓艳”的特点。

诗词中选择的意象有时是相同的,比如《望月怀远》、《春江花月夜》、《苏幕遮(怀旧)》都选择了“月亮”这一意象,而且都借助“月亮”表达相思之情,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点推广到鉴赏其他带有月亮这一意象的诗词。

2.同中求异。当然,诗词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在进行同类归纳的时候,还要做到同中求异,这样才不至于失之偏颇。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将抽象转化为形象,变无形为有形,但具体运用上又各具特色。第一句用江水喻愁,表现出了愁的深广和绵绵不绝;第二句用车载斗量来表达愁的沉重和不可排遣;第三句运用博喻,表达了愁的多、杂乱和连绵不绝,具有生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