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第1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途径

一、引言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师团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1],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来自教学、科研任务和个人生活的压力,少数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如果这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的职业倦怠就很容易产生,这将严重影响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从而不利于高校外语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了解决自身的专业成长问题,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需要在教学和科研发展道路上走有效的专业成长途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他们的专业成长途径,以期给这一重要的教师群体提供思路,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二、大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四大途径

(一)教学反思

很多研究表明,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途径[2]。大学英语青年教师也不例外,开展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他们可以通过弘扬教学优点和改善教学缺点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和基本的内容,作为教师,他们如果没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就很难在教学岗位上立足,这必将影响专业成长的顺利进行。因此,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主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以此促进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

每次上课结束后,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应该利用一段时间回忆自己上课中的教学活动,并最好将自己的回忆和反思写成反思日记[3]。通过这一方式,他们将自己的教学细节记录下来,直观地掌握自己教学活动的完成质量,对于好的部分可以继续保留并加以弘扬,而对于不好的部分可以通过尝试改进加强提升,从而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除此之外,教学反思也可以让学生参与,通过学生的反馈加快教师的教学反思。如果条件允许,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每学期特定的时间提交英语学习反思性总结,并就教学效果作相应的评价;如果条件不允许,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就可以选择在每学期结束后,给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调查问卷,也可以找学生参与访谈,这两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从学生身上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通过学生的反馈提高教学能力。

(二)教学比赛

教学比赛是帮助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又一促进力量。教学比赛一般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英语功底和很精细的课程设计,为了达到教学比赛的要求,参赛教师都必须在英语功底和课程设计上下功夫,通过提高自己的英语功底和不断打磨课程设计,他们会对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教学比赛,可以更直观和强烈地体会到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对教师技能的要求,并通过提升各方面技能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另外,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可以与其他参赛同行一起交流,同时他们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诸多比赛评委的检验和建议,这无疑为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指导。笔者曾参加外语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比赛,在教学技能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这一教学比赛,笔者经历了从对微课与翻转课堂知之甚少到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微课和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这些变化就是其教学能力提升的直观体现。因此,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抓住各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比赛的机会,通过比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合作

教合作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4],对于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借助合作填补这些方面的空缺。通过与其他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年长而又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或者科研的合作,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关专业成长的经验。

在开展教师合作时,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可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寻求帮助,比如说多听他们的课或者邀请他们听自己的课,通过听课后的互相交流可以产生很多教学改进方面的好想法,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科研同样是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上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科研上也应该寻求与其他教师的合作。这里所指的“其他教师”,不但包括大学英语学科的其他教师,而且包括非大学英语的其他学科领域的其他教师,因为通过跨学科的教师合作同样可以增强科研能力。只要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在科研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就应该抓住每一次教师合作的机会。为了提高科研能力,他们可以参与其他教师比较成熟的科研团队或者科研项目,通过在团队或项目中与其他教师开展科研合作学习他们的科研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科研实力。

在科研领域的教师合作形式上,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还可采用与非大学院校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合作。中小学英语教师长年奋斗在英语基础教育的一线,他们是英语教学的实践者,也可以是英语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改进教学活动,以强化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合作形式可能在操作上比较难执行,但是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形成,对于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和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就是相当有益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英语教学问题,通过与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开展合作,就这些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可以指导他们解决这些教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对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但可以扩大自己的科研范围,而且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专业研修

除了自身的教W反思、参加教学比赛和开展教师合作外,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还应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专业研修的学习机会不断给自己充电,做到在这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不断接收新的知识,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良性发展[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专业研修已不仅仅停留在面对面的课程授课方式上,还有很多网络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重而学习时间不足的难题,因为网络课程的研修在时间安排上是很方便的,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各大外语类的出版社都有线上的研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外语教学和科研的各个层面,给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开展终身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除了网络课程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还可以参加面授式的研修课。通过研修,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可以从课程中得到更多有关教学和科研方面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解决自己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从而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应该多关注自己所在院校或者其他院校的学术会议和讲座活动,通过参加相关领域专家的学术讲座进行专业研修。这种研修虽然是短期的,但是通过听取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不但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对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就较为长期的专业研修来说,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申请出国交流的机会,通过在英语国家的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英语基本功、文化内涵和科研能力,这对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无疑是一种促进。除此之外,就还未取得博士学位的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来说,他们可以在得到所在院校领导的支持下进行博士学位的攻读,进行长期的专业研修。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有更多加强学习科研方法的机会和平台,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项目,这对他们科研实力的提升有着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专业成长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甚至影响整个外语教育的发展进程。为了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和外语教育的长远良性发展,他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通过教学反思、教学比赛、教师合作和专业研修的四大途径促进强自身的专业成长。

从整体上看,这四大专业成长途径其实是有机联系的。就教学反思而言,除了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开展外,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比赛、教师合作和专业研修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开展,通过反思促进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参加教学比赛的过程中,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需要通过教师合作来获得其他教师对于改进教学设计的宝贵建议,同样需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反思不断使教学设计精细化,而通过专业研修也可以提升教学比赛实力;在参与教师合作时,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可以就教学反思能力、教学比赛经验和专业研修方式等向其他教师取经,从而更多地储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专业研修,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比赛和教师合作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可以在这四大专业成长途径的联合指引下得到专业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爽.大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32-34.

[2]姜宜敏.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和发展途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4):56-58.

[3]于昕.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策略[J].黑河学刊,2009(5):90-91.

第2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是国家发展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吉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学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解决英语教师由英语新课程理念向英语具体教学行为转化的问题,为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在全省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最终形成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能够在农村基层小学发挥骨干作用的英语学科带头人;一批用于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教师资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知识更新的课程与学习资料;一批适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课或示范课;从而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第3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显得越来越迫切。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其著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的导言中说:“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新课程改革会引发英语教学领域一系列的变化,新课标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的前提,更是新课标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呢?

一、学习新教育教学理论

大多数高中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已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教育理论,但目前英语新课程标准融合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语言学习理论,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若教师平时不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努力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二、拥有精深的专业素养

当今英语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中心,体裁和题材丰富。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英语教师应坚持阅读各种相关英语报刊,关注学科最新发展,研读中小学外语教学科研杂志。比较适合高中教师阅读的刊物有:《新课程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英语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师》《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月刊》等。教师的教学思想就是从博览群书中来,广博的专业知识建构了教师的教学行动,从而适应多元化、开放化的英语教学趋势。

三、参加新课程培训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把培训与教育实践和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英语教师培训主要是探讨英语教师如何用新教材,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等问题。在实际培训中,可用“请进来”的办法,即请学科专家和名师作报告,讲述新理念、新方法;也可“走出去”,即到高校或名校去,请专家或学者面授,教师现场观摩课例、听学术演讲。近年来,山东省教育厅进行的高中教师远程培训效果很好,借助网络平台,教师集中观摩、讨论和在线研讨的方式,并辅以讲座、作业、阅读文本等。在研修中,教师与课程专家互动,很多教师通过这种培训,更好地理解了新课程,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专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培训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探究过程,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中得到专业成长。

四、培养教学反思能力

英语教学反思能力是英语教师对教师所选教学目标的适用性及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判断的能力,主要包括对英语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教学评估的反思。例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反思:Who are my students? How should I introduce this topic? Who should I call on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How can I explain this important point? 新课程提倡教师做基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师,指出了反思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反思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或小问题,然后研究总结教学规律,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保证。

第4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一、建设区域学习型教师团队,多途径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城区为英语教师搭建各种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发展。

1.全面培训,全员参与

组织城区英语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特别是“攀登英语项目组”召开的课题培训会,使全体项目实施的一线教师能与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和互动。

2.实地考察,学习取经

我们还组织各校英语教师到北京实验学校考察,对课题项目的实施做深入的了解。这种把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做法引入城区学校的方式,促进了区域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进步。

3.专家座谈,思维碰撞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广西高等学校的博士为城区英语教师举办讲座,进行特别的指导和解答课题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英语教学之路。教师与专家实时互动,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骨干引领,多层结对

充分发挥区域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区域内先后建立“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师)和“首席教师”制度,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内全体教师的成长。有特长互补或有相同需要的教师之间建立师徒或结对子关系,结成学习伙伴。

5.校内学习,完善制度

城区教研室督促各个学校开展定期例会活动,组织一线教师,特别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学习《 课堂用语100句 》《 攀登英语教师指南 》等实用内容。建立健全教研学习制度,如例会制度、组内听评课制度、家校协同制度等,设计具有本校特点的课堂观察表,教研员不定期下到各校参与指导教研活动。

二、建设区域教研型教师团队,高质量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目前,学校教学研究中为“考而研”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较少进行真正的专业反思,主体意识缺失,教研主题和组织的活动不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确立“因应需求,激扬活力;教研并举,教管并重;有效主题,有效活动”的原则。一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因此我们组织教研活动时,首先考虑教师的需要来设计主题,深入学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开展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实际问题,据此归纳提炼出教研活动的主题,使教研活动更具有现实性和民意性,赋予教师更多的话语权。我们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为学校课题组的教研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我们还为教师搭建了主题连片式教研、校际连动式教研等活动平台。通过促成临近若干所学校的教研联合体,或根据学校发展水平组建教研联合体,来开展经常性的教学交流,采取现场观摩、视频转播、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课例研究。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入手,找准切入点,实现集体备课和集体攻关,达到有效教研这一目的。我们开展主题式教研,通过“自主备课―集体议课―课例展示―问题交流―改进设计―总结提升”这样的流程进行团队合作研讨,使集体与个人钻研相结合,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团队为一个整体开展课题研究,主持主题教研活动,进行团队研修汇报和展示,是我们区域教研的一个创新,它将每个孤立的教师个体组织起来,形成凝聚力,有助于团队中所有成员的专业发展,体现了“城区教研室―实验学校―英语课题组― 一线英语教师”自上而下的管理、指导体系。同时把一线教师的个体能力凝聚为教研团队,而教研团队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研水准,形成“一线英语教师―英语课题组―实验学校―城区教研室”这样自下而上的影响力。

1.校际会课,交流研讨

开展区域小学英语中心组的研讨活动,主要通过“课”的形式来交流和互相学习,探讨课堂问题的解决。以“上课―反思―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流程展开。教师通过对具体课例的研讨,结合理论学习,逐步向教研型教师转变。例如,我们在一所小学开展区域“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连片教研活动,活动深入研究了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热点、难点问题,英语团队进行了课题研讨展示、课例展示,与会的英语教师课后互动研讨,积极交流。

2.教学互访,相互开放

各校英语教研组之间相互邀请,主动走访,形成智慧共享。通过学校开放日、展示周等互相参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不断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观课文化。

3.跨域研讨,开拓眼界

在北京师范大学“攀登英语项目组”的组织下,我城区多次参与项目组网络远程教研活动,还与全国其他试验区、学校开展互动交流,开拓了区域英语教师的眼界,在共同的研究主题下了解到各兄弟学校的具体做法,取长补短,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通过以上努力,教师个体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形成了合力,一些教师个体在学习研讨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教师,一些学校的教研团队走向成熟,成为区域教研示范团队。

三、建设区域科研型教师团队,基于子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1.专家引领,指导课题研究

我们积极为一线教师搭桥引路,在我城区英语实验项目子课题开题答辩会上,邀请了柳州高等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为开题答辩点评,各实验学校课题组均参加了这次课题开题答辩。各位专家对每所学校的课题申请书进行了分析点评,切中要害,建议中肯,对实验校课题的申报和开展作了指导和点拨。

2.跟踪进展,以科研促教学

2012年11月,我们迎来了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到学校调查研究。结合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以课题“攀登日常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主题联片教研形式开展活动。本着“带题授课”的原则,即将课题研究的研究命题带进具体的课堂,进行课题课例的展示。某小学英语课题组的展示课大胆创新,根据所授内容对攀登英语的几个教学环节作了调整,更便于学生运用本单元语言知识进行替换和创编。针对展示课,城区英语教师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每个学校的发言代表纷纷提出对这节课的评价和看法,并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与大家共同研讨,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深度对话,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

在2012年的教育特色展示周活动中,我区攀登英语课题组向柳州市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进行了展示,介绍了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箭盘山小学英语课题组围绕课题“攀登英语与常规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整合”进行了一年级攀登英语1级A Unit 12输出课的团队研修汇报及课例展示。展示了该小学英语团队通过参加这一项目研究后教师教学能力的蜕变和成长。随后,各校观课教师也对课例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城区实验教师共同的努力。

3.加强管理,推动评价机制改革

为加强课题实验研究开题后的实施与管理的服务指导工作,城区教研人员到所有实验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调研实行随机听取一节攀登英语研讨课、由课题负责人做课题实施情况汇报、再交流研讨、并及时反馈评价的形式。我们深入10所实验学校,听10节课,召开10场座谈会,查阅实验学校的课题资料、课堂观察表、学习记录等,与一线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了解课题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和让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形成共识。调研之后,教研室还及时汇编了《 鱼峰区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培训篇 》和《 鱼峰区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实践篇 》并下发到各校,让各课题组互相了解课题开展的情况,推动各课题组自我评估和完善。

第5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本学期英语组将围绕区教研室和学校教科室新学期的工作要求展开教研活动。教研组加强教研内容的计划性、针对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把教研的落脚点放在提高备课、上课的质量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自主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坚持教师自我反思,在新课程理念框架下,形成个体行动理念。同伴互助,教师间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提倡个人反思,写好课后札记,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位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技能。

2、继续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研究工作并把工作做细做实。

4、开展英语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3、搞好英语教研组的建设,努力使英语教研组成为一支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充满生机的教研组。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等专著,并其中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2、抓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成员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重点要抓好备课和上课教学常规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有效地组织好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研讨、讲座、教材分析等活动,对照新课标,反思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开展“滚动式”上课的教研活动(2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教研组要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备课组要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进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及教学资料要一致。每次教研活动要定负责人,定活动主题,不走形式,不敷衍了事,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

3、以英语周活动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学期将开展校第一届英语周,我们英语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课外英语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参与意识,培养兴趣。本学期主要展开以下活动: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在校园开展英语小广播,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布置英语走廊或英语角,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英语风采的机会。

(3)开展系列活动: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画报和英语手抄报比赛、讲英语故事比赛等。

附: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滚动式”上课安排表

     沙城一小第一届英语周活动方案

2011-2-20

制定人:项蓉蓉

沙城一小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1

2.11—2.17

预备周

2

2.18—2.24

通读教材,制定英语教学计划、初期英语教研组会议、区“小学学科学习质量评价、作业与批改”主题征集活动

3

2.25—3.2

区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 、区教科研论文评比

4

3.3—3.9

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培训活动、布置英语走廊和英语角

5

3.10—3.16

教学抽查、组内理论学习

6

3.17—3.23

进行“滚动式”教学活动

7

3.24—3.30

市农村小学教学规范“质量测评”、“作业布置与批改”专题培训研讨活动

8

3.31—4.6

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组内教学教育理论学习

9

4.7—4.13

准备期中考复习、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

10

4.14—4.20

组织期中考、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规范“质量测评”、“作业布置与批改”专题培训研讨活动

11

4.21—4.27

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集体备课

期中考试后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12

4.28—5.4

进行“滚动式”教学活动

国庆节

13

5.5—5.11

区小学科“教学规范达标”专题调研

区小学英语学科现场“命题”评比

14

5.12—5.18

校英语周活动、教学教育理论学习、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活动

15

5.19—5.25

区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16

5.26—6.1

组内教学教育理论学习

市小学新课程现场“命题”评比

17

6.2—6.8

市首批农村小学“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验收

18

6.9—6.15

区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19

6.16—6.22

市小学新课程学习质量专题调研

区小学英语口语考查

20

6.23—6.29

准备期末复习、市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区期末教学质量监控

21

第6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一、在校本研修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校本研修更是青年教师传承学校文化,磨练自己、提升自己,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把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研修当作教研组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规定每周一上午为外语教研组专题培训研修时间,全组教师集中业务学习,专题研修,使校本教研组研修制度化、日常化。 同时研修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具有实效。如系统的外语教学理论学习与外语教学、外语教育科研、外语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等的学习等,力求使组内教师对当前的外语教育改革与研究以及高考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确立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信念。要求青年教师知晓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组织了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了解。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强有力支持,使其学习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充分利用好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网络是最便捷的学习渠道之一,也是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渠道之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学科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我们学校是四川省首批电子信息化教育示范学校,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完全具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硬件条件。 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学研究平台、跟进式教学指导平台、教师备课平台等,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从教学反思中获得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能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候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通过反思、探究,常常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何反思?从哪些角度反思?组内都有明确的要求。一是通过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期的经历来反思。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经历成为了自己教学实践的“镜子”。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教学和现在学生的经历联系起来,考虑他们的感受、思维与行为。二是通过榜样教师来反思。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常常会成为我们个人学习或讨厌的榜样,或者说正是这些老师的教学影响你形成了自己潜在的教学理念。这种反思将使你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清醒的认识。三是通过自我教学回顾来反思。比如教学日记、一段时间的教学回顾、角色模仿演练、教学录像等等。四是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四、在群体协作中获得专业成长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之间也有如集体备课之类的群体协作,但这种传统教学中的协作仅局限于教师之间,而且一般只在很小的范围如年级组或学科组内的教师之间的协作,没有或很少有学生参与。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沟通与交往,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性的、合作性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心理(当然包括学习)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且首先是作为集体合作活动出现的,然后才是个体内部的思维活动。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老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也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也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组积极搭建平台,尽可能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了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并实践与教育教学活动中。

第7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标志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我们学校乘上新课程的航船,全体教师继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各教研组面向学生均有序地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做好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同时,围绕教科处开校工作计划,参加竞赛和教学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校初,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学校及校本部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处、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组措施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本学期,学校结合实际,将原来的教研组整合,使得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活动精彩纷呈。

1、文科组: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们以新理念指导教学,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照计划开展了高质量的教研课。

2、理科组:注重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做好课题研究。本学期,加大了对一、二年级课改班的研究力度,利用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施新教材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第8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一、 打造工作室内涵文化,形成工作室跟岗学习的核心价值观

在跟岗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精心打造工作室内涵文化,并致力于在带岗过程中帮助省骨干教师形成以下核心价值观:睿智明道、坚韧卓越,形成了工作室成员“JUST DO IT”的精神。

(一)创建工作室标识文化

主持人通过跟岗前的问卷调查、让跟岗教师提供个人简历等方式,了解各位跟岗教师的特点,并初步制定出工作室的文化标识。在跟岗教师入室跟岗学习的开办典礼上,通过沙龙研讨的方式,共同创建了工作室的标识文化。

1. 明确工作室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工作室所有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共同确定了“睿智明道、坚韧卓越”的室训,明确了工作室“服务·共赢”的宗旨。同时,在工作室定位方面达成了共识,即明确了工作室是一个提供研修的平台,是主持人与跟岗教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另外,还统一了工作室“JUST DO IT”的精神。工作室的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一开始是通过印刷在《工作手册》、《学员手册》、《制度汇编》、室服以及发表在博客上,以外显的方式来强化跟岗教师的记忆。跟岗三周的研修文化渗透后,每一位跟岗教师都对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有了认同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付诸实践,形成了工作室跟岗学习的核心价值观。

2. 创作工作室室歌。经过跟岗教师的反复推敲,确定了《HAND IN HAND》为工作室的室歌,中英文混搭的歌词则由学员谭美婉老师写成。歌词摘录如下:“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我们相聚在此。名师不是容易的事,我也常想我孩子,可我还是努力坚持。We get together from cities afar. With joy,we unit here. We often help each other,we really love each other. This is like a warm family.多年以后,当你再回首,能否想起我的脸?不管时光如何变,请把我记心间,我们走过了二十天。Whatever time may change,keep me in your heart,Keep me in your memory.”工作室的室歌《HAND IN HAND》唱出了每一位成员的坚韧,正是工作室室训“睿智明道、坚韧卓越”的最好诠释。

3. 设计工作室的LOGO。LOGO的主色调绿色代表着生命力的坚韧,中间的橙色握手图标洋溢着温暖,并彰显了工作室“合作共赢”的思想,而“JUST DO IT”正是工作室的精神所在。LOGO设计出来后,作为工作室的标识,放在了工作室博客的头像上、室刊简报上、工作室室服上、《学员手册》上、《工作手册》上,成为工作室最经常使用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外显标识。

4. 设计制定工作室室服。全体工作室成员共同设计和制定了紫色优雅的工作室室服。在参加市、区的各种教研活动的时候,十一位工作室成员穿上室服齐刷刷出场的时候,成为活动现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工作室的室服,加强了工作室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团队意识和自豪感。

(二)创建工作室媒体文化

1.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学员手册》。《学员手册》前半部分提供了工作室成员的通讯录、工作室所在单位的办公室分布及号码一览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工作室跟岗培训工作总计划、日程安排等。后半部分由跟岗教师自己填写,包括学员跟岗学习计划、跟岗听评课记录、参加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记录工作室的大事和各种活动,并对工作室跟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展望或提出建议等。

2. 设计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日志》。《跟岗日志》由跟岗教师每日填写,旨在让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每天的研修行为,然后在接下来的跟岗活动中,能有意识比照、调整自己的研修行为,增强研修的“内驱力”,强化研修的实效性。

3.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工作手册》。《工作手册》由主持人填写,分会议记录、培训记录、听评课记录、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与跟岗教师谈心记录等板块,及时记录工作室的动态。

4. 开设和及时更新工作室博客。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http://.cn/missjiang2007)分设了工作动态、带岗日志、研修天地、读书交流、他山之玉、英语沙龙、教育杂记、家校互动等栏目,由主持人和跟岗教师共同更新博客内容,利用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5.定期出版工作室简报。工作室简报以周刊的方式,跟岗的三周已经出版了三期。具体栏目由班长和简报长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稿件全部为工作室成员的原创。

(三)创建工作室制度文化

工作室在组建初期,经过全体成员在开班典礼的充分讨论后,制定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章程》,讨论通过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班委会职责》、《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教研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档案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学员考核制度》,并集成《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制度汇编》,每个成员人手一册,由纪律委员组织工作室成员定期学习,形成了工作室的制度文化。正是有了制度文化的渗透,跟岗教师在三周的跟岗研修学习中,精神状态饱满,积极主动全程参与工作室的所有活动,确保了跟岗学习的纪律和质量。

(四)建立工作室组织文化

建设了强有力的班委体系,打造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为加强工作室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为营造工作室“人人是主人翁、人人参与管理”的和谐人际氛围,为更好地发挥跟岗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室搭建成为每一个成员的研修平台、促进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成长,工作室通过自我推荐、全体举手表决的方式,成立了班委会。班委会设班长1名、文体委员1名、学习委员1名、纪律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工作室简报编辑1名、博客管理员1名,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达到了群策群力的目的。同时,明确了班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班委实行例会制,按日程表对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分工协作,工作室成为了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打造了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

二、通过课题引领,打造工作室科研文化,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一)开设讲座和专家讲学,清除科研障碍。为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笔者在跟岗第二天就给全体成员作了主题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的讲座。同时,在跟岗第二周的周二下午,针对跟岗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科研需求,召开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子课题开题鉴定会”,邀请了珠海市教研中心王卫国主任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命题”、“破题”和“开展研究”进行了专场讲学,清除了跟岗教师做科研课题的障碍。

(二)统一总课题,做好子课题的自选与申报工作。工作室以笔者获得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第二批(2012年度)立项的《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生态高效英语课堂的研究》(立项编号为【2012KTG07】)这一课题作为工作室的总课题,列举了十项子课题,由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挑选,做好子课题申报的前期工作。同时,工作室通过研究性知识与方法学习,在跟岗过程中引导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破解教学难题,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如:湛江市第一中学培才学校的詹福艳老师,根据自己常年带初三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申报了《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初三英语读写综合课堂的研究》这一子课题,准备在初三的阅读与写作课型模式上有所突破。又比如,来自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的周新花老师开展的是《初一语音词汇教学“讲练评思”模式的研究》,一方面调动全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从自信心、学习方法、交际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音词汇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设活动,促进跟岗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的提炼与形成

工作室以“搭建研修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学校、香洲区、珠海市的教研平台,促进了跟岗教师的专业精神生长。

(一)深入珠海八中英语教研组研讨,进行大量的“结对”听评课活动。跟岗初期,跟岗教师与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学英语教研组进行了见面会,开展了“结对子”活动,深入教研组进行调研,并进行了大量的听评课活动,为跟岗教师第二周开始的公开课和录像课进行了奠基。同时,八中英语教研组良好浓郁的教研氛围、规范的教研动作滋养着十位跟岗教师,她们很多人在跟岗结束的意见反馈中不约而同地写到了这一点。

(二)开展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经过跟岗第一周的大量“结对”听评课活动,从跟岗第二周开始,骨干教师们进行了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来自全省5大区域的十名跟岗教师,以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技艺,开展了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共22次,不仅为工作室的跟岗同伴们,更为来自珠海市第八中学、香洲区、珠海市其他区的英语教学同行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提供了交流的大舞台,引发了“一节好的英语课是怎么样的”大讨论和深度思考。

(三)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活动。为引领跟岗教师读书,获得精神层面的滋养,工作室除了每周举行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的活动外,还特别邀请珠海八中周新桥副校长作主题为《与书牵手: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的专题读书报告,引发全体工作室成员重新审视了读书对于教师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性。

(四)开展专题讲座、讲学活动,参与区域学术教研。根据工作室跟岗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共开展了主题为《博客的管理与经营》、《厚积薄发 追求卓越》、《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一线教师如何写论文》、《如何评课》等专题讲座。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专家入工作室进行讲学活动2次,跟岗教师“走出去”参与珠海市、香洲区的专题报告如《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培训讲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报告会》、《珠海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容闳大讲坛》等4次。这些讲座与讲学等区域性学术研讨活动,拓宽了跟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增长了见识。

(五)举办成长规划研讨沙龙。针对跟岗教师很多为省骨干教师,在当地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但却不知道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瓶颈情况,工作室开展了跟岗教师成长规划研讨沙龙。沙龙上,每一位教师都谈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师都给自己的同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主持人在成员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导跟岗教师填写了未来三年的《成长规划书》。

(六)组织跨校际考察和工作室联动交流活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先后走访了广东省鲍当洪教师工作室、孙新工作室,考察了珠海市香洲区谢燕枚英语工作室、张柳珍英语工作室,进行了英语教学、公开课、讲座的联动活动。除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学外,跟岗教师还考察了珠海市实验中学、珠海市第四中学、珠海市第九中学、珠海市立才学校、珠海市新世纪学校、珠海市容闳书院、珠海市拱北小学。通过这些工作室的联动与跨校际的考察活动,增进了跟岗教师对珠海本土的英语教育的了解,开拓了英语教学视野。

(七)参加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

1. 观摩2012年中山市直属学校初中英语比赛课。利用跟岗教师所在区域的资源,工作室全体成员到达了在中山市第一中学举办的中山市2012年初中英语市直属学校赛课的现场,观摩了四节比赛课,收获良多。

2. 考察中山坦洲实验中学。中山坦洲实验中学的考察之行,进一步帮助跟岗教师了解了中山英语教育的现状,开拓了眼界。

3. 参加珠中江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工作室在2012年11月1日参与了珠中江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笔者在中山市东区中学初中部为来自珠海、中山、江门三地的200多位英语教师上了展示课。课后三地热烈的点评课活动让工作室成员了解了三地英语教学的差异,受益匪浅。

(八)举办“我们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研讨会”。通过跟岗两周半大容量、高频率的听评课、讲座、报告、沙龙研讨、考察等活动的参与和反思,跟岗教师已经开始自发地对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进行思考。工作室在跟岗的第三周周三,举办了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研讨会,更是进一步引发了跟岗教师对自己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的思考和提炼。她们纷纷动笔,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考,所写的《我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成为了工作室简报第三期的主要内容。

四、加强工作室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形成工作室和谐温馨的“群体动力场”

工作室的跟岗研修学习强度是比较大的,加之跟岗教师都是来自省内各个城市,她们在整整三周的跟岗时间内,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景,离开亲人、朋友、同事,无形中面临很多生活和心理的不适应。而这次跟岗的十位都是女老师,都是年轻的妈妈,对于孩子的牵挂,更是让她们难于安心学习。这时候,加强工作室的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办法让工作室成为她们在珠海的家,让主持人成为她们在珠海的亲人。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和安排衣食住行,除了留心观察、照顾她们的情绪,更有效的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

(一)跟岗报到、开班典礼、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

1. 跟岗报到直接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主持人的第一印象。虽然是周日下午,当跟岗教师一到提前准备好的酒店大门的时候,发现主持人亲自在迎接,而且开口就能喊出自己和其他九个老师的名字的时候,所有的舟车劳顿都会化作感激和感动。这就给了跟岗工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2. 开班典礼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及所在学校的首因印象和专业信服度。这个印象将持续影响着学员接下来的三周跟岗学习。所以,在开班典礼上的《珠海八中校情、香洲教育区情、珠海教育市情》简介就很有必要。这给了跟岗教师一个信心:工作室所在的区域是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示范区,工作室所在的学校教研氛围浓郁,领导很重视等等。而接下来的工作室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班委会建设讨论,更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了工作室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和主持人的用心。

3. 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结业典礼作为成果展示会也好,作为告别会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给了工作室成员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三个星期的同舟共济,三个星期的同甘共苦和三个星期的并肩作战,离别,已是依依不舍。结业典礼上有平日看不到的惜别和难舍难分。最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不约而同都准备了纪念礼物。在主持人打开刻有跟岗教师自己名字的纪念水晶镇纸的时候,所有人一片惊喜的欢呼声;而在主持人为跟岗学员一一颁发这份跟岗纪念品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含着眼泪,都过来合影和拥抱。主持人也没有想到班委会为学校、工作室和主持人都准备了纪念礼物。爱是爱的回报,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二)开展珠海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在周末,组织跟岗教师到珠海本土的风景名胜游赏,一来增进同伴的了解和友谊,二来增强工作室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让她们在风情迥异的景观和多样的活动中,减轻对家人的思念之苦,感受到工作室的贴心和温暖。比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组织了跟岗教师自行车环游珠海的绿道,参观了野狸岛、珠海渔女、情侣路、海滨公园、石景山公园、圆明新园、古元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除了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工作室还组织了很多联谊活动。比如说与鲍当洪工作室、孙新工作室的联谊工作餐,又比如说为庆祝子课题顺利开题的烛光晚餐,还有就是家庭做客也深受跟岗老师的欢迎。在跟岗第一周周末,主持人一家邀请跟岗教师一起到家里做客并到得月舫喝早茶。第二周周末,珠海本地的学员谭美婉老师邀请跟岗教师到家进行“零食会”。到中山听课的时候,中山坦洲的学员周新花老师邀请大家到家里做菜,共享大餐。跟岗开始的时候有欢迎晚宴,跟岗尾声的时候有珠海本地学员宴请外地学员的大餐,结业的时侯有毕业宴会……所有这些活动,加深了工作室成员的彼此了解,增强了工作室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形成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力,成了跟岗学员们结业视频的最温馨、最打动人心的花絮。

第9篇:英语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

Richards也总结了教师信念体系的大量的不同的来源。它们包括:语言学习者自身的经历;他们的好的工作经验;惯例;个性因素;教育或研究基于的原则,来源于某种途径或方法的原则。Borg(1998)在一个教师的研究中指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由他一生中的教育与职业经历所塑造的。在这个研究中该教师深深地被其最初的训练所影响。该教师的经历将让他采用交流的方法和培养了他以学生为中心的信念,这会直接和持续的影响他的教学实践。

在中国大学英语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是一门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在中国已开办了近23年,在这期间已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改变:出现过三个英语大纲和许多英语课本。第一代大学英语教师以及大多数第二代也退休了。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凝聚了好几代人的心血。

自从1998年以来,国内的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都在逐年扩招,但英语教师数量的增加从未跟上入学人数的增长。为了满足扩大的入学人数惟一的办法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使原本就沉重的工作量更重。

大学英语老师的教学信念能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吗?笔者对所在省的所属三个大学开展了一份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信念调查,并进行了一定分析。

一、问卷设计

这个调查,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在职大学英语教师当前的教学情况、教师培训和评估方面的信念,在调查问卷中安排了三所学院的英语老师。第一部分的调查问卷中,1-6题是涉及关于学生的教师信念,调查在老师心目中关于学生的主动、教学中参与和合作以及教师威信等;7-13题涉及关于英语教师的信念。这些条目包括词汇、语法、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发音和文化导入;14-33题涉及教学实践。对于非母语英语课程的教育而言作为计划有关教师的详细目录―途径的基础,这些条目证实了关于差异性、基于职责的方法、学生间的交流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则等方面的教师信念;34-42题表明了课程的发展,这包括了计划教学、学生团体学习、教师决定、课程民主和基于分发任务的课程;43-49题研究教师的自我形象,关于其角色的教师信念,提倡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帮助者和指导者;最后11个问题是进一步观察系统性学习,这是与先进的方式:合作教学、创造、构成主义学习有关的。

在第二部分的问卷中,20个问题被分成了两类:前11个是关于教师的信念,后9个是关于教师的培训。在门类1中,列出了关于专业主义的观点、自我检验、学校风气、培训的方面和教师信念与教师培养之间的联系等。在门类2中,教师培训的内容是重要的,教师培训是作为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一个促进因素。

二、问卷信息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由年龄在二十几岁和三十几岁的年轻教师承担的。教师的工作量可分成两部分:额定的工作量与实际工作量。额定工作量是指一个教师每周应该上多少节课。没有完成额定工作量,一个教师就拿不到其全部的薪水。实际工作量是指一个教师每周上了多少节课。理论上说,一旦教师完成了他们的额定工作量,他们就完成了他们的全部工作。然而,没有人会只完成他的额定工作量。三所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的额定工作量是不一样的,实际工作量也不一样。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教师平均每周的工作量实际上都超出了33%。同时问卷还反映出,这三个学校的平均班级人数表明在一节50分钟的课中,每个学生最多只能有一分钟的发言时间。另外,师生比例让教师陷入了批改学生作业的工作中。根据我们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三所大学的英语教师通常大概每1.5周会布置一次作业给他们的学生。通常作业会包括翻译、造句、阅读、完形填空等。由平均师生比来看,一个教师即使只在每个学生作业上花仅仅两分钟,那么他就不得不花290分钟在批改作业上。

调查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信念是积极的。然而,他们对当前的教师评估和培训很少持乐观态度。从分析看出,教师关心学生的主动性及自我学习和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再担任绝对决定的做出者,而他们想成为一个学习中的助手或伙伴。另外,尽管教师拥有系统的英语知识,但是他们还是愿意增强或弥补他们知识的不足。工作量的压力和增长的大学入学人数是教师没有或忽视对他们的日常教学进行检讨的部分原因。最后,教师对教师教育的态度是令人吃惊的,当前对教师的培训项目几乎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正在加强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这提示我们的教师教育应该更多地注意在职教师以增强他们的教学质量和给他们提供最新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希望他们的教学成绩,对职业和学生的态度以及他们的教学效果被他们的同事、管理人员及学生高度地评价和评估。积极的评估将在进一步的职业发展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因而,与其他另外两个大学的教师相比较他们的得分更高。

三、启示

这个调查问卷的既定前提是:积极的教师评估将会影响教师信念,有效的教师教育将会帮助建立适当的教师信念体系。基于教师的信念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性,一些研究者开始思考怎样建立和优化教师信念。当同化与适应被认为是对改变教师信念是有效的时候,鞠玉翠(2001)提出了通过建立教师的信念对某种文化的适应和个人的创立。她还认为反思是重新构建教师信念至关重要的方法。建构主义在建立教师信念方面为许多学者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Ravitz和Snow(1998)提出了一个协调的构成主义者的方法来构建教师的信念。Ravitz和Snow所提出的构成主义的方式由下列内容组成:1)"beliefs that learning is best supported by student freedom vs.teacher control,and students build knowledge vs.teacher explains";2)"cognitive challenge practices:reflective writing,divergent thinking and probing questions";3)"other constructivist practices:project-based activities,problem-solving and group work"。

林碧英(2000)认为“更新教学方法上的观点是建立良好教师信念的核心因素”,因此她进一步认为所有的教师应该适应“复查与沉思”的方式来“思考教学行为之下的隐藏的价值”,这将帮助“教学行为中表面的知识或想法变换成内心的信念”。根据这些观点,可以断定对教师的培训教学中的反映与评估观念的自我效验将对教师信念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