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能力 创编能力 培养目标 基本途径 艺术实践
从中小学反馈的信息表明,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校内舞蹈队伍,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演出及舞蹈比赛,很需要具有音乐知识同时又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相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舞蹈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但会跳,还要会编,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舞蹈风格种类要丰富多样,技能技巧难度适中即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形体基训,学习芭蕾舞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除此之外,还应学习现代舞,编舞基本技巧和中学生舞蹈。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入贯通。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中,除了基本功训练外,同时要学习风格不同的各种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地精选好教材。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直、立、灵活、协调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练习为辅。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不仅进行形体训练,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为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要从各种民间舞的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使其对以后编舞具有很强的使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性、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能力准备。
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近一步提高,我在第二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编舞技法课的学习外,外国代表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舞以及爵士舞和现代舞均占一席之地,采取了这种扩大容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和创编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基本素质着重从舞蹈实践可行性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舞蹈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中小学从教的实际出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学习时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能力。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进一步阐述: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作用、目的、舞蹈术语等,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懂得让学生不照搬教科书上内容的情形下,用自己的流利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对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可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进行实分析比较,辩别异同。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动作时,可把已学过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和代表性动作的“迎风展翅”(Arabesqe)和“鹤立式”(Attitade)典型的动作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和典型动作中的“顺风旗”“商羊脚”进行对比,可从两种手位、脚位、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内在气质、舞蹈风格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芭蕾特点是“开、蹦、直、立”,舞姿长而舒展延伸,动作多表现在下肢,线条清新等,与之相比中国古典舞特点是“圆曲、圆弧”,还有回旋,舞姿婉转修长,上下身配合,线条曲折等,通过对不同风格认识更清晰,动作要领更准确,这样也就提高了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最后3—5分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技巧让学生来进行总结。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之后,接着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使自己从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
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动作时,学生学会了“里绕花”这一主要绕花后,不要按一般规律那样接着就教“双绕花”、“交替花“等动作,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进行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的想象。结果产生出比教材中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花动作,如“上下绕,左右绕,前后绕,站、跑、跳、坐绕,还有翻滚、仰、俯绕”等,然后再将即兴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教材中的手位动作相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编舞创造能为。
在舞蹈整体组合教学时,结合讲授舞蹈构图和画面的基本规律进行教学,让一组人表演,另一组人进行观察评议,通过直观教学向学生讲解各种不同的舞蹈构图的动用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试和口试,笔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评分期采取平时分和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有利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编舞、艺术实践,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编排舞蹈,突出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通过学习自己习作的排练检验对学过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相应用。
[关键词]艺术推进 舞蹈教学评价 过程档案袋
“艺术推进”(Arts Propel)是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为主要依据的一项艺术课程的研究。该课程对美国的艺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许多国家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在不失时机的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着教育改革,其中舞蹈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的发挥在舞蹈教育改革中显得日益重要。笔者尝试从“艺术推进”项目与高校舞蹈教学评价中找到契合点,以更新舞蹈教学评价观念,进行评价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探索以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的多元化来培养整合学生的多种智能。
一、“艺术推进”课程的评估理念
霍德华-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智力”作出了如下定义:“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力的核心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以多元方式存在着,他提出了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或更多的智力存在,其中最主要的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同时他还认为上述七种基本智力中至少有四种与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这些是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有研究者甚至强调说“加德纳提出的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本身,几乎都与艺术有关。”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将人的潜能的开发、促进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当作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它为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艺术推进”就是以多元理论为主要依据的艺术课程,它提倡学生以广泛的艺术媒介和资源对艺术进行感知与欣赏,同时对艺术及艺术创作进行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的过程种进行艺术表现与创作。这是一种新的艺术课程和评估方法,它在教育评估方面体现出与以往艺术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以四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1)创作能力――学生创作时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技巧、创新、自身情感的抒发及坚持艺术创作的恒心与决心。(2)感知能力――包括精细鉴别领域内作品的能力、对环境的敏感体验、对艺术材料的敏感体验等。(3)反思能力――对他人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理中肯的评价,虚心并能积极听取、采纳他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意见与建议等。(4)工作方法――学生在进行艺术学习与创作时所投入的程度、独立工作与合作的能力、运用各种资料的能力等。同时评估者由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家长等组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采用领域专题、过程作品集、个人反思、同学的评价、自我评价、创作过程的录影录像、家长的评价等。这一全新的评估理念与方法,给高校舞蹈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视野。
二、“艺术推进”课程对我国舞蹈教学评价的启示
(一)重塑舞蹈教学评价目标
我国当前高校的舞蹈教学比较强调技术教育和德育的功能。因此注重舞蹈技术技法的训练,常以学生技能达到的程度来评价舞蹈的教学质量,这种单一、主观、片面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综合舞蹈能力与舞蹈素养的培养,极易造成学生学习与创作兴趣的降低。同时也违背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主体发展的根本目的。
英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简・罗素说:“我们关心的不是培养出技巧表演者,而是怎样通过表演来教导学生认识开发自己的身体,使学生热爱舞蹈,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及培养敏锐的洞察力。”这也告诉了我们教学不只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的基本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艺术推进”课程提出了以创作、感知、反思三种艺术能力为教育目标,它扩展了传统的艺术教育目标定位,明显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更接近于素质教育的理想。这在当前的艺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法训练的现状下尤其有现实意义。这一理论也启示了我们舞蹈教育者舞蹈教学评价的目标应当是多纬度的,不仅是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不应仅是技能技巧的形成,而应以学生人格发展为本,注重人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的舞蹈要真正实现舞蹈教育的本质,首先要重塑教学评价目标,围绕以创作、感知、反思三种艺术能力为教育目标,呈现出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从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促进舞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二)拓展舞蹈教学评价内容
长期以来,高校的舞蹈课是以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平作为舞蹈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而忽略
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具体的学业评估,这样的舞蹈教学评价大多缺乏全面性。“艺术推进”的评估理念为我们高校的舞蹈教学评价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总结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来改变当前评价的单一性。
(1)创作能力
舞蹈的创作能力是学生进行创作时体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舞蹈构思、动作编排的创新能力、自身情感的抒发及坚持创作的恒心与决心等。它决不仅是体现在课堂中的练习中,更重要的是课外的实践锻炼。如:课堂中可通过音乐即兴舞蹈、命题即兴舞蹈、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不同种类舞蹈的组合编创来提高舞蹈的创作能力。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小学校的舞蹈排练,参加各项文艺演出与比赛…使学生在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创作中提高舞蹈的表现欲与创造欲。
(2)感知能力
舞蹈的感知能力主要包括舞蹈技能技法的接受能力及舞蹈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中基本的技能技法可通过舞蹈课堂训练来实现,而要培养舞蹈理解力和鉴赏力,舞蹈教育必须开辟“第二战场”,即通过舞蹈史、舞蹈评论、美学等舞蹈艺术的知识,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个体的思维方式来获得对舞蹈艺术的整体理解。比如:汉族舞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各类汉族舞蹈组合技术的考核,而且要有汉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汉族舞蹈的美学特征等知识的感知。
(3)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自己对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反思,是自我指导艺术学习的能力。主要 包括对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要领的分析与比较、错误动作的辨别、在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的反思等等。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一生的艺术学习与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每位同学在阶段性的训练之后及时反思,了解进步之处、找到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的学习目标。这样的自我评价可以充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增强自信与动力。
(4)、工作方法
舞蹈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在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兴趣与态度、课堂纪律、个性与情感、交流与合作、运用各种资料等各方面的能力。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态度、饱满的创作激情、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等都是舞蹈学习与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完成一段民间故事等即兴舞蹈设计,可由善于交往的学生担任负责人,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编写,由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来画,由肢体动作技能熟练的学生担任主角等。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各自发挥其特长,在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
(三)革新舞蹈教学评价方法
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大多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因而在评价的方式上也显得比较单一,以终结性考试评价为主。“艺术推进”课程提出了在教学中使用多种评估方式和手段,注重对过程的评估。因此笔者总结认为只有终结性考试评价与过程评价融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能改变当前高校舞蹈评价单一的现状。
(1)、过程评价
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人脑记忆和遗忘规律实验表明,评价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在于及时评价,时时评价。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转、翻身、跳跃等动作的技巧或感觉的形成需要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学习与创作中采取随堂即时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考试等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对练习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避免走弯路,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评价主体多元化
由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主持的集体与单个评价等方法的结合。通过自评与他人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动作概念和正确的感知评价。让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了解自己在发展中的需求,在认识自我中建立自信,激发自我的主体意识,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过程档案袋
它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记录习舞者某一时期在学习、思想、成长等各方面的情况。它能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技能,有效地展示由学生自己所完成的书面成果,促进学生加深对学习的理解。笔者认为其中可收集包括舞蹈作品展示、文本记录、评价表格等。总结如下:多元模式评价表(姓名日期)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韶关512009)
摘要:良好的幼儿舞蹈能力能促进幼儿教师灵活而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为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其学习幼儿舞蹈基本舞姿、基本步伐和常用动作,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拓展和丰富幼儿舞蹈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幼儿律动、幼儿歌表演动作的创编能力以及幼儿歌舞节目的编排能力和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能力。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能力;舞蹈教学;舞蹈语言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50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14—03
基金项目:广东省韶关学院第十三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SYJY20121347)《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项目负责人:黄娟莉。
收稿日期:2014—09—25
作者简介:黄娟莉(1977— ),女,湖南宜章人。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要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幼儿舞蹈能力,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要求教师灵活而有效地运用其在幼儿舞蹈方面的能力,生动活泼地开展早操、语言、体育、科学、美术、游戏等日常活动,还需要教师组织排演各种表演节目,比如参加六一晚会、毕业汇报、各种艺术比赛等活动。为增强学生适应幼儿园工作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该强化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整理了以下几点教学心得,在实践中对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一、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幼儿舞蹈语汇,深入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幼儿舞蹈基本舞姿、基本步伐和常用动作是学好幼儿舞蹈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大量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丰富学生的幼儿舞蹈语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
幼儿舞蹈基本舞姿主要包括叉腰式、木偶式(小燕展翅)、睡觉式、鸟飞式、宝宝式、哈哈式、交叉式、花朵式、指脸式、高低式、挽花式、握枪式、扛枪式、勒马式、开车式、飞机式以及古典舞常用的各种手位等。
幼儿舞蹈基本步伐主要包括:走步类,如自然走步、吸腿走、踮脚走、拧身走碎步、娃娃步、进退步、错步、十字步、踵趾步、点步、踏垫步、交替步、弹簧步;跑步类,如小跑步、后踢步、吸跳步、跑跳步、滑步;跳步类,如蹦跳步、前踢步、踏踢步、踏跳步、跳颠步,等等。
幼儿舞蹈常用动作除了要借鉴中国古典舞的常用动作,还要突出幼儿舞蹈的特点,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幼儿熟悉的动物、植物、人物、自然现象、游戏形象的模仿动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幼儿舞蹈基本舞姿、基本步伐和常用动作创编成组合的形式,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和表演来记忆和掌握;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动作素材做幼儿舞蹈动作的改编和创编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
二、拓展和丰富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幼儿律动、幼儿歌表演动作的创编能力
(一)采用幼儿园教材中的歌曲和儿歌作为教学内容
幼儿园一般根据幼儿的年龄分班,分为小班、中班、大班。教师可以按不同年龄班的教材分别抽取其中有特点的歌曲或儿歌,让学生根据歌曲、儿歌创编律动和歌表演。虽然现在各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材,但都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下选定教材。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实习基地幼儿园的教材加以运用。例如:广东省韶关市教工幼儿园(广东省一级幼儿园)现行教材,小班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妙》、儿歌《吃水果》,中班歌曲《噜啦啦》、儿歌《花儿卖香水》,大班歌曲《小天使之歌》、儿歌《绣花鞋》。通过这些律动和歌表演动作的创编和表演练习,使学生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歌曲、儿歌律动和歌表演的特点,进而掌握动作创编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二)选用经典儿歌作为教学内容
经典儿歌经久不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许多经典儿歌都是几代人喜闻乐见的歌曲,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一分钱》、《摇篮曲》、《小星星》、《我的好妈妈》、《娃哈哈》、《小燕子》等。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利用这些歌曲做练习,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也能派上用场,有较强的实用性。
练习1
《我的好妈妈》
1.分析歌曲《我的好妈妈》。
(1)先放一遍音乐,让学生聆听。
(2)提问:音乐的情绪如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对幼儿有什么教育意义?
(3)学生讨论、评议。
2.你怎样为歌曲《我的好妈妈》创编舞蹈?
(1)同学1做律动。
(2)同学2做歌表演。
(3)同学3做双人舞表演。
3.把全体同学分成三组,分别用歌曲《我的好妈妈》做律动、歌表演和双人舞蹈的创编练习。
4.分组表演自己的作品。
5.师生一起分析、讨论。
6.修改、整理,把学生的练习作品用相机记录、保留下来。
(三)选用媒体中的健康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电影、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媒体传播的信息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个时代的孩子,特别是当时流行的动画片,几乎成为人们童年时最深刻的记忆。比如《葫芦娃》、《一休哥》、《猫和老鼠》、《蓝精灵》、《大力水手》、《巴巴爸爸》、《小龙人》、《奥特曼》、《天线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爸爸去哪儿》等影视作品,每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里的音乐、正面人物、动画故事以及附有动画人物角色图案的玩具、衣服、学习用品等都是孩子们的最爱。用目前电视、网络中的健康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最贴近幼儿的生活,最容易被孩子们理解和接受,而用这些孩子们熟悉的人和事对其进行教育能花最小的力气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懂得观察幼儿的生活,熟悉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教育切入点,寻找能引起孩子共鸣的主题,从而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习。
练习2
《喜羊羊与灰太狼》
1.请同学们熟悉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2.学会演唱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
3.六一儿童节到了,请你根据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为大班的孩子编排歌舞节目。
4.设计节目形式。
(1)歌曲表演唱。
(2)情节性舞蹈作品。
5.学生分组练习。
(1)选择歌曲表演唱的一组,让其设计队形和歌曲律动动作,完成表演唱。
(2)选择情节性舞蹈作品的一组,让其先写好台本,再根据情节创编舞蹈。
6.师生共同创作、修改。
7.设计、制作服装和道具。
8.组织排练,作为基本功汇报节目表演。
(四)选用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幼儿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将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舞中的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划分为13个等级。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身韵,中国民族(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苗族、彝族)、民间舞以及音乐节奏训练。教材配有伴奏乐曲,为了能辅助舞蹈训练并使之具有中国风格和年龄特点,乐曲结构完整、节奏鲜明、旋律性强,特别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在进行舞蹈训练的同时,能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音乐知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对音乐的兴趣。教材集舞蹈的训练性、娱乐性和中国舞蹈的知识性于一体,注意学生情趣和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及舞蹈的中国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1]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材本着“素质教育与愉悦教育并重”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感知能力,科学地进行编排,教材内容汇集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融合了民族音乐、民间传说等各种文化,舞蹈不仅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还具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性。该教材强调以舞蹈为核心,同时借鉴、吸纳了许多与舞蹈相关的艺术门类的精华,如采用民谣、儿歌等形式。教材在舞蹈的设计上强调道具的运用与民族服饰的穿着,通过这些民族文化的典型性符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与爱美情结,使学生在舞蹈状态中想表现自己、会表现自己、能表现自己。同时,在教材的设置上也刻意给予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培养学生爱美、会美、欣赏美、驾驭美的能力。[2]
这两套教材深受教师、学生、家长的喜爱,在社会上被普遍推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多方位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学习、借鉴最优秀的科研成果,并吸取精华。笔者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这两套教材内容:
1.向学生推荐、介绍两套系列教材,请学生欣赏、自学,并写出学习心得。
2.重点学习1~3级幼儿部分教材内容,要求其能较好地表演各个舞蹈组合。
3.请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组合,做幼儿舞蹈教学试教练习。
4.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时候,选用《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材组合,作为练习和补充内容,丰富、完整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特别是加深对民族民间舞中幼儿舞蹈的理解。
5.选用两套教材中的音乐,进行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创编练习。
三、选用全国优秀幼儿歌舞剧目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幼儿歌舞节目的编创能力
幼儿歌舞类节目的排演、幼儿舞蹈的创编是幼儿园教师最实用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需要扎实的幼儿舞蹈理论基础,还需要很多的实践积累。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是有限的,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将全国优秀幼儿舞蹈、幼儿歌舞类节目的欣赏与表演作为教学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捷径,让学生多看、多想、多练,不断地提高能力。
“小荷风采”、全国舞蹈比赛、 CCTV舞蹈大赛少儿组、省级少儿舞蹈比赛都是大规模、高水平、专业性极强的舞蹈赛事, 每一届赛事都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有电视台每年的六一节晚会、春节晚会中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幼儿歌舞类节目,如作品《小蚂蚁》、《小脸谱》、《向前冲》、《爱我你就抱抱我》、《我最棒》等。在欣赏作品时要求学生掌握几个重点:
1.作品的主题、体裁分别是什么?
2.作品的内容如何?
3.作品的形式结构如何?
4.分析、学习作品的编舞手法。
5.如果让你做编导,你会怎样选择音乐?怎样设计舞蹈?怎样编排?怎样设计服装、道具?
6.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欣赏的基础上,如果能让学生亲自表演幼儿歌舞节目,其体会就会更深刻,同时,还能增强幼儿舞蹈的表现力。
练习3
《小蚂蚁》
1.作品赏析。
(1)欣赏作品。
(2)从作品的主题、体裁、内容、表现形式、动作、音乐、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对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4)写一份学习心得。
2.组织学生排练舞蹈《小蚂蚁》。
3.组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
从作品赏析到最后的作品表演过程,实际上将幼儿歌舞、舞蹈节目创编、排演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动手操作同步进行,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排练能力,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介绍[EB/OL].http://wudaokaoji.org/news.asp?id=267.
[2]百度文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介绍[EB/OL].http://cfdance.org/info.asp?id=13.
[3]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舞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教育教学论文2600字(一):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探究论文
【摘要】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向观众传达情感,分享内心想法的重要艺术形式。观众通过舞者的动作神态感受到了舞者的情感态度,这样的舞蹈才是具有内涵和灵魂的舞蹈。因此,本文积极响应中职舞蹈教学号召,致力于构建具有情感深度和温度的中职舞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舞蹈;情感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07
舞蹈教学是中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中职学校舞蹈生众多,但是真正能够通过肢体动作抒发个人情感、升华舞蹈感情的学生却并不多。很多学生对舞蹈的认识过于浅显和单一,认为只要动作做到位就达到了标准,因此忽视了舞蹈最本质的核心情感要求。基于此,中职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指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感,并借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一、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抒感的需要
一方面,抒发内心情感、分享个人感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诉求和欲望,而有效的情感抒发途径和媒介就显得至关重要。中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较为规律单调,缺少多样化的手段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内心的压抑,不良情绪的累积,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在学业上经历过失败,遭受过挫折,所以往往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情感体验更为丰富,负面情绪的累积也较为严重,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也远超他人,因此,中职学生群体中焦虑、不安、自卑和紧张情绪较为常见。而教师以舞蹈教学为媒介,结合对情感的探讨,对内心的剖析,对意志的强化等教学任务,则能够给广大中职学生创造抒发个人情感,释放不良情绪压力的有效途径,富有情感的舞蹈教学课堂能够安抚学生的情绪,并通过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将学生带入到多彩的舞蹈世界中,用舞蹈滋养精神,从而获得内心的释放,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打造课堂文化的需要
中职教育不仅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对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和审美情趣。而在打造校园文化氛围这一过程中,舞蹈教学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但是,仅仅只是舞蹈本身的教学也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很多教师忽视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将舞蹈学习当作强制性的任务,学过就算过,而无法将舞蹈学习真正转变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环节。因此,中职舞蹈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透过舞蹈的外在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让舞蹈学习的精神满足超出身体的疼痛和疲惫。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可舞蹈学习,并积极在课外进行舞蹈练习与表演,打造多元校园文化。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情感化教学,构建素质教育课堂
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工作落实的第一步必须要先从教师做起,先从优化教师教学理念做起,正确认识和接受情感化教学,打造具有情感深度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成人”为目标,带领学生在审美、道德、精神、意志等多个方面获得成长与进步,不仅改善学生的形体,提高学生的动作标准程度,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素质化教学课堂。
(二)善用经典舞蹈作品辅助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力
学生对舞蹈情感的发掘,对舞蹈情感的抒发不足,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积淀不够造成的,学生缺少对舞蹈情感的丰富认识,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对舞蹈情感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广大中职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时候要积极弥补学生这一缺陷,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和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从而为学生舞蹈情感的丰富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前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学生收集相关的经典舞蹈作品,并重点关注舞蹈作品中对情感的抒发和展现,由简入难,逐步带领学生认识多样化的舞蹈情感。比如在表现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与情感时,教师可以选择杨丽萍的孔雀舞为展示素材,并配合专业人员对舞蹈表演的点评和对舞蹈情感的评价进行展示性教学,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对舞蹈艺术的情感理解,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舞蹈情感感知、抒发和表达方式。
(三)保持情感体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人们对于情感的体悟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建立在个人经历、生活阅历、具体事物等基础上,通过判断其中的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而逐渐构建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要以舞蹈本身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对人,对物,对生命进行感悟,对日常生活,对个人经历进行反思,发现细微之处的艺术之美和舞蹈之美,继而收获丰富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或者一次经历,从中发掘情感并将其编为一支舞蹈,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分享细微的情感,展示自己对美的感悟和认识,让舞蹈真正与情感相连,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将情感教育与表演实践结合
艺术来自生活,情感源于实践是不变的真理,对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同样有指导意义。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舞蹈表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上真正的舞台,面对真实的观众进行表演,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对舞蹈情感的不同认识,并不断丰富学生个人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舞蹈情感的抒发表达能力。如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舞蹈情感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舞蹈表演,近距离感受人、自然、社会情感与舞蹈相联系的切入点,即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展现学生自身较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了舞者倾注的心血和情感,有了舞者对舞蹈动作背后内涵和情感的挖掘才使得舞蹈拥有了灵魂,舞蹈表演拥有了感染力和影响力。舞蹈教学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教学,更是对美的分享和熏陶,对情感的浸润和共鸣,因此,教师必须要构建具有情感深度的舞蹈教学策略,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舞蹈动作抒感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挖掘舞蹈背后深层情感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艺术素质教育与舞蹈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艺术素质是学生综合修养重要方面,舞蹈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素质教育融入舞蹈教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舞蹈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背景,分析了传统舞蹈教育的弊端,指出了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教师要有掌控教学的专业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75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的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造性的、启发式的舞蹈教学应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其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上应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这就需要我们舞蹈教师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善于积累和总结,站在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教学对话,加强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要求。
一、传统的舞蹈教学
舞蹈课程目前一般是纳入高中音乐课程,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从教学形式来看,主要分为这几部分,首先是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其次是教师对舞蹈动作、基本的动作进行演示,然后是学生实践练习,最后教师来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一个过程。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因为这样的课程是非升学考试的内容,所以学生的课时较少,一般是一周一节,所以学习的内容不多。因为需要学习理论,所以在练习方面课上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需要学生进行课下的练习,但实际上学生课下练习的不多。从学生参与度来看,女生更喜欢一些,在动作练习方面也更加放松,而男生因为兴趣度不够,所以在理论学习中就往往不太积极,导致动作僵硬。到学期末考查一般是以学生舞蹈动作展示为主要考试形式,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所以学生也比较容易通过,这往往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总体上来看,学生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的学科上,极少数艺术特长生因为升学专业考试的需要,专注程度要更高一些。
二、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变化。诚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的高考制度的实施,新的评价机制正在推进,特别是国家提倡要重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从现实来看,可能是长久舞蹈教学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变化,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变化,一般还是在坚持原有的教师讲理论、示范动作,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基本上是教师在主宰着课堂,学生被动参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少;学生兴趣度往往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这样的现实不仅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是背离的,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要求。
2.对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度不够。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是适应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其终身成长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就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流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科课堂教学中来。而就舞蹈课来看,学生确实是也在参与,但是这种参与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是被动的。同时,在舞蹈课上,有些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给学生自己创造或者发挥的空间不大,缺乏对学生的鼓励,课堂氛围也影响了学生在课上的发挥。这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会受影响,学习的动力也会不足。
3.考试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与评价是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和评价能够直观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措施。然而,当前的舞蹈学科的考试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形式单一,缺乏创造力,对于学生素质的呈现不够。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更多,并没有把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纳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的影響就会下降。同时,考试与评价更多侧重于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关注不够,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也不足,存在一刀切的问题。
三、艺术素质教育对舞蹈教学的启示
1.掌控教学的专业度。教师能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水平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塑造一个容易和学生沟通的、让学生认同的师者形象,又要展示出自己作为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控场能力使学生信服。在教学中不能走极端,如果教师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而刻意隐藏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设置过多的游戏和有意思的活动,或者尽可能做一些学生容易模仿的动作,虽然能使学生顾忌较少地进行尝试肢体活动,但是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不仅使学生对于教师的专业性产生怀疑,也不易于促进学生动作质量的进步。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为了收获学生的认同而一味地向学生示范“高、精、尖”动作,虽然能打消学生对教师业务水平的疑虑,但是容易使学生心存抵触,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我永远也达不到那种水平”,从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摸索和尝试,既要及时树立起权威和专业的典范,引领学生沉浸于舞蹈,也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会话状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的律动。
2.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止步于课堂中,教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至课堂外,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延续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艺术课,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投入地去学,更不用说进行课外的拓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善于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致中迅速自然地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中积累的方法和小成果得到展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感受到舞蹈带给他的快乐,从而发展成一种巨大的潜在的力量,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舞蹈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诠释舞蹈的寓意,使舞蹈具有生命和灵气。
3.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音乐的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共享能为舞蹈教学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艺术素质教育下的舞蹈教学的课例设计和具体教学可以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通过交叉吸收和跨领域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收获了除舞蹈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感受舞蹈艺术。但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须科学、合理,不能过于牵强,其内容必须围绕舞蹈以及相关内容展开,融合过程要以“舞蹈”为载体,不能喧宾夺主,偏離舞蹈艺术的主旨。这种融合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表现,舞蹈与多学科的碰撞,有利于丰富舞蹈课程内容,从而发现创新点,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创新,舞蹈也是。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训练外在形象,也是对事物的认知和创造力形成的过程,艺术素质教育下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对于美的东西融会贯通,使之从中获得灵感,从而促进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采取“以赛代训”等方式,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舞蹈比赛,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舞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舞台感觉,提高自我表现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加强艺术实践。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有利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学生不能一味地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应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只有自己学会创新,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造出更多表现自己思想和个性特点的舞蹈动作。
教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范文2022
我于20xx年x月到校参加工作,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尤其是在我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我成功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工作得到了实践锻炼,思想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感悟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懂得了教师的责任,同时在学习能力、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和祖国的重托,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我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实事求是,努力弘扬“为公、务实、创新、争先”的实效精神。平时,我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以及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教学工作方面
我来到学校后迅速熟悉常规教学方式、方法,精心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等常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并在实践之中注意查缺补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好、课中讲解透彻、课后督促检查严。我在上学期担任了高一年级七学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下学期由于分班调整,我担任了四个文科班的教学和两个理科班的教学任务。虽然任务相对较重,课时数量较大,但是我并没有降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力争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学生能学有所获。在课堂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积极和同事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我认为教师要多读书多听课,要掌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说课和写好教学反思。同时,我还通过反思来加快自己成长,并能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生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使自己不断的成长。同时,我所担任的几个班的教学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十三班在期末考试中对比半期考试有较大进步。
三、个人素养方面
教书之余,我自觉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博览群书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新教师更要勤奋学习,自觉修养,脚踏实地,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四、个人生活方面
在生活上,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提醒自己,重视“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努力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风,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为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经过学习实践和锻炼,我已能做好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在思想、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在领导的关心及各位教师的帮助下,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此之际,我郑重地向上级领导提出转正申请,请领导给予批准为盼!
教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范文2022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初为人师已近一年了。作为一名新教师,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学校,但身份却由学生转变为教师。期间,自己感受良多。
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政治活动,坚定正确的信仰,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以师德、师爱、师智、师能要求自己,以爱播撒,用爱耕耘,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我经常阅读教学和教育类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教学上,我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教改学习和听课评课活动,既学习继承传统教学的经验,又学习新教材教法的新理念。课前精心设计教案。上课时,注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我还注意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取向和接受能力,营造课堂活跃气氛,注意跟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具体操作中,大胆放手,主动放权,鼓励他们动口动手动脑,重视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探究学习和英语实践活动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单词和简单句子的记忆,为他们升上五年级打基矗课后,我耐心辅导,细心批改作业,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还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我的教学水平提高较快,我的课受到学生和听课老师、家长的好评。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
经常下班指导学生出墙报、督促做两操等。我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和健全心理。班上很多学生觉得我知心,很多心事都告诉我。连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在我的开导下,劣性行为也有所收敛,对其他同学的影响力也大大的减弱了。我经常用家校通或者电话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情况或向家长汇报学生近况,坚持正面教育和激励引导。我和班主任一起去家访,尤其注意做好单亲家庭学生、下岗家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工作。我常常和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常常交换意见,工作协调,注意培优补差,为提高2班3班的整体素质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对学校值周、科组宣传栏的工作,我都热心付出,毫不计较。
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如果说有一点成绩的话,首先要谢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支持,我的成长途中写满了他们悉心关怀和鼓励的印记。我初涉教坛,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我努力改进。如: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有时还过于急躁,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处理的技巧。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教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范文2022 时光飞速流转,转眼间距离我进入xx幼儿园已经过去三月有余了,我的试用期也随之悄然结束,真正成为了xx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跟各位老师也已经相处成很要好的姐妹,跟园长的关系也极为和谐,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相处的极为融洽,彼此感情很好,几乎没有什么隔阂,也没有学生抵触我。这就很好的促使了我在工作上的顺利发展,很平缓的度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主要还是因为其他老师的热心帮助,还有园长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回过头来看,这三个月的工作,我自己还是很满意的,我也有信心在转正后,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我在xx幼儿园负责教孩子们舞蹈,在xx幼儿园我是的一个舞蹈老师,也因为我的到来学校多开设了一门舞蹈课,教学设备、需要的道具、衣服园里花了斥巨资购买;园长也尽量给我多安排了几节舞蹈课,教学资源都往我这边倾斜;找不到其他的舞蹈老师,就给我配备了一个小帮手,也有一点舞蹈的基础,目前还是实习老师,刚从师范学院出来的“小朋友”,来协助我的舞蹈教学工作,有了她的帮助,我会轻松很多,我一个老师上全园小朋友的舞蹈课着实有点。因为园里一直缺乏舞蹈老师,所以一直没有开设舞蹈课,对这方面的经验有所不足,所以我的意见园长还是会着重考虑的,这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知道园长是想把孩子们舞蹈方面的能力赶上来,我也不会懈怠,尽自己所能,园长都对我的工作这么大力支持了,我肯定的做出点效果出来,不然怎么对的起园长。所幸经过三个月的辛苦教学,在上周的儿童节文艺会上,呈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孩子们都表现的很好,我也获得了家长们的肯定。
关键词: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学生;绩效评价机制
1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的意义
舞蹈类课程是高等学校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关系到舞蹈类专业的自身发展。因此,不断提高舞蹈类课程教学质量,是高校舞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终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一次性的,并不是很关注平时学生的表现,或者可以说,这种终结性的评价主要靠的是学生一次考试的成败,而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考核的模式最大优点在于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小,操作简便。但是对于新时期的舞蹈课程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成绩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开展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等等诸多方面。而正是因为教师的评价机制过于强调单一的考试。因此,很多学生都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最终的考试上,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学习过程,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构建正确而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有关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其实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注意并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从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首先,目前很多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在进行学生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的时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不够重视。这个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不够重视,也没有能充分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过分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1,2]也因此导致教师并不注意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评价,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只是关心学生最终考试考得怎么样,至于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学习态度如何,则并不看重。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过程的重要性甚至要大过结局的重要性。因为结局只是一瞬间,而过程则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学生能力的提升大部分是在过程中形成的。而正是由于教师不够重视这个学习过程,导致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对过程的自我约束。第三,总评成绩的构成结构不合理。现在,一般学校都会规定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由几部分构成,但是至于每部分的具体比例,往往也是一概而论。实际上,舞蹈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这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兼顾的课程。但是在目前的舞蹈教学成绩评价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导致成绩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成绩的公平公正。
3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思路
3.1 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课堂上,学生兴趣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学习兴趣,兴趣的浓厚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第一,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肢体动作、眼神等角度观察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对于那些能够积极随着教师讲课思路走,且能积极响应教师授课思路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平时成绩评定中给予认可。同时,对于那些对教师讲授内容能积极提出建议或者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予认可,以资鼓励。第二,课堂下,学生能否积极地与任课教师对课堂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沟通,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需要纳入到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考核当中,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形成量化的操作标准,比如按照上课能否积极响应教师授课思路和课后作业是否有创新思路、课后作业书写的工整程度、内容与教师要求目标的远近划分成“优秀”(加8~10分)、“良好”(加5~7分)、“一般”(加2~4分)、“差”(加1分)4个等次。
3.2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和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即使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不完整的,而且也不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在成绩评价中加入对学习态度的考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在课堂出勤与课堂表现方面,满勤学生,记60分,以此为基准。请假扣2分,迟到早退扣3分,无故不出勤扣4分;[3,4]不记笔记或笔记数量不足课时一半的同学不加分;整理笔记超过一半但不完全的加3分;能连续按行课顺序记笔记的加5分,笔记完整并能提纲挈领的反映重点,且有后续整理情况的8分。
3.3 合理安排总评成绩的比例构成,健全成绩评价体系
总评成绩的构成,应该是由平时成绩、实习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权重比构成。目前大部分高校中,总评成绩的构成,也就是对学生绩效评价的机制普遍过于侧重期末成绩,而对实习实践以及平时成绩不够重视。这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对平时表现及实习实践的重视。而实际上,对于舞蹈类课程来说,实习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在某些课程中比理论课还要重要。因此,不断强化对舞蹈类课程总评成绩构成的科学性,健全学生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舞蹈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价值。[5]为此,各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需要根据课程具体的性质和课程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成绩构成的比例。比如salsa舞,目前就已经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等部分高校舞蹈类专业的课程之一。针对这种舞蹈课程而言,更多的就是强调实习实践和舞蹈动作的提升;而对于一些民族舞蹈来说,除了要掌握技术和动作要领,还要掌握相关的舞蹈起源、文化内涵,这样一来也更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舞蹈的本质。
4 结语
正确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果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对于高校舞蹈类课程来说也不例外。而构建一套科学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并不断的结合舞蹈类课程的发展和学生自身条件的发展而完善。最终才能形成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舞蹈类课程学生绩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开沛.普通高校舞蹈类专业办学的困惑与对策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2] 黄晶晶.如何在普通高等学校发展舞蹈课程[J].大舞台,2010(3).
[3] 解月光.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9.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当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受到表扬和肯定时,其心理就会产生积极、主动和愉快的思想体验,学习态度就会变得积极向上。相反,当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受到批评或否定时,其心理就会产生失意、挫伤感,意志就会变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激发和鼓励学习是基本和有效的教学法。恰到好处地运用鼓励方式,以浅易的道理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适时、适度、科学、合理地鼓励评价,消除学生的思想负担,教学实践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如在舞蹈实践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刻苦练习与探索完成了一次完美表演或是精彩演出,其内心一定充满快乐,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准确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给予表扬,切不可指责、批评,特别是有些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舞蹈技巧或概念等方面理解得都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这些学生学习思想情绪波动较大,鼓励式教学法能很好地增强其自信心,使之克服困难,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
2.强调学生各学习阶段的评价
舞蹈学习由于个人身体条件、舞蹈基础、生活经历等不同,决定了学生不同的舞蹈气质、舞蹈感悟、舞蹈表现等。教师应深刻认识并严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差异建立不同层次化的评价体系和目标,不以几次抽查、考试,或是演出成绩的好坏将学生划为若干等级。对待学生舞蹈技术的进步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客观和中肯的评价。同时,通过评价手段提高学生参加舞蹈学习的热情,激发其学习舞蹈的创新思维,积极主动、刻苦训练,让自信和快乐充满课堂。
3.强调对舞蹈艺术实践活动环节的评价
实践活动是想象与联想、思维活动的基本源泉,是学习和钻研科学知识,培养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舞蹈艺术的训练和教学过程就是舞蹈艺术表演的实践过程,所有的舞蹈教学、都应以学生的艺术实践为核心,激发和鼓励学生勇跃参加各项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舞蹈和音乐艺术空间,获得肢体审美艺术体验。学生的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科考察的一种动态评价,教师充分利用舞蹈表演和教学过程,认真组织反馈的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人、小组、男生或女生、班团干部等,如民族舞专项汇报会,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展开舞蹈艺术构思和创编等。经过创作、排练、表演达到互相交流合作和激励的目的。同时,由优秀学生和专项教师组成的评委,可根据现场表演的艺术效果,给表演者合适的评价。最关键的是,从节目创编到组织排练、舞美道具、服装设计、灯光和场地布置,到最后评价的各项内容,全由学生独立操办。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应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引导者和协助者,这既提高了舞蹈艺术表演水平,也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服务意识加强,组织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二、实施舞蹈教学评价的把握性原则
1.教师与学生同是评价的主要对象
传统的教学法多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教学形式与结果由教师一个人决定,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机会不多。在舞蹈艺术实践中,舞蹈艺术是技术与肢体高度结合的产物,学生要真正取得进步,就要积极主动、勤学苦练,真正参与到舞蹈教学实践的各项评价环节中去。当然,在教学评价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学生会比较爱面子,但经过教师的耐心鼓励和引导,就会有好的收获。如在实践教学中对民族长鼓舞如何表现韵味与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各自认真表演之后,围绕艺术动作韵味展开评价,提出观点,畅谈体会和感受,最后由教师做综合发言和总结性的评价。论述长鼓舞韵味的表演要素,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探讨和总结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是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更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建立起平等、愉快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评价能力。
2.完善舞蹈教学和评价制度
当前,舞蹈教学的评价方式多以单一的量化考核方式为主,笔者认为,教师更要注意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一是重点关注学生积极参与的思想态度的评价,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态度的变化、参与意识并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思想端正、态度认真的个人和班组;对于个别学习不认真、思想不够集中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肯定成绩,并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心,从学生个人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全面了解和鼓励他们。二是重点关注舞蹈教学与艺术实践的过程。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绝不可仅凭对个人的平时印象打分,也不是以某种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建立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步骤,让学生监督评价过程,接受和认同评价体系。
总之,学生以主人翁的思想态度投入到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成绩,教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可以让学生看到希望、干劲更足。当然,对参与效果评价的学生,因为其个体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性质决定,但总的原则是,要让参与评价活动的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鼓励性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肢体形态语言,重在关注学生发展方向和过程,弱化等级与结论,全方位发挥、形成开放性的评价机制,使评价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良好心境,从而提高舞蹈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师舞蹈教育的教学方式及其最终评价受到传统舞蹈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舞蹈教学、学习方式单一,高师的民间舞课堂教学需要探索符合自身的教学方法。民间舞课堂教学不仅是技术技巧的传授,而且更重要的是舞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引导探究教学法的研究,尝试构建适合高等师范院校民间舞课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引导探究教学法;高师;民间舞;课堂教学
1997年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在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但在培养模式、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照搬或者模仿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的现象。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教育大部分以培养师资(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不同于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院校以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舞蹈教员等为主要目标,学习和借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必须立足于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高师的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间舞课堂教学通过民间舞的身体训练,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所产生的不同舞蹈风格,民间舞课堂不只是单一技术技巧的传承,而且是舞蹈思辩能力,学习方式的传授。我国师范院校的舞蹈教育起步较晚,有些院校的舞蹈教育在教学中沿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内容,甚至采用几年、十几年前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和学习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弱。高师的民间舞教学需要立足于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探索符合适应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创新性,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实现立体性、多样性的教与学的过程。
一、当前高师民间舞课堂教学困境
(一)教学模式单一
舞蹈课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口传身授法”是基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民间舞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语言讲解、口头传递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传授舞蹈技能[1]。高师民间舞课堂教学若以培养技能和传授舞蹈组合为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则放在对技能和组合的教授和学习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向学生灌输舞蹈组合,学生忙于模仿舞蹈动作,在民间舞的学习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单一实施“授之以鱼”,缺乏“授之以渔”,势必形成“灌输式”单一模仿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更多是在进行民间舞蹈动作的传授和学习,以专业院校的标准要求学生。对于师范院校的舞蹈学生,他们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判断、思考的能力等涉及“教学法”的问题,目前基本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学生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因而一味强调动作高精尖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以师资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高等师范院校舞蹈课堂在教授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需要兼顾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前,大都分都没有接触过民间舞,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预习,课上运用影像资料、动漫、动画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另外,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评价也多沿用艺术院校的考核方式,以学生的表现、技能的掌握为主要考核标准,学生的表现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反映,考核不只是学生的考试,而且也是对教师的考核。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舞蹈技能的传授,必将忽视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院校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学生展示一个学期训练的结果,以技能表演为考核标准。而高等师范院校的评价方式目前大都沿用艺术院校的考核方式,单一以表演为主。高等师范院校的考核需要有自身的特点,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合作力、课堂表现等评价,期末考试评价包括表演、思辨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不只是学生技能的评价,需要立体性、综合性的评价。作为将来的中小学教师,在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需要重视学生的思辨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学习模式单一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讲授教材来获得知识,学习者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需要独立发现问题,即把新学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不断向学生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形成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势必削弱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舞蹈教学主要是“口传身授法”,必须通过老师的以身示范完成教学。学生模仿教师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多种学习手段自我学习。目前,自主学习是接受式学习方法的补充。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影像资料、书籍对将要学习的民间舞从民族、地域及相关舞蹈文化知识等方面进行认知和了解,帮助理解与体现民间舞的风格。另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一些专业的影像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前学生通过影像资料主动了解民间舞的动律、基本的动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然而,终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习惯。
二、以引导探究教学法突破高校民间舞课堂教学困境
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于“师范”,为中小学及文化机构输送舞蹈普及和舞蹈教育工作的舞蹈教师,目的不在于培养高精尖的舞蹈演员、舞蹈编导,因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考核标准需要区别于高等艺术院校。民间舞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舞蹈技巧的传授,需要不断更新舞蹈教育理念、舞蹈教学模式,构建适合高等师范院校民间舞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掌握民间舞风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以培养舞蹈教师为目的展开教学,促进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从而推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2]44。引导探究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自行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国内外学者认为“探究式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二是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引导探究教学法可突破高师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困境,主要从心理层面和身体层面突破。首先,心理层面包括思辨能力、积极能动性等方面。传统的教学更多是模仿式教学,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学生处于无思考状态,课堂氛围沉闷,互动性差,学生思维灵活性、积极能动性较弱。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都没有接触过民间舞,但是她们具有相对高的文化素养,可针对学生的优势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根据其特点,分为教学初期、教学中期、教学后期三个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探究。通过层层设定目标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气氛活跃,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其次,身体层面。传统教学一般是教师“嚼碎了喂给学生”,教师说出左脚就出左脚,向右走就向右走,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学生缺少对自己身体的体察、认知和思考。民间舞教学的中期、后期随着学生对民间舞动律、风格的掌握,可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去探索动作的衔接,动作之间的搭配,以及动作的变化、动作的编排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将会得到开发。引导探究教学法,即教师由浅入深地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行探究、自求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合作讨论的课堂氛围,从而形成一种双向交流式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2]44,以所学的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
三、以傣族舞教学为例的引导探究教学法应用实验
(一)研究对象
以浙江师范大学舞蹈本科专业2011级20人、2013级21人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1级运用“灌输式”单一模仿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教学模式。2013级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启发指导,通过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施方式
每个学期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地域的舞种,每个学期对于学生来讲都是新的内容,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笔者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一个学期,根据民间舞教学特点,把民间舞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探究。第一,教学初期(民间舞的导入阶段)。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以傣族民间舞教学为例,通过层层创设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动地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同学们所认知的傣族民间舞的动律是什么?动律、风格形成的文化因素有哪些?傣族民间舞蹈的服饰、音乐有哪些特点?傣族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在傣族舞蹈学习之初,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学生欣赏,感受体验。傣族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原生态民间舞蹈和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水》,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在观赏过程中主动探究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音乐、服饰等,体验感受傣族舞蹈的动律和自己对于傣族舞蹈的理解,之后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对于傣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舞蹈的动律风格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倾向分几个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并且运用书籍、网络等资源,通过查阅讨论、分析研究等多种探究形式展开探究,由学生合作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经过探究过程,学生总结梳理自己查阅的资料,用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傣族舞蹈动律、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历史、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等知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学生在探究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舞蹈文化加强对傣族舞蹈动律和风格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将舞蹈文化融合于舞蹈动律和表演中,更好地呈现傣族民间舞蹈的动律和风格。如从傣族的居住环境来讲,在溪流环绕、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的陶冶下,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善良;傣族人民爱水,对水有着深切的感情,民族的心态柔情似水,像水一样平和;这些舞蹈文化形成傣族柔情似水的心理状态和傣族舞蹈安详、舒缓的动律,结合对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探究,学生可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其动律和风格。第二,教学中期(民间舞的风格把握阶段),自我探究,自我评价。这个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动律固化到身体,身心统一,形成心理、动律定型阶段,把握傣族人民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性格特点。如引导学生置身于溪流环绕、山清水秀的环境中,想象自己为柔和、平和的女性,把身和心结合起来,运用情感,把傣族人民的性格、审美心理表现出来。针对重点难点,学生容易犯错的内容,请同学们自我判断、探究出现的问题。如邀请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观摩评价,针对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学生互相指出和改正。针对表演过程中同学们表情木讷的问题,请同学们自我观摩,探究表情木讷的缘由?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语言表述能力得到培养。第三,教学后期(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阶段),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民间舞蹈的动律、风格,根据舞蹈组合的不同分成1到3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根据舞蹈的动律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动作的变化和衔接,舞蹈组合的编排,鼓励学生去探究多种舞蹈的可能性,学会创新。在课堂探究中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团队形式课外磨合尝试,完成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对照班进行了两年的对照实验教学,通过课堂观察、期末考试的测定,实验班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思辨力、探究创作力、参与合作力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大都能够积极能动地思考、探究,课堂比较活跃,学习热情高,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强,改变了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第一,引导探究教学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传统舞蹈教学方法中,教师侧重舞蹈技能技巧和舞蹈动作的传授,学生反复记忆动作,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在民间舞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第二,引导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民间舞教学的后期,营造创新氛围,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探究创新,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综合能力提高。为学生走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傣族舞教学的课堂拓展部分,学生表现一段傣家小妹在河边嬉戏的场景,最初学生只是做了几个8拍的动作,换了2次队形,没有表现出和水的关系。针对学生表现的情景,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在河边如何玩水,先把身体运动起来,玩起来,再一步步呈现河边嬉戏的场景。经过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法进行了微课《傣族民间舞蹈气息、动律训练》,参加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浙江省微课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引导探究教学法,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从而进一步推进高师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整体性。探究式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全部,需要在掌握民间舞风格动律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否则,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结语
构建适合高等师范院校的民间舞课堂的教学方式,契合教育部门提出的“舞蹈进校园”的理念,推动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校园舞蹈网共同对著名舞蹈教育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吕艺生进行了专访,在吕艺生教授看来,校园舞蹈与专业舞蹈教育有很大不同,这将引来人们思想观念、教师培养模式和舞蹈课教材的全面变革[3]。校园舞蹈课不再单纯培养技能,而是要着重培养五大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将作为首要目标,当务之急是培养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型舞蹈教师。笔者非常认同吕艺生教授的观点,转变思想观念,培养新型的舞蹈教师,开办特色教育。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发展特色,与时俱进。
作者:邓杰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吕艺生.口传身授: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2(2):37.
【关键词】郑州市小学 舞蹈普及教育 教学现状
在当前重视素质教育、大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的舞蹈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各地积极开展舞蹈艺术研究,涌现出了不少具有一定艺术水平、能够代表小学生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然而舞蹈教育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离真正的普及究竟还有多远?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郑州,既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选取这个城市作为案例,进行小学舞蹈普及教育的调研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适性。笔者从郑州市六个主要城区随机各选一所小学,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等方法,开展了一次较为扎实的舞蹈普及教育情况调查,发出问卷600份,收回576份,内容涵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对象等相关问题。
一、关于郑州市小学舞蹈普及教育现状的调查
(一)小学舞蹈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从《关于郑州市小学舞蹈普及教育课程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郑州市六个主要城区的小学,均开展了舞蹈普及教育,但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表1):
由此可见,在舞蹈普及教育实施过程中,笔者所调查的郑州市六所小学中仅有一所(即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舞蹈课,其余多以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或舞蹈队的形式开展,教材以自选、自编为主,课时量则依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由于文艺汇演任务较多、目的性较强,课程内容多以成品及创作舞蹈为主。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1-6年级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走进舞蹈艺术教育课堂。
(二)小学舞蹈普及教育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
笔者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发现:在郑州市的小学中,开展舞蹈普及教育的教师以兼职为主,舞蹈技能普遍尚待提高,学历以本科、大专居多。个别重点、实验、特色小学,则配备有专业舞蹈教师。教学设施方面,郑州市小学舞蹈课程的硬件设施大多可以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生自学的基本需要,具体情况如下(表2):
由此可见,郑州市区的小学在舞蹈普及教育方面,大多已具备场地专用、图书音像资料齐全的基本条件。舞蹈教师队伍的学历、从教年限、教学经验等,基本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深究其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不少教师是音乐专业出身,后来在职进修的舞蹈特长,而舞蹈院校、综合类大学毕业的舞蹈专任教师寥寥无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舞蹈普及教育的质量。
(三)小学生对舞蹈普及教育的满意度和期望
小学舞蹈普及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小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开发其综合素质做好铺垫。开展小学生对舞蹈课的满意度和期望调查,可以帮助教师科学、有效地组织舞蹈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好教学改革。
1.小学生对舞蹈普及教育的满意度
笔者在相关调查问卷中,将小学生对舞蹈普及教育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参与问卷调查的小学生,谈及对学校舞蹈普及教育的印象,16%表示很满意,43%表示满意,36%表示一般,5%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约有1/3的小学生对目前学校舞蹈普及教育的满意度表示“一般”。不少小学生反映,舞蹈课课时较少,难度较大,临时性强,内容大多针对演出或比赛,没有学到太多东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有如下几种:场地和师资的局限;教学内容单一;课程组织形式以选修、兴趣班为主,学生对舞蹈课程的接触普遍较少;舞蹈课程内容较多,要想学习和掌握需要大量时间,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
2.小学生感兴趣的舞蹈课程内容
在这项调查中,笔者将小学生喜爱的舞蹈按照风格类型划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小学生,最喜欢少年儿童舞蹈、流行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的分别约占49%、26%、12%、5%、8%。除此,笔者还给出了形体训练、舞蹈欣赏课、少年儿童舞蹈特色课程三种普及型舞蹈课程供小学生选择,多数小学生愿意而且希望参与到舞蹈实践活动中来,但喜欢以上三者的分别约占13%、8%、53%,另有26%的小学生则更青睐综合性舞蹈表演课程。不难看出,小学生普遍更偏爱少年儿童舞蹈特色课程和综合性舞蹈表演课程。这为我们尽快编写、建立统一、规范的相关教材提供了启发。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舞蹈艺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多样的形式吸引着小学生的目光,激发着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舞蹈普及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郑州市小学舞蹈普及教育的结果分析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改革中,虽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仍十分明显。以舞蹈教育为例,大多数小学虽然设有专用的舞蹈教室,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很少被有效利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在郑州市乃至全国的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中普遍存在。笔者以郑州市小学舞蹈普及教育情况为例,结合全国其他各地舞蹈教育的研究资料,总结当前小学舞蹈普及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下:
(一)学校不够重视
尽管近些年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促进艺术教育的政策,但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多数地区仍很难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习惯以升学率高低来考量学校的办学质量。这样,在考试压力的作用下,很多学校的音乐、舞蹈、美术课等都被视为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舞蹈课,往往被夹杂在其他艺术课程当中,缺乏独立的学科地位,这无疑与舞蹈艺术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换句话说,学校普遍轻视舞蹈普及教育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常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小学舞蹈普及教育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
(二)功利化趋势
就目前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学校、社会等都普遍关注考级、考证、比赛、升学加分等问题。很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把孩子送到舞蹈班学习,意在让孩子掌握一门特长,将来为升学考试加分所用。各大电视台的相关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无形中也为很多学生和家长灌输了一种功利思想。于是,舞蹈教育的美育意义明显被淡化了。很多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逐渐减弱或丧失了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这是十分可惜的。
(三)地区差距
地区不均衡现象,在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中一直存在。相对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舞蹈普及教育往往开展得更好、更扎实,而那些偏远地区、贫困乡镇的舞蹈教育,情况普遍不太乐观。据笔者了解,河南省各城市小学舞蹈教学设施的完备情况与城市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一些县级城市、农村、山区的小学,大多还尚未配备舞蹈教室,即使有舞蹈课,任课教师也是以兼职为主,鲜有舞蹈科班出身的专任教师。鉴于以上情况,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小学舞蹈普及教育加大扶持力度,为其补充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以此来促进这些地区小学舞蹈普及教育的顺利开展。
结语
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方面,对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气质、自信和人文修养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舞蹈课程的独立学科地位亟需确立和加强,而不应继续依附在体育、音乐、美术课程中,更不应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小学是舞蹈普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舞蹈普及教育意义重大,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虽然目前的小学舞蹈普及教育还存在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成效。
(注:本文为河南省科技厅2014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0999)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素质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中学校长,2008(07).
[2]唐丽香.论我国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凯里学院学报,2012(10).
[3]徐青.学校应成为舞蹈美育的启蒙教育基地[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