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摸底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作用发挥日渐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壮大、农村发展。四次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调查工作共抽取13个乡镇92个行政村,共调查统计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841人。
1、按类别划分。一是生产型人才624人,占人才总数的33.89%;二是经营型人才534人,占人才总数的29.01%;三是技能服务型人才111人,占人才总数的6.03%;四是科技带动型人才273人,占人才总数的14.83%;五是社会服务型人才299人,占人才总数的16.24%。
2、按性别划分。男性1738人,占总数的94.41%;女性103人,占总数的5.59%。
3、按年龄划分。40岁及以下的514人,占27.82%;40岁以上的1327人,占72.08%。
4、按文化程度划分。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772人,占96.2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9人,占3.75%。
5、按职称或技术等级划分。获得高级职称的3人,占0.16%;获得中级职称的45人,占2.44%;获得初级职称的252人,占13.69%;没有获取职称或技术等级的1541人,占83.7%。
6、按培养渠道划分。职业培训机构培训的345人,占18.74%;代继或师承的104人,占5.65%;自学的573人,占31.12%;其他途径的819人,占44.49%。
7、按身份来划分。党员457人,占24.82%;非党员1384人,占75.18%。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农村实用人才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产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的涌现,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这几次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
1、实用人才总量少。抽取的13个乡镇共有农业人口133706人,劳动力67842人,而实用人才分别仅占1.38%和2.71%。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农户仍处于一般的生产、经营水平,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2、人才观念滞后,社会整体氛围不浓。对人才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氛围不浓。
3、获县级以上奖励人数少。曾获得县级以上奖励的农民技术人员39人,仅占农村实用人才的1.58%。其中,曾获地市级奖励的2人,占0.11%,曾获县级奖励27人,占1.47%。
4、文化程度偏低,发展突破意识不强。调查统计中发现,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实用人才占96.25%。
5、文艺人才偏少,农民文体生活贫乏。调查统计中发现,全县文体艺术类人才21人,仅占1.14%。农民文化生活并不十分丰富。这与农村生活环境、农民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6、技术人才少。通过人事部门组织评定技术称号的农民技术人员仅占农村实用人才的16.3%。其中,农民高级技师3人,占0.16%,农民技师45人,占2.44%,农民助理技师和农民技术员252人,占13.69%。
7、农村人才老龄化严重。40岁及以下的农村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总数的27.82%。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不够,工作力度相对较弱。一些乡镇领导在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人才工作缺乏刚性的要求,也就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在工作中对农村实用人才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恰当的评价,缺乏必要的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还处在自然发展的层次,放任自流的现象比较明显。
2、农村实用人才外流比较严重。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已成趋势,特别是思想比较解放、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或创业。直接导致农业劳动力供给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失衡,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3、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很少,有些乡镇拨出一部分经费,但也难以满足培训的需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不经常、不系统、不全面。由于缺乏配套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激励服务措施,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难以发挥技术优势,不易产生辐射示范作用。
四、针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
要紧紧抓住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重头戏,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速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要营造浓厚的人才开发氛围。要采取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进事迹和发挥的积极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营造一种“尊重农村人才,爱护农村人才,帮助农村人才,向农村人才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农村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让全社会来了解、关心、支持、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
(二)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要突出解决农村实用人才自然成长的态势,逐步走上实用知识、应用技能培训提高的轨道。要整合培训资源,按需施教,培养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适合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把人力资源转变成人才资源,使人口包袱转变成人才财富。一是要制定培养总体规划。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之中,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二是要培养特色产业紧缺人才。围绕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按照“一个专家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培养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三是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坚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引导和鼓励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青少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农村建设或服务于我县新兴的矿产、林产、绿色食品等工业产业。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农村学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四是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县、乡、村级组织实用技术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县里重点培训乡、村科技干部和致富能手;乡、镇、重点培训科技示范户;村级组织则可采取科技示范、经验传授为主的方式,对普通群众进行实用技术、致富技术的传授推广。综合利用基层党校、农民学校、农广校、农科教中心等教育资源,帮助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和涉农相关政策;通过组织文化下乡、农民文体艺术竞赛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文体艺术生活。从而,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有普遍提高,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五是组织科学技术下乡。充分发挥“政府牵头的”作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把信息、技术送到企业车间,送到田间地头。
(三)建立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要创新农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根据农村人才特点和实际,转变服务手段和方式,针对农村山区信息比较闭塞的情况,及时主动将相关政策规定和申报要求传达到各企业和乡村组织。要确定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惟年龄的“四不惟”政策,在评审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实绩、效益和社会贡献率。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充分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二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村、乡镇要采取一定的形式,针对不同专长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放如“生产能手”、“种植能手”等证书或牌匾,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农村优秀人才选拔机制。要制定出台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对象、范围、条件,以及选拔程序、管理制度和享受待遇给予明确规定。按照程序、标准,每年组织合理选拔,真正把农村中能带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走向致富之路的优秀人才选。同时,在实施新农保后农民退休享受农保金时,对获得初、中、高级别农村实用人才职称的人员,给予发放适当的退休津贴,激发农村人才的工作热情。
(四)注重示范引导,发挥领军作用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05年我县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要求,真抓实干,着力创新,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工作步骤和工作任务
1、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小组建设,适时调整小组成员,使各成员单位之间切实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要完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信息,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工作的开展。
2、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改进衔接工作
按照市局要求,认真做好2004年度回归社会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工作,查清底数,掌握去向,重点是查找去向不明的刑释解教人员,通过排查、异地协助等方式,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中的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4月20日之前,各所都要完成对上一年度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工作,并以书面形式上报调查报告。
3、努力工作、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按照哈司通[2005]26号文件的通知精神,为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使摸底情况详细准确,我县将五种矫正对象以犯罪类型、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类别进行划分。通过调查,将近三年来五种社区服刑的真实情况,于5月10日前将社区校正对象内部结构统计表报市局。
4、认真组织、努力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调查工作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县从6月份开始对2002年度返回我县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认真、细致的跟踪调查,截止到8月份将调查报告报市局。
5、加大安置力度、努力做好过渡性安置实体、基地普查工作
按照省委[2005]6号文件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大安置帮教力度,今年8月份对现有的实体,进行清理整顿和登记认证,于8月10日前将普查报告报市局。
6、完善各项制度,推动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
按照综治委[2003]17号文件要求,为推动安置帮教工作开展,使各级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切实负起责任,各级安置帮教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衔接、例会、培训、档案、统计、信息通报、对外协调等项工作制度。结合目标管理,建立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对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领导责任查究制,推动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发展开展。
三、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抓成果,保效果。
“同意的代表请举手,请放下;反对的请举手,没有;弃权的请举手,没有;一致通过。”
2月18日,海宁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闭幕会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关于农户刚需建房的决议》。这意味著,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就农户刚需建房开展特定问题调查的接力棒,顺利地交到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手中。
由最初的决定启动特定问题调查,到决定提交人代会审议,再到人代会作出决议,海宁市两届人大及其常委会接力监督的,是怎样一项民生问题?
作决定 首次启动特定问题调查
“你看,这大孙子都已经会满地跑了,再过几年,小儿子也该结婚了,这房子肯定挤不下了。”每每提起两个儿子的事,海宁市斜桥镇仲乐村的孙大妈总要为分立户的事犯愁。
“我家这房子还是爸爸手里建的,已经快二三十年了。”周王庙镇长春村的老吕指着石灰已脱落得所剩无几的外墙,叹了口气说:“现在就怕台风暴雨天气啊!”
在海宁农村,大部分农房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因为建造年份较久,一些房体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老化,同时随着子女的相继长大,房屋居住面积也捉襟见肘。2003年以来,海宁市各镇相继实施“撤小点、并大点”、“两新”工程等,对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了多轮调整,加上近十年来对农户建房实行限批限建,刚需建房的需求量逐年增大。2012年至2016年,海宁市人代会共收到涉及农户建房问题的代表建议17件。
民生所望,监督所向。农户刚需建关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个特别重大的民生问题,引起了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经过前期初步摸底调查,发现基层村庄布点规划不够完善、中远期控制点建房政策反复等问题较普遍,考虑到整个农户刚需建房涉及面广、个体差异大、情况复杂。经过几番商讨斟酌,2016年9月23日上午,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依法作出《关于组织农户刚需建房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并开展调查的决定》,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并由与农户建房有关的规划、土地、农经等方面专业人员和熟悉相关法律政策的律师等组成专家组。特定问题调查在海宁市首次被唤醒。
“这是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体现人大为人民的具体行动。”动员大会上,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要求“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改善民生的有关精神,确保扎实有力推进农户刚需建房特定问题调查工作,为科学有序推进农户刚需建房问题奠定基础”。
当天,该消息一经海宁市全媒体推出,即引起层层“围观”,该条微信在3个小时内点击破万,网友纷纷留言,“期待再期待”“确实是好消息,举双手赞成”……
全动员 历时四个月开展全面调查
“特定问题调查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严格、非常严密的工作,任何接受调查的个人和单位、组织必须依法履行如实反映问题和情况的义务。”时任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辉强调。
2016年9月23日,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了调查总体目标:切实掌握全市农户刚需建房的现状和问题所在,推动政府完善政策、修编规划,切实解决农户刚需建房问题。会后,特定问题调查在海宁市12个镇、街道全面展开。
“大妈,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现在几个子女有立户的想法?”那段时间里,每天中午或傍晚吃饭时,村里总会有这样一些人拿着一叠调查问卷,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填写。这是各镇、街道根据要求先行开展自查。
“你好,我们是市统计局的工作人员……”为掌握全市刚需建房的具体性质分布,10月上旬,从各镇、街道上报刚需户中,特调委又随机抽取了500户,组织专业统计人员上门开展入户抽样调查。
与此同时,由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分别带队,分赴各镇、街道召开各类座谈会14个。
“你是村民小组长,对老百姓建房最有发言权,你先说说看!”
“如果现在让你去规划好的新村点建,你愿意去伐?”
2016年10月17日下午,长安镇政府四楼的大会议室内,30多人围坐成一圈,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辉正就农户刚需建房问题召开座谈会,听取该镇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代表的意见建议。
“几个村子只规划了一个点,虽然比较集中,但因为是跨组的,农户房子造过去后,土地跟不过去。”
“现在弟兄分家,自己小队里不能造,他也不愿意去别的组,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现在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就想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想让子女住得宽敞一点,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大事。”
“年纪大一点的,还是想在原地基造,他们有原来的风俗习惯、邻里关系在那里。”
…… ……
短短一个星期,周王庙、丁桥、斜桥等镇街都相继召开了类似的座谈会。
“想问一下,前段时间镇里和村里有没有人来调查过刚需建房的事?”在相关乡镇、街道听取意见过程中,特调委发现,前期个别镇、街道上报的自查情况和统计数据,与农户的实际情况有出入。为此,决定再从中抽取部分上报的刚需户,由特调委成员入户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并当面听取农户的真实意愿。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特调委还搜集、掌握了周边县市农户刚需建房问题的现状和解决办法,与本市情况开展横向比对和综合分析。2016年12月底,特定问题调查报告出炉。
作决议 新一届人大接过跟踪监督接力棒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特定问题调查报告先后提交市委书记办公会议、特调委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反复讨论,征求和吸纳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大到调查报告结构的调整,小到逐字逐句的斟酌,几上几下,进行了不下20次的修改完善。
“现在我受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委托,对调查工作报告如下:……”今年2月6日,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专题听取关于全市农户刚需建房的特定问题调查报告。
“这项工作十分必要,调查工作扎实有力,真实反映了我市农户刚需建房的现状。”
“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运用好调查报告的成果,将这一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调查报告中反映了全市刚需农户的真实想法,但其中一些农户的想法也不合理。”
“报告中的用词还需要更慎重、客观一些。”
经过认真审议,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特定题调查工作做得扎实,调查工作面广量大,原因分析有理有据,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当下,如何执行、落实这些建议才是关键。
然而,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已临近届末。“人”换届,“监督”不换届。2月14日,海宁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除了审查法定的六项报告外,“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农户刚需建房的报告”被列入大会议程。
“要调整规划,根据各个镇、街道实际情况,科学调整规划。”来自马桥街道的沈玉祥代表建议。
“最好是按照一定比例分年实施,迫切需要解决的,先批给他们;不是特别迫切的稍微缓缓,分年度,按计划解决。”来自袁花镇的孙小平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2月18日,在充分审议的基础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关于农户刚需建房的决议》。海宁人代会历史上首个基于特定问题调查作出的重大事项决定诞生。决议明确要求,市镇两级政府要按照五年内基本解决农户建房刚性需求为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分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新市镇、新社区建设。要通过全面实施“1+X”规划点,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比例,加强跨村、组调地落地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农户刚需建房土地指标,确保刚需建房有“点”建、有“地”建,精准化解农户刚需建房问题。同时明确,市人大常委会对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报告实施情况,在决议实施完成之前,每年报告实施情况,并印发下一次人代会。
2006年10月8~28日,乐东县县城发生一起麻疹爆发,发病18例,无死亡病例。通过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未发生继发病例。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资料
对患者逐个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1.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制定的麻疹诊断标准,对麻疹病例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乐东县县城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人口密集,居住集中,总人口26 840人,15岁以下儿童6 610人。
首例麻疹病人于10月8日,10月10日开始出疹;最后1例病人于10月28日发病。乐东县卫生防疫站于10月10日接到疫情报告,立即赴现场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标本送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省cdc),血清学检验为麻疹病例。乐东县立即组织人员对该县城摸底调查,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应急免疫接种麻疹疫苗,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现续发病例。
2.2 流行病学调查
2.2.1 发病水平
乐东县城共发生麻疹18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670.60/10万。
2.2.2. 时间分布
自10月8~28日,共持续20日。
2.2.3 年龄分布
发病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15岁。1~5岁10例,占总病例数的55.5%;6~10岁4例,占总病例数的22.2%;10~15岁4例,占总病例数的22.2%,以1~5岁组发病率较高。
2.2.4 性别分布
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性均为9例病人,各占总病例数的50%。
2.3 临床特征
大多数病例均有发热,热程5~8d,体温38~41℃,皮疹多起始于耳后、颜面部,渐及颈、胸、躯干、四肢,约2~3d遍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本次疫情按临床分型均为典型麻疹病例。
3 讨论
一、进一步明确机构职责
(一)调整楼区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援助领导小组”)成员
区援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区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对接市、区两级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对公益性岗位上岗对象进行最终认定。
(二)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非公益性岗位的收集、信息、职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以及就业培训、社会保险服务和补贴资金拨付。区民政局负责公益性岗位申报对象资料审核、资格审定和相关政策宣传解释。区局负责向区援助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提供相关信息反馈,负责对无政策支持诉求的直接回复。各乡、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援助对象的摸底调查、登记、审核、推荐及管理。区纠风办负责对援助工作中的援助对象推荐、用工管理和资金使用等有关环节的监督,负责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二、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援助程序
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援助我区范围内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对象中的参战、涉核、伤残、志愿兵、带病回乡五类人员(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达到退休年龄的不列入援助范围)。援助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岗位公示。区援助办在人力资源服务大厅、乡(街道办事处)在劳动保障站服务平台以张榜的方式进行岗位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用工单位主体、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岗位待遇、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报名条件等。
(二)要求援助的对象到所属乡(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站申请登记,填写《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对象申请表》。
(三)乡(街道办事处)对申请对象开展入户调查,出具入户调查报告。
(四)乡(街道办事处)按全区统一的《就业援助对象申报公益性岗位评分表》组织评议,确定推荐对象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乡(街道办事处)将确定的推荐对象资料报区民政局。推荐对象资料包括《身份证》、《户口簿》(含所有家庭成员)、《退役证》、《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对象申请表》、入户调查报告、评分表、各评分项证明凭据原件,及入伍、退伍档案复印件(档案管理单位盖章确认与原件一致)等。
(五)区民政局审核申报资料、复核评分表并进行分值认定,提出审核意见。
(六)区援助领导小组召开评议会,确定上岗对象。
评议会成员包括:区援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用工单位、退役军人代表(不含评议对象)。
评议程序:先由各乡、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通报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再由评议会成员进行现场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排名顺序,最终确定上岗对象。
(七)区援助办召集用工单位和上岗对象当面洽谈,双方根据双向选择、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就业援助协议书》,经岗前培训合格后正式上岗。如有援助对象放弃等原因出现的岗位空缺,则由区援助领导小组按评议排名依次递补推荐。
三、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一)加强对已援助上岗对象的管理
对已援助上岗对象的管理,坚持“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由各援助用工单位对援助对象进行日常管理,严把考勤考核关,建立上岗对象考勤台帐,严肃处理上岗对象的违纪行为。
(二)加强对援助用工单位的监管
区纠风办对用工单位的用工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各用工单位应及时办理援助对象的社保手续,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保障援助对象的权益。各用工单位应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及时向区援助办申报人员异动情况。对于空岗挂靠、虚报冒领等现象,一经查实,由区援助办取消用工单位的援助资格,停拨用工单位的相关补贴,追回虚报冒领资金,并追究经办人及用工单位负责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区纠风办联合相关部门对用工单位的岗位补贴期限和社保补贴期限予以清查,根据政办发〔〕12号关于“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的规定,对补贴期满的用工单位,按规定停拨其相关补贴。
[关键词] 高血压; 乡村医生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080-01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脑血栓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高血压的诊治对于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有着重大意义,乡村医生由于所受专业知识教育有限,对高血压防治掌握不够具体,缺乏系统知识的掌握,致使广大农村高血压病诊治不规范,降压药物乱用、滥用,因此,加强对乡村医生系统医疗知识的培训,有着深远的意义。
1 乡村医生高血压诊治水平存在问题 高血压是最常见疾病,村发病率高达约14.5%,通过对40名乡村医生进行高血压诊治水平进行摸底调查见表1,调查结果如下:(1)对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率为3%;(2)不能做出正确诊断达70%;(3)有90%的乡村医生不能为同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等人群的高血压患者提供适合的降压药;(4)有90%的乡村医生对降压药物的禁忌症、适应症不明确,乡村医生对于常用降压药知识处于偏低水平,急需提高。
表1 对40名乡村医生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调查结果
农村水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只有立足长远、科学系统的建设规划,才能克服农村水利工作中的短视决策行为,节省重复和无效建设投资,为持久发展赢得空间和后劲。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超采等原因,××市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和1/13。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坚持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布局,实行量水而行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市委和市政府的决策基础。
一、周密调查,科学提供水资源资料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这一指导思想,1999-2000年,市政府组织成立了十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对全市水资源和水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形成了《××市水资源公报》、《××市农村水利建设布局分析》等一大批重量级报告文件,为十五规划的制定和十五期间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结合全国南水北调工程进程和我市经济发展趋势,水务局组织各乡镇对全市农村水利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整理出翔实的调查报告,为市政府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实事求是、合理规划发展目标。
市政府组织水利专家,进行多次研究,依据××市水资源现状和水利工程设施基础,制定了《××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市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市节水灌溉工作“十一五”规划》、《××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十一五”规划》、《××*灌区发展规划》等多个分项发展规划,内容既包含了“十一五”期间的长期目标,又明确了年度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为“十一五”期间农村水利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三、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和人饮安全规划。
一、中国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
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儿童伤害死亡只是伤害的冰山一角,在每一位死亡者背后,还有着上百儿童因此而终身致残。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当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
二、游泳安全要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域、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大人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3、游泳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4、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6、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三、溺水的急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
一、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多样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教师在展示教学内容时往往注重运用课堂的无声语言来实现,它能协助与调节课堂气氛,为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吸引的技巧,通过多样化的视觉刺激或榜样示范等方式,有条不紊地进入正常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让学生真正感受英语的魅力,具体做法如下:
1、积极的情绪是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动力,坦然的目光不仅会增加教师的自信心,也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是教师进行课前导入的必备条件,是给学生课前的一种精神营养补充。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不可能完全用有声语言去导入或贯通整堂课,并处理所有在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包括对学生的鼓励、评价和适当的批评等,而眼睛恰恰是心灵沟通的窗户,通过眼神同样也可以表情达意,实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目光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同时教师更应该用积极的眼神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让学生自身充满自信心和上进感,这是学生听课的基础,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听课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2、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表情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的必备条件。微笑是表情语最良好的一种途径,它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追求上进的好印象,是对学生的一种精神鼓舞。
在英语常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它始终贯穿整堂课,那么,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气氛就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传递信息,流露情感,并使表情的变化适用课堂气氛的需要,要做到松驰有度,恰到好处。据调查结果得知,绝大多数的中学生都喜欢教师进课堂上课时脸部表情慈祥,亲和力强,并充满风趣和幽默感,在上课时,他们会感到轻松和愉悦,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听课,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日益融洽。因此脸就是心灵的一面镜子,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既要热情、豪爽、坚毅、果断、深思熟虑,又要不缺乏开朗、热情大方,在端庄中保持微笑,在严肃中不乏柔和,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
3、随着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规范得体的手势和动作是英语课堂无声语言信息传递的一种最佳表达方式。它始终能够用来描述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感情的一种情感信息反映。
①教师一进课堂,自然就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和谐的动作表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师生之间的合作顺利进行。因此教师会利用充满爱心的情感手势首先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和交往。
②英语教师在展示多媒体幻灯图片时,以及实物或指挥学生活动时经常会用正确而又规范的指示性手势。
在课堂上,教师的有声语言教学当然重要,但教师充分发挥非语言交际(无声语言)的应用为多样化教学活动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二、多样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在实践的双边教学活动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必须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提问的类型可分为发散性的,聚合性的和试探性的)。
我以新课程八年级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如何进行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某一方面,如使用问题指导和发散性提问等,确保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上课时,我为了正确认知学生的实际水平,弄清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本单元的话题是Spending holidays)以设置(活动一)而展开“有效教学”活动。
1、创设问题,导入新课,体验真实生活,通过活动体验,进行探索的学习过程。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入新课阶段,教师以last weekend, yesterday, two days ago, this morning 等时间为线索,用句型What did you do?或What did he/she do?为例,让学生各自轮着回答,呈现几个典型的常用词组,如went to the beach, went camping, did homework, cleaned the room, read books, etc.来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以上主要采取归纳性的复习提问方式来摸底他们现有的词汇积累,并能流利地表达出来,让他们原汁原味的倾诉自己的思想,以达到相互之间的沟通为目的。
2、在认知学生的能力水平之后,教师及时进行课堂调查提问(发散性问题)以旧带新,用举例示范或真实情景来演绎呈现本课的重难点,创设机会来挖掘学生的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说英语,教师既要充当听众,又要充分观众角色。同时教师一边听一边增添新的词汇教学,如went to the aquarium, hung out with her friends, bought a souvenir, saw some sharks, etc.让学生学习讨论过去发生的事,回顾自己过去有趣的经历,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亲身感受,以达到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的情感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