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借助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明确知识的实际联系与结构关系,促使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课程,缺乏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进而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基础性.虽然初中物理注重基础教学,其实际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并且带有显著的应用性,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化的讲授,以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则学生很难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最终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无法真正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严重的阻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物理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并进行有效的记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声现象”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单元内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汇总成结构鲜明的知识结构图.通过知识的总结与教师的指导教学,学生就能够明确地抓住声音定义、声音特征以及特殊声音等知识的节点,并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继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或者是声音的响度、声色、音质等知识节点,进而有效地对单元内的前后知识进行记忆,并凭借记忆框架把握好章节知识的实际排布,以深入理解物理单元的知识内容.
二、借助知识应用的推理过程,以难点映射出知识的节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外,知识应用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单元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借助随堂的习题来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进行有效指导.这一过程中,习题分析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点,而这些应用技能的掌握需要借助习题与知识点的密切结合.在章节知识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习题思路推导等方式,为学生查找出解题的难点与关键点,进而以难点和关键点来映射出知识应用的有效节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保障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应用.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教师可以引入杠杆的表示、滑轮的设计、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大小的计算等习题,让学生逐步明确知识运用的主要方法,并以解题的思路与难点来指导学生对杠杆三要素、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的判断、滑轮阻力以及力的方向等关键的知识点,再借助知识结构图的有效总结来明确这些知识点作为简单机械知识运用时关键节点地位,促使初中物理知识的高效运用,并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三、借助物理实验的开展过程,以实验的注意点和易错点展现实践知识的节点
除了物理习题的有效解答外,初中物理教学中单元内的物理实验同样是物理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单元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会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的重要步骤,并结合课程的实际知识以及实验的安全知识来进行实验,力求达到理想化的实验效果.整个单元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的重点步骤、实验成败的关键点以及实验的特殊注意点都是整个物理单元知识的节点,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以课标与教材目录作为大范围知识的节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分析;应用价值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在传统教师说教模式转变为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探索、分析和想象。采用实验教学,利用教学模拟道具实现书本知识立体化。回顾本次新课改中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为转变课堂活跃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物理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对于如何学习、从哪里学习、学习什么以及学习中的疑问均无法得到解决,所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较为重要。本次研究就初中物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一、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常见事物发生反应,展开想象和思索,由教师进行相应知识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对其发生反应、原理、结果展开想象和探讨,并就其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对其总结进行多方面的讨论,使学习知识多方面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之后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和学习起着主导性作用,传统教学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说教,学生并未对知识点立体想象、逻辑思维以及连锁反应,以及初学者从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甚至厌烦学习物理而放弃学习。而探究式教学模式由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远期目标,并根据其目标制订相应学习计划和方法。
三、初中物理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1.树立学习目标
教师为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在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进行总结的同时应提出较为深层的问题,使学生更为深层次地学习物理,同时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准备相应的视频、音频和学习教材,吸引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
2.自学探究式学习
对于自学探究式学习模式主要作用为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充分运用到生活中。所谓自学探究式主要为自学前预习指导以及自主学习探究。自学前预习指导教师应指引学生学习时间、内容、要求以及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内容为学生可了解的知识点,并明确知识点的运用,主要构成部分为学、疑、思、问等,使学生学习连贯和自主。经过阶段性学习学生可养成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习与其目标和效果,教师和家长可放心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3.联合解疑和思维拓展探究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疑问,有部分疑问学生可自我解决,另一部分需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解决,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进步以及详情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针对其目前学习进度进行重新制定或更改学习计划和目标,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和指点迷津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突破和进步。
4.课堂实验和课后实践探究
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实物实验和模拟实验方式演变物理原理,使物理知识点简便易懂,将书本上的单调、乏味的知识点通过立体模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逻辑和立体思维,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将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解答和延伸,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讲解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5.灵活运用与知识反馈
通过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融书本知识于物理现象中,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知识。每节课程开课前10分钟应进行学习目标总结以及重新制订学习计划。重点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完成能力,并且教师应及时查看和巡视学生学习作业以及课堂听讲情况,尽量不要存疑问,影响今后学习进程。
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拓展思考、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自我制订学习计划等。此教学模式适用于当代教学,有助于培养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萍.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1):55.
[2]孙海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生活教育,2016(7):85,103-104.
[3]李贵红.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2016(4):98.
【关键词】思维导图 核心 分支
1.概述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人们对于初中物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熟练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求学生们充分了解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在物理学科中的自我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基础学科,能够在初中物理中掌握牢固的物理学科知识对于后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学习与提升来说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让学生将某个实验的最终结果、理论知识以及公式概念等都死记硬背在脑子中,不仅没有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探索、钻研的学习机会,而且常规的思路和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思路,最终难免落于俗套。思维导图是按照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通过某个关键的词语来发散出相应的分支,从而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表方式将人们的思维展现出来。在初中物理的概念理论、基本知识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每个概念展示开来,将其相关联的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加深学生们对苦涩复杂的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发挥学生在思考中的潜能,对于初中物理知识学习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2.思维导图及其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势
思维导图是一种使用使用文字、图片、颜色、气味等形式,将关键的中心主题形成关键核心,然后以此关键核心为依据,依次发散相应的分支,每个分支是与关键核心相关联的次要核心,然后依次对每个次要核心看做一个新的关键核心做相同的处理,最终形成一个发散且有序的图,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网络,即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总的应用,是对当前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对应,不仅传授了相应的初中物理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相应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学生们自己会主动地思考下一级的分支包含什么内容,以及如何绘制下一级思维导图才能将整个思维网络绘制得更漂亮,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事物,而且能够培养个人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老师在板书期间只需要对关键词以及相关点进行书写,减少了板书时间,以及学生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最后,思维套图通过多感官、多维度的刺激学生对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仅能够实现前后理论知识的关联性,而且能够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表方式,将虚拟的思维展示出来,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促进他们对初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入能够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如在学生笔记记忆中可以使用思维套图构建记忆网络,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理清教学设计和重难点,在课程复习过程中构建理论框架等,从而有效地提升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1 笔记记忆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记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但是如果将老师的长篇大论都记下来并非明智之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容易分散注意力,错失理论知识的听讲,影响听课效率。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老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记录下来,通过自己喜欢的形状或者图案、颜色等表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通过线条,将每个关键点按照相应的逻辑关系记录下来,从而完成整个学习笔记的记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提升了课堂的听课效率。例如在讲解声音章节时,可以将声音作为核心关键词,在讲解其特性时,将声音特性作为次要核心词,然后将以此将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等作为下一级关键词,最后对每个特征的关键知识点进行简要记忆即可。
1.2 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老师在讲解某个课程内容时,会对整个课堂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整个课堂顺序进行设计,在这个环节中则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设计。同样的在讲解声音的相关章节时,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课程题目作为核心关键词,然后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场景设计、教学问题设计、重难点讲解、总结等各个内容作为次要关键词从核心关键词依次分支,然后依次对每个次要关键词进行简要书写。如在教学场景的次要关键词中的概要解释,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故事作为引入,然后在教学方法环节,可以采用学生模拟的方法以及观察法等进行简要书写,最后在每个次要关键词都书写完成之后,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的设计,不仅节省了书写教案的时间,而且使整个教学设计一目了然,从整体上可以了解整个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改正。
1.3 课程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整个初中物理课程复习时的应用,可以构建专门的课程理论框架来实现对整个课程的复习。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们在听讲过程中出现枯燥的感觉,整个理论框架由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绘制。首先以初中物理为切入点,将课本中讲解到的几个重要的物理方向,如声学、力学、运动学、杠杆等基本知识点作为次要核心依次分支,然后将每个方面的相应的知识一一绘制出来,当每个方面的小的知识点都绘制出来之后,就会得到一个完整的初中物理的知识网络,而老师则要要求学生们在绘制过程中,发现自己那些知识点是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点还存在疑惑,然后重点复习相应的知识点即可。
4.总结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笔记记忆中来构建记忆网络,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来理清教学设计和重难点,应用到课程复习过程中来构建理论框架,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保留着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课堂习题练习得越多,学生对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会越好.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进行彻底改革,让教师和学生都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
在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引下,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一、及时进行课堂练习
初中物理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及时进行课堂练习非常重要.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系统复杂,又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因此对初中阶段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及时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之余进行巩固总结,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相比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言,及时进行课堂练习有很多好处.
首先,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教师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练习,学生不但能够对物理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展物理思维;反之,教师满堂课都在讲解物理基础知识,学生很难有针对性地掌握重要知识.
其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练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掌握了一个物理基础知识点后,就很容易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这对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非常有帮助.每一个基础知识点都非常清晰,学生就不会在脑海中留下模糊的概念,就会少出错,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二、循序渐进增加课堂练习难度
随着初中物理教学进度的不断推进,教师所讲解知识的难度会逐渐增加.接受能力强的同学能很快适应课堂进度,而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就会出现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循序渐进增加课堂练习难度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物理习题集,逐渐深入地涉及物理基础知识,最后逐步过渡到综合知识点的讲解,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高.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课堂练习过程,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网络,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容易查漏补缺.
例如,在讲“力学”时,通过讲解基础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掌握力学的基础概念,而问题的关键是学生要学会熟练掌握不同状态下如何进行力的分析的问题.在讲“运动”时,学生只是掌握了有关运动现象的问题,而对运动的本质问题不会了解很多.在讲解了力学知识后,学生就会明白运动是因为受力引起的,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力与运动的关系布置课堂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力的问题,对运动章节的内容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如此循序渐进展开课堂练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可以有所提高.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所有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力学、光学、电磁学、运动学等几个部分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要想熟练掌握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综合性习题的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学生解决综合物理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课堂教学进度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课堂练习难度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加大的过程.由最初的单个知识点练习拓展到整个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过程.结合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综合性的课堂练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知道,逻辑性强,精确性高,将观察实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初中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仍然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及时、细致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与梳理,便可以使其建立起一套高效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旨在以浮力为例,探讨在物理学习中对知识的分析与点拨。
一、基础知识点点拨
对于物理学习而言,打好基础是关键,因为就平常的测验以及中考而言,物理中的难题都是通过基础知识变化而成,有的是多个基础知识点的叠加,有的是知识点的引申。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与点拨,对其反复强调,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拓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让原本单薄的知识点变得更加丰满,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浮力的产生原因是其基础知识点,围绕这一基础知识点,可以变化出很多题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知道,所谓浮力,指的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即F浮=F上-F下。其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F浮=F上。对于沉浮状态有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等状态,其有不同的条件,比如漂浮的条件是,F浮=G物,ρ物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
已知两个正方体物体A与B的质量皆为m,边长分别为 ,b,密度分别为ρA与ρB,且物体A悬浮在水中,物体B漂浮在水中,如果将物体A垂直叠加在物体B上,两物体之间的压强是多少?
就本题而言,其具体的解题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物体B所承受的压力为物体A的重力,GA=ρAgv;然后计算受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积不能直接从题设中看出来,只能通过题设条件进行推理算。从悬浮与漂浮来看,ρA>ρB;通过质量相同,可以推算出,VA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运用浮力的知识点,笔者在对学生讲解该基础知识时,结合压强以及以往的中考题型,进行了知识的叠加点拨。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题目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变化考查。
二、难点知识点点拨
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该部分最为重点的内容。之所以难,是因为该知识点的变化以及拓展较多,通过一个知识点可以变化出多种题型,学生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与理解这个知识点,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时就很难找到切入点。教师在进行难点讲解时,要抓住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到其关键的解题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是一个公式的引申,或者是对某个题型的变化,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高效的知识模式。
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阿基米德原理是难点,其内容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许多习题都是围绕这一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变换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于该教学难点进行点拨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对这一公式更深刻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信冷静地分析问题,把握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内容。
如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水中浸没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小。
D.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就此题而言,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得:
第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以及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第二,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物体密度、物体质量均无关。
所以A、B、C项均不正确。体积相同的木块与铁块浸没在水中,V排以及水的密度ρ相同,所以两者所受浮力也相同。所以D选项正确。
对本题而言,重点是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只是让学生得出答案是不够的,还可以对该题型进行变换,以该题为依托,进行讨论。
比如可以提出问题(密度小的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较大?质量越大,其浮力越大?体积相同的两个球体,内径为外径R,分别在内径r的空心处灌入水银和水,问谁受的浮力较大?),让学生分析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旨在对该题进行引申与点拨。
三、易错知识点点拨
每一部分知识之中都存在易错点,也往往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将易错点梳理通顺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容易混淆的易错点有条理地进行疏通理顺,帮助学生攻克物理难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前文所述,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物体的沉浮条件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并容易进入误区的难点。鉴于此,笔者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使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物体上浮条件:F浮>G,ρ物
物体下沉条件:F浮ρ液
物体悬浮条件:F浮=G,ρ物=ρ液
物体漂浮条件:F浮=G,ρ物
通过总结,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识记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失分出错。结合题型,针对易错点进行点拨,学生方可牢固掌握知识点。当再面对相关物体沉浮状态的题目时,学生一般就能迎刃而解,可见这种点拨效果显著。
四、技巧知识点点拨
就解题而言,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题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变。题目的多样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为有些题目并不是仅仅熟练掌握知识点就可解答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对知识点拨外,还应该对解题技巧进行点拨。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解题技巧,并将其总结传授给学生,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高效的解题方法,优化其解题思路,帮助其快速巧妙地解决物理问题。
以浮力为例,笔者根据教学测验,以及以往遇到的题型进行研究,对有关浮力的计算题的解法随堂进行了总结:
一是阿基米德原理法:若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便可根据F浮=G排=ρ液gv排求出浮力。
二是受力分析,压力差法:如果已知或能求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可根据F浮=F上-F下=(P上-P下)S,求出浮力,对于复杂的变化,还须进行受力分析。
三是显重差法: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显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F浮=G空-G液。
五、结束语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衔接 学生 学习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182-01
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层面,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台阶。而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又是至关重要的,学好高中物理必需从高一就得到重视,高一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高中学生需要有相当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一物理?如何才能使物理成为我们的优势学科?下面就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1 学生方面的认识
(1)主动性差。思想上松懈,经过一番拼搏刚考上高中,再则高考又是三年后的事。
(2)自主性差。如果说“主动性”是态度问题,那么“自主性”就是能力问题。
(3)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习惯了形象思维,机械记忆,模仿,课堂容量小,不习惯抽象思维,于逻辑、推理,独立思考,节奏慢,课堂容量大,节奏快。
(4)信心不足。受历届高中学生影响,认为物理难学,一开始就没有信心和决心学好高中物理。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要加强演示实验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尽可能呈现过程,做到通俗易懂,并要充分利用考试手段树立学生的信心。学生往往认为能考好说明我学好了,我能学好则更有信心学下去,所以,平常测验,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题、精心命题。将平常的习题试题化,让学生能不断取得成绩,看到希望。如果许多人没考好,要马上重新组织总结、复习,再组织重考,一点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多打胜仗,每次考试考出好成绩是树立、巩固信心极好的方法。
那么,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在高一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认识,重视高中物理,教师要长期的,时不时的提醒学生,重视物理这门学科。并要不段的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
2 处理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2.1 知识上的连接
初中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四个部分的知识,高中的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原五个部分的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部分内容在高中都将进一步的学习,应该说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是很多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2.2 加深知识的深化
虽然有些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但是作为高中继续学习的内容,还需要不断的深化和拓宽。
3 初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衔接
3.1 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初中物理中,知识点的学习是以记忆为主,公式、定理以及实验现象只要能够熟记,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公式的记忆将仅仅作为基础,因为分析的条件相对于初中而言无比复杂,单纯凭借记忆把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背下来,这个方法变得不现实。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
3.2 充分实现高效课堂
(1)主动听课。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上课时,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3.3 重视用实验
在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如实验与探究、迷你实验室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或亲眼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课本中的这些实验,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不仅能探究或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我们的抽象思维形象化,以达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目的。
3.4 正确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同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5 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相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实际问题的分析对学生而言相对有些难度。但分析能力的核心还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理解上,但又不仅仅是单纯地知识点理解,而是要建立起整个知识网络的架构。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现象,精讲精练过的习题错误率却非常高。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听讲不认真所致;其次不善于总结规律。因此要真正学好物理,除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听讲外,还要善于总结。高中物理问题的分析与初中是有区别的,高中十分注重于分析的连贯性,从初始条件开始分析到得出中间结论,而中间结论马上就成为下一步分析的条件,将分析持续进行下去。所以,除了各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之外,各个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也是分析的重点,也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彼此联系起来。
概而言之,即降低起点,基础到位,完善系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初、高中物理学习之“坎”的目标,也是有效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和全面提高能力之法,进而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阎世铎,田世坤.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实践
实际上,物理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指引了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得物理教学生活化,即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理解物理知识,再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样的教学思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掌握物理知识的这种方式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凸显教学的主体性。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乐意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渴望接收物理相关知识。而物理教学生活化正是将这些枯燥乏味的物理理论知识寄托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中进行讲述的,这样的传授方式将避免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让学生能够贴近生活地感受物理的魅力。可以说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将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
2.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初中生是在初三才开始学习物理的,而初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所以对那些有着很强具体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薄弱的学生而言,物理学习之路是相当艰辛的,从而导致物理教学比较低效。然而,如果将物理教学生活化,即将物理理论知识中抽象的东西转换成学生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如此便能够将物理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获取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此外,由于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学生在记忆物理知识时不再是死记硬背,对公式也不再是机械地套用,而是能够从本质上理解知识点并且能够运用知识点。
3.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活动应当注重“人”的发展,而不是机械式地教学。具体到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就是让初中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保障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生活以及生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下,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物理教学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学习物理,深刻理解物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利用这些物理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所以说,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还有着帮助实现“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1.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甚至是自主探究;而失败的课堂导入将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教学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要实现生活化,首先需要将课堂导入生活化,采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课堂导入,防止直接灌输知识的突兀与尴尬,让学生拥有熟悉感,以其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教学过程活动化
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进行语言描述将很难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学生也不易吸收。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点,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特定的活动或场景,将知识点置身其中,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认知,而不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述。也就是说,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创建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深刻领略、熟悉和掌握物理知识。
3.教学作业活动化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而设置的,于是,作业也应当活动化。也就是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应该是单纯的书面练习题,而是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作业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举调查类作业为例,这种作业形式就不是单纯地做题,它需要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在学生进行该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相应的动手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反过来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体现在:一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三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践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导入生活化,二是教学过程活动化,三是教学作业活动化。教师应当重视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生活化的教学,在生活化物理教学的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使得物理教学更具趣味、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教学;思维导图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很多都是建立在简单的物理实验基础上的,例如电、磁、杠杆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有效的理解和掌握。而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是由于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将某一主题的知识进行汇集和归纳,然后利用关键词或其他标识,将这些知识点汇集成树状,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的绘制比较简便,不需要准备什么实验或设备,只需要教师做好几个相应的模型,即可进行教学。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知识点,精准复习,也可以使得学生的复习效率迅速提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于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很多都是根据日常生活或从具体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光靠课堂讲解或者死记硬背,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从中发现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联系和规律,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例如对于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关于声音方面知识进行修改学习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到什么是噪音和正常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绘制与声音相关的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相关利用。这样就能比较生动、形象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点。
2.运用于实验教学
在中学物理的学习阶段,物理实验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自然就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现象和特点,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实验所反映的知识点。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章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固态、液态、汽态三者之间的变化以及差异,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现象,绘制成思维导图,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对于物态变化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而且也能准确找准其中的规律和要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变化所需要的条件,这样就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实验的要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运用于课后的复习
由于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时间比较紧迫,再加上物理课程的知识点也比较繁杂,因此以往的复习方式,不仅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没有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但是,随着思维导图的应用,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复习的质量。因为思维导图的构建,就是很多知识点的汇集和归纳,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以及相关的标识,就能理顺各章节的知识要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脉络,然后对于那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认真复习,从而提升复习的效率。
4.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例如天上为什么下雨?路面为什么会结霜等这些自然现象,完全可以利用绘制关于物态变化的思维导图,物体如何由汽态变成液态,并且需要具备的哪些条件?通过思维带图的绘制,答案就能比较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去认识自然,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5.运用思维导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要把握好度,不能盲目使用,从而忽略具体的实践教学,加重学生的思维负担以及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三、结论
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物理学习的思路,梳理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解决今后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也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盲目使用,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16期:11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合作学习 小组分工 实施策略
1.引言
合作学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提出的,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合作学习一般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小组中间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会评估每个学习小组的表现情况,实行相应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初中物理课程比其他学科更需要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来让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实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笔者就此进行了探索实践。
2.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
2.1关于合作小组的人员安排
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首先是把小组的人员分配好。在人员分配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活动经验及教学资源与设施等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分组可以参照异质分组来进行,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实际操作水平、性格及年龄、性别等不同因素将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小组中,小组人员分配好之后,然后就是解决小组内的任务分工问题,要给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分配好明确任务,这样才有利于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合作。但是很多教师在分配学习小组时,花费了很多精力,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原因是教师在进行分组时没有把学生的感情意愿考虑进去,没有让学生跟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以便消除学生的顾虑,同时更快更好地融合进去。此外,学习小组组建好后,教师应针对每个小组做出相应的行为准则规范,同时要安排好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通过小组负责人来维持好每个小组之间的秩序,以避免出现与学习无关的现象。
2.2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性
合作学习的另一关键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这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小组的施行效果,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对很多事情都会作出自己的评判,同时对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兴趣。如果教师想要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及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充分观察学生,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同时,在教学方式上,要适当应用一些技巧性的教学手段,多设置一些带有一定悬念的问题,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把学习当做是一种乐趣,既学到知识,又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最后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要多多鼓励,每个学生都会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的看法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就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为不断思考和进步的动力。而如果经常批评斥责学生,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3培养科学有效的小组讨论方式
首先,设置讨论主题时,如果只是直接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照搬下来让学生探讨,效果并不会好。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的,课堂学习也不例外。课堂学习主要是锻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的能力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来发散思维进行讨论,并针对一个主题,组织小组之间进行辩论。这样小组里边的每个成员都会行动起来,去主动搜集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加工整合,以便在辩论中取得好成绩。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在积极发言的同时又开动脑筋,最后对于讨论中所涉及的知识接受和学习起来更快。而在加深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培养积极动脑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归纳在讨论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可以采用相关例题讲解的形式来进行。这个环节非常关键,通过最后的总结陈述,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最后还要对学生及时进行评价,对每位参与辩论和讨论的学生进行点评,表扬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同时积极鼓励在小组中突破自我的学生,可以采取相应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奖励,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
2.4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进程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不能忽视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全程仔细地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与特点,对于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相关指导。每个学生的学历基础和能力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程不久,基础理论知识非常薄弱,对于一些物理相关概念和定理难以理解,学习进度会比较慢。同时,物理中很多概念和原理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很多学生对于这块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该针对这类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对于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展开学习小组的讨论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涉及的知识点,并在讨论中与同学一起充分交流这些相关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在薄弱环节上的知识掌握水平。
3.结语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重视的是书本理论知识传授,导致学生学习参与性并不高。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就会大大地增强学习的效果,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氛围。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初步探讨了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物理教师应当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且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地探索和引入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庆国.对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2(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