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1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 校园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我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基于不同侧面及思想传播目的,对校园文化的诠释也会有所不同。本文所提及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为学生带来的精神财富,这离不开良好校园环境的营造。物质与精神并行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校园文化逐渐得到拓展和延伸,通过物质来承载,借助精神来传播思想,所有参与者都会在整个过程中获得全新的精神体验,使自身精神文化和思想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校园文化基本特征概述新时期,校园文化主要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广泛性。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校园文化的广泛性特征均得到彰显。对事,新思维与新元素的融入对已有元素和内容造成冲击,这种冲击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它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价值观念与信仰,帮助我们重新梳理和构建思想体系。对人,校园文化缔造者不仅仅包括教师和教育主管人员,还有学生,以及各类在校园内工作的其他社会人士,比如厨师、清洁工等,他们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第二,目的性。从宏观上看,传播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播教育思想和彰显不同时期的教育品质;微观上,不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不同磨难,有些是时代造成的,有些是学校自身发展方向和教育定位所决定的,但无论如何,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并且这种“目的”与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性格。第三,时代性。校园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显而易见,它随宏观层面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民族的长足发展,需要学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因此,一旦社会环境或国家发展方针出现变化,学校教育“环境”自然会发生变化,包括要求、目标、理念等。由此,校园文化的形成也必然伴随着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因为“校园文化”注定是为“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服务的。2.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农村校园文化”不同于标准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它也具有基本“校园文化”的特征,但由于其形成环境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理解农村校园文化时不能仅凭经验。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建设逐渐向世界标准靠拢,这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发展环境,但并未彻底改变其体貌特征,因为农村与城市存在本质区别。最明显的是,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为生物良好生长与健康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将其纳入农村周期性循环发展过程中。而若想使原本自然的、科学的、健康的、绿色的发展环境被维持,就需要有一批批、一代代继承者去传播这种人性化的发展理念,并加以践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包括知识、技能、思想、价值观念等。这就是农村校园文化与城市校园文化最本质的不同,文化中渗透着“自给自足”,文化中渗透着“自然和谐”,文化中渗透着“万物运行规律”。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更侧重于精神,当然,也需要由物质来支撑。精神力量或境界的形成需要有来自思想层面的能量作支持,从事物形成规律与发挥逻辑角度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趋同的。基于目的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都是以培养新时代优秀中学生为主要目的,为他们“晋升”为优秀大学生做铺垫。在宏观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合格人才。当然,“社会”不同于“校园”,构成元素与涵盖内容具有很大区别,而为了实现无缝衔接,就要将社会中有益的元素移植到校园里,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营造发展的环境。基于内容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都是以传播或输出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教育观为主要内容来培养新时代初中生,使他们成为符合新时代标准和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讲道德的人才。建设“校园文化”重在“文化”二字,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必然需要有坚定不移的“观念者”去践行。所谓“观念者”,就是那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环境下被熏陶出来的,具有传承和开拓精神的“思想者”。基于方法与形式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在理论层面同样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更为关键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角色,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内容实践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去检验理论内容的可行性,这也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元素和基本框架。众所周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假大空”教育,特别是在我国农村中学里,因为无法有效实践,所以很多理论内容很难得到验证。而对于教师来说,也只能以为依靠说教式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极为一般。

三、农村初中校园文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1.善于发挥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功能鉴于“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的特殊性紧密关系,笔者认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原因在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支撑,而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又可被看成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践行,同时,通过丰富特色文化内容与优化特色文化建设标准,可对初中思想政治理论的正确性与可实现性做全面验证。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推动校园文化在高校里进行,采用知识讲授和思想教育结合的方式,从学生实际的思想意识水平出发,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2.调动师生“建设”的积极性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只有将二者有效衔接,充分融合,发挥互助作用,才能实现最终的育人目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两类主要群体,教师和学生有义务和责任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将农村特色的元素引入校园,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从深层次出发,将农村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关联。农村初中教师应结合学校实情与学生学情,不定期开展农业节和传统文化节等校园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文化活动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或者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不仅可以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还深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3.同时强化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建设校园文化必然会涉及物质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要对校园建筑进行专业的设计,合理的布局,体现独特性,还要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学校各个宣传专栏需要进行调整,可以适当加一些绿色植物来体现生机勃勃的感觉,重视绿化的作用,完善教学设施,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校园文化的内在美。要根据时展的要求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突出文化的内涵。

四、渗透校园特色文化,创建思政教育机制

1.提高文化建设创新性,丰富思政目标机制在农村初中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创新性的体现与发挥始终受到目标性的引导,当目标内容足够丰富,科学建设意识足够强烈时,目标机制的功能性便开始发挥作用。事实上,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目标机制的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特色文化建设行为本身,也需要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因为二者在诸多层面均存在着紧密关联。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目标机制的有效性,就是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的有效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有效性来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创新性的进一步生成。由此可见,若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得到充分优化,使其在初中教育中、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育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就必须将文化育人理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中。具体而言:第一,将校园特色文化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范畴,丰富目标内容;第二,结合现实需求细化目标,明确责任;第三,将校园特色文化内容集中体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2.发挥文化导向性,优化思政主体机制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在校园文化对学校成员潜移默化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过程中,以及学校群体间具有的“从众”心理的影响基础上发挥作用的。特别是在农村校园中,校园内学生们的思想与行为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师生们生活在这个特定环境中,他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或通过其他方式感受的,都传递着某种价值观信息,会对她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机制的优化中,就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发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导向性,在校园文化中注重向教育主体渗透一些优秀的价值观念,使教育主体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形成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和优化主体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根本保障,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3.突出文化建设的激励性,强化思政动力机制作为一种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自带自我运行与调节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被理解为一项独立存在的系统。这样,必然有一种“动力”时时刻刻推动它稳定地向前发展。这种动力又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群体是在校初中生,个体之所以能够心甘情愿接受各类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他们认为在学校教育制度和规则下来进行学习是正确的以外,个人内在品质成长过程中也的确需要精神和思想层面内容的安慰,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需求”,其目的是使自身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由此得知,个体自身发展需要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动力之一。另一方面,个体成长始终伴随来自其他层面的需求,比如满足感、存在感、认同感等,它们不同于低层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更多体现着个体对获得尊重与自我实现的渴望,特别是在他们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更多褒奖和奖励时,一旦外部环境满足了他们这种需求,他们的行动力或学习动力便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笔者认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动力与激励进行关联,突出校园文特色化建设所具有的激励性来使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4.提升文化建设的育人性,完善思政评价机制在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评价”始终伴随活动发展的进程,同时,“评价”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可见,良好的评价机制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渗透思政教育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带有一定的育人性,具体活动也以此作为根本目标,这与思政教育功能相符合。基于此,通过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育人性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措施。具体而言,通过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所具有的育人性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能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完善评价形式;将文化育人的评价要求渗透到评价方法中,可使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强调及突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的功能性与有效性,其目的在于确保评价机制能够得到长久、稳定、科学、高效的应用,为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提供机制保障。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无论是形式、方法,或是内容、教育目的,它们都能在相互促进中实现互补。而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来说,若要实现建设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首先认清和理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明晰各元素和内容间的关联,以此作为渗透策略的基础,从而使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进而完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1]李聃、和勋《中学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回顾》,《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第30期。

[2]林玉琴《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与深化》,《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第2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初中教育;思想政治

一、网络信息化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推进,而网络作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大量信息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方面产生了影响。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并且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在网络信息化时生了重要的变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明确认识到学生的变化,将会使得学生产生抵制心理。现在青少年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网络使得青少年获得了更多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途径,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正处于不健全的时期,看待问题和认识问题还没形成全面的角度,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需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不断的调整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才能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显著的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网络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更加全面,教育者失去了某些信息和知识的垄断权,甚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能够比教育者更快的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传统教育者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遭到弱化,并且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还不够成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十分迅速,因此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会打破教师的权威性,这也是由于学生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了强烈的困惑感,希望能够在教师这里得到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的处理好学生提出的疑问,将会失去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因此网络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认识到网络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不断的接触互联网,并加以学习,从而让庞杂的网络信息量,通过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素养加以甄别,不让泛滥的垃圾时间耽误学生的时间,并对学生日常行为方式加以引导,指出正确评判十分的标准,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网络信息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社会意识形态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人才基础作用,而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国发展的主旋律,教育者需要将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植入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可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的甄别外界信息的真伪优劣,很容易受到泛滥的负面信息影响,从而思想产生消极情绪。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学生受到互联网庞杂的信息所影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有效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导致教学内容并不能准确的抓住学生的需求点,使得学生整体表现出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模糊和淡化,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道德法律意识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为全面,而多元化的信息也给学生带来了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学生受到家庭、社会或网络信息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开放的互联网络使得社会认知较为幼稚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互联网络中的不良思想信息所污染,特别是在价值取向方面,学生接触互联网络的时间越长,虽然网络知识和技能越来越精湛,可是也表现出缺乏道德法制观和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特点。这也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期,能够感受到较为强烈的烦恼和抑郁情绪,互联网络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导致学生逃避正常社交,沉浸在网络信息中不能自拔,逐渐对道德品质越来越淡漠,并疏远了自身的人际情感,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适当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有效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监管力度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争论,而互联网的利弊参半,也需要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比如2008年雨雪天气袭击中国南方多省,众多网友通过在望山进行留言,记录了许多文字、图片和视频,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了快捷便利的捐款途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形式多元化的进步性,不能一味地对网络信息进行否定,应当明确认识到网络信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只不过是交流沟通的媒介,本身并不具有善恶的性质区分,网络信息的庞杂也是因为人们利用互联网络所做的内容各不相同,加强互联网监管需要认识到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可组织性和网络信息的本质属性,在监管负面信息的同时,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的结合网络信息,采取有力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正面作用。

(二)树立正确网络观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有效利用互联网络的宣传和交流优势,将网络信息辅助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为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并通过网络平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通过网络平台更为去啊年的了解学生思想心理情况,并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栏,跟学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也可以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引导,抵制网络信息的错误思想,并积极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进新型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能够在树立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拓展认知世界的广阔视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挑战,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网络教育、道德、文化和理论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并积极探索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结合,有效的强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梁婷婷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转化;结合

1.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从总体上说,经由感性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坚定的信心和信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成分,比如爱国主义的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培育、集体主义的树立等。在这些方面的教育中,是可以通过中华民族的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体主义的力量等感性认识进行教育的。但如果细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个量变过程中的微小质变:一是由小学到初中;二是由七年级到九年级。在这两个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量的增大、知识水平的加深、知识面的拓宽,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评价能力等方面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认识程度,也开始由感性占主导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或感性和理错、并存的状况。基于初中生处于这样一种思维认识水平,就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认识方面的差异性而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完全沿用小学阶段的以感性教育为主、也不同于高中和大学阶段的以理性教育为主,而是应当坚持做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感性教育向理性教育的转化。此外,以信心和信念的形成与坚定、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育与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要以知识教育为基本形式和基本载体,从而才能获得自己丰富、深刻的实践形态,而知识教育又是以理性认识为主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感性教育为起点,经由感性教育向理性的转化,再由理性认识(通过解释和认识“为什么”)来达到认识的深化和固化。

2.灌输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就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灌输的目标、任务、环境、内容、方式、渠道和对象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灌输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与初中生的认识特点相匹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发掘新内容、开拓新渠道、积累新经验、创造新境界。当然,在运用、创新和优化灌输教育的同时,更要探讨、运用和创新渗透教育,并注重由灌输教育向渗透教育的转化。但过去,多数只是把渗透性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最多也只是下延到高中,很少考虑初中,这不能不说是较大的认识和实践误区。与大学的专业性学习较强、高中的理性学习逐步增强不同,初中的基础性学习较强。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渗透性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应是多方面:一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二是在其它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三是不同课程老师和其它工作人员间的渗透。不可否认,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承担,但其它课程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举手投足、衣着言词的影响是潜在的、无意识的。四是班级和学校教学环境的渗透。

3.直接说教性教育和间接引导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直接说教固然重要,但绝不能顾此失彼,视其为唯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间接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就像剂对机器、维生素对生命一样重要。如果没有间接引导,而是盲目地一味地直接说教,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会太好。但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突出直接说教忽视间接引导,造成学生直接刺激过度而产生逆反心理;二是过分强调间接引导轻视直接说教,致使学生目标不明、分不清主次和轻重。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往往只是笼统地认为中小学以直接说教为主、大学以间接引导为主,至于初中很少单独论及。如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灌输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的关系一样,直接说教性教育和间接引导性教育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转化和结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鉴于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少、理想信念正在形成、思想政治可塑性强,直接说教性教育形式的效果往往比较显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自立意识的增强、鉴别能力的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做好由直接说教性教育向间接引导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尤其在当今初中高年级学生的平均认知水平和感悟能力已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做好由直接说教性教育向间接引导性教育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寓直接说教于间接引导之中、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寓外在教化于内在觉悟之中。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论述的三个方面的转化与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先转化后结合、或先结合后转化,而是要求根据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在转化中结合、或在结合中转化、或转化与结合并行,而不能将其固定化、机械化。

4.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4.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教师要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

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4.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说明了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通过“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证明人不能把贪作为人生的珍宝,以此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

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教育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4.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

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4.6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

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用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来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

第4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 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226-0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1]。全媒体时代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等不同媒介形态,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2]。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全媒体一般指的是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各类媒体的总称,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迅速、多样发展[3]。全媒体时代改变了农村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农村学生对于外界信息的接收也更加便捷,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信息接收模式。这必然会对其思想政治方面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该文主要对全媒体时代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实施。

1 全媒体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机遇

1.1 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信息时代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亦如此[4]。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导致了城市和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尽管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其两极分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与传统的教育时代相比,全媒体时代初中生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和报纸、期刊等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这样就大大的丰富了初中生对于外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了解。

1.2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方式

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较为活跃,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较为容易,并且对于新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和家长的教育,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媒介,学校可以采用的媒介并不丰富。全媒体时代农村中学生对于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接触也已经变得不太陌生,在农村初中学生上网、使用手机了解外界信息都已经成为了较为现实的事情。全媒体的出现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媒介和方式可以选择,这就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3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均衡化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教育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慕课、微课、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教育做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随着以视音频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为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全媒体的出现可以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变得更加均衡发展,这对于教育公平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2 全媒体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挑战

2.1 不良信息的传播

全媒体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掌握和了解变得非常便利,然而,如果对传播的信息无法进行理性辨认的话就会腐蚀到初中生的思想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就犹如一把双刃剑,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数量加快了是好事,随之而来的也是很大的隐患,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传统的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拼搏精神正在被侵蚀,甚至催生了更多的拜金主义,人们对于物质的高度推崇会快速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在全媒体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引发的问题,如果不重视其带来的影响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2.2 对教师多媒体运用水平的挑战

我国在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后,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已经走进了学校的课堂,然而,再好的仪器设备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其功效也将大打折扣,设备现代化的同时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我国农村中学教师大多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媒介能够驾轻就熟,对新兴教学媒体的使用却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和作用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新兴教学技术的水平快速提高。

3 全媒体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策略

3.1 重视多种媒体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使得农村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影响也亦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的作用,发扬多媒体的长处,摈弃其不好的地方,通过使用多种媒体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以适应当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3.2 多种媒介综合利用

全媒体时代教师的教学媒介发生了变化,这在学校教学中必须将其利用好,然而,多媒体教学设备之外,我们还可以对其他通信设备和智能终端的利用,特别是要重视QQ、微信、易信等的使用,通过这些媒介传播一些思想政治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信息,让学生和学生家长能够对国家的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等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微博等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提供正能量。

3.3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协调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初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素|的高低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素养则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构成要素。农村中学要培养的就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4 结语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全媒体社会,全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学生娱乐的主要工具和获得信息的一个主要来源。它具有覆盖面大、形式多样、便利及时等优势,因此,要高度重视利用各种新兴媒体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的目标和人生理想。在利用全媒体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重视多种媒体的运用、多种媒介综合利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只有这样我国的农村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莫忽视潜课程的育人功能[N].人民日报,2004-10-27.

[2] 郑敬斌.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化建设构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36.

[3]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1.

[4] 王占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8.

第5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教育部第十六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全国高职高专学校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虽不需要与其他学科那样要求“校企结合”,但仍然应与其他课程改革相呼应,与整个社会的变革方向相一致。本文认为,当前阶段,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慎的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之间是否需要整合

这种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是要压缩理论课程比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他们最不擅长的就是理论分析,与其在昏昏欲睡的氛围中接受理论熏陶,不如给他们机会去实践活动中感悟。但是,“压缩”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不重视,就是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所以会有很多人反对这一点。其次,避免重复。最常出现的重复就是举例的重复,也有内容重复。有些例子虽然比较有名,但如果随便把它在课堂中拿出来而不增添新意,就很容易与其他老师“撞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些内容是与初中时期、高中时期政治课内容重复的,这部分内容如果还是停留在低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会引起同学们的阻抗心理,不利于学生们接受。这就涉及到了最后一点――重点突出。在重点问题方面,在涉及到同学们关注的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一定要深度挖掘,将这部分内容讲得透彻、讲得精彩。这样不仅起到了提高同学们思想政治意识的目的,还达到了让同学们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整合是有风险的,一旦整合不当,便会使课堂教学失去重点。另一方面,如果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没有把握好尺度,尤其是在重点问题的选择方面如果取舍不利,则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学生思想价值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确的指引作用。

二、如何把握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考核中的比重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不等同于其他学科的“引企入校”“校企合作”,这与学科自身特点有关系。但是笔者提倡用另外一种方式达到加强实践在教学与考核中比重的目的。在教学方面,可以鼓励同学们在规定主题的情况下,制作PPT或者寻找相应主题音乐、网上热帖,充分利用微博等网络新载体。在考核方面,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考试成绩与同学们大学生活、日常表现相联系给分,即给出的不仅仅是某个学期某个理论课程学习的单科成绩,而是一个同学在大学期间不同学期表现的一系列成绩。那么这个分数将成为该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综合分数,也会成为用人单位或者其他考核非常看重的一个分数。这个分数才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连接到一起。也只有进行这样的教学与课程考核的改革,才能够真正的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际作用。而这个后续分数,应当由辅导员或者德育导师之类的学生工作人员来赋予。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公开和解释。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如果辅导员或者德育导师对所带学生不熟悉,给出的分数有失公平,则只会使学生蔑视或者反抗这种新的考核标准,难以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在概念上的相互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中内在地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在高校中收到普遍重视,而心里健康教育在最近几年刚刚受到重视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开设。但二者又是有差异的,不可替代的。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将二者合为一起进行开展,但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并显示出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实际效果。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目前看来主要体现在促进作用和补充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比较专业的知识加强对学生应对挫折、调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训练。一些同学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之,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外,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在教育策略和方法手段上做到有机结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真正解决学生在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渠道。为了保证这系列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人员,应尽量使这些课程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感召力,能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能够真正的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内心世界,影响新一代年轻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能够真正的与时俱进,与社会改革发展趋势相呼应,所有的这些,不仅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发展好坏,也影响着我们国家一代人发展的方向,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中学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初级中学课程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教育理念、思想观念与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以及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以课堂为途径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德育针对性,使其成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用系统、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使命。当今中国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学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理由。学校应树立德育优先的教育理念,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上,切实把思想政治课重视起来,抓好课堂教学,重视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学研究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决定了在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教育的同时,也要发挥好其它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的德育功能。可以说,其他学科的教师既有利用和结合他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层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是他们作为教师的责任。

二、以实践活动为途径

是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强调意识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也决定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不是仅靠课堂灌输就能形成的,学生只有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经过情感体验、自我修养、意志锻炼、行为践行,才能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内化,形成信仰,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育部颁发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理论联系实际为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把课堂的知识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作为基本教学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教育机构要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平衡,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环节是不可以被忽视的。中学的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很多,如学习活动、社团活动、共青团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的延伸,起到辅助课堂教学,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力衔接,有助于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信服力。

三、以文化建设为途径

文化具有陶冶情操、涵养品德的功能。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对校园的冲击,中学要努力营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校园氛围,占领中学生的思想阵地。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以文化建设为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的建设。文化具有育人养德的作用,以校园文化为德育途径就是指教育者寓德育内容和信息于校园环境建设之中,使教育对象在优美的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受到熏陶,不断调节和规范自我行为,提升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孔子就十分重视以美好的事物来促进学生的美好品德的形成,后人把其思想称为“以美储善”。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很好地激发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起到陶冶情操的独特作用。当然,学校更应该重视校园软性环境的建设,也就是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它包括校园的人文环境、学校精神环境和舆论环境等。首先,挖掘和确定校园的文化内涵,用主旋律文化引导校园的其他文化,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处处能被优秀的文化所感染和激励。其次,以学校的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再次,发挥舆论导向育人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端正教育对象的态度。

四、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为途径

人际关系途径也可以被称为情感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是贯穿教育的因素,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行为上独立、叛逆,但心里孤独,渴望认同、理解和关心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重视、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建设,着眼于人与人的情感相容。这也是由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首先,在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应强调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强调教育者要处处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做到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服之以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更多的重视以自己的人格形象、思想品德、精神境界、知识底蕴、人生态度、行为习惯等内在素质去影响受教育者,切实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其次,我们要重视营造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重视以友辅仁,注重学生群体对个体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通过集体活动等方式积极建设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五、以学校管理为途径

第7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及方法

一、引言

青少年是我国现在和将来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发展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的重担需要他们来承担。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年龄特征做出相应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显性

1.现代青少年的显著特征

口口相传的“80 后”的我们逐渐都已长大成人踏向社会,已从半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更多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而时下最具个性、最难管的便是所谓的“90 后”和“00后”的学生,他们生在新世纪也是高科技的年代,生在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家庭、社会环境都很优异的条件之下,在如此现实的社会中,学校也成为了一个小社会,各种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这难免会造成很孩子的攀比之心。除此之外,现在的青少年还普遍叛逆心强,喜欢彰显自我,同时,他们的自控力差,抗挫能力差。

2.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青少年就像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和肥沃的土壤来灌养的小树苗,但不能娇生惯养,因为有风雨等的外力浇灌,方可更加地茁壮成长。

笔者认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基础举措。除此之外,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从往看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薄弱

以邻国日本为例,日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日本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引领下,形成了一套全社会都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正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中的协作,使得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落到实处。回顾我国教育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还比较薄弱。

(1)教师未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普遍有限。我国大多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因材施教、具体分析等方法,并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年级,但我国对每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虽有区别,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教学方法也不够丰富,常是为了达到统一思想而强行“灌输”,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并充分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青年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重视个体差异,实现课程安排要有阶段性、教材内容要有选择性、教学方法要有层次性,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没有将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主要是教育者通过训练、说服、奖励和惩罚等方式,把社会公认的道德以正面、直接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形成与之相符合道德的过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取得最大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践薄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与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就必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会亲身体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的说教与灌输,与学生面临的社会道德问题联系不够紧密,从而错过了青少年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的良好时机。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1)家庭环境。往往普通家庭忽略了这个环境因素,新时代、新发展之外包括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及客观认识水平。青少年正处于接受知识、对环境及问题产生好奇和拥有自己的连续性思维的阶段,这样一来,即使你想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龙中龙或凤中凤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你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觉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行为,那你的孩子就会有相同的作为。由此可见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给予的,这其中也涵盖了类似于家庭环境这样的因素存在影响。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无疑是最容易影响青少年成长和意识形态形成的大集体环境,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具有整合功能、传讯功能、继往开来的功能和导向功能。笔者认为,为确保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政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国要加强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育人氛围:即家长要言行统一、做出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社会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育人大环境。

(3)学校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内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优美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法治校园等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班级间、年级间、院系间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学校及教师不仅要切身做到关注国内、国际的思想、政治动态,更要树起榜样,做好学生直接出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四、结论及建议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大胆借鉴国外一些拥有优秀教育系统的、较为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比较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分。同时,我们要结合中国实情,不能盲目吸收,要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把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8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一、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补牢学生的思想基础,而且要培养品质制胜的实用型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扩张,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的边界正在趋于模糊,经历了生源之争而沦入技工院校就读的孩子基本上是学力较差,家庭经济困难,甚至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的努力不足,进入技校后的学生难免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相对于以前寻求老师的开导、同学的互助,现在的技校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技校生更多地依赖网络,特立独行、随性而为、传统、单向、有威严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难以发挥解人之惑、示人以道、给人以力的作用,需要顺应形势,优化定位,从新的对象、新的形势、新的需要出发,明确当代技工学校应当开展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定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明确功能,不仅要补差,而且要创优。技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顺利地就业或创业,能完成相应的任务或实施有效的创业行为。这必须建立在思想相对成熟、行为相对规范的基础之上。对技校学生来说,育人更重于教书,思想政治教育应放在首位。如果一个就业或创业者难以正确地认识基本社会形势,难以约束自己的言行,其就业和创业基本上可以说不会成功;而一个技校生如果品行端正、意志坚定、善于团结、肯于吃苦、勇于创新,即使文化不高、技能不强,也可能在就业和创业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从事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定位自己的职能,要有责任感,力争不让学生因为行为不规范、思想不成熟而无法正常就业或创业;更要有光荣感,要相信成才先成人,成人宜成才,对那些少年无知的技校生在受到中考挫折后施以细致有效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思想上成熟起来,行为上醒悟并振作起来,靠精神立人,有时候反而能超越中职生、大学生而成为更加出色的就业者或创业者。

二、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势在必行,重点是主题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1.主题创新

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鲜明,就是要向走向成年的技校学生灌输基本的政治理论和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因人因时而异,设计不同的主题,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思想引导。这几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技校学生从进校到毕业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思想难点,以及男生、女生、穷生、富生、农生、城生等不同的情况,设计了不同的主题,实施更有利于各类学生解决相应思想问题、实现健康成长的教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对于技校生来说,技能固然重要,也肯定可以通过精心教学而成功地实现,而且可以通过将来在工作实践中继续学习提升;而技能之外的做人、处事、创业思路更重要,这些知识和技能本来就欠缺,如果在学校里再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走上社会以后更多的是沉沦而不是提升。因此,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员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技校生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有目的地设计不同的主题实践活动,真正在思想上成熟、行为上成人、素质上成才下功夫。

2.管理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政治老师单纯地说教,也不是几十门课程中的一门,而是贯穿技校生几年校内外生活的每个角落的教育工程、管理工程、服务工程。这几年,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提出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抓学生管理的理念,努力创新管理的内容,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之中,寓管理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从新生入学时就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在自信心、自尊自爱、文明礼仪、校史、校规校纪等方面进行教育,为他们几年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思想基础。在临近毕业时,又针对学生的择业和求职,切实加强思想管理,举行富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就业指导活动,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指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开展感恩教育,注重生命意识、生存能力、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让技工院校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报答,能够心平气和地学习和生活。

3.服务创新

技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教育、管理职能之外,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服务职能。它实质上是服务技校生思想成长的一种事业。众所周知,现在的技校生因为网络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因此思想情感丰富,有主见,独立性较强,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也更需要在不断矫正、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为学习和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思想支撑。做好技校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要突出服务学生的理念,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更多地关注实践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更多地采用说理疏导、情感陶冶、典型示范、自我教育等方法。作为施教者,要把自己的角色从一个管理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服务者,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困惑和实际需求,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落实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从学生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技校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大力发展咨询教育,把学生与教师放在一对一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让陷入迷茫、压抑、空虚、焦虑和就业压力中的技工院校生得到良好的心理辅导,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水到渠成,关键是阵地创新、渠道创新

有了新的定位和新的内容,还要有新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当下的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信息化加速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供大于求的新形势下,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框框条条,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已经水到渠成。创新方式的前提仍然是创新观念,如果观念问题不解决,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下,包括技校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已经拥有了自我教育的阵地、渠道,也有了对自己思想、行为、业绩的评判标准。要对这些崇尚自由、追求平等、张扬个性的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管理、服务的目的,必须转变观念,摒弃对施教者来说也许轻松自如、天经地义的传统方式,努力创新阵地、创新渠道。

1.阵地创新

新媒体不断出现,自媒体充分发展,并不代表技校思想政治教育丧失了阵地,那仅仅是因循守旧者不肯创新的自弃。富有创新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为有了更多更优质的阵地而欢呼,应该积极地研究新阵地,利用新阵地。当然前提是要坚定不移地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让传播知识的课堂同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发动所有技工院校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要发挥实训实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抓住技校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劳动者。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QQ群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板块,使新媒体变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要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通过校园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影响学生的理想追求、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2.渠道创新

第9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一、高校思政博客的现状和特点

1、高校思政博客的特点

参与者众多:高校思政博客作为网络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的产物,拥有者众多的受众群体。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着了巨大的冲击,而在思政博客中,大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更容易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思政博客的参与者也会不断增加。

影响性较大: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思政博客可以更方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方式本身的限制,在参与度方面和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上都无法与思政博客相比,而大学生在思政博客中可以更好地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这都使得思政博客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内容丰富多彩:网络上各种内容鱼龙混杂,高校思政博客要想获得更多的人气,就必须丰富自身内容。这都导致了大学生思政博客在内容上引人入胜,在外观特征上设计独到,从而在大学生心目中留下较好印象,丰富思政博客这一网络交流平台。

2、高校思政博客与其他的关系

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学生自主自发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因此高校思政博客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载体的相互融合,从而让大学生获得应有的教育。

与其他网络工具的关系:思政博客与其他网络交流工具一样,都有着随机性和容易接受性,但是思政博客还有其他网络交流工具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是思政博客内容上属于列表式和导读性,其次是对问题的间接性和启发性。这都是的思政博客与其他的网络交流平台有所差别。

思政博客与访问者的关系:思政博客只有在拥有众多手中的时候才会具有生命力,因此思政博客的建设者与访问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关系。建设者通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因此在思政博客中通过平等的交流可以更方便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思政博客在目前的影响力

思政博客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在平时可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在博客上平等交流和沟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同时,思政博客的本身特性也使得在思想政治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另外,博客图文并茂的构造本体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快的获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校思政博客的进一步加强与发展

1、与大学文化相结合

高校思政博客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就能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思政博客系统。一方面,通过网络系统江大学文化进行传播,有利于大学文化的网络化;另一方面,在大学文化气氛的营造过程中,可以扩大网络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思政博客作为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不断探索改进,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发扬与对校园文化现象的点评,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从而使思政博客得以进一步加强。

2、拓展服务群体

思政博客的最初建设目的是为在校大学生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但思政博客对于高中学生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随着思政博客访问主体由单一的大学生转变为高中生群体和大学生时,思政博客就迎来了拓展服务群体的良好时机。中学生对大学有着自己的憧憬,因次思政博客可以通过对大学相关模范事迹的发扬,对大学相应信息的传递等方式,对高中学生乃至初中生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教育进行完美对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

3、拓展建设者群体

思政博客作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工具,其建设者群体主要是由教育者组成的。这样可以保证教育工作的正确性,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把握不够到位,很容易造成博客浏览者的流失。因此在思政博客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优秀大学生和大学生群体对思政博客进行建设,采纳更多的建议,取长补短,使高校思政博客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