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先进团队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先进团队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先进团队申报材料

第1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1、今年度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对象支持的重点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纳米技术、平板显示、新能源、新医药、生物技术、环保设备、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现代农业等我省重点发展的高科技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已经实施或正在申报省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创建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且地方有专门人才计划实行配套支持的关键性高层次人才。

2、今年度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对象申报的条件

A类创业人才申报的条件:指符合支持重点,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来我省区域内投资创办科技型生产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所创办企业主导产品和服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国际市场潜力和预期经济效益。创业人才必须拥有与其所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关的专利、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在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具有在省外、海外成功创业经历的,年龄可适当放宽;**年7月1日后落户我省创(领)办科技型企业,或尚未落户、但已与相关部门和地方达成来苏创办高科技企业意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为所创(领)办企业的负责人,本人或创业团队投入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引进人才主要工作精力应为所创(领)办企业服务。

创新人才分B类、C类两大类,其申报的条件:B类指符合支持重点的各类高科技企业和省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引进的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专家;C类指省内重点行业和重大企业集团引进的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有突出的管理业绩,通晓国际先进管理知识、善于运作资本的高级经营管理专家。B类、C类创新人才必须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相关学科领域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拥有高级职称或国际公认的执业资格,或曾担任过高层管理、技术职务;具有在国内外行业内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关键岗位上从事研发或管理工作的经历,并取得了突出业绩;**年7月1日后到我省工作,或尚未落户、但已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达成引进意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后,能为引进单位服务3年以上,且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7个月。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1年以上,出站后拟在我省高科技企业从事重大技术研发工作的人才也可申报。

第2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目前国内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有两种: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快专业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两者的入手点和着力点有所区别:专业教学团队是以专业建设作为入手点,着力点放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人才评估体系等方面,重点培养教师对整个专业宏观掌控和建设的能力;课程(群)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作为入手点或载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课程(群)的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因此其着力点应该是课程开发和实施,重点培养教师的授课能力。两种教学团队互为依托,共同促进专业发展。理清两者关系,我们就能很明确的得出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示范性作用,促进相应课程(群)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相对合理、专兼结合的课程(群)教学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教育研究课题和各级教学成果奖。2.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群)的建设。编写先进的、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具有高职特色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目标,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件、案例、动画、实训实习项目、习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申报各级重点课程、精品(规划)教材等。3.积极促进教学团队自身能力提高。加快“双师”结构建设,能够有效吸引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参与课程(群)教学;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重视师德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带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传、帮、带”团队文化。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遴选与立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不能遍地开花,可以遴选一批基础较好课程(群)教学团队先行建设,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从而带动其他教学团队的建设。具体遴选的过程如下:在学校范围内,以课程(群)作为平台,划分教学团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都能划入一个教学团队。各二级学院(系、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各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教学团队负责人、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社会服务等项目向学校推荐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名单并填写相应的申报书,申报书包含团队结构、团队负责人、近三年成果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学校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系、部)推荐的教学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指标如表1所示),确定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一次立项的教学团队数量要适中,太多了给管理造成困难,太少了做不到学院(系、部)、学科、课程类型的兼顾。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还需要填写建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及分年度计划。在任务书时,应该给各教学团队足够长的时间,因为在填写过程中教学团队应该思考本课程(群)的改革模式,并以此为主线,其他的工作围绕此主线展开。例如,某课程计划改革成校本慕课(SPOC)的教学模式,那部分教师对SPOC理解还不透彻,必须出去培训相关知识,培训后就要按照SPOC的方式重新课程设计,把知识点碎片化,为了便于SPOC的实施,必须制作或收集符合SPOC教学的课件、视频、教材、作业、试题库等,为了检验SPOC的教学质量,团队组织教考分离、定期问卷调查等,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也锻炼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学生成绩、督导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后续课程老师的评价、发表相关的教改论文、竞赛等方式来量化建设成果。

四、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因为这个时间能保证课程至少进行两轮教学,能够对教学方法有比较,对教学效果有相对客观的评价。在建设过程中,不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所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回访、组织教学督导听课等,结果作为教学团队考核依据之一;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研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教学团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向教学团队成员介绍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进度安排组织好教学团队建设中期检查工作。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考虑到不断有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加入以及老教师退休等情况,允许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教学团队成员,但团队负责人一般不允许调整。

五、教学团队的评价考核

教学团队的考核主要按照事先制定的任务书,考核各方面的目标是否达到。具体可以从课程(群)相关资源的建设质量、学生的满意度、督导的评价、教改课题、教学成果、教改论文、教学竞赛等方面来考核。教学团队考核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达到优秀的教学团队授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并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应设定有效期。对于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延期一年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教学团队,禁止其成员在5年内新一轮教学团队、课程、教改课题等项目的申报。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上所列的全部内容基础上,取得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评定认可的标志性成果,或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取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课程获得国家级课程立项建设,可直接视为优秀。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完成的工作量低于任务书上所列出的90%,或者虽然完成了任务书上所列出内容,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认定质量不高,可视为考核不合格。

六、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应成立由教学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质量监控部及各二级学院(系、部)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学团队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及协调。2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原则、建设内容、组建条件、申报与立项流程、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团队考核等,使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有章可依。3.经费保障:学校应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基金,每个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给予经费资助,具体数额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学团队成员数、课程(群)、建设目标和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

七、结束语

第3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一、建设目标

以学生为本,树立知识传授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创建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一支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期间,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分批建立10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年评审建立30个左右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

二、建设内容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

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先进,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引入集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三)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四)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

仪器设备配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定,设计人性化,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

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理顺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六)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建立实验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建立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七)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受益面广,具有示范辐射效应。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验创新成果丰富。

(八)鲜明的特色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特色鲜明。

三、评审工作

(一)评审范围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工作面向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应是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大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综合实验中心,重点是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以物理、化学、生物、力学、机械、电子、计算机、医学、经济管理、传媒、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多个学科门类为主。

(二)申报要求

各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加强校、院两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将教学覆盖面广、形成规模化实验教学环境、具备网上开放教学与开放管理条件、具有高水平教授负责和优秀实验教学团队、教学效果突出的实验教学中心推荐上报。

(三)申报材料

1.《*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制成WORD(OFFICE2003版本)文件1个。

2.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视频文件。其中应包括实验教学中心各实验室设备与环境的全貌。视频文件制成不超过20分钟的ASF流媒体文件,分辨率640*480。

3.学校和实验教学中心制订的相关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等文件。文件目录及所有文件制成1个PDF文件。

4.典型教学案例视频文件。包括特色实验项目、实验课程等。案例不超过3个,每个案例分别制成不超过15分钟的ASF流媒体文件,分辨率640*480,并将视频案例简介制成1个PDF文件。

5.典型自编教材电子文档。包括教材封面、出版信息页、目录及精选内容等,教材目录及所有教材制成1个PDF文件。

6.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课件要求可在浏览器环境播放,课件简介制成1个PDF文件。

7.其它材料。

以上1-7项制成CD-R(650M/720M)光盘,光盘数不超过2张。要求光盘中各项电子文件分目录存放。电子文件命名规则为:学校代码_实验教学中心类别代码_电子文件目录名_序号。学校代码可在中国教育统计网()查询;实验教学中心类别代码为:物理1、化学2、生物3、电子4、力学5、机械6、计算机7、医学8、经济管理9、传媒10、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11;申报材料的1-7项电子文件目录名依次为:a、b、c、d、e、f、g;序号从1开始,第4、6项电子文件中的简介文件序号为0。例如:*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第2个典型教学案例视频文件应命名为:10442_1_d_2.asf。

(三)申报时间

请各高校将《申请书》一式两份及申报材料电子文档光盘一份,于20*年6月1日前一并报我厅高教处,并上传到本校校园网。各申报学校应保证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开通运转,确保评审专家正常访问。

(五)评审方式

省教育厅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实验教学中心申报情况,组织专家通过集中网上审阅、评议、评审、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评审,省教育厅评审委员会确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受理、组织评审和年度评审工作的具体部署由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

四、管理工作

通过省教育厅评审委员会确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网上公示后,授予“*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予以公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上网展示主要内容,承担相应的培训,宣传推广经验,扩大受益面,充分发挥其在全省高等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第4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更多项目信息请访问项目网站:/asia/ur/curriculum/MOE.aspx

我眼中的微软精品课程

从2003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式在中国的高校启动“微软精品课程支持计划”到2005年升格为“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湖南大学软件学院一直非常关注。我感到微软的精品课程建设既重视其先进技术的推广,同时也重视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基础课程建设,应该说支持是比较全面的。精品课程在促进相关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4年申报精品课的时候,申报材料要求是全英文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改成了中文。从我这几年的双语教学的经历来看,课堂上用英语讲授,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效果一般。但是,英文的教材和演示PPT,应该说70%至80%的同学还是能基本理解。所以我还是比较赞成使用英文的教学资源,因为在软件工程这个领域,技术更新的速度是其他任何专业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要对新技术进行跟踪,没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是很困难的,而将英文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是需要时间的,翻译是否准确也是个问题。当然,课堂讲授还是讲中文为好。

作为总部在美国的公司,微软在帮助中国大学改进和提升双语教学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觉得不一定所有申报材料都是英文,但是可以设置一部分双语课程。当然,双语教学的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看法仅仅代表一家之言。

微软精品课程在湖南大学的首次实施

2004年湖南大学有了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 with C#”。申报的过程也很有趣: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在申报截止日期前一周,仍未收到申报邀请。正好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合作关系部的两位专员来湖南大学访问,当时的软件学院院长张大方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沟通,得到答复是我们可以申报。于是急命我在一周内写出申请报告,报送微软。我一周内写出了报告,最后有幸申报成功。

我们对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是很大的。我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参考多本教材,完成了所有的18章的PPT和2万字的教案,并自编了一本实验指导书;课程开始后,所有课堂讲授都现场录像;指导一个组的学生完成了基于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初步开发。在课堂讲授内容以及自主学习平台的开发方面,我多次与微软工程师沟通,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微软工程师的意见,采用Power Point的附加组件――Microsoft Producer,将所有教学视频与PPT同步在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浏览学习网站,点击其中任意一张PPT,视频将同步到对应的内容自动播放。随后的自主学习平台在湖南大学教务处的资助下,进行完善,当年就作为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自主教学平台正式运行,现已正常运行近四年,为四届学生的30多门(门次)课程服务,访问量超过十万人次。应该说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比较成功,我还记得当时在验收通过时的一句评语:“湖南大学的精品课程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学网站内容丰富,特别是录制的教学视频,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第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课程项目组织方面,借鉴了我院工程训练的做法。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就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院内的工程训练。第一批组织了30多名“2+2”的三年级的学生,每4至5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利用4周时间,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从项目的启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一直到部署。项目来源是教师曾经经历的真实项目,在将其文档标准化后,首先提供需求给学生,学生根据需求文档逐步完成项目。第一次工程实践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文档的编写能力、编码的规范性、设计能力有比较大的提高。所以在建设“ with C#”时,就借鉴了工程训练的做法,并且成功地组织一个学生小组,在课程学习的同时,作为课程实践部分,完成了一个基于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初步开发工作。学生在项目开发中体现出来的热情是我所始料未及的。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做中学”的由来

2005年,我们在思考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能否迈出更大的一步?因为在工程训练和精品课程建设时,我们意识到不足之处: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知识,和一门课程讲授的知识有比较大的出入,一个项目需要的,往往是几门课程中的一些实用的知识,也就是课程讲授的内容远远多于项目所需的知识;而课程讲授的知识,往往和项目阶段所需的知识无法很好衔接;同时,在工程教育的教学理念上,是否能有大的创新?基于这个想法,从2005年底开始,湖南大学与微软全方位接触,争取微软对我们的支持。

在2005年底,在湖南大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经学院领导多方努力,我们聘请了美国微软研究院孵化研究开发部总经理黄学东博士担任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名誉院长。黄学东博士于2005年11月在岳麓书院给以软件学院为主的全校学生作了题为“创新与执行能力点谈”的讲座,开始了微软与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紧密合作之旅。

通过黄学东博士的努力,我们于2006年初聘请了原微软高级架构师,凌小宁博士为我们的专职教授,并在凌小宁博士的倡导和带领下,在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开始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改革和教学平台建设。

应该说,“做中学”的教学改革,从一开始就与微软结下了不解之缘:酝酿和提出在中国的软件工程教育中实践“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就是热心祖国教育事业,长期跟踪国内外软件工程教育改革的原微软高级架构师凌小宁博士。为了在“做中学”课程项目中充分体现业界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模式,在2006年暑假,微软亚洲工程院为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5位骨干教师提供了一周的访问机会:每人每天会见3位不同的工程师,全面、真实了解微软软件项目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项目组的组建和管理提供参考。培训结束后,我们参照微软内部开发团队的组织形式确定了学生项目组的人员组成和角色划分。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于2006年9月在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开设了一门以“做中学”为教学模式的“Web应用软件工程”创新课程(2008年更名为“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微软亚洲工程院张宏江院长亲自给学生作了讲座,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田江森总监,工程院的陈天经理,以及美国微软研究院孵化研究开发部的蒋力等参与了授课。该课程得到学生们的高度认可,甚至有学生说:“这门课将改变我的一生!”。这门课程于2008年申报“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成功,并且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好评。

“做中学”与传统的教学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们首先看一下“做中学”到底与传统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教师指导下的以项目驱动的“做中学”――以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企业设备的管理与监控”带动整个课程,从需求分析开始到成功地提交完成的项目。我们设计了一个与项目流程同步的即时授课(Just-in-time lectures)流程,见图1。在项目流程的每一关键步,教师先行讲授这一步可用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学生带着项目中的问题听讲,并通过更深入的自学和团队讨论,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技术来完成这一步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进度报告、小组讨论和答疑,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度,提供即时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了每一步工作后,教师要审议通过。不合格的发回去改进,合格的则可进入下一步。

以工业界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以软件工业界需求为主导,避免贪大求全,而且采用真正实用的。例如,我们讲授和实践了微软的典型的实用型软件工程过程,而避免纯形式化的理论方法。为了使学生对软件工程有较完整的了解,我们在学生们完成了整个项目对软件生产有了直觉了解后,又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其他软件工程方法,如敏捷编程、极限编程和软件成熟度模型,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参考资料,使有兴趣的学生可继续深造。由于打破了对内容贪大求全的理论框架,我们有可能根据当前软件工业界的最新技术需求,加入新的教学内容。

其实,软件工业界对当前毕业生的最主要的需求之一是高职业素质(职业感,责任感,诚信,团队精神,激情,等)和良好的“软技能”(自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人际关系,等)。在模拟的软件工业人文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软技能”,我们把学生、助教和教员组织成模拟的软件产品开发部门,包括总经理、主管(开发,项目管理,测试),组长、项目经理、程序员、测试工程师。其中项目经理(PM)、开发组长(Dev Lead)和测试组长(Test Lead)是由学生自愿报名,学生投票选举产生的。这个由学生教员组成的工业化团队不仅在整个项目流程中,而且在整个学习讨论过程中成为团队学习的基本组织。我们的评分体系把团队的成功放在首位,使得学生们自觉地互帮互学共同成功;并使得个人失败影响团队成功,培养了学生对团队的责任感和忠诚。我们在课程流程中加入了“软技能”课程,使得学生以“做中学”的方式在做项目时学习软技能。学生有机会直接与湘钢的用户交谈以获取用户需求。学生有机会实践演讲(需求分析报告,演示等)。学生通过大量的小组讨论(需求,说明书,体系结构,设计,开发等)实践了沟通、争辩、谈判、妥协等人际交流的要素。教师还提供了文字报告(周进度报告、需求说明书、设计、编程规范,等等)的样本,使学生学会撰写规范的文本。

团队结果和个人结果相结合的评分体系――我们完全抛弃了考试评分,而采用了对项目实现结果的评分,并采用了团队结果和个人结果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结果包括各种文档(包括源程序)的质量,用户功能实现的情况,可运行程序的质量,软件臭虫的数量,等等。这使得学生避免了读书背书应付考试,而把精力放在项目结果的质量上。每个学生的分数基于他/她的个人项目质量和团队的综合项目质量。我们给予团队的综合项目质量较大的权重,使得团队成功成为个人好成绩的前提。如果团队不能成功完成项目要求,个人一定不会取到高分。如前所述,这样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互助互学、责任感和忠诚。同时又承认个人的努力和成就。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更接近于工业界的实际价值评判。

“做中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那么“做中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点: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采用了真实的项目和切实有用的技术及有针对性地边学边做的方法,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加强。例:有的学生一反过去沉溺于游戏的消极状态,积极参与了课程学习和项目开发,成为美谈。

通过一个真实的软件工程过程,学生真正了解到软件工程中一些关键问题和方法。例:通过对湘钢项目的需求分析,切身体会到软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迭代递增方法的重要性。学到的职业素质和软技能将对学生产生潜在的长远影响。在我们的模拟软件生产人文环境下,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并实践了团队合作、责任与义务、有效沟通、管理等。

学生学到了一些当前工业界急需的技术。例如:互联网可用性设计,Ajax等等。有学生在总结会上说:这些内容既新颖又有用,怎么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有的公司在听说了我们的学生学了互联网可用性设计后,询问招聘的可能性。

学生展示了更好的就业潜力。虽然我们的学生仅仅是大三,但连续两届参与“做中学”课程的学生有三位通过微软严格的选拔成为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实习生。他们将参与微软一些核心产品的开发。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工程院的支持下,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部 C 微软精品课程”――“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同时已申报成功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Web应用软件工程”),这是微软和湖南大学精诚合作的结晶!这些课程的建设,为提升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教育水平,以及为全国软件工程教育提供共享资源,作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

第5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按照市政府加快发展首位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现首位产业技术跨越、支撑“445”产业发展、科技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强化集成,聚焦核心区域、核心产业、核心项目“三个核心”,强力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着力扩大科技、产业、改革、人才“四大成果”,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全力推进创新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原则

(一)鼓励自主创新。立足“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支撑产业发展。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组织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重点行业和领域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业孵化、重大专利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大力提升首位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三)突出扶持重点。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整合资源,强化集成,通过攻关实现产业化,取得标志性产业及科技成果,拉动产业爆发性增长。同时,突出科技惠民示范、创新人才培育,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三、计划类别

根据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衔接国家、省科技计划,结合2012年度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经费预算安排情况,本年度项目计划编制分为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重点科技计划、科技专项计划三个部分。

(一)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本计划以取得标志性重大技术突破和获得重大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重点支持汽车、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大科技攻关,培育爆发性增长的创新产品,大力提升首位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拟支持40个左右项目,每个项目市财政原则上予以20-50万资助。对事关全局、带动性较强的特别重大项目,可加大资助额度,各县、区应按一定比例配套。(高新科负责,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由国合科负责)

(二)重点科技计划

本计划包括科技惠民计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

1、科技惠民计划

以科技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科技强农惠农、科技惠及健康与医疗、科技改善环境、科技保障公共安全。重点支持生物与医药、医疗与卫生、农业与农村、生态与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前瞻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应用示范技术等的研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科技示范工程,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农社科负责)

2、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各类创新基地和载体建设,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供支撑。重点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机构等能力建设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计划科负责)

3、软科学研究计划

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预测、评估和对策研究,以及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等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科技宏观管理提供研究咨询报告。本年度重点围绕我市首位产业和“445”产业。(管理科负责)

(三)科技专项计划

1、专利产业化专项

以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首位产业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科负责)

2、科技创业专项

支持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领军人才、大学生创业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创新项目。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引导科技人才领办创业企业,以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科负责)

3、产学研合作专项

重点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在芜设立产学研合作机构及项目的申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项目的申报。(管理科负责)

(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根据省政府对我市节能目标考核要求,在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重点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计划中充分体现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确保年度科技计划用于支持与节能技术相关的项目经费占全市财政收入预算0.025%以上,项目数6个以上,为实现我市节能目标提供科技支撑。(高新科统筹)

四、工作安排

(一)方案与申报

1、预算和方案。编制年度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安排、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和《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商市财政局,报局长办公会研究、分管市领导审定。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6月25日。

2、开发网上申报系统。2012年市科技计划项目力争采取网上申报,功能包括用户注册、项目在线申报、专家评审、项目任务书签订、分类统计等。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7月30日。

3、通知。起草年度征集计划项目的通知,报局主要领导审定后,通过市科技局、创新办、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四个网站同时向社会公开。并对各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培训。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7月30日。

(二)受理与初审

1、组织申报。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申报通知,组织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网上项目申报(可常年申报入库),作为市、省、国家备选项目。

2、确定限额。各业务科室按照分工,根据年度科技计划和重点支持产业,对各类入库项目进行梳理,提出各归口管理部门限额推荐项目数,计划科负责综合汇总调整,报局主要领导审定后下达各归口管理部门。责任科室:各业务科,完成时限:8月30日。

3、限额推荐。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申报限额,网上推荐,并书面将项目申报材料和排序汇总表(见附件3)一式四份上报市局各业务科室。责任科室:各业务科,完成时限:9月10日。

4、形式审查。各业务科室在规定时间内,按限额进行受理并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查。责任科室:各相关科室,完成时限:9月15日。

5、项目汇总。各业务科室将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分类汇总后报计划科。责任科室:各相关科室,完成时限:9月20日。

(三)项目评审

1、评审组织。计划科制订项目评审总体安排,采取异地或网上专家评审,落实时间、会场、专家、经费,印发评审通知,向专家介绍市科技计划项目概况、评审目的、评审指标、评审纪律等。各业务科室派1名联络员,携带、分发和回收项目材料、专家评分表,解释有关问题,记录整理专家评审意见等。

2、评审专家。参与项目评估的科技中介机构,应面向社会择优选用;参加项目咨询评审的专家,应在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中选择,并实行专家信誉制管理,建立咨询评审专家信誉档案数据库。

3、评审分组。评审按项目类别、技术领域进行分组,参加项目评审专家的专业结构,应根据项目类别、技术领域进行选择。每组专家人数应在5名以上,其中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应不少于7名。

4、专家评审。依据评审要求和项目评分表,评审专家对参评项目从立项的必要性、目标任务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及创新性、管理与机制的保障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及预计绩效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实行百分制,每个组所有评审专家打分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得分,由工作人员汇总排序。

专家评审过程中,经集体讨论,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可对项目直接作出明确的不予实施结论,并说明原因。

5、评审监督。市科技局纪检监察专职人员、市财政局相关人员对项目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对个别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视情组织实地考察,考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书内容是否真实、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等情况。也可视情组织专题答辩、论证。

6、评审经费。评审过程所发生的专家咨询费、会务费、交通费、资料费等按照有关规定支出,由经办人填报销单,证明人签字、分管领导审核、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在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评审费中列支。

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10月15日。

(四)立项公示

1、排序分类。根据评分排序、专家意见、计划类别,计划科将项目分为A、B、C三个类别,A类为推荐项目,B类为可选项目,C类为落选项目,同时提出项目和资金控制数,报局主要领导审定后,由各业务科室按照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分类提出拟立项建议及资金安排说明,责任科室:各相关科室,完成时限:10月22日。

2、立项与资金建议。计划科汇总各科室拟立项建议,编制年度立项计划及说明,商市财政局后,共同向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题汇报。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10月30日。

3、立项公示。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调整完善,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拟立项项目及经费支持额度,在市科技局、创新办、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四个网站上同时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并公布咨询举报监督电话。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11月13日。

(五)组织实施

1、下达计划。公示结束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市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并对立项的计划项目进行统一编号。对有异议的项目,由各相关业务科室提出处理意见,报分管局长审定。处理结果书面报计划科备案。

2、签订合同。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填写《项目任务合同书》,并对项目起始时间、研究内容、实施进度、考核指标、经费预算和结题验收考核指标等重点条款进行审查,审查结果报市局各对口业务科室,各业务科室审核合格并报分管局长审定后,办理合同签订手续。

3、核拨经费。各业务科室负责核对项目承担单位银行账号、户名、项目单位收据,填写拨款计划单,经分管领导、主管财务领导审批后,由计划科协调市财政局核拨项目经费。项目经费的管理依据国家、省、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4、实施管理。各业务科室负责对分管的计划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协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监督检查项目合同的执行。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填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表》,并于次年1月底前,形成各计划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经分管局长初审后报计划科。计划科汇总形成年度科技计划执行情况总报告,由市局会同市财政局向分管市长报告。

5、监督检查。计划科会同市财政局相关科室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五、申报材料

1、《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

2、附件材料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2011年)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事业单位参照以上提供;项目负责人学历和职称证明;查新报告;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证明资料,包括专利、软件及著作权登记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书、成果鉴定证书、新药证书、通讯和电力入网证、生物和农业新品种、农药登记证等;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参考材料,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环保证明、奖励证明、检测报告等。

第6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基金;运行框架;筹资渠道;过程监督

一、概述

面对创业资金的瓶颈,有效的设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基金来指导高职学生创业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途径。政府扶持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创业引导基金及创业风险控制基金。该两项基金均可在财政支出中按专项资金划拨。创业引导基金可以以资金或者股份的方式进行投资,帮助高职学生有效解决创业初期会面临的筹融资问题,或者因经营或其他问题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创业风险控制基金是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风险管控。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基金还应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使用效率控制风险,国家财政部需要担负起总体监督管理职责,中央及地方具体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向上级监管部门就基金的运营情况及成效进行报告。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基金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基金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筹集,都源于社会捐赠如校友或者校企合作的专项捐赠,学校专项拨款部分社会捐赠部分,都源于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部分来自政府支持部分来自学校拨款,来自社会捐赠、学校及政府支持、基金本身的运营收益。基金本身的运营收益一部分来自存款收益,但是前提是必须要有较多的资金,但是由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较低,故稳定的收益相对较少;另一部分来自资助项目的投资回报,但是初期就能获得成功的案例较少且具备稳定收入的案例也很有限,可以得到的收益也相对较少,故几项组成部分中学校及政府的专项拨款是高职学生创业基金的主要基础。高职院校一般会在创业基金成立初期划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启动,后期跟进投入资金主要看运营状况,按年或者不定期给予一定资金维持基金的稳定运行抗击风险,社会捐赠虽然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对前两者进行很好的补充,目前高职院校在本部分的工作开展力度还比较弱。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投资基金。社会投资基金一般以盈利为目的,而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主要目标是扶持高职学生创业,盈利的目的显然弱化很多,但要很好的运作创业基金必须很好兼顾这两个目的既扶持和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对资本进行有效可持续利用,很好的管理基金避免实际运营中存在的风险,高职学生创业基金通常以拥有独立法人身份的组织形式设立或委托成熟的基金代为运营,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辅以规范高职学生创业基金管理,成立高职学生创业基金专家评审团对创业风险进行评估,对创业进行引导。

三、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基金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委员会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院校中有实力的学生如财经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到基金的管理中来,但核心专家团队还是应该由具备项目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成熟能力的骨干教师组成,创业基金的初期设立、后期日常运行都依赖于该团队。同时,还要建立创业基金辅助团队,由兼顾建筑、医卫、农林等方面的技术专家老师组成,该部分老师可以采取建立专家库临时抽调的形式构成,为创业基金支持项目的筛选及创业方向给予专业的指导。

(二)确定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基金的筹资渠道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设立创业基金的筹资渠道是关键步骤,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取得:政府的专项拨款、高校的配套资金、社会的无偿捐赠。

政府的专项拨款。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年度预算中都设置了支持创业、促进社会就业及创业的专项资金。以本省为例,科学技术厅、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就业服务管理局等单位均设有支持就业、创业的专项财政性资金。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政府平台的各项有利政策和专项财政资金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基金。

高职院校的配套资金。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近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单位对应届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需求却越来越小。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情况,而作为就业之源的创业也就成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关键,高职院校通过资金配套建立学生创业基金也就变得意义重大,故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便是努力争取高校的专项就业资金,利用创业基金的运作激励高职学生的创业激情,缓解高职学生的创业瓶颈。

社会的无偿捐赠。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源如一些已经身居企事业单位要职的,拥有资源及影响力的优秀校友,一些与高职院校有合作的企业等。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完成创业基金的原始积累部分,再利用本校的师生构架政府与高校共建的合作平台,充分宣传,鼓励社会各阶层,包括个人、企业、社会机构无偿捐赠资金。同时,还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中的捐赠免除个人、组织所得税的利好政策吸引社会无偿捐赠资金。

(三)创业基金投资项目的筛选评审、过程监督、验收成果

创业基金经过原始的积累成立后,必须对高职学生上报的项目进行筛选评审,确定优秀的项目后,让创业基金的专家团队进行有效评估,评估结束后再跟踪监督已经立项的学生创业项目,对企业运行进行定期监督,考察项目进展情况,最后在高职学生上报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项目成果对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基金的项目筛选评审。高职院校如需有效运行创业基金就必须对学生申报的大批项目进行有效的筛选,对其发展潜力做精准评价。主要的评价标准包括创业人员、专业技术、财务状况及市场潜力等。创业人员应该具备不同的专业技术,以便在创业的过程中能互利互补,如创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或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发展,并在进行创业前应该具备一些科研成果或取得相关技术专利或知识产权。财务管理团队人员必须是具备会计资格,最好有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市场人员需有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有相关的社会历练,能够很好的把创业产品推向市场。除了团队人员的要求外,还需考察创业项目的技术研发可行性,在行业内的排位情况及是否具备一定需求市场。同时,创业项目的财务情况需要清晰良好,需对可能获得的创业基金做适当有效的预算,并对未来的收益情况做出预测及对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做详细报告。在筛选完成后初步确定部分可投项目,紧接着对这些项目进行评审,首先让进入初步筛选的创业团队提交详细的申报材料,并由高职院校创业基金专家团队对材料从专业技术可行性,财务情况,市场需求评估及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打分,甚至还可以对创业团队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的考核检查。最后,通过申报材料打分及现场考核结果得出综合成绩,最终确定投资项目,并签订立项协议书,确定后期创业基金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监管的各项指标。

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项目在签订立项书后,高职院校创业基金委员会规定学生创业团队必须定期(每月或每季度)报送财务报告或者相关能反映经营状况的监管报告。创业基金专家团队可以通过报告或者实地盘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指导或者提供解决的建议,后期解决情况也须通过报告汇报,而这些重要的报告相当于项目验收的中期考核资料,需存档保存。

最后,项目验收成果。在立项协议中规定过项目验收时间,到期时需从团队协作能力,财务状况,技术转化指标及市场情况等验收指标,由创业基金委员会的专家团队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对验收成果给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的结论。对于优秀的项目高职院校应该作为经典案例不断推广,提供更好的环境鼓励其不断壮大;对于合格项目高职院校要进行更细致的考察,找出运营中的问题,协助其解决使创业情况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不合格的项目,总结挖掘发现不足为下轮的筛选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俊峰.风险投资实务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孙莉.我国创业资本现状分析及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J].投资研究,2001,(5).

第7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商业贷款审查审批体制现状

(一)国外商业银行审查审批体制现状

从国外商业银行审查审批体制模式发展的情况比较看,美国和欧洲最具代表性。美国金融业和欧洲银行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主导地位,其发展进程代表世界金融业变化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从目前来看,这两个地区的贷款审查审批体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在信贷审查、审批环节,建立了快捷、高效的授权、审批决策制度

美国商业银行对个人授权和对信贷组织授权有机结合。信贷管理委员会作为信贷审批的高级主体,该委员会不是常设办公机构,贷款权力以单独投票或集体决策方式由几名高级银行职员拥有。业务系统的负责人几乎没有审批权,但某些较高级别的业务主管也会被授予小额贷审批权,以适应实际需要。审查和审批信贷申请的程序是简明的、高度集中且易于控制的。银行开发了电子审批系统,统一规范了申报书的内容。分行授权以上额度授信业务的申报材料,通过银行内部网络传至总行,利用电子审批系统完成审批工作,完全实现“无纸”化操作。

2.建立了审贷分离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

美国商业银行,都采取“大总行、小分行”结构。“大总行”通过“大部门”来体现,部门内汇聚了主要的业务专门人,分工细,专业性强。另外,美国商业银行还常根据业务走向、客户分布、地域特征等,在总行与分行之间设立地区总部,这些地区总部具有比较大的信贷审批权。这使得美国银行的信贷审批权比较集中。欧洲银行也实行严格的审贷分离制度,但在遵守审贷分离的原则下,银行结合自身管理业务和客户等级的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不同的是,除极少数管理先进、信息发达的银行采用纯粹个人决策外,多数银行采取集体评审决策,或基于集体评审的个人决策机制。

(二)国内商业银行审批体制现状

在审查审批体制改革方面,我国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和实践审查审批体制,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建立了审贷分离、不同环节相互制衡的机制;普遍明确划分了各环节、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前、中、后台也实现了职能的分离。

其次,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并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从组织结构来看,实行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总行对一级分行授权,一级分行对二级分行转授权,上下级行之间构成委托链。通过总行一体化管理和条线管理,提高总行对授信风险的总控能力。

再次,建立了贷款专职审批人会议审批制度、专家审批制度、信贷经营与审批责任认定制度。建立了严格的问责机制,依据其对每笔业务提出的明确书面意见对信贷调查、审查和审批人员进行责任认定,以强化风险把控理念。

二、商业银行贷款审查审批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在审查审批体制上基本比较完善,但在审批的具体操作上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员配置与审批体制不协调

1.岗位设置不合理

人员岗位设置避重就轻,“轻审查、重审批”。审查岗作为审批的第一道关口,起到把门人的作用。审查岗接触第一手资料,在风险识别和风险测量上最具有发言权。而在实际中,审查岗审查权力往往被审批权力人占据,致使审查职责含有例行公事的意味,并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同时商业银行审批体制人员设置中还存在一人多岗,这种设置埋下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成为内部管控上较大的风险控制缺口;一岗多人的岗位设置也会发生人浮于事的状况,更会造成业务处理速度缓慢,责任难以划分的困境。

2.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

审查审批人员必须要站在一定的风险认识高度上把握贷款业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金融理论、实践基础、个人道德品行等多方面的素质才能胜任。而在实际中,商业银行审查审批人员岗位竞聘和上岗考核机制不健全,人员聘用随意性大,造成审查审批人员学历层次、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实践经验等多方面的缺失,而真正胜任的人才又选拔不上来,从而出现鸠占鹊巢的局面。不仅阻碍专业审查审批团队的建设,还成为商业银行整体贷款业务发展的绊脚石。

3.人员稳定性差

审查审批岗位人员直接任命、直接上岗,脱离业务实际,缺乏实践经验,对业务理解能力和风险把控上比较薄弱。人员安排上没有长远的战略考虑,调动性大,流动性强,造成业务审查审批纸上谈兵,抓不到银行贷款实际风险点。

(二)审批制度不完善

1.审批要点精细化程度低

商业银行的审批制度中都包括审查审批要点,但是多数都仅限于对完整性、合规性、合法性审查审批的概述,并没有科学、系统的操作标准,审查审批要点细节条文以及可参考的案例少之又少,这使得审查审批人员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自由裁量,造成审查审批过程中自由性大,风险把控盲目,抓不到重点。

2.审批落实框架缺失

没有合理的审批落实框架建议,导致审批人员落实条件不具体、清晰度差。设定不充分、不合理,主观随意性强。在后期执行落实过程中难以判定,导致落实不了,业务发展不下去。同时也可能造成业务部门为了发展业绩,而在申报材料中有意的隐瞒风险或者在后期的条件落实上打折扣甚至是不执行。也有可能逼迫审批人员更改落实条件,使贷款审批沦为为了发放贷款而审批的奴隶。

3.审批后监督落实内控不到位

业务部门与审批部门沟通不畅,没有有效的回访跟踪机制。审批部门只负责下发审批,不管理是否落实,出了问题,推卸责任到业务部门不落实。业务部门是否落实条件或者变更条件不得而知。同时,银行贷款出现问题,内控审计部门对贷款落实不到位或者擅自变更审批条件的风险管理人员,没有严厉的责任问责制,更何谈处罚。

(三)审批流程上与业务实际发展需求不匹配

1.审批层级多、效率低

贷审分离的制度在商业银行贷款审批体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审查审批中,高度集中的层级式审批,设置了多层级的审查和审批,审批人多、审批条件多,造成了业务在流程上循环往复,效率低,业务质量也不见得有所提升。

2.责、权、利不匹配

在实际审查审批中,牵头审批人一家独大的现象严重,影响其他审批人的真实判定,风险把控难以实现。同时由于审批中牵涉的人较多,往往在最后落实审批责任时,都有责任又都无责任,无法进行有效的问责,审查审批“大锅饭”的责任问题严重。一般商业银行贷款审查审批团队都以参与就分得绩效奖励为准,没有与风险承担责任相匹配,绩效激励程度较低,作用未凸显出来。

三、商业银行贷款审查审批完善对策

(一)人力资源方面

1.加强岗位资格认证制度的贯彻

设置审查审批岗位上岗考试的资格认证制度,一方面有利于选拔合格、合适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审批团队,确保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在人员准入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避免人事寻租行为,使得选拔人员更加公平、公正,使审查审批人员不至于“鱼龙混杂”。再者深入贯彻岗位资格认证制度能够激发员工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动力,对提高自己能力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2.注重员工岗位培训总量和提升培训质量

虽然各商业银行人员在岗培训上都有一定的安排,但是要更注重培训的数量与业务发展阶段和业务变化程度是否匹配;重视岗位培训结果的测评和后期效果的检验评价,才能使培训达到提升审批团队整体专业水平的目的,不至于为了应付人力部门的检查,使培训成为装样子的“衣服架子”,成为形式主义的利用工具。

3.提供合理的职级晋升渠道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大多数员工的职业追求,因此为有能力、表现突出的审批团队人员提供合理的晋升渠道,有利于员工坚守岗位的稳定性,对员工岗位归属感的培养能够激励他们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展现自我。

(二)审批制度建设方面

1.细化审批制度条款,增加先验或者例子。细化条款要包括审查的关键要素,注重授信的合法性、政策的有效性、信用风险分析等多方面的细致制度要求。

2.结合实践,充分调研、整理和评估,审批落实条件框架建议书。使审批人员落实条件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框架建议书应该包括针对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担保情况、信用情况以及社会声誉等多方面信息的落实条件建议。使该建议书成为审批条件落实的决策参照或依据。

3.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将贷款条件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业绩考核指标。加强审计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促进风险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的发挥,将审批条件落实监督作为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将该考核机制纳入的绩效考核体系中,作为重要的绩效参考指标来执行。

(三)流程化管理方面

1.科学评估、简化操作流程

对贷款审批的层次进行科学的风险控制评估后,剔除掉阻碍业务发展的层级。按照三一原则,秉承“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总体要求,简化审批流程。适当针对业务的特点,参考额度、期限、风险收益与评价等指标,引入独立审批人机制,不能一刀切式的只执行贷审会审批制度,优化审批流程。

2.建立责权对等的管理机制,执行严格的责任问责制

明确审批人的角色定位,赋予其权力的同时,告知其责任。制定清晰的权力岗位说明书,划分各审批人的权力边界,防止权力滥用或者权力不用的情况发生。在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和相应的惩罚机制中,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认定和惩罚制度。同时按照审批人的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给予绩效奖励。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参 考 文 献]

[1]杨羽,张国康,戴娇娇.我国商业银行授信审批制度的完善[J].商业会计,2011(27)

[2]孔雷.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一般授信担保业务审查审批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第8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52-06

“十二五”伊始,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职业教育“双十提优工程”,计划通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创建10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0所国家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构建适应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圆满完成“双十提优工程”,全面打造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市职教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要内容。

一、实践困惑:

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四大“瓶颈”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南京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亟待突破的四大“瓶颈”。

(一)合理的教学梯队尚未建成

南京市教育系统所属职业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622名(不含人社部门和行业办学学校教师,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下同),教师队伍构成情况如下。

1.年龄结构不匹配。35岁以下教师1456名,占40.20%;36—50岁教师1675名,占46.25%;50岁以上教师491名,占13.55%。

2.职称结构不如意。无职称444人,占12.26%;初级职称721人,占19.91%;中级职称1384人,占38.20%;高级职称1072人,占29.60%;正高职称1人,占0.03%。

3.技能结构不理想。在3622名专职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2195名。在2195人中,无技能证书的341人,占15.53%;初级工65人,占2.96%;中级工183人,占8.34%;高级工567人,占25.83%;技师705人,占32.12%;高级技师334人,占15.22%。

由以上三张图可知: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类型结构还不够合理,高水平、专家型的领军教师严重不足;年轻教师队伍庞大,教育教学实践和智慧有待丰富;拥有“技师”以上证书(含“技师”)的教师不及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一半。如何加快建成以年轻教师为基础、中青年教师为中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名优教师为领军的合理教师梯队是当前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难点。

(二)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不够

英籍匈牙利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把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语言、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指深植于教师内心,蕴含在教师头脑中的在教育教学工作场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和科研技能、教育机智、观念、情感与智慧等以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发生的特殊的人际关系知识。它是构成教师知识的重要基础,它需要通过教师之间不断地互动和交流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总结、提炼等过程实现共享。

目前,南京职教系统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还存在诸多障碍,这既有隐性知识固有特征、教师主体因素、隐性知识共享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如多数学校按专业划分教研组(学科组),不同系(部)、专业缺乏制度化的有效的交流互动机制,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

(三)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氛围不浓

即使同一专业的教师,由于传统观念和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同伴互助的氛围还不够浓郁,文人相轻、猜疑妒忌、业务封锁等习气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四)教学效益不能高效发挥

南京职业教育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致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许多重大课题(项目)等待攻坚克难,这些课题(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单靠某个教师或某个学科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师组成团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科研效益。然而,当前南京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二、系统设计: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框架

在正视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四大“瓶颈”的现实基础上,在人力资本理论等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经过认真学习和调研,2011年初,南京市教育局成立市级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研究制订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明确建设目标,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指明方向

1.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全国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全市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师队伍机制创新为途径,以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立足南京职业学校实际,遵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规律,把建设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作为“双十提优工程”重要内容,为加速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可获得性、易获得性作出新贡献。

2.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40个“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0个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全市重点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大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公共基础课程的统筹规划和调整力度;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老中青教师相结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总体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制订遴选标准,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选好对象”

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制订了《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南京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团队组成人员、团队带头人、团队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有志竞聘的团队有据可依,让团队遴选和建设工作有章可循。这里对《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作简要介绍。详见表1。

(三)完善保障机制,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保驾护航

1.组织领导。该项目由市教育局潘东标副局长分管,市教育局职社处牵头组织实施,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具体落实。

2.经费投入。坚持“以奖代拨”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市教育局设立1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只用于立项团队教师的培养和教研活动。对立项的试点团队采取市、校共建的方式,根据项目实施需要由市教育局给予相应的启动经费,学校同比安排相应经费;项目实施后,经团队、学校申请,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一次性奖励。

3.校企合作。市教育局创造条件推动全市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保障职业学校所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保障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保障校企双方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评价体系。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达成,注重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工作,积极探索行业企业评价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形成行政部门、专家和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行为跟进: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1.组织申报。2011年,市教育局下发《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南京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要求各校对照标准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向市教育局一次性申报全校规划建设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

2.严格选拔。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根据申报材料,2012年分两批共遴选出60个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其中专业课教学团队47个,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13个。

3.开通专题网页。2012年8月,建成并开通南京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专题网页(http://),及时介绍各团队建设资讯,分享建设经验和成果。

4.组织团队负责人研训。2012年6月,市教育局组织首批立项的3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到浙江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第一模块学习培训。2012年8月,组织第二批立项的3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到东南大学参加高级研修培训。2012年12月,组织全市6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在南京浦口大吉训练基地、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金陵中专)、南京高等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分两个阶段举行高级研修班第二模块的培训。

浦口培训首次引进企业培训师为团队负责人开展了如何提升团队建设执行力的专题培训,学员们在互动式的培训过程中,加深了对高效团队的理解;金陵中专的培训采用了特色课程、师资团队建设介绍以及沙龙活动的形式,引发了团队负责人对团队建设及专业课程开发的深入思考;南京高职校举行的团队展示活动则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团队·船·航行”的主题,告诉各团队负责人必须通过弘扬团队的正气、凝聚力,重视青年教师力量,重视营造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锻造出一支真正优秀的团队,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5.召开工作推进会。2013年3月,在南京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召开全市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由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分享团队建设经验。南京高职校李燕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该校电子商务团队建设工作;金陵中专的苏娅、汪晴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该校语文团队和信息技术团队在个人规划、搭建平台、团队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

6.加强中期检查和过程管理。按照建设方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批准立项建设后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第三年进行总结验收。2013年11月至12月,市职教教研室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利用新一轮教学视导契机,做好各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中期检查和深度推进工作。

四、效果反思: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及思考

(一)效果: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斐然

南京市教育局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努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大幅提高。

1.优秀教学团队在夺取全省技能大赛金牌“七连冠”中功勋卓著。在2013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夺得90枚金牌、111枚银牌、93枚铜牌,金牌总数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七连冠”目标。全市60个优秀教学团队为夺取“七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团队成员夺得金牌27枚(其中12人是一等奖第一名)、银牌20枚、铜牌31枚,团队辅导的学生几乎包揽了我市学生组奖牌。

2.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在省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中摘金夺银。自2012年开展团队建设以来,团队成员共获得省信息化大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3个,获得国赛一等奖4个,获得省“两课”评比大赛示范课34节、研究课37节,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3.综合高中教学团队助推南京对口单招实现历史性突破。2013年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人数505人,全省排名第五。江宁中等专业学校、浦口中等专业学校、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的综合高中教学团队(综合高中·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狠抓综合高中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对口单招教学管理与技能训练规范要求,为对口单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习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精心打造实习就业民心工程。在南京市职业教育实习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组织引领下,2013年,南京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市中职人才交流会,将“南京市中职人才交流会”这一公益性品牌打造成一个充分展示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平台,促进了全市职业学校与429家驻宁合作企业(含世界五百强企业20多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进了“订单式”培养,发挥了职业教育在“保民生、促就业”中的应有作用。近三年,全市职校毕业生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94%,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都保持在97%以上。

5.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市品牌、特色专业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7月,全市职业学校共有35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级品牌专业、17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全省遥遥领先。在5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中,有36个专业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所在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有力带动了全市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6.优秀教学团队在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中肩负重任。优秀教学团队在加速构建南京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3年9月,南京已经开展了中高职“3+3”、中职与普通本科“3+4”、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模式,搭建了职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优秀教学团队相关专业在其中肩负重任。以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为例,南京高职校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团队,金陵中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团队,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团队等承担了相关分段培养专业中职阶段的培养重任。

(二)反思:开创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境界

为进一步实现成才学生、成长教师、强劲企业、强盛南京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优秀教学团队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南京职业教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1.进一步提高对“教师是职业学校最主要的资源”观点的认识。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看作资源,而且是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就职业学校而言,教师毫无疑问是最主要、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

当前,南京职教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由第一次教育现代化阶段向第二次教育现代化阶段跨越,即由注重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阶段跨越。各级教育管理者及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教师的价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价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资是职业学校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要把重视学校物质基础建设的目光及时切换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上,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工作重点和教育资源向师资队伍建设倾斜。

2.进一步创新教师队伍“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好这笔资源,让这笔资源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南京市教育局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入1500万元(各校配套投入除外,实际截至2013年12月,已投入1635万元)重点打造60个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的做法,是教师队伍“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之举,开了个好头。但这只是开头,今后在加强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师德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60个团队成员只占全市职教系统3622名专业教师的一小部分,怎样以点带面,覆盖和带动全体教师,还有许多创新之举需要我们去探索。

3.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和机制。南京市教育局在《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团队建设向纵深发展,保障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如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渠道和政策(2013年1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出台《关于落实职业学校聘用教师经费政策和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对职校引进兼职教师给予了政策支持);不断优化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使教师配备能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将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Excellent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Hong & WANG You-yue

(Nan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Nanjing 210018, Jiangsu Province)

第9篇:先进团队申报材料范文

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从大学毕业后非常幸运的来到了三环中化。一开始从事硫酸生产工作,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岗位,我没有因为遇到困难和考验而退缩,而是在陌生的领域里积极探索并迎难而上。我努力学习硫酸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服从上级分配、听从指挥,平时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真正做到了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朋友的和谐局面。我除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公司和硫酸厂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在“共庆祖国61华诞”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同时,我非常热爱团队工作,通过竞选成为硫酸团支部宣传委员,协助硫酸团支部书记做好团支部各项工作,为把硫酸团支部建成一个团结活泼、充满朝气的群体而努力。

从6月份,公司倡导创建“诚信自律”班组活动以来,我与班组人员一同认真学习公司创建“诚信自律”班组的有关内容。经过学习和内部试运行,我认真编写了硫酸厂生产工段一班“诚信自律”班组申报材料以及班组详尽的规章制度,通过一年来不断的学习、改进,我们从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如今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形成了自觉意识。同时我还肩负着对硫酸厂稿件的审核工作,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搞好新闻写作,我对公司局域网上刊登的文章进行深入学习,时刻了解公司工作动态,保证了硫酸厂新闻稿件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坚持正确的宣传原则,对在生产岗位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安全生产、质量控制进行了宣传报导,鼓舞了员工的士气。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了硫酸人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中取得的优秀成绩,为硫酸厂宣传报道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作为硫酸厂稿件负责人,我认真排版校对,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避免稿件的失误,因表现突出,我在宣传报道中被评为“硫酸厂宣传报道先进个人”。

7月1日,我通过应聘进入行政部档案管理员工作岗位,主要负责公司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我非常珍惜与热爱这份工作,入职以来,我一直希望呈现给大家一个真诚、理性、执着、坚毅的我。平时我认真做好公司档案管理、存档、借阅、复印等每一项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琐碎,我一直努力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各项档案管理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明确工作的程序、方向,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尽快令自己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今后我将努力改正我的缺点,发扬优点,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很多工作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以后日子里,我将更加认真学习,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

最后,诚挚的感谢部门领导和同事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满腔热情,依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个个不平凡的奇迹。为公司的再次腾飞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