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识字,这也是最基本的,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只有认识字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等。那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树民《汉字特殊功能与教学创新》[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3]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刘丽霞.让小学生识字充满情趣[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2005(04).
[5]杨自敏.低段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5(12).
[6]童伟勤,秦小华.新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2):28-29.
[7]谢广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8]苏志霞.趣味识字教学举隅[J].教学与管理,2005(03):52-53.
[9]禄冬梅.字,人生殿堂的第一张入场券[J].甘肃教育,2006(01):34.
[10]郭根福新课程背景下的识字教学改革[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07)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于魁荣.写字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科教育理论研究[J].2002年第02期
[3]路克修等.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M].语文出版社.2002-04-01
[4]戴汝潜,赫家杰.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张辉.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6]黄嘉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09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梅.对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09,(06).
[2]何凤娟.创新识字教学四法[J].西江教育论丛,2007,(02).
[3]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4]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2009,(01).
[5]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6]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03).
[7]吴耀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科学教育,2009,(01).
[8]林冬梅.识字教学,应回归生活本源——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0).
1.专职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普通教育中的教学能力,有多种定义,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1];“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科书、其他有关教学材料或采用某种特定方式从事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2];“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要的心理条件”[3]等等。可以看出,教学能力与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任教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均有关系。“好的教学,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依然是好的教学”[4]。几个世纪以来,虽然教学发生了,并且依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但是某些核心的教师能力依然如故,比如与学生有效沟通并且建立信任的能力。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包括计划、准备、管理、应用合理的方法与策略。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洞察教学过程,能够对其进行调整使之顺畅。如其所言,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能力自然包括与学员相处的能力、教学计划准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善用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能力。专职教师的这些教学能力,是在其作为中小幼教师期间已经具备的专业发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基础上,在从事社区教育教学工作中重新积累起来的服务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实践证明,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能力,由于自身基础、觉悟反思和努力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如上所述,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涌现出一些成功的佼佼者,也存在一些失败者。面对社区环境,有的教师缺乏适合社区居民需要的专业学科优势,如原来承担数学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短期内没有开设出相应课程,即使尝试开设了类似的中老年养生保健课程或讲座,但由于需求把握不准确、专业知识不过关、内容组织不科学、教学方法欠妥当等原因,而遭遇明显不适或失败。所以,尽管这部分教师课程开发的主观意愿较强,但客观上的教学能力却很有限,有待提高。社区学校专职教师大多由中小幼等普通教育教师转岗而来,因而缺乏社区教育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有效开展教学,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如有的专职教师的英语课程在内容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沿袭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合居民特点和实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受欢迎程度较低。
2.专职教师课程教学需求有待满足
在对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有关“教学需要(外部环境和个体内部等)”的调查中,专职教师表达了如下观点:观点一:“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剖析自己,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观点一:“外部环境方面,希望社区学校的硬件设施还需完善,包括应有的专用教室还太少;个体内部方面,社区专职教师自身的培训还需要加强,特别是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科驾驭能力的培养,只有自己学有所得才能充分利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观点三:“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外部环境中要注重教学设施,合理的设施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如社区学院进行相关指导,社区教师通过自身消化理论联系实践。”观点四:“就我个人而言,即将退休,无所谓什么需求。但如果专职教师这支队伍还将继续存在,我真切希望能真正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派送真正热爱社区教育、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学校教师到社区来作为专职教师的一员。”观点五:“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我觉得业务的培训十分重要,要有新技能的学习机会,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此外社区学校的设施配套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多媒体设备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观点六:“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相关工作的观摩,交流,提高。”观点七:“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地理解与支持,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硬件设施能满足社区学员的需求。”观点八:“硬件设施需要更新,现在中小幼学校都有标准化的硬件配置,我觉得社区学校也应该有标准化的配置,能让我们社区学校教师也能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当然相应的业务培训也应该跟上。”观点九:“希望到其他社区学校参观学习,看看她们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取别家之长处,补自己之短处,社区教育教学可以增加一些教学经费鼓励上课较好的老师。”观点十:“希望在教室中配套多媒体教学的设备,以便能适应各个教学的硬件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居民有需求的知识(如养生、理财等),希望对我们教师有相应的培训。每年有一到二次各社区点的教师交流活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做好社区教育。”观点十一:“需要能向中小学校一样有个多媒体功能的教室(有条件的话最好每个班级都有)。最好每学期组织几次联合教研活动,学习他人之长。对各种专题授课教师,应有专题的培训(如参加‘上海市社区教育首批推荐课程师资培训’这种形式就很好)。最好有相对统一的教材,便于以后的交流和学习。”观点十二:“需要有成熟的社区学校使用的教材、影像资料等。对专职教师提供系统的社区教育教学培训,到兄弟学校学习、参观、考察,吸取兄弟学校先进的办学经验。”观点十三:“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对我们专职教师来说,目前最好我们临汾(路街道社区学校)教师每人有一台新的电脑,便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临汾(路街道社区学校)的兼职教师面临老年化趋势,需要上级部门配送一些教师来此地上课。经常组织我们社区(学校)专职教师外出参观活动。”观点十四:“需要外部环境如:政策制度的保障,社区学校管理的科学、业务培训的规划与落实等广泛、有力的支持;作为个体的社区辅导员,应该及时不断地学习充电,加深认识社区教育的内涵,转换角色定位,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有助于我们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战胜困难,积累经验,总结适合社区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措施。”上述14种观点中,既有共性需求,又有个性需求,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教学硬要素方面。按照“学生、教师、职员、工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教材、仪器设备等都是硬要素”的观点,[5]专职教师对社区教育教学硬要素提出需求,包括教师、教室、教材、仪器设备等要素。教师要素方面,如希望上级主管部门派送热爱社区教育、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专职)教师到社区,配送(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教师到社区授课;教室要素方面,如完善社区学校教学设施、增加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室等;教材要素方面,如希望社区学校拥有相对统一的教材和影像资料等;仪器设备要素方面,如希望专职教师拥有电脑以方便教学等工作。另外还有教学经费要素,理论上也属于教学硬要素。专职教师对此也有需求,如希望增加教学经费以鼓励授课较好的老师等。教学软要素分为客观性的软要素和主观性的软要素。教学的基本的客观性软要素是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教学本质;教学的基本的主观性软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5]34-35由于社区教育教学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人们对其研究还未专门深入,故专职教师对教学软要素方面的需求并未涉及较多,而仅限于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如人际环境方面,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组织环境方面[6],希望得到政策制度的保障等;有助于专职教师适应社区教育教学外部要素的需求,如希望得到相关培训、业务指导;内部要素的需求,如剖析自己、寻找不足、不断学习;另外还有介于外部要素与内部要素之间、有助提升教学效果方式的考虑,如学习、参观、考察同行教师教学经验,参加教师教学交流、联合教研活动等。综上所述,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需求反映了当下社区教育教学发展阶段的特征。可以预见,随着社区教育整体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建设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专职教师教学需求将会出现新的变化和特征。
二、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对策
完善探究2013年,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正式开启。根据《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办法》规定,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必须履行社区教育管理、社区教育教学服务和社区教育研究等岗位职责。参加社区教育学科高级职称评审的教师除了基本的师德品质、学术论文要求外,也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社区学校管理人员申报社区教育系列职称,也须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因此,关注研究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的教学,正视破解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事关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亟需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和专职教师共同努力。
1.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
第一,市级社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全市社区学校专职教师职称评审扩大宣传,使其明晰具体要求。当前,在全市一千六百多名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中,不乏一批未担任社区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其中一些曾经是中学教师。因此,在广大社区学校专职教师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其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尽快胜任和适应社区教育教学,对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区教育整体事业发展不无裨益。第二,区县社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优化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管理。教师队伍入口方面,可以在普通学校中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也可以吸纳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教师管理方面,要给予教学工作出色的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第三、加强经费投入,提高社区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要素。通过加强经费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施,以及提供政策保障、加强培训指导等教学硬软要素,改善专职教师教学环境,为提高专职教师教学水平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2.对业务指导部门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
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个人认为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因而数学教学就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数学结论,套用数学公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导致对知识不理解,掌握不牢固。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取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这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困惑或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把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他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分给猴丙3块。故事讲到这里,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的多,有的说猴丙分得的多,有的说3只猴子分得的一样多。到底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呢?教师拿出教具(3块大小一样的饼),演示猴子分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3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子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讨论:猴王是运用了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4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如果要5块呢?学生饶有兴趣,踊跃地从情境中观察、思考、发现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巧妙设问质疑”,挖掘学生思维潜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如:讲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后,我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一位同学问:“11.395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满5向前一位进1,9+1=10,这时百分位应该是0,根据小数的性质,0可以省略,等于11.4,为什么约等于11.40呢?”我及时肯定:“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同学说出了各自的想法。这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让学生质疑,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再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展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他们听到问题后,就自己动手操作,有的画一画,有的剪一剪,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在其他同学的操作、演说中学到了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数学学习兴趣浓了,自主探索的愿望有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从而能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灵活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自己提问,寻找问题答案进行独立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一道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中得到启示:一题可以多变,多变中有不变。例如:甲数是90,乙数是30,甲乙两数的积是多少?教学中,提示学生把已知条件“乙数是30”隐蔽起来,利用它与甲数的间接关系告诉,这样使学生积极动脑得出①乙数比甲数少60;②甲数比乙数多60;③甲乙两数之和是120;④甲数是乙数的3倍;⑤乙数是甲数的1/3;⑥甲数比乙数多2倍等。这样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积极性,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从不同的方面说明问题的实质,使知识的前后联系更加自然,也使学生思维适应多种变化,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
(四)“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目前,各类大学都对各自的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人对知识掌握的需求。但是所有的改革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第一,师生关系较冷漠。我国大学教育中往往强调知识教育,忽视态度、精神、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职责以传授知识为主,师生之间则主要以知识为主要媒介进行单向传输。而关于学生个人生活、思想上的这些问题师生之间很少交流,老师与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定距离感。第二,许多教师的教学只注重于课程知识的传授,而没有真正注意到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意的引导、兴趣的培养、人格的健全方面所起的作用。第三,某些选修课程设置的初期忽视了学生的呼声和意见。某些选修课程的设置不但要围绕某种理念进行,对学生的兴趣也要加以兼顾,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虽不能脱离教材,但不应拘泥于教材。大学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增减加工和个人理解后的“重构知识”,还需要教师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不时把学科的最新知识成果以及个人的科研成果在加工后融入教学内容。第五,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高等院校的评价机制基本上是单向的由上对下的评价,或者说是评价主体同时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的两种角色。在肯定这种传统的评价机制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要合理地加入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尽管学生的评价有局限性,但毕竟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性不能小觑。以上这些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必须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促使他们在理念上进行转型,才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到某些细节的处理。
二、高等院校教师转变教学观与课程观的途径
(一)明确价值取向,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的实施方案
价值取向指教师怎样的教学劳动能够为学生所认可和欣赏的价值评价。确立了科学课堂意识的教师,会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根据,区别学生的认知水平、需求特点,认真而不是随意的、真诚而不是敷衍的、民主而不是独断的、开放而不是封闭地进行课程决策、课程编制及课程实施,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主张,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的实施方案。教师在讲台上展现的自信、大气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阳光魅力,源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身价值的张扬,源于对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的把握,尤其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品位,通过课题的选择,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鲜活的、动态的教学过程。[3]教师对传统的课程文本的突破是教师对自己曾经拥有过的课程意识价值取向的审视和否定,是对静态教材束缚的解放,是对新鲜的、前沿的学科知识营养的汲取,是对惯性教学思维的悖论。因此,这种创新式的突破是需要勇气、经验和智慧的,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进取精神,同时也是学生希望看到和认可的、科学的、有良知的、富有责任感的劳动。正是这种劳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真知。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构建课程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尽可能多地满足学生的利益诉求,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要改变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关系,重新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要求学生从教学的“边缘”角色转变为教学的参与者,学习变成了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呢?一方面要求教师调整教学关系,改变占有式学习方式。目前大学生的逃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方式更多地是一种占有式的学习,弗洛姆认为:“占有式学习就是尽可能完整地把听到的一切记在笔记本上,以应付考试。这并没有丰富他们的思想,这种大学生最多不过成了某个由别人提出的观点的所有者。占有式学习的大学生只有一个目标:死记‘学过的东西’。”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高无益。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从大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学生还是大学课程的局外人和旁观者,其主体性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被僵化的课程体系、陈旧的课程内容、自上而下的课程评价所压抑,因而大学课程必须进行改革,让大学生成为大学课程的参与者,使大学课程成为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平台,使大学课程最终培养出来的是“人”,而不是“物”。
(三)重视课程开发,努力拓展教学的广度,挖掘教学的深度
在教学理念根本转变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所得并不完全是教师和文本教材的直接给予,而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优秀文化遗产的重新认识和消化,重新解读,重新发现。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传承性课程和特定的教科书,而是把传承性课程与体验性课程整合为有机整体。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建构、创造的“生态系统”;教师备课时的课程分析,不仅要分析教学难点、重点等传统意义上的要素,更要注重课程开发与整合,挖掘、研究体验性课程的亮点,在利用非文本课程资源上下功夫;现行的个别教材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先天不足”,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材给予补充和再造。其主要表现是对教材外可用案例的筛选,重要概念、知识点的再认识,背景、战略的收集和积累等。
(四)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转变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师;教学魅力;构建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的主要目标。为顺应这一需求,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各高校纷纷推出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成功与否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教师教学魅力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教师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双语教师教学魅力的构建。
1当前国内双语教学中教师因素问题分析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其目标定位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增加学生运用外语机会,从而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交流。(付承英,2004)国外双语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双语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本科教育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力争在3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2005年《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指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双语人才,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双语教学,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师资、教学理念和模式、双语教学教材、学生外语水平等问题,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开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问题如下:1.1双语教师师资不足,水平良莠不齐。对高校双语教学的资料调查发现,中国双语教学面临的严峻现实是,师资严重不足、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一些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专业课教师能用流利的英语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知识,在双语教学方面相较于其他双语教师更有优势,他们拥有漂亮的英语发音、深厚的专业知识、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说他们是一批魅力无穷的老师,让学生从心里感到钦佩。然而,许多院校专业教师外语表达水平较弱,或发音不够准确,或英语和文化知识掌握不牢,虽然基本能够用英语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但是却难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及时互动沟通,无法吸引学生,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另一部分原本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很难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其结果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1.2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各有不同。目前在中国高校中进行的双语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双语教学理念和模式也缺乏统一的认识。例如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采用母语进行授课,但是PPT、教案和教材是全英文形式,教师在授课中只对部分术语用英语解释。也有一些院校的双语课堂是由两个教师组成,一个中国教师,一个外籍教师,中国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口译员,给外籍教师进行现场口译。双语课堂中汉语与英语的比例分配有明显差异。当然这与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程度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双语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理念比较含糊。1.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双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化课程,是教师魅力发挥的场所,教师应该尽自己所长,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语法翻译法给学生进行授课,说一句英语然后翻译一句汉语,课堂枯燥乏味。还有的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授课模式,既没考虑学生的互动参与,也没考虑这样的授课方式是否能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学魅力是指在教学中由教师综合素质产生的并能够吸引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和积极完善自己的一种感召力量。(李建忠、刘松年,2009)虽然双语教学的成功开展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可以看出其中教师教学缺乏吸引力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塑造提升自身教学魅力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双语教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高校双语教师教学魅力的构建
双语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教学魅力不仅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魅力的构建,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论述。美国学者D.Lanston认为构成教师魅力的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及运用能力,个人特质及运用能力,对工作、对人、对自己的态度三部分。美国学者乔第12期(总第084期)2017年12月瑟夫•纽曼认为影响教师教学魅力的因素包括知识、教学技能和品德。双语教学对高校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娴熟的教学技能以及个人魅力四个方面融合成教师的教学魅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效果。构建教师的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2.1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其全面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双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它是以语言教学为手段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外语语言知识。扎实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丰富的外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运用能力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组织教学,把相关学科的概念、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双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理念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注重专业词汇和课堂用语的积累,在课堂中尽量做到用地道的英语表达,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2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目前广大双语教师对于双语教学定义的认识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学科教学”,这就使得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区分开来。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双丰收”。(俞理明、袁笃平,2005)然而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差异,师生外语水平和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还是存在很大不同。据调查,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有三类:第一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全部英文讲课;第二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文讲课课时占50%以上,其余课时用中文讲课;第三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中文讲课。(刘红、熊丽萍,2006)要想真正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清教学理念,树立学科专业知识第一的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重视英语能力与学科知识的双向渗透,确立英语作为媒介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汉语与英语的比例分配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摸索尝试,积累教学经验,寻求适合自己本学科的教学模式。2.3教学技能。作为教师教学魅力的重要方面,双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掌握运用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Baker(1985)指出:“双语教师除具有本专业知识外,他们必须具备授课的语言能力,这不仅包括语言水平,而且包括具备原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理解的能力。”双语教学模式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融合两种语言的能力和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能用流利地道的双语传授知识、表达思想。教师魅力还体现在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包括教学方法手段上的反思,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借鉴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营造双语教学环境,把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中心,真正实现学科知识获得和语言能力提高的“双丰收”。2.4个人魅力。双语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教学魅力的一个方面。教师需要在敬业精神、个人品质、性格气质、情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塑造自己的个人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把美带给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之一,要让学生每天看到一个具有敬业意识、注重个人修养和外表形象,把乐观儒雅带到课堂的教师,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精华。教师也要意识到,个人魅力不等于单纯的外表漂亮,它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和专业基本功来支撑。在性格、气质、知识基础之上,双语教师还要利用情商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情商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风趣幽默、是否积极乐观、是否自信等。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没有帅气的外表,但他用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以及高情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拥有超级个人魅力的教师形象。
3结语
作为高校双语课教师,我们承担着改革的重任,肩负着国家的嘱托和希望,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通过构建自身教学魅力来提升双语课堂魅力,从而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赢,让他们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才,投入到各种工作岗位,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付承英.从学生调查表中分析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3).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3]教育部.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
[4]李建忠,刘松年.教师教学魅力研究述评[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5]刘红,熊丽萍.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6]魏日宁.双语教学师资素质的理论构建和现状评述[J].英语教育周刊(电子版),2010(4).
识字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开展具有导向作用,是识字教学的主线,贯穿于识字教学全过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目标为: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识字量是1600~1800个汉字,占到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60%,中高年级的识字量有所减少,占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40%,这与“低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中年级教学重点是阅读教学,高年级教学重点是写作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二是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能力是对识字质量的要求,教会学生汉字,不如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应是识字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作用,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学生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认识汉字了;三是对识字效果的具体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应该是在任何语境下,都能准确读出字音,理解字义,而不是只在课文的语境中才能认识这个字,识字不能对语境产生依赖。此外,独立的识字能力应该是看到生字,能够根据拼音读出字音,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字义,利用工具书来证实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后在任何语境中见到这个字,都能够准确把握。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对策
1.识字教学规律。识字教学应遵循汉字音形义的结构规律,每一个汉字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由一定的部件或笔画组成,呈现出指示、形声、会意及象形规律的特点,教师要发掘汉字的这些规律,用形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用声旁记忆字音;识字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还要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识字教学要与词、句、文相联系,使学生在词、句、文中认识汉字,并能够将学到的汉字应用到词、句、文中。2.识字教学方法。标注拼音、提前读写法,这个方法是在儿童识字之前,借助拼音,进行读写,目前有大量的拼音读物,即标注拼音和汉子双行文章,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拼音、观察自形、理解字义,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帮助儿童认识汉字。韵语识字法,先将字组成词,再将词放在短文中进行识字教学,将分散的没有联系的字集中在一起,借助一定的语境来识字,实现“在词中学习字、在句中学习词、在文中学习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3]3.识字教学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就要对识字教学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识字教学作业要体现趣味性、渗透性、层次性及拓展性原则,既要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又要促进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拓展和延伸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后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注重质量。4.识字教学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的评价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的情况,在具体语境中应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工具书学习汉字的能力。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既注重了对学生识字量的要求,又注重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综合运用这两种评价标准。此外,新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将识字习惯和识字态度纳入评价标准,使识字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论
通过长期摸索,我院已经认识到上述单一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以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我院以“多样性”和“循序渐进”为原则,合理安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首先,在教学方面,我院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的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就是制造灾难的凶手之一。近年来,学院每年都统一组织历史学专业学生前往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让学生近距离地、真切地感知日寇发动的罪恶,深化理解理论知识。为了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学院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小组,鼓励各小组自行安排各种专题性的活动,包括参观展览、走访专家、担任志愿者、听取学术报告等。2012级同学就组织了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并充分利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自主地进行有效活动:他们自行组织了更为细致的参观活动,在参观过程中注意有针对性地记录相关资料、史实,为自己撰写论文收集材料;他们走访了展馆周围平房区的老居民,倾听这些老人们讲述七三一部队的累累罪行;他们还与陈列馆内的专家学者交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学院还将结合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延长历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届时,学生可以在更长的时段内、较为集中地在实践基地学习、工作。其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技能。学院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增长。针对大一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较少的特点,学院主要组织他们参观考察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对大二学生,学院推荐优秀学生定期到展馆从事讲解工作的学习,陈列馆根据学生表现选拔胜任者出任讲解员;对大三、大四学生,学院鼓励他们争取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比如,进行田野考察,跟随专家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参与各种学术会议等。在“2013年世界犹太研究与大屠杀教育国际研讨会”七三一分会场的活动中,我院历史学专业的部分学生陪同参观,表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再次,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结合陈列馆的展品资源,运用网络、展板、征文、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多位省内外专家到我校讲学,内容包括侵华日军化学战研究、战后七三一遗址保护情况等。
二、实践教学活动取得的成果
通过历史学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我院在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了史实与实物、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提升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很多同学对历史学专业有成见,认为它不如其他实用性强的专业,只能纸上谈兵,将来找工作也受局限。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很多同学们认识到,历史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他们理解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以史为鉴”,懂得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很多同学摒弃了过去的偏见,学习兴趣提高了。一些同学还选择了考取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近年来,我院历史学专业的考研率始终居于全校前列。更多的同学毕业后选择了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一些同学在学习世界史或考研的过程中,外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实践教学活动还引导一些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在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通过多层次的活动,一些同学对中国现代史、东北地方史的学习、研究兴趣渐浓。他们认识到东北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看到了身处东北从事地方史研究的优越条件。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把学习、研究的重心向中国现代史、地方史领域靠拢。目前我院已有多名同学围绕这些领域成功申报了大学生创新项目。
每年学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这两个方向的选题总是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还有一些同学在此基础上报考、攻读这些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达到了双重效果:其一,避免了枯燥、单调的说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他们主动地向他人宣传,同时把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一反以往老师组织的自上而下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安排各项活动。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体现了学生“以史为鉴”的人文情怀,用他们的行动彰显了史学研究的现实价值。在历次参观七三一罪证陈列馆的总结会、报告会、征文稿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一届一届学生思想受到的触动。除了专业方面的成果外,实践教学活动还锻炼了学生沟通、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在担任讲解员、会议志愿者以及跟随专家从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田野考察等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很多同学认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因此,他们在实践基地的活动中,向指导教师、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学习,在各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已有多名优秀毕业生被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选拔留馆就业。以上成果仅就本科教学而言。相信通过与校外实践基地长期、持续的合作,未来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将会与日俱增。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层次、扩大教学对象的范围。目前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限于本科学生。本科学生的年龄、知识储备、阅历都限制了他们参与的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层次。这必然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本着实践教学活动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来应从大一学生开始到研究生阶段一条龙式地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参加实践活动的人员相对稳定、学生的研究范围相对固定、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层次不断提高。此外,还应积极推进合作培养研究生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应保证实践活动时间的连续性。目前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时间比较短且分散,导致学生的锻炼机会少。这主要是由于在目前教学培养模式下,课堂授课时间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应适当延长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课外实习实践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增加学生轮岗的机会,促进能力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针对性;趣味性;拓展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如果从本质上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至少还反映了他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素养是人的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他决定了学生成长的质量。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读书能作文,能够以良好的言语,规范的行为,聪慧的心智,高超的技能进行工作、交际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学生的学习性。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尤其应加强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针对性
由于本文探讨的语文教学对象是处于童年时期的小学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我看来,小学时期是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时期,识字学习任务,对于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繁重”。所谓“识字”,不仅要知道如何读,而且要懂得其意,如果教学策略不得法,那么,学生不仅容易忘记如何读,如何写,而且不会正确运用。如何使得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作为老师就应当针对这一点多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即不仅要对学生说明汉字可分为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会意字等,而且要向学生讲明白何为象形字、形声字且指示字、会意字等,使得学生不仅记得字音,理解其意,而且在日后的使用中,灵活自如地正确运用。到了小学的中级阶段,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逐渐“出现”了许多的多音字、同音字等。教师要从“细节”上讲清楚其内在的区别和不同的运用方法及正确的使用场景,教会学生正确地记忆、理解和运用,为遣词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小学阶段的后期的识字学习中,要正确指导学生提高识字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学会查字典。遇到生字,即使不知道读音,也要明白其属于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还是会意字,并进一步明白其结构、含义等。然后,通过偏旁、结构等字面信息,从字典上查出正确读音,如果是多音字,还要学会从生字的出处,判断生字在该段文字中的正确读音。通过查字典学生字,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到可能存在的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和使用,而且能学到该字的其他组词方式和词义,也就是说,通过对于每个字的认真学习和掌握,扩展到对于词的学习与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查字典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会写作并提高写作能力夯实坚实的文字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年级越低,小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遗忘率越高,因此,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循环巩固练习。此外,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识字,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字”,而且要引导小学生“会学字”,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小学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趣味性
纵观我国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现状,许多老师都满足于“照本宣科”的陈旧方式。由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不存在像数学那样专门性的思维训练,老师往往可以直接按照书本及教案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忆与背诵。久而久之,语言教学就容易陷入单一枯燥的窠臼,这样极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懈怠,一味照搬书本,不愿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也不愿探索如何灵活运用自身修养,从而改善课堂氛围,使得语文教学生动起来。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学习质量,就得充分发挥授课过程的趣味性,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不是一种负担,才是孩子们内在的一种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喜好变化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想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也是不现实的。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丰富教学的授课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制定出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把教学的内容融于游戏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巩固识字练习。
三、拓展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一、为学生呈现形象美
当教师为学生传递美和指导学生发现美的时候,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到,这是由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非常稳定,有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有些时候不够集中。因此,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不能够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美。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运用一些比较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美,要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要么通过配上音乐的形式,要么通过图画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图画在呈现美的时候显得比较直观。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时候,倘若一味地讲解爬山虎的脚、茎、叶,那么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鉴于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选出几个学生在讲台上画爬山虎。结果学生都很认真,在画完之后还相互找不足,并且按照教材上的讲解不断地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爬山虎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教师让所有的学生在下面画爬山虎,然后再进行比较,看看是谁画得最美。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参与,一方面,使学生有了亲身的感受;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材上的讲解,每个人都非常地快乐,并且也非常投入,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学生的手里都有一幅美的作品。
二、指导学生感悟情感美
在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感悟情感美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通常来讲,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渗透情感,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感染学生。其中,学生产生情感的重要因素就是感悟。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启发,以使学生感悟语言的美。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自主地探索、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且渐渐地进入感悟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只要是名篇佳作,都包含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且要为学生再现作者的创作激情,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课文丰富的情感,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整体建构的审美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所有课文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课文叙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审美、情感、思维、知识等教育要素的综合体。学生不能够对感知形象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就不会有独到的见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整体建构的审美教学:
1.从整体上把握词语
尽管课文中的词语是一种小的单位,可也是一个个的整体,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发现和留意。比如,在《碧螺春》这篇课文中,形容碧螺春的词语是非常多的,教师可以通过词串的形式指导学生积累词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碧螺春的形、味、香、色。教师一定要常常注意课文中一些词语间的联系,把一些相关的词语组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整体当中体会美。
2.从整体上理解内容
学生对美的体会来自于“知觉的整体性”,而需要从课文的整体内容所构建的氛围和意境层面上获得“知觉的整体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首先一定要从大处着眼,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其次应当抓住课文的难点和重点知识;最后开拓学生的视野,把教材当成学生进行学习的向导,达到见木知林的目的。
3.整体回归结构
审美教学的实施一定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首先,纵观全文,对课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整体的感受;其次,化整体为局部,分别加以理解,明确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化局部为整体,对课文的前后内容实施连贯的回归与思索,把握文课文的主旨。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整体上进行体会,从整体上进行审美,实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四、拓展创造美
在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拓展创造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事实上,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一种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不断地增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就是创造美。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且要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且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使自我得以完善,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审美教学,并且要渗透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发现美,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收获知识,以及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段昱宏.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审美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0(04).
[2]王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