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

第1篇: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机械制造;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7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我校获批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赫然在列。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本课程为我校校级重点课程,以江苏省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为依托,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较多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工作,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我校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主线进行探讨,可为同类院校该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教学改革的定位及目标

根据学校定位和“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从“应用性、工程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定位。通过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推案例法、项目法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推广以赛事为导向的创新训练活动;强化实践教育及工程实际应用,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树立工程和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加强职业素养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1.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教材的建设应该紧跟学科的最新发展,贴近行业需求,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卓越计划”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基础上编写了“卓越工程能力培养系列”“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编写过程中以精、新、宽为原则,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构建符合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强化案例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工程的分析和理解。以机制工艺过程为主线,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工程应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各章节均以案例导入开篇,启发学生,循序渐进,抽丝剥茧,使学生掌握工程实质。章节后配合大量习题,学生可自我检测,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将教学活动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学习成效。传统的“填鸭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弊端日益凸显,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而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师生互动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项目实践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教学的动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兼顾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文字、影、音、动画等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增强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特点,本次教改采用了多媒体与CAD/CAE/CAM软件集成式教学手段。如:讲解机床结构和传动系统时,多媒体教学一般采用机床剖切图或录像进行演示,但学生无法看清机床内部结构,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教学团队基于Pro/E软件建立了CA6140整套机床的3D模型,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可将机床各部件构成、空间位置关系、传动过程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迅速掌握知识要点,并增强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在讲解钻、扩、攻丝、磨削等加工工艺时,将小型手工钻、抛光机、磨平机等带进课堂,现场在铝板上进行钻孔、攻丝,对板件进行磨边、抛光等,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直观。后续将知识点扩展到各种机床设备上,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将问题提炼出来以项目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研究。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和综合性较强,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对专业前沿技术的准确把握,又要具有大工程意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我校为突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构建理论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出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暂行办法》。从学校层面鼓励和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目前本课程教师的“双师型”比例为2∶3,为本课程的深入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和优秀师资基础。

4.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工科课程来讲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教学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课内实验充分考虑实用性设置了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普通车床传动及调整机床、夹具拆装与调整、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等。实验分组确保3~5人小组形式,要求人人动手操作,并增加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对于课程设计教师选择实际生产中的典型零件让学生完成零件图、毛坯图绘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编制,工序卡编制,夹具装配图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为控制设计质量任课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每个学生进行答辩,从图纸、说明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严格把关。生产实习环节集中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施了“企业导师讲解+校内导师讲解+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报告撰写”的实习模式来保证实习效果。企业导师讲解完毕后,校内导师必须将重点问题逐个讲解,分厂实习结束后在非生产区分组讨论,实习报告当前完成。

5.融入课程体系,贯通实践环节全过程。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共性问题:无法与先修课程有效衔接,对于制造环节不具备标准意识和精度意识,不知道零件如何选材,甚至不能完整绘制一张合格的工程图。究其原因,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工程材料》等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环节将本课程知识点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随时告诉学生该知识点与先修课程间的联系。如讲解装配工艺时,除讲解本课程知识点外,要进行外延拓展,提问学生装配环节需要用的螺栓如何选择,不同场合螺栓及与之配套的螺母性能等级如何确定等。课内及时补充相关知识点,课外要求学生查阅专业书籍,逐步培养工程意识。此外,传统教学中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较为孤立,彼此间缺乏联系,没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即使做完夹具实验,后续课程设计依然不会设计夹具。此次教改过程中贯通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全过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提前下发,学生在做“夹具拆装与调整”课内实验时就有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更为深入地拆装各种夹具。在后续课程设计时对于每道工序需要自主设计的夹具就不会陌生,课程设计环节可以随时返回开放实验室查看夹具结构。在做课程设计时告诉学生往年毕业设计的相关工艺工装设计题目,深度和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关就会更为认真地设计。此外,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必须选择具有工程背景的典型题目,有效承接学校到企业和理论到实际的脱节。教改过程中还实行了培优式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6.强化科技创新训练,以赛促学。卓越计划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和应用层面,而是明确指出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要求基本的工程设计、制造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嫁接后续实际工作的桥梁。因此,除满足正常学习要求外,任课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给优秀学生配备科研导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各大赛事,以赛事为导向,不断形成科技创新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将课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提炼,通过创新平台加以解决。指导学生进行专利申报和科技论文写作,培养其科学素养。科学的培养可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2014年我院学生在各大赛事中均获佳绩,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营造了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使科技创新活动常态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反哺了教师教学,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所具备的工程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使其对后续专业课程轻松驾驭,既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又使教师课堂教学压力减小,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非常重要。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更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学校自身定位,学生综合素质等因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丰富理论,不断探索和总结、勇于实践。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技术水平都能得到较大提升,为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树勇,赵立红,张艳秋,等.大工程观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32-134.

第2篇: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比较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及智力密集型产业。而制造业的主体和基础是机床行业;2002年中国机床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机床进口国。同时加入WTO以后,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这对我国制造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技术壁垒已经阻碍了我国机床行业走向国际化。如何刷新今天的被动局面,积极的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赢得发展的契机,成为机床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国外,机床改造已有较长的历史,在美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差异,机床的种类、性能、结构的繁杂多样,使机床的改造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机床的翻修、改进、改装、改造、再生、再造。机床改造在汽车、机床、内燃机、航空等行业广泛应用,并批量投入生产。

一般认为:机床改造就是:利用最新的控制装置和进给系统使旧机床获得新生再造是一种较高的设备改造形式,国外称这种工程技术是把老设备“重新回到图板,以进行再设计,再制造,再鉴定的工作过程。通过全面改造设备主体结构和控制系统,引入最新技术,使机床达到现代化设计的新机床的水平,以满足现代生产率、精度、环静和技术标准。鉴于机床改造工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一般工厂用户自行改造。往往难于达到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

现代制造业的优化,除了信息化以外,还包括加工顺序的工艺优化、加工参数、切削刀具、热处理金属成型的优化设计制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益的运作,达到高标准、高规范的要求。

设计课题涉及到课题的分析、资料的查询、资料摘录,整理收集的资料。然后深入盐城市机床厂生产一线向使用者、设计者学习,从而了解所设计的产品的成本、生产效率、特殊用途、设计理念、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体的了解机床的外形、主轴箱的大致结构,并记录了如何有所改进,最后确定设计的方案。以及箱体的结构图,并进行相关零件的选型计算。此种机床的构造设计要求我们具备相当强的实践知识和经济意识因此考虑到:动力装置、电机的选用,优化的配置企业内部现有各种资源,真正做到资源最小化,提高产品精度,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和经济建设。

本课题就是从培养我们的工程实践意识、经济意识,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出发,并结合机床厂的多年实践总结,该课题的设计由本本人单独完成,设计任务由指导老师作了明确指配:由于我负责该立式组合机床的总体设计和组合钻床主轴箱设计,故本人的设计说明书包括立式组合机床的总体设计和组合钻床主轴箱设计,附件有生产率计算卡、图的详细说明。

1立式组合钻床总体设计概述

1.1零件加工工序图

加工工序图是根据选定的工艺方案,表示一台机床上或一条自动生产线上完成的工艺内容。包括加工部件的尺寸精度、技术要求、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夹紧部位以及被加工零件的材料、硬度和在机床上加工前毛坯的情况。

本工序的加工内容是钻口面Φ14孔,要求在立式钻床上加工,以底面两销孔(上箱体为顶面)为定位基准,夹紧点位于第三轴孔和对侧的第二、四轴孔上。

在一个箱体上,因为有两个孔是不对称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辅助时间,减少设备,用一台组合机床来加工上、下箱体。在主轴箱上把所有轴孔都排成对称的,在加工时,把不应有的钻头取下就可以加工上下箱体,则该立式组合机床有16根主轴。

该加工孔的直径为Φ18mm,表面粗糙度,孔深分别为110mm、50mm、25mm。定位时以底面和两销孔为定位基准是合理的,这样定位精度高,易于保证各轴孔间的位置精度,故这种在立式组合钻床上采用“一面两销”的定位方法加工精度是较高的。

1.2零件加工示意图

加工示意图反映了机床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并决定了浮动夹头或接杆的尺寸、刀具的种类和数量,刀具的长度和加工尺寸、主轴、刀具与工件间的关系尺寸等。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并决定动力头的工作循环时间也是调整机床和刀具的依据。

1.2.1钻头的选择

加工时选用麻花钻由《量具、刀具标准》P290-JB781-65查得:

①钻110mm深的孔,用锥柄长麻花钻

d=18mm,柄部形式:BL=320mmL0=215mm

锥柄尺寸莫氏圆锥2号,L2=90.5mmd1=17.2mm

②由P282-JB780-65查得

钻50mm深的孔和25深的孔,用锥柄麻花钻

d=18mm柄部形式BL=320mmL0=215mm

锥柄尺寸莫氏圆锥2号,L2=90.5mmd1=17.2mm

1.2.2导向选择:

①由[I]P223表3-4和3-3及[Ⅱ]P63选择选择导向长度L1=45mm的固定式导套。

②导套配合的选择查[I]表3-5可知:

d用Db新标准为G7

D用D/db,新标准为H7/g6

D1用D/ga,新标准为H7/n6

(导套)

1.2.3主轴的选择

切削扭矩为1424.86Kg.mm

由[I]表5-10查得

d=B=7.5=25.22mm

按标准系列取主轴轴径为30mm

由[I]表可查得

主轴外伸长度L=115-15=100mm

D/d1=50/36

按杆莫氏圆锥号2号

(主轴)

1.2.4接杆的选择

选用B型(A型为加强型接杆)11号接杆

(连接杆)

1.3动力部件的选择

1.3.1动力部件的功率选择

动力部件的功率选择是根据所选的切削用量计算出切削功率及进给功率之需要,并考虑提高切削用量的可能性(一般提高20%)选择相应的动力部件。

切削用量为

V=13米/分n=230转/分f=0.16毫米/转

刀具耐用度验算

T=(

=181971.027分=3032.85小时

一天按工作15小时计算,刀具耐用度为202.19天,则切削用量选择合理。

切削功率由计算得:N=14×0.3733=5.227(KW)

取η=0.8则

N动>=6.53(KW)

6.53+(6.53×30%)=8.49(KW)

故选用10KW的电动机。

1.3.2主轴箱最大轮廓尺寸的选择

根据工件外轮廓尺寸和结构需要,选用1000×630×340mm的标准主轴箱,由于结构的需要在1000方向上再加四个导杆座,导杆座内径为Φ100mm,这样用来支承导杆的外形尺寸成为1200mm,外廓尺寸就成为1200×630×340mm。

D=36mmD1=30mmB型D2=50mmL1=110mmL2=30mm

莫氏锥度号为2号,L1选择由具体情况而定

1.3.3主轴箱钻模板工件等相互之间位置及尺寸

导向长为45mm,钻模板厚为35mm,加工终了位置时钻模板与工件相距10mm,切出长度为12mm,导向套与主轴箱间间距为30mm,采用活动方式钻模板。(如下图)

1.3.4动力循环的选择

动力头的工作循环包括:快进、行进、工作进给和快退等动作。

本机床采用“工进—快退”的循环,这是由机床总联系尺寸图确定后又重新修改的结果。

1.4机床联系尺寸图

1.4.1机床装料高度的确定

考虑到通用部件尺寸的限制和操作方便,装料高度可在850~1060mm之间选取,具体到本设计中取装料高度1000mm。

1.4.2夹具轮廓尺寸的确定

装卸工件是在机床外面完成的,夹具在装卸工件时可拉进拉出。由于结构限制,夹具与滑台做成一个整体是特制滑台。参考63滑台制造而成,导轨部分局部尺寸不变,最大外轮廓尺寸为1200×950×500mm。

1.4.3中间底座尺寸的确定

中间底座支撑着夹具体,按需要取长为1700mm.宽和高取坐标准值分别为1000mm和560mm。

1.4.4主轴箱各尺寸的确定

前面已经确定了其外形轮廓尺寸,根据[I]确定后盖为90mm,前盖为70mm(考虑作油池用)主轴箱体为180mm。

1.4.5滑台的选择

滑台的选用应根据工件的外轮廓尺寸和进给抗力,工作循环来确定。

进给抗力:

ΕP=300.5×14=4207(Kg)

由一部组合机床通用机床部件设计组所编写的指导教材直接查得用HY63B型滑台。行程为630mm,最大进给抗力为6300Kg,快进行程速度为4.2米/分。

1.4.6动力箱的选择

由[Ⅱ]可查得,选用TD63AⅡ型动力箱,电机型号为JO2-61-6。功率为10KW,驱动轴转速为48.5rpm。

1.4.7其它配套部件的选择

由一部组合机床设计小组所编指导资料查得与HY63BⅡ型滑台配套的其它部件为:

立柱:型号CL63A

立柱底座:型号CD63

由以上资料即可作出机床总体设计的“三图一卡”具体见图纸和该说明书的附录部分。

附件清单

序号内容备注

1组合钻床联系尺寸图B9912027-ZZC-80TA0一张(手工图)

2组合钻床主轴箱装配图B9912027-ZZCZZX-80TA0一张

3减速器箱体加工工序图B9912027-JGGX-80TA1一张

4减速器箱体加工示意图B9912027-JGSY-80TA1一张

5齿轮B9912027-ZZCZZX-80T-01A3一张

6齿轮套B9912027-ZZCZZX-80T-02A3一张

7导套B9912027-ZZCZZX-80T-03A3一张

8电机齿轮B9912027-ZZCZZX-80T-04A3一张

9盖B9912027-ZZCZZX-80T-05A3一张

10键套B9912027-ZZCZZX-80T-06A3一张

11手柄轴B9912027-ZZCZZX-80T-07A3一张

12套筒B9912027-ZZCZZX-80T-08A3一张

13油杯B9912027-ZZCZZX-80T-09A3一张

14叶片油泵B9912027-ZZCZZX-80T-10A3一张

15传动轴B9912027-ZZCZZX-80T-11A3一张

16轴B9912027-ZZCZZX-80T-12A3一张

17轴承盖B9912027-ZZCZZX-80T-13A3一张

18轴承透盖B9912027-ZZCZZX-80T-14A3一张

19生产率计算卡一份

目录

0引言1

1立式组合钻床总体设计概述3

1.1零件加工工序图3

1.2零件加工示意图3

1.2.1钻头的选择3

1.2.2导向选择:4

1.2.3主轴的选择4

1.2.4接杆的选择5

1.3动力部件的选择5

1.3.1动力部件的功率选择5

1.3.2主轴箱最大轮廓尺寸的选择6

1.3.3主轴箱钻模板工件等相互之间位置及尺寸6

1.3.4动力循环的选择7

1.4机床联系尺寸图7

1.4.1机床装料高度的确定7

1.4.2夹具轮廓尺寸的确定7

1.4.3中间底座尺寸的确定7

1.4.4主轴箱各尺寸的确定7

1.4.5滑台的选择7

1.4.6动力箱的选择8

1.4.7其它配套部件的选择8

2组合钻床主轴箱的设计8

2.1绘制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8

2.2主轴结构形式的选择及动力计算11

2.2.1主轴结构形式的选择11

2.2.2主轴直径和齿轮模数的初步确定12

2.2.3主轴箱动力计算12

2.3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14

2.3.2主轴箱的和手柄设置17

2.3.3传动轴直径的确定:17

2.4主轴箱坐标系计算18

2.5主轴箱上变位齿轮系数的计算24

2.6绘制坐标检查图26

2.7主轴箱中轴的校核计算26

2.8齿轮强度的校核计算28

2.9其它31

2.9.1主轴箱中轴的支承轴承的类型选择31

2.9.2轴上零件的固定与防松31

2.9.3主轴箱体及其附件的选择设计32

2.9.4油的选择、密封件的选择32

2.9.5主轴箱的安装定位33

结束语34

致谢35

第3篇: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制专业 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实训教学

机械制造专业是高职院校中开设较多的工科专业之一。目前“技工荒”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只是从事一些低层次的流水操作,有的甚至只能跑推销做业务,有的企业甚至把毕业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毕业生要找一个“相当”的职业十分困难。究其原因,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实行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以至于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分离,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不具备顶岗的能力。

统计分析各高职院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他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通过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工厂见习、顶岗实习,这样的教学流程。理论教学的根本依据是教材。校内实训一般为:制图测绘、金属工艺学实习、机床拆实训、机床检测实训,但其本质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工厂见习,虽然走进了工厂,其目的是让学生见习零件加工工艺和机床工装夹具、刀具、量具、辅具等,实际上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而最后的毕业实习,基本上都是采用毕业生与企业单位间按双向选择的原则,毕业生带着意向性就业的目的进入到企业某岗位。学生毕业实习地方分散,院校对毕业生的管理也十分困难。这种实习既无明确的目标任务又无具体的内容要求,过程管理无法操作,目标考核难以进行,院校对毕业学习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学生各自为战的“放羊式”管理。纵观高职院校机制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工学结合,而恰好是工学分离。

怎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使机制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要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路子,是职教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机制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①可以根据机制专业的教学要求,按双向选择、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将企业引入校园,建设集生产实训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工厂;②在广泛调查市场,充分分析专业教学的基础上,由院校投资或控股建设一批集生产实训于一体的经济实体。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紧紧围绕专业教学,拓宽就业渠道这一主题,本着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先进的实训环境、满意的就业岗位为宗旨,在本地区或外地区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先进、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采用各种形式的纽带将企业和院校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可靠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进入这些企业实习,成为这些企业的准员工,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学习任务也融入其中。院校不断完善校外基地实习过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从而结束毕业实习“放羊式”的现状。

二、大力倡导教学思路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传授知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思维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其具体做法有如下四个阶段:

1.任务描述,这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当前的生产任务是什么。当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一定是教师综合考虑书本知识和生存现场而设计出来的。

2.知识传授,让学生掌握该课题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学生活动,这一阶段由学生动手制造产品或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上例,这一步就应该是学生根据零件、毛坯的要求和现场生产设备的实际状况编制生产工艺、组装夹具、动手制造产品。

4.总结点评,由学生们共同讨论产品的制作效果、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三、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往往善于传授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传授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上。通过工学结合,让教师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由校企双方共同造就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于双师型师资队的建设,院校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优化教师成才的软环境。

四、完善对学生评价的体系

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一般来说仍然是一张试卷。虽然有的院校对学生评价是卷面成绩占70%,平时教师考核占30%。实际上教师考核这30%主观性太强,缺乏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公认的操作细则。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往往体现在“学”和“做”的过程中。因此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评分细则,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总之,机械制造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日益完善本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法,机制专业将更加兴旺发达,学生的就业渠道将更加畅通。

参考文献

[1]刘显泽.论职业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教论坛.2008.1.下.

第4篇: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学习机械生产个人工作总结1

   一、实习意义和目的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主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课堂,它是专业知识培养的摇篮,也是对工业生产流水线的直接认识与认知。实习中应该深入实际,认真观察,获取直接经验知识,巩固所学基本理论,保质保量的完成指导老师所布置任务。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良好作风,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生产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实习是我们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认知实习,我们要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实践环节。通过接触实际生产过程,一方面,达到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解和巩固专业思想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另一方面,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过硬,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再有,通过到工厂去参观各种工艺流程,为进一步学习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具体,我们应该通过实习达到以下目的:重点参观实习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了解这些工厂进行生产加工,实际生产的设备、工艺、工模具、产品缺陷等技术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积累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是我们机械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帮助。生产实习,我去了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在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实习当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1)实习时间

   20xx年十月一日 到 20xx年六月一日

   (2)实习单位

   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

   (3)实习目的

   通过在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了哈尔滨铁路局内燃机厂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要求

   1. 实习期间应该注意自己的着装,不能穿背心、短裤和拖鞋,以免实习过程中机器运转所产生的高速高温物体对人身造成伤害;

   2. 实习期间一定要听从带队老师的指挥,不要擅自离队,更不要随意触碰机器的按钮或开关。禁止触摸生产线上的物品以免烫伤;

   3. 不得迟到、早退、旷实习等,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达或不能去实习应向班长或带队老师请假;

   4. 实习期间仔细观察,认真听老师或师傅的讲解,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提出来,随时做笔记;

   5. 实习期间要严肃认真,禁止喧哗打闹。

   三、实习单位简介

   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由ABB(中国)有限公司和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而成。作为ABB全球低压同步发电机生产基地,公司引进ABB全球领先技术,致力于设计、开发并制造性能稳定、高效节能的低压同步发电机,以帮助客户实现增效节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挑战。 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位于南昌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厂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办公区面积2600平方米,投入使用后年产发电机超过6000台。在工厂的建设过程中,秉承ABB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充分应用了高效节能技术及专业化废弃物处理系统,确保了企业的环保生产。 ABB集团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厂商,致力于为工业和电力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提高效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20,000名员工。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ABB迄今在中国已拥有27家本地企业、在60个主要城市设有销售与服务分公司和1.5万名员工,并拥有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全方位业务。20xx年ABB在中国的订单额超过45亿美元,销售额约41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ABB集团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地位。 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隶属于ABB集团自动化业务部电机业务单元。电机业务单元位于芬兰,负责ABB高压电机和发电机、同步电机和发电机、直流电机及风力涡轮发电机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及售后服务。 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严格按照ABB芬兰电机业务单元的设计和工艺标准来制造低压交流发电机,技术参数同步更新,生产的发电机从设计技术、工艺标准、材料选用、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部经过芬兰专家指导和认可。公司于20xx年11获得由挪威船级社(DNV)颁发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范围涵盖同步交流发电机的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等活动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的产品为ABB品牌低压发电机,有2个产品系列:机座号180,200,250,280,355和400的陆用发电机和机座号400,500,560和630的船用发电机。发电机可与国产或国外各种品牌的柴油机与汽油机配套,广泛应用于建筑、铁路、船舶、电信、军工、矿山等工业领域。发电机功率范围为14kVA-1750kVA的陆用发电机和500kVA-5500kVA的船用发电机。

   四、实习心得

   一周的认识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觉得这种形式的认识实习非常的有意思,因为这比坐在课堂里听讲来得更为实际、直观。通过实地参观,我了解了工厂进行加工实际生产的设备、工艺、工模具、产品缺陷等技术问题,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和主要设备都有了一定认识,并对这几家工厂或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感到自己真的是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包括需要了解、掌握的与机械专业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我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使我能够从机械制造技术、企业战略、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这次实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参观振升铝材,当我们走进熔铸车间时,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老师告诉我们熔炼炉的温度高达700多度,即使站在10米外也能强烈的感受到热浪袭人,我很难想象工人师傅们能够每天忍受热浪开着装料车往熔炼炉内装料。在另外一个车间,刚一进去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硫酸的气味,同学们都纷纷捂着鼻子,盼望着尽快离开,但我惊异地发现工人师傅们不但没有任何不适,而且连口罩都没带。这更促使了我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发明更加先进的生产流程或设备,来改善有色金属行业的工作环境。

   通过这次实习,我感觉到有色金属行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发明和引进,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正在被解决,因此有色金属行业还存在着很大的机遇。并不向人们所说的是夕阳产业。作为一名工科大学生,应该更多地得到这方面的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创新精神,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向员工提问时,他们都能够热情地为我进行解答,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他们的耐心讲解,我对材料科学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最后,我希望如果以后有这样的参观实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让各个企业单位多派出几名员工给我们进行更为细致讲解,或采用较高级的扩音设备,也希望能给同学们留出专门自由提问的时间。同时,感谢两位带队老师对我们的照顾,你们辛苦了!

   学习机械生产个人工作总结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由于数控化加工可以让机械加工行业朝高质量,高精度,高成品率,高效率方向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车床,对其进行数控化改造,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里也开设了数控技术这门课程,为了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实地学习数控技术,第十七、十八周,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数控实习,经过两周的学习我对数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到了不少数控知识和技术。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还没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了解到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数控软件上面每个指令的使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就上手了,踏入了数控这个门槛,还适当地给我们布置些作业,我们也积极认真地对待,认真完成每一次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之余,我们还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自己尝试着车一些自己想要有图案零件,效果还不错。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时光总是匆匆而逝,很快两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大三了,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总结。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两的数控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学习机械生产个人工作总结3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一、实习目的

   1、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培养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有价值的生产经验,了解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

   4、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5、参观工厂的先进设备及特种加工,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

   6.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机械零件的加工

   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习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理和机构,在此基础上对典型零件进行重点的分析研究,要求如下:

   (1)阅读典型零件的工作图,了解该零件在机器中的功能及工作条件,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要求,分心零件的结构工艺。

   (2)大致了解毛坯的制造工艺过程。

   (3)深入了解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找出现场加工工艺。

   (4)对主要零件加工工序做进一步的分析。

   2.典型零件工艺

   (1)箱体零件的加工:了解某机械设备机座、机体的机械加工方法,并纪录其工艺过程。分析箱体零件加工平面与孔系的主要加工方法。

   (2)轴类零件的加工:了解轴类及其机械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了解某道工序的具体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刀、夹、量具,切削液等)。

   3.了解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常用机床型号及其特点。

   4.装配工艺:

   (1)了解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装配工艺;

   (2)了解化工设备装配后的最终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3)了解主要化工设备零部件在加工车间的检验情况。

   三、实习收获及总结

   在现场技工师傅,工程师的指导和讲解中,我们对各类车床,铣床,钻床,冲床,磨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应于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用途,不同尺寸的零部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加工机床进行处理。基于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所了解学习的各类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大型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粗制流程,精加工流程,装备流程,修改处理流程等加工流程。

   技工师傅们给我们展示了熟练操作各种机器生产零部件的过程和技巧,其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同小型简单机床是x小异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就一些机床的工作原理,精度问题等方面的疑问请教了指导师傅,如磨床,钻床等机床具体的功能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需要对零部件做处理的方面。

   老师在给我们解答疑问的同时,也给大家讲解了许多关于公司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让我们真正正确地认识一个大型机械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各类部门的职能,各工种的职责,各类技术要求,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对大型机器公司购置,生产,包装,销售的流程,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常识。

   我们对各类机器的功能,型号及操作规范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最后,我们就对各自的参观疑问和看法做了初步的交流和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整个机器厂和参观过程做了初步的简短总结,并结合各自在金工实习期间所掌握和了解的机床知识,交流了各自对某些机器的改进或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观点看法。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做事要认真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第5篇: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模具专业建设 动态调整 机制

技工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生产实践很快就能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岗位需求及需要的技能发生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客观,教学设备短缺、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急需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技工院校必须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必须考虑几个原则:一是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二是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三是专业调整必须考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状况。

下面笔者以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两个方面来阐述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情况。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和调整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能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专业知识方面达到本科毕业程度,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模具制造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水平。同时,毕业生还可考取电切削工、数控铣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CAD/CAM职业技能证书等。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调整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机械类专业中需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较全面、较系统的一个专业,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在技能方面还要学习钳加工、金属切削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逆向造型等。现在,每年都有省、市、全国及世界模具大赛,为了尽早选拔参赛选手,也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模具制造技能,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程要尽量提前安排。

首先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培养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要参加成人高考,在校期间要完成函授本科的课程学习,还要依次考取模具制造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还可以通过第二专业的学习考取模具设计师(三级)、电切削工(四级)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因此,笔者学校技能操作课安排得较多,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后,上实训操作课,一周安排理论课教学,下一周则安排实训操作课,交替进行,实训课的课时量逐年增加。

其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有的课程可归为三大类:公共课、专业课(含实习课)和综合实践课。公共课主要是一年的高中课程和大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例如机械制图课,提前到第一学期开课,其他课程也在前两年完成。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工程技术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CAD/CAM、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综合实践课主要有模具制造工中级技能训练、金加工技能训练、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高级技能训练、模具制造工(设计师)技师研修课题训练、模具制造工(设计师)技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综合技能实习。

最后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各阶段技能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各阶段实训教学采用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的项目不同,每个项目的难易程度是逐渐提高的。项目教学过程也是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的过程,由于小组成员分工不同,完成任务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针对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可根据评分表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评分。

模具制造工中级工阶段:按组完成一幅简单的冲裁模,例如水果刨落料模或冲孔模,完成模具零件的加工、热处理,模具的装配和试模。安排的技能操作内容有:钳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平面磨削加工、金切加工、冲压机床的操作调整等。

模具制造工高级工阶段:按组完成一幅复杂的冲裁模,例如水果刨落料、冲孔模复合模或冲孔落料级进模。要求掌握的机床操作内容与中级工相同,但模具结构复杂,模具零件多,装配制造技能更进一步。

模具制造工技师阶段:完成一幅塑料模,模架采用已加工好的快换模架,每人设计一个塑料件,利用UG三维软件造型,再进行模具分型;采用MOLDFLOW软件分析,确定模具结构;编程数铣加工,模具装配修模,试模等。安排的技能操作内容有:分析软件、三维软件设计、逆向工程、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铣削加工,抛光研磨,注塑机操作等。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评价体系的调整

1.过程鉴定意义

以往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有课程都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进行鉴定,即按职业鉴定要求分别进行理论试卷和技能操作卷的考核,两者的考试成绩都在60分以上视为合格。这种一次性鉴定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集中考核导致操作设备紧张;考核模块多、时间长;有些教学结束较早的模块,学生生疏了,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这种终结性的一次性考核,其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评价不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使学校片面重视考核前的短期强化训练,过分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缩小了知识和技能的涉及面,容易出现学生基本技能薄弱、专业技能单一、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弊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学校现采用过程鉴定方式。

2.过程鉴定促进了模具专业的发展

多年来,笔者学校的专业课程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培训体系衔接”的思路。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有相应的教材,经过多年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学校模具组教师编写并出版了《冷冲模制造实训》《模具制造工(高级工)鉴定指南》《模具制造工(高级工)技能训练》等教材,完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工(中级工)训练题库、模具制造工(高级工)训练题库和模具制造工技师训练题库等。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促进了学校实训室建设,目前,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实训室有:特种加工实训室、模具拆装、试模实训室、数控铣工作站、数控车工作站、金切实训室、精密制造与测量工作站、创新设计电脑房等。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加速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笔者学校模具专业一个班级学生的技能教学主要由两位教师完成。其中,主带教师要完成模具制造工的中级、高级甚至技师阶段的教学工作,因此,对每位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也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

3.中级、高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方案

以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根据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的鉴定内容(国家职业资格二至五级),结合笔者学校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过程鉴定的初步方案。在专业课程模块结束时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若干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将其确定为教学过程鉴定考核点,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多次技能鉴定考核。

参照模具制造工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选取了以下14个模块作为过程鉴定的考核点,各考核点所占比重以及计分说明如表1所示。

说明:表1中1~10项为中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考核点,要取得中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完成中级阶段教学考核,总学分在36分(满分为60分)以上;其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含课程设计)单项学分在15分以上;中级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单项学分在15分以上。

11~14项为高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考核点,取得高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已取得中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阶段,总学分在24分(满分为40分)以上;高级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单项学分在18分以上。

通过对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的调整,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建设更加合理,培养出了更多的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淑.浅谈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建设[J].中国电子商务,2012(11).

[2]王建华,张建平.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第6篇: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本科人才培养;生产实习模式;新思路;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02-03

新时期本科人才应重点放在培养厚基础、宽知识面、能力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专业技术上。所以,我们制定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在新时期应做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要实现新时期这一人才培养要求,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应对生产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作深入改革和研究。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们丰富了社会阅历,对现代企业有基本的了解,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另外,根据我们多年带队经验,生产实习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听讲座、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话等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后一阶段的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生产实习对促进教学改革,增强现代高等教育与现代企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最近几年生产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工科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主要是生产工艺实习为主,实习与参观相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外的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涉及企业和高校两方面。

1.企业方面。首先,实习基地数量减少。目前能够接待生产实习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次,现有实习基地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制约,规模不断萎缩,接待能力持续降低,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待众多高校和众多学生实习。再次,实习基地参与接待众多高校和众多学生实习的投入严重不足。效益好的企业精力主要放在生产上,不太愿意接待实习,效益差的企业,生产开工严重不足,学生到车间只能看到静止不动的设备,企业如果停产,学生无法真正看到学到装配工艺,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高校方面。首先,招生规模扩大过快。例如,我院机制专业由原来的4个班在短短几年里增加到10个班,这两年又新上“机械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外出生产实习从过去的3~4个班增加到12~14个班。其次,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近几年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甚至在七八月的暑假,这一阶段容易造成许多高校扎堆实习,接待实习的单位也是疲于应付。再次,实习方式单一。现在的生产实习,主要以学生在现场看和记录为主,有时请企业技术人员做现场讲解,带队教师做个别指导。能听清现场讲解的学生比例很小,教师和技术人员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最后,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甚至不合格。教师本身对于实习内容和实习企业的情况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了解的过程。而有经验业务素质强一些的教师一般不愿带生产实习,而缺乏实际生产经验的青年教师大多只能负责安全和纪律方面的指导。

二、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生产实习的效果与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根据多年经验,带队教师应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联系落实生产实习单位和实习计划,提前对实习单位进行充分地考察和了解。出发实习之前,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了解实习企业相关机器设备的技术资料,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实习的效果。

2.做好实习过程的组织协调管理。首先,实习参观与调查相结合。实习期间,让学生抽时间看企业宣传栏,上网查阅参观过程中看到设备的具体资料,认真了解企业的关联问题。观察了解机加工产品如何从原材料转变成半成品以及成品的生产全过程。在现场实习的学生要认真做好笔记,对每一道加工工序和设备、刀具、夹具、工装、测量、定位以及产品的合格检验等进行仔细分析,这对今后学好专业课很有帮助。其次,注意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经过实习阶段让学生明白学好基础的重要性。观看加工中心、数控设备、焊接工艺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柔性制造系统,了解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在有些企业还可能看到一些先进加工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看到机械行业的发展前途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再次,参观与听技术讲座相结合。生产实习阶段适当安排技术讲座,请在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讲解特定的工艺和设备。企业技术人员不同于大学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生产实习过程中穿插一些技术类管理类讲座,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外出实习的效果。

3.改革生产实习模式。首先,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制造业也向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工科机械类各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学生不仅要了解常见工艺装备及工艺过程,而且更需要了解数控机床及其加工工艺、大型工程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即CAD/CAM/CAE)在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有些生产实习的内容客观上受到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作为高校特别是重点院校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发展和建立校内实习工厂,使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的数控等训练能在校内完成,另外,工程软件应用与学习,先进制造技术实训也都可以在校内或就近完成,应该能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只有在校内难以完成的实习内容才安排在企业内进行。其次,学校应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实习。我院前些年有些同学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经过多方面了解,实习效果还算不错,但这种情况并不多,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不提倡和鼓励。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学生涌入有限的几家实习单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校应当支持和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开展实习。不过,为了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对少数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同样应该编写实习指导书,对实习时间、实习内容、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做出详细的规划,如有可能,学校可考虑派遣3~6名同学到同一专业生产企业实习,这样同学间彼此有个照应,几个同学在一起可以研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学校要规范自主实习,企业要有正式接收函,学校要出具派遣证,学校委托企业某一部门或某负责人监督实习,实习结束后,企业方面出具鉴定书,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考勤、表现进行考核评估。通过规范的过程管理,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次,发挥本单位人才资源优势,让既懂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担当指导生产实习。大学扩招后,适应发展需要,不少院校自身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些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其优势。主管领导如果让这批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发挥他们理论实践水平都比较高的特长,并带动一批青年教师锻炼成长,相信很快会形成一支合格的、过硬的、稳定的生产实习教师队伍。

三、优化评价考核生产实习的方法

为了确保生产实习的有效性,除了制定详细周全的计划和配备认真负责的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实习成绩应反映在各个方面:组织纪律性、安全意识、合作精神、学习交流态度和实习报告等。对考核的方式大胆创新,使之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要深入到实习中的各个环节,比如,随机抽查学生的实习日记,让学生谈一谈前一天的实习内容和感想,还有听取工厂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讲解的情况。强调实习报告的重点应放在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防止实习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发生。此外,也可以考虑聘请工厂的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考核,通过他们的参与,既可以学到不少实践知识,又调动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文在分析总结以往生产实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和管理,改革生产实习模式,增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实习考核办法等措施,形成新型生产实习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习效果。生产实习过程一样能给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和专业素养,并给青年教师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帮助,各有关院校主管领导应支持和鼓励教师特别青年教师带学生下厂实习,合理组织好带实习的教师队伍。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做领队,组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实施生产实习质量保证工程。工科机械类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很多高校已做过不少调研工作,提出过许多宝贵意见,有关企业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领导和职能部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很多有益于生产实习的见解,值得认真研究。总之,不断提高生产实习质量,让学生从中受益,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余龙江,李为,新形势下本科生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8,(5):21-24.

[2]陈泽军,周正,杨晓芳.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42-145.

[3]谢小柱,魏昕,胡伟.高校机械类本科生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12(4):235-236.

[4]李艳,夏毅敏,曾桂英.提高工科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4):230-231.

[5]徐红丽,张宇.浅谈当前形势下工科院校生产实习的出路[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