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建筑认识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认识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认识实训总结

第1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永恒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房屋建筑学实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房建实训房建教学教学方法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第2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内容;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31-01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当中,《建筑结构》这一课程在土木建筑专业课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地位。《建筑结构》这一课程在土建专业中属于必修的课程,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每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几乎都设置了《建筑结构》这一课程,像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土建专业、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等许多专业都设置了《建筑结构》这一课程。可见《建筑结构》课程的核心作用和重要地位。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培养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的人才,而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培育优质的人才,关于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迫在眉睫。

一、建筑结构课程的定位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工程估价》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

二、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教材缺乏适应性,而且教学教材内容较陈旧,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职业教学能力严重下降,许多教学课程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社会时代的发展脚步,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行业实际严重脱节,缺乏应有的高职特点。不能够很好的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做到相互结合。

(2) 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低,这也是学校和学生共同的责任。我们都知道,我国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是重视传授的知识理论和知识结构系统之间的严密性,所以,很多情况下完全的忽视了对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现在在教育方面也已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还是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主线”的教学轨道。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做到把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应用到相应的建筑工程当中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课程教学肯定效果不理想。

(3) 《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虽然名义上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但在实际上仍然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和以往一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从而就形成了一种“教者难,学者更难”的不利教学局面。

(4)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近些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学生质量严重下降。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认为课程很难,所以,往往有不少的学生都是以拿到毕业证书为学习目标,而不认识的接受职业素质能力的课程教育。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学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这种情况就会严重的阻碍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进展。

三、建筑结构课程改革的途径

(1)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思想,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准则、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来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要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强调职业素质的养成与应用。为此,我们深入省内部分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及建筑设计院所,与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及往届毕业生座谈、调研,广泛征集他们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并通过多年教学改革的研究,将课程内容归纳成以下几个教学模块: “常见结构认知能力”、“荷载确定及荷载内力组合”、“结构计算简图确定与内力计算能力”、“结构材料选用能力”、“基本构件设计与验算能力”、“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工程地质资料阅读及基础问题处理能力”、“结构施工图绘制及阅读能力”等。

(2)设置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训项目。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对于高职建筑结构课程而言,实训项目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在校内实训方面,教师要根据建筑结构职业能力来设置实训内容,具体包括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工艺等。当然,这一切课堂练习都要以工程实例为载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对建筑结构及其组成有一个整体而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建筑人才来校任课,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在校外实训方面,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识岗、熟岗、顶岗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建筑领域内的岗位,如设计者、施工人员、质检员等,并对课程上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再认识,加强理解。另外一方面,为了提高校外实训效果,必须设计效果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效果。它的制定设计要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本前提,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形成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具体可包括常见建筑结构的识别能力、荷载确定及组成能力、结构计算技能力、构件设计、材料选用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来考核学生的校外实训情况,希望通过此行为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促进个人成长,从而成为建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3)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用工程案例教学,建筑结构是每一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工程应用性极强,结合工程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将这些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除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外,另配有工程图片、实验录像以及工程案例等附件部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一门严谨而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

(4)强化实践教学。建筑结构是与施工现场结合紧密的一门课程,它的规范标准大都围绕“现场施工”而展开。如果学生没有感观知识,就很难理解把握一些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拥有对建筑结构的感观认识,经常带领学生参观学院在建的二期三期工程和高层住宅或多层框架结构,参观过程中把“钢筋的种类、级别、绑扎、加密、搭接、单筋矩形截面配筋模式、柱子的配筋模式、单向肋形楼盖的配筋方式等”这些来自不同章节的内容,对照实物进行具体讲解和分析。经实践证明,“现场”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把抽象复杂概念阐述透彻。

第3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building specialty, construct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practice-theory integration which adapts to industry job capacity needs, and analyzes the future benefit of this system comprehensively.

关键词: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practice teaching;Richard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246-02

0 引言

新时期,由于知识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革,致使整个社会的人力结构、经济结构、劳动组织结构以及职业资格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劳动组织结构和职业资格方面的变化,对于我们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希望。

1 现行高职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优缺点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有:参观认识、演示验证、工艺操作、项目设计、综合实践。采用参观认识方法的有建筑构造、专业认知、施工技术等;采用演示验证方法的有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等;采用工艺操作方法的有建筑测量、施工技术等;采用项目设计方法的有建筑制图、建筑CAD、工程概预算等;采用综合实践方法的有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实训项目,应用不同的方法,以期望达到不尽相同的实训目的和培养要求。参观认识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演示验证的方法则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工艺操作侧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学生实践经验(例如,对通用仪器实践操作的经验,对应用仪器时常见问题的处理经验等);项目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设计的能力;综合实践的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处理问题及应变沟通能力。虽然,按照以上常规方法进行实验、实训可以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由于传统实践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有限,因此,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实训指导教师就将理论讲述一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主动验证。然而,因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本就有着很大的差异,高职学生大多又都属于技能型人才,对单纯的理论学习本来学习兴趣就不高,在老师讲授理论时学生掌握的本就有限,所以,学生在正式实训期间,真正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理论自主进行实践的学生寥寥无几。最终,只能是学生一味的等候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学生照做。致使实训结束时,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仅仅只是按照老师要求操作而已。使学生实训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

二是由于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参观认识方法、演示验证方法)使学生大量的刻板的、被动的接受知识,一旦离开课本,学生不知应该如何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无法做到提早发现问题,防微杜渐。这样,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本专业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尤其对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就会认为“学无所用”,逐步的丧失学习积极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三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某些构造的知识运用能力不够,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不能自主解决,最终致使设计实训变成了照抄或者描图训练。

四是综合实践管理难度大,学生在实训期间个人目标不明确,很多人在工地整天走马观花式的走过场。对于实习日志、实习考勤等都有弄虚作假,更有甚者是直接照抄作假,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个人的主见和见解。使整个综合实习无法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目标,只是学生熟悉工作环境,体验工作流程的一个过场。

2 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不同普通教育的方面是它的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培养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施工技术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即施工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资料员等基础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是我们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素质过硬、技术过硬的建筑工程类专门人才,是我们建筑工程类高职专业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模式,重新构建适合我们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4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饰专业 实践教学 学中做 做中学 记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61-02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我院建筑装饰专业正在积极探索中。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实践,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它需要把传统的基于理论认识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系建筑装饰专业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辅,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综合训练课程完成。通过对一个实际工程的综合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自主性内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建筑装饰教研室商议,由专业资深教师牵头进行课程整合,将《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与《装饰监理》、《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等课程融合,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在建筑装饰二年级试点实施。首先是《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监理》、《装饰施工技术》四门课程分别进行了11周基本理论知识的单元教学,然后是利用3周或72课时(亦可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装饰施工技术实训综合项目环节。项目组的老师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和细致的实训安排,把实训项目细化到每一天的工作内容。此实训项目以“我的空间秀”为主题,意为我做主、我设计、我制作,秀出属于我自己的空间。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掌握从思维构想到市场调研、再到最终成型的一系列学习过程,充分地体现出“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对真实的教学情景有较全面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做出正确的引导。

“我的空间秀”实训项目以班级为单位(现为建装07301班48人),分为4个小组,从本学期第11周开始至14周结束,实训场地为建筑工程系二楼教室和三楼装饰实训室,每组的空间范围控制在4000mm×4000mm×2800mm(长×宽×高)。要求学生在此空间内运用所学的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监理、装饰施工技术等知识完成墙面、顶面、地面、水电工程和软装饰五大块的装饰制作。

四个实训小组分别以客厅、厨房、儿童房、小酒吧为题目作为实训内容,每个小组大约10人,由组长安排方案设计,前期资料收集,市场调查、购买装修材料,在专业指导老师的现场演示下,每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家具,隔墙、吊顶。在设计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咖啡厅、小酒吧去现场体验,了解所设计环境的设计元素、空间特点。到家具城去参观儿童房家具、客厅家具的样式风格,然后根据每个小组设计风格来进行家具设计,到装饰材料市场采购材料,由于预算非常有限,每个空间的经费只有1500元,比CCTV-2里交换空间的8000元预算少很多,同学们只能用最少的钱,买有限的材料,把一个连隔墙都没有的空间做成一个家具配备齐全的完美空间,同学们可谓是费尽心血,最终完满完成了实训任务。

在整个实训环节中,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时融入了装饰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手、脑、口”并用,“教、学、做”合一。在学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学生在实训前有计划,对本组任务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每一步的任务和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做到认真观摩老师的演示,认真分析勤于动手操作,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同学们完成了前期基础工程:开线槽、走水电、砌筑隔断、粘贴瓷砖、制作吊顶、隔墙、制作家具,以及后期绘制背景墙中的彩绘等装饰美工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践后及时写出实践心得和各自的独到见解,分析在实训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实训开展过程中,同学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详细的工作方案,同学们从设计、购买材料,到自己动手制造吊顶、隔墙、橱柜等等,装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动手做了一遍,亲身体会到工作的关键环节,不懂的地方可以马上问在场的指导老师,迅速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每一天的工作,同学们看到一个空间从毛坯房到精装修的过程,体验了从设计、施工到监理的各环节,对专业更加热爱和感兴趣。

在三周的实训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三周时间要完成实训任务,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开始实训之初,由于材料没有到位,设计没有到位等因素浪费了一些时间,到了后期,油漆干燥就来不及了,于是很多同学都有了为赶工期而熬夜赶工的经历,同时最后赶工的效果不甚满意,也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做好时间控制。我们在实训过程中还发现,个别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还有旷课、缺考的现象,而在三周的实训过程中表现相当出色,从不缺席,认真动手做,不怕苦不怕累,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而且也展示了他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实训教学极大的调动了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今后专业教学如何因材施教,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在实训工程中同学们找到了做设计的基本方法,对于从来没有涉足过的环境,要自己去设计时,老师带领他们到实地去参观去体验,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找灵感,比在图书馆里找参考资料,闭门造车,这种亲临其境的学习方法为他们适应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途径。在制作背景墙时,指导老师演示用丙烯颜料手绘的过程,同学们自行设计和制作了小酒吧背景墙、儿童房背景墙的手绘墙画,比起市场上专业绘墙画的效果毫不逊色,而市场绘墙画每平米均价100元起,而同学们自行绘制只花了颜料的钱,大大节约了成本,这样一来,大大鼓舞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控制装修造价的实践课。

同学们在进行装饰材料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对各种装修材料的价格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学校下拨实训经费有限,所以只能买价格低廉的材料,为了买到便宜的材料,必须要和建材店的老板反复砍价。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强了同学们的社交沟通能力。同学们在买乳胶漆时,和老板成了朋友,老板还送了一小桶蓝色手刷漆给他们,解决了儿童房的背景墙的蓝色漆问题。当然价格低廉的材料多是店里所剩不多的产品,同时规格也不是很均匀。他们所购买客厅的复合地板是店里最便宜的产品,只剩有限的30平方米,同学们全部买来还不够,板材的大小也是参差不齐,在铺设时对缝就遇到了困难,后来地板不够了,想再去补,店里就没有了,给他们的施工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最后同学们总结教训时也说到,要控制好装饰材料的质量,不能只控制价格,质量更重要,规格不好的材料对装修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在上装饰材料理论课时,老师曾告诉同学们很多质量差的建材产品含有挥发性有害气体,同学们没有体会。在实践操作中,同学们自己切割人造板、刷油漆,现场的难闻气体很多,装修粉尘很多,同学们时刻感受到装修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实在很难闻,很多同学在实训过程中都戴上了口罩,戴上了帽子,做足了防备,更加深刻体会到要创造一个健康环保的环境的重要性,装修材料的健康环保是关键。通过为期三周的实训过程,为今后社会上多一个有环保意识,有良心的装修设计师打下基础。

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完成了从前期收集资料、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材料采购、制作隔墙、吊顶、衣柜,到后期装饰美工、手绘背景墙、布艺软装饰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同学们的通力合作。通过3周的实训工作,同学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也体会到装修工程是需要团体才可以完成的。

三周实训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在工作汇报会上对本组工作进行了总结,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了整个实训的过程,在展示中插入了设计文本、效果图、市场分析报告、同学们的施工操作照片以及装修完成后的实景照片。同时也总结了每个组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对在场每个同学和指导教师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参照,为同学们今后在设计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这种实训过程的展示训练也为今后同学们在实际工程中向业主展示方案提前演习了一遍。

通过为期三周的实训环节,有力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管理提供创造的技能型“灰领”人才的定位,明确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需求为基本根据,以装饰行业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创新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全真或仿真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变了过去在“黑板上耕田”的单一教学方式。技能训练全真化(仿真):可以完全按照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使得学生在校内就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按照现代实际标准进行培养,“零距离”的培养“零适应”人才,切实落实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思田.关于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第5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预算 实践技能 岗位技能 教学

一、建筑工程预算专业的实践技能是什么

实践技能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和能力,包括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其中岗位技能是指直接上岗的能力,既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预算的具体工作,而不用再经过二次培训;职业素质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指为成功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带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社会通用能力。如,学习发展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教育目标是“使人成为人”,而岗位技能的教育目标是“使人成为某种人”。

二、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特点

1、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综合性,是因为预算课程是建立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包括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上述课程的能力,学生要能看懂建筑施工图,对建筑结构构造要有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对建筑施工的过程、工艺及建筑材料能大致了解,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及其费用。

2、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实操性,是因为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会独立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仅凭理论上学会预算方法是不行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了解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方法、工程计价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三、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案例准备不够或者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而使教学理论化。如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细,条款很多,教师最容易、最省事的方法是将规则解释一遍,缺乏直观地演示具体的实例,其次给学生实训准备的预算实例又太过简单,缺乏代表性。结果学生学完预算后只是背了大量的条款规则,理论上的预算知识很丰富,实际做预算时则无从下手。

2、教学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课,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训,而不注重教学中的归纳和总结。预算课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应用各种建筑相关知识的综合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会进行具体的计算,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如果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单纯地通过实训让学生去理解预算方法而不注重预算方法的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可能确实会做一份或几份简单的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但学生就业后所接触的工程会很复杂,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四、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

首先,转变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实践并重、突出实践教学。

1、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感觉”,学习预算课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的能力,不是要求教师简单地复习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而是要求教师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此时在教学中给学生发一套他们很熟悉的建筑物的施工图,结合这套图纸,引导学生从建筑构造、结构、施工、建材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认识这个建筑物,这样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进行建筑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就很容易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知。

第6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声乐集体课教学

一、选曲要合理。难度要恰当

中职学校三年制的学生,其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两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参与到幼教工作中。而事实上,学:生很少会在幼教工作中教授其在中职学校中所学的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一些通俗歌曲等,大部分所教授的只是一些节奏简单、旋律鲜明、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或儿童歌曲。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例如:在中职第一:年的声乐课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歌曲上,同时,适时穿插?一18一一些篇幅简短、节奏性强、难度较小的艺术歌曲。

二、概念要正确。声音要清晰

譬如:很多时候,在发声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呼吸,学生便对发声的位置模糊;在歌曲演唱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处理,学生对声音的共鸣又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学生的概念不清晰。

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声音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正确的声音,只有靠自身主动地去聆听、去领悟,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老师应该及时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声音作为参照。当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时,首先会进行模仿,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方向,从而慢慢向规范靠拢。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声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老师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模仿任何一位歌唱者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思考、多练习,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音色。再次,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比于高中阶段的特长生差些,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多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的正确声音才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兴趣要盎然,热情要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结构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开设声乐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其性质的特殊性。同时更要明白学习是枯燥、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课堂要重视言教身教的作用,老师的亲切和对学生的信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的闪光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进一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形象化、多样化,教学结构合理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选择教材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选择,由易进难,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对待。在选择歌曲时,尽量挑选些旋律优美、容易上口且风格多样、体裁各异的歌曲,使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体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觉得内容新鲜有趣,对歌曲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歌唱的欲望。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四、信息要反馈,评价要及时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留心学生上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如多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或情绪的变化,多注意学生的声音体现,从而了解自己讲解的知识点能否被学生接受、理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对每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作出评价,例如:学生在歌曲演唱时,出现咬字不准确,老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多练习说好普通话,尽量做到歌唱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进而达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程度。

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手段,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习,就会更有信心与勇气面对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的的课程评价标准已成为困扰和扼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1]。因此重塑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关于建筑材料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早已展开[2,3]。在德国,由于其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各种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完善。而在国内,笔者在诸多高校调研后发现,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应用中,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处于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阶段,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完全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笼统的考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处理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强调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建筑材料”更是侧重于学习建筑工程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4,5],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岗位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材料检测技能和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中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炼。包括安全教育、质量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等。

二、当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笔者从对历年来毕业生的回访情况和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大三顶岗实践答辩情况发现:好多毕业生懂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但却并不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他们不会正确取样、不会检测、不会判别更不会合理应用,也不能做到正确储存材料。

1.注重试验过程考核,忽视现场应用考核

建筑材料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告诉学生材料的检测实验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试验材料,由学生亲手操作试验仪器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试验,这样学生就清晰的记住了试验过程,但前期的材料的现场取样和后期的材料质量事故分析做的不足。而在真正的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试验过程往往是由质检站来完成,而材料员、施工员们的主要工作做的还是材料的取样送检和合理应用,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感觉到关于材料的知识似懂很多但却不会用到实际中。

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贮存的方面,同样存在不正确的做法,目前在教学中在讲到每一种材料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学生贮存和堆放的注意事项,没在现场干过的学生往往学了就忘,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场地狭小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材料堆放形式,这些细节忽视后会给以后材料使用中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材料浪费甚至由于错用材料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如果能有一个仿施工现场的材料场地,让学生在试验前从材料料堆上自己按规定要求取样、标记,按要求贮存,那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现场处理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了。

2试验项目的开出率不高,考核难

目前我校建筑材料实训室开出的项目主要有水泥的强度、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测,砂子堆积密度和筛分析试验,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测定等试验,总体开出率并不高,像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防水卷材的相关试验,以及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等常用材料的性能检测都无法开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试验大都所需时间长,两节课学生无法完成,指导实训的老师较少,各班级实训时间冲突大,关于这些实训项目的考核就没法进行,如果能建立开放性的试验室,有专职试验老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预约试验,试验项目就能多开出,学生实训的机会也会增多。

3.施工现场教学考核实施难

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是为实际项目服务的,由于受到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地点和交通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现场学习,而且现场与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工地学习完全满足不了课程的教学要求,现场教学考核就没法实现。

4.考评体系不完善

目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的考评主要从试验过程和试验报告两方面进行考核,由于我院建工类学生每班学生人数较多,试验时每组成员较多,这就使有些学生在试验时插不上手,不爱动手的学生更容易在其中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试验结束后互相抄袭试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一定能全面提高。如果制定一套严格的考评体系,从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或者让学生互评,自评,严格的考评体系必将促进学生试验时认真完成,相互协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提高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1.研究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沿用建材材料课程理论和实践双向考核的基础上,将原有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实践四六分”(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实践五五分”(理论考核占50%,实践考核占50%),而实践考核从鉴别材料、材料取样、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材料贮存、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在学生互评,自评的基础上给出教师评价意见,让学生明确只有真正学会了才能通过考核。从教学目标而言,学生通过了考评其必然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达到零距离上岗。该考评体系大致指标构成、所占分值及考核场所如下:

2.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

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关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推行了好多项新的标准,而我校所用的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是按原有旧标准编制的,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也与该研究的考评体系不一致,结合目前建材实训室能开出的实训项目和即将要开出的实训项目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书中应涵盖实训任务、实训过程指导、实训总结考评等内容,便于学生在实训时参考和课后总结学习。

3.设置开放性实训室

有些实验及考核不能在2节课内完成。如: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需要较长的测定时间,则可采用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这样既保证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同时开放实验室,也为师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平台。

4.进行综合仿真实训:

综合实训模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从材料的进场、验收,取样和送样检测的工作过程和检测单位对送检材料的检测的工作过程的仿真训练。如施工方:水泥材料进场水泥的验收水泥取样水泥送检;检测方:水泥取样水泥细度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水泥胶砂标准件制作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检测等的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工作有基本的认识与实践。

总之,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改革是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划分为实验检测、现场应用及考核评价三大模块,按照先开展理论教学,再开展实验教学,最后向施工现场教学推进,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重实验过程,轻材料取样和实际应用的模式[6]。通过实验检测部分培养学生分析检测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通过现场应用及考评模块使学生学会在施工现场如何取样,如何堆放储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高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年6月 第16期

[2]杨玉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年11月21

[3]穆忠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05期

[4]吴丽琴;付春松;新时代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第7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施教学任务工程化不够深刻。因此,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授课,寻求适应应用型本科下的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主导,方法为线索,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在讲授组合体的三面视图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制图模型项目,让学生首先完成立体制作,再分别三人的立体合并,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模型,依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绘制三面视图,根据项目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具体的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建立以动手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仅要求对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掌握,重点培养实际工作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多做识图和绘图训练,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更好的消化知识;教学识图和抄绘图样,尽量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或实际工程图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3]如讲授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以学校的图书馆为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掌握房屋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土木工程制图》对未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两化”原则的过程中,以应用为主导,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即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其他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进而针对相应的建筑图样进行识读学习。如在讲授钢筋缓凝土构件时,以钢筋绑扎大赛为依托,以钢筋绑扎的实物模型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强化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衔接,制约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实际工程处理能力的发挥。在现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以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势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训实践。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实训实践组织方式,即项目作业、参观教学、专题实训等,实施有差别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作业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绘图和识图训练,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考核及总结,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建筑图样,感受建筑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识读建筑工程图样奠定基础;参观教学以学校建筑物及厂房建筑为主,让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建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专题实训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以学校或典型建筑为对象,让学生动手制作成小型模型,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内容,实践教学贯穿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灵活地采用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5]

    推进学长制

    学长制是学校在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两化”原则的教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机制,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高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好。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掘积极性高,学习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实训实践课或自习集中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制图与识图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和识读建筑图,使学生掌握绘制建筑图的方法。如在晚自习期间,学长组织他们进行绘图方法的讲解,在实训课上,讲授施工现场关于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抄绘建筑图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长组织开展“土木工程制图”技能大赛等,在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第8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1 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

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是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我校对中专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进行了重新定位。主要表现在:①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即一线的管理者和劳动者。②以能力为本位,贯彻“够用为度,按需施教”的原则,不再追求各个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③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继续进修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现阶段市场需求,工民建专业主要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其覆盖的职业岗位有材料试验工、木工、砖瓦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油漆工、防水工、测量放线工、架子工等职业操作岗位的工作和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工程监理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

2 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2+1”分段模块教学模式。将三年教学分为两段,前两年左右为公共教学阶段,完成文化基础、公共专业课及基本专业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左右时间全部为实践教学阶段,按专门化方向分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强化训练。既可以按单一岗位形成不同专门化方向,也可由两个或几个岗位组合专门化方向。

2.2 全面推行“两证一书”毕业标准。“两证一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衡量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标志。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之中,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及专业的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两种职业资格证书。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毕业时要求既能达到中等学校学历教育水平,又能达到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3 按能力本位要求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按能力本位要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相同和不同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构建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时,体现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就业前培训的思想,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

2.4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校工民建专业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以《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理论教学为主,取而代之的是以《建筑施工》课程为核心展开教学,增加《建筑施工》课程课时量,同时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普遍运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采用的新型材料和高效设备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增设工程监理方面、工程质量检验方法等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市场、企业的需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尤其增加与施工技术相关内容的信息量,通过观摩录像及多媒体教学片,了解各种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技术和现场管理方法,为实训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2.5 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行实践教学课程项目化管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行项目化课程管理,制订较完善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化课程考核措施。紧紧围绕施工这条主线,突出专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删除超越中职层次的内容,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普遍运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采用的新型材料和高效设备等内容纳入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3 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3.1 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全校上下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中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率才能相应提高,也才能带动学校竞争能力、办学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校品牌,把学校做大做强。

第9篇:建筑认识实训总结范文

案例应用于建筑电气技术课程的教学,有助于教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突破课堂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通过对现场工程施工的实际比较,提高中职学生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案例,详细讲解该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引入工程图片或现场录像,加以说明。与此同时,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讨论建筑电气工程各个系统的设计组成、施工方法。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争论的关键,及时予以引导,步步深化。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对案例课堂教学的概括总结,因为只有经过教师的进一步点评、总结和深化,学生的认知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将这些平常分散学习的东西综合起来。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准备较为充足的教学素材,选择合适的真实案例,并且要有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不仅能揭示学生的已学知识,而且能引入新知识,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能够尽早地接触实际工程应用,当他们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不会再感到无力。

二、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法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这种方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为一体,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采用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而且锻炼了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模拟某一建筑,设定任务,引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主设计其中各个电气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然后,请学生分小组在实训设备上,将设计好的线路安装、调试完毕,相互竞争地完成任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亲力亲为地探索,边学习知识,边实践操作,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具真实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在学生训练之前,指出注意事项,提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避免操作障碍。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宽学生知识面。一体化教学法中,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一位引导者,提出相关的知识内容后,学生便自主地探索各个电气系统的原理,边学边做,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分小组的学习与竞争,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中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后迅速适应社会的竞争。

三、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所开展教学活动,讲授理论知识,使抽象理论直观化。现场教学法可以使教学丰富多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房屋建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现代的建筑或多或少都有电气系统的身影存在,这给建筑电气技术课程中实施现场教学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内部或者学校周边的建筑,带领学生仔细学习照明电路、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防雷接地、供配电系统等相关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接触实际的现场,对电气工程的电气设备、线路、材料的构造原理、施工过程和安装形式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有条件的话,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到施工现场观看,使学生得到亲自动手的机会。现场教学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场操作人员的示范动作,认真听取讲解,了解步骤、要求、注意事项等,做好笔记,对这些过程进行拍照、录像。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个图文并茂的课堂总结。使用现场教学法,教师要提前考虑现场教学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充分感知、记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醒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最后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及时进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