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应用题范文

数学应用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应用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应用题

第1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一、结合数学的特点布置应用题

数学应用题的本质是描述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解决这一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具有精确性、逻辑性、抽象性强的特点,数学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做数学应用题,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特点。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1为例:全班共有30人,男生12人,女生18人,请问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呢?教师可让学生观察这道应用题中数学语言的表述。数学语言的表述与语言文学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强,它需要用凝练的语言说明一个数学事件,与该数学事件相关的形容词、修辞语言都不是必要的;数学语言的表述常常要用到抽象的数学符号,以这一题为例,该题中男生可用a表示,女生可用b表示,只要数学语言的描述不更改数学问题的描述,那么应用抽象符号的方式表达数学问题亦是被允许的,在数学语言中,有时为了准确描述一个数学事件,学生还需要创造出抽象的符号来表达;数学语言的逻辑性很强,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这道数学题,这道数学题的因果关系非常分明,数学应用题中可出现未知的条件、未知的答案,却不允许出现因果逻辑不分明的描述;数学语言中不能出现“大约是”、“大概是”的说法,这意味着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必须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数学问题。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布置应用题

部分数学教师没有全面认识数学应用题,因为他们认为模拟形式的应用题就是数学应用题,所以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只顾着给学生做题。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数学应用题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很遥远,如果学生觉得做数学应用题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可能就不会愿意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了解给学生布置实践应用题的意义,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己找到数学问题。以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实际测量的知识为例,如果教师直接以做应用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测量,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在变着花样让他们做题,从而不愿意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假如数学教师给学生一道应用题:应用学过的知识测量整个操场的周长,然后将测量的过程编成一道应用题,并给出数学应用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到可以远离课本,自由学习,学生在实际测量中,会发现课本中不曾涉及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以一名学生编的数学应用题为例:现有一个操场,它的周长未知,请尝试用几种测量方法说明可以怎样测量操场的长度,并且说明哪种测量的方案较佳。第一种测量方法:步长测量法,先用一条米尺测量走出一步的长度,然后应用计算走完整个操长的步数估计操场的周长;第二种测量方法:标杆测量法,这是指应用米尺,每次测量10米的距离,测量完后在测点放置标志物,测量完毕后,通过计算标志物计算操场的周长……(其他方法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掘应用题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性,令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为了学会做数学习题,而是为了能够更敏锐地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改善生活,这种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水平。

三、结合学生的层次布置应用题

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应用题时,如果布置的题难度过高,或者难度很低,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照顾学生学习的层次性,数学教师可应用数学应用题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布置多层次的习题。

以学习比例相关的知识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以下习题:现在一个圆柱形容器中放有一个长方形的固体(该固体不能浮在水面上)。现向容器中灌水,3分钟后水刚好淹没长方形固体;再灌18分钟容器被水盛满,现在只知容器高为50cm,长方形的高为20cm,求长方形面积与容器底面积的比例。该题有多种解法,学困生与中等生可用常规解法解答此题,优等生可尝试用最简便的方法解答该题。

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层次为学生布置应用题,可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四、结合学生的思维布置应用题

数学应用题一直是小学生害怕面对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很容易丢分。学生不能结合学过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通常是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够高的关系。数学教师要精选数学习题,让学生在做数学习题时提高思维水平。

以解答分数应用题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习题1:现在有一本书,小组第一周看了全书的1/4,第二周看了全书的2/5,剩下的书页还有70页,请问全书共有多少页?

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一数学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描述这一数学问题,该线段图如下图,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线段图是数形结合的应用方法。

第2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59-01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并逐步抽象概括所形成的方法与理论。通过解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们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们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学习,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部分学生感到课堂上的知识容量和难度增加太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尤其是在面对应用题时,常常一看就头疼。这表明应用问题的教学已然成为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用题已成为每年中考的必考题,其内容涵盖了工商、人口、土地资源等方面,中学应用题的教学就更加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而且将成为一种教育趋势。所以,对于数学中应用题的解法,应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共同重视。本文就通过具体实例来阐述数学应用题教学。

一、充分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

学习应用题时,大部分学生基本题掌握比较好,然而,当题中的数量关系稍有变化,而对变化后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大都会束手无策,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有感知―理解―应用逐渐深化,逐步掌握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如:一件工程:(1)甲单独完成,需15天,乙单独完成,需12天;(2)甲、乙、丙三人合作,4天可以完成,丙单独完成需几天? 此题的思维过程是:

1、有条件(1)可知甲乙的工作效率:

2、有条件(2)知三人合作,工作时间是4天,将工作量看成单位1,只需知道丙的工作效率,则问题可解。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应用题文字较长,数据信息较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拿到题目之后就忙着去做,根本没有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很容易出错;还有一些学生根本就看不懂题意,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从初一年级就开始抓起,强化阅读训练。一是当某一个数学问题给出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作用,先让学生阅读并提出要求,要读懂每一句、每一段、每一例,理解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再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二是数学阅读中不仅动脑而且要动手。阅读中要做读书笔记,将阅读中的关键词语、重点知识、产生的疑问等可在课本上圈、划,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集中精力。三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时,要求学生深入思考:课本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们之中隐含着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到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涵和外延。只有读透内容,才能知其义、晓其理,才能下手解题。

三、运用直观分析方法

在初中数学的解题过程中,可以用算术方法(首先要考虑如何从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数入手,然后逐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列出一个由全部已知数组成的算式,求解未知数)来解应用题,也可以用代数方法(首先用字母代替未知数,列出所需要的代数式,然后根据题意找寻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最后再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来解应用题。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解,都需要在列方程的过程中认真分析、研究,然后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解出未知数。以浓度问题为例分析,我们首先要讲清百分比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比浓度的计算方法,然后要在上课前准备几个杯子,并称好一定质量的水,还要准备几包小袋食盐,一并带进教室,以便在讲例题时使用。例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分析:教师可以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 的盐200水克,然后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师要加入盐,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在含盐20%的盐水中,含盐的总质量减去200克含盐15%的总质量,就等于后加的食盐质量了。设应加盐为x克,则可得方程(200+x)×20%-200×15%=x,解此方程,便得后加盐的重量。教材中的例题有很多鲜活和有趣的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更好地运用直观分析法来解应用题,不仅要求学生应懂得更多的常识,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理解应用题所给出的情景,还要学会整理和分析应用题给出的信息,分清哪些是对解题有用的,哪些与解题无关,并可以把题目给出的信息翻译成数学语言、生活语言,变成数学问题、生活问题,能够准确地分析例题,会用数学工具去解决。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将使学生在解题时产生强烈的审题意识和审题习惯,有助于学生将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准确地消化,为成功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创设

四、独立思考、交流探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必须有学生的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问题呈现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做一做,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当他有了想法后再往后进行。同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大家听,让其他同学进行讲评,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学生通过“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3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1)试解释[C(0)]的实际意义,并写出[F]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为何值时,[F]取得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2. 甲、乙两个公司生产某种小型资源循环利用的节能装备产品,已知2010年的年产量均为[100]万件,两公司通过研发革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等措施,甲厂预计从2011年起,在今后[10]年内的年产量每年都比上一年增加[10]万件,乙厂以2010年为第一年,第[n]([n∈N?],[n≥2])年的年产量每年都比上一年增加[2n-1]万件.

(1)“十二五”期间(即2011年初至2015年底),甲、乙两个公司的累计产品产量共多少万件?

(2)若某公司的年产量首次超过另一公司年产量的[2]倍,则该公司于当年年底将另一公司兼并. 问:在今后[10]年内,甲公司能否被乙公司兼并?若能,请你推算出在哪一年年底被兼并;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某科技公司拟投资开发新型节能环保产品,策划部制定投资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可能获得的盈利,而且还要考虑可能出现的亏损. 经过市场调查公司打算投资甲、乙两个项目,根据预测,甲、乙项目可能的最大盈利率分别为[100%]和[60%],可能的最大亏损率分别为[20%]和[10%]. 投资人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10]万元,要求确保可能的资金亏损不超过[1.6]万元. 问投资公司对甲、乙两个项目各投资多少万元,才能使可能的盈利最大?

4. 某小区准备绿化一块直径为[BC]的半圆形空地(如图所示),规划在[ABC]外的地方种草,[ABC]的内接正方形[PQRS]为一水池,其余地方种花. 若[BC=a],[∠ABC=θ],[ABC]的面积为[S1],正方形[PQRS]的面积为[S2],将比值[S1S2]称为“规划合理度”.

(1)使用[a],[θ]表示[S1]和[S2];

(2)若[a]为定值,[θ]变化时,求“规划合理度”[S1S2]取得最小值时的[θ]值.

5. 如图,我国的海监船在[D]岛海域例行维权巡航,某时刻行至[A]处,此时测得其东北方向与它相距[16]海里的[B]处有一外国船只,且[D]岛位于海监船正东[142]海里处.

(1)求此时该外国船只与[D]岛的距离;

(2)观测中发现,此外国船只正以每小时[4]海里的速度沿正南方向航行. 为了将该船拦截再离[D]岛[12]海里处,不让其进入[D]岛[12]海里内的海域,试确定海监船的航向,并求其速度的最小值. (参考数据:[sin36°52≈0.6],[sin53°08≈0.8])

6. 某电视生产厂家有[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参加家电下乡活动,若厂家投放[A],[B]两种型号电视机的价值分别为[p],[q]万元,则农民购买电视机获得的补贴分别为[110p],[mln(q+1)]([m>0],且为常数)万元. 已知该厂家把总价值为10万元的[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投放市场,且[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投放金额都不低于1万元(精确到[0.1],参考数据:[ln4≈1.4]).

(1)当[m=25]时,请你制定一个投放方案,使得在这次活动时农民得到的补贴最多,并求出其最大值;

(2)讨论农民得到的补贴随厂家投放[B]型号电视机金额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7. 某产品按行业生产标准分成[8]个等级,等级系数[ξ]依此为[1,2,…,8],其中[ξ≥5]为标准[A],[ξ≥3]为标准[B],产品的等级系数越大表明产品的质量越好,已知某厂执行标准[B]生产该产品,且该厂的产品都符合相应的执行标准.

(1)从该厂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30]件,相应的等级系数组成一个样本,数据如下:

[3] [5] [3] [3] [8] [5] [5] [6] [3] [4]

[6] [3] [4] [7] [5] [3] [4] [8] [5] [3]

[8] [3] [4] [3] [4] [4] [7] [5] [6] [7]

该行业规定产品的等级系数[ξ≥7]的为一等品,等级系数[5≤ξ

(2)已知该厂生产的一件该产品的利润[y](单位:元)与产品的等级系数[ξ]的关系式为[y=][1,3≤ξ

8. 玉兰油专卖店经销某种化妆品,此种化妆品的成本为每件[30]元,并且每卖一件该化妆品需要税务部分上缴税款[a]([a]为常数,[2≤a≤5])元. 根据市场调查可知,每件化妆品的日售价[x]([35≤x≤41],单位:元)与日销售量[P(x)](单位:件)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日售价[x]\&[35]\&[36]\&[37]\&[38]\&[38]\&[40]\&[41]\&日销售量[P(x)]\&[10e5]\&[10e4]\&[10e3]\&\&\&[10]\&\&]

已知日利润[L(x)](单位:元)等于日销售量与每件化妆品的净利润之和. 现有日销售量[P(x)]的三种模拟函数:①[P(x)=kex];②[P(x)=kex];③[P(x)=ke30+x].

(1)为准确研究日销售量情况,应选择哪种模拟函数,为什么?

第4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是最具备实际意义的,应用题来源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普通的数学题不同,需要学生不仅具备计算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随着新课程标注的改革,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呈现出了多样化。在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就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注重知识的积累,打好基础,做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无法适当的处理逻辑与计算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既需要学生的逻辑能力,又需要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师当中要注意将学生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但目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在处理这两者关系的同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学生面对计算题的时候能够对计算题予以解决,但将文字编排到题目当中学生就不能够清楚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师运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够进入状态,对应用题还存在疑惑,从而使教师在处理逻辑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高年级的应用题信息量相对较大。高年级的应用题与低年级的应用题不同,高年级的应用题在问题的设置上会包含一些隐含条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加大了难度。本来是简单的数学题,由于一些隐含条件使学生无法尽快的解答出来,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有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困惑。例如:学校共有200人,女生占总人数的45%,问男生有多少人?这样的问题在设置的时候,就转了一个弯,加大了应用题的难度。对于逻辑较强的学生,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逻辑较差的同学,在对问题的解决上就会困难一些,如果教师不能够适当的引导,就会使学生在这类问题上存疑,不利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展。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生活经验,无法将应用题带入到生活当中。其实在教学当中,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这一教学方式并不适用。小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将知识结合到生活实践只会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对于应用题更加困惑,尤其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中,在百分数的内容中,出现了税率等问题,这是小学生从来都没接触过的,是成年人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困难,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对应用题失去兴趣。

2.学习态度不明确,缺乏反思。小学生缺乏学习意识,日常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小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只是单纯的老师讲什么就学习什么,学习的坦度不够明确。这就使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缺乏反思。尤其是学生在面对自己做错的应用题时,错了就是错了,不会耐心的听教师的讲解,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日长的教学当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学生错过的应用题,在日后的解答当中,这样的类型题还会出错。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缺乏准确的概念,也不能够及时的对自己学习进行反思,这也是应用题教学的当中的一大问题。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要的就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够减小学生解题时的疑惑。在教学当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再逐渐的带入到应用题当中,不能够跨越太大。如果W生连基础知识都不能掌握,那在应用题的解决上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受要的就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设立适当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办法之一,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也要十分的注意,太过复杂的情境只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面临更多的问题。因此,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十分关键。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应当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的计入思考问题的状态,主动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

(二)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当中事半功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到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有兴趣,就会主动的对应用题进行探索。其实应用题也是十分有趣的,通过解答应用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2.积极的与学生互动。互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不懂的题目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能够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当学生对问题不能解决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学生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问题,也是难度相对大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不断的展开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不存疑,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正宇.提高低年级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教学探索,2006(12).

第5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81

一、引言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借鉴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题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题目的新颖度、实用性和知识的应用性都在不断提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教学和解题思路还是有着严格的规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解答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有熟练的把握和应用,还要求学生有着相应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这些数学思维和能力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和策略进行培养的,本文对这一系列方法进行了总结,按照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二、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路探究

(一)精准锁定题目类型

要想进行应用题的解答,首先要确定题目的类型,并根据题目的类型锁定相应的知识点。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应用题的题型非常多,既有图文结合的,又有对话式的还有表格式的,而且应用题的信息量普遍比较大,有时候在综合考核中甚至包含几道应用题。因此,在解题上必须要会审题,要锁定题目的类型。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从题目的大意中判断题目的考查点,小学应用题的类型非常多,有行程类的、有工程类的、销售类的,还有几何问题的,面积类的、周长类的等等。当然根据知识点分类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单位一的问题、百分数的问题等等。当然,类别非常多,需要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尤其是数学广角问题中所蕴涵的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点更是非常多,学生必须会根据题目中的语言进行应用题类型的归纳,这是应用题解题的第一步。

(二)有效分析关键句

大致分析并确定了题目所归属的类型才能更好地展开思考,根据知识点和相关例题去分析题目中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提炼出有效的数学语言。

例如,妈妈买了3千克桔子和4千克苹果,共花了23.4元。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桔子的1.5倍。每千克苹果和桔子各多少元?

上面这道题明显是属于单价、数量和总价的问题类别,属于求单价的问题,这道题中的关键句就是3千克橘子和4千克苹果共花了23.4元,其中苹果的单价是橘子的1.5倍。我们可以根据方程中,是谁的设谁为未知数的原则设橘子的单价为x,那么苹果的单价就是1.5x,这样数学语言一下子就明确了,所有的已知条件也被应用了,解题的思路也就明确了。

因此,在解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题型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然后根据关键句提炼出其中所包含的数学语言,根据数学语言为之后的等量关系的确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迅速确立等量关系

在应用题的解答中,确立等量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等量关系的确定首先考评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然后是对题目类型的分析能力和对题目材料的提炼能力。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等量关系的确立相对比较简单,因此,题目的类型在刚刚学过的课程当中,根据例题能够比较好地找到相应的题型解答思路,也能找到相应的等量关系。但是,在处理一些综合题目的时候,找题目的等量关系就相对来说比较难了。根据上文提到的关键句找到题目中形成等量关系的关键词,例如,“是”“比”“多”“少”“提前”“共”这样明显蕴涵等量关系的字眼,然后根据字眼来确定方程或算式中的等量关系式。数学语言中这些重要的字眼要及时总结,让学生见到这些字眼形成敏感性,知道这些字眼背后的等量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常见的等量关系式,如速度、时间、路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问题。在单位一的应用题解答中,如果单位一明确已知,那么一般采用乘法进行解答,如果单位一未知,一般用方程或者除法进行解答。把这些思路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教授,让学生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根据需求进行列式计算

找到等量关系式是应用题能够解答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根据需求的列式以及已经列式之后的计算也是很多学生出现错误的一个集中点。在列式的时候要求学过方程的学生尽量用方程进行解答。在解答的时候要注意计算,计算结果是可以自我检查的,不合逻辑的答案、大数额的计算都是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苏教版的数学教学中,主要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不会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要和学生明确,一旦出现答案的“怪异性”一定要进行追根溯源的检查核算。当然,在计算的过程中也要强调学生列式合理,根据等量关系进行列式,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解题,即使步骤不能一一体现在考卷中,也要在演算中注意步骤的严谨性,尽量不要跳跃,避免不该有的错误。

第6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一、将应用题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成熟不够完全,所以没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的能力,而小学数学应用题基本都是以大量文字表述题干,将数量关系隐含于文字中,等待学生挖掘。这使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存在一定困难,读不懂题目,找不出题干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无法解题,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产生厌恶、恐惧心理,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失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才能对所学知识,调动自己的大脑积极思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尽量将应用题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例如,教师在选择应用题例题进行讲解时,要能充分将生活中小学生常见的一些事情或者经常参加的娱乐活动作为应用题典型例子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解决问题,会真切感受到应用题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解题的成就感,学生就会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将审题作为应用题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审题是解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只有审题正确,才能捕捉到题干信息,找到相应的关系,并进行列式计算。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会出现审题不清,导致关系式列不出来或者关系式罗列错误;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认真审题的培养,导致教学质量差,所以将审题作为应用题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的教学非常重要。

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时候,还要注意审题方法,要将题干中无关信息去除掉,以防无关信息干扰学生正确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关键字;最后,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明确问题是什么,如此来达到正确审题的目的。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图图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欢欢和明明找食物,一大早就跳进了冰凉的水中捉鱼,进过一番努力后终于捉到了一些鱼,图图把鱼分给孩子们吃,欢欢吃了4条鱼,明明比欢欢多吃了2条鱼,那么图图总共捉了几条鱼?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生审题的过程中就要先去掉无关信息“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图图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欢欢和明明找食物,一大早就跳进了冰凉的水中捉鱼,进过一番努力后终于捉到了一些鱼,图图把鱼分给孩子们吃”,剩下的题干便是重要信息,审题过程中,学生还要注意关键字“多”,这样看清楚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解答了。

三、将解题思路作为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将应用题解题思路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思路是数学应用题解题的重点,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有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寻求解题思路,即分析应用题中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求等量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在条件和问题的分析中将解题过程思维化,从而形成一种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和爸爸一起去游乐场, 买票时小明付出20元,找回8元,游乐场的学生票价是成人票价的一半,学生票价和成人票价各是多少钱?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首先分析题目给了什么样的条件,再看题目结尾问什么样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这道题目中很明显会发现学生票价和成人票价的一个关系,而小明和爸爸就是学生和成人的关系,根据题目条件得到学生的票价,就会进一步计算出成人票价,由此题目便会顺利得到解答。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对应用题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加深学生对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方法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思考,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比较不同方法和思路之间的利弊,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五、小结

第7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培养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极大地加强了应用题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材在应用题教学上“唯应用而应用”,有许多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困难,应用性不强,解题思路不够开阔,影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应用题教学应从以上几方面思考。增强应用题的趣味性、探索性、思考性、应用性。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优化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增强解题思路的教学,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一、培养学生审题与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们想要做好应用题,必须要学会审题,如果审题不过关,就难以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找到解题的切入点,通过阅读,了解题目的意思,不因为马虎大意而失了分数。审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就要从小学生做起,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小学生的价值取向,需要有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在这一环节上,我更多的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上,我充分注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采用讨论方式和汇报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进行反复构建,最终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思维才华。

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套用公式,并死记硬背一些解题方法。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们学会灵活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使同学们不会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在遇到题目出现变化时仍能正确的分析。要把应用题的解题逻辑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结合。根据《新课标标准》的教科书安排,教师在教应用题的问题上必须要让小学生们学会如何将逻辑顺序与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们从客观事实中认识它的本质,根据不同年级的同学的特点,并且考虑儿童的性格特点,将应用题的难易程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应用题,教师应该应用一些表格图标表示并且引入加法应用题,使之成为阅读简单有加减法有图文的应用题,以此学习应用的基础。

二年级的应用题安排就应该安排一些稍微复杂点的东西,通过一些提问题,填条件等发法,运用一些方法步骤来进行解题。例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并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等。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发展能力,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参加点比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结合乘数,除数和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解题,从而提高抽象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在智力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对于这个年纪的应用题应该安排一些结合实际的应用题,并运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相结合,进行高效解题。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应该运用适当的综合性的一些方法进行解题,运用多种综合方法进行解题。

三、加强解题思路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多种多样的。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式是解应用题最基本的常用思路。这两种思路经常性地互相配合、协调运用,就能使学生具有了解应用题的扎实基本功。在应用题中,条件是综合的基础;问题是分析的依据。因此,从小学生开始接触简单的应用题起,就应着重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看到所 求的问题,立即能想到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看到两个条件,立即能想到所能解决的问题。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结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小红、小兰三人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24个。”小红说:“我拍了30个。”小兰也说了一句话,但她很聪明,没有说自己拍了几个。如果你是小兰的话,你会怎么说?随着生动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出现,学生的思维得到再一次的激发。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红多2个。”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兰少2个。”有学生说:“我拍的是小红的3倍”有学生说:“我拍的是小红和小兰总数的3倍。”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红和小兰总数少3个。”……反过来,看到以上问题,让学生说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经常地进行条件与问题的顺逆互推思考训练,就为学生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加强解题思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条正确完整的解题思路,是一个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小学生要想熟练地驾驭一种解题思路,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应用题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渗透,不断扩展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解题的技能。

应用题的思路教学一般可采取――自学探索――合作解疑――验证――巩固与拓展这样几个层次。下面以教学归一类应用题为例说明之。首先,对简单的对应思路作训练。根据规律填数;一台织布机

1小时――――――――――织布5米

2小时――――――――――织布10米

3小时――――――――――织布?米

4小时――――――――――织布?米

然后,较复杂的归一类例题,教学时,同样把题中的条件数量一一对应起来:

3台织布机――――4小时――――60米

24台织布机――――8小时――――?米

通过观察、合作学习、加上教师指点,学生很容易领悟出这类应用题的特征、解题规律。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先求出表示单位“1”的量是多少。思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巩固与拓展的思路。设计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强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思路和规律。如(1)口答练习:“速度一定,求5小时行多少路程,必须先求什么?”“求2台同样的拖拉机4小时耕地多少,必须先求出什么?”(2)同类型习题练习。

以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教学,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当然思路教学还必须结合其他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

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如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进行教育,进行对学生的训练,教师应该运用一系列的现代方法教导培育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远池.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与研究[J].新课程:中,2011,(07):95.

[2]丁向红.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4):65.

第8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简单应用题 教学策略

随着科技发展与数学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数学应用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又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探求问题的方法。而数学问题解决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数学应用题解决。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儿童解决应用题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他们掌握、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也代表了他们应用己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关于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简单应用题教学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基础作用。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简单应用题组成的,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端,为此要重视简单应用题教学,在一二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即通过解答简单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初步发展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行课标中不再把应用题作为独立单元而是分散到各个部分的教学中去,这样做并不是取消应用题,反而是加强了应用题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作用,真正要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系统分析简单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求一种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使简单应用题教学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1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综合有关教学策略的各种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如高文认为,教学策略是作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二是认为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问题所采取的行为方针、方案等。例如,张大均等人将教学策略定义为“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第三种认为教学策略是一类有关如何达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如黄高庆等人把教学策略定义为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可以看出第一类定义关注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目的指导性,但这种定义容易与教学方法相混淆。第二类定义则易与教学模式混为一谈。第三类定义是从教学策略在人的头脑中的存在形式入手,认为它是一种关于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这同样存在与其它概念难以区分的弊病。

2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在“代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做好简单应用题的启蒙工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内容,总结出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然后由教师完整的叙述出这两个条件和问题,再提问让学生重复教师所说内容即可。由此逐步递进,慢慢培养学生看到图片可以自己说出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从低年级便开始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那么到高年级后,学生在解题前便能自觉画出线段示意图,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就能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简单,从而使解题更加容易。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抓住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然而单纯的教师学生一问一答有时并不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教师有必要适时的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相互补充讨论,认识到其他同学的分析方法,在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观察到学生的思维过程。除了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还可以出示简单应用题题目,学生回答后,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相互补充,集思广益,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这时,教师不做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针对已知量、未知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意见。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解题思路,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又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坚持长期这样引导,久而久之,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画面,学生就会自觉地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养成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只要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评价的方法,结合说算训练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因此低年级阶段在教学中就渗透自我评价的思想是完全可行的。

3 结语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开端,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当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梳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策略,解题的策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以及自我评价反思的策略。本文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如何开展研究,形成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更为完善的策略,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这项工作对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数学应用题范文

一、注重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倡导生活化教学。同样,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也需注意生活化教学策略,即题目内容应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出生活生产问题以及数量关系等,如工程、商品利润、列车、行船等问题,都源于生活实际,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例如:一个水池,其底部设置了一个常开的排水管,而上部设置几个相同粗细的进水管。若打开四个进水管,5小时才可将水池注满;如果打开两个进水管,要使水池注满则需15小时。如今要用2小时注满水池,请问最少需要打开进水管多少个。注水(排)水属于特殊性工程问题,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教师还应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其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小红的存钱罐中有1张5元、4张2元的钱,她想买一双8元的手套,请问小红应如何付账?找回的钱又是多少?当学生分析问题后,因思考角度不同,他们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有的学生的付款方式是拿1张5元、2张2元,需找回1元钱;还有的付款方式是拿4张2元,则不用找钱等,这些结果都是正确的。这样,不限定方法,可培养学生一题多解方法,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再如:学校由一块长方形空地,宽为80米,长为100米,现在想要将这块空地设计成一个花园,包括菱形、方形、圆形等面积不等的草坪、花地。设计要求:①道路、草坪、花地所占面积须比例适中;②花园图案应美观。通过这一开放性应用题,可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质与创造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强化解题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1.训练“问题结构”,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在解数学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要求, 把握已知条件,发掘隐含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分析各条件的内在关系,问题与条件的联系,使之变为整体,提炼出问题关键要素与关系,这样才可把握数学问题结构。一般而言,面对同一题目,学习能力较高的同学往往一眼就能明确问题结构,将已知条件有机联系,但能力一般的同学,通常是孤立地分析问题成分,因而难以快速而全面地理解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数学问题结构训练,指导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将问题中所含的数学成分加以联系。如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数学教师可通过如下方式培养学生问题结构意识。如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要求学生补充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自编数学应用题;对比训练;变化叙述方式而题意保持不变等。再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也可进行多种数学问题结构训练,譬如变换问法;将间接条件变成直接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拆题、缩题、扩题活动等。而在教学多步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开展思维发散训练,强化学生数学问题结构意识,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

2.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学生薄弱环节,这既有问题本身因素,综合性强,较为复杂,也有教学因素,缺乏有效训练。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学生需要理解题意,把握问题与条件、条件之间的关系,经过分析综合而找出有效的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由审题再到列式均通过内部言语方式而展开,也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教师难以把握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依照学生智力活动特点,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训练。首先,仔细读题。在应用题做题时,这是第一步,影响着后续分析与解答。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中间接条件、直接条件分别是哪个,问题与条件、条件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其次,注意画批,即利用箭头、曲线等符号或文字等画出关键字词,标出分析结果,以把握不同数量的联系与意义。而后则是作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主要是画线段图,也就是通过线段来直观地呈现题中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现有1根绳索,第一次用去一半,接着第二次用去剩余的一半多1米,最终剩下2米。请问这根绳索全长多少米?对于该题,可利用数形结合来求解。依照题意,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