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模拟药店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训 问题 对策
阳泉市卫生学校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为阳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课题以学校三年级(实习)药剂专业抽样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中专药剂专业学生对现行实习制度及实习质量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学生的岗位意识、技能培训及问题的解决策略,重点探索中专药剂专业学生新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建立该模式的评价体系,并将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推广。“校企合作”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该课题的一个子课题,现将研究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等形势变化,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滑,学生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在社会上立足,学校药剂专业学生进行了多年的顶岗实习实践,即校企合作式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互利共赢。
首先,学校办学形式不再单调划一,通过校企合作缩短了学生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时间,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率明显提高;通过就业率的提高,促进了更多学生进入学校药剂专业,以就业促招生取得了明显实效;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社会输送了更多合格的医药人才。连续几年,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药剂专业招生情况逐年好转,招生人数是五年前的3倍。
其次,企业缩短了准员工培训时间,通过校企合作使招聘员工更加有的放矢,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储备基础。随着药店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招聘员工难度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店员现有的药品法律法规和药品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而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可以缓解招聘员工的困难,还可以大大节省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学生在校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培训效果可喜可观。
再次,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录用新员工所要求的工作经验。比如,在与北京养生堂等企业长达五年的合作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如药品临床知识的灵活应用、药品营销能力、药品及库房管理水平、药品储存方法、与顾客沟通水平、财务管理能力等。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些是校内的理论学习和普通实习无法完成的。另外,校企合作实习工作还能给学生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训环节
自2007年以来学校尝试与多家连锁药店和医院达成了办学意向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基本环节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校内模拟药房的实训。企业将他们的过期药品及药品包装盒提供给学校,学校以此建立了模拟药房,模拟药房与实体药店的药品分类方式、摆放顺序完全一样。学生开设的专业课如药事管理、药品营销及实训课就在模拟药房中进行。教学由实践技能强、理论水平高的校内教师担任,企业选派资深教师到校进行辅导教学。
第二阶段,企业组织校内实训。各企业选派专业知识和销售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学校进行实训,培训对象为全体药剂专业学生。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概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专业知识、财务制度、工资制度等,使学生对企业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下一步实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学生到企业进行岗前实训。本阶段在企业完成。企业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岗位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有仪表仪态、考勤制度、食宿管理、财务管理、医学术语、医学专业、实践操作考核、工作业绩考察等。培训后参加企业组织的上岗前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不合格的学生继续参加培训。为了使学生能很快适应环境,学校选派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
第四阶段,顶岗实习。这个阶段时间最长,基本贯穿整个实习过程,也是学生能力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员、设备、场地,定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学生逐渐适应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并很快熟悉业务,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企合作实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根源是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如学生中存在私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挑肥拣瘦、眼高手低、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人际沟通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差、怕苦怕脏怕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实训的目的不明确,对自己的岗位不够热爱,不珍惜宝贵的实习时间。
其次是企业方面的问题。几年来,企业在实训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中职学生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对学生关心不够、住宿条件差、个别学生没有实习岗位、私扣薪酬等。主要原因是企业片面追求效益和利润,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存在一定歧视和偏见,不能与正式员工在人格上平等对待。
另外还有学校方面的问题。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有所弱化,一方面对学生不够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研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管理也不够熟悉,经常出现企业和学生相互告状的情况。
四、校企合作实训环节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是学校要做好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将实现角色转变,对实习开始时企业安排的一些艰苦的体力工作难以接受,认为企业是在拿他们当廉价劳动力,说明学生的观念和心态需要调整。作为学校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更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做好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的引导工作,使其热爱自己的实习岗位,通过顶岗实习了解一线药店职工的苦和累。
二是学校对企业要进行综合考察,选择最优合作企业。不仅要求企业的专业要和学生专业对接,还要求企业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有善于沟通的领导班子、有人文的工作环境、有较多的空缺岗位、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同时要有完善的设施保障和一定的学习、娱乐场所。
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训期间的管理和督导,发挥好协调作用。如建立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指导小组可由学校选派的优秀班主任等组成,对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学习、工作、心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思想疏导,在企业和学生之间进行综合协调、斡旋,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基地兼职教师互动药理学专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技能与体会。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浙江医学通讯作者高等专科学校专职的师资队伍中有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浙江省/151人才0第三层次,兼职的师资队伍中有主任或副主任药师、主治医师、药店执业药师,共同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职教师可通过临床实践进修培训如到117医院药剂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临床药学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剂科等单位进修培训,而兼职教师经过基础岗前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主辅带双带教,通过绩效考核、学生反馈制度保证教学质量,双方共同建立教研室-基地/优势互补、优势更优0的互动双赢制度。
二、坚持教师与学生互动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讲师,学生是被动的听众。但是,在案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主角。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模拟药房、经典处方分析、实战场景操练,教师的角色逐步过渡到引导者、巡视员模式,而学生通过课前准备,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教师布置的案例、处方的合理性分析,驻店药师的/问病卖药0模式,通过兴趣学习,自主翻阅相关书籍,通过各种途径如互联网获得有关知识之后,在课堂上组织汇报和交流、提问,大大丰富了药理学知识、一改以往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被动学到主动认识单个药物,同时扩展到对多个药物联合使用的全面认识上来,使他们对临床实际用药情况有了真切的感受,大大增长了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和指导,注重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交流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乐于共同交流沟通,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坚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互动
教研室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索性实验0,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倡导和鼓励教师开展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小组式等教学形式改革。如实施/工学结合0的教学模式。按照零售药店规范,建立了一个具有800种药店常用药物的模拟药店,设计模拟药店现场,制定对话式/问病卖药0的实训教学方案,提高学生指导病人用药的能力;收集医院药房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对经典100张医院常用处方进行合理性的分析,模拟药房现场,制定处方分析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分析审查医院常用处方的能力。加强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手段建设和运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教师制作图文并茂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化技术授课,提高教学效果。如虚拟实验的教学、医院药房药师患者实景对话的VCD播放、动漫设计等,通过图片、动画、录像等多重视听效果生动、立体、逼真地展示药理学的特点;进行教学教案的电子化,规范备课及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有效结合多媒体、临床见习、操作实验等,向/多元化0、/实战化0的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和规范教研活动,加强各专业课主讲教师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将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坚持药理学实验与临床实践
基地互动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基地实训是药理学实验的一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上需要进一步准备,对实践基地的基础了解,才能尽快进入角色。临床操作性、临床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是教师和学生主要教学难点,具有抽象化、死记硬背、思辨性强等特点。从早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到目前提倡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和理论相结合,注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理论知识,使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临床密切结合,并通过实践教学、临床见习巩固和加强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的药物知识,还包括药物治疗学与药物不良反应、药效学与生物药剂学、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与质控、药理学与药动学,药物分析与体内外药物分析,分子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等的医院药学知识的准备,克服作为药学实习生适应环境能力差、进入实习角色慢,实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对药剂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沟通能力欠缺等问题,坚持与临床实践基地互动,很快适应临床,及时掌握实践实战经验,达到与实习基地互动双赢的协作基础。
五、加强实践技能与拓展就业口径互动
拓展就业口径,增加就业机会,是学校与学生的一条互动教学的良好的生命线。对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的,对口专业学习兴致点高,实践技能的提高目标性强,如在药房实习整理抗菌药物,除了熟悉工作流程外,还需要包括化学分类、抗菌谱分类、药动学分类等药学知识。在服务技能上知道相关的注意事项,如贵重药品应放在台面上交给病人、服用方法、饮食注意等。通过现场分析,就业工作实践,坚持实践中出真知,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互补,课堂教学与就业 企业见习相长,对疾病的诊治产生直观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接触病例和见习过程中,逐步明晰药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不仅苦学理论知识,还要苦练实践技能。以就业方向为切入点,实习工作热情,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工作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到达互动教学目的。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27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高职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主要面向医院药房与社会药店两个工作领域,面向处方调剂员、药店营业员及相关岗位群,涉及处方调配、问病荐药、用药指导等多个学习领域。长期以来,学科化的教学体系和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将上述工作过程隔断,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知识融汇,因此,打破学科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迫切需要。
1 从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修订课程标准
课程开发须在有序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的和原则下,从实际工作需要和高职教育需要这两个维度上予以整体设计[1]。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对课程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以经营企业为例,见表1。
2.具备药品招商的能力
3.熟悉药品采购流程\&药品保管\&1.具有药品入库验收的能力
2.具有药品贮存、养护、安全管理的能力\&药品经营企业
(零售)\&社会药房\&1.熟悉药店营销模式和药品销售法律法规
2.能说出药品名称与价格
3.具有药品销售环境设计的能力
4.有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销售业务\&1.具备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与营销执行能力
2.具有及时掌握企业产品基本情况、产品优势和特色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4.具备组织营销活动的能力\&销售内勤\&1.具备现代办公手段的能力
2.具备销售数据处理能力
3.具备药学基本知识
4.熟悉药品相关法律法规
5.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根据岗位能力分析结果和岗位工作过程,结合医药商品购销员(高级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为最终目标,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
2 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设计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内容体系[2]。根据职业学生成长和认知学习两个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设计课程内容,将知识点重新整合,设计出贴近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和任务,如图1所示。
作为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运用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须合理控制教学内容总量,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降低教学难度。对于有的学习领域可以由学生以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完成,并于每次课前进行预习,要求学生完成详细的预习笔记,为课堂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做准备。实验实训的安排能够使学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应用到一个逼真的具体场景中,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多种能力为模块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充分交流,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开放性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思考、表达等能力,在教师讲授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以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多阅读有关《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教科书、资料等有关概念、理论和技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获得阅读、理解等基础技能以及综合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建立考核标准
建立一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学习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采用多元评价形式,既有学生、小组和教师评价、又有督导、社会评价和职业资格鉴定等多种评价方式,既有量化的笔试,也有定性的区分。课程评价本着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引导学生在行动中“总结反思”。
4 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一,教学资源不够完善,应配套建立课程实训教材、处方集、案例题、习题集;开发课程视频资源和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融贯课内外实现技术支持;要更新模拟药房的硬件和软件,提高问病荐药等实训效果。
第二,课程师资不够完善,应搭建校企合作间的师资交流和融汇,提高师资培训力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理论的修养和将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水平。
第三,教学情境有待丰富,应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校外实训,形成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岗位见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
[2]谢婷,丁敬敏,赵欢迎等.工作过程系统化《无机化工产品品质检验》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
作者简介:谢燕(1981-),女,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药技术管理系副主任,从事药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江苏常州 213002
1.1药学服务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药学服务即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及“全程化”的工作特点,更重要的是工作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包括用药咨询、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开展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普及用药常识等[1]。这就要求药学生除学习药物基本知识外尚要学习循证医学、临床治疗学、临床药学、药品经济学、药品社会学等药学综合性知识。“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习药学相关知识只是培养药学服务能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药学服务的思维模式、加强实践训练[2]。而现行药学高职教育的模式、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并不能满足此方面的需求。
1.2药学高职教育的现状
药学高职教育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但是依然呈现以下特点:①基础性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重视陈述性知识,轻视过程性知识;②职业方向课程呈现简约化,缺乏对思维模式的培养;③综合实训课程缺乏针对性,考核方式陈旧与工作任务脱节。而这些特点不利于提高药学生药学服务的理论水平,更不利于药学生药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校紧跟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向及药学服务岗位需求,及时组织人员从理论学习、药学服务思维模式建立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我校药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缩短药学高职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2药学服务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药学服务是一项技能型实践工作,而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药学服务岗位需求为参照基准,充分发挥岗位需求对专业教育的反驳作用,无论是理论教学、实践实训,还是考核评价均应符合岗位的需求。开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及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考核评价方法应符合工作情景特点,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药学服务岗位的适应能力。
3开发具有特色的《药学服务能力及实训》课程
课程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而现行课程学科特征明显,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编排,学生从不同学科课程中获取不同的知识。而在工作过程中,某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共同参与,执行者需要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糅合整理形成新的逻辑思维,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和重新学习。故开发基于工作情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势在必行,这一特点在《药学服务能力》课程的开发点更为明显。课题组与医院、社区药店进行了紧密结合,充分了解药学服务的岗位特点,确立药学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析、归纳及总结,联合校外专家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了具有明显能力本位特征的校本教材———《药学服务能力及实训》。
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药学高职教育如要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药学服务能力的教学效果。
4.1以学生为主
采取“任务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药学服务工作的完成建立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药物分析》等医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培养方案,以上课程已作为主干课程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构建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而完成这一要求必须改变原有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的现状。授课过程中应以药学服务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应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完成此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基础,形成初步的工作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归纳分析的结果进行点评,查到缺点及时纠正[3]。
4.2建立工作情景
依托模拟医院及附属医院培养学生药学服务实践能力上文已经提及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对学生开展足够实践性训练。而药学服务实训必须走出教室,依托学校的模拟药房、模拟医院开展,设立工作情景,如:处方审核、问病买药、用药咨询、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等,学生之间可进行交互式角色扮演。在此基础上尚应开展部分见习项目,依托我校三所附属医院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机会[4]。
5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反应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选择正确的考试方法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考试方法的选择必须体现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的特点,突出对学生思维模式及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的形式应多样化,除进行理论考试外,也可设置工作情景及典型任务考核学生的思维、策略能力,或者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书写工作方案。成绩的构成也应实现多元化,降低理论考试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如出勤率、工作方案、论文等)及技能考核的比例。
6结论
关键词:实训;考核标准;职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的考核是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密切相关的教学行为,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1]。
一、研究背景
潘维琴[2]、李晶琴[3]等认为,目前课程考核方法的主要问题有:①考核观念陈旧落后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不协调,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应试。②考核的内容不能覆盖全部教学目标,反映在考核教程中即为应知、应会、应是,而笔试主要考核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部分能力,实操考核主要考核操作技能,其内涵不能体现。③考试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不合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综合考查得少,试题记忆性成分所占的比例过大。陈棣沭[4]、桑光淇[5]等认为,借鉴欧美大学的形成性成绩作为大学课程考核的重要成分,符合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课程,平时、实践成绩已提到较高的权重,但课程考核则主要是由教师自己把握,在给分的标准、取分的依据、操作的程序等方面教师都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诊疗技术、新药不断增多,用药的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逐渐增多,药品使用环节的安全性凸显重要。能够服务基层的高端技能型药学服务人员,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也是提高社区药学服务水平,实现《山东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对接市场需求,改革考核标准,增加药学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成为目前医药院校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课程地位
药学服务实训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采购、出货、陈列、验收、仓储、养护、运输、处方调剂、处方分析、辨病荐药等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了较强的GSP生产和管理意识,掌握了药品经营中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药品冷链管理等新的质量控制内容,具备了综合应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能力,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的设置涵盖了医用商品购销员、医用商品营业员、执业药师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考试内容。对接零售药店的营业员岗位,通过药品分类陈列、验收养护、药品销售等实训,培养学生的药品销售、分类陈列、储存养护等药品流通和药学服务技能,并与职业标准和就业对接。为适应新形势下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考核标准的制定依托前期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广泛调研,采纳药品使用岗位一线工作者的岗位案例,并融合国家医药商品购销员和药物咨询师职业考试试题,学习美国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把过程性形成性试题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并在初步试用后形成。
三、课程考核标准研究
考核标准体现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综合实训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课程总成绩=日常考核40%+结果考核60%。(1)日常考核。包括每次项目实施后的评价和综合实训评价。单项能力评价按照项目实施表的APDCA(分析—计划—实施—检查—调整)的项目运行流程,最后教师和学生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及反馈,每个项目都评价,实现“教、学、做、评”的一体化。所有项目的综合得分,为单项能力考核成绩,占40%。(2)结果考核。将综合实训的评价作为结果考核成绩之一,以现场的处方审核、POP设计、分类陈列药品为主,重点考察学生的药学服务技能、药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及处方审核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占60%。
(一)日常考核
考核成绩为6个学习情境成绩权重的总和(见表1),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日常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包括工作与职业操守、学习态度、团队合作、交流及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方案和报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评+互评)等(见表2)。
(二)结果考核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统一进行综合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模拟常见病诊治和病例分析。学生根据考核内容分组或独立完成。教师根据考核标准得出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具体考核方案如见表3)。1.模拟关联销售。学生抽签,根据题签中的症状或疾病,由教师来扮演顾客或患者,模拟对顾客或患者的问诊、分析辅助检查结果,提出关联销售药品,并说出判断,同时进行生活指导(评分标准见表4)。表3结果考核项目表4模拟关联销售具体评分标准2.POP设计。学生随机抽取设计主题,如标价类、折扣类、招聘类、告示类、提示类、节日类、庆典类的手绘POP等,根据要求,动手设计图画及语言,限时5分钟(评分标准见表5)。3.药品陈列。药品陈列:抽取20种药品,依据药品功效,按照科别标识牌,准确陈列药品(OTC药品陈列于开放式陈列架,处方药陈列于“Rx”标志的壁柜)。药品基础知识:选手对提供的药品能明确说出该药品的剂型及使用方法、类别(OTC/RX、特殊药品/普通药品、针/片/水/粉类、临床应用类别等),并通过观察药品的外观性状、包装,识别药品的生产企业商标,说出药品的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条形码及其他常用标识的含义(评分标准见表6)。4.处方调配。学生随机抽取一张合格处方和一张不规范处方。处方审核:根据调剂审方要求,指出不规范的处方,并在处方上写明存在的问题;处方调配:根据处方的调配操作规程,进行药品调配、拆零包装操作(评分标准见表7)。
四、对接岗位的考核标准特色
针对传统理论考试孤立性、片面性、单一性和机械性等问题,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将行业标准融入到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标准化意识。借鉴英、美等国课程考核体系,将过程性形成性成绩纳入量化实训考试,建立实用药学服务实训考核标准,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本位,以全面、持续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面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考核体系,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所从事行业、企业的工作标准和技术要求;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企业工作,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提高教学质量,为其他实践类理论性课程的考核提供借鉴。考核标准体现职业性、实用性[6]、针对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始终,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 梅 初晓艺 董志华 郑 丹 林 彬 单位: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威海金海湾医院
参考文献:
[1]胡国庆.试论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4):25-27.
[2]潘维琴,高丽娜.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6):64-66.
[3]李晶琴,许子华,孙宝清.高职检验专业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6):114-116.
[4]陈棣沭,韩婧.中美大学课程考核方法之比较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0:91-96.
关键词 学生分析 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55
Let the Marketing Class Students "Move up"
――Explore "A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 Class
ZHANG Xi
(Guangzhou Pharmaceutical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by languag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is their knowledge to the students to complete a specific task of teaching. This teaching method often make students learn very passive, and even have a sense of disgust. In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enthusiasm ordinary low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is I have been groping research questions.
Key words students'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s; action-oriented approach
行动导向教育法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德国。而目前,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成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教学方法或理论,而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术所组成,其中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爆法等。它是一个先进的教学理论,一种指导思想、新的思潮。
我校药剂专业(原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将来主要是在药店或医药公司从事销售等相关专业,该专业学生更加需要能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及中专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得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较差,故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尝试把“行动导向教学”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希望以此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 中职学生的情况分析
现在的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16、17岁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当遇到问题或者是他们不愿面对的困难时,他们常会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不难,他们常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是敌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亲人、老师。再加上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素质相对普高学生要低,文化基础也都不是特别好,入读中职时基本上是零门槛,因此,许多中职会因为自己未能考上普通高中而心理产生一定的失落感,自视低人一等,普遍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2.1 双向性
与照本宣科的灌输式传统教学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基础=用心+用手+用脑。教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是真正的中心,也是重心。学生通过“用心”的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通过合作“动手”实践,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掌握职业所需技能,最终思考并构建属于自己“头脑”的知识体系和经验。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双向交流,活跃了教学氛围,实现了教与学的最佳效果。①
2.2 平等性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而学生也不会觉得教师是在“占有”与“改变”学生的思想,而双方是一种“我”与“你”的一种“碰”的关系,强调双方的精神沟通,“我们”共同讨论话题,沟通交流,师生间是一种平等的“参与―合作”关系。
2.3 目的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本知识是重点,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学生在台下“默默无闻”,师生互动非常少,这样的教学往往会让老师和学生都觉得非常累。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其中包括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与物等资源展开教学。此时的教学就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把新的知识和学生与老师的已有知识三者融合,修正并重新形成新的理论知识。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可达成一种默契。
2.4 生动性
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有别于过去那种严肃、呆板的场面,寓教于乐,情感融洽,使教学过程处于兴奋、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因而具有生动性。
3 构建课堂教学的原则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先进的教学理论,一种指导思想,正确运用能够增强学生课堂环节的参与度,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而构建好的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师,教室,课本”三模式,要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使教学双方共同参与互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②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教师不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③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 “放手” 从旁引导,在讨论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启发被引入到“互动式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有课堂的时间应超过教师支配课堂的时间。
(2)“问题性”原则――学习利用“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近几年在欧美工商经济界极为流行,是一种广开言路的讨论方法。教师就教学内容设定某一教学问题,学生根据这一问题相互讨论、产生意见并相互启发,继而进一步产生更多不同的想法,收取大量的信息。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开放性”原则――对于中职学生,我们培养的是将来能在企业迅速接手工作的一线人员。因为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实训课室,更好的让学生进入“角色”,认真学习。此外,除了实训地点的开放外,我们还要强调教师思维的开放性和学生思考的开放性,例如:现代手机与3G或wifi网络的发达,我们可尝试将其联系课本与生活实际带入到课堂中。只有两者都不局限于课本教材,思维才能得以打开。
4 课堂实例
“医药商品学”是我校药剂专业(原药品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我就以《医药商品学》里“血液系统用药”知识点为例,比较传统式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法。
4.1 传统式教学
传统的“填鸭灌输式” 授课方式,教师将以下内容讲述给学生:(1)血液的概念: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2)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 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3)血液系统常见疾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友病等。(4)药品介绍:缺铁性贫血药物――铁剂,然后讲解铁剂的适应症、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商品信息等相关知识。
4.2 行动导向教学法
首先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景教学法):(1)“献血”你们应该不陌生了,你献过血吗?你想献血吗?你愿意献血吗?(2)“你对血液了解多少?”或“我们的血液里包含了什么物质?”
这时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会给出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回答,待答案回答得差不多时,将学生的答案简要的一一列在黑板上,用归纳推理的方式,以此推出血液的概念,然后借此进一步告诉学生血液的组成及用途。
紧接着,继续引导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或在一些电视节目里面,你认识过什么有关血液方面的疾病?(头脑风暴法)
此时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发散与开阔,他们会讲出很多的疾病,有些甚至是连我也不太了解和认识的。由此引出学生“想听、想说、想学”的心理,接着播放一生活真实采访片“鲁豫有约”之坎坷救子路。在该片中讲解的是一伟大的母亲为救自己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儿女所经历的种种坎坷人生路。通过影片的观看,学生们开始了解“地中海贫血”这一遗传性疾病。也由此引入学习的中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缺铁性贫血”。
最后进入到重点学习内容:相关药品知识的学习。除学习药品知识外,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营销专业)联系实际提问:“如病人因缺铁性贫血去到我们所在的药店,我们除了给病人对症给药外,还能推荐些什么在帮助病人的同时能提高自己的销量?”此时可以结合配伍用药知识,告诉学生四环素类的药物会影响铁剂的吸收,但维生素C可促进铁剂的吸收。与此同时,温馨健康提示知识可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则更加的全面。
当然,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围绕这些设计加入更加有趣的内容和引申的内容,例如献血、献骨髓需要达到什么条件?让学生自由组合扮演药店店员和顾客,模拟问病荐药的过程。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
5 结语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教师就算是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我们中职生而言绝对是沉闷乏味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改变这传统的沉闷教学,让学生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使得师生间相互合作,相互理解,教学相长。这种互惠合作的师生关系,不是权威型的命令式控制,而是真正的去尝试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施展。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善思考、重探索,把握自我表现的机会,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师个人能力,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模式,不断反思―改进―总结的过程。在教学中“去糟粕、取精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
注释
① 王国栋,刘莲顺.中职生厌学之我见[J].职业教育,2009:131-132.
医药行业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健康产业,而医药营销是医药产业在流通渠道终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程的深入,对于医药营销管理人才需求量必将日益增长。但是社会上对于医药营销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质、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也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医药人才质量与社会用人单位对岗位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常常出现社会急需医药专业人才,但是高校培养的学生却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岗位操作技能不足,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由此可见,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教学训练在高职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性。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往往出现理论空洞、实践不足、技能匮乏,无法与社会企业的用人要求相衔接。因此,构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能培养学生实际业务技能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就成为关键。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医药营销专业是培养具有医药、营销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在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从事一线营销、职能管理、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衔接、订单培养是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新培养模式理念的指导下,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是高职医药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导任务。
高职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在调查研究医药企业岗位设置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以就业市场需求和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为导向,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使学生完全能胜任岗位职业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当优化整体教学内容,以医药学专业课程为基础,减少基础化学等内容,增加具体岗位操作课程和营销实战技能课程,比如药品储存与陈列、药品推销实务等。同时参照职业资格和职称考试内容为标准,将涉及考试内容等纳入课程体系中来,为学生取得岗位资格和专业职称提供必要基础。依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通过广泛的企业市场调研,采纳行业企业岗位设置标准,积极吸收医药企业用人单位人员参与课程研究、设计与开发,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课程新体系。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建设
(一)课堂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职业教育要求,本身也无法适合社会对职业岗位培养的具体要求。同时在目前高职培养教育中,仍就有照搬本科学历教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等现象,这和高职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不相一致。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市场化教育的必然趋势。在现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于一体,体现教学中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选择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有项目任务法、案例讨论法、模拟销售教学法,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总之,课堂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就是要坚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心,以市场岗位标准要求为任务,真正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实训室建设与企业实践活动
教学模拟实训是高职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应当创建“模拟药房”等相关药品实训中心,以强化学生对相关职业技能的锻炼和提升。
社会实践环节主要任务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岗位的认知。学生在校学习中,往往存在专业的模糊定位,岗位工作的浅显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进一步体验社会生活、熟悉专业岗位。具体在开展中,可以在相关的课程中布置社会实践项目,比如到医药流通企业参观物流仓储配送流程,到药店开展顾客层次与消费能力等调查活动。也可以在寒暑假期中布置社会实践见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介入社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三)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的支撑点,为学生岗位训练和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合作企业对象的选择,应该具备有市场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人才专业化等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专家带教、轮岗实训、有较好的发展提升空间。校企合作既是一项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更能促进专业人才互动,资源互利共享。可以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对员工开展培训授课,提升企业基础员工专业素质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邀请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来学校作报告、开讲座,传授实践工作体会和技能,让学生确实感受来至第一线岗位实践技能。校企人员互派、沟通交流、优势互补,对整个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无疑是一个促进和提高。
(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深化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具有复合型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参与医药、营销职业竞赛,锻炼学生实践营销技能,也将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任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自豪感,培养其拼搏进取和竞争意识,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可以积极开展“营销策划方案竞赛”、“推销演讲竞赛”、“模拟商务谈判比赛”、“中药饮片识别与调配”等竞赛项目。以“市场营销技能竞赛”为例,该项校际竞赛分为商品销售业绩考核与营销策划方案制定两部分。商品销售活动促进学生零距离接触市场,磨炼毅力、团队协作、挑战自我;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更能考查理论应用水平、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写作综合素质。可见,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教学能力
(一)引进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基于高职医药营销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师资招聘时,对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岗位要求,应聘人员应具有医药企业工作经历,并有较好的工作业绩。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能仅从职称高低来作为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积极从医药企业引进医药专业和营销管理人才,比如药学技术人员、职能部门管理者、市场营销精英等,让学生学到岗位实战业务经验,增加其对职业的真切感受。在教师引进的同时,更要做好现有教师内在功底建设。重点要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有更扎实、系统的理论功底,更丰富、实用的实践经验,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多途径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
加强对医药营销专业教师再培训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提高学历,通过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规定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医药实践领域。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做兼职,直接参与医药营销业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门店用药指导等工作。积极利用暑假开展的教师素质培训平台,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以福建省为例,每一年暑假都有选派年轻教师参与“药学”、“市场营销”骨干教师业务培训,该项活动既更新知识、又促进教师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只有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业务有效结合,才能在授课过程中,理论真实而不空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它始于职业教育,可追溯到17世纪,与自然科学家的实验,法学家的案例研究,军事参谋的沙盘练习属于同一类型的教学模式。最先对项目教学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与实验的是美国学者克伯屈,其项目教学是在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有两个要点:一是把项目教学限定于问题解决领域,二是以学生的自愿活动为前提。20世纪70年代以来,项目教学成为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模块式技能培训(MES)中的学习单元、能力本位教育(CBE)中的学习包,其实都可以看作是项目教学,德国的行动导向职业教育也属于项目教学。传统的讲授法是按照学科体系,根据教材章节内容的自然顺序,按部就班地讲读,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项目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重新整合知识点,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任务,设计出贴近工作过程的项目(见图1)。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从资料检索、方案制订、项目完成到成果评估,都以小组为单位。在完成真实或模拟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到了文献检索的方法,锻炼了团队协作、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了岗位适应能力。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想熟悉一线工作岗位,就必须有在企业见习和实习的经历。此外,项目教学往往涉及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并对工作方式进行根本改变。
2情境模拟法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模拟法是指在假设的情境中设计相关的人物、情节,学生根据情境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根据情境及角色要求,提出观点或方案。情境模拟法的关键在于设置难度恰当、有一定思维空间的情境,便于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和思考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实施项目“实施药学服务”时,针对子项目一:为处理患者或顾客投诉,设计了包含药品质量、数量问题和服务态度的3类投诉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模拟处理投诉,并分组点评和总结。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课堂活跃度明显提升,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情境模拟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课堂点评有机结合。此外,该教学法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以保证课堂开展的时效性。
3参观教学法和实习作业法让学生真实感受工作氛围
由于学校实训场所与实际工作场地的天然差距,学生不可能感受到真实的职业氛围,也不可能遇到真正的病患,因此,采用参观教学法和实习作业法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发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在医院药房和社会零售药店进行两周的见习,严格开展学校教师、见习带教教师、部门主管三级见习考核,每日进行见习小结和总结点评,增强学生对一线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此外,在课堂教学周期内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可起到相同的作用。参观教学法和实习作业法需要深入的校企合作支持,也需要学校教师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和矫正。
4任务驱动法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较强,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下很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同时,由于不同疾病和症状的选药与用药指导需要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由于缺乏评判性思维习惯往往学得很吃力,而任务驱动法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讲述“感冒与流感的问病荐药”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任务:体温计的种类与使用,发热患者的判断与生活护理,根据感冒药的组方原则设计、自行命名的感冒药,为特殊人群推荐感冒药。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慢慢建立了自信,也养成了创新思维的习惯。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关键是要选择好难度、梯度合理,与理论密切结合的任务,并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完成任务。
5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案导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梯度,依据“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下发学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诱导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述“中毒人群的药物解救过程”项目时,课前,教师先根据授课内容印发包括提纲和思考题在内的学案,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开展讨论,修正错误,自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教师精心选择、设计习题,促使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兴奋状态,深化所学知识。学案导学法促使学生有效预习,在课堂中通过思考和讨论自行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获得学习成就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6口诀记忆法降低学习难度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的知识点较多,琐碎,难以记忆,将这些知识点编成口诀,有助于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如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措施编为:管住嘴、迈开腿、动动笔、用用脑、选对药;将抗菌药的选用指征总结为“探讨学问”,为“痰桃血温”的谐音,意指当患者有黄痰、扁桃体化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体温高热时应当用抗菌药治疗。口诀记忆法可帮助学生记忆,进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编写口诀,往往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7直观演示法提高课堂乐趣
早在16世纪,卢梭就在自然主义原则中指出,教育要注重受教育者的感官训练。20世纪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演示法适应了高职学生形象思维强、直接经验不足的特点,有利于使抽象的名词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医院化验单来讲述常用医学检查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展示药品实物来讲述常见病的自我治疗,展示血压计、血糖仪等来讲述常用医疗器械的选购和分类,展示医院纸质处方和电子处方图片进行处方点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演示法简单且富有实效,使用时不局限于实物,图片、视频、动画等均可采用,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感受到学习乐趣,加深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但应用直观演示法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并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以防学生注意力分散。
8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提高课堂活力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可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利用动画、图片、录像和软件系统等多种方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活力,降低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如讲述“药品保管”时,可展示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的图片,讲述“中毒人群的药物解救”时可播放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解救视频,讲述“药品出入库管理”时可在计算机房进行软件操作演示,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课件制作要紧扣教学内容,动画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
9分组竞赛法促进课堂反馈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业文化 创业实践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成为高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全面实施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宁波地区各高职院校从贯彻浙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出发,在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开放城市的地域优势,弘扬以“宁波帮”精神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创业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
1.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法对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给予了法律界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当前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有助于发展创业型经济,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浙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2.加强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自主创业创新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将越来越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培养,这种能力对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应有之策。
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宁波地区的高职院校研究和总结了其他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创业教育成效不显著。一些院校简单理解为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活动流于形式,一些只停留在创业大赛上,难以付诸实践;其二,创业教育没有体现高职特色。没有结合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予以引导,未能把工学结合融入创业教育中,大多套用本科院校的模式,途径单一;其三,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够。创业教育课只是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课程学分化、规范化;其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最后,缺乏区域文化特色,未能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二、宁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在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宁波地区各高职院校能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经验,结合地域及经济和文化特色,重视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初显成效,形成特色,初步构建出以文化为先导、以课程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以区域经济和服务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
1.创新教育理念,重视创业教育
对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是制约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原因,树立创业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这是深刻的思想革命和观念更新,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自主创业不仅是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宁波地区的院校能摒弃创业教育认识的误区,认为创业教育不是权宜之计,也不仅仅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不因为大学生创业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创业的成功率低,就认为创业教育是一项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以后马上去自主创业,创业教育不只是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而是对所有学生都应该进行的一种创业精神、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因此,学生无论毕业后是否自主创业都需要接受创业教育,具备创业创新素质,创业教育是“为未来几代人植下创业的基因”。
2.建立创业课程体系,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将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学生培养体系,融入文化课、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之中,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其次,引入国际劳工组织认可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专题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其了解创业必需的经济学知识、企业管理知识、文史知识、法律知识等。第三,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开展宁波人创业观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实务教育,丰富和完善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第四,建立“创业导师团师”,聘请有丰富实践的企业人士为创业导师,形成一支富有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创业导师队伍。由此学生不仅掌握了各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被感染和激发,在心灵中播下创业的种子,由被动的就业观念向主动的创业观念转变。
3.以创业文化为引领,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创业文化在宁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新时期的宁波人能传承“宁波帮”的务实诚信、勇于开拓、艰苦创业、报效桑梓的精神,把“宁波帮”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敢想、敢为、争先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先进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激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如宁波市教育局与高校联手开展以“握手企业家,引领新成长”为主题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大讲堂,企业家进校园,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推动大学生创业;编写宁波大学生创业事迹;开展“大学生创业之星”的评选和宣传活动,树立创业榜样,彰显创业精神;高职院校通过举办校友交流会,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现身说教,引导学生找准定位,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激发学生积极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通过专题讲座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案例教育,特别是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创业过程、创业精神和创业规律等教育,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等。良好的创业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据调查,“毕业后有创业意愿”高职生占70.9%。
4.建立创业实践体系,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创业实践,根据高职学生的特长和宁波经济的特色,各高职院校努力为学生在校内外创造创业条件,工学结合,建立学生创业基地。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设立200万创业基金,设立省内首条大学生创业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鄞州区青年创业孵化园、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等为大学生入园创业提供了平台。除了在校园内举办创业计划书设计、沙盘演练、模拟公司组建等各种创业竞赛,还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在工学结合中了解企业的运作,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家创业精神的直接感受和学习,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知名企业――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公司的分店开进校园,学生近距离了解药房经营、运作提供了便利,有意开药店的学生因此增添了信心。
5.结合区域经济,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地方经济,一方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增加综合课程的比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实践基地;传授创业经验,落实服务育人工程,让优秀企业家、管理学者、高校教师、高校大学生等之间充分互动。针对学生创业缺资金的状况,让“资本主动走进校园”――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有限公司就专门设立了总额为2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资金”,得到了广大学生积极响应。宁波外向型经济发达,2009年外贸依存度超过90%;宁波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拥有发达的轻工业、服装业、物流业、繁荣的房地产业等,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3.9%。目前,宁波高职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78.6%从事餐饮、服装店、房屋中介等服务行业,有13.7%的人从事软件开发、网络、电子产品等高科技行业。2007年11月宁波出台了《宁波市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若干办法》,从政策、融资、税收、人事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添柴加薪”,各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如江东区的“大学生创业窗口”、海曙区开辟了“创业绿色通道”等。地方和高校积极向学生宣传和讲解创业政策,从政策、税收、资金、经验指导等多方面做好创业的服务工作。
三、结语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相信,随着政府政策的完善与服务的加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创业者的支持与尊重,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实践。高校会不断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总结教育经验,创新教育方法,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搭建实践平台,完善创业服务,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成效卓著的创业教育体系,为未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栾永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5):52-54.
[2]许志坚.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8):155-156.
[3]郭宏群.高职创业教育新探索[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4-26.
[4]朱祖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3):66-67.
[5]葛军燕.以浙江为例依托地域文化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J].成人教育,2008,(6):23-25.
[6]胡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技术,2009,(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