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学习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反思能力;高中政治;时事热点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关于教育人们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从哲学观点来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在教学中学生自发地对学习进行反思才能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才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和学生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接收,而忽视了学生对学习反思的这一重要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这一问题也被日益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也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1.反思能力是高考的要求

高考政治对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后,政治课程的教育也按照新的课程改革做出了变化,变化后政治课程的学习更多地要求学生主动对政治问题进行思考,更加强调理解,高考政治的题型和题目设置也逐渐减少了理论记忆,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用题型,这一改革要求学生要从过去死记硬背的政治学习中走出来,要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思考形成应用能力。政治课程的教育目标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和反思能力,可以说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是高考的需求。

2.反思能力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效果的衡量不是单纯地检验学生记住了多少理论、背诵了多少文章,学习能力是体现学习效果的最重要方面,尤其是在高中政治学习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在政治学习中,理论的掌握需要靠应用问题分析来检验,学生学习了一种哲学观点,如何利用这一观点分析解决具体的事件需要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反思,把握其理论含义后才能分析出事件所反映的哲学问题。反思的过程是真正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在政治学习中,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实现学习效果提高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效益

通过上文阐述可以知道,学生的反思能力对于高考政治复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高三学生政治复习备考的效益,不但要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分析和梳理,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以下笔者根据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几种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式。

1.渐进式的引导,使反思成为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也可以被称为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使用的掌握知识的方式,反思式的学习就是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反思进而掌握知识,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学生经过反思而掌握的知识更具有应用性,也更稳定牢固,同时养成反思习惯的学生也会在其他问题的分析中通过反思来进行思考,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更加全面和有效。在引导中可以将反思作为某一知识点复习的开头,例如对于消费问题的复习,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观、消费习惯做相应的反思。

2.营造反思学习的环境氛围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一种常规化的学习方式,改变这一现状,引导学生开始独立地反思是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营造反思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为学生反思提供指引和帮助。高三政治的学习基本上是对原来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在这一过程中政治老师就可以引入案例分析来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应用到案例分析中,使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反思能力,还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案例分析问题。

3.进行解题方法的反思能力培养

高考政治不但考查具体的理论知识,还考查理论知识的应用,通过设置不同的题目来检验学生应用何种理论或者如何选择理论的过程也是十分值得反思的。高考政治题目具有灵活性,每一道题目所要表达的题意都是需要学生去揣摩的,对于该题意究竟应用何种理论去解析也是需要通过思考才能做出选择的,只有把握了真正的题意以及理清了题意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才能给出最正确的答案。

高考政治中存在的一种十分典型的解题方法就是对课堂所学解题方法进行照搬照抄,通过复习备战高考中大量地做题,学生对于各类题目都有了接触,因此在后期的模拟乃至高考中,很多学生都是照搬老师应用的解题方法进行问题的解析,而缺乏与题目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缺乏自己思考的内容,这样的解题方法很容易造成与题意的偏离,是需要尽力去克服的。

4.对时事热点学习的反思

高考政治中时事热点一直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高三政治复习中对时事热点的关注以及融入解题分析中对于提高政治分数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时事热点仅仅依靠关注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反思与政治理论结合所具有的政治内涵,因此,时事热点问题更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对时事热点的反思不但能够提高高考政治复习的备考效益,还能够切实地应用到实践中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高三政治复习中反思能力对于提高复习效益是十分关键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需要教师从备课阶段就做好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地应用,只有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反思才是有效的反思能力培养,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主动从别人的解题方法中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反思如何进行改进,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反思,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学会运用知识,才能提高政治复习备考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很多考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出现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

事实上,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也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大多数同学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各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自己一时难以找到突破口。

随着高考复习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高原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只是各个考生经历“高原反应”的时间长短不一,轻重程度不同。但高原现象一般都会给考生带来心理上的紧张、莫名的烦躁恐惧,郁郁寡欢。这些痛苦的心理感受让很多学生感到失望、忧伤,甚至绝望。而且,在“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之间严重失衡时,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认知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不敏捷、丢三落四等现象。很多同学对此苦不堪言。“高原现象”容易影响人的情绪,降低自信心,使人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急躁、焦虑心理。因此,克服“高原现象”是高三学习中的一道难关,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原现象”无法逾越。

二、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

每个人都知道备战高考是个艰苦的历程,那么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战胜“高原现象”这只“拦路虎”。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缺乏学习的氧气,而是缺少克服和摆脱的勇气与方法。我们一旦了解了“高原现象”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当然,每个考生由于各自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复习心态的不同,进而产生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1.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某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信心百倍而且求胜心切,如果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内没有奏效或感觉不到明显的效果,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闯过“高考”的独木桥。高三的学习任务繁重,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的期望值又普遍较高。因此,学生的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有心理压力、心理困惑很正常,但关键是如何把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适度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对高考复习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在复习中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节奏是顺利迎考的重要保障。一旦发现自己的心理困惑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就要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要为自己不断创造乐观、愉快的情绪体验,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收获和成就感。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高原现象”在不知不觉间已离你远去。

2.有些同学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

高三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同学日以继夜,采取一成不变的“题海战术”。单调的刺激,简单的重复,枯燥的“应试”,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容易让人感到疲劳,“高原现象”也就乘虚而入。

再加上这几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立意,强调能力与知识相结合,力求把能力落到实处。所以对知识的考查服务于能力的考查,能力的考查来源于知识的考查。而知识又是通过技能、技巧转化为能力的,“高原现象”的出现也可能意味着所学的知识有些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能力。

3.部分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在高三不同的复习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用高一或高二的学习方法来进行高三的学习与复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现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及时掌握自身情况,积极调节心态和复习模式。

三、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加以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很容易过去的。以下策略大家可以借鉴。

1.自我鼓励

高原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同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极点一样,这时只要继续坚持,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

2.规划好学习生活

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特别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学以后与晚上这四段时间,具体是早晨可用于早读,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当天复习的内容,晚上系统复习为好。在晚上复习时也可有两三门学科交叉进行。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笔记,不懂的在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补上。

尽快把头脑中较为混乱的知识排序重新组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就可以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人为造成“高原现象”。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复习习惯。复习时要善于用脑,积极思考更适合自己的套路,同时,把经验总结下来,以便掌握。

3.有计划地复习

在基本已达到复习目的的基础上,适当重复、强化,以增加二分之一的量为佳。无节制的重复、强化也会造成枯燥无味,影响学习兴趣。如复习内容短,内容孤立,可一鼓作气,从头到尾采用“整体学习法”。如复习内容长,内在规律较明显,可逐步复习,各个击破,采用“部分学习法”。同时,进行“选择性遗忘”,即记重点遗忘枝节,记概念淡化典型,促使心境愉快,遗忘消极情绪。

4.劳逸结合

第3篇: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师德 精彩课堂 阳光心态 对待错误

我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多年 ,目标就是努力成为一名让学生佩服的老师,为此,不断的探索,结合自己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浅薄之见以及周围有一定成就的老师经验总结,做如下分析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切磋 。

一、用良好的师德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比备的品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老师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是热爱他们,而不是暂时哄骗他们的呢?高三学生要的是尊重,平等,他们既想在老师面前表现为一个成年人,希望我们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但有时又会像一个孩子,希望我们像父母一样关爱他们,这就需要我们的爱心和耐心。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经常在课间走进学生,和他们平等交流,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高三学生在考试失败是经常想找人诉说,此时我就耐心地倾听而不是急切地帮他们分析失败原因(当然分析是必须的),然后帮他们找到希望,每次看着他们带着希望的微笑离开,我特别地欣慰,我确定我是发自内心的在帮助他们,和他们的父母用心是一样的。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亲”更了,学生才愿意听自己的话,他们也就“信其道”,所谓“先信其人,后信其道”, 而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足够的人格魅力。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催化剂一样,能够促使教学氛围、师生情感、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二、用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备课去打造精彩的课堂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而教师则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学工作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双边活动。这些活动开展需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饮琼浆、如沐春风,不觉课时之有限,只感韵味之无穷。正如孔子之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如果想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地拿下这个阵地,就少不了之前的种种准备工作,厚积才能薄发。为了让自己与时俱进,充实而自信,为了能让我的学生感受到我的魅力,我经常浏览群书,有英语专业的,有教育理论的,也有业余方面的,努力从语言,行为,知识,形象,能力等各个方面来塑造自己,更要备好如何用精彩的而不枯燥乏味语言把他们表达出来,让学生们想听而且听的轻松。Reading是高中英语的重点,我们教师如果能把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化教学联系起来对阅读中的话题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那么这样的教学才会成功课堂也必然会精彩。以英语模块四Unit 2The Olympic Games为例,除了对奥运会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分析,我还把文章中提到的奥运选手用明星小档案的形式做如下处理:

My favorite sports stars

Name : Muhammad Ali

Nationality :American

Which Olympics :1960 Rome Olympics

Olympic achievements :gold medal boxing

Other information:he was the most famous boxer of all time; won his first World ;Heavyweight Boxing Championship in 1964 ;in 1996 he lit the Olympic flame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用英语介绍他们的偶像,展示给同学们,他们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课堂上才会生动活泼,不断出现美丽的瞬间,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三、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感染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想追求职业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幸福,就得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因为境由心生,环境是由你的态度生长出来的,这就是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对工作要满怀信心和快乐,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当我们想到的都是快乐时,我们真的会快乐;当我们想的都是忧伤时,我们真的会忧伤;心态真的很重要,试着让自己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许多次下课后走在楼道里,我都情不自禁哼起了小曲。我称之为“课感”比较好,在这样的状态和心情下学习,学生不也就更阳光更灿烂了吗?阳光中的学生怎能不喜欢学习呢?所以,我要把我们的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试着做一名阳光型的教师,那样学生们会觉得我们更美丽 ,他们的心灵也会更美。

第4篇: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一、研究背景

根据近日对绍兴市职教中心新疆内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调研,发现本校的新疆内职班学生的学习焦虑、自卑倾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得分比较高,这表明新疆班学生在学习焦虑、自卑、自责和过敏这四个方面表现得比较严重。此外,高一年级新疆班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都比其他年级更高。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二、学校的特色心育模式

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四年来的经验总结,绍兴市职教中心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心育之路。

特色一:一岗四责,全员心育

“一岗四责全员心育”机制,即教职工每人一个岗位,除了履行岗位本责以外,还要承担安全责任、育人职责和行风建设之责。同时,具体规定了教职工全员家访,与学生沟通谈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十一条措施,落实“全员心育,人人受育”的全纳目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每学期都会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设讲座。除此之外,学校还有计划地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各类观摩研讨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交流活动,致力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全校共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7人;持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数达164人,B证5人,A证2人。

特色二:五育联动,创新心育模式

学校努力构建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贯穿生命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四自”教育、综合职业能力教育的五育联动心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唤醒和激励了学生成功成才的梦想。2014年4月,学校由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新疆内职班的学生在学校不仅是学习,也要在这里生活,丰富的校园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特色三:家校联动,开展亲子辅导

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组织新疆学生的家长不远万里来到绍兴,考察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放心。学校心理辅导室的章国燕老师在辅导心理有困扰的学生时,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教育有关,因此经常和班主任、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家校联动,开展亲子辅导。

特色四:重视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一到高三每学期都开设了心理课,每周一节。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自我、人际交往、学会感恩、理想信念、意志品格、青春期教育、考试焦虑辅导等。通过课堂教育、个体辅导、团体辅导,三位一体开展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使来自天山脚下的孩子,在绍兴快乐健康地成长。

近年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新疆内职班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绍兴的学习生活,人际问题、情绪问题、行为习惯问题不断地减少,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增强,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新疆高职班的高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过学校的研究决定,2016学年开始,将对新疆高职班的学生与我校普通高职班学生一起开展融合教育,并班上课,这一举措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认可。新疆学生能够逐渐融入本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自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课程标准》,我校将新疆内职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按学期进行了划分。

1.第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1)心理健康教育始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学,如何界定心理健康,了解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和功能,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要求;在开学初为新生设置心理档案。

(2)新生心理适应辅导。内职班的学生从新疆远道而来,会有诸多不适应,如对学校的不适应,对衣食住行的不适应,对学习的不适应以及远离亲人的不适应。学校通过心理适应辅导,让他们了解学校,了解绍兴的风土人情,认识同班同学和各科任教师,适应寝室环境,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宣泄自己进入学校后的困惑,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结合为期一个月的军事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3)认识自我的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格特质类型,学会悦纳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协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形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2.第二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1)人际交往辅导。主要内容有: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协助学生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我讯息”的沟通表达方式;了解处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学习使用两个最基本的技巧,即学会倾听和共情;正确认识青春期异往,学习处理异往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学会和父母沟通,感恩父母;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尊重师长。

(2)情绪辅导。主要内容有:让学生学习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习如何宣泄情绪和调节情绪;学习情绪ABC理论,了解引起情绪变化的是对事情的看法;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人际冲突。

3.第三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1)生涯规划辅导。高二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绍兴的生活也能够适应,这个时候应该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当的休闲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了解什么是生涯,培养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教学生认识到生涯抉择时可以获取帮助的资源和途径,并学习使用生涯决策平衡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订立3~5年自己在学习等各方面的目标,甚至规划更远的职业目标。

(2)学习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学习考试应答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处理个别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后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记忆、想象、注意等心理品质,采用强化与积极心理暗示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生命教育辅导。要求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三生教育”,鼓励每一位学生敞开心扉,直面问题和矛盾,畅所欲言。

4.第四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1)生涯辅导。开展生涯辅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由于大部分内职班学生要回疆实习或者参加高考,因此,在这一学期帮助学生进行生涯定向很重要。学校协助学生探索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学习阅读求职广告,选择实习方向;开展实习前指导,让学生学会写求职信,了解职场规则;开展职场礼仪指导、面试指导等职业指导。

(2)高考辅导。解读高考政策,让学生了解目前内职班学生的高考方向;正确认识高考,确定合理的目标,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教会学生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进行心理调整。

5.高三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高三内职班学生将进行分流:部分回疆实习,部分回疆参加高考,部分并入内地高职班学习,因此,高三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集中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内容根据具体需要做安排,大体包括考试焦虑辅导、考试策略辅导、目标辅导、自信心辅导等。

第5篇: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急救培训 高中 体育课堂

浙江省普通高中的课程深化改革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普通体育课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体育课授课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的中学生享受到了运动乐趣,提高了体质水平,增进了身体健康。但随之而来的运动伤害也不断增加,因此中学生急需掌握更多的基本急救知识,以减少运动意外伤害带来的不良影响。掌握了系统、正确的急救知识和能力,也将为中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音。

一、普通高中意外伤害现状

1.普通高中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与运动相关的意外最为常见

现在社会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高,不仅是社会,还有高校和中学也尤其多,其原因很多,关键是中学生身体状况近于成年,年轻力壮,活泼好动,是各种体育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那些速度快、强度大、技术难度大的活动,更是中学生的最爱,但也因参与这些运动,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增高。如近几年宜昌四中13岁中学生在运动中猝死,延安四中高三学生在寝室中猝死,哈尔滨一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猝死,山东泰安两名中学生课间操猝死,东莞某初中学生在早操中猝死等。国内有学者对学生的猝死原因也做过调查,自2001―2007年,体育课、体育比赛、体育考试中8例,军训中3例,学习、实验、考试(体育以外)中4例,日常活动中3例,头部受到球击2例,旧疾病急性发作3例,其他2例。34例猝死病例中,在军事训练、体育考试或比赛发生的猝死有11例(约占总数的1/3),可见运动负荷是猝死的高危诱因。还有3例是在白天一般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这些学生除有少数可归于过度劳累、紧张等,大部分诱因难以确定,所以,做好急救工作至关重要。廉才曾调查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高一、二部分酷爱运动和本校各运动队的200名学生,年龄在16―19岁,男生179人,女生21人。其中有运动损伤达到100%,急性损伤192例,占96%,慢性损伤8例,占4%。对抗性越强的项目,受损伤的人数越多,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从这些调查中可见,运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较高,因此运动创伤急救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2.中学生自救意识缺少,急救技能偏低

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在人体出现意外伤害时,能迅速进行操作以减轻伤者病情、保全生命的医疗技术。意外发生时,在场的目击者如能拥有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即刻对伤者施与救助,那么对某些严重的伤者来说就意味着生命能得以延续。但常常是当意外发生在身边,目击者不是被吓呆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什么也做不了。有学者调查发现,紧急情况下,如患者无意识后的救护措施、中暑、灼烫伤、创伤出血、骨折、手外伤、急性扭伤、暴力伤、高空坠落伤、游泳时腿部抽筋、游泳时呛水等,大学生和中学生的自救及互救正确率均较低。魏穗霞等调查了体育专业学生的三种急救能力――基本急救能力、运动性疾病急救能力、意外伤害事故急救能力,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这三种急救能力都很低,特别是后两种。从学者的调查和分析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在碰到意外时都没有较高的自救意识和必要的急救技能,更不用说中学生。在荷兰,10岁儿童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曹若湘等对北京市549名中学生进行参与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急救培训后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83.3%的学生急救知识正确率和培训前相比都有所提高,接近50%的培训对象认为培训内容难易适中,表明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说明中学生参与式急救培训效果显著。这与参与式教学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让中学生在参与中使其身体、认知、情感、思想等方面卷入群体活动,通过表达和交流、合作与探究,利用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理解体会新知识是分不开的,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不论学生是否参与体育运动,学生的运动意外急救能力都急需提高,所以在我们高中的体育课程中引入急救培训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急救能力会明显提高。

3.中学生实施急救的意愿需要教育来提高

虽然有调查表明95%的受调查大中学生非常渴望学习急救知识,但张军根调查结果却显示,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急救技能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程度最低,作为中学生更应该不会有所提高。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学生缺乏急救知识,缺乏实践机会,不敢实施救援,也不能准确判断救援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第二,固有的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了急救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由多部分内容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这一技术复杂且技术性强,是快速、有效挽救生命的好方法。但任何技术只有在熟练掌握后才会在需要的时候立即实施,更何况是这种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救人于危难的技术,没有十分的把握,肯定不会有人愿意贸然行事。而要想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并正确运用,必须有专业培训、反复练习。从这个角度可知,建立系统、专业的培训课程是相当必要的。其次,“男女授受不亲”、“不出头”、“不惹事”等落后观念,也是横在学生心里不易逾越的障碍。所以加强急救的科学性、重要性宣传也是推广急救技术不可少的工作。其实中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如果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急救培训过程中运用车祸、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等伤害事件作为实例进行讲授,一定成效显著。试想有谁能在看完汶川地震中援救人员有效运用急救知识挽救同胞的生命而仍然觉得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是难为情的事呢!

二、高中体育课中引入急救培训的意义及优势

1.体育课引入急救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但由于普通人群对意外伤害存有侥幸心理,自救互救观念缺失,把自己孤立在抢救病患的人群以外,很多可挽救的生命错失了最佳救援期而离开人世。每次这种情况的发生都让人心痛不已。中学生作为运动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外伤害发生率高,特别是运动导致的意外伤害,因此,学习一些基本的救护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教育改革一再提出要提高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等目的,但是高中体育课仍然重运动技术、项目水平的提高,忽略了体育本质――体育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对学生终身适应社会能力的影响。增强体育的本质教育,加强体育的实用性,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目标。所以将急救培训引入体育课中,可以扩大体育课的知识范围,加强实用技能培养,让体育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高中体育课引入急救培训课程的优势

(1)教学资源保障

高中的教学资源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讲较为完善和先进,尤其是我省的课程深化改革中,课程的大面积开设以及走班教学的实施,全面配备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还有就是教育系统红十字会每年举行的师生救护比赛,提供了充足的设备资源,大大提高了实践的机会。

(2)师资保障

在现在的普通高中教师配备中,对于体育课堂中引入急救培训,体育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现在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本科毕业,在大学期间都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的学习经历,是教育的专业人员。其二,体育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都系统地学习过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基本理论。其三,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其四,高中体育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工作年限,遇到的运动意外较多,对运动损伤的处理经验较为丰富。其五,经数据统计,学校派出进行急救培训的老师当中有80%的是体育教师。因此,由体育教师来把急救培训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如何把急救培训引入到体育课堂

1.内容的选择

在高中,可把最基本的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作为急救培训的基本内容。中学生是向成年人的过渡点,对内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已经趋于成年人,所以要让中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术,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应急和应变能力,减少伤害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另一方面,可为教育系统红十字会组织的师生救护比赛提供优秀的参赛队员。具体内容见表一(参照国内已有课程设置[8]以及国外EMT培训内容和国内有关公众自救培训内容):

内 容 授课(课时) 实践(课时)

心肺复苏初级救生 1 2

四大技术操作 2 4

常见危重病初级救生 0.5

2.教学手段

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零星急救知识是从电视、书本和他人教导等多途径获得的,内容大部分不规范、不全面。急救课程的设立应将所有内容配以丰富的照片、图形、表格及声音资料,制作成教学PPT、教学视频。这样既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又满足了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也能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实践操作

要将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所观看的PPT、视频内容用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外科四大技术的止血、包扎、固定等重要的操作技术在实践课上要作为重点掌握内容加强训练,让最重要、最常用的急救技能在高中学生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桂玲 江苏省民办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40-42。

[2]康才 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93-194。

[3]吕旺盛 张克明 林冰 等 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能力的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07,(8),1269-1271。

[4]魏穗霞 徐小华 邓春梅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9),109-111。

[5]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4。

[6]曹若湘 等 北京市549名中学生参与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14,4,(31),415―418。

[7]张军根 等 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意愿的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2008,10,1111-1113。

[8]费国忠 蔡晓峰 刘艺林 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J].中国急救医学,2001,(11),676-677。

[9]Zeumer H1Fibrinolysis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centralnervous system.In:interventional,Neuroradiology: endovascular therap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w York:Raven,1992,1411.

[10]包和《急救护理技术》与《体育》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6,2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