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导课就是开场白,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是第一个环节。有经验的教师对导课环节会非常重视,会通过精心设计来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之中。但是在实际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导课环节并未起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地理课堂中的导课环节。
当前地理课堂导课存在问题
在课程开始之前没有设置导课环节
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发现,一些教师仅在公开课、示范课等环境下才会设置导课环节,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导课环节的设计。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导课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所以在地理课程一开始时就急于讲解课程内容,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影响学生学习。
导课方式过于单一乏味
另外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课程开始时设立了导课环节,但是在导课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导课艺术,抑制了导课环节所能产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导课时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这种单调的导课方式不但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第二采用的导课语言过于乏味直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导课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还会对地理教学起反作用。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导课艺术,丰富导课方法和语言。
地理课堂导课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高中地理课堂导课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很多基本原则,只有不断提高课堂导课水平和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针对性原则
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必须明确导课目标,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导课内容和本堂地理教学内容相符合,严格按照相关教学标准进行。其次,在设计导课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要通过导课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地理课堂学习状态中。
1.启发性原则
导课环节并不是单纯的介绍课堂背景,在导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启发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要注意该环节的启发作用。
2.趣味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课方式时要注意其趣味性。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多样的导课方法,不要一味的采取提问式的单一引入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导课时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教师所采取的导语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感兴趣。
高中地理课堂导课基本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导课方式很多,经过实际教学检验,在导课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复习方式进行课程导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复习导入法是比较常用的导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探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种导入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使其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成果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过程之中。比如说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时间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的状况”,并且向学生询问:“当高压控制时会出现干燥少雨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而通过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2.采用情景导入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所谓的情景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依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事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在应用这一方法时,教师必须要紧密贴合教材实际,将教材中的资源和实例材料进行全面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动态的展示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黄土高原的视频和图片,并且配上陕北民歌,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体,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应用实际案例导入
学习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地理课程导入时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应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这样通过利用学生了解的实际案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在学习《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中的GPS系统进行地理定位,还可以介绍一些GPS系统在军事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实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导入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在导课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模型、标本等等。这种导课方式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激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视频《假如没有工业》。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工业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工业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激情。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导课环节起到足够的重视,在导课过程中也要注重导课艺术,选择多样的导课方式和丰富的导课语言,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地理新课标对原有地理课程的区别主要在理念上而不是内容设置上。新课标更关注地理教学的效益,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灵活、多样、实用的教法。
1.精心设计导入语。
导入语是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的开场白,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产生疑问心理具有决定作用。恰当的导入语能够引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高中地理备课时要重视导入语的设计。高中地理学科是唯一一门涉及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知识的学科,也是关系到人们切身安全、防灾减灾的实用学科。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导入语,善用学科特点进行新课导入对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应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时,才可能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而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成为了必须。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合理的、颇有趣味性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教学地质灾害类内容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电脑上播放相关视频,观看有关图片资料等,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官冲击,从而自然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去。
3.质疑设问,引导思考。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主要体现在问答和对话中。教师的质疑是否有效对学生能否快速找准知识点,进入学习状态具有关键作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首先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应尽量减少无谓提问;其次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设问,符合学生的需求;另外还要紧扣教学重难点,遵循科学性原则。案例:教学工业区位因素时的问题设计为了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设问就必须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两头。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内容时,笔者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设计了不同问题,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为学习水平高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具有思维开拓性,问题是:对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认识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你的看法。对大部分能力中等的学生则设计了如下问题: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力中哪些有所增强?哪些有所减弱?而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则是比较容易作答的记忆性问题,为:请说出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具体有哪些?这样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互动中乐意思考并有所收获,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明显作用。教学实践也无数次证明了分层次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上主动思考,获得成功感。对于提高学生课堂思考的积极性具有明显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及时进行恰当评价。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语。不能漠视学生的错误答案,简单地直接给予正确答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也不能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缺乏正面的鼓励,而应适度表扬。
4.互相学习,合作探究。
课堂上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除了师生互动是否有效,还要注意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现代社会是个合作型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能力再强也做不了所有事情。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合作探究,既能够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也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如在学习了交通运输后可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提问:如果假期我们要从上海出发去北京游玩,怎么设计行程比较好?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往往没有特定答案,可引导学生们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线路。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宽,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合作探究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有明显作用。
二、结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转变,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展,削弱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反复地讲解也越来越枯燥乏味。应试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学习地理知识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反复复地做题,老师和家长都只看分数的高低,而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掌握了,是否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
由于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都偏向于知识型而不是实践型,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很少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学到的地理知识也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二、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措施
既然知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对症下药”,认真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将地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创建沟通平台,让学生之间多交流提问,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知识。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问,多为学生组织交流学习的活动和时间,如果只是单独一个人学习知识,有些知识即使是反复看也有注意不到的,学生互相学习知识点会联系得比较广、比较细。比如,在学习完地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找到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巩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些和实际相联系的例子,以此来导入地理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也能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学习地理的能力。地理本来就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要抓住案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和学生的互动问答,查缺补漏,巩固知识。比如,可以在地理课前先提出一个和本节课内容相关而且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本节课中,然后在地理课内容结束后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学习既需要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总结教学经验,也要靠学生的配合,找到一种适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导学案教学 模式建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起来。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这也使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创新成为可能。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与方向,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需要地理教师仔细研究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并细化课标,在导学案中将课程标准转变成学习目标,并且呈现在导学案中,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究。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指导
“导学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实现的。因此,在“导学案”使用前,教师需提出如下使用要求。
首先,当拿到“导学案”后,要结合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都要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再做提高题,遇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做好标记,利用课下时间和同学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使用“导学案”时也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其次,课堂学习时也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笔记,方便后面的复习使用。当学完一章节内容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段时间,要把导学案归类管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以上这几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不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最终养成学习和使用导学案的好习惯。
三、增强情境导入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
从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看,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整合教材的编排意义和背景,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00后”,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以往年龄阶层的学生有很大差异。从个人理解来说,他们对动漫、微电影、PC游戏、通俗小说更感兴趣。对这类东西,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合理使用,这些东西也能成为地理教学的有用材料。比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地震非常频繁,因此,日本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克赛、奥特曼等人物,这些动漫人物都拥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本土民族的危机意识较强,此时,可利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地理问题融入视频之中,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变化和地理区域的特征,使得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程度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强弱产生较大影响。当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便会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方面知识,并且有可能会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笔者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设计如下问题:
首先,请大家结合图标谈一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什么差异?
其次,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看,四川和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呢?
再者,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一谈四川为什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呢?
最后,通过以上问题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设置以上问题,能较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讲解、归纳总结学案,实现疑难释疑环节
新课改强调学习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作用。导学案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等得到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在讲解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言简意赅。比如,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讲解、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重点强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了解自己,知晓哪些知识是掌握了的,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应该如何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导学案模式的有效建立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还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学案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可能,这样,也使得导学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杨雪,仇素芳.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发挥思维导图优势[J].新课程(中学),2014(08).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07).
[3]刘振泉,姚智君.地理“导学案”追求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J].地理教育,2012(Z1).
[4]党为民.提升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实效性的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91—01
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地理教学条件分析
1.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新课改背景之下,旧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地挑战,进行向着新的教学模式转变。高中地理教学也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了不断的教育探索,持续革新地理教育方法体系与教学模式。因此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改变传统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身做到对知识的深入探索,根本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2.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课本为中心,由教师一味地说教,而不关注学生是否做到内容理解,这种“倾灌式”的教学模式,必然使学生主体接受知识过程中变得茫然,机械的死记硬背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显著。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当前所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革新,并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技能、心理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接班人。地理课堂中,教师需要积极引进新的教学资源,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具备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3.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速度不断加快。其中包括网络、媒体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这便要求了地理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决不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要不断通过多种渠道接受新的知识,以达到提高和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在孜孜不倦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当今的教学要求相结合,善于抓住地域性本土教材,通过对课程资源的不断优化,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方法的探析
1.基础性工作——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位学生,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针对多元化的学生性格特征及其广泛的兴趣爱好,教师要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促使学生健康良好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实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2.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主题思想,任何形式的课程传授,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只有全面遵循教学目标,方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是因为教师能够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把握。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合理把握可以避免很多盲目性和随意性,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3.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精简: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复杂繁多,针对此问题,教师应当对课程的内容有效地进行整合与精简,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够促使良好教学效果得以实现。地理课程内容的整合与精简工作对于地理老师来讲,要花费其大量的精力,但同时对其自身业务能力也是一种全面系统地考核。而且,应当注意的是在精挑细选教学内容的时候,还要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性把握,决不可因为内容多、任务重,而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对内容进行大量删减。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来进行内容的合理整合,达到强化主干知识之目的。
4.引入初中内容,强化知识衔接:初中地理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对初中地理的一种深化与拓展,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之间的衔接,才能更加有效的学习高中地理。从高中地理课程本身而言,应当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加以继承和发展。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区域比较法、区域分析法为主,而高中地理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也应该遵循初中地理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各种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逐步形成严密的地理知识结构。
关键词 教学设计;地理学科;核心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地理教师改变了课改前的传统做法,课前备课变写教案为教学设计,课间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教师的讲授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课后进行反思改进等等,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效地推动着地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改变了师生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当然,随着课改向纵深方向推进,难免会出现新的困惑:高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如何建构与推广实施?如何精准地评价一堂地理课?地理课堂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核心能力?如何培养?以上问题引发着广大地理教师的深度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困惑聚焦在新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学设计过程中,据笔者的观察归类,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过于追求课堂间学生的活动形式而弱化了地理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不少地理教师在公开课或比赛活动中,为了体现新课程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新理念,精心设计情境导入,内容呈现生动活泼,小组合作探究风生水起。笔者在参加青年地理教师教学能手大赛中担任评委时,遇到如下情形:上课内容为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各位选手都能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如有些以导游的形式带着学生欣赏各种地貌,有些则用谷歌地球软件展示,有些老师精心制作亲历的旅游电子像册配上动听的音乐等等,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强。但课后反思:大部分老师缺失地质作用概念的介绍、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性质对比、板块构造学说的讲解与应用这三大块内容,我们不禁要叩问:这节课究竟培养了学生什么地理素养?学生的什么地理核心能力得到提高?
又如,高二“区域地理”教学时,某教师把“中亚”“西亚”合并,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与植被”四块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尽管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得以充分地展现,但是它在本质上割裂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违背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整体性原理,因而是一堂不可取的地理课。
2.过于追求生动震撼的直观动画视频情境而忽略了地理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
新课改倡导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现代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内容,是目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否则徒有其形,不见其神,这样的形式就有作秀之嫌,甚至过多花哨的形式反过来会冲淡主题,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如过于追求景观图艺术照片漫画等媒体呈现而冲淡了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逻辑框图的应用与深度解读;穿插过多过久的富有感染力的视频和动画,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核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3.过于追求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而疏忽了传统的地理“三板”基本功的训练与应用
不少地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上课时遇到突然停电或电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出现无法顺利地继续开展教学工作,或照本宣科,草草行事,勉强拖到下课的现象。还有些老师运用现代媒体如行云流水,得心应手,而在黑板上竟然没有一个粉笔字、一幅板图或板画,听课老师提出中肯建议,上课老师却说既然投影屏幕上已经出现了,何必多此一举。
诚然,现代教学媒体为当今课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与技术,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赏心悦目;但也带来了视角疲劳、浮光掠影、不易用笔记录、难于铭记在心等负面影响。而在多媒体出现之前,曾经支撑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三板”(板书、板图、板画)基本功的训练与应用,虽然一度被遗忘和忽略,现又重受关注和宠爱。“三板”的应用和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各有千秋,优势互补,应用起来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必须有机结合,促进地理课堂效益最优化。
4.过于追求预设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压抑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偏重学生收敛性思维的训练而疏忽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导致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不足。
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媒体选择、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每个环节都精心斟酌,一丝不苟,偏偏忽略了课堂中最能闪现意外的思维火花、最富于创意的动态生成这一重要环节。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科学、合理的预设不仅不会压抑生成,反而能够充分考虑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精心挑选或设计有利于激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放性问题、创疑激趣、循循善诱,更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深度互动和动态生成。
5.过于依赖典型案例的剖析而忽视了选择非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升迁移
案例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不少老师未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内涵,误把案例当成举例;把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当成是解决同类地理案例问题的“灵丹妙药”,缺乏举一反三、灵活迁移的能力。
二、原因分析
当然,地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五种现象无法完全涵盖问题的全部。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重视新课改理念之形,忽视了新课改理念之神;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目标达成、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之形式,忽视了所有教学形式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核心能力的提升这一内容和目的。重新认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关系,有利于澄清纷繁芜杂的地理课堂表象,探寻高效地理课堂的本真,防止在内容与形式两者关系处理过程之中有失偏颇,有利于高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施。
三、改进策略
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信息技术素养三个部分。实际上,这三个部分也是相互包含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是指赋予地理学科特色的、有别于跟其它学科共有的普通能力的特殊能力。如:综合性与地域性是地理科学的两大基本特性。综合性反映在中学地理学科之中就表现为整体性;地域性反映在中学地理学科之中就表现为区域差异性或案例的典型性及非典型性。因而中学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即整体性及区域差异性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课程改革再怎么改,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和本真依然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其主要策略为:倡导地理课堂自始至终都必须贯穿“问题驱动”,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案例化)、思维图示化(各类地理图像DD也包含“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等”),通常称之为“三化”。在“问题驱动”的课堂结构中,必须设置一连串的问题构成问题链,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梯度与逻辑关联,总体上遵循先易后难、先典型后非典型、先具体后抽象再回归到新的具体问题的设置原则。以下主要探讨如何从整体性与案例的典型性及非典型性两个方面入手改进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四、整体性原理与地理教学设计
不仅自然地理环境存在整体性规律,在人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也存在着整体性规律。图1反映了地理环境间普遍存在的整体性规律。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体现整体性思想,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地理问题,教学设计各环节必须渗透和贯穿整体性原理。如分析气候的形成因子除考虑自然方面因素外,也要考虑人类活动;高三复习气候专题除分析气候的形成因子外,还要复习气候对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整体影响、对人文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乃至对地理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影响。(如图2)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纽带和连接点,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属性。
又如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的教学设计,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必须贯穿整体性原则,人文地理内容核心能力要求是“区位”分析,在前面学习人口迁移、城市化、农业、工业等内容时,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这一共同的重要区位因素(影响因素)的分析。实际上,人文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一样,都存在整体性特征,突出表现为人类活动受制于各种区位因素,同时它本身又构成其他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亦然。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强调交通运输的布局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种“互动”关系,结合关联案例引导学生加深对“区位”复杂性、动态性的认识,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案例的典型性及非典型性选择与地理教学设计
传统的地理教学高度关注典型性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建立起一般的思维模式(答题框架),然后把它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工具,机械地套用在所有同类问题的解决之中。实际上,地理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性。从典型的案例中提炼出来的一般原理只有与实际情境的特殊性与非典型性相结合,才能丰富、调整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迁移,才能促成学生螺旋式递进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农业地域类型案例分析――以水稻种植业为例
探问:利用地图,先呈现典型区的一般分布规律,再呈现非典型区的特殊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分析,非典型区形成的区位影响因素是什么?
师生互动推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典型区位于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
转问:水稻种植业都是分布在季风气候或热带雨林气候的平原、盆地地区吗?
师生互动推出:我国伊犁谷地、宁夏平原及南亚印度河流域的水稻产地分布区域图。
追问:从自然条件的角度上判断,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低地、平地都适宜种植较大面积的水稻吗?试举例说明之。
呈现:金门与厦门、同安遥遥相对,纬度相同,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降雨多集中于四至八月,台风多生于七、八月,年降水量约为1400mm。请问金门岛上有较大面积的水稻分布吗?为什么?
呈现:韩国的济州岛,旱地小型喷灌的图片、济州岛气候资料图示。
师生互动、归纳推出:温暖湿润气候区的小岛上,水热条件虽然充足,但因蒸发量大,小岛集水面积有限,实际地面径流量较小,灌溉水源紧缺。
教师归纳总结: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的自然区位本质是什么?
“高温多水,水热充足,水热同季”。
追问:“水”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稳定而充足的灌溉水源”。
追问:多“雨”必然多“水”吗?多“水”必然是多“雨”造成的吗?
“降水”与“水源”是一回事吗? 有何区别?
归纳提升:
六、结论与讨论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更加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故而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再强求完整性,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以重组发、图示法和结构法为主,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强调综合知识的构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结合新课改和教材编排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地理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要应用好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效率受兴趣的直接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直观中初步感知知识,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建立其直观认知,从而为知识的构建奠定基础。如在必修2模块主要讲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理论知识,教材中对每一个有关区域的问题都有案例的形式呈现,教学中教师就可结合这些案例而引导学生以话题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来呈现相应画面,从而引入新的知识学习。如在用“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渡渡鸟的灭绝”来说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当然,情境创设并不局限于课堂导入过程中,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在讲述“工业地域主要类型之一的传统工业区”时,通过展示德国鲁尔区的相关信息(资料、图表),让学生归纳其特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德国鲁尔区在20世纪50年代后衰落的原因,进而提出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
2.提出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让问题更加的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为例,课堂中教师展示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游牧业而引出“区位”概念的讨论,然后提出问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怎么影响的呢?”接着呈现两则案例,一为北京引种竹子失败,二为南方某省引种树莓成功案例,从而引出气候、土壤的讨论点,在对自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出政策、市场讨论点,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从而突出“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区位”的教学难点。
在情境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关键点是要通过情境来引出问题,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构建。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更多是以问题为引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从而促进学生系统性知识构建。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在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中,情境是贯彻整个教学过程的着力点,而课堂始终要围绕“探究”活动展开。下面就结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讨论
教师展示“桃花盛开图”,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上温度比山麓低,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冬天我们能吃到西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讨论后引出太阳辐射又可分为三个能量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展示“太阳辐射波长分布图”,读图讨论太阳辐射波长分布图的纵轴代表什么?横轴代表什么?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的波长有什么特点?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那个区?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2.师生互动,合作构建
在本课时中,近地面大气中含有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吸收长波辐射,但对短波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是一个探究重点,为此,教师展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然后全班讨论以下问题: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大气层后,是怎样把能量传递给大气的?可见光有没有被吸收?到达地面的可见光被地面吸收,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还是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热量后也产生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外太空,另一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通过读图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并使学生感悟到合作学习能取长补短。将问题整合成讨论题,一改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让学生感觉到不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跑,”而是老师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立足于学生本为,注重通过情境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情境中以问题来促进理解知识,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因生制宜,精心选择合适的情境来组织教学,这样才会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 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地理教育,2013年Z2期.
[2] 陈昌明.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 新课程(教师),2010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26-01
课改的实施,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影响深远。应试教学,主要是促使学生考试得到高分,把应对考试当成首要目的,新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地理老师身为教育工作者和课改的执行人,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个人境界,创新教学方式,是地理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一、由传授式教学变为探索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做笔记。如此教学,教师用不了多久即可轻车熟路,看着教材便可以讲课。这样的讲课模式枯燥乏味,已不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后,教材内容所占比例不足50%,师生互动中了解的新内容大致占40%,还有创新内容10%。很多知识在互动和探索中习得。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自己探索并带动学生一同探索,还要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渠道。
二、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是课改后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交往,变单向的灌输为双向的对话,同学们充分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构建师生之间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有不明白的问题互相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部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吃力,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进度,让一些教师颇为头疼。可是,笔者听取了济南某高中的公开课,这堂课讲的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部分计算题。学生基础并不好,可是教师仍然可以自如应对,游刃有余。如使用直观图形模拟演示,让学生找出“一轴两面三角度”;演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的位置,黄赤交角以及地轴的空间指向是否有变化?太阳光照直射点又是怎么变化的?循循善诱地提示。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下,学生们大胆直言,不像曾经因为害怕老师批评而小心翼翼。这时候,教师恰好能够适度地关注学生的态度,及时强化学生能力上的薄弱环节。
还有一些学校,在学生做完了练习题后,请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台下学生点评。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师生之间的沟通,由行为上逐步过渡到心理上。
三、开创教学新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
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单一,教师讲学生听。创新提升后的新时代地理课堂,学生带着自己习得的经验、知识储备、灵感和思考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从而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一)实践带动书本学习
传统的脱离实践的书本教学模式,很容易使知识脱离生活,不利于学以致用。因此,课改理念要发生转变,以生活实践带动书本知识学习。如在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启发学生:“说说今天天气如何?”以及“大家能不能说出几个成语,带风字的?”学生开始说出答案“今天是阴天,风很大”“风起云涌”“风雪交加”,笔者顺势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原来,和现今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中多变的天气――风、云、雪、雨、霜、冷、热等都和大气的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有效防止学习和生活脱节。
(二)创设丰富多样的地理情境
丰富多样的地理情境可以让课堂活泼有趣,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有助于课堂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如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模拟气流状况,模拟近地面气流等。讲到不同国家农作物分布状况时,可以借助PPT展示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片到地图上对应的国家位置。这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加深了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三)运用分组协作模式,带领学生自主求知
分组交流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互相讨论、合作探寻。由于学生兴趣爱好、性格情趣的差异,笔者在提醒学生不要耽误成绩的前提之下,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建立学习小组。实践证明,学习小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率。
四、结束语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亟待创新。创新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程,教师应敢于尝试,积极吸收最新教学理念,在教育中探索,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鲜活,在良性的互动教学中享受乐趣,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技能 提升与研究
努力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地理知识是大学地理以及更深层次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努力提升教师的地理教学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可以使学生对地理这一门学科有个初步的了解。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科技,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高中地理教学困境分析
1.1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足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初中地理知识的影响,初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如果初中地理知识学习不到位,就很难系统得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同学由于初中地理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在接受高中地理知识时存在困难,基础知识的薄弱限制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我国,学生在初中时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地理学科并未列入中考科目,仅作为会考需要的一学科,因此很多同学以及家长都会以为地理这一学科不重要,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忽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初中时期学习地理,正是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如果学生不重视,就很难从心里喜欢这个学科,因此在高中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就没有兴趣,感觉学习枯燥,学习十分吃力。此外,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难以做好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之间的衔接,在学生基础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还需要在课堂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初中的地理知识,这就难以保证课程进度。
1.2教学效率差,教师时间观念淡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难以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教学目标,初中地理知识的回顾、复习时间与新课的教授时间比例控制不合理。目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没有指定明确的教学计划,这就导致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教师授课十分自由,学生抓不到重点,因此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很差;一些地理教师的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效率意识差,在进行授课时,会说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这些话语往往还未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还有一些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开展分类教学,随意性比较大,这就导致部分教学时间无端浪费。
1.3教材编制不合理,传统教学有弊端
我国经历了新课改之后,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被重新编订,一些知识点被修改或者删除,但是在教材活动及案例中却依然存在这些知识点的身影,这样就使得新编订的教材比原版教材的知识量更大,更不利于被学生理解。实行新课改之后,高中地理教学课时相对减少,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知识的教学任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兼顾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思考、分析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2.提升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方法
2.1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与创新能力。由于我国对初中地理教学的相对忽视,很多学生的地理基础不是很好,高中地理教师在讲授新课前便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复习跟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初中地理知识,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其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了合作与交流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严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讲练结合、即学即练的教学方法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或者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倡导学以致用,让学生留心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并在讨论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教师仅仅是一个辅助者。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分配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更能方便同学们理解,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导入,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学校可以利用生产型设备以及模拟仿真和真实的职业环境,为教师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培训的条件,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兼顾每一个能力层次的学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来组织相应的课堂资料,进行互动式教学,还要合理组合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涉及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源,融合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方法。
2.3活用教材,使教材适合学生发展需要
高中地理教材是根据新课标要求重新编写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并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很据教材进行授课,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差异,在教材的运用上要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加工。教师可以对教材的部分文字内容与图片进行整合与替换,使得教材内容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结语:
努力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地理教学得以摆脱传统的抽象化教学,影视、图片等多种显示手段可以将高中地理知识更为形象地呈现出来,在新型技术的支撑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一定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