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质量职称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职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职称论文

第1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一)评价结果不准确以及形式单一化

(1)现在高职院校对课程质量的评价的传统方式,少有对课程建设等其他方面的评价,多是采用学生评教,教师或督导听课模式对课程教学质量打分进行评价。打分也存在着漏洞,从而产生不准确的地方,如评价的时间不科学,评价的分数标准不一致等等,不能准确反映课程教学效果。而教师、督导听课模式评价,往往也会因为印象、人情、面子、利益等因素影响到课程教学分数的准确性。(2)课程质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包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众多因素,不同类型的课程,质量评价有着不同的标准,评价形式的单一化,加上结果的不准确,会局限教师的课程建设思路、课程教学方式,降低教师的课程教学要求,可能会导致教师一味的讨好学生,反而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

(二)评价反馈不理想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往往以简单的分数来体现,不能反映课程的整体情况,对课程建设和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帮助不大,而且信息延迟,结果多数未公开,对教师保密,不能调动教师参与评价和建设课程的积极性[2]。学生座谈反映的课程教学问题,多数是与教师缺乏沟通的结果,如何加强与教师的沟通,教师是否进行了调整……往往后继无力了,没有措施机制保障,仅靠教师自觉完成。

2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文化内涵的优化

(1)以人为本,激励为主传统的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以管理为主,强调考核、鉴定、选拔,目的性和功利性强,给师生都施加了压力,从而忽视了评价与监控的初衷[3]。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的目的主要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设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促进高职技能人才培养。对教师,通过良好的沟通、鼓励及时帮助他改善改进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对学生,不仅挖掘他的潜力,培养他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他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使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人,最终实现共同进步。(2)就业导向,多元评价就业为导向不等同于一味追求就业率,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就业为导向指的是职业素养的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始终面向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4]。在这个前提下,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方向可以体现多样性,是灵活多变的多元评价。

3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的优化

(一)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科学实施的优化

现在,课程建设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重点专业课程往往花大力气去建设,对课程质量的评价就是对课程建设的结果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判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主要就是看课程建设是否将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结合并融入到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中[5]。这种评价机制是合理的,评价的效果好坏,在于该评价机制能否科学的实施。以高职工科专业项目式仿真教学课程为实例,该类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实施的优化说明如下:全面丰富完善课程评价指标。可考虑的评价指标包括:(1)授课班级的学风、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项目式课程实施设计是否包含了安全作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资源利用与计划能力等关键能力;(3)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如职业道德、知识水平、自制的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手段方式、课堂气氛互动等等;(4)教师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成长所做的工作,如与学生的沟通次数状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安排等等。就业为导向,吸收企业人员加入评价。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课程建设,构建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校企合作的教学组织运行体系,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7]。企业人员更注重课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使得课程质量评价系统更加开放、评价结果更加合理,有助于将课程教学和企业就业挂钩,实现教学和企业的对接。

(二)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的优化

第2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1趋势分析数据

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中血液质量控制检查项目,结合中心供应临床的10种血液成分(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选取24个关键指标(见表1),记录关键指标的每月质控数值。

2关键指标的选择原则

选择与临床输注疗效相关的或能体现制备工艺的定量项目为趋势分析的关键指标。

3建立警戒限和行动限

将关键指标的合格标准设置为行动限,将其作为需进行回溯性调研,必要时采取措施的界限。将关键指标合格标准的120%(>合格标准为符合)或80%(<合格标准为符合)数值设置为警戒限,将其作为需引起关注的界限。

4图表绘制

每个关键指标制作一份图表,以月度抽检袋数为横坐标,以检测结果数值为纵坐标,将每袋抽检制品的检测结果以折线图的方式绘制于图上,并设置警戒限和行动限。

5偏离数据的判定

对检测结果超出行动限、同月抽检的4袋血液成分中有3袋检测结果超出警戒限或检测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连续6~8个检测结果朝向检测合格标准线方向有明显连续上升或下降),定为偏离数据。

6趋势分析的指标

连续性趋势分析的数据应不少于20个点,如少于20个点,仅进行数据监控,可进行积累数据,达到20个点后进行趋势分析。每月点图后对于连续性趋势予以关注,并对产生偏离数据的情况予以分析,必要时采取措施。

二、结果

1除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有部分指标抽检结果

未能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外,其余8种血液成分全年48袋抽检结果的各项关键指标均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中未能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指标为Ⅷ因子活性。

2冰冻解冻

去甘油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项目出现1次偏离数据(1个月中有3袋检测结果超出警戒限),甘油残留量项目数据曲线距离警戒限较远,趋势分析结果为正常。

3悬浮红细胞血

红蛋白含量项目出现1次偏离数据(检测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活性项目出现2次偏离数据(超过警戒限)

三、讨论

第3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满拉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境内的年楚河上,距下游江孜县县城28km。工程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枢纽工程的永久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大坝、泄洪洞、发电引水系统及地面发电厂房四部分组成。

水库总库容1.55×108m3,属大(2)型工程。拦河大坝为土质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76.30m;泄洪洞采用侧槽自由溢流式泄洪洞,最大泄量1168m3/s;电站装机20MW(4×5MW)。主体工程于1995年8月26日开工,2001年6月完工,2001年8月通过竣工验收。

武警水电指挥部受水利部委托,在建设期间履行该项目主管职责,武警水电指挥部成立武警水电部队工程指挥部负责现场协调管理;自治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为质量监督单位;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为设计单位;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咨询公司为监理单位;武警水电第三总队为施工总承包单位;满拉水利枢纽管理局负责运行管理。

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各参建单位克服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等极端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工程经受了2000年年楚河近百年一遇的洪水考验,大坝等主要建筑物运行正常。

2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水利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满拉工程的建设质量高度重视,几年来对满拉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自1996年武警水电指挥部代部行使建设单位管理职能以来,高度重视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于1996年3月与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满拉水利枢纽永久工程施工监理合同》,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质量管理体制。

武警水电三总队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为了进一步健全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内部质量管理机制,确保满拉工程的建设目标和施工质量,1996年初武警水电三总队成立了满拉工程指挥所,具体负责、指挥满拉工程的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内部严格施行三检制度。为保证质量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施工单位各级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了必要的技术力量。

工程监理单位严格质量控制程序,参与工程日常验收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组织分部工程的验收工作,在施工中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规程规范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因此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创造了先决条件。

质量监督单位本着“监督、帮助、促进”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工程质量用数据说话的工作方针,采取巡回监督的方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了质量检查与监督。

1997年成立满拉水利枢纽管理局,其职责之一是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几年来,主要工作是坚持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周生产协调会、工程技术专题讨论会和70余项分部工程验收工作: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督促解决。2000年9月份成立自治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同年11月份组织6名质量监督员并邀请水利部建管总站的3名质量监督专家,重点对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划分、质检原始资料、质量评定资料和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检查)体系进行了抽检、核查,进一步规范了工程质量评定工作。之后又组织质量监督员对工程质量进行了全面监督,并形成了质量监督报告。

满拉工程建设体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控制手段有效,施工过程把关严格,发现问题处理及时,措施得当。各参建单位密切配合,实事求是,共同为创建一个优质的工程而精心工作。

3工程施工质量分析评定

3.1项目划分

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分为土质心墙堆石坝、泄洪洞、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地面发电厂房工程、地面升压变电站工程、交通工程、永久性生活及辅生产房屋共7个单位工程,81个分部工程,2891个单元工程。

3.2质量评定结果

满拉水利枢纽单元工程累计评定2891个,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其中2410个达到优良标准,单元工程综合优良率为83.36%。分部工程共评定81个,全部合格,其中64个优良,优良率79.01%。

工程质量评定采用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的形式。所评定的7个单位工程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其中5个单位工程达到优良标准,且土质心墙堆石坝、泄洪洞、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工程和地面发电厂房工程4个主要单位工程均达到优良标准,单位工程优良率71.43%。

3.3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试块检测及取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见证的方式。共取混凝土抗压试件813组(试验结果见表1);取S4抗修试件4组、S6试件20组、S8试件5组,抗冻D200试件5组、D250试件5组,试验结果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表1混凝土试块试验结果

3.4主要材料质量

主要材料质量检测采用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见证的方式。

(1)水泥:工程主要采用甘肃永登水泥厂生产的永登牌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及拉萨水泥厂生产的拉萨牌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共取样185组,试验结果均符合国标要求。

(2)钢材:工程主要采用成都钢铁厂、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天津舜丰钢铁公司等厂生产的钢材。共取样试验99组,其中1996年6月份一批φ14钢材30t及2000年4月份一批φ12钢材16t,试验结果不符合国标要求,作退货处理,其余试验结果均符合国标要求。

(3)砂石骨料:工程砂料采用甲不拉料场及曲水料场砂,甲不拉砂料细度模数在2.76~3.14之间,曲水砂细度模数在1.59~2.74之间。共取样38组,试验结果均符合设计及水工规范的要求。

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粗骨料采用甲不拉料场,共取样242组,试验结果符合水工规范的要求。

3.5机电设备、金属结构采购及安装质量

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机电设备采购工作,由武警水电指挥部统一组织。

主要机电设备均通过集中询价、货比三家的方式选定。其中水轮发电机组、110kV主变压器、110kV高压开关设备、发电机控制保护测量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等,分别由重庆水轮机厂、西安变压器厂、西安高压开关厂、阿继股份有限公司及南瑞集团等国内资信度高,且具备高海拔产品制造经验的厂家生产,基本保证了满拉工程主要机电设备的质量。在安装过程中,工程建设严格实行参建的安装单位内部三检制度、监理终检制度及质量监督制度,积极推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并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基本上杜绝了违章违规现象,确保按设计文件及规程规范施工。

4主要质量问题处理情况

4.13号、4号机组座环质量问题

(1)问题

进场后的3号、4号机组座环,局部凹陷超标,平整度差,不满足设计要求。

(2)处理措施及结果

返厂处理并使之满足设计要求。返厂处理后经设计、监理、安装及管理运行单位联合验收,设备制造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4.2大坝使用不合格填筑料问题

(1)问题

上游4207.00m~4207.80m高程堆石料约3000m3细料偏多,部分石料粒径偏小,含泥量偏高,级配差,经检测单位鉴定为不合格料;下游4207.000m~4207.400m高程,约200m3碎石过渡料含有泥质粉砂岩,不满足设计要求。

(2)处理措施及结果

上述不合格料已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全部挖除后重新填筑。处理后质量等级重新评定为优良。

4.3泄洪洞侧槽使用不合格橡胶止水带问题

(1)问题

在泄洪洞侧槽桩号分别为0~070.450m、0~060.45、0~50.45m、0~040.450m四条伸缩缝使用的橡胶止水带老化现象严重,经鉴定为再生橡胶止水带。

(2)处理措施及结果

设计要求凿除伸缩缝处宽1.0m;深0.5m范围内混凝土,重新更换合格橡胶止水带并浇筑同标号混凝土。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下,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处理后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质量评定为合格。

4.4泄洪洞下平段底板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

(1)问题

泄洪洞下平段为施工导流洞的一部分,混凝土表面存在部分表层裂缝、错台和导流期运行造成的部分洞段混凝土底板表面破坏等质量问题。

(2)处理措施及结果

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等单位在下闸蓄水后共同研究,提出了凿去破坏混凝土至底板钢筋后5cm,涂CS-601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然后用C30细石混凝土回填的处理措施,并进行了认真处理,处理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处理后经建设、设计、监理、运行管理及施工等单位联合检查验收,认为能满足泄洪洞安全运行的需要。2001年3月,根据水利部的指示精神,各有关单位对泄洪洞全线进行了断水检查,检查结果表明,泄洪洞运行状况良好,下闸蓄水后的缺陷处理部位未发生破坏。

5小结

第4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1.过程质量成本管理

通过分析现有的质量成本科目,以业务链过程为导向,将质量成本分为两大类,选择影响产品质量的高关注质量成本科目,构成过程质量成本,在公司层面建立指标体系,设立相关部门的业务指标,联合工作小组定期跟踪这些科目状态并进行分析,必要时支持相关部门实施整改措施,寻找改进的机会。对于非过程质量成本,由部门自己统计和跟踪状态,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2.过程质量成本与质量成本的关系

(1)联系过程质量成本的内容都包含在质量成本报表之中,质量成本中的科目涵盖了过程质量成本中的科目,双方各自独立出报表和报告。

(2)区别关注重点不同。过程质量成本中的内容原则上为高关注度的质量损失,所以重点关注内部和外部质量成本二个方面,而质量成本覆盖预防、鉴定、内部和外部损失四个方面。跟踪机制不同。过程质量成本设立公司级的业务跟踪指标,并定期在管理层会议上汇报状态,超标需要有分析和整改措施;而质量成本科目要求相关部门自己跟踪运行状态,能识别并分析原因,适当时采取措施。

3.过程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1)不断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以适宜的质量满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降低产品总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为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评价质量管理效果以及进行质量考核提供依据。

(3)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健全企业质量责任制,并找出质量薄弱环节,确定质量改进方向。

二、过程质量管理的实施

1.梳理和优化过程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1)明确各部门职责为顺利推进过程质量成本工作,明确由财务部门和质量部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决策工作。其中:财务部门负责对过程质量成本进行预测、核算、经济分析,对过程质量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包括:确定成本费用科目,收集过程质量成本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负责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定期提供季度和年度质量成本报告,编制并提供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统计、核算及经济分析所需报表。质量部门负责与财务部门一起先期识别过程质量成本科目,维护日常实施运行,推进相关部门改进,适当时,牵头组织专项评审。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确定本区域过程质量成本改进目标,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2)实施和改进每月末财务部门对有关费用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进行分类,并编制明细表,每季度对上述质量成本明细表进行汇总,在形成质量成本季报的基础上,再从中选取过程质量成本科目进行分析、统计,形成季度过程质量成本季报。财务部门和质量部门牵头的联合工作小组定期对过程质量成本指标、构成及变动趋势进行经济分析,并推进责任部门根据经济分析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联合工作小组根据过程质量成本控制的管理评审和各部门的改进情况,及时调整各部门和公司的过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重点,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甄选业务链中高关注度的质量损失,明确过程质量成本内容

(1)质量成本内容

(2)过程质量成本具体内容从表1的43项内容中,甄选出全业务链过程中高关注度的质量损失项目,构成过程质量成本具体内容,予以重点关注和跟踪。

3.完善过程质量成本科目的统计范围和方法

在将相关质量成本分解到业务链各过程(包括关联部门)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沟通,明确每一个需监控的过程质量成本科目的统计范围和方法。

(1)细化科目统计范围为使统计的数据真正落实到责任部门,以利于为日后的质量改进指明方向,对于一些科目的统计范围进行了细化和改进。如:对于工程更改引起的损失,统计范围定义为在产品正式投产后由于工程原因引起的售后质量(包括保修期问题和经销商反馈的质量问题)改进的费用。其统计方法包括四个方面:改进前后零件成本差异、修改或重新增加模具产生的费用、供应商因新零件生产支付的开发费用、由于零件返修或零件报废或原材料报废造成的费用。

(2)原有科目统计口径梳理对于一些原来一直在跟踪状态和形成报告的成本科目,在导入过程质量成本后,需分析其前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如:在原有的包含各生产基地的“工厂报废报告”中,是按属地确认工废,而过程质量成本中的工废科目是按成本中心确认,造成一些车间的工费是否计入不一致。梳理后统一按成本中心处理以消除差异。此外,对于供方原因造成的返工返修和料废,统一为扣除可索赔金额后的净额入账。如:进口件零件的料废和返工费用,如能索赔回来,在质量成本科目中将进行抵扣。

4.建立健全过程质量成本指标体系

过程质量成本指标有两种状态:有以往统计的数据为依据的较容易确定,而新的过程质量成本科目(包括重新明确范围和方法)指标设立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在与各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将已识别的所有13项过程质量成本科目设定指标后加入公司业务运行指标体系进行为期半年的试行考核。在完成试运行后,联合工作小组编制了总结报告,并确定了下一年度各过程质量成本科目的指标。以后每年度的质量目标将主要按照上年度的实际表现设定,但下降幅度一般不少于5%。有时,指标制定还需要考虑国家政策和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如:在制定某年的物流年度目标时,下降幅度不足5%,原因是前一年风调雨顺未发生大雪封路,台风封港等天气不可控因素,所以当年实际值较低。鉴于后一年国家对环境因素的重视,可能出现限制大排量运输车辆政策,油价持续上涨也可能出现柴油供应紧张,以及气候因素不确定性等因素,责任部门和联合工作小组一起综合分析,最后科学地制定了下一年的指标。

5.优化关注科目,建立专项评审和改进机制

在过程质量成本的状态跟踪中,不断优化关注项目。如:随着业务发展,增加了出口件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返修费用,支持责任部门梳理和规范了公司与海外顾客的业务流程,提升了该业务的质量表现。同时,通过持续的高专注质量成本的状态跟踪,推进了各部门以成本为导向的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工作,在全业务链营造了质量改进的氛围。在定期跟踪机制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重复发生的未达标过程质量科目,联合工作小组开展专项评审活动,从该过程所涉及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流程角度出发,帮助责任部门梳理和优化现有流程和操作,梳理接口,解决灰色区域问题,共同促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系统提升了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实例1:针对零部件索赔科目未达标开展了专项评审,优化统一了“零部件供应商索赔标准及流程”,明确了索赔范围:停线索赔标准(一次停线时间和停线工时标准),返工返修索赔标准(索赔相关的工时费用、运输费用和相关零件损失价格)和保修索赔标准(零部件的质量表现超出供应商承诺部分的索赔价格),建立了索赔责任认定(包括供应商对责任的确认)流程,完善了索赔的商务处理流程,并与供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实例2:针对某零件料废超标,联合工作小组与责任部门共同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由于该零件供应商单一,零件报废价值高,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必将造成料废大幅上升。在运输流转环节中,部分零件还存在着划伤、磕碰等损坏情况。此外,部分零部件还存在满足设计要求规范,但在装配或装夹时却遇到困难等情况,从而造成锁定根本原因比较困难,供应商索赔存在争议等问题。通过评审和沟通,责任部门编制了改进计划,包括:通过料废日报对料废情况进行现场监控,与供应商定期召开例会以交流料废情况,对于料废数值较高的前三名供应商建立联合走访和评审机制,组建跨部门的QC降料废改进小组等。通过半年努力,使得该料废费用大幅下降。实例3:返工返修费用超标改进。某产品有较多的海外零件,而海外件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从短期遏制到供应商的长期断点所需周期较长,导致筛选时间延长,造成返修返工费用上升。实施专项评审后,责任部门采取了对应措施:为预防运输途中发生损坏和提高工作的精细度,强化了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机制;协调各区域统一标准以避免不必要的筛选;由责任部门牵头组建多功能小组改进多零件配合等系统性问题等。通过过程质量成本驱动,促进了现场质量改进,提升了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第5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1.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

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的技术专业性要求非常的高,例如桥梁墩、桥台以及基础等部位的施工环节中技术的要求专业性是特别高的,另外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的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等非主观条件进行考虑,从而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对施工所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解决,这对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具有关键因素。所以,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技术部门,他们要具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勤劳务实的态度与精神,这样才能有效合理地解决施工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2.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在施工初期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制定一个施工工期的目标,在施工前相关的施工规划人员应该依据这个总规划安排工期并绘制施工总进度的网络计划图,在这个计划图中应该明确地标出施工中的关键的顺序及关键线路,而工程项目着重对这些关键的工序及关键线路进行施工控制和管理工作。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也应依据工程的各个阶段的不同计划的实施要求来制定阶段性的网络计划表,另外监理工程师还要求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状况。

3.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后,工程项目应该在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的指示下,逐渐形成一种质量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并高效优质地完成各个分项的工程质量计划。此外,工程项目部还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来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质量控制体系,任何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网络。

二、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1.设计因素

桥梁工程的施工离不开设计,对于工程的造价预算、质量安全、工期长短及施工的难易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可是,一方面因为初期的设计勘察工作的费用不足,使工程的规划仅仅停留在现有的资料分析上面,缺乏对施工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全面的地质勘察资料以及涉及的要求严重缺乏,从而导致设计方案选择不当。严重缺少新型材料及新技术工艺的应用,对于初期的基础工作欠缺较多,对于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施工工期及设计周期比较短、低价中标,施工的质量安全很难得到保证。因为费用比较低且周期较短,创新思想及竞争激励的体制不强,设计也只是停留在符合单项技术规定的指标,因为不合理的设计而造成质量不安全以及各种浪费等问题,已经对桥梁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不利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施工技术的进步。

2.人为要素

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为因素,造成这种影响因素的原因不仅仅包括管理者管理素质,还包括工程施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我国桥梁工程因为质量原因引起事故多次发生的原因是领导者的素质偏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安全。另外一方面,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也会对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及监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3.施工及材料方面的要素

建筑的材料是桥梁工程施工的物质性的基础,想要保障桥梁的质量,我们必须要选择质量好的建筑材料。如果施工材料有质量问题,那么会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工程,这个工程的质量也不会达到标准。目前,很多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建筑材料质量都没有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因此使得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4.机械设备的因素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设备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及时的维护保养也是保证其良好运行的关键。5.环境的因素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技术环境、劳动环境及管理环境,然而劳动环境对桥梁施工质量影响最为严重,比如气温、土质、空气湿度等都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6.工程进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工期越长越有利于施工质量。如果一味的赶工期,会对桥梁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劣质工程。最常见的情况即为混凝土浇筑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其释放水泥遇水后产生的热量,如果为了赶工期,将大体积混凝土在很短时间内浇筑完成,会由于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而造成混凝土开裂。

三、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措施

1.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在桥梁工程施工前,应首先对全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培训教育,组织学习质量安全管理等知识。在施工中,应该对施工的人员定期进行质量安全考核,不仅对专业技术进行考核,还要对施工人员的相关质量安全的标准进行考核。

2.深入研究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工序

在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对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如:自身的资源(材料、资金、施工队伍、设备等)制定相应的施工工序并最大化的去优化每一道施工工序,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确保每一分项的工程都能在其承受能力之内,这样可以保证工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促进工程高效的进行。

3.完善监理组织,明确质量控制目标

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起先要建立完善的建立组织单位,其中对于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岗位,选择具备专业知识并且拥有相应的职称的人员担任总监、驻地监理工程师、道桥工程师、测量工程师,使监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理工作。

4.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开始,我们应该选用招标的形式对工程施工材料的厂商进行合理规范的选择,并且建立工程施工材料厂商的档案。在采购中,应当要求销售厂商出示产品的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等。然后,各工程单位应该进一步对所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工作,以保障工程的材料、配件及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再次,建立并且完善材料的运输及存储管理的规章制度,防止出现工程材料的损坏情况。进场的材料等应当进行分类,并对来源、加工等进行标注说明。最后,应注意工程产品、成品及半成品的后期保护工作,通过各种措施对其进行合理妥善的保护。

5.合理的进行分工,制定明确的责任制

健全的责任制有利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把质量管理的每项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工程小组甚至是个人,并明确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尤其是要强调收料员、工人、主要及其操作员等直接控制工程质量的人员应担负的责任,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地汇报工作情况,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工作是严格按照各项要求进行的,还要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及时向上汇报,各级管理人员也要明确具体的分工和职责范围,这样在施工现场出现状况的时候有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处理,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6.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在签订了施工合同后,工程技术部应该编写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规划,经过总工程师审核后,上报到监理的单位批准。项目的总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注意做好图纸审查等工作,在施工前应该观察图纸是否有错误,将工程质量的隐患消灭在施工前。为确定施工的人员对图纸完全领会,工程技术部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向施工班组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四、结语

第6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质量

1.存在的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投资环境逐步得以优化,城市人口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可否认,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下水道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2007年上半年,《南方周末》报导四川一市整条街所作的整体仿古挑檐在几秒钟肉,由街头到街尾全部坍塌。此类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

2.原因分析

2.1施工方面的原因

2.1.1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技术培训跟不上,工人技术素质较低,甚至个别工人对本身所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不了解,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进行,这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导致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很快。农民工、合同工占总数的2/3,而他们大部分都是没有受过建筑施工的专业培训。据统计,现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自有工人真正能到现场规范操作的只有4%;建筑施工现场直接从事操作的工人中,90%的都是流动性质的农民工。用这些农民工可以使房屋建筑中的人工造价降低,可其技术水平也很低。不少建筑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设计与施工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规范性施工。

2.1.2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

2.1.3施工管理混乱。例如预制空心楼板吊装后不经拨正就进行灌缝,所用混凝土的碎石粒度不加控制,造成天棚和地面开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2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由于材料选用方面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防水工程沥青品种的选择,油毡的质量和品种,预制楼板灌缝时所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木门窗木材品种的选择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某工程刚刚竣工,内墙装饰涂料,由于质量不过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有的饰面砖由于吸水率过大(>10%)及外形规格不整齐,马虎施工,致使有不少新建成的工程,外墙饰面砖釉面爆皮、空鼓、脱落及灰缝不均匀等质量通病,造成外墙渗水:有的石膏板质量低劣,在空气中容易吸湿受潮,因此形成石膏板顶棚出现变形,板块中间出现下垂、板块翘角等质量通病;结构板面在施工中,在提升架口部位的板面浇筑马虎,没有注意板负筋位置,造成提升架口部份板面出现不必要的结构裂缝。由于材料及设置质量低劣而造成的质量通病比较普遍,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2.3设计方面的原因

2.3.1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另外有的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选用空心楼板,且不作防水层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不加套管。这些都是渗漏的隐患。

2.3.2在楼地面的做法上,预制空心板上先抹找平层而后作面层,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和天棚,绝大多数易产生裂纹。在设有进深梁楼盖上,进深梁的上方不加设辅筋,多数均在此处发生大孔隙裂纹。

2.4工程造价过低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质量无保证,如当前铝合金窗的质量通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铝合金型材的厚度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是,材质不均匀,表面防腐层质量差,很短时间内就氧化,密封绒条太小,窗锁与走轮质量差等,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的原因造成;有的建筑物,屋面防水材料不能选用档次较高的新型防水材料而多是选用石油沥青油毡等低档的防水卷材造成天面防水层耐久性差,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末等交付使用,即己老化,稍碰即碎。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5现场监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监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3.防治措施

3.1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3.2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如果设计考虑周到,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也可以使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3.3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据统计,我国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左右,因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困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

3.4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

3.5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

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的流入社会。

3.6适当提高质量通病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

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第7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一)教材滞后、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在传统的教材中,教材建设与国家现行桥梁建设实践相脱节,理论知识多,工程实际案例少,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比较离散,没有按照职业角色来设置课程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的桥梁施工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块,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偏离,学生在学习了全部学习内容之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不知道该怎样把学校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快速对接,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授课计划安排不够合理

传统的授课安排是在一个学期内将本门课程讲完,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多,要想在一个学期内将各种桥型的施工技术全部讲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教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接受全部的学习内容,结果显示,效果甚微。由于知识点密集,课时有限,老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只能讲授基本桥型的施工技术,只能对各种施工方法进行概念性介绍,对新型桥梁结构施工技术介绍较少,特别是复杂的施工工艺,学生很难理解桥梁施工的详细情况。(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边式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脱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采用教多学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企业调研,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教学文件[1]。为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岗位任职要求,邀请企业专家与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开发课程标准。通过反复论证与修改,按照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总结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结合在建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关理论知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工作岗位的任务分析,结合行业标准、规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二)根据岗位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课程围绕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建设部批准的市政行业《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设计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跨结构施工、桥面系施工和涵洞施工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工作任务,将知识点嵌入工作任务,分两个学期讲解。在教学中本着知识面“精、新、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际的高度融合,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编写特色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成员与企业专家一起通过研讨论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平衡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比重,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新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四个学习情境、十个工作任务划分的,每个工作任务按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实施单、检查单、评价单的顺序编写。在任务单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对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在资讯单中给出该任务的资讯问题,并给予资讯引导;在信息单中给出与任务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资讯、信息引导以及对任务的理解,填写计划单、实施单,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填写检查单、评价单。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实例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整体性[4]。在编写特色教材的同时,还编写了与之配套的能力训练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自我测试。教学团队人员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节假日、暑假去企业录制相关施工视频,制作课件,准备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相关文献供学生查阅,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课程网站建设以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组织实施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学习情境中的桩基础施工任务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了充分的教学资源,如特色教材、课件、施工视频、桥梁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图纸等。在资讯阶段,教师布置桥梁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钻孔及浇筑水下混凝土工作的内容,将学生分组,布置工作任务,并给每组同学分发施工图纸、活页教材等资讯材料。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资讯材料,明确工作任务,学习信息单及技术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重点难点统一讲解,对于复杂的施工工艺,为了加快学生对施工过程的理解,发挥课件、施工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对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掌握桩基础施工的基本内容之后,进入计划阶段,根据所给施工图纸,编写给定桥梁的桩基础施工交底方案,然后讨论编写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交底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进入决策阶段,方案论证结束之后,进入实施阶段,编写交底方案,最后小组自查,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际的工程案例,模拟了真实工作任务,使教学更接近实际,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且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五)专兼教师结合,提升团队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充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安排中,学校聘请部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授课,给予相应补助,兼职教师讲授时能够将理论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对于在校教师,为确保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一是团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暑假、节假日定期去龙建路桥等企业实践锻炼,锻炼期间,不但可以在企业对课程进行调研,录制相应的施工视频,获取真实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掌握新的施工工艺、新技术,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二是积极参与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教学能力大赛,参加科研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能力培训,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三是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要做好新教师的帮扶工作,互相帮助,提高专业技能。

三、课程改革的效果

第8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1.1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1)要求全部的施工队伍拥有良好的施工经验及施工能力,同时实施登记制度,同时要求施工单位的项目部严格按照建设方、监理部以及有关参建科室所下达的通知及指令进行施工。若不能服从相应的管理,则需要被认定为不配合工作与违约。(2)对于在工地常驻的施工单位,则需要明确奖惩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内对施工单位的现场及资料管理采取综合考评的方式,要求考评不良的队伍加强学习及岗前教育培训活动,使施工的单位能够随时保持高度警惕。(3)另外,工程在开工前要组织油田内部的主要技术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并由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教学,并加强对于施工技术人员的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有效培训。1.2工程图纸的审查管理。在参建各方收取工程图纸之后,认真研究图纸,并按照当前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及设计原则,与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进行有效结合,严格的依照事前控制的基本原则,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还需要对本工程中有可能产生的一些质量通病问题进行提前的识别与归类,熟练掌握对于重要隐蔽验收环节的技术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够在之后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此外,还需要对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的施工方案进行重点的审查工作,避免其中存在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问题,确保其重要质量控制点及重要工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1.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查管理。对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组织,通过对施工单位所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审查,特别是要关注其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与图纸的会审要求进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等。同时还要保证其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并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及比较完善的HSE管理系统,并形成有效的审批意见,如若不满足要求或未及时完善,则禁止开工。

2工程施工阶段管理

2.1为进一步做好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对“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1)“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操作者与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形成工程建设质量的决定因素,要加强对人员资质的审查,确保参建人员持证上岗;(2)检查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和工程检测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其满足工程需要;(3)加强施工现场材料、设备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加强检测所有的设备与构配件设备,并有效的组织供应商等所有参建单位对其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等进行有效的检查。参与各方在进场材料检查记录中形成书面意见,并签字认可。设备、材料采购模式分为甲供和乙供,甲供主要为委托油田供应处采购,乙供即承包方自购。为有效控制投资,供应处多采用低价中标方式,业务员普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够,盲目低压中标,就会给产品质量保障带来隐患。因此,建设单位和质检部门要加强质量控制。①对于设备类物资:首先由设计人员出示技术规格书,技术规格书需经有关专家确认后方能定稿。所有参与投标的供货商必须经设计及建设单位专业人员技术确认后签订技术确认备忘录,方可有投标资格。中标后签订技术协议书,明确详细技术要求和供货范围。A、大型关键设备。此类设备运用在生产运行的关键部位,技术要求高,投资大。为确保采购到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设备,需采用综合评标方式,综合评标方式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设定权比(一般技术标:商务标为1:1)。技术标由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制定技术评标细则,经生产运行处审查合格后实施。参评小组由油田技术专家组成,对投标设备进行严格质量把关。B、普通小型设备。参入投标的供货商必须经设计及建设单位专业人员技术确认后签订技术确认备忘录,方能参与投标。技术确认备忘录需要明确关键技术要求、明确供货范围,防止不良厂家钻空子,用不合格产品或供货不全产品低价中标。如在陆上终端工程中采购的天吊,因在技术确认备忘录中没有明确供货范围包括横梁及详细配件,导致恶意中标,供货产品不全。对于大型设备、防爆产品、压力容器等,需有专门部门进行质量保关,通称为第三方发证机构,如一号岛工程发证机构为海监处,陆上终端工程发证机构为中国船级社。②钢材、管材、电缆、配电箱等物资,是连接各生产设备的血脉,使用量大,也是最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此类设备需经供应处质检中心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场。入场后,建设单位及参建单位需对产品质量二次检查,主要以监理单位为主。严格审查出厂文件、检验报告及合格证书,现场认真检查、检测。对于不合格产品,坚决退货。③对于小型物资,可以在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自购。施工单位需将供货商资质报建设单位审查,并将采购价格报油田投资管理部门审批:审计部门、造价部门。④贯彻对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的监督,力求其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5)保持对施工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全过程监管,规避技术性、管理性因素对工程质量控制带来的风险的同时,还应尽可能的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将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多变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降至最低。2.2管理措施。(1)根据《基建工程管理制度》,针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施工质量各监督部门,为各类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同编制了“质量检查表格”,表格分“土建施工质量检查表格”,“安装施工质量检查表格”,“电气及自动化施工质量检查表格”三类,针对各个工程内容、特点分别编制三类表格,主要包括分部(土建专业:地基与基础、主体、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地面、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及采暖等常见项目;安装专业:管道安装、设备安装、储罐安装等常见项目;电气专业:电气装置安装、架空电力线路等常见项目)分项工程划分及其重点工序划分、每道工序中设置质量控制点、常见质量通病、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量化标准及参考标准规范、相关参建单位签字确认六项内容,重要工序、易出现问题的工序重点监控,全面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并引入综合考评评分制度,“质量检查表格”可以作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依据,所有质量监管部门针对各个工程,可按照表格内体现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检查。(2)由建设方每季度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组织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现场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学习,首先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典型的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按照工程特点形成书面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并以“质量预控提示单”形式发到各施工单位,减少了在后续施工中类似问题的出现。其次为拓展工程人员知识面,提高工程质量,推行“走出去,带回来”方案,由各单位推荐外出学习的人员为大家授课,将培训中的知识点与大家分享,相互学习、讨论,加深印象,普及各知识面,让参建各方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便于现场更好的管理。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执行性主要会被三个方面影响:①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监理人员能够按照执行规范及制度严格执行,不能利用职权便利,;②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监理单位中存在大量的没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其通常借用他人的相关资质进行监理工作;③监理人员能够将监理职权所具有的力度及威信进行充分的发挥。根据以上的内容,建设单位还需要加强对于监理单位及人员的有效管理:①对于参与工程建设的一些监理人员,在其入场前要对其资质证书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冒名顶替时间;②其次要充分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避免其出现的违法行为。③建设单位要加大对监理工作的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少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对监理人员也不够尊重,监理人员行驶职权时威信不够,造成不少监理在监理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工程埋下许多质量隐患。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多在关键场合给予监理工作支持和表扬,树立监理人员威信和工作信心。(3)加密检查点,严格工序报验程序,对要验收的隐蔽工程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严禁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重点检查,尽量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监护。

3工程完工阶段管理

第9篇:质量职称论文范文

(一)初步确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目前,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一般由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体系、评价体系以及监督体系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质量控制体系是承建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体系主要是承建单位从组织上、制度上以及资金等方面保障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对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风险等方面做出评价,旨在使决策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质量的管理情况;质量监督体系是从外部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它主要是运用政府监督、社会公众与舆论监督以及国家法律与法规的约束。

(二)电力公司建立了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目前,电力公司基本上建立了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制、电力工程项目材料质量控制制度、施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定期质量检查控制、质量管理激励制度以及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制度等方面。

(三)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虽然电力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在管理上主要采用传统质量管理方法,因而导致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是相对于现代质量管理方法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的客体是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注重项目的质量检查与验收;现代的质量管理主要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即由公司所有人员参与的,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施管理,它不仅注重项目的质量检查与验收,而且也注重项目质量的预防与控制。从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来看,它只注重项目的质量检查与验收,不注重项目质量的预防与控制,因而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管理水平。

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外部承接单位行为不规范。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外部承接单位主要包括建筑市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方面。从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来看,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外部问题主要是外部承接单位行为不规范。比如,在建筑市场上,常常有不具有资质的建筑商通过暗箱操作来获得项目,施工企业又将工程分解后转包给他人,导致工程质量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2.内部质量管理水平比较低。电力工程项目内部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对人的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原材料的管理以及施工方法与程序等方面的管理。从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来看,内部质量管理水平比较低。一是受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二是由于电力公司对机械设备以及原材料控制与把关不严,常常出现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以及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的状况。

3.质量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电力公司虽然出台了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制、电力工程项目材料质量控制制度、施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定期质量检查控制、质量管理激励制度以及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制度,但是电力公司碍于情面以及复杂社会人际关系,在电力工程项目出现事故时,公司一般都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由此可见,电力公司所呈现的是一种有法可依,但执法不严的局面。

(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建筑市场法律与法规不完善。建筑市场法律与法规不完善是存在上述问题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在建筑市场上只有《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采购法》等法律与法规,这些法律与法规对规范建筑市场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只有这些法律还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还应该制定一些规范建筑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坚决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

2.管理者缺少竞争与风险管理意识。在我国,电力行业是一种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竞争激烈,所以,电力公司的决策者与管理者的竞争与风险管理意识一直都是比较淡薄的。由于电力企业管理者缺少竞争与风险管理意识,所以,他们就一直不重视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3.内部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电力公司是垄断行业,再加上管理者缺少竞争与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在电力公司内部一直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即员工干好干坏都一样。由于公司内部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公司的员工普遍都不把电力工程的质量当作很重要的事。

三、提高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与健全建筑市场法律与法规。国家有关部门要通过法律与法规规范建筑市场各种行为,对于不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要通过法律手段将之挡在门外;对于有可能给工程项目造成质量损害的行为也要通过法律与法规加以控制。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对现有的法律与法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趋于严谨与合理,使得违法者无孔可入。

(二)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电力公司要对电力工程项目实施全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实施全方位与全员的质量管理,它主要包括项目前期准备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电力工程成本控制、电力工程风险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它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显著特点是以预防为主。

(三)严把原材料与设备关。鉴于在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所存在的原材料与设备把关不严格的问题,电力公司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原材料与设备严格把关。一是要选择优质的材料供应商为电力工程项目提供原材料与机械设备;对于原材料供应商,电力公司要实行份额管理;电力公司要定期对原材料公司进行绩效考核,对于不符合供货要求的原材料供应商要求对方要制定整改措施,严重者取消供货资格。二是电力公司要使用国家优质的产品,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产品。

(四)充分运用外部的监督力量。外部的监督力量主要包括监理单位的监督、政府部门的监督以及公众舆论力量的监督。电力公司在做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要充分地运用监理单位、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公众舆论力量的监督作用,努力提高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