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动物药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药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药学论文

第1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养殖中所使用的渔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抗生素、促生长剂、杀虫药等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药物在鱼体内大量富集残留和病原体的抗药性等问题,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既危害了人类健康,又污染了环境。开发和生产安全、高效的无公害鱼药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抗药性不显著、资源丰富以及多样化等优点,在防治鱼病中,除了兼有药性和营养性外,还具有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高的功效。为贯彻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绿色无公害安全水产养殖生产,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草药的作用

1、抗菌、抗病害

如大黄、黄柏、黄岑有抗菌功效,能够抑菌;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能杀虫。

2、增加机体免疫力

水产动物具有相对完善的免疫力功能,中草药可以对其起调节作用。

3、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配伍,提高饲料转化率

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某些中草药还有诱食、消食的作用。

二、中草药的特点

1、资源广、成本低

我国地域辽阔药学论文,中草药资源丰富,易种易收,且使用简便。

2、在动物体内无药物残留无公害

中草药是天然物质,保持了各种成分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成分易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的也能顺利排出体外,在体外细菌分解,不会污染水环境。而一般的化学药物成分会积累在动物体内或残留于水体中。

3、毒副作用小,在动物体内不产生抗药性

通过中草药组方配伍,利用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防病治病的功效,减弱或消减了毒副作用。有毒的中草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加工后,毒性会降低或消失,此外至今医学研究还未发现中草药有抗药性的问题。

三、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大黄 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抗菌的作用最好,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瘤的作用。用以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嘴病等。

2、乌柏 又名柏树、木蜡树,其叶含生物碱、黄酮类、鞣质、有机酸、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不酚酸尖物质,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可以用来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

3、五倍子 含鞣酸,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粘膜、溃疡等局部蛋白质凝固,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达到止血效果;能沉淀生物碱,对生物碱中毒,有解毒作用,抗菌范围广,用于水产动物细菌疾病的外用药。

4、辣蓼 鞣质,黄铜类,蒽醌衍生物及蓼酸,用于防治细菌肠炎病。

5、黄芩 多年生草木植物以根入药,有抑菌、抗病毒、镇静、利尿解毒功效,可防治烂鳃病、打印病、败血病、肠炎病。

6、黄连 双名鸡爪连,川连,味连,上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学论文,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7、穿心莲 一年生草本植物,含穿心莲内脂及黄酮化合物等,有解毒、消肿止痛、抑菌止泻及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药用全草,防治细菌性肠炎病。

8、黄柏 又名案木,聚皮,无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血病站。

9、大蒜 药用鳞茎,其有效成分大蒜辣素,有止痢、杀菌、驱虫及健胃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类病。

四、存在的问题

1、水产用中草药基础研究落后,目前水产养殖用中草药不论是单方或复方制剂,其作用大多借鉴中医药历史资料记载、临床用药经验的累积来确定。但传统中草药理论缺乏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像西医那样做药敏试验和解剖实验,对临床反应和临床实验数据等有关详细记录。要从药理方面逐一进行试验研究,尚缺乏相应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因此,在应用过程当中要注意配伍禁忌问题。

2、中草药研究与开发受到了重视,但产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在免疫增强剂尤其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上的研究开发较多。但总体而言,我国中草药产业基础研究与开发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工程化水平低,中药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状况,即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及自动化生产水平低。此外,中药剂型落后。而国家投入到中草药研究中和资金也少的可怜。目前养殖用中草药行业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3、剂型混乱,消化吸收存在着障碍,严重影响了药效。目前在水产病害防治过程中应用的中草药,剂型呈现多样性,基本包括了粉剂和水剂。其中粉剂有普通粉碎剂和超微粉碎剂;水剂有水煎水剂、化学萃取水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水剂。而这其中大多数剂型是以普通粉剂形式存在。中草药大部分品种成分组成基本以粗纤维和几丁质为主药学论文,而水产动物特殊的消化结构又决定了它们对几丁质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效果很差。所以普通散剂由于水产动物对它有着消化吸收障碍而显效果差显效慢,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1、加强中草药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有关水产养殖用中草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和部分有效成分的研究上,许多中草药及其复方中草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提取、有效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毒理学等药理学方面均缺乏对水生动物的促生长、疾病防治、诱食、改善水产品品质等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其特征、作用机理,以期筛出效果良好的水产品用中草药。

2、形成以市场规律为导向的中草药研究机制。食物源性的农药、兽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疾病,尤其是动物疾病的防治转向中草药的研究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形成有利于整体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3、结合水生动物消化吸收的原理,在剂型上给矛改变,如超微粉碎或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其消化利用率,从提高了疗效。

4、统一质量标准,严格把握好原料的质量关、产地关,同时避免原料的污染,使组方更合理与科学。

5、中、西药结合,弥补中药某些药理显效慢的不足,使组方药更快、更好。

第2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为了能满足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总结十多年机能实验改革的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条件,我们课题组以机能实验学教程为依据,针对药学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时分配的差异,结合我校药学学生的毕业技能考试要求,同时吸收其他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精华,对我校的机能实验内容进行再一次优化组合,强调突出其专业特色,使学生所学的机能实验知识既实用又具有系统性[3]。具体是将原有内容分为几大模块,包括如下方面:①机能实验学概述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报告写作;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数据的处理。②药物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t1/2等)与LD50的测定。目的是针对性锻炼药学学生掌握常用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与如何评价药物急性毒性。③药物的基本知识、处方学、药典与新药研究(阿司匹林的合成)。主要为学生进入药厂实习前增加药物的基本知识与新药临床前研究基本方法。④机能综合与探索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4,5]。训练药学学生的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6]。对以上的实验内容实施1-2年级后,及时综合评价学生实验学习效果,召开学生与教师座谈会,学生与带教教师填写反馈意见表。在下一学年综合学生与教师的反馈意见调整部分实验内容使其更突出药学专业特色。第二次按照调整后的内容在下一届学生实施,并再次测评学生与教师的反馈意见,在进一步优化实验内容后,逐步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药学专业机能实验学教学体系,编写药学专业的实验教材、修改相应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设计并制作网络课件。将实验内容等通过网络供其他专业学生参考与学习,以便将来优化临床医学等其他专业机能实验学课程。

2科研、生产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多年来,机能实验教学一般均是依据教学大纲与课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发挥。做实验时,每教学班内容与实验方法完全一致,学生兴趣不高,而实验免不了出现抄袭数据或拼凑结果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我们提倡教师开放研究室、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我们尝试性将部分兴趣高的药学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将科研与实验相结合[7]。几年来,我校药学学生参加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等课题多项;通过主动地参加科研活动,同学们撩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熟悉了科研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其对科研活动的畏惧情绪,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后期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药学系与临床药物评价中心联合开设新药研究的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是教师的科研或制药企业的项目。做实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拟定实验内容和要求;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与在制药企业见习所学的实践经验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同时教师把最新的药品生产信息或本人的科研课题纳入实验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与社会活动,激发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与思路,指导其撰写实验课题,完成科研小论文。这样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实验,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现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从一般性实验过渡到研究性、开发性的实验。

3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提高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切实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

第3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很多人在论文写作的时候就头疼,不知道怎么来写,其实只要掌握的写作方法,我们就能写出各种论文了。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的论文写作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护理论文写作格式指导,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护理论文写作格式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题目

题目是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应能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最简明的提示。

1.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并紧扣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论文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

2.字数不应太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二、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能反映实际情况。

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4.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三、摘要

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着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

引言(导言、序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

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龄、体重、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

第4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科学,在高等医药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当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兴起,21世纪的高等教育提出“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和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已成为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每一位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研究和改进,争取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

1 建立和完善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

《药理学》是高等医药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把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1.1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药理学内容复杂,许多概念和理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部分章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比如心血管系统的循环图以flash的动画形式,配以药物作用后的变化,展示出药理学复杂的内容。

1.2 列表比较法 药理学中某些药物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但又有些差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以区分几者不同。比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都可以治疗哮喘,但作用机理,时效性等各有不同,一图标的形式表达更有利于记忆。

1.3 口诀教学法 药理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内容繁杂,记忆难度答,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排斥记忆,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利用语言的韵律和节律,可将零碎的内容归纳起来编成口诀,化繁为简。

1.4 病案分析法 病案教学法是将病案引入药理学教学,课堂上由老师举出病案,让学生来寻找合适的治疗药物,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理解,表述出应用每种药物的理论依据。如果有不同的药物选择可以从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角度分析利弊,选择最佳药物,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药物的作用机理,也会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 整合药理学学习内容,建立“第二课堂”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运用基础医学知识如生物化学、解剖学、免疫学等研究药物作用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既相互的桥梁课程。

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加之新药层出,学生会发现书本上所学的药物在生活中和临床上很少见到,感觉数本内容与社会脱节,学无所用,用而未学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整合课程内容,建立“第二课堂”,这个“第二课堂”不是另外增加教学课时,而是在保证原有教学任务前提下,把新的知识以新的形式融入到原有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大纲要求的内容,另外一个是新知识、新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1 部分课堂内容有学生准备讲解 课本中有一些内容是一些概念性的,需要记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内容讲解。比如抗生素的章节,内容涉及到微生物免疫学知识较多,如果老师纯粹的理论讲解,学生感觉被动学习,往往觉得枯燥并很难记忆,相反,如把每一类抗生素分给学生,让其借助现代先进的学习途径――网络,自己准备讲稿,不但把课本上的重点内容描述清楚,而且自己在准备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了解了药物新动态,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表达能力。。在学生讲解完成后老师再加以补充和总结,来加强教与学的交流,达到教学互长。

2.2 把临床中常用药带入课堂 针对课本所讲药物与临床常用药物脱节的现象,鼓励学生把临床中所用药物的说明书及包装盒收集起来,每天利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时间让每位同学来介绍一两种药物,并把这些说明书贴在教室后面做成学习园地,便于平时学习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将这些包装盒和说明书全部归类,按照现代实际生活中药店的格局建立一个模拟药店,供学生平时学习。

3 探索创新性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医药学学生,意识当今医药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药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既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又可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我通过实验手段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更新及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要对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探索性的改革。

3.1 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在现有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精选实验项目,完善基础实验,增设药理实验基础操作项目,在首次实验课就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训练[1]。比如在原有的动物捉拿法、给药途径、处死等基础上,增设实验动物解剖、实验标本采集、麻醉方法、药量计算等,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药理科研的常用方法与基本技能。同时,在原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综合性药理实验[2],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不同章节的医药学相关知识的融合来设立实验内容,让学生综合思考分析问题。

3.2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原有的药理实验考试单纯的凭借药理实验报告,容易造成学生偷懒,或抄袭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缺乏分析,对药理实验考核改革,可督促学生增强实验动手意识,提高实验能力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验考试内容上实行面对面操作演示考核,并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做出分析;同时实行老师知道下学生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论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最终使得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掌握,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药物的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戴好富博士对海南特有的黎族药物的挖掘、整理和开发作了不懈的努力。8年多来,他们进行了深入的野外调查、图片拍摄和文献查找工作,并虚心请教了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省药学会的相关研究人员,以及多位黎族民间医生。在此同时,他还专门组织了省内外从事药学、植物分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深入黎村山寨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散于民间的黎族药用知识与资料的基础上,首次科学系统地从药名及其别名、植物来源、植物特征、产地、采收加工、性味功能、化学成分、药理和民间应用几方面对近600种黎族药用植物进行整理和综述,编写形成了《黎族药志》。书中每种药名旁均加注黎族杞方言的药名,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黎药品种的实物和内容。

《黎族药志》第一辑于2008年出版,收录了200种黎族药用植物,第二辑也已于2010年出版,两册共75万字,彩色铜版纸印刷,16开纸页面,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成为了海南第一本完整彩色图录的黎族药志典籍。

《黎族药志》第三册正在出版,将收录包括黎族民间常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等。

戴好富,男,197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热带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曾获“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和称号。

迄今为止,戴好富已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6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项,其中11项已获授权,3项实现产业化。先后获2011年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010年海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黎药研究相关书籍

01.《海南民间验方草药》(1965年·油印本),由海南中医药研究出版,海南中医药研究所编。记录了许多医生使用过,或是民间使用过,证实是效果很好且一直流传下来的处方。

02.《黎族民间草药集锦》(内部发行·2004年),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出版,刘明哲主持编辑。该书收集海南黎族300多种草药的黎族医药书籍,全书附有300多张照片,分治疗肝炎疾病类药、消化系统疾病类药、泌尿系统疾病类药、骨科疾病类药、风湿坐骨神经疾病类药、呼吸系统疾病类药和毒蛇咬伤疾病类药等共13类。

第6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藏医药魅力何在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以信息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发展阶段,但是,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医药依然魅力不减,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青睐。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提供的信息表明,最近20多年间,中国已经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的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体系。有20多个国家设立了藏医学研究机构。藏医药学的经典专著《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

藏医药何以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日益引人注目?出席此次学术会议的中外学者提交的500余篇论文集中展示了藏医药的独特魅力。藏医药起源于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在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积累、完善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

著名藏医药学家强巴赤列说,藏医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人们或许无法想象,藏医早在公元8世纪就揭开了人体胚胎学的奥秘。”北京藏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仁旺说,藏医强调人体的整体调理,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份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在治疗消化道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疗效。这是藏医药吸引患者的又一显著优势。

来自印度的达师博士毕业于德里大学藏医系,在印度和意大利开了五家印度医院和藏医诊所。他认为,藏医药的独特魅力还在于藏药产自号称地球四大超纯净地区之一的青藏高原,几乎没有污染,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符合当前人们追求健康、崇尚天然药物的时尚。藏药主要取材于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青藏高原共有2000多种植物、159种动物和80余种矿物可以入药,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民族医药都难以比拟的。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认为,藏医药的另一诱人之处是它的文化内涵。他说,藏医药是熔古代哲学、天文历算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于一炉,并同藏传佛教紧密结合的人文医学。“这是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医学领域的反映” 。

揭开人体奥秘的藏医“唐卡”

会议期间,中外专家在藏医学院图书馆里看到了一幅数百年以前绘制的描述人体胚胎发育的藏医“唐卡”。

藏医院院长占堆说,这是古代藏医为解说形成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而绘制的80幅彩色挂图之一。它形象地描述了人体受孕、妊娠反应、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鱼期、龟期、猪期”的顺序,与脊椎动物、鱼纲、爬行纲、哺乳纲和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古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还要早1000多年。”占堆说。印度藏医学专家达师博士在观看了这幅绘制精美的唐卡后,不由得感叹:“12世纪就用图画形式介绍藏医药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不但在中国医学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医药史上亦属罕见。”形成于青藏高原独特的藏医藏药,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防病治病知识和用酥油治疗外伤的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公元8世纪藏医鼻祖宇妥・云登贡布在总结藏族本土医疗经验时,广泛吸取和借鉴了当时中医、古阿拉伯医和印度医的发展成果,编著了较为完整的藏医藏药理论巨著《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分《总则本》、《论述本》、《秘诀本》、《后续本》,共156章,系统地论述了藏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人体构造、生理功能、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药物种类、服用方法,以及饮食起居、卫生保健、行医道德等,首次揭开了雪域高原人体的奥秘和防病治病方法。

从公元12世纪到17世纪,一代又一代藏医名家先后绘制了80幅《四部医典系列挂图》,成为藏医药学的形象化教科书,使藏医藏药在、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的藏区广为流传。根据第36幅彩图中的描绘和历史博物馆珍藏的100多件精制的外科手术器械推测,当时藏医的外科手术十分发达,可以进行刀伤、烧伤、骨折等各种外科治疗。占堆说,有些传统的藏医手术,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在沿用。他说:“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有名的白内障手术藏医,他们可用一根金针挑拨白内障,使患者重见光明。”这种古老的藏医眼科手术,一直延续到在实施现代医学眼球晶体浑浊摘除手术。

古老藏医药插上现代科技翅膀

自古以来就凭望、触、问等方法诊断病情的藏医如今普遍用上了听诊器、血压仪、B超、CT等现代医疗器械,世代相传的藏药作坊也正被现代化的藏药生产线所取代。

现代科技的导入不仅弥补了藏医药在诊断等方面的不足,而且揭开了一系列有关藏医药疗法的难解之迷,消除了国内外许多人对民族医药科学性的怀疑,使古老藏医药的发展如虎添翼。我国目前已有20多种藏药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36种藏药载入部颁标准。全国不仅建立了57所藏医医院,而且有36种藏药被300多家中西医医院普遍采用。专家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放血等藏医药的一些独特疗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1994年,由国内知名藏医、针灸和解剖专家组成的攻关组经过两年临床研究,对77个放血脉位进行了层次解剖,不仅确定了原有脉位的确切位置,而且增加了24个新的放血脉位,使这一传统疗法在理论上更加完善、临床上更易操作。

有关部门还组织专家对1000多种藏药药用植物的名称、种属、药理成份、功能作用、用法用量等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使藏药生产走上了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从喇嘛到国家级医疗专家

在出席学术会议的海内外学者钦佩的目光注视下,71岁高龄、双目失明的藏医学权威强巴赤列在助手的搀扶下走上讲台,宣讲他对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表达对这位喇嘛出身的国家级专家的崇敬之情,会议组委会特地安排他在开幕式后第一个发言。持续不断的掌声几乎把他的话语完全淹没。强巴赤列现任藏医学院名誉院长。他编撰了藏医药史上第一套运用现代科学观点论述的藏医学教材。他还利用丰富的藏医知识,对《四部医典》这部奠定藏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医学巨著提出了得到同行普遍认同的独到见解:《四部医典 》是藏医学鼻祖宇妥・云登贡布的科学著作,从而结束了对此书作者的历史纷争;《四部医典》在总结藏族本土医疗经验时,广泛吸取和借鉴了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的成果。

强巴赤列出生于藏医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医师。他13岁时进拉萨哲蚌寺当喇嘛,同时向曾担任过十三世达赖喇嘛首席保健医师的钦绕诺布学习藏医。长期以来,藏医习惯于师傅带徒弟,不编写教材只读古典医书,行医不分专科,不给病人建立档案。70年代,强巴赤列向这些传统做法发起了挑战。他利用从西医中学来的科学理论,为藏医学校编写了基础学、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等11门课程的教材,共40万余字。这套教材被公认为藏医史上第一部用现代科学观点系统描绘和总结藏医奥秘的著作。为了这部著作,强巴赤列付出了巨大代价。由于长时间伏案研读那些发黄的木刻书,他的双目受到严重损害。但强巴赤列却非常乐观地说:“这些教材可以让藏医学生快速成材,所以我从不后悔。”如今,强巴赤列仍然把每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他在编写400万字的《四部医典系列挂图详解琉璃说》的同时,还在为藏医学院带研究生。他说:“我要把一生的行医经验留给后人,使藏医药事业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高僧藏医依然活跃在青藏高原

在现代医学日益普及的今天,身着袈裟或紫红色藏袍、运用传统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的高僧藏医,依然受到青藏高原藏族百姓的欢迎和尊敬。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旦增旺扎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因为他不仅是原始宗教本教的高僧,著有40多万字的《本教源流》,更主要的还是医术精湛的藏医药学家。这位以“普度众生”的佛教思想和“治病救人”的医学精神为人生奋斗目标的高僧藏医,从60年代起就在缺医少药的阿里牧区行医,并自费建立了阿里地区第一个藏医院,被当地牧民称为“活菩萨”。

此次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措如・次朗,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是藏东著名佛教寺庙措如寺的住持,曾长期在藏区行医。近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从事佛教和藏医药学的研究,先后撰写了170多部学术论著,其中包括《四部医典注疏》、《宁玛教派史略》和《噶举巴教派史略》。

由于他在佛教和藏医药学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年逾古稀的措如・次朗如今已由普通的高僧藏医跃升为藏医学院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他还多次应邀到日本、匈牙利、尼泊尔等国家讲学。

与会代表、年过古稀的楚臣坚赞年轻时曾在拉萨祈祷大法会上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他现在除偶尔接待患者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著书立说。会议期间,他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他说:“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藏医药知识传给更多的人。”

第一代女藏医话今昔

“女人与狗不准接近藏药制造过程”,流传于千百年的这一“古训”是昔日藏医药排斥妇女的真实写照。如今,藏族妇女与男性一样在藏医药卫生事业中大显身手。在学术会议上,身着藏袍的女藏医们优秀的论文和精辟的见解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今年52岁的德吉卓嘎是第一批女藏医之一,现在是藏医院副主任医师。她同各国专家交流了运用藏医药治疗肿瘤、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的学术成果。德吉卓嘎的母亲是昔日拉萨大贵族夏扎的家奴,终日过着“衣不裹体、食不饱肚”的生活。由于母亲是奴隶,德吉卓嘎一出生就被农奴主登记入册,注定了终身为奴的命运。

解放后获得人身自由的德吉卓嘎上了政府办的第一所小学。1963年,她考入拉萨藏医学校。1966年毕业至今,德吉卓嘎一直在门诊为病人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妇女没有人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德吉卓嘎感慨地说。目前藏医院500多名医护人员中,女藏医、女护士占50%以上,藏医学院每年招收的学员中近一半是女学生。

第一代女藏医中,许多人像德吉卓嘎一样成就卓著。出身于木匠家庭的强巴卓嘎现任藏医院住院部内科主任,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独到见解。在旧,偏瘫、脑溢血等疾病被认为是天上走动的“神影”辐射造成的。强巴卓嘎经过多年研究,不仅摸索出了藏、西医结合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途径,而且 还帮助信教病人摆脱“神”的精神桎梏。目前,藏医院藏、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达85%。30岁的永嘎毕业于藏医学院,是出席这次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的女藏医中最年轻的一位。她收集了中外藏医药专家提交的所有论文,认真参加每一场专题讨论。她说:“尽管我的藏医理论功底和医疗水平都无法与老藏医相比,但我非常热爱这项工作。”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女藏医,在医术上超过她的前辈们。

藏医藏药有传人

已招收了两批藏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藏医学院,目前已培养出65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大都在、青海、甘肃、云南等地从事藏医藏药工作,有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行医。藏医药学后继有人。

今年34岁的央嘎是首批4名藏医学硕士研究生之一。他出生在藏北牧区,自幼喜爱藏医药,先后在大学藏医系和藏医学院学习、任教,现在,又在国家级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等著名学者的指导下攻读藏医硕士学位。

国家投巨资建立的藏医学院,经过1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最权威的藏医大学。本科生学制5年,藏医药教材包括《藏医学发展史》、《解毒学》、《月王药诊》等20多门科目。为培养高级藏医药人才,1998年,国务院学位办授权藏医学院为硕士研究生单位。目前,学院已有10名硕士研究生在校深造。除政府设立藏医学校和医疗机构外,父子或师徒相传这一传统藏医培养人才的方式,至今仍在延续。在农牧区,民间藏医都带有徒弟。藏医药界的权威学者强巴赤列、措如・次朗和众多藏医药学家的身边,都有2至3名精通藏、汉语言的学生,帮助整理老师们口述的藏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著作将成为后辈们的宝贵财富。

藏药生产逐步实现产业化

中国藏药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逐步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作为知识资源,藏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它植根于青藏高原藏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与本地特有的宗教、哲学、天文、民俗等学科门类息息相关,其理论规范、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医德伦理都蕴含着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第7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医药科研,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写作层次不清,表达凌乱,不能有条理地清楚地把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表达出来;有的研究方法不当,设计不合理,统计方法错误等,都影响了中医药科技论文的质量。为此,下面就医学论文的特点、主要体裁、习惯写法以及在写作方法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简单介绍。

1 医学论文的特点

医学学术论文是论证性文章,要求有鲜明的论点、充分的论据、正确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和论证是其三大要素。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可读性是医学论文的特点。

1.1 科学性

医学论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表现在真实性、全面性和逻辑性3个方面。要求从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到推理和结论,每一步都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设计要有充分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必要的随机性,观察研究要真实、准确和全面;要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没有科学性的“论文”不但毫无价值,而且还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

1.2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灵魂在于它的创新性。所谓“创新”是指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过的科研成果,是指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更深,诊断方法有创新,治疗效果更好,或古方新用,提出新见解等。

1.3 学术性

学术性主要表现在专业性上,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应区别于科普性的一般知识。同时,医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指导作用越强,越受读者的欢迎。

1.4 规范性

规范性是医学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是要求论文的书写形式符合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程式。这种规范化的程式,是无数科学家写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5 可读性

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通顺,使读者以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多的知识和信息。此外,可读性还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让读者看得懂,即对该专业内学者来说它是易读的,对非专业读者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切忌模糊晦涩;二是让读者乐意看,有一定的生动性,切忌干瘪乏味。

2 医学论文写作格式与特点

根据文章的学术内容,结合论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理论研究、学术争鸣、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临床报道、经验总结、医案医话、病例讨论、专家评述、文献综述等,也是目前中医学期刊通常采用的以栏目名称标示的体裁形式。

虽然体裁及表现形式不一,其内容大体包括题目、摘要与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

2.1 题目

医学论文的题目又称标题、文题,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论文的总纲。论文中通常出现的缺陷:①写一个很大的题目,其具体内容却没有那么多信息,从而造成文、题不符,或华而不实。②冗长繁琐,题目中对特定内容描述过多,造成题目过长。③题目不易认读,题目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或字符代号,造成阅读困难。

2.2 摘要与关键词

研究类文章应有摘要,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还应有英文摘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而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

一般临床研究类文章的摘要采用报道性摘要,通常以结构式形式表达,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应阐明研究的设想,说明要达到的目的,避免与题目重复;方法:将分组方法、每组的干预措施以及检测的内容和方法简单介绍清楚;结果:将研究结果客观地列出,不加评论和分析,不列图、表;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作出结论,不加评论和推测。篇幅以200~300字为宜。综述和非研究类文章的摘要应该写指示性摘要,将该文的主要核心内容介绍出来即可,目的是让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检索的需要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主要作用是鲜明而直观地表达该论文的主题内容,并有助于查阅、检索。关键词一般要求3~8个,应特别注意第一个关键词的选用,该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关键词使用不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作者为了使关键词尽可能准确地表达论文某一确切的含义而将其写全、写完整,进而写成一个词组或短语。

2.3 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导言、绪言和导语,是论文开头部分的一段短文,是文章的引子。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等。一般不超过250个汉字。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了解。

在前言中常见的缺陷是:①过于简单,未对该项目目前研究的现状、自己研究的思路以及通过此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进行介绍。这样的前言一般不会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显得文章浅显,大大降低了文章的分量。②冗长繁杂,在前言中过多地回顾历史,而且,每段回顾均要加引好几篇文献,把前言写成了小综述。③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把自己研究的结果意义任意夸大,常用“首次报道”、“首创”、“第一”等词。

2.4 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是别人能够重复实验的重要依据,其叙述应以他人可以重复实验为度。

观察对象为患者,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一般情况、分组方法及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等。临床试验研究还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动物许可证号、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等。药品及化学试剂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和单位。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工作原理。

在方法中,应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法的改进之处,以供他人重复。采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详细描述。注意要将各组所采用的干预方法分别介绍,不能只介绍观察组的方法,其他组不介绍或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同时说明疗程和观察时间。对每一种新方法的可能价值、危险、不适及效果,须与现有的最佳诊疗方法做比较。

观察项目及指标要分别列出,特殊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要详细说明。描述统计学方法,并说明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

常见的缺陷是:①动物模型的形成过程、实验步骤或治疗方法介绍不清。②缺少诊断标准或观察对象的选择标准,这样的结果没有针对性。③在材料和方法中缺少对观察指标和方法的描述,而在结果中列出若干表格,出现了多项指标的观察结果,让人不知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操作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可信。④随机分组情况说明不具体。怎样分组?是各取所需还是按科学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的只写一句随机分组认为就是随机了,其实不然。有的随机可能就是随意,不能保证组间的齐同因素,其结果也就不公平了,组间的比较也就没有意义。

2.5 结果

结果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以数据反映结果时,应列出具体的数值,不要只给出百分数。一般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给出具体的统计值。

在文字表述上,要注意按逻辑先后顺序分层表达,有图表时先用文字简单介绍引出表序、图序,再列表、列图。表题要简明具体,一般用三线表,纵标目列主语,横标目列谓语,有效数字位数一致,排列整齐,统计值也列在表中,或用“*”号注明,再在表下面注明“*”号的意义;图题也要简明具体,病理图片的图题要体现组名、该图片组织部位名称,图中阳性征象用箭头指示,并注明何染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箭头所示的意义。

常见缺陷:①在结果中夹叙夹议,与讨论重复;②只谈好的一面,而对不良反应等坏的一面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③与观察指标不符。

2.6 讨论与结论

是论文中最不好写的部分,也是判断论文水平,进而衡量作者水平高低的部分。如果说前面的部分是摆事实,讨论部分则是讲道理,是对调查、观察或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理论说明。内容大致为:①讨论应揭示各种观察结果之间的联系。重点是阐述事实之间的联系,论述其规律性,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②讨论应回答导言中提出的拟解决的问题,明确说明是否已达到预期目的,是否能证明原先提出的假说,扣题;③对于实验或调查中发现的某些出乎意料之外的特殊现象或新线索,可以在讨论中做必要的说明。④对于本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可以实事求是地加以论述,但要谦虚谨慎,切忌夸张。

讨论部分常见缺陷:①只是重复材料和方法、结果等内容;②大量罗列文献尤如文献综述;③泛泛其谈,言而无物;④不成熟的武断结论。

结论与讨论不同,讨论允许有分析、推测或预见,结论必须论据确凿,不能有推测性,不能展开,不能引用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大部分科研成果是在前人研究成果或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反映出作者对前人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便于同行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以及采用追溯法查找与此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文献情报研究。

参考文献的格式根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有“顺序编码制”和“著录出版年制”两种。其中我国科技期刊多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在文后所列参考文献处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写出著者、题名、杂志名称、出版年、卷、期及页码;如果是书,写出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年及页码。参考文献的标注宜新——3~5年、宜精——10条以下、宜近——相关性。

第8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1.1实验教学现状因生药学所具有的形态学特性,决定了生药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生药四大鉴定能力。但四大鉴定能力的培养在目前医药院校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就实验内容而言,一些医药院校的生药学实验课通常以显微鉴定为主,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基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能力的培养。就实验性质而言,也普遍存在着验证性实验偏多,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按照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讨论等步骤予以实施,学生只能“照方抓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规定动作”,无法有效提高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教学方式和步骤的按部就班,也造成了教师教实验课的惰性、创新不强和学科知识更新缓慢。在实验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不预习实验,实验操作时便按照实验讲义机械操作。另外,因实验多为2人一组,常出现“一人实验一人看”的局面。实验报告书写时,涂改实验数据,甚至抄袭他人数据和实验报告等,均是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1.2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目前生药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重理论轻实验,即以期末考试作为生药学课程的总成绩,或实验所占总成绩比例较低;(2)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考察,而且考试题型不合理,客观性试题比例大,综合思考题少,使得学生靠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这些不合理性严重束缚了生药学及整个药学专业的教育。

2理论教学改革与探索

生药理论教学改革应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课程标准为准绳,结合电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际,展开切实可行的改革。

2.1把握主体脉络,简化理论教学内容生药学作为一门形态学学科,从总论到各论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结构。如前所述,总论主要讲解方法学,各论讲解涉及233种具体生药。随着医药院校课程的改革,学时数不断地被压缩减少,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介绍完200多种生药,显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优化,力求做到“少而精、够用、实用”。

2.1.1保留重点内容精讲即对各论中涉及的233种生药(其中植物药198种,动物药23种,矿物药12种)进行挑选优化,分类为常用生药、名贵生药、剧毒生药,优化后为75种重点生药。对上述3类75种生药应重点精讲,并有所侧重。常用生药以药材性状鉴别为重点,辅以伪品对照讲解;名贵生药要求学生尽量掌握全部内容;剧毒生药应重点讲解毒性成分、临床使用方法和剂量及炮制加工方法等。

2.1.2简单内容自学并分组试讲藻、菌、地衣、苔藓4类中包含的重要生药较少且内容较为浅显易懂,教师可采取学生分组自学,然后各组派代表试讲,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的教学形式。这样极大提高了教学互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2.1.3适当删去部分陈旧或重复的内容(1)舍弃生药拉丁名的讲解。药学专科学生对语言学习存有障碍和抵触情绪,学习较为困难。故对专科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命名原则及单个的药用部位拉丁名词即可,其他可删去。(2)删去总论中各类化学成分的讲解。这一章节在后续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会提到,属于教学重复内容。教师只需对各种重要生药的化学成分作介绍即可。(3)删去总论中生药炮制学的内容。生药的炮制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由于学时有限,只需在总论中简介基本炮制方法,而对于各论中如半夏需要法制、剧毒类生药如附子、乌头、马钱子等除简单介绍其炮制方法外,其余均可舍弃。(4)舍弃生药功效的讲解。生药的功效是中药学所述内容,而药学专业没有开设相应的中医药课程,学生理解起来会显得吃力。(5)舍弃、淘汰的生药品种的讲解。随着临床和基础试验的开展,有些生药已明确了毒性、不良反应,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禁止使用。如有肾毒性的马兜铃和关木通等生药可作为舍弃内容。

2.2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技术,提高理论教学授课质量生药学课程中涉及大量生药的外部形态、显微结构特征、真伪品对照等形态学内容,只单靠教材上的黑白图片和文字显然不够,故必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大量彩色图谱、照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无论宏观特点还是微观特征均能有的放矢,直观清楚地呈现。尤其是对于不常见的药材和贵重药品的伪品鉴定,利用网络图片搜索功能,将真伪药品图片制成课件,恰当地扩充了教学资源,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作者成功申报了校级多媒体资源建设项目,并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精美网络课件———《常见生药的鉴定》,将其分享于重庆电大生药学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为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复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作者将部分理论学时用来进行参与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将教学班分为4~6组,每组8名,确定组长1名。将确定的教学内容提前1~2周告知组长,由组长课下安排本组成员集体备课,搜集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不确定讲课人,上课时由教师挑选各组1名成员作为主讲。学生讲课时间为15~20min,再由教师总结和点评分析,最后由全班学生评分,作为平时成绩记载。通过教学尝试,证明了参与式课程教学模式极大丰富了理论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有着明显的新鲜感和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融洽了师生关系。

此外,在各论生药的内容讲解上,应注重传统经验术语的传授。传统经验术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及药物工人智慧的凝结。在理论教学中应把经验术语和药材性状有机结合。例如:大黄的“星点”,防己的“猪大肠”,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三七的“铜皮铁骨狮子头”,天麻的“鹦哥嘴、红小辫”,松贝的“怀中抱月”,牛黄的“挂甲”等经验术语加深了学生对药材性状的理解,易于对外部形态的记忆与掌握。同时应结合典故、奇闻逸事,注重对药名的解释,此举能在枯燥的讲解中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再者,应注重结合当地实际,介绍本土道地药材,例如重庆地区的石柱黄连、合川葛根、秀山金银花等。通过对本土药用资源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对于家乡资源了解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药的热情。

3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3.1更新优化实验内容当前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上仍以显微鉴定为主,性质上大多数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另外由于各个分校教学硬件设施的不一致,也制约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因此,特进行了相应的摸索和实践:(1)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和显微鉴定实验,合理增加理化鉴定实验。理化鉴定实验主要包括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微量升华、薄层色谱等内容。可尝试开设厚朴、五味子的显色反应;钩藤、麻黄的沉淀反应;大黄、三七、黄连的荧光反应;大黄、薄荷的微量升华;人参、甘草的薄层色谱;大青叶的水分测定等实验。(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综合性实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的多维的、动态的、有机组合的系列化技能训练。增设未知生药混合粉末的鉴别和中成药的鉴定———黄连上清丸(水丸)的鉴定。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综合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实施具体步骤,分析总结形成一个微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让学生既学会了如何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又锻炼了其科研文章的写作能力。

3.2加强网络生药图片库和生药标本开放实验室建设作者利用教改项目之机,建立了网络生药图片库,其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类药材。学生也可以利用踏青或外出旅游之机将自己所拍摄的生药原植物图片上传于该生药图片库中,寓教于乐,积极地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心得。有条件的分校也可以建立生药标本开放实验室,大约购买近100种常用生药,满足学生业余时间可以随时预约开放实验室进行相关学习的要求。

3.3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重庆本地区的优质野外生药资源进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到重庆南山植物园、南川金佛山生药见习基地、储奇门中药集散地等进行见习和现场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生动实际,直观性和体验度更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在大自然中获得更加充分的生药第一手资料。同时,野外见习的珍贵照片及资源也更加有利于网络生药图片库的建设,一举多得。此外,市校教改组联合分校举办了一次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生药学知识竞赛,竞赛分为理论答题和实验操作2个板块,旨在巩固生药理论知识,检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加强电大学生的交流。此次竞赛实现了封闭的课堂教学向开放的多形式教学的转变,体现了“教师赛中教,学生赛中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4大胆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考察教与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很多高校仍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即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完全有效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应用技能水平和理论应用综合能力。因此,经过认真分析电大药学课程形势和性质,结合电大学生实际,兼顾能力考察、缓解工学矛盾、减负提质等多方面考量,本次教改项目组成员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1)大胆地尝试以平时考核、实验考核2种形成性考核成绩替代传统的期末纸质终结性考试成绩。(2)平时考核。主要由4次平时作业、学生讲课、实验报告(或微论文)构成。4次平时作业即4套平时练习题,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分组讲课由全班同学按授课教师制定的评分细则给分。实验报告则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出勤、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予以综合评定分数。(3)实验考核。在平时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应特别安排期末实验考试。实验考试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辨识生药材,即对75种常见生药进行编号,按顺序摆放在实验台上,学生按照抽签的编号,辨认并记录15种生药的名称、基源即可。第二部分是识别混合生药粉末中的药材种类。任选具有典型显微特征的常用生药粉末,两两混合,共制备10个样品置于EP管中,让学生抽签任选一个EP管中的混合粉末来进行临时装片观察。确认是哪些生药相互混合并绘出显微特征图。两部分各占实验考核成绩的50%。(4)平时考核和实验考核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新的考核评价的改革探索,减轻了学生期末单一纸质考试的复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对平时成绩和实验教学考核的重视,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以防新的评价方式流于形式,将教学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第9篇:动物药学论文范文

    1深化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习生的科研综合能力培养

    1.1良好的学术氛围:读书报告会

    实习环境和氛围不仅直接影响实习生的精神状态,甚至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轻松活泼、朝气蓬勃的氛围让人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进一步拓展视野,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丰富知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我所每周定期的“英文读书报告会”。由本所全体师生轮流主讲,汇报的内容围绕研究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文献报道、课题进展中的成果等。通过参加读书报告会,实习生可以在良好的学术氛围里更快的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情操。

    1.2用创新带教理念和方法指导实习生科研论文写作

    在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带教教师应该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不仅要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对科研过程比较熟悉,还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便系统指导实习生完成从选题、开题、实验、论文写作到答辩等工作。但是带教教师素质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请教,总结带教经验,提高带教水平。其次,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从实验中启发实习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由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实践能力、语言处理能力等几个要素构成。显然,把学生的操作技能看成科研能力太过于片面,只掌握实践能力未免过于简单。我们以往采用的是模仿和经验的实验教学方式,即老师设计好实验流程,学生照着做。显然,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造成实习学生僵化了思维,机械式操作不会主动思考,遇到问题便手足无措。遇到难题时还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开展组内的学习讨论,还可以与其他课题组相互切磋学习。带教教师需要经常与实习生加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对带教的意见,不断创新实习方法,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还需经常鼓励实习生参加学术讲座和组织学术汇报,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事实证明我所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即一般由带教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实习生则通过结合已学知识、检索文献,从而提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再找指导老师进行讨论,指导老师通过指出不足后再经实习生写出最终的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比如在实习初始就下达研究的项目,之后就让他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然后完成开题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并讨论需解决的难题。通过逐步的讨论,实习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明显提高。最后完成研究论文时,实习生都可以很好的独立完成,最后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我们逐渐摒弃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人文知识的传授,混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片面想法。总之,实习生科研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综合能力,体会科研活动的方法与过程,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科研活动的艰辛历程,并非着力要求学员得到很好的实验结果,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实际上科研过程得出阴性结果并不可怕,科研本身就是由许许多多的失败而构成的。我们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取得突破性的结果,即使没有结果或是证明当初的科研设计失败,也是一种收获。

    1.3培养实习生的团队精神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科研工作绝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个人秀”,每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包括从题目的选定、文献检索、试剂准备到数据分析,都凝聚着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培养实习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奉献精神非常重要,具有优良团队精神的集体,可以促使实习生迅速融入其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踏实工作、乐于奉献。

    1.4严格管理不离人性化的根本

    科研工作与理论课教学的作息时间有很大不同。很多实验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实习生平时不仅要加班加点,周末也经常不能休息。我所设有研究生和实习生专门使用的自习室,一方面可以保证实习生有充足的休息和查阅文献时间;另一方面也让实习生意识到,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潜心,以实验进程为准,不能因为休息而影响进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也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科研素质之一。通过设置自习室使实习生可以充分利用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适当休息或查阅文献、分析和整理实验结果及为下次实验做准备等。

    2素质培养同时不忘加强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