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化学实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实验总结

第1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化学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但是实验题能拿到高分的同学却不是很多。那么,高考化学实验题要怎么做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化学实验操作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浓稀关系1、制氢气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锌反应。

2、制氯气时用浓HCl和二氧化锰共热。

3、制氯化氢气体时,用浓H2SO4与食盐共热。

4、制二氧化碳气体时,用稀HCl与大理石反应。

5、制硫化氢气体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硫化亚铁反应。

6、制二氧化硫气体时,用浓H2SO4与亚硫酸钠反应。

7、制二氧化氮气体时,用浓HNO3与铜反应;

而制一氧化氮时则用稀HNO3与铜反应。

8、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酯化反应、蔗糖脱水,都要用浓H2SO4;

而酯的水解、糖类的水解则要用稀H2SO4。

二、先后关系1、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2、除杂质气体时,一般先除有有毒气体,后除其它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3、制备气体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加药品时应先放固体,后加液体。

4、拆除装置时,先把导气管撤出液面,后熄灭火源。

5、用H2、CO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应先通气后点燃酒精灯。

停止实验时应先熄灯,后停止通气。

6、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给整个试管预热,后集中火力加热装有药品的部位。

7、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迅速用布或纸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质量分数约为3%的小苏打溶液。

8、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先取稀AgNO3溶液,然后慢慢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9、制备Fe(OH)3胶体时,先将蒸镏水加热至沸,然后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显红褐色后即可。

10、制备硅酸溶胶时,先注入5~10mL1mol/LHCl,后加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

11、制备溴苯时,应先加入苯,再加溴,最后加入少量催化剂铁屑(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12、制备硝基苯时,先加入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然后慢慢滴入1mL苯,最后放在60℃的水浴中即可。

三、左右关系1、使用托盘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

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其左边刻度。

2、调整天平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左旋,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旋。

3、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体流动的方向从左到右。

4、组装仪器时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成一个整体,拆卸仪器时顺序则相反。

5、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即左塞右瓶。

6、用移液管取液时,右手持移液管,左手拿洗耳球。

四、上下关系1、玻璃仪器中的“零刻度”:滴定管在上方,量筒、烧杯、刻度试管等的起始刻度在下方,但并无零刻度。

2、容量瓶、移液管等的刻度线在上方(只有一刻度线)。

3、冷凝管中,水流方向为下进上出。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若气体的式量大于2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若气体的式量小于29,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流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面倒出。

6、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的底部应插入液面以下,而使用分液漏斗不必插入液面以下。

7、进行石油等物质的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上且位于支管口附近;

而制乙烯等需要测量、控制反应物温度的实验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下。

五、大小关系1、称量时,先估计称量物大概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

2、使用温度计、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都要注意量程的大小。

如制乙烯温度为170℃,就不能使用100℃的温度计;量取8.5mL液体时,就应该使用10mL量筒。

3、干燥气体或除杂质气体时,气流的方向应大端进小端出,即大进小出。

4、固体药品应保存在广口瓶中,而液体试剂则应该保存于细口瓶中。

5、取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的规定用量,如未注明用量,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只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第2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安徽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阐述了《过滤及重结晶》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处理和实验注意事项。过滤及重结晶是纯化固体有机物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熟练地掌握过滤及重结晶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各种分离提纯的操作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过滤;重结晶;综述报告

1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专业一门独立的课程,其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与事实并进而归纳总结的科学态度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学实验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合成过程中所得的产物往往不纯,其中常夹杂一些反应副产物、未作用的原料及催化剂等,纯化这类物质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过滤及重结晶。过滤及重结晶是有机化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

2实验目的

1)熟悉减压过滤和热过滤的实验操作。

2)掌握重结晶的基本操作。

3)熟练掌握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4)练习普通过滤、抽气过滤和热过滤的操作技术。

3实验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即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极小,则配成饱和溶液后被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在进行重结晶时,选择理想的溶剂是一个关键,理想的溶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不与被提纯物质起化学反应。

2)在较高温度时能溶解多量的被提纯物质;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只朗溶解很少量的该种物质。

3)对杂质的溶解度非常大或非常小(前一种情况是使杂质留在母液中不随提纯物晶体一同析出;后一种情况是使杂质在热过滤时被滤去)。

4)容易挥发(溶剂的沸点较低),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5)能给出较好的结晶。

6)无毒或毒性很小,便于操作。

在几种溶剂同样都合适时,则应根据结晶的回收率、操作的难易、溶剂的毒性、易燃性和价格等来选择。

4实验操作

4.1溶剂的选择

在重结晶时需要知道用哪一种溶剂最合适和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一般化合物可以查阅手册或词典中的溶解度一栏或通过实验来决定采用什么溶剂。

溶剂的最后选择,只能用实验方法来决定。其方法是取0.1g待结晶的固体粉末于一小试管中,用滴管逐滴加入溶剂,并不断振荡。若加入的溶剂量达1mL仍未见全溶,可小心加热混合物至沸腾(必须严防溶剂着火!)。若此物质在1mL冷的或温热的溶剂中已全溶,则此溶剂不适用。如果该物质不溶于1mL沸腾溶液中,则继续加热,并分批加入溶剂,每次加入0.5mL并加热使沸腾。若加入溶剂量达到4mL,而物质仍然不能全溶,则必须寻求其它溶剂。如果结晶不能自行析出,可用玻璃棒摩擦溶液液面下的试管壁,或再辅以冷水冷却,在使结晶析出。若结晶仍不能析出,则此溶剂也不适用。如果结晶能正常析出,要注意析出的量,在几个溶剂用同法比较后,可以选用结晶收率最好的溶剂来进行重结晶。

4.2溶解及趁热过滤

通常将待结晶物质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较需要量(根据查得的溶解度数据或溶解度试验方法所得的结果估计得到)稍少的适宜溶剂,加热到微微沸腾一段时间后,若未完全溶解,可再次逐渐添加溶剂,每次加入后均需再加热使溶液沸腾,直至物质完全溶解(要注意判断是否有不溶性杂质存在,以免勿加过多的溶剂)。要使重结晶得到的产品纯和回收率高,溶剂的用量是个关键。虽然从减少溶解损失来考虑,溶剂应尽可能避免过量;但这样在热过滤时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和损失,特别是当待结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时更是如此。应为在操作时,会因挥发而减少溶剂,或因降低温度而使溶剂变为过饱和而析出沉淀。因而要根据这两方面的损失来权衡溶剂的用量,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20%左右的溶剂。

4.3结晶

将滤液在冷水浴中迅速冷却并剧烈搅动时,可得到颗粒很小的晶体。小晶体包含杂质较少,但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于其表面的杂质较多。若希望得到均匀而较大的晶体,可将滤液(如在滤液中已析出结晶,可加热使之溶解)在室温或保温下静置使之缓缓冷却。这样得到的结晶往往比较纯净。

有时由于滤液中有焦油状物质或胶状物,使结晶不易析出,或有时因形成过饱和溶液也不析出结晶。在这种情况下,可用玻璃棒摩擦器壁以形成粗糙面,使溶质分子呈定向排列从而形成结晶,此过程较在平滑面上迅速和容易;或者投入晶种(同一物质的晶体,若无此物质的晶体,可用玻璃棒蘸少许溶液稍干后即会析出晶体),供给定型晶核,使晶体迅速形成。

4.4抽气过滤

为了把结晶从母液中分离出来,一般采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气过滤。抽滤瓶的侧管用较耐压的橡皮管和水泵相连(最好中间接一安全瓶,再和水泵相连,以免操作不慎,使泵中的水倒流)。布氏漏斗中铺的圆形滤纸要剪得比漏斗内径略小,使紧贴于漏斗的底壁。为盖住滤孔,在抽滤前先用少量溶剂把滤纸润湿,然后打开水泵将滤纸吸紧,防止固体在抽滤时自滤纸边沿吸入瓶中。借玻棒之助,将容器中液体和晶体分批倒入漏斗中,并用少量滤液洗出粘附于容器壁上的晶体。关闭水泵前,先将抽滤瓶与水泵间连接的橡皮管拆开,或将安全瓶上的活塞打开接通大气。以免水倒流入吸滤瓶中。

布氏漏斗中的晶体要用溶剂洗涤。以除去存在于晶体表面的母液,否则干燥后仍要使结晶玷污。用重结晶的同一溶剂进行洗涤,用量应尽量少,以减少溶解损失。洗涤的过程是先将抽气暂时停止,在晶体上加少量溶剂。用刮刀或玻棒小心搅动(不要使滤纸松动),使所有晶体润湿。静置一会儿,待晶体均匀地被浸湿后再进行抽气。为了使溶剂和结晶更好地分开,最好在进行抽气的同时用清洁的玻塞倒置在结晶表面上并用力挤压。抽滤后所得的母液,如还有用处,可移置于其它容器中。较大量的有机密剂,一般应用蒸馏法回收。如母液中溶解的物质不容忽视,可将母液适当浓缩。回收得到一部分纯度较低的晶体,测定它的熔点,以决定是否可供直接使用,或需进一步提纯。

4.5结晶的干燥

抽滤和洗涤后的结晶,表面上还吸附有少量溶剂,因此尚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干燥。重结晶后的产物需要通过测定熔点来检验其纯度,在测定熔点前,晶体必须充分干燥,否则熔点会下降。固体的干燥方法很多,可根据重结晶所用的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空气晾干:将抽干的固体物质转移到表面皿上铺成薄薄的一层,再用一张滤纸覆盖以免灰尘玷污,然后在室温下放置,一般需要几天才能彻底干燥。

烘干:一些对热稳定的化合物,可以在低于该化合物熔点或接近溶剂沸点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实验室中常用红外线灯或烘箱、蒸气浴等方式进行干燥。必须注意,由于溶剂的存在,结晶可能在较其熔点低得很多的温度下就开始熔融了,因此必须十分注意控制温度并经常翻动晶体。用滤纸吸干:有时晶体吸附的溶剂在过滤时很难抽干,达时可将晶体放在二三层滤纸上,上面再用滤纸挤压以吸出溶剂。此法的缺点是晶体上易玷污一些滤纸纤维。

5实验步骤

5.1仪器、药品

粗苯甲酸、活性炭、循环水真空泵、恒温水浴锅、热水保温漏斗、玻璃漏斗、玻璃棒、表面皿、抽滤瓶、布氏漏斗、酒精灯、滤纸、量筒、沸石

5.2步骤

5.2.1溶解、脱色

用台秤称取3.5g粗苯甲酸,放在25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直至苯甲酸溶解。若不溶解,可分次再适量添加少量(2~3mL)热蒸馏水,搅拌并加热至接近沸腾令苯甲酸全部溶解。如溶液有颜色,则应先撤去热源,待溶液稍冷却后,加入1g的活性炭于溶液中,煮沸5~10min,脱色。

5.2.2热过滤

在脱色的同时准备好热水漏斗、滤纸以及烧杯,并在热水漏斗中加入热水,加热待水接近沸腾时,放入折叠好的滤纸,并用少量的热水润湿。然后,对上述热溶液进行热过滤,绿叶用烧杯收集。在过滤过程中应用小火加热保温以免冷却析出晶体,妨碍过滤。滤完后,再用少量(1~2mL)热蒸馏水洗涤滤渣一次。

5.2.3结晶

将所得的滤液充分冷却,使之结晶析出。

5.2.4抽滤、洗涤

按装置图装好抽滤装置,进行抽滤,抽干后,用玻璃钉或玻璃瓶塞压挤晶体,继续抽滤,尽量除去母液,然后进行晶体的洗涤。即先把橡皮管从抽滤瓶上拨出,关闭循环水真空泵,把少量蒸馏水(作溶剂)均匀地洒在滤饼上,浸没晶体,用玻璃棒小心地均匀地搅动晶体,接上抽气泵,抽滤至干,如此重复洗涤两次。

5.2.5干燥晶体

取出晶体,放在表面皿上晾干(适当不吸水的产品),或在100℃以下烘干(可根据重结晶所用的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空气晾干、红外灯或烘箱烘干、用滤纸吸干或置于干燥器重干燥),称重,最后把赝品倒入回收瓶,计算产率。

6注意事项

1)在热过滤时,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否则漏斗一凉,结晶在滤纸上和漏斗颈部析出,操作将无法进行。

2)洗涤用的溶剂量应尽量少,以避免晶体大量溶解损失。

3)用活性炭脱色时,不要把活性炭加入正在沸腾的溶液中。

4)滤纸不应大于布氏漏斗的底面。

5)停止抽滤时先将抽滤瓶与抽滤泵间连接的橡皮管拆开,或者将安全瓶上的活塞打开与大气相通,再关闭泵,防止水倒流入抽滤瓶内。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0-80.

第3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问题的由来]

结合工业生产的化学实验综合考查题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题型,它能很好地体现化学科学与STSE的联系。以与化学有关学科领域相结合作背景,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主要命题思想之一,为此,笔者创作了此习题。

[问题]

最近我国在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硫酸返回用于生产磷铵。其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的生成物是两种酸式盐的混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反应,可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

(3)化验室要测定干燥固体A中二水硬石膏的含量(杂质不含结晶水)

实验中样品应放在________(仪器名称)中加热,为了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实验中至少称量____次(填数字)。

如果实验前取m g样品,实验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n g,则样品中二水硬石膏的质量分数量是(用含m、n的关系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某次测定的结果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填编号)

a.加热温度过高,CaSO4发生了分解反应;

b.石膏的热导率很低,加热时间不够;

c.样品中有挥发性杂质;

(4)SO2转化为SO3是在接触室(如右图)里进行的,中部是一个热交换器,它是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管状材料(如铜管)制成。温度低的气体A从管外流过,上层催化剂反应后的热气体从管内流过,通过导热材料进行气体与气体的热交换。实验室里有很多实验也需要热交换(除直接加热),如在进行气、气热交换时,通常使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气、液热交换时,通常使用_________;举一例有液、液热交换的化学实验___________(填实验名称)。

[问题解析]

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工艺是: 磷矿经破碎后与硫酸加入萃取槽中进行化学反应:

磷石膏经烘干脱水成半水石膏,与焦炭、粘土等辅助材料粉磨均化成生料,加入回转窑内,反应式为:

所以:

(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操作b实现的是将可溶性的磷铵化肥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则操作b的名称是浓缩、冷却、结晶。

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将氨气溶解于水或酸时,其装置一定要有防止倒吸的功能。所以可用的装置是C、D。

(3)该小题考查定量实验(重量法)的基本操作,与实验室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相似,样品应放在坩埚中加热,实验中称量干燥的坩埚一次、称量坩埚加样品一次、加热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待冷却到室温时再称量一次、最后再恒重称量至少一次。所以至少称量4次。

热物质和冷物质可以是气体和气体,如(人教版)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实验中玻璃导管的作用,热物质是热的乙酸乙酯气体,冷物质是常温下的空气;也可以是气体和液体,如做蒸馏实验时冷凝管的作用,热物质是通入冷凝管中的热气体,冷物质是通入的冷却水;还可以是液体和液体,如实验室制取硝基苯时水浴加热的原理,热物质是水浴,冷物质是试管或烧瓶中物质。

[问题拓展]

本题提供的背景可考查其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如:

用气体吸收法测定磷铵化肥的成份,见问题拓展1。

用滴定法测定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问题拓展略。

问题拓展1

为了测定固体磷铵化肥铵态氮的百分含量,实验室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在A中加入m g磷铵样品,关闭止水夹,向A中加入浓NaOH溶液,反应前后C中浓硫酸增重n g,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应加入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向反应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磷铵化肥中铵态氮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用含m、n的关系式表示)

拓展题解答:

(1)定量实验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精度控制,用吸收法测定生成气态氨的质量,要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干扰。本实验中,用湿法制氨气,气体中必定有一定量的水蒸气,也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体系,影响实验结果,除去氨气中水蒸气的固体物质常见的有碱石灰等,其作用是吸收氨气中水蒸气,防止引起实验误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C中,引起实验误差。

(2)反应停止后,A和B中将残留一定量的氨气而未被C中浓硫酸吸收,也是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所以反应停止后鼓入空气,可以确保氨气被完全吸收,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3)计算磷铵中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以下关系计算:

[使用记录]

此题曾于2007年5月校高考摸拟考试时使用,186名同学参加考试,得分率为64%,其中第四小题由于题目新颖,内容偏冷,同学们不能联系已学过的化学知识,不少学生无从下手,得分率并不理想。

[教育价值]

我们选取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作为试题背景,用以考查学生对间接经验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是一种联系实际的考查方法,贯彻了课程标准有关的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思想。

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特别是定量实验方法,源于科学研究,服务于生产实际。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省略/technology/ShowArticle.asp?ArticleID=9938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3]刘长军.2007年新课程化学高考改革方向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7,(4):61-65.

第4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1、大力开展课题培训活动。为了加强学校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5月10日,我校举行了新教育课题“让学生在书香校园中快乐成长”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多彩,首先学习了该课题方案,明确了课题实施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大家就如何开展下一步的研究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后王校长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希望,要求大家勤实践、勤动笔,围绕课题扎实开展研究。培训活动研讨的气氛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满腔热忱和对提升学校品位的关注。我校把狠抓教科研校本培训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已经形成制度化。

2、如火如荼地开展新教育实验。本学期伊始,新教育实验像一股春风吹进了老师们的心田。我们与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校实验方案,明确每位教师工作内容,要求将实验方案中的要求细化到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去,不断积累教学、教育素材,做教育的有心人。我们主要借助校园博克开展新教育实验。我们把教师随笔分为

“教学反思”、“热点聚焦”“教海拾贝”“专题讨论”“他山之石”等类别,开阔了老师们的书写空间,让诗情自由流淌,让灵感瞬间闪现。老师们热情参与,发表在校园网上的随笔素材有师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是德育方面的;有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也有教学中的沉痛思考。在表达方式上,或平实地记叙,或委婉地议论,或大声地呐喊,或缱绻地抒情,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哪怕是那些稍纵即逝却湿润我们眼眸的丝丝灵感,都即时地将它写下来,凝聚成一份最美丽、最快乐、最温馨的记忆。

3、积极参加教科研竞赛评比活动。本学期组织参加了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江苏省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苏州市教育学会教案设计比赛,常熟市各科论文比赛,常熟市“孝心”案例征集等。

4、积极参加各类课题活动。本学期,整理、撰写了主课题“小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中期评估资料;参加了省十一五课题的中期评估,我校“小学信息技术与绿色实践活动整合研究”课题获中期评估先进集体称号。

5、办好校刊《溪水轻轻流》,展示我校教师的教育风采和科研成果,引领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

6、为深化科技特色教育,扬科技特色风帆,5月4日,我校成功承办了江苏省2007年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共有7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赛事,我校包揽了其中四个项目的团体一等奖,常熟电视台、日报先后进行了报道。

附: 本学期教科研主要获奖情况:

1、2007.06, 《小学信息技术与绿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获省级中期评估“先进集体”称号;

2、2007.01,计亚娟的《几分钟?几分钟!》获苏州市论文一等奖,苏州市教育协会;

3、2007.03,王袁老师的《刍议环境教育活动的策略》发表于《教育情报参考》,《“四化”校园》刊于《2006江苏美境行动》,中国新时代出版社;

4、2007.05,陈丽欢论文《趣——让小班幼儿在感统活动中体验快乐》,陶英老师的论文《让自然角不再成为摆设》获“早期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优秀奖;

第5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生 能力价值 原创 电脑动画制作

【中图分类号】J228.7;J952

一、年级不同,目标也应不同

七年的学生总体来说年龄较小,刚进入初中进行学习,学习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学,所以以Flash软件的基础知识为主。保证学生会用这款软件,对Flash软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这是为八年级的学习先打好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目标就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并且要加一些与电脑动画作品相关的知识了。首先目标就不再像七年级时那么简单了,要教授一些有一点深度的难度的Flash的知识,以及应用的实例了。

二、普遍撒网,重点培养

此项工作主要是针对七年级下半学期和八年级的学生开展。

第一、剧本创作。首先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上一节优秀动画作品的欣赏课。让学生充分理解动画作品的制作题材、结构、内容、主题思想等。

剧本创作要求: 剧本创作要遵从原创优先原则,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主要以环保、文明行为、中华传统、地方特色、社会热点、自身生活等题材。

剧本创作方法:可以先给学生f明白,先不要按照正规的剧本来写,可以像写记叙文一样,把故事情节交代清楚,先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出来。

第二、剧本筛选及修改。筛选剧本是教师重点培养学生作品的第二阶段。将学生的剧本进行审阅,并从中挑出比较有创意的、立意新颖的剧本。注意辨别抄袭的、雷同的、不完整、词不达意等这样的剧本,进行分类。

剧本的修改:对于筛选出的优秀剧本,可以看看还有什么补充的,有什么可以夸张想象的内容,可进行适当添加,使其更加完美。对于问题剧本发还给学生重写。

三、深入指导,明确目标

深入指导是门学问,因为每个剧本都不一样。这一阶段就是让学生怎样合理的制定目标有利于完成动画。

我这里用我曾经指导过的一个作品作为举例来说明。这个作品是的名字叫《两只蚊子的故事》,作者:张一博。故事剧本是两只蚊子想吸牛的血,结果发现牛被注了水,想去吸点儿牛奶,结果牧民往牛奶里加了抗生素,想去麦田里吃点东西,结果麦田被农民打了过量的农药,最后无奈只有去吸人的血,由于人都吃的是添加了这些不安全的药品的食物,两只蚊子吸完人血之后,异口同声的说:“呸!一点人味都没有。”一语双关,即是说人血没味,又是说人心都让利益金钱所蒙蔽,没有人情味。两只蚊子的故事是用蚊子的视角来说明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主要是说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剧本,经过了多次修改,最终才成为现在看到的剧本。

在有利于学生去操作的原则上,把上面的剧本的几个目标定出来。

第一个目标:设定主要角色形象,主要角色一般为原创形象,先把主角形象用草图的形式绘画出来,然后再到计算机里实现。上述剧本中确定两只蚊子的形象。

第二个目标:设定次要角色。次要角色可以借鉴网上提供的一些形象做参考,再加工修改一下都可以。上述剧本中的农民、牧民、食客等都为次要角色

第三个目标:设定主要场景,景物布置等。根据剧本为四个场景,牛的饲养场景、牧区场景、农田场景、食客场景。

第四个目标:设定主要人物角色,次要人物角色的动作和人物角色台词等。根据剧本,将蚊子的台词,注水牛、抗生素牛奶、过量农药的农田等的动作制作出来,放进相应的场景。

第五个目标:合成动画中的各元素,添加声音等来完善动画,审阅动画,测试动画。形成完整的动画作品。

四、阶段控制,分段完成

教师把上述的五个大目标可作为是五个阶段进行监督控制。督促学生分段分目标完成。

第一阶段,主角形象设定。将以上确定的第一个目标拆成小目标分配到日常教学中,逐个完成。要抓住主角的特点来设计形象,比如蚊子有又尖又长的嘴和扇动频率非常快的翅膀,要抓住这些特点来设计。

第二阶段,次要角色设定,出场顺序的确定。根据出场顺序逐个制作,以上剧本中先制作养殖人员给牛注水的场景,先确定养殖人员的形象。然后依次完成后面的次要人物的形象设定。

第三阶段,设定场景,根据场景顺序依次设定即可。

第四阶段,设定主要和次要角色的台词和动作,按顺序即可。

第五阶段,最终合成各元素,完善动画,测试调试动画,形成作品。

我总体分五个阶段来完成一个作品,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几个阶段穿行,不需要按这五个阶段来生搬硬套。比如二、三、四阶段就可穿行,第二阶段设定了养殖人员形象时,就可以把注水的动作做出来,可以把场景也设计出来。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监督学生完成目标。学生都有惰性,要时时监控,时时督促,还要不断地校正目标,使之不要偏离目标,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第6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规律是长期生产实践和化学实验的经验总结。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化学实验又是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有力措施,所以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

(一)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 实验教学观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思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认为是辅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他们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他们侧重于思维能力培养;在实验课上老师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主持,让学生正襟危坐,不让学生动手,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们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维不足。

2. 教学方式机械、认识僵化,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偏差。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按照黑板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既没时间做实验,也没机会去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 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由于学生多,教师只是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经常是学生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

(二)实验教学困境的解决途径

1. 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让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应鼓励学生在试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总结、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试验方法和步骤,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兴趣自由、思想自由。

2. 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寻找解决困难的突破口。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1)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2)不应只重视实验结果,更应重视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学生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的培养。

(3)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要放手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实验中可以相互帮助、讨论甚至争论。

(4)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怪现象,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做实验的快乐。

3. 合理安排实验课。创造条件,改实验课大班上课为小班上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参与实验,也使得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更多的学生。

(三)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 扭转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化学实验侧重于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服务,那么过分侧重于学科训练的实验,不仅功能过于单一,而且未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拓展实验的功能。从体现和落实培养科学素质这一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来看,非常有必要从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验证性试验问题、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问题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重新进行审视。

3.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全体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课程与教学中。这就要求整个课程与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特点

1. 化学实验改革的趣味化。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明显降低,甚至引起了一些学生放弃了化学学习,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使人们对化学学习兴趣问题的思考,因此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人们创设了趣味实验这一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并注意梳理总结以往的一些做法。

2.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的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此人们创设了一些新的化学生活实验形式,以此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3.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实验微型化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微型仪器来源广泛,可以做到人手一套,教学中,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能实现人人动手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制仪器和动手做实验,既训练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同时较强的参与意识及微型实验内在的魅力,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

4. 化学实验的清洁化。化学给人类的衣食住行带来了福祉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解决这些负面影响的最好办法是从一开始就不形成有毒物质和废弃物,为此人们提出了清洁化学绿色花絮等新的理念。

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高考化学实验考试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这方面的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中学化学实验的大多数研究文章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或经验总结上,未上升到理论高度,也没有突出化学实验对学生心理影响及创新方面的探究。

从使用研究方法上看,使用研究方法的文献属于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问卷调查和探究法很少有人用。可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文献使用研究方法单一。

总之,中学化学实验改革是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的探索过程,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玉娇,郭敬社.探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化学教育,2006(5).

[2]曹铁萍,李岳军.多媒体模拟教学软件在中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白城师院学报,2005(05).

第7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缺失的原因

1.过于形式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以往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只重视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过于重视教师个人的实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内容的设计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了。但是,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的化学实验设施不健全、教师的实验准备不充分、学生缺少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这就使得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进而大大降低了实验效果,也降低了教师的耐心及学生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促成了教师利用课外时间来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甚至忽视实验教学的局面。

2.忽视了对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这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到化学实验中,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大作用。但目前有许多高中化学教师都忽视了化学实验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仅仅将化学实验当作枯燥化学课堂的一剂调味剂。

3.忽视了高中化学常规实验教学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一般都会进行分组实验,但分组实验却只是单纯地重复教师所做过的实验,进而忽视了学生个人价值的体验。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创设独具特色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来取代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分组实验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验参与度。

高中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性实验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但由于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实验器材的缺失、教学活动课少、探究性实验过程较长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探究性教学很难开展。

4.教师用视频演示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比较严格,过程也比较繁琐,因而比较难以操作。比如一些具体的化学实验对化学试剂的浓度、用量、顺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实验很难成功。有一些实验还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有毒气体或物质。因此,教师往往会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将实验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这种方式既减轻了实验的危险系数,还缩减了实验教学的时间,但这种方式也会造成教师成为教学实验的播放者,而学生只是单纯的观众。

5.对选修部分的化学实验不够重视

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被限定在选修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学生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高中化学实验的考核一般包括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反应原理以及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等,所以学校要对选修部分的内容引起必要的重视。在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学校要想办法来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真正动手实验。但目前来讲,有些高中学校只是将化学实验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并没有当成主要课程来进行教学。

二、解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缺失的措施与对策

1.创新实验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所以,为了贯彻这个目标,高中化学教师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观念,以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为核心,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努力探索新方法、开拓新形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要合理规划配置实验教学资源,一些耗时较长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相对于一些生活性的、比较实际性的化学实验,并不需要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以后利用课后时间独立完成,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给予相应的评价及反馈。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学校可以适当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化学研究及实验,以此为动力,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青少年化学竞赛,为实验探究提供新的活力。教师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

合理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是将一些危险性较强、难以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的重点、难点,但不能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过度依赖多媒体就很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实验现象,只能通过视觉及听觉来感知,进而会降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对于一些可以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的方法来完成的演示实验,教师一定要亲自动手,不能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模式。

4.在实验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氢氧化铜和乙醛在实验中会产生相应的红色沉淀物,但只靠教师讲解及课本描述,学生很难记住这一反应。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的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的实验,让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实验的反应过程,进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实验中需要参与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而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5.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进行实验的模仿迁移或自主设计,实验中独立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独立归纳总结。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努力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技术水平。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能根据具体的实验教学情况来进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来加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

第8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微型化学实验;实践研究

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都要结合具体情况改变。而微型化学实验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美国率先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验方法。方法产生至今,迅速引起了化学界的研究和关注。到今天。微型化学实验实质上已经成为公认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趋势。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容易操作、安全可靠、材料丰富等多项优点,也能有效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一、新课标背景下微型化学实验理论概述

对于微型化学实验定义概述,中外有着各自解释,美国普遍认可的定义是:微型化学实验是一种在安全环境下,采取的防止环境污染的化学实验方法。主要特点是试剂用量少,同时也不影响化学在教育和工业上应用的质量水平。而我国的周宁怀教授认为微型化学实验是通过使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所进行的化学实验,而其试剂用量比对应常规实验节约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我们认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微型化学实验的定义是:融合了新课标理念的微型化化学实验方法。它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动手及实际操作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创新精神、由被动教学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实验实践过程中,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背景下的微型化学实验是推进整个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而这一实验方法,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研究进程,随着发展,至今,我国前后多次在全国性的化学教育会议上宣传介绍和有效推广微型化学实验这一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二、微型化学实验的实践研究

开展探究性微型化学实验活动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完成整个化学教学。而传统的验证性化学实验实质上已经无法满足、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而微型化学实验则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它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要想有效推行这一教学模式,就需要:首先,丰富和发展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学实验模式。要想确保教学质量,就要求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和塑造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和手段上,教师要能够将理论与生产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拓展学生实验思维空间。其次,要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在整个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自然和谐、轻松自由、有利于学生自主成才的学习氛围,将整个教学活动放在更为宽松的环境之下,让学生敢于主动学习、主动创造、主动探索。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身观点和意见,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造、主动动手,参与微型化学实验的每一环节。

三、微型化学实验的案例研究

科学探究精神是新课标理念下的微型化学实验的核心和关键内涵。而《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这一过程涉及到提出猜想观点、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验证、收集实验数据、做出解释、制定结论、实行反思和评价等各要素。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微型化学实验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分析能力。

为了体现微型化学实验与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不同,特制订了微型化学实验下的“金属与酸的反应”,而通过对这一化学实验的实践,将会对微型化学实验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实验名称:金属与酸的反应

1、实验思路:通过对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进行改进,使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一起呈现出来,进而方便学生观察,通过有效认知,激发学生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激情。

2、实验目标:通过微型化学实验活动,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的置换反应。通过观察对比和根据不同现象分析,得到规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求知欲。

3、实验用品:锌、铁、镁、铜、稀盐酸、六孔井穴板、多用滴管。

4、实验步骤:六孔井穴板的1号、2号、3号、4井穴中,分别放入经过科学加工的实验用金属锌、铁、镁、铜,同时用多用滴管各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记录并有效比较剧烈程度。最后,经过比较讨论,总结出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规律,以及它们各自与稀盐酸反应的规律。

5、实验评价:在金属与酸的实验中,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微型化学实验的优势,经过合理改革,同学们参与兴趣明显提高。而微型实验下,整个实验现象观察非常便捷,大大提高了整个实验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新的微型化学实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而同时,整个化学学习都有了质的飞越。

四、总结

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改革实质上是教学效果保障的重要依据。而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方式开展化学教学工作,不仅能够有效转变学习方式,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更多参与到化学实验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理性、思辨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科学学习理念、增强实验兴趣、规划能力、动手能力、总结能力、改革精神等等,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让更多学生能够更好表达自身观点、同时与其他同学有效沟通,用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经过指导教学,在教学中实现理念升华。与常规化学实验教学比较,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教学效果,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推进化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微型化学实验理论,必然会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理论知识永远只能教给我们方法,却无法真正带领我们创造出新的东西。只有不断实验才能创新,才能让这个时代真正进步,走向新的辉煌。化学作为一门较专业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才在初中的最后一年进行授课,因而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下复习知识并完成作业。

一、教育者分析初中化学课本,确定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的内容来自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授课之前,教育者理应对今后的理论授课以及化学实验进行规划,确定基本的实验内容,供学生进行实验。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来自实验总结的课程,可以说化学课本之中处处都是实验,所以教育者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甄选,优选那些容易做且具有实验意义的实验,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检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鉴别等实验。

二、教育者在实验之前为学生讲解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当教育者选择好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实验了。但是实验之前,教育者一定要把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讲解清楚,这样能保证整体实验流程的顺利。以酒精灯为例,教育者需要告诉学生酒精灯的灭火方式不是吹,而是用陶瓷盖帽盖住火焰以灭火。再以量筒为例,教育者应该告知学生读数的时候应该保持与刻度线水平,不可以俯视或仰视读数。

三、在实验之后,教育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实验经验和不足之处

实验的成功与否,教育者都应该与学生进行实验后的总结,交流整个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实验中进行改正。另外,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总之,教育者首先要对初中化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在其中斟酌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在实验之前教育者要为学生讲解清楚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在实验之后,教育者与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分析不足并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