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认真推进教学改革,夯实中职学生知识基础
和普通教育专业相比较,学前教育专业有着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将来的各学前教育学校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幼儿,这些幼儿思想纯洁得像一张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指导幼儿健康成长,取得良好的幼儿教育教学效果。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诸多能力。而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这些综合能力是由基础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和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从而为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合理地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表达交流、团结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因此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厌学心理。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际学情,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学前教育的教师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较高的幼儿教育教学技能。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中,要重视对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唱、跳、画等方面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阵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要对中职学生进行语言、书写、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教学,也要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内容的教学,拓宽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面,全面培养中职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3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将来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其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纯洁的幼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孩子们快乐地成长,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品德好坏。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孩子、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但是,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指导学生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幼儿教学实践相联系,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会把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指导学生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检验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并不断进行修正。这样让中职学生能够整体感知学前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热爱孩子和热爱学前教育的情感,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和针对性,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快速成长。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进行经验交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起身边可以学习的榜样,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总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认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夯实中职学生知识基础,注重对中职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联系,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幼儿教学实践相结合,让中职学生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武丹丹 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 学前教育学 教改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培养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学是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特别是与欧美各国的学前教育学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人才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助推器的新时代,只有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发展繁荣准备良好的人才基础。
一、大学学前教育学的现状
1、课程教学目标迷失,观念传统落后
目前大学学前教育学中存在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课程教学目标迷失。很多老师对学前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不甚明了,认为当前的学前教育学对教学技能非常的不重视,难以通过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来具体的指导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这其实反映的就是老师们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迷失,因为他们把学前教育学的功能看得过高了也没有认识到教学经验的积累是与教学实践相挂钩的。正是由于老师们对大学学前教育学的定位不准确使得教学工作偏离其实际的方向才导致当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目标迷失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占据着当前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多老师依然将自己作为中心进行说教式的教学且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加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在老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填鸭式”的被动接受老师所教的理论知识而无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当然,老师们对新的社会实践内容没有及时的了解也使得学前教育学的学生们对这一专业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实训环节流于形式,时效性差
学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如果这些人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那就违背了学前教育的中心。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就经常出现这种问题,所谓的实训只不过是流于形式罢了。许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往往只不过是进行一场事先安排好的彩排罢了,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工作的组织中,因此没有获得真正需要掌握的经验。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师德养成与教学技能的学习分开了,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就难以尽快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时间花费了但是效果却不见好,因而时效性非常之差。
3、专业生源素质差,学生态度消极
除了上述的问题外,学前教育学中还存在着专业生源素质差的问题。之所以存在着这个问题是因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相当的匮乏,一些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着眼于这一点就放低生源的入学门槛,以此来推动学前教育人才的批量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生源素质差就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专业生源素质差还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态度非常的消极。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时往往能够发现幼儿园只对技能型的老师比较重视,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放在心上因而态度消极难以真正的学好学前教育学。
二、如何促进大学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1、更新学科目标,转变教学模式
为了尽快的改善学前教育应该要从更新学科目标开始着眼。老师们应该要明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要增强学生的教学素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应该要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并提高教学技能。明确了这个目标老师们就不会在教学工作中迷失方向。为此,老师们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去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著作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特别是要掌握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完善自身的素质。当然,转变教学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改变部分老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应该被彻底放弃或是进行更加合理的改良。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增强课堂互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发挥各自的思维优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还应该要强调老师自身的素质,新时期的老师不仅要快速的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会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工作还应该要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老师要特别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要正确的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自己的本分也可以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2、延长岗位实践时间,发挥见习实习的作用
针对实训的时效性差的问题相关人员也应该要积极寻找比较符合实际的应对策略。延长岗位实践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在实习期间学生通过更加长久的进行教学工作上的实践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也可以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一些有新意的教学尝试,这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注意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相结合,既可以自己去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多多锻炼也可以请一些幼儿教师和专家到学校来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这就可以实现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实习形式和对象,应该逐渐尝试向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发展。不仅在教学技能,才艺方面要有突破还应该从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加强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以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为例,该系为了培养一批符合标准的专业学前教育人才就积极倡导学生们多多实习。该系不仅联系了很多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知名学者到学校开展丰富的知识讲座还利用便利的条件让学生到一些幼儿园去实习,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了解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他们了解到了很多在学校不能学到的知识,积累了教学经验并切身体验到了那种教学氛围为自己的进步找准了方向。正是因为这该系的教学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培养的人才也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赏。可见,实习的作用的确不能忽视。
3、提高入学门槛,转变学生学科态度
为了培养出一批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人才应该要严把入学关,要适当的提高入学门槛。对于那些学员要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特别是要建立定期考核和审查机制以此来规范学员的行为提高学员的素养,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选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才能保证生源质量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不急于进行批量式的教育而应该在质的提高上多下些功夫。除了严把入学关外还应该要积极转变学生的学科态度。一方面要使学生们认识到学前教育学的真正目的是要提高幼儿的教育水平即抓好基础教育另一方面要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学前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是在我国抓好基层教育的过程中所要求的,学生们要认识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并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要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积极阅读大量专业书籍还应该要深入实践到各种教育机构中去锻炼自己。通过学习学生们一定要重视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只有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时刻记住自己的任务并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搞好教学工作,而过硬的心理素质则有利于学生不受调皮学生的干扰能够镇定的通过适当的方式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解决突发状况。
三、总结
总而言之,推动大学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是新时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精神和高超技能的复合型教育人才才能深化我国的教学体制改革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文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虽然与一对一授课模式相比这种授课形式的人数仍然有很大差别,但是与普通的大课相比学生数量较少,可以被划分为小班教学,教师通常可以准确掌握各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错误。然而对于钢琴教学而言,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师生互动,学生向教师积极演奏作业,能够使教师受到激发,扩张课程内容,当同时有多个学生存在时,教师迫于教学进度要求,无法认真分析每个作品,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数码钢琴集体授课,通常有二十几至三十几个学生。这种形式融入了电子产品与先进的科技,电子钢琴虽然在触感与音色方面与真实钢琴教育稍有不同,但许多附加的乐器音色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而且教师在具有多种高科技产品的数码教室中授课,教师可利用控制台与电脑开展全体、编组或单个学生的演奏活动,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通过联机的麦克风及耳机进行单独对话,针对性更强;利用联机方式学生能丰富练习形式,进行重奏、合奏等;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与示范演奏时也更直观。这些都是数码钢琴课堂的优势,由于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许多不足,各学校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二、注重资源整合,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教材,大多是使用布格缪勒、拜厄、车尔尼等通用性教材,因为该类教材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所以无法使教学要求得到满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技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资源整合,探索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储备技能。许多从事该类教育的钢琴教育为了“良好”把握有效的专业技能课时,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认为技术差不多就行,执着于向学生传授新乐曲。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与学习更多乐曲相比,扎实的基本功其实重要得多,基本功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后续钢琴教育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主、复调音乐兼顾,使学生平衡、协调发展。一方面调动学生对音乐主调的感觉,感受伴奏和旋律的从主关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复调意识,促进学生大脑左右的平衡、协调与听觉的立体结构。而且复调对位作品可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性,培养节奏感,是期实际运用键盘的牢固基础。最后应将曲目拓宽,探索新教材。钢琴库中的作品数不胜数,涉及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的类型,但是教师应重视与学前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打造独特的课堂。例如可以教授《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雪绒花》等幼儿钢琴曲或儿童练习曲,在教材中融入即兴伴奏练习、首调换调练习、简谱弹奏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工作。
三、重视实际运用键盘技能
学生实际运用钢琴技能的水平无法随着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增长是目前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其具体表现是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钢琴基本技能,但是实际运用键盘的能力却不佳。这是因为钢琴技能课程中缺乏视奏训练,学生不具备快速协调脑、眼、手的配合的能力。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并没有能力基础,不熟悉键盘位置与乐谱等,假如没有专门锻炼及培养其视奏能力,无法促进学生自由运用键盘乐器。另外,课程中没有训练学生即兴弹奏、伴奏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运用钢琴。与钢琴演奏相比,即兴伴奏、即兴弹奏属于运用键盘的实践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基础训练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钢琴基本技能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的技术支撑,除了与一定的调性调式知识、和声知识相结合,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思维,使将以往学习的音乐素材包装为成熟的音乐,分配给给定的旋律或场景。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的专业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键盘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对旋律风格与和声语言熟练掌握,并应用于钢琴弹奏中。学前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演奏钢琴,带领幼儿演唱,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运用键盘自弹自唱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弹奏,还必须演唱,最终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制定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传统的钢琴教育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演奏钢琴曲目,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虽然该考核方式与学习钢琴技能的特点相符合,但是缺乏与学前教育特点的结合,考核内容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基本演奏技能,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钢琴教育基础,所以在评定演奏技能时应重视基本功的准确性、成熟度,演奏规范程度等多个方面,而不仅是演奏曲目的难度,为学生留出发展钢琴技能的空间。其次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考查。例如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可随机说出一个场景,“好多小动物在森林中奔跑”、“鱼儿在水中游”、“小雨淅沥沥的下”等,并要求学生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是一种综合考查,涉及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基本音乐素养、键盘运用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的弹唱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了解其是否正在消化了学到的钢琴技能。这些合理的考核标准可以呈现出学生实际掌握钢琴技能的程度,也能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
五、结语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HEN Yao
(Heilongjiang Nongken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as the basis for training required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rket for the purpos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ory, the main line train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Process-based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based on typical task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updating teaching concept, reform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等要求,为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育人理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现代幼儿教师所需的素质能力与职业岗位技能相适应,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程内容与方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001年,教育颁布并实施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要求。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明确了幼儿园教育内容与方法,为“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知识适度,专业技能过硬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针对目前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等现象,进行课程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中积极探索适合理论学科特点,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生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具备先进的幼教理念,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2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理念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侵蚀。”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在职业教育中仍占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科知识仍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内容;课堂教学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处于核心地位。在这种传统教育观影响下,职业教育虽然有助于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由于重理论、轻实践,所以教学内容远离职业世界,教学场所脱离工作情境,致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形成。
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幼儿园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教育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里完成由准幼儿教师到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飞跃,使学生掌握幼儿园工作中应知、应会、能运用的理论知识,培养幼儿园工作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幼教工作的职场理念成为优秀的幼教人才。
具体做法是,在我国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理念的引领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社会所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宗旨,以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培养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为主线,制定了适合人才发展的课程标准。
3 课程改革的思路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艺术。”他说:“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邻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课程,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到课程评价,都要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解出来,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目标。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基于幼儿园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团队教师要与校外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相互学习与交流,共同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2)以幼儿园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组织能力、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创设的能力、与家长、幼儿沟通的能力、幼儿园教学、生活、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能力、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幼儿教师岗位实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相关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划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应用能力培养模块、领域拓展模块,进行模块式教学。(3)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合理序化教学内容。以幼儿园工作流程为线索,设计了按照学前教育学基础理论、学前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方法、学前课程的组织与设计、幼儿园三大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创设的顺序来讲授幼儿教师工作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4)以课程规律与学科特点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把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把书本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5)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考核方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原理与技能,形成多视角的学前教育观点,并能运用学前教育学原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坚持教学内容的选择科学合理,能够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坚持教学模式突出高职院校特色,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进行创新式设计。坚持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学科特点,增强课堂效果,进行灵活式设计。
4.1 构建以“讲析练”为主线的“递进式六步骤”的教学模式
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探索并运用以“讲析练递进式六步骤”的教学模式。“讲析练递进式六步骤”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幼儿园真实情境或模拟幼儿园真实情境为辅,以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情景模拟、观摩录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实习报告撰写等方法组织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其教学基本流程为:
(1)案例分析,激发兴趣,提出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运用案例导入,通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中的内容展开对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提出学习任务。(2)自主学习,感知知识,分解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小组分析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不明确的内容,教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3)目标学习,理解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围绕教学重点,师生共同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协作学习,获得知识,形成专业技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分组完成练习内容,通过反复练习,做到能够熟练运用,并形成专业技能。(5)引领学习,提炼升华,运用知识。将所学的知识拓展到实际工作中,学生相互设计问题并解决,将教学重点进行提炼。(6)迁移学习,扩展知识,能力转化。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外学习内容,通过学生查找文献资料,进行的拓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2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模式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将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案例“最甜的半杯水”,分析在幼儿园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通过对《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教育目标的分析,对比分析学前教育目标中有新意的地方。
在实践教学模式中,运用现场教学法通过在幼儿园或模拟教学情境中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模拟教学情境,运用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学习活动的能力。
知书达礼,是古代对高素质人才的美誉,同时也是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础礼仪。但是因为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很多中职院校的学前专业学生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现象:学生在校园内穿着奇装异服、发型怪异、在上课时随意开小差、不尊重教师、在公共场合出口成脏等。这些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教师的形象,无法体现出学生受到的良好教育风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家庭方面,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的关心和溺爱,没有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二是学校方面,学校不重视德育教育和礼仪教育,仅仅注重概括性的道德发展教育,而忽略了养成性道德教育,大道理讲的很多,实际上的实践教育却很少;其三是社会方面,以学生结业成绩进行评价考核的硬指标作为学生能力的评定标准,常常是“一俊遮百丑”,不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方面的考察。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现状令人堪忧。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品德通常是在六岁之前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幼儿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礼仪修养严格说起来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作为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必须要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毕业之后从事幼师工作时应该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让祖国的花朵能够健康的成长。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新思路
随着最近几年以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的下降,导致学校内部风气非常不好,学生行为粗暴、出口成脏、逃学逃课的问题常常发生。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要做好文化礼仪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质,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真正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
(一)端正认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每年9月份新生入校之后,学校可以举办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活动的启动仪式与开学典礼同时举行,让学生都知道了解这个活动并引起他们的重视。之后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各个班级为单位展开研讨活动。通过学校网站、留言板、广播、报刊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利用宣传作用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的对文明礼仪的错误认识,让他们能够明白作为学前专业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性。另外还应该从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落实,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帮助学生提高对礼仪的认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前专业学生文明的行为方式,培养他们善良、礼让、尊重、诚信、谦虚等良好美德。另外还应该要教会学生能够准确的分辨是非丑恶和善恶荣辱,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身体力行,严格以以教师的标准要求学生
学前专业学生就是未来的幼师,他们未来将要教育的是犹如一张白纸的幼儿,担负着塑造幼儿心灵的重要职责。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的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师生在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严格按照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礼仪教师可以在幼师生行为准则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文明公约、常见不文明现象等,以此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让学生能够遵循这些规范准则约束自身的行为。
(三)加强管理,举办科学有效的活动措施
随着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的开展,学校也应该积极的出台一系列礼仪宣传检查活动。比如校园整洁情况检查、教室学习情况检查、寝室生活情况检查等。还可以通过设置学生文明习惯检查岗、礼仪评比奖励等制度等对学生的行为礼仪养成情况进行检查。有了制度以后关键就在于落实,礼仪教师必须要坚持每天检查,检查结果当天公布;每周监督进行一次礼仪评比,一个月结束之后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除了用明确的制度来约束学生,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才能够自觉的遵守各项制度,才能够更加注重自己的礼仪规范,用和谐的理念来指导自身行为。
(四)积极更进,促进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
为了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礼仪培养教育中,中职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一些以礼仪教育为主体的活动。比如说观看中国传统美德的电影、举办礼仪黑板报大赛、文明礼仪演讲比赛、礼仪相关的主题班会等。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召开讲座;定期举行文明礼貌演讲比赛,从而让学前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并且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借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礼仪内涵的理解。
(五)检查评比,构建系统的礼仪教育体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培养,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礼仪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一般由课堂教学、学生行为管理、礼仪习惯的养成这三个方面组成。自从礼仪培养课程开展之后,学校就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体系。课堂教学的负责人是礼仪教师,由教务科负责进行管理;学生的礼仪习惯养成则由学生会和团委负责管理。礼仪课程教师是各种礼仪培养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同时也是活动的制定者和直接发起者,在开展某项礼仪教育活动之后都应该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将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并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统一的评比,评出文明礼仪标兵和先进班级,对于做得好的班级或学生要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对礼仪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 中职幼师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43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LIN Liexiong
(Maoming First Vocational School, Maoming, Guangdong 525400)
Abstract Preschool has a unique place in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you need to preschool teachers have a wealth of activities and profound cognitive ability. In the pre-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he use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provide a certain extent, to the you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the profession of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interact at multiple level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a very positive teaching val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reschool and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in pre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precautions for the use of a detailed analysis, to provide relevant teaching futur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vocational teachers teaching; case method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认知性、实践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保障幼师生能够快速、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从目前的学前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来看,理论性知识的培养体系较为成熟,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实现幼师生理论知识的积累,但是实践经验却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从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来看,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在教学中完成幼师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综合教学效率。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系统中的运用已有较长时间的成功史,在初期的医学、管理、法律等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部分地区才开始陆陆续续的被应用于教学界,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教育学界中被逐渐普及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定义,比如从教育目的视角定义、从教育情境角度理解、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定义、从教学过程角度定义等。综合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例述理、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运用例子进行讨论和客观分析,并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这就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涵。
2 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其一,对于教师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参与性与主动性方面,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课堂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跟学生以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教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和活跃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主参与性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其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在过程中展现出来,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析,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将教与学的主体变为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其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案例教学需要较高的参与性,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在小组之上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案例精选,保障案例质量。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选择,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知识客观转变,案例选择需要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同时还要保障案例知识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案例还要新颖,最好是近期的案例,这样才(下转第136页)(上接第87页)能避免案例重复使用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参与热情。
(2)通过科学问题适时引入案例。案例的引入并未随时随地,也不是毫无目的和依据,案例的引入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理论知识的配合,既可以“从例到理”,又可以“从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背景,是教学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导入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无论种方法,重点是实例、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进程的合理结合。
(3)营造氛围,展开充分讨论。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案例中蕴含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讨论和参与。案例教学所营造的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评价,加深知识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之后,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适当对学生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中一般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案例所展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结局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老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4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案例的选择应真实、典型、趣味。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最快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兼具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案例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和知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贵在“精”与“深入”。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学中同一知识点选用多个重复意义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学作用和价值叠加,只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备深度,能够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展现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案例教学以讨论和小组合作为主,注重案例教学的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展现案例教学的重心,即学生对案例自由讨论、剖析、观点表达和思想的碰撞。案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个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老师应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关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陈媛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12.
当前正值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阶段,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渠道之一中等师范学校也是幼儿教师教育相对独立的一个阶段,搞好中职三年制学前教育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对专业知识几乎没有了解。因此,在中职师范专业教育中他们普遍表现出来的学情特点是:热情好动,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上课专注力持续时间短,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能力欠佳。
2011 年微课概念在国内首次提出,此后,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能分而学之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
微课贵在微, 它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每个微课所占时间短,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微课在录制的过程中能添加多种教学手段,可以使整个微课短小精悍却又丰富多彩。微课的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正好弥补了中职师范生课堂教学中学情的不足之处。
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为例,将能以微课形式展现出来的章节进行分类说明,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于课堂、可移动地服务于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视频单元,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期进一步探讨微课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认知符合理论呼唤微课来到中职课堂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CLT)指出: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即先前知识经验)由此导致外在、内在和相关认知负荷。简而言之,就是教育的理想模式是学习者可以灵活自主地针对某些具有较大学习价值的重难点、要点知识进行满负荷学习,而所花费的时间不多。 因此,微课的短小精悍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
关于微课的提法,最早的雏形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的60秒课程(60 Second Course),而后,Educause 将微课定义为一节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
在我国,微课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不同的提法,相关内涵也有些差异。刘运华等人在介绍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中提到微型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李玉平认为微课程的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倡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宗旨是5 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 秒经历一次思考; 由此可见,因为实践领域和研究背景的差异,不同研究者对微课定义、视频时长、组成资源、表现方式、应用目的等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三、《学前教育学》中适合使用微课的教学内容及微课安排
由于微课贵在短而精,决定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在十分钟以内,所以不是所有的《学前教育学》知识都适合用微课来表现。因此,教师在做《学前教育学》微课时,要注意微课的内容,结合学情特点进行设计。
(一)定义、内涵
对于《学前教育学》中涉及定义、内涵的学习可以运用微课进行。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反复理解直至熟记,而且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分离开来融入多种教学手段,因此可以使用微课。如《区域活动》中,首先就对区域活动进行了定义,如果我们对区域活动这个概念过多的讲解会对学生思路进行干扰,也会占用课堂时间。我们可以把区域活动的定义单独进行界定,再与前面学过的游戏活动和一日活动进行比较学习。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自助学习,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效率。
(二)功能、特点
《学前教育学》对幼儿园中各活动的特点及功能分章节一一进行了描述和对比,这些内容相对较少,知识层面不复杂,可以运用微课方式让学生学习、领悟,利用课余时间接触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从实践中体会各活动的特点及功能,学以致用,即符合了中职生学情中喜爱实践厌恶纯理论学习的学情,有解决了中职生理论课堂中对纯理论知识学习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的难题。教师可以运用幼儿园场景教学视频、图片、音频等的方式把抽象的活动特点及功能形象化,把理论知识和幼儿园教学背景融为一体,让学生自然地融入真实、形象的意境。教师对重点进行评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断理解。
(三)精彩案例
结合有关理论和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想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应该踏实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在传统教学中,“一言堂”与“满堂灌”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学生往往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使用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似乎学到了知识。但学生往往很快就会把所学的表面知识忘记,因为这是老师“借”给他们的,并不是他们通过有关的学习实践获得的。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看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就多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二、教师要帮学生树立信心,确定学习目标
由于社会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会导致学生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现象。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得不到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对于学好外语课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信心。老师一定要跟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树立“能学好”的信心。事实证明,一个心理健康、相信“我能行”的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更能取得大的学习进步。
目标是学习进步的动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学习目标。他们在课堂的表现往往是得过且过、消磨时光,对学习没有一点紧迫感,完全是被动而又无效地参加课堂活动。为此,教师就要主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认识到学好英语的用途和重要性,从思想上扭转他们的认识,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扫除障碍。教师也可把学期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甚至每节课和每项活动的学习目标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学习,这样,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更易培养一个学生的成就感。
三、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
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
1.设疑激趣,重在启发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是一大特点,但是引导不当或长期得不到引导,就会对学习感到厌烦,进而降低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因此,如何设疑布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有经验的老师都会精心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和较真实的情景,来启动或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中来。
2.形式多样,学以致用
天天吃一道菜,我们一定会觉得很乏味。同样,如果天天都重复某种学习程序,学生也会觉得乏味。有些老师每天上课都重复:Class begins!… Now please turn to Page…之类的程序,这样的课谁都会觉得闷。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还得在教学“花样”方面下足功夫。学以致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不取决于老师讲了多少遍,而在于他们是否参与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运用所得的“新知识”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围绕这一点来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写的情境,让它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然后给他们提供新的交际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完善所发现的知识。
3.倡导自学,鼓励参与
未来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社会,一个人是否有竞争力在于他是否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因此学会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实为重中之重。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能发现,善于学习的学生往往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学能力强,能事先主动去学习有关知识和做好相关准备。
4.改革考核,以考促学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以考促学,也是一条教学原则。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我们能否通过改革考测的办法来帮助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浙江省某中学就提出了这样的英语科目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分项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期末总评成绩。在这样一个考核方案里,很明显是降低了期末试卷成绩定优劣的比重。学生为了能取得一个学期的好成绩,就必需在平时做好,而且不能有丢弃某项学习的思想。结果也证明,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参与平时的各项课堂活动,教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分层教学,关注学法
一个班集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教师忽略这种差异,对全体学生都提同一个要求,按同一模式教学,那么就会出现一部分人因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的被动消极情绪。要想提高这部分人对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满足他们潜在的心理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分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学习目标、练习内容。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成。不断的成就获得反过来又可刺激和加深他们对所学科目的兴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学法方面的指导,尤其是培养学生几种良好学习习惯:①预习――上课――复习策略。②多阅读英语文章、常看常听英语节目。③常练习口语并且不怕犯错误。④常背诵、摘抄有关句子或段落。⑤主动用英语写周记、日记、信件或其它文体。
长期以来,在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还是延用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述、灌输,学生被动、机械接收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起到相关的效果,也没有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有任何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为了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学生的学法以及教师的教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
1.1将学生的实验参与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的许多内容具有理论性、概念性强等特点,假如仅仅凭借教师在课上进行简单的讲授,中职学生们可能能记住某些理论知识与心理学条文,但是对于其实际的应用,往往还是感觉模棱两可的。因此,需要将心理学的相关实验引入到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去,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用亲身的感受,去深化对其原理的理解。
1.2倡导学生们进行独立的学习
现代的教育理念,往往是比较倡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式、自主式学习的,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讲授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新知识的时候,授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学习提纲,将学生们编排成独立的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组内讨论、合作等方式,完成对新知识的预习工作,然后再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去掌握课程整个的体系,让学生在独立、主动探究中,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认知。
1.3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原理,对其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因此,为了早日让学生们进入角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务必要突出其实践性,通过一些案例教学、模拟学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带领着学生们亲自去幼儿园见习等方式,去培养学生们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明确地认识到学科知识对将来职业岗位的实际应用价值。
2取得的教学效果
2.1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虽然说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在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些差距的,因此这便要求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们,通过某些途径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心理学知识绝不仅仅是摆设,如何将其合理地、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职业生涯中,这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们可以对幼儿园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把它们引入到课堂中去,放在相应的章节上进行讲解。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增添了实质性的问题,而且还对学生们起到了促进作用,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表现的更有信心。
2.2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布置案例讨论、资料查询等任务,让更多的学生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开拓学生们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仅增强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开放性,而且还利用了网络教学手段,去促进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去开发课件,进行教学。特别是在讲解一些枯燥空洞的内容时,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的鲜活、生动,可以让学生们更为形象、生动、立体的感受到教学的内容。
2.3提升了作业的实效
由于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专业知识讲解完毕。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们对这们课程缺乏兴趣,觉得它枯燥无味。假如想要改变这样现状,就必须从课外作业入手,改变其形式。这里就课外作业形式的改革方式举两个例子。一种方式可以是通过布置手抄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对某章的重点内容,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总结、归纳能力。第二种方式可以要求学生们课后去找一些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故事或者是案例,并把它们背诵下来,在课前进行演示,让其他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