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工作履职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作履职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作履职要点

第1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认识提高。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力度,把人大代表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总体工作思路,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街道人大代表工作,促进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和代表联络室建设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就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和代表联络室建设的宣传制定宣传计划,确定宣传重点,落实宣传措施,形成宣传人大工作和街道人大代表联络服务保障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人大意识,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提升社会各界对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的知晓度和认同感,进一步营造社区群众尊重人大代表、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

加大指导力度,促进能力提升。围绕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促进代表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对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的指导。着重突出五个“抓”:抓布置,及时下发区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年度工作要点和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的通知,指导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对联络室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抓交流,完善“例会”与“片会”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议,及时通报工作情况,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联络室之间的工作交流和经验借鉴。抓培训,加强对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增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联络室工作不断拓宽思路,创新理念,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抓研讨,针对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和交流讨论,来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抓考核,推进街道层面考核工作,将人大代表联络室纳入社区党工委的科室年度考核之中;完善区人大层面考核工作,在已有考核内容中,重点突出人大代表联络室建设和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考核,对工作突出的联络室的建设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

加大落实力度,促进工作深化。从有利于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保障出发,联络室人员的工作要切实到位,保证活动时间、内容和效果落到实处。一是精心组织好闭会期间代表小组的活动,安排计划要细化、深化,让代表早知道、早准备,时间和内容安排上要便于代表履职,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二是注重宣传代表在履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事迹,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促进代表积极依法履职。三是进一步探索、创新代表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把实践当中成效明显的活动规范起来,形成制度并进行充实、完善和提升,来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联络室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采取措施,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促进基层代表工作和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建设的细化和深化,使街道人大代表联络服务保障工作更能适应本区域的中心工作和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要求。

加大探索力度,促进功能拓展。在严格准确把握好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职能定位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拓展联络室职责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一是联系代表工作要做到主动、深入,在代表定期联系走访自己所在选区选民的基础上,适时突出重点,安排代表跨选区、跨单位视察调研,开阔视野。二是积极探索由联络室为代表听取和收集社情民意,提供基础服务的工作,即积极了解、把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让代表全面知晓的同时,组织代表突出重点,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为代表知情知政和依法履职提供保障。三是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档案信息系统,做到代表履职有章可循、有案可查,通过制度设计和工作安排促进代表增强履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系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2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绩效审计是督促基层分支局落实上级局政策、提高履职水平的重要途径外汇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属性,肩负着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促进涉外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形势对外汇局系统履行职责提出了新要求。过去内控注重对外汇局分支机构履行职责和业务办理合法性、合规性的检查,缺少对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效力和履职效果的评价。开展绩效审计,对分支机构的工作业绩、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督促外汇局分支机构认真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和外汇管理工作部署,确保外汇管理目标的实现,更加依法、科学、高效地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确保外汇管理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和外汇管理目标的实现。

绩效审计是完善外汇管理系统内控制度的重要方式当前,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开展的外汇管理专项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执法检查以及外汇局内部开展的内控监督检查依据的标准主要是现行的外汇管理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制度本身的规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的外汇管理工作实际等内容并不做评价。开展绩效审计,能够从内控体系是否健全、内控制度执行和风险防范是否到位、内控组织管理是否有效、内控监督检查是否全面等方面对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不完善和薄弱的环节,减少因内控不完善造成的管理不够规范、随意性操作等内部风险,减少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作风拖沓等不良现象,进而有效提升外汇局的自我治理水平。

绩效审计是推进“五个转变”的重要保障“五个转变”不仅是新形势下对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的要求,也对外汇管理内控工作转型即由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型审计转变提出了要求。目前,国家外管总局正推进外汇管理关键领域的改革,行政审核、事前监管的项目不断减少,总量调控、事后管理的项目不断增加,这对外汇局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提出了新的挑战。外汇管理内控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对分支机构业务办理合规性的监督检查上,更应注重分支机构在推进改革、转变方式、促进平衡等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效果,切实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开展绩效审计,能督促各分支机构自觉践行“五个转变”,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加快转换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有效传导和落实。

绩效审计是内审内控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外汇局系统主要通过内控监督工作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实施内部监督,其本质是合规性审计。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的进步,绩效审计逐渐成为现代审计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审计署明确提出到2012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人民银行也开展了对货币信贷、货币金银等部分专业的绩效审计。外汇局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落实审计法、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本质回归,是发挥内审保障履行职责“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由之路。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绩效审计实施方案的关键,是对被审计单位外汇管理履职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工具。在指标设置中遵循的原则有:一是注重审计的全面性。将工作部署、要点、计划、岗位职责、考评办法以及业务操作规程和文件规定等作为审计的依据,将履职过程是否能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体现履职规范、高效、创新等作为履职过程考评依据,将履职取得的管理效果、政策效应、社会效益及其他影响等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作为衡量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志。二是体现“业务整合”的思想。外汇管理各部门业务工作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在合规性审计中,外汇管理各专业存在较多的性质相似的业务,如经费管理、行政许可、现场核查等。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应将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充分合并,减少合规性检查中的重复项,提高审计效率。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要体现对不同性质涉汇主体外汇业务的集中管理即主体监管的思想,以提高外汇管理有效性为重点,促进外汇监管成本的降低,提高外汇监管成效。三是注重绩效审计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外汇管理系统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评价的指标体系没有成型的经验或做法可以借鉴。在设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摆脱合规性审计的束缚,避免总是按合规性审计的项目进行扣分;应充分征求内审部门和业务部门以及外汇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突出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工作的难易程度,对于付出工作多、取得成绩难度大的工作给予较大的权重;要注意指标的效果,确保将最能反映审计对象绩效特征的指标提炼出来,指标不宜太多,要在科学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注意指标的差异性。四是与合规性审计有机结合。应将合规性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基础,充分体现业务合规、风险防范的要求;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对被审计部门履职效能进行全面评价。最终形成以绩效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与合规审计并存且有机结合的审计格局,切实提高内审工作的效果,发挥好内审工作的“保健医”作用。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根据外汇管理的业务特点,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指标分设多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基础类指标、业务操作类指标、履职效率类指标、改革类指标以及辅助类指标。在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子指标,对一级指标予以细化。对各类评价指标分别设定一定的标准分值和指标权重,根据评价得分确定绩效评价结果。一是基础类指标。该类指标主要是对外汇履职的基础性工作进行评价。基础类指标是开展外汇业务的基础性保障业务,是所有外汇工作的前提。主要采取调阅材料和现场查看的方式进行,以扣分为主,侧重于合规性审计。二是业务操作类指标。该类指标是对日常工作中外汇局各类操作性业务进行评价。在业务操作类指标设计中,应尽可能突出“业务整合”的思想,打破合规性审计和内控监督检查中分综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检查、内控六个方面分类审计的方式,将外汇局各项操作业务进行归类、汇总设定评价指标。该项指标主要采取调阅材料等方式进行,以扣分为主,侧重于合规性审计。三是履职绩效类指标。该类指标主要着眼于履行外汇管理职责的评价,围绕外汇局外部职能履行和内部管理效率进行评价,是对基础类指标和业务操作类指标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评价的延伸,是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该类指标中部分二级指标难以明确量化,故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主要采取调阅材料、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评价,加分与扣分相结合。四是改革类指标。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较快,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复杂多变。监测跨境资金流动是外汇局的核心工作,在此情况下,外汇局重点工作也变化较大,部分重点工作是某一阶段的核心工作但并非永久性工作。因此,在设定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应设立改革性指标,突出体现当前外汇管理的阶段性工作。2011年下半年以来,控热钱减顺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和外汇主体监管改革是山东分局重点阶段性工作。改革性指标既要突出合规性审计的要点,也要突出履职效果的特点,是合规性指标和绩效性指标的结合。该类指标应根据不同审计期间、不同审计对象做适时调整。五是辅助类指标。此类指标作为参考指标,不包括在100分的评价总分以内,主要包括党建保障、廉政建设、案件防范、履职问责、制度框架建设。但发生行政诉讼败诉、发生重大案件等对外汇管理履职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事件时,应在总分中予以扣除适当分数,必要时应一票否决。

用层次分析法测算评价指标权重在测算评价指标的权重时,由于缺少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且外汇管理专业与货币信贷、货币金银等专业存在较大差异性,指标权重设定存在较大困难。在综合考虑指标权重测算方法和外汇管理业务工作实际后,本文决定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测算。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实现定量化决策。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重。测算评价指标权重时,对于同一层次上的所有要素,针对上一层(准则层或目标)的影响或重要程度,由专家进行两两间对比,得到判断矩阵(见表1)。在实际操作时,从山东省辖内选取了五位外汇管理经验丰富、业务熟悉的专家进行比较,比较时取1—9尺度,具体情况如下:1.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测算。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基础类指标、操作类指标、绩效类指标和改革类指标。根据五位专家对各项指标的对比,形成一级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可知:λ=4.021103;CI=(λ-n)(/n-1)=0.021103/3=0.007034<0.1;CR=0.007034/0.96=0.007327<0.1。一致性检验过程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基础类指标、操作类指标、绩效类指标和改革类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86、0.265、0.506和0.143(见表2)。2.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测算。与一级评价指标权重测算相同,二级指标需要分别对一级指标内部进行指标测算,形成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并对基础类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可知:λ=7.5892;CI=(λ-n)(/n-1)=0.5892/6=0.098207<0.1;CR=0.098207/1.32=0.0744<0.1。一致性检验过程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基础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25、0.051、0.088、0.305、0.088、0.372和0.142(见表3)。对操作类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可知:λ=7.255716;CI=(λ-n)(/n-1)=0.255716/6=0.042619<0.1;CR=0.042619/1.32=0.007103<0.1。一致性检验过程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操作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45、0.062、0.318、0.125、0.125、0.283和0.041(见表4)。对履职绩效类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可知:λ=8.21727;CI=(λ-n)(/n-1)=0.21727/7=0.031039<0.1;CR=0.031039/1.41=0.00388<0.1。一致性检验过程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绩效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34、0.155、0.060、0.155、0.146、0.060、0.060和0.030(见表5)。对于改革类指标,由于往往是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其二级指标重要性相差不大,因此设其权重相同,不再设立判断矩阵。综上,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构成见表6。实际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时,每项二级指标满分为100分,根据各指标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最后按照各项指标的权重测算总得分。

第3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一、绩效管理对象

绩效管理对象分两个层面:一是局机关各处室、市地震监测站,二是科级以下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含科级)。

二、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绩效管理的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职能工作目标、管理工作目标、创新创优目标和工作满意度目标。

三、方法步骤

(一)处室绩效管理

1.设立指标体系

各处室(站)设立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时,要注意与局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相衔接。设立职能工作、管理工作、创新创优工作和工作满意度4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见附件1)其中:

职能工作目标:为个性指标,一般由重点工作目标、常规工作目标和其他工作目标3个二级指标构成。重点工作目标,主要考评处室承担本局年度重点工作、重点任务,以及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常规工作目标,主要考评处室“三定”规定明确的主要职能(监测站为法人登记中明确的主要职责)以及应当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责任。其他工作目标,主要考评处室承担的本局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管理工作目标:为共性指标,一般由依法履职、高效履职、廉洁履职及其他工作等4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依法履职、高效履职、廉洁履职目标,主要考评处室依法履行职责、作风建设、办事效率、遵纪守法等内容。

创新创优目标:为共性指标,由创新创优成果体现、工作适时改进2个二级指标构成。主要考评各处室创新创优成果及推广、未完成工作项目的整改落实等情况。

工作满意度目标:为共性指标,由内部评议和外部评议2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内部评议,由领导班子评价和处室(站)相互评价两个层次;外部评议,由省地震局职能处室和市(区)地震局评价两个层次。

处室绩效管理各项指标的权重由各处室(站)确立。

2.确定目标计划

3月29日前,制定目标计划书,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其中:职能工作目标计划,由各处室根据局2013年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任务书和2013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要点和各处室(站)确定的重点工作、处室职能、社会责任、工作任务,梳理本处室(站)承担的重点工作目标和常规工作目标,并按季进行细化分解,确定相应权重,报分管局长审定后确定。4月3日前经分管局长审定,4月10日前公布;管理工作目标计划,由局统一制定。创新创优目标计划,由处室自主申报。工作满意度评价由绩效管理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

3.绩效评估

(1)职能工作目标、管理工作目标、创新创优目标评估

职能工作目标实行每季度评估,管理工作目标和创新创优目标实行年底一次性评估。

(2)工作满意度测评

工作满意度测评可采取发放测评表的方式,征集省局职能处室、局机关人员以及市(区)地震局等对被评估处室效能建设的评价,测评由绩效管理工作办公室统一进行。

4.总分计算及等次确定

(1)总分计算

处室绩效总得分=职能工作总得分×相应权重+管理工作得分×相应权重+创新创优得分×相应权重+工作满意度得分×相应权重

职能工作总得分=一季度职能工作得分×25%+二季度职能工作得分×25%+三季度职能工作得分×25%+四季度职能工作得分×25%

(2)等次确定

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达标和诫勉4个等次,相应分值段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达标:70分以上;诫勉:70分以下。其中:优秀处室(站)设定为1-2个。凡发生处室人员违纪违法受到查处等情况的,当年度处室绩效评估结果降低一个等次。

(二)个人绩效管理

1.设立指标体系

个人绩效管理,设立工作考核目标、内部管理目标、工作满意度目标3个一级指标。其中:工作考核目标,为个性指标,主要考评个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内部管理目标,为共性指标,主要考评个人遵守学习制度、工作纪律以及遵纪守法等情况;工作满意度目标为共性指标,主要为局内部对被评估人的评价。(见附件2)

2.确定目标计划

3月29日前,制定目标计划书,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其中:工作考核目标计划,由个人根据处室分工,将任务按季分解后申报,4月4日前经分管局长审定,4月10日前公布;内部管理目标计划,由办公室结合内部管理制度制定。

3.绩效评估

工作考核目标按季评估。内部管理目标由办公室负责日常考核,做好相关记录,年底一次性考评打分。工作满意度目标,分为领导班子评价、中层干部评价和一般工作人员评价3个层面,年底组织测评。

4.总分计算及等次确定

个人绩效总分=工作考核目标总得分×相应权重+内部管理目标得分×相应权重+工作满意度得分×相应权重

工作考核目标总得分=一季度工作考核得分×25%+二季度工作考核得分×25%+三季度工作考核得分×25%+四季度工作考核得分×25%

工作满意度得分=领导班子评价平均分×40%+中层干部评价平均分×30%+一般工作人员评价平均分×30%

个人绩效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达标和诫勉4个等次,相应分值段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达标:70分以上;诫勉:70分以下。其中:优秀个人设定为1-2个。凡个人因违纪违法受到查处或2次以上(含2次)不服从组织安排等情况的,当年度个人绩效评估结果降为诫勉等次。(附件3)

四、结果运用

局加强对处室和个人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把评估结果作为职务晋升、后备干部培养和事业人员绩效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估确定为“优秀”的处室(站),年度考核优先考虑安排优秀等次名额。同时被确定为“诫勉”的处室和个人,应向党组提交书面情况报告,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五、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局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处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内部绩效管理办公室,由同志兼任组长。各处室(站)负责人负责本处室(站)绩效管理的日常工作。局办公室、支部配合做好内部绩效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考核、测评、评选等相关工作。

第4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规范监理市场必须从监理企业做起。监理单位在投标时,监理单位必须对投标项目进行充分分析,配备一个合适的项目监理机构来承担这项业务,特别是选择一个能胜任该类项目的总监作为监理机构的领导者尤为重要,人员配备要齐全,满足工程需要。不要投标一帮人,干活另一帮人,否则就容易出现问题。监理企业不得转包业务,不得允许别人挂靠,如果这样,其实际害的不仅是企业,还害了总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转包、挂靠的项目在监理投标时监理机构人员用的都是本企业的人员,而实际到岗从事监理工作的往往不是本单位职工,他们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可想而知会对工程负责吗?在实际监理工作中,监理机构的人员应到岗到位,特别是要保证总监的到位率,总监一定要全面掌握工程进展状况和受控情况。监理单位在业务洽谈时,企业之间不得相互无限制地压价。压低监理费的最终结果是监理企业不可能亏本做生意,只有采取减少监理人员的办法维持生计,这样必然导致人员配备不齐,不到位,监理控制就会出现漏洞,就容易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2总监负责制要落实到位

总监负责制是指由总监全面负责建设工程监理的实施工作,这是法律法规赋予总监的权力和职责。总监一方面代表监理单位全面履行监理合同,依法行使合同赋予的监理权力,实现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目标;另一方面主持监理机构的工作,管好监理机构的人员,带领全体监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三控、两管、一协调、一履职”的监理工作。因此,落实总监负责制非常重要。监理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必须体现总监的权力和应负的责任,要充分赋予总监应有的权力,包括人事调配权、内部管理权、财务权、分配权等,通过具体、充分的授权,使总监在监理机构管理上底气十足,更易打造以总监为核心的和谐监理团队。同时,监理企业要建立定期对总监和监理机构考核及总监对监理人员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考核结果与总监年薪挂钩。通过考核及时掌握总监、监理机构监理目标的控制和职责落实情况,掌握各监理人员工作表现和工作动态,使监理项目处于受控状态。总监的管理要到位,要清楚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定位,带好自己的队伍,要尽心尽责去管理、做事、履职,要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充分调动全体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3总监必须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总监能力的高低是工程项目监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更是建立项目团队、发挥整体实力的基础保证。作为监理机构的领导核心,总监不但要熟悉业务规范和掌握管理技术,还要为参建单位在管理规范方面出谋划策,在施工中配合业主处理建设的“疑难杂症”,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有力应对繁重的监理任务。“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的今天,总监自身能力和素质必须得到提升,平时应注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领导艺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技术文件和其他文件、报表需要总监批复,同时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常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和突发事件,需要总监亲自出面解决处理,因此保持冷静的头脑,谨慎、果断地处理问题是总监必备的能力之一。监理行业是一个高智能服务的行业,监理工作是向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工作,因此总监应充分发挥监理组织的技术优势,协同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共同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以获得建设方的信任、认同,逐步树立起监理的威信。工作中总监要适当把握处理问题的度,既要严格把关,又要掌握好分寸,刚柔结合;要协助建设单位利用竞争和激励的机制,促进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管理。总监要善于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监理机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内部监理工作的质量,强化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作为总监还要努力做到“四勤”,即:勤学、勤看、勤问、勤查。勤学就是勤奋学习,“勤”能补拙,勤学习以不断扩充知识面,努力使自己从单纯技术型人才发展成复合型人才。勤看就是将承包合同、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标准勤看,做到对整个项目的概况及关键要点心中有数。勤问就是对外要勤询问业主对进度、质量、投资、安全及其各方面的要求,了解施工单位总体情况、计划安排和施工过程中的阻碍、困难;对内勤问各监理人员在“三控、两管、一履职”工作中的情况,做到决策有据、调整有方。勤查就是要勤查岗位职责,强制性规范,资料管理,监理日志等执行情况;通过动态巡查、平行检验、跟班旁站等方式检查工程实体质量和安全状况,勤查会议纪要、监理通知单、备忘录,施工组织设计及合同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理项目少出问题。总监要当好监理机构的火车头,就要靠自己敬业、谦虚、勤奋来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4监理控制要严格

第5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两次检查:集中检查+跟踪检查

新一届区人大代表自当选以来,表现出较强的履职能力和较高的履职热情,今年区人大共收到代表书面意见83件,其中年初人代会期间收到66件,闭会期间收到17件。为了确保这些书面意见落到实处,区人大采取了“两次检查”的工作方法——

年中,在代表书面意见集中办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召开代表座谈会,由区商务委、区教育局、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建交委、区房管局、区金融办等承办书面意见较多的部门分别汇报办理工作,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并组织代表实地察看部分书面意见的办理情况。年末还将组织代表对重点督办书面意见和答复为“正在解决”的书面意见再次开展跟踪检查。

“两次检查”的做法进一步增强了承办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其将集中办理和常年受理相结合,对代表在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提出的书面意见“一视同仁”,使办理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目前,代表提出的83件书面意见中,已办复77件,其中“解决采纳”的为65件,解决率为84.4%。

两次听取:全面审议+重点督办

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书面意见的督办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列入到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中,融入到常委会的相关工作中,并就该项工作进行“两次听取”——

在年底的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关于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全面了解当年全部书面意见的办理情况。此外,还在年中的常委会主任会议上,听取和讨论代表书面意见集中办理及重点督办情况,重点了解上半年书面意见集中办理,尤其是常委会重点督办书面意见的办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提升办理成效。

“两次听取”的实行进一步增强了人大督办的力度,提高了办理工作的质量。从第一次听取的情况来看,今年办理工作总体进展良好,许多代表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少破解工作难题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建议被采纳和吸收,多个政府部门正在实施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全区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得以进一步推进。

两次征询:工作满意+结果满意

今年的书面意见办复率达到了100%,代表对办理工作是否满意?答复代表的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办理工作是否取得实效?为此,区人大还对办理工作开展“两次征询”——

第6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一、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参加机关组织的学习,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能结合我委的工作实际,学以致用。

二、认真搞好区xx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材料的准备工作。仔细核对相关内容,努力做到不出差错。

三、认真梳理区xx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5件,每件议案建议都仔细阅读,对有些表述不清、措词不当的议案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提交大会主席团审议,闭会期间收到代表建议6件,及时将这些材料送给有关机关和组织办理。

四、努力搞好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将本届的市人大代表56件议案建议送交大会的有关机构。

五、深入调查研究,密切保持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拓宽人大代表的知政知情权,为使广大代表及时了解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我们安排了20多位区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了50多位人大代表听取“一府两院”半年度工作通报会。为了了解人大代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我委与分管领导一起到乡镇、街道、社区、村社、企业等20多家单位和6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进行走访、座谈,向他们介绍常委会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初步掌握了代表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与区政府办公室经常保持联系,检查了解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进展情况,及时反馈代表的意见,使人大代表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良好互动,议案建议的办理也顺利进行,为人大常委会依法审议打下了基础。

第7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摘 要 责任就是职责和任务,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情。加强责任文化建设,是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行力的重要途径,更是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明析责任文化的内涵及意义,把握责任文化建设关键点,才能不断创新责任文化建设载体,确保工作落实,推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责任文化 内涵 意义 要点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这里所说的“担当”是指勇担责任。近年来,一些先进地区、成功企业都在不断强化责任文化建设,用先进的责任文化激发潜能,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明析责任文化的内涵及意义,把握责任文化建设关键点,才能不断创新责任文化建设载体,确保工作落实,推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一、责任文化的内涵

所谓责任文化,是“人人都讲责任的文化”,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加入责任的成分,即是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责任通常可以理解为:一是指份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从实践层面看,责任是一个系统,包含责任意识,是“想干事”;责任能力,是“能干事”;责任行为,是“真干事”;责任制度,是“可干事”;责任成果,是“干成事”,这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构成了责任文化的骨架。

二、推进责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责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相应责任。就党员干部个体而言,是否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决定了其个人价值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决定了其事业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只有对工作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才能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才能赢得上级的肯定、同事的尊重和群众的认可。反之,如果对工作敷衍塞责、处处推诿,避重就轻、消极应付,必然会招致上级批评、同事轻视、群众抱怨,工作陷入被动落后,事业发展无从谈起。就集体而言,浓厚的责任文化氛围是凝聚一方合力、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保障。只有明确树立责任标杆,持续加强责任文化建设,以责任文化的力量感染人,以责任文化的理念熏陶人,变“要我尽责”为“我要尽责”,全面激发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推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平稳较快发展。反之,如果责任文化建设只是停在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人脑人心,必然造成干部队伍履责意识不足、担责意识不强、尽责意识不够,进而阻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快速发展。

三、责任文化建设的要点

(一)推进责任文化建设须内化于心。弘扬责任文化,关键是要立责于心,坚持把责任文化教育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和提升效率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责任升华成一种宗旨观念,深刻理解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满腔热情地做好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把责任升华成一种人生态度,无论个人能力大与小,都能清楚地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以强烈的责任心折射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把责任升华为职业精神,尽管职务有高低、岗位有差别,但工作就是责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清楚自己承担的责任,努力由担责于背转向立责于心,将责任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升华为一种人生的追求,真正做到“我的工作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

(二)推进责任文化建设须外化于行。责任文化重在落实,赢在执行。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实际上就是强化狠抓工作落实的责任。只有使责任文化理念融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中心工作,落实在各级干部的行为上,才能发挥责任文化的最大价值:把责任文化建设触入本职工作,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把履职尽责变成自觉行动,小事不马虎、大事不含糊,不断提高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真正让群众满意认可。把责任文化建设与领导交办任务相结合,把上级根据工作需要部署的临时性工作逐项落实到位,当承担时义无反顾,当开拓时勇往直的,真正做到为官不避事、干事不避难,切实做到让领导放心。把责任文化建设贯穿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全过程,让责任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

(三)推进责任文化建设须普化于众。责任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领导干部层面,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岗位、每二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责任主体头上,只有这样,才能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才能真正让责任文化落地生根、迅速成长。对领导干部来说,讲责任就是对地方发展有一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强烈使命感,既要有立足现实、攻坚克难的魄力,又要有思虑将来、高点谋划的远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凝聚力量勇于突破,真正担负起推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重任。对党员干部来说,讲责任就是贯彻好、执行好党委政府发展规划,把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化作工作的动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意言行、树好形象,当好党委政府和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对群众来说,讲责任就是要树立“地方发展、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着重培养开放包容的胸襟,大力培养文明诚信的意识,以开放的姿态、创业的勇气,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四)推进责任文化建设须固化于制。少数党员干部有职不负责,不想干事,不认真干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推进机制不完善,制度建设没跟上。只有把责任文化形成机制、长期坚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之由“虚”变“实”,由文化形态的软性诉求转化为体制机制的硬性规定。及时把责任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规章制度,切实增强责任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针对性和严肃性,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制度的力量推动责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取得实效;要根据工作实际,对责任文化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推动制度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责任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制度定了就要严格执行,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增强干部制度意识,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规则,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切实把责任文化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肃查处各类不知责、不履责、不尽责现象,以强措施硬手段推动制度落实。

参考文献:

第8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一、对前期工作的基本评价

去年以来,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扩大内需项目、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抗震抗旱救灾工作(以下简称“三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组织领导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扩大内需工作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成立监督检查领导组和工作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促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等各项工作和督促检查。确定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项目单位配合”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市、县(区)两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把任务逐一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项目实施部门、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密切配合,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办法,把扩内需与工程建设领导专项治理、抗震抗旱救灾工作相结合,“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项目推进有力。截止3月底,中央下达我市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四批477个(含电力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25.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0.66亿元。一是项目规划、立项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廉租房建设等民生项目,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定期检查制、定期通报制和工程考核制等,对项目实施提出了严格的时限要求、质量要求,扩大内需477个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约21.9亿元,占总投资的87.9%,完工257个,占项目总数的53.9%,项目进展顺利;三是资金下拨及时,管理规范,基本做到了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没有发现贪污、挪用等问题。

(三)排查问题有力。全市专项治理进入排查阶段以来,进一步扩大排查规模,细化排查内容,深入查找问题,排查工作进展顺利。截止4月30日,全市共排查扩大内需项目实施和其它投资规模以上(500万元以上)682个,发现问题156个,整改问题87个;500万元以下排查项目1693个,发现问题445个,整改问题264个。通过横向、纵向和交叉对比的方法确定排查项目,确保项目摸底全覆盖,有效防止了漏报、瞒报、错报。

(四)监督查处有力。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及各级各部门,加大对扩内需和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办法和措施,通过细化督查项目和督查责任,落实督查时间和督查人员,保证了项目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组织了两次扩大内需和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建设局等职能部门也进行了专项检查,市审计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12个跟踪审计调查组,对扩大内需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配合审计厅1至3批扩大内需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同时,各县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边查边改,监督检查工作初见成效。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在案件查处方面,全市受理举报案件线索28件,立案查实24件,涉案金额713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9人。由于监管查处有力,项目推进效益明显:全市经济实现了连续16个月呈现较快增长,一大批惠民生项目的实施,在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上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下步工作要求

加大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抗震抗旱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各级各部门务必加强领导,正视问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强化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中央政策落实到位。

(一)正视问题,认识要高,确保履行职责到位。虽然前一阶段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市在“三项”工作方面也普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地方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部分项目推进缓慢;二是部分地方建设程序不规范;三是少数项目资金配套不及时,估算投资偏低、资金缺口大,财务管理不规范;四是项目档案管理不健全;五是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管理缺位问题时有发生,安全责任监管不到位,制度执行力不够等。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的认识不到位,制度执行力不够,法制观念不强等所致。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块负责,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务必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严禁不履职、慢履职、乱履职现象的发生,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履职到位。

(二)突出重点,目标要明,确保监督管理到位。中央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的重点主要是七个方面:即对执行中央投资在建项目情况的检查,新上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的检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的检查,投资额大、社会关注程度高、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项目的检查,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的检查,落实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以及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度情况的检查,过去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目标就是包括这次在内的春、秋两季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行2次集中检查,用2年左右的时间,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保证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科学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监督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是“不让资金跑偏,不让干部越轨,不让工程出岔”,因此监督检查工作要到位,跟踪管理要到位。一方面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大对六个方面的监督检查:要督查项目资金投向,确保符合政策;要督查项目进度,确保按期形成实物工作量;要督查工作程序,确保规范操作;要督查资金使用,确保规范透明;要督查工程质量,确保安全合格;要督查廉洁从政,确保不出问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昭办发〔〕20号)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已作了细化分解,各职能部门对具体负责和牵头的工作,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协调相关部门完成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用好管好扩大内需资金、政府投资资金、救灾资金,严禁挪用、严禁暗用、严禁乱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中的党风廉政建设,主动预防和从严治理腐败,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三)抓住关键,作风要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根据全市两次专项监督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情况,下步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点,以治理项目决策未批先建、违规审批,招标投标活动中规避招标、围标串标,治理土地、矿产资源管理中未批即用、违法审批,城乡规划管理中违规调整容积率,工程建设实施中质量低劣,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等八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以及这次检查发现的工程推进速度缓慢、建设程序不规范、安全质量监管不到位、整改落实不及时、痕迹档案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建立项目底数、发现问题、整改纠正、案件线索等工作台账,要加大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严格审核把关,扩大宣传。各县区专项治理办、各级各部门要把排查问题一一跟踪归类,及时增强力量,确保整改落实问题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层层细化目标责任,真正做到每一个项目都定人员、定整改时限、定考核奖惩,确保排查整改问题100%有交代。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三不放过”:即基本建设程序相关手续不完备的项目不放过,资金专账管理、专账核算不规范的项目不放过,存在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项目不放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务实的作风,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四)查纠结合,执纪要严,确保建章立制到位。要坚持查纠结合,以查促纠,边排查、边纠正、边规范,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工作奖惩制、责任追究制,对失职渎职、整改不力、影响投资项目争取或重大工作失误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严肃问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固树立有案不查是失职,不查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是不尽职,查办案件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不称职的理念,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治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中围标串标、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以及对中央扩大内需资金截留克扣、挪用挤占等问题,对违法违规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第9篇:工作履职要点范文

关键词:微课程;基层央行;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0-0094-0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逐渐成为员工个人自学自训的有效手段和众多单位开展员工短期培训的有力平台。具体到人民银行基层行,微课程以其短平快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了对基层行传统培训方式的有力变革和有效补充,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教授(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的;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综合分析国内外对微课程的定义,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借鉴建构主义理念,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可以看作是“微型教学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

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授课内容微型化。主要体现在时间“微”和含量“微”两个方面,即授课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的长度,课程涉及内容简洁、精练。这一特点使得学习微课程不占据大块的时间,也不会带来学习强度上的压力,极大地减少了学习工具和学习场合的限制,将学习变得泛在化,创造了无所不在的微学习。②呈现形式多元化。微视频一般由“文字+画面+音乐”组成,为学习者营造了轻松、恬静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全方位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想象等感官细胞,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③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一般不从理论出发,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直接诉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④微课程具有显著的生发性。微课程促使授课者对现有的学习内容进行聚焦式深度挖掘,引导授课者由学习者转变为开发者、创造者,实现了从实践提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反馈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基层人民银行培训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训课程是培训工作的灵魂和核心。为全面了解基层人民银行培训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培训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1~2个小时的常规课程多,短平快的微型课程少,基层行普遍反映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无法确保在按时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参加系统的学习培训。②课程内容和学员受众普适性多,针对各级行特别是学员个人的差异性定制少,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③授课内容偏重于理论阐述、政策解读和形势分析,具体实务操作内容少,通过培训得到的学习提升反馈迟延,无法即时体现为对当前工作的推动提升,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④总行制作的远程课程多,分支行制作的课程少;授课师资上级专家学者多,身边业务骨干少;培训课程相对“高大上”,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师资都与基层行学员存在一定的距离感。⑤传统培训课程一般为集中脱产面授课程,一次性利用多,能够重复利用并逐级转训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培训经费紧张,影响了培训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

微课程开发在基层人民银行开发应用的实证分析

微课程具有学习过程泛在性、呈现方式多元性、内容突出实践性和教学相长生发性等特点,针对性地弥补了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培训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具体到实践操作,针对基层人民银行开发微课程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服务履职,研究确定课程制作需求

培训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培训需求的正确把握。基层行需要什么?基层行干部职工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只有找准需求,才能按需施教。因此,微课程开发必须坚持服务大局、按需立项,紧紧围绕履职研究确定需求。在培训需求确定方面,应注意摸准、摸实、摸透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并将三个维度的需求有机结合。考虑到微课程受众主要是基层人民银行,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做好“上下结合”:①坚持从下而上反映需求,可以组织地市中心支行在机关本级和县支行广泛征集科室、工作人员的需求,提出拟申报课程意向。②坚持从上而下调整需求,由上级行对征集的课程制作意向进行调整校对,确保培训需求准确真实地反映基层行的履职需要。

2.坚持问题导向和业务导向,科学确定授课内容

“问对问题是培训的开始”。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应坚持问题导向和业务导向。明确要求一个课程只有一个授课目标,只围绕一个主题,重点讲述具体工作中干部职工比较关注的某项业务操作、某个知识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确保从小处着眼,围绕一个具体问题,直观明了地讲清、讲透,确保培训内容的“有用性”,切实通过培训解决具体问题,用聚焦式的“微含量”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为确保授课内容的准确性、规范性,在课程制作后期,应通过逐级审批等环节,加强对授课内容的审核把关,确保微课程质量。

3.坚持互为人师,鼓励身边的业务骨干上讲台

让最合适的教师讲授最想听的内容,是师资选聘的原则。在师资的选择上,不应盲目追求专家学者、上级领导等外部师资,而应针对微课程的授课内容,综合考虑与学员层次的匹配度、培训目标和对授课内容的卷入度等因素,鼓励基层行一线员工、业务骨干走上讲台,从被动接受培训,转变为主动传授知识,通过切身感受讲解身边的问题,确保问题切入准确,讲解贴合实际。

4.坚持灵活便捷,合理选择微视频表现形式

在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上,应坚持以现有资源和现有能力为基础,既可以是相对传统的三分屏讲课式、静态PPT式、动态PPT式,也提倡观赏性更强的情景剧式、Flas等。具体应由各级行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定制作方式。在课程时间上,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据统计,网上视频课程时长为5分钟时,大部分人能顺利完成。超过6分钟后,继续学习人数急剧下降,时长到10分钟时,完成率不足10%),力求达到用“微投入”“微时间”缓解工学矛盾、经费紧张和培训需求旺盛的矛盾。

5.坚持培训先行,做好课程制作示范带动和跟进辅导

微课程开发属于新生事物,什么是微课、怎么做微课,对于分支行而言是新概念、新挑战。首先应坚持培训先行,通过组织“微课及微课制作”等专题培训,向辖区培训工作人员系统讲解“微课是什么、微课怎么做”等内容。其次应坚持示范带动。上级行可组织录制如何制作微课程、微课程制作要点和程序使用等示范性微课程,帮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如何开发制作微课程,同时也可以推荐网络上相对比较成熟的微课程供学习借鉴。此外,还应加强辅导交流,及时跟进指导,定期组织专题交流学习沟通,及时掌握并解决微课程开发制作中的问题。

6.坚持学用结合,充分使用和推广微课程资源

微课程的生命在于学习应用,对于制作相对成熟的微课程,组织者应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强推广使用:一是依托网络平台加强线上推广使用。例如,可依托分支行内联网开设专区进行展播,可借助微信平台定期课程上线预告,进行优秀课程推介,也可对特别优异的课程进行表彰激励并择优推荐总行,依托总行远程培训系统在全国进行展播。二是做好线下文章,引导基层行充分利用微课程资源开展宣传培训等。例如,可选取《如何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等面向大众的普及型微课程在办事大厅循环展播,可选取《如何兑换残损人民币》等操作性较强的微课程对金融机构进行培训等,通过全方位宣传推介,尽可能实现培训资源利用最大化。

微课程开发对基层行培训工作的改进提升分析

1.有效丰富了基层行培训资源

以济南分行为例,截至目前,共在分行网站上线展播了58个微课,涉及31个专业。授课内容既包括公务礼仪、Excel常用功能使用等综合性知识,也包括金融服务、外汇管理、调查研究等专业性知识。既包括反洗钱风险评估“五步工作法”等特色做法经验介绍,也包括“普惠金融的乡村实践”等案例实践。既包括“coso内部控制框架简介”等普及型知识介绍,也包括“如何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等具体业务操作。截至目前,微视频点击量已达5000次,为基层行干部职工提升履职能力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2.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于培训需求摸得比较透、比较准,培训内容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训微视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多学员反映“学完微视频立马就能用上”,培训的有用性得到立竿见影的呈现,“培训就是工作本身,培训就是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的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实。

3.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

由于每个微视频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会过多占用日常工作时间,比较方便各级行和干部职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培训。同时,由于在分行内联网分别开通了微视频在线浏览和下载功能,干部职工既可以利用工余时间在本单位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存储在家庭电脑、手机等媒介上进行离线学习。通过将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地点随意化,确保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

4.发掘和培养锻炼了内部师资

微课程的开展,为一线员工和业务骨干提供了机会,不管是分行、中心支行的业务骨干,还是县支行的新员工,只要找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大家最关注的问题,都有机会走上讲台。通过主动梳理工作疑惑和问题,不断反思和总结工作,有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了自我的“微成长”。同时,微课也为他们提供了在辖区内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展示了业务技能、经验案例,还提升了其教学催化的能力,提高了授课和微视频编辑制作等技能,实现了从专业工作行家里手到内部培训师的角色转变,为基层行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储备了优秀的内部师资。

参考文献:

[1]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3(12).